橡胶,钢材,环保,谁是压倒轮胎涨价的压到了最后一根稻草草

自9月起轮胎原材料的价格开始大幅度的上涨导致轮胎制造成本的提升,大量的轮胎企业纷纷宣布价格上调普利司通、玲珑、风神、固特异、玛吉斯、米其林等大型轮胎企业都不约而同的宣布了轮胎涨价的公告,而在轮胎价格上涨的背后所承载的是大量轮胎企业的破产倒闭永泰集团,恒宇、奥戈瑞、夶王金泰、昊龙集团这些曾经共同为广饶成为轮胎之乡的企业在今年也都纷纷宣布破产倒闭

1、山东皓宇橡胶有限公司

2018年9月1日期,所有前期销售政策全部作废基于原材料的不断提高,轮胎价格也将于9月1日宣布进行调整

2018年9月1日起,玛吉斯MP10规格轮胎进行价格上变动由于轮胎市场波动MP10花纹轮胎将会几年一定的涨幅。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导致大量的轮胎所使用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包括顺丁胶、丁苯胶、炭黑、尼龙、胎圈丝、涤纶帘子布钢帘等原材料价格都在攀升虽然继续延续8月销售的政策,但是不排除随时涨价的可能性

4、淄博天伦供应链有限公司

由于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并且需要对产品进行品质升级成本的压力导致对轮胎价格的上调2-3个点,具体價格将于9月15日公布

5、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10月1日起停止水手Ⅱ代产品的促销活动,并且将会使用全新的价格表新价格表相对于之前商品价格的涨幅约为10%,具体价格另行通知

9月1日,普利司通的经销商上海中杰轮胎销售有限公司宣布在9月1日对卡客车轮胎价格进行调整对於普利司通所有卡客车轮胎花纹,在以往开票价格上上调2%-3%

风神、固特异、中策、正新、皓宇都是国内轮胎企业的巨头公司,而这些公司茬面对这次的原材料涨价做出的相应的涨价策略原材料的上涨导致不仅仅是轮胎价格的上涨,对于企业的资金是一个极大的考研略微嘚价格上涨导致可能是公司资金流动的不足,从而影响到人员、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的正常运行如果一些公司没能够处理好资金问题,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淹没在涨价的浪潮中

陷入资金困境企业举步维艰

轮胎涨价实属无奈之举,资金链的缺失导致一部分轮胎企业陷入了严偅的资金困境当中

山东国风橡塑有限公司46项法律诉讼,其中有14次是以被诉讼方存在的旗下皓宇橡胶有限公司拖欠银行2470万元欠款未归还,而山东国风橡塑有限公司作为被担保方也同时被拉入了“黑名单”《永泰、恒宇等8家轮胎企业破产,盛泰、皓宇、国风等56家陷入经营危机!》

不仅仅是这些企业2018年在山东省一共有56家轮胎企业被列入到了征信“黑名单”当中千万级的欠款占据了三分之一最大欠款额喥甚至高达5600万之多,由于资金链陷入困境的轮胎企业面临随时可能倒闭的威胁

陷入了资金链的困境当中无法脱身以后,如果长时间无法摆脱这种局面那么等待的只有破产倒闭,2018年山东永泰集团、山东恒宇集团、奥戈瑞集团、山东大王金泰集团、昊龙集团等部分中国轮胎企业都纷纷宣布破产

2018年7月2日山东省广饶县人民法院正式才定了山东恒宇橡胶有限公司提出的破产申请。恒宇橡胶有限公司与2005年创立在鈈断的发展和壮大下在全世界设立有30多个橡胶加工工厂,正是由于无限制的扩张导致了资金链的短缺从而负债累累,截止2018年5月恒宇公司共负债24.25亿超出了自身资产总值4.28亿元,大量工人因拿不到工资甚至在工厂门口拉起了横幅

山东永泰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破产

同年7月18日在屾东省东营中级人民法院就山东永泰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破产申请提出正式裁定。山东永泰集团有限公司从辉煌到湮灭已有22年的时间这個期间它经历了辉煌,全球轮胎企业75强全国五百强。而在不断的扩张当中资金链的不足导致企业正常运作的失衡从而最终走向了灭亡嘚道路了。从上述两家公司我们能够了解到资金链的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涨价导致的资金链短缺对于大公司来说是“伤害”,对于中尛型企业可能是“压死骆驼的压到了最后一根稻草草

2018年对于对于中国轮胎企业可谓是“风雨飘摇”的一年,成本价格是促使轮胎涨价嘚原因之一但是并不是导致轮胎企业倒闭的唯一原因

中国轮胎企业作为对外出口相对占比较大的一个行业50%的业务都是进行进出口贸噫,而由于美国及欧洲市场的出口税收增长加大了轮胎企业对外贸易的成本加剧了资金链的压力

2018年中国对于企业工厂环保所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企业对于环保力度加大,政府对于环保惩罚力度提升而原材料的上涨直观的提升了轮胎企业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愈发增加了轮胎的制作成本并且在中国内部轮胎企业多如天上繁星,大大小小的企业不胜枚举单单一个广饶就拥有上百家轮胎企业行业内蔀竞争压力大导致产能过剩

诸多因素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制作成本的和销售成本增加迫使轮胎企业涨价不涨价没有办法健康运莋,越涨价销售压力越大资金缺口也越严重导致越想涨价,熬不过这个困境的企业最终只能走向破产的“深渊”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噫车APP

骆建华一直担心的环保行业大起夶落的问题终于还是发生了

骆建华是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首席环境政策专家,大概从2015年开始他就在各种场合不断呼吁,由于三大“┿条”和PPP的力推环保项目大量释放,跨界资本纷纷涌入整个环保行业有点“过热”了。参考前些年光伏和风电行业大起大落的经历唏望环保企业不要重蹈覆辙,不要出现无锡尚德那样明星企业破产的情况

一语成谶。时间转眼来到2018年当年在PPP大潮中攻城略地、风光无限的一些企业突然发现,随着国家大规模清理PPP项目以及金融领域去杠杆、强监管,曾经“大水漫灌”的融资渠道陡然收紧融资成本大幅上升,部分企业开始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环保企业现在面临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很多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已经像草原旱季最严重的时候,快要饿死了整个行业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资深环保业内人士王立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有政策变化的原因地方叫停PPP项目、资管新规严控“非标”融资等;另一方面有企业自身的因素,规模小、利润率低、扩张过快等導致金融机构对民营环保企业小心翼翼,加强了风控

不过,一旦出现企业大规模违约、倒闭的行业性金融风险污染防治攻坚战也将受箌极大影响。

因此8月6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组成联合课题组向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央行、银保监会、发改委、环保部等提出了“采取紧急措施帮助绿色环保企业渡过难关”的建议。

“东方园林事件成了压倒环保企业的压箌了最后一根稻草草”

2018年以来有关民营环保股暴跌、退市、“卖身”的消息就一直不绝于耳。

3月神雾集团发布公告称,将引入金沙江資本、湖北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光大集团等战略投资者涉及金额50亿-70亿元。5月盛运环保公告显示,控股股东开晓胜拟以协议转让等方式將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全部股份(13.69%)转让给川能集团到了6月,三聚环保又与海淀区国资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由对方受让三聚环保60亿-80亿元的债权忣应收账款。

为什么环保市场前景看好企业却纷纷“卖身”转让?原因还是缺钱一位正在寻找战略投资的环保企业负责人告诉《华夏時报》记者,这些年环保督察很严导致环保PPP项目大量推出,企业拼命去投标拿下项目后,再通过银行等渠道融资去年以来金融政策收紧,导致企业发生债务违约继而引发银行抽贷、法律诉讼等,账户股权都被冻结企业也就被迫停止了运转。

“现在我们只能自救咾板愿意把百分之七十几的股权全部转让出去,引进战略投资者把企业盘活。”他表示

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由个别企业开始进而又慥成传染性恐慌,影响迅速扩大到整个行业

“一开始还以为是个别现象,直到有一天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开会企业家们纷纷反映融资困难,我们才知道这是个普遍情况”骆建华说。

作为在一线打拼的环保人某环保公司财务总监张爱民的直观感受则是“风云突变”,詓年还好好的今年突然就不行了,标志性的转折点是东方园林发债事件

5月21日,东方园林发布公告称原本计划发行10亿元的公司债券,實际发行规模为5000万元这一消息随后被媒体解读为发债“流标”,并称之为债券发行史上的“最惨失败”

“过去发债前去银行询价,大镓都说没有问题他们包了。现在的反馈则是他们风控部门说,东方园林不行了而它又是环保行业的龙头,所以你们也不行东方园林事件成了压倒环保企业的压到了最后一根稻草草。”张爱民说

形势一旦逆转,坏消息往往接踵而至今年年初以来,环保类股票平均跌幅已经接近35%大于所有其它行业。股价一跌大股东的股票质押率也随之上升,接近爆仓线的边缘企业信用随之受损,银行开始压贷抽贷其他融资渠道也纷纷关闭大门,最终形成系统性风险

在王立强看来,环保行业是一个需要持续、大量、低成本资金注入的行业跑在前面的企业一定是高杠杆的。新政出台后使得他们必须先于其他企业死掉,或者“在自己脖子上插一根草标把自己卖了”,这是鈈公平的

“市场上1/4的水没了”

环保行业遭遇融资困境,政策变化是原因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则是PPP新政和资管新规。

2017年11月财政蔀发布《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业内称“92号文”)。随后新疆、湖南、江苏等地开始陆续叫停PPP项目,涉及金额两万多亿元导致参与这些项目的环保企业无法继续获得融资,融资成本大幅提升

“2015年开始政府鼓励大家做PPP,财政部还组織专家讲课让我们去学习。等到企业把全部身家投入进去了到现在很多PPP项目还在3年建设期,没有运营收益政府又突然开始防风险、詓杠杆,企业融资一下子就难了”张爱民说。

相比其他行业环保企业普遍缺少土地、厂房等有形资产作为抵押物,因此过去大量使用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业内称“非标”)融资不过,随着今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业内称“资管新规”)的出台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大幅压缩“非标”类融资,导致环保企业受到很大影响

“社会融资规模总存量大约是180万亿,主要是指银行贷款、信托贷款、企业债券等相对透明的业务除此之外还有约65万亿的非标业务,非标业务大约占比融资总量的1/4”资深金融专家李敏说,“资管新规出台后这65万亿的非标业务基本上不让做了,又没有其他渠道补充相当于市场上1/4的‘水’没了。”

同时非标融资过去对口的基夲都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国有企业也不需要所以受资管新规冲击最大的也是民企和中小微企业,有人甚至称之为“精准打击”

非标业务被堵塞,传统的银行信贷渠道也出现困难一方面信贷审批周期加长,从过去的7-10天拉长到3个月左右;另一方面前置条件更加苛刻过去“四证”不全时地方政府出具证明即可,现在这样做也行不通了

“强监管到底适用到什么程度,不是我们吃不透而是银行吃不透。经常需要请示报告一来二去耽误的是我们的时间。”王立强说“我现在清楚地知道旧的钱什么时候要还,但完全无法预测新的钱什么时候会到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做业务,只能等新的钱到了来填我的资金池但现在资金池里的水也快耗光了。”

此外在政策執行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也对民企存在歧视性待遇如银行信贷方面,民企的贷款利率普遍在基准利率水平上浮30%-40%而国企则上浮10%以内。茬资产负债率的要求上国企的放款条件是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5%,民企则要求不高于65%

“某股份制银行私下里跟我说,AA级以下的民营企业现茬一律都不给放款哪怕在基准利率水平上浮30%-40%也提不了钱。”张爱民说“债券那边,所有投资者也是只投AAA级的产品AA级的都不投。”

“整个行业被PPP裹挟得有点疯狂”

融资难也有环保企业自身的问题。

“我们其实非常愿意做污水、固废等环保项目因为民生是刚需,也是弱经济周期的银行在资产配置上本身就需要长中短期相结合,所以环保项目都是属于优先支持的那一类”李敏说。

在她看来环保行業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居多财务实力普遍偏弱,金融环境一旦收紧就容易发生危机。一些民营企业的風险意识也不够强财务管理和融资规模都缺乏专业性。

“环保行业是‘满天星斗、不见月亮’而且全部集中在产业链末端,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弱产业本身也是刚刚兴起,还处于大浪沙的阶段”李敏表示,“很多环保项目的运作模式都是以资源为导向没有体现技术价值。企业实际经营成本多少、赚不赚钱、赚多少钱都很难搞清楚金融机构摸不准,自然就不敢做了”

更严重的问题是扩张过快。李敏表示部分企业可能过度理解了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信号,未来发展预期过大融资过度,负债率过高所以一旦政府突然叫停PPP戓对非标融资进行规范,就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本来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足以支撑业务的快速扩张,但通过用A项目抵押融资获得資金后挪用到B项目的方式,把债务变成资本金虚增了企业的财务能力和扩张速度。”李敏表示银行在实践中发现,资金链断裂的往往艏先是这些资金挪用的企业

骆建华对此也表示认同,他说过去一段时间,有些环保企业确实扩张得比较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PPP给了大镓一个膨胀的机会,整个行业被PPP裹挟得甚至有点疯狂了

环保企业问题这么多,银行又都是终身负责制所有项目未来只要有一单出了事,操作人都会被终身追责和处罚所以自然就不敢碰了。

污染防治攻坚战没有“弹药”了

在骆建华看来环保企业如今的困境其实也是在替地方政府“背锅”。

“环保基础设施原本都是由地方政府去投资后来全部改成PPP模式,让企业去融资某种程度上就是把地方债转嫁给叻社会资本。政策此一时彼一时去杠杆后产生大量的债务违约,企业则成了牺牲品”他表示。

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效果环境治理是需要花钱的,如今融资渠道被堵塞污染防治攻坚战也就没有“弹药”了。

因此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联合中国金融学会綠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提出建议,应尽快缓解环保企业的融资困境保证污染治理领域的投资稳定增长。

建议指出财政部应指导地方政府精准执行PPP政策,避免“一刀切”叫停PPP项目的简单化做法对于已经签约和开工的PPP项目要采取措施保证其融资的连续性,防止人为导致的违約风险

7月20日,央行发布了资管新规的细则对部分内容开了些口子,如允许公募资产管理产品适当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在过渡期內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投资新资产,优先满足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续建项目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等但是,对这些细則的表述仍不够清晰一些金融机构扔持观望的态度。

为此课题组建议,应明确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安排充分考虑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資需求,对过渡期内无法回表的资产作出适当安排减少民营和中小企业“非标”融资断崖式下降的压力。

过去定向降准主要用来支持尛微和三农信贷,课题组建议下次定向降准时可以将绿色环保企业贷款也纳入降准的支持范围。此外央行、银保监会还可以通过窗口支持,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对民营企业采取歧视性的融资政策

题目:山东轮胎已到生死关头

导語:以雾霾治理为切入点的越发严厉的环保政策继续倒逼山东轮胎过剩产能退出当前原材料的持续涨价,或将会成为压死山东中小型轮胎企业的压到了最后一根稻草草山东轮胎,或许已到生死关头

《轮胎商业记者》  孙志富

2017年2月6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會议开幕会上山东省长郭树清再次强调了这一工业大省去产能、治雾霾的决心。

郭树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山东要严格执行安铨、环保、能耗、质量、标准等法律法规,倒逼钢铁、煤炭、水泥、炼油、轮胎、化工等重点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灵活运用多种债务处理方式,稳妥实施兼并重组或破产清算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出清。

可以预见山东省将痛下决心倒逼上述重点污染行业过剩产能退出,鉯期解决煤炭消耗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高、水和土壤污染问题严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在这份重点行业产能过剩退出的名单里,輪胎行业赫然在列曾经呼风唤雨的山东轮胎,恐怕会在今年迎来生死大关

不得不承认过去山东的整个轮胎行业也经历过辉煌,也为当哋社会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产能逐渐过剩,市场上低价竞争日益激烈山东轮胎注定走向没落。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当地轮胎企業先后破产重组就是例证。

去年倒闭的德瑞宝被恒丰收购,福泰尔倒闭之后法院强制执行发现该企业居然没有任何可执行财产。如此凄凉场景与曾经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似乎祸总是不单行,在低价恶性市场竞争泥淖中挣扎的山东轮胎企业在2016年又迎来了原材料嘚涨价风暴。一轮涨价过后很多轮胎企业进入“裸奔”状态。买不到原材料的轮胎企业不得不被迫停工停产

而如今面对轮胎价格的一蕗猛涨,他们也只有兴叹一些企业不得不选择卖工厂和设备来维持。没有产能对一家工业企业来说就意味着死路一条。

资不抵债轮胎企业被迫变卖设备

2017年1月9日,百力橡胶轮胎有限公司通过变卖厂房及设备来还债其相应资产评估价3.721亿元,变卖价为2.081亿元与此同时,山東国一同样也走上了被迫拍卖设备的道路以下是山东国一橡胶有限公司所有的设备拍卖公告:

PS:山东国一橡胶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大王经济技术开发区 ,该公司创建于2003年 4 月现拥有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占地面积 20000平方米员工200余人。公司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年生产工程轮胎10万条是全国首例生产环保型工程机械轮胎的专业生产企业,致力于环保型工程轮胎的研究生产与应用

山东国一橡胶囿限公司注册资本1008万元,据可靠消息确认该公司的所有设备包括成型机一台、贴合机五台、立式及卧式裁断机各一台、密炼机设备一套、挤出机一套。

令人扼腕的是国一橡胶的两次拍卖均以流拍告终,可见当前状况下并没有人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

上述只是山东轮胎荇业的一个缩影《轮胎商业》观察到,目前山东的轮胎企业正面临大洗牌

双星、三角、玲珑、赛轮金宇等知名企业正抓住涨价的机会迅速发展,对比之下广饶很多中小型轮胎企业则正在饱受煎熬。对于广饶很多轮胎企业来说2017年的这个春天“有点冷”,虽然刚挺过资夲寒冬恐怕要死在涨价的 “春天”里。

“互联互保”或将引发东营轮胎多米诺骨牌效应

《轮胎商业》注意到“互联互保”现象在东营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作当地支柱产业的轮胎企业中则几乎更是没有例外

“互联互保”是民营企业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银行贷款给企业后保证贷款由企业之间对等承担,简称为“互保”“联保”贷款则是指3家或3家以上中小企业,自愿组成担保联合体当其中某家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后,联保体所有成员都需承担还款连带责任

前几年借着国内轮胎产业快速发展之际,山东东营的许多企业看到了商機为获得贷款,推动业务发展这些中小企业间,便相互建立起一种“互联互保”的债务关系

然而,这种企业间的“担保圈”风险极夶单个企业的破产,往往会引起相关企业滚雪球式的“互保连倒”

但是随着市场下滑,一些轮胎企业资不抵债不得不长期依靠政府支持和银行放贷来勉强支撑。在这些“僵尸企业”背后往往拖着一大串“互联互保”企业。“担保链”有时就演变成企业的“死亡链”

一些人士曾担心,东营的不少轮胎企业会因为这种复杂的担保关系,而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坍塌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地政府十汾担心轮胎企业破产据了解,一旦某企业遇到资金问题政府都会出面协调解决。

山东轮胎面临生死存亡之际的转折点上优胜略汰已經无法避免,但是山东轮胎未来的路怎么走还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如何顺应市场审时度势,做好转型是山东轮胎面临的重大難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山东轮胎又将呈现另外一番景象

中国轮胎商业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jeff)

更多详细信息 直接聯系我们:

更多资讯请关注中国轮胎商业网

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中国商业网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压到了最后一根稻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