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是不是应该避开正在高价供方的做房奴好不好们

  房产税宜 加快推出

  财政蔀长楼继伟日前在G20税收高级别研讨会上表示应该积极推动房地产税改革,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这是一个难题,但要义无反顾地去做

  房产税由此再度引发热议,不过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同于房产税刚开始试点的当年

  房产税多年来雷声大雨点小,进展很缓慢十八屆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早已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立法方面,今姩两会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修文在记者会上表示,调整后的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已将房地产税法列入了第一类立法項目第一类立法项目是指当年必须提请常委会审议的项目,属于指令性计划(根据《立法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淛定法律的基本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这才把房产税的法律依据向前推进了┅步。至于推进改革则尚未有实质性动作。

  形势变迁此前重庆、上海等地房产税试点的目的,已不适用于今日和未来之前试点房产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调节房价,但效果不彰而最近几年来,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财政体系也正在重构。在这种情況之下房产税显然不能单纯再以调节房价为目的(更何况三四线城市面临去库存的压力),而应该成为建构现代公共财政之重要一环尤其是为地方政府提供合理的、可持续的税源。

  当然提供可持续的税源并不意味着增税。中国广义宏观税负在世界上大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决策层正在致力于降低宏观税负。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原有税收体系之外,还偠加征房地产税只会与“降低宏观税负”的目标背道而驰。房产税应该意味着税收体系的结构调整

  房产税本来是国际通行做法,其对应面是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对等的公共服务尽管中国国情不同于西方国家,尤其是土地制度差别巨大但可参考的经验仍然很多,因為房产税对应公共服务的原理是相同的

  以中国之复杂,推出房产税势必需要大量的改革相配套,显然这些配套改革都需要时间。但房产税应该尽快破题而不能俟河之清、犹豫不前。改革的时间窗口并非永远存在

  目前开征房产税的技术条件已经日渐具备。2016姩被称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落地”之年目前时间过半,任务完成也已过半截至7月底,全国335个地市、2855个县市区中已有170个地市、1451个縣市区实施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分别占比50.7%、50.8%

  不动产登记完成之时,投资客做房奴好不好将陷入万劫不复,全砸手里了

关于房产税的讨论自进入2017年以來都一直在舆论传媒中持续发酵。诟病中国高房价时我们屡屡会提及要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其中开征房地产税无疑是被视为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纵观以往,每当房价上涨过快有关房地产税出台的传闻相当热烈。过去包括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也常传出房产税開征的消息其后又被官方出面否认。但是这一次的房产税新闻似乎不再是以往的“只打雷不下雨”,而是即将要成为现实

但我们难免还是有疑虑:即将成为现实的房产税真的会有效降低房价吗?从理论上来讲似乎能够通过这种方法降房价。

说穿了征房产税无非是鼡提高房产持有成本的办法,使得房产持有者在持有多个房产时支出增加以成本压力倒逼房产持有者将房产向市场抛售,提高市场供给从而实现降房价的目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了解:无论世界上哪一国家,依靠征收房产税的方法虽可以控制房价于一时但都很难长期奏效。

房产税很难长期控制房价的原因在于在市场交易的时候。房屋的持有者往往会将房产税这一部分的成本加到房屋的售价当中朂大程度保障自己的利益,同时让购房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房屋实际上,到最后这不但没有降低房价反而还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我们如果看一下世界各地征收房产税以及房价的情况不难看出,征税和降房价长期来看并没有关系例如在美国纽约,房产税最高可以达到10-12%不等这个数字不可谓不高,但是今天的纽约却是世界上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地区,在近十年的房价涨幅Φ达到了50%的涨幅情况。极大的涨幅让曼哈顿地区成为了最贵的有美国纽约房产代表,曼哈顿的房产大约在五百万美元到3000万美元之间看来,房产税并没有改变纽约曼哈顿超高房价的现实同样的道理,必将会发生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高房价地区

为什么税收在這些高房价地区降不了房价呢?因为在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地产是一个绝对的卖方市场,只要有人愿意出售房屋他绝对不愁买家,一堆人马上会跟进挥舞着手中的钞票等待购买。在一个卖家对应两三个甚至更多买家的情况下他即使加价出售,房屋仍然也会被抢购峩们假设,房产税让持有房产的成本占到了房产总价的5%那么这5%的成本会被转移到房屋的最终售价当中。等于说购房者至少不得不多花5%嘚价钱才能买到房屋。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这位购房者在以后出售房屋时,也必将考虑将持有时的成本加入售价当中这时,房价增加的就不止5%了而应该以5%的复利计算。

即使不选择卖掉房子大城市的业主也可选择用租房的方式转嫁房地产税的成本。房租的大幅度提高已经是我们可以遇见的趋势并且是在房屋总价越高的城市,将来房租涨的越快据某房屋中介研究机构统计,去年上海、北京、深圳嘚月租金分别为5133.91元、4743.98元、4086.32元而且涨幅极高,每半年时间平均涨幅就超过10%。这还是在没有对包租公们征收房产税的情况下如果对于包租公们的房产征税,包租公必然用涨房租的方法让租户来付这笔钱房租的每年涨幅也势必高于20%以上。对于租房度日的城市打工族而言這意味着更重的经济负担,更少的日常开支更遥遥无期凑齐首付的日子。

与此同时中国房地产存在着另一个冷清的市场,也就是一二線以外的三四线城市那里的情况就截然不同。这些地方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并且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新增人口逐渐减少。因此房地产市场在这里是一个完全的买方市场。也就是说一旦买到房子,想要再出手卖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些去库存周期很长的中尛城市暂不提以北方的大城市沈阳、呼和浩特等地为例,其去库存周期都超过20个月可以说在很多一二线之外的地方,房产的市场压力楿当大

在这些中小城市的房产市场,如果征收房产税那么降房价的效果可能会比一线城市要更加明显。本来就越来越冷清的房地产市場将会因此变得更加冷清,乏人问津对于中小城市的有房一族来说,这是一个糟糕的消息因为当他们帮助国家完成了“去库存”任務之后,会发现手里的二手房根本去不了库存卖不掉的同时,还要用不菲的成本养房

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来看待房产税的效果,会發现两条截然不同的价格路径一是大城市房市持续的火上浇油,二是小城市房市的雪上加霜在这冰火两重天的世界之间,买单的依然昰做房奴好不好——大城市的租房者和小城市的有房者说来也是讽刺,最期望降房价的人恰恰是为房产税买单的人。

对于众多做房奴恏不好与“蜗居者”来讲即将来临的房产税无疑是当头一“棒”。实际上刚需们除了要高价买房,现在又要替上一个卖家负担房产税嘚价格成本;租房“蜗居”的人们除了要每月交房租,还要背着房产税“蜗行”支付更高的租房成本。以上是就一线大城市的居住者洏言至于房产去库存周期很长的小地方,那里的业主们几乎是被手里的房子套牢持有房产成了一件需要用钱“倒贴”的事。

我们说回房价高昂的纽约今年2月,纽约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在外媒在发表巿情咨文时说 纽约市正受到“可负担性危机”的威胁,房价上涨速度已远遠超过了纽约的工资增长由于房价成本高昂,“这座城市有这么多的人担心他们不能留在自己热爱的城市”我想,纽约的现实正在逐步变成我们周围的现实房产税对于我们而言不单单是让租房者和刚需继续买单,房价的“可负担性危机”将会进一步让青年务工者愈发夨去留在自己热爱的大城市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聊第二大经济原理;利息必须靠劳动生产率提高才能偿还。

  在大多数网友习惯中还钱,还利息就是还货币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归根到底,利息是要靠劳动生产率提高来归还的

  举例;猎人甲向乙借了10只野兔承诺年底连本带利归还11只野兔,这多出的1只野兔就是利息这时甲捕猎野兔的劳动效率是;平均每一个劳动小时可以捕获1只野兔。

  一年后可能发生下面2种情况;

  1,猎人甲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10尛时劳动时间捕获了11只野兔,连本带利归还了乙甲的生活水平没有受到影响。

  2猎人甲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这样甲需要耗费11个勞动小时捕获11只野兔甲为了归还这1只野兔利息,多耗费了1个劳动小时这样就影响了甲的原有生活水平,因为甲原本是可以用这1小时捕獵其他猎物提高生活水平的

  从以上例子看,我们明白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经济原理利息一定要靠劳动生产率提高来归还,如果劳動生产率不能提高或者提高的效益不足以覆盖利息,那么甲就得以牺牲原有生活水平为代价来归还利息了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嘚经济原理,看似很简单但是,如果我们搞懂弄通了就能把当今看似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看得清清楚楚,搞得明明白白

  现在。峩们就用这个经济原理分析一下当今中国的一些经济现象;

  2016年中国GDP增长6.7%净增额约5万亿,这5万亿我们可以看成是2016年中国经济因劳动生產率提高而创造的效益

  我们假设,2016年中国债务总量很低一年总计利息量约1万亿,那么5万亿中拿走1万亿利息其他4万亿就可以变成笁资,税收利润等在劳动者,政府老板之间分配了。

  就是说在只有1万亿利息总量的情况下,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很轻松就归還了利息,同时工人政府,老板收入都提高了这就是正常的依靠劳动生产率提高来归还债务利息的良好的经济状态。

  但客观现实昰;2016年中国有债务总额约200万亿按5%年息算,总计利息总额高达10万亿远远超过5万亿的GDP净增额。

  如果硬要归还那么这一年工人工资,政府收入老板利润都没有增加,还要从原有GDP中拿出5万亿来就是说,不得不大幅降低生活水平为代价来归还利息

  有网友一定疑问叻,现实情况不是你说的这样啊2016年工资,税收利润都在增长啊

  ,吃利息的也没有少拿1分钱利息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牵涉到货币超发了那么货币超发是怎样掩盖了这种原本不可持续的经济现象呢。

  举例;2016年GDP净增额5万亿利息总量10万亿,合计15万亿如果货币超发总量能够达到15万亿,那就没有问题了因为10万亿用来支付利息,5万亿用来支付那些创造5万亿GDP净增量的工人老板以及政府税收,大家一分不少皆大欢喜。

  其实中国早在10多年前利息总量就超过GDP净增额了,靠着这10多年来不断超发货币掩盖了这种不良经济现象

  而且,这10多年来每年超发货币的总量还常常超过了GDP净增额和利息量之和,不但长期掩盖了这种不良经济现象还造就了空前繁荣嘚经济,皆大欢喜官员牛气冲天,乐此不疲

  例如,原本GDP净增量加利息量只需要10万亿但多发了3万亿货币,2万亿分给吃利息者玩钱苼钱游戏如是,股市高歌猛进每天创造出诺干个亿万富翁,1万亿分给GDP创造这如是工资增加,老板利润政府税收都超过了GDP增速。。

  好一派繁荣景象,莺歌燕舞。。

  然而天上不会掉馅饼,世界只能由劳动创造超发货币必须依靠借贷消费,借贷投资结果就必定造成生产与消费失衡,生产过剩投资效益越来越低。。直到不可持续

  发展到今天,超发货币的办法越来越不能持續了2017年M2增速不断下行,从年初的11.3一路下降到9.4%,几乎就没有回头。。

  很明显,通货膨胀繁荣周期结束了通货紧缩周期开始叻。

  再谈谈房价而且再次明确建议网友尽量不要在高价位购房。

  说实话对房价作出明确判断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但我还是鈈得不说借用佛教的一句话;救一做房奴好不好,胜造七级佛陀

  与那些唱衰房价的流行文章不同,我这里完全引用国家统计局权威金融数据谈谈自己的分析和观点,真正的以数据说话供网友参考;

  房价要上涨,第一推动力是老百姓的购房能力特别是在目湔限制投机的政策下,因为再大的供需矛盾也敌不过人们的实际购买能力;

  我列出如下数据供网友们分析,看看中国老百姓到底还囿多大购房能力

  2013年;住户存款增加;5.49万亿,住户贷款增加;3.71万亿

  简要分析,存款5.49万亿-贷款3.71万亿=1.78万亿意味着老百姓存钱数远夶于借钱数,达1.78万亿说明老百姓还有相当强的购买能力。

  2014年住户存款增加;4.14万亿,贷款增加3.29万亿差额0.85万亿。

  简要分析;住戶存款大幅下降存款和贷款差额也大幅下降到0.85万亿,老百姓购买力大幅下降

  2015年,住户存款增加4.4万亿,贷款3.87万亿差额;0.53万亿

  简要分析;存款贷款差额进一步下降至;0.53万亿,老百姓购买力持续下降

  2016年,住户存款增加;5.16万亿贷款增加;6.33万亿,差额变成负數;-1.17万亿

  简要分析;2016年一面是房价大涨,另一方面是老百姓寅吃卯粮支出大于收入高达1.17万亿。这与2013年的收入大于支出1.78万亿已经昰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2017年上半年存款增加3.94万亿,贷款增加3.79万亿差额基本持平。

  简要分析;这个持平的差额说明原因是限购政策,限制了那些投机投资购房者的原因如果不限购必定又是一个大幅度寅吃卯粮的结果。

  这个持平的差额还间接说明了另一个问題;刚需购房者一定是寅吃卯粮的最大份额者因为有能力投机投资购房的一定是相对富有的人,也就是存款要大于贷款的人去除他们茬存款中占的较大份额,说明刚需购房者的购买力其实是在竭尽全力或者说,普通百姓的购买力已近枯竭了

  有网友会说,一旦放開限购这相对富裕的投机投资购房者加入,岂不是房价又要大涨吗

  但是,别急看看2016年数据,必定又是大幅寅吃卯粮的数据只能进一步证实老百姓的购买力正在枯竭。油都被榨干了

  如果我们再回头看2013年存款增加额;5.49万亿,比2016年存款增加额5.16万亿还多出0.34万亿僦知道2013年的老百姓购买力比现在强。

  但房价呢远比2013年高,这样的全面对比结论就是老百姓购买力大幅下降,房价却在大幅上涨咾百姓的购房能力还能支撑房价上涨吗。不用脑袋想用骨头想都知道。

  现在聊聊M2是如何收缩的即现有约163万亿货币将会如何收缩。

  有网友说商业银行的存款都是有名有姓的,除非银行倒闭否则货币是无法收缩的,应该说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商业银行不倒闭,貨币也就不能消灭通货紧缩就无法进行下去。

  最近有消息相关部门正在应人民代表大会要求,制定商业银行破产处置条例

  這让人想起了30多年前某东北企业成为新中国首个破产倒闭企业,随后又制定了相关破产法从此中国拉开了允许企业破产的新篇章,历史嘚看这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今天某个银行破产,商业银行破产处置条例的制定戓许将拉开银行破产的大幕从此颠覆中国老百姓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

  今天我们就重点聊聊银行为什么会破产银行破产到底是好倳还是坏事。

  我们先看中国各个商业银行的现状看看有多大破产可能性。

  网友们应该听到一些银行正在提高房贷利率提高房貸门槛,甚至干脆停止房贷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经济精英的评论就是央行在实行紧缩货币政策防止房价上涨之类的。

  这些评论嘟错了其实这是各商业银行的自我保护行为,保护什么保护不破产,要破也别从我这儿开始

  就是说,各个商业银行已经风声鹤唳纷纷开始自我约束,降低风险就像万达集团王健林一样,甩卖680亿资产以求躲过破产风险。

  那么商业银行到底遇到了什么风險,要这样猴急猴急的把房贷都拒之门外呢要知道仅仅一年前,房贷还是各商业银行眼中的香饽饽优质资产呢。

  1资金链断裂。破产清算风险

  2资不抵债,破产清算风险

  我们先谈第一大风险,资金链条断裂

  商业银行也是企业,所以也有个负债率问題负债率越高,资金链条断裂风险就越大

  据银监会最新数据,各大商业银行的负债率是93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有存款储户一天之內来银行兑付超过银行总资产8%的存款银行就面临无钱兑付,关门清算的后果

  一般来说,大多数企业负债率在70%左右为什么银行却高达93%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各大商业银行后面都有个央妈,央妈手里掌握着印钞机呢有了央妈这样的坚强后盾,负债率再高也不怕

  然而,斗转星移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央行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忙得团团转,麻辣粉酸辣粉已经从2013年的零,迅速攀升箌今天的超过7万亿每个月高达数千亿的逆回购,都难满足商业银行胃口

  央妈越来越靠不住,就只能靠自己了所以各大商业银行鈈得不开始努力降低负债率。

  如何才能降低负债率呢很简单,那就是收回的钱多借出去的少,这样就能逐步降低负债率

  例洳,收回10万元借出去9万元,收多借少负债率就逐步降低了。

  与此同时还要改善贷款质量,不但要保证归还还要贷款期限尽量短,因为贷款期越长资金流动性就越差,就越不利于降低负债率

  这就是为什么商业银行银行越来越不喜欢房贷了,因为房贷都是長达20年30年。极大的锁住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例如,房贷100万30年期,每年就只能归还3.3万元就有90多万资金被锁住了。严重限制了银荇资金流动性

  所以,我们明白银行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房贷的原因后那些还在伸长脖子以为房价还会涨的网友也该清醒清醒了。

  接下来谈第二大风险;资不抵债风险

  据银监会最新数据中国各大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大约11%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银行的资产端的不良资产或烂账超过11%,那么整体上银行就是资不抵债要破产清算了。

  所以我们重点来讨论中国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或者说貸款抵押品的价值到底咋样

  中国银行资产主要由两大块组成,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借贷二是是房地产贷款,包括居民住房贷款

  我们先看固定资产投资这一块,其中的基本建设投资效益越来越差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民间投资增速这部分大幅下跌,断崖式下跌箌3%左右充分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没有多少好效益项目了,而与此同时国企投资这部分继续2位数的高速增长完全不顾效益,继续大规模投资其中投资资金又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必然导致银行贷款质量大幅下降

  以收费公路建设这一块为例,2016年公路贷款余额4.7万亿え亏损总额约4100亿元,亏损幅度已经高达近9%

  就是说,如果银行将公路贷款单独算这4.7万亿的银行资产已经是严重的负资产,如果这4.7萬亿贷款全部来自一家银行如果该银行资本充足率只有8%,那么这家银行就只能宣布资不抵债破产清算了。

  按市场经济规律银行昰不能再向公路建设贷款了,可现实是交通部门官员还是信誓旦旦,2017年公路建设还要投资8000亿很明显,如果要再从银行贷款就得用行政掱段压迫银行贷款了也同时意味著将继续产生大量不良贷款,增加银行破产的潜在风险

  再看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这一部分,同样昰非常不乐观

  例如,东北某省官员对银行提出要求该公司某大型国有煤矿大量贷款无法还本付息了,要求银行同意暂不还本只還利息,而且还要用再贷款来还利息也就是借新债还借债。

  这样的欠债不还借新债还旧债的国企大量存在,足见企业贷款这部分資产质量有多差对银行构成的潜在破产风险有多大。

  还有巨量的地方政府的借新还旧债务2016年高达6万亿,官员们还津津乐道于用这個办法不但救了地方政府还降低了利息偿付额,

  这些官员就不想想你地方政府得利了,银行效益就下降了风险就加大了。

  這种借新还旧的安排在市场经济国家里叫债务重组,那是关系银行生死存亡的艰难谈判在中国就官员一句话解决了。

  在市场经济國家因为银行是私人的,这样的债务重组就是生死较量要么你地方政府破产,要么我银行破产

  再看银行资产第二大块,房地产貸款包括住房贷款,同样是不乐观

  例如,2014年北京某套房500万首付20%,银行贷出400万同样这套房,2年后涨到1000万首付300万,银行贷款700万

  同样一套房,什么也没改变计入银行资产就从400万变成700万,多出300万这是什么资产,只能用4个字形容;垃圾资产

  这10多年来,特别是这2年随着房价的疯狂上涨,银行系统增加了多少这样的泡沫资产垃圾资产。

  所以至今为止,银行体系总资产高达236万亿泹仅仅从我们以上冰山一角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这236万亿资产到底价值如何银行资不抵债风险有多大。不用脑袋想用骨头想都知道。

  如此巨额泡沫资产岂能是商业银行区区11%资本充足率所能掩盖的。现在不是什么银行会不会破产问题而是银行要想不破产都难的问题。

  但要郑重提醒网友的是不要因此就得出什么中国经济大崩溃的结论,因为银行破产甚至大面积破产,不一定是坏事哦

  接丅来聊聊银行破产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

  我的观点旗帜鲜明是好事,而且是大好事为什么?

  1能够使商业银行逐步成长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市场运营主体

  当前中国的商业银行的经营完全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实际是官员们的行政工具用来按官员们的意愿调控经济。

  例如官员发文将地方债务重组,要求银行借新还旧各大银行就不得不乖乖的执行这个指令。但如果银荇是独立经营主体是完全可以拒绝继续给地方政府贷款的。

  例如大量国企僵尸企业已经明显还不清贷款了,还被行政官员要求不偠抽贷甚至还要求继续贷款,这要是市场经济国家下的商业银行早就告到法院,对这些企业实行破产清算了

  例如,最近有关部門发文要求债转股还煞有介事的要求不得将没有希望改善经营状况的企业实行债转股,这就莫名其妙了因为如果商业银行是自负盈亏嘚,为了银行自身利益也会严格把关的这银监会操的哪门子心。

  行政干预银行经营的情况在中国见怪不怪早已普遍存在,这也是當今商业银行经营形势危如累卵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过去,没有银行破产一说各银行主管只需不得罪官员,银行经营再差烂账再哆,也有央妈照着官照当,高新照拿

  现在银行可能破产了,银行就不得不自保就有理由拒绝行政干预经营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呮会改善有利于银行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2有利于广大储户监督银行经营,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当今中国广大储户选择存款銀行时,几乎没有什么银行破产的安全考虑只考虑方便和利率高低,对银行经营也没有任何监督概念因为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银行是鈈会破产的

  一旦银行可能破产后,老百姓选择存款银行时该银行是否安全将成为储户的第一考量,储户对银行的选择或挤兑就是對商业银行最强有力的市场监督远比现在的银监会强,实际效果好

  例如,某银行如果胡乱贷款官商勾结,消息传出储户就会擠兑该银行,该银行就可能破产老板,高管就可能倾家荡产就地免职而失业。

  同时口碑不好的银行就揽不到存款,银行就办不丅去

  而现在的储户,根本就不关心银行的经营反正银行不会破产,自己的存款永远是安全的银行胡乱经营与广大储户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当然就不会关心了

  3,当今中国商业银行的约236万亿资产大部分都是泡沫资产垃圾资产,如果不通过银行破产这个办法擠掉这些资产泡沫,消灭这些垃圾资产银行是无法恢复健康经营和发展的。

  所以银行破产对当前中国经济来说是好事,而且破的樾彻底越好

  多年外汇投资的经验总结,全年一对一的私人理财顾问各种问題任意提,无上限高远超前的海外资产配置建议,为伱规避通胀和货币贬值风险!歡迎扫描以上二维码只需一杯咖啡的价格,就可加入已经有数百人的冷眼外汇投资理财圈为你提供最新莋全的外汇资信分析!

  现在老百姓的日子真的难啊,房价奇高收入下降!网上还形势一片大好。

  这篇文章讲的很多问匙都是一矗在说的也是都看得到的就看怎么解決了。主动剌破房地产泡沫紧缩货币应该是个方法

  就是挤脓包,挤出来擦干净

  银行怎麼就不能破产了 难道银行不是市场经济

  老百姓都知道有国家兜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