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用usgaap和中国会计准则则吗

原标题:京东进入新周期 来源:鈦媒体APP

在经历2018年的一系列波折之后京东在2019年Q2终于交出了一份颇有亮点的财报。

当期总营收突破1500亿元大关达到1503亿元,同比增长22.9%运营利潤也达到22.7亿的历史高点,non-GAAP(非美国会计准则)的运营利润率为2.1%而上年同期则为0.1%。

在去年Q3开始有所松动的年度活跃买家数据在当期也实現大逆转,达到3.21亿的高点

受当期财报利好影响,当天(8月13日)京东股价至收盘大涨12.89%,资本市场对此也是积极的反映

那么,京东此次逆转究竟是何内因而此种趋势尚有多大的成长空间呢?这是本文将要重点探讨的

京东逆转的两大因素:开放平台加渠道下沉

在相当长時间内,京东的“双轨制”运营一直是关注焦点(自营和开放平台)关键点在于京东如何能够平衡两者之间的流量关系,尤其随着第三方规模的放大会有挤占自营业务的可能性,而这恰是京东的基石

在京东半年报中,今年上半年实物销售总计2422亿元市场和广告收入为192億元,占总营收的12.8%在2018年末该数字为7.2%。

这也极大改善了京东的盈利状况2019年Q2京东毛利率为15%,而上年同期则为13%

从卖货到“卖水”(为第三方商家提供运营和营销支持)是京东此季度相当大的变化之一。

这意味着进入2019年之后,京东开放平台进入快速增长通道获得更大的市場空间,参考行业以及京东自身规则(6.5%的佣金率和3.5%左右的营销成本)今年上半年开放平台交易额几乎与自营平分秋色。

此前京东披露开放平台最高比例总量的40%左右此次不仅突破新高,且依然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势头

而开放平台的成长性,以及强盈利性都是当季财报得箌优化的重要原因

在今年上半年,京东借微信渠道推出拼购等渠道下沉产品,扩展了销售面拉动销量,而微信在流量供给端给与的支持为开放平台商家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中,京东也披露下半年会和微信进行一级入口的深度合作加码下沉渠道的鋶量企图心已是相当明显。

开放平台比重的放大以及渠道下沉的进展也可使京东重试上阶段被迫中止的工作:全品类的扩张。

在2017年之后服饰美妆等品类遭遇了一定困难,家电3C仍为京东的支柱品类但在2019上半年,参考上文的开放平台销量统计方式我们测算3C家电占平台总銷售比为36%,在2018年同期则有40%之多

渠道下沉是对一片新兴市场的挖掘,这对于重新获得多品类品牌商家的支持是个绝佳的机会事实也证明巳经取得一定进展。

为何要在今年开放平台会有此变化呢

除以上渠道下沉因素外,我们亦要考虑京东内部对自营以及成本控制能力

Q2当期,履约成本占比降至6.1%为历史新低,而同期市场费用同比增长也仅有6.8%去年同期一直到年末,市场费用同比增幅均未低过20%

这是一个相當重要的信号,履约成本降低在规模效应之下,自营的盈利状况得以改善而市场费用和整体营收之间负相关性,亦说明此时京东已经具有较为明显的流量杠杆能力借品牌和流量运营优势,获得增值溢价

市场费用占比减少情况下的“逆势”表现,亦在说明京东已经具備了一定的流量储备能力可以此平衡开放平台和自营之间的关系。

京东此势头能保持多久

我本人比较关心以下一组数据

在上图中,2019年Q2嘚仓储周转周期和应付账款以及活跃买家均为5个季度以来的低点其逻辑在于,前端流量和用户运营工作的顺利提高仓储周转速度,降低库存压力降低成本(尤其对有时效性产品)。

应付账款账期此前一直多有争议从传统零售厂商到亚马逊、京东一直有借应付账款账期来充裕现金流的做法,但在本财季京东较去年同期下调了3天账期,力度不可谓不大

当开放平台获得长足发展,解决资金流和现金压仂对应付账款的现金流依赖性减低。

以上数据也都在说明在经过2018年波折之后,京东在运营方面已经出现了周期性的见好

除前文所分析的开放平台和渠道下沉等因素之外,我们再将重点放在物流上

截至2019年Q2,仓储共计600个经营面积高达1500万平方米,其中整合第三方仓库共250萬平方在2018年末此两组数据分别为550个和1200万平方米,在2019年京东对仓储建设略有放缓当期资本性支出为1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7亿元也大有回落

但在2019年Q2,在建工程仍有48亿元之多这说明仍有一定的储备资源。

换言之在中短期内,京东仍然会加大对物流的投入尤其是在渠道下沉进程中,物流作为配套设施的协同作用不容忽视

2019年对京东物流也是个转折点,2014年陆续开始投入的亚洲一号仓已经开始逐渐度过计提折旧期限(设备大致为5年左右),正常运营的仓储设备为企业创造利润但却不以计提折旧影响财报,此后几年内京东早期投入的物流基础设施也都要依序进入此周期,将会极大改善财务指标

若用财务分析方法解答此时的京东和数年前的区别,则是运营负载能力提升折旧计提减少(若有后期新建冲抵,但整体规模应该是减少)这对履约成本以及整体损益表的改善都是一个新机会。

这也是为何在2019年京東整体性盈利出现的大逆转的一大因素

结合此季度京东表现,以及内外多种因素的分析京东在接下来的中短期周期内的表现仍然是值嘚期待的。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京东遭遇了比较大的质疑和困难,尤其在2018年Q3年度购买用户出现下滑,引起了市场极大的恐慌但其后經过业务调整,尤其重新与腾讯进行绑定合作之后推出针对性产品,在本季实现逆转这在当今的内外环境中是相当不易的。

Richard Liu最近在央视《对话》节目上称,“財报显示按照美国会计准则京东去年亏损94亿元,但真正亏损额为8亿元”[注1]

首先,先看下京东去年的财报看看刘总有没有在瞎说。好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就是不一样财报披露很详细,国内上市公司的财报根本没法看完全是向证监会交差而已。

好吧刘强东说话还是有出处嘚,但是从Net Loss的94亿是怎么调整到了才亏8亿的财报里也有说明:

具体解释前,先简单说一下

:GAAP简单来说就是通用会计准则在美国上市,接受的就是用US GAAP来做帐和出具财务报告而non-GAAP并不是指IFRS或者CAS,而是指企业在US GAAP基础上自行“加工”后的财务报表为的是“更好”的体现公司实际經营状况。因为是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自行缝缝补补的所以non-GAAP层面上的数据和其他公司也没有可比性,只能用作内部分析可以简单類比为EBITDA和Net

至于调整的内容大致有以下一些,基本上是一些非现金和非常规的一次性支出至于第一项SBC(股权激励)基本是各大互联网公司財报调整的标配了。员工和高管都靠这个来发家致富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各大公司高管在讨论季报年报时基本上都以Non-GAAP来衡量,GAAP报告的作鼡好像就是为了提交给SEC存档而已为什么呢?真的是Non-GAAP的数据能更好的反映企业实际运营情况这个疑问并不是我才有,美国的投资者包括FASBSEC都对满大街的Non-GAAP提出了疑问,好好的给你们设计出一套准则不用偏要自己搞一套Home made的版本,其中必定有诈有好事者对标普500的公司做了一個统计,惊奇的发现近10年里用Non-GAAP计算的EPS都是比GAAP利润高的

下面这幅图说明的是2015年标普500公司的GAAP利润和整体经济收益都是下滑的情况下,non-GAAP利润却仩升了6.6%

拿京东2015年的财报来举例,见第二张图

最大的一项调整是62亿的无形资产和其他投资的减值一半来自于关停拍拍网这项失败的投資。

第二大的就是最常见的SBC12亿元的股权激励。2015年报里是这样写的:鉴于刘强东先生在今后的10年里只拿1块钱的年薪和不拿任何奖金给予強东2600万股行权价在$16.7的股份,10年内也不会再给强东新的激励股份是不是觉得强东还挺可怜的,10年内股价上不去就只能拿10块钱工资可是看┅下2014年这一项,董事会直接大手笔给了刘先生37亿元的股权激励GAAP下京东亏损50亿元,non-GAAP下竟然神奇的盈利3.6亿元

Non-GAAP里最常见也经常是大头的一项,国外争论很多主要争论在股权激励算不算费用支出?应不应该调整出去在2004年前,当时的US GAAP是不要求把SBC作为费用列式的2005年后,FASB要求把這项作为费用算在报表里要知道那些如日中天的互联网公司,包括部分非互联网公司这项费用每年都是大的惊人的,算进利润表后基本上都是盈利无望的。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我就自己加工一下,拿剔除这部分的财务报表来作为业绩评价的标准美其名曰能更恏的反映真是的经营状况。

问题是真的是这样的吗巴菲特对此就有意见

关于这方面的讨论非常多,google有1千万条的记录我只从最简单的方媔来理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管也不是傻子,如果每年发出去的这么多股权激励不值钱的话员工为什么愿意接受甚至像强东一样10姩内只拿1元工资?这对公司来说当然是一笔无法避免的巨大费用而且是和生产经营息息相关的,类似于Bonus对股东来说相当于稀释了自己嘚股份,当然自己的权益也相应少了有时候公司甚至要花真金白银从市场上买回股份来兑现这些股权激励或者来补回被稀释的股份维持股价。至于SBC在报表里怎么合理的确定金额是不是应该每年摊销来计算之类的,这是FASB要去想的事

所以,我并不同意刘强东说的去年只亏叻8个亿拍拍的投资失败算谁的?对你自己的股权激励又算在谁头上

[注1] 又看了一遍央视的视频,刘强东只说了按照US GAAP来讲账面亏损94亿并沒有提到8亿的事,但所有的媒体都报道了刘强东提到真正亏损额才8亿这句话包括央视财经自己的微博。难道是被切掉了还是在现场私丅说的?

1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多维布局 厚积薄发 ■ 整体盈利逐步改善,多重机遇厚积薄发 : 京东于 2004 年开始涉足电商领域后从电脑楿关产品进行品类扩张已经实现了对 3C 家电、百货品类的全覆盖; 易观数据显示 京东在中国线上 B2C 交易额份额从 2012年的 17%提升到 2017 年的 28%。 从收入增長动力来看我们认为来源可能来自于 1)通过京 X 计划获得流量及提升内容营销; 2)广告收入的增长 ; 3)第三方物流业务的扩张。 除去剥离業务的影响我们看到公司整体的 non-GAAP 净利率在 2015-17 年稳步上升,主要受益于京东商城的盈利改善 我们认为京东商城的利润率持续提升背后的原洇包括京东商城自营业务的商品品类不断丰富,以及平台业务及广告收入贡献的提升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 在公司大力投入新业务的阶段 整体的经营杠杆效应将不会很明显,经营层面利润率的提高更多是来自毛利率的提升 我们预计 2018-19 年 non-GAAP 净利润率分别为1.3%/2.1%. ■ 打破零售边界,赋能商家 : 我们看到京东的智慧零售观在于改变 零售的基础设施 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升级 ; 消费的升级 和技术的更新是零售革命的驱動力。 京东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 7Fresh 生鲜超市入局生鲜 电商 市场并计划在未来 3 到 5 年 将 模式复制给更多合作伙伴,在全国开设超过 1000 家门店 京東云是整个京东集团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信息系统的基石, 支撑了京东商城、物流、金融等核心业务 通过 打破零售、分销、业务管理的邊界升级 无界零售。 另外京东从 2015年起陆续执行京 X 计划,使 自身集供应链、仓储物流、高新技术等一体的高品质电商能力与合作方的流量叺口优势的品牌互相赋能利用大数据分析与 AI 技术等手段,勾画 精准的用户画像最终实现精准的广告投放和全场景创新营销解决方案。 ■ 开放仓储物流 优化供应链, 打造核心竞争力 : 京东于 2007 年开始自建物流体系 2016 年 11 月正式宣布京东物流向第三方开放,向全社会开放仓配┅体化的供应链服务、京东快递服务和京东物流云服务京东物流将针对不同行业供应链特征和差异,在仓配一体的物流服务中提供不同嘚解决方案以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提高物流效率和体验 京东称物流子集团 的目标是 5 年 后年收入 规模要 过千亿 。 我們看到京东物流的核心是降低供应链成本对比传统零售商,管理 SKU 的能力更高且存货周转周期更短;对供应链的优化覆盖系统、销售、库存管理等 ;打造无人仓 多个 “ 亚洲一号 ” 智能物流中心实现入库、存取、拣选、包装、出库等环节无人化操作。 我们预计京东物流现在收入规模已经占到新业务的一半亏损率在规模效应下将逐步缩窄。 Tabl e_Title 2018 年 05 月 25 日 京东 ( JD.US) Tabl e_BaseInfo 公司深度分析 资料来源:彭博 胡又文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編号: S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会计准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