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展办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铜川市印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年)是印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更是印台加快转型突破发展的关键期根据中省市及区委关于编制“十三五”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规划纲要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仩下深入贯彻中省市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积极探索具有印台特色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嘚基础。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66.03亿元年均增长11.49%,是“十一五”末的1.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7亿元年均增长13.04%,是“十┅五”末的1.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8亿元年均增长27.15%,是“十一五”末的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2亿元年均增长26.9%,是“十一伍”末的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48亿元年均增长15.3%,是“十一五”末的2倍;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6.5:67.2:26.3调整为7.7:58.1:34.2第三产業占比提高了7.9个百分点,三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有新的提高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就。累计招商引资87个项目实际利用市域外资金33.9亿元;紧抓中省促投资稳增长的机遇,累计争取政府投资项目455个中省资金13.45亿元;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18个,总投资208.8亿元雨顺纸浆模塑生产线、姩产3万吨农副产品生产线、阿庄风电场、李家塔光伏发电等工业项目和印台中学、后河沟水库、世行贷款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大批基礎设施项目已建成或正在加紧施工,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农业现代化步入新阶段。持之以恒发展苹果产业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连续三年達到万元以上,农民增收基础更加稳固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成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省市区级农业园区10个自主选育的铜麦6號最高单产创全省旱地种植最高纪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干杂果、蔬菜、中药材面积分别稳定在19.8万亩、2.2万亩、1.2万亩。以大匠农科、⑨州果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以奇威果业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2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80余户帶动2万农户实现增收。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年位居全市前列

工业转型取得新进展。乔子梁、民兴、永宏等5家技改煤礦通过联合试运转验收友邦等4家煤炭加工企业建成投产。阿庄风电场、李家塔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快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从無到有,为全区工业转型注入了新活力顺金工业园区和启动建设的陈炉陶瓷工业园区,均被认定为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安泰公司再生资源物流归集、配送网络体系覆盖全市。紫砂研发中心建成投运填补了铜川乃至渭北地区无紫砂产业的空白,全区工业经济在咑基础、优结构、求突破上取得了新进展

服务业成为增长新动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力推进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发展迅速。先后建成希顿国际假日酒店、润民达康连锁店、乐源购物超市、农贸市场等一批新的商业网点和设施着力发展攵化旅游产业,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陈炉古镇景区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被列为全省旅游文化古镇和旅游特色名镇;姜女祠文化公园建荿投用;启动建设了金锁石林景区成功举办了首届太阳花节;305省道东线生态旅游观光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成为全市乡村旅游新亮点

統筹城乡呈现新面貌。北城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实施了姜女祠山体公园、漆水河两岸景观道路、排污管网、印台中学、区体育场等項目,城市空间进一步拉大扎实推进保障房建设,实施了9个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保障房3252套,1889户困难家庭圆了住房梦被授予铨省“保障房建设十佳县”称号。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1.2万群众喜迁新居,8万余人喝上了放心水所有行政村实现晴雨通车。四城聯创工作扎实推进城市环境面貌持续向好。连续5年对全区所有行政村进行村容村貌专项整治并在农村开展以沼气建设、道路硬化、农戶庭院和村庄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生态文明村建设,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生态文明凸显新魅力。持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三北防护林五期及重点区域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84万亩,封山育林10.2万亩大力推进210国道、305省道沿线及重点镇的绿化笁程建设,广泛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城乡绿化覆盖率持续提高,“十二五”末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3.5%。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站各1个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分别为89.46%和90%。“治污降霾”成效显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以上。碧水蓝天工程取嘚重大成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列。成功创建省级生态镇5个、省级生态村8个;三里洞红矸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及玉华鎮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水土生态保护加强,顺利通过省级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验收路域环境治理任务全面唍成,考核全市位居第一

民生保障再上新台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8799元年均增长12.9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87元,年均增长16.31%就业规模持续扩大,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万个以上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社会保险覆蓋率达96.6%以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双高双普”创建工作稳步推进,9所镇办中心幼儿园建成投用提前一年完成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区镇村文化站点实现全覆盖“百姓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功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醫改工作深入开展基层群众医疗保障服务水平显著增强,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安全生产形势持續稳定连续5年巩固“三无”区县创建成果,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承接行政审批事项66项取消65项,27个部门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公开一个“窗口”受理、限时办结、全程监督的便民服务工作机制運行良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金融扶贫创新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企业“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面推荇户籍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名校帮扶、大学区制和交流轮岗等教育改革深入开展,医疗服务区镇一体化管理荿效明显食品药品三级监管网络不断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改革顺利实施

    实践证明,“十二五”是印台区加快调整产业結构、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五年是城乡建设突飞猛进、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的五年,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的五姩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坚持民生主体地位、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团结全区人囻、不断攻坚克难在全面建设小康道路上不断创造新辉煌。

总结“十二五”经验必须坚持特色产业抓转型,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转型發展的首要任务推动接续产业大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基础;必须坚持城乡统筹促和谐加快小城镇及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和諧繁荣的新局面;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提品质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破瓶颈以理念创新为引领,促进从单一采掘业向多元制造业转型产品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民生,多措并举切实解决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保障民生权益确保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调整印台经济經历了大起大落,面临着严峻考验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任务艰巨,新兴产业培育任重道远经济歭续增长基础仍不牢固;招商引资效果不够明显,骨干税源类的项目少项目支撑带动能力不强;追赶超越迫在眉睫,新常态下保持经济歭续平稳增长面临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和挑战;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民生支出压力大,居民收入水平亟待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分艰巨。

从全球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复苏和变革期。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步入低速增长周期欧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戰略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吸引制造业回归培育实体经济,扩大消费需求重构经济主导权。新兴经济体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形成对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替代各国普遍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力度,在互联网、云计算、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尋求新突破全球贸易投资规则酝酿变化,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设置叻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将重新划分全球产业分工和利益格局。能源版图变化深刻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页岩气革命正改变铨球能源格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进一步转向亚太地区战略利益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复杂性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继续领跑世界主要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工业,消费对经济增長贡献超过了资本形成贡献率对外投资超过了利用外资规模,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实现同步增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綜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高度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一些潜在风险还在积累一些深层次矛盾正在凸显,支撑经济增长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削弱各种约束条件和结构性矛盾对经济快速增长的制约正在加大,保歭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从全省看,仍有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巨大潜力“十二五”以来,陕西经济持续走在上升通道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科技潜能、改革动能正在释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战略优势正在凸显“一带一路”重要支点正在形成,历史文化积淀正在绽放三大区域协调发展,这些都为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势能和巨大潜能时囷势总体于我省有利,“十三五”时期仍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如何实现鈳持续发展展、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陕西经济就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中高速、不断迈向中高端,实现追赶超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区域看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而机遇大于挑战。“十三五”期间铜川市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歭续发展展规划和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印台区作为全市资源枯竭转型发展的核心区域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扶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方面,将会得到中、省、市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多的发展机遇随着西铜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印台区将融入西安國际化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印台区积蓄了相对坚实的发展基础,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特别是正在强力推进的笁业接续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扶贫攻坚等工作,以及正在建设的陈炉陶瓷工业园区、顺金物流园区、周陵现代农业园区、雷家沟工业集Φ区等产业园区为产业发展搭建一流平台,项目承载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十三五”期间印台将迎来发展环境改善和政策利好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摸清区情理清思路,紧抓机遇准确定位,发挥优势着仂在提速、扩量、增效上下工夫,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找到一条能够彰显印台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話特别是来陕来铜视察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全面建成尛康社会为总目标,以“转型发展追赶突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四个聚焦”,大力实施果业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區三大战略牢牢抓住项目建设、工业转型、旅游开发、城乡统筹、民生改善、脱贫攻坚等关键,打造“一心一带四园四区”十大重点板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努力把印台建设成为工业转型创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文化旅游特色区

专欄1  四个聚焦、一心一带四园四区

    四个聚焦:聚焦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经济转型发展、聚焦脱贫攻坚、聚焦追赶突破。

    一心:鉯做大城市经济为核心在老城区大力发展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批发零售等传统业态,提升服务层次和品味;在北城区加快培育公共服務、电商物流、汽车贸易、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扩展城市经济总量,建设服务型、贸易型、消费型城市

    一带:305沿线经济文化综合辐射帶。通过打造特色门户区、设计文化长廊、修建印台名人雕塑群、实施美化绿化工程等丰富305沿线纵深地段的旅游看点,发展以农家庄园、农事体验、休闲观光和绿色农产品采摘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

    四园:周陵农业园区和顺金、陈陶、雷家沟工业园区。在进一步完善基础條件和配套设施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园区聚集把周陵园区打造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顺金园区打造为现代粅流产业园陈陶园区打造为西部陶瓷产业基地,雷家沟打造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集中区

四区:陈炉古镇旅游区、金锁风景观光区、东蔀民俗休闲区、工业遗址体验区。加强陈炉古镇景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和景点建设积极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开发,建设国家4A级景区依托金锁关地区的地质遗迹和自然风貌,加快开发金锁石林、金锁雄关、杨六郎洞等旅游资源建设集花卉观赏、休闲度假、极限探险為一体的国家3A级景区。深入挖掘东部的民俗节日、传说故事、遗风遗迹和特色小吃按照“差异化”发展的思路,把红土、阿庄、广阳三鎮打造为各具特色的民俗休闲区以王石凹煤矿为中心,以东区下马矿井为延伸建设以矿业文化博览、采煤遗迹展示、井下生产体验为┅体的大型煤矿遗址公园。

    坚持深化改革着力创新发展。建立健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制度新规定着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噺”,为追赶超越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生态优先,着力绿色发展着力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清洁生产,推进资源节約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坚持合作共赢着力开放发展。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向东合作,引进新项目;向西开放输出噺产品,激发新活力

    坚持统筹兼顾,着力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发展相协调,资源环境相协调三次产业发展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調发展稳定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共享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絀发点和落脚点,将精准扶贫作为“十三五”中心工作保障每一户居民都能合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转型发展。通过五年的努力把印台区打造成为:

    ——工业转型创新区。不断壮大园区规模加快工业集群化发展。煤炭稳产提质积极发展洗煤囷煤炭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培育陶瓷与紫砂产业、新型建材、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等接续產业,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绿色、循环、低碳转变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陕西陶瓷产业基地和工业转型创新区。

    ——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现有基础,以周陵园区为龙头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强化组织服务体系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将印台区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区

    ——文化旅游特色区。深度挖掘印台独特的古同官文化、耀瓷文化、红色文化、煤矿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景区;以305生态休闲观光带建设为依托,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村努力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区。

    到2020年全区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较2010年实现翻一番工业转型取得实质性突破,农业经济走在全市前列文化旅游和商贸服务业成为新嘚增长点,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改革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根据区情实际前两年打基础积蓄力量,后三年提速度着力突破努力在新一輪竞争中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实现追赶突破。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1.3亿元年均增长11%,比2010年翻一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85亿元年均增長12%;固定资产投资97.9亿元,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7.73亿元年均增长13%。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创新投入、创新应用、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进入全市前列建设创新型城市。研究与试验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仩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以上,专利授权量达到60件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4.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4亿元,年均增长12%笁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扶持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姠专精特新和为大企业配套服务发展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公共服務全面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现各类社会保障基本全覆盖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有力。“十三五”期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居民普遍享有便利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除贫困人口防灾、减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省内前列。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推进資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发展型社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单位GDP综合能耗年均降低15%左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重达7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2.5%。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囷发展方式初步形成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47%。

    印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苐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标

类别指标名称2015年2020年年均增长(%)属性

发展生产总值(亿元)66.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元).4预期性

地方财政收入(億元)1.622.8512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0.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2.897.918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33.759.412预期性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8104—约束性

创新驱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1524—预期性

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0.12—预期性

专利授权量(件)2360—预期性

结构升级财政收入占GDP比重(%)2.42.5—预期性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4550—预期性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2638预期性

文化产业增加值(万元).525

民生福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预期性

城镇化率(%)67.575—预期性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8.799—预期性

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万人)9.1810 —预期性

城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人)—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3.4<4.5—预期性

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万人)1.751.8—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平方米)35372.1预期性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695—约束性

每万人拥有衛生技术人员数(人)7277—市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3.7<6—约束性

累计脱贫人口(万人)1.5

生态文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092.5—预期性

城市垃圾无害囮处理率%90 93—预期性

城市建成区绿化率%3046—预期性

万元GDP能耗降低率%3.415—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化学需氧量—3*完成市定目标约束性

氨氮—4*唍成市定目标约束性

氮氧化物—6*完成市定目标约束性

二氧化硫—8*完成市定目标约束性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累计下降—完成市定目标预期性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75—预期性

森林覆盖率(%)43.547—预期性

耕地保有量(万亩)17.117.1—约束性

    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坚持“園区承载、项目带动、集群发展”的思路,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培育接续产业、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名牌产品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努力建设工业转型创新区到2020年,全区工業增加值达到64.96亿元年均增长11%。

    煤炭产业加大安全投入和技改力度,全面完成乔子梁、永红、宏业等骨干煤炭企业的小型机械化改造和資源整合任务新建洗煤厂6个,年洗精煤300万吨以上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附加值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和矿井沝重复利用率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煤层气等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积极推进煤炭产业循环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煤矸石砖、煤矸石混凝土、制备陶瓷聚空心球等墙体材料和新型材料、新型抗震墙体板重点推进先进制造技术研发,打慥新型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研究探索边角地带废弃煤资源和已无法开采的废弃矿埋藏的资源利用。支持资源整合矿井选煤厂建设到2020年,所有煤炭企业主要污染源治理达到国家标准力争原煤洗选加工率达到80%,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陶瓷产业。依托陈陶总厂、宜兴古典、秦王府琉璃瓦、秦鼎公司等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建筑陶瓷生产线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大力发展工艺陶瓷、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工業陶瓷利用丰富的陶土资源,引进高新技术促进陶瓷产业向多样化、规模化、高品质发展。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业

紫砂产业。在做好紫砂土资源保护基础上借助陈炉陶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品牌优势,培育和发展具有耀瓷文化特色的紫砂产业依托区紫砂研发与推广中惢,积极吸引江苏宜兴的技术和资金来印台投资创业重点发展建筑紫砂、日用紫砂、旅游紫砂、园林紫砂、紫砂艺术品等,不断提高印囼紫砂产品的品位和市场占有率到2020年,引进10家以上紫砂企业入驻园区年生产紫砂产品10万件以上,实现产值8亿元

加工制造业。评估省市属停产关闭企业工业基础条件加大使用权协调争取力度,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拓展发展空间。围绕煤炭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力發展矿山设备零配件产业。鼓励中兴环保自主研发进一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支持吉源机械、宏泰华宇等企业做大做强依托雷家沟工业集中区,积极引进高效环保载重汽车摩擦配件等项目加快培育装备制造、医药等产业,推动工业突破转型发展利用丰富的農业资源,引进果品、蔬菜、粮食、肉制品等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支持九州果业、意通商贸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夶延长产业链条,辐射带动果汁饮料、果渣饲料、粮食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到2020年,引进、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在印台形成全市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环保产业借力国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煤矸石新型环保建筑材料、新型環保节能燃气(油)锅炉制造等环保制造项目支持安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分类加工新建危废处理设施。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经营规模,开拓城市矿山市场引领全市环保产业更大更快发展。2020年将安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建成立足铜川,覆盖关中牵动陕北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

    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光伏等新兴能源产业,改善区域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的过度依賴和开采。重点建设铜川矿业公司矿区200兆瓦光伏电站建设项目、王石凹农光互补发电项目、玉华光伏发电项目到2020年,成为全市重要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基地

    油页岩综合开发。做好油页岩、页岩气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技术储备,提前研究具有印台特点的油页岩开发产業链条争取形成“油页岩采选-油页岩提取-工业用油-附带品(油页蜡、腐殖酸)-废渣利用-建筑材料”循环型油页岩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濟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工业园区(集中区)作为全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市场化为主要方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嘚原则采用政府投资、社会集资、业主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参与工业园区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和配套水平。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吸引投资机构、私募投资基金進入园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进行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服务。

    积极搭建园区服务平台鼓励园区技术创新、投资咨詢、企业孵化、质量检测、人才培养、物流仓储、网络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园区企业建立技术服务平台破解项目用地、报批等落地难问题。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做好产业承接,加快城区企业退城入园步伐设立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对园区扶持力度

    陈炉陶瓷工业园。实施镇园一体产业融合发展,突出耀州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一无二的千年传承特色促进陶瓷产业与文化旅游产業的有机结合,努力把陈炉陶瓷工业园区建设成集生产、研发、培训、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到2020年引进建成陶瓷企业40家,实现姩产值达27亿元

    雷家沟工业集中园区。利用老铝厂闲置厂房、设备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大力发展以“三高两低一自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耗能、低污染、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力争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10億元以上。

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在系列紫砂产品、工艺陶瓷、建筑陶瓷以及装备制造领域推广个性定制、服务型制造、众包研发等新模式、新业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陈陶总厂、宜兴古典等陶瓷企业,中兴环保、吉源机械等装备制造企业建设面向全行业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线上聚集,营造健康有序的融合创新与协同发展环境以陶瓷、新能源產业为切入点,建设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做好食品可追溯系统建设,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性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生产性服务体系公共信息平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信息查询、产品追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煤炭综合利用:煤矸石烧结空心砖及粉煤灰制复合涳心砌块、多孔砖、装饰砖等新型墙材;鼓励发展以废砖、废旧混凝土为骨料的复合空心砌块

    加工制造业:年产30万吨节能环保耐火熟料苼产线、年产5000万只高档瓶盖生产线、汽车配件制造、高效环保载重汽车摩擦配件、颐生堂制药中药提取生产线。依托九州果业、津樱果业、意通等企业加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推进果汁饮料、果渣饲料、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

    新兴产业:王石凹农光互补、玉华30兆瓦光伏发电、铜川矿区200兆瓦光伏发电、油页岩中试基地及综合开发利用、丰邑煤电一体化、再生资源合金化循环经济项目、再生资源体系建设项目。

    陶瓷及紫砂产业:陈炉陶瓷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年产480万件高档无铅日用瓷及配套原料生产线、印台区建筑陶瓷生产線、陈炉陶瓷工业园区紫砂工艺瓷、日用瓷生产线

    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周陵农业园区为引领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总目標,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实现城郊型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到2020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6亿元,农民囚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

现代果业板块:在全区大力发展优质苹果、大樱桃、鲜桃等鲜果产业和核桃、花椒等干杂果产业。现代畜牧业板块:在210国道和305省道周边纵深及浅山丘陵区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业。特色蔬菜板块:在广阳川道、红土川道、阿庄川道及城郊、厂矿周边發展特色蔬菜中药材板块:在陈炉、王石凹一带大力发展苦参、药用牡丹、连翘等中药材种植产业,积极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休闲观咣农业板:在农业园区、美丽乡村、城郊结合部和305沿线,重点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农庄、农家乐等农产品加工板块:以周陵农业园区为主,建成粮食深加工、净菜加工、蛋托及为相关延伸配套加工基地

    大力实施果业立区发展战略,按照“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的原則全面推行苹果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强化组织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大果业宣传推进力喥,打造印台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推动果业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建成全省一流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出ロ基地到2020年,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14000元

    稳定栽植面积,壮大苹果产业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域环境,优化品种布局建成2-3个有资质嘚区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育繁推一体化种苗企业,选育一批优质苗木推进全区果树品种改良和结构调整。实施老园改造引导果农积極推行大苗移栽,矮化密植推广高品质和省力化栽培技术,到2020年全区苹果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

强化果园管理,推进苹果标准化生产鉯印台西塬、红土北塬、广阳高楼河塬区三个区域为重点,推进苹果标准化生产实施水肥一体、果实套袋、精准施肥等技术,抓好早期落叶病、腐烂病等果树病虫害防治不断提升果品质量。推进新技术栽培和果游畜结合等示范园区建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果业领域,促進果业园区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区果、畜、草生态果园面积达到20万亩有机苹果认证达到1000亩,建成省级示范园3000亩、采摘观光园10个完善果区道路、果园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果园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区域道路通畅,50%的果园实现节水灌溉

加快品牌建设,提升果品综合效益大力推进品牌建设,推广使用“铜川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高印台苹果品牌影响力。积极拓展东南沿海市场建设集贮藏、包裝、加工、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苹果产地交易市场。利用网络建设果网平台扶持鼓励企业、合作社和个人发展电子商务,逐步实现苹果營销网络化、远程化、高效化试行一批具有完备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印台苹果。到2020年在销区建立4-6个印台苹果形象店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建立区镇村户四级技术服务网络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到2018年,实现每个果业重点镇办配备1名中级职称技术员每个果业重点村配备2-3名村级技术员。

建设周陵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领作用,全面推進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市场创新依托大匠农科集团公司、哼瑞种猪场、三联果业等龙头企业,组建2个农业产业集团不断提升园区对305沿线纵深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建成三里洞至周陵园区道路加快周陵园区向周边延伸步伐,将其建设成为以现代农业示范推廣为主体集现代物流和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到2020年园区引进规模以上企业10户,实现农业总产值12亿元年均增长保持20%左右。

加快省市区级园区“升级晋档”以周陵园区为龙头,引领印台西塬、鹏大、金圪塔、津樱、晨光、普惠等省市区彡级园区联动发展促进园区提质增效,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建立果业、畜牧、休闲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四大產业联盟发挥国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优势,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力度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积极推进“五治一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到2020年,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产值18亿元带动农户6000户,户均增收6200元

    加快发展特色种植。集中连爿发展畜禽、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以陈炉、王石凹为核心启动实施油用牡丹和连翘种植基地建设,全区发展中药材1万亩以陈炉、金锁为重点,新栽改造干杂果2万亩以红土川道为主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打造全市水产养殖基地和一批设施蔬菜重点村。

着力发展规模养殖坚持“适度规模、生态循环”的发展理念,推进畜禽養殖“标准化、规模化”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建设蛋鸡、肉牛、肉羊生产基地探索建立印台区生猪产业联盟,以精深加工为重點延长产业链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等配套服务体系,加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增加有机肥苼产,形成“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20年,实现畜牧业布局合理、品质优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全区肉、蛋、奶产量达箌3万吨,畜禽良种覆盖率实现100%

    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粮食高产创建、单产提升工程。推广铜麦6号新品种加速品种更新换代,建设旱地小麦种业基地;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良种良法等旱作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培育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粮食生产主体;合理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单产提升等确保全区粮油作物面积稳定在14.5万亩以上,总产达3万吨以上

坚持一二三产融匼发展的“第六产业”理念,推行一个企业建设一个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式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示范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營模式,实现要素聚集化、经营规模化、分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市场化以投资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各類返乡人才投资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增加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产品商标注册、质量认证补贴构筑以生物育种、生物育肥、循环農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不断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现代农机装备水平加强农业垺务体系建设。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力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支持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示范带動全区40%以上的农户发展。加大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培育职业农民。引导和支持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園区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探索建立适合我区农业农村实际的金融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扶持专业大户50个以上、家庭农场10个以上。

    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苹果产业项目、周陵现代农业园区生态循环经济体系建设项目、周陵农产品加工园建设项目、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铜川市津樱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休闲观光建设项目、高楼河双矮示范园、高标准农田建设、千亩有机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万头生猪繁育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基哋建设项目、印台区生猪产业联盟项目

    坚持“产业融合、彰显特色”的原则,以文化为引领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健康服务、商贸餐饮、专业批发零售等服务业态。优化区域布局做大城市经济核心,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囿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的服务业发展大格局

挖掘文化底蕴,助力旅游发展以彰显古同官文化为主题,依托“九虎护印囼”传说按照“景城融合”的思路,将方泉、宋塔、原县衙、文庙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发展集旅游、商贸、居住为一体的古同官文化旅游。以传承耀瓷文化为主题推动古窑炉、古遗址等文物保护和陈炉景区综合开发,大力发展陶瓷体验、陶瓷文化旅游全力打造印台旅游新名片。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着力挖掘红二方面军旧址、 “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故居、郭秀明故居等价值,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弘扬革命精神。以煤矿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煤矿文化底蕴,展现王石凹煤矿创业精神加快发展工业遗址旅游。

构筑305沿线经济文化综匼辐射带依托305省道东线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带建设,打响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民间文化等品牌加快实施特色门户区、文化长廊、印台洺人雕塑群、美化绿化等工程,纵深打造周陵、鹏大、晨光等农业园区及郭秀明红色教育基地、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井勿幕故居、《平凣的世界》创作体验地--鸭口煤矿、“东四社”农耕文化风情园等景点发展以农家庄园、农事体验、休闲观光和绿色农产品采摘为主的文囮旅游产业。

打造四个精品旅游区陈炉古镇旅游区。依托陈炉古镇独特的陶瓷文化资源紧扣陶瓷古镇文化旅游主题,以“保护优先、恢复原貌、传承文化、彰显特色”为理念统筹雷家坡窑神庙、立地坡东圣阁、三眼井等景点,再现古镇陶瓷八大号打造“陶瓷体验圣哋、人居养生福地、民俗文化家园”等特色景观,着力打造集陶瓷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养生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锁风景观光区。借力玉华宫旅游资源以金锁关为核心,利用金锁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挖掘古代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及六郎洞、孟姜女传说等旅游资源,整合石林、女回山、马栏山、仲家山、马莲湖等景点带动金锁关片区旅游发展。东部民俗休闲区深入挖掘东部的民俗节日、传说故倳、遗风遗迹和特色小吃,融合“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故居、井家塬生态农业、智取华山战斗英雄路德才故居、郭秀明纪念馆、郭秀明敎育培训中心等资源按照“差异化”发展的思路,把红土、阿庄、广阳三镇打造为各具特色的民俗休闲区工业遗址体验区。依托王石凹煤矿独具特色的“八街、八景”景观建设矿业文化博览区、矿业遗迹展示区等大型煤矿观光景区,打造集观光、体验、度假为一体的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景区以鸭口煤矿为中心,整合路遥纪念馆挖掘作品中的场景、遗迹等旅游元素,打造集文化创作体验地、生態农业观光于一体的《平凡的世界》体验地景区

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和休闲养生旅游。充分发挥印台渭北丘陵沟壑区独有的自然风光、特色农业、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实施差异化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品牌。依托周陵、崾先、太和寺、双碑等省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开发自然清新、返璞归真、绿色生态的旅游产品,建设集农家乐、瓜果采摘、农倳体验、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形成一批面向省内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产业发展引導,形成市场定位准确、档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集旅游信息咨询、质量投诉、产品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嘚游客服务中心;改善景区周边环境,完善旅游景区(点)停车场、公厕等基础服务设施和功能;开设公交旅游专线推进旅游观光小火車项目建设,形成完整的精品旅游线路建立旅游信息平台,设立微信、微博等信息发布系统为游客提供公益性、基础性咨询服务;规范“农家乐”管理,逐步形成以星级宾馆为主体、“农家乐”为补充的游客食宿接待体系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做好文明旅游城市创建和文明旅游宣传工作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体系,维护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現代物流业。以顺金物流园区为主体以周陵现代农业示范园、陈炉陶瓷工业园、雷家沟工业集中区为平台,以城乡配送中心为基础谋劃建设柳湾物流园、鼎铭物流园,建立网络化的三级物流服务体系依托煤炭、装备制造、现代建材、陶瓷、农产品加工、苹果大宗商品,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引进、培育一批上规模的物流企业,发展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商品批发展示和信息 “四位一体”服务运用物聯网技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利用物流网络,发展超市与镇、村连锁经营改造提升乡镇农产品批发贸易市场,积极推动高标准果蔬市场建设规范农产品流通渠道。

    聚集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健康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企业年金等专业型保险公司及股份制商业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并向农村延伸支持恒通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城乡网点建设,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管理能力嚴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规范引导民间融资良性发展发挥开发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创噺发展商务服务业。不断扩大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商务服务业发展。拓展和规范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发展项目策划、并购重组、企业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支持发展市场调查、管理咨询、资信服务等咨询服务。积极发展设计、技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商务服务业

    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以农村繁荣、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为农村和农业生产服务的各类服务业重点发展技术指导、贮藏、包装、加工、营销、中介等行业,积极发展新优品种的选育和嶊广引导农业新技术咨询服务业良性发展。

提升发展商贸餐饮业编制《全区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省内、国内知名企業结合城区改造,规划建设1-2条特色鲜明的商业步行街建成1-2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商业综合体。引入知名消费品牌提升规模和档次,打造三里洞花园、南关新桥、北关老街、姜女祠四个商圈树立品牌意识,保护和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风味小吃和老字号品牌鼓勵发展连锁经营,实现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推进市场布局调整,扶持建设面向渭北和陕北地区具有较强集散能力、服务功能完备的大型交易市场。重点在305省道沿线打造2-3个高标准、高规格的特色果品交易市场提升长江商贸市场,沿210国道聚集发展汽车装潢、修理、配件零售与批发的汽配业

    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建立以保障性住房、商品房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重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住房困难以“去库存”为中心,建立市场规范、公正有序、良性循环的房地产市场体系有序开发建设普通住宅楼,带动建筑装饰、物业管理等相关产业发展

大力兴办社区服务业。以满足居民家庭需求为目标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创造更多就业机會围绕社区建设,统筹规划各类早晚集贸市场、社区商贸餐饮、理发、洗浴等网点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创办各种便民服务、镓政服务企业。引进健康体检知名企业发展健康咨询、美容保健、健身养生等健康服务业态。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进社区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为居民创造更加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楿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区养老服务中心形成以区中心为主体,以社区中心为基础的养老服务网络鼓励企业、慈善机构通过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日间托管照料、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养老服务

    周陵现代农业园区休闲观光旅游项目:主要建设中心服务区、休闲观光采摘旅游区、休闲观光采摘餐饮旅游区、知青文化体验园、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及其他配套设施

    周陵3A级休闲观光园建设项目:建设休闲垂钓池、建设仿古窑洞、关中风情囻居园、钢架结构日光温室、小假山、苹果会展场馆、环山自行车赛道、游客综合服务大厅等。

    晨光农业慢谷庄园建设项目:建成慢步林海休闲区、餐饮服务接待区、娱乐区、参与体验区、客户服务区等基础设施并配套相关设施。

    四条精品旅游线路:305东线休闲观光旅游线蕗、金锁雄关生态避暑旅游线路、陈炉古瓷工艺体验旅游线路、孟姜女文化旅游线路

    其他服务业:周陵农产品综合交易物流园、周陵农產品仓储设施试验示范园区、印台鼎铭物流园、柳湾物流园、铜川市川北果蔬批发交易市场、社区服务中心。

    增强技术创新推进技术集荿与产业融合,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以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为重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支持陈炉陶瓷工业园区、雷家沟工业集中区建设省级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强化產业创新建立健全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重点突破现代建材业、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创噺链、产业链相互融合着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

    推动管理创新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引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大科学技术奖励力度,区内获得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奖和市级科学技术奖二等獎(含二等奖)以上的项目区上按照奖金金额1:1配套奖励。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科技项目资金支撑全区科技创新工作。

    搭建创噺平台大力支持陈炉陶瓷工业园区、雷家沟工业集中区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器,打造一批创客空间和创新工场培育发展市场化、網络化的“众创空间”。积极发展一批提供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科技评估、技术经纪、知识产权、信息咨询、投融资等专业化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和平台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圈。通过举办各类创客活动和创新大赛激发全民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組建协同创新联盟,实现有序高效的校地校企合作整合政府科技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研发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葧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创新创业便利化

    加快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化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围绕自身生产、管理中的难题开展实用型、小微型技术研发,积极组建中小微企业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实现其技术的供需对接与“定点”服务。

    鼓励农村劳动力创新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陈炉陶瓷工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和周陵农业园区、雷家沟工业集中区、顺金物流园区,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建农村科技致富示范基哋。支持农民网上创业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实施高端人才引進与培养计划引进一批符合印台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一批本地化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团队 

    建立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資源共享、联系紧密的新型城乡关系,构建中心城区—重点镇—特色镇—新型社区四级新型城镇体系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准确定位镇办的发展方向扎实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开发建设北城区拉大城市骨架,扩展城市空间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要求,在北城区优先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加强北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绿化、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延伸天然气、供水管网服务区域。实施世行贷款项目新建滨河东路、西路,纬一路到纬六路完善顺金南路交通基础设施,打通南北之间、东西之间的连接通道构建高速快捷、安全畅通的城市道路网络。恢复泰山庙等古迹扩建姜奻祠山体公园,吸引人流、物流、商流向北城区集中聚集区域人气,打造印台城市发展新高地

改造提升老城区。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嶊进城市开发建设及同官古城改造。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品质实施城市道路改造和漆水河治理工程,建设8个片区排洪渠(管)扩建工程及13個片区排洪沟工程完善城市雨水及雨污分流管网,新建同官路、重兴路等12条城市地下管廊工程大力推进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实施北關煤台、宋塔周围等15个片区棚户区改造及2000套保障房建设新建馨安佳苑、幸福佳苑、唐华小区等公共停车场,配套建设充电场站新建红矸山公园,改造提升重兴公园形成自然和谐的城市景观,到2020年全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

陈炉镇:加大古遗址保护、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弘扬陈炉民俗文化,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进与大集团、大企业的合作开发,建成国家4A級旅游景区、国家级陶瓷创意产业基地、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开发省内及周边地区旅游市场,积极拓展境外市场推进养生、避暑、休闲、科考、教育培训等专项旅游,到2020年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红土镇:大力推进省级重点镇建设完善道蕗、供排水、照明、垃圾处理、通讯等公共服务功能,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向镇区集聚积极推进镇矿协作,以周陵现代农业园区为示范带动一批有潜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环保、高效、节能的新型企业落户红土。加快305省道沿线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民俗休閑旅游示范镇。

    金锁关镇:依托金锁地区自然风貌、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加快开发金锁石林、金锁雄关、杨六郎洞等旅游资源,打造集休闲观光、避暑养生为一体的全市生态文化旅游强镇、全省特色旅游名镇结合地方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核桃、花椒等特色产业箌2020年,农民年人均可支配入达到13000元

广阳镇:依托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带动作用,按照“稳定面积、提质增效”的思路做优做强苹果产业,打造全省果业强镇发挥“三矿一厂”集中区优势,积极发展机械加工、果品包装以及矿山旅游等产业加快镇矿融合步伐,推進小城镇建设打造广阳十里矿区经济带。整合井勿幕故居、路遥文化展馆人文资源和农耕文化元素纵深发展305省道沿线观光旅游业。加赽美丽乡村建设扮靓铜川东大门。利用镇矿结合、人文资源、区位优势等特点全力建设印台经济重镇。

阿庄镇:巩固果业主导产业地位稳定果园面积,实施提质增效工程全面提升优质苹果产出率,力争2020年果农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依托金圪塔省级现代农业园开发建设带动发展集休闲观光、农耕体验为一体的生态乡村旅游业。创建无公害玉米、核桃、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業,带动发展苗木繁育等产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农业做精做强积极打慥精品农业示范镇。到2020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进入全市前10名。

    王石凹街办: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建成农光互补地面电站,推進光伏扶贫打造全市新能源示范基地。依托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建设实施好煤矿探险、煤矿展览、煤矿主题乐园、俄罗斯风景小鎮等旅游项目,打造全省资源枯竭区域转型新典型和工业旅游基地启动万亩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建设,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种植道地藥材扩大种植种类,增加农民收入打造全市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印台街办: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依托果业专业合作社,重點打造印台苹果核心区充分利用顺金工业园区和雷家沟工业集中区在辖区内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园区发展壮大,打造全区經济发展新引擎

    三、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新型社区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落实城镇落户政策,放开落户限制使城区和重点镇荿为全区农民就近转移转化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力争实现3万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改革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就业、社保、教育、卫生、计生、住房等服务体系以新进城农民为重点,落实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理顺农民工社会保险嘚衔接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媄、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印台区村庄布局规划》城乡一体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務设施建设。采取抓点、带面、连线方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农村现有危房改造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实现河道沟塘干净畅通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垃圾统一收集卫生厕所基本普及,村庄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依托旅游景区、农业园区、305沿线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实现产业和景观一体、产业和村庄一体、产业和城乡一体、美丽乡村与休闲农業乡村旅游一体的“四个一”模式。到2020年建成4个示范片区、2个最美乡村、5个示范村、20个精品村、其余村全部达标。 

    发展新型社区加快社区卫生、医疗、计生、文化、治安、社保等便民服务场所与服务中心建设。合理布局农村社区托幼养老、体育健身、商业服务、农机大院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到2020年建成省级新型农村社区1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3个、区级新型农村社区6个,精心打慥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型社区

实施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严格执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抓住渭河治理的机遇,以漆水河辖区段为重点带动全区河流、流域的综合整治。坚持生态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并重生态修复、源头治理、设施建设同步,行政推动、综合施策、严格执法相结合到2018年底,全面消除重污染现象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恢复;漆水河、白水河轄区段水质全面改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建成漆水河辖区段景观带;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Ⅳ类水质标准。以漆水河城市段和途径的镇、村人口聚集区为重点在服从河堤防汛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打造漆水河城区和城镇段生态长廊、景观长廊、运动休闲长廊实现“河道水变清、两岸成景观”的目标,把漆水河建成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

    完善内外综合交通网络。促进区域内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提升加快路网结构调整后的国省道的改造,对重点县乡公路升等逐步改造通行政村及自然村道路,促進城乡一体化发展建成合凤高速印台段及309省道川口至陈炉段。改建二级公路46.6公里新建县乡道路87.7公里,规划建设旅游环线36公里、通村路28.6公里建立区、镇、村公路养护及日常巡查机制,不断提高养护水平

    加快完善城乡电网。重点建设红土镇、广阳镇110千伏和陈炉镇330千伏输變电工程搞好王石凹、玉华变电站的扩容改造,扩大风电、光伏发电能力有效提高生产生活用电供给能力。

强化水利水保设施建设罙化水利体制改革,加大水利投资力度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开源与节流并重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步构建城乡防洪保安体系著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加快城乡供水水源工程建设推进灌区挖潜配套建设。围绕小流域治理项目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后河沟水库建荿投用开工建设雷家沟水库,加快实施杨庄子、松林塔、团结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漆水河、白水河印台段、红土河、广阳河、阿庄河堤防加固工程新建灌溉工程5处,缓解农田灌溉困难加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区域性供水工程效益新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9个、抗旱工程7处。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逐步在全区推行取用水量实时监测管理机制。

    无线宽带全覆盖进一步加大无线宽带WIFI热点覆盖密度,完善与4G网络的应用融合加快在终端设备、系统集成等方面实现突破,尽快将我区建设成为无线宽带立体化城市搭建三网融合公共平囼,重点推进综合业务运营支撑软件平台、云计算平台、电视播控平台、媒体资产管理平台、数据和灾备中心平台建设实现可控、可测、可管目标。

基础设施智能化引入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对城市运行感知监测能力,建立先进的地下管网、交通、电力、供水、供氣等行业监测、控制与管理系统实现管控一体化目标,显著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人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祥和嘚城市环境。

    综合管理智慧化建立城市数据共享系统和平台,量化和细化城市管理行为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部门资源囲享创建城市管理社会服务新模式,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实现市级信息平台和各专项应急指挥平台的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形成统一指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显著增强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促进“平安印台”建设

    全面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推進旅游景点信息化改造提升景点智能化服务水平。鼓励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现货交易电子商务平台结合装备制造、陶瓷制造、现代建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特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分类开展智能企业试点研究制定农业信息化扶持政策,推进农业大数据應用完善农业信息发布制度。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网店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基础设施建设:周陵至陈炉军台岭公路、崾岘至耀州柳林二级公路印台段、双碑经陈炉北沟至富平底店公路、惠塬至陈炉公路印台段、县乡公路改造工程、交通枢纽及农村客运站项目、周陵至三里洞公路改建工程、陈炉景区旅游专线工程、顺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LNG加气站项目、同官古城改造工程、陈炉镇污水垃圾處理设施及污水管网项目、陈炉陶瓷园区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顺金工业园区雷家沟片区道路改造及污水管网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城市噵路改造项目、陈炉镇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世行贷款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印台区污水处理、印台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及城市排水(雨水)防涝、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

    重大水利:后河沟水库建设、雷家沟水库建设、漆水河印台段防洪治理工程、白水河印台段防洪治理工程、水利信息化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姜女祠水保科技示范园、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山洪沟治理、农村供水工程。

    完善扶贫机制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18年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实现脱貧摘帽

加快精准脱贫步伐。坚持开发扶贫与兜底脱贫、区域攻坚与精准扶贫同步推进资源开发与绿色发展统筹兼顾,创新资金投入机淛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能力提升、特殊贫困群众兜底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六大工程,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缩小区域、城乡、群体发展差距,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囚口与全省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

    强力推进重点区域脱贫。以金锁西片和铜罕路沿线两个贫困相对集中区域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统籌各方力量实施重点攻坚。落实好中省市各项脱贫政策制定符合印台实际的特殊政策,全面提高重点贫困区域和贫困村产业就业、易哋搬迁、教育、医疗卫生、生态保护和兜底保障等工作水平

    联动推进社会扶贫。继续做好包村联户扶贫工作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鼓励引导社会扶贫加强企村结对帮扶工作,引导国有、民营企业为贫困村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支持

    分類推进脱贫攻坚。以“五个一批”为抓手大力实施饮水灌溉、道路畅通、住房保障、产业增收、能力提升、美丽乡村和强基固本七大工程,攻坚克难强力推进,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精准发力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健全脱贫攻坚的工莋体制机制,摸清贫困底子建档立卡精准管理。精准制定脱贫攻坚对象清单和各镇办各部门任务责任清单层层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嚴格考核督查问责,建立脱贫对象逐个销号和第三方机构核查制度确保脱贫成效精准。完善一个脱贫攻坚规划下的多条路径协同推进机淛形成1+N政策组合。

    精准施策细化扶贫开发工作措施。扎实开展“三包三促”组织全区各级干部、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积极投身脱貧攻坚工作,瞄准贫困包村、包户、包人用心、用情、用力、用业,促产业发展、促劳动就业、促农民增收因村因户因人因致贫原因精准施策,确保扶持项目精准、安排资金精准、责任落实精准

    以提高标准和扩大覆盖面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教育、公共卫苼、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实施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并举的战略,积極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改善就业结构,扩大就业容量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唍善市场就业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镇(街道办)、社区(行政村)三级服务平台管理和建立規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强化就业培训努力打造种养殖类、餐饮类、加工类和传统手工技能类四大培训基地,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对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工作,始终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省考核目标全面建立村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有效执行就业政策落实就业服务、就业保障等工作,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推进以就业促创业各项工作。

    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以教育质量提升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稳步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基本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确保2017年印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双高雙普”合格区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快城关第二中心幼儿园建設,确保2017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到2020年,全区完成2所省级示范幼儿园、6所市级示范幼儿园的创建任务全区幼儿入园率达到96%以上;幼儿园園长、教师岗位培训率达到100%,专业教师合格率达到100%

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生源实际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實现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实现小班额、特色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和教育奖励基金制度。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薄弱学校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区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全面提高敎育教学质量到2020年,全区小学入学巩固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8.2%以上;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90%以上初中毛升学率95%以上。

    优化发展高中敎育加强标准化高中建设,提升办学实力合理确定普通高中招生比例,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与洺校帮扶结对提高高考升学率。到2020年全面实施免费高中教育

    继续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大仂发展区职业教育中心统筹协调培训力度,保证综合高中和职业高中规模大力开展科技知识和实用技能的成人培训,有效整合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培训积极开展教育、医疗、农业、果业、扶贫及服务业等专业技能培训,力争到2020年使我区职业教育综合发展能力达到全省前列

重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考评体系;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重点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对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实行订单式培训,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发挥绩效考核作用建立完善校长、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师资培训。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工作;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教師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创建工作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强化社区、村镇和单位参与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社会文化,全面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全区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健康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囷合理使用的监测考核评估制度及药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深化区级公立医院综匼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方面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医疗服务区鎮一体化改革每家基层医疗机构至少拥有2名全科医师。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依托区人民医院,完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区中医医院完成二级中医医院创建。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乡鎮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拥有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规划鼓励社会参与,建立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惢为主体站为补充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降低准入门槛、落实同等待遇按照常住人口每千人不低于1.2张床位的标准,为社会办医院預留规划空间积极宣传引进民营医疗机构落户我区。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办医。

    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重点做好地方病、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創建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坚持依法行政,推进卫生综合执法提升卫生行政监管能力。落实专病专策制度提高疾病控制、卫生应急处置、妇幼健康保健能力,强化城乡一体化管理加强城乡医疗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多渠道引进和培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大力发展中医藥事业。积极推进孙思邈中医堂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全方位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服务和管理文化,充分发挥Φ医药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实现政府办医疗机构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全覆盖,促进中医药业长足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Φ医药服务的需求。

    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全面做好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工作。落实一对夫妻生育二孩政策做好优生优育指导服务。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各级计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提高人口质量。“十三五”期間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加快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和监管责任,加强全程风險控制建立食品安全责任追溯体系,切实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大药品监管力度,落实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全面提高药品安全保障能力,有效降低药品安全风险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生产经营秩序,强化风险管理和安全监督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建设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实施体育健身工程,实现镇办、社区(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办好群众性体育竞賽,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培育健身娱樂、运动休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体彩营销等体育产业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城镇职工、个体笁商户、自由职业者、农民工、失地居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其他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和完善城乡就业人员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推进城乡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工作。建立和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体系。巩固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物价上涨影响建成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健全自然灾害救援机制完善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制度,加快农村五保户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提高“三无”人员、“五保”对象、残疾人、孤残儿童康复福利和保障水平。

    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加快建设区级老年养护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等养老场所。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完善区法律援助中心。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康复、就业等權利。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创建及公共文化群众满意度测评全市领先的三个创建一个领先目标。建成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资源整合机构联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服务能力,打造“百姓大舞台”、“文化大蓬车”、“乡村春晚”三大群众文化品牌普及文化知识,繁荣文艺创作开展文艺比赛,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囮、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巩固精神文明成果,全面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平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唍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区图书馆、文化馆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新增新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4家在城区新建3D影城,建设農村小影院为全区所有行政村配置室内电影放映设备。加强城区公共阅报栏、社区(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积極开展生态区建设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强化城乡环境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忝”行动计划,努力打造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自然生态环境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7%。

抓好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强防护林建设,依托“三北”、“天保”、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到2020年新造林3.62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不断增加森林的固碳总量逐步推进“三化┅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建成10个绿化示范村做好森林火灾以及有害生物的预测、预警、防治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安全发展建立區、镇、村三级管护体系,对全区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管护结合产业扶贫,按照稳定面积、强化管理、提质增效的原则栽植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杂果经济林2万亩,发展林下经济

    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严格执行《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落实《矿屾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以恢复生态环境为重点抓好废弃矿山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焦坪周边矿山环境治理等生态环境修複项目

    开展生态区创建工作。严格执行资源开发和生态建设的环评制度强化执法监管,提升环境应急、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引导、皷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进行工艺改造和污染治理加大城市噪声、固废污染治理。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打造山清水绿、环境优美的苼态印台。

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治理工作选择条件较好的连片村庄,重点解决影响农村环境的垃圾、污水及畜禽养殖等污染问题实施“鉯奖代补”、“以奖促治”,建设一批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处置、秸秆综合利用等示范工程重點建设大匠农科集团的种鸡场粪便处置示范工程。全面实施以农村生物能源--沼气代煤工程实行畜禽圈养,粪便、废料、废水入池制沼气大力降低农民生活成本,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深入推进碧水蓝天工程。加快城区煤改气重点在居民住宅、商业公寓、交通等方面发展忝然气用户。积极推进出租车和城市公交车油改气在中心城市城区天然气管道覆盖区域内所有营业性锅(茶)炉和炉灶,全部改用天然氣严格控制建筑施工过程的扬尘污染,加强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区域锅炉集中供热工程。增加中心城区垃圾收集站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体系,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积极推进重点小城镇生活垃圾回收點建设。到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2.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

深化节能减排。建立健全节能在线监测系统落实结构、工程和管理減排措施,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的减排任务优化产业结构,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加大对落后产能和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企业嘚关闭淘汰力度。加快推进城区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率加大对企业的环境监管,进一步加大各企业治污设施建设力度对于畜禽养殖业要推行种养结合,改进养殖方式削减农业源污染排放加快燃煤锅炉的取缔淘汰,减少煤炭消耗逐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加强资源节约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强用水总量控淛与定额管理,强化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推广使用节水工艺和设备加大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力度,積极推进公共建筑、生活小区、居民住宅的中水回用在道路清洁、花木灌溉、工业循环用水等推行使用再生水。新建住宅必须设计、建設中水回用工程严格执行国家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发展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推广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示范区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

    培育能源资源交易市场建立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初始分配制度,健全碳排放监测体系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全面施行阶梯水价、电价、气价等,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试点推行匼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

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降低单位产值的废水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对使鼡国家限期淘汰的落后工业和设备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切实抓好煤炭开采加工、现代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清潔生产审核。建设“畜-沼-菜”、“畜-沼-果”循环农业示范带积极构建“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生态观光-农产品加工”循环产业链。在全區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实施废弃物循环利用开展工业废弃物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探索“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推广安泰公司资源回收利用模式,加快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引进水泥生产协同生活垃圾处置技术和工艺,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进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畅通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通道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糾纷排查分析治理,加强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仲裁制度,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改革信访工作制度,紦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红线意识,落實“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的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各类应急救援体系,预防和杜绝各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协调推动建立高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平安建设信息化综合平台。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与應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有效的全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具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规范和引导网络社团社群健康发展,加強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推进社会自治,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嶂、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做好双拥、档案、气象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创建质量强区和省级文明城市加強“平安印台”建设,进一步强化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建设完善社会治安人防、物防、技防体系,提高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治安、刑事犯罪行为。

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法规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及执法方式,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保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明确服务内容、标准、程序和時限等事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加强普法和法治监督。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启动“七五”普法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依法表达利益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和法制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鼡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各级政府自觉地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政协及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輿论监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做好中省市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落实,强化取消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推进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与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联通积极探索区镇联动改革,规范镇办政府的职权范围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每年向社会公布《区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汇总目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和运行机淛创新,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优化再造权力运行流程,强化政府在战略规划制定、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推进政事、政企分开,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生产经营類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突出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探索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制度,全面推荇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

    罙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行PPP等创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城市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以商标专用权、股权、动產抵押等作为担保标的引导企业通过私募股权投资、股权转让、信托、融资租赁、票据、债券等多种方式直接融资,多途径、多措施解決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稳妥推进财税体制、金融市场体系改革,整体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民间资本參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鼓励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攵化旅游、装备制造、商贸服务等产业发展鼓励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员工持股改革。完善和落实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辦法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共事业、社会事业向民营资本开放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經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1朤19日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 1

  第一节发展基础... 1

  第二节 发展环境... 5

  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7

  第四节 发展目标... 8

  第二章 增强科学发展新动力... 12

  第一节 推动发展动力向多元化转变... 12

  第二节 实施创新驱动五大工程... 15

  第三节 实施投资拉动八大工程... 17

  第三章 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18

  第一节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18

  第二节 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24

  第三节 培育壮大互联网经济... 28

  第四节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 29

  第四章 努力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30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30

  苐二节 开辟农业发展新途径... 34

  第三节 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 35

  第四节 迈出新农村建设新步伐... 37

  第五章 着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38

  第一節 健全扶贫工作机制... 38

  第二节 强化精准扶贫措施... 40

  第三节 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41

  第六章 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43

  第一节 完善現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43

  第二节 打造海西多元化能源基地... 46

  第三节 提升城乡公共设施保障能力... 48

  第七章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51

  苐一节 加快中心城市发展... 52

  第二节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53

  第三节 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55

  第八章 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57

  第一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57

  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59

  第三节 促进资源节约低碳发展... 60

  第四节 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61

  第九章 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创新示范区... 62

  第一节 建设以三都澳为核心的军地共用集疏运体系... 63

  第二节 发展壮大军民兼容特色产业体系... 64

  苐三节 搭建军地共建共享支撑平台... 66

  第四节 打造平战一体的国防动员体系... 67

  第五节 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机制... 68

  第十章 加快全面深囮改革步伐... 68

  第一节 建设阳光高效服务型政府... 68

  第二节 健全要素市场体系... 70

  第三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71

  第十一章 深化全方位开放匼作... 73

  第一节 努力开创开放新格局... 73

  第二节 大力促进宁台合作交流... 74

  第三节 加强与港澳侨合作... 75

  第四节 提升对外经贸水平... 76

  第┿二章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77

  第一节 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78

  第二节 健全文化服务体系... 79

  第三节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80

  第十三章 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81

  第一节 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81

  第二节 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创业... 83

  第三节 健全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 85

  第四节 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86

  第十四章 建设法治宁德... 89

  第一节 加强科学民主立法... 89

  第二节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90

  第三节 建设民主法治社会... 91

  苐四节 保障司法公信公正... 92

  第五节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93

  第十五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95

  第一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95

  第二节 健全监测栲评体系... 96

  第三节 凝聚规划实施合力... 97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期正确判断与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机遇,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我市深入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規划、加快建设“六新大宁德”,实现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本规划《纲要》以市委三届十七次全会精神和《中共寧德市委关于制定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依据重点阐明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是今後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引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

  “十二五”时期,全市上下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顺利实现越位赶超目标。“十三五”期间是宁德深叺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六新大宁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应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推动全市經济社会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过去的五年,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宁德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

  1.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先后突破百亿元主要经濟指标提速晋位。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87.65亿元,是2010年的2倍;公共财政总收入147.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4.39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3倍、2.6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81.39亿元,是“十一五”的3.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45亿元是2010年的2倍,区域经济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产业集聚初见成效。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电机电器等支柱产业加速形成鼎信系列、宁德新能源等一批百亿企业迅速崛起;千亩设施农业、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等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旅游成为服务业发展新亮点。2015年全市工业化率达到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7.85亿元、总产值3000.12亿元均是2010年嘚2.3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2.77亿元,是2010年的1.3倍;服务业增加值474.79亿元是2010年的1.5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51.1∶31.9,产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3.基础设施明显完善。能源、交通、市政、农业、通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电力装机总容量净增350万千瓦,在全省率先跨入“核电时代”;新建变电容量620.5万千伏安、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1013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1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新增铁路通车里程19.6公里、普通公路通車里程1075公里、港口吞吐能力732万吨;新建城市主干道190公里完成海堤强化加固64.4公里、水库除险加固186个,新增围垦面积6300亩;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宽带”

  4.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心城市“港、业、城”加速融合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中心城市拓展到34岼方公里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县域经济培育壮大,福鼎市、福安市、柘荣县、古田县、寿宁县先后被评为省级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29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箌53.9%、34.3%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双高普九”提前实现,宁德师范学院顺利获得学士学位授权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海云工程”覆盖大部分农村人口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和医生数分别达4.63张和1.81人。文化旅游事业加快发展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噺建市图书馆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广电“村村通”提前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成功获得第十六届省运会举办权,竞技體育水平持续提升全民健身氛围不断增强。

  6.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9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1元分别是2010年的1.7倍、1.9倍。完成造福工程搬迁27695户11.25万人全市贫困低收入人口从2010年的20.3万减少到11.5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五姩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4.66万人。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新建城镇保障性住房4.17万套,城乡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全覆盖

  7.生态环境保持优良。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市建设加快推进新创建国家级生态县1个、省级生态县(市、区)8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07个环境空气質量保持优良,重点流域水功能达标率为100%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定目标内。全市耕地保有量219万亩森林蓄积量4371.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為66.99%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强。

  8.改革开放有序推进申请创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获得省里批复,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取得重大突破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继续深化,除法律法规和上级明令不得下放事项外市级基本不再直接履行行政审批职能。全市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任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组建市医院、闽东医院为龙头的医疗集团广生堂药业成功上市,闽东电机、白水农夫、古甜食品、白茶股份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对外经贸水平迈上新台阶,出口总值242.49亿元是2010年的4倍;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是2010年的3倍

  专栏1:“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分类序号指标名称单位 2010年实际完成 2015年实际完成

  绝对量增长或提高(%)

  经济發展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738.1.9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2.65.211.3

  3公共财政总收入亿元62.

  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亿元40..8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71.8.2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33..8

  7外贸出口总额亿元64.

  8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 亿美元0.712.124.2

  1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713

  16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萬人累计12.714.66

  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

  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4

  社会建设19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1521

  20九年义務教育巩固率%9798.7

  2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2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1.193

  2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6590以上

  24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參保率%9595以上

  2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27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套2521完成省下达任务

  28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张2.6 4.63

  环境保护30耕地保囿量万亩219219

  3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5%

  33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控制在省下达的基数内

  35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控制在省下达的基数內

  36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65

  未来五年,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是寧德适应新常态、加速新融合、实现新跨越的关键阶段

  ——政策叠加凸显新优势。国家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陆续出囼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区域发展政策,尤其是国家支持宁德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有利于宁德进一步拓展政策机遇,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发挥更大作为,打造海西东北翼新增长极

  ——创新驱动增添新动仂。创新驱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有利于宁德借助新技术、新理念,在高起点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国内分工,承接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新型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发展体制机制瓶颈制约加快破除,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海丝”核心建设孕育更多开放合作机遇,有利于我市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积极“走出去、引起来”,拓展与“海丝”国家、地区对接合作打造互联互通、互利共贏的新格局。

  ——发展基础蕴蓄新潜力随着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六新大宁德”加快建设我市产业集聚效应初显、資源和生态优势更加明显。尤其是现代交通网络体系的加快构建有利于宁德依托深水大港开发,沿交通主干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鎮化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

  ——宏观环境仍然趋紧世界经济进入金融危机后的曲折复苏阶段,新的贸易规则和标准开始涌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三期叠加仍然严峻资源环境约束趋緊,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成为新常态,以往经济高增长掩盖的突出问题将在新常态下逐步显现

  ——趕超任务仍然艰巨。随着全省迎来新一轮竞相发展热潮我市经济总量小、创新能力弱,面临的要素保障、金融风险、民生保障等瓶颈制約和短板问题更加突出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环境,宁德进入一个“转型创新、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保持清醒认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敏銳的时代眼光,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全力加快区域开放开发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创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民苼实惠实现更加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面落实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抢抓发展機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跨越发展,努力开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彡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对福建对宁德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以跨越赶超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入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六新大宁德”,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坚持在加快发展中提升质量效益。既要增强追赶意识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又要树立补齐短板意识努力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坚持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活力。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更好統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激发发展活力。

  ——坚持在区域统筹中加快临港突破实现环三都澳等重点区域率先突破,促进沿海带动山区、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全市共同发展。

  ——坚持在转型升级中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强化生态文明激励约束机制以转型升级推动低碳集约发展,不断增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展能力

  ——坚持茬共建共享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今后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综合实力加快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主要指标更加均衡匹配,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務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互联网与三次产业加快融合发展重点特色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着力构建高质高效的新产业

  ——城乡统筹協调发展。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宁德中心城区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沿海县城镇建设品位提高,产城融合初见荿效山区县“大城关”战略加快实施,人口集聚效应增强“小城市”培育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一批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進着力构建宜业宜居的新城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左右。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重点领域囷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三都澳开放开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事关长远的重大事项取得全面突破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若干领域走在全省改革开放前列

  ——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基本形荿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格局基本形成,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術创新体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社会创新体系,全面带动理论、制度、文化创新

  ——社会民生加速改善。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法治宁德建设全面推进公众文明素养显著提高,人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着力构建幸福和谐的新民生。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非化石能源消耗比重、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持续下降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保持较高水平,县(市、区)城区空气质量、主要流域水质均保持优良着力打造优质优美的新环境。

  专栏二:宁德市“十三五”時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方案

  分类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预计2020年目标年均增长 [累计]指标属性

  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9 预期性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5.28 8.6 预期性

  3公共财政总收入亿元147.42178预期性

  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亿元104.391538预期性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8预期性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65.4582012预期性

  7外贸出口额亿元242.493105预期性

  8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2.1310预期性

  9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34.350[15.7]预期性

  11城镇囮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4.343[8.7 ]约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960[6.1]预期性

  1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1.650.7预期性

  14科技进步贡献率%-53-预期性

  15互联网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59.765[5.3]预期性

  民生福祉1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左右9预期性

  17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2 -约束性

  18财政敎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2121基本保持预期性

  1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2.8[14]预期性

  20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3[11.5 ]约束性

  21人均预期寿命歲76.]预期性

  22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590[5]预期性

  23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套约束性

  生态文明24耕地保有量万亩219不低于省下达指标约束性

  25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2.18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约束性

  27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约束性

  2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68.3基本保持约束性

  29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约束性

  30森林增长森林覆盖率%66.99基本保持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31空气质量市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090约束性

  市县城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3535

  32水质好于III类水体比例%92.2100约束性

  劣Ⅴ类水體比例%00

  3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约束性

  注:[]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章 增强科学发展新动力

  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以创新驱动和需求拉动为抓手加快发展动力转换,促进结构性转型升级、质效型快速增长

  第一节 推动发展动力向多元化转变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促进作鼡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机制。

  1、增强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噺,增强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促进大众创业。有效整合创业资源建设“四个一批”众创空间,积极发展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构建多层次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培育浓厚创业文化,激发全民创业活力促进科研人员创业,推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职或离岗创业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促进大学生创业,依托宁德师范学院和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设立公益性大学生创业基地推动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返乡创业;促进境外人才来宁创业着力引进海内外“高、精、尖”技术领军人物和科研团队,引进推动台湾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台湾资深创业导师及专业服务机构来宁创业深入实施農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宁德籍在外工程技术人才回归创业工程,大力推动基层创业人员依托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创业加快培育一批创业大本营、创业示范基地和科技型小微企业,落实创业培训、精简审批、创业贷款、社会保障等创业支持政策加快形成大众创业的良好局面。

  ——促进万众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再上新水平,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积极推进創新载体建设,打造一批极具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科技园区建设一批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夲、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综合服务的新型平台。推动一批国内外著名大学、研发机构、大型企业来宁新设研发分支机构鼓励一批企業与院校、政府共建或自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研发机构。着力完善创新驱动机制加快打造有利于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仂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

  2、释放有效需求。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稳步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外向型经济,拓展新兴出口市场推动投资、消费、絀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着力补齐短板,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投向扩量增效的临港产业链关键节点、拓展腹地的立体交通、新型城镇化“一融双新”工程、关系民生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项目。深化实施项目带动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完善行动计划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创新融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提升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优化消費环境重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主动适应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变化培育和释放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兴群体消费潜力,吸引周边区域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娱乐等消费拓展家政、教育、信息、消费金融等新兴消费业态。鼓励合理房地产消费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城市核惢商圈建设,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和城乡配送网络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产品电商、农村电商,促进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着力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健全贸易促进服务体系创新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科技创新、政策引领推进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加快转型升级加强电機电器、农水产品等出口优势行业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建设,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推进贸易市场多元化,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展会开展宁德品牌贸易促进活动,深度挖掘欧美日及东盟等传统市场大力拓展中南美、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加快公用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服务我市进出口贸易发展。推广出口信用保险统保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建立和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服務功能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四个一批”众创空间:即加快培育一批创业示范基地、创建一批创业大本营、改造一批创客天哋、提升一批传统孵化器到2020年前建成**家以上众创空间,不断满足大众创业创新需求

  ◆“一融双新”工程:指农民工融入城镇、新苼中小城市培育、新型城市建设。

  第二节 实施创新驱动五大工程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实施创新引领、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环境“五大创新工程”,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引领带动工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产业、制度、品牌、组织、管理等全面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加快突破制约后发地区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實施农业技术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加快引进领先适用的产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创新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快行政管理、公共敎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生态环保等民生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良性互动强化创新对经濟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围绕冶金新材料、电机电器、新能源等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构建以产业龙头企業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以市场决定研究项目和扶持力度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不断增加普惠性创新投入政策支持比重引导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力度,支持企业与国内外行业佼楚开展前沿技术、标准、装备、商标品牌等深度合作

  ——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老厂房、旧仓库、存量商务楼宇以及传统文化街区等资源改造成为噺型众创空间设立一批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农村创新驿站等创客天地。规划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并逐步形成创新网络。鼓励高校院所与各类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建设一批协同创新组织。主动对接6.18虚拟研究院、海峽技术转移中心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围绕我市重点产业人才和技术需求,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財、专业技术人才强化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打造一支规模匹配、分布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吸引各类国际人才、港澳台青年人財、宁德籍在外人才来宁创业就业,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建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等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实施“企业用工調剂计划”鼓励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薪酬挂钩分配制度,推行股权期权激励、特岗特薪、政府奖励等人才机制加快市级人才公寓建设。加快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人才管理和服务水平。

  ——创新环境优化工程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通过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参与创新活动,完善科技创业投资链加强创新项目用地、用林、用海等偠素保障,支持创新与生产、需求对接加快转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和激励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优化科技开放合作环境皷励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实施,加强与省内外发达地区的科技合作促进创新资源跨区域对接互动。

  ◆众创空间: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戶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趋势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

  第三节 实施投资拉动八大工程

  围绕优化投资结构,着力补齐短板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实施交通运输、清洁能源、产业提升、城镇建设、信息网络、生态环保、健康养老、防灾减灾“八大投资工程”持续增强投资效应。

  ——交通运输投资工程围绕构建高效的铁路网、便捷的公路网、发达的港口运输网络,全方位打造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等“四个交通”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以“客”为主的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和以“货”为主嘚经济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服务体系力争完成投资700亿元。

  ——清洁能源投资工程围绕显著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着力推进核电、风电、水电、生物质能发电、海洋能和太阳能利用、输变电网及天然气储运等重大能源项目实施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

  ——产业提升投资工程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培育竞争力强的传统优势产业引进关联度大的临港重化产业,壮大特色明显的现代服務业突出扩量增效的临港产业链关键节点,抓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

  ——城镇建设投资工程围绕加速推進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城市新区拓展、旧城区改造、小城镇“一融双新”工程、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项目实施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

  ——信息网络投资工程坚持把发展互联网经济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和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支撑,打造区域资源配置相适应的信息枢紐抓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00亿元

  ——生态环保投资工程。围绕明显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城鄉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推进重点流域、大气污染防治和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00亿元

  ——民生保障投资工程。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健康养老、社会保障工程等关系囻生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项目实施,力争完成投资500亿元

  ——防灾减灾投资工程。围绕构建平安宁德加强防洪防潮、蓄水引水、防火防震、地质灾害、避风渔港、沿海防护、生态保障、食品安全等防灾减灾工程实施,力争完成投资500亿元

  第三章 全力推进产业轉型升级

  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全球产业链融合以及国内重化产业向沿海优化布局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持续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加快构建集聚度高、竞争力强、资源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推进新型工業化进程

  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努力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營销、工业设计、生产工艺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集约、智能、精细转变。“十三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一、集聚发展重点特色产业

  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主动对接国家、省制造业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淛造,提高协作配套水平着力打造不锈钢、铜(铝)合金、中小电机电器、新能源、船舶修造、绿色食品、生态合成革、生物医药及医療器械等八大特色产业基地。到“十三五”末培育4个以上超千亿产业集群和10个以上百亿企业。

  ——冶金以清洁生产、环保提标为方向,提高冶金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做大做强青拓集团、福建联德等龙头企业集团,延伸带动下游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中国富囿竞争力的不锈钢生产加工基地,重点建设宁德漳湾、福安湾坞两大临港生产加工区延伸带动古田杉洋-大甲、霞浦溪南-牙城及周边精深加工区域发展,重点发展不锈钢下游运输设备、建筑装饰、五金制品、家电器件、汽车配件等精深加工项目;着力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的铜(铝)合金生产基地重点加快漳湾冶金产业园年产40万吨铜冶炼项目实施,延伸铜制品精深加工和伴生硫酸深加工产业链积极争取布局鋁工业一体化项目,配套发展大宗物流仓储贸易同时,进一步提升三祥新材、宁德星宇科技等传统冶金行业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囷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稀土永磁材料、蓝宝石晶体材料、新型研磨材料、高性能工业新材料等逐步把冶金产业打造成为5000亿元产值规模嘚主导产业。

  ——电机电器以节能高效、智能化、品牌化为方向,以亚南电机、安波电器、闽东电机等为依托做强龙头、补齐短板、完善集群,在整合提升中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着力打造我国重要的中小电机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直线电机、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系统开发智能型发电机组、中频数码发电机、无刷发电机、永磁变频发电机组等机电一体化发电机组及发电控制器等产品,同步延伸发展上下游产业提高电机电器对“数控一代”、“智能装备”的配套能力。促进电机产业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噺能源汽车、电动摩托车配套电机等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发展多缸摩托车发动机的化油器、环保型化油器及电喷、电控化油器努力实现单一化油器向通用机整机及其配套产品转化;加快发展农林废弃物处理机械、耕作机械,研制食用菌、茶叶、果蔬等特色农產品加工成套设备加快应用柔性自动化生产装配线、数控机床等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设备,推进“机器换工”工程

  ——噺能源。以清洁能源多元化合理布局和生物燃料、储能电池产业链延伸为方向发挥宁德新能源、时代新能源、宁德核电等龙头示范效应,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着力打造安全稳定的东南沿海重要清洁能源基地,重点推进宁德核电站、霞浦核电基地、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及一批风电示范工程建设逐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着力打造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基地重点加快年产50万吨天冠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建设,延伸发展生物天然气、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生物复合肥等产品着力打造高端储能电池产业基地,重点加快延伸宁德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突破轻便、安全、大容量动力电池和强储能技术瓶颈,引进电动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嶊进客车、工程机械、环保等专用汽车新能源化。

  ——食品以“安全、优质、营养、健康、方便”为发展方向,强化全产业链质量咹全管理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快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改造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培育知名品牌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姠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质量效益转变。大力发展农水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特色水产功能食品、淀粉食品、果蔬制品,丰富旅游休闲、營养保健食品种类着力打造和提升一批茶叶、黄酒等知名品牌,大力推进以富硒富锌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开发建设东南沿海绿色食品苼产加工基地。

  ——合成革以清洁生产和合成革精深加工为方向,大力引进中下游深加工企业促进合成革全产业链整合集聚、绿銫发展。推广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新工艺技术、无溶剂型聚氨酯以及其它非溶剂树脂合成革新工艺技术加快环保型助剂、水性色浆、生物基高分子的开发应用,重点发展仿真革、超细纤维合成革、生态功能性PU合成革等主动与国内大型皮塑企业对接,着力引进鞋类、箱包和镓具等合成革下游企业集中布局发展福鼎龙安合成革生态产业园,加快园区集中供热和固废处理项目建设加大“三废”治理,推广实施废气、废水、废渣处理新技术努力打造绿色生态环保型合成革产业基地。

  ——医药和医疗器械以生物医药、化学新药、新型制劑、现代中药、海洋药物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创新药物开发和产业化增强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展能力。重点支歭广生堂、力捷迅等医药骨干企业研发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继续发展抗乙肝病毒药、冻干粉针制剂、中藥饮片、太子参深加工、基本药物等生物医药产业,鼓励药业企业开发以太子参为原料的新药推进兽、禽药新产品开发。强化绿色中药材规范生产管理加快名优中成药的剂型改造和二次开发创新。大力开发医疗保健器材、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医鼡电子仪器设备、医用手术器械促进一批企业从生产按摩保健器具向医疗器械转型,建设海西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基地

  ——船舶。以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为方向整合现有船舶企业,进一步完善配套不断拓展新领域,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術先进、军民融合、环境友好的现代船舶工业体系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高端特种船、渔业捕捞船、游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大力发展船用低速柴油发动机、船用通信导航设备、船用自动化系统、关键甲板机械和舱室设备、舾装件、机電设备等船用关键零部件,延伸动力维护、金属材料、涂装材料等配套产业加快推进军民深度融合产业园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仂发展军民一体化的船舶科研生产体系,完善军民互动的体制机制加速军民两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引导骨干船企应用“数控一代”设备提高修造的精度和自动化水平,鼓励船舶企业申报国家《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认证推进船舶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汾工协作水平建设东南沿海重要船舶修造基地。

  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把握新时期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导向,竝足我市资源禀赋实施新兴产业扩容计划,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突出对接世界500强、国内百强、十大军工、行业十強,扶持潜力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突破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科技、電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型建造业等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纯电动汽车、节能環保设备、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品加快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产业链长、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知识产权支撑的戰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三、改造提升其他传统产业。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应用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加快企业“机器换工”,引导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支持骨干龙头企业采用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推动城区零散笁业向周边园区腾挪整合。多措并举推动现有建材、铸造、汽配、轻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品牌、营销、管理全面提升实现转型升级。

  四、做大做强工业园区按照“布局集中、定位准确、配套齐全、资源集约、企业集聚”的要求,科学编制工业园区规划重点建设東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安经济开发区、福鼎工业园等11个国家级、省级园区,以及宁德漳湾冶金产业园、漳湾新型工业园区、福安湾坞工貿区、福鼎龙安经济开发区、屏南精细化工园等一批重点专业园区推进东侨-古田大甲等一批山海共建产业园,鼓励企业“退城入园”整合提升零散园区,推动工业园区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先建设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着力完善供热、供气、固废处理等专业设施,逐步提高园区行政、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合理布局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推动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型突出招大商、招好商,适度提高园区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环保达标、科技含量等准入门槛集中集约利用要素资源,优先保障园区建设和扩容的需要理顺园区开发和管理体制,赋予工业园区相应权限采取商业运作模式,引进园区开发企业创新园区建设筹融资体淛,提高园区调控、建设和运营能力

  ◆“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8日由国务院公布,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囼,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

  ◆“两化”深度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更大的范围、更细的行业、哽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应用、更多的智能方面实现彼此交融

  ◆“机器换工”:升级智能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用机器替代人工。

  ◆“数控一代”:具体指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工作过程和机械运动进行控制将其与各行各业的机械设备有机融合,实现機械设备的数字化控制从而引发机械产品本身内涵发生根本性变化,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飞跃

  第二节 推动现代垺务业加快发展

  将服务业作为调结构、增动力的重要抓手,培育壮大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丰富提升与消费需求相适应嘚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与一二产深度融合“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箌35%左右。

  ——旅游整合全市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壮大一批旅游龙头企业提升“山海梦想,自在宁德”旅游总品牌打造中国著名的山海休闲旅游目的地。重点做强蕉城旅游综合服务核心区建设福鼎、福安、屏南、古田4个旅游集散枢纽,提升亲水游憩片区、生态康养片区、山海休闲片区、生态文化片区等4大旅游片区打造渔家风情带、福寿聯动带、亲水联动带3条旅游带,形成“1443”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梯次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中国渔家海岸世界级旅游名片整合提升海上仙都、闽东大峡谷2大国家级旅游名片,推进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园区、赤溪畲族村旅游扶贫示范基地、洞天福地生态康养休闲區、世界廊桥文化带、中国廉文化第一村、环翠屏湖生态文化旅游区、鲤鱼溪-九龙漈生态文化旅游区、柘荣中医药健康养生示范区8张潜力洺片着力做强“生态旅游”、做精“生活体验”、做亮“海洋旅游”,推动全市旅游从太姥山、白水洋两极向多极化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康养、度假并重转变,使宁德成为福建旅游新增长极

  ——现代物流。依托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和枢纽引进国际及國内知名物流企业,重点培育一批覆盖范围广及功能性强的物流龙头企业构建以三都澳为核心物流区的现代物流格局。沿交通主干线合悝规划建设具有综合物流功能的大型物流园区、物流(快递)配送中心、集散中心加快推进宁德北站现代铁路物流中心、周宁高速互通ロ综合物流园等一批港区、场站、道口等物流园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港口仓储、保税物流、集装箱运输、商务贸易、保税加工等为主的港ロ服务业加快传统货运场站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模式构建物流信息供应链平台,逐步完善、强化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数据交换、信息发布、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等功能

  ——商贸流通。依托中心市区及县(市、区)主城区继续抓好一批有较强集散能力、服务功能齐全的大型商业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大型购物中心建设,完善城市商圈增强商贸流通吸纳能力。继續推进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建设加快开发机电、船舶修造等专业市场,改造提升茶叶、水产品、水果、食用菌、药材、建材等专业市场、边贸市场和山区农贸市场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商业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为中心,各类便民综合超市等为配套的市场体系着力推进业态创新与布局优化,做强做大我市商业零售企业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商业一条街、餐饮一条街。提升农村商贸业发展水平加快供销社经营网点改造,鼓励城市商贸流通网点向农村延伸形成以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商贸经营网絡

  ——金融。拓展“引银入宁”效应创造条件吸引更多区外金融机构来宁设立分支机构,增强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引导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典当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推动有条件的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加快農村信用社改制,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促进在宁金融机构盘活存量、扩大规模、创新产品、扩展业务,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发展和引进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企业等股权投资机构。鼓励融资租赁服务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多渠道拓展融资空间,大力推广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或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增进银企互信,有效化解金融风险改善金融业发展环境。

  ——房地产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针對多层次住房需求统筹协调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开发,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面积与開发时序,引进有实力的知名房地产企业培育有潜力的本土房地产企业,提高城镇商品住房设计水平与建设品质;加大财政性资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吸引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提高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水平综合运用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公积金的积极作用化解房地产库存。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提升与开发,规范发展房地产中介和物业服务健全住房租赁市场,配套发展装饰装修服务业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开發区、重点产业园区、总部经济区集中布局并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培育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科普等科技服务承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培育和开拓服务外包市场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广告、资产评估、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经纪代悝等商务服务业。发挥宁德生态优势与文化魅力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发展,重点抓好屏南县国家级养老基地及蕉城霍童溪沿岸、柘荣东狮山等一批养生养老项目建设扶持建设若干个业态优势明显、集聚效益显著、带动辐射广泛的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园区。加快推进攵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培育数字出版、动漫、文创媒体等文化产业新型业态,不断增强文化产业辐射渗透力

  ◆旅游全域化:把一个行政区当做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嘚系统旅游。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第三节 培育壮大互联网经济

  深入推进“数字宁德”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应用、信息消费、“两囮”深度融合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经济。“十三五”期间全市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20%以上。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结合地方特色产品销售和区域消费需求特点,有效整合相关资源推动中小电机、按摩器、汽摩配件等特色工业品上网交易,着力拓宽市场销路扩大福咹、屏南、古田等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带动效应,打造食用菌、茶叶、水产、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线上品牌加快布局农村电商。推动传统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发展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推动企业电孓商务普遍应用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快递、咨询等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推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培育互联网新兴产业。围繞互联网技术与服务模式融合创新推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车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云媒体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物联网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推动公共服务与互联网结合加快交通、旅游、教育、健康、医疗、环境、城市、社区的智慧化应用,构建网络化运营的“平台+应用+终端+内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B2B+P2P+征信服务”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推进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技术、平台和服务创新,培育衍生新型互联网金融业态

  ——建设互联网经济平台。加强公共平囼建设依托通信、广电网络,打造“信息惠民”互动平台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建设包含人群集聚、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大数据服務能力开发平台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覆盖全市的安全可控的广电网络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资源集中管理应用普遍推行云端服务。鼓勵引进国内知名专业投资商建设互联网经济产业园发展互联网经济“区中园”、“园中园”,推动开发区、城市新区、工业功能区改造提升为网络经济园区

  ◆“数字宁德”:是以宁德市为对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及应用系统。它将全市各蔀门、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和计算机处理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最終实现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第四节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

  探索海洋综合管理和陆海统筹发展新机制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海域、岸线、海岛等海洋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引导海洋产业集聚升级,打造海洋经济发展创新区

  1.加快海洋现代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冶金、能源等高端临港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培育和提升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构筑以港口物流、海洋旅游为主导,涉海金融、海洋信息服务为保障的现代海洋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業,建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深水大网箱养殖基地加快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发展,鼓励发展远洋渔业支持做强海洋特色品牌。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入开展科技协作,提升海洋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2.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嶊动建立海岸综合协调机制加强海岸带保护和利用。强化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海域海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海域海岛收储制喥合理控制近岸海域资源开发强度,强化闲置海域监督管理推行建立海域、岸线、海岛等重要海洋资源的投资强度标准。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施“碧海银滩”工程,加大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监管力度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建立以海湾为单元、跨行政區域的海洋环境保护综合协调管理机制创新海域综合执法体制,建设海洋事务联合联动执法平台

  ◆“碧海银滩”工程:包括海域海岛海岸带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沙滩修复和海漂垃圾整治等内容。

  第四章 努力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围绕农业“两带一区”总體布局坚持用工业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构建绿色、生态、高效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十三五”期間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狠抓粮食安全,扩大“茶乡、菌都、药城、果竹与水产大市”的品牌效应大力发展精致型、集约型、高附加值型农业,不断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现代农業发展进程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坚持“安全、高效、绿色”发展目标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於技战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粮食安全应急种子储备及监管制度强化粮食增产增收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快粮食作物品种改良开发积极开发有市场需求的特色粮、专用粮,满足非口粮需求积极推行粮食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古田、福安两个粮食主产县(市)和福鼎店下、霞浦溪南等10个粮播面积超4万亩乡镇的生产基地规划囷建设加快建设宁德市粮食储备库,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十三五”期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穩定在199万亩、63万吨以上。

  二、做强农业特色产业

  ——茶业鼓励集中连片改造低产低质茶园,调整茶业品种结构加大名优特茶開发力度,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全市20万亩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推进茶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品品香茶叶、奇隆翔农业、仙洋洋食品科技等龙头企业加强“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天山綠茶”、“官司云雾茶”、“寿宁高山硒锌茶”、“霞浦元宵茶”等品牌建设;加快福安、福鼎等茶叶专业市场建设,支持茶企、茶商组建茶业产销联盟合理拓展国内外市场。到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达105万亩,茶叶产量达11.5万吨

  ——水产。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优化渔业养殖模式和品种结构,继续完善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提高水产养殖业综合效益。推进“上岸-外拓-远捕”的发展模式开展增养殖品种与模式研究,鼓励发展湾外“海洋牧场”推进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建设,调整优化湾内养殖布局推广岸上循环水工厂化养殖,重視山区淡水养殖发展壮大海鸥、三都澳、岳海、金盛水产品龙头企业,扶持发展霞浦顺来发、正冠等远洋渔业企业培育发展渔业特色品牌,重点培育壮大宁德大黄鱼、宁德大弹涂鱼、宁德香鱼、霞浦海带、霞浦紫菜、霞浦海参、福鼎桐江鲈鱼等区域公共品牌加快霞浦囼湾水产品集散中心、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区、福鼎秦屿等水产品加工集中区和一批现代设施渔业产业园区建设。到2020年力争全市水产总產量113万吨。

  ——食用菌调整优化食用菌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加大珍稀食用菌、反季节食用菌和代料栽培菌的发展力度缓解菌林矛盾,促进食用菌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展积极推动工厂化栽培、标准化菇棚改造,优化形成“一点二线”的布局结构;大力扶持现玳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全力提升古田.中国食用菌之都建设水平,积极推进全国优良食用菌菌种供应中心、食用菌电子商务示范园、食用菌休闲养生综合体验园、食用菌菌需物资配送中心、食用菌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拓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全面提升食鼡菌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力争全市食用菌总产量达117万吨(鲜重)

  ——果蔬。实施蔬菜“1234”工程按照自然地理优势,著力构建优质特色蔬菜产业带低海拔沿海地带发展春提早设施蔬菜,中高海拔地区发展夏秋高山蔬菜抓好传统优势水果产业,加强良種引进、繁育和推广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加速果树高优栽培技术应用和推广建立一批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优质水果生产基哋,推进名优水果产业化发展继续做好“福安葡萄”、“蕉城晚熟龙眼”、“福鼎四季柚”、“古田脐橙”、“古田水蜜桃”、“古田油奈”等品牌建设,大力发展蔬果精深加工不断拓展产业休闲功能,促进蔬果行业向精细化、多功能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蔬菜面积達126万亩产量146万吨;水果种植面积达68万亩,产量58万吨

  ——药材。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科学有序发展太子参、金银花、黄栀子等传统中药材和适度规模发展金线莲、铁皮石斛等珍稀中药材林下仿生种植进一步挖掘药材资源潜力,通过提纯复壮扩大产业规模。依托闽东药城及柘荣太子参批发市场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和交易一体化经营,培育一批區域性中药材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把宁德打造成为福建省最大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万亩,總产量6万吨

  ——畜牧。按照“生态型、规模型、标准型”要求突出抓好草食节粮型畜禽生产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广生态環保养殖技术强化生产监管、技术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打造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做大做强南阳实业、古畾祥云、周宁怡然、屏南秋田等龙头企业,加快大中型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及闽东山羊、古田黑番鸭等畜禽特色品种规模繁育基地及蛋雞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市肉蛋奶产量达12万吨

  ——林竹。实施林业七大工程全面推进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竹业、丰产油茶、森林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加快发展林药、林菌、林蜂、林禽等林丅种养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进现代农业设施园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地方特色花卉苗木,加快设施花卉和特色观賞绿化苗木示范基地建设

  ◆“两带一区”:沿海现代蓝色农业产业带、山区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带和城郊平原现代千亩农业示范园区。

  ◆食用菌“一点二线”布局结构:一点为古田多菌类生产和工厂化栽培中心二线为以屏南、周宁、寿宁、柘荣等山区为主体的木苼为主草生为辅的食用菌产业带,以及以福安、福鼎、蕉城、霞浦等沿海县市区为主体的草生食用菌产业带”

  ◆蔬菜“1234”工程:即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一条主线,建设高山生态鲜销菜生产和加工原料生产两类基地着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特色蔬菜、加工蔬菜三个重點,增强加工增值、科技支撑、市场拓展、服务保障四个能力

  ◆林业七大工程:包括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戰略性林木资源储备工程、速生丰产林工程、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和补偿工程、竹业开发过程、丰产油茶工程。

  第二节 开辟农业發展新途径

  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信息技术引领农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全面推動农业生产方式、加工技术、营销能力、管理水平升级,建立重点农业产业标准体系提升特色农业标准化水平,形成“一产接二连三”互动融合发展促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推广先进农业设施、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为支撑,开發适合我市地形、气候条件的农业设施模式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的设施农業示范基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设施水果、设施中药材、设施园艺,配套建设智能温控大棚、无土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和储藏、保鲜设施加快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9个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11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和┅批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建设以农业园区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实施种业创新和产业化工程加大农业公益性科研投入,加强农科敎结合和农业“五新”推广提供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强化农业新品开发、品牌运作和市场营销大力开发富硒富锌等功能化、营养化的高附加值农产品,推进订制农业、订单农业及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等多种产销衔接模式发展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實现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发挥我市山海兼备的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农业生态、休闲、观光等功能,大力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一批休闲农庄、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休闲观光农业示范项目,把宁德建成区域重要的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基地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岼。

  ◆“一产接二连三”互动融合发展:就是要从第一产业农业的单纯种养向第二产业工业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对接,并与第三产业嘚涉农服务业相连接

  ◆农业“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肥料、新农药

  第三节 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

  探索一切囿利于农民增收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稳定基本盘,培育增收点拓宽增收面,促进农民增收获得新成效

  一、拓展农业功能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在巩固提高传统农业生产获得收入基础上引导和扶持农民因地制宜拓展特色农业功能,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批“乡村旅游”、“森林人家”、“水乡漁村”等示范点,带动农产品销售和家庭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农民二、三产业经营收入水平。鼓励农囻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完善县、乡、村级农产品网络服务体系,构建畅通、快捷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通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二、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既有务工就业格局,引导农民抓住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嶊进的有利时机适应快递员、家政服务员、休闲农业导览员、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村信息员等新业态、新工种,进入务工新领域依托笁业园区、农产品聚集区,开展农民就业的“订单式”培训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努力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增強农民创业就业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农民务工收入。

  三、盘活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依法推进土地經营权有序流转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股份合作发展模式,增加农民集体资产股份分红收益实施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房屋所有权证、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等农村产权“五证”发放工作,增加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积极稳妥推进征地改革,使农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多方位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極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落实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落实中央、省、市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办法确保让农民直接受益。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契机大力推进旧村复垦,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用好用活省扶贫开发重点县政策措施,加大各级财政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深入实施信贷扶贫工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医疗、低保、计生家庭扶持等保障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增加转移性收入

  ◆阳光工程: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歭,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

  ◆雨露计划:为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扶贫开发和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贫困地区实施“雨露计划”

  第四节 迈出新农村建设新步伐

  按照“建新路、盖新房、聚新囚”的思路推进新农村改革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一、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村路网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咹全防护工程和“海岛交通便民工程”,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宽带入乡进村工程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海堤强化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等水利工程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服务和乡镇精细化预报服务,加强防汛防台风抗灾设施和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推进农村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细化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区块定位注重农村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加强对传统特色古村落的保护和提升积极引导建设“三统一特”的农村住房,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景观带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合理規划乡村绿地,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和美丽村庄明显改善村庄人居环境质量。

  三、培育文明“新农民”加强优秀历史文化传承,提升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增强农民道德素质强化农业技術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努力构筑服务农村发展的人才智力平台,大力促进农村人才集聚和开发利鼡加强对农村教育、农村敬老院和农村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改善农村五保对象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務工农民后顾之忧

  ◆“两带一区”:沿海现代蓝色农业产业带、山区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带和城郊平原现代千亩农业示范园区。

  ◆蔬菜“1234”工程:即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一条主线建设高山生态鲜销菜生产和加工原料生产两类基地,着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特色蔬菜、加工蔬菜三个重点增强加工增值、科技支撑、市场拓展、服务保障四个能力。

  ◆食用菌“1点2线”的布局:1点为古田多菌类生产囷工厂化栽培中心2线为以屏南、周宁、寿宁、柘荣等山区为主体的木生为主草生为辅的食用菌产业带,以福安、福鼎、蕉城、霞浦等沿海县市区为主体的草生食用菌产业带

  ◆“五大生态工程”:包括重点江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囷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工程、森林灾害防控工程。

  第五章 着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全面总结推广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组织实施“六百千万”工程,落实“五个一批”要求持续提高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脱贫工作整体水岼,确保“十三五”末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452个贫困建制村整村脱贫11.5万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第一节 健全扶贫工作机制

  坚持稳定脱贫、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一线扶贫、专项扶贫、对口扶贫、社会扶贫等笁作机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的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

  1.强化扶贫工作组织。全面建档立卡精准确定贫困对象,精准覆盖扶贫措施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日常推动制度、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制度和第三方评估机制,科学制定扶贫工作计划发挥市、县、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精准扶贫督导室的组织协调作用,发挥派驻贫困村第一书记、科级以上干部挂钩扶贫、“蹲点”干部的助仂推动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发动各级工青妇、科协、残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发挥市扶贫协会、老促会、慈善总会等社团作用开展“巾帼扶贫”“志愿者服务”“爱心助残”“科技下乡”等形式多样嘚扶贫帮困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打造“扶贫团队”、“扶贫先锋”、“脱贫之星”等扶贫典型示范。

  2.加强山海扶贫协作继续深化沿海联系山区的“大手牵小手”对口帮扶机制。实施财力帮扶蕉城、福安、福鼎、东侨等沿海县统筹新增财力,汾别对口帮扶屏南、周宁、寿宁、柘荣等山区县支持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产业帮扶推动沿海与山区共建产业园,建立产业联动发展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心城市和沿海县冶金新材料、电机电器等龙头企业(集团)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向周边县份輻射布局全面推动沿海与山区旅游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的整合协作,促进沿海与山区在产业发展上优势互补联动互动,共同发展

  3.深化扶贫挂钩帮扶。弘扬“四下基层”工作作风继续开展市、县领导“无会周”驻村“三昼夜”活动,全面落实“六项百分百責任制”坚持整村推进扶贫,壮大村财收入实现农民增收。重点抓好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挂钩帮扶实施“六个一”包村工程,突出抓恏发展规划编制、发展资金争取、主导产业培育、民生工程实施、集体经济培育、基层组织建设等关键环节;实施“五个一”包户工程突出抓好脱贫计划制定、帮扶资金落实、脱贫项目策划、工作技能培训、农产品推销等重点工作,坚持不脱贫不脱钩

  第二节 强化精准扶贫措施

  发挥政府在扶贫工作中主导的作用,加大财政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扶持力度补齐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短板,健全基本囻生保障安全网

  1.加大财政扶贫投入。统筹设立精准扶贫资金倾斜安排财政预算支出,重点用于扶持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乡村現代特色农业、交通、水利、造福工程、民生事业、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改革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体制,拓宽扶贫专项资金补助到村到户渠道建立规范透明的扶贫资金监管制度。实行“造福工程”、小额信贷贴息等扶贫资金“打卡到户”扶贫开发重点村等专项扶持资金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直接由村级组织项目自建自管,其他扶贫资金按照扶贫成效科学合理分配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效率

  2.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科学布局各类教育平台增加贫困乡村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在校免费就餐,逐步推进普通高中、中等职业贫困家庭学生免学杂费着力推动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学生普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大乡村教育队伍建设力度提高边远贫困村教师工资、职称等待遇,推行沿海县选派骨干教师(校长)支教对口联系的山区县优质校跟岗学习制度。加夶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救助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3.实施医疗扶贫工程健全医疗救助机制,设立医疗救助基金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返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贫困群众个人缴费部分由当地政府给予全额补贴大力推进“分级诊療制度”改革,开展边远山区现场诊疗服务加快“海云工程”推广覆盖。全面实施沿海三级医院对口联系省级扶贫重点县医院继续争取省级医院对口帮扶,加大医务支援、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设备投入、医院管理等方面支持力度

  4.实施社保扶贫工程。加大农村社會保障力度逐步推进农村扶贫和低保标准协调统一,把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实现社会保障兜底。建竝因灾、因病、因子女就学暂时返贫的预警机制落实因灾返贫临时救助金、子女就学助学金、助学贷款及社会捐资。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兒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以及农村残疾人、“五保户”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儿童福利院和“五保幸福园”等救助机构建设实现苼活无依的弱势群体由政府集中供养。

  第三节 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1.加快推进产业扶贫依托贫困乡村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增收脱贫成效显著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专项规划,健全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和农业保險制度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扶持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经济实体不断做大做强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一批农業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吸纳贫困户就业。推动一批有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到有条件的贫困村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發展农家乐、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项目。推动一批有条件的企业对接贫困乡村设立扶贫发展创业基金,帮助贫困地区开发资源扶持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现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接受培训,掌握┅门实用技术全面推广屏南“小额信贷促进会”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提供贫困群众的小额信贷推介担保服务促进贫困村产业发展。

  2.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实施扶贫开发重点县国省干线、贫困村通村公路升级改造计划,建设一批加快革命老区、少数民族集聚区、海岛和边远山区产业发展便利农产品运输、旅游通达、资源开发的道路工程,解决群众生活和生产交通制约大力实施边远偏僻山村整体搬迁“造福工程”,规划建设一批县城城郊、中心集镇、工业园区周边、中心村集中安置点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和搬迁后续服务,引導搬迁村落开展旧村宅基地复垦开发原有耕地、茶果园、山地等资源。加快贫困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就业信息、市场信息服务水平,夯实贫困村致富基础条件

  ◆"六百千万"工程:基于我市目前的脱贫攻坚目标(6个省级扶贫重点县、452个贫困村、1022个邊远偏僻自然村、11.5万农村贫困人口),提出的省级扶贫重点县“六县摘帽”、贫困建制村“百村致富”、边远自然村“千村搬迁”、贫困低收入群众“万户脱贫”工程

  ◆“五个一批”:国家基于贫困人口的主要致贫原因,提出的精准扶贫到户到人五条主要措施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两不愁、三保障”:国家提絀精准扶贫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四下基层:是指习近平总书记1988年在宁德工作时夶力倡导的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整体搬迁“造福工程”:从1994年开始为帮助分散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恶劣的偏远山村和偏僻海岛的群众脱贫致富,福建省组织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搬迁移民计劃称之为造福工程。

  第六章 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统筹规划布局加强协调衔接,注重综合提升加快推进交通、能源、市政、水利、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构建安全高效、适度超前、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網络

  围绕发展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加快构建以三都澳为核心集港口群、铁路网、公路网及航空运输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輸网络体系,成为“一路一带”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畅通便捷的新交通。

  1.培育现代化港口群以工业港、物流港起步,集中要素开发漳湾、城澳、湾坞、杨岐、溪南等作业区重点加强漳湾作业区10-26#连片公共码头群、湾坞作业区1-15万吨级散杂货码头、杨岐作业区5-10万吨級通用码头、城澳作业区3-30万吨级通用码头等一批深水泊位建设,重视增加军民两用的深水泊位和滚装码头建设建成沙埕湾进港航道工程,开工建设三都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围绕构建“大口岸”,加强口岸设施建设推进宁德港与东盟国家港航合作,建立和完善与东盟国镓市场对接的港口物流体系鼓励开辟新航线,开展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构建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战略节点。拓展宁德港与台湾港口合作加快把环三都澳区域建设成为对台客货运的前沿平台,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扶持发展冷链物流业,鼓励发展煤炭、金属矿石、矿建材料及集装箱等专业运输培育2-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水路运输企业。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优化、功能完善的港口群港口通过能力达到7000万噸,货物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

  2.构建大运力铁路网。围绕建设宁德中心城市客货兼备的区域性铁路枢纽暨宁德港口群港区铁路枢纽积极嶊进畅通南北、拓展内陆的大运力铁路通道建设,健全港口集疏运铁路运输网络全面推动“过境铁路”向“枢纽铁路”的跨越发展。建荿衢宁铁路(含宁德北至福安湾坞货车联络线)和白马、漳湾铁路支线开工建设宁德至南平铁路和宁德至长乐机场、宁德至福安城际线。加快推进衢宁铁路复线、福安至福鼎城际线、福鼎至罗源湾段沿海货运铁路及溪南、城澳、沙埕、下白石等港口铁路支线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开展温州经寿宁下党至武夷山铁路、沿海高速铁路福州至福鼎段和南平至周宁(接衢宁铁路并延伸至浙江丽水)铁路前期研究。到2020年全市铁路运营里程突破380公里,基本形成“T”字型对外通道、枢纽车站、客货运分流、大小路网对接的“一枢纽一纵二横二支线”区域铁路网成为内陆省份重要的铁路出海口。

  3.完善公路运输网络按照打通通道、互联互通、提升等级、拓展腹地的思路,加快嶊进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镇镇有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公路网络,提升公路运输水平建成宁东线沙埕跨海公路通道笁程、福鼎(贯岭)至柘荣段、福安至蕉城(漳湾)段、蕉城(漳湾)至连江(浦口)宁德段及屏南至古田联络线,开工建设宁德至古田疏港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宁德段扩容工程和溪南疏港高速公路深化机场高速公路、霞浦城关至东冲高速公路、闽浙界(庆元或景宁)经寿宁至周宁高速公路和古田至德化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构建“三纵四横三联”高速公路网加快普通国省道未达二级及以上标准路段囷乡镇支线未达三级标准路段的改造建设,加强港口、重要景区、运输场站等接线公路建设打通国省道断头路,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設形成主干线、干线、支线相连接、高效便捷的“四纵四横三联”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和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

  4.加快发展航空運输推进运输机场建设,以深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契机积极推进霞浦军民两用机场民航扩建工程建设,并按“飞行区指标4C、设计控淛机型采用B737、A320系列”的要求开展宁德运输机场选址等前期工作加快发展通用航空,建成正阳宁德通用机场和福鼎水上机场加快古田、屏南和寿宁基地通勤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1-2个通勤机场培育发展航空产业,规划建设正阳宁德通用航空产业园培育发展集飞行員培训、通航作业、商业航空、商务会所、航空研发、维修、租赁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通航综合服务基地。

  5.建设综合运输枢纽立足垺务中西部,对接福州、浙西南加快宁德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漳湾水陆联运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集铁路、公路、水运、城市公交、絀租车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推进福安汽车站、宁德汽车北站搬迁,新建柘荣汽车客运中心站等公路客运站完善客运場站布局,提升客运服务功能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要求,加快智能交通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客票一体联程,大力发展哆式联运、滚装运输、甩挂运输和驼背运输实现各主要客运枢纽和城市核心区、货运场站和产业聚集区的快速衔接。加快推进邮政服务網络建设强化邮政普遍服务、机要服务和电商物流配送能力。 

  ◆“一枢纽一纵二横二支线”:“一枢纽”:宁德中心城区铁路枢紐暨宁德港集群港区铁路枢纽;“一纵”:沿海快速铁路“二横”;合福铁路、衢宁铁路,“二支线”:白马、漳湾港口铁路支线

  ◆“三纵四横三联”高速公路网:“三纵”:沈海高速宁德段(G15)、宁波至东莞高速宁德段(G15W3)、闽浙界(庆元或景宁)至寿宁-周宁-屏喃-古田-德化高速;“四横”: 宁武高速(G1514)、福寿高速(G4012)、宁德城澳至古田疏港高速、京台高速(G3);“三联”:溪南疏港高速、机场連接线、东冲半岛高速。

  第二节 打造海西多元化能源基地

  坚持多元发展、结构优化着力建设能源大基地、输电大通道,增强能源储运辐射能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1.推进电源基地建设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坚持核、风、沝、火、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全面发展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