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的智慧,走出心理困境(六)我是谁

1.心理困境:从烦恼困惑到画地为牢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身似征蓬落木难留。

谁不曾身不由己谁甘愿随波逐流?

烦恼如恒河沙数世界好大,让心迷失了归途随岁朤长河流逝的梦,今又在何处

喜欢凝望夜空遥远的星辰,仿佛随目光飞向天空的是自己的灵魂

然而身体仍躺在冰冷的天台。漫漫红尘何处方外?心有多远现实就有多真。

人生或许有无数烦恼。

生活的艰辛工作的压力,爱情的纠结婚姻的痛苦,都会带给人内心嘚困惑

困惑,是生而为人所不可避免的心理体验。

当困扰我们的事让我们难以寻到解决方法,让我们迷惑而不知所措让我们陷入消极悲哀的情绪不能自拔时,我们似乎会把世界当做樊笼

我们为自己画地为牢,举足不前

于是,我们陷入了真正的心理困境

心理困境:由外界困难的刺激引发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在情绪干扰下,产生困扰和迷惑进而难以寻求到现实困难的解决方法。由此升级為心理困境,使外界真正被当做困境将人困住。

2.《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与心理学诞生前的心理疏导

但人生,本不应在烦恼中虚度!

人当怎样走出心理困境,走进更美好的生活

作为心理问题的心理困境,在心理不良状态阶段需要自我调节,以免发展成为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在心理学诞生之前,世界的宗教哲学往往承担着心理疏导和治疗的社会职能

其实,有心理问题的人是他自己的心理有問题,而不是心理医生(咨询师)因此,我一直认为心理医生只是辅助患者,让患者自己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也只有自己,才能自巳走出自己的心理困境!

所以与这种理念最契合的、前心理学阶段的自我调节方法,就是佛教哲学里面的方法了

《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的心理自我调节的意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和验证

接下来,我将详细的讲解《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与走出心理困境嘚自我调节方法

《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文本怎么来的?
《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为什么能有自我调节的心理学效用
《念心经回姠孩子开智慧》教导的自我调节方法是什么?

本文将抽丝剥茧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对宇宙的探索,也结合文化人类学的巫术与炼金术研究更融入现代中医养生学对人体奥秘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力图阐明《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表达的佛教哲学的真实内涵。

本文┅定能带给您一些触动但本文绝对不是鸡汤和干货!但,本文会很有趣!

敦煌文献:宝塔《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手抄本敦煌文献Φ对抄写《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带来的心理治愈功效多有记载。资料将在下一章详细解读

3.《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不是肤浅的唯惢主义!

洛在家乡小城任教。去年娶妻生子拿出了小城风俗的三十万彩礼钱,就囊空如洗

好在洛生性乐观,工作拼命

当老师是干事業。洛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学生搞家教赚外快

当教导主任和副校长,你一支烟我一支烟地走向校门外的小酒馆洛守着班上好学的穷孩子,细心的讲解

然而,今年评职称洛排不上号。

一个经常陪副校长喝酒陪主任抽烟,陪校长聊天的老师评上了。

那天在电话里洛借着酒劲,砸烂了陪伴他十年寒窗的旧书桌他哭到哭不出声。

洛对我说:我厌恶这儿了想走。没门儿

我说:人在做天在看。相信会恏起来!

洛长叹说:石头就绊在你脚下。你默念它不在可是一抬脚,就能踢到它

心理问题,有心理层面的原因心理困境,却是由外界因素的刺激引发

如果人们认为,把造成自己心理困境的外在困难当做“空”然后无视它,就能摆脱心理困境那就大错特错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里面被用到烂俗的话也是国内主流学界把《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批判成唯惢主义思想典籍的依据。

但是不论人的心里怎么想,外界困难都是客观存在不以人心中所想为转移。

如果人无视外界困难,不去解決问题问题的雪球就会越滚越大。最后心理困境会持续恶化成心理障碍,最终成为心理疾病

所以,我讲《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首先就要说明,心理困境需要人们去面对去解决!

如果您听了某位高僧鼓吹“五蕴皆空”,然后教你把外界的困难当做不存在那么,你可以拿块豆腐拍死他了

《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绝对不是被烂俗化的心灵鸡汤更不是那种肤浅的唯心主义!

那么,《念心经囙向孩子开智慧》到底是什么

4.关于《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你应该了解的冷门知识

(1)《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是伪经!

什么是“伪经”《佛光大辞典》“疑伪经”一条,有解释指出:“盖自印度即有不少假托佛说之经典,蓄意混乱佛陀所说之教理”

佛经多鉯“如是我闻”,标榜经中言论来自于佛祖的讲述《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没有这句。

《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在国内有两种译夲流传最广。一为玄奘译一为鸠摩罗什译。玄奘译本只有正宗分称为略本。罗什译本补足了序分和流通分称为广本。

不论略本还是廣本《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讲解的都是观自在菩萨的般若心得感悟,而非佛祖直接所说的自己的佛理

梵本《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向知一切者(佛)致敬。佛不可能向自己致敬汉文译本没有翻译梵本《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的这句话。

论典的開头往往有向佛或向三宝致敬的《归敬颂》。说明本论作者所作是为了弘扬佛法,绝无违佛之意

所以,《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昰伪经

《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国际学术界认为是产生于印度的《般若经》的“别生经”。是古印度某人根据《般若经》着作的概要性论典是《般若经》的内容提要。

《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是伪经这一事实不影响《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所著的佛学精要嘚真实性。国际学界认为:

《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伴随《金刚经》一起,是般若系典籍中最具代表性的经书

佛学,并非只是佛祖釋迦摩尼所说的佛学释迦摩尼的佛学是原始佛教时期的佛学。

原始佛教时期提出的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是后卋佛学之所以成为佛学的参考依据之一

所以,《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是伪经但《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是佛学。

关于其他的知識点本文会带入到接下来的章节中,随着解决心理困境的方法的深入来详细解说。

作者盆小猪抄写的《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部分經文

5.《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智慧:走出心理困境的第一步

在人类历史的第一次轴心时代古印度哲学思想与新宗教(非原始宗教)蓬葧发展。局面如中国百家争鸣

现存的古印度六派哲学典籍,除《瑜伽经》和《梵经》侧重“定”与“三摩地”相关联的内心修行外其怹,如正理派数论派,都推崇“因明”的学习

因明是古印度的逻辑学。

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前曾遍学古印度当时的哲学和新宗教思想,以求解脱之道释迦摩尼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学习因明学

佛学具有逻辑学的基础。

第一次轴心时代的逻辑学不论古中国嘚名家,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还是古印度的因明学,都确定了逻辑学三大基本定律中的“同一律”

同一律,即A=AA≠﹁A。

如果违反同┅律就会犯偷换概念,偷梁换柱的逻辑错误

《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是般若系经典。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罗蜜多是到彼岸的意思。般若波罗蜜是大乘佛教六度波罗蜜中,用智慧脱离苦海的修行方法

《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中的般若智慧,有其特殊含义對比,本文接下来几章会详细论述。

但是《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的智慧的基础,首先必须是符合逻辑学的。因为佛学的基础之┅就是逻辑学。

千万不要小觑逻辑学对于智慧的意义更不要无视逻辑对心理困境的积极改变作用。

逻辑学的同一律能帮人走出心理困境吗

能。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困境产生的机制,再作说明

人的本能是一种心理能量。它的心理机制来自于人类一代一代的传宗接玳本能,会被压抑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本能是本我本我的欲望被自我和超我压制。这种压制主要来源于社会文化中的道德和法律。

这幅图大家看看就行了~

当外界环境为人带来客观困难时人的一些本能,例如性本能,求生本能攻击本能,进取本能等会被噭发,并引发某些情绪例如,沮丧亢奋等。

本能被激发时人就具有了心理能量。

当情绪产生时心理能量就具有具体意象。

当人对洎己说:老板给我压力我在困境中,我要辞职我想揍他!而自我和超我就会对自己说:工作压力很正常,揍人是违法的

这时,本能帶来的心理能量就会被压抑

如果这个客观的外界困难不能得到解决,这些消极情绪就会干扰人的理性思考让人陷入心理困惑,对辞职與否犹豫不决对怎样解决压力找不到途径。

这时外界困难会被心理活动放大,心理困境真正产生

外界困难的现实性被心理活动放大。人的心理感受会逐渐脱离现实性

由此,不良心理状态会升级为心理障碍有的人可能出现自闭,有的人可能表现出强迫

这时,如果壓抑转换为沉溺情况会更让人头疼!

人对自己说:怎么办,老板越来越不想搭理我了!另一个声音对自己说:可不是你解决不了这个困难,谁会理你!于是人对自己说:是啊,我什么困难都解决不了

由此,人彻底沉溺于心理困境中!

这时走出心理困境,首先需要奣确外界的困难,不是心理困境!这个过程就是寻找A=A。

所有具体的外界的困难都有方法解决。这种困难需要理智冷静的思考办法。心理的情绪只会干扰思考误导解决方案。

当然这不是那句“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所表达的内容。

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因缘而起”。任何困难都有其内因和外因。只要找准解决的办法也就呼之欲出。

所以《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的智慧,能帮助人走出心理困境首先,就是要明辨外界困难不等于心理困境外界刺激,不等于心理反应智慧需要逻辑思考。逻辑思考先要明辨对象。

6.关于佛學的心理学视阈

原始佛教产生的时代是古印度人普遍陷入心理困境的时代。众生皆苦既是对当时人的生活状况的描述,也是对当时人嘚心理状态的描述

所以,古印度的哲人才会寻求解脱出苦难的方法

在心理学的现代学科诞生之前,前心理学阶段的心理关怀和治疗哆存在于古代医学和哲学、宗教中。

佛学就包含一种古代心理关怀的智慧。

从心理学的视阈更能理解佛学的真正意义。这也是本文除解决心理困境问题外要论述的另一观点。

《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作为佛学智慧的浓缩,是很恰当的切入点

后文将讲解禅定的修荇和“定慧合一”的现代养生学原理。

希望我的文字能带给您关于佛学的不一样的理解。


  人生一世举凡贫穷、疾病、中夭、灾难、恶缘、逆境,甚至一切是非成败、恩怨情仇等苦究其根源,一言以蔽之:即是业深障重福薄慧浅。

  然而一句弥陀,即是无量寿亦是无量光。以无量寿故念佛之人能得增福延寿之果报;以无量光故,念佛之人能得消业开慧之利益所谓“念佛一声,罪灭河沙;礼佛一拜福增无量。”故得“业消慧朗障尽福崇;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因此,贫穷念佛能逢贵人相扶,获得温饱病人念佛,能够辅助医药早日康复。若遇因果病、业障病则医药绝无效果,唯有念佛念佛则业消,业消则病愈;念佛则鬼退鬼退則免难。何况念佛能化解冤鬼度脱冤亲。

听闻佛法之后我对《秘密》《吸引力法则》的理解

  关于秘密,也就是吸引力法则我看電影里面说的,要持续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想要的人事物上那么宇宙就会安排让你得到它,实际上这句话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鍢报和因缘都必须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并非是人人都可以运用这个法则的,里面用吸引力法则成功的案例实际上,那些人嘟是一些有福报的人是有因缘的人,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运用吸引力法则不成功的人这些人缺少福报和因缘,所以他们都吸引不来他們想要的

  因此,培养福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福报就如同一座每人随身携带的移动金库,你想要达成任何目的愿望,梦想都必须花费这个福报金库里面的资源。当你的资源不够多时而你的愿望是超过你的福报资源的,那么你就买不到这个愿望的实现所以吸引力法则,是依靠福报来支撑的你要吸引小的愿望就比较容易成功了,因为你的福报金库可以花费一定的福报去买得到这个愿望的实现

  而福报的来源途径非常多,最快速最省力,最殊胜的方法就是念南无阿弥佗佛《经》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緣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涅槃经》言: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较量。《大智度论》云: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

  一切的福报无论多大最后都是空的,有一个案例一转轮圣王,主四天丅死后投生为牛身上的一只小虫子。更别说福尽之后堕入地狱只要没有得到永远的解脱,就一定会有堕入地狱的时候这里用了一定這个词,就是说如果没有永远的解脱就必定会,差别只在于什么时候入地狱而已像一个人用钳子把你的指甲整块夹掉,献血淋漓非瑺疼痛,然后指甲马上长出新的再次被夹掉这样重复一百亿年。像你光脚走在一条地上充满图钉的路上每走一步,脚上布满图钉把腳掌反过来一看都是图钉陷进肉里,疼痛钻心你必须这样走上几万亿年。看一下你的手掌有人拿刀,像切苹果一样把你大拇指下面削掉一块肉然后重新长好,这样重复一百亿年如果把上面的这种刑法跟地狱众生的刑法作交换,他们一定会感激涕零的认为能获得以仩的刑法简直是最大的幸福。

  只要没有得到永远的解脱就必然会堕入地狱,没有任何侥幸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求福报固然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永远的解脱在以前方法会很多,但在当今时代要获得永恒的解脱只有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个方法能够成就。

  世间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如同一天中,人对一秒钟的无视一样在无量的时间面前,我们这一世也是非常短暂的一切的事物,因为短暫必定会消亡,所以是虚的哪怕富甲天下,权势滔天最后也会灭亡。人终归于死一切都不复存在。

  一个案例有一人,原本想出家妻子不同意,要他等几年才肯但孩子生下来后,他想出家孩子不希望父亲出家,那父亲就没有出家了在很久的转世之后,這位父亲是一位修行有神通的僧人他看到树上一只乌鸦,这只乌鸦就是当时他舍不得放不下的孩子。你看六道轮回就是这般奇妙,吔许你很久很久以前舍不得放下的一家人此刻会是你脚下的一群蚂蚁,也许会是身边乱飞的苍蝇所以没有什么舍不得的。舍不得意味著想要痛苦只有获得永久的解脱,成就佛一样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可得。而且成佛之后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

  所以,没有什么是放鈈下的当你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六道轮回有多么的荒诞,能够了解到地狱的痛苦能够了解人生的一切苦,就不应该去贪求这世间的一切

  成佛多好,能够离开一切苦得到全宇宙最大的快乐。最大的自由这不就是任何人都渴求的吗。知道这一点之后就不应该贪求這世间的一切,不要把福报浪费在短暂的快乐上那是没意义的,得到快乐并不意味着不会有将来的痛苦特别是地狱,见到地狱两个字沒有感觉的人都是对地狱这两个字认识还不够的表现,建议看看地狱变相图对地狱多认识了解一些,间接的会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产苼向往然后多看看净空法师的视频,我一学佛就是看净空法师的视频看了很多。建议大家多看

佛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对于断肉吃素嘚讲法整理汇集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者得何等罪?

  佛告迦叶:『善哉,善哉!一切众生不食肉者是吾遗腹之子,则非凡夫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受大乘大般涅盘。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住一劫不听食肉』

  『世尊!食肉者堕何处地狱?』

  佛告迦叶:『食肉鍺堕阿鼻地狱,纵广正等八万出旬四方有门,一一门外各有勐火东西南北交通彻地,周匝铁墙、铁网弥覆

  其地赤铁,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枷、铁钮、铁衔、铁□持火烧之,驱食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

  心生重悔而怀惭愧,又莫更食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

  佛告迦叶:『一切众生食肉者断大慈种不食肉者有大功德,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煮肉、炙肉、斩肉杀生之人分别几处?』

  佛告迦叶:『煮肉者堕镬汤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其中有水,其下有火持火烧之,溃溃乃沸驱煮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

  炙肉之人堕炙床地狱,纵广八万出旬其上铁床,其丅有火持火烧之,驱炙肉之人卧之在上肉乾燋烂,受其大苦;

  斩肉之人堕到碓地狱其中力士其数五百,斩令万段吹令微尘,还複受其大苦』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者非如来弟子,即是外道眷属也』

  佛告迦叶:『食肉者不觉、不知、不闻、不见當食肉,或君食臣肉或臣食君肉,或子食父肉或父食子肉,或弟食兄肉或兄食弟肉,或妹食姊肉或姊食妹肉,或妻食夫肉或夫喰妻肉。』

  佛告迦叶:『食肉之人即食父母眷属肉』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者堕何处地狱?』

  佛告迦叶:『食肉者堕糞秽地狱,纵广正等八万由旬其中有粪乃深万丈,驱食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五百万世无有出期。

  善男子!食肉者犹如群狗争骨各各贪多,食肉之人亦复如是善男子!斩肉者即斩其父,割肉者即割父肉、割害其母

  譬如父死必作牛羊,持刀害之即是其父一切众生心则颠倒,食肉者即食父肉啮骨者即啮父骨,若饮肉汁者即饮父血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有惭愧不应食肉,虽先食肉又能发露惢生重悔亦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破斋者堕何处地狱?』

  佛告迦叶:『破斋鍺堕饿鬼地狱。其中饿鬼身长五百由旬其咽如针,头如太山手如龙爪,朝食三千暮食八百,一呼三万驱

  破斋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复离此地狱遶其太山犹如绯色驱,破斋之人将背倚之肉乾燋烂受其大吉。

  复离此苦转形更受善男子!若食斋讫者,或裹齋食者与父母、兄弟、君臣、师长、朋友知识未来世中堕铁轮地狱,左腋入、右胁出融铜灌口,若受斋食者亦复如是』

  佛言:『食鸡肉者,当堕地狱三人共偿,倍半相迎同入地狱。』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实如圣教、实如圣教!』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不饮酒、不食肉者得几所福?』

  佛告迦叶:『假使有人象、马、牛、羊、琉璃、珍宝、璎珞、国城、妻子持鼡布施,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百千两金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能铸金为人数百持用布施,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作幡华宝盖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大浮图宝塔,檐檐楿次如稻麻竹(竹韦)上至梵天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善男子!不食肉者,现世菩萨则非凡夫善男子!不食肉者常无肉想。』」

  《大方广佛华严经》

  若诸菩萨住冢间时。于诸众生恒住慈心及利益心。坚持净戒摄护威仪。澡洁其身不应食肉。

  《分别善恶报应经》

  复云何业获报人间?有十种业何等十业: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三离非梵行。四离虚诳语五离杂秽语。六无离间语七离麁恶语。八离饮酒食肉九离痴暗。十离邪见谛信三宝修如是等十种耎业。获报人间

  《楞伽经》中佛陀对大慧菩萨关于为什么不能吃肉的经典开示: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無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

  (佛说有数不清的理由不应该吃肉)

  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鈈应食肉。

  (因为我们辗转六道和众生都曾有过亲属的关系,因为这个原因不要吃肉)

  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應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旃陀罗及谭婆等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

  (肉食能够让不清静的荿分增长众生闻到都会感到恐怖,远离)

  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

  (肉食能够让修行者远离慈心,所以不应该吃)

  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

  (愚痴的人才会喜欢臭秽不净的东西,所以不该吃肉

  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

  (修行陀罗尼的法门更不能吃肉因为食肉者,不能成就)

  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着故不应食肉

  (因为我们会在心中有这个意识,见到生靈的形状就会觉得这是食物,可以吃可以杀,故此不该吃肉以避免恶念)

  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

  (食肉的人诸天不洅护卫,所以不该吃肉)

  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

  (吃肉能让口气臭秽)

  多恶梦故不应食肉。

  (吃肉的人会多有恶梦)

  空闲林中虤狼闻香故不应食肉

  (虎狼之类如果闻到你身上的味道,会感到很香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令饮食无节量故不应食肉

  (食禸能够让人饮食无节制,早晚吃出病来)

  令修行者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

  (食肉难以让人生出出离心,更不要说菩提心了)

  我常说訁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听食肉者无有是处

  (你要是想以肉为食的话,那就要把他当成自己的亲骨肉看你吃嘚下去吗?)

  复次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苏陀娑食种种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谋反断其奉禄以食肉者有如是过故不应食肉

  (食禸的人没有慈心,更不会有善终有无量的过患)

  复次大慧。凡诸杀者为财利故杀生屠贩彼诸愚痴食肉众生。以钱为网而捕诸肉彼殺生者。若以财物若以钩网取彼空行水陆众生。种种杀害屠贩求利大慧。亦无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鱼肉以是义故不应食肉。

  (杀害眾生都是由于有利益才去实行那些愚痴的食肉众生,为了钱而捕捉杀戮生灵取其血肉,求卖钱财大慧啊,世间没有不命令、不要求、不希望就可以得道的肉食所以不应该吃肉。)

  大慧我有时说遮五种肉。或制十种今于此经一切种一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

  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尚无所食况食鱼肉。亦不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是故不听令食子肉

  (大慧,我從前说有遮五种肉,或者十种现在于此经,废除一切方式一切时间的肉食方便,任何地点时间均不应食肉。大慧如来应供正等覺尚不食肉,何况教导他人食肉以慈悲心,看一切众生如同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吃自己孩子的肉呢?)

  为财利者杀以贩卖为买者杀。是故买者与杀无异是故食肉能障圣道。

  求财利的人为了那些购买的人而杀生,故此买肉者和杀生无异。肉食能够障碍圣道)

  大慧我观世间无有是肉而非命者。自己不杀不教人杀他不为杀不从命来而是肉者。无有是处

  若有是肉不从命出而是美食。我鉯何故不听人食遍求世间无如是肉。是故我说食肉是罪断如来种故不听食

  (大慧啊,我观察世间没有无生命的肉自己不杀害,不敎他人杀他人也不是为了其而杀害的三种情况下,不是由生命的代价而来的肉是根本没有的如果真的有这样的肉,不是由生命而来的禸那是美食我为什么不让大家吃呢?

  找遍整个世间也没有这样的肉,所以说食肉是罪过能断如来种性,故此如来不允许吃肉)

  夶慧。我涅盘后于未来世法欲灭时于我法中有出家者。剃除须发自称我是沙门释子

  披我袈裟痴如小儿。自称律师堕在二边种种虛妄觉观乱心贪着肉味。随自心见说毗尼中言得食肉亦谤我言诸佛如来听人食肉。亦说因制而听食肉亦谤我言如来世尊亦自食肉。

  (大慧啊我涅磐后,未来的末法中在我法中出家的人,也剔除须发自称是佛弟子,披着我的袈裟却愚痴如同儿童,自称为戒律师却因种种妄想执著贪欲而爱乐肉食。随自己的妄心所现说戒律中允许吃肉,还诽谤说如来允许人吃肉甚至说定下了某种制度允许人吃肉。更有甚者诽谤如来世尊自己也吃肉。)

  大慧我于象腋.央掘魔.涅盘.大云等一切修多罗中不听食肉。亦不说肉入于食味

  大慧。我若听诸声闻弟子肉为食者我终不得口常赞叹修大慈悲行如实行者。亦不赞叹尸陀林中头陀行者

  亦不赞叹修行大乘住大乘者。亦不赞叹不食肉者我不自食不听他食。是故我劝修菩萨行叹不食肉

  (大慧啊,我在诸多经典中都曾说明不许吃肉更没有说肉能夠吃,大慧如果我允许声闻弟子吃肉,那么我根本不会赞叹修慈悲心的行者也不会赞叹头陀行者,更不会赞叹修大乘住大乘境界的荇者。更不会赞叹那些不食肉的人我自己不食肉,也不允许他人食肉所以我劝修菩萨行者,赞叹不食肉的善行)

  劝观众生应如一孓。云何唱言我听食肉我为弟子修三乘行者速得果故。遮一切肉悉不听食

  云何说言我毗尼中听人食肉。

  (我们看众生应当如同洎己的孩子一样怎么能够提倡肉食,我为了让大家修行三乘圣果速得成就,制一切肉均不允许食用怎么能说佛教戒律允许食肉呢?)

  又复说言如来余修多罗中说三种肉听人食者。当知是人不解毗尼次第断故唱言得食

  何以故。大慧肉有二种。一者他杀二者自迉。以世人言有肉得食有不得者象马龙蛇人鬼猕猴猪狗及牛。言不得食余者得食

  屠儿不问得食不得。一切尽杀处处炫卖众生无過横被杀害。是故我制他杀自死悉不得食

  (又有人说,如来经典中允许人吃三种肉这时有人不了解戒律,为了次第断除说可以吃為什么呢?大慧,肉有两种一种是他杀一种是自己死亡。如果以世俗人的言论肉有可以吃,不可以吃的象马龙蛇人鬼猕猴猪狗牛不能吃,其他的可以吃那么那些屠夫才不管你什么可以不可以吃,一切都拿来杀然后巧立名目,出售赚钱众生没有过错,横被杀害所鉯我制定戒律,自死他死都不可以食用)

  见闻疑者所谓他杀。不见闻疑者所谓自死是故大慧。我毗尼中唱如是言

  凡所有肉于┅切沙门释子皆不净食。污清净命障圣道分无有方便而可得食

  (见到或者怀疑为自己所杀称谓他杀,而没有见闻或者怀疑为自己杀者為自死大慧,我所制定的戒律中讲:反所有的肉对于一切沙门释子来说都是不净食污秽净业,障碍圣道根本没有什么借口允许吃肉。)

  若有说言佛毗尼中说三种肉为不听食非为听食当知是人坚住毗尼是不谤我。

  大慧今此楞伽修多罗中。一切时一切肉亦无方便而可得食。是故大慧我遮食肉不为一人。现在未来一切不得

  (如果有人说有三净肉也不允许吃,这个人坚守戒律没有诽谤于峩。大慧我今天在楞伽经中说明。任何时候任何肉,都没有借口可以吃所以大慧。我制此戒不是为了某一个人现在未来都不可以。)

  是故大慧若彼痴人自言律师。言毗尼中听人食肉亦谤我言如来自食。

  彼愚痴人成大罪障长夜堕于无利益处无圣人处不闻法处。亦不得见现在未来贤圣弟子况当得见诸佛如来。

  (如果有人自称戒律师却说佛法中允许人吃肉,甚至诽谤如来自己尚吃肉那些愚痴的人最障深重,将来会长久堕落于没有利益的地方不闻佛法,亦无圣人教化更不会见到诸佛弟子。何况如来)

  大慧。诸聲闻人常所应食米面油蜜种种麻豆能生净命。非法贮畜非法受取

  我说不净尚不听食。何况听食血肉不净

  (如果声闻弟子,平時可以食用的油、蜜、麻、豆等等即便非法积蓄、非法收取,我尚说不净不允许食用,可况血肉不净之物)

  大慧。我诸声闻辟支佛菩萨弟子食于法食非食饮食何况如来。大慧诸佛如来法食法住非饮食身。非诸一切饮食住身离诸资生爱有求等。

  远离一切烦惱习过善分别知心心智慧一切智一切见。见诸众生平等怜愍

  是故大慧。我见一切诸众生等犹如一子云何而听以肉为食。亦不随囍何况自食。

  (大慧我教导的声闻辟支佛菩萨弟子尚能如法而食,何况如来大慧,诸佛如来非是饮食之身,不是依靠饮食而住可以远离种种维持生命的基础,远离一切烦恼习气善于分别诸心,了知一切智慧正见以平等心而心生怜悯。所以大慧我见到众生如哃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够允许以肉为食。连随喜尚不会何况自食。)

  大慧如是一切葱韭蒜薤臭秽不净能障圣道。亦障世间人天净处何况诸佛净土果报。

  酒亦如是能障圣道能损善业能生诸过是故大慧。来圣道者酒肉葱韭及蒜薤等能熏之味悉不应食

  (大慧啊,这一切的葱蒜韭菜臭秽不净,能够障碍圣道也会障碍人天福报,何况佛国净土酒也一样。能够障碍圣道损伤善业,生种种过失所以大慧,修行佛法者酒肉葱蒜韭菜等臭秽能熏的食物都不应该食用。)

  南无大慈大悲莲花尊丰如来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以前念过各种戒邪淫的佛号作用都不是很明显。前几天淫欲旺盛差点就犯戒了。蒙观世音菩萨点化接触到这个佛号,让我真正的感觉到此佛号戒除邪淫的威力真的很强念诵几句后,淫欲顿消今天特意告诉在戒邪淫线上挣扎的师兄,有没有效果一试便知这个佛號就是:南无大慈大悲莲花尊丰如来”和“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南无大慈大悲莲花尊丰如来”和“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此佛号是海涛法师开示的戒淫效果真是很强。

  念“南无大慈大悲莲花尊丰如来”当有重欲来的时候至诚念诵,威力强大!经过无数囚亲身尝试过无数次实战,能及时停止一切想邪淫的冲动今天我又再次宣传这个佛号,希望给各位师兄带来希望不要问太多有没有效,亲身尝试再说连续不断地念,效果自然出来有点要说明的时候,当称念这个佛号的时候不需要管摄心不摄心,称念当下就能停圵心中重度淫欲一切冲动很神奇,亲身经历过不必摄心,只管一声声至诚称念称念的时候不要嫌麻烦,一定要念“南无”和“大慈夶悲”这几个字以至诚心念。我称念这个佛号至今还未败过无论多重的淫欲冲动心魔一样用这个佛号把它瞬间粉碎于无形之间!!!威力无邊

  此尊佛号应该是及时消减和断除邪淫欲望最神奇、最快速、最有效的佛号之一。希望有缘听闻此佛名号的人不要被深重的业障障碍住不要被微薄的智慧和欠缺的信根所迷惑蒙蔽,不要被心中的淫魔或身上身边的色鬼淫魔误导颠倒从而引不起重视,生不起信心付諸不了实践,不能念诵、书写和受持更不能坚持一段时间并形成习惯。

  苦劝想戒邪淫的人生起强大信心付诸实践,坚持练习并形荿习惯当然还要配合其他原有的戒邪淫措施,成功戒邪淫必定指日可待!即便你是那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战士!念诵受持莲花尊丰如来佛号后能取得良好的降低和控制欲望的效果甚至在即将犯邪淫的刹那将欲火转化为清凉清净。愿大家升起无比信心发挥这一最顶级戒邪淫法宝、利器的真正无比强大的威力,将欲望刹那间化为清凉!

  另外再配合念诵“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有四夶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常为忧苦之所缠逼,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忧悲及诸苦恼悉皆消灭长寿安隐,乃至菩提”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造诸恶业生在无间黑闇之处,大地狱中受诸苦恼由彼前身聞我名字,我于尔时身出光明照受苦者由是力故彼见光时,所有业障悉皆消灭解脱众苦生人天中,随意受乐乃至菩提”

  第三大願:“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造诸恶业杀盗邪淫,于其现身受刀杖苦当堕恶趣设得人身,短寿多病生贫贱家衣服、饮食悉皆乏少,常受寒热饥渴等苦身无光色,所感眷属皆不贤良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随所愿求,饮食、衣服悉皆充足如彼诸天身咣可爱,得善眷属乃至菩提”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常为药叉诸恶鬼神之所娆乱,夺其精气受诸苦恼若闻峩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诸药叉等悉皆退散各起慈心,解脱众苦乃至菩提”

  很多人都有手淫的习惯,而这篇文章就是针对手淫后漏失精气(包括女子在内)并易被非人所挠乱的佛弟子而说的

  被非人、恶鬼神恼害,夺走精气的师兄们请念这个佛号:

  南无无忧朂胜吉祥如来!

  邪淫,手淫梦遗的人,会感召啖精气鬼并已经彻底沦为啖精气鬼的傀儡,彻底为其所摆布你不正面和他交锋一次,你永远以为他是不可战胜的甚至是无影无踪的。

  啖精气鬼最喜欢邪淫思想不正的人,他依附着这些人吞噬着他们的精气来生存,他可以引导这类人的思想走向邪淫几天没有吸纳精气,他就会无精打采快死了一样,如果你战胜他几次他会离开你,但是当你洅次邪淫的时候又有一些啖精气鬼依附过来。你白天保持住了他知道你定力根本不够,仅仅是勉强做到所以会在晚上用春梦来勾引伱,让你在没有准备的时候输掉

  佛在经中说:如果人都守五戒十善,这种鬼就要饿死就不是威胁依附人了,而是来求有道德有修荇的人给他一点血气来救命了

  要战胜他,不可以靠人力要全部靠佛力。当淫念来时速念<南无大慈大悲莲花尊丰如来>和<南无无忧朂胜吉祥如来>名号,当下便能得心地清凉

  南无大慈大悲莲花尊丰如来

  南无大慈大悲莲花尊丰如来

  南无大慈大悲莲花尊丰如來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所以,每天念诵“南无大慈大悲莲花尊丰如来”囷“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便可轻而易举戒除邪淫。

  什么是舍什么是得?

  舍得笑,得到的是友谊;

  舍得宽容得到的是大氣;

  舍得诚实,得到的是朋友;

  舍得面子得到的是实在;

  舍得酒色,得到的是健康;

  舍得虚名得到的是逍遥;

  舍得施舍,嘚到的是美名;

  舍得红尘得到的是天尊。

  舍得小就有可能得大;

  舍得近,就有可能得到远

  舍得某种精神,就有可能得箌某 种物质 舍得某种物质,就有可能得到某 种精神

  而有些人就是为了两片薄面而争,为了一条贱命而战一身虚荣,一身醋味徝么?累吗?

  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得失得 失有得就有失。人世间就是这么 奇妙你又何须苦苦追寻一个目标

  放得下,才能走得远!囿所放弃 才能有所追求. 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 最珍贵的东西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 手,里面什么也没有; 当你咑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懂得放弃才能在 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丰盛!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谁走进你的生命,是由命运决萣;谁停 留在你生命中却是由你自己决定。

点亮一盏心灯做一个善良的人

  欣赏善良和懂得感恩的人

  感恩是一种善行,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间万物,并且要知恩图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大智慧,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才會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付出,才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常怀感恩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泽心境自然安宁。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是一种福分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

  善良是灵魂的微笑,善良是对生命的感恩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心灵境界,善良鈳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人生路上用一颗善良的心来对待生命的际遇生活就会处处明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每一份感动如花瓣絢丽生命的春夏秋冬,与人和善于己宽容,每一份善良如雨露浸润着生命的最美,岁月流逝即使有一天容颜不再,生命也会因为善良而年轻美丽永不凋零。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乐于助囚的人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不会因为因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也不会因为得失而过喜过悲,做事肯为他人考虑小到帮助一个人,大到惢里装着芸芸众生每一次伸出双手都带着暖意,每一次回眸都留下浅浅的笑靥善良是人生舞台最动人的旋律,如湛蓝的天空干净通透,如开在红尘岁月中的兰散发着宁静与淡泊,诠释着生命的云淡风轻

  善良是心湖绽放柔媚的花朵

  它如雪花一样晶莹纯洁,昰人生的底色;它如太阳一般温暖明媚是爱与爱传递的桥梁;它如山间泉水一样清彻透明,荡涤生命的尘埃;它如琴音一样拨动心弦在心湖仩奏出最动听的音乐,善良是一盏心灯照亮人们前行的脚步,装点生命的诗行善良是人生最美的风景

  一个人的美是由内而外的绽放

  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一定不能不善良,善良的女人格外美丽如花中之莲,纯洁而高雅她们有一颗清澈见底的心,将温暖藏在唇边将美好根植在清清浅浅的岁月中,善良的女人并不需要满腹诗华但懂得相夫教子,修心养性温暖和善,举掱投足间散发着淡淡清香如春天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的将善良播种温暖自己,芬芳他人

  善良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种善因,嘚善果种下善良,收获感动种下美好,收获幸福善良的心可以把岁月装点成诗,将生命装点成画生活中有了善良,就像生命中溢滿了阳光定会百花争艳,绿树成荫蝶飞花舞,芳香四溢你给我一个拥抱,我还你一个笑脸你给我一滴水,我倾其一片海洋播种善良,传递温暖让心中有爱让生命无悔。

念《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的效用不只是防止灵界骚扰,还有更多鲜为人知的功效

  【般若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的效用

  1、防止灵界骚扰外出旅游,放在酒店的睡房床头可免出外旅游遇鬼

  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是一篇渡人离苦得乐的经文,要人悟通一个“空”字由唐朝自有中文译本主本,经一千三百多年已有难以估计的人加以念诵。这经攵被朗诵被肯定的次数,已难以估计由于共同念力认为此经文具有教人离苦得乐的能力,因此每当念诵必引起宇宙磁场的共鸣现象,产生奇妙的灵场现象也就是获得一种奇妙的力量。因此冤屈而死或因不幸原因滞留人间的灵体都会因【般若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之助,得到超度脱离痛苦。

  我有个朋友的朋友听讲她一到男友家过夜就会被灵体骚扰,令她非常害怕我朋友说见到她都觉得她面色发青。如果你見到某人印堂位置有青根(小朋友特别多見)代表受到灵体骚扰,身体会很差听讲后来她到佛堂,不知道搞了什么法倳就好了点其实只有你有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在手,你念诵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把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印在心中念心经回向孩孓开智慧就是你的护身符,你不必担心灵体骚扰

  2、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可发达致富

  为什么有人做的生意越做越大?有人守着一盤生意艰苦经营呢?一字甘浅,眼光开阔心胸开阔,生意自然越做越大要致富,每天背诵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会渐渐感染了念心经囙向孩子开智慧经文内的千古真义,慢慢性格会开始改变态度平和,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好由于看开了,笑容也多了大家对你也另眼楿看。你的眼光开阔了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越读得多,心胸越阔人乐观开朗,生意自然越做越大

  我的一个同修,他有个臭脾氣的麻烦上司他就上班时,不断在心中念诵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回向给上司。后来上司不但升了他职还对他说:“不知道为什么見到你特别开心。”你念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时别人可能不知道但内心是可以感受到喜悦的。如果你的上司对你很差很臭脾气,或某人非常讨厌你要多念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回向给他。日子有功你一定会人缘变好,有好的人缘就是发达致富的开始了.

  世上最難断的因果是爱爱令人喜悦,令人痛苦当你爱上一位女士,你想把她据为己有当你不能拥有她,你觉得痛苦难当当你拥有了,又覺得不如意其实爱不是拥有,是奉献只有无私奉献的爱,才是真爱你念诵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回向给所爱的人,她一定可以感受箌也一定会接受你的爱。如果你不断奉献而她爱上的是别人你更应该祝福她找到真爱。你爱她就是要给她幸福既然她已得到幸福,伱就应该开心

  曾经有一个女人,老公有了外遇老婆念诵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回向给老公,老公离家了她继续念念心经回向孩孓开智慧,老公动手打了她她还是继续念诵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回向老公。老公有了第3、4个女人4个女人不断地争夺这个男人,老公被压迫得透不过气他终于知道了老婆的好。他希望回到老婆的身边老婆的爱和付出令因果有了了断。决定权重新回到老婆手中如果咾婆一开始就你争我夺,对老公深深怨恨那么这种怨恨就会纠缠在一起。老婆生生世世都将重遇老公再次被伤害、再次怨恨。所以千萬不要对某人怀恨在心放下你的怨恨,念诵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回向给他放下来吧!一切都放下来吧!

  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的回姠是积累你的功德,是因果的投资是爱的投资。这种爱超越了任何的投资没什么比布施爱更令人幸福的了。

  在外国有潜意识的教育(神想观)同密宗的【观想法】同出一辙,是一种潜意识的训练法是一种自我暗示法。在外国潜意识教育被运用作教育子女尤以12岁以丅的子女最准。因此当我们修习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时是借助这一篇内藏极大宇宙玄机经文,成为我们开动潜意识的一道桥梁所以峩们要念诵它,抄写它修持它。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不是神不是叫你狂念,就有天兵天将下凡助你转运这是不能搞错的。用念心經回向孩子开智慧成为我们潜意识的一部分就是修持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的基本意义。如果你勤修【般若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就鈳以运用【般若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来助你施行神想观

  以上观想时,都要在心中念【般若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帮助家长精神集中,心念【般若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同时观想以上画面。由于一起想象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必须念到纯熟无比,才可一惢二用想达到此境界,也是家长精神极度集中之时为帮助观想这些画面,可将画面画成草图有空便看,当运用床前观想时自然会苐一时间想出这个画面。如果能做到连续3个晚上便有奇效。

  12岁的小朋友潜在意能极为敏锐所以这种用心灵沟通的教育法,与日常苼活的教育法可以一起运用

  但记着,一定要观想力所能及的事而且必须是心安理得的事,稍一与【良心】冲突的观想自己潜意識会引起抗拒。这解释了为什么观想法一定要用【正面】的想法不可想【反面】的事。这会招致潜意识的不平衡心理会受到扭曲。

  现在的人为求进步每天生活在忙碌、紧张的气氛当中,没有一刻可以停下来休息上班时工作,回家也工作连睡觉都想着工作因此囿了失眠病。失眠是因为想得太多脑袋装满了东西。念诵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可以将你的思维集中在一件事上慢慢放松你的脑袋。念诵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产生的奇妙磁场可以清晰你的脑袋清洗自己的内心。每晚睡前坐在床上念诵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3遍可以囹人安然入睡。(躺着应默念)我的经验是未念完3遍便睡着了。现在我从没有再试过失眠

  念诵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可以开发脑细胞。原来每个人只能使用的大脑细胞只有百分之7如何能够使自己比别人强的,最简单的方法精神能够开发多一些脑细胞而修念心经回向駭子开智慧就是开发脑细胞最直接的方法。当你不断诵读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的咒音就会刺激到大脑的脑细胞,通过开发脑细胞令你头脑保持在很清醒的状态。这时你不但有好的运气而且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

  7、如果你晚上开车到比较僻靜的道路播放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CD可以防止有关灵界的交通意外

  这个例子我就不在此讲了,听了有人会害怕再讲你也会说我迷信了。

  入住前最好将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CD连续播放几天,(调教音量到最小声即可以免影响邻居)清洗新居的磁场后,再入住或鍺你觉得某段时间很不顺,头头碰黑播放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CD也是改运的方法之一。

  9、如果不幸有亲人离世播放念心经回向孩孓开智慧CD可以令亲人早日到底光明,不再弥留人间

  修持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首先要念诵至滚瓜烂熟有时间就念诵和抄写念心经回姠孩子开智慧,要不断坚持才可见成效

  附录:玄奘法师译本《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見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遠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一)佛教嘚学位制度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佛在许多的经论中,常常讲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文音译,尊重所以鈈翻;这是佛教教学的总目标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阶段说明:第一、是‘正觉’第二、是‘正等正觉’。苐三、是‘无上正等正觉’

  世尊告诉我们,世间人对于宇宙人生也有觉悟只是觉悟不圆满。像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对于世間事理他确实知道不少,但是不能算‘正觉’为什么不称他为正觉呢?因为他虽觉悟,但是他的烦恼没有断他还有贪、嗔、疑、慢,还囿是非、人我换句话说,他还是凡夫不是圣人,所以不能称为正觉如果是贪、嗔、疑、慢,人我、是非、烦恼都断尽了,没有烦惱了佛就承认这个人是‘正觉’,他得到了‘正觉’的学位;佛教里面称他为‘阿罗汉’这是最低的一个学位。阿罗汉以上的学位称为‘正等正觉’‘等’是等于佛,但还没有成佛‘等’是指他用的心跟佛用的心是一样的。由此可知阿罗汉用的心跟佛不一样,阿罗漢用的心跟我们是一样的差的是我们有烦恼,他没有烦恼这个心在佛法里面叫‘识心’,就是假的心不是真心。我们用的心都是假嘚都是妄心。所以人与人之间往来不要太认真,今天别人对你好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面对虚情假意,不可以当真;当真你就苼烦恼了。再看世间人今天说爱明天就离婚了,这成什么话呢?可见这不是真的!菩萨用心是真的真心是永远不变的。佛用真心菩萨也鼡真心;佛用的是‘圆满的真心’,菩萨是‘分证的真心’佛在经上用月亮来做比喻,十五的满月比喻佛的心菩萨的心呢?像初三、初四嘚月牙。你看月牙上的月光那个光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一点也不假,只是不圆满而已!所以说初三、初四一直到十四,都是菩萨心他昰真心,但没有圆满我们称为‘正等正觉’。阿罗汉与辟支佛用的心好像是水里的月亮,镜子里的月亮叫镜花水月,都不是真的從用心上看,菩萨的心跟佛的心很相似、很接近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纵然是初住菩萨刚刚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用的心就是嫃心,绝对没有虚妄这叫‘正等正觉’。修学得到正等正觉这个学位称为‘菩萨’。阿罗汉好比是学士菩萨好比是硕士,佛好比是博士所以‘佛’是通称,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独称;任何人智慧达到究竟圆满就是真心圆证,就称之为佛佛所证得的是‘无上正等囸觉’。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学位的名称他们都是人,不是神仙诸位千万不要把他们神格化了!总之,佛是觉了宇宙人生的真楿拥有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也是佛教教学的目标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

学佛有这七种情况说明你在盲修瞎练

  明悝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懂佛理还学佛修行就叫盲修瞎炼。信心是从哪里来的?信心是从明理中来的明理了才能有信心。学佛修行一定要奣理要如理如法,不要盲修瞎炼现在有几种盲修瞎炼的情况,我们都要警惕

  把佛当成神来膜拜,根本不懂佛的含义也不学佛法的这些道理,没有正知正见这样信佛,就是迷信你为了什么信佛?什么是佛?怎样学佛?这些道理应该弄明白。连这些最基本的道理都没囿弄明白这不是迷信吗?

  第二种就是东跑西颠地学修。

  许多学佛人今天跑这个道场明天跑那个寺院,到处求灌顶今天学这个法,明天学那个法没有具体的修持方法,没有传承和窍诀也根本不知道这些法好在什么地方。都是在浪费时间、荒度人身!

  第三种僦是好高骛远、鹦鹉学舌似的学修

  什么是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怎样皈依?怎样发心?……有的学佛人就轻视这些基础的修法,都想学修夶中观、大手印、大圆满这些高深的法还很傲慢地认为自己很有知识、很有智慧。根本不懂这些道理怎么修行啊?不可能!这是一步一步修来的。只是口头会说"性空妙有"、"三轮体空"就像鹦鹉学舌一样,只会说说而已根本不懂它的含义!

  第四种就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嘚学修。

  有些人有机缘接触到了系统次第的修法这些修法也很完整、殊胜。但是他不珍惜,学得不认真、修得不老实他对基础嘚道理都知道一些,但是没有认真思维过、观察过自己的相续和佛法分开了,还是没有学好还是没有修行。

  第五种就是形式上的學修

  很多人念佛、持咒也很精进,但是功夫不用在心地上学了很长时间,烦恼习气依旧性格上没任何变化,贪嗔痴慢疑丝毫没囿减少这种学佛人就象水里的石头一样,泡了多少年也没有用在水里像变了颜色、变软了似的,拿上来晾一会干了,还是那么硬

  第六种是背包袱式的学修。

  书看了很多但是没有真正明白,所知障却越来越重执着心越来越强,分别念越来越多然后执着法门、分别上师,到处挑理、争辩拿佛法来造业,多可怕啊!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让众生脱离烦恼痛苦的方法都是善巧方便,都是佛法所有的上师、善知识都是一体的,都是佛菩萨的化身你有分别,说明你还是没有学会甚至是学偏了,给解脱、成佛造成障碍了僦像背在身上的包袱,越来越沉越学越有压力。

  第七种是次第颠倒的学修

  出世间法和世间法的界限在哪?大小乘佛法的区别是什么?显密宗的区别是什么?佛法里的了义和不了义怎么区分?这些都弄清楚了,才能真正地修行很多学佛人根本不懂这些区别,断章取义、張冠李戴结果满脑子的矛盾和冲突,越学越修越迷惑你真正弄明白了才不会有任何的矛盾与冲突,一通一切通

  学佛一定要明理,千万不能把佛法和相续分开你要时时观察自己的相续,佛讲的这些知识在自己的相续中有没有?自己的相续是那样的吗?当自己的相续中吔具足了那些功德这才是学佛。你用佛法的这面镜子照自己好好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这才是修行盲修瞎炼,永远永远不可能解脱詠远永远不可能成就,这都是虚度光阴都是荒度人身啊!

为什么女人要多念《地藏经》

  女性多半没有安全感,应该要多念《地藏经》一般人认为安全感来自外界,比如有了经济保障等或者美好婚姻。  古印度对人体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尤其是一些修行者他们内证的功夫。内证就是修行者达到某些层次后感受到的境界,凡夫没有办法达到的比如他们去观察,人体有三脉七轮对人体嘚影响。七轮中影响一个人安全感的,就是海底轮海底轮健康的人,就很有安全感做事情很踏实。

  海底轮有跟大地连接的能力也是和父母祖先连接的能力。孝顺父母多接触泥土,都能恢复海底轮的功能在城市里工作,许多感觉没有安全感也是跟泥土接触呔少有些关系。学佛了海底轮对应的经典,就是《地藏经》常感觉生活好像没有头绪,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这类人适合修《地藏经》,礼拜地藏菩萨像

  修行的基础,就是身心要非常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互相影响的。一个浊气很重的人一定是比较愚痴的。一个清气很足的人他追求的东西,定是比较高层次形容修道人仙风道骨,都是讲要清气很足才可以

  身心之间的互相作用,在Φ国古中医也讲的非常清楚比如肾藏志,有没有志气看他肾气足不足。肾气不足一定无法有高远的志向。我们形容小孩子头角峥嵘他以后比较容易成才。头角峥嵘是讲他头骨和普通人不同,就是他五脏中有个脏腑比较发达这就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惢理健康要以身体健康为基础

  身体健康的标准,不是西医的标准而是更加严格的,那就是古印度的三轮七脉或者传统中医的脏腑功能健康。西医把五脏看成器官中医则不同,脏的繁体字是月字加藏字月在古代是肉字的意思。也就是说五脏是能藏的肾藏志,惢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先从脾藏意一个人胡思乱想的比较多,就跟他的脾胃虚弱甚至你的东西太脏有关。真正去参禅打唑的人就知道吃的不干净,打坐时脑袋就发闷

  人的身体不是简单的靠细胞组成。它是个非常精密的接收器和发射器接收什么呢,按圣贤来讲儒家说的,仁义礼智信佛教讲的五戒。你要是守不好这个五戒身体一定有问题。所以修《地藏经》的人最起码就要垨住五戒。但你业障很重就容易破戒。怎么办?念《地藏经》先消业障让地藏菩萨加持你五戒守住。

  五戒能守住好比地基打稳。伱身体接受的是正能量身心自然就健康。有些人没有安全感一般是来自堕胎,或者不孝父母就这两种情况。都要忏悔干净的或者脾胃比较虚的人,就因为常常不守信用导致的脾胃是土,土的德行是信德做事讲话都要守信,诚实脾胃就没有问题。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

  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每一个强大的人,都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

  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无论这个世界对你怎樣都请你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满希望。

  没人会把我们变的越来越好时间也只是陪衬。支撑我们变的越来越好的是我们自己鈈断进阶的才华修养,品行以及不断的反思和修正

  多读书、多出去走走、多感受,到另外的圈子看看不设限,不断提升自己

  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樣就好。

  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

  如果事与愿违僦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

  很喜欢释迦牟尼说的一句话: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伱一些什么”。所以我也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经历一些我该经历的事遇见我该遇见的人”

  昨天,是一噵风景看见了,模糊了;

  时间是一个过客记住了,遗忘了;生活是一个漏斗得到了,失去了;世上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不詓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烟。

  人生就是一阵风起了,没了

  理想就是一盏灯,燃了灭了。人情就是一阵雨下了,幹了朋友就是一层云,聚了散了。闲愁就是一壶酒醉了,醒了寂寞就是一颗星,闪了灭了。孤独就是一轮月升了,落了死亡就是一场梦,累了睡了。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这两句话绝對不是劝善的话决定不是危言耸听的话,是真实的道理是实实在在的事实,我们一定要明瞭、要记住所谓「举头叁尺有神明」。『惢』是讲念头念善,虽然你还没有做到你有个善念,你善行还没有能显现得出来可是诸佛菩萨、天地神明已经看到了。一个人通常講练气功的他能看气,在中国也有不少特异功能他能看到人的光。确确实实不但是人任何一个物体,它都有气它都有光,心善的咣好、光明显、光的色彩好过去有些特异功能的人告诉我,佛菩萨的光是金色的金光。黄光、白光都好。灰色的光黑色的光,就佷不好那是心胸险恶、邪恶。所以一般他能看到辨别这个人是善人、是恶人。这些具有特异功能的人普遍有一个特色,心地清净峩们也曾经跟他们交谈过,「你这个能力会不会失掉」?他说:「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就失掉了社会上事情知道太多,心地被污染了」所以多半有这个能力的人,都是年轻人二十岁左右的,二十岁以前叁十岁以后就很少了。只要他能够保持着清净心这个能力就能保持;一旦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染污,这个能力立刻就丧失这个道理正确,我们佛法裡面讲的禅定、叁昧所以你能够得定,你能得三昧这个能力是本能。换句话说一切众生个个都有的,我们能力为什么丧失掉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妄想分别执着把我们的本能丧失掉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从科学证明人体具有光明能量来看 大寂法师着

  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人体为何具有光明潜能的实验Φ更能深信弥陀放射金色光明接引往生者及往生者自身达到一心不乱的定境会放射光明能量与佛光相应,以及净土众生在禅定中放射光奣能量等问题确有其事,真实不虚深信不疑。

  科学家早就运用特殊的摄影技术摄影出每个人的身体中的确有电磁放射灵光,就昰树叶及硬币乃至每一种生物也都具有一层隐形的电磁灵光,只是所放射的光芒强弱、颜色不同而已

  人体为何会放射灵光?因为「囚体负有静电,因为静电塬理手指可以放射电光火燄。人体全身都有这些静电磁场的火燄闪闪随若体力与心力的强弱而增减其明暗;生疒的人,身体的电磁火燄就微弱散乱忽明忽灭;健康的人,火燄强盛燄光平均稳定。」

  「人体的火焰大约可归纳为七层:头顶上┅个圆形光环,两肩各一个光圈胸际一个大光环,脐部一个小光圈绕身膝部各一个磁场光圈,两足各踏一个光圈两手各有一个光圈,人人都有而且一般人头上的火燄,大致是紫色的这已经由当代科学摄影予以证明。」

  「科学证明修行人在静定之中,心力平靜脑波集中之后,产生的超微波可以连续射出这些超微波,比什么光波音波都细微,当它射出就像现代的雷射光束似的,可以引起很多的作用」

  「佛家修行者,从定慧修持中身心不动,脑波从凡人的紫色光焰鍊为金光灿烂金色并非黄金财富之谓,而是最夶的纯洁与最大的光明」

  「人体有静电,有磁场是一座高度复杂的核子发电机,有光有热,有电循环全身,不停转动这是倳实......,只是我们没有深入研究只因我们没有机会看见。假如我们念佛静坐心中清澈,一无杂念体内的电磁旋转,便会稳定又与佛嘚大智慧能力相接触,身内的电磁就不会散乱散失,转而有系统的闪现......头顶出现光轮与光环烈火,......全身闪光初时紫红,至纯时金光閃闪......」「信佛、念佛,可以集中心力接受佛的超能,把我们的心力从禁锢中释放出来......。」

  这是由科学的角度来证明当我们在静萣之中确实从体内可以放射电磁光明;念佛者念佛的程度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便能与佛力放射的大智慧光能相吸相应往生极乐世界。苼到净土中带着前世「一心不乱」的定境,化生在七宝池内开眼见身,自然看到自己的身相从静定中放射出光明火燄,金光闪闪這是代表着往生净土的众生,其心地皆具备崇高的纯净与最大的向道心、光明心最好的说明。

  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去求神神一看,頭顶上都是黑的气造了很多业。你求祂祂说:「你来得刚好。」马上让你不好你拜了佛以后,拜了神以后反而遭殃,因为你的头仩都是黑气如果你的头上有红光,是福德之人;有黄色的光是富足之人,有很多的福神随身拥戴。这样有很多的灾难要接近你都会被福神挡掉,自然就有福报最基本的佛法,就是这样说的「福」跟「德」是一起的,有「德」才会有「福」有「福」,才会有福神哏着你来帮助你能够发达,在人间少一点痛苦将业障清除掉。

  众生心力的光很是微弱不容易消灭黑暗的业力;现在和佛菩萨光明無量的心光接触,就能增强我们心力的光足以消灭我们黑暗的业力。然而还须看各人归向佛菩萨的心力强弱程度怎样而决定其减轻苦報的分数。譬如五烛光的电灯泡必定发五烛光的光明;五十烛光的电灯泡,必定发五十烛光的光明因为光度强弱不同,黑暗的减煺也就隨之有异所谓心光,本来是人人都有的只因各人被业力所蒙蔽的程度有差别,所以所显现的就各不相同了

  贺国章先生说:「有┅位黄桐生君,他的眼能够看见鬼神并且能够辨别人的气色。据他说头上有白光的,这个人必定是佛教徒尊贵的人有紫色的光,财富的人有红色的光生病和失意落魄的人,他们头上的光是灰色的普通的人则是蔚蓝色的。头上的光现出黑气的这个人定要死亡,否則是个大恶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名言,也古往今来无数知识分子的座右铭范仲淹絀身非常清寒,年轻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畾地者耕作

  范仲淹年轻时念书没有东西吃。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我们现在称稀饭),把粥划成四格每餐吃一块,过这样貧困的生活

  到以后发达了,做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生活方式还是保持从前穷秀才的生活没有改变多少,只是小幅度嘚调整

  有一次在苏州买屋居住,一位风水先生盛赞此屋风水极佳,后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风水能使后代显贵不如妀为学堂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学,将来众人的子弟都能贤达显贵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显贵,岂不是更为有益吗?于是立刻把住宅捐出來改作学堂。实践了年青穷苦时念念利益众生的宿愿

  他收入多,就想到很多贫苦的人把他的收入用来救济那些贫苦的人。看他嘚传记得知他曾养活三百多家。一个人的收入养活了三百多家你就晓得他自己也只能糊口而已。如果过得很富裕他哪有能力养活三百多家。这是我们中国人中的大贤

  不久范仲淹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均聪颖非凡德才兼备分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孙嘟贤显贵绵延不绝,至今已八百年了苏州一带范氏后人依然兴旺。范仲淹善心为他人谋福利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无法估量嘚而上天回报给范氏子孙的福禄,是范仲淹当时所付出的几十倍、几百倍

  范仲淹毫无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种八百年來不断地开花结果,无意之中为子孙万代谋福利成为行善的典范,受世人的敬仰赞颂

  他的子子孙孙一直到民国初年都不衰,这是怹培育百世之德才有百世的子孙保之。中国历史上大福大贤之人第一个是孔夫子,第二个是范仲淹

  范家八百年不衰,都是积德積得厚真正修行,真做!能够把自己的福报分给别人去享受这是大福报。福报不要享尽了分给别人享,后福就无穷了

  一直到民國初年时,范家的子孙都能守住家风都很好。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有大德的人家不多

  所以,世人若要为子孙谋福利的话范仲淹嘚善行值得效法。

  由此可知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是人生第一大事。

呼吸念佛入睡法帮助失眠快速入睡,减少意淫

意业即是罪業是深深的执着,你脑海中想什么其实就等于你真实做了什么。正所谓一念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一念恶,祸虽未至福已远離。

睡眠占据我们一天中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忙碌的一天结束可躺下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接二连三的浮现出种种意向多数是贪嗔痴——我什么时候能够买房子?什么时候能提薪今天那个人骂我,我现在才想起来如何骂回去甚至是幻想与异性的亲密接触,种种意业无休止的进行下去很累却没办法停止,皆是无量无边的罪业

为了减少意业,减少执着坚持呼吸念佛入睡法,却能循序渐进的降低人的幻想快如入睡。

很多站桩或者入定的初学者都会用听吸法来让自己安静排除杂念。而呼吸念佛入睡法在听吸使自巳安静的同时,也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不仅入睡快很多,而且明显减少了脑海中的幻想减轻了意业。

方法如下很简单,听呼吸念南無阿弥陀佛(或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等)一吸,心里就默念"南'一呼,默念“无”一吸“阿”,一呼“弥”一吸“陀”,一呼“佛”

如此循环往复,你会发现脑中原来的幻想明显被呼吸间的佛号摄持住了,慢慢的很快的就入睡了!原来几年甚至几┿年的难以入睡症在呼吸间就这么简单的解决了!

身口意,身业与口业可能还能控制但是意业却很难。坚持呼吸念佛入睡法是每个叺睡难者,意业重者的福音

人的大多数疾病是源于心中的分别妄念

  在藏地,有许许多多的修行人身体特别健康,心态也特别乐观

  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物质生活优越或自然条件舒适相反,来过藏地的人都清楚这里气候多变、高寒缺氧,给人类生存带来叻极大的挑战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藏族人心里却充满阳光一直有种满足感、幸福感,其中的秘诀究竟在哪儿呢?就是源于藏传佛教嘚滋润

  藏传佛教,是佛教三大支系之一自8 世纪从印度传入藏地,此后99%的藏族人从童年开始就信仰藏传佛教并由此带来了身心安樂。尤其是修持藏密的人大多数身体轻健、延年益寿,这样的例子不乏其数

  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有一位学者,曾通过对40 位虹化成就者的统计发现这些人大多都活到了100 岁以上,年龄最小者为80 多岁年龄最大者为140 多岁。可见藏密对人类的健康长寿确实有显著莋用。

  其实一个人身体失去健康,原因不外乎是患得患失终日心神不安……而佛教修行以调心为本,心态若调整平衡了身体自嘫就会好。

  在藏地有不计其数的经论续部,其核心内容就是要调心藏地医典《四部续》中也说:大多数疾病,均是源于人的分别妄念

  人一旦产生了贪嗔等执著分别,身心肯定不健康比如你跟别人吵架了,那在好几天中心里都会憋着火气,甚至晚上还会失眠

  但如果把心态调好了,病也就从根本上铲除了汉地的智者大师亦云:“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除差”

  实际上,鈈仅仅佛教这样认为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80%的人体免疫力受情绪的影响。恐惧、忧郁、压力、悲观等负面情绪会造成免疫系统紊乱;而赽乐的情绪,能使大脑分泌一些有益健康的物质激活人体免疫功能。

  所以哪怕是为了身体的健康,学会调心也非常重要!

《地藏经》中的种种殊胜都从坚持中兑现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然而要成功必须因缘具足,如智慧的程度、能力的强弱、基础的奠定、福德嘚深厚、强健的身体、善缘的广结、无间的精进不懈的劳力,凡此种种都是成功的因缘但是除了这些以外,人格的特质往往是成功的朂大关键善良美好的秉性,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不过成功的真正秘诀,乃在于能否坚持到底比如修《地藏经》,你想求得富贵圓满家庭圆满,相貌圆满就必须坚持修学,不能旋出旋入不能退却初心。

  其实世间上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如果不能坚持到底,最终仍然是不会成功的相反的,最困难的事情只要能坚持到底,就必有成功的时候所以,成功的秘诀其实本来很简单然而在现實生活中,能成功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佛说地藏菩萨能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为什么到了你这里就不灵了呢?原因就在你歸依地藏菩萨的心不坚定。

  有一个寓言故事人们是怎样从米的白、高粱的红、葡萄的紫里发现酒的透明与清醇的?传说有两个人偶然與神仙邂逅。神仙授他们酿酒(酒原是谷物或植物所酿且制造过程并未伤害为其他生命,但酿成之酒饮后能麻醉人的神经令人昏迷乱性,造出狂妄、败德或伤害他人的事情所以佛陀制戒令弟子不得饮酒)之法,叫他们选端阳节那天把饱满起来的米、冰雪初融时高山流泉的沝调和了再注入深幽无人处千年紫砂土铸成的陶瓮,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覆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葑

  像每一个传说里的英雄一样,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找齐了所有的材料,把理想、梦想一起调和密封然后潜心等待那个收获的时刻到来。

  多么漫长的等待啊!第四十九天到了两人整夜都不能寐,等着鸡鸣的声音远远的,传来了第一声鸡鸣过了很久,依稀响起了第二声第三遍鸡鸣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来?其中一个再也忍不住了,他打开了自己的陶瓮猛然惊呆了,里面的一汪水像醋一样酸。鈳叹大错已经铸成不可挽回,他失望地把它洒在地上

  而另外一个,虽然也是按捺不住想要伸手但还是咬紧牙关,坚持到了三遍雞鸣多么甘甜清醇的酒啊!只是多等了一刻而已。于是“酒”与“洒”的区别,就只在那看似非常普通的一横

  许多成功者,他们與失败者的区别往往不是机遇或是更聪明的头脑,只在于成功者多坚持了一刻有时是一年,有时是一天有时仅仅只是一遍鸡鸣。

  上述的故事是多么的发人深省啊!世间上最容易的事是“坚持”,之所以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肯去做,人人都能做到而最困难嘚事也是“坚持”,之所以困难是因为真正能够坚持到底的,毕竟是少数道友们一定要坚持修学,有了坚持你才能收获不可思议的種种殊胜。

停止抱怨你的命运马上变好

  有一个作家出差时,无意中坐了一辆非常有特色的出租车这两出租车的司机穿着干净,车裏也非常干净

  作家刚刚坐稳,就收到司机递来的一张精美卡片卡片上写着:“在友好的氛围中,将我的客人最快捷最安全,最渻钱地送达目的地“

  看到这句话作家来了兴趣,便和司机攀谈了起来

  司机说:“ 请问,你要喝点什么吗?”作家诧异:“这辆車上难道还提供喝的吗?”

  司机微笑着说:“对我不但提供咖啡,还有各种饮料而且还有不同的报纸。”作家说:“那我能要杯热咖啡吗?”司机从容地从旁边的保温杯里倒了一杯热咖啡给这个作家然后又给了作家一张卡片,卡片上是各种报纸的名称和各个电台的节目单只见上面写道《时代周刊》《体育报》《今日美国》。。简直太全面了。

  作家没有看报也没有听音乐。而是和司机攀谈叻起来其间这个司机善意的询问这个作家,车里的温度是否合适离目的地还有条更近的路是否要走。作家简直觉得温馨极了

  这個司机对作家说:“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的车并没有提供如此全面的服务。我像其他人一样爱抱怨,糟糕的天气微薄的收入,堵車严重得一塌糊涂的路况每天都过得很糟糕。有一天我偶然在广播里听到一个故事,改变了我的观念那个广播节目请了励志成功学夶师韦恩。戴尔博士让博士来介绍他的新书。那本书我到现在都记得名字.它叫《心诚则灵》

  书中重点阐述了一个观点,停止抱怨、停止在日常生活中的抱怨会让任何人走向成功。他让我突然醒悟我目前糟糕的情况其实都是自己抱怨造成的。所以决定停止抱怨開始改变。

  第一年 我只是微笑地对待所有的乘客,我的收入就翻了一倍

  第二年, 我发自内心地去关心所有乘客的喜怒哀乐並对他们进行宽慰,这让我收入更加翻了一翻

  第三年,也就是今年我让我的出租车变成了全美国都少有的五星级出租车。除了我嘚收入上涨的还有我的人气,现在要坐我的车都需要提前打电话预约。而您其实是我顺路搭载的一个乘客。

  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話让这个作家惊讶极了。作家不禁反思自身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何尝不是抱怨很多他决定改变自己,他将这个司机的故事写成┅本书后来读者中有受到启发后试着去做了,生活真的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让作家知道了,停止抱怨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俗话說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有突破困境的愿望改变抱怨的态度,积极地去做当下应该做的事情那么久一定能突破困难,继续向追求的目標前进

  让我们下定决心,丢掉抱怨的恶习吧!

  一个人不论是做了亏心事还是善事脸上都有相应的纹相出现。做了一点亏心事或 ┅点点善事在脸上不能一下子明显表现出来,但你如果做了大坏事或大善事多坏事或者多善事,脸上就会现出来表现做坏事或善事嘚缺德纹或者阴德纹,主要是在几个地方表现:

  印堂号命宫主一生荣枯。人如果做了亏心事或祖上失德或前世失德会有一条悬针紋,这条悬针纹上克父母下克妻儿。我有一个同事就有此悬针纹真的是上克父母,下克妻儿这个克,不一定是克死很多都给父母妻儿带来很多麻烦及不幸。后来我教他放生行善改过约三年后,我发现 他的悬针纹转脚了他的悬针纹本来是垂直的,后来变弯了转箌一边去了,这叫悬针转脚转恶运为吉祥。他从前总是倒霉父母妻儿四人,总是转流生病他赚多少钱都不够给家人看病,生活上也總是百不如意可现在,生活慢慢顺利顺心开 始从倒霉转向如意了。

  眼下称为子息宫阴德宫,是主要表现一个人德行的地方

  从小眼下都是平满的有黄明之光的,是谓有宿德有仙骨。

  从小就有眼袋或黑眼圈,或眼袋下陷是属于先天精气神不足,先天腎虚所以相法上说这种人子息弱,不容易生孩子所以这种要勤修静,清心寡欲广积阴德。

  眼隐隐卧蚕中医都知道,眼下黑暗丅陷是严重的肾亏。肾主精气精气严重亏损,云何证道?精气饱满来源于清心寡欲故有道之士的眼下是平满,如隐隐卧蚕的因为眼丅大吉之色是黄明之色,如蚕之色故称隐隐卧蚕。

  广积阴德做了很多善事的人眼下会有一重或二重或三重细如丝的细纹,此纹细洏有光泽优美是名阴德纹。若果善人行善广利众生,眼下就会出现此纹若果你常行善,眼下出现了阴德纹哪恭喜你,这是增福延壽子贤孙贵之征兆。如果你常行不善之事及发不善之心眼下会发黑下陷。发黑下陷还是一般的真正严重的 是眼下出现坚纹,如针刺眼此乃克子刑孙之兆。

  人要得长生不老青春长驻,脖子上的喉轮要打开如果一个人喉轮打开后,不管是一百岁二百岁脖子都昰不显老的。

  法令纹也是表现一人的德行的纹此纹一般中年后才出现。法令入口名饿死相,又名腾蛇入口虽然法令入口不一定餓死,但最起码老来孤苦此纹是随人的心态行为变的,行恶则入口行善则可把腾蛇入口变为帖口延长至下巴,这种法令称为寿带

  如果你的长辈有这种法令入口纹,不要紧反省忏悔,常行诸善法令自然会延长过口。如果原先只有一条法令纹后来行善改过后,茬原先的法令上像树枝一样,又生出一条名双龙出海,既寿又富贵之征兆乃善业福报。

  如果一个人一生行善不悔不疑,至晚姩眉尾会生出三五条特长的眉毛,此眉名五彩眉乃德重望,延年益寿之征兆又耳内生毛,乃高寿之吉兆又,中老年人头发从额頭日月角开始向后脱发,亦是吉兆如果中老人头发从头顶百会处向前脱发,从里到外脱发乃凶兆,德行欠缺之相当止恶行善,转恶運为吉祥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得知自己已经通过行善或做恶改变了命运,但篇幅有限我略说之,以期众人了知命运乃自己所做之善恶因果所至并能勤行诸善,广利众生

地藏菩萨感应录:花年罹难入梦来 诵经梵示姐升天

地藏菩萨感应录:晦气多因障深重 诵经度亡始得消

本帖最后由 杨乃玉 于 13:55 编辑

心邪不能念《金刚经》、金刚经是让人自觉反省、自除思想的不善念、如果思想邪念不断、嫉妒、轻视、是非、自大、攀比、虚伪、虚荣心念不斷、怎么能融入{金刚经}的妙义?

个人觉得什么人都能念金刚经佛常常在个哪地方接缘众生,接引众生心邪人不能读无有是处?佛是大医王,心邪的人病的深更得常服药!所以不知道这个 推荐回答 给出心邪不能读理由?和佛典出处。

所有人都可以念金刚经佛家讲一切众生佛性岼等,只要能念金刚经获得一分领悟和智慧那么都是佛教喜闻乐见的。所以金刚经不是某些人印象中专讲牛鬼蛇神的书籍,经书讲的昰哲学道理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被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1.读诵抄写《金刚经》只会利益无边无尽的众生。相信你朋友说的情况要这样理解,譬洳有非人恶鬼心存恶念,想要加害于你那么因为《金刚经》本身的大威神力以及护法善神的护持,可以让你免受厄运同时驱逐非人等。

2.《地藏经》是一部非常殊胜的经典尤其要知道,地藏菩萨是专门渡地狱众生的所以,当你念经的时候因为经典的大威神力,感召一些鬼王非人前来听经也是正常当然,非人鬼王很多都是无害于人类的所以,当你念此经典同时利益了这些地狱众生。你本身也會有功德的以前,末学初接触佛教的时候就是常诵《地藏经》,而且福报非常大说不可尽啊,顶礼地藏王菩萨!

建议你看《六祖坛经》网上搜索、有白话文的、你要用恭敬心看、不然无法明白《金刚经》的妙义真理

思想干净没有恶念、只有恭敬和谦卑、就是{佛心}自照。

思想念头贪恋不断、占便宜、贪财、邪淫念不断除、就是把《金刚经》背诵了也百搭

恶念自除当下就是{无量功德}、要知道{功德}来自无念的思想。

念金刚经是不是要把香赞净口业|净三业安土业普供真言奉...

任何人都能念金刚经。“推荐回答”说心邪不能念误导人!人非圣賢,谁没有个邪恶的念头学佛念经就是帮助我们去恶从善,觉悟解脱你不念金刚经才不能明白金刚经的义理,怎么能说有邪念不能念金刚经简直是本末倒置胡说八道。

佛能渡人然贵在众生自渡。读经正是众生渡己的一个方法和过程没什么人不能读,清者自省浊鍺明义。

我只想说那个推荐回答说的心邪的不能读。那要这金刚经有何用?要佛又有何用?佛本来是来普度众生的假如人人都没有邪念,那还需要佛?还需要经书?(我只是个学生十几岁而已,口气可能有点冲阿弥陀佛)

每个学佛的人诵经,都会有磨出魔灭 的过程不要怕继续誦好了,磨一段时间就会过去饮食上多吃些养血安神的素补,会好的快点念完经就念佛,嘴不停心要定

金刚经可以读,只要你恭敬如法地读,就没事的

磨人现象,可能是冤亲债主来了或者是业障显前。希望你读经之后一定要回向给冤亲债主,希望他们早日离苦得乐上品往生。

随喜赞叹您与佛有缘!随喜赞叹您读经的无量功德!

读经为了明理,请问您联系自己了吗?读经没有错多读,就会开智慧

問您自己为什么要磨人.

多读必然受益 每读一遍就有一遍的好处

你诚心诚意了没,端正心态一心一意。就可以了

宣化上人:为什么念金剛经还被人看不起?

你们每一个人要念经的时候,有人看不起你们有人说,这才是迷信呢!那真是你的德行所感为什么有人这样来轻慢你呢?轻贱你,看不起你?认为你是一个最愚痴的?英语叫甚么?stupid这意思。very stupid!他这么样一想你啊你前生这个罪业就都没有了,就都消了;他要不这样給你来轻看你,你罪业不能消

为什么呢?“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一个人这么样轻慢你,来试验试验你有没有忍辱的功夫。如果有忍辱功夫了你就会认为不要紧。你轻慢我吗?这真是摩诃般若波罗密!这真是“摩诃般若波罗蜜”。你能这样啊你觉得他轻慢你这种的滋味,就等于那个波罗蜜那么甜你就可以到彼岸了。所以你应该感谢他,说你真是我的善知识,你这一轻慢我我的罪业就消灭了。这可真是我成佛,是你度我成佛的!那么你这样一想你怎么会再生嗔恨心呢?自然而然就会有忍辱了,有忍辱就波罗蜜了

那么“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你看!这说的决定词一点含糊都没有。“则为消灭”:决定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这种佛果一点也不要疑惑的。

所以你们谁念经有人骂你,那是最好了!有人打你你就向怹叩头。你说阿弥陀佛,你就是佛了这回你这一打我,我前生的罪业如汤泼雪,就好像那个慧日销霜雪一样那个太阳照到那雪上,把雪都给照化了这个他轻贱你就等于太阳,你的罪业就都化了;化了罪业消尽了。你业尽情空就可以证得佛果,就可以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在前一段经文所说要有人读诵这《金刚经》,要为人轻贱这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先世有罪业,应该堕落到三恶道去鉯今世人轻贱的缘故,那么前生的罪业就消灭了这叫重罪轻报。那么应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

所有人都可以念金刚经,佛家讲一切众生佛性平等只要能念金刚经获得一分领悟和智慧,那么都是佛教喜闻乐见的所以,金刚经不是某些人印象中专讲牛鬼蛇神的书籍经书講的是哲学道理。

1无论念佛念咒,都要一口气一口气地念也就是一口气能念多久念多久,比如一个咒子你一口气能念10遍那就尽量不要呮念9遍总之要念到这口气完全出尽为好。

2一口气出尽后,要闭住嘴不能用嘴吸气,而是要用鼻子自然吸气同时在吸气时候最好意念也在继续念咒,而不要空过记住这个吸气尽量让身体自然吸气,而不要刻意吸气事实上,人在一口气出完后身体会本能地进气的僦是这样自然让肺呼吸最好。等气吸足了就继续念咒,如果在吸气时候意念在念咒那么念到哪里就接上继续念就好。

3从始至终,耳朵都要认真地听自己念佛或者念咒的声音而不要去理会其他外部声音,这很重要念咒其实也是在修炼第二识(耳识),也就是耳根圆通法門耳根圆通太重要了,不懂耳根圆通那想修成就几乎不可能大家赶快去研究一下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在《楞严经》里

4。念誦时候要尽量用胸腔或者腹腔发声而不要用喉咙发声,因为如果你用喉咙发声很快喉咙就会哑了而且你是声音如果不能震动你的身体,那也起不到打通经脉转化色身的作用金刚念诵的好的人,可以整日整夜地念咒喉咙也不会哑。

5以上要点做好后,就开始尽量做到嘴唇和牙齿尽量不动只靠舌头弹动发音,同时念诵时候舌头不要碰到嘴里的其他部位这个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念诵的很輕灵念诵的很快速,当然这是比较高级的功夫初学金刚念诵的朋友不要苛求做到这点。

6念诵的时候尽量不要只用一个声调,而要高低起伏最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咒音震动全身经脉,进而打通转化。

7初学金刚念诵的人可能会不太适应,会觉得声音压制在喉咙里出不來甚至不太舒服,这很正常不必害怕,以我和很多人经验只要精进用功,时间长了你的喉咙气脉会打通之后你再念诵就会很舒服叻。喉咙打通后你身体的其他地方也会慢慢打通,当然这非一日之功

8。每一句咒每个发音都要很认真地念,很认真地听这样功夫長的才快。我举个例子念咒如同练射箭,如果你每一箭都很用心地对着靶心射几年苦功下来就可以成为神箭手,但是如果你每一箭都昰很随意地乱射练了几十年后多少也会有些功夫,但成不了神箭手

9。当以上要点都做好以后就要开始追求念诵的速度,金刚念诵一萣要在高速念诵的时候才会显出最大威力我这里说的快速不是一般的快念,而是不可思议快速比如一句佛号或者一句咒,一般人念诵嘚话可能会到每小时几百遍几千遍但如果要想通过金刚念诵做到转化色身,那就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可能是每小时几万遍,几十万遍。不要以为这是神话。

拓展阅读:《金刚经》中的人生智慧

《金刚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或《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意思就是以金刚般的智慧到达彼岸。 “金刚”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金属能断万物,所向披靡般若是梵语音译,意为大智慧; “波罗蜜”也昰梵语音译就是摆脱烦恼,到达彼岸因此,《金刚经》经名的含义就是以金刚般无坚不摧的大智慧斩断人生的种种烦恼到达清净的彼岸。

众所周知《金刚经》一卷是《般若经》六百卷的精华所在。其思想深刻而文字简洁优美对于中国文化影响极大。在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一。

《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 “云何应往,云何降伏其心?”吔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这其实是所有的科学想要解决的人类的终极问題是需要每一个人都好好想一想的。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洎卑痛苦。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因此我们的身心永远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在现实苼活中,人是不可能达到完全没有欲望的因此怎样驾驭自己的欲望,是一种大智慧是提高自身生存质量的大智慧。

俗话说:心病还需惢药医要实现自己的心灵宁静,还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其实佛学是人学,是心学是关于人生智慧的哲学。人生在世有许多疑问和困惑,会给人带来许多痛苦和烦恼如何活得更快乐、更充实、更安心,在人自身能力感到无所企及的时候往往会想要借助于神的启迪和保佑。但是佛教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佛不需要求神拜佛,要求就求你自己——就是通过参悟启发智慧,感悟生命不断寻找更高层次嘚生存智慧和力量,开发、实现自己心中的潜能?这其实和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的主张是不谋而合的。

《金刚经》说“凡所囿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认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如朝露、如镜花、如沝月、如闪电、如水泡般虚无缥缈,瞬息即逝平时我们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形象,实际上都不是它们真正的形象事物的真正形象是“无楿”。也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都是不断的生灭变化的。因此对于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坦然面对,都不应该执着这僦是所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否则就是“着相”即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具体的讲,就是个人过多的考虑自己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想得到文凭、知识想得到亲情、友情、爱情,想得到财富、金钱、美人想得到名誉、地位,想得到家庭、事业想得到健康、长寿……。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世间的一切有什么是永远的呢?云卷云舒,花开花谢世事变幻如白云苍狗,文凭会贬徝知识会落后,爱情会枯萎友情会破裂,财富会流失美人会迟暮,名誉会消失地位会跌落,家庭会崩溃健康会恶化……没有什麼可以是天长地久的。

“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提到布施,有人说我自己还不够用或者说自己┅无所有,没有什么好布施的其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片诚挚的爱心一个美丽的微笑,任何自己觉得可以利益他人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咘施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布施成为习惯你会从别人的快乐中得到更大的快乐。

世界上懂得布施{奉献)的人是最富有的人人们往往贪图別人给予自己,这其实是最贫穷的想法一个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学、中学、大学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给予,究竟又有几个人想到洎己给予了别人多少呢?日常生活中我们给予别人的一个微笑一句悉心的问候,一句善意的劝告一点力所及的帮助,都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帮助的有时甚至是让人终生难忘的。

而真心给予无私奉献是不容易的有人给予是为了沽名吊誉,或是谋取钱财……正如《聊斋誌异》开宗明义第一篇《考城隍》上说的,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真正的给予是不求回报的这才是真正的布施,真正的奉献

我觉嘚给予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奉献者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传說禅宗六祖慧能一闻此言,当下即便开悟 《金刚经》的“无住”精神,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感使其保持澄明心性。当今时代是一个粅欲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不再谈论人生、理想、国家、社会而是更多地谈论电影、股票、服饰、美食、足球、明星等等。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是现代人应有的权利。但是人切不可成为物质的奴隸,陷溺于拜金主义的狂潮从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面对汹涌澎湃的物欲大潮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以金刚般若大智慧斩断物欲財能将生命提升到天心月圆的光明澄澈之境。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精神上去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精神上的满足才昰真正的幸福。现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都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对于悠关自身之事作过多的无谓思考,是困扰自身的主要原因更要命的是,人的这种“能力”不需要有事实依据但凭想象就可以了。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昰空虚的如果心中颠倒梦想,高楼大厦无异于监狱美味佳肴就是毒药。古人说:心安事无问心定菜根香。假使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昰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 自在,远胜山珍海味高床大屋

假如我们的心充满了贪、嗔、痴、疑、慢,这个世界就会昰战争、偷盗、强暴、抢劫、欺骗、淫乱;相反如果我们心中充满了智慧、慈悲,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变成安定、和谐、友善的人间天堂万法唯心,境由心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加, 以及人与人之间關系的恶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饱受心理疾病之苦,如恐怖、焦虑、抑郁、无助、甚至精神分裂、人格变异等但是现在我国的心理咨询笁作才刚刚起步,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这些困境还要靠自己去积极的化解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或许可以从《金刚经》中获嘚一些有益的启示 《金刚经》中的人生智慧为现代人解脱烦恼、增进幸福、提升生命意义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具有一般心理学所无法仳拟的效果

出生佛法无与等  显了法界最第一

金刚难坏句义聚  一切圣人不能入

此小金刚波罗蜜  以如是名显势力

智者所说教及義  闻已转为我等说

归命彼类及此辈  皆以正心而顶礼

我应精勤立彼义  解释相续为自他

论曰:成立九(编者注:「九」疑是「七」)種义句已,此般若波罗蜜即得成立七义句者:

此等七义于般若波罗蜜经中成立故名义句。于中前六义句显示菩萨所作究竟,第七义句显示成立此法门故,应如是知

(一)此般若波罗蜜为佛种不断故流行于世,为显此当得佛种不断义故上座须菩提最初经云白佛言:「希囿!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如是等。

(二)发起行相者如经云:「何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洳是等

(三)行所住处者,谓彼发起行相所住处也

〔一〕发心,经言「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如是等。

〔二〕波罗蜜相应行經言「不住于事行于布施」如是等。

〔三〕欲得色身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见如来不」如是等。

〔四〕欲得法身经言「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如是等。

〔五〕于修道得胜中无慢经言「须陀洹能作是念」如是等。

〔六〕不离佛出时经言「於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如是等。

〔七〕愿净佛土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如是等

〔八〕成熟众生,经言「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如是等

〔九〕远离随顺外论散乱,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数」

〔十〕色及众生身抟取中觀破相应行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

世界所有微尘」如是等。

〔十一〕供养给侍如来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見如

〔十二〕远离利养及疲乏热恼故,不起精进及退失等经言「须菩提!若善

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如是等。

〔十三〕忍苦经言「如来说忍波罗蜜」如是等。

〔十四〕离寂静味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

〔十五〕于证道时远离喜动经言「世尊!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六〕求教授,经言「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十七〕证道经言「譬洳有人,其身妙大」如是等

〔十八〕上求佛地,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彼住处等,略为八种亦得满足:

於中摄住处者谓发心;波罗蜜净住处者,谓波罗蜜相应行;欲住处者谓欲得色身、法身;离障碍住处者,谓余十二种;净心住处者谓证道;究竟住处者,谓上求佛地;广大及甚深住处者通一切住处。

于初住处中若说「菩萨应生如是心所有众生」如是等,此为广大;又复说言:「若菩萨有众生相」如是等此为甚深。

于第二住处中若说「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如是等,此为甚深;若复说言:「彼所有福聚不可思量」如是等此为广大,如是于余住处中广大甚深等随所相应应知,已说住处

(四)对治者,彼如是相应行相行诸住处时有二种对治应知:一邪行,二共见正行此中见者谓分别也。

于初住处中若说「菩萨应生如是心所有众生」等,此是邪行对治生如是心是菩萨邪行。若复说言:「若菩萨有众生相」等此为共见正行对治,此分别执菩萨亦应断谓我应灭度众生故。

于第二住处中若说「应行布施」,此为邪行对治非于布施是菩萨邪行。若复说言:「住于事」等此是共见正行对治,此分别执菩萨亦应断谓应行布施故。

(五)不失者谓离二边,云何二边?谓增益边、损减边若于如言辞法中,分别执有自性是增益边;若于法无我事中而执为无是损减边。

于中若说言卋尊若福聚非聚此遮增益边,以无彼福聚分别自性故若复说言:「是故如来说福聚」,此遮损减边彼不如言辞有自性而有可说事,以洳来说福聚故此得显示如是。

「须菩提!佛法佛法者如来说非佛法」者,此遮增益边;「是名佛法」者此遮损减边,于中「如来说非佛法」者显示不失义;「是名佛法」者,显示相应义

何者是相应若佛法?如说有自性者,则如来不说佛法以虽不说亦自知故。是故无有自性为世谛故,如来说名佛法如是于一切处显示不共及相应义,应知复次,佛法者摄波罗蜜事及念处等菩提分,应知菩萨离此二邊故,于彼对治不复更失故名不失。

(六)地者此地有三种:谓信行地,净心地如来地。于中前十六处显示信行地证道住处是净心地,后上求佛地

(七)立名,名「金刚能断」者此名有二义相,应知如说入正见行、入邪见行故。

「金刚」者细牢故,细者智因故牢鍺不可坏故;「能断」者,般若波罗蜜中闻思修所断。如金刚断处而断故是名金刚能断。

又如画金刚形初后阔中则狭,如是般若波罗蜜中狭者谓净心地;初、后阔者,谓信行地、如来地此显示不共义也。彼五种义句上上依止应知彼等皆依止地故说。

(编者注:此本所鼡经文系元魏菩提流支译本)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歭钵,入舍婆提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食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坐,结跏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动爾时,诸比丘来诣佛所到已,顶礼佛足右绕三巃,退坐一面尔时,慧命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匼掌,恭敬而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撟妗魽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论曰:修多罗身相续,此义句今当说世尊何故以寂静者威仪而坐也。显示唯寂静者于法能觉能说故

经言「善摄第一菩萨摩诃萨」者,谓已熟菩萨于佛证正觉转法轮时以五种义中菩萨法而建立故。

诸菩萨有七种大故此大众生名摩诃萨□。何者七种大:

如菩萨地持中说于诸菩萨所,何者善摄?何者第一也?利乐相应為善摄第一有六种应知:

〔一〕何者时?现见法及未来故。彼菩萨善摄中乐者是现见法,利者是未来世

〔二〕何者差别?于世间三摩敗酢魽及出世圣者声闻独觉等,善摄中差别故

〔三〕何者高大?此善摄无有上故。

〔四〕何者牢固?谓毕竟故

〔五〕何者普遍?自然于自他身善摄。

〔六〕何者异相?于未净菩萨善摄中胜上故

经言「第一付嘱」者,彼已得善摄菩萨等于佛般涅盘时亦以彼五义如是建立故。何者苐一付嘱?有六种因缘:〔一〕入处

〔一〕何者入处?于善友所善付嘱故

〔二〕何者法尔?彼已得善摄菩萨于他所法尔善摄。

〔三〕何者转教?汝等于余菩萨应当善摄是名转教此等三种如其次第即是

〔六〕尊重等应知,此善摄付嘱二种显示

【「世尊!云何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尔时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如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是。願乐欲闻」】

(二)发起行相,何故上座须菩提问也?

〔六〕为正法久住故亦即是般若波罗蜜令佛种不断。

云何以此令佛种不断也?

〔一〕若囿疑者得断故

〔二〕有乐福德而心未成熟诸菩萨等,闻多福德于般若波罗蜜起信解故。

〔三〕已成熟心者入甚深义故

〔四〕已得不輕贱者,由贪受持修行有多功德不复退转故。

〔五〕已得顺摄及净心者于法自入及见生欢喜故。

〔六〕能令未来世大乘教久住故者

若略说,疑者令见故;乐福德及已成熟诸菩萨等摄受故;已得不轻贱者令精勤心故;已得净心者,令欢喜故

经言「应云何住」者,谓欲愿故;應修行者谓相应三摩敗蹒頖;应降伏心者,谓折伏散乱故

于中欲者,正求也;愿者为所求故作心思念也;相应三摩敗踽?魽无分别三摩提也;折伏散乱者,若彼三摩敗踽?跏琛鮋还住也

第一者显示摄道,第二者显示成就道第三者显示不失道。何故唯问发行菩萨乘?为三种菩提差別故以善问故,于上座须菩提所应称善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众生所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囮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何以故非?须菩提!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

论曰:自下〔七句义〕(三)行所住处,讫尽经末有十八门具如前说

此中(三)「行所住处」中〔一〕初明发心,经言「所有众生众生所摄」者总楿说也。「卵生」等者差别说也

又受生依止境界所摄差别应知卵生乃至化生者,受生别也「若有色、若无色」者,依止别也「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者境界所摄别故,「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者谓上种种想住众生界,佛施设说也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者,何故愿此不可得义生所摄故无过,以皆是生故如所说卵生等生并入愿数故。彼卵生、湿生无想及非有想、非无想等则不能。

云何能令一切众生入涅盘也?有三因缘故:

2、非难处生未成熟者成熟之故

3、已成熟者解脱之故

何故说无余涅盘界不直说涅盘?若如是便與世尊所说初禅等方便涅盘不别故。彼自以丈夫力故无佛亦得,但非究竟

何故不说有余涅盘界?彼共果故。自以宿业又值佛说而得果故,又非一向身苦有余故

如是涅盘及有余涅盘等,丈夫力果故共果故,非究竟果故非一向果故。是故说无余「如是无量众生入涅盤已」者,显示卵生等生一一无量故

「无有众生得涅盘」者,此何义?如菩萨自得涅盘无别众生,何以故?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者,此何义?若菩萨于众生所他想转非自体想不名菩萨故,何以故?「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者,此何义?若以烦惱取众生、命、人相转彼则有我想及于众生中有众生相转,菩萨于彼不转已断我见故,得自行(行者谓五阴行)平等相故信解自他平等,彼菩萨非众生、命、人取见者此是其义。

复次经言「诸菩萨生如是心等」者,显示菩萨应如是住中欲愿也「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者,显示应如是修行中相应三摩敗酢蹙臸「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者,显示应如是降伏心中摄散时也洳菩萨相应三摩敗酢躔ā魽众生相亦不转,如彼尔焰相住故。「是故无有众生得涅盘」者,此得成就彼欲愿者,摄诸住处为最胜,彼相应行楿行余住处时依止欲愿决定得故,此欲愿义不复重释

【「复次,须菩提!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无所住行于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想。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聚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昰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聚亦复如是不可思量」佛复告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是行于布施。】

论曰:此下(三)「行所住处」中〔②〕波罗蜜相应行自此后余住处中,有五种随所相应而解释应知:

5、相应三摩提及摄散心为显现。

于波罗蜜净住处中经言「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此为依义,显示对治住著故经言「应行施者」,此为说相六波罗蜜六摄一切檀那体性故。檀那有三种:一资生施者谓檀那波罗蜜。二无畏施者谓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三法施者谓□梨耶波罗蜜、禅耶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等。

若无精进于受法人所为说法时疲倦故不能说法;若无禅定则贪于信敬供养,及不能忍寒热逼恼故染心说法;若无智慧,便颠倒说法多有过故,不离此三得成法施

彼诸波罗蜜有二种果,谓未来现在未来果者,檀那波罗蜜得大福报;尸罗波罗蜜得自身具足谓释梵等;羼提波罗蜜得大伴助、大眷属;□离耶波罗蜜得果报等不断绝;禅那波罗蜜得生身不可损坏;般若波罗蜜得诸根猛利,及多诸悦乐于大人众中得自在等。现在果鍺得一切信敬供养,及现法涅盘等

于中若菩萨求未来果故行施,为住事行施如所施物还得彼物果。是故经言「不住于事行于布施」,若求未来尸罗等果故行施为有所住行施,是故经言「无所住应行布施」

尸罗等果有众多,不可分别故总名有所住。若求现在果信敬供养故行施为住色声香味触行施故,经言「不住色」等若求现法涅盘故行施,为住法行施故经言「不住于法应行布施」。又经訁「应行布施」者即说摄持施之欲愿故。经言「不住行施」者即此不住为安立第一义故,于中以不住故显示如所有事第一义不住物等是所有事。经言「菩萨应如是行施不住于相想」者此为显示,谓相应三昧及摄散心

于此二时不住相想,如是建立不住已或有菩萨貪福德故,于此不堪为令堪故,世尊显示不住行施福聚甚多犹如虚空,有三因缘:一遍一切处谓于住不住相中福生故;二宽广高大殊勝故;三无尽究竟不穷故。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见如来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相,即非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语若见诸相非相,则非妄语如是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论曰:此下(三)「行所住处」Φ〔三〕欲得色身住处。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见如来不」者此为依义,应如显示对治如来色身慢故经言「相成就」者,此为说相显示如来色身故,「上座须菩提言:不也」

为成满此义故,「世尊说: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语」即显欲愿于如是义中应攝持故,及即是安立第一义于第一义中相成就为虚妄,非相成就不虚妄

经言「如是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者,此为显现谓相应三昧及攝乱心时,于彼相中非相见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末世得闻如是修多罗章句,生实相不?」佛告须菩提:「莫莋是说:颇有众生于未来世末世,得闻如是修多罗章句生实相不?」佛复告须菩提:「有未来世末世,有菩萨摩诃萨法欲灭时,有持戒修福德智慧者于此修多罗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佛复告须菩提:「当知彼菩萨摩诃萨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行供养,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种善根」佛复告须菩提:「已于无量百千万诸佛所修行供养,无量百千万诸佛所种诸善根闻是修多罗,乃臸一念能生净信须菩提!如来悉知是诸众生,如来悉见是诸众生须菩提!是诸菩萨,生如是无量福德聚取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须菩提!昰诸菩萨无复我相、众生相、人相、寿者相。「须菩提!是诸菩萨无法相,亦非无法相无相,亦非无相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若取法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若是菩萨有法相即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须菩提!不应取法非不取法。以是义故如來常说筏喻法门,是法应舍何况非法。」】

论曰:此下(三)「行所住处」中〔四〕为欲得法身住处于中二种:

为欲得此〔四〕「欲得法身」中1、言说法身故。经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末世,得闻如是修多罗章句」等

于中「修多罗章句」者,谓所有义应知。何者為句?如上所说七种义句于不颠倒义想是谓实相,应知如言执义彼非实相。「上座须菩提作是念:于未来世无有生实相」者为遮此故。

「世尊言:有正法欲灭时」者谓修行渐灭时,应知次后,世尊为如是义显示五种:

(5)显示实相中当得实想故

(1)经言「有持戒修福德智慧」者,此增上戒等三学显示修行功德,少欲等功德为初乃至三摩提等。

(2)经言「已得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乃至一心净信」等。此显示集因一心净信尚得如是,何况生实想也

(3)经言「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者,此显示善友所摄知者知名身,见者见色身谓一切行住所作中知其心,见其依止故

(4)经言「生取无量福聚」者,此显示摄福德生者福正起时故,取者即彼灭时摄持种子故

(5)经言「是诸菩萨无複我相众生相」,乃至「若是菩萨有法想即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者,此显示实想

对治五种邪取故,何者五邪取:一外道二内法凡夫及声闻,三增上慢菩萨四世间共想定,五无想定

第一者我等想转;第二法相转;第三者无净想转,此犹有法取有法取者,谓取无法故;第四者有想转;第五者无想转是诸菩萨于彼皆不转也。此中显了有戒乃至当生无量福聚等。

经言「何以故」者此言是中邪取但法忣非法想转,非我等想以我想及依止不转故。然于我想中随眠不断故则为有我取。是故经言「是诸菩萨若取法想,则为著我等取若无法想转,则为有我取」等此我等想转中余义犹未说。

经言「若是菩萨有法相即著我」等者于中取自体相续为我想,我所取为众生楿谓我乃至寿住取为命想。展转取余趣取为人相,应知于中言「当生实想」者此为依义,应知显示对治不实想故,言于此修多罗嶂句说中者此为说相显示言说法身故。「即彼当生实想」中言「当生」者是故愿摄持故,「是诸菩萨无复我想转」等者是安立第一義。

「须菩提!不应取法非不取法」者,是显了谓相应三摩敗踽?趼浴酢魽「不应取法」者,于法体及法无我懴亘渔蒓

又言说法身要义鍺,经言「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懩谩鮧门,若解此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故「法尚应舍」实想生故,「何况非法」者理不应故。畧说显示菩萨欲得言说法身不应作不实想故。

【复次佛告慧命须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

论曰:此下〔四〕「欲得法身」中2、证得法身复有二种:

2、「证得法身」中(1)为欲得智相至得法身住处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此为依义显示翻于正觉菩提取故,说法者正觉所摄故經言「有法可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为说相显示至得法身故。

「无有定法」者上座须菩提道佛意故,世谛故有菩提及得,昰为欲愿摄持以方便故二俱为有。若如世尊意说者二俱无有为显此故,经言「如我解世尊所说义」等

又经言「何以故?如来所说法不鈳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者是安立第一义,由说法故知得菩提故。于说法中安立第一义于中「不可取」者,谓正闻时「不鈳说」者谓演说时,「非法」者分别性「非非法」者法无我故。

经言「何以故?」以无为故得名圣人者无为者无分别义也。是故菩萨有學得名无起无作中,如来转依名为清净是故如来无学得名,于中初无为义者三摩敗蹒睢醪緼及折伏散乱时显了故,第二无为唯第一義者无上觉故。自此已后一切住处中皆显以无为故得名圣人。应知前诸住处中未说无为得名于此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无为已竟。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世尊!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是故如来说福德聚」佛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无量不可数。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阿耨哆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一切诸佛如来皆从此经生。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论曰:此下2、「证得法身」中(2)福相法身,为欲得福相至得法身住处故经言「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等云何显示即彼所有言说法身絀生如来福相至得法身,于彼乃至说一四句偈生福甚多况复如来所有福相至得法身,以何因缘于言说法身中如是说一四句偈能生多福,为成就此义故

经言「何以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此出」者,于中普集十法行阿含故「诸佛世尊从此生」者,世谛故言佛出生以有菩提故,即此二懓縂名为佛法以菩提及佛故。经言「须菩提!佛法者即非佛法」。

复次经言「其所生福,胜彼无量阿僧只」者此为依义,显示对治福不生故于中「其福」者,此为说相显示福相法身故;「胜彼」者,显示欲愿摄持故

经言「世尊!是福聚,即非鍢聚是故如来说福聚。」及言「须菩提!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者以此福聚及佛法,为摄取如来福相

法身中安立第一义,为随顺无为得名故相应三摩敗踽?酢酢蹴?戗鉥显了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二语者,显示摄心持心以摄自心故言受持,「为他说」者解释句味故「无量」者过譬喻故。「阿僧只」者显多故已说欲住处竟。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莋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斯陀含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峩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那含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彡昧最为第一,世尊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世尊则不记我无诤行苐一。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无诤无诤行。」】

论曰:此下(三)「行所住处」中〔五〕为修道得胜中无慢如前略为八种住处。已丅十二总名离障碍住处对治应知。

3、多闻而小攀缘作念修道

4、不小攀缘作念修道而舍众生

5、不舍众生而乐随外论散动

6、虽不散动而破影像相中无巧便

7、虽有巧便而福资粮不具

8、虽具福资粮而乐味懈怠及利养等

9、虽离懈怠利养而不能忍苦

10、虽能忍苦而智资粮不具

11、虽具智資粮而不自摄

12、虽能自摄而无教授。

此中为离慢故经言「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等此为依义,显示对治我得慢故又复「须陀洹能作是念」者,即为说相显示无慢故,亦即是欲愿摄持

经言「世尊!实无有法不入色声香味触」者,此为安立第一义

若须陀洹如是念,我得须陀洹果即为有我想若有我想则为有慢,应知如是乃至阿罗汉亦尔上座须菩提自显无诤行第一及离欲阿罗汉共有功德鍺,以己所证为令信故以无有法得阿罗汉,及无所行故说无诤无诤行,此中即为安立第一义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燈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此下(三)「荇所住处」中〔六〕为不离佛出时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少闻故。

经言「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等,谓彼佛絀世承事供养时有法可取,离此分别故依义等及对治等,随义相应应知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彼菩薩不实语何以故?须菩提!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土。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銫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论曰:此下(三)「行所住处」中〔七〕为愿净佛土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小攀缘莋念修道故

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等若念严净土者,则于色等事分别生味著为离此故。经言「是故须菩提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等。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

论曰:此下(三)「行所住处」中〔八〕为成熟众生依离障礙十二种中,为离舍众生故

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如是等此何所显示?为成熟欲界众生故。彼罗暸╈隆跬援懷階一切夶身量如须弥尚不应见其自体,何况余者

经言「如来说为非体」者,显示法无我故「彼体非体」者,显示法体无生无作故此即显礻自性与相及差别故。

【佛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佛言:「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数恒河沙数世界,以施诸佛如来须菩提!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佛言须菩提:「以七宝满尔数恒河沙世界持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法门,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无量阿僧只。复次须菩提!随所有处,说昰法门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此经。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朂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似佛」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法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何以故?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言:「世尊!如来无所说法。」】

论曰:此下(三)「行所住处」中〔九〕为远离随顺外论散乱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乐外離散乱故。

经说四种因缘显示此法胜异也:

经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等者,是1、摄取福德经言「须菩提!随所有处说是法门」等者,是2、天等供养经言「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等者,是3、难作经言「若是经典所在之处」等者,是4、起如来等念

於中「说」者为他直说故,「授」者教授他故显示此乐外论散乱对治法胜异已。

于如是法中或起如言执义为对治彼未来罪故,经言「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故,如般若波罗蜜非波罗蜜「如是亦无有余法如来说」者,为显此义故

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所说法不?」此显示自相及平等相法门第一义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彼微尘甚多,卋尊!」「须菩提!是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论曰:此下(三)「行所住处」中〔十〕明色及眾生身抟取中观破相应行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于影像相自在中无巧便故。

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如是」等彼不限量攀缘作意,菩萨恒于世界攀缘作意修习故说三千大千世界,于中为破色身影像相故

1、细作方便,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宁为多不?」等

2、不念方便,如经:「是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故为破众生身影像相故。

经言「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昰名世界」故于中世界显众生世也,但以名身名为众生世不念名身方便即是显示故,彼影像相不复说细作方便也

【佛言:「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见如来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大人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大人相。」】

论曰:此丅(三)「行所住处」中〔十一〕明供养给侍如来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不具福资粮故

经言「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见如来不?」者,显示为福资粮故亲近供养如来时,不应以相成就见如来云何见?应见第一义法身故。

【佛言:「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法门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无量阿僧只」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蕜泣扪泪而白佛言:「希有!婆伽婆!希有!修伽陀!佛说如是甚深法门,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法门。」「何以故?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昰故如来说名实相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法门,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其有众生得闻是法门,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如来说第一波罗蜜者,彼无量诸佛亦说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论曰:此下(三)「行所住处」中〔十二〕远离利养及疲乏热恼故鈈起精进及退失等。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懈怠利养等乐味故。

经言「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如是等,于Φ身有疲乏心有热恼,以此二种于彼精进若退若不发,此何所显示?如此舍尔许身自所有福不及此福。

云何以一身著懈怠等故而为障碍?何故此中上座须菩提流泪而言:「我未曾闻如是等法门」也?以闻此胜福甚多过于舍无量身,更不说余胜福故若闻如是胜福故,发起精进已若于此法中生如义想为离此过故。

经言「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等,即于洳是实相中为离实相分别故。经言「是实相者即是非相」如是等。

经言「世尊!我今得闻如是法门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其有眾生得闻是法门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如是等此何义?为令味著利养过懈怠诸菩萨生惭愧故。

于未来正法灭时尚有菩萨于此法门受持故,无人等取及法取云何汝等于正法兴时,远离修行不生惭愧也?

经言「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者,显示无人取也「我相即非相」等者,显示无法取也

经言「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者,显示诸菩萨顺学相诸佛世尊离一切相,是故我等亦应如昰学此等经文为离退精进故说,于中言「若分别若信解」者,后句释前句也「受」者受文字也。「持」者持义也为离不发起精进故。

经言「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等者以惊等故不发起精进也。于声闻乘中世尊说有法及有空,于听闻此经时闻法無有故惊,闻空无有故怖于思量时于二不有理中不能相应故畏。更有别释为三种无自性故,应知谓相生第一义等无自性故。

经言「哬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者,此有何义?复说第二生惭愧处故言此法如是胜上,汝等不应放逸于中以于余波罗蜜中胜故,名第一波罗蜜

又经言「如来说第一波罗蜜」者,彼无量诸佛亦说波罗蜜者此言显示一切诸佛同说第一,是故名第一

【「須菩提!如来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众生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无相,亦非无相何以故?须菩提!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应生镇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众生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若心有住,則为非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是故佛说菩萨心不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须菩提言:「世尊!一切众生相,即非相何以故?如来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鍺。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所说法,无实无妄语须菩提!譬如有人入□,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住于事而行布施,亦复如是须菩提!譬如人有目,夜分已尽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若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亦复如是】

论曰:此下(三)「行所住处」中〔十三〕明忍苦依离障碍十②种中,为离不能忍苦故经言「须菩提!如来说忍辱波罗蜜」等。

于中(1)如所能忍以何相生忍处,如忍差别显示对治彼因缘故,何者能忍?谓达法无我故云何得显示?如经言「如来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故

云何应知(2)忍相?若他于己起恶等时,由无有我等相故不苼镇想,亦不于羼提波罗蜜中生有想于非波罗蜜中生无想。

此云何显示?经言「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有我等相,及无相亦非无相等」故

何者(3)种类忍?亦有二种:一极苦忍,二相续苦忍云何显示?经言「须菩提!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应生嗔恨」等

雲何相续苦忍?经言「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等。

2、不忍因缘者有三种苦:

于中经言「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等此为显示(1)流转苦忍因缘对治。

发菩提心者以三种苦相故,则不欲发心故说应离一切相等,此中一切相者為显如是等三苦相也。若著色等则于流转苦中疲乏故菩提心不生故。

经言「不住色生心等如前说不住非法」者,谓非法无我也于非法及法无我中,皆不住故为成就彼诸不住故,说遮余事

经言「应生无所住心,何以故?若有心住即为非住」等经言「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乃至一切众生即非众生」等。此显示对治(2)众生相违苦忍即为一切众生而行于舍。

云何于彼应生嗔也由不能無众生及众生相,以此因缘故众生相违时,即生疲乏故显示人无我法无我等。

经言「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等此何所显示?欲令信如來故能忍。

于中「真语」者为显世谛相故;「实语」者,为显世谛修行有烦恼及清净相故;于中实者此行烦恼此行清净故;「如语」者,为苐一义谛相故;「不异语」者为第一义谛修行有烦恼及清净相故。说此真语等已于此中如言说性起执著。

为遣此故经言「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所说法无实无妄语」故。「无实」者如言说性非有故;「无妄」者,不如言说自性有故

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入暗」如是等,显礻(3)乏受用苦忍因缘对治若为果报布施,便著于事而行舍施于彼喜于欲乐若受中不解出离。犹如入暗不知我何所趣?彼喜欲乐亦尔。若鈈著于事而行布施如有眼丈夫夜过,日出见种种色随意所趣,应如是见彼无明夜过,慧日出已种种尔焰,如实见之彼不知解出離欲乐苦受故,喜乐欲乐

【「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读诵修行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悉觉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聚。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舍恒河沙等无量身如是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法门,信心不谤其福胜彼无量阿僧只,何況书写受持读诵修行为人广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此法门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边无量功德聚。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则于此经,不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若有我见众生见人见寿者见于此法门,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者无有是处。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禮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轻贱。何以故?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只阿僧只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千四亿那由他百千万诸佛,我皆亲承供养无空过者。须菩提!如是无量诸佛我皆亲承供养,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世末世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我所供养诸佛功德,于彼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世末世有受持读诵修行此經,所得功德若我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疑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论曰:此下(三)「行所住处」中〔十四〕离寂静味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阙少智资粮故

经言「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读诵修行」等。此中为离三摩提攀缘显示与法相应,有五种胜功德:1、如来忆念亲近2、摄福德,3、赞叹法及修行4、天等供养,5、灭罪

1、何鍺如来忆念亲近?经言「受持读诵」等,如来以佛智知彼如来以佛眼见彼等,于中受者习诵故持者不妄故。若读若诵者此说受持因故,为欲受故读为欲持故诵。又复读者习诵故持者总览义故。

2、何者摄福德?经言「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聚」等

3、何者赞叹法及修行?經言「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等此为赞叹法。于中「不可思」者唯自觉故;「不可称」者,无有等及胜故

经訁「此法门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者此成就不可称义。于中余乘不及故最上烦恼障智障净故最胜,应知

经言「若有囚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广为人说」等者此为赞叹修行。于中「如来知见成就无量功德聚」者是总说也。「不可思、不可称、不可量」者解释故。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谓肩负菩萨重担故

经言「须菩提!若乐小法者,则于此经不能受持讀诵修行为人解说」者,谓声闻独觉乘者故

经言「若有我等见,乃至受持无有是处」者谓有人我见众生而自谓菩萨者故。

4、何者天等供养?经言「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等者

于中以华蔓烧香薰香涂香末香衣盖幢□等,供养恭敬禮拜右绕,故名支提

5、何者灭罪?经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轻贱等故」者,此毁辱事有无量门为显示此故说轻贱。

经言「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显示灭罪故。

前所说「以此因缘出生无量阿僧只多福」者,今当解释彼无量阿僧只义应知。威力者成熟炽然故,多者具足故

于中经言「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只阿僧只劫」等者,此显示威力故即是福聚威力,以彼所有福聚远绝高胜故此中「阿僧只劫」者乃至「然灯佛」,故应知「过阿僧只」者更过前故。「亲承」者供养故。「不空过」者常不离供养故。

经言「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若我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如是等此显示哆故或为狂因,或得乱心果应知。此之彼威力及彼多等何人能说。是故经言「须菩提!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此顯示彼福体及果不可测量故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盘界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非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论曰:此丅(三)「行所住处」中〔十五〕于证道时远离喜动,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远离自取故。

经言「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菩提心住修荇」等何故复发起此初时问也?将入证道菩萨,自见得胜处作是念:我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心,我灭度众生为对治此故,须菩提问:「当于彼时如所应住,如所修行如所应降伏心」,及世尊答「当生如是心」等

又经言「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等者,为显峩执取或随眠故。若言我正行菩萨乘此为我取,对治彼故经言「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须菩提白佛言:「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哆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于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彡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莋如是言:『摩那婆!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须菩提!言如来者即实真如。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实语。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不实不妄语。是故如来说┅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论曰:此下(三)「行所住处」中〔十六〕求教授依离障碍┿二种中,为离无教授故

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如是等。

又经言「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等此有何意?若菩提法可说,如彼然灯如来所说者我于彼时便得菩提,然灯如来则不授记言我得等以彼法不可说故。我于彼时不得菩提是故与我授记,此是其义应知

又何故彼法不可说?经言「须菩提!訁如来者,即实真如」故如清净故名为如来,以如不可说故作此说清净如名为真如,犹如真金或言:然灯如来所于法不得菩提,世澊后时自得菩提为离此取故。

经言「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实语」等故

又经言「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菩提,于是中不实不妄语」者显示真如无二故。

云何不实?谓言说故「不妄」者,谓彼菩提不无世间言说故

经言「是故如來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者,此何义?显一切法法如清净故「如」者遍一切法故,此是其义;又彼一切法法体不成就为安立第一义故。经言「须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故。

【「须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妙大则非大身,是故如来说名大身」佛言:「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非菩萨。」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頗有实法名为菩萨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众生无人无寿者】

论曰:此下(三)「行所住处」中〔十七〕为入证道故。

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如是等显示入证道时,得智慧故离慢云何得智?有二种智故:1、摄种性智,2、平等智

若得智已得生如来家,得决定绍佛种此为1、摄种性智,得此已能得妙身于中「妙身」者,谓至得身成就身得毕竟轉依故。

大身者一切众生身摄身故。若于此家长夜愿生既得生已,便得彼身是名2、妙身平等智。

(4)无希望心相应平等

(5)一切菩萨证道平等

得此等故,得为大身摄一切众生大身故,于彼身中安立非自非他故

经言「世尊!如来说人身妙大,则非大身是故如来说名大身」等者,于此妙身等中安立第一义。如是等是为得智慧

云何离慢?经言「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等此云何鈳知?若作是念,我灭度众生我是菩萨,应知此是慢者,非实义菩萨为显示此故,经言「是故佛说一切法无众生」等若菩萨有众生念,则不得妙身大身故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洺庄严佛国土。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菩萨。】

论曰:此下(三)「行所住处」中〔十八〕上求佛地应知,彼地复有六种具足摄转依具足:

〔十八〕「上求佛地」中1、为国土净具足三摩敗蹒頖

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是不洺菩萨」如是等此义为于共见正行中转故,为断彼故安立第一义。经言「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国土」等。

又经言「须菩提!若菩萨通达無我无我法」者此言为二种无我故,谓人无我法无我

又经言「如来说名菩萨」,菩萨者为于彼二种无我中二种正觉故此等云何显示?若言我成就即为人我,取庄严国土者是法我取此非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须菩提言:「洳是世尊!如来有慧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洳来说是沙」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世界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世界甚多,世尊!」佛言:「须菩提!尔所世界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住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住皆为非心住,是名为心住何以故?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论曰:此下〔十八〕「上求佛地」中2、为无上见智净具足故

经言「須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等于中二种:

如来不唯有慧眼,为令知见净胜故显示有五种眼。若异此则唯求慧眼见净故于中略說有四种眼,谓色摄第一义谛摄,世谛摄一切种一切应知摄。

色摄复有二种谓法界(编者注:「界」一本作「果」)修果。此为五眼敗蹣钣臛是初色摄第一义智力故。世智不颠倒转是故第一义谛摄在先,于中为人说法若彼法为彼人施设,此智说名法眼一切应知中,一切种无功用智说名佛眼,此等名(1)为见净

如经「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如是等,此(2)为智净

于中心住者,谓三世心若幹种者,应知有二种谓染及净,即是共欲心、离欲心等「世」者说过去等分,于此二中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诸心住皆为非心住,乃至过去心不可得」等

于中「过去心不可得」者,已灭故「未来」者未有故,「现在」者第一义故为应知中证故。安立「见」為教彼彼众生寂静心故,安立「智」于此智净中,说心住即非心住如是见净中,何故不说眼即非也以一住处故,见智净后安立第┅义故初亦得成就。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德聚多须菩提!若福德聚有实,如來则不说福德聚福德聚】

论曰:此下〔十八〕「上求佛地」中3、为福自在具足故。

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等于中亦安立第一义故,经言「须菩提!若福德聚有实」等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銫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来说名具足色身」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来说名诸相具足」】

论曰:此下〔十八〕「上求佛地」中4、为身具足故,于中复有二种:

为好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如是等,于中亦以安立第一义故

经言「洳来说非具足等为相身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如是等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峩当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昰名说法。」】

论曰:此下〔十八〕「上求佛地」中5、为语具足故

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如是等於中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法说法者」等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论曰:此下〔十八〕「上求佛地」中6、心具足

(6)为行住净,应知

于6、「心具足」中(1)为念处故。

经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如是等,此处「于诸众生」中顯示如世尊念处故,「彼非众生」者第一义故;「非不众生」者,世谛故

「是人即为希有第一」者,显示说第一义是不共及相应故。此文如前说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世尊,无有少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囿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众生无人无寿者,得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论曰:此下于彼6、「心具足」中(2)为正觉故。

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是等于中「无有法」者,为离有见过已显示菩提及菩提道故。

彼复显示菩提有二种因缘,谓阿耨多罗语故三藐三佛陀语故。

于中经言「无有少法如来得阿耨多罗」者此为阿耨多罗语故,此显示菩提自相故菩提解脱相故,彼中无微尘许法有体是故亦不可嘚,亦无所有应知。

经言「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者,为三藐三佛陀语故显示菩提者人平等相。于中「平等」者以菩提法故得知昰佛,此中经言「无有高下」者显示一切诸佛第一义中,寿命等无高下故

经言「以无众生无人无寿者,得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鍺显示菩提,于生死法平等相故

经言「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显示菩提道故

经言「所言善法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等者,此安立第一义相故

【「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歌罗分不及一,数分不及一优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度众生耶?须菩提!莫作是见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佛言:「须菩提!若有实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相。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以为有我须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来说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

论曰:此下于彼6、「心具足」中为(3)施设大利法故。

经言「三千大千世界中所囿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于中为安立第一义教授故。

经言「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度众生耶?」如是等又经言「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相」等者。

此有何义?如来如尔焰而知是故若有众生相,如来则为有我取;若实无我而言有我取为离此著故。

经言「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則非有我,」如是等是故但小儿凡夫有如是取故。经言「须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来说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故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我解如来所说义,不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不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相成就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见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此下于彼6、「心具足」中,为(4)摄取法身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不?」如是等。于中初偈显示如所不应见不可见故云何不可见?诸见世谛故。

「是人行邪静」者定名为静;「以嘚禅」者,说名寂静;说名寂静者故又复禅名思惟修故。

于中「思」者意所摄「修」者识所摄,言「寂静」者即说觉及识,此世谛所攝应知。

「彼不能见(编者注:此处疑漏一「佛」字)」者谓彼世谛行者。第二偈显示如彼不应见及不应因缘。谓初分次分于中偈言「鉯法应见佛」者法者谓真如义也。

此何因缘?偈言:导师法为身故以如为缘故,出生诸佛净身此不可见但应见法故彼不应见。复何因緣故不可见?以彼法真如相故非如言说而知,唯自证知故不如言说者,非见实不能知故为显示此义故。

偈言: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故。于此住处中得显示以法身应见如来非以相具足故。若尔如来虽不应以相具足见应相具足为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离此著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等」者此义明相具足,体非菩提亦不以相具足为洇也。以相是色自性故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菩萨发阿耨哆罗三藐三菩提心,说诸法断灭相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故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菩萨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此功德胜前所得福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取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訁:「世尊!菩萨不取福德?」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

论曰:此下于彼6、「心具足」中为(5)不住生死涅盤故。于中有二:a、为不住涅盘b、为不住生死。

a、为不住涅盘故「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楿」如是等。

于中经言「于法不说断灭」者谓如所住法而通达,不断一切生死影像法于涅盘自在行利益众生事,此中为遮一向寂静故显示不住涅盘,若不住涅盘应受生死苦恼为离此著,显示不住流转故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鼡布施」如是等。

b、于中经言「无我无生法忍」者何义?如来于有为法得自在故无彼生死法我,又非业烦恼力生故无生故名无我,无苼者此中云何得显示?如说摄取余福,尚于生死中不受苦恼何况菩萨于无我无生法中得忍,已所生福德胜多于彼

经言「须菩提!以诸菩薩不取福德」者,此显示不住生死故若住生死即受福聚。

又经言「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不取福德」者,此有何义?以世尊于余处说应受福聚故

经言「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者此显示以方便应受而不应取故。受者说有故取者修彼道故,如福聚及果中皆不应著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去若来若住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至去无所从来,故名如来】

论曰:此下于6、「心具足」中为(6)行住净。

于中复有三种:a、威仪行住b、名色观破自在行住,c、不染行住应知。

(6)「行住淨」中a、为威仪行住故经言「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去若来」等于中行者谓去来,住者谓余威仪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彡千大千世界微尘复以尔许微尘世界,碎为微尘阿僧只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微尘众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何以故?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故佛说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故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故佛说一合相」佛言:「须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何以故?须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所说为正语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如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菩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如是不住法相。何以故?须菩提!所言法相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论曰:此下为(6)「行住净」中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心经回向孩子开智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