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我本无分我佛了什么意思思?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请问谁能帮我解释下这些佛偈?涅盘经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诞生偈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世亲止欲偈 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诸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爱欲缠绵偈 如火盖干薪,增长火炽然; 如是受乐者,爱火转增长.薪火虽炽然,人皆能舍弃; 爱火烧世间,缠绵不可舍.六祖得法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涅盘经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本来有的现在没了,本来没有的现在有了) 三世有法,无有是处.(人的三生本就有其法则,无与有都已注定)诞生偈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一切世界中,只有我能证大道) 今兹而往,生分已尽.(从令以后,平凡众生的一切与我无缘)世亲止欲偈 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心中起欲望的人,应其在现实中看到了实现其欲望的希望) 诸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欲望若不能实现,就如被箭射中一样痛苦)爱欲缠绵偈 如火盖干薪,增长火炽然; (在火上面放干柴,火会更旺)如是受乐者,爱火转增长.(在爱中尝到乐趣的人,欲火会增长)薪火虽炽然,人皆能舍弃; (木柴烧起的火太烈,人人都会逃开)爱火烧世间,缠绵不可舍.(然而令世间燃烧的情火,人们却犹豫难舍)六祖得法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世间本是无物的,我们的心中也一样)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既然无物,又何来尘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我经常分不清佛教和道教,其实有什么分别??
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
道教告诉信众,人生道路从何而来;但佛教做了更微细的研究,不只指明人从何而来,亦说出去何去向。
道教告诉信众,人应该要怎么走在人生之路上;但佛教不只研究做人要怎么做?还深入探究过去之所生与未来之所往,这是真理,也称为真谛,这是佛教与道教不同之处。
道教和佛教的基本区别: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相关信息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
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
道教告诉信众,人生道路从何而来;但佛教做了更微细的研究,不只指明人从何而来,亦说出去何去向。
道教告诉信众,人应该要怎么走在人生之路上;但佛教不只研究做人要怎么做?还深入探究过去之所生与未来之所往,这是真理,也称为真谛,这是佛教与道教不同之处。
道教和佛教的基本区别: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相关信息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相关信息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佛教中说法各异。有的说观音原是转轮王的儿子,名叫不旬。他和父亲、弟弟一起跟随释迦牟尼出家,修得正果,转轮王成为阿弥陀佛,不旬和弟弟分别成为观...
大体有这样一些不同之处:
第一,称呼的不同
道教一般称为“宫”或“观”。佛教称为“寺”或“庙”。
第二,供奉的神祗数量上有区别
道教供奉的神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士是道教的出家人,道教的始祖就是老子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而和尚是佛教的出家人,源于印度,于西汉时期传入我国,创始者是释家牟尼。道士可留发,和尚要剃发。因...
释迦牟尼佛开创的佛教,他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
虽然宇宙中有无量佛国净土,以及无量佛菩萨。佛
与佛是平等的。念哪尊佛功德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一般佛子和寺庙中多念...
答: 都送你们那,我们这边好些地方都下淹了,赶紧把雨求走吧,
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宗教神学家对宗教心理的关注和探索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动向。德籍美国基督教新神学家P.蒂利希和德国宗教哲学家M.布伯等人,都关心社会和心理学的关系。...
答: —————— 修佛之人讲“因缘果报”,“缘”简单地说就是“条件”。比方说:蛋可以孵成鸡,但是孵成鸡需要一定的温度,这个一定的温度就是“缘”。虽然蛋可以孵鸡(因果...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佛祖的唯我独尊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佛祖的唯我独尊是什么意思?
佛祖出生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上天下地,唯我独尊。”这个指的是什么意思?褒意吗?佛家不讲究无欲所求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佛祖的唯我独尊,指的是佛祖的福慧是圆满的,是六道众生直至十地菩萨都无法相比的,又按佛教的理论,因为每位佛陀的因缘和愿力的不同,示现在不同的世界,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同一时间里示现成佛的只有一位,故说独尊。因此传说佛祖降世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意谓天下地上,唯我独尊。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因此,佛说唯我独尊,不是狂妄,只是叙述一个真正的事实。这与世人唯我独尊的偏狂无知是不同的。
释迦牟尼是什么人?
答:释迦牟尼是一个很伟大的人,是佛教的教主。他是印度东北部一个小王国的王子,他是生在基督之前,又在旧约之外,所以无法明白上帝特殊的启示,他就从普遍的启示去找一些道德原则去认识真理,所以他寻找真理。
释迦牟尼寻找真理,孔子寻找道,耶稣基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这就是不同之处。释迦牟尼年轻的时候,他的父亲怕他乱来,因为他是一个相当放荡不肯受约束的王子,就为他娶了一个太太,盼望他安份在家。不久,在一次出游的时候,他看见生老病死的痛苦,他发现原来大众百姓并不像他在皇宫的生活那样舒服,他就问:“为什么会生?为什么会病?为什么会老?为什么会死?”所以他就要寻找真理。当他回家里的时候,听到皇宫正在吹笛跳舞作乐的声音,他就问仆人:“什么事?”老仆人对他说:“好消息告诉你,今天你的妻子生了太子,你快快进去吧,因为你出门已久,太太很孤单.你快进去吧。”释迦牟尼却说:“我不进去了,我不要再看生老病死,我要明白道理,我不但不进去,你跟我走吧。”释迦牟尼就把老仆人也带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克苦己身,最后发现没有得到什么,所以他不再禁欲克苦,照平常人一样过平常的生活。有一天,在菩提树下,他感到恍然大悟,明白真理了,所以就建立了佛教。他花了很长的日子,到处宣扬佛教的道理。但是今天佛教在发源地——印度,并没有被接受,在中国有大乘佛教,东南亚有小乘佛教。从佛学的原理来说,大乘佛教是妥协,远远离开原本的教旨,而小乘佛教与佛学是比较靠近的。
释迦牟尼是一个宗教创办人.是佛教的教主,但是释迦牟尼不是救主,他讲过一句话:“上天下地,唯我独尊。”所以他不相信有一位外来的救主可以拯救人,他相信人人有佛性,人可以修身养性达到佛的地步。
释迦牟尼与耶稣基督不同的地方,基督是神的道来到人间,以真理的身份告诉人们:你们要寻找的,你们没有办法找到,而那个真理就是我,我来找你们,我来拯救你们。释迦牟尼最后离开世界,而基督担当人类的罪恶,得胜死亡,从死里复活的救主.这些都是不同的地方。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唯我独尊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宣化上人开示录(二) 美国万佛圣城 宣化上人讲述
│←..→│
一个佛教徒之本分
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 正命为僧事。
我们不幸,生在末法时代,去佛已远,虽然做了佛弟子,也出了家,但如果我们只做个依佛穿衣,赖佛吃饭,以佛作幌子,高唱佛调,收徒收供养,起大庙、摆排场的出家人,在家的居士名为佛弟子实则贪名好利,这简直是佛教的累赘、佛教的败类、佛教的罪人啊!
为什么佛法没落了,就是因为我们不修行,不真正严守戒律,没有真心做到身心清净。法是个无形无相无体的东西,是因人的行为才能表现它的善恶美丑。众生的心行趣向于善,大家都守五戒十善,世界就呈现出一片祥和气象,这就是正法的精神。
众生都趣向于恶行,贪瞋痴的气氛弥漫虚空法界,把正法掩蔽在黑暗里,那还有何法可言?并不是法的本身有始末,而是人为的正邪使其成为始末。这岂是仅生惭愧心就可以挽救得了的?就可以起衰振危的呢?我们无论是出家或在家,既然身为佛弟子就应该以身作则,事事不后人,发愤挽救在狂澜中的佛教。大家同心协力,使佛教光大兴隆,竭力唤醒全世界的人类明白佛教、信仰佛教、崇敬佛教!
诸位善信!见到世尊当年受人天的恭敬供养,我们真是汗颜。如今一般在家人以及在家居士,看不起出家人,见了出家人都如见鬼神而远之,这还是一般的现象。至于那些较有知识的社会人士,或者是学者博士们,更加看不起出家人。他们觉得出家人根本不懂佛法真理,没有真正的智慧,就这么在佛教里空口说白话,形同骗子,混一天算一天。
现在我们既有此警觉,就要发大愿心,立大志气,潜心精研教理,严守戒律,勤奋修行,把末法时代改为正法时代。祇要我们脚踏实地认真的修行办道,那怕我们不证果!你要证了果,到处都能建大法幢、吹大法螺、击大法鼓,就是在没有佛法的地方,也能令佛教发扬光大,能令一般人对佛教生起信心,所以我们一定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达到证悟佛果的目的。
证果有什么样的验证?证果的人没有贪心,证果的人也没有瞋心,证果的人更没有痴心;三毒之心他都息灭了。证果的人他在任何时候,任何逆难、讥毁、称誉、荣贵之中,他总是神色安详自在,丝毫不受境界的影响,如如不动,自自然然的生活在清净梵行里。一切的戒律对他已生不起作用了,因为他的行为已融化在净戒之中。
证果的人有真正的定力,名闻利养、挑拨离间,甚至打骂,都憾不动他的心,激不出他一句恶言,更不要想看到他有凶恶的声色,因为已没有三毒蛇作怪了。
证果的人已得到真正的智慧,无论什么事情他一听就明白了,任何问题到他手中无不迎刃而解。任何人他一见面就能知道他的根性,你再会作伪也逃不过他的明眼。一个开悟证果的修行人,他就像晴空的旭日,万里无云的明月,天池的春水,朝露下的碧莲花,他的心中、眼中、口中,永远没有恶人、恶事、恶语,祇要能见到他、亲近他,不必疾言厉色,立刻就能令善人成圣人,恶人变好人;证果的人他就有如是的感召力,但是他还是如同常人一样的生活。&&&
我们身为一个佛弟子,凡事都不要推诿,要肩负起复兴佛教的重担。不要说什么末法时代不要修行了!那你们又为什么要来信佛教?甚至还别爱辞亲来出家?这不是自己欺骗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吗?这简直是颠倒糊涂,佛教中的败类、罪人!
我曾发如是愿:我到什么地方,那地方一定要有正法住世,我不允许有末法。佛当年虽然曾经慨叹过将来会有末法时代,但此乃因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末法,当然也可以仰赖人为的力量,转末法,而成正法。如果每个在家或出家的佛弟子,都能依教奉行,勤修种种行门,遵守佛说的戒律生活,依照佛说的经典行持,明白佛说的道理,和祖师们阐扬的理论切实去做,一切都遵照经律论指示以总持,那里还会有末法?那里还会不开悟证果?假设你不依照如上所说去做,背道而行,好吃懒做、到处攀缘、贪名好利、造大庙图享受,那么不成末法时代才怪呢!
我们为求无上道而宁舍生命。把生命都不要了来光大佛教,改进佛教。佛教经过了漫长的时代潮流,难免有些地方不适用于众生,我们要用善巧方便,斟酌改善,这才是每个佛弟子应该积极从事的要务,尤其是出家人更应该知道,不容掉以轻心。
讲到这儿,我想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没有贪瞋痴的人,就是证果的人?现在我把贪瞋痴的重点,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说给大家听。所谓贪心,就是欲念,淫欲之心。没有了贪心,就是断了欲念;没有了欲念,就是没有淫欲的心。男女两方见面接触,互不生此妄想,不仅此念不生,就连生理上都不生一点反应,男女根也不动了,这才是真的断了欲念,息了贪心。
诸位!你们不要惊奇我说得这样坦白彻底,因为千经万论,三藏十二部,到究竟处经典都是讲这个问题。要是没有这个“欲”的问题,什么经典都不必要了,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修行。倘若你不能断欲去爱,你就是出家了八万个大劫,也只是在佛教里混光阴、吃造业饭。若能断欲去爱、除淫心,才真是没有贪心,没有贪就没有烦恼。
要什么时候才能把贪心断灭呢?必须要破无明,才能断除贪心。菩萨修行所以勇猛精进的缘故,就是为了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达到等觉果位时,才把尘沙无明断尽,证得佛果。贪心在三毒中是最毒、最难断尽的。我们初发心修行,最障碍我们用功的,就是男贪女、女贪男的淫欲心,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如想不除淫心而能成道,就像蒸沙欲想它成饭一样,是不可能的事。
现在我再说瞋心。瞋心也是烦恼,没有了瞋心,并不是就没有烦恼了,而是以修行的功夫,把烦恼转变为菩提心,把无明火变成智慧水,用智慧水来灌溉菩提芽,将来结个菩提佛果。若是无明火不灭,智慧水不生,就没有菩提果成就。
诸位!希望你们特别注意听,牢牢的记在八识田中随时受用。同时反省自己学佛多年,听经、拜佛、诵咒、坐禅,日日都在精进,为什么还没有达到断欲的工夫?做不到,就应该加紧勤修戒定慧。即使已达到了断欲的程度,仍然应该勤修戒定慧。你们听《华严经》,每一品上面都是讲菩萨在尽虚空遍法界行菩萨道,而不忘修戒定慧三无漏学的事实。菩萨不惜生命,到处教化众生,从不厌倦,从不休息,也从不退转。我们才出家几天,就想贪图享受,这真是佛教中的可怜愍者、颠倒众生、末法的种子。
凡为佛教徒,都应以佛教之兴衰为己任,尤以出家弟子,更应担当起大责任。人人有如此的抱负,何愁佛教不发扬光大!就因为互相推诿,关起门来自图扩张,发展一己的势力,作自封三齐王的教皇,把整个佛教的兴衰,放在脑后,说风凉话,你看着我,我看着他。所谓“龙多失靠”,又如俗话说:“蹶拐李,把眼挤,你看我,我看你。不是我的事,抛开自有他人理。”人人抱着这种观念向后退,于是把佛教弄得死气沉沉,还说什么这是末法时代呀!其实这都是因为人人的自私心作祟。不修行,不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在佛事上下功夫,反而懒惰、退缩,充分的贪瞋痴,这才是促使佛法沦为末法的致命伤。
诸位善信!我们既明白这个关键,希望大家为佛事尽心尽力护持。为了自救自度,要勇猛精进学习佛法。大家同心协力令佛教一天比一天的兴盛、光大,让正法能长住于世,如佛在世一样的光辉。
说到修行,我觉得出家人第一不要到处攀缘权贵富人,第二不要常常向外化缘,第三不要事事向人求缘。金山禅寺里有幅对联:“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我们以这三大宗旨,作为我们修行的座右铭。我希望所有的出家弟子,都能赞同这宗旨,而且能互相勉励一定切实做到。再者,我们还共同立下三大信愿:
一、舍命为佛事:我们既身为佛教徒,而且又出了家,不能眼看佛教衰落,受人轻视。宁舍生命也要令佛教重光,以正法来拯救这残酷的世界,让众生能有和平安乐的生活。
二、造命为本事: 我们本是个凡夫俗子,但我们可以把这个凡夫俗子改造成为圣人。古人说:“君子有造命之学,命由我立,福自己求,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是老子的话,如果觉得有道理,也可拿来作参考。没有道理的话,不必执着于说话的人。
三、正命为僧事:太虚大师说:“正命为僧事。”所谓的正命,并不是指流血牺牲人的性命,乃是改革之意。丛林中流传下来的一切清规,好的固然应该保留,但有些陋规,或者有的已不适应于今世,我们也可以根据事实的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一番。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何必死守着一成不变呢?把过去一些毛病,当除的都除掉,有些不正确的理论,都把它改正。
总之,一切有关佛教兴盛的事,一定要力求进步,不能再因循茍且,迟延不决了。以“即事明理,明理即事”为原则,“推行祖师一脉心传”。人人切切实实去做,话只须说两分,事做到三分,信得过自己,别人一定会跟着来。这样既尽到出家的本分,佛教也因此振兴,末法自然变为正法了。我要肯定的说:“有一天金山禅寺,就有一天正法住世。”现在佛教初来西方国家,需要的是正法,需要的是证果圣人,所以我们要赶快造就证果的圣人。凡为佛的弟子,不论在家出家,都要立志发愿做圣人。
我当初来美国时,曾发下很大的愿心:我到西方来做什么?
我要来做一个塑造师,我要来塑造活佛、塑造活菩萨、塑造活祖师。
过去的已不济事了,现在要造活的来济世救人。我还要把整个世界的众生都变为活佛、活菩萨、活祖师。
有人说我办不到,这愿心发的太狂,我认为一定办得到。我若不把整个世界的众生都变成活佛、活菩萨、活祖师,我就永远不成佛。只成个光杆子的佛有什么意思?现在,我就是积极的做这个工作,你们信也好,不信也好,我就朝着这个目标做。你们不是看见我已度了不少的西方男女青年入佛门了吗?最难度的美国男女青年,他们不是剃除须发出家了吗?这才是个开始,不足为奇,所有众生他们都会接踵而来到佛的座下,入佛之家。
我想有人一定会怀疑:没有烦恼就会成圣人吗?是的,可是烦恼不容易断,所以普贤菩萨都曾说过:“....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之大愿亦无有尽”。但是我们可以发愿:“烦恼无尽誓愿断。”众生无尽、虚空无尽、烦恼无尽,然而我们的愿力也可无尽。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要求得一切种智、一切智、如佛的上妙智慧,以般若智慧破无明、息三毒,转烦恼为菩提,成大智慧,那时就没有烦恼,都成圣人。
无明火究竟是什么?很简单、很乾脆的说,就是男贪女爱的淫欲心。这种心念一动,连自己都莫名其妙,无法阻止。所以许多人常在这种糊里糊涂之下,做出糊涂事,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无法挽救。当异性相爱的时候,你如去问他们,你为什么要爱她呢?她为什么要爱你呢?他们一定回答你说:“我不知道。”这就是无明。希望每个出家人都能断欲去爱,在修持上多用功,共勉之!
法界佛教总会
DRBA / BTTS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佛了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