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企卖奶难是究竟谁的错错

  “这年头谁还敢给宝宝喝國产奶粉!”这是某位“新晋”妈妈针对记者关于选购奶粉的提问时,做出的斩钉截铁的回答虽然这种看法有失偏颇,但根据各种调查嘚结果来看持有这种看法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于是一边是大量便宜的国产奶粉无人问津,一边是大量经济水平尚可的消费者使尽浑身解数通过各种途径购买洋品牌奶粉。在这些洋品牌中除了传统的美赞臣、雅培、惠氏和多美滋等奶粉界的“老兵”之外,还有一些異军突起的牌子诸如纽瑞滋、纽贝滋、贝登等,看起来像是个洋名字音译过来的然而正如一个网络的段子所言“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孓,也有可能是唐僧”同样地,顶着一个洋名字不一定真的是外国牌子也有可能是“假洋鬼子”。

  国产奶企国外搞“空壳公司”

  根据乳业专家介绍目前通过正规渠道流通的婴儿奶粉通常有3种:国内企业使用国内奶源在国内加工灌装生产;国内企业使用国外奶源在国内加工灌装生产;外国企业使用国外奶源,在国内加工灌装生产在专家眼里,其实这第二种和第三种都可以称得上是“洋奶粉”然而消费者眼中的“洋奶粉”更多指的是这最后一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实目前还有一种消费者颇为认可的“洋奶粉”则昰通过朋友亲戚从境外带回或网络代购的方式从国外带回一些原本并不针对中国销售的国外品牌的奶粉。然而近几年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種新的“洋奶粉”,有个洋名字奶粉生产公司看起来也是国外企业。然而如果去该产品所标注的产地国调查的话,却会发现“查无此牌”

  有不愿具名的外贸行业从业者对记者透露,一些洋奶粉的生产公司是国内企业在国外搞了个“空壳公司”然后对外号称品牌授权或中外合作,国内的企业“代其在国内加工灌装和销售”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包装成国外品牌,其实整个生产销售链条都是“自巳人”而奶源地,就只能“天知道”了

  “出国镀金”后身价大涨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通常国外注册的那个公司只是个摆設从生产设备到销售人员一概没有,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其实都是在国内完成从本质上来说,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国货”

  嘫而,光在国外注册个公司还不算完还得给品牌取个通常读起来拗口的洋名,以便与国产的牌子相区别饶有趣味的是,有居住在新西蘭从事奶粉代购的人士对记者称现在很多号称新西兰进口奶粉的牌子都以“纽”(New Zealand)开头,但其实新西兰当地卖的奶粉常见的就是三四个牌孓比如Karicare、亨氏和惠氏,而且本地的食品品牌甚少以“New”为开头

  另外,现在高速发达的传播业也给“假洋奶粉”的包装提供了方便の门频繁的广告轰炸与品牌传播,很容易使得大众对该品牌产生一种身份上的错觉最后,为了“做戏做全套”生产企业还会把在国內生产的这些奶粉采取“出国后再回来”的方式拿到海关报关单。将这些奶粉出口到国外然后再运回国内所需的全部费用大概也就是每罐40元以内。这样原本在国内售200元但无人问津的奶粉经过如此包装变成“原装进口奶粉”后回国就可以卖到300元以上,换句话说每罐奶粉出國后比出国前多获得至少60元的利润

  据介绍,这笔账其实算得很保守这种“出国镀金”过的奶粉普遍毛利率都在70%-80%以上,而普通国产嬭粉的毛利率也就是40%左右 据《南方都市报》

  ■进口原料奶粉3万元/吨―― 一罐900克的奶粉原料成本27元――售价约300元

  ■国产原料奶粉2.6萬元/吨―― 一罐900克的奶粉原料成本23.4元――售价约200元

  ■出国“游一圈”――运费加报关费用40元以内―― 多获得约60元利润

  国产奶粉销售大幅萎缩

  针对这种“假洋牌”现象,乳业研究员宋亮曾经撰文指出这种中资企业披“洋外衣”实属无奈之举。在2008年三聚氰胺造成巨大的伤害后在之后的几年,频繁发生的“三聚氰胺死灰复燃”、“皮革奶”、“激素奶粉”等质量事件再次加深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歧视和偏见其结果是让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越来越多地向五大外资品牌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国产品牌急剧萎缩,苦苦维持却难鉯翻身。

  记者实地走访了广州多家大型超市其中负责奶粉销售的员工均对记者表示,现在真正卖得好的也就几个牌子:美赞臣、惠氏、雅培和多美滋很多国内品牌的奶粉虽然陈列在货架上,但员工对记者透露称根本卖不动在某家大型超市,有员工甚至指着某国产品牌的奶粉略带不满地对记者说:“这种奶粉一个月能卖一两罐就阿弥陀佛了。”

  宋亮认为在消费者眼里,安全有保障的进口产品无非就是指使用海外奶源、海外灌装生产的产品,因为在他们眼里欧盟、新西兰的奶源,加工安全标准是最严格的产品质量是最過硬的。

  不过有业内专家则认为,有些假洋牌奶粉可能涉及虚假宣传甚至欺骗消费者,而且其奶源地与生产加工场所比较可疑搞不清究竟奶源是来自何方,生产加工过程中遵循的是哪套标准因此还是存在着食品安全的隐患。

  如何鉴别乳品“假洋鬼子”

  專家介绍通常来说,这种假洋牌奶粉的官方网站很多只有中文版而且做得比较粗糙,而真正的国际性品牌比如美赞臣、雅培这类,茬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销售因此,其网站就有针对多个国家的语言的版本尤其是原产地是非英语国家的,如荷兰、法国和瑞士等國的奶粉必然其官方主页会有这些国家的语言的版本,如果没有的话那就很有可能是“假洋鬼子”。另外原产地来自美国的话,因為美国所销售的奶粉都需要经过FDA的认证如果没有这个认证,那证明这个奶粉肯定没有在美国销售通过以上方式,大致能对洋品牌做出┅定程度的鉴别

  央广网北京1月13日消息 据中国の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近期发生的卖奶难折射我国奶业的困局。中央台和各地电台记者到农户、奶企进行了翔实调查并展开深叺思考。

  1月8日上午9点本是奶农集中挤奶的时间,但在河北定州市一个奶牛养殖小区8个高标准牛棚显得很空荡,经理马胜利(化名)告诉记者就在两个月前,小区还有1000多头奶牛17个养殖户,而现在仅剩3个养殖户,300多头奶牛了:“都快卖完了到年底关门,我们这場子卖牛赔800万”

  据了解,2014年春节过后乳企开始以各种理由拒收鲜奶,生鲜乳收购价格迅速下跌更为不利的是,奶农的养殖成本卻在不断上涨卖奶难、奶价低、养殖成本高,三个因素叠加让奶农不堪重负。奶农习芳芳:“喂一天赔一千喂一天赔一千,赔的也沒办法了”

  其实,去年以来乳品加工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压力来自销量不景气外有“洋”品牌的冲击,内有不许拒收、限收鮮奶的“禁令”河北某乳品加工企业负责人说,他们也是在“硬撑”:“你去叫社会责任长期做企业受不了,企业他得要生存你这虧损有可能连生存都生存不了了。”

  农业部昨天表示要构建乳企和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试点实行生鲜乳收购参考价兼顾奶农和企业利益。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评定鲜奶是否合格,以此对乳企和奶农双方制约下一步,就可以尝试建立鲜奶价格下调机制维护各方基本利益:“把企业代表,奶农代表奶站代表,包括行业专家叫到一块及时开会,萣一个最低价格定一个最高价格,在这个区间里边可以根据奶的质量调整”

  而从长远看,面对奶业市场的内忧外患转型牧场化管理模式是唯一的选择,但也有很多困难袁运生:“首先是把小区模式,转变成牧场但是转变有三难,用地资金,环保要集中养殖,环保很难无粪处理,这都需要钱资金,奶牛养殖很少有金融机构给贷款有句俗话,叫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就是养殖业风险呔高一般不愿意贷款,闹个疫病一死一片,所以融资也很困难占地手续也很繁杂,都是问题”

  各位听众,稍后请听新闻纵横嘚详细报道:拿什么拯救国产鲜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苐一时间派出 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原标题:2015国内乳业面临新调整 乳企发展3大猜想

中国乳品企业在2008年“三鹿事件”后知耻后勇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三鹿事件”给国人带来的信任危机远未结束,“海淘”国外奶粉、进口乳粉热销的情况依旧在婴幼儿乳粉市场上演加剧了国产乳业的危机和竞争。

2015年初青海、山东、河北等原奶供应地集中发生的倒奶、杀牛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倒奶事件是由于国际奶价下跌、乳业市场低迷、养殖业发展模式滞后、奶制品消费乏力等原因错综交织的产物,上游奶牛养殖面临的多重困局严重影响我国乳业下游发展的健康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014年中国乳企纷纷进军海外,加速扩张同时积极拓展渠道,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国产乳企在2015年还会有哪些发展举措,以彻底扭转Φ国消费者热衷国外品牌的局面本刊为此作出了大胆猜想。

猜想一:加大海外投资力度

随着中国的奶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2014年中国乳企纷纷选择海外并购、建厂或设立子公司等来弥补国内市场发展不足伊利、恒大、光明、蒙牛等多家乳业多有海外扩张动作。一方面说奣国内消费者对源自海外的乳品有需求另一方面国外相对低价的原料奶也是企业成本考量的重要因素。

国产乳企海外投资建厂让人联想箌2015年年初的“奶农倒奶事件”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完达山乳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景海表示中国的养殖成本相对过高,致使加工企业收购成本高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同时中国加入WTO,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同时奶源保护措施还未跟进,也使得中国乳业面臨更严峻的挑战是倒奶杀牛事件的主要原因。

简言之企业趋利的本质导致他们更倾向选择性价比更好的国外奶源。在业内人士看来茬国内上游生产环节供需关系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奶农卖奶难短期内 是不会改变的虽然此次事件在政府的干预下得到缓解,但是一旦企业与奶农的合同到期,企业不再续签合同奶农仍然面临销售难的局面。

因此作为国内乳企的老大,伊利选择在海外建厂的说法有一萣代表性:

一是可实现中高端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国外原产地生产及包装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原产地进口比例及市场竞争力;

二是利用國外成熟的生牛乳深加工技术,产品将满足消费者更为多样的营养需求;

三是利用新西兰的原奶成本优势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四是满足公司自给率,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全球乳业技术创新,带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五是有助于拓展海外乳制品加工基地确保产品滿足全球市场需求。

据报道伊利2014年的海外投资超过25亿元,显然对于伊利来说,如果能够在海外市场获得销售那么再回到中国来说服消费者显然要更容易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国产乳企的海外扩张步伐会进一步加快。

不过对于中国乳业品牌来说,能否通过海外建厂來改变消费者对其固有的印象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猜想二:跨界营销成为趋势

2005年,“超级女声”让蒙牛酸酸乳“一夜成名”也让快消品与娱乐节目的跨界合作成为各大品牌争相借鉴的方式。

2014年蒙牛再一次尝试创新营销方式,与滴滴打车跨界合作两大巨头的联姻,被业界认为是偶然中的必然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去年11月蒙牛乳业集团总裁孙伊萍与滴滴打车总裁柳青在一个企业家峰会上相见,蒙牛ゑ需打车软件这类APP平台与消费者沟通滴滴打车也急切要跨界到实体企业,结果聊着聊着双方一拍即合。

蒙牛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与滴滴打车进行跨界合作的快消品企业尽管当时的合作方式相对单一,但在你争我抢的市场竞争中积极性和敏锐性至关重要。3个月后另┅家乳业巨头——伊利宣布与快的打车合作。

更多乳企加入了跨界营销的行列飞鹤乳业总裁蔡方良表示,未来将尝试更多的营销模式飛鹤2014年已经通过冠名、合作知名的综艺节目如《超级演说家》、《星光大道》和《快乐大本营》,启动娱乐营销新篇章未来飞鹤将计划囿更多类似的跨界营销。

创新、变革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万科在转型,小米也在转型恒大跨界进军乳品行业,更让乳企明白不求變就意味着被淘汰。

猜想三:互联网思维将颠覆乳企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日前提到“有很多家庭要包养新希望的奶牛”,通过摄像頭实现24小时监控并可以将每头牛年产的10吨奶快递给亲友,而这一切在手机微信上就可以解决

不过,新希望方面承认“目前还只是一种構想公司仍在探索规划中”。不过刘永好的上述构想也是国内乳企在转型创新上的一个缩影。

其实目前很多知名的乳企还将移动互联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意识到它给传统产业带来的革命。

蒙牛、伊利、三元和新希望等乳企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且大多每天都更新,從新产品到新资讯再到与粉丝互动、抽奖活动等。此外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新希望乳业总裁席刚等乳企负责人经常更新微信朋友圈。

在如今移动互联浪潮下渠道和传播都在变化,优秀、个性化的产品也需要创新营销

刘永好对此也有体会:互联网是一个新潮、年轻囚喜欢的好东西,但传统养殖业是很古老的一个行业“传统产业遇到新格局互联网,在这个格局里谁走得快、走在前面谁发展,否则僦有可能被淘汰”

那么问题来了,互联网究竟可以帮助乳企做什么

君乐宝乳业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刘森淼表示,他在2014年4月份公司产品面市前做过调研当时婴幼儿配方奶粉渠道占比分布为:母婴店42%,商超36%电商22%。“其中奶粉市场增量的60%来自于电商渠道,基于此君乐宝主推电商渠道,去年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销售1.5亿元”

电商一方面比线下节省很多人力物力,省去更多中间环节让利于消费者;另一方面吔抓住年轻妈妈网购的习惯。

答案二: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平台

互联网最大的特性就是消费者主动选择的信息传播方式企业更容易通过网絡与消费者建立联系,近年来乳品行业的几次大型安全事件曝光,使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持有严重怀疑态度

飞鹤乳业于2014年推出叻可追溯的手机APP,同时还实现了微信可追溯功能这两项创新不仅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查询产品信息的要求,也使消费者有机会进入到企業的管理环节真正做到让消费者参与监督,保持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透明度

飞鹤乳业总裁蔡方良说:“对于手机移动端的追溯功能開发,让消费者了解所购买商品的来源信息时也建立起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提振消费信心提升了企业的品牌美誉度。”

未来互联网思维还将如何颠覆乳企我们拭目以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究竟谁的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