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零八武警黄金部队十二支队一支队

十分抱歉,您想浏览的网页找不到!
查企业信用,到11315.com
您想浏览的网页找不到!
若手动输入网址,请检查网址拼写是否正确。
通过页面的其他导航浏览您想找的信息。志愿军铁道兵
我的图书馆
志愿军铁道兵
铁道工程第7师铁道兵8507部队志愿军铁道兵7师16团7师16团王克成 四川省西康省越关县大镇 志愿军7师16团战士 病故敦化 敦化市北山烈士陵园 现年25岁7师郭兴儒,彬县西坡乡龙源村人。1923年生,1949年参加革命,志愿军7师21团1营3连班长。1953年7月,在朝鲜铁原郡作战中牺牲。8507部队21团薛鸿(),生于江苏,1950年1月于宜兴入伍,参加中国人民志原军入朝参战。志愿军8507部队21团四连。在部队历任一级文书,(级别上士)。一九五三年停战后回国。1957年8月退伍回乡。铁道工程第7师组建&1952年5月,福建军区96师287团与苏南军区86师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第7师。既8507部队&日,铁道工程第7师正式建师,原96师287团改编为铁道工程第7师第20团。&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1月下旬,铁道工程第7师入朝参加铁路抢建,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7师。&1953年11月回国返闽,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7师20团。&1954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7师20团又改称铁道兵第33团。&1956年6月,随铁道兵军官预备队,开进北大荒,黑龙江850农场。 &1956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8507部队及8509部队于汤原县建立的军垦农场,命名为“国营八五九农场”,隶属密山铁道兵农垦局。1958年,改名为“汤原农场”,划归合江农垦局领导。1968年6月,改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第十七团。1971年,将第十七团调到萝北县与绥滨县交界处的蒲鸭河地区重新开荒建点,原十七团所在农场移交给六十三团进驻。1976年2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农场体制,仍称汤原农场。隶属宝泉岭农场管理局。铁道兵八五0六部队铁道兵33团代号8703辽宁省沈阳市辽阳市烈士陵园杨德全,1932年2月生,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杏山镇坝寨村水消洞人,1951年入伍战士,1951年2月参加解放军。1952年随部入朝作战,志愿军铁道兵八五0六部队任战士。在朝鲜参加作战,身负重伤,回国在辽宁省某陆军医院抢救治疗,医治无效,于1955年3月光荣牺牲。铁道兵辽宁省瓦房店市烈士陵园(84张顺明,1927年生,贵州省毕节市,铁道兵团,1953年7月牺牲朝鲜,志愿军战士。铁道兵叶立强 ,广西省惠阳县大棚区 铁道兵团 1952.年6月牺牲辽宁锦州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铁道兵弟4师莫兴余 男 贵州省都均县 志愿军铁道兵弟4师 日病故敦化 敦化市北山烈士陵园 现年24岁&蔡香成 男 1951年6月入伍 四川省长宁县6区 志愿军铁道兵团高射机枪3营9连战士敦化市北山烈士陵园 现年24岁&"兰德同" 男 热河省承德县大炸子村 志愿军铁道兵团高射炮2营战士敦化市北山烈士陵园&董 友 1921年 山东省栖霞县铁道兵第十师工程处机械科营级 日长春市烈士陵园三区&毛天伦 1950年10月 湖北省房县 志愿军铁道兵团战士1952年5月因战伤救治无效牺牲&施玉升 河南省项城县 志愿军铁道兵战士 1952年4月因战伤救治无效牺牲&何尔康 1932年生 黑龙江省泰来 1948年6月入伍 铁道兵公安纵部队班级日牺牲&刘凤臣,1945年6月,参军,14团,日,铁道兵第9师司令部通信兵科付主任铁道兵兵部、师、团、历任主要首长司令员王震(7.9)、李寿轩(8.6)、张翼翔(9.5)刘贤权(5.4)、吴克华(7.9)、陈再道(3.1)。政 委 王震(7.4)、崔田民(8.9)、第一政委吕正操(8.9),政委 刘贤权(9.4)、第二政委崔田民(5.8),政委 吕正操(3.1) ,第二政委旷伏兆(3.1)。&年铁道兵第8503师、852、853、855铁道兵8503部队李寿轩司令员,铁道兵政委崔田民,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郭维城司令员,韩光政治委员,指挥志愿军各铁道兵部队。副司令员 李寿轩(为副司令员,7.9为第一副司令员)副司令员 郭维城(4.11,7.9为第二副司令员)技术副司令员 刘克(9.4)后勤副司令员 龙桂林(4.11)、闵学胜(5)副司令员郭维城(7.5)、刘克(4.6)、刘金轩(5.8)、罗华生(5.8)、彭海贵(5.8,3.1)、别祖后(9.12)肖春先(5.8)、蓝庭辉(3.1)、何辉燕(3.1)、亓谦斋(3.1)、徐斌(3.1)刘居英(3.1)。刘居英,又名刘志诚,吉林省长春市人。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共豫西特派员,中共东北特委组织委员。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一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社会部部长,山东省政府秘书长兼公安厅厅长。长春市市长兼卫戍司令部政治委员,吉林省政府秘书长,东北民主联军吉黑支队政治委员,东满军区兵站司令员,中央军委铁道部哈尔滨、沈阳铁路局局长,东北铁路总局第一副总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长铁路管理局局长,1951年入朝,历任志愿军铁路管理局局长、志愿军前线运输司令部司令员、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员兼朝鲜铁路军管总局局长、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副政委,崔田民(7.9)、王集成(7.6)、王贵德(5.8)、郭延林(3.1)、王洪川(5.8)、訾修林(9.9)、李际祥(3.1)、邱子明(9.3)、张子明(3.1)。司令部参谋长徐斌(9.1)、何辉燕(9.8)、彭海贵(5.8,兼职)、龙桂林(8.8)、尚志功(3.1)副参谋长,张吉厚(6.4)、魏然(0.7)、张云山(3.3,9.8)、蓝庭辉(1.2)、陈德三(3.3、6.7)、张致清(3.4)、汪祖美(6.6)、张鸿智(6.10)、尚志功(5.8)、宋瑞章(6.10)袁岩波(6.7)、王功(3.1)、潘田(3.1,兼职)、梁其舟(3.1)总工程师 潘田(3.1)副总工程师 华允璋()、王传纪(9.11)、苏青选(3.1)政治部主任崔田民(7.2,兼职)、王集成(9.4、4.1,兼职)、陈力(0.4)、王贵德(8.8,兼职)、郭延林(9.8)、王洪川(5.8,从1971.2兼职)、徐诚之(8.5)、展明(3.1)副主任陈力(9.4)、袁光(5.12)、张治安(4.9)、任克加(4.3)、张崇文(8.3)、邱子明(8.5)、王洪川(9.8)、李清德(3.1)、罗彬(3.10)、张英(8.11)、刘谦益(6.6)、张少华(0.12)、席华亭(3.1)、蔡炳臣(8.8)。后勤部部长王景坤(6.4)、黎化南(1.1)别祖后(5.8、1969年8月起兼职)、尚志功(8.8)、范富山(2.10)政委程荣耀(9.11)、郭延林(3.4)陈德三(6.3)、岳心广(9.2)、何鸿业(3.1)。副部长刘谦益(6.4、4.6)、石中白()、别祖后(1.5)、张先志(3.3、6.7)、喻泽贵(6.7)、徐元甫(5.11)、谢华(2.6)、赵祥耀(6.7、3.1)、雷铁鸣(3.1)、孙兴发(3.1)、姜世良(6.7)、陈新(3.1)、牛载丰(3.1)副政委杨培君(4.7)、刘谦益(5.6、1.2)、徐元甫(6.6)、何文栓(0.3)、康概(9.6)、刘秉顺(3.1)。志原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 郭维城 政委 袁光。第一指挥所司令员 郭维城。第一军军长 何辉燕。科学研究院政委 任克加、郭延林。大兴安岭林区指挥所司令员 何辉燕、张云山 政委 张治安。东北指挥部司令员 张云山 政委 张治安。西南指挥部司令员 何辉燕 政委 苏超。地铁指挥部指挥 张鸿智(兼职) 政委 罗彬(兼职)、刘兼益(兼职)。第一指挥部司令员 田仁明 政委 席苏超、康概。第二指挥部司令员 王万祥 政委 席华亭、王锦荣沙通线指挥所(未任命正职)。第三指挥部司令员 张鸿智 政委 李万华。东北嫩江基地(农场)场长 田仁明(兼)、许守礼、王振宗 政委 徐光、邢玉堂、石治国。铁道兵后勤部(以下简称铁后)东北办事处主任 苏大元、陈纪云 政委 王学尧、孙思义、马延成。铁后华北办事处主任 刘兴、刘裕昌。铁后华东办事处主任 王一士 政委 王保元、张寿卿、周震。铁后中南办事处主任 陶希林、陈纪云、范士堂 政委 张长寿、胥炎、徐恒。铁后西北办事处主任 郭玉琪、第二主任 陈友国政委张长寿、常喜礼。(注:铁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办事处,1978年12月前分别称沈阳、天津、上海、武汉、西安办事处。)铁道兵团干部学校(4.3)政委 崔田民(兼职),校长兼政委 刘震寰;铁道兵学校(1.4)校长 刘震寰、龙桂林,政委 李平;第一铁道兵学校(2.6)校长 龙桂林,政委 李平;铁道兵学院()院长 吴建初,政委 李庆柳;铁道兵学校(6.1)校长 沈鸿林、王敏,政委 李庆柳;铁道兵工程学院(3.9)院长 王敏,政委 李庆柳、第二政委 黎群。(注:从铁道兵团干部学校到铁道兵工程学院,名称虽几经变更,实际上是一所学校随着学校等级、培养目标等不同情况的演变过程。)四川绵阳铁道兵学校(前称第二铁道兵学校)校长 汪祖美、张致清 政委 余金龙;铁道兵军政干部学校(校址湖南省长沙市)校长 董超,政委 赵工;铁道兵学院(由军政干部学校改称)院长 董超 政委 赵工、李平。铁道兵研究所所长 李俊杰、张云庆、毕志德 政委 杭震、许宇信。铁道兵第1师1948年7月组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第1支队。日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1月回国。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1工程局,驻襄樊。1999年更名为中铁第11工程局。@虎先锋 的爷爷是志愿军铁道兵第1师的火车司机。铁一师师长:刘克(2.4)、汪祖英(1952)、李万华(1969.8)、董超()、贾文禄(9.2)、王治英()、张云庆(3)政委:郭延林(5.11)、罗春华(4.1)、岳心广(5.9)王茂才(1.2)、张万()郭占荣 山西汾西 志愿军铁道兵第1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王德荣 江苏 志愿军铁道兵第1师桥梁第11团团长邢桂经山西省定襄县人,1922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铁道兵第1师第21线路团副政治委员,日牺牲。一团团长:丁也(代)、段金城、陈志友、傅嗣骞、刘惠臣、郑嘉森、石银才、贾文禄、张仁、黄福清、凌松柏、史展志。政委:杜青平、闫洪波、闫斌、李和、任强、梁培兰、刘恒太、董长生、白恩明、明秀。志愿军一级英雄杨连第()原名杨连弟,汉族,天津市北仓镇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修复陇海铁路8号高桥时,杨连弟机智勇敢地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提前完成修桥任务,荣获“登高英雄”的光荣称号。1950年9月,他光荣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0年10月,杨连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任副连长。日,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33岁。二团团长:王华堂、王勋、王玉宝、汪立祥、续克、夏玉援、李慕韩、马建玉、潘广发、吴万邦。政委:杨洪志、王德杰、李民星、常喜礼、李健、柳国相、孙广才、李振东、李德兴、张树枝。志愿军二级英雄史阜民(一师二团五连班长)三团团长:段金城、季寿亭、丁也、席海贵、戚广和、翟坤、李守信、李作福、高培匀。政委:简群、赵士贤、任强、王玉亭、袁汝臻、王宪延、王宗森、覃春山。志愿军二级英雄刘长岭(一师三团五连排长)志愿军二级英雄李云龙(一师三团战士)四团团长:龙义、朱有庆、王华堂、王德正、徐成山、刁树贵、谢英道。政委:王玉亭、孙广泽、魏逢春、王希才、李德兴。五团团长:王华堂。政委:袁邦、王锦荣 。志愿军二级英雄周子和(二师五团二营副营长)一师 韩福堂 尹文珊 赵文彩 王清源 姜发玉 霍永福 戴荣芳 刘学凤 杨远财 李绪全 邓孝成 陈友林 郑兴和徐兴保、王泽清、李安普外公是一师二团的吗,他老人家现还健在吗,你上面提到诸暨张子玉可能有误。在二团诸暨人只有一位叫张志灿是我父亲我生在铁道兵军营长在部队曾在陕西白河读书。我父亲部队番号0247。及89302。请与我联系或QQ谢谢宋玲玲发表的:我外公是48年入伍,朱兴叶,是8502铁道兵第二师政治部的.1930年人,记得当时战友有河北唐山的李成亚,东北长春的刘振海,河南诸暨县的张子玉,唐山的从泽园,河南的王楚才,北京的王克成,现在外公年纪大了记不太清楚了,能看到的请联系,万分想念!;.你们好!老战士陈朝牛是我爷爷,但他已不在人世,我也不知爷爷是那一团的,他是清远的,当了四年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当了四年志愿军,战争结束后回来不久就过世了,不过如有认识爷爷的,可以告诉我爷爷的事吗?请志愿军老战士的后代们转告自己的长辈这件事,谢谢!我的老父亲17岁在丰顺八乡山入伍.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三八线出生入死.战争结束后没有留在东北工作.回到家乡做村干部.今健在.每月领取梅州市民政局140元的生活补助金.我爷爷,现年79岁。1950年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当时为怀德)参军,番号我不清楚,只知道是邓华的警卫团。1955年回国,参加二弹一星试验,后没有留在新疆(他的战友大多数都留在了生产建设兵团),回到北京,部队番号为年转业。现在老家。我爷爷今年80岁是1952年赴朝的,哪师、哪团我不知道,当时在部队任排长。名字叫张树成。江苏淮安涟水县人。我爷爷是独立8541支队的!铁道兵寻重庆铁路分局九龙坡工务段老职工 赵华 (又名.赵洪安)你的志愿军老战友现住成都孙正华 部队编号.原铁道兵8541支队若有认识的请加QQ铁道兵8541支队你们好!老战士陈朝牛是我爷爷,但他已不在人世,我也不知爷爷是那一团的,他是清远的,当了四年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当了四年志愿军,战争结束后回来不久就过世了,不过如有认识爷爷的,可以告诉我爷爷的事吗?请志愿军老战士的后代们转告自己的长辈这件事,谢谢!我的老父亲17岁在丰顺八乡山入伍.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三八线出生入死.战争结束后没有留在东北工作.回到家乡做村干部.今健在.每月领取梅州市民政局140元的生活补助金.我爷爷,现年79岁。1950年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当时为怀德)参军,番号我不清楚,只知道是邓华的警卫团。1955年回国,参加二弹一星试验,后没有留在新疆(他的战友大多数都留在了生产建设兵团),回到北京,部队番号为年转业。现在老家。我爷爷今年80岁是1952年赴朝的,哪师、哪团我不知道,当时在部队任排长。名字叫张树成。江苏淮安涟水县人。我爷爷是独立8541支队的!铁道兵寻重庆铁路分局九龙坡工务段老职工 赵华 (又名.赵洪安)你的志愿军老战友现住成都孙正华 部队编号.原铁道兵8541支队若有认识的请加QQ谢谢谢谢铁道兵8503部队三师十二团  陈国治,现年七十五岁,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人。一九五一年响应党的号召,我第一个到设在雷山的兵站报名入伍,应征赴朝参战。整编在铁道兵8503部队三师十二团,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四年,我们部队接到回国通知后返回祖国。一九五五年我退伍回到贵州,安排在省州省农业厅土地利用局;一九五七年调黔东南州农业局工作。1962年经中朝两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和帮助在朝鲜元山市与许贞淑结了婚。  到黔东南州农业局工作时,正值反右派斗争期间。机关大楼、食堂、走道贴满“反击右派猖狂进攻”的大字报。每天的工作就是开会、学习、批判、斗争,大会小会一茬接一茬,人们乐此不疲。突然有一天,州农业局保卫科把我叫去谈话说,有人指控我参加“雷山自卫队”反革命组织并出任副队长兼制图员,阴谋杀害乡干部,烧粮仓,炸桥梁等等,必须“坦白交待”。我声明这是天大的冤枉。但他们对我接踵而至的是关押、隔离审查、批判斗争,轮番折腾了一年多。找不到任何罪证,州农业局便把我“挂起来”,宣布我为“管制对象”,“放在机关监督改造”。本人受尽催残折磨,身心遭受极大伤害,失去了人身自由。  “雷山自卫队”是以转业军人为主,牵连雷山藉在各地工作的转业军人的“反革命”大案。事件震动很大,波及很广,闹得人心惶惶,“草木皆敌”。一九六三年,经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审定,否决了这一人为灾难。于是,被捕被抓的释放了,整死整残的昭雪了,审查、批斗的也停止了,并且恢复他们的名誉,还给予人身自由。但是,州农业局仍对我实施“机关管制改造”,搁在它下层的奶牛场劳动、放牛;若有运动,我仍是当然的“运动活靶子”。  “雷山自卫队”案件的昭雪平反将我遗忘。但是,州农业局对我的迫害却仍在继续。  一九六六年,州农业局以“消极怠工,贪污,虐待爱人和不正当男女关系”三罪名处分我送劳动教养两年。当时不容你辩解、说明半句话。  1、在机关“管制改造”过程中,我见过好动好事的“管制”对象被扣上“假装极积,骗取党和政府信任”的罪名而遭批斗毒打。也见过个性较强,任信抵嘴者获罪“不服管制,抗拒改造”被捕判刑。我本就话不多,这以后更变得不说话或少说话;埋头干活,叫干啥就干啥,每天重复着放牛、干活、吃饭、睡觉的生活“程序”,避开他们节外生枝。他们将我调到州农业局下层的农校,协助食堂事务长工作,离开了“管制改造”有年的奶牛场。但我的生活程序依然;工作必须听任安排、指挥,何来“消极怠工”之罪!?  2、既在食堂I做事,免不了与大米、金钱打交道。本人每月只有二十元生活费,而妻子许贞淑月工资也只三十来元,领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工作。她是朝鲜人,语言不通,举目无亲,两地分居加之我的遭遇,我们家里生活非常贫困。“贫穷起盗心”,便与在养殖房“管制改造”的右派郭日新(现仍健在,系州农业局退休干部)共同用白发票贪得人民币拾元均分。事发后我们均已退赔。我有错,错误多大?值得列成罪名送去劳动教养?!  3、我与妻子许贞淑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认识、恋爱,后经国家批准结婚,婚后她来贵州,由贵州民政厅将她安排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工作的。她到中国时,正值我因“雷山自卫队”横祸,遭受长期的接二连三的打击和折磨。家庭生活中诸如两地分居,哺育儿女,调剂家用等等偶尔发生口角,我不能说明原委,她更不知道过中情形,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我被劳动教养,她只好带着女儿回朝鲜,关于我的遭遇及冤情一直成了她不解的迷团。但是我们之间一直感情融洽,恩爱有加。五十年后的今天她仍然独自一人。我们的女儿女婿及外孙常常给我写信,奈何一个“穷”字致使我们五十年未能晤面罢了。2002年以来,《黔东南日报》、《贵阳晚报》等以“一对中朝男女的辛酸爱情”之类标题多次报道我们这段催人泪下的异国姻缘,奇怪的是州农业局竟然无中生有,硬给我加上“虐待爱人”的罪名。  4、由于当时我是被“管制改造”的身份,人们避之不及。谁能相信会有女人与我“搞不正当男女关系”?协助事务长在食堂工作,总会与男人女人接触、说话,谁想象得到州农业局竟然祸之以“不正当男女关系”的罪名!五、 关于遣送回乡  熬过了两年劳动教养期限,我回到州农业局。这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的一九六八年下半年,机关秩序颇乱。我在被宣布劳动教养时并无“开除工作籍”之说。对于我的解除劳教归来,州农业局当年的红色政权,既不安排工作,更不发给生活费用。后来他们便以“遣送下放”政策为理由,将我押送原籍雷山县。六、 关于送德立劳改农场继续改造  我虽是雷山县人,但从参军入朝离家后父母病逝,无处安生,雷山县更无我为之生存的土地。我知道,我这退伍老兵的冤苦始于《雷山自卫队》这一人为灾难,才有接踵而来的审查、批斗、机关管制、劳动教养,遣送原籍等等一系列极左路线下的连锁迫害。于是,我向雷山县提出复查我的问题,请予平反的申请。“雷山自卫队”虽已平反昭雪,但当时极左路线流毒之深使他们反映神速,县公安局立即以“打击右倾翻案风”、“只许左派造反,不许右派翻天”为由马上将我抓捕,没收所有钱物,押送德立劳改农场继续改造。七、 关于档案资料、党性及良知  德立劳改农场地处台江县境大山深处,远离县城和村寨;一条泥砂公路专供政府使用。农场方面的严格控制,使它与世隔绝。对于外面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我都一概不知。一九八一年我得释放,即向黔东南州农业局书面申请复查并依据政策落实我的问题,同时要求恢复我的户口。州农业局杨平同志接受了我的申请,答应按政策给予复查解决。然而此事未决他却因病去世了。我再多次去找单位负责人强烈要求复查落实,他们均以找不到我的档案而推委。  关于人事档案,国家早有规范性的制度法规,岂能儿戏?即使销毁,也要造册登记并经负责人签字,“找不到档案”是州农业局时任领导的责任,怎么能用“找不到你的档案”为理由对要求复查予以平反的受害人搪塞和拒绝呢?打从一九五七年州农业局保卫科将我作为“雷山自卫队”副队长兼制图员进行隔离审查,批斗体罚开始,接踵而来的“机关管制”,送劳动教养,遣送原籍和雷山公安局在文革中再次将我抓捕送德立劳改农场继续改造直至一九八一年出狱,从来就没有一份书面“判决书”或“处理决定”或“劳动教养决定”或“逮捕证”等等法律的或行政的处理文本递我手里。他们都是用“代表党和政府口头宣布”,对我为所欲为。按照现在的行政法规语言叫做“不作为”、“乱作为”,真是草菅人命!若说“档案”,现仍活着的我以及健在的州农业局退休干部郭日新、陈远卓(现剑河县退休的政协主席)等等老同志就是活档案。  我不责怪,更不埋怨现任各级党委和单位领导,因为他(她)们都不是制造人间灾难和社会悲剧的极左路线的执行者或当事人。但他(她)们是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延续继承者,有责任有权力了结如同我这般受害人的申诉。逐渐抹平被极左路线玷污、扭曲了的执政党形象,以张扬和证明“立党为公,执法为民”在国人在世人心目中的真实。  我是即将跨进七十六岁的老人,因为穷困,身体很差,自知来日不多了。我妻子许贞淑和女儿,女婿、外孙都生活在北朝鲜穷国度,即使都想在分别五十年后的今天能见上一面,却都奈何一个“穷”字而不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极左路线和它制造的社会悲剧,人间灾难的结束,社会良知和人们的良心、道德得以逐渐复苏;我的人生悲惨遭遇逐渐为人知晓并长时间成为凯里市民、雷山市民街谈巷议的焦点。老百姓诅咒贪污腐败,漠视百姓利益的坏人,呼唤关心百姓疾苦,处处充满爱心的和谐社会的到来。二00五年五月十三日和二00六年五月六日的《黔东南日报》相继以我的人生经历为题材,报道了《50年跨国姻缘苦相思,70岁老人盼望女儿归——一个志愿军老兵和他朝鲜妻子53年的情感历程》;二00三年三月十一日《贵州都市报》第三版以《跨国姻缘主角见面有望》和贵州电视台二台“百姓关注”栏目于二00六年七月对我的录相采访播放,记者们尽量回避造成我人生悲苦的责任主角,这是可以理解的。总的说来,我能得到这点儿安慰,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了。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他们是党的宣传媒体工作者,有的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也是人,是人就有做人的良知和良心,这都是这个人类社会的财富呀!如果说中共黔东南州委和州农业局党政领导对我的问题和要求仍是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实在不可思议!有人说,我可以将报纸报道,电视台录相连同我的申诉、申请材料制成纸版,背到市里、州里、省里乃至北京大街上呼吁党性、人性和社会正义的支援,我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为。我是经历过抗美援朝那种残酷战争局面的人,深知今天安定和平局面的珍贵。更而况本人当年为之奋斗的共产党政权经过拨乱返正,提出了三个代表伟大宗旨,在继续着,发展着,一定会有有卓识远见的有党性良心的执政者受理并解决我的问题和请求。但愿我的问题能够给现在的将来的众多的当兵人——政权保卫者的人生,都会产生有利的启迪。  本人期盼着答复和解决。&申诉人: 幸存志愿军老兵贵州省凯里市洗马河街道138 号居民陈国治&日星期一铁道兵第2师丁先德(92.4.25)湖北麻城市西张店乡高山村人。1911年4月生。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排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警卫连长,中央警卫营连长、冀南军分区作训股长、第3纵队9师27团团长、铁道兵纵队2支队副政治委员(55年大校)前身为日从东北野战军六纵7师63团分出的东北回民支队,支队长刘震寰,副政委李子华,辖三个大队400多人。1947年3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第5团。日与吉林军区独立6团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第2支队,下辖桥梁第2大队、线路第22大队(原铁道2团)和运输、给水、通讯中队,共3407人。支队长刘震寰,副政委丁先德,副支队长肖春先,参谋长张凤鸣,政治部主任李子华。1948年10月编入吉林军区独立3团为线路第26大队,至此,共5800多人。49年1月14日入关,2月6日到达天津唐官屯,2月13日-3月24日抢修津浦线德州-桑梓店99.38公里。4月18日-7月6日抢通平汉线偃城-驻马店段,长台关淮河大桥、信阳南狮河大桥。7月13日渡江,逐段抢修粤汉铁路。日-4月15日担负粤汉铁路复旧工程。之后担负南岭支线、彬县、坪石、韶关大中修,武昌-衡阳股道扩建。日整编为铁道兵团第2师,刘震寰师长,袁光政委。下辖三个团一个直属营,每团直辖6个连。第2大队改编为第二桥梁团,第26大队改编为第12桥梁团,第22大队改编为第22线路大队。9月10日入广西,11月中旬-51年3月底,修建来宾-睦南关铁路。日受命参加抗美援朝,4月10-11日全师六个专列经由上海、浦口到安东,22日、23日立即投入抢修4月12日被炸的安东鸭绿江铁路桥,历时19天抢通。5月19日誓师,20日入朝,担负京义线西浦-孟中里段和价川支线107.73公里铁路的护路。8月28日奉命移交价川以北线路,接管满浦线价川-顺川段与平元线顺川-西浦段,著名的“三角地区”。9月15日恢复团营连三三制。8月中旬开始,迎击敌空中绞杀战,到10月7日打通了敌人对“三角地区”的封锁。10月中旬-12月9日抗击敌对317公路段的重点封锁,最终打通。52年4月开始迎接夏季洪水,正桥复旧,便桥加固。9月8日开始,22团十天抢通京义线黑桥-新幕段86公里,并承担保交。10月,肖春先代理师长,12月苏超任政委。53年初全师备战西海岸抗登陆。1月27日整编为4、5、6团,改1个桥梁团为线路团。每团辖4营。5月上旬抗击敌轰炸水库。53年9月-11月23日完成朝鲜铁路一期复旧。1月-3月整训。5月中旬-7月15日朝鲜铁路二期复旧一阶段。整编为5个团,其中新建第9团,师机械化营为第10团,撤销营建制。8月10日开始二阶段复旧,8月30日受命主力回国,日-15日师机关和7、8、9、10团回国到玉林参加黎湛铁路建设,6团受9师领导,到12月底继续复旧。日回国归建。抗美援朝期间,全师共298人牺牲。1954年底,500多回民干部转业到宁夏、甘肃、青海、云南等省工作。日-日建成黎湛线。1955年7月-1956年7月建成鹰厦铁路。1956年10月后半年担负兰新铁路红柳河-哈密段建设。日到日参与包兰线建设。日开始担负湘黔线建设,1960年1月投入6、9团参见娄邵支线。1960年1月撤销10团改编为四四制。日6团赴鹰厦线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归属6师指挥。1964年10月下旬7团调出一部分人组建铁道兵13师61、62团,6、8、9团各抽一个营重新组建7团。团调成昆线建设,先后配属10师、1师。1969年底调襄渝线施工。1965年4月-1970年7月援越抗美施工。1970年10月-1978年6月历时七年零七个月,参加襄渝铁路建设。1978年7月-1983年开始太岚铁路建设,师部驻太原。日授命8、10团赴中越边境参战,担负湘桂线长塘-凭祥段262公里的铁路保障任务,共8个营43个连6266人,2月1-7日从太原出发,11日提前两天到达指定地区。抢修公路6.76公里,装卸弹药3.72万吨。3月2-5日出境抢通凭祥-谅山32.6公里,完成了同登车站和友谊关-探垄间铁路遮断。3月21日-9月中旬铁路战备施工,包括屯里油库、漱湍弹药库专用线,邑江大桥迂回线等。9月23日全部回晋归建。1980年春,铁道兵老战士退伍,(不补新兵?)号又在河北省保定地区容城县招收了最后一批铁道兵战士。撤销了十团,人员补入其它4个团。1981年7月-1983年参加了南同浦线复线改造。日改编为铁道部第12工程局,驻太原,1998年7月改制组建为中铁十二局集团。43军129师387团铁道兵团2师22线路团中国人民解放军89308部队前身是冀鲁边区回民支队,渤海军区回民支队前身是冀鲁边区回民支队,后来发展为铁道兵2师8团、中铁12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1940年5月,冀鲁边区党委决定建立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和冀鲁边区回民抗日大队,由津南青救总会主任王连芳和冀南军区津南支队第六大队大队长刘震寰二人负责筹备工作。7月20日,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在宁津县魏家庵宣布成立,王连芳任总会主任兼组织部部长、刘震寰任武装部长兼敌工部长、丁溪野任宣传部部长、刘锡山任生活改善部部长、曹奎任宗教事务部部长、李玉池任青年部部长、刘树江任秘书长;同时宣布成立了回民大队(共计18人,回族17人、汉族1人,来自津南支队六大队11人,来自沧县县大队6人,来自专署1人,18人不含王连芳)、回民救国总会武装大队(沧县、盐山、新海县一带土匪张文和部六七十人改编)和手枪队。8月1日,回民大队在沧县(今孟村回族自治县)东南部的新县镇清真寺广场召开庆祝大会,王连芳在大会上正式宣布冀鲁边区回民大队成立,刘震寰任大队长、王连芳任政委;1941年3月,刘震寰率手枪队深入沧县、捷地铁路大桥袭击敌军炮楼,俘敌一个班,缴获枪支12支,迫使敌人一段时间夜间不敢通行火车。6月,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率部到高寨西南庄接见了王连芳和刘震寰,冀鲁边区回民大队向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学习了对敌作战经验和部队建设经验,随后大队长刘震寰带一部随马本斋的司令部和政治部行动,政委王连芳带一部配合冀中军区回民支队1大队马凤舞部到新海县沿海地带活动。8月1日,冀鲁边区回民大队攻克旧城据点,歼敌40余人,缴获小炮2门。9月,冀鲁边区回民大队配合冀鲁边军区16团在沧县白菜种村歼灭叛军王凤义部300余人;是月,冀鲁边区回民大队升级扩建为冀鲁边区回民支队,支队长兼政委王连芳、副支队长刘震寰(后任支队长)、参谋长王立朝(后调离);为了加强回民支队的领导,后来冀鲁边军区又调来何士兴(16团2营副营长、津南支队参谋长)任参谋长、刘济民(教导6旅旅部直属队教导员)任副政委、李子华任政治处主任;支队下辖四个大队和一个手枪队,400余人;1大队(冀鲁边区回民大队改编)大队长兼政委张文林,2大队(回民救国总会武装大队改编)大队长张文和、副大队长张玉清、左惠清、指导员张玉书,3大队(回民救国总会在鲁北地区的分会武装改编)大队长兼政委李玉池、副大队长李登五,4大队(回民救国总会在津南地区的抗日武装改编)大队长刘喜三、政委刘华,手枪队队长张九江、指导员李玉行。11月,回民支队2大队大队长张文和经不住考验,率旧部土匪投降敌人。1942年2月,回民支队4大队在辛庄攻克望海寺据点,打死汉奸队长并俘虏伪军24人。5月21日,回民支队2大队副大队长张凤亭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6月,日寇开始对冀鲁边区开展大规模扫荡,回民支队遭受巨大损失,部队减员至200多人(不含单独活动的3大队)。7月,回民支队4大队化妆袭击盐山辛店据点,毙敌副队长以下5人,俘敌34人,缴枪32支。8月,回民支队手枪队长张九江带7名战士化妆袭击沧县皋上据点,毙敌1人,俘敌20余人,缴枪20余支。日,回民支队1大队、4大队和手枪队智取盐山县姚庄据点,一枪未放俘敌10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小炮1门。3月,回民支队1大队、4大队在新青县赵高庄痛击韩村、小山来犯日伪军,缴获“歪把子”轻机枪1挺。4月,回民支队抽调1大队3中队和4大队3中队重新组建2大队,大队长石甦、指导员韩景正、副指导员吴庆云。9月,回民支队奇袭白头据点,歼灭敌人两个小队120余人。10月,驻沧州日酋谷川和伪军头子刘佩臣率领日军1000余人、伪军4000余人进犯新海县,在回撤途中经韩村(今黄骅县城)时,被埋伏在此的回民支队(欠3大队)消灭400多人。11月下旬,回民支队2大队在青城县的杨寨、徐寺、邦张家一带被日伪军合围,大队长石甦、指导员韩景正、副指导员吴庆云以及随2大队行动的支队政委王连芳等30余人被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继续斗争),部队全部损失;是月,新青县与青城县合并,建立了中共新青县委,李援任书记,隶属于冀鲁边区三地委,回民支队与新青县大队合并,仍用回民支队番号,李援兼回民支队政委,回民支队支队长刘震寰兼县长。12月,回民支队1大队、4大队与冀鲁边军区三分区7连在狼坨子围歼邢仁甫叛军,歼敌80余人。1944年1月,回民支队1大队和4大队大战赵高庄子,将敌追至小山据点脚下,歼敌40余人,缴获“歪把子”机枪1挺,使军心民心大为振奋;是月,无棣县大队与新海县大队合并编入回民支队为5大队,大队长杨志诚、政委娄剑峰(又名王玉琢)、副大队长周德宝。2月,冀鲁边军区与清河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冀鲁边区回民支队改称渤海军区回民支队,刘震寰任支队长、李援任政委。3月,回民支队收编刘佩忱部伪军36人组建独立大队,后整编为6大队,大队长张凤祥、指导员韩景正。4月,回民支队参谋长何士兴指挥5大队在曹庄子伏击羊二庄据点伪军,歼敌40余人,缴获意大利造六联机枪1挺。5月,回民支队4大队与渤海三分区7连、8连在庆云县城东,一举歼灭出城收抢群众麦子的日伪军230余人,其中4大队歼敌10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小炮1门、长短枪100余支。6月,回民支队1大队拔除小山据点,缴获意大利造六联机枪1挺;手枪队化妆赶集,袭击沧县辛店据点之敌,歼敌40余人;月底,1大队攻入苏基据点,歼敌40余人,我无一伤亡;是月,5大队在无棣县境内与顽军保安6旅李明轩部遭遇,政委娄建锋重伤被俘,壮烈牺牲。7月,回民支队1大队在庆云县分水杨村歼灭袭扰伪军,缴获轻机枪1挺、小炮1门。8月,回民支队4大队攻下沧县小白兔据点,歼灭伪军6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小炮1门。9月,回民支队4大队在盐山县边务村设伏,击毙日军数名,击毁汽车两辆;手枪队攻克黄骅县孔店村据点,歼敌60余人;5大队打响张皮庄子伏击战,歼敌40余人,缴获步枪20余支、意大利造六联机枪1挺;1大队、4大队和5大队与渤海三分区8连攻克黄骅县杨庄据点,歼敌30余人,缴获据点内所有军用物资。10月,回民支队1大队、4大队、5大队和手枪队伏击黄骅县花寨据点抢粮之敌(日军100余人,伪军400余人),毙伤日伪军80余人,俘虏日本军官森田。11月,回民支队1大队、4大队、5大队、6大队配合渤海三分区部队和庆云县独立营讨伐无棣县伪军张子良保安6旅(另一说法是护送山东省回民协会主任刘格平去渤海区),是役,参谋长何士兴在魏家庄牺牲。1945年2月,渤海军区回民支队配合渤海一分区主力一部攻下新海县齐家坞、吕桥、李村等据点岗楼二三十处,歼灭自卫团500多人,俘虏200余人,缴获长短枪共计600多支;随后又乘胜阻击青县出援之敌20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和三大车弹药;同时收编起义投诚人员组建回民支队7大队(碱北大队),大队长赵秉瀚、教导员郑锡林、副大队长袁世昌、袁世钧;另外收编静海、青县伪自卫团为回民支队新青大队(8大队、独立游击大队),大队长王文林;此时,回民支队已扩大到七个大队(无2大队)1000余人。4月,回民支队1大队与碱北大队配合,以250人的兵力与400多敌军在黄骅县孙庄、刘庄展开激战,歼敌30余人;随后又在燕吴庄击溃敌人,碱北大队大队长赵秉瀚在战斗中牺牲,袁世昌继任大队长;下旬,1大队和碱北大队追击青县伪军,歼敌30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82迫击炮1门,长短枪200余支。5月,回民支队1大队先后在浮河(碱河)南岸吴庄子、郑家口子和自来屯痛击扫荡伪军,取得五日三捷威震浮河的战绩,歼敌20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82迫击炮1门。6月,回民支队4大队和手枪队攻击天津小站几个敌据点,击溃守军。7月,回民支队1大队、4大队和5大队在无棣县小山镇围点打援,歼敌一部,缴获意大利造六联机枪1挺;手枪队在当地民兵配合下,攻击黄骅县吕桥据点,歼敌4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8月,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李子华带领1大队和6大队,配合渤海三分区部队先后解放阳信和惠民县城;月底,1大队和渤海一分区海防大队攻克黄骅县岐口据点,歼敌100余人。9月19日,回民支队支队长刘震寰和政委李援带4大队和5大队参加无棣战役,攻克信阳城,歼敌300余人;24日,4大队、5大队、6大队与盐山县独立营和渤海三分区部队解放黄骅县城;战后,盐山县大队和黄骅县第一、二、三区中队补入回民支队;是月,回民支队编入渤海军区新编师仍称回民支队,1大队和5大队编为1营(营长刘锡山、教导员李子华),4大队和6大队编为2营(营长时亮、教导员张文林、副营长辛文祥),碱北大队编为3营(营长袁世昌、教导员郑清霖),手枪队改编为特务连(连长丁玉琪、指导员孟学荣);刘震寰任支队长、刘虎臣任副支队长、项炜任政委、刘济民任副政委、李子华任政治处主任。日,回民支队从新海县(今黄骅县)出发进军东北。11月,回民支队改称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热河纵队1旅3团(43军军史版本,也有说法仍称回民支队),随后,3团在古北口北面滦平县驻守两个月,期间由于部队减员,各营由四个连缩编为三个连。渤海军区回民支队北上时留下了3大队和负责保护中共天津地下市委宣传部部长王连芳的一个手枪队。1946年,以手枪队(30多人)为基础成立了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回民大队,后发展为渤海军区第一回民支队;3大队因长期坚持在鲁北地区独立斗争,与支队主力失去联系,由渤海军区二分区领导,1947年初,以3大队为基础成立了渤海军区第二回民支队。1948年2月,渤海军区第一、第二回民支队与滨海回民大队(也称海防警备团)合编为渤海军区警备11团(对外仍称回民支队),同年11月,该团调归济南特别市警备司令部改称警备4团,1949年4月改称华东军区警备1旅1团,1950年改称山东军区警备7团,后调到荣成驻守海防前线并发展为济南军区守备25师41团、守备4师11团。日,3团参加平泉保卫战,与国民党13军交锋,1连和5连损失严重;14日,3团撤出战斗后进至赤峰。2月,3团护送延安抗大挺进东北的朝鲜中队至开鲁;是月,3团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7师21旅63团。3月,63团在通辽接收日式武器装备,随后挺进哈西,围歼肇源叛匪。4月,第一次解放长春战斗打响,63团攻占大房身飞机场;战后,21旅旅长王兆相率63团打扫战场,先后清点出三八式步枪4000支、轻重机枪200挺、子弹数百万发和炸药30吨等100多车皮物资经渤海区大连工委转送山东渤海解放区。5月23日,63团奉命撤离长春开赴双城剿匪,随后布防于松花江北岸陶赖昭江桥附近地区;28日,为保存回族干部战士,东北局决定将63团中的回族干部战士188人(也有300余人一说)调到哈尔滨组建东北回民支队,这就是回民支队历史上的“回汉分家”(63团于同年10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6纵18师54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6纵18师54团,同年11月改称第四野战军43军129师387团,后来这支部队改编为海南军区独立第二支队、广州军区守备153团和海南军区守备11团、海防11团)。6月4日,山东7师师长杨国夫在哈尔滨市南岗宣布正式成立东北回民支队,归属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领导,任命刘震寰为支队长、刘喜三为副支队长、李子华为副政委、张文林为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大队400多人;1大队大队长刘金声、教导员吴庆云、副大队长李庆林,2大队大队长张景祥、教导员韩景正、副大队长马玉荣、副教导员刘志广,3大队大队长丁玉起、教导员回登庆、副大队长韩道然、副教导员张树金。东北回民支队一成立,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回族群众工作上,成立了以刘震寰为队长的回民工作队(后改为回民工作团),深入北满回民居住区肇东、绥化、阿城、扶余和牡丹江等县市进行政治宣传和土改工作。1947年初,东北回民支队组建执法队,负责哈尔滨老起站、滨江站、三棵树(机车库)、36棚铁路工厂、松花江大桥和拉滨线等区段的执法护路和维护铁路的交通安全工作。3月,东北回民支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5团,刘震寰任团长,主要执行武装护路任务,但仍保留“东北回民支队”称号,经兵员补充后,部队发展很快,含回、汉、朝、满等民族,人数达1500多人。6月,5团成立装甲大队,装备两列装甲列车,大队长黄龙海、教导员吴庆云、副大队长张景祥。1948年2月,护路军5团与原护路军2、4团各一部整编组建为护路军铁道2团,下辖三个大队,刘震寰任团长,任务由单纯的护路转为抢修铁路。4月8日,牡丹江护路军四个连队编入铁道2团。7月5日,铁道2团改编为铁道纵队2支队线路大队,大队长罗培星、政委张文林、副团长刘金声。9月,2支队线路大队改称22线路大队。10月初,22线路大队随支队部开赴通辽时适逢廖耀湘兵团骚扰彰武,遂在甘旗卡阻击彰武之敌,战斗中1连1班班长赵宝海用轻机枪击落敌机一架;随后,22线路大队又抢修彰武柳河大桥。11月中旬,22路线路大队抢修新高线(新立屯至高台山)路段。日,22线路大队随铁道纵队2支队入关。2月6日,部队到达天津唐官屯。2月13日至3月24日,22线路大队参加抢修津浦线德州至桑梓店路段。4月18日至7月6日,22线路大队随支队抢通平汉线偃城至驻马店路段。6月,22线路大队与第二桥梁大队担负长台关淮河便桥抢修任务。7月13日,22线路大队随铁道纵队2支队渡江;28日,22线路大队先后修复南津港正桥及破塘口南北两座大桥。11月,22线路大队抢修汩河便桥。12月,22线路大队与第二桥梁大队继续南进,抢修新岩下、曲江、樟河、小溪等四座桥梁。志愿军铁道兵第2师由鸭绿江入朝参战。&日至3月18日,22线路大队担负耒河桥施工任务。8月1日,铁道纵队2支队22线路团改编为铁道兵团2师22线路团,直辖六个连。9月10日,22线路团随师进入广西,11月中旬至翌年3月底,22线路大队担负来宾至睦南关铁路铺轨任务。日,22线路团随师开赴安东。4月24日,22线路团抢修安东鸭绿江铁路桥便线,担负土方和辅轨工作。5月20日,22线路团随师入朝参战,担负京义线岭美至西浦和价川支线107.73公里铁路的护路任务。8月28日,22线路团随师接管满浦线价川至顺川段与平元线顺川至西浦段,也就是著名的“三角地区”。9月15日,22线路团恢复团营连三三制。10月7日,22线路团随师打通了敌人对“三角地区”的封锁。10月中旬至12月9日,22线路团随师抗击敌对317路段的重点封锁,最终取得了“三角地区”反“空中绞杀战”的胜利。1952年4月,22线路团随师担负迎接夏季洪水、正桥复旧和便桥加固任务。9月8日开始,22线路团在高炮612团配合下十天抢通京义线黑桥至新幕段86公里铁路线路。日,22线路团3营支援工程总队抢建大宇江第三便桥。2月7日,3营11连副班长袁孝文为保障军列安全壮烈牺牲,后来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12日,22线路团投入一个营对京义线普通江第一便桥及满浦线槽桶江爬行便桥的补修和新建便线便桥;17日,22线路团改编为第六线路团,下辖四个营,4营因兵员和机械不足,暂编一个技术连由团部指挥,同时新建高射机枪连。4月13日,6团开始担负满浦线泉洞车站的迂回线工程施工任务。8月,6团开始担负京义线万城至新安州及价川线安州至价川和满浦线顺川施工任务。1954年1月,6团随师进行整训。5月中旬至7月15日,6团随师担负朝鲜西海岸铁路二期复旧第一阶段施工任务。7月16日,铁道2师整编,6团改称8团。8月10日,8团随师担负朝鲜西海岸铁路二期复旧第二阶段施工任务。8月30日,8团随师奉命回国。9月7日至15日,8团随师开赴玉林参加黎湛铁路建设。年底,铁道2师包括8团回民干部在内的500多回民干部转业到宁夏、甘肃、青海、云南等省工作。日,8团随师建成黎湛线。7月至翌年7月,8团随师担负鹰厦铁路施工任务。1956年10月,8团随师担负兰新铁路红柳河至哈密段施工任务。日到翌年9月15日。8团随师参加包兰铁路建设。日。8团随师担负湘黔铁路建设任务。1964年10月下旬,因7团调出组建铁道兵13师61团和62团,8团抽一个营组建新7团。1965年10月,8团参加成昆铁路建设,先后配属铁道兵10师和1师指挥。1969年底,8团随师参加襄渝铁路建设。1975年8月,全军更换代号,8团改部队代号为89308部队(原代号5808部队)。1979年2月,8团与10团开赴中越边境参战,担负湘桂铁路长塘至凭祥段262公里的铁路保障任务。1980年,8团随师参加南同蒲铁路复线技改工程建设。1984年1月,8团改编为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第三工程处。1998年7月,第三工程处改制组建为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铁二师师长:李震寰(2.12)、马宗凯(2.12)、肖春先(9.8)张通达(1.2)、倪恒昌(7.1)、李庆善(3.4)、翟月卿(3.12)。马宗凯(04.1.8)安徽六安人。马宗凯,1910年2月生,安徽六安市丁集镇土桥村人。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31团班长、排长、连长,红一方面军连长、副营长、营长。八路军挺进纵队营长、副团长,冀鲁豫第1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冀鲁豫独立旅副旅长、第H纵队33旅副旅长。花溪军分区司令员、志愿军铁道兵第2师师长、策3分部副部长。1955年授衔大校。政委:马凤午(0.7)、袁光(2.12)、苏超(7.6)、肖彭(3.12)、李清德(9.8)、于坦(9.6)、王世超(3.4)、何海涛(3.12)。六团团长:崔镇(3)、孙林泉(6[四桥梁团])、焦文明(5.4)、王治英(0.11)、王丰(7.11)、陈家涛(0.7)、周家友(1.6)、鲁久荣(3.4)、徐定辉(3.12)、刘清斌(4.6[五线路团第二桥梁团])。政委:肖彭(1.11[第二桥梁团])、韩景正(5.6)、王文(8.6)、温丰义(3.4)、丁体仁(7.3)、王世梅(9.12)、刘庆堂(7.7)、高柱庭(9.8)、王文华(1.6)、黄启义(3.2)、彭贤才(3.12)、林英晨(0.3[第二十六线路大队])、孙士炎(2.11[十二桥梁团])、穆春堂(5.6)。志愿军二级英雄阎万库(二师六团一连班长)志愿军二级英雄袁孝文(二师六团十一连副连长)七团团长:董超()、回登庆(9.7代)、赵春(1.6)、王华堂(4.4)、孙福喜(4.12)、曲秀仁(5.10)、徐光(0.12)、张树勋(4.7)。政委:黎群(9.2)、刘全福(9.10)、李广生(4.12代)、王克成(0.11)、李维群(1.3)、周启发(3.12)、张文林(1.6十二线路队)、吴庆云(4.11)。八团团长:李家善(6.4)、程建仁(7.2)、邢福海(3.4)、李克金(3.12)。政委:顔锡池(6.4)、张裕芬(3.2)、高懿祺(3.12)。九团团长:刘天才(6.9)、周子和(7.5)、王敏(8.10)、秦安泰(5.3)、李盛洪(1.6)、计勖林(2.9)。政委:温丰义(6.1)、方登藩(9.11)、邝代章(3.4)、文普津(3.12)、徐桃义(1983.12)。十团团长:张树勋(5.7)、秦安泰(9.3)、宋玉恒(1.5)、李庆善(3.11)、单宝平(9.11)、周家友(0.6)。政委:刘全福(9.3)、王钧发(1.5)、贾会祯(0.7)、孙维良(9.5)。志愿军二级英雄李文柱(三师九团副营长)志愿军二级英雄马寿昌(三师给水二连连长)志愿军二级英雄李文生(三师给水二连连长)二师 宋明伦 马福彬 王恩久 崔洪远 任运田 尚国来 杨文奇 张纯江 相 铭 王志林 范明申 李福全 李振海李水光、王全江、何为华 吴以先 向成湘 李月光 黄伯海 丰如潮 张帮登 陈本禄铁道兵第3师前身为1948年8月成立的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第3支队,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1月回国。1984年1月改名铁道部第13工程局,驻地长春市东南郊。2000年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更名中铁13局;2001年改制成立中铁13局集团有限公司。铁三团燕廷政,一九二六年生,支村人。一九四九年参加革命。铁三团一营二连战士。一九五○年牺牲于广西省荣县沙子村。铁三师师长:龙桂林(2.12)、黄振荣(5.5[代])、张致清(0)、阎景祜(0.10)、陈文银(6.8)、苏宝臣(3.6)、李赞国(3.12)。龙桂林(1918.12—)山西沁县人。1949年任铁道兵团第三师师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师长、兵团后勤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55年大校)政委:徐斌(3.2)、岳心广(5.5)、徐元甫(3.8)、席华亭(0.4)、王树京(7.1)、毕于兴(3.6)、陈锡镇(3.12)。雷锋式的好军医杨祖基(三师十三团卫生队副队长)第三桥梁团(1953年3月改为第七桥梁团) 团长:申平、郝志珍 政委:李清德、胡断兴;第十三桥梁团(1953年3月改为第八桥梁团) 团长:黄孝言 政委:刘伯增;马国章 河北徐水 志愿军铁道兵第十三桥梁团副团长第二十三线路团(1953年3月改为第九桥梁团) 团长:贾庆祥、张字明、李治国 政委:徐冰、卢文华;第七桥梁团(1954年6月编为第十一桥梁团)团长:郝志珍;第八线路团(1954年6月编为第十二线路团)团长:胡断兴;第九线路团(1954年6月编为第十三线路团)团长:李治国 政委:卢文华;第十一桥梁团团长 杜国珍、王积清、李方成、蒋志学、刘长林、褚惠民、刘洪涛 &政委:王继晖、杨敦瑞、孙建河、李可观、王化、刘长福、田海宽、尤斌文、袁凤举、文普津;第十二线路团(1963年3月改为第十二桥梁团,1964年重新组建)团长:胡继兴、苏大元、郝志珍、何正军、尹燕荣、官平瑶、徐文义、何宝贵、王成良&&政委:孙爱松、孙建和、杨敦瑞、李教民、宋祥鳞、阎振兴、周锡文、涂仕明、王志庭、蒋昌生;第十三线路团(1963年3月改为第十三线路隧道团)团长:郝志珍、傅鸿宾、赵世贵、袁邦、高太珍、吴立辉、王彥治、张教坤、龙治祥、李怀&&&政委: 杜振华、马之田、毕于兴、郭容民、冯潮珠、牛长夫、周于德、李汉??、宿跃忠、李贵金;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三师十三团十六连副连长)第十四线路团(1963年3月改为第十四线路隧道团)团长:刘汉杰、殷常胜、张瑞成、周兆礼、郝国英、张慧卿、丁振声、吴庆堂&&政委:成志刚、牟德亭、于径、蔡萍、李海明、盖明礼、郑华才、董太祯;第十五机械团(1954年6月组建,1958年12月撤销)团长:李治国、赵世贵&&政委:王强 &第一副团长:张汉荣、周兴水、娄庆云;第十五线路隧道团(1963年3月组建)团长:陈文银、王云峰、陈设、李年华、王彥治、郝国英、沈阿木 政委毕于兴、尹燕荣、丁宪邦、耿信、丁有娃。三师 王 宝 王殿宫 赵志诚 韩树仁 王国章 谢素珍 龙均爵 杨永勤 刘国财,铁道兵第3师政治委员徐元甫大校。龙均爵生前所在第3师13团4连连长张广堂。营长谢祥臣、连长包景文、指导员郭纯、见习参谋龙家燕、杨连第连战士写的《象学习杨连第一样学习龙均爵》等。(本书作者王守勤,书中部分章节曾载本报副刊),胡萍、丁占起,尤有中、赵修柱、8503部队王守勤,沈恩友,8503部队四支三连铁道兵。 1953年底回国后,龙均爵,侗族,贵州省锦屏县人,1933年生,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龙均爵临时派去负责民工分队的技术指导。铁道兵部队第3师13团4连随军职工、共产党员龙均爵。日,在福建漳泉铁路施工中,他为保护国资财安全,奋力扑灭山火,英勇献身。龙均爵在铁道兵部队历任战士、班长,1957年改为随军职工,颜廷岁 , 籍贯:邳州市岔河镇,1928年出生,日参军,铁道兵三师铁道兵8503部队,新兵时,颜廷岁在山东省微山县夏镇的山东警备14团训练了3个月,后来所在部队又配合四野一路南下,途经湖南、湖北,直至当时的广西省会桂林。1950年的春节,颜廷岁是在武汉度过的,当年7月,他所在连队的200多名官兵调防陕西宝鸡,开始了防空、防弹知识学习等方面的战争准备。当年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颜廷岁复员后,回到家乡颜家村,曾担任过生产队长,直到退休。黄振荣,陕西省长安县 出生日期1915年6月。1928年参加国民革命军西北军,任冯玉祥贴身警卫。1931年12月随江西宁都起义部队加入红军。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湘赣军区电台副台长,长征时任第六军六十一团参谋。1937年“七·七”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共中央为敦促阎锡山部抗日救国,派黄振荣、李成芳等“五人小组”,去山西太原“决死纵队”工作,担任教官。后经薄一波周旋,黄振荣和李成芳到晋军中任营长。1940年关家垴战斗中,黄振荣率部顽强抗击日军进攻,身负重伤,被战友救下阵地,隐蔽在附近一个山洞中。敌军搜山时发现,被俘入狱。1941年乘机逃脱虎口,回到八路军总部,经党组织审查批准恢复工作。1945年重新入党。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后来东北。同年12月任东北护路军大队长、团长、参谋处长。1948年12月,“铁路纵队”成立,任铁道兵团第四支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在抢修山海关铁路枢纽,组织运输第四野战军进关中,功绩卓著,立大功1次。1950年8月,率部入朝,任铁道兵三师副师长,在抢修大同江铁桥中又立大功1次,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3年1月,任铁道兵三师代理师长。不久,率部回国,参加鹰(潭)厦(门)铁路建筑工程,因指挥得力,提前完成分担的任务,取得了突出成绩。1955年4月来到北大荒,任铁道兵八五○农场副场长。1956年3月,率领一支铁道兵转业官兵,进入完达山以北地区开荒建场。他先带一支小分队,踏着积雪,勘查荒原,艰难地进入“老三号”(日伪时期在此建的居民点,被称为“三号”)。走访了老头店、四合屯、索伦岗,查清荒原面貌。5月10日,打通虎(林)宝(清)线,简易公路通车,拖拉机和建场物资可以从山南运抵山北。6月1日,举行开荒典礼,王震将军宣布八五二农场成立,黄振荣任场长。黄接任场长后,与开荒队员同住一个帐篷,在伐木场上被“回头棒”砸伤,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当年开荒20万亩。1957年继续开荒,达到耕地51万亩,成为当时铁道兵农场中规模最大的场。1958年继续扩大到60余万亩,建立7个农业分场。1959年任八五二农场场长。到1968年任职9年间,农场已成为有耕地74.5万亩,拖拉机298台,联合收割机235台,各种农机具2000多台件的大农场。由于经营得法,农场的总产值已由1956年的3.7万元提高到1968年的32.6万元。当年全场盈利数字可观。1968年2月在“文化大革命”中遭批斗毒打后,因脑溢血去世。终年53岁。在完达山南麓南横林子东部的一片白桦林里,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陵墓,上面镌刻着“黄振荣同志之墓王震敬书1985年秋”1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黄振荣,1912年生,陕西省来安县人,1928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在冯玉祥将军的卫队旅担任警卫。1931年12月,在江西宁都随起义军参加红军,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圆满完成护送丁玲等文化名人去延安的任务,受到毛主席和朱德司令的接见。1945年12月任东北护路军第一大队长赴东北,次年任护路团团长。1947年任护路军司令部参谋处长。1948年,任铁道兵四支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率部抢修山海关铁路立大功一次。1950年,任铁道兵第8503师副师长,1951年率部入朝,在抢修大同江铁桥中又立大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3年,被任命为铁道兵第三师代师长。1956年初率部来垦区,被任命为铁道兵八五○部农场副场长,后任八五二农场副场长、场长、农场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68年2月因脑溢血逝世。黄振荣从1933年宁都起义后就在王震属下工作和战斗。1955年,他奉王震将军的命令来到北大荒,率领五人组成的踏荒小组,深入到完达山北、宝清境内的荒原深处,选定了八五二农场场部的位置,并摸清了完达山北麓有300多万亩可垦土地。于是,在1956年王震将军的号令下,大批铁道兵转业官兵浩浩荡荡地开进北大荒,打响了征服“完北荒原”的战斗。1956年4月上旬,先头部队开进了完达山北,进入了荒原。时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王震同志,致电八五○党委并转宝清指挥部:“……目前转建部队正在整装待命。大量机械已经集中完毕,即将向你们垦区进发。望务于5月10日前打通虎林、宝清直达公路(尤其抓住穿越完达山重点工程),以便迎接部队到来,祝你们胜利。”黄振荣带领十几个连队、2000多名干部战士,在宝清至虎林120公里的一条长线上,全面开始了抢修虎宝线的浩大工程。将军岭下80名战士手持四根大绳,拽着一个大锤,打下了千古荒原第一桥桩。他亲自伐木,烧树根,铲草皮,在伐木时不慎被回头棒砸伤。他拄着拐棍指挥筑路大军,日夜奋战。5月10日清晨,最后一块护桥板钉在第48座桥梁上,公路准时全线通车。黄振荣曾在1932年赣州战役和1940年关家垴战役中两次受伤,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他每次下地,都是徒步行走,有时一天要走上50多公里。在数九寒冬踏荒中,他的脚趾甲被冻掉了九个。他率领7000多名官兵,开荒71万多亩,扩建了八五三、八五五农场。在1957年10月召开的全国农林代表会议上,朱德副主席夸赞八五二农场是全国费用最低的一个单位,并号召全国农垦企业向八五二农场学习。1958年,黄振荣正式担任八五二农场场长职务。10年间,他亲自指挥根治三大涝区的施工,主持制定了“农场十年发展规划”,并在工作中摸索出了一整套办农场的经验。他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作用,率先提出农业生产中关键的三个日期:麦播要在4月20日前完成,大田播种要在5月20前完成,麦收要在8月20前完成。他注重成本核算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稳产同产上下功夫。到1968年,八五二农场耕地面积就扩大到74.5万多亩,有大牲畜3166头、猪15690头、拖拉机298台、康拜因235台、各种农机具2000台;年产粮食达1亿斤以上,总收入由1956年的3.7万元提高到3206万元,全场盈利50.3万元,成为垦区第二大盈利农场。1968年2月,这位有着37年革命生涯的老红军战士因受迫害含冤长逝。1979年,八五二农场召开千人追悼大会,为他平反昭雪。1985年8月,王震同志到黑龙江农垦视察时,亲自为黄振荣墓碑题词。铁道兵第4师志愿军铁道兵第4师正式成立。该师以铁道兵团直属桥梁团为基础与中南军区选拔来的新兵合编组成,师长刘学礼。日在朝鲜成立,1953年11月回国。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4工程局,驻济南。1999年12月变更为中铁14局。铁四师师长:张云山(7.6)、张峰(7.6代)、沈鸿林(0.12、4.7)、王万祥(2.8、9.10)、彭绍智(6.8)、孙海同(1.7)、贾文禄(3.12)政委:苏超(3.1)、刘学礼(6.5)、罗彬(3.12)、安春华(4.12)、闫斌(9.10)、靖树森(7.1)、黎明(2.7)、张培文(3.3)、刘文礼(3.12)。志愿军二级英雄陈伯悦(四师四团一连副班长)志愿军二级模范于琛(四师四团卫生连班长)李三海 铁道兵十四团七连连长 堤村乡堤村 日在朝鲜执行任务中牺牲。钻爆能手李伦稳(四师十七团六连战士)雷锋式的好职工陈锡畴(四师修理营二连职工)十六团团长:魏绪桐、夏盛文、孙海同、周富、杨绍宽、毕于俊、盖治昌政委:法寿卿、蔡长忠、姜勉希、刘增祥、夏树山、王德巨、岳茂斌。十七团团长:张振荣、张安福、贺魁敏、马秀长、屈文明、张桂根、顾茎拥。政委:蔡长忠、罗景隆、陈学诗、夏旭光、钟天增、吕洪光、唐吉生。十八团团长:靖树森、刘尚义、林维彬、杜建华、伊方祥、孟宪启、韩志强。政委:任省义、徐洪昌、周德发、钟志安、徐保才、郭盛友、杨慕堂、杨谟成。十九团团长:孟昭瑞、武清泉、张安福、张卓然、刘铁流、周富、赵相璞、胡芝萍、刘文海、靳尚忍。政委:靖树森、陈加通、王宝寿、朱协滋、王庆、郭荣茂、李本来。二十团团长:孙连仲、李荣贵、孙效祖。&政委:孙爱松、张万和、朱云英。日从朝鲜回国。1980年铁道兵第6师并入。1984年改编为铁道部第15工程局,驻洛阳。四师 钟 英 欧文义 田清洲 吴青山 王凤桐 秦 盛 何金山 孙明超 李光松 李兴义铁道兵第5师代号8505代号7662&铁五师师长:何辉燕、戴彪(未到职)、罗崇富、李绍珠、顾秀、林焕明、刘明江政委:朱绍田、张汉民、袁岩波、李国平、王强、宋连山、杨友仓铁五师刘玉威政委、铁五师范东升副政委、http://www.tdbjy.com/bencandy-263-13962-1.htm二十一团团长:康振玉、梁作栋、张达富、范伯成、刘湘君、蒋华祥、陈述友。政委:文平、蒋占鹏、范伯成、郝维章、蔚汝森、张复佳、常隆千、李海涌。邢桂经 山西定襄 志愿军铁道兵线路第21团副政委二十二团团长:泰兆棋、贺庆、钟平武、孙连忠、高友谅、顾金盛、徐德才、李文浩、高尚武、李云贵、刘世发。政委:马杰、李万清、朱元生、陈苗河、刘玉威、王宗朝、梁安学、刘树乐。二十三团团长:梁作栋、刘清浦、高友谅、许维国、王功、白石肖、毛汉学、钱新才、高尚武、郝保明、张开能。政委:李思元、刘守义、杨成威、董振声、岳洪恩、李文书、许常春、张学林、范东生、闫宗文、刘宝珠、贾志德、刘炳清、苏云富。李兴善,78岁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五师二十三团的团部给养员,篮球队主力队员,非常想念战争年代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想寻找过去的战友,请我帮忙寻找。李兴善:0456——7807311&我单位:0467——5981519&23团曹新建副连长安徽;23团后勤装备股助工、来自攀枝花的63年入伍的63岁遵义老战友张继新,23团汽车二连李军兰州。陶福星二十四团团长:秦兆棋、曹建芝、胡继兴、梁作栋、许维国、薛玉金、吴从良、王伯欣、王邦培、王泉松。政委:曹建芝、林钦福、王家巍、闫德生、于桂、王善达、董宝梓、杨明光、曾佐江。二十五团团长:贺振远、钟武平、苏幸峰、马海旺、郭希增、郝保明、曾金信、曹光彩。政委:岳洪恩、李海清、柳忠敏、陈苗河、杨明光、王舜邦、霍金贵。铁道兵五师师长顾秀到渡口负责“三支两军”工作,双肩挑起了两付重担——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成昆铁路建设,同时增加了200多名支左干部和一个营的支左部队。铁五师派往攀枝花和各大企业的师级干部(蒋占鹏、李海清、张达富、范东生等)、团级干部(蒋华祥、刘苏让、孙旭生、贾志德、陈汝章、张书兴、顾金盛、王荣舟、贺聚跃、于桂、梁庆康、刘宝珠、田根同、赵发庆、王建、王柱、唐仲伯、高尚武、罗伦、陈苗河、单守风、汤福生、董宝梓等)和营级(张长生、贾磊、唐朝喜、李华成等)及连排干部300多名,高丽瑛的父亲高尚武,1932年阴历9月28出生,祖籍山东省乳山县南黄镇,1951年的7月参军,101师,文化教员,日,农三师传达入朝抢建铁路命令。1月12日,接上级“无需在沈阳整训而直接入朝”紧急命令。1月24日,部队到达朝鲜平安北道价川郡。1月29日,农三师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隶属中朝新建铁路指挥局领导”。日,铁道工程第十师奉命将未完工程移交给铁九师,15日从朝鲜乘专列回国。日,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从朝鲜登车经过7昼夜到达陕西咸阳,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师(以下简称铁十师),代号8510部队,驻防咸阳北郊。各团即为铁道兵第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十团,各团代号为8510部队一、二、三支队。二十八团驻肖家村至长陵一线;二十九团驻黄家寨;三十团驻兴平县。回国后,先后在宝鸡干部学校、上海华东工学院参加培训,后考取石家庄铁道兵学校,毕业后回到十师48团任职副连长、1957年为了支援贵昆线的铁路建设从铁道兵十师抽调了部分人员去铁道兵五师,调到五师任21团一营1连副连长、4连连长、21连连长、21团作战股长、师作战科参谋。1973年任铁道兵五师后勤部副部长。从师后勤部调往22团任团长,198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五师、第六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阿拉沟合并,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六师番号撤消。原五师二十二团部队撤消,调任23团任团长,1954年,王震司令员动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第五师的转业官兵到北大荒建设机械化大农场。1955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八五〇部农场”宣告成立,余友清任第一任场长。1955年初,王震司令员来农场视察,在爱民大队(今八五〇农场一队)召开全场烧荒现场会,并亲自点燃了第一把荒火,拉开了北大荒垦殖史上艰苦创业的序幕。之后,八五〇农场以“母鸡下蛋”的方式以场扩场,派出干部和小分队到各地开荒建点,相继组建了用“八”字头命名的12个农场。八五〇农场从草创、发展到粗具规模,经历了异乎寻常的严峻而艰辛的创业过程,农场从小到大,稳稳地在荒原上站住了脚跟,为今天向城镇化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21世纪以后,新的领导班子又对城镇建设有着突破性规划,他们坚持小城镇建设不动摇的理念,把小城镇作为载体,通过招商引资,以经济发展服务和带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在功能分区上细化,特别是在商业、服务业、工业等方面规划细致、合理;撤队并区发展小城镇,使农场成为一城三区,即场部中心城,三个重点管理区的布局。特别是在场部中心城规划上,按照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化、地域化、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改变过去沿街沿路开发“商居混合”式楼房开发方式,形成“园林小区”与“沿街门市”共同发展模式。如今作为农垦第一城的八五O农场已成为完达山下的一颗璀璨明珠。6月3日铁道兵司令王震将军和参谋长徐斌同志来到黑龙江省伊春地区铁道兵五师住地视察工作。当时就被三江平原无垠的黑土吸引住了。于是就向铁五师付师长:“需要去我马上去”。将军又说:“你先去打头阵,以后要大发展,要母鸡下蛋”。6月5日王震将军亲自向战斗在汤——林线(汤原到林口的铁路线)上的铁五师部分指战员作开发北大荒的动员报告。6月20日铁道兵八五零五部九十多名官兵进驻伊春市组建伊春农场(八五零农场的前身,后改为八五零五部农场伊春分场)以生产蔬菜供应部队。6月28日由铁五师干部部张处长率28名连以上干部从伊春出发到宝泉岭农场学习办农场的经验。9月3日铁五师付师长余友清同志奉王震司令员之命率入踏察了佳木斯、密山、虎林、饶河等地区的荒原,后确定将点建在虎林。10月14日付师长余友清,干部部长(后提为付政委)阎斌同志率先遣队2万余人(包括劳改支队)从伊春出发进驻虎林县城组建农场。10月17日余付师长先遣队到虎林县,分住在原县花纱布公司(现银行后院)办公室和县医院宿舍内。11月20日余友清同志带警卫员王荣富由一老农当向导进马鞍山调查日伪时期砍伐的胭山木和运木路线。12月21日由八五零五部复转大队和河南劳改支队的余友清、阎斌、周长令、黄世元、杨淑云、杨笃信等六同志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零五部农场筹建组。12月25日由场长余友清、书记阎斌、付场长黄世元、付书记周长令同志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零五部农场临时中共委员会。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八五O五部队(五师)上校副师长余友清刚从朝鲜战场胜利归来,即奉铁道部司令员王震将军关于建立军垦农场的指示踏查了虎林地区的荒原,并于10月14日率领500多名指战员和在伊春汤旺河完成林业铁路工程的河南劳改支队管教干警220人,劳改犯5074人,从伊春出发于10月22日来到虎林西岗筹建国营农场。这位雇农出身历经百战的老战士率领指战员开进虎林后,受到虎林县党政机关及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他们腾出办公室,让出房屋安置复转官兵居住,彼此热情相待,情同手足,亲如一家。接着余师长带领全员人马,从当年日本关东军的秘密仓库里捡来废铜烂铁;从日本军营的废墟堆里捡来砖头、石块;从开拓团的破房里拆除木料,一边修建办公、居住场所,一边制作垦荒工具,一边进行系列的开荒准备。1955年元旦,在一片欢庆声中,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八五O部农场”建立!八五O的名字是以原部队番号八五O五取了前三位,预示军垦农场的建设要按“八五”系列从零开始。1955年3月,当积雪消融,万木复苏的北大荒春天姗姗来迟时,他们已经做好了开荒前的一切准备。在打好防火道和严密防范的情况下,开始点火,荒地上燃起了第一缕火光。接着火龙飞舞,星火燎原,那茫茫的荒野很快成为一望无垠的黑色地毯,只待垦植。1955年4月正式开犁。由于荒原上缺乏排水设施,地下水饱和,仅有的几台斯大林80号拖拉机发挥不了威力,于是在余师长的带领下采用人拉犁开荒。开始50人一付犁,后经改装犁铧只用20人拉一付犁。在辽阔的荒地上,人们喊着号子,排成雁阵,奋力牵引着大犁。只见一条条黑油油的筏片闪出明亮的光泽,散发着泥土的芳香。紧接着农场大量购进各种型号的拖拉机,开荒犁,开展了全面的机械垦荒。他们随机应变,以拖拉机开岗地,以人拉犁开湿地,然后再成方连片,就这样,当年就开出荒地144340亩,春播38000亩,当年获得大豆亩产89公斤的好收成,粮豆总产量达3382.20吨。使垦荒者和当地群众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美好前景。原铁五师21团现改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第一工程处”,驻陕西省西安市。原铁五师22团现改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第二工程处”,驻河南省焦作市。原铁五师23团现改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第三工程处”,原驻地为山西临汾市,后该单位划归中铁23局建制,现驻四川省成都市。原铁五师24团现改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第四工程处”,原驻山西省侯马市,现驻河南省郑州市。原铁五师25团现改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驻河南省洛阳市。原铁五师机械营(21团4营)现改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第一工程处第四工程段”,驻山西省侯马市。原铁五师汽车营现改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汽车运输大队”,单位改制后名称为“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原铁五师修理营现改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修理厂”,单位改制后名称为“中铁十五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原铁五师建筑给水发电营现已撤销。原铁五师仓库现改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材料厂”,单位改制后名称为“中铁十五局物资工程有限公司”,驻河南省洛阳市。原铁五师医院现改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工程局医院”,单位改制后名称为“中铁十五局集团公司中心医院”,驻河南省洛阳市。原铁五师教导队现改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技工学校”,单位改制后名称为“中铁十五局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心”,驻河南省洛阳市。http://m.blog.sina.com.cn/s/blog_02vtne.html#page=6Q名精彩的朋友父亲铁道兵5师8506部队一大队,7军19师55团,铁5师13,铁5师21团。1957年为了支援贵昆线的铁路建设从铁道兵十师抽调了部分人员去铁道兵五师,高尚武就是这个时期调到五师的,任21团一营1连副连长、4连连长、21连连长、21团作战股长、师作战科参谋。1963年参加了陕西武功飞机场的扩建工程@ヾ习惯。的爷爷杨有华烈士,陕西省华阴县岳庙公社人,生于1939年1月,【铁道兵5师24团】中国人民解放军7927部队202分队战士,1964年9月在执行中尼筑路任务时光荣牺牲,终年23岁。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烈士陵园3排12号铁道兵5师8506部队【22名】刘先敬烈士,广东省揭阳市人,铁道兵5师8506部队2中队3分队副班长,中共党员,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蒋永福烈士,贵州省镇远县人,铁道兵5师8506部队2中队战士,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杨世兴烈士,贵州省剑河县人,生于1941年,铁道兵5师8506部队2支队3营7连战士,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田正发烈士,贵州省台江县人,铁道兵5师8506部队2支队3营战士,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姚本清烈士,贵州省三穗县人,生于1932年,铁道兵5师8506部队2支队安检员,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李正贵烈士,贵州省台江县人,生于1938年3月,铁道兵5师8506部队2中队3营战士,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李兴禄烈士,贵州省镇远县人,生于1941年,铁道兵5师8506部队2支队2分队战士,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林衍廷烈士,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潮阳县】人,生于1936年7月,铁道兵5师8506部队3中队7分队班长,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刘丰高烈士,四川省中江县人,生于1938年,铁道兵5师8506部队3中队7分队副班长,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李应元烈士,贵州省道真县人,铁道兵5师8506部队3中队7分队战士,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周达上烈士,贵州省三台县人,铁道兵5师8506部队3中队7分队战士,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受重伤经抢救无效28日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陈泽沛烈士,四川省射洪县人,铁道兵5师8506部队3中队8分队副班长,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杨通明烈士,贵州省台江县人,生于1939年3月,铁道兵5师8506部队3中队8分队战士,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王红兰烈士【王红玉】,贵州省人,铁道兵5师8506部队3中队9分队班长,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邰昌和烈士,贵州省剑河县人,生于1934年2月,铁道兵5师8506部队3支队9分队战士,1959年6月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张清福烈士,贵州省瓮安县人,铁道兵5师8506部队38分队战士,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晏文志烈士,贵州省务川县人,铁道兵5师战士,日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吴通友烈士,贵州省剑河县人,铁道兵5师战士,日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宋昌华烈士,贵州省黄平县人,铁道兵5师战士,日在修建湘黔铁路时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徐德权烈士,贵州省人,铁道兵5师8506部队27团3营战士,1960年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乡岩脚寨隧道建设施工中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刘金山烈士,贵州省黄平县人,生于1941年10月,铁道兵5师副班长,日在滇黔线普定县贵六寨施工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王启发烈士,贵州省黄平县人,铁道兵5师战士,日在贵州省普定县化区大用乡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五师 向旺坤铁五师的寻找他当年的战友,联系电话,的爸爸蔡宝森,安徽繁昌县人,1920年生,194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参加祖国铁路建设,1949年5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二十三团部队(后于1954年改为铁道兵二十三团部队)。在部队期间,历任工程师、团总工程师、师科技科科长、六级工程师,1983年离休后,按正师级待遇安排到浙江省军区第四干休所休息。苗廉,1931年生,山西清除人,1949年4月入伍,第七军十九师五十六团(铁道兵二十三团前身一部分),当了一名宣传兵。参加过解放战争、入川剿匪、抗美援朝及社会主义时期的铁路建设。历任宣传员、军供保管员、会计、1951年初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十一师相继入朝,志愿军铁道兵五师于1952年10月底开赴东北锦县地区进行换装整休后,于11月末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团长田仁明。十四团财务会计,朝鲜停战后,二十三团后勤处全体官兵在回国前于日在球场郡驻地合影留念(后排右一为苗廉)。十四团(二十三团的前身)也随五师于日从朝鲜球场驻地乘火车返回祖国。同年4月1日,志愿军铁道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财务主任、财务股长、后勤处副处长、处长,铁道兵眉县疗养院副院长。1982年转业到西安市建设银行工作,现已离休,在西安市休养。】爱人崔静华安徽灵璧籍陶福星铁道兵二十三团铁道兵二十三团,由乡游击队、区武工队、县大队、分区独立团到野战军,主要活动在革命老区山西省吕梁地区。第十九师二十三团,五十五团的张文裕,五十六团的梁作栋,五十七团的闫三毛眼等同志,  1947年由汾城、新绛、乡宁三个县大队组成五十九团,该团于1948年6月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独十旅三十团,后为七纵队十旅三十团,再后为七军十九师五十七团。1949年5月又将十四旅四十二团合并于该团(四十二团由河曲独立营、偏关武工队、保德游击队组成),再后又改称铁道工程第五师十五团,后来又改称为铁道兵团第五师十五团,这是二十三团前身的最早一部分。  1947年以洪赵大队和汾灵独立营为基础,补充扩编为两个小团(即五十五团、五十六团),临汾战役后为充实编制,五十五、五十六两个团合并编成五十六团,1948年5月升级为西北野战军独十旅二十九团,后为七纵队十旅二十九团,再后改称七军十九师五十六团,1952年改编为铁道工程第五师十四团,1955年师辖三团制改编为师辖5团制时抽调两个连队(三连、四连)和部分机关干部与十五团的部分机关干部及二连、六连合并组成二十三团。这是二十三团前身的另一部分(当时为苏制小团编制,团辖六个连,一至五连为施工线路连,六连为机械连)。  1948年初,根据晋绥军区命令,抽调军区所辖的三、九、十三个分区各一个团组建成独十旅。日,独十旅旅部在山西汾阳西辛壁村正式成立,首任旅长就是铁道兵第5师首任师长,后来又晋升为铁道兵一军军长、西南指挥部(二指)司令员、铁道兵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的何辉燕同志。独十旅成立后将原三分区的三十七团、九分区的五十六团、十分区的五十九团按顺序改成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十团,独十旅三十团也就是铁道工程第五师十五团,首任团长是付在先,政委于丁,副团长李绍珠,副政委白新太,均为红军老干部,即最终的铁道兵第五师二十三团的前身主要部分。  1948年7月,西北野战军和晋绥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吕梁军区建制,以吕梁军区机关和独十旅、独十二旅组建成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的前身),纵队司令员是彭绍辉上将。1948年11月,西北野战军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改称为第一野战军第七军,原第七纵队第十旅改称为第七军十九师,原十旅三十团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七军十九师五十七团”,1952年大整编时改称铁道工程第五师十五团,1955年再次改编时与十四团两个连队和部分机关合并后改称二十三团。  第七军十九、二十师随军部一起于驻地山西晋源、清源等地  政治处赵林培副主任,供给处主任耿良洲  1949年12月,根据作战形势的需要,十九师随第七军又划归西南军区贺龙指挥,配合十八兵团入川参加解放成都战役作战。  十九师为入川部队右路先锋率先出发,五十六团团王风参谋长带领侦察排天不亮就先行出发,二营梁副营长带领四连为部队先锋,三营、团部机关为中,一营为后尾。  二十三团前身十九师五十六团亲自参战两次(金山、春华堰)。  原国民党二十军代军长杨烈以下近5000余人编入十九师各团后,无一人逃亡,  1950年9月,十九师脱离配属十八兵团关系,奉命北返甘肃,归建七军建制。  驻甘谷县,团部驻扎新阳镇。至此十九师才算回到老家,正式归建第7军建制,        1952年,十九师奉命改编为铁道工程兵第五师,原五十七团改称十五团。  二十三团团长:梁作栋、刘清浦、高友谅、许维国、王功、白石肖、毛汉学、钱新才、高尚武、郝保明、张开能。原志愿军铁道兵团第五师十四团改称铁道兵五师十四团。1964年8月,李德忠偶然遇到铁道兵5师23团团长白肖石。当白团长知道他一直寻找在朝鲜失踪的哥哥李木社时,激动地说:“你要找李木社得先找我,我在朝鲜和李木社同在三大队。李木社没有了,三大队没有了,全部牺牲了。我是晚上深夜从六层尸体中爬出来的唯一生存者”。这是李木社失踪后12年来李家唯一一次得到关于李木社的非官方信息。白肖石后任铁道兵第五师副师长,94年在洛阳去世。星蓉苹果寻找铁道兵5师23团团长白肖石的资料1955年初部队进行了一次整编,将原师辖三团制改编为师辖五团制,将原团辖三营制改编为团辖六连制(据说是仿照苏联编制)。将原十四团三连、四连两个连队整建制和机关部分干部,与十五团机关和二连、六连等合并组成二十三团,后即展开鹰厦线建设的紧张施工。二十三团一连(连长尹尚龙,政治指导员白石肖)  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将军,郭维成将军二十三团受到了中央军委通报表彰,被中央军委授于“隧道攻坚老虎团”,一连被铁道兵党委授予“大禾山隧道尖刀连”的光荣称号。尹尚龙、张明万、徐德俊等同志被评为出席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      二十三团后勤处业务九主任在南福线留影(前排左二为苗廉)。&  二十三团 一连连长郝同然、政治指导员王荣舟 我时任后勤副处长,主管部队并协管民工的生活,整天和陈汝章处长为争运力而闹矛盾。  1954年铁道兵团由朝鲜回国参加东北森林铁路建设时,王震司令员视察部队发现大小兴安岭地区有大片荒芜的草甸和尚未开垦过的处女地时,当即决定铁道兵复员战士不回乡,干部转业不让走,组织了数万名铁道兵转业干部和退役老兵,组成数十支劳动大军,留在东北开办农场,垦荒种地。不久兵部增设农垦局实施领导,后升格为国务院农垦部,由王震司令员兼任部长。该农场直至铁道兵1983年大整编取消番号时止,为部队生活的调剂改善和困难时期支援补助,对干部家属的补贴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这里道一声谢谢了。  1960年初,团政委李文书亲自带领后勤和作战股的干部,到威宁县委请求给部队拨地搞生产。由生产股长周三银带队进驻草海边开荒种地。  马海旺副团长  与我同室而居的谢连启协理员。师长罗崇富梅花山所处的地理环境是黔西南高寒山区,每年雨寒两季。三月至八月阴雨连绵,雨下个不停,而且雨量大。到了九月份,寒冷的天气就来了,往往是九月下雪,十月结冰。冬季漫长,直到来年四月,都是处在阴冷潮湿的寒冷季节。由于气候寒冷,无霜期短,不利农作物生长,当地百姓生活十分艰苦。他们吃的主食是洋芋(土豆),把包谷(玉米)当细粮,招待客人最好的食品就是苦荞,同志们戏称贵州威宁籍战士写家信,“包谷专区洋芋县苦荞大队”当时我和军需股助理员林畅  时任铁道兵领导的王震、吕正操、刘克、郭维城,铁道部长余秋里,中共西南局书记李井泉,昆明军区司令员赵建民一连瑶族战士、风枪手兰贵荣同志荣立二等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成昆铁路总长1083.3公里,铁道兵部队投入了一、三、五、七、八、十师,独立机械团、独立汽车团近20万兵力,再加铁道部第二、第四工程局和成都昆明两个铁路局施工人员参战,全线施工高潮期劳动力达30万之       南疆铁路第一期工程分别由铁道兵五师、六师及四师十九团、二十团、独立机械团担任。1976年1月,三营十三连(后改称三营九连)在一次隧道塌方中,竟有7名战士壮烈牺牲。  毛学汉、副团长徐普祥、参谋长车桂轩,1975年蹲在工地上的时间都不少于7个月。我时任后勤处长,四个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一营、二营、三营、四营十四连,十五连、十三连指战书)01:陈永林烈士贵州省大方县人,滇黔铁路贵六段民工,日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02:李玉速烈士贵州省普定县人,滇黔铁路贵六段民工,日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03:杨国生烈士贵州省贵定县人,滇黔铁路贵六段民工,日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04:邓永文烈士贵州省郎岱县人,滇黔铁路贵六段民工,日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用镇烈士陵园05:马廷友烈士贵州省大方县人,滇黔铁路贵六段民工,日光荣牺牲。贵州省六枝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