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座张召忠:美国人怎么看张召忠开采石油为什么要跑那么远的中东

局座张召忠:英国都质疑?美国开采石油为什么要跑那么远的中东?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张召忠:退让换不来和平,还是要用实力说话  中俄“海上联合2016”联合军演正在南海举行,就在演习开始的前几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讲话,表示到2020年,俄海军和陆军装备现代化的比例应达到80%。  这个任务很紧迫,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此次来南海参加演习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船只普遍都是“70后”和“80后”,多年没有更新过,其中最年轻的“维诺格拉多夫”海军上将号还是1988年服役的。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独立建国以来,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新建过一艘护卫舰级别以上的舰艇了。2020年的这个目标,嗯,就像足球解说经常说的,留给俄罗斯海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反观中国海军,本次参加演习的舰艇中舰龄最大的是2004年入列的广州舰,最新的军山湖舰则是2015年7月交付的。当年中国海军刚起步时,最早的四艘驱逐舰“鞍山”号、“抚顺”号、“长春”号、“太原”号都是从苏联引进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海军如今新式军舰像下饺子一样下水,国产航母也马上就要完工。再借用一句足球圈的经典话语吧:28岁的“维诺格拉多夫”海军上将号靠在海边,深情的目光望过去,满眼都是自己刚入列时的影子。  老兵虽老,但是经验丰富,仍然值得学习。本次演习课目突出联合反潜和登陆作战,以前苏联海军的登陆舰艇大大小小有两千多艘,登陆作战实力强于美国,世界第一。再往前追溯,二战末期时,苏联海军曾在南千岛群岛,也就是日本所说的北方四岛进行过一次规模巨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赶在日本投降之际收复了曾经因日俄战争失败而割让的库页岛和北方四岛等领土,当时的阵势还把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吓得够戗,以为苏联要趁机占领北海道,跟美国平分日本了。  再看反潜,虽然这是中俄“海上联合”演习第一次在南海举行,可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对南海并不生疏,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我们更熟悉,因为当时越南金兰湾就是苏联海军基地,基辅号航空母舰就驻在那里,长期以来获得了关于南海潮汐、水文、气象等方面完整的资料。可见苏联时期俄罗斯海军实力有多强大,积累有多厚实,可是苏联解体后,太平洋舰队也曾遭遇过严峻危机。  叶利钦执政时期,对于欧美言听计从,美国怎么忽悠怎么对。于是美国说,既然我们关系好了,你还留那么多核武器干什么?还留那么多常规武器干什么?都裁掉吧!  于是叶利钦将戈尔什科夫的远洋进攻战略急转为近海防御战略,近海防御只要小炮艇就足够了,那些多出来的航空母舰、巡洋舰、核潜艇都被拆的拆、卖的卖了。“基辅”号也在此时期被卖到了中国,做成了航母主题公园,再也不能驰骋大洋了。 美国不仅忽悠俄罗斯卖家产,还自己上手帮忙。被称为“白天鹅”的图-160轰炸机,多么优雅,可是美国人丝毫不怜香惜玉,带着电锯直接就将其锯成好几段,残骸就交给欧洲盟国去处理。后来叶利钦也嫌自己处理太麻烦,还主动邀请欧洲的专家和工人来帮忙拆解各种武器。就这样,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被兵不血刃地干掉了六、七成,还得对欧美国家的“义务劳动”表示感谢。然而,老虎被拔掉牙齿之后,苦日子就来了。当初华约解散的时候,跟北约谈好了条件要一起解散。可是等华约真的解散了,才发现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焗了油!北约又焕发了第二春,大幅度东扩,把原来跟俄罗斯一家的那些国家基本都收编了,已经逼到了俄罗斯家门口,简直欺人太甚。  更过分的事发生在1999年,当时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轰炸南联盟,南联盟与俄罗斯几乎算是亲兄弟,叶利钦硬气了一把,要出兵维护南联盟。美国听说后,在半小时之内就作出回应,说本来要给俄罗斯40多亿美元贷款的,现在没了。于是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赶紧坐飞机去美国,半道上就听到美国说你别来,来了也没用。第二天,冷静下来的叶利钦改变了决定,仅向亚得里亚海派出了三艘跟渔船似的小艇,也没带武器就在那晃悠,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干涉过科索沃战争的事。当时美国屡屡以钱为手段勒索俄罗斯,但是有一项支出却是非常从不吝啬,就是帮助俄罗斯拆解武器、自废武功的钱。  普京上台后,也曾对美国抱有很大希望。美国遭遇9·11事件时,普京第一个打电话给小布什,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后来小布什决定发动阿富汗战争时,普京也是第一个表态支持的,俄罗斯还给美国开放了领空,结果换来的仍是忘恩负义,普京现在痛定思痛,算是彻底看清了美国,决定用实力说话,近几年俄罗斯海军在叙利亚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军事行动,虽然舰艇比较老,但是展示出了较强的实用性。  太平洋舰队虽然在苏联解体后遭受重创,但是实力仍不可小觑,比如这次来的两艘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七千多吨,各搭载2架反潜直升机,活动范围较大,该级驱逐舰的防空能力也很强,具备拦截掠海飞行目标的能力。若再进行现代化改装,依然是维护海洋和平的利器。而俄罗斯产的基洛级潜艇,号称“大洋黑洞”,在常规潜艇里首屈一指。  美俄之间这么多恩怨未解,所以现在美国看到中俄军事合作日益深化,便有些不爽,于是本次中俄海上联合演习期间,美国一面在关岛海域举行“勇敢之盾”演习,跟中、俄唱对台戏;一面派出侦察飞机、舰艇来刺探情报,想把南海演习变成“中、美、俄三国联演”。局座说,我们演习有人来围观是好事,正是练兵的好机会,可以更贴近实战。但是不能过度解读,认为这场演习就是在针对美、日,针对南海仲裁案等。  中国和俄罗斯是朋友,但不是军事盟友,普京也曾多次引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名言: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  不过美国就未必这么想了,已经放出话来,说美国能同时打赢中国和俄国。这种谜之自信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局座说过多少遍,美国如果两个拳头同时出击就必然衰落,它好像都没听见。
也罢,曾经把苏联忽悠解体的美国,现在终于开始忽悠自己了。张召忠解密:中国在南海打了一手好牌   局座带领局里的小伙伴,祝大家中秋快乐!月圆之夜,让局座的声音陪你过中秋~~今天聊的话题,在这中秋佳节听起来实在是很过瘾!  之前很多人向局座反映,时评的音频都有近半个小时,太长又不能快进,有事暂停退出了,回来还得从头来重新听……  局座为让大家听时评音频的时候能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感,是操碎了心,最近有网友给局座出了一个好主意,局座马上采纳试验,那就是。  录!两!段!一段十来分钟,你要是听半截来个电话或者要忙个啥的,就去忙,回来可以选一段接着听,就没那么长了。  BUT可是然而却,事情的发展总是让局座不省心,文章发布的时候才发现,微信文章有限制,每篇只能上传一条音频……累觉不爱……  所以,我们无奈的把两段音频又合成了一段,今天的你听时评的时候会发现,局座在里面自导自演的来了个中场休息……小叉亲测,效果很幽默~哈哈哈~美菲闹翻,美军要被菲律宾扫地出门?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美菲前几天还热热闹闹,这杜特尔特总统上来之后,双方就闹翻了。  12号就是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一次讲话中亲自下了逐客令,要求美国驻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的特种部队必须离开。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个规矩杜特尔特也知道,为了强调这个事,他一连说了三遍:必须离开,必须离开,必须离开……  一个总统这么坚定地驱赶美军,这让美国的面子往哪搁?杜特尔特说,只要我们和美国在一起,菲律宾就不得安宁,还展示了过去殖民时期美国屠杀穆斯林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局座评论:美国杀过穆斯林,杀过菲律宾人,别忘了日本当时菲律宾马尼拉大屠杀,杀了那么多人,杜特尔特也应该说说啊,别把美国赶跑了就忘了日本人。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2002年开始向菲律宾南部派驻特种部队,到目前为止是两百多人的规模,现在要驱赶的是这两百多人,但别忘了,今年3月,美菲签署新条约,允许美军在菲律宾的5个军事基地暂时驻防。 杜特尔特并没有说美军部署了P-8A反潜巡逻机,EA-18G电子战飞机,A-10攻击机的这些个海军基地、空军基地是不是也要驱逐。这些反而是对南海威胁最大的。  12号这个表态是美国在关岛进行军演,中国和俄罗斯在南海海域军演开始之后发表的,看来杜特尔特还是很有心机的。  就在杜特尔特要赶美军走的第二天,还有一个特别爆炸的讲话,13号,他对菲律宾军人发表电视演说,说菲律宾以后不跟其他国家在南海搞什么巡航了,也不需要美国的F-16战机了,而是要从中国、俄罗斯购买武器,这太厉害了啊。  这有两个要点,一个是原来是说好的跟美国一块在南海威慑中国,现在杜特尔特希望菲律宾军队只对离岸12海里的菲律宾领海进行巡航,不对其他有争议的海域进行巡航,也就是巡航黄岩岛什么的都算了,我以后哪也不去了,不招惹中国。  再一个就是,跟中国买武器,跟中国友好,这是个非常重大的一个新闻。现在菲律宾军费一年才五六亿美元预算。几亿美元能买啥?  美国的F-35一个多亿一架,按菲律宾这个军费预算,全都拿来买飞机也只能买三架。美国说我卖给你F-16,三代机,便宜点,F-16一架卖你6000万美元,撑死也就是买10架。说如果买中国的枭龙飞机能买多少?能买100架。枭龙飞机的价格差不多是F-16价格的十分之一,性能上枭龙飞机比F-16并不差,也是三代机,它就买低配的就行,价格非常便宜,中国的东西真就是物美价廉。  对于菲律宾这样资金缺乏、工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性价格比最高的中国军火也许才是最佳选择。但是菲律宾真的会买中国武器吗?局座说现在还很难。  为啥菲律宾翻脸不认人?美国你先检讨一下自己吧说,美菲之前不是好得不得了吗?不是快穿一条裤子了吗?怎么说闹就闹到这个份上呢?  主要这个导火索是因为杜特尔特上来以后,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内政、外交上大改观,主抓内政。内政要稳定,他先搞扫毒,结果美国批评他打击毒贩也不经过审判,逮谁怀疑谁,抓着以后就杀了,短时间内杀了2000多人,侵犯了人权。  这可是把杜老头气着了,这71岁的总统说:你还跟我讲人权,我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总统,我们不再是殖民地了!除了菲律宾人民,我没有其他主人,没有任何人是。请你放尊重点,别老是提出质疑……否则我会在那个会议上诅咒你。  局座评论:岁数那么大还这么大脾气,这挺有意思,岁数大的人就容易把现实问题放到历史的纵深当中去思考,不会像年轻人那样去迷茫。美国这个事做的就不太对,你是指手划脚惯了,虽然人家是盟友,但也不能当人是小跟班啊,人家是主权国家,你要尊重人家。  1992年反美大游行,菲律宾把美国赶跑也是这样。虽然说被西班牙、美国、日本殖民了三百多年,但是菲律宾现在也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如此对待盟友,美菲关系能好吗?  菲律宾真的能把美国赶走吗?现在不光是菲律宾,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要把美国从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赶跑。人人都要赶,美国这个国家一走向颓废以后,就没有面子了。  美国在菲律宾驻军是根据双方1950年签订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这是一个基本的条约,以后又根据这个条约签订了比方说1998年部队访问协定等等一些单项协议,确定在菲律宾哪个基地驻军,驻多少,驻多长时间等等一系列驻军和基地租用的协议。  那你总统突然有一天不高兴了,说你给我滚,这只是总统一个人的表态。这些协议是双方政府签的,现在要否定这个东西,还涉及到原来的共同防御条约的问题。  那菲律宾要单方面负这个违约责任,而且国会最后还要批,不是说你一个杜特尔特总统不喜欢美国,不喜欢奥巴马,就能赶走的。 所以你看美国,虽然非常没有面子,但也能回应说“你说了不算”。局座说:并不是杜特尔特想干啥就能干成的,还受法律的一些制约。  再来看杜特尔特这个人,71岁老头,上来之后说话直不隆统,说这人是不是没当过官,人家当市长当这么多年,老的领导干部,但是这个人他草根出身,喜欢直来直去,所以说特别受选民的欢迎,而且不贪腐。  但是局座一直坚持的看法就是,杜特尔特政府绝不会像阿基诺三世那样一头扎在美国的怀抱里,但是跟美国划清界线以后是不是就反美了?就变成亲俄亲中的一个人了?绝不会。  一个新的政治家上台之后,绝不会听一句话两句话就改变政策。他的要做的事情就是脚踩三只船或者四只船,中美俄日,这几方面他都来回做好斡旋。  谁都不得罪,脚踩多只船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稳定下来以后获取最大利益,而且在军事上跟美国,还有大量的军事合作,这一点要清醒。  为什么菲律宾会有突然的战略转变?现在的确是砸到杜特尔特痛点了,因为他上来以后想用禁毒反毒来稳定国内政治,他刚上来,必须要搞这个来稳定。你美国作为盟国不支持他,还倒过来上眼药,人能不生气吗? 再一个就是反恐问题会很严峻。局座以前在评论土耳其的时候说过多次,ISIS有可能今年下半年会被大面积消灭,它不可能全死,但是会走向溃散。  溃散以后,利比亚、索马里、东南亚、阿富汗就会成为几个重要的集结区域。在东南亚这一带,ISIS如果跑来,那菲律宾就是其中一个重点祸害之地,有可能就在它的南部集聚起来。  那真这样的话,美国跟着又到这来反恐,那菲律宾不是就跟中东一样,被搅到水深火热的战乱里头去了吗?国无宁日,想起来都害怕。所以局座认为,杜特尔特突然战略转变,跟这个有关系。  美国的战略东移可能到此为止  首先,美国还将继续盯着南海不放。南海是它重要的一条咽喉要道,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看到美国撤离南海的。  菲律宾的位置非常重要,是美国控制马六甲海峡,在南海遏制中国向第二岛链推进,挫败中国“一带一路”海上方向,走向深蓝的重要前进基地,日本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也来凑热闹,在南海非常活跃。  但是菲律宾是个重大的变数。如果菲律宾丢失,美国的战略东移战略可能是无疾而终。  美国这几年在南海的布局除去军事之外,经济上还有TPP,像越南、菲律宾、印尼12个国家都参加了,但是到现在为止美国国会还不批。奥巴马也没几天待头了,如果TPP都搞不了,军事上菲律宾再丢失了,中俄又在南海联合军演,南海仲裁案又失败了,那美国还折腾个啥?  下一步如果特朗普上来,可以断定南海问题会发生重大变化,即便是希拉里执政,她也不能再对这个战略东移战略炒冷饭,一个让奥巴马折腾烂的东西,再炒冷饭也不算她的政绩,就没什么意思。  对于美国,局座有两句话要说:  1、帝国主义正在一天天烂下去。美国现在是烂得太快了,局座说过,奥巴马是带领美国从巅峰走向低谷的第一个总统,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总统。  2、瘦死骆驼比马大。  我们一定要做好杜特尔特随时翻脸的准备,朴槿惠的前车之鉴我们要吸取。  最近十几年之内是看不到任何迹象中国会超过美国的,所以说我们还不要高兴得太早,美国依然厉害。但是现在又是个重大利好。  中俄在一些重大利益上相互关切相互支持,中俄联手,团结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可以撬动一下西方集团,挖挖美国墙角,美国能有好日子过吗5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外媒绘制石油战路线:中东成本10美元 打垮美国后回升(图)_凤凰财经
外媒绘制石油战路线:中东成本10美元 打垮美国后回升(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黄金频道制图 【独家策划】
在过去一年崩盘,是人类自大萧条以来最大一次资产崩溃。然而哪里有危机,哪里就有机会。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次崩盘还比不上2008年。当时,原油价格从每桶140跌至40美元。虽然这次原油价格从2014年6月时108美元/桶的峰值跌倒40美元/桶,相比2008年跌幅小了很多,但这个跳水幅度还是惊人的。 人们从五年前那场市场崩盘中,吸取到最大的教训是忽视恐慌,反而试图从低价甩卖的资产中挖出良好资产。这个教训是否适用今天的石油行情? 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是否有任何理由认为油价会反弹。反弹的基础是什么?不同于企业,石油作为一种商品不会真正破产。石油是一种必需品,需求相对缺乏弹性。在实际操作中它主导了一切需要能源的。在现时的时间框架里,它将永远被需要。虽然价格短期内不可能再次回到100美元/桶,但对于油价最低会低到哪里,仍有一个基本限制。 不管如何,油价至少会稳定在开采成本附近。据国际能源机构2008年的估算,世界各地的石油开采价格相差很大,这取决于油田的位置和效率。由于规模效应大且近地表条件相对温和,中东石油的开采成本约为每桶6至10美元。尽管这些位置的开采成本非常低,但中东没有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其他的陆上开采,成本约为每桶6至39美元。而离岸深水海上油井,成本则可高达32到65美元,甚至更多。 更困难开采,比如沙漠油井,开采成为约为30到70美元/桶,页岩油则估计为50到100美元/桶。鉴于当下油价崩溃的部分原因在于沙特与美国页岩油争夺市场份额,这让传统的钻井有利可图,石油的价格底线可能为30到50美元/桶,而这个价格已经跟今天的价格非常接近。尽管没有人知道沙特的确切想法,但很有可能的是,当打压页岩油的目标一旦完成,油价将回升。 第二点考虑:要从这笔投资中中获利需要多长时间?这在历史上还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而上世纪80年代,石油暴跌后,油价花了几十年才恢复过来。然而,2009年的石油崩盘后的恢复期只有2年,这比股市的恢复快得多。如果沙特的目标是赶走页岩油,考虑到对冲将持续多久、公司可以负债经营多久,以及债务多久可以降下来,恢复期为一至三年大概是个合理的估值。 最后一点,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从中获利?对于一般的散户投资者,这比第一眼看到时还要棘手。最显而易见的方式是,在原油商品价格上下赌注,押宝能源部门公司和石油生产国。 押注原油商品价格看起来是最简单的。它避免了业务基础的问题,如上所说,石油不会破产,它至少有一个价格底线。但对石油商品的赌注,通常要通过期货市场完成。除非你拥有几艘超级,否则要想通过囤积或储存获利可没那么容易。 由于大多数散户不玩期货市场,几个交易所买卖基金,如美国石油基金、2倍杠杆ProShares的超原油等价物和PowerSharesDB石油交易所买卖基金,对他们而言都适用。这些基金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例如,USO是有限合伙,纳税申报会是件很令人头痛的事;UCO的杠杆交易建立在每天的价格基础上,因而会陷入长期跟踪误差的问题中。正如预期的那样,它们的费用也会很高,从0.6%至1%不等。 然而,这些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最根本的问题是,他们如何通过高杠杆的期货衍生品跟踪原油价格。期货和股票期权十分类似,例如说他们都有到期日。随着期货到期并转期,这些ETF会有价格跟踪误差,因为转仓收益有变化。 因此,现货升水和期货溢价可能会影响回报,尤其是当市场波动的时候。在2008年石油价格下跌,随后恢复后,USO的价格多年都维持不变,而原油价格则得益于期货溢价效应而上涨。其结果是,到2014年,原油价格已恢复到接近2008年的峰值,而USO还是下跌了66%。如果你选择长期跟踪这些基金,应该谨慎些。 另一种途径是押宝能源部门公司。因为企业随时在做出反应,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杠杆的小型石油公司可能死得很惨,而较大的资金充足的企业则可以减少投资,并在涅槃后变得更加强大,因为竞争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投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石油公司,如埃克森或Mobli公司;或者投资整个能源行业。 最大的能源行业ETF是Energy Select SPDR Fund,其次是Vanguard Energy Index,而二者相差很大。这两家ETF都在综合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勘探与生产、设备和服务以及其方面有很多投资。 此外,还有一些交易所买卖基金专注于特定的细分行业,如Market Vectors Oil Services ETF和iShares US Oil Equipment and Services。他们持有一些公司,如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Schlumberger and Halliburton)。这样做的风险是,许多公司非常容易增长放缓,就像这个行业一样,他们的股票可能因为未来的盈利不佳而下挫。 有些人可能会考虑最大的石油赌注&&石油生产国,而非个别企业。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油价基本上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的生死全凭原油价格定夺。中东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其他的如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和俄罗斯,基本上都是石油玩家。 然而,这算不上最佳赌注。沙特和伊朗金融市场没有没完全开放,俄罗斯正经历货币危机和经济制裁,委内瑞拉经济正面临崩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尽管想想很有趣,但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 随着石油价格近期开始表现出企稳的迹象,现在可能时候考虑入市的收益和风险。他们可能不会在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带来收益,但对石油这样的必需品贱价甩卖,可能意味着明年或今后的机会。(克克/翻译) 本文编译自Market Watch
[责任编辑:zhang_yua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89941
播放数:129561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美国和中国到底谁更依赖中东石油?
作者:专栏作家 陈季冰
因此,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来说,未来真正需要担心以及未雨绸缪的不是美国和西方进一步介入中东事务,而是相反—一旦它进一步撤退,留下的权力真空和秩序真空由谁以及如何来填补?
对于那场已经蔓延了整整5年的令人失望的&阿拉伯之春&起义,不同人有截然不同的解读。
在中国,最为大多数人不假思索地接受并深信不疑的一种叙事是:1,&阿拉伯之春&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精心策动的,目的是通过制造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来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插手和控制;2,美国和西方这么做,根本上是为了算计中东的石油利益,众所周知,石油是现代经济的命脉。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不是说过吗?&&&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世界。&这句话是现代西方推行霸权主义政治的最露骨的宣言。
这是一种很难证明或证伪的逻辑。
自罗马帝国以来的2000年里,西方与中东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利害关系从来就没有一刻轻松过。这种利害关系在不同时代又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石油就是最近一个世纪中出现的最重要的新变量。
不过,本文会把这个纠结着宗教冲突、历史恩怨与现实利益的错综复杂问题简化为一串经济问题:美国(和西方)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究竟有多大?这种依赖度正在升高还是在降低?如果说&控制&的话,美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控制&中东石油的?&&
一.美国并不依赖中东石油
实际上,今日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比过去半个世纪里的任何时候都要低。
这使得美国和整个西方经济远比过去更能够承受源自中东的灾难性事件冲击,这还导致了新的政治后果。阿拉伯的政治动荡发生在此时并且迟迟得不到解决,或许并非纯粹是巧合。
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促使阿拉伯国家联手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这给美国经济造成了猝不及防的打击。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宣布,要在7年内实现美国的能源自给。但就像这位不走运的政客在任期尚未届满就被赶下台一样,这项承诺并没有兑现。相反,美国市场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反而逐年升高&&1973年时石油净进口量占美国国内需求的35%,到198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37%。
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在2005年达到60%的历史峰值,但自那以后便开始迅速下降。
5年后的2010年,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下降到49.3%,13年来首次降到50%以下;而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nergy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简称EIA)的数据,2011年,美国每日进口原油891万桶,降至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到2013年,石油净进口量占美国国内需求的比例进一步降至46%。
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OPEC原油在美国的原油进口中的比例也在降低,而OPEC中的中东部分比例降得更低。据英国《金融时报》对美国能源部数据的分析,到2014年下半年,OPEC原油占美国原油进口总量的比例跌至40%,为每日290万桶,这是30年来最低。
事实上,美国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高度依赖于中东地区的石油。美国的石油进口来源地多元,且分布均衡。
美国所在的美洲大陆历来是美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来源地,尤其是近年来,美国的石油供应日益呈现出向本土及周边地区收缩的态势。从1973年到2010年,美国从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巴西、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这6个美洲国家进口的原油量占其原油总进口量的比重均值为39.1%,历史峰值为1997年的52.7%。这一比例从1996年首次突破50%后至2010年达到52.5%。因此,美洲大陆目前已稳居美国海外石油供应的头把交椅。
除此之外,进入世纪以后,美国原油的总进口是下降的,但从大西洋地区和非洲的进口比例却仍在上升。此消彼长之间,迅速降低了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当然也加强美国石油供应的安全性。
如果从绝对量上来看,至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东地区就不再是美国原油进口最多的地区。1991年海湾战争以后,美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占总进口的比重更是逐年下降。到2010年,美国仅从北美地区进口的原油就占其总进口的34%,而中东只占18.5%。即便在历史上横向比较,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在中东石油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就一直低于欧洲和日本,今天更是远低于中国。
反过来再看一下中东的石油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事实可能更令中国读者想不到:虽然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全球占已探明总储量的近70%,但美国从来就不是中东石油的最大买家。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东向美国输出的石油约占其出口总量的10%-15%,远比向欧洲和日本的出口量要少。2001年,美国从沙特阿拉伯进口原油8055万吨,占当年美国进口总量的17.3%。2005年,美国原油进口量达到历史峰值,但从沙特进口的原油却下降到7225万吨。到2010年,美国从沙特进口的原油进一步下降到5455万吨,占当年总进口量的11.5%。虽然沙特至今仍是美国第三大原油进口国,但它平均每天向美国出口的原油已减少到了100万桶都不到,而美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加拿大平均每天向美国出口原油却超过了300万桶。尽管沙特近年来想尽办法&&包括打价格战&&试图保住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但看起来它与美国的这条经济纽带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结。
这一变化的政治后果很可能要不了不久就会显现出来,这也是沙特近年来迅速走近中国的最重要的原因。
按照一些能源分析师的预测,下一个10年里美国对海外石油依赖减缓的趋势还将延续下去。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曾在2011年3月底提出过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通过增加国内石油生产、提升生物燃料和天然气作为替代能源的应用、鼓励电动车推广和改善燃油动力车的能效等一揽子方案,用10年时间将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削减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对石油需求的不断下降和新的石油来源的增多,美国将在2020年之前把从中东进口石油的数量再削减一半,并可望在2035年之前把从中东进口的石油量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欧洲的情况也差不多。2000年,西欧每天从沙特阿拉伯进口原油130万桶多一点,占沙特当年原油出口的21.2%。到10年后的2010年,这一数字降到每天60万桶左右,仅占沙特当年原油出口的10%都不到。10年里缩减了一半多。
二.美国已是全球最大产油国
那么,美国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说起来也很简单,美国本土本来就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历史上美国就曾是全球最大的产油国之一,1970年时,美国曾达到过日均产油1130万桶的峰值。但随后的40年里,美国原油产量持续下跌。进入新世纪以后,国际原油价格的飞涨鼓励美国企业加大了本土原油的开发生产。而在这一过程中,新世纪第二个10年里出现的所谓&页岩革命&和&致密油革命&又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2008年,国际油价涨到过每桶147美元的历史记录。自那一年至今的7年间,美国原油产量几乎整整翻了一番。2013年10月,美国原油产量超过进口量,这是近20年来第一次。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4年春,美国的日均产油量重新恢复到1970年的峰值水平,并一举赶超沙特阿拉伯的水平,这是1991年以来的首次。这一年里,美国的天然气产量也超越了全球最大天然气生产国俄罗斯的产量。
国际著名投行高盛集团(GoldmanSachs)曾在2011年9月预计,美国将在2017年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油气生产国。但事实上,这一天提早了3年就到来了。即便各国产量有时上下有所浮动,但美国目前也肯定已是全球三大油气生产国之一,其产量与另外两大国&&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不相上下。
事实上,新世纪第二个10年里全球石油产量的净增长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另据IEA的估计,今后几年里世界新增石油供应量中仍将至少有1/3来自美国。
按照美国官方的此前权威预计,美国石油日产量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顶峰,随后才开始下降。不过,2013年,美国已探明石油储量已攀升至197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数据又一次显示了页岩革命如何改变了美国的能源供应前景,当然,这也注定将要重塑全球能源版图,给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带来深刻影响。
眼下,很少有人会怀疑美国能够轻而易举地实现能源自给。但实际上,随着国内油气产量的迅猛提升,美国很可能早在2011年就已经成为了石油产品的净出口国。过去长达62年来,美国一直都是石油产品的净进口国。
从根本上说,美国长期的石油净进口地位不是市场供求关系,而是政治造成的。若不是美国国会颁布的原油出口禁令,美国或许早就是一个石油出口大国。但近年来,在企业界的呼吁下,上述政策出现了明显的松动。自从2010年&页岩革命&兴起,美国国内的原油价格一直低于全球价格,因此国内产油业者急切希望解除上世纪70年代因阿拉伯石油禁运危机而制定的出口禁令。
2014年3月中旬,美国能源部宣布,向市场释出多至500万桶原油,以应对当时的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市场动荡。这是自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来美国首次释放战略储备石油,释放的量不足美国7亿桶左右战略储备石油总量的1%。按官方的说法是,这是一次&测试销售&,是&对储备系统基建的运作能力进行检查&&评估发生中断情况下的系统能力&。
虽说这次释放战略储备石油与解禁石油出口并无直接关系,但看得出来,这是在为一旦石油市场全面开放将会面临的冲击做准备。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近年来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维护它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预计未来类似的释出储备石油的举动还会出现,甚至增多。
2014年6月,美国政府首度批准国内石油企业出口经过最低程度加工的凝析油,从而实质上放松了实施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在在很多人看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他们认为,这实际上距离完全放开出口已不远了。当时,美国出口的首批凝析油被韩国和日本和日本买家买走。
2015年8月中旬,美国首度允许国内原油有限度地销往墨西哥,此举使得美国石油出口禁令进一步得到松绑。
到日美国国会两院投票通过全面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的法案时,这一事件应当说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悬念。第一批美国出口原油的买家正是中国的国有石油企业&&中石化,它达成了具有美国石油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笔交易。
按照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的预测,随着出口禁令的解除,美国可能在未来十年里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出口国之一。另据国际能源署的预计,到2017年,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将从2010年的6900亿立方米上升至7690亿立方米,而同期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将从6590亿立方米上升至7570亿立方米。届时,美国将取代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出口国。
三.中国才是中东石油最大买家
随着美国从石油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的转变以及整个西方世界对中东石油依赖度的迅速降低,过去30多年里经济迅猛增长的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渐填补了中东的石油出口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第一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时,沙特阿拉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微乎其微。但仅仅过了10多年,到2002年,沙特对华原油出口量便超过了1100万吨,占当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的16.4%,年增率达超过40%。沙特也从这一年起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并一直保持至今。到2010年,沙特对华原油出口量已高达近4500万吨,占当年沙特对外原油出口总量的18.6%。
早在2011年,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量就已经比美国多出40%。眼下,中国对包括沙特在内的中东国家的原油依赖程度不仅已远高于美国,也高于欧盟。在所有西方大国中,唯有日本对中东的石油进口依存度比中国更高,但日本石油消费的绝对量远远小于中国。
与美国对原油的需求和进口呈下降趋势截然相反,中国未来的石油需求和进口仍在快速上升。EIA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的能源使用量翻了一倍多。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会比美国高出2/3;到2040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将是美国的两倍。
自2012年12月起,中国第一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该月美国石油净进口量跌至1992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每天598万桶,而中国海关的数据则显示,中国同期石油净进口量增至每日612万桶。
在随后的3年里,中国经济出现放缓迹象,而美国经济稳步复苏,世界原油第一进口大国的座次在中美两国之间出现过轮替。2015年4月,中国石油进口达到每日740万桶(相当于全球每日石油消费量的8%),再次超过美国每日720万桶的进口量。
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的增长及家庭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中国未来的原油进口还将进一步增加,而美国的进口量则呈现稳定下降趋势。因此,中国坐稳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的宝座是板上钉钉的事。
2013年4月还发生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量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当月,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原油日需求量为4430万桶,而非OECD国家达到4450万桶。除了中国以外,印度也是、并且未来将日益成为原油需求增加的主要推手,IEA预计印度的石油消费增长幅度将明显高于其他地方,在2040年将攀抵每日1000万桶。
还需要关注的是,虽然美国和西方对中东石油的进口一直在下降,但自1980年以来,沙特和其他中东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总体上是不断上升的。这就意味着,中东的不仅新增的石油产能全部销往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既有的产能的买家也正在从西方转向东方。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014年的15年里,中东的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而石油价格却经历了一轮翻两番多的超级繁荣景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完全得益于来自中国的需求。
西方老牌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美国与中国的石油需求和进口之间划时代的消长关系,不仅已经彻底改写了国际原油市场的格局,未来还将大幅度地改写全球地缘政治版图。简言之,中东的前景未来将越来越取决于新兴市场,尤其是取决于中国;而中国的能源需求和能源安全未来也将越来越取决于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现在,我可以来试着回答本文开宗明义提出的问题:美国和西方是不是中东政治动荡的策动者?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不仅如此,我的观点恰好相反的:正是由于美国和西方因为石油利益的下降而对中东地区的介入越来越三心二意,中东地区旷日持久的政治动荡才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
即便抛开人权、民主之类理想主义色彩强烈的词汇,仅仅从现实主义的立场去看,美国和西方现在恐怕更多地是因为地缘战略因素而关注中东。维护以色列的安全、抑制伊朗的崛起和打击伊斯兰恐怖主义是当代美国中东战略的重心,石油因素已退至次要地位。
退一步说,即便石油在美国和西方的中东战略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今日的世界情势也早就与许多中国民众(以及世界民众)的陈旧过时的主观臆想有天壤之别了。
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并没有像昔日的帝国主义殖民者那样独占(甚至无偿独占)伊拉克的油田资源。后者是由伊拉克新政府通过符合国际规则的公开的商业竞标向全世界开放的,利比亚的情况也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和西方当下的首要目标是在中东建立更加稳定可靠的石油市场秩序。如果说它们有什么&私利&的话,主要也是确保中东石油不被反美和反西方的独裁政权所支配。
这种政策给了中国和新兴经济体&搭便车&的大好机会&中国企业因此获得了伊拉克以及其他一些中东国家的油田开采权。因此,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来说,未来真正需要担心以及未雨绸缪的不是美国和西方进一步介入中东事务,而是相反&&一旦它进一步撤退,留下的权力真空和秩序真空由谁以及如何来填补?
完全可以想象的一幕情景是:如果美军至今仍留在伊拉克的话,ISIS就不可能崛起,那么中国的石油企业和建筑工人们也就没有必要撤离,更不会蒙受生命财产损失。
本文作者:陈季冰,商业见地网专栏作家,所开专栏《思想地图》
原标题:美国和中国到底谁更依赖中东石油?&&理解&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5)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一切有关投资的观点不构成网站的建议。
媒体或公众号转载商业见地网内容,请务必按以下声明转载,违者必究。
正文开头请加上一段话:
本文转自商业见地网(微信公众号:bwchinesewx),定时推送全球财经新见地
结尾附上商业见地网如下图片: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或构成投资建议。欢迎媒体或公众号转载BWCHINESE中文网内容,,违者必究。
欢迎您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推荐进,BWCHINESE中文网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会员评论数据加载中,请稍侯...
会员评论数据加载中,请稍侯...
会员评论数据加载中,请稍侯...
Business World, Business Wisdom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分享全球商业乐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眼中的张召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