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幼儿的少数民族过年风俗俗论文

与相关的文章
想写出好作文吗?这里提供了最全面的小学、初中、高中作文范文,以及各种作文指导素材,等等。以后写作文再也不用发愁了!
作文排行榜
更多作文内容您现在的位置: >>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 六年级关于少数民族过年习俗的作文,云南的春节(共4篇)
六年级关于少数民族过年习俗的作文,云南的春节(共4篇)
来源: 时间:
800字 云南的春节虽不及北京那么热闹,也不及绍兴那么多样,但却也隆重非凡。从除夕到初七,云南一直沉浸在浓郁的年味中。云南分为好几个少数民族,傣族和彝族在其中占极大的部分。在楚雄途经彝族家庭,一大块碧绿的,用草铺成的,厚厚的毯子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它如同一块平坦的,柔软的草地一般。抚摸着,一阵舒适随即袭来。据彝族老人介绍说这草毯是使家人能在下一年有个平平安安,风调雨顺的“好兆头”。那夜是除夕,彝族老人盛情邀请我们一起入席,坐在那块草席上,吃着热腾腾的年夜饭,那滋味可别提有多幸福。年夜饭中有牛肉!羊肉!鱼肉!丰盛的佳肴中透露着彝族人民对春节的喜爱和重视。饭后,彝族的男女老少还得围着篝火翩翩起舞,饮酒作乐,通宵达旦。他们穿着鲜艳的礼服唱啊!跳啊!还不时端上一些“美味”。突然,妈妈惊叫一声:“这不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手工花生嘛!”我忙向妈妈请教,妈妈这才娓娓道来。原来,这种花生在妈妈小时候盛行。但渐渐也就因为太麻烦,就不再炒了。从那以后,人们渐渐在记忆中对它也就淡褪了颜色。万万没想到,在这儿竟能品尝到儿时的滋味。妈妈激动不已!我也赶紧拿了一颗尝尝,香甜柔软的感觉沁人心脾。因时间仓促,我们无法去看精彩的斗牛,斗羊表演,但彝族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风已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上! 在前往德宏州傣族时,我的心一直嘭嘭直跳,因为我对傣族这个神秘的少数民族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猛然间,一阵嘹亮的歌声将我唤醒。傣族的大门就在这儿敞开了!入内,必须将鞋子脱去,其中还有许多规矩,显然傣族在少数民族中家教堪称严厉。熬到下午2点,才开始吃中饭。咦!这第一道花花绿绿的菜是什么?我一脸疑惑地瞟了瞟正在上菜的傣族小卜少。小卜少笑着介绍道:“这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土锅子'。在我们这里可以算是美食了,也就在新年几天才可以吃到!”这土锅子的外表是用黏土做成的,它是用炭烧的。锅底的绿色是用青菜做成的,傣族人希望把青菜烧成像长条饼干那样,预示着长长久久。青菜上面铺着一些肉类和水果。我尝了几口,甜滋滋的却不带一丝油腻,柔软却不带一丝厌倦,美味萦绕在舌头仿佛不忍离去。饭后,几位傣家少女为我们跳起了喜庆的节日舞蹈《邵多丽》,她们如同一只只飞翔的鸟儿为人们带来了春的气息,精湛的舞艺令人们如痴如醉。直到结束,人们还沉浸于此,无法自拔。就这样云南的春节在人们的欢笑声中悄然离去。土锅子、草毯、手工花生、邵多丽仿佛为云南的春节披上了一件独特的衣裳,令人回味无穷!
【关于少数民族过年习俗的作文,云南的春节(共4篇)第一篇】:云南少数民族过年习俗_图文中国春节地方习俗调查摘要:中国不同地域,风俗习惯是不同,中国的历史是个不间断的连续历史,而承载中国历 史文化的地理空间是广袤复杂的,中国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 土壤, 物种, 食物,地形地貌, 生产方式的区别,使得中国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关键:团圆:传统文化:传统习俗。春节,是农历正月,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 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原始社会有“腊祭”的仪式:秋收 以后人们都要祭祖一番,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荫庇,祈求来年再获丰收。久 而久之,就成了一种风俗。尧舜时候起,人们就开始过春节了。按照我国农历,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 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也是中国 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的春节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少数民族 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少数民族和汉族同胞一样,举行各种民间,丰富多 彩,喜气洋洋。一.贴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春联也叫 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 代背景, 抒发美好愿望, 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 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 《槛联丛话》 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 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 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二.拜年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 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是春节必 不可少的一个项目,也是人们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 拜年, 通常是指晚辈向长者表达新年的祝愿,其中也包括向长辈叩头并问候日常 生活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 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 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压岁钱也是 如今春节拜年的一个内容, 晚辈向长者表达祝愿后,长者对晚辈也予以同样的美 好祝愿。压岁钱预示着镇岁、去病、避邪、祈福等。三.年夜饭 春节过年,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吃年夜饭,是一年中家家户户最热闹幸福 的时候。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 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 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 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 多挣钱。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 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这些都属于最基本的春节传统习俗,在不同的省份也有不同的春节习俗。在河南,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 灶节”也称之为“小年”。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 停下手中各种活计, 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 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 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 无事。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 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 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在... 在... 可春节气息最浓厚的还属我们的首都老北京了。正如老舍先生笔下所写的 《北京的春节》: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 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 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 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尽管中国这个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民族,二十三个省,欢庆春节的方式各有千 秋,但是我们享受春节都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等. 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过春节的习俗苗族的过年习俗: 一、过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多数地区是“岁首以 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也就是指过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 冬月或腊月。近年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年以改在正月过年,过春节,但苗族的 过年习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过年是最大的节日, 要准备丰富的食品, 如杀年猪, 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 从的冬天 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 “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等。苗族的过年习 俗娱乐活动称“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二、百狮会 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 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 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 天地翻过来。百狮会的名堂蛮多,有迎狮,有盘狮,考狮,抢狮,狮子登高等内 容,土里土气,苗味十足,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苗族喜爱舞狮跟远古的传说和 图拜相关联,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 了吞食牛羊、 庄稼的恶魔, 使苗家重享太平。后来, 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条毒计, 谴魔女用五彩绣球把群狮诱入波涛汹涌的东海。勇敢的苗家后生亚果为救乡亲们 出苦海,不畏千辛万苦,翻山涉水,终捞起了飘浮在海浪上的绣球,把吉祥的狮 群重新引回苗山,荡平了作恶的妖魔鬼怪。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苗乡就有了“百狮会”。三、放鞭炮抢年 抢年是苗族的过年习俗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时间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 12 点(即第二年初一的 0 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放早了不 行,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行,放迟了等于别人已把年抢去了。所以一定 要很准时地等到 12 点那个时候一齐放。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四、吃排家饭 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还有“吃排家饭”。苗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千百 年来,苗族人民都遵守这样一条规矩:即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 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轮流请之,尽自家所有,热情地招待 来宾。被请的客人,绝不能借故推辞,否则就会被人认为是瞧不起人。客人接受 邀请,也不必带什幺礼品,直到每家每户都吃到了,方能告别回家。苗族人把自 己的这种待客方式叫作“农列壤”,直译为汉语叫“吃排家饭”。谁个村寨的户 数多、留客吃“排家饭”的时间长,谁个村寨的声誉就高。不但说话有人听,做 事多人帮,就是小伙子找对象也比别村容易得多。 白族 云南省白族 80%以上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 意为白人。白族的历史悠久, 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二世纪就与中原汉族有较为密切的 经济文化联系,受其影响较深,现在习俗部分与汉族相同。白族使用汉字书写, 但是有自己的语言, 文学艺术丰富多采, 如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 《望夫云》 、 《蛇 骨塔》、《鸟吊山》、《慈善夫人》等。音乐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调”、 “霸王鞭”等。另有从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都具有鲜明的 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各种人才辈出。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 “四 合五天井”雕龙画凤,坚固结实,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远近闻名。白族独特的节日有“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要海会”和规模盛大, 内容丰富的“三月街”等。 白族春节习俗: 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 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 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现有人口 657 万多,其中 云南最多,有 405 万多人。全省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尤以楚雄、红河西 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彝族历史悠久, 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采。其中 《太阳历》 和《十二兽历法》有其独特之处。自称地称不下一百余种,主要的有诺苏泼、纳 苏泼、改苏泼、撒尼泼、阿细泼等,解放后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彝族。彝是鼎彝的“彝”,从汉文字义上来讲,有庄重古老、丰衣足食之美意。 彝族春节习俗: 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 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 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 (“咪”意土, “司 ”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 位村民 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 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 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 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 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 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傣族 云南傣族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 玉溪的新平等 30 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 汉代称 “滇 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哀”、“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 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采,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 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午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 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 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 物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傣族春节习俗:、,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 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 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 伙子身上佩的腰刀、 包头布或拴着的马, 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另外,每年 4 月 13 日是 傣历新年, 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 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景颇族 主要聚居在德宏州。景颇族中有景颇、高日、蒙友、载佤、浪峨、布拉等支 系,主要使用景颇和载佤两种方言。椐本民族历史传说,景颇族先民最早居于青 藏高原,约在一千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和思梅开江南迁,到十七世纪以的后才 逐步定居在缅甸北郊和德宏等地。唐代的“裸形”、“寻传”部落即其先民。景颇族人以骁勇膘悍、顽强刚毅著称。他们十分重视本民族的团结。几 年, 在云南文坛上还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景颇族作家群,他们的作品有的在省内 外获奖,有的被译成项文,日文等介绍到国外。景颇族春节习俗: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 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 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哪 个小伙子获胜,姑娘就会把水酒作为奖品送到他的嘴边。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 酿水酒,向长辈敬酒。布朗族 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勐海县的西定、巴达山区,那里是著名的“普洱茶”产 地之一。其余散居在临沧地区的云县、双江、镇康和思茅地区的澜沧、景东、墨 江等县。唐代称“朴子蛮”,元代称“蒲人”,明清称“濮满”,“苞满”等, 这些都是同音异字的族称。布朗族春节习俗:春节期间开展托球活动,活泼有趣。参加者围成圆圈,先 由一人将一只用竹片做成的小球托上空中,然后按顺序接球,并用手心将球托向 空中,接不到球的人,要罚唱一首歌。 蒙古族 云南蒙古族聚居在通海县新蒙乡,分中村、下村、白阁、高椅湾和陶家嘴 5 个自然村,是元转初年随忽必烈征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族后裔。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现以农 耕为主。蒙古族春节习俗: 五更吃饺子、 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 除夕要吃 “手把肉” , 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 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 廷行赛马比赛。除夕更岁时, 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 在向长辈敬献 “辞岁酒” 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布依族 主要聚居在贵州,少量在四川。云南布依族集中居住在罗平、富源县的布依 族地区,少量在师宗、马关、河口等县。布依族由古代越人中的“骆越”及后来 的“僚人”逐步发展形成,五代时称“都匀蛮”、明清以来称“八番”、“仲苗” 等,自称“布依”、“布饶”等。云南的布依族是从贵州的凯里和广西迁来。布依族春节习俗: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 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 神、 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 先祭祀祖宗天地, 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 吃团圆饭,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 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初一在家里扎彩 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 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 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 “小年”。 水族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都、荔波、都匀、独山等县,广西北部也有少量分布。云南水族分布在富源、彝良,是 1982 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新识别出来的。云南的水族与贵州三都的水族同源,由古代“百越”中“骆越”的一支发展 而来。但由于早年迁入云南,与贵州三都的水族长族脱离,语言、习俗等已不尽 相同,而与邻近的布依族、壮族、苗族、彝族都相仿。水族春节习俗:按照水族的水历,正月的第十二日为“端节”,即“过年” 的意思。节日的夜晚,寨子里举行联欢,在锣鼓和唢呐声中,男女青年尽情唱歌 跳舞。联欢会上使用的锣鼓类型很多,最大的直径一米以上,锣重一二百公斤。鼓面画有花纹图案,鼓身刻着浮雕,既是民间乐嚣,又是工艺品。 满族 原是北方的民族,多数是清代到云南,主要居住在昆明及其他地区。由于人 少且分散, 基本上没形成较大的自然聚居区和村落,其语言习俗与汉族基本上一 样。满族春节习俗: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 十, 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 从初一到十六, 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 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 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 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 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 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 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 新的鲜肉水饺。 佤族 主要聚居在沧源、西盟两县,双江、孟连、澜沧、镇康等县亦有分布。佤族 的先民在先泰时期便是“白濮”族群的一支,唐代称为“望蛮”、“望苴子”、 “望外喻”;明代称为“古刺”、“哈刺”;清初称为“卡佤”等。语言属南亚 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有四种文言。佤族春节习俗: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 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纳西族 主要聚居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宁蒗、永胜、维西、中甸、德钦以及四川的盐 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量分布。纳西族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有渊源 关系,古文献里记载的“牦牛夷”、“摩些旁”、“摩沙夷”指的就是纳西族的 先民。其自称叫“纳”、“纳西”、“摩梭”等。纳西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创造的象形文字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籍, 使纳西族文化享誉世界。流传至今的两万余册“东巴”经典,记载了古代纳西社 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东巴”文化对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学等都有 很高的学术价值。纳西族十分重视接受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今天们可以从纳西 族的建筑、音乐、壁画等看到具有汉、藏、白、纳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纳西族春节习俗: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 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 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瑶族 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等省。云南瑶族主要分布在河口、金 平、马关、富宁、文山、麻栗坡、邱北、元阳、绿春、红河等地。此外,勐腊、 景东、江城等地也有少数分布。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 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大约在隋代,居于现在湖南、湖北一带的瑶族和苗族 已分化成两个族群。云南的瑶族在明、 清以后分别从两广和贵州迁入文山境内的。以后又分迁到红河流域和墨江、 勐腊等地。云南的不少瑶族不仅会说本民族的语 言,还兼操汉语、壮语和苗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瑶族春节习俗: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 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 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每年 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 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藏族 主要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萧、云南四省和其他地 区。云南又主要聚居在迪庆州、少数散居在丽江、怒江等地、州,有 11.1 万多 人。藏族聚居在高原,那里海拔较多。幅员辽阔、山峰连绵、山峦起伏,风光神 厅而壮美。传说藏族最初是由“神猴”和“岩魔女”结合而产生的。据史料记载、 藏族源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羌人,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而发展成为今天的藏族。分元七世纪,独赞干布在拉萨建立吐蕃王转时,曾把势力扩展到滇西北地区,建 立神川都督,设铁桥节度使,一些藏人就来到了迪庆。迪庆州地处滇西北,地势 高峻, 气候严寒, 是我国原始森林的宝库之一, 这里又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场。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文化绚丽多姿,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 目的明珠。其歌舞、音乐、戏剧、绘画都有独到的特色。《格萨尔亚传》是举世 闻名的英雄史诗,也是全世界最长的诗篇,情节也很生动。藏族春节习俗: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 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春节期间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 拉祜族 主要分布在澜沧、孟连、耿马、沧源、勐海、西盟等县。拉祜族先民属于古 代羌人,“拉祜”是自称,是用火烤虎肉吃的意思,故拉祜族被称为“猎虎的民 族”。拉祜族春节习俗: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是云南拉祜族的 “扩塔” 节 (拉 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 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 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 亲问友。 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哈尼族有“卡多”、“尼”、 “碧的”等自称,他称 20 多种,解放后统称为哈尼族。哈尼族的历史悠久,早期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隋唐时代, 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又同被称为“乌蛮”。哈尼族过年习俗: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 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 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 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六年级关于少数民族过年习俗的作文,云南的春节(共4篇)第二篇】:小学生六年级关于描写家乡的风俗习俗作文500字家乡的春节小学生六年级关于描写家乡的风俗习俗作文 500 字家乡的春节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 年好的开始。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 为就要放鞭炮了。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 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 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 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 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 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 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 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 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 难忘的。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 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 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家乡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到那天,人们整天都沉浸在喜气洋 洋的气氛里。每逢端午节那天,人们都包粽子吃。听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据 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当初他被别人杀 害了并且扔进了又急又宽的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怕江里的鱼虾把屈 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不会吃屈 原的尸体了。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 这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得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把新鲜又绿油油的 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勺起糯米,并加 上绿豆、蜜枣、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来用绳子捆紧,最后把美 味的粽子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还在煮的时候那香味早已 传遍了整个大街! 你咬上一口尝尝, 保证令你越吃越想吃, 就算你不吃, 闻一闻,都会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钻。一顿丰富的午餐过后,人们就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来到 河边,来观看激烈的赛龙舟。只见两队选手精神抖擞地坐在船上,手紧 紧地握住船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整装待发。“叭”的一声,一条 条龙舟像射出的箭一样向前冲。两岸的人们也欢腾跳跃,兴奋地大声喊 着:“加油,加油。”那简直锣鼓喧天,响彻云霄,热闹非凡! 到了下午,人们也早已满头大汗,该洗个舒服的澡了。按着传统的 习惯,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艾叶、菖莆、鱼腥草等烧上一大锅水。全家 人都要洗,说是避邪气,其实按中药原理是杀菌除湿气。洗了以后,不 会生痱子。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那一定一饱会眼福和口 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花市何处有?的士直驶望海村。”星期五,我与爸 爸到江北观音桥的望海花市去开了一番眼界。刚进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扑来。接着听见了鸟叫声和人们贩卖物品的吵闹声。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热闹啊!”我随着爸爸走了进去,那鲜艳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 的双眼,使我的眼睛迷蒙了,这一丛,那一簇,让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和爸爸一边挪 着小小的步子,一边观赏一些奇花异草。有绿叶镶嵌着像猫眯眼睛的斑纹,叶底是紫色的, 叫“钻石猫眼”;有像狮子头的“三色堇”; 还有能捕捉虫子的“猪笼草”……我在花店里看见了许 多鲜花的种子,我很感兴趣,并购买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和碧绿的宝葫芦花种。走过花店,我和爸爸又进入了观赏鱼市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画卷。那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儿轻巧地穿过颜色各异、 形态不一的珊瑚, 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 着小鱼跳起了“摇摆舞”,我在鱼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还发现了一些不曾见过的小鱼。有身 体很长爱左右摇摆的龙鱼;有尾巴像剪刀身体漆黑的象鼻鱼;有全身血红,犹如一簇火苗的 血鹦鹉…… “叽叽喳喳”这叫声连续不断,原来是一家鸟店发出的声音,我走进去瞧了瞧。有活泼的 小麻雀;惹人喜爱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犹如一团棉花的鹦鹉…… 清明节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来购买美丽的鲜花,去祭 奠先逝的亲人,以对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挂念。我为这文明、古朴的民风而感到 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国人要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清明时节――家祭无忘思乃 翁。小学: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 也是全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春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在中国, 春节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了。春节, 是热闹的象征, 是团圆的象征。我的家乡在建西, 这儿的春节习俗我最熟悉不过了。我们这的春节差不多在农历腊月二十四 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就是小年。在这天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祭灶:在灶台上方的墙壁上 贴上一张红色的灶君画像。还得把这一天买来的“灶糖”、 “灶饼”和各种糕点放进盘子里装好, 摆在画像前。最后还要点上几柱香,来接灶神爷来家里吃东西。在民间,还有一个幽默的说 法:如果灶神爷来了你加,并且吃了你家里人供上的物品,他就会一直住在你家的锅灶里。其实,这种说法也只不过是为了喻意着年年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祭灶过后, 就开始打扫卫生, 叫做“扫尘”。因为“尘”与“陈”为谐音, 在新春来临之前扫尘有“除 旧布新”的涵义。这样做是为了把一切穷运和晦气统统都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 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套和窗帘。到处都洋溢着欢欢喜喜扫尘,干干净净迎 新春的欢乐气氛。“扫尘”过后, 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 为了让家人们吃上一顿好的年夜饭, 他们也不辞辛苦。终于到了大年三十,大家都开始贴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除此之外,人们还要贴上 倒着的“福”字。“福”字指“福运”、“福气”,把“福”字倒着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现在的“福”字贴,更是花样繁多,有的还有在“福”字的周围加上寿星、寿桃、龙凤呈祥、五 谷丰登和鲤鱼跃龙门等等图案。到了大年三十晚上, 家家户户都在做年菜, 家乡春节的的食物, 一般都有一定的喻意。例如, 过年时家家常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过年时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过年时,人们 还吃年糕,因为“年糕”与“年高”为谐音,所以有“年年都能步步高升”的意思。另外,年糕的 式样有方块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和白银,有“新年发财”意思。还有,过年人们都吃鱼, 有“年年有余”的意思…… 做好了年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分外的热闹。一家人难得能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 盛的大餐,因此,所有的人都是开开心心,其乐融融的。吃过了年夜饭, 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小家庭, 洗澡过后, 穿上新衣, 迎接新年的到来。现在, 大多数人家都会在这一天晚上观看中央一套直播的 “春节联欢晚会 ”。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 后,大家才会放鞭炮,放烟火。这样的鞭炮声和烟花会一直到深夜。新年过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晚辈都要到长辈家里去拜年,祝长辈们长寿安康。另 外,长辈还要分别给晚辈们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有“平平安安过了 一岁”的意思。这一天里,同辈人如果见了面,也要说声新年好。以示对对方的新年祝福。家乡的春节过得多么热闹啊!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这样一个古老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可见它对人们是多么重要。我爱家乡的春节。小学生中秋节作文 400 字:中秋月儿圆中秋月儿圆 常熟外国语附属小学六年级二班张欢 10 月 3 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在阳台一边赏月, 一边吃着月饼,就连我家也不例外。我和家人一起在阳台赏月。刚刚升起来的月亮倾泄下了一片清辉,月亮亮灿灿的,慢慢 地,慢慢地变成了白色。月光静静地洒在了地面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镇 上像被笼罩着薄薄的银纱。月亮穿过了云朵,将光辉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好像是用银子铺 成似的。它还将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风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女孩,一会儿躲进了云里,一会儿又从云中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将 大地浸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色。看着月亮,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们是为了 纪念嫦娥才将八月十五定为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还令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李白思念 家乡的感情。使我不时想起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在中秋节这个日子里不能与家人团聚。我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家乡的端午节 转眼间,春节已经过完,再过 3 个月,就是端午节了。想一想去年的端午节,真的很期待。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等。相传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日子,到了端午节, 人们就用棕子等方式来祭祀屈原。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大约在初二或初三人们就开始筹备过节所需的用品,做棕子 的棕叶,肉馅…… 到了端午节,早上人们就去包棕子,包棕子是很难的。包完了棕子,还得把棕子拿去煮。真是麻烦。差不多到了中午的时候,人们就通通祭祀祖先,祭祀品最多的就是棕子。吃完了棕子,人们就都去看赛龙舟。这时到处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龙舟赛开始了,一 条条龙船在大江里游,龙船各种各样,五颜六色,有黄色的,粽色的,红色的,蓝色的…… 比赛开始了,赛龙舟的人都用尽了全力划船,都想争夺第一名,大江两岸人山人海,观众在 岸边大喊大叫,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在为船队加油。听奶奶说,每年举行龙船赛是我 们潮州人的民俗文化,它是潮州人民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象征。这样的龙舟赛既好看 又有意义,真让人喜欢至极。端午节还有三个月就到了,大家都来看我们家乡的赛龙舟哦! 这就是我记忆里的端午节,同学们,你们记忆里的端午节又是怎样的呢?美满的,还 是……
【六年级关于少数民族过年习俗的作文,云南的春节(共4篇)第三篇】:作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习俗“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随着春节的到来,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 都会庆祝一番。少数民族还会举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 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的不亦乐乎。家家户户都开始备年货、扫屋子、祭 祖宗。贴春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自己动手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 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来年一定会愿望成真。说起春联,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春联起源于桃符, 它最早出现在周代, 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 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 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 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 在五代十国时期 ,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 .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 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 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王安石写过一首诗叫元日。爆竹声中 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不管多忙,都 要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 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 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 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 、 “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 谐音,而且祟怕红色,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可以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 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 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 宁
【六年级关于少数民族过年习俗的作文,云南的春节(共4篇)第四篇】:春节习俗作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同民族过年的风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