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华尔街见闻公司好吗最会赚钱的公司,它是怎么做到的

华尔街最会赚钱的基金经理--西蒙斯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詹姆斯 西蒙斯
  他是位传奇投资人,全球收入最高的对冲之一,年净赚15亿美元。同时他还是一位天才数学家。
  他3岁思考汽车耗油现象,20岁师从著名数学家安布罗斯和辛格,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学士学位;
  23岁拿到数学博士学位,24岁出任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
  26岁编写代码攻破国家安全局,30岁领导一个大学的数学系,37岁赢得了几何界的最高奖项美国数学协会的Oswald Veblen几何学奖;
  40岁进入对冲基金领域,创立文艺复兴科技公司;60岁建立的大奖章基金(Medallion)被称为“印钞机”。
  年间大奖章基金平均年回报率高达35%,较同期标普500指数年均回报率高20多个百分点,比“金融大鳄”索罗斯和“股神”的操盘表现都高出10余个百分点。
  即便是在次贷危机爆发的2007 年,该基金的回报率仍高达85%,不过该基金仅对文艺复兴公司的员工开放。
  据Business Insider,在《阿尔法》连续15年的排行榜上,西蒙斯从未缺席,并一直名列前茅,十五年里,他赚了235亿美元。
  在华尔街,韬光养晦是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恪守的准则。
  詹姆斯 西蒙斯(James Simons)也是如此,即使是华尔街专业人士,对他及其旗下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也所知甚少。
  然而在数学界,西蒙斯却是大名鼎鼎。
  早在上个世纪,詹姆斯 西蒙斯就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数学大师。
  2007年“华尔街最会赚钱的基金经理”排行榜中,这位70岁的数学大师以年收入13亿美元,位列第五位。
  1938年出生于波士顿牛顿镇的西蒙斯是一个制鞋厂老板的后代。
  他的数学天分在童年就展现无遗,当别的孩子还躲在妈妈怀里听童话故事的时候,他就开始思考数学问题了。
  3岁时,西蒙斯对于汽车耗尽汽油的现象发生了兴趣:他认为汽油是不会被完全用尽的,因为如果每次用掉油量的一半,还会剩下一半,这样下去,最后肯定有剩余。
  这种想法同春秋时期庄子提出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思想有相似之处,也类似于古希腊学者Zeno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悖论――乌龟和Achilles(希腊传说中的英雄)赛跑,乌龟提前跑了一段――假设为100米,假设阿基里斯的速度为乌龟的10倍,这样当阿基里斯跑100米到达乌龟的出发点时,乌龟向前跑了10米;当阿基里斯再追了这10米时,乌龟又向前跑了1米……
  如此下去,因为追赶者必须首先到达被追赶者的原来位置,所以被追赶者总是在追赶者的前面,由此得出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的结论。
  这些想法体现了原始的微积分思想,对于一个3岁的幼童来说,就开始琢磨着类似的问题,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从牛顿高中毕业后,西蒙斯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数学。天资聪慧加上后天的刻苦努力,他在大一的时候就达到了毕业生的水平。
  西蒙斯师从著名数学家Warren Ambrose和I.M.Sinr。他经常以崇拜的眼光看着两位大师点完餐后,坐在餐厅讨论数学问题,直到深夜。西蒙斯对这种生活充满了向往。
  三年后,1958年,西蒙斯获得了学士学位。他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深造。在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
  据说西蒙斯刚入校的时候,想跟陈省身先生(美籍华人,20世纪著名几何学家,被国际数学界尊为“微分几何之父”,当时为伯克利的数学教授)学习微分几何,然而恰好陈先生那时去了欧洲。
  西蒙斯没有因此中断学习,他自己找书钻研,看懂了后贴出海报,让大家去听他讲。由于讲得很精彩,吸引了很多教授去旁听。
  1962年,23岁的西蒙斯拿到了博士学位。年,西蒙斯先后在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教授数学,开始了他的人生追求。
  然而由于经济和学术等各方面的种种压力,西蒙斯在1964年被迫离开了大学校园,进入美国国防部下属的一个组织――国防逻辑分析协会,进行代码破解工作。
  这份工作让他既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科研工作,又有足够的薪水养家糊口。
  然而没过多久,《时代》周刊上关于越南战争的残酷报道让他意识到他的工作实际上正在帮助美军在越南的军事行动,于是他向《新闻周刊》写信说应该结束战争。当他把他的反战想法告诉老板时,自然,他被解雇了。
  西蒙斯又回到了学术界,成为纽约州立石溪大学的数学系主任,在那里做了8年的纯数学研究。
  1974年,他与陈省身联合发表了论文《典型群和几何不变式》,创立了著名的Chern-Simons理论。该几何理论对理论物理学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应用到从超引力到黑洞的各大领域。
  1976年,西蒙斯获得了每5年一次的全美数学科学维布伦(Veblen)奖金,这是数学领域里的最高荣耀。
  在数学上获得斐然成就后,西蒙斯开始寻找新的方向。据说西蒙斯曾经找到陈省身先生咨询是从政好还是经商好,陈先生告诉他,从政比数学复杂多了,不适合他,还是经商吧。于是西蒙斯就转向了投资。
  1977年,西蒙斯离开纽约州立石溪大学,创立了私人。最初他也采用基本面分析的方式,例如通过分析货币政策和利率走向来判断市场价格走势。
  1988年3月西蒙斯成立了一只对冲基金Medfunction(iterator),最初主要涉及。当年该基金盈利8.8%,而1989年则开始亏损,西蒙斯不得不在1989年6月份停止交易。
  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西蒙斯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Henry Larufer重新开发了交易策略,并从基本面分析转向数量分析。
  从此,西蒙斯转型为“模型先生”。
  此后,这只基金屡创辉煌。
  1988年以来,Medfunction(iterator) 年均回报率高达34%,这个数字较索罗斯等投资大师同期的年均回报率要高出10个百分点,较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均回报率则高出20多个百分点;
  从2002年底至2005年底,规模为50亿美元的Medfunction(iterator) 已经为投资者支付了60多亿美元的回报。
  这个回报率是在扣除了5%的资产管理费和44%的投资收益分成以后得出的。
  值得一提的是,西蒙斯收取的这两项费用可能是对冲基金界最高的,相当于平均收费标准的两倍以上。
  针对不同市场设计数量化的投资管理模型,以电脑运算为主导,并在全球各种市场上进行短线交易,是西蒙斯的成功秘诀。
  对于数量分析型对冲基金而言,交易行为更多是基于电脑对价格走势的分析,而非人的主观判断。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电脑和系统专家、研究人员以及交易人员。
  西蒙斯每周都要和研究团队见一次面,和他们共同探讨交易细节以及如何使交易策略更加完善。
  不过西蒙斯对交易细节守口如瓶,除了公司200多名员工外,没有人能够得到他们操作的任何线索。
  作为一位数学家,西蒙斯知道靠幸运只有1/2的成功概率,要战胜市场必须以周密而准确的计算为基础。
  Medfunction(iterator) 主要通过研究市场历史数据来发现统计相关性,以预测期货、货币、的短期运动,并通过数千次快速的日内短线交易来捕捉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交易量之大甚至有时能占到整个NASDAQ交易量的10%。
  当交易开始,交易模型决定买卖品种和时机,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市场处在极端波动的时候,交易会切换到手工状态。
  西蒙斯透露,公司对交易品种的选择有三个标准:
  即公开交易品种、流动性高,同时符合模型设置的某些要求。他表示,“我是模型先生,不想进行基本面分析,模型的优势之一是可以降低风险。
  而依靠个人判断选股,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第二天又输得精光。”
  然而模型也有靠不住的时候。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旗下的“文艺复兴法人”在去年8月的前八天就下跌了8.7%,虽然后来几个月稍有起色,但去年总共损失了1%。大家都在期待着西蒙斯是否能够妙手回春。
  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纽约长岛,从外表来看,那座建筑更像是一个数学研究所。和很多不同的是,公司的中心建筑并不是夜以继日不停交易的交易室,而是一间有100个座位的礼堂。
  每隔半个月,员工都会在那里听一场科学演讲。“有趣而且实用的统计学演讲,对你的思想一定会有所启发。”一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的员工说。
  令人惊讶的还不止这些。西蒙斯对华尔街的投资家们不感兴趣,事实上,如果你想去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工作的话,华尔街经验反而会成为绊脚石。
  在公司的200多名员工中,将近1/2的雇员都是数学、物理学、统计学等领域顶尖的科学家,只有两位是金融学博士出身,而且公司从不雇用商学院毕业生,也决不雇用华尔街人士。
  这在美国的投资公司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不雇用数理逻辑不好的学生,”西蒙斯说,“好的数学家需要直觉,对很多事情的发展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对于战胜市场非常重要。”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拥有一流的科学家,其中包括贝尔试验室的著名科学家Peter Weinberger和弗吉尼亚大学教授Robert Lourie。
  另外,他还从公司招募了部分熟悉语音识别系统的员工。西蒙斯认为,“交易员和语音识别的工作人员有相似之处,他们总是在猜测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几乎不存在人员流动。这里薪酬丰厚,而且工作压力相对较小。
  每6个月,公司员工会根据业绩收到相应的现金红利。据说半年内的业绩基准是12%,很多时候这个指标可以轻松达到,不少员工还拥有公司的股权。
  西蒙斯很重视公司的气氛,他经常会和员工及其家属们分享周末。2000年时,他们就曾一起飞去百慕大度假。
  跟其他暴富的同行不同的是,西蒙斯没有把他的财富用来享乐而是转向了慈善事业。
  西蒙斯和他的第二任妻子玛里琳成立了西蒙斯基金会,专门为教育、卫生、自然科学研究等项目提供资助。
  西蒙斯的慷慨,一方面由于他对学术的热爱,另一方面也与他的不幸经历有关。
  西蒙斯在学术和商业上获得了惊人的成功,然而在家庭上却承担了巨大的不幸。他和妻子共育有五个子女,一个儿子保罗在家附近骑自行车时遭遇意外身亡,为此他向纽约州立石溪大学捐助了以儿子命名的公园;另一个儿子尼克在印尼答里岛不幸溺亡,因为尼克曾在尼泊尔工作过,为纪念爱子,西蒙斯向尼泊尔的卫生健康事业捐助了大笔金钱。
  此外,西蒙斯还有一个女儿患有自闭症。为了给爱女治病,他成立了西蒙斯基金会,专门援助教育及医疗方面的科学研究计划。
  20年来,他捐助了3800万美元来研究造成自闭症的原因。他还捐出1亿美元成立美国最大的自闭症私人研究中心。为了探讨自闭症与遗传的关系,他捐献了自己家庭的DNA用于自闭症研究。
  2003年,他在纽约组织召开了自闭症研究交流会,与会的有世界著名的自闭症专科医生和生物学家。
  如目前西蒙斯自闭症基金的投资方向是寻找相关基因,麻省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的自闭症研究团队都从他的基金会获取了丰足的经费。
  麻省理工大学展开脑科学研究方向时,詹姆斯 西蒙斯还充当了决定研究方向的舵手,参与遴选研究团队。
  西蒙斯在数学方面的捐助金额也很可观。
  2006年他向纽约州立石溪大学捐助了2500万美元用作数学和物理的研究经费,2008年2月又捐助了6000万美元,这是纽约州历史数额最大的捐助。
  西蒙斯也为中国教育做出了贡献,他为清华大学捐资建立了“陈-西蒙斯”专家公寓楼。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卢珊&RF10057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同花顺旗下品牌
华尔街“老妖”谈价值投资:连续20年 每年赚40%我是怎么做到的!
  谈价值投资——霍华德对话乔尔.格林布拉特  在人少的地方找机会  霍华德: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乔尔和我们聊投资。  我自己提前写好了几个问题,还请乔尔看了一下。后来,我儿子安德鲁把他要问的问题发给了我。安德鲁也是沃顿毕业的。我觉得他问的问题更好。  我建议我们先请乔尔回答安德鲁的问题。这些问题乔尔事先没看过,我们请他现场回答。我觉得安德鲁的问题写得不错。乔尔,不介意的话,我就照着读了。  格林布拉特:好。  霍华德:你写了一本关于特殊情况投资的书,分门别类的讲了如何从拆分、重组、破产、并购等事件中获利。在你之前,没人这么详细地讲过特殊情况投资。请问你是怎么研究出来这种投资风格的?你知道自己要关注什么,哪能赚钱,哪不能赚钱。你怎么知道的呢?  格林布拉特:确实,很好的问题。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对冲基金,是一家做风险套利的公司。它做的风险套利也叫并购套利,就是在看到并购公告后买入一家公司,希望通过并购完成来获利。  这么操作的风险和收益基本是这样的:并购成功,赚1块钱。并购失败,亏10或15块钱。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风险收益比不合适。  于是,我开始研究其他操作方法。后来,我发现并购中会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股票。我不做前面说的那种并购套利,我开始关注公司的特殊事件,例如,重组、拆分等等,我要找的是赚可以赚1块钱,但亏就只亏1毛钱的机会。可以说,我是在人少的地方找机会。  当年,我在沃顿读书的时候,沃顿属于有效市场理论学派,课堂上讲的是有效市场理论。这套理论无法让我产生共鸣。  大三那年,我偶然读到了一篇关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文章。读了这篇文章,我豁然开朗,觉得太有道理了。我把格雷厄姆写的所有东西都找来读了。我的投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我知道投资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了。  其实就是要弄清楚一个东西值多少钱,然后花很低的价格买下来,留足安全边际。我把这个理念在特殊情况投资中付诸实践。  我写了本书,《你也可以成为股市天才》, 我在书的开头讲了一个故事,是关于我岳父岳母的。他们一年里有几个月住在康州。他们在康州主要是淘古玩,经常参加各种拍卖会,物色便宜的古董。他们在拍卖会上是怎么淘宝贝的呢?  比如说,他们在拍卖会上看到了一幅画。在其他拍卖会上,他们看过相似作品、相似尺寸、相似题材的画作,但成交价是现在这幅画的两三倍。他们就会出手买下来。  他们用不着研究这幅画能不能成为下一个毕加索作品。要找下一个毕加索可难多了。  我在书的开头说,特殊情况投资也类似。我们用不着费尽心机寻找下一个毕加索。  我们最好在人少的地方找机会,去别人不关注的地方找机会。可能是市值小,可能是情况特殊,或者很复杂,一般人不会深入研究。  有时要读400多页的公告,有时被拆分出去的股票是人们不想要的。被拆分出去的业务是公司抛弃的,买公司原来的股票的人不想要。  投资要找到价格低于公允价值的股票,我个人觉得在特殊情况中实践这个理念比较简单。  我不愿费尽心机,我想偷点懒,像巴菲特说的,挑30厘米高的跨栏。既然找得到30厘米高的跨栏,何必非往3米高的跨栏上冲?  一句话,只要我地方找对了,用不着太聪明,就能做得好。  在最好的地方选购——这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好的  霍华德:乔尔,在今年我写的一篇备忘录中,我也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人,一心想成为扑克高手。他钻研如何得到好牌,如何让自己的牌胜过对手,如何识破对手的虚张声势。他叔叔对他说。你再怎么研究都成不了扑克高手,找个更容易玩的不就得了?  乔尔,你说你找到了自己觉得比较简单的投资方式。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格林布拉特:正是如此。我在书里还讲了一个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故事是这样的。我和朋友打赌输了。输的人要请赢的人去最有名的饭店吃饭,那时纽约最有名的饭店是Lutece餐厅。Lutece餐厅由全球一流的大厨Andre Soltner主理。  我先打电话订位,餐厅告诉我无法预订。我说不管哪天,什么时候都行。还是不给我订。  我开始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要提前30天订位。只有提前30天才订得到。  我一直打电话,后来总算订到了。  我和朋友来到了这家餐厅。  点餐的时候,我也没注意旁边站的是谁。我就指着菜单上的一道开胃菜,随口就问道:“这个好吃吗?”  大厨Andre Soltner看着我,说:“难吃的要命。”  面对世界一流大厨,我竟然问他烹饪的美食好不好吃。我琢磨,他的话是这个意思,菜单上的每道菜都好吃。这可是全世界最顶级的餐厅。  就是这个道理,在最好的地方选购,这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好的。我只需要从好东西里选出更好的就行了。  价值与成长是人为划分的——我只找便宜的好公司  霍华德:乔尔,你刚才讲到了以远远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这是安全边际。你认为这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吗?你觉得是否有必要展开讲讲,还是记住这些就够了?  再补充一个问题,你刚才讲到了你岳父岳母的故事,你认为他们不寻找下一个毕加索是对的。你觉得投资成长股是寻找下一个毕加索吗?  格林布拉特:有这层意思。我对价值投资的定义是弄清楚值多少钱,然后在很低的价格买入,与低市净率无关、与低市销率无关。  罗素、晨星等机构,还有很多人,觉得价值投资者就是看市净率、市销率投资的。按这样的划分标准,我不算价值投资者,也不算成长投资者。别人说不好我们算是哪一类。  正如巴菲特所说,价值和成长说到底是一回事。公司的长期成长性是其投资价值中的一部分。  价值和成长的界限并不像罗素或晨星等机构划分的那样泾渭分明。或许价值股成长性较低,成长股成长性较高。划分是人为的划分。我就是找便宜的好公司。  本.格雷厄姆说了,研究明白值多少钱,在很低的价格买下来,在二者之间留足安全边际,价格和价值要相差足够大。  沃伦.巴菲特是格雷厄姆最杰出的弟子。巴菲特对老师的理念稍加改进,后来成了全球首富。巴菲特说得很简单,要是在便宜的价格能买到好公司,那就更好了。好公司的好包括它的长期成长性。  我是逐渐获得这个认识的。在我投资的第一个10年里,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我越来越倾向于按沃伦.巴菲特的方法投资,他找的是又好、又便宜的公司,成长性是好公司的一个特征。  买廉价股是行得通的——单纯是“便宜就能赚钱”  霍华德:我们知道,巴菲特早期不是对好公司很着迷。他是从捡烟头开始的,他初期关注的不是质地,只看重是否够便宜。他的风格后来发生了转变。  格林布拉特:没错。在沃顿读研究生时,我和几个同学一起研究了买入廉价股的策略,写成了一篇毕业论文,后来在《Portfolio Management》期刊上发表了。  我们研究的是NetNet,买入低于清算价值的股票。我们的研究表明,只要买的够便宜,能很赚钱。沃伦.巴菲特早期就是这么做的。  可是我们为什么逐渐倾向于定性呢?  举个例子,我们找到了一只股票,值10块钱,价格是6块钱。很便宜。问题是,我们没有这家公司的控股权,它的生意还不是好生意。  时间长了,我们的安全边际可能越来越小。因为没办法控制公司的资产,原来的10块钱可能变成8块钱。  我个人认为,要寻找10块钱可能变成12块钱的公司,让我们的安全边际随之增加。在我认为具备成长性的情况下,我可以在安全边际上做些让步。  话说回来,买廉价股是行得通的,单纯是便宜就能赚钱。我毫不反对这种投资方法,只是它容纳不了大资金。  现在巴菲特管理的资金规模大概是1000亿美元左右。他想投资50亿买一只股票,然后转手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很难找到这么大体量的交易对手。规模太大了。  大概2000年的时候,他说“给我100万美元,我每年能赚50%”。100万美元的规模,有很多机会可以抓。资金规模越大,投资机会越少。小资金在投资中不受限制,所有公司可以随便挑、随便买。  巴菲特现在只能从300只大盘股里挑选,小规模的投资对他的资金量没意义。在座的各位在特殊情况投资中可以尽情选择。  我的很多学生都问过我一个问题。五六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人问。我的学生和我说,你年轻的时候,做投资比较容易。他们没直接说我已经老了,只是说我年轻的时候。  霍华德:很含蓄。  买指数基金?——懂得估值,主动投资也行  格林布拉特:我承认自己老了。  总之,学生们觉得我那时候投资更好做。我入行的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激烈的竞争,没这么多对冲基金、没这么多计算机的参与、没这么多高智商的人从事投资。  我以前和霍华德聊天的时候也说过,我入行做投资时,股市在过去的13年都没涨。那时候股市不吸引人。  我的学生说,你当年做投资容易,现在肯定难了。你还那么傻,竟然写书讲投资,现在别人也都会了。我觉得和我写书关系不大。总之,学生们说他们做投资更难了,我那时候投资好做。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讲了两个方面。  ★资金多了,流动性受限,很难做特殊情况投资,抓不住小机会  第一,有些人擅长做特殊情况投资,他们在人少的地方投资,在清算、重组、拆分中寻找机会。  他们中有很多人受流动性的限制。沃伦.巴菲特早期的时候做这方面的投资赚了很多钱,但是后来他规模大了。  有些人特别擅长分析公司,在人少的地方找机会。我问我的学生,你们知道这些人后来怎么样了吗?后来这些人赚了很多钱。  结果他们的资金规模变大了,没办法像以前一样投资了。所以说,总有新人可以进来,捕捉可以容纳小资金的机会。  不引人注目的小机会还是有,但从前在这些小机会中做得好的人,已经赚不了这个钱了。新人进来则有很大空间。  ★反对有效市场理论。懂估值,主动投资就行得通  另一个方面要从大环境来看。我们知道,有效市场理论还是大行其道。有效市场理论告诫人们主动投资行不通。  不是连沃伦.巴菲特也建议买指数基金吗?我认为,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对的,大多数人不知道怎么给公司估值。  我反对有效市场理论。我是这么和我的学生说的。  我的学生大多数是20多岁的年轻人。我对他们说,咱们回到你们10岁左右的时候,从那时起,可能你们就对股市略有耳闻了。  我们看看那时全世界最受关注的股市,没错,是美国股市。  我们再看美国股市中最受关注的股票,没错,是标普500成分股。  我们看看,从你们10岁起,这500只股票的情况:  从1996年到2000年,标普500翻倍。  从2000年到2002年,标普500腰斩。  从2002年到2007年,标普500翻倍。  从2007年到2009年,标普500腰斩。  从2009年到现在(2015年),标普涨了三倍。  我说这些,就是想说,人的疯狂没有改变。  其实还不止如此。标普500是包含500只成分股的平均指数。标普500指数中存在巨大分化,有些受人们追捧的成为热门股,有些被人嫌弃的成为冷门股。  个股的波动远比指数剧烈。人们总是有喜好和厌恶,被人们追捧和遭人厌恶的股票有天壤之别。在指数的平均值背后,喧嚣从未停止。  既然如此,本.格雷厄姆没有过时。格雷厄姆告诉我们,这是公允价值,市场价格是这样的。价格围绕公允价值波动。  我们实事求是地给公司估值,实事求是地做投资操作,可以在价格低于价值时买入,有时还可以在价格高于价值时做空。  每次在第一堂课上,我总是向我的学生做两个保证。  第一个保证,我保证,如果他们把估值工作做好,一定会得到市场的认同。  我就是没告诉他们会是什么时候。可能两三个星期,也可能两三年。但是我保证市场会认可他们的估值。  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强有力的推论。  我告诉学生们,只要他们估值工作做好了,在90%的情况下,在两三年时间内,市场一定会认识到一只股票的价值。要是做一个包含若干股票的投资组合,平均下来,市场认可估值的时间会更快。  各位能明白,我的保证和推论有多大的威力。把工作做好,市场会给我们回报。  人们跑不赢市场,不是因为市场有效或接近有效,不是因为市场不受情绪影响,恰恰相反,市场非常情绪化。  跑赢市场是能做到的。人们为什么跑不赢呢?可能是机构受到种种束缚,原因很多,但绝对不是因为市场价格有效。  不信我们看看新闻,观察一下周围发生的事情,再想想我刚才说的,从我的学生们10岁时起,标普指数的变化。毫无疑问,人们的疯狂没变,投资的机会仍在。  股票挑得好——对社会有毛用?  霍华德:乔尔,回到你刚从沃顿毕业时,现在的你会给那时的自己什么建议?或许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有没有什么补充的?另外,你会给刚入行时的自己什么建议呢?  格林布拉特:我给各位一个忠告——别带着赚钱的目的来做投资。  你们的智商都很高,要不也不会坐在这。世界上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值得你们去做。一定要因为自己喜欢才做投资,别为了别的。做投资要乐在其中。  我要求我的学生保证,要因为喜欢而做投资。各位,我不觉得挑股票挑得好,能对社会做多大贡献。  有人说,因为有好的投资者,市场才有充分的流动性,才能实现资本的合理分配。我个人认为,缺了我们这些投资者,市场照样转。  我们哪里实现了资本的合理分配?市场不是还经常发疯吗?  当然,长期来看,我们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算是我们的一个贡献。我还是觉得缺了我们也无所谓。  我告诉我的学生,投资股票创造不了多少社会价值。我要求学生们保证,要是他们投资做好了…  这么说吧,我本人觉得投资没多大社会价值,但是我还教学生们做投资,我教投资这件事不也是没意义的吗?  所以,我让我的学生保证,要是他们投资做好了,要做些好事。等他们投资做成功了,要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  话说回来,你要是真喜欢投资,做投资没什么不对,只要是真喜欢,你们说呢?别为了钱。在座的各位,你们做什么都能成功,要是选择做投资,一定要因为是自己喜欢。  仓位最重的股票——不是最赚钱的,而是不可能亏钱的  霍华德:乔尔,说得太好了。  回顾你的投资生涯,有哪笔成功的投资是你印象最深的?你是怎么找到这笔投资的?你的逻辑是什么?  格林布拉特:有一个投资,我印象很深。也是因为这个投资,我创建了Value Investors Club网站。  ★发现别人忽视的机会,高手在民间  那时,我们在管理自己的资金。我们管理外部资金,管了10年,然后把所有外部资金都还回去了。  后来,到2009年,我才开始又接受外部资金。发现这个投资机会时,我们没管理外部资金,只是在为自己寻找投资机会。  我们发现了一个机会,我们从没遇到过这么好的投资机会。这家公司的价格只有现金价值的一半,而且这家公司的生意还是好生意。  在确定仓位占比的时候,我考虑的一般不是能赚多少。我在安排最大仓位的时候,选的不是我觉得能最赚钱的,而是我觉得不可能亏钱的。  这样的投资机会,我可以买很多,风险低。运气好的话,可能大涨。这样的机会太完美了。  我讲的这个机会,市值只有现金价值的一半,而且公司的生意很好。这家公司的资本结构很复杂,一般人以前没见过这种资本结构,所以搞不清楚。  要是你能搞清楚的话,肯定会一眼就看上它。价格可只有现金的一半,还是好生意。我们当然大量买入了。  我们觉得自己很聪明,觉得只有我们发现了这个机会。  有一天,我的合伙人发现,在雅虎留言板上,有个人竟然把这家公司复杂的资本结构分析得很清楚。真是没想到,那位发帖子的先生,在超市里上班。  他真是聪明啊。我们眼前一亮,外面的世界里还真有聪明人啊。我们要是能把这些人聚到一起该多好。  那时是1999年,大家都热衷于互联网。我觉得互联网很了不起。上网像开会一样,可以与全国、全世界的人交流。我们可以成立个社区。我很想成立这么个投资社区。  那位在超市里工作的先生成了我们的第一批成员。我们的目的是吸引聪明的投资者分享投资机会。加入是免费的,但必须分享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我们从这件事里得到了一个启发:民间有高手。  总之,这个机会实在是好。价格只有现金的一半,还是好生意。低估是因为它的资本结构比较复杂。  ★惨痛经历:借钱不好,杠杆投资是冒险  还有一个投资,我印象很深。这个投资,不是我做过的最差的,但可以说是最惨的。  我的一位合伙人,罗伯.高尔森,1989年开始和我合作。他爱开玩笑。他说,要是我们过去15年里给别人打工,我们已经被炒了8次了。做投资,难免犯错。我们得接受这个事实。  这笔投资是这样的。我们买了一家被拆分的公司,它旗下的Comdex公司是电脑展会做得最好的。  在拆分之前,我们可以通过操作,按每股3美元买入。母公司计划以6美元发行新股,当时还没发布正式公告。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买入母公司,并相应做一个做空操作,锁定以3美元买入拆分的公司。  讲到这,这笔投资没问题。  可是,后来我们爱上了这家公司的生意。Comdex在拉斯维加斯经营展会业务。拉斯维加斯有大量场地,它可以随便租。它租来的场地租金是每平方英尺2美元,再转租出去的价格是每平方英尺62美元。  展会空间不够了,它可以再花2美元租来,然后再以62美元租出去。我们特别喜欢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  它的股价开始是3美元,后来在6美元增发了一些。后来,股价涨到了12美元。在3美元的时候,我们重仓投资,因为我们有信心可以在6美元的时候卖出去。  到了6美元,我们没卖。我们爱上了这家公司。后来涨到12美元。  讲到这,还是没问题。  再后来,我们就倒霉了。日,这家公司收购了另一家展会公司,借了很多钱。911之后,没人敢去展会了,公司的业务一落千丈,而且所有人都明白了金融杠杆的危害。  大家都知道,借钱多不好,借钱是冒险,自己只有1美元,却借了9美元,风险太高。  在这笔投资中,我明白了什么是经营杠杆。一家公司,投入2美元,能赚62美元。等销售收入下降的时候,收入少62美元,60美元的利润就没了。  净利润一下子就掉下来了。这就是经营杠杆。我得到了教训,明白了什么是经营杠杆。  最后,我们在1美元多点清仓了。  世事难料,在这笔投资中,我对集中投资、经营杠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我一直在学习,一直在犯错。我努力避免重复犯错。可惜,同样的错误经常改头换面再次出现。错误还是原来的错误,换汤不换药,一不小心就又重犯了。  我给各位的建议是:别害怕犯错,谁都难免犯错。  一年赚50%的秘诀  霍华德:乔尔刚才说的这一点很重要。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四月份,我写了一篇备忘录“敢于伟大”。  一个杰出的投资者必须有胆识。谁都想有成就。总是和别人一样,永远没出头之日。  别人怎么想,你也怎么想。别人怎么做,你也怎么做。那肯定和别人一样了。随大流怎么可能有成就?要有成就,必须和别人不一样。要有敢犯错的胆识。哪有从不犯错的人?  即使是最优秀的棒球选手,也只能在一场比赛中有40%的安打。有些投资者的成功率比40%高,但没人不犯错。乔尔说了,要是他给别人打工,可能已经被炒了8次了。  格林布拉特:我是个心软的老板,不会把自己炒了。  霍华德:今天,我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一位员工吃午饭。我们聊了沃伦为什么能成功。我提到了一点,因为他不怕被炒鱿鱼。可惜,有这个优势的人很少。  一般人担心被老板炒掉。我们没老板,但是也担心被客户炒掉。我们还能不怕冒险,坚持自己的想法吗?没什么事是万无一失的。有时候,在知道可能犯错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坚持下去吗?我觉得,要坚持,不怕犯错。  乔尔,问你最后一个问题。你曾经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为什么后来决定把资金返还给客户?  格林布拉特: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  1985年,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十年之后,1994年,我们返还了所有外部资金。在这十年里,扣除费用之前,我们的年均收益率是50%。十年后,我们把资金还了回去。  ★只有三个办法可以做到一年赚50%。  第一是保持小规模。开业五年后,我们返还了一半的外部资金。十年之后,我们返还了所有外部资金。  第二是集中投资。在那十年里,6到8只股票占我们的投资组合的80%。我们的投资非常集中。  第三是需要一点好运气。我们的投资特别集中,肯定需要一点好运气。  不管你再怎么厉害,水平再怎么高,集中投资6到8只股票,总是会遇到一个问题。每两三年,总会有一两只股票表现不如预期,给我们带来20%到30%的下跌。每两三年,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从无例外。  有时候,是因为当时的市场不喜欢我们看好的股票。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在意。股票还在我们手里,就是更便宜了。我们明白自己手里的股票,只是它更便宜了,没关系。  有时候,是因为我们犯错了。我可以坦然接受错误。  我清楚自己手里的股票,有时是我错了,有时是股票更便宜了。  我能接受这个现实。我也清楚,跌个20%到30%是正常的,股市投资本来如此。  ★亏了别人的钱,很不好受  问题是,给别人管钱,我心里就不好受了。  我觉得自己是个成熟的人,我清楚自己手里的股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总想着这是别人的钱…  我的投资者其实都很好,都是很好的人。问题在我自己。每当遇到大跌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感觉很不好。  我想大家能理解,我是个争强好胜的人。我希望把投资做好,亏了别人的钱,很不好受。  后来,我们规模大了,即使把资金归还给投资者,我们的公司还是可以运转,我还是可以继续投资。我决定把外部资金还回去。  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改变自己,另一个是改变环境。改变环境比改变自己容易。于是,我就这么做了。  现在我们做长短仓投资组合,多空两边都有几百只股票。我们表现最差的时候也就是落后20到30个基点。这样一来,我就克服了自己给别人管钱的担心,就又开始接受外部资金了。  霍华德:谢谢。听了乔尔的一席话,相信各位已经领会了杰出投资者是如何思考的。非常有逻辑、有智慧,比大多数人都有深度。  答案不言自明。和别人看到的东西一样,怎么可能胜过别人?乔尔还讲到了对人性的洞察,对投资者的看法,如何看待错误。另外,我们还看到了乔尔是一个真实的人。  ---------END---------
同顺号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作者的发文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同顺号立场,作者需为自己账号的一切行为负责。
已有--个人赏过
汇说FTsay如何?打个分吧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 &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span class="sub-rq-num" id="atNum_关注人气
228文章数量
20884访问量
&&投资是艺术,交易是修行!泛金融革命发起与引领者!让每个人更平等的参与金融市场是我们的使命!
24小时热文排行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内容或者商务合作请联系)
写下您的看法和建议...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尔街与保险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