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九水路散盘房价走势读经或念佛或念咒时,身体可否轻微的前后摇晃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念佛或念咒,觉知和念头
行住坐卧中难以觉知,时常滑入识幻迷雾,所以也用念佛或念咒来提起正念。请指点一下,是念阿弥陀佛好呢,还是念六字大明咒好,念咒有不有什么注意的事项?
就对修觉知而言,念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藉着念个什么来体验那了了分明的觉知。我们选择念什么是一个手段,其目的是:将自己从妄念丛中召回一念,由一念达至无念,由无念发明(发现明了)了了分明的觉知性。
在念什么的过程中,假如我们思维所念的字或音是什么、代表什么或有什么含义,老实说那便不是念佛或念咒了,而是变成了一种冥想。例如,你念阿弥陀佛时思维“阿弥陀佛”代表什么、有什么功德并于内在想象那些场景,那便不是念阿弥陀佛,而是冥想一个什么了。同样的,如果你念咒时也那样,那便不是念咒,实在成冥想了。
不论念阿弥陀佛还是六字大明咒,假如你思维分别它们,这是在“识”;如果你不思维它们,而只是体会一个念的动作和与其相应的觉知,那么这是在“智”。那么,如此念阿弥陀佛或六字大明咒便是“转识成智”;否则,只是在“识”的泥坑里打转,玩泥巴,或用泥巴捏制各种小物件逗自己玩。这样念佛或持咒,是不能真正走出生死烦恼轮回的。
念阿弥陀佛的意义在于把你从妄念丛中拉出来,由万念到一念,由一念到无念,然后发明自身清净妙明觉心;念咒的意义在于剔除你所有从前习得的文字含义、字符意义等,让你体会“觉”和“念”两种存在了了分明,各各发光,从而获得自在解脱。因此,我们念咒时不能掉进音符或文字的含义里,念阿弥陀佛不能陷进阿弥陀佛的故事里,否则,那不是在修行出离泥坑,而是往泥潭里走。念佛念咒,只叫你干干净净!
念咒时有什么要注意的事项?保持你的心不滑入任何人生的概念,念时要让念头和觉知两项了了分明,各各发光,念头颗颗如明珠,觉知皎皎似月空。那么,念阿弥陀佛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那是一样的:注意别滑入任何心造的故事,念时从千念万念,直归一念;从一念直至无念,由无念觉了本来清净妙明真心。
对一个念佛或念咒念出“觉性”——达成“心如墙壁”
的人,念什么都完全相同;如果再继续念,念至“墙壁”也消失了,则念什么都如空花,如梦中游戏。以一念心而念,念ABC和念一二三四五,乃至和念八十八佛名或诸方佛心咒,悉皆相同;以无心之心而念,则不管念什么,则都等如空花,好似梦中造梦。
念不同的佛或不同的咒——如果你陷在“识”里,那是有分别的,分别也仅在你所相信的故事的不同;如果你不陷在“识”里,而是在了了分明、如日月般的“智”光里,则念什么都没分别。在智光里念天念地,念人念我,念宇宙万物……——入无分别智,念念平等!
以智念佛,念念相救;以识念佛,念念入坑。诸方修行者,不管念什么,都来转识成智。入无分别智,念念解脱。以一念心,以平等心,以大智无分别心,念佛或任何咒语、字符、音符等,都得佛意。入大罗陀尼总持法门,与无上诸佛平等。来,以智念佛,莫以识念;以智念咒,莫以识念!
诸方道人,修行不离觉知,离觉不是修行。有念则造地狱,无念不成痛苦。归根到底,一切修行的问题,简而言之,都是念头和觉知的问题。所以,不管念阿弥陀佛还是念六字大明咒,或是修行住坐卧四威仪,说到底都是“觉”和“念”的问题。
千修万修,指归同路;千念万念,都念觉知。念者念觉知,觉者觉知念。莫管修行住坐卧四威仪,念阿弥陀佛,或是提持咒语,千修万修,汇归自身觉性大海;千念万念,直念本心真如妙体。吃水不忘挖井人,提念不忘觉知者。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觉知之念,念念当报正觉。
以觉觉念,是为正念;以念念觉,是为正觉。觉和念,莫分家,正念正觉到佛家。觉和念,相回互,诸佛菩萨共同住。不管念佛,还是念咒,念时莫忘觉知,觉时莫忘一念。一念一觉永相随,在在处处是佛回。一念觉,觉一念,如来回身在此岸。一念呼一觉,是为正念成正觉;一觉应一念,是为正觉生正念。觉和念相映,正和正互助,如此不解脱,诸佛也不容。
念就是觉,觉就是念,于我佛门,觉念一如。觉者觉念头,念者念觉知,如此觉和念,上合三世佛,下化无量心。念者念觉知,觉者觉知念,如此而觉而念,是为妙菩提心正修行路。提一念,从梦中醒来,汇入觉性大海;于觉性大海,任念头波光粼粼,个个平等,不生不灭。切如是修如是行!
已投稿到:念佛,念咒,念经,究竟哪种方式可以顺利往生?
学佛时间久了,经常听到修净土念佛法门的同修们说,念佛不能往生,只有读经才能往生。我不知道这个理念是从哪里来的?如果念佛不能成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这样做?往不往生,条件在经论里面讲得很清楚,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信愿,不在於我们是念佛念一千还是一万,还是念十万。念佛的多少不是往生的关键,往生的关键在哪里?是我们是不是真正有信愿。信就是信心,愿就是愿心。那么念佛,念咒,念经,究竟哪种方式可以顺利往生?
首先要弄明白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信、愿、行,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备的三资粮,缺一不可。信是真信;愿是切愿,就是真想去,真愿意去;行就是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对这句佛号,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其次,我想说说读经和念佛的关系,以我这二十五年的学佛经历,我的体会是读经和念佛没有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先说说读经吧,读经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经不可不读。经教是帮助我们明理的,经帮助我们断疑生信,经帮助我们认识极乐世界,经帮助我们明了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明了了,我们的迷就破了,悟就开了,迷破了,悟开了,你就知道这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了,你就会死心塌地守住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再也不会拐弯了。绵绵密密的念这一句佛号,又使你由小悟到中悟再到大悟,最后大彻大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你就决定得生净土了,而且是在这一生。
再说一说经教可不可以放下?什么时候放下?我的体会是,经教可以放下,但放下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用三个标准来衡量,第一个标准,你相不相信你今生一定能够成佛?第二个标准,你相不相信真有阿弥陀佛?相不相信你往生时阿弥陀佛一定来接你?第三个标准,你相不相信真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不相信你今生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三个标准。谁来衡量?自己衡量,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情况。
对於这三条标准,如果你没有一丝一毫疑惑了,说明你明理了,读经是为了明理嘛,这个时候,经教可以放下,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可以了;这三条标准,如果你相信了百分之九十,对其中的百分之十还有疑惑,经教不能放下,还得继续读,因为你没有完全明理;如果对这三条你相信了百分之九十九,还有百分之一的疑惑,经教也不能放下,经还得继续读,因为这百分之一的疑惑,就是你往生的障碍。概括一下说,有怀疑就读经,佛留给我们的一切经典,目的是帮助我们破迷起信。如果我们百分之百信,一点不怀疑,经读不读没有关系。什么时候放下经教,这个火候只有你自己才能掌握!
我们平时为善,是积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如果平时为恶,这些恶业形成的业力,再加上我们平时贪嗔痴和无明所形成的条件,就会阻碍我们往生,即使我们平时也在念佛,但临终时可能会有冤亲债主来障碍我们,如冤亲债主化身亲人来误导我们,把我们引入六道;或如临终时由于冤亲债主或自己习气的障碍,导致自己昏迷或生起贪嗔痴慢疑的念头等等,都会让我们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失败!
佛学文化,博大精深,传递正信,弘扬佛法
【中佛网】官方微信公众号:zhongfowang
手机应用商店搜索【 天天佛】免费学佛修行必备APP
敬请关注我们,感恩各位师兄法布施,南无阿弥陀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念佛、念咒和念经有什么分别?-黄念祖居士内部学修开示
首页 - 学佛文集 - 黄念祖居士文集 - 黄念祖内部学修开示 - 正文   │ 
  念佛、念咒和念经有什么分别?
  出自《黄念祖居士内部学修开示》
  那么底下关于死活呢,还有一个死活,是净土宗的死活——念头死,法身活呀——回头我们再说。另外呢,关于这个“打碎另造”啊,《自警录》还有,这两个问题咱们都保留下去再发展。这里提了一个禅宗的“大死大活”,磨出镜子的问题,也提出一个“打碎另造”的问题,这是主要内容。底下内容就回到上头了,上头不是问李忠洪,诸大祖师为什么念经呢?所以夏老这个虽然这么谈呢,他这个自然的体系、脉络很分明的。为什么念经呢?所以他底下就回答这些问题了。就说,再用提问题的方式提出来了。那么你念佛、念咒和念经有什么分别?是不是一样?那么这个地方,夏老师不是作了正式的回答?或者他笔记还没记清,我们都不要管了。总之,这还是很清楚。
  是不是一样呢?那本体当然是一样嘛!但是呢,由于听的人的根器不一样、因缘不一样,佛就应机给他说。说了密嘛,你就要去念咒嘛,是不是啊?说了净土宗,就去念佛嘛。那么记载佛所说的这些内容就是经典嘛。所以有种种的根器、种种的因缘,所以出现了种种的经典,也出现了种种的法门。总之呢,这一切经典都是什么呢?都是为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呐——这是《法华经》上的话。一切如来只是为了一件大事因缘故,为了一个大的事情,为了这么一个大的事情的因缘的缘故,所以才“出兴于世”,才在世间出现。不然佛干嘛跑到世间出现呢?为什么跑到印度来降生呢?佛都在兜率内院嘛,那跟佛都相等了,到人世间来这么示现,做什么呢?是为了一个大事情啊,大的因缘呐。什么大的事情啊?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嘛,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把佛的知见开出来,示现出来,显示出来,让听的人呢,来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而佛之出现于世,就都是为了这么一个大事情。那么这个是一切经的原则,但是各各经由于根器不同呢,由于因缘不同呢,而有种种的内容,因此读经的功德就很殊胜啊。……
  所以我现在跟过去又有点不一样,从前就是我不愿意劝人,说你修这个不好,我劝你换一样,现在我更是这样。只要你这里得力就行,其实都一样。你愿意念经就念经,你总得是真的。你这个虚假的表演的形式走过场,有的人就是表演,有的人是走过场,完成任务,我定的功课我不完成不行,这个得力就很慢。佛法如旃檀,片片皆香。经也好嘛,底下夏老师赞叹这经,经是从佛口所出啊,佛之所说,佛教给我们就是这些嘛,我们主要是要跟佛学嘛,佛教我们就是这些经典嘛,所以你念经就是熏习嘛。熏嘛,就是拿东西来熏。熏衣裳呀,拿香来熏呐。习嘛,《四书》里头这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这“习”字的注解是什么呢?“习”字的注解就是小麻雀在那儿飞,就是“习”,那就叫做“习”。咱们这念经,你也就是小麻雀在那儿飞,慢慢就越飞越好嘛,这叫“习”呀。你看那“习”字上头一个“羽”字嘛。那所谓练习呀,练习嘛,有点儿好像人为的份量就重了。麻雀自个儿飞,这个事儿就叫自然,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还要体会点自然呐。熏也是自然呐,你看那个包香的纸它就香的嘛,它不就是熏来的吗?那盒也香了,别的包的也香了嘛。念经它就是拿佛的话——佛亲口所出——来熏习我们的心,所以这样的熏习就是成佛的正因。这《无量寿经》的《成佛正因品》第一句就是念《无量寿经》啊。所以《无量寿经》的功德今天这个里头要讲啊,《无量寿经》的一个字一个句咱们这么去熏习进来,都是成佛的正因,应当深信如此,就应当这么信。对于持经,对于经的重要,应该是这么信。……
  底下还有很重要的,念佛不容易收心,大家念佛怎么老容易打妄想啊?念佛不容易,正因为念佛的时候妄想容易进来,所以打妄想的时候佛也容易进去。事情都是相仿的,有来有去的。你必须懂得这个道理,就是在贪嗔痴时候你还可以念佛,你不是念佛到妄想里头可以去吗?那倒过来,你念佛的时候妄想也容易进来嘛。这是合理的事情嘛,所以念佛就不容易收心呐。但是念佛,你可以在随便的时候你可以念呐。你这念经,你不坐下来,不清净,不收收心,你怎么念经呢?法门都有它特殊的殊胜之处啊。念佛不收心,念经能收心呐。齐大师兄说:“我念经当然比念佛时好”。这跟夏老师是一样的意思。念经容易收心,因为随着经就这么念,心就在上头了。在大范围内能经内保——这个“保”字我费了好久时间,我才看出来。陈大师兄记了一个吃饱的那个“饱”。这个“能经内保”,这是什么?后来我琢磨琢磨,恐怕是记错了字。保就是能够在大范围之内在念经时候保持住收心。一般人能做到这点,但也不是绝对的。久之,你不知不觉,能所就合流了,根尘也合流了。能念所念,不知不觉就忘了。根尘——尘是外面的这些色声香味等等的,根是眼耳鼻舌等等的——也就合一了,合流了。那就能够达到寂灭的境界呀。所以念的时候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不知不觉啊!念经念佛能收心,不能收心,总之老念老念就能这样。就像观世音闻熏闻修。这开出一个数,念经一卷,念佛一千。两个都念。
  底下就答复了,开悟为什么念经呢?就是佛佛相念。所以佛不是一种寂然无知,什么都没有,那就错了。六祖也说啊:我的法门是“无念为宗”啊,无是无一切相,念是念真如啊。阿难问的问题,他问佛,佛今儿为什么这么殊胜,现这个光明啊?一定是佛佛相念,佛一定是在念佛了嘛。所以佛跟佛的心是相通的。这就是开悟后为什么念经!悟也就是佛,佛佛相念,所以悟人照常念经。极乐境界是妙明真心所应有的东西。极乐世界虽然是事相,但也就是妙明真心本来所有的东西,所以经中所讲的都是极乐世界的境界,《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有很多。开悟的人不就是明心吗?明心见性嘛,见了本心了,极乐世界这些现象就是本心嘛。所以开悟的人还是念佛,还是念经嘛。
  其他相关文章
· 下一页:
地藏孝亲网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瑞云路散盘房价走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