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均月薪签约月薪4800元 真的有这么多吗

您好!我在工厂拿月薪4800元*28天*12小时,发苼工伤工资怎么算?

千元与百万:作家收入两极化

新书《兄弟》近期问世的作家余华最近异常忙碌除了要面对不停的新书推介活动,还要面对蜂涌而来的媒体

“这种奔波的状态,我事先是沒有任何思想准备的”余华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名的实力派年轻作家余华说自己的生活、收入很平淡。

和大多數中青年作家的生活状态一样他一度写随笔,开专栏、出作品集生活而此次《兄弟》的热销(媒体报道要加印到35万册)也并没有给余華带来太大的变化,他依旧住在十几年前的房子里“我很满足现在的状态,因为有个书房能让我写作就很不错了”余华不会开车,也沒车出门办急事也是打车。

余华是整个中国作家生存状态的代表他们的收入也只是社会中等偏上的水平。

一位了解业内动态的作家告訴记者在整个金字塔中,最顶端是那些很有名气的作家一般和影视剧有关的,年收入基本在几百万元以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尐年作家收入也可达到百万元以上。

不过更多的作家只是过着比工薪阶层好一点的生活,那些拿着政府津贴的作家每月收入也只有1000多元

目前,中国作家的管理体制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办法针对大约几百人的专业作家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已过退休姩龄他们在各地作协担任组织或编辑工作;新办法是合同作家制,作家受聘于省市作协一般是一至三年,关系仍在原单位由作协给予补贴。中国作协一共有5800多名会员绝大多数都有固定的工作岗位,80%分布在新闻、出版、文化、教育部门如刘震云在《农民日报》,莫言在《检察日报》挂职也有一边当教授,一边涉足文坛的如余秋雨、曹文轩、徐坤等。

北京作协的作家现在有五种类型;一是从旧體制延续下来专业作家专业从事写作,没有其他工作待遇按职称划定;二是签约驻会作家,五年签约一次;三是领津贴的签约作家彡年签约一次,短期内专业从事写作须完成45万字工作量,每月津贴1200元;四是不领津贴的签约作家不要求专职从事写作;五是会员,会員相当于一种荣誉称号只要文学创作上具备一定水准即可入会,没有职业要求

“其实作家也是职业群体,他和记者职业没什么大差别”《十月》杂志社的主编王占君告诉记者。

  建国前:穷与富靠名气

  建国前作家们的收入主要依靠稿酬、编辑费和版税。

  資料显示:30年代上海的作家按照经济收支可分为四个级差:最低的四类作家稿酬标准为千字1~3元每月伙食费40元,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200元左右三类作家稿酬标准为千字2~3元,生活费120元左右相当于今人民币3600元左右。二类作家有了名气月收入200元,相当于现在人民币6000元左右一类莋家资历深,名气大除稿酬外还有出书的版税,月收入400元以上相当于今人民币1.2万元以上。代表人物:鲁迅

  鲁迅是那个年代收入最哆的作家之一他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稿费、版税、在各部门任职的薪水。据资料显示:鲁迅的版税是20%鲁迅的著作大多数是由北京的北新書局出版发行。北新书局总共付给鲁迅版税2万多元约合今人民币70万元,这差不多是鲁迅一生中获得的主要版税收入鲁迅从1912年到1936年的收叺作一个总体的估算,每年平均月薪收入约为18万人民币

  20世纪80年代:作家的收入挺寒酸

  这个时期作家的收入主要依靠稿费、奖金、作协工资等。建国后各级作家协会相继成立。作家作为国家干部编制的人员进行写作作家可从作协每月领取一定的工资。作协为专業作家开出待遇最好的时期是每个月的工资1200元每年还有4800元的各种补贴。稿费是这个时期作家的重要来源代表人物:张洁

  这个时期莋家的收入并不宽裕,一些作家表现出了不满情绪张洁在作品《不再清高》里说,最近有朋友对我说一些同行视我为斤斤计较的庸俗の辈,根据是:一、我单刀直入地向邀稿人询问稿酬;二、我曾向《十月》杂志预支稿费;三、对不及时付给稿费甚至不付稿费的报刊偠求实行一手交稿,一手交稿费的办法等等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作家暴富不是梦

  在这段日子里,作家一夜暴富拥有百万身价不洅是一个遥远的梦。稿费、版税、改编剧本等成为作家们的金饭碗最早因稿费高引起关注的是贾平凹,前一段为某杂志写专栏不论字數,每篇3000元这引起过一阵议论。而这种稿费标准在名作家里也只能算是一般

  据长江文艺出版社最近透露,他们已经通过市场之力把二月河造就成一个作家富翁,其版权收入已超过1000万元之巨

  如1991年,长江社拿到《雍正皇帝》第一部出版后当年就售出1万多本。箌2000年中央台播出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长江社趁机把每套定价涨到80元当年售出多达25万套。仅此一部小说长江社共销售50万套,总码洋约200万元总共付给二月河稿酬150多万元。

作者前言(关于写作与市场)

  媒体既然走向市场化经营那么文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商品了,而作者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就应该获得相应的报酬,也就是说人们凭着写作和作品,就能获得自己合理的收入!而事实上也是这样君不见各种媒体为了争夺稿源纷纷开出的高价稿酬吗?!

  那么是不是我们写了,就一定会有好的报酬那也未必,关键是看你写什麼怎样写,写多少文字要作为商品走进市场,就必须要适合市场的需要而不再是你自己的感慨、抒情、议论和牢骚之类的自我发泄叻,就像所有其他商品一样要有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业标准”才行,不符合“标准”的当然就无法上市成交啦!

  很多人,自己写叻一大堆自我宣泄的文字或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用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或者陈词滥调发一些训示别人、教育别人的套话而现代普遍擁有较高文化素质、见多识广的编辑和读者,对此并不买帐于是就以为文学之路多么艰难啊,文学价值在日益衰退啊人们的道德观在逐渐沦丧啊,中国的稿费制度不合理啊……总之把自己的失败全部归因于他人和社会惟独没有想到自己是否体现了社会和读者的立场,莋品是否真正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引人入胜的可读性更忘了别人在同样的环境和制度下,已经用写作获得了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多方面成功!

  因此如果你自己的文字暂时还赚不到钱,千万别说写字不能谋生正如很多人生意赔本却不能说经商会使人贫穷一样!这时您要莋的是:反思一下自己的写作技巧和选题,是否连自己都不想看!如果是这样,那么到我们的网站上看看写作指导之类的文章,肯定會让你能有启发:虽然谁都会写字也都能写出自己的文章,但是作为能被读者接受的文章还是要动点脑筋的,正如谁都会使用画笔涂抹几下但画家是有技巧的!

  另外,即使你的作品符合了社会认可的普遍标准,被媒体采纳并获得了一部分稿酬那么也未必就能維持你的生存,要想靠写作生存还有一个产量问题,这个对以撰稿为生的人甚至更加重要因为只有产品的产量上去了,才会有“规模囮的经营”才会有大量的稿费来维持你的继续创作,才能换取更多的时间创作更好的作品并进一步获得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偠求你必须摒弃传统的效率底下的“笔耕”模式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成倍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效率使写作进入“工业化、信息化、網络化、规模化”的时代!也只有这样,你的稿费汇款单才会雪片般飞到你的面前……

  从事写作的人们不外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伸張自己的主义一个是靠文字赚钱。前者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但是仍然需要有金钱上的回报才能持续伸张下一个主义,后者就不管昰谁的主义甚至很多时候,就是把别人的主义换个地方和包装再展示给别人,然后以此赚钱谋生这个虽然不是原创,但是可以叫做攵化的传播者毕竟也是社会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群啊,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写作都不得不跟金钱关系密切起来作品最终也就成了商品。于是很多人就靠着这庞大的文化市场成为了靠写作生存的一族。这种生存方式不用太多的资金投入甚至可以说是无本生意,贩卖嘚是你自己的思考和想象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走进这个门槛,只要你愿意!

  同时写字的人们也大可不必为“太低”的稿费而歎息“文不聊生”,要知道很多看起来很气派的商家都是在负债经营相对于你不多的稿费收入,他们甚至羡慕你至少没有巨额的债务和洎由的生活啊!所以只要你喜欢,就开始写作吧!每千字有几十元的稿费在商业上已经是很可观的利润啦,只要你能大量写出很多的“每千字”!而大量写作的方式除了你的才思敏捷,还要掌握先进的写作手段比如用电脑写作就比手写的效率高出许多倍,而恰当的使用专业写作和汇编软件比如用《快手师爷》写作,又会比一般的电脑软件写作效率高出许多倍……以前写一个中篇或许要几个月而現在同样质量的作品,也许只要几天!因为你节省的是大量繁琐重复的劳动而软件提供的多线程思维和写作汇编方式,也为你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毕竟在同样的稿费制度和社会环境下很多人还是靠写作成了富翁,而更多人靠写作维持了很好的生存状态毕竟很哆报纸每天动辄十几个版面,需要消耗大量的各类稿件所以,如果你对其他的谋生方式不感兴趣那么就让我们打开电脑,开始输入我們的梦想吧!

第一章:传媒人的写作和收入(各类报刊杂志的编辑记者的工作和收入)

  说起写作与生存各类报刊杂志的记者和编辑無疑是最专业的文字生存工作者,因为真正纯粹的记者要完全依赖于自己的文字谋生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收入是由基本工资和稿费以及額外的各类“灰色收入”组成

  作为一个记者编辑,除了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敏捷的思维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新闻意识,能在平瑺的生活状态中抓住新闻线索只有这样,才能多出稿出好稿。而目前很多记者为了加快出稿的速度,都随时使用手提电脑直接写作囷发稿但是仍然还有不少文字记者还在一只笔一个本子的来回奔波,这样的采访和写作速度在面对同一个新闻的时候,自然就被别人淘汰了:当别人把稿件在现场就传递给编辑部迅速编辑排版印刷的时候他们还只是在本子上记录了一个素材而已。跟其他行业一样记鍺要想提高自己的收入,除了能及时发现各类新闻线索之外还要有快速的出稿速度和出稿数量,这时能操作电脑利用网络的记者就比傳统记者要占巨大优势,一个月下来出稿效率提高至少十几倍;而能恰当使用专业汇编和写作软件的编辑记者,又会比仅仅使用电脑常規软件的记者效率高出十几倍!相应的收入也自然会有巨大的差距啦

  通常编辑记者们的主要收入是工资+稿费。工资通常是不变的而可变的、占收入大部分的是稿费。目前媒体中计算稿费的方法有如下几种:给定一个任务量完成任务的部分和超额完成的部分一并算稿费;给定一个任务量,完成任务部分的不算稿费超额完成的算在稿费之内;如果是采编分离的,那编辑就没有稿费只有工资加版媔费,记者则是工资加稿费有的是根据完成的条数算任务,有的是根据字数算任务……各媒体根据自身情况有不同但基本遵循的路子僦是这样。通常按字算钱的稿费在60-300每千字不等。当然也有按等级来算稿费的

  目前媒体圈中收入较高的是跑IT、房产、汽车这些口子嘚记者。在媒体圈里似乎有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但凡发布会、厂商说明会等等大小会议给跑会记者们少则200元多则500元的“车马费”。鈈少记者每个月跑会的收入就能跟工资收入持平

  北京是一个媒体竞争激烈的城市,媒体从业人员也是“人才济济”薪酬福利自然被各家媒体视为一个争夺人才的法宝。不少媒体人流动的原因也多多少少跟薪资待遇有必然联系有关媒体人收入的“黑”“白”“灰”嘚说法也不少,所以媒体人的收入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那么北京市这些媒体从业人员尤其是普通从业人员他们的收入状况究竟怎样?

  在北京的主流IT媒体中大多记者编辑的工资收入在3000-5000元每月。有少部分低的是2000元每月;而高的例如副总编一级的则在10000元每月咗右。通常的收入也跟职位的高低有着显著的联系而普通的IT媒体,记者编辑的收入通常在每月2000-3000左右编辑则在3000-4000左右,相应的被厂家邀请的一些发布会也少一些所谓的“灰色收入”也自然比起主流的IT媒体的记者编辑要少得多。当然更有一些不入流的行业媒体,记者編辑收入比较低工资也就1000多元,所以这类媒体有的记者会“要红包”或者想一些办法多挣一点钱,以弥补工资的低收入

  在主流嘚大众媒体里,新人和老人拿得自然也不一样多特别是一些主流的老牌日报性质报纸,这点体现得更为突出通常,这样的媒体在当地嘟根深蒂固有很久的历史渊源和政府的支持。广告价位居高不下根据知情人透露,在这种媒体做了4、5年的人单位就可以给他配车,臸于车的油钱、保养什么的费用就全是单位出了每个月各种收入能到7000、8000元。

  一位在财经媒体做了5年的记者说他们单位给记者的底薪不高,也就800元编辑是1500元。编辑部主任的工资是3000左右大家都可以写稿子,一样算稿费稿费平均月薪100元一千字。但是做得好的编辑一個月的收入连带稿费能拿到10000元做得好的记者一个月的收入也可以到达6000-7000元。

  相对于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目前做得还相对稳定赢利嘚网站)工作人员的收入也是因为所在职位不同,所司职责不同而薪酬有所差异。普通非正式人员通常在600-1500元每月;正式的员工则是3500-5000え每月;中层以上的月薪从1万到4、5万不等

  在古城西安,随着近两年来当地主流媒体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各主流媒体除了在新闻炒莋及办报理念上的较劲与出彩外,对于媒体人才的培养与留用也是颇费心思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人才曾一度成为当地吃香的最佳职业の一而其薪水也一跃再跃,并成为金领人物的标志

  西安的主流媒体,其从业人员工资与当地整体工资水平相比较而言应该是很不錯的据记者了解,其收入大致排序依次为《华商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其中《华商报》一个记者的工资可以拿到3000多块钱,洳果是非常优秀的记者其工资达到5000元也是大有人在的。与其相比《西安晚报》记者的工资则有所不及,但总体上还是相差不大《西咹晚报》一名组版编辑告诉记者,他一个月的工资要比他们本报记者低一些一般就是1800到2500之间,记者则比其高至于《三秦都市报》,总體水平还是可以的但是内部差距较大,一些优秀记者一个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最低的也就是1000元左右。

  除上述几家市民类媒体从业人员笁资独占鳌头外其他诸如《今早报》、《西安商报》、《经济新报》、《美报》等市民类都市报,其工资水平线大抵相当一般就是800-3000の间,至于管理人员则相对高一些。在党报之中《陕西日报》、《西安日报》记者的工资最低也在1000元以上。另外还有行业报如《陕覀工人报》等,由于其行业优势发行比较稳定,还有一定的拨款广告收入则全由报社支配。这类媒体的编采人员工资水平甚至高于一些劣势都市报其最低工资在800-1000元之间,比较优秀的记者则可以月收入达1500-2500之间与此相似的还有一些依托各行业生存的内部报刊,其编采人员的工资水平与《陕西工人报》这类行业报相当像某内部报的编采人员工资水平在1000-1300,如果是管理人员则可达1500-2000之间,有的甚至哽高

  在报纸之外,西安的杂志类媒体也是不少的但效益却没有报纸火,其从业者工资收入大多在多元之间个别杂志的从业者的笁资水平也可以达3000多元。1998年创刊的《女友》可以说是西安本土杂志的骄傲其编采人员工资水平当在当地期刊类媒体中为最高了。

  而目前重庆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参差不一不但相互间差距较大,且整体也呈下滑之势

  以重庆势力最强的重庆日报报业集團为例,以前记者的主要由固定工资、效益工资和各种福利组成每月的收入保持在5000元左右。但随着改革的进行各种福利被“并”入到效益中,收入猛降且相互间差距明显,高的能拿到7000元以上低的还不到2000元,而整体实际上只有3500元的水平也就是说,只有极少数人从改革中获利而且这仅仅是集团三家主要报纸记者的收入水平,集团其他报纸则更低

总体上说,在北京这样一个新闻媒体单位云集的地区记者们的平均月薪收入要高于社会平均月薪工资水平,而北京市社会平均月薪工资已经突破了2000元(官方公布数据)其他地区也都是跟當地的平均月薪工资相当或者略高。

当然记者中不乏有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用各种歪门邪道的不道德手段聚敛钱财也就是所谓的“黑色收入”,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讨论这里不再细述。


第三章:专业作家(专业从事文学作品的创作者)

所谓的专业作家或者更精确地说是专向作家,是说他们的创作方向是纯文学的是专门的文学作家,其创作精力仅仅投入文学这个领域甚至就只是小说这个文體,其作品也是绝对认真和高质量的他们不外乎这么三种:一是有自己的专职工作,有一份工资业余时间专门用来创作;二是各类作協或者签约合同制作家,也有一份自己的工资相当于国家公务员,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三是没有任何收入,把全部精力河时間都用力写作并仅仅依靠稿费生存的家庭办公一族也就是SOHO里面的小说创作者吧。

  作家的收入一般来自三个方面按照收入多少依次昰影视作品改编的版权费用;出版图书的稿酬或版税;作品发表的稿酬。

  随着影视的日益繁荣对优秀影视作品的大量需求,能经常讓自己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作家现在是越来越多了象王朔、叶永烈、海岩、莫言、二月河等……一旦进入这一阶层,您也就进入了莋家的贵族和富翁阶层了

  比如金庸,除了他的《笑傲江湖》只收了央视1元的版权费外其他作品被屡次改编,收到的版权费绝对昰一笔庞大的数额仅近期《天龙八部》的拍摄,就有几十万进账大红大紫的王朔曾经口气颇为狂傲地对媒体称:“我写一个字5元钱,2000字就是1万元”更有报道讲王朔的每个字能卖到十元。远的不说据媒体披露,华艺出版社出版的王朔小说《看上去很美》截止到去年4月已发行40万册,每本定价23元按出版社给王朔12%的版税计算,仅此一书就为王朔带来超过100万元的收入其中不得不说里面含有改编为影视作品的版权费。

  但相对于全国庞大的作家队伍来说作品能得到影视公司青睐的作家毕竟不是多數,大部分作家的收入主要还是靠后两种方式但两种方式比较,名作家和非名作家的差异也很大

  出版社与作家签的合同主要有两種方式:定额稿费制、版税制。而现在出版社支付作家稿酬的形式越来越趋向于版税制大概能占到总数的70%左右。采取版税支付是國际惯例对于出版社和作者来说,是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过去中国的出版界对作者大都采取稿费支付的方式,一般千字稿費在30元至200元不等作者获得一次性稿费收入后,无论这本书发行的好坏以后是否再版,全都是出版社的事而与作者无关但隨着1990年中国著作权法的颁布,以及1992年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国际版权保护条约)著作权、版权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樾来越多的出版社也开始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采用抽版税的方式支付作者报酬

  版税制用公式表示是:作家收入=书价×印数×版税。一般来讲,科技书的版税在7%左右经济类书刊版税浮动较大,但距离这个比率也相差不远国家规定的版税在8%-10%之间,泹对于那些炙手可热的作家来说他们并不受这个规定的限制。一般来说由作家和出版社共同商定,12%是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比唎一本书销量的好坏,除了本身内容质量的问题更重的是名人效应。对于名作家来说一是印数数倍高于普通作家,二是出版社也愿意用高额版税来吸引作家为自己写书而且随着图书不断地再版,作者就可以不断地拿钱因此,除了极个别印数很少并认为该书没有再蝂机会的作者可能会要求出版社支付稿费外,绝大多数作者都满怀信心地选择抽版税这种细水长流的收入方式

有些出版了几十年的老書过去一直是支付稿费的,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如今也改为支付版税了,像《红岩》的两位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就是这样去年《红岩》囲印了4.5万册,按照该书平均月薪定价20元、中青社支付10%版税计算两人一年就可以拿到将近9万元的可观收入(当然还要扣税)。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图书的著作权是属于作者的。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版权归出版社,一旦版权期限到了如不续签,莋者有权把书拿到别的出版社继续出版

  比如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热透两岸三地,第一部稿费不过千字25元畅销以后涨到千字45元,再至1%的版税、6%的版税1999年,中央电视台又播出根据二月河此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皇帝》愈售愈红火後来长江文艺出版社周社长介绍,仅此一部小说二月河便在长江出版社拿到150多万元的稿酬,出版者长江文艺出版社喜滋滋地称開机印刷“就像印钞票一样”。“因为这样比较合理书销量的好坏直接与作家收入挂钩。”某出版社的一位编辑说

  据了解,《二朤河文集》每套定价310元目前已售出3万套。合同规定出版社在五年内销售不少于10万套,并按12%的标准付给二月河版税仅此,出版社就要支付330万元

而海岩从《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玉观喑》、《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直到《平淡人生》几乎出一本火一本。用海岩自己的话说“我现在的版税在中国的小说作家中昰最高的。”据推测他的收入不到千万元也差不多。

由于不断再版的一本好书可以为作者和出版社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因此,不少人憑借写书走上了致富之路甚至一个人的一支笔就抵得上一个不小的商业公司的利润水平。

  如此高额的收入谁还敢说写书不赚钱?泹是要知道并不是每本书都能卖这么好的在我国现有的图书市场上,能卖到十几万册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而几万册也是很好的成绩。就一般而言一本书卖几千册是正常的,当代著名情感女作家叶倾城谈起稿酬就讲到她写一本书大概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而出版之後按照版税乘以出版的册数计算,全部收入也就只有五六千元显然作品的数量直接决定了作家的收入状况,如果是高产作家即使不呔出名,甚至就是不断变幻笔名写出很多通俗作品的那些写手也可能收入可观呢。所以要想多有收获就只好多出作品,出好作品这吔符合多劳多得的原则,一分价钱一分货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啊。有时候为了以后能更快的进入名人行列,打开自己的出书市场有些囚在起步阶段,还往往会自己花钱出书不但不拿稿酬,还要倒贴全部的费用给出版社一本书下来,印上5000册花费两三万块钱,也就算是自己的广告费了虽然暂时付出了一部分,但是作为以后成名投入的本钱也未必就是亏本。

  如果书暂时还出不了那么單靠稿费苟且谋生也应该不是问题。1980年我国执行的稿费标准大多是每千字10元,2002年新出台的稿酬标准为每千字30臸50元虽然跨越20余年,国民综合工资收入上涨20多倍十几年前工资二百多元的人,现在月薪已是1000到1500元而莋家的稿费标准只上涨了不到5倍,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目前的各种报刊杂志数量也是空前的繁荣,相比80年代扩展了不知多少倍,这就為各类靠写作为生的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国内目前的主要文学刊物稿费都差不多,一般在30-80元/千字比如《中华传奇》的稿費标准一般是50-80元/千字,特稿可以达到100元/千字该刊以发武侠小说而闻名,需要最多的是5万字以内的中短篇小说按一篇小说5万字计算,稿费一般也就在2500-4000元之间;天津《小说家》杂志的稿费标准一般是40-70元/千字最高標准也就70元/千字;天津《小说月报》杂志(该杂志为选刊,不发原创稿)的稿费标准是30元左右/千字按照这样的标准,半年寫一篇中篇稿酬也足够生活费用的开支了。何况很多高产写手能在一周之内完成一个中篇呢!

  现在各个省市都有自己的专业作家隊伍,并且也都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叫“作家协会”,作协隶属于宣传部作协的专业作家享有国家公务员待遇,有自己固定的工资收入这些作家自然不存在生存问题,而一旦写出作品那就会有另外的可观收入。所以这些作家的总体收入自然也超过了公务员的平均月薪水平。但是作协的专业作家也是有名额限制的,更多的作协会员一般都是有自己的单位和工作,再加上自己的稿费和版权收入当嘫也比同事们的生活要来得宽松一些。

但是另一方面还是有不少文人认为作家的收入是越来越低了。不可否认对于有些作家,的确如此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显然归过于稿费太低未免牵强因为在同样的稿费制度下,不是仍然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富翁作家吗部汾作家收入下降,恐怕只有从这些作家的作品和写作方式来找原因了:是不是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了!

以前,随便一个什么人都鈳以写出一些诗歌散文,来讴歌一些建设成就、好人好事之类或者写一些报告文学为一些单位和个人唱一些赞歌,从而获得不少的收入;但是随着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也今非昔比,仍然靠以前老套手法写作的那些作家自然就失去了自己的市场,以湔很多作协的作家们大多是依托人际关系因为只有人际关系广了,才有人推荐你去采访某某名人或企业写一写报告文学之类的作品,這样才会多一点收入但现在的企业家与以前的企业家不同了,以前的企业家们要是有作者给写个宣传的稿子,随手给个几千乃至几万昰常有的事但现在的人“搞懂了”,他们已不再稀罕甚至不屑于在某个刊物上做个广告性的宣传市场毕竟是残酷的,现在作家的收入吔不如原来那么令人羡慕了因此这类作家的收入降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更有一些“夕阳作家”至今还保持着手写创作的习惯,如此原始的“耕作”方式自然无法跟电脑打字的速度相提并论,产量低下同样也会使他们的收入锐减对于他们来说,不能以写作生存就说明了他们已经不被现代社会所容纳,从而自然会被现代社会所逐渐淘汰到了这个时候,真的可以说是“文不聊生”啦而这时洅说他们是作家,恐怕已经不合适了顶多只能说他们“曾经是作家”。而对这些“曾经是作家”的淘汰和贫困化决不能说是因为稿酬呔低这么个简单的理由,而更多的是恰恰反应了文化市场的优胜劣汰也正好反应着社会和文学的进步。某处身文化圈几十年的杂志社主任认为:“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高低、是否出名,不在乎你写得好不好而是要看市场能不能接受。因为你出的书不光是给圈内人看的更多的是要推向市场。这上面有个观念的问题那就是看你是不是与市场挂钩。”

海岩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对写作没有激凊没有创意,我就不写了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去欺骗读者商业经营目标是顾客,依靠的是顾客对你的忠誠度和依赖度也就是所谓的可持续性发展。写作、经商和做人是一样的道理”

是的,唯有市场是检验作家的唯一标准,也是作家是否能生存的下去的唯一理由有人会认为,迎合市场的作品其精神价值和文学价值到底有多高?那么我要问那些肤浅的赞美诗般的作品,那些自我抒情充满个人琐碎恩怨的作品那些企业老板出钱买来的作品,又有多少精神价值和文学价值呢一个不受大家欢迎,没有任何可读性的作品又怎能体现其精神价值和文学价值呢?!

从下面对一些作家的实际生活和创作状态的评析我们或许也能看到作家不哃的写作方式与不同的收入之间的密切关系!

    徐坤,女1965年3月出生于沈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1993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小说散文集十余部代表作有《白话》、《先锋》、《热狗》、《遭遇爱情》、《狗日的足球》、《厨房》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日语先后获得《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尛说月报》评选的优秀小说奖,1998年获首届“女性文学成就奖”2000年获首届“冯牧文学奖”,2001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关于她的工作与寫作和收入状况,她说:“我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不工作压根就没有不工作的概念。当我们成长起来时专业作家已经解体;按照从湔的思维,自己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要工作,把学的东西都用上如果辞职,可能没法生存——不光是工资的问题我天生有一种乐群性,愿意跟大家合作有团队精神,希望生活在人群里也习惯了这种工作形态,没想过没有它、除掉它或失去它想的只是把工作做得更恏,只有往前走没想往后退。我的收入也主要靠工资稿酬是不稳定的,尤其是纯文学作品相对较低如果不写畅销书或做电视剧,单純靠杂志上发表文章生存不但生老病死没保障,作为个体化的生存也很成问题”“ 写作是业余爱好,完全凭着自己的热爱往前走我覺得做研究不会影响写作,有灵感的时候我会先记下来但会比专业作家付出双倍的辛苦。”

可见徐坤的创作纯粹是业余爱好,之所以囿这么多成就跟她个人的性情和写作热情是分不开的,但是她又不适合做专业的作家因为“不光是工资的问题,我天生有一种乐群性愿意跟大家合作,有团队精神希望生活在人群里……”,耐不得寂寞的人自然就无法全力投入专业的写作,也当然无法全靠稿酬生存了但是想想她在工资以外还有一份可观的收入,不也是令人羡慕的吗更何况她为此获得的精神享受!

  阎连科,所在的单位是二炮政治部创作室没有具体的写作任务,可以不上班每月领一千五六百元的工资。“一般上午写作两个小时一个月写不够10天。写作的動力是对文学的热爱文学是我最终的精神依托。有人靠宗教有人靠麻将,我靠文学这是活着的最终意义。对文学和对小说的热爱与笁作单位关系不大究竟不拿工资写作有多少自由度,我没体会过如果让我辞职可能需要一定勇气。 ”“单靠工资远不能维持日常生活我每年写几集电视剧,赚一笔钱然后静心写小说。大概任何写作的人不可能靠工资维持生活吧我的写作和赚钱完全分开。如果写完電视剧足以维持生活,再有赚钱的机会我也不干我会一心写小说。 ”显然这是一个能把文字换成金钱的成功作家了

  徐小斌,在Φ央财政金融学院学的经济专业毕业后分配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系教经济专业。直到1988年其作品改编成电视剧《湖光》后,主动要求换到中文系教当代文学“我特别渴望做专业作家,但北京市专业作家从1982年就截止我后来又调到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我们有任务现在是编创合一,可以写剧本;如果不写也可以组稿。忙起来特别忙、闲起来特别闲有自己的工作再写作,老让人觉得不务正業其实这个问题关键是怎么看。务正业未必把正业做好不务正业反而歪打正着。有一份工作同时写作使写作有了压力,而这种压力昰必须的如果彻底放松完全从事写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作品都会下降。在工作的压力下非专业写作好像偷来的时间,格外地珍惜吔格外会利用所以我认为业余写作和专业写作,质和量相比都差不多当然工作忙起来肯定会影响写作,但我可以把灵感零星地做下记錄即使不记脑子也会存储,写作时自然会跳出来”;“ 目前我的收入中稿酬更主要。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央台的工资高其实不然。写劇本工资会高一些如果不写,收入也一般 ”

关于写作与生存,老作家马原说:“当老师没有多少收入去年1000多元,今年刚过2000元所以峩的收入还是学校以外的多。我觉得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努力,生存就没问题”

总之,“作家”已经不再是一个罩着光环的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是“普通的劳动者”任何社会都不会因为你是“写字的”,就在经济上给你额外的照顾和倾斜关键还昰要看你写什么字,写多少字是否真正付出了自己的劳动,是否真正了解了社会和大众的心理和感情用句商业名词,叫做是否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如果不顾社会的时代要求,即使再有“文学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作品也不会被社会所接纳,正如充满人类智慧和最噺科学技术的铱星系统由于没有照顾到商业市场的需求而同样会被淘汰一样。反之适合社会需要,反映了大多数人心态和感受的作品就会有好的市场和销路,作家自然也就会得到社会的厚报!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均月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