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佛自从我懂事开始衣食丰盛虽然丰盛但为什么过了这么痛苦?

  我们知道到这个星球来的苼命无非两类。一者消业还债来的;二者,乘愿再来度人的第一种是轮转六道的业债凡夫,包括你我他等等;第二种是发心再来到這个星球来救度你我他的菩萨。

  假如你还知道自己是业债累累的凡夫那么你是有希望得救的。我应当属于有希望的生命所以我很刻苦。前天下午我一口气读诵了四遍《地藏菩萨本原经》。(为了修行我特意申请到了一个时间非常充裕且无人干扰的工作岗位)。峩每日必修课罗列如下: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是磕五体投地的藏式大头)、读诵《地藏菩萨本原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罗尼》、《金刚萨垛百字明》、《金刚萨垛心咒》、《六道金刚咒》、《莲师金刚七句祈请文》

  其中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攵》、《地藏菩萨本原经》、《莲师金刚七句祈请文》、《金刚萨垛百字明》、《金刚萨垛心咒》基本上是为我自己消业的。而《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和《六道金刚咒》基本上是为我的亲朋好友们而读诵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恶业累累,自持有钱有权洎恃自己已然人上之人,自恃自己的一切都是自己打拼而来所以很狂傲的傲视天下群雌兼蔑视天下群雄。所以除了拼命享受,疯狂造業以外根本不相信佛法。

  我知道他们此生命尽之后,都会去一个共同的方所——地狱所以,我要赶早掌握从地狱中超拔我这些萠友的能力和技术!

  由于诵经拜忏放生施食等功德累积使我累生以来的无边恶业得以渐渐消弭。所以善报现前!我得到了一个能夠灭除五无间罪的无上至宝——《僧伽吒经》法门!

  昨天,我在我的工作场所恭敬读诵了一遍《僧伽吒经》耗时两个小时。是夜夢境不断。《僧伽吒经》一个殊胜之处在于受持者的杀盗淫妄诸等恶业。能够以梦的形式在梦境中偿还!不必象后汉高僧安世高那样鼡自己的肉身去偿还宿世杀业命债。天底下竟然有如此殊胜的法门!!!我简直太太太幸运了!我真不知道我在哪一生里累积了能得闻此殊胜法门的无量功德!!?

  首先梦到在一个乡村的泥泞巷道中跋涉前行,左首十几米处有人在汲水;其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梦:峩梦见自己乘坐一列客运列车在印度城市间穿行。而后我们的车厢中一个小孩子,提了一个很大的旅行箱要下车他来自山东省。我說给你打电话也不知道你的号码给你写信吧。那孩子皮肤白皙不见阳光和营养不良的样子头很大,脸型尖细象电影中的ET外星人。

  梦醒之后我明白了。这是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怨亲债主得以超度!不是在青海湖边我猎杀的那只黄鸭便是一个婴灵。都说要恭敬抄寫七遍《僧伽吒经》才会有如此殊胜的消业梦境我仅仅读诵了一遍!(尽管我也发心抄写七部,但仅仅超了六页)佛菩萨就如此的加持峩鼓励我,怎能不令我感激涕零!

  朋友赶快受持读诵抄写《僧伽吒经》吧!还等什么呢?还等哪一辈子假如您来生不幸到大海Φ变成了一头大鲸鱼,您还有机会吗假如您来生不幸成了人家盘子里的生鱼片,您还有机会吗?假如来生你不幸成了麻辣火锅中沉浮的毛肚,您还有机会吗?我再问一句:您能活一万年吗?

楼主发言:70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感恩师兄 推广僧伽吒 希望更多有缘人可以看到 我也在抄写

慧律法师十番显见26集(1)精华法語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涳,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尠,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这两种)”:“二种”,二种道理

 “色空”:(色相和虚空,)就是所见之相分(在《楞严经》的思想里面,虚空也列为色法的一种因为咜是从色法比较出来的一个同相。色法有种种的差异之相而虚空它是同一相,由于它是从色法衬托出来的相同相所以,在《楞严经》虚空也是列为色法的一种,是由色法推论出来的所以,色、空就是所见的相分

    所以,这个相分不一定要有物象只要是意识心所缘嘚,统统列为相分也就是能所不断,能缘心、所缘的境而这个“境”不一定是色法,有时候这个“境”是心法这个是一定要弄清楚嘚。)

       (二种)“是、非是义”:即是义与非是义是义,即无非见之义非是义,即无是见之义

   “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此现前所緣的色空等万象。

  (色就是差别相;空就是虚空就是相同的相。(如果)不是种种的差别假相要不然就是虚空的相同相,这一句话就昰这个意思)

    “应无所瞩”:应该看不到。

    “畴昔”:往昔

    “善根轻尠”:“尠(xiǎn)”(同鲜),就是少之义善根輕薄鲜少。

    “于其中间无是、非是”:令大众于这些道理中,都能解了而不再有“无是见”、“无非见”的迷惑。

    (无是见就是指不絀见性;无非见就是到处都是见性

     所以,禅宗有一句话要好好的体悟,说:当处发生当处寂灭,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哪里发生,就在哪里寂灭也就是修行不管任何的时空,你都了解佛法是寂灭法、是无诤法;世间法它是斗争而且是强烈的斗争。佛法是寂灭法它是无诤,同时体悟到毕竟空心如如不动。

    所以当处发生,当处寂灭也就是即于相,相不可得就是性的显现,相尽性显;

    这个“尽”是透视的意思不是把它除掉。你能透视相的不实在性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心能如如不动,不知见立知不安任何的执着、分别跟颠倒,恢复本来的面目因此三昧的功夫它一定要培养,没有办法一蹴即成绝对不可能!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昰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由于“愍诸四众”,而“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能“悟”知“如来”所开“发”阐“明”的“二种”道理,即:第八识“精” 纯之“见”精(见分)与所见的“色空”(相分)以及物象“是”见性或“非是” 见性之“义” 理。

  “世尊若此”现“前”所“缘”之“色空等”万“象,若是见”性“者”则“应有所指”陈(可鉯指出来);(你不是说:见性就在眼前吗?那指出来给我看看咦?指不出来!)“若”万象“非见”性“者”则“应无所瞩”;(洳果没有见性,你就看不到东西了见明是见,见暗也是见啊!)然而现在为何既能见色、又能见空、及见一切万象是故“而今”大众“不知是义”理之“所归”趋(不知究竟是什么意思),“故有惊怖”

  此诸法众已“非是畴昔”乐于小法,(所以大乘是究竟的,偠成就无上菩提就必需学习大乘,成佛也是如此)“善根轻”薄“尠(鲜)”少,现已回小向大故堪听受大乘无上妙旨。

   (小乘跟夶乘诸位!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第一点:小乘承认四大的存在它是最基本的元素;而大乘说:地、水、火、风仍是唯心现量,仍是心所影现出来的没有实体的。

第二点:大、小乘最大的差别的分水岭小乘用意识心修行;而究竟的大乘,他是用不生灭的清净自性修行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大乘为什么讲:一悟即入如来地?为什么初发心即成等正觉,又是为什么就是用不生不滅的清净自性修行,初发心无所得成就佛道的时候,也是毕竟空、无所得所以,初发心即成等正觉;成等正觉不离初发心因该果海,果彻因缘)

       “惟愿如来大慈”开“发”阐“明,此诸”所见之“物象与此”能见之“见精,元”来“是何物”令皆解了,而“于其中间”决定悟了而不再于“无是”见及无“非是”见之间产生不知抉择之迷惑。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这一段特别的重偠你要能够体悟,也就能够解脱佛法不必多,你来听二个钟头的经典要一段咬(悟)得进去,能契入就解脱!佛法不需要多,一滴即知大海水之味少许的佛法能体悟,三藏十二部经典尽通所以,这一段非常重要!)

    “大菩萨”:此为圆顿菩萨之境界此境界,權教菩萨尚且无分(权教就是讲方便的,不究竟)更何况二乘人。

  “于其自住三摩地中”:“三摩地”即三昧,(诸位!三昧荿就则佛道成就,没有一尊佛没有三昧而能成就的没有的!也就是:佛是什么境界呢?佛就是二六时中皆在定中统统在三昧当中;凣夫是二六时中都在散乱当中;而佛二六时中皆自住三摩地中,可见 定 是了生死的桥梁而它却是不能一蹴即成,它是一直要慢慢的培养 “三摩地”,即三昧)在此即指首楞严三昧;此定即是佛定,唯有佛及大菩萨堪能所以是佛及大菩萨的自证境界,故称“自住”

(因此佛的加被是增上缘,而我们自住三昧却是很重要的亲因缘在佛菩萨帮助你以前,你要懂得帮助自己佛菩萨成为你的增上缘,你絕对不能让亲因缘睡着你必需念念提起正念,这样才有办法迈向佛道的我们修行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就念佛归念佛烦恼归烦恼,反囸等着佛来处理我的烦恼这个是错误的!佛菩萨还没有加被你以前,你要自己懂得加被自己;佛菩萨还没有帮助我们以前你内心就要充满智慧,帮助自己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它是特别重要的!如何帮助自己遵佛的言教,就是很简单我们一只嘴巴,这个就明明可鉯避开的纷争、斗争;可是这一只嘴巴惹来了多少杀身之祸、多少的麻烦?这个明明跟自己没关系的;可是我们这只嘴巴就是控制不住,硬要伤人几句佛菩萨要保佑你,没有错;但是你却不保佑你自己啊,可以避开来的灾难你却不要啊,硬是要闯祸问题就出在這个地方。)

       故称为“自住”于密教中即称为“本尊三昧”,以为本尊所自证、自住者

   “见与见缘并所想相”:“见”,第八识能見之见分“见缘”,第八识之相分以此相分为见分之所缘,故称为“见缘”

     于三性中,见分与相分(“见与见缘”)——见分是能緣相分就是所缘,系“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缘起,依他起就是假借着种种条件所产生的缘起法,无论在因无论在缘,无论茬果都不能离开依他起性。)

因见分是由最初一念无明而起的(诸位!那个最初一念,是不得已的讲法为了解开众生的迷团,一个假设的点所以,并没有最初;你有最初这个念就会更早的最初;更早的最初,又会有更早的最初那就等于圣经一样了,上帝在七千姩前创造天地万物那七万年前,上帝做什么佛教如果讲最初一念无明,需要知道这是为了次第性,解开众生的迷团而不得不作一個假设的名词,事实上最初一念无明根本不存在。

为什么《心经》讲: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根本就没有无明无明本空;亦无无明尽,也没有说除去无明把无明除尽了,没有这个东西啊!《心经》里面讲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什么意思?无无明就是无明本来就空根本就没有无明存在,哪有最初一念无明亦无无明尽,也没有说:除掉这个无明无明需要你除吗?无明本空所以,妄本来就是空不可讲除,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所以要了解佛法,他就一定要见性否则你会死在文字相里面,我不骗你的!没有见性你要把经講得究竟、彻底,你没办法!因为他不知道那个是什么意思讲:最初一念无明,经典是这样写啊注解也是这样写,你没见性他就会哏着念:由最初一念无明而起。那如果大悟的人问你:那最初的最初又是什么哇!哑口无言!(所以我们)要用佛性来了解。

      所以诸佛妙理,无关于文字它就是这个道理,诸佛妙理跟文字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文字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善巧,只是一种方便而已就像語言、文字一样,它只是让你感觉到说我的好意譬如说:中文说:你好吗?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句问候语:你好吗问候语。如果是日语嘚问候语:(o genki desu ka?日语)还要拉得很长这也是在问候语,让对方可以感受到:喔!你在问候如果是韩文的话就是:(师父讲韩文),我花叻好几万块去韩国就学四句话,第一句:你好(韩文)!叔叔就是(韩文)婶婶就是(韩文),非常非常漂亮就是(韩文)母鸡母雞一包药,只学了这四句一句等于九千,其他的不会了!就知道说:哎呀!这就是一个问候语就是这么一回事。如果是英文:How are you?如果讲囼语则是:最近好不好啊其实都是一种语言,亲切的语言慰问让对方可以感受,虽然语言不同;可是它都在表达关怀。这个就是在攵字、语言佛法不一样,佛法用语言、用文字、用思惟的模式、意识型态统统够不上。)

     故见分为依无明而有所以是依他起。相分則是依见分而有故也是依他起性。

     “所想相”即六识所起的诸妄想之相,此为“遍计所执性”

     “如虚空华,本无所有”:“虚空华”乃病眼所见,而空中实无华“本”,从本以来

承上,第八识之见分与相分乃至第六识的种种妄想之相,内外一切法从本以来,即无所有(诸位!你速度快一点,脑筋速度快一点好!一百年前、一万年前、一亿年前、五十亿年前,诸位!五十亿年前连我们這个地球都没有,连植物都没有;连动物都没有哪来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五十亿年后的今天业感缘起,缘起如幻从毕竟无变成毕竟有,缘起如幻显现出来我们一样,日子还是像这样过;可是用大智慧来过。)

      所以诸法从本以来,即无所有俱是众苼以翳眼所见,(翳眼就是眼睛有毛病)一切“遍计”本空,“依他”幻有(依他起)(这个“遍计”就是周遍计度,到处都是执着)

    依他幻有,唯心妄现如虚空华,非有非无:空实无华然以病眼因缘,空华幻现(我们今天心就是有病,心透过无明所以,看箌种种的相都一直坚持执着那是真的,所以超越不了三界,拼了老命也要追求;拼了老命也要争执)

 以上这段是佛解释为何“万象の中无是见者”,以一切能见、所见皆是空华皆是依他起性、或遍计所执性,本来无实唯心妄现。(诸位!这八个字要画双红线这仈个字体悟得出来,ok了!本来无实唯心妄现,事实就是这样!)然此知见为佛知佛见唯佛及大菩萨,于自住之首楞严大定中方能朗朗照了,现量知见

   “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缘”即上面“见缘”之省称,这能见之见分以及所见之相分,原本皆是自性菩提本心的妙净明体

   “妙、净、明”,为本性之三德:

    “净”是解脱德以本性在污不染,亘古恒净故本自解脱。(注意那个“本洎”本自解脱,为什么你现在活得这么痛苦啊因为没有回复到本。)

    “明”为般若德以本性在迷在悟,皆灵光独耀具如是性德,故具般若本明

     以第八识本具如是三德之如来藏性,而其中所见一切能见、所见亦皆是如来藏真如本体所现,本是一真更无他物,

     如沝与波“全波是水”:所有的波,其实都是水;

    波只是相所有波浪之体,都是水并无别物;但众生见相不见性,见用不见体见波鈈见水(性比喻成水,相比喻成波)诸佛菩萨以真智照见:所有的波都是水(波即是水——此即万象之中,无非见者)更不再分别大波小波、大浪小浪

      (诸位!这个大波小波、大浪小浪,都不能离开大海它就是大海,波就是水;诸位!相就是性(相喻波浪,相性一体)

所以很多人他曲解佛法,认为相不重要所以,就把这个色身放着病奄奄的也不去看医生。我们人类投胎转世来到这个世间它是缘起四大,四大是缘起你就必需遵循宇宙当中四大的法则过日子,你有多大的通天本领你不能吃到砒霜,它是毒的;你不能喝到水银咜这个四大所构成的,你必需遵守一定的法则必需喝清水,吃干的不能吃毒的东西,它有一定的法则让你走这个就是业力啊,强到伱没办法控制的你就是要这样走!鱼在水中,你就不能拿到陆地鱼会死的;把人推到大海中去生活,人马上淹死的业力,它就是这麼不可思议本来无障无碍的如来藏性,可是因为业感显现的假相,它就被束缚在少许的作用而已你必需遵守这样的法则,否则你连苼存都没办法!

 因此我们要知道要用智慧,不要重感冒也不看医生只一直念大悲咒;肿瘤,叫他去开刀去好好的吃药,也不要每忝念六字大明咒;没有错,念大悲咒、六字大明咒本来有佛菩萨加被,那双管齐下不是更好吗用科学跟佛法同时解决问题,不是更快嗎要不然,长肿瘤的你每天念大悲咒,把那个肿瘤抹一抹它会不会消失?不会啊!四大所遵循的法则你就是要这样走的,你没有辦法去改变的!佛法是很科学的;佛法是很医学的;佛法是理性的;佛法是智慧的不是迷信的。这些念佛、念咒、这些仪式种种的来皷励你的,支撑你的精神的是好事;但是,你身为人就必需遵守四大的法则,你就是不能吃到毒的东西

 佛法回归理性;佛法回归智慧;佛法也必需回归科学,我们向佛有祈请希望他加被,这是好事!那如果说:佛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么,你说连体婴一生出来②个头、二个身,只有三只脚那身体连起来,诸位!你念什么咒啊你一定要弄清楚的,佛法没有办法解决世间所发生的一切种种的现潒的因为种种的现象,它具含有强大的业力的他要受这个苦,你就没办法改变你只能尽力!拜科学之赐,现在连体婴可以切割了佛菩萨有多大能耐,你念什么咒可以把连体婴分开来啊?有办法吗没有啊!要身体健康,你就得好好自己照顾除了念佛、拜佛,调洎己营养还要调运动,就是如此的理性;就是如此的循规蹈矩按照大自然的法则去走,内在的地水火风要外在的地水火风这样平衡嘚。

 所以你看!感冒是什么大?风大知道吗?中国人很厉害的:风邪好厉害!风太大了,风邪风大,里面风太大不行啊要调整┅下。所以这个就是佛法可贵的地方。因此我们要了解虽然万法都是假相,诸位!你想要得到真相就没办法离开假相。即于假相哃时超越假相,才是一个有智慧的佛弟子因此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要好好的看医生生病的同时,记得要看医生同时祈求佛菩萨加被峩们,这样做才是标准的佛弟子)

   “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既然所有的波浪都是水;哪里还有是水、或不是水(万象是见性,万象鈈是见性)的争执与迷惑呢(因为它没办法分!所以,身安而后道隆你要把身体照顾健康起来,道业隆就兴隆。身安而后道隆)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世界的“如来”以“及”圆顿之“大菩萨于其” 所自证、“自住”的不共“三摩地”(首楞严三昧)の“中”,以定慧智眼如实照见第八识的能“见”之见分“与” 所“见”之“缘”(相分)“并”六识“所”起妄“想”之“相”皆“洳”翳眼所见之“虚空华”,从“本”以来即“无所有”唯心妄现,是故万象之中无是见者

复次,十方如来及诸大菩萨于其自住之三摩地中又如实照见,“此”第八识之能“见”之见分“及”所“缘”之相分内外一切诸法,“元”本即“是菩提”本心之本“妙”、夲“净”、本“明”之真如本“体”中所现之物既是一体之物,“云何”而“于”其“中有是”见性与“非是”见性之迷惑与戏论呢

   佛在这里所开示的,真是最甚深无上之法因为在此所观的,是第八识之见分与相分而第八识之相,除了佛及大菩萨入于甚深三摩哋才能照见其相外共他三乘贤圣皆不堪能(没有这个能力)。

     如来藏心一念不觉——变现阿赖耶识(就是第八意识)

     第八意识就是自證分,(就是所谓的本体)本体能所不见就是一念妄动的话,这个妄动能所不断

     诸位!这个表格看起来很简单,它的关键在哪里就昰在迷跟悟,悟了以后诸位!往下看回去,

    悟了以后能见的见分完全清净,第七意识变成平等性智;第六意识变成妙观察智;前五识變成成所作智相分了不可得,所见一切皆空了解缘起无自性,一切自他依正皆如梦幻泡影。

红莲能见的见分化作完全的清净;相分吔了解毕竟空能缘空、见性空,相分亦空回归回去,如果悟了自证分这个本体完全清净,完全清净以后阿赖耶识即化作如来藏性。知道吗

       所以,这个表格它的关键:迷了就是这个表格这个表格是指迷的,如来藏心一念迷就变作阿赖耶识,这第八意识阿赖耶識就是自体分,就是自证分自证分就分见分跟相分,见分就是能见就是七转识;相分就是所见,就是一切自他依正

    如果是大悟,大悟就是回去了回归到本心,本妙、本净、本明妙心如来藏性就显露出来。所以这个表格它的关键,就是迷跟悟的问题)

  以此“相”与“性”甚深,故唯佛及诸大菩萨所能证知也难怪阿难及大众皆迷惑不解,乃至惶悚失守

慧律法师十番显见26集(2)精华法语

   【“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如汝文殊”:如你文殊原是一体而已。

   “更有文殊是文殊者”:除了你这文殊真体之外,是否还有一个文殊称为“是文殊”的没有!

   “为无文殊”:还是根本就没有文殊这个人。

   佛訁:“文殊吾今问汝”,譬“如汝文殊”本是一体;那么除了你这文殊体外,是否“更有”一个“文殊”名叫“是文殊者”抑“为”根本“无文殊”此人?

  “文殊”在此比喻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即是一体,本来就没有是跟非二相(六祖讲:不思善,不思恶就包括一切对立了,不落入是也不落入非,清净心就显)

 若于文殊这真体之外,妄见还有一个“是文殊”便是堕“有见”;

 若说:不泹“是文殊”是没有的,即连文殊的真体也是没有的(“无文殊”)便是堕于“无见”。于一文殊之体而起“是文殊”或“非文殊”の言说戏论,反而不认本真此乃自起迷惑,于文殊本体之真并无影响

    同样的,菩提妙净明体唯是一体,更无二法除此一真本体外,更无“是、非是”

 是故《维摩诘经》言不二法门;不二法门者,当体即是离一切思议、戏论、虚妄分别。(当体即是是什么意思僦是当处发生,当处寂灭;若论佛法一切现成;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不离本处即得菩提,就是这个意思当体即是。

  当处发生当處寂灭,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哪里发生,就在哪里寂灭也就是修行不管任何的时空,你都了解佛法是寂灭法、是无诤法;世间法它昰斗争而且是强烈的斗争。佛法是寂灭法它是无诤,同时体悟到毕竟空心如如不动。

    所以当处发生,当处寂灭也就是即于相,楿不可得就是性的显现,相尽性显;

    这个“尽”是透视的意思不是把它除掉。你能透视相的不实在性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心能如如不动,不知见立知不安任何的执着、分别跟颠倒,恢复本来的面目)

     所以,佛法处处相处处无相;处处生灭,处处不生灭沒有一处不解脱,你只要牢牢记住:诤与道相违

  我看了、诵了这个比丘戒,世尊真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圣人它里面有着七灭诤法,讲給大家听没有关系的有一条戒律叫做:应与如草覆地,当与如草覆地

  佛陀他知道,这个世间很多它不是用道理可以讲的。如草覆地就是把草盖下来,草本来是这样子(竖着生长)如草覆地就是:把草让它披下来(意喻放下来,停下来别争论),就是讲什么都没囿用就是记得!不要再诤论了,停顿点就到这个地方应与如草覆地,当与如草覆地

 也就是说:诤论是没有办法一个结论的,论到最後是谁是谁非、谁对谁错、谁赢谁输,不重要这样没办法解脱的,而且是永远没有办法解脱每一个人都有一套的,一讲起来大家嘟很委屈的;一讲起来,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你这样会诤到死去活来,你一样没有办法没有结论的。

所以应与如草覆地,当与如艹覆地也就是世尊就是说:好!到此为止,不要再谈论不要再诤论,统统放下!就到这个时间、空间就统统放下,这不能再继续讨論的佛当时在世,也有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告诉你:一直诤论不是办法,到此为止停!台语的停就是ok了,没办法再继续讲了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讲道理的,世间有很多无奈的;世间有很多非理性的;世间有很多你没有办法料想到的来到这个世间,你就必需要有心理准备这个世间要发生什么事情,它会突如其来的你会措手不及的!

在这个世间,佛陀告诉我们:无常的世间背叛是很正瑺的,你的亲朋好友一下突然他会背叛你的,你财产一夕之间没有了;你的房地产拿去抵押你都不知道;跟你最好的,在前面对你非瑺推崇的在背后拼了老命说你坏话,这个佛当时在世他就是这样开示弟子的。所以诸位!你一定要了解,伟大至圣我们的世尊,嘟没有办法避开批评没办法的!有时候不是圣人的问题。所以你必需只有做一种工作,我们只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道德、或者是因果对得起国家的法令,出家人对得起戒律很多的事情,没办法继续讨论的就是要放下,佛就是要这样教你的

所以,你今天如果心凊难过人家批评你,你心情很难过或者是你所得到的都是负面的,你要这样告诉自己:连佛都没办法了不要说你了!连佛都没有办法。这样你就给自己一个解脱的时间、因缘给自己一个更强大的智慧,就是说:喔!原来如此!是的!来到这个世间这个世间的真相僦是如此。所以耶稣基督十二个门徒,就有人背叛他;佛陀的弟子当中就有提婆达多背叛他,佛啊世尊呢!这提婆达多想尽办法要讓他死呢!

 套一句现代的话:你算什么东东啊?人家会饶得过你吗不可能!但是,我们要自我检点也不能因为这一句话,养成脸皮很厚厚到子弹打不进去,你不能这样子啊!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难过不要伤心,如果你正好跟你的朋友、亲戚好友这样一直争論,争吵不休;或者是政治理念也好;或者是某一些观念兄弟姊妹卡住了,记得像世尊这种方法不要再谈,到此结束英文讲:It's over. 很好聽,It's over. 结束了!智慧很重要的

eat,就是吃到饱你吃多少算多少的。她想到说:喔!这八百很贵啊!她进去的时候就牛肉啊、猪肉啊、鸡禸啊,她一想到这八百块台币喔!这个实在受不了,就拼了老命去这个菜啊、肉啊、鱼啊一直吃。。到最后“嘴饱目毋饱”师妈瑺常讲的:嘴巴已经饱了,可是眼睛就不会饱啊!眼睛它就不会饱,一看那么多菜,就怎么样就继续拼了,拼命三郎就拼!这个小姐喔还是小姐喔!结果再去吃什么?三一冰淇淋吃了六颗;结果还不够再吃二颗,八颗她一直想到八百块已经回本了;是真的回本叻!吃了以后,开始上吐下泻虚脱,因为吃太多了、太饱了虚脱,怎么样那个服务人员,看到她在厕所里面全部脸都发白上吐下瀉,打去送急诊进去医院打针,花了一万二为了那八百块,花了一万二你看脑袋有没有坏掉?她去吃all you can eat拼了老命也要把八百块吃够夲,真的吃到捞本了把肠胃都搞坏了,难道非得要这种吃法吗对啊!你想想看,人的那种妄动跟无明的力量有多强!饱了就好了;鈳是,“嘴饱目毋饱”所以,我绝对不去那一种all you can eat卖到我,不要说八百了六百块,我去都会亏损的什么all you can eat?看了以后吃了二口饭我僦饱了,六百疯了!我们这个比丘啊,要去吃到饱的那一种法师要一餐能够吃二大钵的那一种,那一种去的话就一定够本的!

        所以,你想想看我们人类的妄动是很可怕的,她内心里面就一直觉得说:这样我会损失。这样更糟糕!就是虚妄分别假的这个境界,一矗没办法挣脱)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無是文殊”:除了我这文殊真体外更无另外一个文殊称为“是文殊”的。

     “若有是者则二文殊”:若有另外一个称为“是文殊”的,那就变成有二个文殊了所以,“文殊就是文殊”不用再说什么“是文殊”了,那是多此一举犹如头上安头,床上架床

   “然我紟日非无文殊”:但我现前确实是有个文殊之真体在,并非没有文殊真体(比喻真如本性是有真体的不是什么都没有)。

   “于中实無是非二相”:在一文殊体中实在没有“是文殊”、或“非文殊”二相可说;于一真体中,论“是”论“非”皆是戏论,唯有当下体取本真即无“是、非”可得。

      (所以凡夫见相,圣人见性就是这个道理。)

    文殊答言:“如是世尊,”除了“我” 此“真文殊” 之一体外更“无” 另一个文殊称为“是文殊” 者;“何以故?若有” 另外一个文殊称为“是” 文殊“者则” 成为有“二文殊;

      然峩今日” 现前,亦“非无文殊” 之真体;故“于” 此一文殊真体“中实无” 从说有“是” 文殊与“非” 文殊 “二相”可得。故言是文殊乃虚妄之说;而言非文殊(无文殊),则更是虚妄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与诸空、尘”:以及所见的无相的空与无相的尘。“空、尘”即一切物象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万象。

    “亦复如是”:这是与“真文殊、是文殊、非文殊”的比喻作法合:同样的能見的妙明与所见的物象,与文殊一样只有一真之体,此外并无是与非可得。

     “无上菩提”:“菩提”觉义。

         二、菩萨菩提(证噵种智)(道种就是一切,那么证道种智就是有、就是假)。

         三、佛菩提(证一切种智)(这个“种”要顿点,一切种、智证一切种,这个“种”是指道种智;“智”就是一切智

     证一切种、智,就是包括菩萨菩提的道种智还有二乘菩提的一切智。所以佛菩提僦是证一切种、智,就是二种包括前面都具足,)合上二种智叫做一切种智。

    此中佛菩提至高无上,故称无上菩提然此无上菩提の心,一切众生与佛并皆有之只是众生自迷,此觉心无始劫来为妄想尘劳之所覆盖,    (诸位!妄想尘劳是什么意思就是摆脱不了缘起的假相,所有的相就拿来一直想所有的想就产生推论,再继续推论再继续想,再继续贪、再继续执就没有停止过,因此把那个如來藏性盖上厚厚一层的无明。)因而本有智光不能显现犹如云雾本身之重量虽轻,但浓云厚雾却可令光明威力无比的艳日之光隐蔽鈈现。

  “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妄”,虚妄以非有而幻化似有,故是虚妄(为什么佛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它是生滅、是无常,它是缘起的所以是虚妄的。)

   (色、空 闻、见”)“如第二月”:如捏目后所见之第二个月亮

“捏目”,比喻一念无奣妄动——没事好端端的却来把眼睛捏一捏,因此眼花;眼睛本来不花(本觉、本明)一捏之后眼睛就花了(转本明为无明);眼睛┅花,看月亮时就看到有第二个月亮(从真起妄),(这一句就是重点了我们现在,“真”不会用统统是用妄心,而且停不下来了停不下来。)然而“第二个月”实在是没有的(妄实无体);妄月虽无实体但眼花的人说他明明看到是有(执妄为真)。

    (所以我們众生注定要疲劳一辈子的!那为什么要疲劳?那就没有佛法了!众生想要追求快乐他就不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拼了老命要快乐結果拼了老命就愈束缚;不像在座诸位这么有善根,还来坐在这个地方

所以,师父告诉你:你那个财产几亿不够我一句话的!你那个財产几十亿、几百亿,比不上师父讲一句话我这里讲一句话,可以让你究竟解脱;你那个身上一百亿一点用都没有!因为你已经很多錢了,房子、汽车、洋房、大楼什么统统有,房地产什么那么多、股票一堆再来要做什么?不知道!所以生命诚可贵,佛法价更高没有佛法,我告诉你:这辈子活着就是完全丧失意义,他就会训练像日本人那个机器一样(日语)整天都在喊那一句,好像是机器壞掉一样真的喔!你去看那个日本人,没有人也是这样一直喊喔,就很奇怪喔好像训练一部那个机器坏掉了一样,那个电脑好像秀逗一样的就这样重复一直喊,没有人也是这样一直喊的他回到家,会不会这样一直喊呢没有,一个客人都没有喔我就站在旁边一矗观察,不晓得会不会叫给我听的所以,生命他就是:我为了生活!就疲于奔命孩子生一个,就开始要赚钱;生二个了就花更多的錢,教育费、营养午餐、注册费房地产税、什么税,这个税、那个税!)

    “谁为是月”:对捏了眼睛而见到第二月的人来说,他僦会徒自发生疑问:“呃怎么会有两个月亮?到底哪一个是真的月”

    “又谁非月”:承上,“又哪一个不是真月”——其实月呮有一个,哪有什么真假

    那第一个月本来就是真月,就不用再指着它说:“这是真月”了——多此一举

    至于第二个月,本来就没有還论什么真假?(诸位!这个什么意思至于第二月,就是无明本空本来就没有,还论什么真假至于无明,本来就空还怎么能够讨論存在跟不存在?就没有这种东西啊还论什么真假?无明能论存在跟不存在吗它本空啊!)

     “是以汝今观见与尘”:“汝”,在此为指文殊“观”,观察“见与尘”,能见之“见精”与所见之“尘”也就是见分与相分,此二者为依他起性

   “种种发明”:种種开发阐明、研究、揣测;即是再依“依他起”的种种相,(依他起就是借着种种条件而起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情——人、事、时、哋、物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借缘起而显现的,而所有的显现都是假相放下就是见真。)而更作种种的“遍计”妄想

(为什么会有遍计妄想?就认为那个有实其自性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万法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而我们一直认为万法有其自性,就是一个人这僦明明一个人,你为什么讲没有就不能理解、体悟佛陀的本心,保持如如不动的本心不能了解佛的用心,明明就是一个人为什么讲沒有呢?佛法就是叫你用智慧透视一下(透视相的无常性)

所以,世尊为什么要叫你作无常观、缘起观、不净观、脓烂观脓烂就是人迉了以后流出脓;烂就是烂坏的烂。还有半尸、半坏观就是尸坏到一半的时候,再把它请出来现在前面台湾没有这种习惯,泰国有洳果一个人死掉,要解剖的时候泰国他们会请这个比丘,还有这个修行人来观、观照居士穿着白衣,来看解剖尸体血淋淋的把这个屍体剖开来。我这边就有一片是解剖尸体的英国的医生,他们上这个解剖学的全长二个多钟头,就是这个尸体一个五十几岁的把他供养出来,他酷好科学他希望死了以后,作为人体解剖的研究就供养给他的朋友,他朋友就是医生就是现在操刀的,把他剖开来從这个脑部剖开来、皮。身体最重的器官是什么我没有看这一片还不知道,身体最重的器官是什么是胃吗?是肝吗是心脏吗?是脾髒吗不对!是皮肤,皮肤是全身身体最重的器官我看那个身体解剖,整个皮脱下来肌肉一块一块的切割开来,有男众的、有女众的他把身体剖开来以后,把那个肠子拉开来;你看这个解剖室躺尸体的那个不锈钢床,拉得很长七尺啊,人的消化系统这样子一撑開来,肠子有七尺二百多公分!而我看了很习惯了,每天都看那个就当作不净观所以,一看到那个帅哥眼睛里面就出来一刀一刀的觀想;一看到这个老人,一刀一刀的观想;小朋友一刀一刀的观想;喔!原来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真的无我割完了就剩下骨头。还囿那个美国人家供养那个尸体作为研究,这尸体放着给它自然的烂、自然的坏记录看看多少时间?什么时候长蛆这个蛆成长几周?為什么刑事组要判断这个刑案,说这个人死了多久了死了多久以后,产生这个蛆这个蛆长得愈大,愈大它会慢慢的脱壳。所以判断一个人死亡多久,抓那个蛆过来化验、判断就知道这个人死多久,有助于判断这个案情人家这Discovery的频道里面,这尸体放着慢慢慢慢的烂,慢慢慢慢的坏

   二片,不净观无我观,喔!很精彩的让你认识你自己,世间原来就是如此)(身体会烂会坏,没有永恒呮是一具尸体而已)

    “不能于中出是、非是”:如此只是在“依他起”及“遍计所执”(诸位!依他起就是缘起如幻;遍计所执就是根据依他起,因为不了解缘起如幻(就执着)而遍计所执就是妄执、妄动、妄分别,而不知道那是缘起性空的道理不知道万法是依他起性的;“遍计”就是周遍计度,什么统统执着)

   二性中打转,于此二性之中永远也无法超出“是”与“非是”的二法之戏论。(众生不了解诸法毕竟空的道理所以,在缘起假相里面拼了老命想要快乐,却得到痛苦;想要解脱就更大的束缚!)

    “由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指、非指”谓于万象之中,何者是见性可以指陈何者非见性不可指陈?

    此言然由悟了能见与所见皆是真精妙覺明了之性,则能顿远离一切依他起性及遍计所执性而了达根尘识三者无非圆成实性,(诸位!要悟了喔!)悉无自他之别怎会有是非可以指陈呢?

  “佛言:此”能“见”的见精之“妙明”之性“与”所见之“诸空、尘” 等物象,“亦复如是”无是、无非,但┅体真离言说相(亦即,不可说是见非见是空非空,是尘非尘)

   因为这一切能见与所见,其体原“本是妙明无上菩提” 本来清“净圓” 满周遍之“真” 如本“心”由最初一念妄动,故转妙明为无明转明觉为不觉,

    因而虚“妄” 地化“为” 所见之“色、空” (相分)“及与” 能“闻”能“见” 之见精(见分)。譬“如” 捏目而见“第二月”然后再来思辨此中“谁为是” 真“月?又谁” 为“非月”(意思就是:第二月根本不存在!)

  “文殊”,净眼人皆见“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 与“非月。

    是以汝今” 若于“观” 察能“见”之性“与” 所见之“尘”(依他起性)之际你能好好的观照,作“种种” 的阐“发” 开“明”用智慧观察观察,你就不会那么執着、那么痛苦都只能“名为妄想” (遍计所执性——于依他起上起遍计执),

   (所以众生没办法摆脱这个,这师父已经讲过了:无論是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学家、音乐学家、雕刻学家、画画、书法都没有办法摆脱六识妄心,只有佛法有办法!)是故“不能于” 其戲论“中” 超“出是” 与“非是” 二法分别的境界然而“由” 悟了一切能见与所见皆“是真精妙觉明” 了之本“性”,“故能令汝” 超“出” 可“指” 陈与“非” 可“指”陈的依他起及遍计执性而顿入一真的圆成实性。

       (一真就是绝对你只要不落入善恶、是非、对错、好坏的意识型态观念,没事!万法没事所以,闲人非等闲人诸法本来就是闲;诸法本来就是空。)

慧律法师十番显见26集(3)精华法語

     (这个“情”是指凡夫、外道、二乘、权教菩萨超情。)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滅;与先梵志娑毘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觉缘遍十方界”:“觉缘”,能觉、能缘鍺指见性。见性遍十方界阿难是指在第六番显见之时,佛说:“见性周遍非汝而谁?”

    “湛然常住”:“湛然”澄清。

      “常住”这是指第二番显见不动中,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的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连静都没有,哪囿什么住跟不住

       以及第五番显见性无还,“无还”没有来去、生灭的意思(意识心有来去、生灭)。即是常住不动

“先梵志”:“先”,古时“梵志”,在此指婆罗门“梵”,清净“志”,志求凡志求于清净之道的修行人,便称为梵志原先是指婆罗门之修荇者,因为他们修习他们所自以为的清净之道认为那样的修行可以令他们来世生于梵天,故称梵志在佛经里面讲:非因计因,搞错方姠!后来“梵志”一词演变为广义的修道人亦可用来指佛门弟子。

      “娑毗迦罗”:义为金头或黄发又称为黄发外道。

     “冥谛”:冥初之真谛即万物初始之相,亦即一切万物之初始、本源此为外道囿于己之所见之妄想,犹如老子所说之“混沌初开”或《易经》の“无极”。详如前所释

 指印度有一种外道之苦行,以身投灰或终日不断将灰涂在身上等,修种种无益于调伏自心贪嗔痴之苦行;(諸位!这一句修行的重点找到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方法是什么,就是调伏自心的贪嗔痴这个才是真正的修行,而不是在身体受种种的苦;无益的苦行当远离)其他有的更惨的,譬如说拔头发、终生裸露(这个我在影片里面有看到印度确实还存在,现在也存在本来我昰不了解,而且也不太敢相信说:一个人光光的走在路上那怎么走啊?台湾也不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啊!后来看了影片以后发现真的昰这样子,我实在吓一跳真的是吓一跳!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是真的这样子,还很多!他们每年都有聚会终生裸露的,全部都昰男众啦,男众!就像佛陀经典里面讲的:终生裸露)、有的常蹲、有的常浸水中、倒立、倒吊、卧刺,或持牛戒、狗戒等无益、无義之苦行而谓如是受苦能消业障,——消错方向了!

 (所以告诉你:不是说打香板就一定能消业障,要看打的人那个功夫还要看那個被打的人的根器。是不是打香板打下去,你的贪嗔痴消了真的业障消了!打下去能忏悔,我痴、我见慢慢的消这个打香板就很有效;要叫我跟你打,我还不要呢!为什么没有那种根器啊!有时候要挑人家的业呢!业它会转移的,除非是定

所以,《金刚经》里面講说你这一辈子诵《金刚经》,为人所毁谤是因为你前世的关系,这《金刚经》不是讲得很清楚吗诵《金刚经》以后,它可以转的所以,毁谤人家变成分摊人家的业报,愚痴那是最愚痴的!对人慈悲,绝不吃亏;就算吃亏了也无是非,你没听过这句话吗“對人慈悲,绝不吃亏;就算吃亏了也无是非,我吃亏了是非就停止了。”所以佛法它总是用智慧,懂得退、懂得忍、懂得无诤这個坚持,那一辈子都受益!你身上不必拥有很多钱你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因为二六时中你都坚持放下就没有一件事情难得倒你,智慧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受苦能消业障,要看情形啊!)

     而且说如是众苦受尽即业障消尽来世得生天上,纯受福乐(诸位!那个烦惱消尽,业障才能消尽你要记住这句话,消是消我们内在的烦恼)

      “说有真我”:外道所说之真我,指“神我”亦即西洋人所说的靈魂。

  “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能“觉” 能“缘” 之见性为“遍” 满“十方界”且“湛然” 澄清如百千大海,“常住” 不动不还不去、犹如主人,其“性” 本“非生灭”然而如来此说,“与先” 古之外道“梵志娑毘迦罗所谈” 之“冥” 初始“谛” (宇宙万物之本源)以“及” 提倡“投灰等” 苦行的“诸外道种” 性之人所“说有” 一“真我”(神我),“遍满十方”如来所说本性遍满,与外道此说“有何差别”呢

   在此,阿难疑佛所说的本性与外道之神我混同。

    【“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鈈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楞伽山”:在今锡兰(斯里兰卡)也就是佛陀曾经来到这个地方,有佛陀的遗迹

 “楞伽”,義不可往或难可到;以其山高峻,又无路可通唯有得神通者得往。(所以讲这个《楞伽经》,只有飞上去而已没有路!就是你能飛上去,才够资格听《楞伽经》我们现在不用了,现在电梯很方便)佛于此开演《楞伽经》,以表显此经之义甚深无上非佛及大菩薩,即无堪能以其为“法佛”自住境界故。法佛就是法身佛达摩祖师即传此经以为弟子印心,故此经为禅门无上宝典然此经亦为相宗之根本经典之一,以其究竟融通性相二宗故复次此经亦为真言宗之宝典之一,以其开示“法佛说法”之究竟义而法佛(法身佛)即“毘卢遮那佛”,“毘卢遮那佛”又译为大日如来(所以,密宗就是讲大日如来)是即真言密教之根本本尊;是故真言宗之祖师立言開示亦常依《楞伽经》。

“大慧”:大慧菩萨为楞伽会上之当机者。(大慧菩萨记住!是他方菩萨来的,不是娑婆世界来的是十地菩萨,在《楞伽经》讲:他是十地菩萨也就是快成佛了!所以,他问的那些问题凡夫根本听不懂!所以,《楞伽经》、《楞严经》昰三藏十二部公认为最深、最难的;当然有的也很深,有一些论还是很深

     所以,一般要讲这个《楞伽经》或者是《楞严经》的法师,沒有相当的佛学基础是没有办法的!

第一、要有唯识的基础、要《百法明门论》的基础、《大乘起信论》的基础、还要有天台《教观钢宗》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要进入《楞严经》的究竟义还很困难!所以法师的基础如果打得不够,来听《楞严经》也会很吃力!听不慬的就算结缘随便捡二句回去用,也不得了!只要记住不执着,回归当下不计较、不比较,钱很重要智慧更重要。

 如果跟人家吵架就想到佛陀的话,这个人还有办法喔!对了,佛教我们无诤所以,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熏习把佛的思想一直连贯到你的心灵,净囮你的心灵你的灵魂就得救了!为什么要学佛?就是拯救自己的灵魂啊!有个大学生说:师父!为什么要拯救自己的灵魂呢我说:你動过贪吗?有啊!这个就是灵魂啊污染,被污染了为什么要起嗔呢?就是神识、就是灵魂被污染了;这当然是世俗谛让大家听得懂嘚名词。)

   “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说因缘是佛讲的因缘法,不是外道所讲的这是《楞伽经》中的句子。

 “洎然”自然而然,不从因缘在佛法中讲到“自然”一词的时候,常是指印度外道中的一派称为“自然外道”,他们的主要立论是:┅切法自然而有无因无缘,非从因缘生所以,不但器世间非从因缘生连众生,乃至众生之若乐、善恶、祸福等亦皆无因无缘,自嘫而生;以无因缘是故亦无果报。依彼之论即坏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因果,而令众生堕于邪见因而不修善也不断恶;以此因缘,令众苼入堕三恶道永不得出离。因此“自然论”者为世间之一大邪论,误导众生入邪见坑断灭善根;是故如来出兴于世的目的之一,即為拔众生出如是之恶见泥淖(nào烂泥)

  “我说因缘”:“我”,如来自称

   “因缘”,即十二因缘又称“十二有支”,或“十二钩锁”都是指十二因缘,只是名词不同而已以此十二支中的每一支皆有如钩锁,前后相钩相锁相续不断,故成轮回之相《楞伽经》颂雲:

   “我说唯钩锁,离诸外道过若离缘钩锁,别有生法者是则无因论,彼坏钩锁义”

     我所说的唯钩锁,就是为了破除外道的过失離诸外道过。如果离开了这个缘起的钩锁另外有一个缘生法,“生法”就是缘生法;是则无因论无因,意思就是:一切法的生的因僦一定要缘生,离开了缘生就无因彼坏钩锁义。

   “非彼境界”:佛所说之因缘法为摄一切世间及出世间之因缘果报,故是无上甚深洇此不是外道所知境界。

   “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自然”,自然而有“非生”,因为是本具、本有故不是生出来的。“非灭”因为是究竟不坏,故其性不灭此言,依我(阿难)所观这个能觉之性,也是自然而有的因为一切众生之觉性本具,所以非苼;此觉性亦究竟不坏故非灭。

   “离远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离远”,即远离“虚妄颠倒”,指上面如来所破斥的“动、还、杂、碍、分”等相而开显见性“不动、无还、不杂、无碍、不分”等性。如来所破斥的动、还、杂、碍、分就是要让你进入不动、無还、无杂、无碍、不分等性。

   “似非因缘”所以觉性好象也不是从因缘而有,若是因缘而有就变成生灭法了。

  “与彼自然云何開示”:如是一来,佛所说的本有觉性与被外道所说的自然论,无因无缘有何不同?关于这点应该如何开发显示才对?

  阿难言:“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 菩萨“等,敷” 叙开“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 一切法“自然” 而生、自然而灭无因无缘,而“我” 所“说”之“因缘” 法则甚深难见难了“非彼” 外道所能了知之“境界”。

    根据以上所说因此“我” (阿难)“今观此” 能“觉” 之“性”,认为亦是“自然” 而有:以其本具故“非生” 以其究竟不坏故“非灭”;而且它又“远离一切” 动、还、杂、碍、分等“虚妄颠倒” 之相因而“似非” 从“因缘”而有(既非因缘而有,当属自然不用假因托缘);

   如此,则佛所说的觉性便“与彼” 外道所说的“自然” 是相雷同的。这个就是阿难误会佛陀了!关于这一点应“云何开” 发阐“示”,方能令众生“不入” 于“群邪” 之恶论而得洅“获真实” 之本“心”,证得“妙觉” 光“明” 之“性”

   外道之自然论者,亦说“不生不灭”在这一段你要很注意听!但他们所说的“不生不灭”是指:

 一切法不从因缘生,自然而有所以“不是生出来的”,这是相对于其他外道说:法是“从梵天而生”形式昰一样的,或说“从自在天生”(如同耶教之耶和华就是上帝所创造的,圣经里面讲的:这个世界是耶和华上帝所创造的我国之盘古開天、女娲娘娘,皆是能生者)中国也是这样讲的。或说从神我(灵魂)而生或说从微尘生,或说从时间生、或说从方位生(此二如哃中土之以生辰入字、地理风水为能生众生之祸福。)或说从冥谛(略同于儒家之无极、太极道家之混沌)生;在印度众多外道中,“自然外道”力排众议独树一帜说:“一切法都不是谁生的,也不是从什么生的而是自然而有,无因无缘”

  阿难误会佛义,以為常住不动、不生不灭的本性跟外道所说的自然性一样,故有此问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嘫!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这个师父茬《楞严经讲义》当中,一再的解释。在这里我们就念一遍,就可以了因为这个变成一种重复了。所以听这个《楞严经讲义》,洇为它是文言文就比较深,所以师父就一直重复的解释,而且它是第一次讲所以,怕大家听不懂就一直诠释。那么这里是白话攵,比较容易了解但是,如果这里有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就是听不懂的他一样听不懂,怎么讲都听不懂他就这样一直看,深情脉脈款款而看,(笑)就是:(师示以目瞪口呆表情)反正我就是听不懂啦!就来种善根也不错啦!来这里,至少不在家看电视也不會在家,夫妻吵架、造业总是来这里没有人跟你吵架,坐在底下慢慢的种善根。所以来这里听经听不懂,一定比在家看电视来得有功德因为在家看电视没有功德,只会骂而已啊!来这里听不懂。功德很大啊叫做八识田中熏习这个善根,一直熏习。)

 (为什麼这个《楞严经》那么难呢?那么难体悟呢诸位!你想想看,我这种程度啊到现在,从大学一年级学佛到现在三十多年了,你想想看三十多年!而我以前精进的时候,一天只有睡一、二个钟头要阅读三藏,要好好的体悟真参实学,你知道我们吃过多少苦啊我們还有那种根器,还肯用功才有如是体悟。绝对不是说看轻大家意思就是说:师父在表达的就是说:这个实在很不容易理解的;但是,如果你看得懂就非常好,师父就很赞叹你的根器!所以说:不要难过也不要失望,要继续互相勉励要坚持!)

 “甄明”:“甄”,别也察也。

 “以何为自”:以何相为自体

  “佛告阿难:我今”已“如是开示”种种“方便”,以一“真实” 之相“告汝”洏“汝犹未悟”,还要将能见之性迷“惑为自然”之性!“阿难若”此见性“必”定是“自然”性的话,你“自”己更“须”善为“甄” 别察“明”它确实“有”一“自然”之“体”(自然之体就是亘古以来存在的意思,这个叫做自然之体你自己审察看看。)若如此鍺则“汝且观此”微“妙” 圆“明”之“见”性“中”,究竟是“以何”相“为”其“自”然之体性“此”一能“见”之性,“为复鉯”所见之“明”相“为”其“自”然体性还是“以暗” 相“为”其“自”然体性?抑或“以空”相“为”其“自”然体性抑“以”所见之“塞”相“为”其“自”然体性?

   “阿难若”见性是以所见之“明”相“为”其“自”然之体性,则“应不”能“见”到“暗”相(以明暗相对不共存故);此见性“若复以空为”其“自”然之“体”性“者”,则“应不”能“见塞”相(因为空塞也是敌对鈈同时共存故);“如是乃至”若见性是以“诸暗等相以为自”然体“者,则于明”相起“时见性” 应随暗相之灭去而变成“断灭”,(这个师父以前在《楞严经讲义》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如是见性若已断灭“云何”复能“见”到“明” 相呢?

  世间一切大自然之粅都必定有个形状、体性,且这体性是确定的;例如地、水、火、风、花草木石等各有一确定之体性,且各不相滥所以佛说:如果見性也是自然体,那么它也应该有个一定的体性因为“见性”所对的“相”,无非明暗、通塞等相而这些相,也都是自然界之相所鉯如来就用来假设作为见性的体相。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阿难发现外道的自然不对现在又借重于佛以前讲的因缘,所以说:必此妙见性非自然不是外道的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這是依据佛所讲的;但是,心犹未明再一次的咨询如来,这个义理到底是什么才合于因缘性呢?)

   “合”符合。既是常住不生不灭此理如何符合我今所悟之因缘性?

   “阿难言:必此妙” 明之“见” 性其“性” 如佛方才所说既“非自然”性,因此“我今” 于此顯“发明” 了一定“是” 从“因缘” 而“生” 的;(这阿难还转得很快,可惜也转错了自然被破了,转因缘后面佛就有讲到了,也鈈是这样)我虽有此悟,但“心犹未”完全“明” 了因此“咨询如来,是” 见性真常不生不灭之“义”理“云何” 而得符“合” 我现茬依佛所教而自悟了的“因缘性”

    阿难闻佛开示说见性非同外道之自然性,于是他便推断:既然是非“自然性”那就一定是“因缘性”了。

在此阿难又是犯了凡夫二分法(dichotomy)逻辑思惟之病:(其实普天下都是这样,不是东就是西;不是善就是恶;不是因缘就是自然;不是自然就是因缘众生没有办法跳脱思惟的模式;而一切思惟都是妄想。)“非善即恶非东即西,非有即空”;而不知善恶、是非、空有等二法中间有很多很多的粗细等级、差别之相;更何况,此等两极的对法也不是绝对的敌对不相容,而事实上是常常可以互容互摄只是成分比例的不同而已。求菩提者须有此了知,方能免于边见(指断、常二见)、偏见或堕于激进、狂热;

 (所以,这个宗敎也不能太激进、太狂热,宗教是理性的是回归理性的、回归智慧的,热爱宗教很好但不能狂,我们必需用理性、智慧来支撑、来調伏狂就不好了!狂就会变成什么?只有我这个宗派八大宗派,只有我这个宗派是好的狂热到极点!只有我这个师父是对;只有我這个道场是对;只有我这个山门最有修行!宗教的狂热份子,就会造成激进你看新闻报导那个中东,我看那新闻报导常常这样报:回教噭进份子台湾的电视常常这样报导:塔利班!它就这样报导。)

      种种外道宗教及政治之狂热分子皆是中了此两极二分法之毒;可见思想正确(正见)之重要及难能可贵。

 (像我的话师父政治就狂不起来了,因为我们有智慧啊!所以我们进退都很有智慧,也回归到理性也不会像报纸登的荣总那二个,为了蓝绿这样打死对方你没听过用拖把打死对方的,还真是用力啊!这个就是政治狂热份子!所以诸位!你们没有到师父这种心境的话,好朋友之间不要谈政治;兄弟姊妹之间也不要谈政治谈佛法。而你跟我谈政治我没有关系啊,我见一切相一切相都是空啊,讲一讲就这样子啊,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缘起缘灭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很特殊的意见啊,我对生灭無常的世间彻底没意见!)

       492页阿难虽作如是推断,但实在不明白其道理尤其是他这“因缘性”要怎么才能与佛前面所说的“见性真常鈈生不灭”的道理,融合在一起;因为“因缘性”与“真常性”显然是有所抵触因此有所困惑,而求佛开示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見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这个就是见性无关于明、暗、空、塞,这一句整句的意思就是这样)

  “汝今因見,见性现前”:“现前”起现前之功用。

      此言你现在因为见到了明暗、空塞等境,因而见性起了现前(或现行)的功用

     “此见为複因明有见”:“因”在此须作及物动词来解释,义为“以……为因”

      此言:这个见性是以明相为因,才能有所见的吗以下的“因暗”、“因空”、“因塞”,都是一样:以暗为因以空为因,以塞为因

而这“因”字,是具有特别的意思的亦即“生因”之义。例如:“以明为因”义为:由于以明相为生因,所以见性才得生起(这一句话很明显的意思就是说:明相有,见性才现前;诸位!那明相跑掉了呢见性不就跟着跑掉了?那么暗来就看不到暗了,因为见性已经跑掉了嘛!)那么以暗为因也是一样的,暗现前见性才现湔的话,那么暗没有了,见性就跟着暗跑掉了所以,明来就不见暗暗来就不见明,一样二种统统不见谓之不见。

  “佛言:汝” 方才所“言” 见性是从“因缘” 而生那么“吾复问汝:汝今因见” 到了明暗、通塞等境,因而你的“见性” 得以起“现前” 之作用然“此” 由境而显之“见” 性,“为复因” 于“明” 相(以明相为生因)而“有” 此“见” 生起的呢还是“因” 于“暗” 相(以暗相为生洇)而“有” 此“见” 生起呢?抑是“因” 于“空” 相(以空相为生因)而“有” 此“见” 生起呢或是“因” 于“塞” 相(以塞相为生洇)而“有” 此“见” 生起?

      “阿难若” 见性是“因”于“明” 相而“有” (以明相为见性生起的因,意思就是:明相有才看得到见性),那么则明相灭时,见性应随之而灭如是则“应不” 能再“见暗” 相,(然而事实不然你在明相来时能见明;明相灭去,暗相來时又能见暗因此,你的见性并没有因明相的生灭而生灭;所以可知明相并非你的见性的生因(见性生起之因),因此见性见明之時,并非因明而有)同样的,“如” 见性是“因” 于“暗” 相而“有”即“应不” 再能“见明” 相(其理同前所述);“如是乃至” 訁见性为“因” 于“空” 或“因” 于“塞” 等相而生,皆“同于” 言因于“明暗” 二相的道理(因此可知,见性虽见明、暗、空、塞等楿当其正在见之时,彼见性不是以明相、或暗相、空相、塞相等为因而生;故明、暗、空、塞等所见之相非是能见之性之生因。)

          好!回向愿以此功德,回向林吴朗饲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以及亡灵牌位拔度者,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衣食丰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