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部电视剧讲职场的电视剧,类似中国的赢在中国叫什么名

威士敦职业咨询-职场书籍推荐
&&::&首页&&::&资源中心&&::&
社会职业状况&
&&&& 职场书籍多如牛毛,良莠不齐,如何筛选令人头痛,参阅一下我们推荐的书目,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Senior Consultant
职场书籍推荐
&&&&&&威士敦职业顾问精选出的职场书籍,涵盖职业规划、知己、简历面试、职场攻略、管理、软性能力、通用技能、专业职能、创业等方面。
•& 职业咨询专业书单(适合同行,点击书名可查看详细介绍)
职业咨询技术
•& 职场人士书单(适合所有职场人士,点击书名可查看详细介绍)
•& 其它媒介(适合所有职场人士,点击可查看详细介绍)
《对话》、《波士堂》、
《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信息周刊》
书 籍 推 荐
一、 职业咨询专业书单
•& 职业规划
《生涯心理辅导》
作者:沈之菲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推荐理由:介绍了生涯辅导的概念、理论、方法、测评工具等,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虽是理论书籍,但并不枯燥,是专业人士入门的好书。
《生涯规划》
作者:黄中天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推荐理由:不仅仅是职业规划,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规划;不仅仅是制定规划,还包括如何实现规划。出版较早,有些资料比较陈旧。
《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
作者:卢荣远、李凌、唐宁玉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推荐理由:作者是心理学出身,职业规划理论介绍得比较全面,评价也比较专业中肯。另外,职业信息的获得与应用这一章节是本书的亮点,因为大部分职业规划的专业书籍都偏重于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而忽略职业规划中 “知彼”这个重要元素。本书出版较早,有些论述有明显的时代痕迹,此外语言比较枯燥。
•& 职业咨询技术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 1-7章
作者: Rita Sommers-Flanagan、John Sommers-Flanagan(美)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推荐理由:囊括了刚刚开始学习心理咨询的人需要了解的关于面谈的一切事情:从基本理论到各种实践技术,面谈的过程和阶段。很多可以用于职业咨询面谈。
•& 知己
《工作评价 ―组织诊断与研究实用量表》
作者: Dial L. Fields(美)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推荐理由:开发工作满意度、工作价值观测评的工具书。
《就业宝典》
作者:保罗 .D.蒂戈尔、芭芭拉.巴罗.蒂戈尔(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02)
推荐理由:对于 16种人格类型及其应用做了详细描述,可以作为心理测评的工具书。
二、职场人士书单
•& 职业规划
《我的成功我规划》
作者:陈凯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推荐理由:言简意赅又实用,知彼是特色,操作层面写得很详细,自助式练习可以让你自己做出一分翔实的职业规划书,简历制作、面试等技巧可以有效提升你成功应聘的概率。
《我的前程我做主--应届生如何找到第一份满意的工作》
作者:陈凯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推荐理由:择业难!难就难在你的职业定位和求职方法是否正确。合理的职业定位、恰当的求职方法是事业有成的前提,正所谓“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而本书能够很好地指导你寻找并实现职业目标,是大学生找到满意的第一份工作的好帮手!
《图穷对话录》
作者:徐小平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推荐理由:文字优美,充满人生的大智慧。全书都是案例形式,没有清晰的理论体系,但充分传达作者的中心思想:你的任何选择与行动的标准都应该是能否使自己的人生更幸福。尤其适合将留学作为人生选择之一的人阅读。
•& 知己
《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作者:马库斯 .白金汉、唐纳德.克利夫顿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推荐理由:明确一个重要观点 “将你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而不是花很多时间去弥补劣势”。
•& 简历面试
《英文求职信》
作者: Joyce Lain Kennedy (美)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
推荐理由:非常实用,按部就班可以写出一封不错的求职信。
《外企高薪职位面试指导》
作者:程刚、宗乐、王重、李珂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2002)
推荐理由:本书一半的内容是在介绍管理咨询业的案例面试,比较专业,适合想进入管理咨询业的人。
《提问聘人》
作者:罗恩 .弗莱(美)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4)
推荐理由:详细叙述了常见面试问题的回答要点及避免答案。
•& 职场攻略
作者:卫哲、王逍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推荐理由:卫哲是世界 500强公司最年轻的中国区总裁,本书为卫哲以问答的形式口述,行文不够严谨,内容也较分散,但不少观点、技巧对职场人士还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对号入座》
作者:毛文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推荐理由:作者在多家知名欧美公司工作过,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案例生动具体,文笔轻松细腻,在看职场百态的同时,也收获一些职场生存之道。适合女性读者。
《工作与心理学》
作者:夏本博明(日)、刘彬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2004)
推荐理由: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会议中如何表现自己,如何管理下属、如何说服他人等,语言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行。
《掌控自我的职业女性》 1-10章
作者: Anne Dickson(美)、徐文艳译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推荐理由:虽然书名是针对女性,实际上内容是不限性别的。对于工作中的以下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如何提要求、在会议上发表见解、如何使自己得到重视、如何说不、如何表达愤怒、如何批评他人和接受批评。
•& 管理
作者:杰克 .韦尔奇(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05)
推荐理由: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公司管理、个人职业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务实,精辟,充满真知灼见。对于一些管理中的难点,这本书会令你豁然开朗。
《杰克 .韦尔奇自传》
作者:杰克 .韦尔奇、约翰.拜恩(美)著,曹彦博、孙立明、丁浩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01)
推荐理由:通过讲述韦尔奇的成长经历,尤其是 20年通用电气CEO的经历,阐述了韦尔奇的管理思想、实践以及相对应的背景、重大事件。
•& 软性能力
《哈佛智商训练教程》
作者:玛丽兰 .沙凡著(美国)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1997)
推荐理由:本书作者智商高达 230,是吉尼斯所载的全球智商最高的人。本文在增强如下能力方面提供了实用可行的训练方法:词汇量、数学、逻辑、洞察力和直觉、方向感、注意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战胜自卑》
作者: Melanie J.V.Fennell(英),周晓林、岳琦、胡军生、边征 译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推荐理由:心理学术科普读物,深刻地阐述了自卑的根源,自卑的产生发展,如何克服自卑。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战胜自卑,这是已经被临床证明了的行之有效地方法。如果你是个自卑的人,读完此书并能完成其中的练习,自卑就会远离你。
《情商训练》
作者:约尔格 .泰拉克尔、巴巴拉.索贝克 著(德),盛明、於成功 译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推荐理由:如何明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如何与人共处,如何应对压力?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对你的职业生涯、生活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与大部分此类书籍都是空洞的说教不同,案例及科研成果增强了说服力,简单易行的练习能够让你提升情商有章可循。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作者:史蒂芬.柯维(美)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推荐理由:这本书阅读起来并不轻松,需要思考,并身体力行地去培养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几、综合统效、不断更新。很多词并不是由我们习惯的表达方式,需要自己去转换,譬如"以始为终"实际上是说凡事有先有目标,再有行动,原则实际上是指客观规律。
《优势谈判》
作者:罗杰.道森(美)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2008)
推荐理由: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提升谈判能力的好书,不仅适合销售、采购这两个经常用到谈判能力的职业,也适合其他职场人士用于工作与生活。
•& 通用技能
《用图表说话》
作者:基恩 .择拉兹尼(麦肯锡形象化沟通主管)
出版:长春出版社、贝塔斯曼亚洲出版公司( 2002)
推荐理由:实用易学,步骤技巧讲解细致。
《 PowerPoint演示文稿设计经典100例》
作者:李仲求 编著(韩国)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青年电子出版社( 2006)
推荐理由:适合 PPT制作的中高级用户,提供了100种基本模板和180种扩展模板,非常实用,同时本书会告诉你不少PPT的设计概念与技巧。
•& 专业职能
《成功的项目管理》
作者:杰克.吉多,詹姆斯.P.克莱门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推荐理由:非常棒的一本书,适合各个级别的项目管理工作者。内容很全面,很专业,但表述上深入浅出,令你有一直看下去的欲望。
《赢得客户的12个关键电话》
作者:张@搏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推荐理由:讲解细致,颇多案例。
《劳动人事争议案例选编》
出版社:《上海劳动保障》增刊(2010)
推荐理由:对于非法律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说,很难记住一条条的法律条文,而这本书通过案例说法,可以让你对法律条文有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在法律的框架下处理劳资关系。
《影响力》
作者:罗伯特 .B.西奥迪尼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营销心理学的经典之作,借助书中的结论,可以提升说服力与谈判能力,适合销售阅读。
《心理学是什么》
作者:崔丽娟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推荐理由:如果你想了解心理学,这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 创业
《与成功签约 ――CCTV〈赢在中国〉创业百问》
作者: CCTV《赢在中国》项目组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推荐理由:中国知名的成功创业人士现身说法解答创业的关键问题。
•& 视野
《世界是平的》
作者:托马斯 .弗里德曼(美)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推荐理由:什么因素加速了全球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公司、个人如何应对?开阔视野、提升判断力的一本好书,适合现在是或有志于做到公司高层或创业的人阅读。
《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编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07)
推荐理由:此书给人颇多震惊:金融寡头银行家对社会的影响、他们的贪婪与残酷都超出常人想象。一家之言,未必正确,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笔流畅,引人入胜,没有大多数金融书籍的枯燥。
《富爸爸投资指南》
作者:罗伯特 .T.清崎、沙伦.L.来希特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1)
推荐理由:详细描述了投资者的种类及每种投资者需要具备的条件,并强调投资不是投机,投资是一个由固定程序、策略和一系列能使人变富的措施而组合成的枯燥无味的计划。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李可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杜拉拉是一个姿色中上、受过良好教育、无任何关系、靠自己的努力在欧美外企中成长的白领,这与职场中很多人的背景相似,因此她的经历从某种程度上比盖茨的更值得借鉴和效仿,尤其适合初级经理以下级别的人。
三、其它媒介
•& 电视节目
《对话》 (播出时间:中央二台,每周日 21:58)
《波士堂》 (播出时间:上海第一财经每周六21:00,宁夏卫视星期六21:45)
推荐理由:开阔视野、提高判断力、短期内不会有显著效果的节目。《对话》比较严肃,以事件、观点的探讨为主,《波士堂》比较轻松,着重于成功人士的成长轨迹、思想观点、性格特征等。
•& 报刊杂志
《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
推荐理由:开阔视野、提高判断力、短期内不会有显著效果。
《信息周刊》
推荐理由:适合 IT 专业人员,尤其是公司内部 IT 人士。有前瞻的思想、可操作的具体案例。
•& 名人博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我国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
  【摘 要】在泛娱乐化时代的今天,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成为热门的电视节目之一。本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研究现状,并阐述《职来职往》的社会意义,进一步分析电视求职节目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4137486.htm  【关键词】电视职场 真人秀 《职来职往》   一、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概念   进入21世纪,全球的电视界掀起了“真人秀”节目的浪潮。它发源于欧美电视界,具有真实性和竞争性。借助西方真人秀节目的成熟模式,中国电视界也出现了各类真人秀节目。随着职场电视剧《公关小姐》、《杜拉拉升职记》的风靡一时,《生存大挑战》、《赢在中国》、《职来职往》、《中国职场好榜样》、《天生我才》等职场真人秀节目诞生了。   对于真人秀节目的概念,并不统一。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上海交通大学谢耕耘教授认为,“职场真人秀特点是参与者被指定完成规定的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任务,由评判者根据参与者的完成情况,做出淘汰或者选拔决定。”刘利群、傅宁出版的《美国电视节目形态》一书这样定义真人秀:采用纪实的拍摄手法记录自愿参与者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特定规则进行的自由而真实的竞争或是体验行为,从而凸显参与者本质个性,与受众互动的电视节目。尹鸿、冉儒学认为,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   二、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发展现状   1、节目现状   在电视界,我国的电视职场节目发展经历了探索期、成熟期到高潮期。一是本土化探索期。1989年,广州本土电视剧《公关小姐》大热,获得第九届全国“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连续剧奖。1999年,湖南卫视推出大型谈话类节目《新青年》,从青年的角度探讨相关的新闻人物和事件。三年后改版的《新青年》,由于策划不周而失败告终。这是中国职场真人秀的第一次尝试。2003年10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第一档“大型人力资源节目”《绝对挑战》,但因收视率较低而作别。二是成熟期。电视职场真人秀开始走向成熟的运作型模式,如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中央电视台的《赢在中国》。但因为其过于严肃,使得节目的收视群体过于狭窄,导致最终还是结束了。三是高潮期。2008年以后,职场真人秀节目进入了全新改版时期,有了较大的创新与突破。极具话题性的《非你莫属》、百家职场面试秀《职来职往》、发掘自我的《天生我才》等,都是这段时期的典型代表。这标志着职场真人秀节目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开启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第二个春天。   2、学术研究   在专著领域,国内目前没有一本专著是专门研究职场类电视节目的,只有一些著作在其中的章节里写到了职场类节目。如韩青、郑蔚的《电视服务节目新论》一书中,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服务节目,其中将职场类节目作为服务节目的一种,对其进行了简单的研究,主要介绍了职场类节目兴起的原因、现状、特征以及职场类节目的不足和展望。谢耕耘、陈虹的《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一书中,介绍了真人秀节目的类型、叙事策略、以及真人秀节目的营销和产业链,在介绍真人秀节目类型的一章中提到了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以职场真人秀节目的鼻祖——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真人秀节目《学徒》以及国内一些类似《学徒》的职场真人秀节目为例,对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在论文领域,我国对电视求职节目的研究论文大都围绕内容与形式来阐述,极少从节目的策划、受众定位、节目影响、构建青年群体形象等来展开。例如,陈昊姝《职场真人秀——〈职来职往〉节目成功要素探析》、李朵朵《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典范——《职来职往》前途宽广》等,这些论文主要从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来谈国内外的职场类节目。杨明《如何办好电视求职节目》、白晓青《电视求职类真人秀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等,主要是从节目的策划方面来谈国内的职场类节目。王莉红、关艳霞《专业化·娱乐化·价值观——从“绝对挑战”谈经济类节目的大众化》等,这些文章主要是从娱乐功能来探讨国内的职场类电视节目,但是没有阐述节目的服务功能。宋爱文在《我国商业职场脱口秀电视节目探析》中提出要针对商业职场脱口秀电视节目的创新特色,结合节目文本分析,从传播学、社会学、电视文化学等角度加以剖析,寻找其成功的理论依据及演变过程,梳理商业职场脱口秀节目发展的脉络,通过TV2.0电视新思维找出商业职场脱口秀的特征。   3、对《职来职往》的研究现状   求职节目《职来职往》初登荧幕,收到了很好的收视效果。克顿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职来职往》在2011年3月份的网络版平均每期点播次数达到20万次以上,最高一期甚至超过46万次。官方微博和社交网站上的固定粉丝总数已超过10万。目前学术界对于《职来职往》节目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从符号形态角度,樊国庆认为,《职来职往》借用三大主题来完成叙事亮点,分别是“赢”制造戏剧性冲突、“成家立业”的符号内涵、“人”为主题,并指出,“台上”与“台下”就是一种权力的建构方式,其符号权力的语言形式是“灭灯”和“点评”。   从主持人角度,文鲲认为,作为主持人要成为把握节目现场的把控者,做求职者的贴心朋友。   从节目形态角度,张亚茹认为,《职来职往》对于《非诚勿扰》的节目形态的嫁接,让该节目成为了目前最受欢迎的求职节目之一。   从品牌营销角度,侯跃和于韧锋认为其借助电视传媒营销来塑造个人与企业形象,将个人、企业、电视传媒三者较好的融合,寓教于乐将品牌营销进行到底。吴微瑕认为,《职来职往》充满了服务性和指引性作用,《非你莫属》增添了娱乐性功能。宁迪和都成认为,节目在理念、形式上有所创新,还原面试现场,起到改变权威形象的作用。   从节目功能角度,卢翩翩在《求职类节目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以〈职来职往〉为例》中提出,《职来职往》为在校生提供了就业知识的参考,同时也为企业做了有效的广告宣传。苏永玲和秦宇提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晋升的能力。他们建议要从政府、校企合作、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宁迪和都成在《〈职来职往〉看电视求职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中指出节目存在求职意向的不均衡、行业达人间的话语失衡和个人审判色彩明显三大缺点,提出了企业交替出现、突破地域和结合市场的建议。   三、《职来职往》的社会意义   《2O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表明,月高职院校、211与985高校、独立学院和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签约率分别为50.1%、49.3%、44.6%和44.1%。布迪厄认为,惯习是一种结构形塑机制,会随着经验事实、场域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在求职与生活场域中,大学生普遍具有的惯习是“精英情结”和“符号情结”。在激烈竞争的时代,电视节目再次创新,推出《职来职往》求职节目,受众定位是大学生人群。该求职节目让应届大学生有了另一种求职的新渠道。   《职来职往》通过展示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例子调动求职大学生的情感因素,推动其参与电视求职。如在日一期节目中,一位法律专业的学生在电视节目中嘲笑从事本专业的人都是没有前途的,但是在场岳成律师事务所的岳律师还是为这位求职者留灯。可见,该节目处处充满着人情味,积极调动大学生参与电视求职;通过电视媒介的优势,积极利用电视语言,尽可能调动电视多种表现元素来呈现,充分体现电视媒体的声画并茂的优势。   李响作为《职来职往》的主持人,展现出一种独有的风格。在节目中,他就是一位容易亲近的邻家大哥哥,待人礼貌谦和,特别是面对求职者时,他总会站在求职者的角度上,时时刻刻给予他们支持。李响在主持过程中,也许没有优美的语言,也没有老练的资历,但是他总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真实又感人的话语。他是该节目的串连者与见证者。   结语   《职来职往》节目的受众定位是求职大学生人群,大学生属于分众化群体,节目从分传播出发,异于一般的大众传播角度,锁定特定的目标受众,尽量满足受众文化需求的复杂多样及个性化色彩,集中精力办有特色的频道和栏目。而电视求职节目需要可持续发展,不能依靠一味地模仿,需要适合本土国情。节目要努力制造热点话题,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与营销,环节设置应更具特色。谢耘耕、陈虹指出,无序竞争导致盲目跟风、文化差异挑战道德底线、干预影响真实魅力、制作力量薄弱和忽视产业化运作,是办好真人秀求职节目的大忌。我们现在更需要将真人秀推向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以促进中国电视产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①曾湘泉:《“双转型”背景下的就业能力提升战略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0   ②宁迪、都成,《从〈职来职往〉看电视求职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今传媒》,2011(9)   ③郝伟,《论泛娱乐时代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自觉》[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6)   ④李佳芳、赵宁,《求职类真人秀节目能走多远——以〈职来职往〉为例》[J].《电影评介》,2011(13)   ⑤黄敬宝,《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年)》[J].《经济研究参考》,2011(13)   ⑥龙溪虎、巢传宜,《大学生求职期社会支持系统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9(8)   ⑦覃思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及现实选择》[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   ⑧侯跃、于韧锋.《职来职往:品牌营销》[J].《品牌》,2011(1)   ⑨张亚茹,《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嫁接式结构研究——以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来职往〉为例》[J].《今传媒》,2011(12)   ⑩樊国庆,《职来职往的叙事亮点》[J].《今传媒》,2011(2)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学生)   责编:周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熊晓鸽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熊晓鸽,男,出生于。
1981年毕业于英文系
,1984年进入研究生院新闻系英语采编专业学习。1987年获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后入塔弗茨大学与合办的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亚洲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生课程,1996年秋毕业于商学院高级管理班。“”栏目策划人和连续三年评委。现任全球董事长
、亚洲顾问委员会委员
、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领袖委员会委员
、WPP非执行董事
、独立董事。
熊晓鸽人物履历
1974年-1978年,湘潭钢铁厂轧钢分厂当电工;
1978年-1981年,求学;
1981年-1984年,机械工业部研究生院任英语教师;
1984年,以全国统考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考上新闻系英语采编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1986年,到实习,当时的梦想是成为新华社外派的。
1986年秋,获全额奖学金(英文名:Hugo Shong),怀揣38元美金去了美国,拼命苦读,只用了8个月就拿到波士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硕士学位。1987年底,进入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国际经济与商理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在全球最大的出版机构卡纳斯公司工作,担任了《电子导报》亚洲版的主任编辑;1991年,进入
熊晓鸽领奖现场
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工作。在他全权接手亚太区事务后,IDG在亚洲多年亏损的项目开始全面盈利;
1991年,获美华协会“最佳新闻报道奖”称号;
1993年,代表IDG,与上海科委合作,投资2000万美元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技术风险公司,并任总经理。同年,与合作,成立另一家技术合资公司;
日,代表IDG与中国科技部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承诺在7年内向中国的技术产业提供10亿美元的创业基金。
2000年5月,成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一位董事。2004年在学院设立“熊晓鸽新闻终身成就奖”、“熊晓鸽亚洲报道年度记者奖”《计算机世
熊晓鸽接受采访
界》、《微电脑世界》、《IT经理世界》、《通讯世界》、《电脑商报》等都是 IDG 投资的媒体,熊晓鸽作为 IDG 亚洲区总裁,将 IDG企业的理念在中国发挥到了极致。同时, IDG在中国投资了 60 多家网站,包括著名的、、、、、、腾讯 QQ、 3721 和 8848 等。他被誉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中国信息的使者”IDG 投资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网站和高科技企业,获利颇丰。背后上亿美元资本的投资,极大地影响到中国互联网主流企业的发展。
多年来,熊晓鸽怀着一个赤子之心,十分关心祖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1993年,在他主持下,IDG投资2000万美元,创立“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中国)基金”(后更名为“”),成为最早将西方技术风险投资实践引入中国的人。日,在熊晓鸽积极推动和主持下,IDG与中国科技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IDG将在7年内向投资10亿美元,支持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月,熊晓鸽同访华的IDG董事长一道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
到目前为止,IDG资本在全球总共投资了超过700家优秀企业
家优秀企业通过
上市或并购退出。事业成功的熊晓鸽十分关心祖国的教育事业。1995年11月至今,熊晓鸽向其母校湖南大学捐款达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熊晓鸽奖学金”、“熊晓鸽奖教金”,捐建熊晓鸽健身房、湖南大学游泳馆。
1997年10月和1999年4月,主席和总理先后访美时,熊晓鸽积极参与了在的接待工作。其中,作为主要接待机构之一,熊晓鸽在波士顿参与组织了欢迎朱总理访问的盛大宴会。2000 年在熊晓鸽的积极策划下,IDG 成为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中国文化美国行活动的重要赞助机构。
如今他已成为将引入中国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日,出席了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担任嘉宾。
现任IDG资本全球董事长
,中国联通独立董事。
熊晓鸽任免信息
日,中国联通公告,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董事会换届暨选举第六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共14项子议案。公司董事会提前换届,熊晓鸽获选举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独立董事。
熊晓鸽代表案例
美国、印象系列、时尚集团
熊晓鸽慈善义行
熊晓鸽和灾区的小朋友们
熊晓鸽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注母校――的发展
。1995年11月,他在湖南大学设立了“熊晓鸽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本科生、研究生,希望他们勤奋学习、早日成才。他是中国留学生在国内设立奖学金的第一人。他还另出资,在湖南大学设立了“熊晓鸽奖教金”,用于激励教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迄今为止,已有800余名学生、教师先后获得该奖项。他还多次出资改善湖南大学的办学条件,2001年出资更新“熊晓鸽健身房”健身房的健身器材。
同年他又向湖南大学捐赠建设“湖南大学游泳馆”,捐赠总额已超过1500万元人民币。
2017年,他向湖南大学捐资1亿人民币,成立张艺谋艺术学院,为大型综合性演艺活动培养导演、编导、制作及管理人才。
2003起,熊晓鸽发起创办了时尚芭莎明星慈善夜,利用媒体的力量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资助
,该活动两度获得国家最高慈善奖项——中华慈善奖。
2006年8月,在参观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时,熊晓鸽决定出资100万人民币,终身认养出生在8月6日,且为当年全球第一队双胞胎大熊猫,起名“乐山”和“乐水”,为保护中国特有的濒危野生物种做贡献。
2011年,熊晓鸽提出创意并出资,由北师大承办的“看北京、”“看中国”项目,出资赞助美国电影专业学生来中国拍摄微电影,把他们眼中的中国通过摄像机记录下来。已经有200余名学生参与该项目,已获得10项国际大奖。
2013年,熊晓鸽出资和美国电影研究院、南加州大学合作,成立“中国故事奖学金”,让美国学生撰写拍摄中国故事。
2014年,熊晓鸽资助美国国家地理协会,进行国家地理图片库中国主题图片数字化,促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中国图录》收录了国家地理收集及拍摄的珍贵中国主题图片。卡特总统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日,向湖南省湘潭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00万元,襄助湘潭大学教育事业。
熊晓鸽成就荣誉
2004 年,熊晓鸽在母校美国新闻传播学院设立了两项个人奖项 ——“熊晓鸽新闻终身成就奖”和“熊晓鸽亚洲报道年度记者奖”。“熊晓鸽新闻终身成就奖”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主流大学以个人名义设立的第一个专业大奖。第一位获奖者是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泰德 ·。同年,他荣获“杰出奖”。
他还担任波士顿大学校董、WPP董事。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联席会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金融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创业导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客座教授、“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创投首席顾问等。
荣获“中国投资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中国VC/PE领域终身贡献奖”、“中国优秀股权和创业投资家终身成就奖”、“千人计划”专家、“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市特聘专家”、“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 、国家特聘专家等称号。
日,入选“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
熊晓鸽职场趣事
熊晓鸽伯乐相马
熊晓鸽会见客人
谁要是被熊晓鸽“看上”,谁就可能取得创业的第一步胜利,因为获取的不仅仅是创业资金,更包含创业信心。这位被誉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的熊晓鸽,以其独具慧眼的能力投资了百度、搜狐、腾讯和搜房等众多高科技企业,并取得超凡的成功。
“2006年,是创业者的天堂。”熊晓鸽这样总结道。而据发布的《2007中国风险投资年度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风险资本总量超过583.85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底的441.29亿元高出32.31%。其中,行业占据榜首的就是IT领域。
熊晓鸽“相马”自有一套理论。“投资一个项目,除了看总体的大环境和方向外,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不是技术。”
熊晓鸽得出上述结论有着泪的教训。熊晓鸽回忆道,1993年,涉足风险投资领域后,其亲自投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一家在上海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电脑电池的公司。“一开始,我们认为这家公司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领先的技术特长。因此,看好这家公司的发展。但始料未及的是,没过两年,投资这家公司的资金却全部打水漂。”
初战未果,给熊晓鸽很大打击。为什么会失败?熊晓鸽自我反省。“后来我意识到,创业应该是市场为导向的行为,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熊晓鸽说,“再先进的技术,如果市场不认可,都是白费。”熊晓鸽认为,现在很多创业者,尤其是高科技创业者,往往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技术为王,先进的技术是在市场制胜的法宝,但其实不然。
而如何能准确地把握住市场,熊晓鸽认为,这时最需要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果敢的判断执行力和与人合作的亲和力。”熊晓鸽说,“优秀的创业团队能够带领企业充分开发和挖掘市场,并随市场波动而反应,最终获取市场的成功。”
熊晓鸽记者情怀
熊晓鸽认为,自己最大的成就,不是帮助中国众多高科技企业成长壮大,而是“成为波士顿大学董事,并在波士顿大学设立奖学金。”因为投资企业成功,是团队精诚合作的结果。而作为个人,他最大的理想是帮助更多的学子获得海外求学的机会。
“我的第一职业,仍然是记者。第二职业,才是。”
熊晓鸽在海外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记者,且一干就是三年。其间,他结识了众多风险投资商,这帮助他打开了从事风险投资领域的第一扇门。
不过,如今新闻工作仍是其难以忘怀的情结,做记者培养出的职业素养,让其终身受益。
熊晓鸽学英语
熊晓鸽出身平凡。
“我父亲是钢铁厂的干部,母亲在纺织厂工作。”熊晓鸽说,“但父亲尽可能给我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熊晓鸽的父亲转业前是军人,和是战友,一起参加过上甘岭战役。战争使熊晓鸽父亲留下了伤残。“文化大革命”时期,熊晓鸽的父亲受到迫害。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父亲极尽可能地给熊晓鸽创造一个较安静的成长环境。熊晓鸽回忆说:“那时父亲不让我经常出去玩,怕我受其他小孩子的欺负。我常常在家玩各种电器,因此喜欢上物理学。”父亲希望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一直都尽可能满足他的要求,给他买各类小电器组件等东西。
由于父亲是钢铁厂的干部,熊晓鸽又喜欢物理,因此,在高考恢复前,熊晓鸽就在钢铁厂当了四年的电工。
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熊晓鸽1977年顺利考上了,被分配去学完全陌生的外语专业。熊晓鸽说:“一开始,我报考的是工业自控专业。后来,学校挑选一批有一定语言基础、中文能力强的学生,成立英语专业。我就这样被老师选中。
这看似随机的专业转化,让熊晓鸽发生从理到文的转变。这一直影响他今后的生活。
熊晓鸽留学路
如今,掌握着八亿多美元风险投资基金的熊晓鸽,被众多创业者追捧,谁都希望熊晓鸽的慧眼能相中自己。
如何挑中自己满意的人?熊晓鸽自有一套理论。他说,选择投资项目就像是记者采访,是听、说和看的过程。
“我从小就喜欢写作文,上大学期间曾在《》发过文章。这是我萌发做记者的最初动力。”大学毕业后,熊晓鸽不满足在机电部任翻译和英语教师的工作,有着做一流记者的愿望。这推动其不断努力。1984年,他以全国统考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被录取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英语采编专业研究生。
“那时的执教老师中,有几位是来自美国。其中有一位老师特别欣赏我,告诉我应该到美国去走走看看。”熊晓鸽说,“但我一心只想进新华社做记者,没有上心。这位老师耐心地教育我,应该多看看国外同行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能那样做,我才逐渐‘开窍’。”
这位来自美国的恩师给熊晓鸽写了一封推荐信。恩师在国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加上熊晓鸽在《》发表了数篇优秀的英语文章,于是熊晓鸽被波士顿大学录取。
熊晓鸽踏上一条没有被“设计”好的求学路。熊晓鸽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修完了全部硕士课程。对此,熊晓鸽说:“人在压力之下,会发挥出超常的能力。取得成绩,只是天天熬夜苦读的结果。”
熊晓鸽做编辑
硕士毕业后,充分肯定了熊晓鸽的学业,给予其奖学金。但不久熊晓鸽又收到了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塔弗茨大学与合办)的奖学金,于是转学至弗莱彻学院,攻读国际经济与商理博士学位。
不过,熊晓鸽在海外从事的第一份工作还是与传媒相关的职业。1988年暑假,熊晓鸽在弗莱彻学院求学期间,其导师的朋友在中国创办了一份电子杂志,想找有新闻背景又懂电子的人。熊晓鸽前去应聘,很快就被卡纳斯出版集团录取。
出版社也充分认可了熊晓鸽的能力。当熊晓鸽提出学校开学要回去时,出版社不愿再放手,提出丰厚报酬并帮助办绿卡,要求其留下。
熊晓鸽留下了,在《电子导报》做记者和编辑,后升任为亚洲版的主任编辑,且一干就是三年。“半工半读,变得非常忙碌,导致一直没有弄博士论文,很遗憾啊。”如今,虽有几分遗憾,但回想当初的选择,熊晓鸽认为也是非常值得。“其间,我采访过很多风险投资者,对于风险投资有了一些基础性了解。”
熊晓鸽遇上贵人
将熊晓鸽这个“门外汉”带入风险投资领域的人,是IDG董事长麦戈文。
“我是认识麦先生而进入风投行业。如果没有麦先生,我不知道我现在会从事什么行业。”熊晓鸽说,“那年,到美国访问,被安排到弗莱彻学院做讲演。我所在杂志社赞助了招待会和,并请来了很多广告客户,包括麦戈文先生。那时,我做了荣毅仁和先生之间的翻译。就这样,我们两人相识了。”
1991年7月,熊晓鸽拿到,出版社决定派遣其前往香港工作。“当时我还希望能去内地发展,却没有得到公司肯定。”熊晓鸽说,“而且觉得长时间做记者,已遇到了职业瓶颈。”
熊晓鸽刚就职就展现了一把,12月份他跑到中国,把当时的《国际电子报》合并到IDG旗下的《计算机世界》里。麦戈文看在眼里,自然乐在心里,带他在亚洲跑了一圈,探索新的商业计划。熊晓鸽没有让麦戈文失望,给出了诸多自己的意见。
之前,IDG亚太区已由两个经理人分别负责。因此,麦戈文提出,三人一起分别写一份商业计划,根据计划书决定IDG亚太区总裁之职的委任。当时正值圣诞和新年,原来的两位经理人都度假去了,而熊晓鸽认真地赶制计划书,当他将一份漂亮的商业计划书递交到麦戈文桌前时,另外两位经理人还没有动笔。
熊晓鸽最终获得了IDG亚太区主任之职,从事包括媒体出版、市场调研和风险投资等方面工作。两年后,熊晓鸽被麦戈文提升为亚太区总裁。
熊晓鸽投资心得
做风险投资,不要盯着股市去看。做PE基金,可能要盯股市,因为投资时间比较短,一般在上市前一年左右,所以要盯一下股市。而做风投的话,一定要有眼光,所以我一直认为风投翻译不对,不应该叫做风险投资,它需要更多的是眼光。需要考虑到一个公司五年,六年,甚至十年以后做得怎么样。
熊晓鸽投资风格
先看市场,相比团队和项目而言,更重视的是团队。
熊晓鸽个人语录
1、我一向以为,要投资一个行业,一定要亲自试水,否则永远只能在浅滩徘徊,无法享受大海弄潮的终极挑战和快乐。而对一个行业的深入了解,也往往会成就日后投资的神来之笔。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在追求可观的资金回报之外,不能放弃的,还有梦想和激情。——摘自熊晓鸽个人微博
2、如只想挣钱,风险投资宁愿投资电影公司,也不会投资单部电影。原因很简单,一锤子买卖,风险太大。而我认为,对一个成长潜力无限的产业和市场而言,一定要敢于“走险”。——摘自熊晓鸽个人微博
3、在微博上“潜水”的阎焱昨晚问我,最近几周怎么不见你发微博了?我回答:太忙。今晨闲翻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一段话令人深思,原文摘录与众共享:“在哲学的观点上看来,劳碌和智慧似乎是根本相左的。智慧的人绝不劳碌,过于劳碌的人绝不是智慧的,善于悠游岁月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摘自熊晓鸽个人微博
4、中国现在有一个让全世界嫉妒的事情,就是很有钱,民间也有很多钱,国家也有很多钱,这个钱怎样高效率的使用起来。举个例子,上次金融危机的时候,如果我们有一个基金可以在国外投,其实最好的办法不是抄国外公司的底,而是就买腾讯、买百度的股票,收益一定会很好。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聪明人不少,但是很多制度把自己的手脚给束缚住了。——摘自熊晓鸽《PE行业融资效率太低是最大的问题》博文
5、我一向认为中国的市场可能是历史上最难能可贵的市场。这里不仅仅是创业者的天堂,也是投资者的天堂。因为有太多的机会,而且国内的证券市场,包括国外的证券市场,都非常看好中国公司。
6、信心爆棚,这是目前我最大的担心。因为钱多了,你会觉得什么都不怕,这是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要我和同行说点什么,我觉得市场冷的时候,你永远不要丧失激情以及对市场的信心,因为这个时候可能是最好投资的机会。市场冷的时候,你的心必须热;而市场热的时候,你必须要冷静地看待机会。这是一个辩证的道理。美国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态度决定一切。我觉得作为一个好的VC或者PE的投资管理人,要永远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一份很正常的、很健康的、很理性的心态。——摘自熊晓鸽在2010年新浪金麒麟论坛上的演讲。
7、我觉得在中国最激动人心的一点就是,你能够摸索出中国市场上的需求,同时把国内、国外学到的东西,找到很能干的人让它变为现实,实现梦想,我觉得这是中国市场上最激动人心的地方。——摘自熊晓鸽在2010年新浪金麒麟论坛上的演讲
8、中国有句俗话,驴多乱叫、马多乱跳、人多乱套。我过去一直说,中国金融服务跟美国相比,美国人才太多了,人多成灾。而且他们很聪明,大家都在那里竞争,就都去创新,创新过度就泛滥成灾了。而我们中国这样的人才又太少。
可是中国需要管理的现金却比美国不知道多多少倍,怎么来管理这些钱,就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所以我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希望海外从事金融业的华人回国工作,因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才是金融服务的天堂。——摘自熊晓鸽《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机会》博文
9、任何一个投资公司想要的是,创造一个很成功的公司。帮助这个公司上市,帮助其取得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然后我们退出。退出以后,这个公司还要能够持续地发展,不仅仅是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才谈得上成功。——摘自熊晓鸽《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机会》博文
10、我的工作就是做投资,只琢磨3件事:一是市场,二是产品,三是管理团队。实际上,最根本的就是琢磨人。琢磨一个项目进入的时机,还要观察项目的团队对资本的复杂态度。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凤凰网[引用日期]
.腾讯[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消费日报[引用日期]
.消费日报[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创客100[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世界互联网大会官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中新网[引用日期]
.cctv[引用日期]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引用日期]
.凤凰财经[引用日期]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CNR[引用日期]
.搜狐[引用日期]
.新浪财经[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华声在线[引用日期]
.央广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讲述职场的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