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人认识这是哪个对民族问题的认识的字吗?翻译成中文是什么意思?

严歌苓:中文翻译让人憷头 文字是民族心理符号――中新网
本页位置:
严歌苓:中文翻译让人憷头 文字是民族心理符号
  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 在创作中燃烧
  作者:金 涛
  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特别是只有这么不多的几篇素材时,要把它们黏合起来、丰富起来、立体化起来,对我来讲非常开心。
  我希望文学不死,希望文学越来越多地获得它生命的土壤,就是大众。
  从柏林回到北京,严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了。在国外,她会经常到森林里走一走,很幸福,很享受;每天读两个小时书,一星期在家看两三部电影。一回到国内,读书和看电影的时间都没了。“就晚上睡觉前读一会儿书,很糟糕。”严歌苓说。尽管忙碌,她还是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北京饭店咖啡厅内,记者见到了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嘉宾严歌苓。一杯香茗,伴着柔美的音乐,严歌苓娓娓地谈起了她的创作。
  厚积薄发不事雕琢
  在严歌苓的电脑桌上,经常放着一本李商隐的诗集。电脑开机前的空闲里,严歌苓会翻开诗集读上一段,虽然她和李商隐的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但严歌苓觉得这可以使她进入一种很美的意境。“平常读好的语言,包括英文,总是在给我营养。作家要不断地被陶冶,学的语言越多越好,别人语言中总会有自己语言中没有的养分,也可以从古文和现代文字中吸取大量养分。”
  作为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说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依靠谷歌、百度,现在人人都可以一分钟变成学者,但这样了解知识很害自己。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读原著,不一定是看小说,还可以看一些政论、哲学书籍等,然后去思考。这样知识就在血液里生长,一旦有知识长进生命中,看问题,想故事,进而表述这个故事,和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创作要厚积薄发。”
  严歌苓小说讲述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中国,但她却有着国际视野。“在更广阔的坐标上去看,哪怕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能都会不一样。”在小说《金陵十三钗》中,她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风尘女子在拯救女孩子的同时,还在救赎自己。一种柔弱生命对一种更柔弱生命的保护,一种被世俗认为低贱的生命通过这样一种保护变得宝贵。”改编成电影后,原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没有改变。“这种精神是普世的。”严歌苓说,现在国际上非常重视中国的文化现象,《金陵十三钗》一下子就卖了20多个国家的版权。
  创作时是支燃烧的蜡烛
  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严歌苓的新作《陆犯焉识》,书中有很多是关于严歌苓爷爷的。“陆焉识的前半生就是我爷爷的影子。我从小就对爷爷很着迷,他是我们家的骄傲。那么年轻出国留学,16岁上大学,会多种语言,博闻强记,25岁读完博士,40岁自杀。这个人对我来讲太精英了。这样的精英好像是活不下来的。但后来我发现他可能跟我一样有狂躁症、忧郁症,因为燃烧得特别快,不能睡觉,创造力极高,很多时候都在写作、都在工作、都在思考,然后高到浪峰的时候哗一下就跌下来了。因为到浪峰的时候基本是一个蜡烛有很多捻子在燃烧,很多夜睡不着觉。睡不着觉,脑子里就发生化学转换,产生很黑暗的东西,感觉就完了,开始厌世……”
  为了写好这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书,严歌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出了爷爷在美国读书时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还看了当代人的传记。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严歌苓也非常爱读。“特别厚的两本。下册讲辛亥革命后的历史,特别好。看了这些东西以后我知道爷爷当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在严歌苓的记忆中,爷爷的故事依然支离破碎,少之又少。因此她写小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叶。“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特别是只有这么不多的几篇素材时,要把它们黏合起来、丰富起来、立体化起来,对我来讲非常开心。如果讲的太具体了,我就觉得被绑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取舍。”
  当记者问及从写作《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这样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转到以爷爷这样的男性为原型来创作,是否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跨越或转折时,严歌苓却说她并不这么认为。“我写过男性的小说。在以女性为主的小说里,我是踩在男主人公的鞋子里来写男性,用他们的心理转过来写女人。这是一个普通技巧,一个作家,别说他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技巧与功力。还有,懂得人性,就应该懂得女性,也应该懂得男性。”严歌苓说。
  不能把发现自己当成第一主题
  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无暇顾及。“我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把发现自己当成写作的第一主题。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我写出来的东西,西方人必然要经过一道语言的翻译,再经过一道文化背景的翻译,还要经过当时特定历史环境的翻译,有好几层,难怪人家翻译不好。”
  不过,严歌苓觉得中国当代年轻的作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她看来,现在的作家像韩寒、郭敬明,已经不再有他们那一代人的负担。年轻作家关注个人的生命、个人的成长、个人的苦闷,个人就是一个宇宙,这个宇宙是全世界都会共同关注、都会懂得的宇宙。“他们写作的优势在于对个人的探索与发现。这个主题是全世界的同龄人都在做、作家都会有的共同命题。年轻的作家不去讲‘文革’、三年自然灾害,外国人不懂那个时期生活形成的特定术语。现在青年作家考虑的问题如就业、购房、环保等正和西方青年作家逐渐靠拢,相似的环境下产生了类似的文学命题,这也造成他们情感表达的接近,文学不与世界接轨也得接轨。所以我觉得他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
  文学不应高高在上
  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民间的故事。“我是非常好的听众,很少插嘴。”在这些故事中,严歌苓发现了很多她想象不到的东西:“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编造不出来,也想象不出来。所以有时我会搜集这些东西。《第九个寡妇》是我听到的故事,《小姨多鹤》也是我听到的故事,都是朋友给我讲的。”
  但严歌苓并不苛责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所以故事怎么写、怎样进行、怎样开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说读者素质太差根本看不进我的书,这种傲慢对今天的读者是行不通的。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
  严歌苓喜欢郎朗与马友友的音乐。在她看来,这两位音乐家的演奏都融入了通俗的元素,将大众喜爱的内容与丰厚的情感加进了音乐这种古老的艺术,这也启发了严歌苓。“文学同样是一种古典的艺术形式。要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就要给读者提供最好的表达方式、最好的故事,否则文学将走向死亡。有很多好的民间故事,作家不能把这些全撇开,还要去当乔伊斯、博尔赫斯,认为小说就应该高高在上。虽然那也是一种追求,但我希望文学不死,希望文学越来越多地获得它生命的土壤,就是大众。通过学院和中学的教育,不要让文学越走越窄,我希望文学能保住现在的阵地,这已经很难了。”
  生活在比较文学中
  严歌苓说,别人是读比较文学,自己则每天都在比较文学中生活。中国的北京、台湾和德国、美国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严歌苓在很多地方居住过,这种经历使她情不自禁地就会去比较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的文字。“表达很含蓄,表面一个意思,实际上还有另一个意思。我怎样才能让别人明白我这个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在严歌苓看来,中国语言的含蓄曲折是一种优长,但同时也成为一种悲剧:“我们的文字非常美,但很难翻译。比较起英文,有时候就觉得,中文翻译起来让人很憷头。文字是我们复杂民族心理的符号。像美国人,你就觉得他们特别简单。但我们已经是一个很古老、很丰富的民族,所有的表达,所有层层叠叠的东西都是很复杂的,所以中文作品很难翻译。现在中国很多东西翻译出去,会失去很多色彩,只能是达意,根本不能传神。假如有条件,我的英文比较成熟了,应该把自己的表达变成英文的表达,因为有时候中文实在是太例外了。”
  但严歌苓对中国文学的翻译并没有丧失信心,因为文学翻译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例证使我相信翻译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不仅翻译语言,还可以翻译文化,这就是去世了的英文翻译家大卫?霍克斯,这个人穷尽了一生翻译文学。他翻译的《红楼梦》完全是传神的,能够把中文版的《红楼梦》变成英文版的对称体,语言翻译过去,文学、哲学等方方面面的蕴涵都翻译过去。这是我见到的《红楼梦》译本中唯一一个成功的例子。”
  问及将来的创作,严歌苓说她还有很多东西在资料调查、积累当中。似乎是出于保密,她只是简单地向记者透漏,将来准备写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要读很多资料,比如新四军作战日志,厚厚的三本,全部要读完。做研究就是这样,看一百页,基本都是废话,但读第一百零一页时,可能就会有那么一行正好是需要的,很有意思。这种研究要花很多年的功夫。”
  虽然工作很忙,事业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严歌苓说自己仍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女人:“相夫教子,家庭还是很重要的。每天要做晚饭,星期天要陪孩子一整天。爸爸去世前我在北京长时间陪他,现在觉得应该多陪陪女儿了。”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视频图片2010}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求翻译:名字一般两到三个字,有人会用四个字,一般只有少数民族会用四个以上的字是什么意思?
名字一般两到三个字,有人会用四个字,一般只有少数民族会用四个以上的字
问题补充:
Name is usually two to three words, someone will use words, and only a minority will use more than four words
Name two to three words in general, someone will use 4 characters, generally speaking, only minority will be used more than 4 characters
Name general two to three characters, some people can use four characters, only then the national minority can use four above characters generally
Name two or three words, some people will use four words, generally only a minority would use four or more characters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 验证码: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 |
我要翻译和提问
请输入您需要翻译的文本!俄罗斯的中文翻译,中国人都看不懂的神翻译
就像外国人看到干菜类的英文是“Fuck vegetables”一样莫名其妙,战斗民族的一些中文也让人怀疑自己学了假中文。
俄罗斯莫斯科有个扎里亚季耶公园最近刚刚开放,为了方便外国游客,公园的标识上贴心地注明了俄、英、中三种语言,虽然看了也是一头问号...把红场翻译成红肠,这位朋友怕不是祖籍哈尔滨吧?
大牧首院变成了重男轻女的农庄,哪个女游客敢进去?
从小山上别滚下去,游客请照顾好自己,别给大自然添麻烦。
公园里的这些中文标识只是俄罗斯中文神翻译的冰山一角,他们的才华更多表现在了菜单上。
比如这道西葫芦炒四川石油,战斗民族真的很敢吃......还有“烤西瓜胆小如鼠”,我看你们是胆大如牛了。
把儿童菜单搞得儿童不宜,这车谁开的!
有些菜单需要你在吃饭前用灵魂参悟,道行不够的话点菜基本靠运气。
信达雅在这里并没那么重要,你知道熟了就可以了。
如果你身处异国实在想家,吃一个汉堡就算是吃到肉夹馍了。
穿着貂的鲱鱼,和鲱鱼罐头,注定是两个世界的鱼。一个吃不起,一个吃不下。
这个“此处可以给10kg以下的孩子换尿布”的标志硬是被翻译成了鼠标右键即可保存,请问一下鼠标是俄罗斯统一给发的吗?
把塑料翻译成“所料”的这位朋友大概也来自东北,这大碴子味儿垃圾桶都藏不住。
过分关注在湿滑表面很可能会摔倒。
刚刚过完双十一的妹子们,看到四十折陷入了沉思。
然而,有时就算中文的顺序、语法、逻辑是错的,也完全不影响阅读理解!
为了学习汉字,战斗民族还做过一档语言学习真人秀——《从零开始学汉语》,节目请来了几个大明星,立志要用16课时学会汉语,也是有点天真。
然而在课程开始之后他们的表情都变成了这样...
总之,俄罗斯人民真的很努力的在学习中文了,这一切可能都是谷歌翻译的锅......
只想说,希望先给战斗民族一个中文老师......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有哪个软件可以将国内少数民族的语言翻译成汉语_百度知道
有哪个软件可以将国内少数民族的语言翻译成汉语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NiuTrans小牛翻译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
可以搜一下“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团结的认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