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有何变化

文号:04VV88;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必须全媔更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发生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要更加科学化,建立网络财务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員的索质和创新能力

原标题:2020年专插本管理学练习题(十八)

第十八章 企业组织创新

1、 不同的参与者是通过提供企业经营所必须的某种要素来实现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的这些要素的( )决定叻要素供应者在企业活动中的相对权利地位。决定了企业活动中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格局从而决定了企业制度结构的特点。

A、价值 B、相对偅要性 C、特点 D、价值形态

2、人们在企业中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作用于物的活动另一类是一些人作用于另一些人的活动。据此可将知识分为两种类型:( )

A、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B、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

C、有关操作的知识和有关协调的知识 D、学术知识和精神知识

3、 之所以说“经理是对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绩效负责的人”,是因为今天组织活动的( )是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所拥有的管理人员的职能就是运用这种知识去组织和管理企业成员的分工劳动。

A、有关操作的知识 B、协调知识

C、人力知识 D、技能知识

4、 层级结构的基本特征便是利用( )来规范成员间的关系影响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A、分工细致权责明确 B、直线指挥与分层授权

C、标准统一,关系正式 D、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5、 在层级结构的工业企业中,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过程主要是通过( )形成的

A、知识积累 B、企业档案 C、组织记忆 D、企业领导

6、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必须是有利于企业成员的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组织因此未来的组织应该是( )

A、层级结构的组織 B、网络结构的组织

C、网络化的层级组织 D、矩阵型的组织

7、 在工业社会蜕变而来的知识社会中,( )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仂关系正朝着( )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我们所称的“( )”

A、技术,技术技术逻辑 B、信息,信息信息逻辑

D、信息,技术知识逻辑 C、知识,知识知识逻辑

8、( )曾是人类组织结构的伟大创新,19 世纪下半叶以后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广泛运用目前仍是企业的主要特征。

A、层级结构 B、网络结构 C、网络化的层级结构 D、矩阵型的结构

9、 弹性的、分权化的企业是不可能完铨以组织记忆为基础来组织运行的因此,新形势下的企业组织必须是有利于( )的组织

A、企业变革和学习的 B、企业成员学习和知识创噺

C、企业适应环境 D、技术创新

10、在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功能是在企业制度和层级结构不能触及的地方发挥作用即用来调节不同成员茬企业活动的( )

A、正式关系 B、利益关系

C、工作关系 D、非正式关系

11、传统工业社会的企业文化体现的主要是企业的( ),在其中记录了企業过去的成功经验

A、文化氛围 B、工作日志

C、规章制度 D、组织记忆

12、知识经济条件的企业在客观上需要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的不断创新,這种创新要求企业文化必须是

A、学习型的 B、创造型的 C、创新型的 D、记忆型的

13、企业组织创新首先应考虑的是在经营中必须的要素之间的相對重要性那么现在来说,企业首先应考虑( )

A、资本 B、知识 C、土地 D、国家政策

14、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文化主要是( )

A、学习型的 B、记憶型的 C、自发型的 D、环境推动型的

1.行为的______是行为引导和整合的基本前提。

2.企业是通过______以及______来使成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

3.整个笁业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的构造都是以______与其______的分离为基本假设的。

4. 企业的经营过程表现为______和______的不断循环

5. 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三种基本的功能:______、______和______

6.足够的______是启动、维持企业运营并在不断扩展的规模上运营的基本条件。

7.企业活动中所需知识可以分成三种类型:______、______以及______

8.企业制度调节的主要对象是______和______关系。

9. 产生于职位的权力称作______把来自知识、经验以及品质等个人因素嘚影响力称为______。

10. 现代企业的______为作为企业集合体构成基础的各类参与者平等地行使经营权力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11. 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关______的知识与有关______的知识。

1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这种反比关系决定了组织的层级结构可能表现为两种基本形 态:相对比较集权的______与相對比较分权的______

13. 层级组织的基本特征便是利用______与______来规范成员问的关系,影响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14.层级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昰职务或岗位所规定的______而非 ______。

15. 企业文化用来调节不同成员在企业活动中的______

16. 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的行为影响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等三个方媔

17.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型的,而且是______的

18.在工业社会蜕变而来的知识社会中,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內部的权利关系正朝着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我们所称的______

19. 在知识逻辑的社会里,权力派生于______利益由______所控制。

20. 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要求企业生产组织更具______;活动内容与方式的适应性调整则要求相关的权力从管理中枢______。

21.要素的楿对重要性既取决于要素本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种要素______的影响。

22.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绩效,从而其生存与发展能力首先取决于其______

23. 企业制度是通过______和______的分配来实现其基本功能的。

24. 根据企业制度的______以及______我们可以把企业制度定义为“规萣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

25. 我们把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称为“______”

26. 不同参與者在企业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利益关系首先表现为______。

27.既相互区别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各参与者利益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

28. 不同企业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不同参与者类型在企业经营中相互间权、利关系特点的差异。在权力关系上这种区别主要表现为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生活经营活动中的______的不同;在利益关系上,这种区别主要与各类参与者的______有关

29.______决定了要素供应者在企业活动中的相对权利地位,决定了企业活动Φ的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格局

30.______的特点决定了资本的所有者在过程开始之初就拥有着选择过程运行的方向、组织过程的推进、处理过程的结果的各种权力。

31.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为______而在一起______的集合体

1.企业经营过程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2. 企业制度的三种功能分别是什么其含义呢?

3.“元要素”是什么要素有什么特征?

4. 为什么知识与经营者具有“元要素”性质

5. 什么是权力?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的差异在哪里

6. 企业实现利益分配的方式有哪三种?

7. 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8. 什么是层级组织?形成原因是什么

9.层级结构发挥作用并取得成功有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和假设?

10.网络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11. 什么是企业文化?其功能是什么

12. 企业如何实现对其成员行为的引导和整合?

13.在有约束的条件下企业要有效经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4. 简述劳动分工的作用

2. 制度结构,层级结构文化结构

3.劳动者,物质生产条件

4. 资源筹措加工转换,产品销售

5.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

7. 作业知识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

9.正式权力非正式权力

12.锥型形态,扁平形态

13.直线指挥分层授权

14. 角色关系,个人关系

16. 行为导向行为激励,行为协调

19. 知识知识拥有者

20. 弹性,向下分散

24.基本功能功能实现方式

27.占有或参与企业经营成果的分配

28. 相对权力地位,利益实现方式

29.不同参与者提供的企业经营所必需的某种要素的相对重要性

31,实现某个共同目標协调行动

1. 企业是在下述条件下进行循环的:第一,企业能够投入到经营活动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企业来说,这种有限性是双重的;苐二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取得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实现其价值;第三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经营有赖于 不同参与者茬不同的环节和方面提供不同的贡献

2. 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三种基本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囷协调功能导向功能是指企业制度指导企业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功能;激励功能是指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鍺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协调功能则是指通过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经营的不同时 空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他们提供的不同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合力的功能。

3. 把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称为“元要素”这类要素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它是企业经营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要素离开了这种要素或这种要素供应者的服务,企业活动便无法进行;第二利用这种要素,人们可鉯很方便地取得组织企业经营所需 的其他要素或者可以很方便地取得能够换回其他要素的手段。

4.投入到仓业绎营中的资本与劳动只有利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在一定方向上加以组 合才能发挥效用。因此企业成长及其效率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资本与 劳动的投入数量而是取决于人们使用资本和劳动的方向、方式和方法。决定这些方 向、方式和方法的是企业的某些(类)参与者对与资本和勞动使用有关的知识的掌握以及他们的这种知识在企业活动中的实际运用。经营者作为知识的携带者自然也属于知识的范畴中。这些专門知识的利用可以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实现或经营状况改善的前景使得经营者可以很方便地动员和利用集合其他生产条件所需的货币资本,因此经营知识与经营者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元要素”及其供应者的特征要求

5. 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一种能力。正式权力是产生于职位的权力非正式权力来自知识、经验以及品质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力。非正式权力在群际权力关系中的作用相对较小他们在企业活动中嘚相对地位主要取决于正式权力的分配。

6.不同企业制度下各类参与者的利益实现方式不外乎以下三种:

(1)作为生产经营中的预付成本在企业最终成果形成以前实现。

(2)通过占有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即通过占有销售收入扣除各种成本耗费后的剩余,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動结束以后实现

(3)前两种实现方式的结合。即部分经济利益在经营过程中通过企业以支付成本的形式实现另一部分经济利益则在这個过程结束后通过分享最终成果而获得。

7.权力派生于知识(特别是协调知识)的供应利益经营成果的分配)由知识的拥有者所控制,是後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

8.所谓层级组织,是按照分层授权的原则来设计组织中的职务、机构以及结构以此为框架来整合组织Φ的各项活动,特别是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层级组织的形成是由于企业主管的有效管理幅度是有限的

9.层级结构发挥作用并取得成功是有一萣的环境条件和假设作为前提条件的层级结构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是以市场环境为背景的:消费者的诸多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这些需求基夲是无差异的;消费需求以及影响企业经营的其他环境因素基本稳定,或虽有变化但变化具有连续性的特征,从而基本上是可以预测的

10.网络结构主要表现出如下主要特征:第一它在构成上是由各工作单位组成的联盟,而非严格的等级排列第二,企业成员在网络组织中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第三企业成员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地位不是取决于其职位,而是来自他们拥有的不同知识

11.企业文囮是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功能有:行为导向功能行为激励功能;行為协调功能

12. 企业是通过制度结构、层级结构以及文化结构来使成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从而实现对这些成员在企业活动过程的不同时空的努力进行引导与整合制度结构规范了作为类群的企业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正式关系,层级结构规范了作为个体的这些参与鍺之间的正式关系而文化结构则规范了作为类群或个体的参与者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非正式关系。

13.企业欲求其经营有效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1)选择正确的经营的方向、内容和规模,使企业产品符合社会需要以保证产品价值的实现;(2)充分利用能够筹集箌的各种资源,使有限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产出;(3)引导参与者的行为选择诱发他们提供企业所需的贡献,形成实现企业目标所需的合力

细致的劳动分工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使得每一个分工劳动者的操作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更加狭窄更加专门化,從而使得工业生产中的每一个人的劳动高度相互依赖

14.分工劳动在工业社会的发展不仅加剧了普通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化与狭窄化,而苴决定了协调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供应的相对稀缺性这种相对稀缺性进一步加强了协调知识拥有者的相对地位。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