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空降兵及俄罗斯空降兵在苏俄军队中地位最高,哪些俄罗斯奥运会冠军当过空降兵?

【军武止戈周年庆】飞行的勇士————俄国空降战车美图盘点_军武止戈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925贴子:
【军武止戈周年庆】飞行的勇士————俄国空降战车美图盘点
BMD-1战车,1970年开始装备空降部队,1973年11月首次在阅兵式上展出,1979年在中曾大量使用。苏联每个空降师装备有БМД伞兵战车330辆,每个空降团有109辆,其中90辆为基本型,10辆为指挥车,有9辆无炮塔。该车可以机降也可伞投。该车车体采用焊接结构。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其舱门前面有3个中间1个可换成红外夜间驾驶仪。车长在驾驶员左后侧,旁边有电台和陀螺罗盘。前机枪手在驾驶员右后侧,有2个ТНПП-220潜望式瞄准镜,便于2挺7.62mm的ПКТ机枪瞄准,机枪和瞄准镜用四联杆机构连接,2挺前机枪分别位于车辆前部两侧。在炮塔前部两侧各有1个半圆形的舱盖,在左侧有1个固定式的前视,但位置稍靠左侧可旋转的潜望镜的右边。炮塔与БМП步兵战车上的相似。炮手有4个,左右两侧各有1个;另2个在炮塔左侧向前开启的单扇舱盖的前面。除潜望镜外炮手还有1个1ПН22М1单目昼夜潜望式瞄准镜,位于炮塔顶部的左侧,昼间放大倍率为6-,视场为15-;微光夜视部分的放大倍率为6.7-,视场为6-,夜间最大视距为400~900m。在炮塔右侧有1个白光探照灯,但也有些车辆在该位置上安装红外探照灯。主炮为1门73mm的2A28低膛压、短后坐长度的,炮重115kg,40发,用位于炮手右后方的装弹,当1发炮弹发射后,火炮回到3-30′的仰角位置。配用的弹种为定装式稳定,初速400m/s;当采用СПГ-9重型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习行速度为665m/s,直射距离为800m,最大射程1300m。火炮俯仰和炮塔驱动均采用电操纵,必要时也可以手动操作。在主炮右侧有1挺7.62mm并列机枪,用弹带装弹,弹药基数为2000发。在炮塔的吊篮内有废弹壳搜集袋。炮塔内有通风装置用于排出气体。炮塔上方有赛格(Sagger)反坦克导弹的单轨发射架,除待发弹外,炮塔内还有2枚,用装填轨通过炮塔顶部前面的孔口再装弹。导弹的发射操纵装置在炮手座位的下方,发射时拉开手柄,将操纵装置松开,然后固定在炮手两脚之间,由炮手用控制手柄控制导弹飞行,射程为500~3000m。该车采用6V,功率为221kW(300马力),传动装置为手操纵的机械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行动部分采用液气悬挂,有5对小负重轮和4对托带轮。液气悬挂可调整车底距地高,可调范围为100~450mm。该车可水陆两用。水上行驶时用车体后部的2个喷水推进器推进,在入水前将车前的防浪板升起,排水泵工作。载员舱在车体后部,有载员6人,有1个向前开启的顶舱门,系车内载员唯一的出入口。在该舱顶部有1个ТНПО-170潜望镜用于观察。车内的标准设备有陀螺罗盘、发动机预热装置、烟幕施放装置、三防装置、以溴化乙烯为灭火剂的中央灭火系统以及空投用的定位系统和无线电信号装置。空投定位系统和无线电信号装置供空投到空投地区时判定自己的方位和彼此间进行联络。
型号演变和变型车该车投产后不断进行改进,主要是用塞子(Spigot)反坦克导弹取代原来的赛格反坦克导弹,并将轨式发射改为筒式发射;外挂辅助燃料箱以增大行程;用凸起的通风窗盖取代原来的方形三防通风窗盖,以改进通风滤毒性能;采用新型负重轮;进水口有用于阻挡泥沙的格栅等
该车的变型车有:1.БМД多用途装甲输送车与基型车的主要区别是底盘加长,增加了1对负重轮,故总计有6对负重轮;取消了炮塔;在车体顶部两侧相当于第五负重轮的位置各有2组烟幕弹发射器;射孔增加到9个,2个在车体前部,用于车首2挺的ПКТ机枪射击,车体两侧各有2个,车体后部有1个,另外还有2个位于车长指挥塔前舱门下方两侧。该车的主要用途是输送人员、牵引支援武器(如23mm的ЗУ-23-2式双管牵引式高炮)以及维修保养等。该车可载10人,车重7.5t,车长5.95m,车宽2.70m车高1.80m,公路最大速度60km/h,最大行程500km.БМДКШ指挥车采用多用途装甲输送车底盘,在车体上部有鞭状天线,车首射孔与机枪位置均升高。车体两侧无射孔,没有烟幕弹发射器。
82mm瓦西里克该炮可单发也可连发,连发时射速为40~60发/min;可曲射也可平射;可发射也可发射反坦克弹种,用以对付装甲目标。
2C9式120mm自行迫击-榴弹炮战斗全重8t,车长6.02m,车宽2.63m。当车底距地高调到最高时车高为2.30m。最大速度,公路行驶时为60km/h,水上行驶时为9km/h。火炮身管长1.8m俯仰范围为-4-~+80-,炮塔旋转范围为左右各35。60发,配用的弹种有榴弹、、照明弹和。火炮可以直瞄、间瞄和大仰角等三种方式射击。间瞄射击时最大射程为8800m,破甲弹的垂直破甲厚度对均质钢装甲为600mm,持续射击时的射速为6~8发/min。该车为空降部队的主要压制兵器之一,可用安-32、和安-22等军用运输机空运或空投。空投时使用的是ПРСМ-915重型空投系统,空投高度为300~1500m,唯一受限制的是空投地域的高度必须在海拔2500m以下。为便于空降,车上配有陀螺半罗盘和地面导航仪。
2S9秋牡丹(Anona,)120毫米自走迫击炮是一种可用于空降的自走迫击炮,提供空降部队于空降作战时所需的间接与直接支援火力,特别是可直接作为反坦克武器使用。该车首次出现于1985年,到目前为止虽然从未公布生产数量,但推测应在1,000辆以上。2S9以加长型BMD空降战斗车为底盘,结构上可分成指挥舱、战斗舱和动力舱三个区段。指挥舱位于车体前段、炮塔之前的位置,驾驶和车长乘坐于此,并分别配有3具,车长另配置通讯和导航装备。中央段为战斗舱和炮塔,炮手和装填手分置在左右两侧;炮塔底部为装有60枚炮弹的弹药箱。后段的动力舱装有一具5D20柴油引擎,最大输出300匹马力,34.5马力/吨,显见机动性优于大多数主战坦克。车体和炮塔由钢板焊接而成,装甲最厚处,显然防护能力不足。承载系统与BMD空降战斗车相同,采用扭力杆承载系统,但路轮数量由5对增至6对;底盘距地高度可在100至450毫米间调整,以利空降作业遂行。本车亦如同一般装甲车辆,具备基本两栖操作能力,入水后可利用喷水系统前进。主炮为2A60 120毫米后膛装填式迫击炮,具有极为少见的间断式螺旋炮闩机构(Interrupted-screw breech),装填采人力作业,最高射速6至8发/分。使用的弹药依间接或直接射击方式可分为两大类。间接射击时可选用高爆炮弹、和等弹种,射击高爆弹时最大射程8,855米,若使用火箭助推炮弹时最大射程可达13公里;直接射击时使用反坦克高爆弹,可击穿600毫米厚均质钢板。2S9可利用任一型号的俄制中(如An-22运输机)/重型(如Il-76运输机)运输机载运,并透过PRSM-915重型空投缓降系统(操作高度300至1,500米)进行空降作业。除了空降突击师外,少数陆军部队和亦有部署,也曾参与,战后苏联将部分车辆转交政府军使用,但现况不明。
使用国家 :状况不明。 :27辆服役中。 :54辆服役中。 :12辆服役中。 :9辆服役中。 、 俄罗斯:600辆服役中。 :12辆服役中。 :64辆服役中。 :60辆服役中。
扒扒维基上bmd1的资料BMD-1战车(俄语:Боевая Машина Десантная-1 简称БМД—1)是于1960年代研发,1973年正式装备前俄罗斯空降军的一款伞兵战车。是BMD系列伞兵战车的第一款战车。至今仍在俄罗斯,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军队中服役。在二战后直到60年代初,空降军仅装备ASU-57和ASU-85空降自行反坦克炮,属于火力支援兵器,空降军急需研制一种可空降的突击作战兵器。在此背景下,BMD-1的研制被提上日程。在步兵战车的基础上,苏联研发部门将其缩小尺寸,降低重量,并且应用上空投技术, 研制出了BMD-1战车。 这也是BMD系列伞兵战车的特点,和BMP系列步兵战车一一对应。可视为后者的“空降变形车”。BMD-1步兵战车在日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正式亮相。随后大批装备空降军。并有部分出口到其他国家。车体前部为驾驶室,驾驶员位于车体中央。中部为战斗室, 炮塔位于车体中部靠前,为单人炮塔。后部为载员室,再后是动力舱。 因此BMD-1不设后门,载员只能从载员室的上方出入。与不同,出于战车的特殊考虑,BMD-1为发动机后置。主要武器为一门2A28型73毫米低压,火炮身长1991mm,炮重115kg,可,高低射界为-4~+33度。该炮只能在3度30分状态下装填。可配用尾翼稳定,杀伤爆破弹和增程弹。破甲厚度约300mm均质钢材,约1300米。主炮上方装有一具发射器。射程500~3000m,有线红外制导,破甲厚度约460mm均质钢材。该发射器配导弹3枚。辅助武器为1挺并列机枪,备弹2000发。载员舱侧面开有射击孔,载员可在车内向外以射击。装备6缸,最大功率240马力。手动式机械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悬挂装置为独立式液气弹簧悬挂装置,在车底距地面100~450mm范围内可调。每侧有5个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具备两栖行进能力,车体尾部有两个喷水推进器,车前有防浪板。以可运2辆,可运3辆,可运4辆,Mi-6可吊挂1辆。利用辅助喷气式伞降系统实施空降。 空降过程如下:平台:将BMD-1开至制定平台,固定炮塔,安装辅助喷气式伞降系统。运输:运输机飞至制定空域和制定高度投放:引导伞打开,将整车带平台拖出运输机。下降:稳定伞先以50~60m/s的下降速度工作,到规定高度时,面积达1000m^2的主降落伞打开,将速度减低至20m/s。减速:专用传感器打开,在接触地面的瞬间引发雷管,点燃喷气发动机的发射药,在几十分之一秒的时间产生约20tonne的反推力,进行缓冲。落地:喷气发动机燃料用尽,车体和平台落地。 落地后,摘去主降落伞,发动战车开出平台。即可作战。注:只有车长和驾驶员随车空降,炮长和载员自行跳伞,落地后通过电台,步话机等方式“找车”。3名成员(驾驶员,车长和炮长)+ 4名载员(班长,2人火箭筒组和机枪手)。但极端条件下载员舱可容纳6名步枪手。其中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上方有舱盖。车长位于驾驶员左侧稍后位置。一名载员机枪手位于驾驶员右侧稍后位置,和车长对称。炮长位于单人炮塔内部左侧。作战时,驾驶员驾车,车长统筹指挥,炮长负责以火炮/并列机枪射击以及控制和发射反坦克导弹。其他载员可利用载员舱的射孔向外射击。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车体装甲15mm,炮塔装甲23mm。可防御直接射击以及炮弹破片攻击。有三防装置总装备数约7000辆,主要装备军队,今俄罗斯军队和独联体国家军队,印度和伊拉克军队。在80年代前,一个苏军师约有330辆伞兵战车(含变形车和BMD-2, BMD-3),3个空降团各109辆,其中伞兵战车90辆,BMD-K指挥车10辆,BTR-D装甲输送车9辆。刚解体的90年代初,所有独联体国家(含俄罗斯)装备的BMD-1约有4000多辆。目前数量应该更少。变形车辆BTR-D空降装甲输送车,为BMD-1去掉炮塔,加大车长。负重轮每侧多加1个。4名载员+10名乘员。共开有9个射孔。生产数量约2000辆。其他变形车有指挥车,82mm迫击炮车, 反坦克导弹发射车,通讯车,修理抢救车和炮兵观察车等。其他因车体过小, 而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民族的兵员身材高大,其成员和载员多选拔自中亚的加盟共和国。因无后舱门,载员只能从载员舱顶出入,战时如下车作战必须冒敌方火力跳车。
БМД车族——БМД多用途装甲运输车БМД——ЛМД?КШ指挥车——82mm瓦西里克——2C9式120mm自行迫击-榴弹炮性能数据型号БМД乘员7人战斗全重10000kg单位功率22.10kW/t单位压力59.84kPa车长5.400m车宽2.630m车高1.620~1.970m车底距地高0.100~0.450m履带着地长2.840m履带宽230mm最大速度公路70km/h水上10km/h燃料储备300L最大行程320km浮渡能力有爬坡度60%攀垂直墙0.8m越壕宽1.6m发动机类型6V功率221kW传动装置类型机械式前进档/倒档数5/1悬挂装置类型液气式主要武器口径/类型/型号73mm/低压/2A28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机枪/1挺前射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反坦克类型/数量赛格或塞子反坦克导弹发射架/1具主炮弹40发机枪弹200发导弹数量3枚塞格或塞子炮塔驱动方式电、机械炮塔旋转范围360-火炮俯仰范围-4-~+33-装甲结构类型/厚度车体均质/15mm(最大)炮塔均质/23mm(最大)电气系统电压24V
俄罗斯btr-rd&&空降步兵战车基于1979年装备空降部队的BTR-D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可多种反坦克导弹。俄罗斯重新装备了配有9K131“短号”(AT-14)反坦克导弹系统的BTR-RD “”()反坦克战车。~6日,该改进型战车作为俄空降部队武器在陆军国际防务展(IDELF)上展出。该反坦克车 辆基于1979年装备空降部队的BTR-D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最初,BTR-RD机器人反坦克变型车配装9K113 Konkurs反坦克导弹系统,9P135发射平台可发射9M113导弹或射程较近及性能稍为逊色的9M111导弹。展会上,BTR-RD战车装有两套9K131“短号”反坦克导弹系统,并且车顶有安装单套9P163发射器的连接点。另一个系统是三角架式的, 用于车外发射使用。发射器可发射9M133导弹或新式的9M113-1导弹。9M133的破甲威力为600毫米,但目前很可能只作为训练弹使用,从而能够 为实战使用储备更多威力更强的9M133-1导弹。目前,有两种9M133-1导弹正在生产之中。基型9M133-1(装有9N156-1串联聚能破甲战斗部及9E93-3起爆系统)的破甲威力 为毫米。9M133F-1导弹装有温压战斗部。两种导弹和9P135发射器由KBP仪器设计研究局设计研发,在ZID工厂生产。
BMD-2伞兵战车 (俄语:Боевая Машина Десантная-2 简称БМД—2)是前苏联于1985年代研发,1988年正式装备前苏联空降军的一款伞兵战车。是BMD系列伞兵战车的第二款战车。其底盘,舱室布置,发动机功率,悬挂方式和BMD-1完全一样。 但是装备了与BMP-2步兵战车一样的炮塔。因此被戏称为“BMD-2等于BMD-1的底盘加上BMP-2的炮塔”。(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bmd3伞兵战车的炮塔和bmp2才是一个型号,下面会讲到)
在BMD-1战车的火力严重不足,因此,很快便立项,对BMD-1伞兵战车的这个弱点进行新伞兵战车的开发。 这款伞兵战车被称为BMD-2。BMD-2伞兵战车在1988年正式亮相。 1989年批装备空降军,并有部分出口到其他国家。和BMD-1完全相同。车体前部为驾驶室,驾驶员位于车体中央。中部为战斗室,炮塔位于车体中部靠前,为单人炮塔。后部为载员室,再后是动力舱。不设后门,载员只能从载员室的上方出入。主要武器为一门2A42型30毫米机炮,双向稳定(可行进间开火)高平两用,可,高低射界为-5~+75度。可选择200,300,500发每分的射速。主炮上方装有一具(后期型号装备AT-5)反坦克导弹发射器。 射程500~4000m。辅助武器为1挺并列机枪,备弹2980发。1挺7.62mm,备弹2980发。载员舱侧面开有射击孔,载员可在车内向外以射击。和BMD-1完全相同。装备6缸,最大功率240马力。手动式机械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悬挂装置为独立式液气弹簧悬挂装置,在车底距地面100~450mm范围内可调。每侧有5个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具备两栖行进能力,车体尾部有两个喷水推进器,车前有防浪板。由于车辆全重增加,整车单位功率下降,最大陆上速度也因此下降了10公里每小时。但是最大行程因此得以上升。和BMD-1完全相同,以可运2辆,可运3辆,可运4辆,可吊挂1辆。利用辅助喷气式伞降系统实施空降。 空降过程如下:平台:将BMD-1开至制定平台,固定炮塔,安装辅助喷气式伞降系统。运输:运输机飞至制定空域和制定高度投放:引导伞打开,将整车带平台拖出运输机。下降:稳定伞先以50~60m/s的下降速度工作,到规定高度时,面积达1000m^2的主降落伞打开,将速度减低至20m/s。减速:专用传感器打开,在接触地面的瞬间引发雷管,点燃的发射药,在几十分之一秒的时间产生约20tonne的反推力,进行缓冲。落地:燃料用尽,车体和平台落地。 落地后,摘去主降落伞,发动战车开出平台。即可作战。注:只有车长和驾驶员随车空降,炮长和载员自行跳伞,落地后通过电台,步话机等方式“找车”。和BMD-1 相同,3名成员(驾驶员,车长和炮长)+ 4名载员(班长,2人火箭筒组和机枪手)。但极端条件下载员舱可容纳6名步枪手。其中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上方有舱盖。车长位于驾驶员左侧稍后位置。一名载员机枪手位于驾驶员右侧稍后位置,和车长对称。炮长位于单人炮塔内部左侧。作战时,驾驶员驾车,车长统筹指挥,炮长负责以火炮/并列机枪射击以及控制和发射反坦克导弹。其他载员可利用载员舱的射孔向外射击。装甲/防御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车体装甲15mm,炮塔装甲23mm。可防御直接射击以及炮弹破片攻击。但有资料称为铝合金装甲全焊接结构。有三防装置。和BMD-1相同,车长,驾驶员和炮长配有潜望镜。 其中炮长配1具单目式昼夜潜望镜,昼间放大倍率为6倍,时场15度。夜间为微光方式,放大6.7倍,视距400m,月光条件好的情况下可达900m。
总装备数不详,主要装备军队,今俄罗斯军队和军队。在80年代前,一个师约有330辆伞兵战车(含变形车和BMD-2, BMD-3),3个空降团各109辆,其中伞兵战车90辆,BMD-K指挥车10辆,BTR-D装甲输送车9辆。暂无变形车辆,BMD系列的变形车全是由BMD-1发展而来,与BMD-2无关。也有文章和资料将BMD-2作为BMD-1的变形车,而非一款独立的战车。该车虽然使用了步兵战车的炮塔,但是该炮塔是改进过的。比如BMP-2是双人炮塔,而BMD-2是单人炮塔。其他不同的细微之处也很多。该车的武器配备使其能和作战,并非仅仅是一款步兵战车。
服役期间 1973年- 用户
、 俄罗斯、
研发者 不详 研发日期 1981 - 1985 生产商 不详 生产日期 1985 - 制造数量 不详 衍生型 无 基本规格 总重 8.23吨(基本型) 全长 5.34米 宽度 2.65米 全高 2.04米 操作人数 3-9人(车长、驾驶、炮手、步兵4-6人)
装甲厚度、类型 全焊接钢装甲(有资料称全焊接铝合金装甲) 主要武器 2A42型30mm 机关炮,(或AT-5)反坦克导弹发射器 次要武器
并列机枪,7.62mm 航向机枪 发动机 6缸水冷式 输出功率 240匹
独立式液悬挂装置 最大行程 陆上500公里,水上116公里 最大速度 陆上60公里/小时,水上10公里/小时
烦请介绍一下苏联的人车一体空降技术吧
俄罗斯有一个能人员随车空降的吧
好贴已收藏
首先应小明的要求,为大家介绍人车一体空降技术在苏联和在中国的应用
]“-2005”中俄中,俄罗斯第76空降师的官兵与BMD-2战车一起,乘坐实施400米人车一体空降,犹如“天之花”,给广大军事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体空降,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能做到,而就整体伞降而言,俄罗斯的技术是最先进的。师级编制空投时能按野战标准,人车一体,一次投完,这个标准就是老美也只得望其兴叹。无疑,即使是今天大幅萎缩的俄罗斯,伞兵的规模还是全世界最大的。走过了75个年头、素以开集群空降作战之先河的俄罗斯伞兵又是怎样步入人车一体空降新境界的呢?
“人车一体空降”的萌芽 20世纪60年代末,在参加一次战役战术空降演习时,司令大将在看到跟随在BMD-1后空降的战斗乘员时想,假如乘员与BMD-1一起空降后,立即投入战斗该多好。瓦西里的想法说出后,立即招来了三种不同的声音:支持者认为“想法很好,但让谁来做这项工作”。中间派认为“这想法为时尚早,等有了更先进的空投装备后再实施”。持反对意见的则认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是拿苏联空降兵的性命开玩笑!” 然而,有了想法并不懈尝试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列昂尼特·祖耶夫少校是学校的军事教官。位于东南180千米的梁赞市卡里亚耶夫大街20号院的梁赞空降兵学院,被人们称为俄罗斯“空降兵摇篮”。在课堂上,列昂尼特积极向学员们灌输他的“人车一体空降”的思想,并得到了部分学员的支持。于是,他便和学员一起做“战车空投”实验。其方法十分原始,就是把人和伞兵战车固定在一个平台上。为防止战车落地震动,他们在战车的座椅下安装一个自制的。随后,使用将安装伞兵战车的平台吊到一定的高度,将其从空中投放,模拟平台与地面相撞时的情景,并对其落地震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然而,实验很快被校长知道了,不但责令他立即停止,而且还将此事给大将。虽然大将不赞同祖耶夫的蛮干行为,但他为祖耶夫有这种创新的想法而高兴,于是将其调到空降兵司令部科技委员会工作。
列昂尼特·谢尔巴科夫是第二个与大将有同样想法的人。谢尔巴科夫在装甲兵科研所担任试验工程师。他的主要任务是对BMD-1进行改进工作,整天奔波于境内气候条件不同的靶场。一次,他对视察工作的第7空降师师长说:“师长同志,BMD-1战车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大到发动机,小到一个螺钉。但我却没机会跟BMD-1一起从空中降落,观察它落地的情景。如果能观察到这些,将对改进BMD-1有很大帮助。”“好,可以让你跟随BMD-1跳一次。”师长欣然答应了。随后,从没跳过伞的谢尔巴科夫便开始进行短暂训练。几天后,瓦西里大将到师里视察,师长汇报了谢尔巴科夫的想法,大将表扬了谢尔巴科夫的。 当BMD-1被空投后,谢尔巴科夫紧随其后离开了飞机,他十分规范地完成整套跳伞动作。但不幸的是,由于没有跳伞经验,在落地时谢尔巴科夫的左腿两处严重骨折。 一个半月后,大将到医院看望谢尔巴科夫。“怎么样?年轻人,还打算继续完成你的想法吗?”“嗯!”谢尔巴科夫点了点头。“好!你已经被调到司令部科技委员会工作。大胆地干吧!” 除祖耶夫和谢尔巴科夫以外,司令的小儿子亚力山大·马尔格洛夫上尉是第三个支持者。亚力山大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他一直对战车空投很感兴趣,认为真正的男子汉应该去空降兵锻炼,于是向父亲要求从事空降工作。在科技委员会,他主要工作是试验。
“半人马”铸就梦想 1970年,苏联空降部队开始装备第一代BMD-1战车。这种最大行程达500千米、最大速度达60千米/小时,可搭乘4名乘员的新型伞兵战车,为大将的大胆设想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1972年12月,科技委员会已经为使用多具和专用伞降平台空降BMD-1战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前,在几次战役战术演习中成功地运用了这种空降BMD-1战车的方法。实战检验结果证明:BMD-1伞兵战车专用伞降平台的空降可靠性达到了98%,而多具降落伞的空降可靠性达到了99%。但是,使用专用伞降平台和多具降落伞空降BMD-1也存在下列问题。一是,由于BMD-1战车专用伞降平台重量超过2吨,因此空降前需要动用很多运输车辆将其运往机场。鉴于专用伞降平台设计特殊,要求运输车辆行驶速度不能过快,载入飞机货舱时需格外小心。二是,5具圆顶降落伞(每具面积760米2)下降速度过慢,仅为5~6米/秒。落地后,降落伞常落到战车的履带上,或飘浮在空中,严重影响战车的展开速度。三是,当跟随战车空降落地后,乘员距自己的战车少则1千米多则5千米之遥,乘员要花大量时间寻找自己的战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71年,科技委员会专门开会,开始研制新型伞降综合体“伞-人-车”系统,并将其命名为“半人马”计划。“半人马”的真实含义是,战车在们的眼里是一匹骁勇善战的马,在作战时驾驶员经常是上半身露在车外,下半身藏在座舱里,因此,形象地将此比喻成“半人马”。“半人马”工程实际是多具系统,由5具面积为760米2的降落伞和1部伞降平台组成,一次可确保2名战斗乘员随车同降。 该计划分三步进行:首先是伞降新型战车,其次是进行带人的战车模型投放试验,最后是实车实兵空降。 “半人马”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第一步的空降新型BMD-1战车没有任何问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空投效果。1972年初,又将与空降作战相关的一系列附属装备同车空投,以检验装备的作战性能,空投结果令人满意。
接下来便是模拟人的空投试验。科研人员将狗固定在战车的各个位置,以检验人体在空投中的承受能力,通过大大小小五次试验后,取得了比想像还要好的结果。在试验过程中,国家航空航天医学研究所为BMD-1战车安装了“卡兹别克”-D简易航天座椅,以便检查人体的抗过载能力。在获取相关技术参数后,科技委员会开始为从空中进行BMD-1伞兵战车载人空投试验做准备。为确保科研人员的安全,首先实施了从空中对BMD-1伞兵战车与狗一起空降的试验。结果,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人们越来越感到成功在一步步靠近。现在,该轮到由人来驯服“半人马”了,即真人真车投放试验。部队下发了召集参加“半人马”计划志愿者的通知。第一个报名响应的是,接着是祖耶夫、谢尔巴科夫…… 1972年12月,在副司令的领导下,祖耶夫、和5名从梁赞空降兵学校和空降兵中央跳伞运动俱乐部,挑选出的预备人员一起,在郊区一个名叫熊湖村的地方使用专用模拟器进行人车一体空投试验,以便为人车一体空投试验做最后的准备。 日,在图拉附近的跳伞训练场,一架安-12B运输机运载一辆由祖耶夫和乘坐的BMD-1升空了,车内安装了“卡兹别克”-D航天座椅。 在回忆人车一体空降试验时激动地说:“在距地面800米时,我们的战车平稳地从舱门滑向空中。BMD-1就像一个巨型摆锤,伴随着在空中拉出的左右剧烈摇摆着,并与地面水平线形成135°角。很快,数具稳定减速伞打开,战车的摇摆幅度开始减小。这时,我们感到头朝下,瞬间感到了失重。同时,车里没有被固定的物品开始飞扬……当主伞打开后,战车开始平稳地向地面降落。我们根据高度表判断我们所在的高度。这时,升降速度表的指针将下降速度定在大约6米/秒。‘第二!我是第一!马上就到地面了,请做好落地姿势’。我听到祖耶夫的命令。‘第一!我是第二!我已做好落地姿势。’随后,一阵剧烈的摆动和撞击。然后,我们感到出奇的安静,似乎这个世界上就我们俩人存在。但是,这只是瞬间即逝的感觉。落地后,我们下意识地解开安全带,爬出战车,迅速地解掉降落伞和伞降平台,并立即进入伞兵战车。祖耶夫是驾驶员,我是炮长。就在祖耶夫起动发动机时,我开始转动炮塔,寻找战场上的目标,并做好了射击准备。当战车从出发阵地移动时,只听‘轰’的一声,我已经使用2A28口径73毫米向敌开火。随后,我又使用7.62毫米并列机枪向敌开火。总之,人车一体空降和落地后迅速展开战斗的战术构想,已经全部变为现实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阿富汗战争空降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