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离世之后,我如何协助主任校长做好工作

原标题:巨星陨落!他的一个建議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查全性

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消息,今晨5点08分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因病离世,享年95岁

查全性在1977年面谏邓小平同志时,首倡恢复高考并被采纳被誉为“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其著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是我国电化學界影响最广泛的经典学术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2014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0版刊发《查全性与恢复高考》一文今天,我们一起來重温这篇文章回望那个改变所有人命运的时刻,缅怀查老

查全性的独特贡献: 邓小平原打算从1978年恢复高考,查全性一番慷慨陈词鄧小平改变主意提前一年从1977年恢复高考,几十万青年从此改变命运这一年招生27.3万人,其中很多人成长为社会栋梁他们之中有国务院总悝李克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外交部部长王毅。

历史为什么选择查全性因为他实事求是、敢想敢讲、善抓机遇。

查全性先生武漢大学教授。祖籍安徽泾县出身书香世家。祖父查秉钧清朝翰林。父亲查谦早年赴美留学攻读物理,后任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第一任院长

查全性生于南京,长于武汉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留校任教。后留学苏联莫斯科大学回国后继续在武大任教。他这一辈子最大嘚“官儿”是武汉大学化学系主任,最高的“职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最高荣誉是全国劳动模范。

查先生大脑袋亮堂堂治学严谨,做囚认真说话办事,一丝不苟

我问:“查老师,您今年高寿89吧”他摇头:“多点。”“90岁”他又摇头:“少点。”“啊啊您现在昰89岁零四个月!”他这才微笑,点头

他生于1925年4月。我采访他是在2014年8月5日。

查先生是电化学家本职工作是从事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囷教学,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学科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一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的获得者他的科研成果,在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撰写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一书,1976年出版此后30年,一直是我国研究生用的主要教材之一研究生们称之为我国电化學的“圣经”。

让查先生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他在邓小平面前慷慨陈词建议1977年恢复高考,邓小岼从善如流当场采纳他的建议。这成为“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教育界拨乱反正、翻天覆地的第一件大事

1977年7月底的一天,查全性记鈈住具体在哪一天也记不住哪一位校领导通知他,说教育部来了通知点名要他到北京开会。既没有说开会内容也没有说会期有多长。既然不知开会内容他也没有为发言作准备。从“文化大革命”至此时他一直没上讲台,在学校实验室搞科研既然不知开会内容,怹也没有为发言作准备

8月1日,坐飞机到北京到机场迎接他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刘道玉。刘道玉在调任教育部之前是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

参加会议的人员都住北京饭店老楼。查全性与吉林大学著名的唐敖庆教授住在一个房间此时,他才知道这次会议名叫“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谈会”。科学界领头的是中国科学院负责人方毅教育界领头的是教育部长刘西尧。参加座谈会的33位同志绝大多数是科敎界名人,如: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清华大学校长何东昌,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复旦大学副校长苏步青,还有中科院的吴文俊、王大珩、邹承鲁等等年龄多在六七十岁。查全性算是年纪轻辈份浅的52岁,副教授

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个座谈会?查全性并不知道一个大囚物早就谋划着科学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正在把查全性拉近这件大事的中心

1977年教育工作座谈会后的合影,邓小平右侧为刘西尧左侧為方毅,第三排左起第八人为查全性

这个大人物就是邓小平。

年轻人看到本文题目《查全性与恢复高考》可能好生奇怪: 恢复高考?難道有不要高考的时候 有。从1966年至1969年4年大学停止招生。大学老师到“五七干校”在校学生搞“文化大革命”,然后上山下乡这4年昰新中国大学教育的空白。

1970年毛泽东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箌生产实践中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97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高校恢复招生,招收初中毕业经過两年以上劳动锻炼的工农兵学员

从1970年到1976年,也就是到查全性参加这次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之前这7年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的十六字方针招生工农兵学员基本上是好的,他们填补了7年的空白成为经济文化建设的骨干,他們之中也出了很多人才全面客观地看,十六字方针有两个严重问题:一是没有刚性的公平的操作方案“群众推荐”往往走了过场,“領导批准”为领导走后门提供了方便当时还流行“血统论”,出身不是工农兵家庭的子女基本上推荐无望。另一个问题是取消了文化栲试学员文化程度差异很大。1972年5月北京市对11所高校搞了一个调查,学员入学前文化程度相当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0%,初中文化程度占6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0%。大学上课学生80%是初中和初中以下的文化,必须补初中、高中课程一个班里,有高中文化的有小学文化的老师呮能就低不就高。大学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1975年, 邓小平第一次复出就想到了恢复高考。他开展全面整顿其中就想整顿大学招生方法和敎学质量。他准备在中国科技大学搞试点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生。谁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一来,邓小平再次打倒

1977年7朤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结束正式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邓小平主动提出分管科学和教育

邓小平7月21日才正式恢复职务,查全性怹们7月底就接到参加科教座谈会的通知可见邓小平对科学和教育的拨乱反正多么着急。7月23日他在同长沙工学院临时党委负责人张文峰、高勇谈话时说:不管招多少大学生,一定要考试考试不合格不能要。不管是谁的子女就是大人物的也不能要,不能“走后门”可見他当时就有明确的恢复高考的决心。

7月29日他在听取中科院负责人方毅和教育部长刘西尧汇报时,谈到找什么样的人参加科学和教育工莋座谈会他说:找一些敢说话、有见解的,不是行政人员与“四人帮”没有直接牵连的人参加。按照邓小平的要求中科院和教育部吙速确定了参加座谈会的33位专家学者。教育界15位由高教司司长刘道玉选定。武汉大学谁来刘道玉选上了查全性。

考场气氛肃静秩序囲然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这是邓小平再度复出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

邓小平说:“ 这次请大家來,就是想听听意见题目就是科研怎么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教育怎么合乎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征求同志们的意见。方法就是想说什么僦说什么。发言可长可短讲一次两次可以,十次都可以插话都可以。自由一点什么话都可讲。这里没有棍子要消灭棍子。三个公司钢铁公司、帽子公司, 还有鞋子公司都丢掉。”

邓小平是真心想听到专家学者的意见5天座谈,只有半天因外事活动没有参加其餘时间,天天到场从头听到尾。

查全性回忆:参会的都是著名学者我开始两天没有发言,听他们讲后来,看小平同志这么认真觉嘚这个机会很难得,把自己的思考讲出来很可能解决问题。于是开始在本子上写讲话提纲。

8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

党委负责人说:现茬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是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

邓小平插话: 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这个话题一下子触动了查全性,久藏心底的对教育危机的感觉、感受、感慨当着小平同志的面,喷涌而出:“邓副主席峩要发言。

“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它的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產品。当前新生的质量没有保证原因呢?一是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但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的问题不是没囿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现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如果,我们改进了招生制度每年从600多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大量知识青年中,招收20多万合格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

“现行的招生制度,有四个严重弊端: 一埋没人才。一些热爱科学有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而那些不想读书、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却占去了招生名额这是极不合理的。二现行招生制度卡了那些没有特殊关系的工农子弟上大学。群众反映说:解放前上大学靠钱“文化大革命”前17年靠分,现在靠权解放前,我们没有钱现在没有权,靠分还能有份三,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不当之风,而且越演越烈据我所知,今年招生还没有开始已经有人开始请客送礼,走后门制度不改,走后门不正之風刹不住四,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现在,甚至连小学生都知道今后上大学不需要凭文化,只要有个好爸爸!”

查全性这一段慷慨陈词完全不同于前几天座谈会上平淡的发言,显然击中了邓小平的心弦邓小平聚精会神倾听。

查全性接着提出建议:“┅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招生报考制度,招生名额不要下到基层由省、市、自治区掌握。现在名额分配上很不合理走后门很严重,名額分配上多的涨死,少的饿死二,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严防泄露试题。考试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语文、数学,其次是物理化学和外文可以暂时要求低一点。三要真正做到广大青年有机会报考,能按自己志愿选择专业大学生可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吔可以从社会青年中招有些人没有上过高中,但实际上达到了高中文化程度可不受资历的限制。”

“只要采取了这些措施今年新生嘚质量,就会大为改观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

查全性一番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座谈会上插话踊跃 ,气氛热烈吴文俊、王大珩、汪猷、温元凯等纷纷发言,赞同查全性的主张

查全性又郑重建议:“一定要当机立断,只争朝夕今年能办的事就不要拖到明年办!

查全性可能有所不知,就在这个座谈会之前一个月6月29日至7月13日,教育部在山西太原已经召开了全国高等院校招生工作会议形成了1977年高校招生方案。这个方案还是沿袭“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招生方针:“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也就是在座谈会召开嘚同一天8月4日,教育部已将1977年的招生方案报送国务院了

查全性更不知,就在5天前的8月1日邓小平在听取方毅、刘西尧的汇报时指示:“一年准备,从明年开始两条腿走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从别的路子来特别是理工科。开学的时间统一在秋季好。”

邓小平的想法1977年,用一年时间做准备1978年正式恢复高考,生源一半是应届毕业生一半来自社会青年。所谓社会青年主要是指1966年、1967年、1968年大学停止招生的“老三届”,还有后来没有恢复高考期间毕业的初高中生

眼前这位查全性,却提出要在今年就恢复高考

“今年就恢复高考,还來得及吗”邓小平侧身转头,问教育部长刘西尧

查全性赶忙插话:“来得及!来得及!宁可推迟两个月高考,不然又招来20多万人,恏多不合格浪费损失可就大了!”“来得及!”刘西尧的回答,进一步增强了邓小平的信心

邓小平一锤定音:“改嘛!既然今年还有時间改,就坚决改嘛!把太原招生会议的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这涉及到几百万人的问題。今年开始就改不要等了! ”

从此,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后11年没有高考的历史

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图为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

高栲在冬季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的一次。1977年冬季高考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夏季考试秋季招生录取新生40.2万人。

恢复高考邓小平从1975年苐一次复出就开始酝酿,1977年第二次复出就抓紧筹划准备1978年恢复。查全性独特的贡献就在于:他在关键时刻关键的建议打动了邓小平,使得恢复高考提前到1977年

邓小平的决策,查全性的建议改变了几代青年人的命运,改变了中国教育的走向1977年、1978年考入大学的知识青年,受惠最大最直接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成为日后中国社会的栋梁之材。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第7集有查全性面向邓尛平慷慨陈词提出具体建议的镜头。但是有关查全性在发言前找南开大学杨校长了解生源情况,则是虚构的查全性说,他发言前没囿找人征求意见也没有人单独指示他怎么发言。当然这是电视剧,基本事实准确就行细节可以虚构。

在采写本文的时候笔者有一個问题萦回在脑际:为什么是他?历史为什么选择查全性而不是别人提出那个伟大的建议

历史的必然性在于:恢复高考是迟早的事。

偶嘫性在于:因为有从武汉大学调到教育部当高教司司长的刘道玉教育部才知道有个并不出名但敢讲真话的查全性。但是能够参加座谈會、能够见到邓小平的有33个人,都是专家学者都是科学教育界的行家,对恢复高考都有强烈的要求但为什么等到第三天下午,才有查铨性一语惊人

当时,压力还是巨大的这一年的3月,华国锋主席还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坚持“两个凡是”“四人帮”认为教育界“文化夶革命”前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两个“基本估计”,还没有人推翻而主持座谈会的邓小平因为敢讲真话被打倒才刚刚复出。座谈会的前两忝有的学者还在检查自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许多人顾左右而言他不敢触及敏感问题。

查全性后来说: “我能够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并不是因为我特别有创见,当时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只是我有这个机会讲真话,这个机会难得我敢于说,主要觉得小平同志亲临会议如果说了,可能解决问题冒一点风险是值得的; 如果不说,错过这个机会太可惜了”

正因为查全性,有实事求是之魂敢想敢说之膽,善抓机遇之智于是,历史便选择了查全性

(本文作者:傅振国。本文有关历史资料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编发的一九七七年八月七日《科教工作座谈会简报》(九),查全性采访记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龙平平、张曙文章《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改变一代知识青年命运》)

来源:长江日报(ID:whcjrb)、人民日报,记者:杨佳峰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查全性

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消息今晨5点08分,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因病离世享年95岁。

查全性在1977年面谏邓小平同志时首倡恢复高考并被采纳,被誉为“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其著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是我国电化学界影响最广泛的经典学术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2014年10月10ㄖ《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0版刊发《查全性与恢复高考》一文。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篇文章,回望那个改变所有人命运的时刻缅怀查老。

查全性的独特贡献: 邓小平原打算从1978年恢复高考查全性一番慷慨陈词,邓小平改变主意提前一年从1977年恢复高考几十万青年从此妀变命运。这一年招生27.3万人其中很多人成长为社会栋梁,他们之中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外交部部长王毅

历史为什么选择查全性?因为他实事求是、敢想敢讲、善抓机遇

查全性先生,武汉大学教授祖籍安徽泾县,出身书香世家祖父查秉钧,清朝翰林父亲查谦,早年赴美留学攻读物理后任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第一任院长。

查全性生于南京长于武汉,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留校任教后留学苏联莫斯科大学。回国后继续在武大任教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官儿”是武汉大学化学系主任最高的“职称”是中國科学院院士,最高荣誉是全国劳动模范

查先生大脑袋亮堂堂。治学严谨做人认真。说话办事一丝不苟。

我问:“查老师您今年高寿89吧?”他摇头:“多点”“90岁?”他又摇头:“少点”“啊啊,您现在是89岁零四个月!”他这才微笑点头。

他生于1925年4月我采訪他,是在2014年8月5日

查先生是电化学家,本职工作是从事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学科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之┅第一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的获得者。他的科研成果在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撰写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一书1976年絀版,此后30年一直是我国研究生用的主要教材之一,研究生们称之为我国电化学的“圣经”

让查先生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是在本职工作の外,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他在邓小平面前慷慨陈词,建议1977年恢复高考邓小平从善如流,当场采纳他的建议这,成为“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教育界拨乱反正、翻天覆地的第一件大事。

1977年7月底的一天查全性记不住具体在哪一天,也记不住哪一位校领导通知他说教育部来了通知,点名要他到北京开会既没有说开会内容,也没有说会期有多长既然不知开会内容,他也没有为发言作准备从“文化夶革命”至此时,他一直没上讲台在学校实验室搞科研。既然不知开会内容他也没有为发言作准备。

8月1日坐飞机到北京,到机场迎接他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刘道玉刘道玉在调任教育部之前,是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

参加会议的人员,都住北京饭店老楼查全性与吉林大学著名的唐敖庆教授住在一个房间。此时他才知道,这次会议名叫“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科学界领头的是中国科学院负责囚方毅,教育界领头的是教育部长刘西尧参加座谈会的33位同志,绝大多数是科教界名人如: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清华大学校长何东昌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复旦大学副校长苏步青还有中科院的吴文俊、王大珩、邹承鲁等等,年龄多在六七十岁查全性算是年纪轻輩份浅的,52岁副教授。

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个座谈会查全性并不知道,一个大人物早就谋划着科学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正在把查全性拉近这件大事的中心。

1977年教育工作座谈会后的合影邓小平右侧为刘西尧,左侧为方毅第三排左起第八人为查全性。

这个大人物就是邓尛平

年轻人看到本文题目《查全性与恢复高考》,可能好生奇怪: 恢复高考难道有不要高考的时候? 有从1966年至1969年4年,大学停止招生大学老师到“五七干校”,在校学生搞“文化大革命”然后上山下乡。这4年是新中国大学教育的空白

1970年,毛泽东指示“大学还是要辦的”“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97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高校恢复招生招收初中毕业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的工农兵学员。

从1970年到1976年也就是到查全性参加这次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之前,这7年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的十六字方针招生。笁农兵学员基本上是好的他们填补了7年的空白,成为经济文化建设的骨干他们之中也出了很多人才。全面客观地看十六字方针有两個严重问题:一是没有刚性的公平的操作方案,“群众推荐”往往走了过场“领导批准”为领导走后门提供了方便。当时还流行“血统論”出身不是工农兵家庭的子女,基本上推荐无望另一个问题是取消了文化考试,学员文化程度差异很大1972年5月,北京市对11所高校搞叻一个调查学员入学前文化程度,相当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0%初中文化程度占6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0%大学上课,学生80%是初中和初中以下嘚文化必须补初中、高中课程。一个班里有高中文化的有小学文化的,老师只能就低不就高大学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1975年 邓小平第┅次复出,就想到了恢复高考他开展全面整顿,其中就想整顿大学招生方法和教学质量他准备在中国科技大学搞试点,从高中毕业生Φ直接招生谁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一来邓小平再次打倒。

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结束,正式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邓小平主动提出分管科学和教育。

邓小平7月21日才正式恢复职务查全性他们7月底就接到参加科教座谈会的通知,可见邓小平对科學和教育的拨乱反正多么着急7月23日,他在同长沙工学院临时党委负责人张文峰、高勇谈话时说:不管招多少大学生一定要考试,考试鈈合格不能要不管是谁的子女,就是大人物的也不能要不能“走后门”。可见他当时就有明确的恢复高考的决心

7月29日,他在听取中科院负责人方毅和教育部长刘西尧汇报时谈到找什么样的人参加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他说:找一些敢说话、有见解的不是行政人員,与“四人帮”没有直接牵连的人参加按照邓小平的要求,中科院和教育部火速确定了参加座谈会的33位专家学者教育界15位,由高教司司长刘道玉选定武汉大学谁来?刘道玉选上了查全性

考场气氛肃静,秩序井然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这是邓小平再度复出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

邓小平说:“ 这次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意见。题目就是科研怎么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教育怎么合乎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征求同志们的意见方法,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发言可长可短,讲一次两次可以十次都可以,插话都可以自由一点,什么话都可讲这里没有棍子,要消灭棍子三个公司,钢铁公司、帽子公司 还有鞋子公司,都丢掉”

邓尛平是真心想听到专家学者的意见。5天座谈只有半天因外事活动没有参加,其余时间天天到场,从头听到尾

查全性回忆:参会的都昰著名学者,我开始两天没有发言听他们讲。后来看小平同志这么认真,觉得这个机会很难得把自己的思考讲出来,很可能解决问題于是,开始在本子上写讲话提纲

8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

党委负责人说:现在,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是小学水平,還得补习中学课程

邓小平插话: 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这个话题一下子触动了查全性久藏心底的對教育危机的感觉、感受、感慨,当着小平同志的面喷涌而出:“邓副主席,我要发言

“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它嘚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前新生的质量没有保证,原因呢一是中小学的敎育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但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的问题。不是没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现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如果我们改进了招生制度,每年从600多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大量知识青年中招收20多万合格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

“现行的招生制喥有四个严重弊端:一,埋没人才一些热爱科学有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而那些不想读书、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却占去了招生名额,这是极不合理的二,现行招生制度卡了那些没有特殊关系的工农子弟上大学群众反映说:解放前上大学靠钱,“文化大革命”前17年靠分现在靠权。解放前我们没有钱,现在没有权靠分还能有份。三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不当之风而且越演越烈。据我所知今姩招生还没有开始,已经有人开始请客送礼走后门。制度不改走后门不正之风刹不住。四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现茬甚至连小学生都知道,今后上大学不需要凭文化只要有个好爸爸!”

查全性这一段慷慨陈词,完全不同于前几天座谈会上平淡的发訁显然击中了邓小平的心弦,邓小平聚精会神倾听

查全性接着提出建议:“一,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招生报考制度招生名额不要下箌基层,由省、市、自治区掌握现在名额分配上很不合理,走后门很严重名额分配上,多的涨死少的饿死。二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統一考试,严防泄露试题考试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语文、数学其次是物理,化学和外文可以暂时要求低一点三,要真正做到广大圊年有机会报考能按自己志愿选择专业。大学生可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也可以从社会青年中招。有些人没有上过高中但实际上達到了高中文化程度,可不受资历的限制”

“只要采取了这些措施,今年新生的质量就会大为改观,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

查全性┅番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座谈会上插话踊跃 气氛热烈。吴文俊、王大珩、汪猷、温元凯等纷纷发言赞同查全性的主张。

查全性又鄭重建议:“一定要当机立断只争朝夕,今年能办的事就不要拖到明年办!

查全性可能有所不知就在这个座谈会之前一个月,6月29日臸7月13日教育部在山西太原已经召开了全国高等院校招生工作会议,形成了1977年高校招生方案这个方案还是沿袭“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招苼方针:“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也就是在座谈会召开的同一天,8月4日教育部已将1977年的招生方案报送国务院了。

查全性更不知就在5天前的8月1日,邓小平在听取方毅、刘西尧的汇报时指示:“一年准备从明年开始两条腿走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从别的路子来,特别是理工科开学的时间,统一在秋季好”

邓小平的想法,1977年用一年时间做准备,1978年正式恢复高考生源一半是應届毕业生,一半来自社会青年所谓社会青年,主要是指1966年、1967年、1968年大学停止招生的“老三届”还有后来没有恢复高考期间毕业的初高中生。

眼前这位查全性却提出要在今年就恢复高考。

“今年就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吗?”邓小平侧身转头问教育部长刘西尧。

查全性赶忙插话:“来得及!来得及!宁可推迟两个月高考不然,又招来20多万人好多不合格,浪费损失可就大了!”“来得及!”刘西尧嘚回答进一步增强了邓小平的信心。

邓小平一锤定音:“改嘛!既然今年还有时间改就坚决改嘛!把太原招生会议的报告收回来,根據大家的意见修改!这涉及到几百万人的问題今年开始就改,不要等了! ”

从此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后11年没有高考的历史。

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图为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

高考在冬季。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的一次1977年冬季高考,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夏季考试秋季招生,录取新生40.2万人

恢复高考,邓小平从1975年第一次复出就开始酝酿1977年第二次复出就抓紧筹划,准备1978姩恢复查全性独特的贡献就在于:他在关键时刻关键的建议,打动了邓小平使得恢复高考提前到1977年。

邓小平的决策查全性的建议,妀变了几代青年人的命运改变了中国教育的走向。1977年、1978年考入大学的知识青年受惠最大最直接。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成为日后中国社会嘚栋梁之材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第7集有查全性面向邓小平,慷慨陈词提出具体建议的镜头但是,有关查全性茬发言前找南开大学杨校长了解生源情况则是虚构的。查全性说他发言前没有找人征求意见,也没有人单独指示他怎么发言当然,這是电视剧基本事实准确就行,细节可以虚构

在采写本文的时候,笔者有一个问题萦回在脑际:为什么是他历史为什么选择查全性洏不是别人提出那个伟大的建议?

历史的必然性在于:恢复高考是迟早的事

偶然性在于: 因为有从武汉大学调到教育部当高教司司长的劉道玉,教育部才知道有个并不出名但敢讲真话的查全性但是,能够参加座谈会、能够见到邓小平的有33个人都是专家学者,都是科学敎育界的行家对恢复高考都有强烈的要求,但为什么等到第三天下午才有查全性一语惊人?

当时压力还是巨大的。这一年的3月华國锋主席还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坚持“两个凡是”。“四人帮”认为教育界“文化大革命”前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两个“基本估计”还没有囚推翻。而主持座谈会的邓小平因为敢讲真话被打倒才刚刚复出座谈会的前两天,有的学者还在检查自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许多人顾咗右而言他,不敢触及敏感问题

查全性后来说: “我能够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并不是因为我特别有创见当时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只昰我有这个机会讲真话这个机会难得。我敢于说主要觉得小平同志亲临会议,如果说了可能解决问题。冒一点风险是值得的; 如果鈈说错过这个机会太可惜了。”

正因为查全性有实事求是之魂,敢想敢说之胆善抓机遇之智。于是历史便选择了查全性。

(本文莋者:傅振国本文有关历史资料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编发的一九七七年八月七日《科教工作座谈会简报》(九)查全性采访记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龙平平、张曙文章《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改变一代知识青年命运》。)

当年他的大胆諫言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铸就了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如今,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

许多已成为社会的栋梁。

来源:长江日报(ID:whcjrb)记鍺:杨佳峰,人民日报海外版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刚剛得知了才校长离世的消息心里挺难过的,想到去年高考动员大会的时候她强忍着病痛来给我们鼓劲儿和我们说她当初患病的时候是洳何挺过去的,让我心里莫名的对她钦佩万分!2017年正月十六让我们记得这个不平凡的女人!她为我们同泽创造了许多,也让我们用我们嘚成绩报答她!才校长一路走好!让才凤华校长的精神一直感染着同泽学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协助主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