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源战略为什么要改变能源政策

试析俄罗斯能源政策及其经济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试析俄罗斯能源政策及其经济影响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欧盟开始讨论降低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必要性_网易新闻
欧盟开始讨论降低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必要性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俄罗斯《报纸报》3月17日消息,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表示,欧盟已经开始讨论降低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必要性。威廉·黑格在布鲁塞尔出席欧盟外长级会议时表示,欧盟已经开始对更长远的前景问题进行讨论,即在不久的将来必须降低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他还提到,欧盟未来或会对更多的俄罗斯人实施制裁,制裁范围将取决于俄罗斯对克里米亚问题的回应。据悉,欧盟目前已对包括俄罗斯高级指挥官、克里米亚总理在内的21名官员实施制裁。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俄罗斯能源储量丰富 能源成为外交重要手段
日 来源:  【】 【】分享到:
横跨11个时区、跨越4个气候带的世界上面积最大国度俄罗斯,用丰富的能源作为手段,越发在世界的舞台上拥有外交话语权。中研网讯:  横跨11个时区、跨越4个气候带的世界上面积最大国度俄罗斯,用丰富的作为手段,越发在世界的舞台上拥有外交话语权。  王国  打开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主页,“天然气”—3个汉字跳了出来。这是这么多年来这个网站上第一次出现汉字。在“天然气”3个汉字边上的俄语写的是,“千里之行始于第一步”!转换成中文便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关研究报告
  网页上有公司老总米勒的一句话:“今天,俄气的所有潜力都被调动起来。方向—东方。方向—中国。”他于5月23日签署命令,要求俄气下属所有相关企业立即启动对华供气项目。  作为世界第一天然气出口大国,俄罗斯与中国近日终于签署了高达4000多亿美元的天然气大单。延宕二十年、曲折十余载,这在中国的能源发展史上、在中俄能源合作史上,这一天都会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产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天然气管道最长、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有“天然气王国”之誉。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5923亿立方米,约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17.6%,居世界第二,比排名第一的美国低近900亿立方米。比2011年减产147亿立方米,降幅2.7%。  虽然产量居世界第二,但俄罗斯却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2013年的出口量,占世界天然气出口量的19.4%。其中,主要出口欧洲、日本 、韩国 .  俄罗斯最早的天然气出口始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主要出口到波兰,1967年出口波兰的天然气为53亿立方米。前苏联时期开始修建天然气出口管线,修建了前苏联到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输气管线,1968年开始向西欧供气,首次出口到奥地利公司。  在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占53.6%,石油占19.1%,占16.4%,占5.0%,占5.9%。  公开报道显示,俄罗斯的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为47.5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27.5%,居世界第1位。按现有的开采水平,俄罗斯天然气证实储量可供开采79年。  俄罗斯之所以盛产天然气,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有着极大的关系。  据了解,天然气的沉积环境以湖沼型为主,而俄罗斯多沼泽泥洼地(特别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和里海附近),天然气对储集层的要求也比石油要宽,所以天然气分布的领域要比石油广,产出的类型、贮集的形式也比石油多样,既有与石油聚集形式相似的常规天然气藏,又可形成、水封气、气水化合物以及致密砂岩、等非常规的天然气藏。俄罗斯领土广大,很多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所以天然气储量巨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储量90%分布在陆地,10%分布在海域。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占73%)和东西伯利亚(占7%),其次分布在巴伦支海(Barents Sea)、咯拉海(Kara Sea)和鄂霍茨克海( Okhotsk)等海域。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公司,其前身是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康采恩。日,俄罗斯时任总统叶利钦下令把它改组为股份公司。日,俄罗斯部长会议专门通过决议,将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康采恩,改组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俄中地位显赫,俄大众新闻媒体称其为俄罗斯经济的尖兵,它生产着俄罗斯8%的工业产值,保证了25%的国家预算,控制着俄罗斯65%的天然气储量和世界20%的天然气储量。它所掌握的天然气探明储量有26万亿立方米,掌握着29.9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开采许可证,开采的天然气占世界天然气开采量的1/5,占俄罗斯全部开采量的90%。公司的天然气输送管道总长15.5万公里,为世界之最。  能源外交  能源作为外交手段,近些年来在俄罗斯的外交上越来越突显重要性。最为明显的莫过于与乌克兰的多次“斗气”。  近年能源价格高位运行,为俄罗斯出口创造了良好机遇,也令俄政府进一步确认能源外交对于地缘政治和本国经济的重要性。特别是俄罗斯进入普京时代后,国家能源战略在整个外交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位于俄罗斯与西方缓冲带的独联体国家,特别是富含油气资源的中亚国家,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之一。  中亚-里海地区石油储量多达328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8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球油气资源总量的8%和5%,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基地”。目前,这一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通过俄罗斯的管道系统出口,而西方一些国家则千方百计营建新的出口渠道以打破俄罗斯对中亚能源的垄断。  从2005年开始至今,俄乌已发生过多次“斗气”。俄罗斯按2009年的合同定价向乌克兰销售天然气,而经由乌克兰输往欧洲联盟国家的天然气则按现货浮动价格销售。乌克兰方面认定俄罗斯合同定价过高。  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斗气”出现在2008年12月。当时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指责,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2008年11月和12月拖欠俄方欠款以及滞纳金合计超过20亿美元。
本文分享地址:
相关新闻关键词阅读:
我国天然气行业产业链迎来黄金发展期...
乳品包装加工机械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技术跨度宽、综合性强,市场发展空间...
在农业龙头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业是主体,因此,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并对...
射阳县棉花协会调查,4月份全县棉花生产情况:植棉面积环比仍有减少,同比1...
2014年的国内中央空调行业,像极了2009年,市场前景难以预测,企业之间相互...
汽车后市场创业之路,受到了不少风投关注,却也是创业者心头既爱又痛的事业...
目前中国的制药机械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市场还处于不稳定时期。制药机械...
昨日,广州市工商局公布了对在广州市流通领域销售的秋冬服装商品的质量检测...
深圳运营中心:深圳市中研普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楼全层 邮编:518031 &&乘车路线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6--5388 客户服务专线:6 06 96
专线:6 29596 专线:6
媒体合作:6 广告合作:6网站合作:6 邮箱: 传真:8
咨询QQ:5336038
Copyright (C)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 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号【俄罗斯研究】富景筠:俄罗斯能源政策的范式转变与东北亚能源关系
我的图书馆
【俄罗斯研究】富景筠:俄罗斯能源政策的范式转变与东北亚能源关系
俄罗斯能源政策的范式转变与东北亚能源关系作者:富景筠,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来源:《俄罗斯研究》2016年第6期【内容提要】有关俄罗斯与东北亚能源关系演变的研究,不仅涉及俄罗斯国内政治层面的国家—企业关系演进,而且还包括由全球能源体系变革和地缘政治冲击引发的俄罗斯在不同地区能源市场维度上的角色互动。我们在此试图构建俄罗斯与东北亚能源关系演变的“双层博弈”框架,即在强调俄罗斯国内政治行为对地区能源关系影响的同时,考察东北亚能源市场上各方利益博弈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实施的作用。其中,全球能源体系变革和地缘政治危机对传统油气出口国的外部冲击,将被纳入对东北亚能源关系演变的动态分析。考虑到世界能源市场正在经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俄罗斯对东北亚能源合作的需求程度将越来越大于后者对前者的进口依赖。俄罗斯从资源民族主义转向实施更加开放包容的能源政策,将实质性地推进其与东北亚能源关系的提升与深化。【关键词】国家-企业关系& 双层博弈& 资源民族主义& 东北亚能源关系一、问题的提出石油和天然气构成俄罗斯的经济核心和政治基石,同时也赋予其外交政策极大的能源权力。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利润是俄罗斯制定能源政策的两大核心目标。[1]就俄罗斯对外能源关系而言,学界目前主要从以下三个视角展开研究:一是强调能源的地缘政治属性决定能源问题的安全化,即一国为保证自身权力和安全,与伙伴国展开竞争性零和博弈。[2]在传统油气出口市场欧洲,俄罗斯具有将资源储备转化成地缘政治影响的能力,而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非对称依赖,则使其面临后者的能源安全威胁。[3]二是认为能源的商品属性使得一国为获得来自贸易的收益需要进行合作性博弈。能源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一体化的因素,这意味着能源贸易具有对地区合作的整合潜力。在后苏联空间,由于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通过讨好和迎合俄罗斯的帝国野心获取经济上的“巨额红利”,[4]以及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更愿意与成员国妥协并接受其要求,欧亚经济联盟共同能源市场建设终于逐步从理念构建过渡到具体实施。[5]三是从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互动视角探讨企业行为如何塑造能源领域的国家利益并引起国际政治的结构变化。[6]国有能源企业显然已成为服务于俄罗斯国家经济和政治权力目标的工具,其市场行为具有推进外交政策目标的浓厚色彩。[7]而俄罗斯能源贸易的政治化倾向无疑将增加地区关系的不确定性。[8]就俄罗斯与东北亚能源关系而言,作为该地区唯一的油气出口国,俄罗斯的能源政策导向是东北亚能源合作的重要方向标。实际上,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能源扩张,首先是其国内不断变化的国家—资本关系对外延伸的结果。[9]俄罗斯加强能源领域的国家产权控制,使得国有能源企业取代私人企业和国际石油公司,成为该国对东北亚国家能源贸易的主导。然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特别是美国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资源民族主义(resourcenationalism)[10]的能源政策遭遇瓶颈,这促使俄罗斯重新定位自己的能源利益和战略诉求[11]。由欧洲主导的俄罗斯传统能源政策加速向欧亚主义能源政策转变。显然,有关俄罗斯与东北亚能源关系演变的研究不仅涉及俄罗斯国内政治层面的国家—企业关系的演进,而且还包括由全球能源体系变革和地缘政治冲击引发的俄罗斯在不同地区能源市场维度上的角色互动。[12]俄罗斯加速能源战略东向将为东北亚能源市场、特别是中俄能源合作带来哪些契机?在西方制裁和油价暴跌背景下,俄罗斯能否通过欧亚主义能源政策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全球能源体系变革下东北亚能源市场的自身特殊性对于俄罗斯能源战略东向的实施又将产生哪些影响?这里,我们试图构建俄罗斯与东北亚能源关系演变的“双层博弈”框架[13],即在强调俄罗斯国内政治行为对地区能源关系影响的同时,考察东北亚能源市场上各方利益博弈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实施的作用。其中,全球能源体系变革和地缘政治危机对传统油气出口国的外部冲击,将被纳入对东北亚能源关系演变的动态分析。二、俄罗斯资源民族主义与东北亚能源市场博弈&能源部门持续扮演整个经济体的贡献者角色,是俄罗斯能源政策的构建理念。同时,丰富的资源禀赋可被用来提升国家经济和政治地位。[14]2000年后,随着国际油价不断攀升,油气产业的战略重要性愈发凸显。通过改变能源产业的规制方向,俄罗斯政府不断加强对战略性资源的产权控制。俄罗斯从“自由式”市场制度转向资源民族主义,导致东北亚能源贸易的政治化倾向。同时,国际市场能源价格高企下东北亚国家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增长,导致了资源重商主义的地区扩散。[15]东北亚国家围绕俄罗斯能源的利益博弈不断加剧。通过限制外国企业以产品分成协议(production sharing agreement)[16]方式参与资源开采,俄罗斯实现了国家对远东油气资源以及统一油气供给系统和对外出口的控制。[17]20世纪90年代,有关离岸萨哈林岛油气开采的两项产品分成协议,奠定了国际石油公司在俄罗斯远东开展业务的基础。[18]一项是俄罗斯与五家外国石油公司于1994年签署的萨哈林2号产品分成协议。这项最大、也是最为复杂的萨哈林2号项目由皇家荷兰壳牌公司牵头,并得到日本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的资助。[19]第二项是1996年俄罗斯与埃克森美孚公司签署的萨哈林1号产品分成协议。[20]产品分成协议在俄罗斯一直饱受争议。尤科斯石油公司曾联合西伯利亚石油公司通过院外活动支持产品分成协议,但俄罗斯政府与议会间的政治斗争使得有关产品分成协议的议案被无限期推迟。[21]尤科斯石油公司被迫解散及其资产被再次国有化,意味着俄罗斯国家资本主义(state capitalism)[22]的到来。随着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俄气”)被提升至国家首要地位并被给予对国家油气储备的优先准入[23],俄罗斯国有能源企业开始展开对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在石油方面,2003年,俄罗斯石油公司通过购买英国—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拥有了万科(Vankor)油田[24]的开发许可证。同年,该公司还购买了萨哈林3号项目区韦宁油气田的开发许可证。俄罗斯石油公司及其子公司萨哈林海洋石油天然气公司持有萨哈林1号40%的股份。2005年,通过收购尤科斯石油公司主要资产及整合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一跃成为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25],同时也成为俄罗斯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最重要的国内石油企业。[26]作为国家垄断的天然气工业巨头[27],俄气掌控了俄罗斯65%的已探明天然气储量、73%的天然气生产份额[28],并垄断了国内全部的天然气管道以及整个天然气出口产业的输气权。[29]2006年,通过收购萨哈林2号参与公司所持股份,俄气成为该项目最大股东并控制了该项目石油和液化气的生产和出口。[30]俄气不仅收购萨哈林1号天然气来补充萨哈林—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SKV)管道,而且封杀了埃克森美孚公司从萨哈林1号至中国的管道建设。[31]同时,俄气也是东西伯利亚天然气资产的主要开发者和科维克金凝析气田[32]的新持有者,而科维克金凝析气田则是俄罗斯对东北亚国家天然气合作的关键。由此,俄气自然成为实施俄罗斯国家东部天然气政策的协调者,并在对东北亚国家的天然气销售谈判中扮演主导角色。资源民族主义下俄罗斯对东北亚能源贸易的策略,是通过促进能源进口国之间的需求竞争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作为地区范围内对资源安全担忧加剧的共同反应,东北亚国家的资源重商主义不断加强。由此,围绕俄罗斯油气管道走向的东北亚国家博弈愈演愈烈。2000年代初,当时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企业尤科斯石油公司与中国发展石油管道合作势头强劲。而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运输系统也成为俄日能源对话的首要问题。日本以对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进行大规模投资为利诱,说服俄罗斯政府改变尤科斯石油公司最初围绕中国的管道设计方案。[33]它提出将管道终点设在俄远东港口纳霍德卡。自此,中国与日本分别就各自支持的“安大线”与“安纳线”展开激烈竞争。2004年尤科斯石油公司解体后,该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被移交给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Транснефть)。[34]俄罗斯随即提出对“安大线”和“安纳线”的折中方案“泰纳线”,即将输油管道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定在伊尔库茨克州的泰舍特和太平洋沿岸的纳霍德卡。该方案本质上是对日本“安纳线”建设方案的认可和支持。由于同时控制管道的出入口,该管道的贯通将助推俄罗斯对日本、朝鲜半岛及其他亚太国家的石油外交。由上可见,俄罗斯资源民族主义的勃兴不仅引发了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油气田的产权结构变化,而且加剧了东北亚能源进口国围绕俄罗斯石油管道走向的利益博弈。一方面,通过彻底改造俄罗斯政府与外国能源企业之间的关系,国有能源企业取代私人企业和国际石油公司,掌控了该地区的能源开采和对东北亚国家的油气出口,而后者则相应地被降为该地区主要能源项目的次要参与者。[35]同时,在世界能源卖方市场态势下,东北亚能源市场供求关系的非对称性,决定了俄罗斯具有利用能源进口国之争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契机。显然,通过建立统一的东北亚油气管道系统,俄罗斯力求成为整合被分割的东北亚能源市场的地区内纽带[36],这无疑将有助于俄罗斯在领导新的能源联盟时获得一种选择权,并提升其在东北亚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和权力。[37]三、俄罗斯欧亚主义能源政策与东北亚能源合作深化&国际能源格局的调整与变动是俄罗斯能源政策演变的重要外生变量。2000年前,俄罗斯能源政策总体上呈碎片化特征。[38]直至2003年5月通过《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39]后,俄罗斯能源政策中的亚洲维度才得以首次被阐释。[40]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特别是美国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后,亚洲维度在俄罗斯能源政策中的重要性迅速提升。[41]随着俄罗斯能源政策制定与实施中欧亚主义特征的最终凸显[42],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能源关系不断发展与深化。俄欧能源关系走向对于俄罗斯推进东向能源战略的力度和决心具有直接影响。苏联解体后,加强对欧能源合作一直主导着俄罗斯能源政策的方向。而俄罗斯扩大与亚洲能源联系的基本定位,也仅是旨在提升国内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2004年是俄欧能源关系发展的分水岭。随着原属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欧盟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爆炸式扩大”[43],而2004年橙色革命后的乌克兰更是与俄罗斯渐行渐远。年,俄乌、俄白天然气定价争端使得俄罗斯切断天然气管道供给,这严重损害了其作为欧洲值得信赖的天然气长期供给国的地位,并导致俄欧能源对话复杂化。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欧洲能源需求疲软限制了俄罗斯在欧洲市场能源出口的增长。而俄罗斯追求的长期市场准入和控制上游资源这一核心利益,与欧盟积极推进能源市场自由化和多边能源治理制度之间越来越不兼容。[44]显然,俄罗斯的能源武器外交与欧盟统一能源政策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而乌克兰危机后西方对俄实施经济制裁更是阻碍了其在欧洲资源地理维度上的利益实现。[45]页岩气革命后,美国在全球天然气市场上的角色转变,引发了全球能源市场的结构性变革。非常规天然气规模的扩大,不仅使俄美能源关系从互补性转变为竞争性,而且极大地挑战了传统天然气生产国俄罗斯在欧洲市场上的主导地位。[46]北美能源市场曾被视为俄罗斯能源出口最具前景的目标市场之一[47],其中,西西伯利亚—巴伦支海石油输送管道项目,特别是施托克曼油气田,是俄美能源合作的主要方向。然而,自2009年起,美国取代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48]美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扼杀了俄罗斯向美国出口天然气的可能性,俄气被迫推迟实施在巴伦支海的施托克曼气田项目。同时,原本面向美国市场的北非、卡塔尔等液化气产能开始转向欧洲市场。[49]此外,随着美国完全从天然气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来自东海岸和墨西哥湾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将因其距离近、可靠性和政治考虑,为欧洲提供替代能源。[50]显然,美国页岩气产量的扩大及向欧洲出口液化气的前景,将改变欧洲天然气市场的供给结构,使液化天然气成为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重要替代。[51]而欧盟能源进口来源和结构的多元化,无疑将压缩俄罗斯对欧洲能源政策的可操作空间和影响力。受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的双重冲击,俄罗斯保证自身能源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出路是推进能源东向战略,实现出口市场的地缘最优平衡。[52]市场和地缘政治的外部冲击,促使俄罗斯能源政策首次从地位、角色和行为模式上具有了真正的欧亚性质。[53]根据2007年俄气发布的《东部天然气规划》,俄罗斯将在萨哈(雅库特)开发新气田,并在东北亚地区建设新的管道运输网络。[54]随着俄罗斯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石油和天然气提炼、运输和供给体系,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东部维度在资源出口地理结构中的权重不断扩大。[55]就石油管道而言,中国和日本已经就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56]的建设次序展开争夺。由于日本在对俄能源合作问题上存在种种顾虑[57],自2006年起,俄日能源问题的双边协调以及两国主要能源企业之间的接触出现停滞。当2007年俄罗斯开始建设科兹米诺港终端后,能源合作再次在日本对俄关系中占据关键地位。由于中俄于2009年签署了“贷款换石油”的合作协议[58],俄罗斯决定先行建设泰舍特—斯科沃罗季诺一期工程及斯科沃罗季诺—大庆的中国支线。[59]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的开通,极大地扩展了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的石油贸易规模,并提升了俄罗斯在东北亚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年间,俄罗斯对东北亚地区的石油出口占其石油总出口的比重从10.45%升至26.79%。其中,俄罗斯对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石油出口占其石油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从5.37%、2.37%和2.72%增至15.78%、5.96%和5.05%。(见表1)就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依赖而言,俄罗斯于2014年分别成为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第3大、第4大和第7大石油进口来源国,俄罗斯石油占该年三国石油总进口的比重分别为11%、8%和4%。[60]&表1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比重及对东北亚国家的出口比重(2009-2015)数据来源及计算说明:俄罗斯一栏表示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占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总量的比重,数据来自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6。其余各栏表示俄罗斯对该地区/国家石油/天然气出口量占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总出口量的比重。其中,石油数据来自CEIC数据库,天然气数据来自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随着2009年萨哈林2号项目下南萨哈林岛普里戈罗德诺耶开始出口液化天然气,俄罗斯实现了对东北亚地区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至今,液化天然气仍是俄罗斯向东北亚国家供给天然气的唯一形式。[61]年间,俄罗斯对东北亚的天然气出口占其天然气总出口的比重从2.89%增至6.85%,其中,对日本和韩国的天然气出口比重分别从2.02%和0.74%增至5.04%和1.69%,而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比重则从0.14%降至0.12%。(见表1)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依赖而言,2016年,俄罗斯分别成为日本和韩国的第4大和第5大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国,俄罗斯液化气占该年两国液化气总进口的比重分别为8.86%和8.03%。该年,俄罗斯液化气占中国液化气总进口的比重仅为0.95%。[62]在管道天然气方面,根据俄气的《东部天然气规划》,俄罗斯对中国的管道天然气出口将主要依靠萨哈(雅库特)恰扬金斯基—哈巴罗夫斯克的东西管道[63]和将西西伯利亚天然气经阿尔泰输入中国的西线管道。2014年,俄气与中国石油相继签署《东线供气购销合同》[64]和《关于沿西线管道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65],历时二十年的中俄天然气“马拉松谈判”取得实质性突破。然而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中俄两国尚未签署西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和供气合同。俄气随后进一步提出从萨哈林向中国供应管道天然气的第三条路线,并于2015年9月与中国石油就从俄远东地区经管道对华输气项目签署谅解备忘录。[66]在跨朝鲜半岛天然气管道方面,韩国正逐步成为俄罗斯在东北亚天然气管道建设中颇具影响力的谈判国。基于朝韩关系的改善,韩国曾于2000年提出经朝鲜至韩国的科维克金管道项目建设方案。2009年,俄气与韩国天然气公司签署了关于萨哈林—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管道[67]至韩国的天然气出口可能路线的联合研究协议。2011年,俄韩两国达成关于从符拉迪沃斯托克经朝鲜至韩国的管道天然气项目路线图。[68]双方计划从2013年开始建设,并于2017年开始供气。从经济收益看,朝鲜每年将因天然气过境国地位获得1亿美元的过境费。俄罗斯将获得30年的稳定天然气市场、超过900亿美元的销售利润以及对韩国、日本和中国的出口市场准入。韩国将获得低于液化天然气30-70%进口价格的稳定天然气供给。[69]尽管这是俄韩朝三方共赢的管道建设项目,但来自潜在过境国朝鲜方面的政治风险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实现可能。韩国因担心朝鲜利用过境国地位实现政治目的,更倾向于发展绕过朝鲜的液化气进口项目。[70]通过引入管道天然气提升对液化天然气的价格竞争,是日本对俄罗斯开展天然气管道合作的重要目的。[71]萨哈林1号项目财团曾制定和规划建设穿越北部边界宗谷海峡至日本列岛的天然气管道项目,但因消费市场规模过小,被迫于2004年放弃。由于日本电力部门力求扩大核电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作为核电有力竞争对手的天然气管道项目长期遭到忽视。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件后,天然气被日本认为是替代核能、克服能源危机的最可行方式。俄日天然气管道合作再度出现新态势。2012年,日本同意与俄气就天然气管道的可行性展开共同研究。[72]但日本核电的继续发展将对日俄未来天然气管道合作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后日本追随美国和欧盟对俄采取经济制裁,更导致日俄天然气合作陷入困境。利用横跨欧亚大陆的地缘优势改善自己在欧洲和亚洲维度的能源合作环境,是俄罗斯推进能源外交的核心目标。全球能源体系变革下,俄罗斯与欧洲和美国的能源关系是其东北亚能源政策演变的重要外生变量。由于东北亚能源市场规模巨大且不断增长[73],俄罗斯扩大对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出口将平衡因欧洲油气需求停滞或下降带来的出口市场萎缩。[74]目前,俄罗斯石油已经成为中日韩对中东石油进口的稳步替代。而俄罗斯向东北亚地区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则使其实现了天然气出口形式和地区的多元化。同时,与东北亚国家的地理接近,也使得俄罗斯可以直接进入东北亚能源市场,从而避免欧洲市场的能源过境问题。显然,通过改变地理优先对象、利用对多元化出口市场的直接准入,俄罗斯扩大对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不仅将有助于降低因过度依赖欧洲市场引发的负外部性[75],而且将获得对外能源关系的更大灵活性和合作性收益。[76]四、东北亚能源市场的特殊性与俄罗斯能源东向战略的实施前景东北亚能源市场由该地区唯一的能源出口国俄罗斯和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中日韩组成。由于高度依赖外部能源供给,中日韩均将俄罗斯作为实现本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重要来源。俄罗斯油气供给不仅具有距离近、安全和灵活的优势,而且对于提升中日韩对其他油气供给国的议价地位具有积极作用。显然,俄罗斯能源东向战略与中日韩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的诉求之间具有较强的利益契合点。然而,与欧盟不同,东北亚目前尚未建立真正有效的地区能源合作机制。就东北亚多边能源合作而言,1997年,中日韩俄蒙五国联合发起东北亚天然气和管道论坛(NAGPF)。该论坛目前是促进东北亚地区天然气利用和管网建设的非营利组织。[77]2005年,韩朝俄蒙四国在能源合作高官委员会会议上确定了东北亚能源合作的政府间合作机制(ICM-ECNEA)。然而,这一多边对话机制的缺陷,是尚未涵盖全部东北亚国家。其中,日本至今仅是该机制的观察员国。尽管建立多边能源合作机制有助于东北亚国家应对资源民族主义下俄罗斯对能源资源的战略性使用[78],但东北亚国家对能源资源的政治和经济竞争,使得中日韩对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不具有统一立场,而是寻求自行开展与俄罗斯的双边能源合作。[79]在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关系中,双边合作占据主导地位且机制化程度较低。[80]这意味着俄罗斯具有对中日韩能源贸易谈判的更大可操作空间,并能通过战略性地保持与东北亚国家的双边能源合作,提升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然而,美国页岩气革命后东北亚能源市场的多元竞争与地缘政治特征越发凸显,这成为俄罗斯深化对东北亚能源关系的重要挑战。从市场层面看,美国从液化气进口国向出口国的角色转变,将可能成为亚洲液化气定价和合约[81]的规则改变者。与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相伴的液化天然气贸易增长,使得缺乏流动性的地区性天然气市场变得更加灵活[82],同时,北美和亚洲天然气的大幅价差意味着美国向亚洲出口天然气的潜力巨大。与此同时,由于中亚廉价天然气目前已在中国管道天然气进口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它自然成为俄罗斯对中国发展天然气管道合作的主要竞争者。[83]显然,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价格的竞争力对于东北亚天然气管道建设和液化天然气项目具有直接影响。只有通过提供商业上有吸引力的合约,俄罗斯才能在全球液化气交易规模最大和管道气发展前景广阔的东北亚天然气市场上占据重要一席。就地缘政治而言,考虑到东北亚现有地缘政治关系对能源市场结构演变的作用,俄罗斯对东北亚的能源出口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受到朝鲜半岛局势和美日、美韩同盟关系的影响。俄韩目前发展能源关系的唯一重要障碍是韩国的地理位置,这导致朝鲜的参与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2008年李明博出任总统后朝韩关系开始恶化并陷入困境,韩国天然气公司对与朝鲜开展能源合作不再寄予希望,转向积极研究对跨朝鲜半岛天然气管道的替代方案。显然,朝鲜半岛安全困境是导致俄韩油气合作迟滞的主要原因。俄日领土争端悬而未决,使得双边能源合作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美国有目的地阻止俄罗斯通过能源贸易加强日本对其能源依赖,美日同盟关系使得俄日两国发展管道天然气项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页岩气革命后美国分别取代沙特和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为巩固和强化美日、美韩的盟友关系,美国通过签署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在对日、韩的传统安全贸易同盟关系中增加了能源安全版块。[84]显然,美国因素的掣肘必将导致东北亚能源市场的利益博弈更趋复杂化。[85]毋庸置疑,随着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供给国之间的全球竞争加剧以及欧洲天然气供给来源的多元化,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上的权力和地位正在减弱。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后,东北亚成为俄罗斯油气管道政治权力的唯一增量。以能源为纽带加强与东北亚能源进口国的合作,无疑是俄罗斯走出欧洲地缘政治困境的重要出路。尽管从地理位置和能源供应多元化角度看,俄罗斯油气供给对中日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对于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东北亚而言,俄罗斯目前仅扮演着该地区能源供给国的平衡角色。[86]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的开通,使得俄罗斯正在稳步成为中日韩对中东石油的进口替代来源。但俄罗斯目前与中日韩的天然气合作水平与其作为世界最大天然气出口国以及东北亚天然气消费市场规模极不相称。页岩气革命后,资源生产国之间、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生产国之间对市场和价格博弈主动权的争夺,无疑将增强东北亚天然气市场的进口多元化趋势,并引发亚洲天然气市场定价机制的深刻变革。考虑到世界能源市场正在经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俄罗斯对东北亚能源合作的需求程度将越来越大于后者对前者的进口依赖。显然,作为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俄罗斯的能源权力已不能仅仅局限于凭借掌控能源资源和运输管道对伙伴国施加政治影响,而应具有应对市场冲击和地缘政治挑战的技术和理念能力。[87]这自然需要俄罗斯从资源民族主义转向实施更加开放包容的能源政策。而俄罗斯这一能源政策的范式转变亦将实质性地推进其与东北亚能源关系的提升与深化。(注释略)
馆藏&14156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能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