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上彩照 国军 德军 美军 苏军 德军打算先看哪一个

二战末期,为什么德军要死扛苏军,却对西线盟军放水?
当二战进行到1945年时,纳粹德国大厦将倾。虽然此时德国还拥有庞大的军队,但在西线盟军和东线苏联红军的夹击下,已注定回天无力。对于纳粹德国而言,唯一的悬念是西线和东线的敌人,到底谁会率先攻入柏林。不过,德军在防御态势上,却完全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在西线战场上,德军自“阿登反击战”失败后,就几乎放弃了抵抗。但在东线战场上,德军却押上了绝大部分的兵力,完全是一副要和苏军死战到底的态势。为什么德军要死扛苏军,却对西线盟军放水呢?首先,西线盟军实力过于强大。以当时纳粹德国的军事力量和资源而言,完全无法和盟军相抗衡。相比之下,东线苏军的实力则要弱很多,虽然德军也打不过苏军,但还是能让苏军付出很惨重的代价。其次,西线盟军和德军在几年的战斗中,都杀死了对方大量官兵。但双方的战斗主要还是发生在军人之间,普通百姓受战火的荼毒并没有特别严重。而且战斗双方只要有一方认怂投降,另一方也就马上停火了。但纳粹德国和苏联则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自从德军在1941年进攻苏联开始,两个国家已结下了血海深仇。这种仇恨带来的结果就是,双方都将对方视为死敌,几乎不存在妥协的可能。所以双方参战国民没有任何选择,只能血战到底,这是一场真正残酷的以歼灭对方为目的的战争,完全超出了一般的战争交战规则。此外,盟军的整体军纪还不错,很少发生作奸犯科的事情。而苏军的军纪就相当糟糕了,连军队指挥官都默认让士兵对平民进行烧杀掳掠。既然德国已经无法躲开失败的命运,那么被绅士扇几个耳光,总要比被流氓吊打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欧洲国家普遍敌视苏联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对德国而言,宁可被盟军从背后踢了屁股,也不愿意落入苏联的手中。因此,德军在东西两线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作出放弃西线而全力死守东线苏军的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防水?阿登一战把美国人打的半天没回过神了,这叫放水?东线搞防守,把装甲部队掉到西线,这叫放水?别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当初希姆莱是想和美英和谈,但希特勒拉不下脸,到了45年年初,确实有好多德国人认为,拼死扛住苏联让美英盟军先进入柏林有利于德国的观点,但那时候的苏联势不可挡,美军也不想让士兵去柏林绞肉机浪费生命,到了45年初&,基本上大量的武装党卫军都在西线抵抗盟军进攻,国防军也开始重整士气,进行本土防御,这不是放水,要说放水,希特勒拒绝东普鲁士和挪威丹麦的军队回防柏林才是放水。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思考一下二战末期,为什么德军要死扛苏军,却对西线盟军放水呢?当二战进行到1945年时,纳粹德国大厦将倾。虽然此时德国还拥有庞大的军队,但在西线盟军和东线苏联红军的夹击下,已注定回天无力。对于纳粹德国而言,唯一的悬念是西线和东线的敌人,到底谁会率先攻入柏林。不过,德军在防御态势上,却完全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在西线战场上,德军自&阿登反击战&失败后,就几乎放弃了抵抗。但在东线战场上,德军却押上了绝大部分的兵力,完全是一副要和苏军死战到底的态势。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首先来说,意识形态的问题。德国和西线的盟军可以说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文化和意识都比较相近。而苏联却是社会主义国家,跟德国完全没有共同点。当时的西方世界把社会主义当成是洪水猛兽,因此在二战末期,德国宁肯落到西线盟国手中,也不肯让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占领。其次,苏联军队比较狠。假如说德国被西线盟军打败了,落到他们手中,过得还能好一点,因为当时的西线各国都是日内瓦条约的签订者,并且比较文明。如果落到苏联手里,那么不死也得掉一层皮,事实也正是如此,被苏联占领的东德,基本上被搜刮的一干二净。最后,希特勒的原因。希特勒认为英国人和德国人都是高贵的血统,因此他并不想和英国拼个你死我活,而苏联人血统不纯正,所以更不能败在苏联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除去国家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双方四年多的战争仇恨,四年间双方共死亡三千多万人,这仇恨是很难化解的。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事实证明德国人是对的,西德和东德的发展证明了很多。马列就是毒瘤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德国在西线抵抗了,飞机最重要,陆战盟军没有像苏联那样一个劲的攻击,没有必要死那么多人是想逼他投降,苏联攻击紧追猛打抓住活的也会折么死,肯定抵抗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肯定了.德国军队在苏联境内做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落到苏联人手里后果还会好?起码盟军那边相比较好一些.当然全力抵抗苏联了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纳粹跟牛鹰两家只是利益冲突,没有什么解不开的死仇。但是他们在苏联欠下了太多血债,还不干净。所以只能全力拼死抵抗苏军。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一方是绅士,一方是野兽,你难道要向野蛮人投降吗?那样只会死的更惨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德军二战军服军衔及各国头盔
我的图书馆
德军二战军服军衔及各国头盔
德军二战军服军衔及各国头盔&&
&(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他的级别比普通元帅高一级,按照美军的标准大约属于六星上将。戈林的领口带着三枚勋章,分别是:骑士铁十字勋章、蓝色麦克斯、大铁十字勋章--这种勋章的唯一获得者就是戈林。)
&(赫尔曼戈林元帅的肩章,与其他元帅相比,他的肩章金光闪闪,应该是纯金制作,而且多添加了帝国之鹰的标记。)
(赫尔曼戈林元帅的领章,代表元帅等级的交叉权杖,外围一圈月桂树叶。)
海军也有元帅,但不叫Generalfeldmarschall,因为德文feld的意思是野地、战场、空地的意思,用于陆军很恰当,用到海军上似乎就不太合适。海军元帅的名称是:Gro?admiral。这个军衔实际是来自英国皇家海军,使用历史相当悠久,德国海军沿袭了这一惯例。按照字面意思理解,Gro?admiral是"高级上将、超级上将",可是这样直白的翻译不合适,西方国家又没有相应的对等军衔,直接套用五星上将或大将似乎都不够准确。而Gro?admiral确实是海军中的最高级别,我们按照对等原则,统一称之为"元帅"。德国海军的雷德尔与邓尼茨都是这一级别,称其为元帅是合适的。
德军的元帅与将级军官一样,衣领上的领章是红色,上面的图案是德国国花"矢车菊"。请各位注意,1930年--1941年,元帅与将军的领章完全一样,两片(这个词不恰当)矢车菊,从1942年4月开始,元帅的红色领章开始更换,添加了一片矢车菊,成为三片,图片如下。自此以后,从领章上可以轻易分辨出元帅与将军的不同。但有一点需要指出,某些德军元帅,例如伦斯德,因为在一战时曾担任过某步兵团团长,而且终生引以为傲,所以他经常并不佩戴象征元帅的红色矢车菊领章,而是炫耀性地带着一战时的校级军官领章,这和希特勒终生佩带着一战时获得的一级铁十字勋章如出一辙。
(注意最上图:这是42年之前的德军陆军元帅领章,与将军级别的领章完全一样,红色衬底,金线编织,两片矢车菊)
(请看最下图:42年之后的陆军元帅领章,依旧是红色衬底,金线编织,但矢车菊已经增添为三片,这样就很明显区分出元帅与将军的区别。这幅领章来自包克元帅。)
再看看元帅级别的肩章,德军的军服和军衔更换过几次,每一次都有一些小变化,这很让人头昏,尤其是一些德军将领制服混穿,不一定循规蹈矩,这给我们看图识字带来更大的麻烦。简单地说,德军元帅的肩章在40年之前是金属做成,是不是真金白银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肩章上元帅的象征--"权杖"是纯银的,800标准;40年换装,肩章改为金线与银线三股编织而成;41年款,又全部换成了金线编织。
(请看上图:这是年使用的陆军元帅肩章,上面交叉的元帅权杖比较大,金银线各三股编织而成。)
(上图是1940年的陆军元帅肩章,最重要的区别是上面的交叉权杖缩小了,而且权杖上的图案更加详细,添加了帝国之鹰和反万字标记。这幅肩章来自曼施坦因元帅,因为时间的关系,银质权杖已经变色。)
&(上图是1941年版本的陆军元帅肩章,请看,肩章上的编织线已经改为全部金线。)
(这是德国海军元帅的肩章,依旧是两根交叉的权杖,请注意,权杖上除了反万字标记外,不再有帝国之鹰,而是改为海锚标记,颜色似乎与陆军版有些差别,但不敢肯定,可能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导致金色线褪色的缘故。)&
(上图是德国空军元帅的肩章,几乎与陆军元帅版本差不多,但注意看的话,空军权杖上的标记与陆军还是有些区别的,使用的是空军的标记。)&
&(40年版本的陆军元帅肩章细节)
(这是陆军元帅伦斯德的一副肩章,这是很奇特的一副肩章,陆军肩章上使用了一幅空军的权杖。)
元帅级别的识别,对肩章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交叉的两根"元帅权杖",这是元帅级别的军衔所独有的。德国海军制服有些特殊,衣袖上表明元帅等级的是一条很粗的箍加上四条细箍,但肩章上依旧是交叉的两根元帅权杖。
(德国海军元帅的肩章,注意上面的纽扣上有海军的标记--锚。)
(这是海军元帅的衣袖标记,一个很粗的箍外加四条细箍。)
元帅这一级别在德军中是最高级别,整个二战过程中,德国陆军出现了19位陆军元帅,6位空军元帅,2位海军元帅,我们看图说话,逐一介绍。
(勃洛姆堡领口佩带着一战时获得的蓝色麦克斯勋章)1:Werner von Blomberg-- 瓦尔纳冯勃洛姆堡,日晋升为陆军元帅,他是希特勒提升的第一位陆军元帅,也是第一个被希特勒免职的元帅。勃洛姆堡元帅被免职的原因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曾做过"不体面的职业"(妓女),这使希特勒大为光火,认为自己被欺骗了。希特勒解除勃洛姆堡的职务时曾许诺"一旦发生战争将再次委任他为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但希特勒没有兑现诺言。整个战争期间,勃洛姆堡一直住在巴伐利亚无所事事,日,勃洛姆堡元帅作为证人死于纽伦堡监狱。2:Walter von Brauschitsch-- 瓦尔特冯勃劳希契,日晋升为陆军元帅,勃劳希契元帅于1938年至1941年间担任第三帝国陆军总司令。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会战,德军筋疲力尽,第一次大踏步后退。这次后退导致一大批高级将领退休或被免职,其中包括伦斯德、包克、古德里安等。心力交瘁的勃劳希契在12月7日和17日两次提出辞呈,终被希特勒批准。希特勒私下认为勃劳希契是"爱好虚荣、懦弱无能的可怜虫,笨蛋一个"。战后,勃劳希契因为战争罪被捕,1948年死于汉堡。
(这是一张凯特尔的亲笔签名照,送给谁不得而知。)3:Wilhelm Keitel-- 威廉凯特尔,日晋升为陆军元帅。凯特尔的荣升在军队里产生了不少议论,很多人的看法是这种晋升使"元帅"这一军衔大大贬值,曼施坦因就持这种看法。凯特尔长期担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这个机构的设立给德军的指挥系统带来许多问题,这里不再详述。凯特尔善于揣摩希特勒的心思,处处刻意奉承,在陆军中有"走狗"的称号。日,凯特尔陆军元帅在纽伦堡被绞死,他是因为战争罪被绞死的唯一的元帅。
(伦斯德元帅的彩照,大衣的红色翻领表明了他的将帅级军衔,注意他的领章却是校级军官的标记,前文我已作详介。伦斯德的领口佩带着一枚骑士铁十字勋章。)
(纽伦堡法庭上的伦斯德元帅,我们可以看见,他领口的元帅领章已被摘去。)
4:Gerd von Rundstedt-- 格尔德冯伦斯德(又译龙德施泰德),日晋升为陆军元帅。伦斯德是一个老派正直的军人,出身军人世家,他的正直、忠诚及敢言使希特勒都为之敬重。他反对希特勒的军事冒险,但德国发动战争后,伦斯德军人的使命感又让他挺身而出接受重任。伦斯德元帅在西线和东线的表现均让人叹服,希特勒几次罢免又几次起用他,最后一次是在西线总司令任上。战后,伦斯德元帅是为数不多的未被起诉的陆军元帅,英国人开庭审问他过去的参谋长曼施坦因时,伦斯德要求与他的朋友一起站上法庭并愿意承担主要责任,英国人予以拒绝。1945年5月,伦斯德元帅获释,1953年因心脏病去世。
(注意,包克元帅的红色领章,很明显的三片矢车菊。领口的骑士铁十字勋章,该勋章下面似乎还有一枚蓝色麦克斯。)
5:Fedor von Bock-- 费多尔冯包克,日晋升陆军元帅。包克元帅可能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德军元帅,因为苏联拍摄的一系列卫国战争影片里经常可以看见他的影子。闪击波兰、进攻法国、突袭苏联,包克总是个急先锋,战功赫赫,他的"中央集团军"名气极大,在俄罗斯的土地上横冲直撞。包克元帅并不喜欢纳粹,对于他部队里的密谋分子并不揭发举报,但包克也从未就党卫军在苏联滥杀无辜提出过任何抗议。日,在德国,赋闲已久的包克元帅在汽车上死于英国空军的空袭,同时遇难的还有他的妻子与女儿,而这时距离战争结束仅仅还有一个星期时间。包克元帅是第三帝国死于敌方炮火的唯一一个元帅。
(这张照片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见勒布元帅肩膀上的元帅肩章,上面的交叉权杖非常清晰,但勒布元帅与伦斯德一样,很个性地佩戴了校级军官的领章。左胸的一级铁十字勋章,领口的骑士铁十字勋章,展示出勒布的战功。)
(纽伦堡法庭上的勒布元帅,换了便衣,脸上依旧刚毅。)
6:Wilhelm Ritter von Leeb-- 威廉利特冯勒布,日晋升陆军元帅。勒布可能是德国元帅里唯一来过中国的一个,早年作为巴伐利亚军团的中尉随八国联军在中国对抗过义和团。二战开始,勒布率领C集团军群突破马其诺防线,随后升至元帅。入侵苏联时,勒布元帅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战绩斐然,但他没能攻占列宁格勒,随后被解职。勒布是一个极度反感纳粹的老派军人,但他和伦斯德一样,不愿意采取违反军人原则的行动推翻希特勒。战后,勒布元帅被纽伦堡军事法庭判处三年徒刑,宣判后即获释。勒布元帅1956年去世。
&(李斯特元帅的彩照,注意他的肩章与领章,标准的元帅等级。)
(监狱中的李斯特元帅,与戎装照相比,实在是差别太大。)
7:Wilhelm List-- 威廉李斯特,日晋升陆军元帅。李斯特与我们前面看见的几位陆军元帅不同之处在于,他更多地卷入了巴尔干战火,希腊、南斯拉夫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当然,入侵法国与苏联也有他的份儿。高加索,李斯特奉命指挥A集团军群,德军的兵力过于分散,导致两头不讨好,A集团军群也无力回天,李斯特随即被解职。战后,李斯特元帅被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罪名除了"战争罪"外还有"反人类罪",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他在巴尔干的一系列反游击作战:大家知道,游击与反游击作战都是极其残酷的。1952年12月,李斯特因病获释,日去世。
8:Gunther von Kluge-- 京特冯克鲁格,日晋升陆军元帅。实际上,苏联电影里对他的翻译更加准确:克留格元帅。不过我在这里就使用约定俗成的翻译法吧。入侵波兰、入侵法国、入侵苏联,克鲁格战功赫赫。在德军中,克鲁格一向以"聪明"著称,包克元帅解职后,克鲁格接替他担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克鲁格回到西线接替伦斯德和隆美尔,很不幸的是他卷入了7.20事件,实际上克鲁格是知道密谋分子的行动的,但他得知希特勒还活着后,拒绝继续采取行动。得知希特勒招他回柏林后,克鲁格随即服毒自杀于凡尔登附近的树林里,死前写了一封信交给希特勒,希特勒看完信后说:如果他不自杀,肯定会被逮捕。
(维茨勒本元帅,汤姆克鲁斯的《刺杀希特勒》里应该可以看见他。)
9:Werner von Witzleben-- 维尔纳冯维茨勒本,日晋升为陆军元帅。维茨勒本可能是第三帝国十九位元帅里最没什么可写的一位了,除了他参与的7.20事件。实际上7.20事件本身充满了德国陆军军官们的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乏善可陈,现在把它当作陆军反抗希特勒的英雄事迹到处宣扬,实际上是很不恰当的。但我们要看到,维茨勒本毕竟是一名陆军元帅,他的荣升是西线战事结束后跟随着众多将领一起晋级的。维茨勒本在1941年时担任过西线总司令,可是时间并不很长,大约仅仅一年后,他因病退出现役。退隐中的维茨勒本与陆军中的密谋分子来往一直很密切,密谋分子们认为拉住陆军元帅这杆大旗会带来相应的便利。7.20之后,维茨勒本元帅被判处死刑,日被绞死于监狱中。
(赖歇瑙元帅的彩照,领口的骑士铁十字勋章,衣领上的红色元帅领章十分明显。)
10:Walther von Reichenau--瓦尔特冯莱歇瑙,日晋升为陆军元帅。莱歇瑙元帅与其他很多元帅不同之处在于:他在1932年左右就已经是一个纳粹党员,是个狂热的纳粹拥护者。入侵波兰、法国、比利时、苏联,莱歇瑙战功显赫,大家熟知的第六集团军就几乎一直在他的麾下,直到莱歇瑙接替伦斯德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才由保卢斯接替他担任第六集团军司令。勃劳希契被解职后,希特勒曾想让莱歇瑙接替陆军总司令,但国防军内反对声较大,因为莱歇瑙太"政治化"了。1942年一月,莱歇瑙因脑溢血坐飞机转回后方,在俄国境内飞机失事身亡(另一说法是,飞机坠毁前,莱歇瑙已经死亡)。这里要不厌其烦地指出,莱歇瑙是一个十足的恶棍,他对执行屠杀犹太人及苏军战俘的命令非常积极,多次下令第六集团军的官兵配合党卫队特别行动组干那些脏活。可以想象,如果莱歇瑙活到战后,估计难逃一死。&&
&(注意这张隆美尔的照片,他的肩章上带有元帅权杖,而领章上只有两片矢车菊,照理说42年6月他被提升为陆军元帅,领章应该是新版的,可这张照片显示,他们的军衔标记并不那么严谨。领口佩戴蓝色麦克斯勋章和一枚骑士铁十字勋章。请注意,隆美尔的骑士铁十字勋章上已经加了橡叶和宝剑。)
11:Erwin Rommel-- 埃尔文隆美尔,日晋升为元帅。隆美尔可能是第三帝国元帅里最出名的一个,号称沙漠之狐。对于他,我在此不做介绍,因为关于他的故事太多了。隆美尔元帅被7.20事件牵连,日被迫自杀。
(屈希勒尔元帅的彩照,能看清的仅仅是他领口佩戴的骑士铁十字勋章。)
(战后军事法庭上的屈希勒尔。)&
12:Georg von Kuchler--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德文的U上有两点,嘿嘿,这里可能会乱码,只得),日晋升为元帅。屈希勒尔在二战爆发后表现积极,入侵波兰、比利时、荷兰、法国,他的部队所向披靡,这使他获得了上将军衔(别人都升了元帅)。日在俄国,屈希勒尔接替勒布元帅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从希特勒的角度说,他更喜欢亲纳粹的屈希勒尔而不是老派的勒布元帅。随即屈希勒尔带着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开展了大规模的进攻,尽管最终无功而返,但并不影响他42年夏天被升为元帅。面对困境,屈希勒尔元帅要求撤退,这使得希特勒解除了他的指挥权。回家后,屈希勒尔拒绝了密谋分子的拉拢,他不愿意反对希特勒,尤其是在战时。战后,屈希勒尔元帅被判处20年徒刑,原因是他在苏联境内的反游击战。1953年屈希勒尔因病获释,日去世。
&(曼施坦因元帅,他悬挂的骑士铁十字勋章上添加了橡叶与宝剑,战功赫赫。曼施坦因的问题在于他是个很优秀的战术天才,但他经常误以为自己同时也是战略天才。)
13:Erich von Manstein-- 埃利希冯曼施坦因,日晋升为元帅。曼施坦因与隆美尔、古德里安三个可能是二战中德军将领里最负盛名的,在东线,曼施坦因所统辖的部队曾多达60个师,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对统辖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曼施坦因名气很大,更重要的是他的战略思想对德军影响极大。进攻法国之所以取得极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曼施坦因计划,如果实施原定的施利芬计划,西线战事的结果难以预料。入侵俄国后,曼施坦因的指挥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库尔斯克、第聂伯河等等,曼施坦因打得有声有色,在我看来,曼施坦因的天才在于他总能在不利之时为自己的部队找到某个平衡点,绝不致使部队溃散,并恰当地寻找到敌人的弱点与空隙,一刀下去,往往会转败为胜。这一点也导致了他与希特勒的严重冲突,他始终强调弹性防御,主张大踏步后退,让苏军进攻,等苏军的前进过于前伸失去平衡之时,就是德军反击之时。希特勒反对退却,这使得曼施坦因被解职。战后,曼施坦因被判处18年徒刑,后被减刑至12年,1953年获释后担任西德国防部顾问。PS一下,战后德军许多将领都著有回忆录,众口一词对希特勒的指挥提出严重批评,并认为如果按照自己的方式可能会更好,曼施坦因也是一样,《失去的胜利》是个很好的例子。但我要指出,曼施坦因在战时并不像他回忆录所描写的那样刚直不阿,和其他许多将领一样,曼施坦因也是个趋炎附势之徒,虽然这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点上,他与古德里安似乎差别极大。
(保卢斯元帅,实际上他现在穿着的制服是陆军上将肩章,而不是元帅。)
(保卢斯元帅被俘后所摄的照片,注意他的左肩上的星,肩章依旧是上将,身后的苏联人表明这张相片拍摄的时间。)
(这张照片很有意思,保卢斯元帅在签署什么声明,注意他的肩章,这次换成了元帅标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肩章上交叉的两根权杖。保卢斯为什么要更换自己的肩章呢?这张照片很明白地显示了苏军的得意心态:俘虏了一个德军元帅。)&
14:Friedrich Paulus-- 弗里德里希保卢斯,日晋升为元帅。保卢斯可能是第三帝国元帅里最不幸的一个,也是战时被俘的唯一一个陆军元帅,尽管希特勒授予他元帅军衔是想让他不被俘。保卢斯的升迁几乎可以说是"坐火箭",莱歇瑙元帅取代伦斯德元帅担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后,认为自己同时兼任第六集团军司令不合适,忙不过来,于是提议由他的前任参谋长保卢斯接任第六集团军司令。而在此之前,保卢斯并未担任过任何兵团级的指挥官,这让后来的研究者认定保卢斯根本不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其实,保卢斯是个优秀的参谋人才,他的个人才华在作战计划的拟定上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批评他的人似乎忘记了保卢斯刚刚接管第六集团军时与克莱斯特装甲集团军打出的漂亮配合,一举歼灭苏军二三十万。保卢斯的问题在于他的优柔寡断,斯大林格勒被围后,他似乎失去了主张,一味听命于希特勒的电文,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近在咫尺,他却拿不出"将在外,军令可有所不受"的勇气与决断,这最终葬送了第六集团军这支王牌。实际上,曼施坦因元帅在组织救援第六集团军时,始终不肯下一个明确的指令给保卢斯--突围!曼施坦因也害怕承担责任,他作为上司,应该勇于承担起责任,但曼施坦因没有,从《失去的胜利》里可以看出战后曼施坦因良心上的自责。第六集团军被牺牲掉,应该还有其战略上的意义,这里不再一一详述。保卢斯被俘后与苏军的合作并没有使他少坐几年牢,1953年获释,定居东德,死于日。保卢斯与赛德里茨的结局很像,在德国人眼中,他们就是叛徒,唯一差的就是一张苏联身份证,他们与7.20密谋者有本质的区别。每次提及保卢斯,总让我想到黄维。
克来斯特元帅,此时的制服似乎并不是元帅制服,隐约看去似乎是上将。)
(这个大大的K字,是克莱斯特所率的第一装甲军--后更名为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的标记。)
15:Ewald von Kleist-- 艾沃尔德冯克莱斯特,日晋升为元帅。克莱斯特是第一个荣升装甲兵将军的,他的名字永远与闪电战联系在一起。入侵波兰他所率的22装甲军所向披靡;入侵法国,克莱斯特坦克集团军犹如猛虎下山,为西线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随即,克莱斯特率领第一装甲集团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东线,最著名的基辅会战,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团军犹如一把尖刀,狠狠地分割开包围圈中苏军与援军的联系,为合围基辅苏军创造了可能。随后的一系列攻防战充分体现了克莱斯特作为战地指挥官的超强能力,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克莱斯特做得都十分出色,他的部队在东线几乎就是救火队,总是出现在德军最虚弱的地方。克莱斯特元帅在东线的一系列战役没办法一一细说,只能请你完整地看整个东线的战史。遗憾的是,出于同样的理由,包括曼施坦因、克莱斯特在内的一大批优秀将领,都被希特勒撤了职。战后,克莱斯特元帅被军事法庭交给南斯拉夫,46年南斯拉夫判处他15年徒刑,随后又将克莱斯特交给苏联。1952在苏联,克莱斯特被判10年徒刑,1954年死于苏联监狱。克莱斯特元帅是死于苏军监狱的最高德军将领。
(魏克斯元帅的彩照,肩章上的元帅权杖标记清晰可见,领口的骑士铁十字勋章和二级铁十字勋带。)
&(这是一张很难得的高清晰照片,在华沙,中间戴眼镜者是魏克斯,前面手执地图的是勃拉斯科维茨将军。)
16:Maximilian Freiherr von Weichs-- 马西密兰弗莱赫冯魏克斯,日晋升为元帅。魏克斯与许多德军将领一样,通过波兰及法国战役迅速得以提升,法国投降后,魏克斯的第二军团挥师南斯拉夫,一路所向披靡。转入东线后,魏克斯曾配属于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后来魏克斯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在东线,魏克斯的指挥与作战能力,战略及战术与曼施坦因相比似乎相去甚远,B集团军群最后并入曼施坦因的指挥序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东西。魏克斯是一名天主教徒,这使希特勒始终不很放心,几次撤销他的职务又几次启用他,最后一次是1945年德军组织维斯杜拉集团军,古德里安提议魏克斯元帅出任司令官,被希特勒拒绝,改任希姆莱,滑稽!战后,盟军军事法庭审判魏克斯,因为在南斯拉夫的反游击战比较血腥,但魏克斯身患重病,被法庭免于起诉。日,魏克斯元帅去世。
(布施元帅,他的领口上悬挂着蓝色麦克斯勋章和一枚骑士铁十字勋章。)
(很清晰的一张合影,我们从左边看起:陆军元帅布施,陆军上将瓦尔特魏斯,陆军二级上将克莱勃斯,陆军二级上将豪斯巴赫,陆军二级上将罗曼,中将汉斯斯派斯,这张相片拍摄于俄罗斯。)
17:Ernst Busch-- 恩斯特布施,日晋升为陆军元帅。布施作为一名军人,与我们前面介绍的赖歇瑙元帅有很多相似之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布施是一个坚决支持军队纳粹化的军人。其实我们稍稍了解一下布施晋升的轨迹就可以明白,他的发迹与纳粹主义的上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布施一无背景二无出身,他之所以能从一个少校快速升至中将,就是与他支持纳粹的坚决态度有关。希特勒为了掌控陆军,1938年起清洗了一批"不听话"的陆军将领,而空缺出的职务则由"听话"的将领担任,布施显然是一个沾光者。知道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在侵略捷克之前的军事会议上,为何其他陆军将领都大唱反调而只有赖歇瑙与布施两人坚决赞成希特勒的计划。许多人认为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布施"没有政治头脑",实际上在我看,布施就是押宝,他把赌注一股脑押在了希特勒身上:政治是不能脚踩两条船的。波兰战役--布施指挥第八军,法国战役--布施指挥第16集团军,苏联战场上,布施成功地在叠米扬斯克解救了被围的第2军和第10军,这一战彻底展示了德军的顽强和不屈。等布施荣升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后,他盲目服从希特勒遥控的缺陷带来了致命的危害,苏军的"巴格拉季昂"攻势把死守阵地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打得四分五裂,直到莫德尔赶来重新统帅中央集团军群。战后,布施元帅被英军俘虏,日因心脏病发作死于战俘营。
(莫德尔元帅,这张照片拍摄时,显然他还没有晋升为陆军元帅,注意他肩章上的星。不过此时他的骑士铁十字勋章上已经附加了橡叶和宝剑。)
(莫德尔元帅的墓地,上面写的很清楚,日身亡。)&
18:Walter Model-- 瓦尔特莫德尔,日晋升为陆军元帅。1943年1月希特勒晋升了四位陆军元帅,其中包括保卢斯,随即保卢斯元帅被俘,这使得希特勒大为光火,他认为一名德军元帅战败后不是自杀殉国而是采取了苟且偷生的被俘,这是及其耻辱的事情,于是希特勒宣布战争结束之前他不会再提升任何人为元帅。实际上希特勒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因为后来空军的里希特霍芬、格里姆,陆军的莫德尔、舒埃纳尔,都是在保卢斯之后提升为元帅。莫德尔是一个狂热的纳粹支持者,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中莫德尔都有不错的表现。入侵苏联之后,莫德尔的才华得以充分体现,基辅会战、莫斯科战役,莫德尔干得都不错,尤其是莫斯科会战后的勒热夫突出部战役,当时朱可夫调集近200万军队想消灭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并一举歼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勒热夫突出部战役在整个东线战事里非常残酷,几乎有点像一战时的凡尔登。莫德尔率领第九集团军顽强抵抗,与优势苏军反复冲杀,并抓住时机反扑,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合围苏军。勒热夫一战,苏军被俘+伤亡人数超过70万以上。我经常拿"勒热夫突出部战役""叠米扬斯克包围战"与中国的淮海战役相比较,感叹万千:同样是被围,同样是救援与突围,差别实在太大!莫德尔功成名就,后来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1944年1月屈希勒尔元帅被解职后,莫德尔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3月曼施坦因元帅被解职后,莫德尔又转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6月苏军发动巴格拉季昂攻势,中央集团军群形式岌岌可危,莫德尔又接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同时担任两个集团军群司令这在德军元帅中绝无仅有,一方面是因为德军大批将领被解职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莫德尔自身的优秀。每一次莫德尔上任,都顽强地稳固住德军脆弱的防线,非常厉害。8月,莫德尔接任克鲁格元帅担任西线总司令。1945年4月,莫德尔的部队被盟军包围在鲁尔区,这一次莫德尔彻底丧失了信心,再也不进行积极防御,他认为德国大势已去,4月21日莫德尔自杀身亡,他坚信一名元帅是不能做俘虏的。莫德尔是一个亲纳粹的将领,在苏联执行焦土政策非常积极,但同时他也是一名非常优异的战将。
(舒埃纳尔元帅似乎在签署什么,他的领章使用了校级军官的标记,这是一种荣誉,从他领口的蓝色马克思勋章上就可以看出他的一战资历,这一点和伦斯德的做派异曲同工。)&
19:Ferdinand Schorner-- 费迪南德舒埃纳尔(又译舍尔纳),日晋升为陆军元帅。曼施坦因元帅在纽伦堡谈到陆军元帅时说"17名元帅",实际上他漏掉了莫德尔和舒埃纳尔两位,舒埃纳尔是最后一名被提升的陆军元帅。舒埃纳尔支持纳粹的态度使他的晋升非常快,1942年他还仅仅是一名少将,1945年已经成为陆军元帅,并在希特勒的遗嘱里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舒埃纳尔长期带领山地师,进入东线后,他担任过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顽强不已的库尔兰集团军群就是原先的北方集团军群,也正是在舒埃纳尔的率领之下。战后,舒埃纳尔被苏联判处25年徒刑,1954年底被移交给东德,1958年准许他去西德。在西德,舒埃纳尔被判4年半徒刑,罪名是非法处决开小差的士兵。1963年舒埃纳尔获释,1973年默默无闻地去世了,当时是德军元帅中最后一名活着的元帅。
标准36型陆军野战服,上衣灰绿、裤子铁灰色,黑色中长靴(士兵用)。携带短望远镜,毛瑟98K步枪及黑皮弹盒(褐色为一战式样或波兰特许制造),后来军士多装备MP40冲锋枪。
&同6。40型钢盔(35型钢盔的简化廉价品,1940年3月26日制式化。军衔标志同1。胸前的皮包内装有无袖斗篷(雨衣)。陆军士兵通用的皮带扣,上写“COTTMITUNS”(与上帝同在)。
陆军炮兵上尉,标准36型军官用野战服(领子尖长),兵种色正红。勋章:左胸衣袋上方依次为(读者视角)左-二级铁十字勋章、中-41~42年东线冬季战章、右-罗马尼亚战功章。左胸衣袋为:上-一级铁十字勋章、中-金质战伤勋章、下-金质突击章。右胸衣袋为: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第2纽扣佩有2级功勋十字章的勋标。领口佩有:骑士勋章。戴36型军官大檐帽。 勋章的解释:1)战伤勋章:分黑、银、金3级,以受伤次数或伤情而定。金质表示5次以上负伤或1次重伤。1943年起发给空袭中受伤的平民(银),战争末期发给所有军人及警察。2)突击章:授予在1天内突击3次以上的军人,1943年6月22日开始在最下方的方格内写有突击次数。亦分黑、银、金3级,照片里的突击次数应超过90次。3)德意志十字勋章:分金、银、钻石3级。银质授予已获得1、2级功勋十字章的优秀指挥官。金质授予已获得1、2极铁十字勋章后又参加7~12次战斗的军人。钻石级未发放。战斗员需要先获得德意志十字勋章才有资格获得骑士勋章的推荐。
&德国空降兵,38型伞兵盔及38型空降套装。
&钢盔徽的老鹰头方向与制服徽相反,这是伞兵的特征。伞兵兵种色与飞行员一样是柠檬黄,无边、2个飞翼表示二等兵同上。带有31型水壶和伞兵专用防毒面具包。戴40型便帽、穿I型空军伞降靴。
&德国陆军参谋/兽医少尉,兵种色深红,也可能是炮兵(正红色穿脏后)。穿田野灰42型野战服,领子改为36型的墨绿色,后期黑色人造革官用皮带,黑色官用/准尉用长马靴。勋章:一级铁十字勋章、银质突击章、铜质战伤勋章(黑色,轻伤)。 德国海军山地部队,穿防水皮夹克及防水联合皮裤、水面救生衣。携海军大型望远镜及皮盒。
&同上。戴40型海军便帽(海军蓝),海军的鹰徽不分级别都是金色。便帽左侧镶有山地部队特有的“雪绒花”,这是奥地利的代表植物,因为德国二战中第一位山地部队司令——一级上将爱德华是奥地利人。戴有山地防风护目镜。防水皮夹克后来被服装不足的1SS和12SS师坦克兵采用,用途是防火,魏特曼在灌木村、派佩尔在阿登都穿着这种皮夹克,因此出名。但海军的皮夹克纽扣是树脂制,SS的是铁或锌制德国海军反潜部队熟练水兵。在标准1848型制服左臂中间佩有军衔臂章,上面的黄星表示正在代理军官职务,下面刺穿水面的红色箭头表示反潜部队。戴40型钢盔、外穿充气救生衣。&
&同上。由于代理军官职务,所以制服不是一般兵用而是军士用,下襟长。双排金色纽扣,佩二级铁十字勋章,左胸佩“海岸炮兵射击技术认证章”。水兵帽帽墙上在开战时写有所属军舰舰名如“Panzerschiff Deutschland”,后来为保密统一写“Kriegsmarine”(如照片所示)。德国海军士兵,穿战前制式老式防水橡胶外套和防雨帽、防水皮裤
&德国海军山地部队上尉。戴40型便帽,镶有金边表示军官(陆军尉、校官为银,海军全为金),左侧佩金属制“雪绒花”。右胸鹰徽亦为金属制。注意肩章纽扣为金色,镶海军蓝色边。带大型海军望远镜。同上。穿44型老鼠灰色野战服(早期5纽扣式),海军传统的围脖
&德国陆军山地兵下士。穿山地防风夹克,肩章镶暗绿色边(山地兵兵种色)。戴战前制式老式山地帽、防风护目镜。背31型山地背包、山地镐。带MP40冲锋枪
&德国海军上尉,戴标准海军尖顶军官大檐帽,帽檐花可参照军衔图表(尉官级)。
&同上。穿标准海军军官常服(注意左胸有一个衣袋),佩一级、二级铁十字勋章和海岸炮兵射击技术认证章,携仪仗用短剑。 二战德国海军的制服基本上沿用1848年普鲁士海军根据英国海军制服设计的样式。水兵裤的来历:世界各国海军舰上军人的裤子与其他兵种不同,其样式接近女式,裤脚大裤腿细,前面没有开口。这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当时英国海军一艘战列舰侵入北美一港口,有一名水兵开小差下舰到岸上女友家过夜。半夜北美民兵袭击英军,该水兵匆忙回舰,却错穿了女友的工作裤。当夜战舰被击沉,他跳海后把裤子抖开充气,再抓紧裤脚和裤腰作成一个气囊,*这个气囊漂浮了一夜后获救,全舰只有他一人生还。由于这次战例,英国海军决定发放大裤脚的新式水兵裤,他国海军纷纷效仿,形成今天的水兵裤。德国非洲军二等兵,穿卡其色非洲作战服(由40型陆军野战服改制)。非洲军士兵肩章底色、鹰徽底色、领章内色为褐色。内穿42型热带衬衫,很容易和##党褐衫混淆。腰带和背带都是帆布制。野战服纽扣分前期(铝)、中期(锌)、后期(铁),衬衫纽扣是树脂制。
&同上。戴40型钢盔,涂成砂黄色但已开始掉漆。长靴为帆布制,绑腿为40年8月8日制式,战争前期多为补给部队用。持毛瑟98K步枪、长柄手榴弹,戴防风护目镜。右腕袖章为橘红、白双边黑底,内写“AFRIKA CORPS”,这是在北非服役2个月以上得到。刚入伍时袖章为银边黄底,字样“AFRIKA”,文字两边各有一棵椰子树图案。左臂佩二等兵臂章,底色为褐色;左胸衣袋佩步兵突击章(1939年9月20日制定,最初发给步兵、山地兵,后也发给机械化部队所属步兵),步兵突击章有金、银2种,这里是银质。
&同上。39~40年初期型编织战斗包囊。非洲缺水,所以携带2个中期型水壶(外装吊带)。同上。刺刀可做白刃战用。铲子是一战的老式样,但从35年后以焊接代替老式的铆接工艺,白刃战中铲子可作斧头用。手拿40型热带帽,每边2个透气孔.
&德国山地兵40型制服,佩36型肩章(军士长),兵种色暗绿。身份牌为德军特有的单个椭圆形,美军为2个。单个“雪绒花”佩于山地帽/军帽左侧和大檐帽的鹰徽与国徽之间。刺绣的有橡叶环“雪绒花”佩于野战服右臂袖根16厘米处,按底色配用各型野战服:墨绿-35/36型,田野灰-40~43型,老鼠灰-44型,黑-SS山地野战服全型。窄长的褐色边肩章配用茶色防风夹克,黄边田野灰底肩章为40、42、43型野战服(侦察兵)用。
&同上。穿田野灰防风夹克(套在野战服外),山地靴,其他同上期
&第二帝国时期老式毛料军裤(Tuchhose),裤脚袢为士兵自制。山地靴装有止滑钉
&山地兵个人装备:31型山地包囊,35型钢盔,A框型(A-frame)编织战斗包,中期型狭盖水壶和31型饭盒(早期,铝制)。
战前制式山地帽,树脂纽扣。田野灰色防风夹克。
&穿41型野战服(田野灰)和36型军裤(铁灰色),注意41型为6扣,40型为5扣。41型为廉价劣质面料。佩步兵突击章(早期授予步兵和山地兵)。
&德国陆军宪兵。兵种色血红。35型钢盔,钢盔徽于43年11月1日取消
&同上,穿岗哨大衣(领子尺寸介于35型与40型大衣之间,在腋下多出2个衣袋,有毛皮内衬),带雪地伪装布的钢盔,紧急型防寒靴,持苏联PPSh41型冲锋枪
&岗哨大衣德国陆军士兵。穿40型大衣(领子比35型大,颜色为灰绿),外罩41~42年使用色雪地伪装服,不能防寒的夏季皮靴,背苏联PPSh41型冲锋枪。这种装扮多见于42年2~3月迪米扬斯克突围战,以3SS师使用居多。
德国陆军补给兵(列兵)背着一桶:热汤/水/汽油/防冻液或者各种流体补给品
&同上,穿40型大衣,手持31型饭盒(2种型号:铝或铁制),42型防寒靴。戴罕见的战前制式便帽。
&国陆军补给兵。提牛奶桶,带中期型水壶,面包。42年底发放的陆军防寒服可以两面穿,内侧白色(冬季),外侧迷彩(春季),照片为罕见的田野灰单色。36型钢盔,比35型小。德国陆军钢盔尺寸:1916型&35型=40型&36型
&德军步兵(迪米扬斯克包围圈内),在白色伪装服手臂上有黑色友军识别标志(也有红、绿色)。持毛瑟98K步枪,右肩挂手电筒,腰插捷克或奥地利铁铲(旧型铆接式)。为避免泥污,岗哨大衣衣角装有挂钩,可以翻起固定。
&德国空军少尉飞行员,穿34型空军工作服的热带深黄版本,不佩领章,肩章兵种色柠檬黄。戴白顶礼服帽。佩:骑士勋章(39年9月1日制定的第3版本)、二级铁十字勋章。左胸佩(上至下):出击战功章——DISITINGUISHED SERVICE MEDAL,1941年制定,授予出击多次的熟练飞行员。一级铁十字勋章、飞行技术认证章:1936年起授予合格的飞行员
&德国陆军宪兵个人标志:特殊的袖章、铭牌和军士长肩章,兵种色血红
&德国陆军宪兵个人标志:特殊的袖章、铭牌和军士长肩章,兵种色血
&德国陆军风纪警察(宪兵)军士长,典型的橡胶制防水摩托风衣、防风护目镜。配30型防毒面具盒、MP40冲锋枪、35型地图
&同上,风衣下摆可以扣住以便骑乘摩托。35型钢盔
&同上,作为特殊兵种,宪兵制服拥有介于陆军和警察之间的特性:陆军43型野战服;臂章与警察相同,但警察士兵为毒绿色,宪兵士兵为橙色、校尉官为银色金属制、将官为金色。袖章佩在左臂(与SS相同位置),而陆军都是在右臂。宪兵士兵领章样式与陆军相同。佩:二级战功勋章、德意志国家体育铜质奖章(II型)——1937年9月1日制定,战后被禁止佩戴。国防军没有这种奖章。
&1916型钢盔,一战时制定,电影《西线无战事》中常出场,特点是巨大外形、尖厂的前沿和突出的气钮,二战前非战斗部队多用(35型钢盔不足),二战时匈牙利、保加利亚多用。早期警察钢盔徽。##警察的皮带扣很能体现其本性。一战制式刺刀和“卢格”手枪。
&同上。礼服领子、衣襟及袖口镶有兵种色线,肩章为42年1月制式,军士饰线为黑、银2色编织,底色黑(与SS相同),2颗银星代表军士长。戴战前制式警察便帽,橡叶花环加老鹰为警察专用国家徽记。佩德意志国家体育铜质奖章。德国警察的兵种色为“毒绿”,意为中世纪女巫炼制的蛇毒液色,德语叫“Giftgrun”。适用于:4SS“警察师”、风纪警察、保安警察、秘密警察(SD,即盖世太保)、SSVT所属警察后备军。
&附:SS特别队和保安警察的犯罪记录   1941年6月,一支由武装SS、SD(盖世太保)、SIPO(保安警察)、SSVT(普通SS)、SSTV(髑髅队)组成的“SS特别队”侵入苏联,共3000人分成A、B、C、D四个分队,任务就是屠杀斯拉夫和犹太平民,仅A队在6个月后就提交了已杀死10万人的报告。1943年后,这种屠杀被集中营毒气室取代。  在近2年的特别队屠杀中,有近100万平民被枪杀或活埋,保安警察由于在特别队中占主要成分而臭名昭著,并被国际法判决为犯罪组织。  而在屠杀过程中,特别队本身亦陷入疯狂的黑洞,所有第一任分队领袖几乎全都自杀或精神失常,每天都有队员自杀、发疯。最后任指挥官的是2名完全没有人性的##分子——提旺克博士和卡明斯基。  在SS特别队解散后,组成了“提旺克别动队”和“卡明斯基别动队”,主要参与镇压华沙起义,因杀戮无数而被称为“华沙屠夫”。同上,穿35型大衣,大衣领口镶有毒绿色线。
&警察使用2级军用物资:30型防毒面具盒、一战制式战斗包、31型饭盒和##党用劣质水壶、一战制式刺刀。
&同上,戴1916型钢盔,警察专用钢盔徽(与SS的钢盔左右花色相反)
&武装SS步兵一级小队长(军士长)。42年制40型便帽。低级领袖(军士)用38型SS鹰章(毛料底、人造丝绣)。
&同上,穿42型野战服,典型SS德系部队领章,肩章底色为黑,银色D字表示隶属“德意志连队”,袖章佩于左袖,银色绣“Deutschland”。配:二级功勋十字勋章、二级、一级铁十字勋章、步兵突击章。下穿前扣防寒裤及防寒靴。皮带扣为早期铝制,上写“吾之荣誉即忠诚"。
&穿43型(改良42型)SS专用防寒外套的武装SS队员
&43型SS专用防寒外套于43年底出现,与42型相比,43型不是套头式而且简化了上衣袋。
&同上。40型钢盔漆成白色雪地伪装。
&德国风纪警察军士,制服与保安警察相同,军士肩章不分级别统一为毒绿边、黑银编制线饰黑底(42年1月制定)。穿官用马裤及马靴,持毛瑟98K步枪。左胸佩冲锋队体育铜质奖章(33年11月28日颁发),说明他曾是冲锋队员
&德国SSVT警察后备军。列兵肩章上一条粗银杠表示他是候补军士。穿少见的35型夏季开襟野战服,普通警察士兵领章。背毛瑟98K步枪。佩:步兵突击章、铜制战伤勋章、工兵突击章。
&SSVT警察后备军是在战前由正规SS队员组成,主要作用是控制警察部队为SS服务,最后达到了目的,战争开始后所有德国警察都隶属SS组织,战后都因滔天罪行被判处为犯罪组织。 同上,35型钢盔
&德国空军上士飞行员,穿34型空军常服(中蓝),佩礼服用勋带。右臂佩所属航空团袖章,带“卢格”手枪。右胸佩:一级功勋剑十字勋章;左胸佩:一级铁十字勋章、优异飞行奖章;纽扣佩:二级铁十字勋章
&德国空军军士,穿SS专用II型迷彩罩衫(春季),当时空军只有“戈林师”在43年领到这种罩衫,该师拥有特殊的士兵领章:白底红边。照片中不是“戈林师”,为一处错误。II型迷彩罩衫:40~45年制造,SS专用。图案为“橡叶迷彩”(OAK LEAF),机械滚印(ROLLER PRINT)。与36年的I型相比,II型罩衫没有橡胶领衬和防风带。
&&&&&&&头盔 运用在军事上的初衷,还不是保护官兵的头部,却是精神因素重于物质因素的。对内,起着整合士气以壮军威的作用;对外,则吓敌意志震慑其魂。一种头盔在其国家的军队这中,连同军服、步枪一起,往往成为该国军队最显著的三大标志。而在这三大标志之中,又以头盔为首要标志。
&&&&&&&&&&&&&&&&&&&&&&&&&&&&&&&&&&&&&&&&&&&
德国M35头盔
&&&&&&&&&&&&&& 德国m35头盔&&
&&&&&&&&&&&&&& 中国在上个世纪30年代,也进口了大量的m35头盔,以装备国民党的中央军德制师。不过,m35对于头部较小、较圆的中国士兵来说,戴上去怎么看,都没有德国士兵感觉协调。德国头盔上尖锐的突起,实际上只是装饰品,而不象我们小时候想象的那样:德国士兵在肉博时,拿脑袋把敌人顶死。 &&&&&&&&&&&&&&& 毋庸置疑,德国m35被誉为“最漂亮的头盔”。但该头盔“民族特色”太浓重,额头较高的雅利安人戴还合适。
&&&&&&&&&&&&&&&   
&&&&&&&&&&&&&&&    美国m1头盔
&&&&&&& 美国m1头盔
&&&&&&&&&&&&&&& m1头盔分内盔、外盔。如图,两侧在下颌带扣的点焊的,是外盔;旁边由为内盔。外盔的材料是锰钢;内盔则是用增强纤维制成。看来美国大兵的脑袋瓜子要值钱些,保护得特好。真不知道多出来的重量如何解决?实际上,m1头盔的外盔硬度不如日本的头盔,有时候摔在地上,就可能出现凹坑。
&&&&&&&&&&&&&&&   
二战日军90头盔
&&&&&&&&&&&&&&&   
&&&&&&&&日本90头盔
&&&&&&&&&&  日寇的头盔在外形上就跟西方国家的头盔区别很大,相比之下确实“土里土气”。但它确实符亚洲人的头部轮廓外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海军舰艇部队、海岸炮兵部队、高炮部队,仍然使用这种平边的日本头盔。
二战英军MK III头盔
&&&&&&&&&&&&&&&   &&&&&&&&&&&&&&&   
我军gk80头盔
&&&&&&& 我军gk80头盔
&&&&&&&&我军使用的GK80型头盔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的第一代防弹头盔,于80年代正式装备部队。GK80型头盔所使用的材料为232防弹钢,钢盔质量1.10~1.25kg,抗冲击能量高于392J,V50值为366m/s。
&&&&&&&&&&&&&&&   &&&&&&&&&&&&&&&   
&&&&&&&&&&&&&&&   美军m88头盔
&&&&&&&&美军m88头盔
&&&&&&&&&&&&&&& 头盔戴在头上,第一的感觉的它的份量。大家不相信,可以回家找一口铁锅顶在脑袋上试试。
&&&&&&&&&&&&&&& 我们讲m88头盔怎么怎么好,是有前提的。欧美**的平均身高174cm,平均体重76千克。m88平均1.88千克的重量,仅仅是人体重量的0.025倍,因此欧美士兵戴m88时的压重感和摆甩感当然小得多。即使是跳伞,也能够承受着地瞬间的冲击。而亚洲人平均身高168cm,平均体重60千克,m88便相当于人体重量的0.03倍,它的惯性就会大很多,如果在跑步时突然停下,头盔可能前冲挡住视线;如果在停止间突然摆头,可能头颈转动了,头盔却还停在原来的方向。跳伞就更加糟糕。一般而论,凡比较合适的头盔,其重量通常就小于人员体重的0.02倍。具体地讲,中国士兵戴的头盔,最好在950—1350克左右。
&&&&&&&&&&&&&&& 这款m88头盔套上了帽套。除了伪装,还有防辐射、隔热的作用。在太阳下面套不套盔帽套,其感觉肯定是明显的。看过二战片的网友一定会有印象:盟军士兵与德国士兵在黑暗中时,头盔的反光,真地让他们非常容易成为敌人的靶子。
&&&&&&&&&&&&&&&   
&&&&&&&&&&&&&&&   
以色列士兵的头盔
&&&&&&&&&&&&  以色列士兵的头盔
&&&&&&&&&&&&&&& 头盔除了前边提到的帽套,还有网套。一般在夏秋季节将枝叶插别在网套上,从而改变头盔的规则外形,遮蔽反光,使之与自然背景融为一体。二战中,日本、苏联、盟军都大量使用网套,唯独德军没有怎么使用。那恐怕与德军最先使用迷彩面料的布帽套有关。20世纪70年代后,除了以色列国防军,网套在其它国家几乎绝迹。
&&&&&&&&&&&&&&&   
&&&&&&&&&&&&&&&   &&&&&&&&&&&&&&&   
我军QGF02芳纶头盔.
&&&&&& QGF02芳纶头盔
&&&&&&&&&&&&&& QGF02芳纶头盔在-40~40℃的环境中,使用54式手枪、51式7.62mm手枪弹,射距5m、弹速420~450m/s,抗弹率达100%。新型头盔的V50值达630m/s,抗弹能力比GK80型头盔提高了38.4%,抗弹性能优异。采用国际通用的防弹标准V50对比测试,结果证明,与美军的地面部队单兵防护系统头盔基本相当,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美PAGST 原型盔.
&&&&&&&&&&& PASGT 头盔分别由几个制造商按照军标 MIL-H44099A 生产,头盔的设计目标并不是抵御步枪子弹的直射,而是防御手榴弹、地雷、迫击炮弹、炸弹等破片杀伤性武器和 9mm 手枪弹和猎枪枪弹的直射。盔内安装二层式悬挂系统,使头盔与头部保持 1.3 厘米的间隔,既保持良好的通风性,又可以有效減低外來冲击保护头部免受震荡。头部防护面积(中号)为 1,129 平方厘米,头盔可抵抗(V50 防弹性能测试值)663 米/秒速度的破片撞击,可耐受 190℃高温。相比之下,老式 M1 钢盔的 V50 值是 300 米/秒左右,PASGT 的防护性能提高了 50%。头盔采用两点式固定,颚带两侧长度可调,带扣设置在左侧。除了盔罩外,头盔外侧还要套上一根称为“猫眼带”的弹力带。猫眼带除了可以固定伪装物外,在后侧还镶有荧光片,在夜间纵队行军时便于跟随。
模块式整体通信头盔
&&&&&& 模块式整体通信头盔(MICH),美军最近还列装了一种经过修改的 PAGST 变形盔——模块式整体通信头盔(MICH),能提供改进的防护性,实用性和舒适性,2001 年配发特种部队。MICH 比 PASGT 盔体浅,取消帽檐,使用多种凯夫拉纤维粘接。MICH 使用一个新的七衬垫的悬吊系统。衬垫由两种泡沫材料组成,悬挂系统通过一系列尼龙搭扣附着在盔顶内部,使用四点颚带固定。MICH 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在护耳下安装双工通信模块,取代了以往笨重的耳麦系统,提高了士兵的战场感知与协同能力。MICH 只有中号和大号,但可以通过不同尺寸的衬垫来适应不同头型。MICH 目前只装备特种部队,并应用在美军陆地武士系统中,在以后将逐步取代 PASGT 成为标准头盔。
馆藏&181454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军枪杀德军伤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