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有多少航母被盟军击沉航母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多少艘航母,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_百度知道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多少艘航母,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多少艘航母,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从日本海军的第一艘航母“凤翔”号算起,至二战结束日本共建造了25艘航空母舰,其中专门设计建造的为10艘,改装的为15艘。 【舰队航空母舰】 赤城号、加贺号 苍龙级:苍龙号、飞龙号 | 翔鹤级:翔鹤号、瑞鹤号 飞鹰级:飞鹰号、隼鹰号 | 大凤号、信浓号 云龙级:云龙号、天城号、葛城号 【轻型航空母舰】 凤翔号、龙骧号、龙凤号 瑞凤级:瑞凤号、翔凤号 千岁级:千岁号、千代田 【护航航空母舰】 神鹰号、海鹰号 大鹰级:大鹰号、云鹰号、冲鹰号 水上飞机母舰有: 若宫号、能登吕号、日进号 瑞穗号、秋津洲号、神威号 此外还有 伊—400型潜水航空母舰 :伊400\401\402 航空战列舰:伊势号、日向号 另外,G6,第5021号舰级,G18。其中,G6是按照伦敦条约计划的,后来放弃;5021是大凤的改进,一共计划5艘,第5021号舰,第5022号舰,第5023号舰,第5024号舰,第5025号舰;G18是计划代替“云龙”的战时急造航母
采纳率:38%
海鹰号 大鹰级、飞龙号 | 翔鹤级、天城号、秋津洲号、神威号 此外还有 伊—400型潜水航空母舰 、隼鹰号 | 大凤号:飞鹰号:云龙号:翔鹤号:苍龙号、加贺号 苍龙级、葛城号 【轻型航空母舰】 凤翔号、龙骧号、龙凤号 瑞凤级:瑞凤号、翔凤号 千岁级:千岁号、千代田 【护航航空母舰】 神鹰号、日进号 瑞穗号、冲鹰号 水上飞机母舰有:大鹰号、瑞鹤号 飞鹰级: 若宫号、能登吕号【舰队航空母舰】 赤城号、信浓号 云龙级、云鹰号
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的武器是最为精良的,可以说是其他二战国家的所生产的武器的鼻祖。因为它若没有最为先进的武器,它怎能有称霸世界的野心,就像一句老话说的“手上没有金刚钻,就甭揽瓷器活”,是一样的理。而美国谁都知道它是靠发战争财起家的,所以它的武器是后起之秀。而苏联,谁都知道这个国家它最发达的是哪一块产业,这点直到苏联解体了也没啥改变,因此它所造出来的武器是可以和当时的德国有得一比的,只是德国在向世界宣战时它正在积极的筹备准备举行全国性的大革命,所以没能占据首要位置,即和德国在第一时间进行武器装备上的较量,但在此后进行的苏德大战期间苏联造的武器也有大出风头啊。英国它本身就是世界公认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武器本身也不是很差,只是说比较旧式些,新式的不多罢了,但也不一定全是这样,也是有好的方面的,只是和德国比起来较逊色些。日本呢,据我所知日本将它所造的武器分为三类:第一类即最好的,送往美洲;第二类即次好的,送往欧洲;第三类即下脚料的,送往亚洲。从这就能看出,日本造的武器也是不赖的,最起码,是全亚洲最好的,这点应该没有争议吧?至于咱中国,我们本身就只是个农业大国,而不是工业大国,而且到了1911年才发生了推翻封建制的全国性大革命,从此才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才开始进入新的制度中,所以工业起步较其他五国来说是最晚的,因此武器自然也是最差的,但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怕吃苦敢于进行挑战的精神,所以在后来的武器制造方面也有了进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因此在二战中才能将比我们武器装备要好很多的日本军队打倒,也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以上就是我的说明,仅供参考。 苏联的武器技术比较落后,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因为苏联不像德国虽是在封建社会中,但已积极的在发展它的军工业了。不知你知不知道德国在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称为欧洲大战)时,国家的最高领袖是他们的国王,而非后来的什么总理或总统呢,那为国王的名字好象是叫威什么二世国王呢,相比之下,当时的苏联还是在沙皇的统治之下,而这位沙皇可没那位国王有那么好的头脑,他想的还是和一般的皇帝一样,都是只顾自己享乐不管国家死活的那种没远见卓识的人。他们国家发达的是那些重工业,而非是军工业,重工业是指制造拖拉机、卡车、起重机、挖土机、吊车、叉车等大型机械设备,军工业是指生产、制造出各类武器弹药、武器用具、武器设备等各类型的武器装备,这两这是有很大区别的。加上苏联当时没有想要称霸世界的野心,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的培养,没有时间及精力顾虑到这上头来,所以自然没能提高自己的武器技术水平了。 苏联的高端技术实力是什么时候崛起的你说的“苏联可是先于美国进入太空的呀。还有,我有次看新闻频道有专家说冷战期间,苏联与西方生产的飞机相比,数量上西方国家多,但质量上都一样的,苏联不比他们差,”这些都是对的,都是事实。之所以会是这样主要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之前的一战,它所涉及的战争范围主要只是一个洲,即欧洲大陆,要不然那次战争也不会被称作欧洲战争了,虽有亚洲的日本参战,但它当时也并没有派兵至欧洲参与那里的对德作战,也只是在中国的旅顺港及山东半岛这一带和德国军队交战,而且日本参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正义而战的,而是为了趁火打劫,是为了抢占中国丰富的的资源而和德国开战的,这点中国人都知道。而我上面有讲到苏联在一战时期他们的国内状态及他们所发达的产业,是吧?但当他们当时的沙俄政权被后来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所取代后,他们的国内状态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原先是生产拖拉机等机械设备的地方,现如今就成了生产坦克、装甲车等武器设备的地方了,原先的重工业生产已经向军工业生产让步了,所以从那时期开始苏联的武器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再加上二战结束后的整个世界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转变,而且发生于二战后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历史推进到“电子信息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法两国势力,使之成为二等国家,大大改变了世界格局,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舞台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因此苏联的高端技术实力也是在此之后开始发展的,因为它要与靠发两次战争财的另一种制度国家——美国一争高下,自然少不了在这方面下工夫了。谁都知道若要想拔得头筹,首先就要争先了这个道理。因此苏联先于美国进入太空,这就是这个道理的最好体现,它是在向美国借机炫耀它的国家实力,美国一旦受到了它的刺激,自然也就会跟风了,但也已晚了,登上太空的第一国是苏联这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所以美国后来也学乖了,也搞到了一个第一,即成为了登月的第一国了,这一点连苏联也都得承认他们是不如的。虽是这样,但苏联在长达近八十年的时间里也是有所建树的,最起码他们发生事故的几率总是最小的,因此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最少的,这点也是美国所不得不承认的,他们在这方面的水平确实不如苏联,这从现在苏联时期造的飞机至今还在使用上便可得知了。苏联除了登月第一人伽伽林,因在返回地球时操作失当,而导致机毁人亡的惨剧外,至今也没有再发生过相似的人间惨剧了,而美国至今却是已发生了一连几起的人间惨剧,这不就是最好的例证了吗?
二战日本有航母吗,现在都没有航母呢。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二次大战日本有多少航空母舰_百度知道
二次大战日本有多少航空母舰
我有更好的答案
5021是大凤的改进,一共计划5艘,第5023号舰、秋津洲号 :千岁 号、千代田 【护航航空母舰 】 神鹰 号:伊400\401\402 航空战列舰 、海鹰 号 大鹰级:大鹰号、云鹰号、冲鹰号 水上飞机母舰 有,第5021号舰: 若宫号、能登吕号 、日进号 瑞穗 号、神威 号 此外还有 伊—400型潜水航空母舰 。【轻型航空母舰 】 凤翔号 、龙骧号 ,G6,第5021号舰级、龙凤号 瑞凤级:伊势号 、日向号 另外,第5022号舰,第5024号舰,第5025号舰;G18是计划代替“云龙 ”的战时急造航母 :瑞凤号、翔凤 号 千岁 级,日本虽然拥有13艘航空母舰,G18日本自1922年拥有第一艘航空母舰起到1945年战败为止,整个二战时期总共建造了25艘航空母舰。其中20艘在战时被击沉。到了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的生产能力已经跟不上损失的速度。在1944年1月。其中,G6是按照伦敦条约 计划的,后来放弃、可搭载496架舰截机,然而实际拥有的舰戴机数量却始终这不到这个数字
采纳率:93%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二战各国航空母舰沉没记录
二战各国航空母舰沉没记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先试用航空母舰。巧得很,第一艘被敌人击沉的航空 母舰「勇敢」号zCourageous{,也是英国的。这是一艘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 船改装的轻航空母舰,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七日在英国西南方被德国潜艇 U-29 以 两枚鱼雷击中,十五分钟之内沉没。奇怪地是勇敢号的同型舰「光荣」号 zGlorious{是第二艘被敌人击沉的航空母舰,四零年六月八日「光荣」号自挪 威撤退时,不幸在海上遭遇到两艘德国战斗舰:Scharnhost 及 Gneisenau,虽然 一艘同行的英国驱逐舰拼命为其掩护, 「光荣」号经过德舰十一贾髋诤浠饕恍 时多后,终告沉没。 在太平洋中, 第一艘被敌人击沉的航空母舰也属英国海军。 四二年四月九日, 「使者」号zHermes{轻航空母舰在锡兰海外被日本舰载俯冲轰炸机炸沉。这 是英国在东方唯一损失的一艘航空母舰, 也是唯一沉没在印度洋中的一艘航空母 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英国总共损失了八艘航空母舰,以下按照沉没日期排列 z数据取自「一九一四年迄今世界航空母舰全书」 ,美国海军学院出版社,1984 年出版{。 英国损失的八艘航空母舰: 【一】 「勇敢」号zCourageous{:排水量二万六千吨,飞机四十八架,沉 没日期及情形见上文。 【二】 「光荣」号zGlorious{:排水量二万六千吨,飞机四十八架,沉没日 期及情形见上文。 【三】 「皇家方舟」号zArkRoyal{:排水量二万八千吨,飞机六十架,四 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在直布罗陀海外,被德国潜艇 U-81 击沉。 【四】 「大胆」号zAudacity{:排水量一万吨。此舰由俘虏的德国邮船改 装,只能配备六架飞机,平时担任船团护航任务。四一年十二月二十日,由英国 护航船团至直布罗陀海峡时,在葡萄牙海外被德国潜艇 U-751 击沉。 【五】 「使者」号zHermes{:这是英国第一艘新设计的航空母舰,排水量 一万三千吨,最高速度二十五节,携带飞机二十架,一九二三年服役。到二战开 始时,已经落伍,不足担任第一线舰队航空母舰的任务。 「使者」号是被日本海 军「飞龙」号、 「苍龙」号及「赤城」号航空母舰的飞机炸沉。 【六】 「老鹰」号zEagle{:排水量二万七千吨,飞机二十四架,四二年八 月十一日,支援地中海马耳他岛时,被德国潜艇 U-73 击中四枚鱼雷,五分钟之 内沉没。 【七】 「复仇」号zAvenger{:排水量一万五千吨,飞机十五架。这是一艘 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借用的护航航空母舰,四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在直布罗陀 海外,被德国潜艇 U-155 击沉。 【八】 「勇猛」号zDasher{:这也是一艘从美国借用的护航航空母舰,排 水量一万五千吨,飞机四十八架。四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在英国港口内飞机加油 时,起火爆炸沉没。 美国海军的「兰莱」号zLangley{是第一艘被日本击沉的航空母舰,四二 年二月二十七日在爪哇南方被日本飞机炸沉。 「兰莱」号是美国的第一艘航空母 舰,编号 CV-1 在战前已经改列为飞机母舰ztender{,这艘速度缓慢的老船是 在运送飞机至爪哇前线时, 被日本轰炸机击中五枚炸后,因为过度倾斜不及挽 救,由美国驱逐舰以炮火击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日本总共击沉了四艘大型美国航空母舰,这四艘皆沉于 一九四二年太平洋战争的第二年间。 【一】 「勒克星顿」号zLexington{是第一艘被日本击沉的美国大型航空母 舰,它是美国的第二艘建造的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四万八千吨,是当时世界上 最大的航空母舰。 四二年五月八日 「勒克星顿」 号在珊瑚海海战中, 受到日本 「翔 鹤」号及「瑞鹤」号舰上飞机的攻击,至少有两枚鱼雷及两枚炸击中该舰,起 火两小时后终因航空汽油爆炸而被迫放弃,由美国驱逐用五枚鱼雷击沉。 【二】 「大黄蜂」号zHornet{是最后一艘被日本击沉的美国大型航空母舰, 黄蜂号服役不及一年,在四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圣塔克鲁兹岛zSantaCruzIs.{海 战中被炸受重伤后被日本驱逐舰击沉z总共挨了四枚炸及十六枚鱼雷{。 【三】四二年六月六日中途岛海战中, 「约克镇」号zYorktown{被日机三 枚炸及二枚鱼雷击中受重创,在友舰拖撤战场途中,被日本潜艇 I-168 击沉。 【四】四二年九月十五日「黄蜂」号zWasp{在所罗门群岛海战中,被日 本潜艇 I-19 击中三枚鱼雷,起大火后又因航空汽油油管破裂引起爆炸,弃船后 由美国驱逐舰用鱼雷击沉。 此后日本击沉一艘美国轻航空母舰「普林斯敦」号zPrinceton{一艘及护航 航空母舰五艘: 【五】四四年十月二十四日「普林斯敦」号在雷依泰湾海战中,被日本俯冲 轰炸机的一枚炸击中;也是因为航空汽油爆炸,全舰大火后弃船,由美国巡洋 舰用鱼雷击中猓环种幽诒ǔ撩弧 五艘被日军击沉的美国护航航空母舰皆属卡萨布兰卡级,排水量一万一千 吨,飞机二十七架,沉没日期及经过如下: 【 六 】 USSLiscombeBay 四 三 年 十 一 月 二 十 四 日 , 在 吉 尔 伯 特 群 岛 zGilbertIs.{被日本潜艇 I-175 以一枚鱼雷击沉。 【七】USSStLo 四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在雷依泰湾海湾中被一架自⒎苫 中,引起机库航空汽油爆炸,三十分钟内沉没。 【八】USSGambierBay 四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在萨马岛外zSarmaIs.{被日 本重巡洋舰「鸟海」号、 「羽黑」号及「能代」号以舰炮击沉。 【九】USSOmmaneyBay 四五年一月初,前往吕宋岛西北岸途中,被日本自 ⒎苫髦校鸫蠡鸷笃擅拦鸾⒂糜憷谆鞒痢 【十】USSBismarckSea 四五年二月二十一日被二架日本自⒎苫鞒劣诹 璜岛海外。 德国在二战中也击沉了一艘美国护航航空母舰: 【十一】USSBlockIsland 号。此舰也属卡萨布兰卡级,在大西洋中被德国潜 艇 U-549 用一枚鱼雷击沉。 日本的航空母舰舰队下落最为凄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艘被美国击沉 的日本航空母舰是「祥凤」号,四二年五月八日珊瑚海海战中, 「祥凤」号被美 国舰载飞机击沉。 四二年六月中途岛海战中,南云忠一率领的四艘第一线大型航 空母舰「赤城」号、 「加贺」号, 「飞龙」号,及「苍龙」号,举手之间全军覆没。 二战中,日本全部二十艘大小不同的航空母舰、五艘护航航空母舰,除了担任训 练任务, 也是最老的一万吨 「凤祥」 号之外, 其余二十四艘被美国海军一网打尽。 命运最差,也是二战中最大的七万吨日本航空母舰「信浓」号,四四年十一月二 十九日,下水五十天尚未开始服役,就在日本内海被美国潜艇「射水鱼」号 zArcherfish{用四枚鱼雷击沉。最后一艘被击沉的日本航空母舰是「天城」号; 四五年七月二十四日, 美国海军舰载飞机大举轰炸日本本土时, 坐沉于吴军港内。 这些日本航空母舰沉没日期及经过如下: 【一】 「赤城」号zAgaki{三万五千吨,飞机六十架,四二年六月五日,中 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上飞机击沉。 【二】 「加贺」号zKaga{三万四千吨,飞机六十架,四二年六月五日,中 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上飞机击沉。 【三】 「龙骧」号zRyujo{一万吨,飞机四十八架,四二年八月二十四日, 所罗门海战中被美国舰上飞机击沉。 【四】 「苍龙」号zSoryu{一万九千吨,飞机七十三架,四二年六月五日, 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上飞机击沉。 【五】 「飞龙」号zHiryu{二万吨,飞机七十三架,四二年六月五日,中途 岛海战中被美国舰上飞机击沉。 【六】 「龙凤」号zRyuho{一万五千吨,飞机三十一架,四五年三月十九 日,被美国舰上飞机击沉没于吴军港内。 【七】 「祥凤」号zShoho{一万四千吨,飞机三十架,四二年五月八日珊瑚 海海战中,被美国舰载飞机击沉。 【八】 「瑞凤」号zZuiho{一万四千吨,飞机三十架,四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在吕宋岛东北方被美国舰载飞机击沉。 【九】 「千岁」号zChitose{一万四千吨,飞机三十架,四四年十月二十五 日,在吕宋岛东北方被美国舰载飞机击沉。 【十】 「千代田」号zChiyoda{一万四千吨,飞机三十架,四四年十月二十 五日,在吕宋岛东北方被美国舰载飞机及水面舰只击沉。 【十一】 「翔鹤」号zShokaku{三万吨,飞机八十四架,四四年六月十九日, 在雅浦群岛zYapIs.,位于卡罗林群岛西面{被美国潜艇击沉。 【十二】 「瑞鹤」号zZuikaku{三万吨,飞机八十四架,四四年十月二十五 日,在吕宋岛东北方被美国舰载飞机击沉。 【十三】 「飞鹰」号zHiyo{二万八千吨,飞机五十三架,四四年六月二十 日,在菲律滨海被美国舰载飞机击沉。 【十四】 「隼鹰」号zJunyo{二万八千吨,飞机五十三架,四四年十二月九 日,在长崎海外被美国舰载飞机重创,战后拖返佐世保军港。 【十五】 「大鹰」号zOtaka{二万吨,飞机二十七架,四四年八月十八日, 在吕宋岛西北方被美国潜艇击沉。 【十六】 「云鹰」号zUnyo{二万吨,飞机二十七架,四四年九月十六日, 在南中国海被美国潜艇击沉。 【十七】 「冲鹰」号zChuyo{二万吨,飞机二十七架,四三年十二月四日, 在本州岛东南方被美国潜艇击沉。 【十八】 「神鹰」号zJinyo{二万一千吨,飞机三十三架,四四年十一月十 七日,在黄海南方海上被美国潜艇击沉。 【十九】 「海鹰」号zKaiyo{一万七千吨,飞机二十四架,四五年七月二十 四日,在别府湾内被美国舰载飞机击沉。
赞助商链接
二战各国阵亡将领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1941 年 5 月 24 日随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沉没而...在的“利斯科姆湾”号护航航母被日军潜艇击沉而阵亡...二战海战史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哈工程世界大海战史作业二战...航空母舰和一艘 巡洋舰被炸沉,损失飞机 322 架,其中 283 架飞机是随母舰沉没,...二战太平洋战争主要战役一览表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军亦有航空母舰、驱逐舰和油船沉没,航空母舰 1 艘...它发表后, 美国摄影杂志评价:“那一刻,照相机记录...二战中日军主力战舰沉没地点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二战中日军主力战舰沉没...6页 免费 二战中各国航空母舰的沉... 4页 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战列舰大...二战美国航空母舰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顿号,随后列克星顿号被放弃,于当日 20 时左右沉没...以便向世界各地的美舰传送 命令,为了装设强有力的...航空母舰的理念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二战前开始...架曾在一年前创造出 250 公里飞行纪录的“寇蒂斯...15 节,它的姊妹船在 1918 年的一次事故中沉没。现在...受美军攻击后沉没 日:除籍 太平洋战争中舰长 岗田 次作 1941年9...二战美帝航母 19页 免费 二战中各国航空母舰的沉... 4页 免费喜欢...同年 12 月 12 日因伤重 沉没 轻巡洋舰:卡尔斯鲁厄...1944 年 11 月 13 日在菲律宾马尼拉湾被美国航母 ...二战各国海军战列舰 7页 免费 二战日本重巡洋舰 58...二战巡洋舰损失一览澳大利亚重巡洋舰:堪培拉(Canberra)10000...炸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港沉没 轻巡洋舰:普里茅盖特(...“突击者”航空母舰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击 毁 轻...这场战役, 让整个世界认识到了航母和舰载机的威力,...日军无一艘军舰沉没,仅伤航母两艘,巡洋舰、驱逐舰各...与二战中大多数战役不同,在这场战役中,各种海军...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按左右键翻页)
读者还喜欢读:类别:作者:类别:作者:类别:作者:类别:作者:类别:作者: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太平洋战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太平洋战场
太平洋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太平洋战场)
太平洋战争(英语:Pacific War,日语:戦争、大东亜戦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为首的和以英美国为首的于日至日期间进行的战争,范围遍及、和地区。
太平洋战争以日本为先导,以投降结束,参战国家多达三十七个,涉及人口超过十五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六千万以上,历时三年零八个月,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
太平洋战争战争概述
(日—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主要以太平洋和周围国家为战场。由和美国等家交战,战争爆发自1941年的开始,日本空袭美国太平洋基地,美国对日宣战后,与日本交战多年的中国也跟着宣战,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也对美宣战,欧亚两大战场合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太平洋战争参战国家多达37个,涉及人口超过15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6000万以上,历时三年零几个月,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参与太平洋战争的同盟国包括、、、英属印度帝国、、新西兰、、流亡政府、自由和。则主要是日本和其建立的傀儡政权,包括、汪精卫政权,以及泰国。另外,日本在其殖民地(如韩国、台湾)征召了不少兵力,在中国也有很多亲日派参与战争。
这场战争除了日美两国大型海上战斗外,同时也导致位于欧洲轴心国集团的灭亡、日后的冷战局势、原子弹的使用、反殖民浪潮和日本与中国政治发展,对亚洲与太平洋周边国家未来发展影响甚巨。
太平洋战争战争背景
日本南进政策
日,广田弘毅内阁提出日本的“国策基准”就决定“在外交和国防两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还要向南方海洋方面扩张发展”,即把“南进”和“北进”两方面作为国策方针
。为了实现“国策基准”,日本先侵略中国,实施中间突破,却陷于中国战场无力自拔。日本急需从“南进”和“北进”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在1938年和1939年先后对苏联用兵,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北进”战略受到冲击
当时国际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940年夏,德国闪击西欧成功,荷法相继败降,英国也危在旦夕。1940年4 月15 日,外务大臣有田发表声明,宣称日本与东南亚诸国及南洋地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日本政府对这一地区的任何变化“不能置之不理”。6月29日又发表了所谓“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演说。7月26日,第二届近卫内阁抛出了《基本国策纲要》,制定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宣称日本政府的根本方针是“认为“在欧洲战争中,旧势力正屈服于新兴国威力之下,仅剩英国一国在苟延残喘中,世界局势转变颇激,日本当前之急务,必须促进其实现者,为脱离历来受英美拘束之情势,而以日满华为基干,以印度以东及澳洲纽西兰以北的南洋区域为一圈,确立自给自足之态势,连成此一目的之机会,除今日以外,绝难俟诸来日,良机不再”
。8月1日,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在就职后的第一次演说中正式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此举意图,一是在经济上,为日本的制造业提供巨大和可靠的市场以及稳定的原材料来源;二是在军事上, 阻断盟提出要把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进而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至此,日本的“南进”政策最终确立,
1940年12月中旬在中国台湾省成立军事研究部,负责“南方各地军事情报及兵要地理之调查”,同月又命令华南方面军对其所属部队实施热带及登陆作战训练。次年3~4月,日本大本营又进行依次假想占领马来亚之后继续攻占新加坡的陆海空实际兵力联合演习,对航空军部进行海上远距离飞行(包括夜间飞行)及其与海军通讯联络训练,并于1941年9月创设空降部队。
日本资源极端贫乏,主要战略资源大部分要依靠进口,而东南亚地区资源丰富,尤其“荷属东印度是东亚的石油宝库,年生产量约800万吨,计为日本的20倍。日本当时每年需用石油约500万吨,而其自给能力尚不足十分之一”
,东南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占领东南亚既可以切断美英等国援华的两条重要的路上交通线
: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又可以向西进入印度洋威胁印度,并与德军在中东会师,向南则可以攻占澳大利亚,称霸西太平洋。
日美矛盾激化
自1853年马修·佩里率美国军舰“访问”日本为日美关系掀开新的一页后直到美西战争前,日美关系相对平缓。美西战争中的胜利者美国和中日甲午战争中的胜利者日本从19世纪末开始了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争夺霸权的角逐。
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大增,日美关系急转直下,双方都开始把对方当作假想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美两国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一度变得尖锐。日,日本代表石井和美国国务卿蓝辛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石井-蓝辛协定。在协定中,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特别是在南满的“特殊权利”,但同时提醒日本不得独霸中国,必须保证中国的门户开放和对各国工商业的机会均等。
1921年11月到次年2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由美、英、日、法、意、葡、比、荷、中九国参加的九国海军裁军会议和关于远东问题的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宣布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各国“机会均等”的原则,日本交出所获得的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华盛顿会议以美国胜利而告终,使日美两国矛盾公开化,并加剧了美日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3年2月,日本在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 把美国列为了第一个假想敌国。
“九一八”事变后日美矛盾进一步发展,1934年,日本宣布废除海军军备条约,1936年1月又退出伦敦裁军会议。日本脱离华盛顿、伦敦条约,严重地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意味着日本与美欧列强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1940年,《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使得美国的战略地位与战略环境严重恶化。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一年,美国在亚太地区采取了三项互有联系的行动:加紧援助中国抗战;加紧对日经济制裁 ;开始与日本谈判。这样的软硬两手构成了当时美国远东战略的实际内容
英美绥靖政策
德国闪击西欧成功,致使欧美帝国主义把主要精力投放在欧洲战场,无暇东顾,使东南亚上空呈现“真空”状态,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趁之机
日本改变了此前对签订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的观望犹豫态度, 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它实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适应世界形势之骤变,迅速建设东亚新秩序 ,谋求加强日德意轴心”的基本方针。
美英与日本在远东的矛盾由来已久,特别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严重损害了美英在华的经济利益。然而由于欧洲局势日趋紧张、英国综合国力的下降以及美国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他们尽量避免在远东与日本发生冲突,妄图“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换取日本的让步,实现双方有条件的妥协,从而保全西方国家在华的基本利益”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美英对日采取了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英国在处理对日关系问题上力图把美国推到第一线应付危局。为表示诚意,英国还同日本签订了“承认日本在华特殊地位与日军在占领区维护法律与秩序的责任”的《有田--克来萁协定》。
“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不断扩大侵略的情况下,美国的对日贸易,尤其是对日战略原料的输出仍不断增加。1932年以后至“七七事变”前,美国供应了日本进口所需的90%的废钢铁,65%的石油与石油产品,90%的铜和45%的铅,以及扩大军事工业所必须的70%的机床
。1937年美国出口日本的物资共28855.8万美元,其中战争物资占58%;1938年出口日本的物资共23957.5万美元,其中战争物资占67%;1939年,日本进口石油的90%来自美国。
美英推行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野心,加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步伐。欧洲战争爆发以后,日本趁法国败降,英国困守英伦三岛之际,先后强迫他们关闭了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并于9月强行进驻印度支那北部,迈出了用武力夺取欧美在东南亚殖民地的第一步。1941年7月,又强行进驻印度支那南部,并迫使法国签订《日法共同防卫印支议定书》,从而控制了西贡、金兰湾海军基地,将印度支那变成其实现“南进”计划的战略基地和后勤基地。
在欧洲战争爆发以后,美英两国在研究制定全球性战略时认为:英国本身是一个欧洲国家,拥有庞大的殖民帝国,如果说日本在东亚的扩张威胁的是英国的四肢,那么德国在欧洲的扩张战争威胁的则是它的心脏,显然德国的威胁要大于日本对它的威胁。而欧洲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争霸重点,美国的海外投资有很大一部分在英帝国和欧洲国家,“美国的120亿美元的国外投资至少有百分之四十二在不列颠帝国境内”
。因此,美英把在欧洲战场打败希特勒摆在了首位。日~3月27日,美英两国总参谋长在华盛顿秘密会谈上达成了ABC-1协定,首次明确了“先欧后亚”的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盟军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优势兵力打败德国,而对日本将在东南亚发动的进攻只采取防御。
月间,本用来防御东南亚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有3艘战列舰、1艘航母、5艘驱逐舰等奉命调往大西洋舰队,以应付英国危机形势,致使东南亚防御力量大为减弱.
月,美英两国总参谋长华盛顿会议制定了“先欧后亚”的全球性战略,而在远东防御问题上由于美英仍存在较大分歧,即在“由谁在太平洋上担当抵御日本的主要角色”
上未达成一致。1941年4月,英国远东司令波帕姆在新加坡两次召开由荷、澳、新、美等国代表参加的会议,制订了被称为“ADB”的协定,战略部署“要求集中在作为主要基地的新加坡,同时守住香港和菲律宾这两个前进基地,从这两处封锁和袭击日本”
。然而美国认为其战略范围太广、承担的义务过多而拒绝接受,美英两国在远东防御问题上企图采取联合行动的计划再次破产。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中英两国已经意识到缅甸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受到日本进攻的可能性
,开始筹划共同防御计划,于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但是英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则以中英“形式上的结盟就足以保证缅甸的安全”为由拒绝中国军队入缅布防,直到1942年2月,英国才意识到单凭自己力量无法保证缅甸的安全,要求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面对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态势,美英两国对日本采取了相应的经济制裁措施。美国于日宣布对日本实行“道义禁运”、“出口许可证”、“经济禁运”等措施,在日本进驻印度支那后又对日本实行废钢铁出口许可证制度,英国也于10月18日重新开放了滇缅公路,开始输运援华物资。日,美、英冻结了日本在美、英的资本,这是“自1931年日本开始侵略扩张以来两国第一次对日本的侵略行径采取的抵制措施,是两国第一次的协调行动”
。但从这些制裁中美英仍不愿意过分地刺激日本,特别是未对石油实行禁运。日~日,美国向日本签署了700万桶的石油输出许可证,其中有300万桶石油已经输入日本,占年出口平均率1/3的数量
。直到日,
美国才宣布对日实行石油禁运,9月美英两国才停止了与日本的所有贸易。
1941年3月~12月7日,美日两国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马拉松”式谈判,这为日本发动战争赢得了时间
。在此期间,日本完成了南方作战兵力的部署;提高了军备生产能力,1941年日本年生产生铁600万吨、钢550万吨、飞机5000余架、下水舰艇48艘(包括航母5艘、战列舰、巡洋舰各1艘),完成了战争的最后准备。
东南亚的殖民统治
二次大战前夕,东南亚地区除泰国为形式上的独立国以外,其他各国均为欧美各国的殖民地,其中英国占领缅甸、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美国占领菲律宾;法国占领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荷兰占领印度尼西亚;葡萄牙占领帝汶。由于自身力量单薄,无法摆脱殖民统治的地位,因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政府领导人和民族主义者把独立的希望寄托在日本身上,认为日本是他们反抗西方殖民统治的同盟军,幻想借日本之力来推翻欧美殖民统治。欧美各国的殖民统治给日本的“南进”创造了条件,日本间谍不遗余力地向东南亚渗透。1941年初,日本以“调停”印度支那和泰国的纠纷为由,偏袒泰国,促使泰国倾向日本,为日本向缅甸和马来半岛进攻准备了条件。1941年初缅甸人民革命党同日本签订了秘密协定,要求日本帮助组建“缅甸独立军”,并派遣30名青年去中国的台湾和海南岛接受训练。
太平洋战争参战国家
太平洋战争同盟国
中华民国、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荷兰流亡政府、(流亡政府)、朝鲜流亡政府、菲律宾。
太平洋战争轴心国
德国、意大利、日本、、芬兰、(泰国)和日本建立的,包括、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政权。
太平洋战争战争经过
日,近卫内阁被东条英机内阁所取代
。11月5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对美国和英国发动进攻。攻击时间定于12月初,陆海军在此之前要完成战争准备和军事部署, 听候命令
。日本于11月20日向美国提交了被称为“乙”案的建议,该建议被国务卿赫尔等人认为是最后通牒
。它要求以“日美两国都不以武力进入东南亚和南太平洋(不包括印度支那)”来换取美国解除禁运和停止援华,日方声称这是“绝对最后建议”。11月26日,赫尔向野村提交了《美日协定基本纲要》,即赫尔备忘录,该备忘录包括一条对日本的要求和九条对双方的共同要求。
在战前双方的陆海空三军力量的对比上,陆军方面日军作战部队约25万人,美英等国同盟军作战部队约35万人;海军方面日本共出动舰艇232艘,其中航母10艘,盟军共出动舰艇219艘,其中航母3艘;空军方面日本第一线作战飞机约1540架,盟军约646架,但有35架被喻为“空中堡垒”的B-17远程轰炸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盟国在东南亚的防御部队主体是当地的雇佣兵,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应有的作战素质。在菲律宾的防御部队约有13万人,其中只有美国正规军1200人,其余均为菲雇佣军和民兵。在马来亚、新加坡8.8万人的守军中绝大多数是印度、澳大利亚和马来亚当地的部队,装备、训练和战斗力都较差,且没有坦克的支援。在缅甸,战前只有2个师兵力,许多军官都是由白人律师、商人和种植园主充任的,士兵大都是缅甸当地人,难以抵挡训练有素的日军。
偷袭珍珠港
日,日军偷袭美国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出动飞机约360架、军舰55艘,由率领,连续两次猛袭珍珠港的美国军舰和机场,击沉、击伤军舰19艘,其中有8艘,击毁、击伤飞机260余架,美军猝不及防,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被摧毁,死伤3000多人。这是日本南进政策的重要步骤。
珍珠港事件宣告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和防务政策的破产。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时,美国不得不放弃与日妥协,为有效阻止日军继续南进,美国一方面指望利用中国丰富的人力和资源最大限度地拖住和消耗日军,另一方面,将反攻日本的战场放在西南太平洋一带。
1942年3月,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达成分区负责协议,太平洋海域由美国负责,而印度洋海域和苏门答腊则由英国掌控。4月,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五国政府一致同意建立西南太平洋军事指挥部,同时制订和颁布总指挥官的行动准则。经澳大利亚政府提议,麦克阿瑟将军被罗斯福总统委任为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西南太平洋战区包括澳大利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和荷属东印度地区。太平洋其他地区为太平洋战区,由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任战区总司令。为了遏制日军在南太平洋的扩张,美军同时组建了南太平洋部队,由戈姆利海军中将指挥,下辖第61、第62特混编队,拥有航母3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 32 艘,隶属尼米兹的太平洋战区。
日军占领东南亚
日,由指挥的40余万人,分兵数路进攻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12月8日,侵入泰国并轰炸菲律宾,9日入侵马来亚,10日在菲律宾登陆并进攻关岛,19日突入香港,23日进攻威克岛。
日军在偷袭了珍珠港数小时后就轰炸了棉兰老岛的达沃城,接着又轰炸了克拉克机场和卡维特海军基地。日轰炸了马尼拉。日,日军在北吕宋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两天后,又在南吕宋的累加斯皮登陆。日,日军主力在仁牙因登陆。同一天,日军在阿蒂莫南登陆,然后向马尼拉实施向心攻击。日,日军占领马尼拉。统率的美、菲守军无力抵抗,退至巴丹。后美国政府为避免麦克阿瑟成为俘虏,命令他将指挥权转交温莱特并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指挥该区盟军作战。
日,麦克阿瑟的继任者率巴丹守军投降。至此,日本完全控制了中部太平洋,连接美国和菲律宾之间的交通线被日军截断。日本侵略者极其野蛮地对待七万美、菲俘虏,强迫他们进行一次从巴丹到打拉省卡帕斯集中营的“死亡行军”,约有1万名菲律宾士兵和1200名美军士兵死在路上。
与此同时,日本出动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第一机动部队向印度洋进军,相继击沉了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等一批英国,并空袭斯里兰卡,重创了英国远东舰队,使其势力范围缩小至印度洋西部地区。
日,日本占领了新不列颠岛屿,并将拉包尔港口和附近的机场建设成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基地。这一新的基地连同日军在特鲁克的庞大基地一起成为日军在南太平洋的力量中枢。但令日本人不安的是,这些基地都离澳大利亚和盟军在新几内亚的基地太近。虽然日本军部否定了征服澳大利亚的计划,但却支持占领新几内亚剩余岛屿的行动,目标是击垮盟军的任何反攻。
2月,日军攻占了所罗门群岛的阿德米纳尔蒂群岛和布克岛。3月8日,日军推进到新几内亚内陆;10日,日军遭到美军舰反击, 有7艘运输舰被损毁。5月,日军攻占了图拉吉岛,该岛位于所罗门群岛南部,正处在以拉包尔为基地的战斗机作战半径的边缘,南距所罗门群岛第二大岛瓜达卡纳尔岛约30海里,北面紧挨着佛罗里达岛,是南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枢纽要地,原由澳大利亚部队驻守, 后澳军因战局恶化无力防御而主动撤离。日军占领该岛后就开始修建机场。
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弃守。日,印尼群岛荷军投降。日,美菲联军7万余人在巴丹投降,菲律宾沦陷。日,缅北重镇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英印军全面撤退,缅甸落入日军之手。中国与盟国的陆上交通被彻底切断,只能靠驼峰航线空运获得援助物资。
1942年5月, 日本又先后侵占新加坡、缅甸、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其余岛屿等战略要地,几乎达到了原定的全部战略目标。日本在征服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之后,控制了这个地域的1.5亿人口和386万平方公里土地。连同以前侵占的地区,包括朝鲜、中国沦陷区和印度支那,总面积达7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亿,形成了一个北起阿留申群岛,南临澳大利亚,西迄印度洋的庞大殖民帝国,基本上实现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扩张计划。
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体系是依托一系列岛屿所形成的三条岛屿链。第一条岛屿链从南到北依次是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威克岛、阿留申群岛;第二条岛屿链依次是新几内亚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列岛、小笠原群岛;第三条岛屿链依次是菲律宾群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再由东西向的加罗林群岛连接,形成蜘蛛网状的战略防御态势。日军企图凭借这些岛屿消耗、疲惫美军舰队,并适时出动联合舰队,进行一场海上决战,迫使美国承认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霸主地位,取得体面的媾和。
就在日军完成对太平洋岛屿的初步占领,形成三条岛屿防御链后,日本在战略上开始显露进攻乏力、防守失位的迹象。由于急于求成,日本的进军路线拉得过长而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了困境。在对珍珠港袭击6个月后, 日本在两个关键性的战役中接连受挫,这为盟军全面反攻提供了良机。
杜立特空袭
日,中校率领16个B-25轰炸机机组人员从海军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成功轰炸东京。这次空袭给日本造成的物质损失微不足道。但在心理上极大震撼了日本朝野。被称为美国二战的首次胜利。其实日方损失的是:50人死亡,252人受伤,90座建筑物被毁,日本柴油机制造企业,日本钢铁公司的制造仓库,飞机制造厂,1个军火库,1家海军化学厂,一个机场,1个弹药临时堆集库,9座电力建筑,6座燃料库,1个服装厂,1个食物储存仓库,1个燃料公司,名古屋第二临时部队医院的6个病房,6所小学或中学和无数非军事住宅。日本物质损失达320万美元。这次空袭确实对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中途岛战役。
珊瑚海战役
日-8日,在珊瑚海战役中,美国的航空母舰机群对驻扎在莫尔斯比港的日军力量进行打击。这次海战是美、日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首次交锋,双方参战兵力相当,所受损失也不相上下。从战术角度来看,不分胜负;但从战略角度来分析,美军积极迎战取得的战果,有力地鼓舞了盟军胜利的信心。迫使日军放弃攻占莫尔斯比港的企图,日军的南进势头受到扼制。
同年6月3日-6日,日本海军出动联合舰队全部主力,计舰艇350艘、飞机1000架,兵力10万,发动了大规模的中途岛战役,并企图诱歼美国在太平洋上残存的航空母舰舰队。结果,美国舰队击沉了日本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250架飞机;日军有3500人死亡,包括许多飞行员。由于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日本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面对美澳联合,日本遭受反攻压力陡增,日本如想反制,就必须占领西南太平洋岛屿,切断澳美之间的战略联系。这预示着西南太平洋岛屿将接受战争的严酷考验,而它的重要性也随着盟军与日军的正面交锋而凸显。于是日本大本营于1942年夏将作战方针调整为:占领东部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中的重要岛屿,巩固西南太平洋日军的控制地位,切断美澳交通线,保护日军在拉包尔和特鲁克的重要军事基地,以使“澳洲今后将不可能靠美国的援助来增强其抗战能力,美国将失去在南太平洋上对日反攻据点,美澳通过太平洋的联系将陷入瘫痪状态”
面对日军的战略调整,7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也适时颁布了新的作战计划,准备采用有限的反击战重夺新不列颠、新爱尔兰、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东部。而日军也在许多岛屿登陆,试图抢占据点,但大多无功而返。与此同时,日军布重兵在巴布亚东北海岸的戈拉登陆,用来攻袭莫尔斯比港。日军对丛林战训练有素,他们成功地越过赤道,发动了一场对澳大利亚军人来说完全陌生的战争。在一个月的殊死战斗中,日军到达距离莫尔斯比港只有22英里的山脊。由于补给困难,加上澳军的顽强狙击,日军被迫撤退,重新集结。
日军进攻莫尔斯比港是整个战争中路途最漫长、最痛苦的一次行动。此役是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所取得的第一次陆战胜利。为了确保与澳洲的联系,并建立对日反攻基地,美国决定夺取瓜岛。8月7日,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登陆, 占领了几近竣工的机场。11月,日本海军在所罗门海战中损失惨重,1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12艘运输舰被击沉、击毁。1943 年2月1日至7日,约10800余名日军分三批撤出瓜岛,瓜岛被美军占领,日军的反攻被挫败。在对该岛长达半年之久的攻守争夺战中,美日双方共进行大小海战达30余次。美国太平洋舰队协同各国盟军,先后参战兵力约60000余人,伤亡5000多人,日军入侵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兵力约35000人,仅在战场上伤亡的就约24000多人。更沉重的打击是,日军至少损失600架飞机及其大批训练有素的飞行员。
在这次殊死战斗中,日军不仅海军、航空兵损失惨重,甚至开战以来从未失利的陆军,最精锐的第二师团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日军的大型军舰、飞机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的损失,更是短时间里所难以弥补的,战役结束时日军兵力上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双方的战略态势也随之改变。
经过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等战役,盟军不仅取得对日反攻军
事上的优势,而且也建立了对日反攻心理上的优势,逐步扭转了战争初期的被动,夺取了战略主动权。盟军在取得瓜岛等战役胜利后,便开始准备第二阶段的联合进攻。1943年中,美军欲对拉包尔的日军发起攻击,其第一个战略目标是攻占所罗门群岛中部的新乔治亚群岛和西北部的布干维尔岛。10月初,美军占领新乔治亚后,日本加强了布岛的防御,守军增至6万人。11月1日,美军开始在布岛登陆,受到日军拚死狙击。美军虽没有占领全岛,但岛上的日军孤立无援,难有作为。布干维尔登陆战的胜利为美军进一步夺取日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防御中心拉包尔建立了邻近基地。11日美国再次空袭拉包尔,日本进行了空中还击,但损失严重。为对日本本土的防御施加压力,盟军决定攻打马绍尔群岛,但欲取该岛,必须先拿下西南太平洋的吉尔伯特群岛,然后以此为基地,再发动进攻。为此,美军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前进基地建设,从萨摩亚群岛出发,沿图瓦卢群岛向吉尔伯特群岛逐步推进。11月下旬,盟军占领了吉尔伯特群岛。
1944年2月,美军解放了马绍尔群岛中的其他岛屿。3月20日,美军在俾斯麦群岛登陆,完成了对日本要塞拉包尔的包围圈。自3月30日起,驻守赛多尔的美第5航空队属下的远程轰炸机向新几内亚沿岸的日军基地发动猛烈空袭, 日军机场遭到轮番轰炸,日军约40架飞机被毁在机场的跑道上。在新几内亚战役中,麦克阿瑟成功地实施了其独创的“越岛战术”,仅动用有限的兵力即达到了收复新几内亚全岛的战略目标。虽然仍有日军残留在新几内亚内陆山区和个别日军据点,但由于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他们的存在对盟军的主要作战行动已不构成威胁。
东南亚战争
1942年5月,日军占领了菲律宾全境,美国又失去了它在太平洋的一个重要基地,与中国东南海岸的联系也被切断了,给中国军队运送物资便发生了很大困难。 第二路:同一天,从台湾起飞的日军机群开始对香港发起进攻。在日机对香港进 行狂轰滥炸的同时,装备精良的38步兵师在驻九龙的日军第23军的配合下向香港进攻。 香港的英军守备部队只有6个步兵营和少数义勇队,基地和港口都没有防御工事。两 军刚一交手,英军就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日,日军以打死1200多名英国人,生俘12000人的战绩,成为香港的新主宰。 第三路:7 日晨,由驻印度支那半岛的日军第15军向泰国和缅甸进攻。日军没有遇到有组织的抵抗,第二天就占领了泰国首都曼谷。泰国政府被强行捆绑在日军的战车上,并于第二年 1月向美、英宣战。当日军占领泰国部分地区后,便集中力量夺取缅甸。日军进攻缅甸的目的,第一,切断中国与外界的最后一条交通线,以孤立、包围中国;
从西部为大东亚共荣圈建立防御屏障。12月23日到25日,日军对仰光进行了空袭,3月8日,日军攻占仰光。此时,在泰国北部集结的日军也开始越过泰缅 边界,向缅甸内地发起进攻,并消灭了国民党赴缅作战的一个军,切断了从仰光后撤 的英军退路和国民党另一个军的后路。溃不成军的英军和国民党军不得不化整为零, 于5月底撤向印度。 第四路:由驻印度支那半岛的日军第25军向马来亚和新加坡进攻。英国殖民地新加坡是由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美国在太平洋的 失利,对英国在太平洋的防御也是一个严重挫折,为了加强在亚洲的防御力量,丘吉 尔派出“威尔斯亲王号”和“却敌号”两艘战列舰赶赴新加坡。12月7日、8日,日军 在克拉地峡和哥达巴鲁等地登陆;空军对新加坡进行了密集轰炸。在海空军的配合下, 日军地面部队沿铁路向南进攻。驻马来亚的北部的英国守军,仓惶退往新加坡。 12月 9日,英国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和“却敌号”为了消灭在关丹登陆的日军从新加坡出航,10日晨,在接近关丹时遭到日本轰炸机和鱼雷机的攻击而沉没,英 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也随舰沉入茫茫大海。至此,英国在太平洋地区完全失去了 制空权和制海权。
在马来亚登陆的日军继续向南发展进攻,于1942年占领吉隆坡。1 月底,整个马西来亚半岛沦陷。2月14日,新加坡被包围,淡水被切断。25日,8万守军成为日军的俘虏。这样,连结亚、非、欧、澳的海洋通道落到日本人手里。 第五路:由驻海南岛的日军第16军向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进攻。由于当时的荷兰殖民军抵抗不力,日军于1942年 2月占领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帝汶和苏门答腊等岛屿。此后,美、英、荷等国军队企图在爪哇海突击日军舰队,结果惨遭失败。 日军乘胜登陆爪哇岛,9 日占领万隆,12日荷兰总督正式投降。荷属东印度的重要岛 屿及其丰富的战略资源统统落入日军手中。
此外在太平洋南部,日军侵略者为了截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拆除以后可能成为美国进行反攻跳板的澳大利亚这个幅员广阔的基地,在战争一开始,就 向这一地区发动了进攻。
1942年 1月,从加罗林岛出发的日军,先后占领了新几内亚 群岛以及所罗门基地,在布根维尔岛 和瓜达尔卡纳尔岛修建机场。这样就对美澳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构成巨大威胁,并有可 能把战争推进到澳洲大陆。 至此,从战争的第一天起,日军就在主要进攻方向上,集中兵力实施突然袭击, 迅速掌握了西太平洋广大地区的制空权、制海权,然后实行陆海军协同作战,完成预 定作战计划,取得了战争初期的暂时优势。共控制了 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多达 1.5亿的人口。在北起阿留申群岛、南至澳大利亚、西起印度洋、东至中途岛的1万多公里的战线上,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日,美军开始局部反攻,在所罗门
太平洋战争
群岛的登陆,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围绕着瓜岛的争夺,日美双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三十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海战就有六次,双方损失的以上的作战舰艇各24艘,美国海军阵亡约3300人,伤约2500人;日本海军的伤亡则高达2.5万人。
在瓜岛的地面作战中,美军参战兵力最多时达到6万人,阵亡1592人,负伤4200余人,日军投入瓜岛的陆军兵力约3.6万,战斗中阵亡约1.4万人,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余人,合计死亡近2.38万人,还有1000余人被俘。
为争夺瓜岛而进行的空战中,美军仅驻瓜岛的“仙人掌航空队”海军陆战队先后就有六个战斗机中队参战,涌现出十大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尤其第121战斗机中队的上尉,在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间共击落日机26架,获得国会勋章。在六个月的空战中,日机被击落427架,美军损失仅118架。加上被高射炮火击落的,日军共损失飞机892架,飞行员2362人。美军共损失飞机约250架。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美军共阵亡约5000人,伤6700人,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3艘,飞机约250架。日军共有约5万人丧生,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16艘,飞机892架(也有资料说600架)。日军不仅海军、航空兵损失惨重,甚至开战以来从未失利的陆军,最精锐的第2师团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日军的大型军舰、飞机和技术熟练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的损失,更是日军所难以弥补的,战役结束时日军兵力上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双方的战略态势也随之改变,——日军的失败是二战中的转折,战局开始向着不利于日本而有利于美国方面发展,日军战略主动权逐步丧失;而,日军不仅没有实现重新夺回战略主动的作战企图,反而其军事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从此后,日军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处处设防,步步被动,直至战败。而美国则通过瓜岛战役,逐步改善了不利的战略态势,赢得了动员人力、物力的时间,为太平洋战场上即将开始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日军残部被迫于1943年2月从该岛撤走。瓜岛战役之后,战况较为沉寂,美军在太平洋只展开了有限的进攻(如1943年5月夺回中的);日军虽进行反扑,但徒劳无功。由于密码被破译,1943年4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在前往前线视察途中被美机伏击毙命。
菲律宾海战
1943年6月,正式下达攻取的指令。
日至26日,中英美三国在会商,并签订《》,确认联合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重新打开中印交通线,中美联合发动,到44年7月攻克密支那为止,日军被彻底赶出缅甸,战役取得彻底胜利。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
1943年11月,美军发起(代号“电流”)并最终占领等岛屿,虽然损失较大,但美军逐步取得了两栖登陆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后来举行的各次战役中。
1944年1月至2月,美军连续组织“燧发枪”和“法警”作战,夺取了、岛—岛、埃尼威托克诸环礁,为下一步攻群岛创造了条件,在作战中,美军与塔拉瓦战役时相比,技战术水平有了巨大飞跃,尤其参战各军兵种之间的配合协同,完美默契,堪称经典。同时美军总结出了著名的“蛙跳”战术。
1944年3月,美军决定实施夺取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美军共投入包括航母15艘、护航航母1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25艘、驱逐舰180艘、潜艇35艘在内的600余舰艇,飞机2000架,地面部队四个师又一个旅,15万人。战役密语代号“征粮者”。6月15日,根据预定计划,美军在组织两栖登陆作战。与此同时,日本出动以海军中将为首的舰队应战,共有9艘航母(共搭载舰载机439架)、5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
6月19日,双方舰队在马里亚纳西部海域遭遇,爆发了激烈海战(日方将此役称为“”,美军称为“”或“马里亚纳猎火鸡”)。日军投入了联合舰队的全部主力舰只和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原想一举扭转战局,不料又以惨败而告终。美军仅2艘航母、2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受轻伤,无一艘军舰沉没,舰载机损失117架。日军被击沉航母3艘、油船2艘,被击伤航母3艘、战列舰、巡洋舰和油船各1艘,舰载机损失404架,占全部舰载机的92%;岸基飞机损失247架,几乎全军覆没;此外日军出动的36艘潜艇也被击沉20艘。虽然联合舰队侥幸逃脱了被歼灭的命运,但飞机和飞行员的损失,日军在短时期里是无法补充的,经此一战,日军可以说其海军的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随之彻底落入美军之手,从此后,日军舰队失去了远洋作战的空中支援,使日军在以后的战争中更为被动和困难,而美军取得了战略主动和、,能够从容选择下一个进攻的目标,获得了更大的主动。
在马里亚纳群岛历时三个月的登陆作战中,美军先后攻占了塞班岛、关岛和,并基本全歼了三个岛的守备部队约七万余人,导致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态势严重恶化,大本营规定的“绝对国防圈”由于核心地区的丧失而面临崩溃,日本本土将遭到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美军的直接空袭,并使美军获得了在中太平洋上继续进军的前进基地。马里亚纳群岛的失陷,极大震撼了日本,加剧了其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对发动战争的东条内阁不信任和反感情绪高涨,在国内的巨大压力下,东条内阁于战役进行中的下台。
日,美军B-29轰炸机从中国成都起飞轰炸日本九州,战火直接烧到了日本本土,这样的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日本主要城市除京都、等外均被摧毁。日本城市居民中总计有850万人逃往农村,工厂工人的缺勤率到1945年7月已达49%。日本的战时经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炼油工业生产下降83%;飞机引擎生产下降了75%;飞机机体生产下降了60%;电子装备生产下降了70%;600多家主要军事工厂不是炸毁就是遭到严重破坏。
在缅甸战场上,日军大本营于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企图占领英帕尔和等要地,进而控制整个地区。日军担任进攻任务的是缅甸方面军第15军,由素有“小东条”之称的中将指挥,辖有第15、第31和第33师团。英军驻守英帕尔和科希马等地区的是将军指挥的第14集团军,下辖第4、第15和第33军。由于后勤不济,日军进攻彻底失败,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53000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另有20000余人受伤,日军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作为日本缅甸方面军主力部队的15军,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斗力了。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了战略反攻。
1944年7月,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两位指挥官分别提出了各自计划,提出,先攻取菲律宾,再进攻日本,而提出先攻取台湾,并在中国东部沿海登陆。从军事角度看,尼米兹的建议更为合理。但麦克阿瑟则提出政治上的理由,如果绕过菲律宾就等于承认日本散布的关于美国已经抛弃菲律宾,不愿牺牲美国士兵的生命来解救菲律宾人民的谣言,这对于美国在的声望和影响将是极其不利的。并说服总统实施菲律宾战役。美军先后投入的地面部队有美军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和澳大利亚第1集团军;海军有美军第3舰队和第7舰队,共有包括大型航母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和护卫舰25艘在内的800余艘作战舰只,舰载机约1700架;航空兵参战兵力有美军第5、第13航空队和澳大利亚航空队,飞机1000余架。登陆作战指挥由麦克阿瑟负责,海上支援则由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负责。
日本方面则以“捷一号”作战计划应对,在菲律宾组建陆军第14方面军,由绰号“马来之虎”的陆军大将山下奉文任司令,下辖九个步兵师团、一个团和四个,共约35万人;海军将残存的所有军舰编为四个舰队全部投入作战;在菲律宾的航空兵有海军航空兵的第1航空舰队和陆军第4航空军。其中第1航空舰队在刚结束的马里亚纳海战中损失殆尽,正由中将任司令组织重建,驻菲律宾地区约250架飞机;第4航空军司令为中将,从6月起陆续由中国东北地区调往菲律宾,截止10月初抵达菲律宾约300架,合计作战飞机约550架。日军考虑到菲律宾地区的航空力量还比较薄弱,大本营决定一旦战役开始,即从日本本土、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抽调飞机支援。
1944年9月,战役打响。美军首先攻取佩勒琉岛和摩罗泰岛,消除了侧翼威胁。9月—10月间,美军出动大量岸基飞机和海军舰载机,对日本在、吕宋岛、台湾等地机场进行大规模空袭。特别是10月6日至10月14日的连续空袭,使日军损失飞机1093架,在菲律宾的陆军第4航空军只剩200架,海军第1航空舰队仅存35架,在台湾的第2航空舰队尚存230架。战役尚未开始,日军就已经丧失了在空中的反击力量。而美军仅有102架飞机被击毁或击落。
莱特湾海战
日,美军在登陆,同日下午麦克阿瑟在纳的陪同下,淌着齐膝的海水上岸,十四时在海滩上,麦克阿瑟通过大功率电台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我回来了”的演讲。
在此之前的18日,日本联合舰队判明美军企图,联合舰队司令丰田立即下令实施“捷一号”计划,日本海军的第1、第2和机动舰队全部出动,对美军登陆滩头实施向心合击,由此从日至日爆发了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战——。
这场大海战美军参战兵力多达航空母舰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护卫舰25艘,运输舰后勤辅助舰592艘,飞机近2000架。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被击伤护航航母4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3艘,潜艇1艘;损失飞机162架,人员伤亡不足三千。
日军参战的兵力可以说倾其所有,共有航空母舰4艘,航空战列舰2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14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32艘,飞机约600架。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0艘;被击伤航空战列舰1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损失飞机288架,人员伤亡超过一万。
经此海战,日本海军几乎丧失了远洋作战能力,也就失去了战场制海权,从而使陆地上的第14方面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1945年1月美军在西北面的仁牙因湾登陆,日军在抗击登陆时首次使用了对美登陆舰队实施自杀式攻击。美军于3月4日占领,在而后的作战中,日本陆军第14方面军在菲律宾被歼灭,日军伤亡和被俘达45万人。在整个菲律宾战役中,日军损失军舰68艘,其中航母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3艘;损失运输船42艘,约17万吨;飞机7000余架,其中“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700架。美军伤亡6.2万人,损失军舰17艘,其中航母1艘、护航航母3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1艘、坦克登陆舰2艘和扫雷舰1艘;损失运输船6艘,约6万吨,飞机900余架。另有数十艘舰船被击伤。
硫磺岛战役
日军守备部队阵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计23388人。日军其他损失为飞机90余架,潜艇三艘。
美军阵亡6821人(其中陆战队阵亡5324人),伤21865人,伤亡共计28686人。
美日双方伤亡比为1.23:1,这是太平洋战争中唯一一次伤亡美军大于日军。
美军在的惨重伤亡,使美军的高层意识到如果进攻日本本土,一定会遇到比在硫磺岛更顽强的抵抗,美军的伤亡将会更惨重,因此,日后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担心在日本本土登陆将会遭到硫磺岛那样的巨大伤亡。
美军陆军4600人、海军4900人、海军陆战队3400人合计1.3万人阵亡,陆军1.81万人、海军4900人、海军陆战队1.36万人合计3.6万人受伤,另有2.6万人的非战斗伤亡,合计伤亡7.5万人。损失飞机763架、舰艇404艘(32艘舰船被击沉,368艘被击伤,其中有13艘航母、10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67艘驱逐舰重伤。)、坦克372辆。
日军伤亡11万人,被俘9000人。损失飞机7830架。包括“大和”号战列舰在内的16艘水面舰艇和8艘潜艇被击沉。
此外,岛上平民死亡超过10万人。
该战役被称为“战争史中最著名战役之一”。
月,美军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占领和冲绳,迫近日本本土。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为了保住本土和朝鲜,日本进行了空前的战争大动员,叫嚷“”。美国也计划组织在日本南部和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代号是“”和“”。
太平洋战争伤亡情况
美军伤亡情况 :由于武器上的优势,美军死亡12万人,伤亡43万,整体上占了很大优势。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死亡人数: 根据日本经济安定本部的调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陆军一共死亡1140429人,海军一共死亡414879人,该数据同样被载于中 国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世界军事史研究室副主任刘庭华编著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系年要录·统计荟萃 (1931——1945)》(海潮出版社1995年1月第2版)第367页。
太平洋战争战争评价
太平洋战争是世界反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和美国等同盟国家间的主战场,是民主力量与法西斯势力在全球最广阔海域的大冲撞,其惊天动地的气势堪称战争史上的绝笔。珍珠港的惨败促使美国举国一致地投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此后,英荷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
太平洋战争战争影响
太平洋战争后,美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一员。1942年6月,中美两国政府签订了《中美租借法案》,美国向国民政府提供总额达8.4亿美元的租借物资。此外美国还向国民政府提供总计7.47亿美元的政府贷款。通过这些贷款,美国将大批军用物资输入中国,中国大量的战略性矿产品和农产品则通过易货偿债的贸易方式出口到美国。国统区的主要出口商品均被指定用于易货偿债。年,51.3%的矿产品运往了美国,其余的48.7%被运往苏联。主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方向与矿产品类似,也主要是以易货偿债的贸易方式输往美国和苏联等同盟国。
太平洋战争后,西南国际交通线完全被中断,国统区的对外贸易通道仅剩中印空中航线和到达苏联的西北公路
。日军加强了对国统区的军事进攻,尤其是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以期逼迫国民政府投降,尽早结束在中国的战争。与此同时,日军强化对华经济掠夺,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国民政府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之中,国统区面积不断缩小,财政短缺,物资匮乏,通货膨胀严重,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都遭受到沉重打击,可用于出口的农副矿产品减少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陈显泗,尹明新,李广一.中外战争战役大辞典:湖南出版社 ,1992-12
刘金质,梁守德,杨淮生,王杰,王炳元,李石生等.国际政治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09
《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美铃书房1964年版,第145页、第134—135页。
(日)藤原彰: 《日本近现代史》(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3页。
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第667页:由于德军的攻势受到遏制 ,短期内看不到苏联崩溃的可能性,因此8月6日召开的陆海军联席会议做出了放弃北进的决定 ,参谋本部紧接着在8月9日宣布,不管苏德战争进展如何, 也要放弃1941年内武装解决北方的想法 ,而集中力量作好在南方对英美的战争准备。
张秋生,李先进.再论太平洋战争初期东南亚迅速沦陷的原因:《东南亚纵横》 ,2009 (6):69-74
(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史I》,军事印粹社,1979年版,第10页、第27页、第95页。
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北京:商务印书馆,
列·库达科夫:《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665页、第665页。
K.R.Howe,Robert C.Kiste,Brij V.Lal.eds. Tides of History:The Pacific Island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4 : 154
(日) 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史I》,军事印粹社,1979年版,第10页、第27页、第195页。
日本国际政治学会太平洋战争原因研究部,通向太平洋战争的道路·7·日美开战[M] ,朝日新闻社,:捕捉英国的困境和美国的犹豫不决这种良机对英、荷开战,攻下马来亚、香港,把英国势力从远东及南方驱逐出去,利用胜利的余威 ,把荷属印度纳入日本的资源圈内,摆脱对英美的经济依存关系。
杨晓杰.对太平洋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再探析:《军事历史研究》,2000 (1):140-152
刘笑盈.眺望珍珠港-美日从合作走向战争的历史透视[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
劳伦斯·肖普和威廉·明特:《帝国智囊团,对外关系委员会和美国外交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125—126页。
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42页。
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第147页:日 ,苏德战争爆发。这一事件从根本上消除了日本统治者念念不忘的北方威胁, 一度沉寂的南进论又高涨起来 。德军进攻苏联的第三天,大本营陆海军部就制定了《适应形势演变的 帝国国策纲要》的重要文件。《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指出:“帝国为自存自卫,促进对南方重 要地区的各项施策。为此 ,做好对英美作战的准备 ……不惜对英美一战。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 M] .北京:中华书局, :欧洲战局并没有象预期的那样取得进展 ,德国在英国本土登陆的希望淡薄下 去了 。扮演南方作战主角的海军, 随着获得了充裕的考虑时间, 那种对行使武力需要重新作慎重考虑的论调又抬起头来了。
(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下)原书房1966年,第459页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13页、第418页
徐蓝:《英国与中日战争》,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387页、269页、第306页,第274页、419页
(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四卷),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63~64页。
樊亢等编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简史》,人民出版社,第333页;(苏)德波林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1卷第207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比森:《年美国的远东政策》(T .A.Bilson,“American Policy in the Far East,”)纽约 1941年版, 第85页;《珍珠港事件的历史》第371—372页;安德森:《美孚真空石油公司与美国的东亚政策》 (Anderson,“Mobil Vacuum Oil Corporation and Eastern Asia Policy of USA”)普林斯顿大学出版1975年版,第224页。
(美)福斯特:《美国共产党》,1952年英文版,第376页。转引自朱贵生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修订版),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页。
徐蓝:《英国与中日战争》,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387页、第269页、第306页、第274页、419页。
(英) 阿诺德·托因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美国、英国和俄国:她们的合作和冲突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页。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 M] .北京:中华书局, 1983.37:民国29年11月, 蒋总统达成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决定。他决定中国与英美直接采取一致行动 ,以对抗轴心国的侵略。从此以后 ,中国对于日本企图与中国单独解决的一切和平条件概置之不理。
《蒋委员长接见英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戴尼斯将军商谈关于拟具军事联系与合作之具体计划等问题谈话纪录》(日),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3),48—49页。
徐蓝:《英国与中日战争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页、419页。
(美)赫伯特·菲斯:《通向珍珠港之路》,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68页,第112页
乔治·沃勒编:《珍珠港:罗斯福和战争的来临》(George Waller[ 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Pearl Harbor:Roosevelt and the Coming of the War”)列克星敦1976年版,第14页。
Frederic S. Marguardt ,“Before Bataan and After”,N.Y. 1943.P.241. 转引自金应熙:《菲律宾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57页。
东南亚历史研究所编:《泰国简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77页。
王任叔:《印度尼西亚近代史》(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75页。
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页:天皇“目前形势紧迫 ,继任首相必须是一个 ……确实能控制陆军部的人。 当然这并不是肯定东条陆相的开战论。”
《现代史资料》、《太平洋战争》(2)东京1978年版,第123页。
奥村房夫:《日美谈判和太平洋战争》第310页
(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版,第287~289页
(英)约翰·科斯特洛:《太平洋战争》(上册),东方出版社,1985年版,第206页、第197页、第206页。
Norman Harper,Documents and Readings in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States.Thomas Nelson (Australia) Limited,
安德鲁·威斯特、格里高里·路易斯·莫特逊,血战太平洋:从珍珠港到广岛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97
梁志明,殖民主义史,东南亚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11
翁赛飞、时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战史,海潮出版社,
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中途岛海战,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7
A.F.Mediansky and A.C.Palfreeman.In Pursuit of National Interests: Australian Foreign Policy in the 1990s. Sydney:Pergamon Press,
Claf Ruhen,Mountains in the Clouds.London:Horwitz Publications,6
郑孝时、千铁,世界第一大海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10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四卷)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24
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第二册)[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下)[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高阳.陈光甫外传[M].台北:南京出版公司,
吴太昌.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贸易、物资管制及国家资本的商业垄断活动[Z].平准学刊.第5辑,下册.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被击沉的航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