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探讨个税税率表改革,谁的负峒跚

杭报集团主办
10:后窗评论
本版主要新闻
技术支持 :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期待个税改革力度更大一些
佚名 “个税改革正在研究和设计当中”“工资、薪金等实行按年汇总纳税”“将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据报道,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发布会召开,财政部部长肖捷回应的首个问题,就是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 个税是看似最“个人化”的税制,却关乎广大民众的切身权益。有关个税的讨论年复一年,主要围绕在个税起征点、税负与纳税人权益对等话题上。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巨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忠建议,个税起征点最低元,让中等收入以下的人不需纳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则在审议财政预算报告时建议,将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从45%降低至25%。 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到元,最高边际税率从45%降到25%,这是两个非常大胆的提议。这样大胆的个税改革建议,是否合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论证。但无论如何,这都反映了大家对更大力度个税改革的期待。 个税之初衷,是取有余而补不足。个税改革须避免让个税成为“中产税”,而要以保护和扩大中产为大体方向。一方面,要稳住刚步入中产的群体;另一方面,要减轻还未真正富起来的群体的负担。 要秉持这个思路,就要出台更多可配套的执行举措,从而让个税与国际接轨、民意诉求相符。 首先,个税改革要解决纳税者收入信息不对称、不同社会群体避税手段差异化较大这一现实难题。随着国人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以往那种单一的、以工资来计算纳税额的模式明显滞后。也因此,肖捷提出,将部分收入项目,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实行按年汇总纳税。这有利于精准征税,而让中等和低等收入者成为“补瘦”而非“抽肥”对象,也有赖于精准征税。 其次,个税改革需要在各种收入起征点改革上相呼应。目前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还停留在3500元,是个税沦为“工薪税”“中产税”的重要缘由。而要让它回归“富人税”本位,起征点动态调整不能原地滞留。 最后,个税的征税面扩大与减免举措推进速度需相匹配,否则就可能会产生“征税急而减免缓”的尴尬局面。两者之间的改革时间点要协调安排,并加以明确。 个税改革当有更大的前进步伐,眼下肖捷部长对个税改革“正在设计当中”的回应,让很多人吃下了定心丸。他勾勒的个税改革“画像”,也给纳税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期盼。而这最终能否实现“保弱者、扩中产”的目的,就看接下来的税改靴子落地情况。黄奇帆和杨建忠两位代表所建言的,反映了个税改革仍有巨大空间,个税改革力度,未来可以更大些,真正满足工薪阶层的减负诉求。 不转变“教风”,怎么炼成武亦姝? 江南一木 学者 3月3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之前,教育部长陈宝生通过“部长通道”时,接受中外媒体采访。当有记者问到前段时间火热的《中国诗词大会》时,他称,《诗词大会》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覆盖教育各个学段。 的确,《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烈讨论,但有一个问题似乎被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了:《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是怎么炼成的?我们的教育系统教得出、甚至于有人教吗? 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自2012年起,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4%,教育可以说得上已不再“穷”了。不过,在减轻孩子们的“苦”方面,我们却还显得步履蹒跚。教育系统的“教风”没有随着我们教育的“富”而“富”起来,应试教育的大棒仍在挥舞。 目下,很多老师仍然奉行以往僵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些学校继续坚持组织老师在课外对学生进行辅导,甚至,一些学校要“提醒”家长给孩子报课外班。在城市学校中,这些问题更是普遍存在。幼教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预科化,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家庭承担着巨额经济负担。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政府虽然对教育投入了巨资,但学生不高兴、家长不满意,实际效果也很寥寥。学校与老师可能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但政府也不能放任这种教育风气蔓延,而必须猛药去疴,推动“教风”转变。 一方面,要加强教育顶层设计、规范民办机构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教育系统苦练内功同样重要。要加强教育教学的日常与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时质量,认真把有关部门反复出台的严禁公办教师到校外兼职的规定落到实处,给“教风”转变提供切实可靠的制度保障。同时也要优化教育资金的支出结构,改革教育系统薪金报酬方案,鼓励多劳多得,尽最大可能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给转变“教风”打好物质基础。 学校是成就孩子“诗与远方”的平台,如果孩子依然摆脱不了无休无尽地课外补习,无法脱身于题海战术,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武亦姝就无法炼成。只有学校、家长及社会评价机构转变应试教育的思维,才能促进“教风”的彻底转变。 控制青少年吸烟,不能仅靠价格杠杆 若夷 时评作者 全国政协委员刘文伟日前提交提案,建议设置卷烟的最低价格标准,每包不低于10元。用价格杠杆限烟禁烟,尤其要控制青少年吸烟率。 以设置卷烟最低价格方式控烟,尤其是控制青少年吸烟,应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研究显示,卷烟价格是影响制约人们烟草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缺乏独立收入、经济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来说,这种影响制约作用尤其明显。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数据:烟草价格每增长10%,放弃吸烟的青少年烟民增加9.3%。 从目前我国卷烟价格状况来看,进一步提升卷烟价格仍有可操作空间。这正像刘文伟委员指出的,“在全国绝大多数市场尤其是低收入地区,吸烟者仍然能够找到价格3至5元左右的五类烟”。中国在2015年烟草消费税调整之后达到56%,这一水平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70%标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提税幅度远赶不上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在肯定价格杠杆控烟作用之余,我们恐怕也要意识到,要想更好地实现青少年控烟问题,除价格杠杆之外,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控烟手段。比如,在烟草零售环节,不断强化禁止向青少年出售香烟的执法力度,让青少年不仅买不起而且买不到香烟。虽然我国很多法律都明确禁止向青少年出售香烟,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但尴尬的现实却是,这些法律并没有真正得到严格执行,一些甚至沦为一纸空文。 再比如,在烟草消费环节, 通过厉行“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不断大幅压缩可供青少年吸烟的烟草消费环境。我国目前在这方面也存在明显制度空白。国家卫计委2014年就曾表态“争取年内出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至今仍未出台。这意味着我国还没有全国性的公共场所控烟法律。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表示全面无烟环境立法才是保护公众免受烟草烟雾危害的最有效方法。 在这种大背景下,即便实现了卷烟每包不低于10元,但是广大青少年依然能顺利买到香烟,还能在各种公共场所吸烟,再考虑到烟草消费的特殊易成瘾性,那么仅仅凭价格杠杆,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预防减少青少年吸烟,很难让人乐观。 因此,控制青少年吸烟,不能仅简单依赖价格杠杆,还需多管齐下。加强禁止向青少年出售香烟的落实和执法力度,尽快出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全面构建室内公共场所100%禁烟无烟环境。不断加大禁烟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烟草制品包装警语的警示效果,改变中国烟盒最美丽局面。不断深化烟草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烟草行业政企分开,彻底改变控烟和卖烟合二为一的烟草体制矛盾。 马丽遭性骚扰后不沉默为什么被网民怒赞? 肥罗君 娱评人 3月5日,马丽发微博怒指在超市被变态性骚扰,称因为事发超市那个角落没有摄像头,导致报警后取证困难,马丽愤怒表示“这样的人太多了,大部分女性都会选择沉默,但是我不想沉默!”马丽同时还贴出了骚扰她的男性的照片,但给脸部打了马赛克。 事件一出,网友纷纷评论为马丽的勇敢叫好,“真棒,明星也是该在微博多传点正能量的事了,支持你丽姐”“一定要报警!这些变态”。也有网友开玩笑“他一定不知道你是马冬梅!连你的屁股也敢摸。” 不难想象,如果遇到的不是马丽,对于这位嫌疑犯朋友来说,这大概又是一次成功的虎口脱险,摸了就摸了,你能拿我怎么样? 可是不好意思,这一次你遇上的是马丽。马丽早已凭借独特的演艺资源在公众面前树立了强大的公信力,公众相信她所说的都是真的,而对于一名普通女性来说,注定难有这样的公信力基础。更重要的是,马丽早已完成了东北老娘们的形象塑造,这令她比普通女性更能抵御来自直男癌社会的恶意。 这是他的不幸,也是社会的幸事。但是,对于普通女性来说,能像马丽一样勇敢晒出变态骚扰者的头像吗?很难想象,她们会遭遇怎样的舆论负面压力。 每一个对性骚扰保持沉默的女性背后,都有对悠悠众口同样的恐惧。很多女性之所以不敢对性骚扰者展开讨伐,甚至连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都放弃,正是因为中国社会依然广泛存在着的对女性权利的无视和对变态骚扰狂的隐性力挺。当性骚扰发生时,很多直男癌不是忙着保护女性,而是忙着指责被骚扰的女性本身有问题。 马丽拒绝沉默,微博曝光性骚扰者结果被网民怒赞本身,是因为这背后其实彰显出社会对女性价值观的嬗变。处于被骚扰的弱势地位的女星,还要承受着来自直男癌社会的一份莫名的歧视与质疑。但是马丽对于现实的回答是——“如果不说出来,不知他这种变态还会继续骚扰多少女性。” 更重要的是,从大众对马丽的力挺中,我们终于看到,社会舆论的天枰在转移。对性骚扰说不,并且勇敢地曝光它,而不是对这个直男癌依旧盛行的社会低头。当女性有了强大而完整的抵御性骚扰的内心世界,性骚扰者才不会肆无忌惮。 马丽“不沉默”的选择和选择的结果,终究颠覆了性骚扰者的想象,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正面的样板。当每一个被骚扰的女性都变身敢于曝光性骚扰者的马冬梅,我们还需要这个时代的直男癌患者们痛改前非、改变对女性被性骚扰的纵容态度,才能拍出新时代的大片——《性骚扰变态狂特烦恼》。
[] [] [] []
期待个税改革力度更大一些
佚名 “个税改革正在研究和设计当中”“工资、薪金等实行按年汇总纳税”“将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据报道,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发布会召开,财政部部长肖捷回应的首个问题,就是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 个税是看似最“个人化”的税制,却关乎广大民众的切身权益。有关个税的讨论年复一年,主要围绕在个税起征点、税负与纳税人权益对等话题上。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巨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忠建议,个税起征点最低元,让中等收入以下的人不需纳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则在审议财政预算报告时建议,将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从45%降低至25%。 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到元,最高边际税率从45%降到25%,这是两个非常大胆的提议。这样大胆的个税改革建议,是否合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论证。但无论如何,这都反映了大家对更大力度个税改革的期待。 个税之初衷,是取有余而补不足。个税改革须避免让个税成为“中产税”,而要以保护和扩大中产为大体方向。一方面,要稳住刚步入中产的群体;另一方面,要减轻还未真正富起来的群体的负担。 要秉持这个思路,就要出台更多可配套的执行举措,从而让个税与国际接轨、民意诉求相符。 首先,个税改革要解决纳税者收入信息不对称、不同社会群体避税手段差异化较大这一现实难题。随着国人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以往那种单一的、以工资来计算纳税额的模式明显滞后。也因此,肖捷提出,将部分收入项目,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实行按年汇总纳税。这有利于精准征税,而让中等和低等收入者成为“补瘦”而非“抽肥”对象,也有赖于精准征税。 其次,个税改革需要在各种收入起征点改革上相呼应。目前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还停留在3500元,是个税沦为“工薪税”“中产税”的重要缘由。而要让它回归“富人税”本位,起征点动态调整不能原地滞留。 最后,个税的征税面扩大与减免举措推进速度需相匹配,否则就可能会产生“征税急而减免缓”的尴尬局面。两者之间的改革时间点要协调安排,并加以明确。 个税改革当有更大的前进步伐,眼下肖捷部长对个税改革“正在设计当中”的回应,让很多人吃下了定心丸。他勾勒的个税改革“画像”,也给纳税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期盼。而这最终能否实现“保弱者、扩中产”的目的,就看接下来的税改靴子落地情况。黄奇帆和杨建忠两位代表所建言的,反映了个税改革仍有巨大空间,个税改革力度,未来可以更大些,真正满足工薪阶层的减负诉求。 不转变“教风”,怎么炼成武亦姝? 江南一木 学者 3月3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之前,教育部长陈宝生通过“部长通道”时,接受中外媒体采访。当有记者问到前段时间火热的《中国诗词大会》时,他称,《诗词大会》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覆盖教育各个学段。 的确,《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烈讨论,但有一个问题似乎被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了:《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是怎么炼成的?我们的教育系统教得出、甚至于有人教吗? 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自2012年起,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4%,教育可以说得上已不再“穷”了。不过,在减轻孩子们的“苦”方面,我们却还显得步履蹒跚。教育系统的“教风”没有随着我们教育的“富”而“富”起来,应试教育的大棒仍在挥舞。 目下,很多老师仍然奉行以往僵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些学校继续坚持组织老师在课外对学生进行辅导,甚至,一些学校要“提醒”家长给孩子报课外班。在城市学校中,这些问题更是普遍存在。幼教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预科化,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家庭承担着巨额经济负担。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政府虽然对教育投入了巨资,但学生不高兴、家长不满意,实际效果也很寥寥。学校与老师可能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但政府也不能放任这种教育风气蔓延,而必须猛药去疴,推动“教风”转变。 一方面,要加强教育顶层设计、规范民办机构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教育系统苦练内功同样重要。要加强教育教学的日常与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时质量,认真把有关部门反复出台的严禁公办教师到校外兼职的规定落到实处,给“教风”转变提供切实可靠的制度保障。同时也要优化教育资金的支出结构,改革教育系统薪金报酬方案,鼓励多劳多得,尽最大可能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给转变“教风”打好物质基础。 学校是成就孩子“诗与远方”的平台,如果孩子依然摆脱不了无休无尽地课外补习,无法脱身于题海战术,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武亦姝就无法炼成。只有学校、家长及社会评价机构转变应试教育的思维,才能促进“教风”的彻底转变。 控制青少年吸烟,不能仅靠价格杠杆 若夷 时评作者 全国政协委员刘文伟日前提交提案,建议设置卷烟的最低价格标准,每包不低于10元。用价格杠杆限烟禁烟,尤其要控制青少年吸烟率。 以设置卷烟最低价格方式控烟,尤其是控制青少年吸烟,应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研究显示,卷烟价格是影响制约人们烟草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缺乏独立收入、经济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来说,这种影响制约作用尤其明显。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数据:烟草价格每增长10%,放弃吸烟的青少年烟民增加9.3%。 从目前我国卷烟价格状况来看,进一步提升卷烟价格仍有可操作空间。这正像刘文伟委员指出的,“在全国绝大多数市场尤其是低收入地区,吸烟者仍然能够找到价格3至5元左右的五类烟”。中国在2015年烟草消费税调整之后达到56%,这一水平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70%标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提税幅度远赶不上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在肯定价格杠杆控烟作用之余,我们恐怕也要意识到,要想更好地实现青少年控烟问题,除价格杠杆之外,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控烟手段。比如,在烟草零售环节,不断强化禁止向青少年出售香烟的执法力度,让青少年不仅买不起而且买不到香烟。虽然我国很多法律都明确禁止向青少年出售香烟,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但尴尬的现实却是,这些法律并没有真正得到严格执行,一些甚至沦为一纸空文。 再比如,在烟草消费环节, 通过厉行“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不断大幅压缩可供青少年吸烟的烟草消费环境。我国目前在这方面也存在明显制度空白。国家卫计委2014年就曾表态“争取年内出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至今仍未出台。这意味着我国还没有全国性的公共场所控烟法律。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表示全面无烟环境立法才是保护公众免受烟草烟雾危害的最有效方法。 在这种大背景下,即便实现了卷烟每包不低于10元,但是广大青少年依然能顺利买到香烟,还能在各种公共场所吸烟,再考虑到烟草消费的特殊易成瘾性,那么仅仅凭价格杠杆,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预防减少青少年吸烟,很难让人乐观。 因此,控制青少年吸烟,不能仅简单依赖价格杠杆,还需多管齐下。加强禁止向青少年出售香烟的落实和执法力度,尽快出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全面构建室内公共场所100%禁烟无烟环境。不断加大禁烟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烟草制品包装警语的警示效果,改变中国烟盒最美丽局面。不断深化烟草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烟草行业政企分开,彻底改变控烟和卖烟合二为一的烟草体制矛盾。 马丽遭性骚扰后不沉默为什么被网民怒赞? 肥罗君 娱评人 3月5日,马丽发微博怒指在超市被变态性骚扰,称因为事发超市那个角落没有摄像头,导致报警后取证困难,马丽愤怒表示“这样的人太多了,大部分女性都会选择沉默,但是我不想沉默!”马丽同时还贴出了骚扰她的男性的照片,但给脸部打了马赛克。 事件一出,网友纷纷评论为马丽的勇敢叫好,“真棒,明星也是该在微博多传点正能量的事了,支持你丽姐”“一定要报警!这些变态”。也有网友开玩笑“他一定不知道你是马冬梅!连你的屁股也敢摸。” 不难想象,如果遇到的不是马丽,对于这位嫌疑犯朋友来说,这大概又是一次成功的虎口脱险,摸了就摸了,你能拿我怎么样? 可是不好意思,这一次你遇上的是马丽。马丽早已凭借独特的演艺资源在公众面前树立了强大的公信力,公众相信她所说的都是真的,而对于一名普通女性来说,注定难有这样的公信力基础。更重要的是,马丽早已完成了东北老娘们的形象塑造,这令她比普通女性更能抵御来自直男癌社会的恶意。 这是他的不幸,也是社会的幸事。但是,对于普通女性来说,能像马丽一样勇敢晒出变态骚扰者的头像吗?很难想象,她们会遭遇怎样的舆论负面压力。 每一个对性骚扰保持沉默的女性背后,都有对悠悠众口同样的恐惧。很多女性之所以不敢对性骚扰者展开讨伐,甚至连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都放弃,正是因为中国社会依然广泛存在着的对女性权利的无视和对变态骚扰狂的隐性力挺。当性骚扰发生时,很多直男癌不是忙着保护女性,而是忙着指责被骚扰的女性本身有问题。 马丽拒绝沉默,微博曝光性骚扰者结果被网民怒赞本身,是因为这背后其实彰显出社会对女性价值观的嬗变。处于被骚扰的弱势地位的女星,还要承受着来自直男癌社会的一份莫名的歧视与质疑。但是马丽对于现实的回答是——“如果不说出来,不知他这种变态还会继续骚扰多少女性。” 更重要的是,从大众对马丽的力挺中,我们终于看到,社会舆论的天枰在转移。对性骚扰说不,并且勇敢地曝光它,而不是对这个直男癌依旧盛行的社会低头。当女性有了强大而完整的抵御性骚扰的内心世界,性骚扰者才不会肆无忌惮。 马丽“不沉默”的选择和选择的结果,终究颠覆了性骚扰者的想象,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正面的样板。当每一个被骚扰的女性都变身敢于曝光性骚扰者的马冬梅,我们还需要这个时代的直男癌患者们痛改前非、改变对女性被性骚扰的纵容态度,才能拍出新时代的大片——《性骚扰变态狂特烦恼》。高管1元年薪避税 个税改革该给谁减负?_凤凰资讯
高管1元年薪避税 个税改革该给谁减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个税改革,该给谁减负?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历来都是热门话题。今年两会期间,&个税如何改革&再度成为代表委员和社会各方热议的焦点。未来个税改革的
原标题:个税改革,该给谁减负?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历来都是热门话题。今年两会期间,&个税如何改革&再度成为代表委员和社会各方热议的焦点。未来个税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什么?免征额会不会提高?哪些人的个税负担会减少?近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工薪所得最高一档税率要下调吗?年应纳税所得96万元以上,才有&资格&按45%最高税率缴税。下调这档税率,未必能解决富人&一元年薪&问题&当前,个人所得税最突出的问题是,工薪所得实行45%的最高边际税率,看起来税率高,实际上收不到税。&两会期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提出,应该将个税最高边际税率从45%降至25%,以降低高薪者、中等收入者税负,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黄奇帆认为,个税税率过高,会导致两方面问题:一是一些企业会把高管的工资放到香港、新加坡等地发放,享受当地较低的个税税率;二是部分私营企业主以不拿工资或&一元年薪&来避税,并把个人开销算在了企业的费用上。而降低税率,既有利于聚集人才,也有利于税基扩张。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观点立刻引发社会热议,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按45%缴个税?到底要不要给高薪者降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介绍,在我国目前分类税制的个税制度下,个人所得被划分成11个收入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其中,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到45%的7档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40%的税率;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把边际税率定得高一些,是希望高收入者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为社会多做贡献。下调边际税率,可能会造成课税功能的扭曲。&白景明说,单就工薪所得来看,年应纳税所得在42万元以上,适用的税率是30%;96万元以上的,才有&资格&按45%的税率缴税。这一收入水平,是2015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15.5倍!&在不同税收制度下,单纯比较某个项目税率的高低,没有太大意义。&白景明认为,总的来看,目前工薪所得七档税率设计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下调边际最高税率,并不是当前个税改革的主要方向。一些企业高管通过&一元年薪&避税,这个问题怎么解?&这种避税现象,主要还是跟违法成本和监管程度有关,与个税税率高不高没有直接关系。&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表示,在任何税制条件下,都难以完全防止逃避税现象发生。即使把税率下调到25%,年薪百万的老板仍要缴20多万元个税,他还是有避税的冲动,仍有可能拿&一元年薪&。一些高收入者可能薪金只拿一元钱,但其收入更多体现在股权等方面,这部分收入在取得股息、转让时依然会被相应征收个税。&但是,同样一笔百万元的收入,如果在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下,适用最高45%的税率;而在股息红利、财产转让项目下,适用税率只有20%。这可能是一些高收入者放弃高薪,转为股权收入的一个重要原因。&胡怡建认为,要解决不同收入来源造成的税负不均,应该推进个税改革,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逐步把一些常规性收入项目合并到一起,按年汇总纳税。个税免征额该不该上调?建立&基本扣除+专项扣除&机制,适当增加专项扣除,包括再教育、赡养抚养、首套房贷利息等支出,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负广州的林某收到税务部门寄来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这份账单显示,他去年纳税总额达到26000多元,&没想到这么多!&林某抱怨说,自己月收入只有约1.5万元,还完房贷后,养孩子都很吃力,还要负担这么高的个税,太不合理了。在关注高收入者税负的同时,更多人把目光集中在个税起征点上,希望通过提高起征点降低中低收入者的负担。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提交了《关于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至5000元的建议》,提出应根据近年来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情况,调高个人工资、薪金所得起征点至5000元,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同时,逐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税方式,最大限度体现税负公平。董明珠认为,近年来随着物价上涨,3500元的收入在很多城市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另外考虑到通胀,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受到抑制。一方面不利于扩大内需、鼓励居民消费等调结构政策实施,另一方面不利于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对此,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在社会普遍关心的提高免征额方面,将根据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综合测算,确定是否提高免征额,该提高就提高。&现在距离上次起征点上调已过去了5年多,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确实存在上调起征点的需求,但单纯调高起征点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胡怡建表示,对于上调个税起征点,近年来社会呼声一直很高。如何通过合理设置&起征点&,真正照顾不同生活条件人们的实际情况,从形式上的公平走向实质上的公平,是未来个税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国在完善个税扣除机制方面,近年来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去年,31个城市开始试点商业健康保险扣除政策,对试点地区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每年2400元,按月计算为每月200元,未来还将开展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在修订个人所得税法的基础上,应建立&基本扣除+专项扣除&机制,适当增加专项扣除,包括再教育、赡养抚养、首套房贷利息等支出,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负。&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张连起说。胡怡建认为,对于基本扣除,也就是个税&免征额&,应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及时调整,以适应物价、生活水平等变化;对于专项扣除,关键在于合理设置扣除项目和额度,保证不同人群间的税收负担基本合理。谁将成为纳税主力军?个税的主体税种地位有待加强。从国际经验看,除了最贫穷的人不纳税外,大多数人包括工薪族都要缴税很多人认为,缴纳个税是富人的事,不应该向普通百姓和工薪族征税。甚至有媒体惊呼,中产群体沦为个税纳税主体。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看?&在比较成熟的发达经济体里,中等收入者都是个税纳税的主力军。&白景明介绍,个人所得税,并不只是发挥收入调节功能,还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个税,都是实行普遍纳税制度,除了最贫穷的人不纳税外,大多数人包括工薪族都要缴税。数据显示,目前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面,通常在70%以上,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50%以上。而我国个税工薪族纳税人数,仅占整个工薪收入人群的8%左右,远低于普税制国家。&美国个税收入,占整个国家税收的比重超过了50%。其中,中等收入者承担了55%的个税,高收入者负担40%左右的个税,这也就意味着,中等收入者和高收入者是主要纳税群体。&胡怡建说。相比之下,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6万亿元,其中个人所得税10089亿元,个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32%。近年来,对于个税改革,重点一直放在研究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上。但未来个税的财政定位,似乎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比如,个税要不要成为主体税种?纳税人群的涵盖面有多大?在这些问题上有了大致的方向,再来确定哪些人该缴税、哪些人不缴税,才能更好地形成社会共识,依法推进个税改革。&目前,个税已成国内第四大税种,但离主体税种的地位仍相距甚远。未来需要通过改革,建立个人所得税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增强其主体税种的地位。&白景明认为。&
[责任编辑:宇文杰 PN051]
责任编辑:宇文杰 PN05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07905
播放数:54448
播放数:175224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 个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