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传奇世界灵兽灵魂:人没有灵魂会怎样

明清传奇人物傅山作品展 本月底亮相浙江美术馆 09:03:50
懂医术会武功还练得一手好字画
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里,梁羽生曾写过名满天下的一代宗师傅青主。这位明末清初的传奇人物,不但医术精妙,还武功盖世,独创了无极剑法造诣精深,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博才多艺的大书画家。
历史上的傅青主,即傅山,青主是他的字。这是一位特立独行、高标卓识的“明朝遗民画派”书画家,精通诸体书法,人谓“草楷篆隶俱造绝顶”。他可以说是中国步入近现代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位草书大师。
这个月底,在浙江美术馆有一场“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这是浙江美术馆与山西博物院的馆际交流展,共展出山西博物院藏傅山书画精品66组(件),有不少作品是第一次亮相,其中有13件册页,可以说是傅山作品比较全面的一次展览。昨天,在布展现场,著名学者、傅山研究专家白谦慎做了一场精彩的作品导赏。
展览以“真山难老”为名,“真山”是清兵入关以后傅山的号,反映了他反清复明的志节,也反映了他标举直率的艺术主张。“难老”两字是傅山在山西太原晋祠“难老泉”的题字,“难老”意指傅山的书画艺术壮观磅礴。
展品中有一件《哭子诗》稿本,一共十六首,这是傅山唯一儿子傅眉在1684年2月去世时,他痛心疾首写下的手卷。这一年,傅山78岁,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白发人送黑发人,带着深深的绝望与无奈。在手卷中,傅山哭忠、哭孝、哭才、哭志、哭经济、哭胆识、哭干力、哭文、哭赋、哭诗、哭书、哭字、哭画,以此来思念祭奠儿子,同时也是一次对自己青春的回望。
展品中还有一些是傅山赠给朋友的字画。白谦慎曾出过一本《傅山的交往和应酬》专门来讲他的朋友圈故事。中国人喜欢应酬,因此在中国的文人艺术中,应酬书法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宋代以后有大量这类作品。傅山是个暴脾气,白谦慎说,很多现在被珍藏在各大博物馆的条幅,显然都是在傅山心境并不愉快的时候匆忙完成的。但收藏者不在乎,他们要的只是他的名。傅山的朋友圈子名人实在太多,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都是他的知己好友。后来,因为需要完成的应酬书法实在太多,找来儿子和大侄子一起写都来不及,傅山只好逃到山里去住,他说自己那时“畏人如畏虎”。
这次书画展将持续一个月时间,至7月30日结束。
关于傅山作品展更多内容,请关注“文艺生活”微信号阅读。来源:都市快报&&&&作者:记者 余夕雯&&&&编辑:叶海涵&&&&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网络文化经营许可: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号-1 |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法律顾问:Copyright (C)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明清传奇下场诗与戏剧形式的矛盾和融合
摘要:明清传奇的下场诗从俚语俗语发展到七言固定句式,再到完全规整的集唐诗,在戏剧中有着重要的文学功能,尤以汤显祖《牡丹亭》为代表。但与此同时,逐渐典雅化的集唐诗与戏剧表演的性质产生矛盾,高雅艺术与大众通俗艺术难以相融,而能将二者完美契合的当属清代洪昇的传奇《长生殿》,作家用集唐诗完美契合剧情的同时,又不失却其表演性。
关键词:下场诗;集唐;传奇;表演性;《牡丹亭》;《长生殿》
下场诗,又称落场诗、收场诗,是中国古典戏曲中人物下场时口中所念的诗,演员以韵白念出,通常以四句为主,可由一个角色诵读,也可以由多个角色合诵。下场诗作为一出戏的最后部分,通常起着总结剧情、前后相承等作用,是戏剧中的重要部分,古典戏剧发展到明清传奇时期,下场诗形式逐渐统一,著名传奇如《牡丹亭》《长生殿》等都采用“集唐”这一规整形式的下场诗,下场诗从最初的没有固定章法,发展到后来固定的四句集唐诗和作家自己创作的下场诗并存,中间经过了一段较长的时期。
下场诗的产生发展历程
下场诗并非在明清传奇中首次出现。有学者认为,下场诗“体例大概源于宋元话本的收场诗”[1]。宋元话本小说常以诗词作结,在早期话本里,一般用两句诗收场。此后,经过文人修饰编订或者文人自己创作的话本小说,收场诗大多以四句出现,两句的诗词变得很少。到了明清拟话本小说里,收场诗有四句或者八句甚至更多的。
而在戏剧创作领域,最早的成熟的下场诗源于宋元南戏,如《琵琶记》《张协状元》等南戏的末尾,角色会在场上念诵两句或者四句韵白后下场。传奇中的下场诗通常可分为三类,一是通俗型,即以俚语、自作话语为主;二是雅俗混杂型,采用了前人所作诗句,但仍存在大量俚语俗语,并且形式参差不齐;三是典雅型,即集句诗几乎完全取代俚语俗语及作者自己创作的诗句。
集句诗,顾名思义,是集合前人诗句合成一首新诗,用作戏剧的上场诗、剧中诗及下场诗,集句诗兴盛于宋代,这种实为用典的形式迎合了文人追逐才情、炫耀学识的心态,但它的创作难度非常大,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按集句诗者,杂集古句以成诗也。……盖必博学强识,融会贯通,如初一手,然后为工。若牵合附会,意不相贯,则不足以语此矣。”[2]
而到明清时期,集句诗又尤以集唐诗为主。集唐诗于明代在传奇领域大为盛行,孔尚任指出“时本多尚集唐”[3],正是概括了明代传奇下场诗的集唐状况。明代传奇作品中最早使用集唐形式作为下场诗的,应该是明隆庆四年至万历元年间梁辰鱼的《浣纱记》,《浣纱记》中的下场诗既有集唐,也有梁辰鱼本人创作的诗句,属于集唐形式的发展中阶段。从梁辰鱼之后,集唐的形式得到很多文人剧作家的青睐,在传奇杂剧中流行起来,于是逐渐定型,即完全采用唐人诗句,由四句唐诗单句拼合组成一首绝句。全面使用集唐诗作为下场诗的最早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全剧除第一出和第十六出未使用集唐,另有一句宋人诗外,其余下场诗皆是集唐形式,“共采用涉及128位诗人275首诗的诗句”[4]。
为何明代剧作家特别钟情于集唐诗呢?究其原因,一与唐代诗歌形式发展有关,一与明代文风相关。集唐诗中占比例较高的是气眼律诗、绝句,七言律诗、绝句唐代发展起来,在数量上达到高峰,且从题材上看,唐朝各类诗歌丰富多样,多方面契合明代传奇的内容;再从明代文风的角度来看,明代文学流派众多,但基本都推崇唐诗,宣扬“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贬斥其他时期的文学作品,在这种文风的影响下,再加上文人作家对典雅风格的追求,集唐诗自然发展迅速。
集唐诗作为下场诗发展到清代,仍然在传奇中占据主要位置,如清代洪昇的《长生殿》除第一出下场诗之外,亦全部采用集唐诗。但与此同时,亦有作家抛却集唐形式,自助创作下场诗,如孔尚任创作《桃花扇》时,在凡例中说道:“:上下场诗,乃一出之始终条理,倘用旧句、俗句,草草塞责,全出削色矣。时本多尚集唐,亦属滥套。今俱创为新诗,起则有端,收则有绪,著往饰归之义,仿佛可追也。”[3]表明其反对下场诗用集唐的形式。另外,部分坚持戏剧本色当行的剧作家也反对用集唐诗。至此,戏剧下场诗形成集唐诗与自创诗并存的局面。
二、下场诗在传奇中的文学功能
作为一出戏的最后一部分,下场诗在传奇中有着重要的文学功能,明清传奇中最主要、最成熟的下场诗为集唐诗,本文试以集唐诗运用的最为圆润的《牡丹亭》为例,分析下场诗的文学功能。概括而言,下场诗在剧作中起到了概括剧情、刻画人物、预示情节与抒发情感的作用。
首先是概括剧情。如《牡丹亭》第三出《训女》,本出介绍了剧中几个主要的人物,杜宝、甄氏,女主角杜丽娘及丽娘的丫鬟春香,通过杜宝与甄氏对女儿的询问,得出要请一位先生教育女儿以便女儿日后能知书达礼、父母生辉的结论。本出末尾的四句下场诗正是对这一出戏剧情节的概括。第一句柳宗元的“往年何事乞西宾”,“西宾”又叫“西席”,指座位坐西朝东,古时总是请先生坐那个座位,表示尊重,所以西宾就是塾师的代称;第二句王建的“主领西风只在君”,“春风”本是比喻恩泽、融合的气氛,在这里是指塾师对丽娘的教育;第三句用苗发的“伯道暮年无嗣子”形容杜宝及夫人甄氏年有五旬却膝下无子的情况,最后一句刘禹锡的“女中谁是卫夫人”更是借晋代李矩的妻子卫铄之名,泛指有才学的女子,表明杜氏夫妇想让丽娘知书知礼有才学的心愿。四句唐诗各不相干,一时用在此处却恰如其分的将一出的内容概括出来,似四句诗专为本出而作。
再如第十二出《寻梦》,杜丽娘游园之后与情人在梦中幽会,惊醒之后,日日相思,心中愁肠百结,于是进行了第二次的游园,即寻梦。四句下场诗分别为“武陵何处访仙郎”(释皎然)、“只怪游人思易忘”(韦庄)、“从此时时春梦里”(白居易)和“一生遗恨系心肠”(张祜),第一句源于一个爱情典故,天台偶遇仙女,回到人间后又再去寻找。典故中的情境与杜丽娘希望再次寻到梦中柳生的情节有相似之处,再加上后三句的串联,简洁的概括出杜丽娘寻梦的情节,同时主人公的一片深情和深深遗憾之情表露无遗,令人回味无穷。
其次是刻画人物。《牡丹亭》中用下场诗进一步刻画人物最典型的就是第四出《腐叹》,一出戏描述了腐儒陈最良的一生,他年过半百,科场失意,生活捉襟见肘,正是万般无奈之时,意外得到杜太守的延聘,成为杜丽娘的塾师。末尾四句下场诗分别为“世间荣乐本梭巡”(李商隐)、“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风流太守容闲坐”(朱庆余)和“便有无边求福人”(韩愈),四句诗正是陈最良彼时悲喜交加心情的真实写照,前两句突出了陈最良“观场一十五次”,“考居劣等停廪”的酸腐而又可怜的形象,后两句则写出了陈最良在就要变成“陈绝粮”的困境下,得到杜太守的延聘后那种抓住救命稻草似的复杂心态。整首集唐诗紧扣住了标题中的《腐叹》二字刻画人物,堪称画龙点睛。将人物形象刻画的更加丰富,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再如第二十七出《魂游》,描写杜丽娘魂归故里,夜晚听到柳梦梅的呼声,却又不能现身见他,末尾四句下场诗“心知不敢辄形相”(曹唐)、“欲话因缘恐断肠”(天竺牧童)、“若使春风会人意”(罗邺)、“也应知有杜兰香”(罗虬)正是杜丽娘心事的写照,鬼魅之神难以相见,痴情慕色、一梦而亡,这段姻缘也难以道清,借神话仙女以自喻,渴望回生寻梦里人。四句诗描绘出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一片痴心,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再者是预示情节。例如《牡丹亭》第十三出《诀谒》,描写柳梦梅决定通过干谒的方式求得进身的机会,与老园公一番对话后拿定主意前去。但末尾四句诗分别是“此身飘泊苦西东”(杜甫)、“笑指生涯树树红”(陆龟蒙)、“欲尽出游那可得”(武元衡)和“劲风还不及春风”(王建),前两句描写出主人公的现状,后两句则暗示主人公虽决定通过干谒方式获得功名富贵,但最终却还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实现的,“欲尽出游那可得”暗示干谒的方式不可能实现,“春风”指金榜题名,暗示干谒不及科举。
再如第三十二出《冥誓》,杜丽娘作为一介孤魂,与柳梦梅道明身份之后,与柳梦梅约好开坟回生,末尾四句下场诗分别为“梦来何处更为云”(李商隐)、“惆怅金泥簇蝶裙”(韦氏子)、“欲访孤坟谁引至”(刘言史)和“有人传至紫阳君”(熊孺登),后两句诗预示了下几出柳梦梅会与石道姑等人商议寻访杜丽娘的孤坟,起到了暗示情节的作用。
最后是抒发感情。体现这一作用的典型代表就是《牡丹亭》第十出《惊梦》。小姐杜丽娘与春香到花园中赏春,游园后一场春梦了无痕,却因梦境沾染相思。末尾四句下场诗分别为“春望逍遥出画堂”(张说)、“间梅遮柳不胜芳”(罗隐)、“可知刘阮逢人处”(许浑)和“回首东风一断肠”(韦庄),前两句概括了丽娘游园与惊梦的情节,后两句则是描绘出丽娘不知心上人在何方的怅惘迷茫之情,惊、喜、羞、悲,梦惊悲叹,无限伤感。
再如第二十出《闹殇》,杜丽娘因梦而伤,郁结成疾,终是“痴情暮色,一梦而亡”[5]。末尾四句下场诗“魂归冥漠魄归泉”(朱褒)、“使汝悠悠十八年”(曹唐)、“一叫一回肠一断”(李白)和“如今重说恨绵绵”(张籍)合成的集唐诗缱缱哀婉,借杜氏夫妇之口说出,极言悲痛伤心之情。与此同时,四句诗照应作者的主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5]抒发情感之强烈,感人肺腑。
三、案头化下场诗与表演性戏剧的矛盾
明代曲论家王骥德《曲律·论落诗第三十六》中说:“落诗,亦惟《琵琶》得体。每折先定下古语二句,却凑二语其前,不惟场下人易晓,亦令优人易记。自《玉玦》易诗语为之,于是争趋于文。还有集唐句以逞新奇者,不知喃喃作何语矣。”[6]这段话简洁地概括出明清传奇下场诗的演变过程,即由通俗化逐渐转向案头化。
自郑若庸“不复知词中本色为何物”,首开“骈绮”之先河,此后便愈演愈烈,明代无数戏剧理论论争都是围绕“本色”与“文雅”而展开的。文人剧作家借唐诗的蕴藉高华,为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确实能够显示出其高雅才情,客观上提升了传奇的艺术品位。以汤显祖为例,其倾心于使用集唐诗作为下场诗,是由于看到了传奇戏曲典雅与通俗相互对立的状况,他希望能将文人典雅的审美趣味和平民的审美趣味相融合,让典雅化的经典思维和通俗化的显示思维相协调。
但是从传奇戏剧的角度来看,一部戏剧只有搬上舞台,展示在观众面前并为观众所接受,才能称之为一部成功的戏剧,所以自古以来诗文与小说戏剧相对立的原因,就在于两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即案头化与平民化。案头化的诗歌、文章一直以来似乎都只是文人墨客能够欣赏的文学,平民化的小说和戏剧才是普通群众能够欣赏的文学,所以起初的下场诗大多为俚语俗语,即王骐德所说的“每折先定下古语二句,却凑二语其前”[6],例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奉劝世人行好事,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样的下场诗在场上演出念诵时,观众也是完全可以听懂的。
但是集唐诗不同。且不说集唐为了押韵而刻意写就的书面性语言,单是诗句中为数众多的用典,文学蕴藉不丰厚的普通观众就难以听懂,更不必说欣赏整部传奇的思想感情了。就以前文所说的《牡丹亭》为例,作为一部传奇作品,它不仅要供人们案头阅读,还要被演员搬上舞台进行演出。的确,《牡丹亭》曲词文采斐然,妙语连珠,可谓“曲中写尽侬心事”,但台下的观众却并不能真正理解其意,更难以欣赏。李渔在《闲情偶记·词曲部》中说:“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作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7]所以坚持本色当行的剧作家依然使用直白晓畅的语言,让观众能够喜闻乐见。
而若是下场诗自身的发展角度来看,文人加入戏剧的创作,下场诗由俗入雅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并且如《牡丹亭》一般情感细腻动人的传奇,若真如明代戏曲理论家臧懋循所言“凡戏,落场诗宜用成语,为谐俚耳也”[8],反而难以表现出“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意蕴。所以集唐形式的下场诗与需要强大表现性的传奇戏剧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矛盾。
四、案头场上兼容并蓄
既然集唐诗发展到明清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那么集唐形式的下场诗与戏剧的表演性之间的矛盾是否是不可调和的呢?答案是否定的。自汤显祖之后,与汤显祖同时代及后世的作家对其推崇备至,追随临川遗风成为一种时尚。在对汤显祖创作的模仿中,对集唐下场诗的模仿自然也不在少数。晚明清初许多剧作家亦是选取唐诗作为下场诗,其中特别突出的代表便是阮大铖和洪昇。
阮大铖作为“玉茗堂派”的佼佼者,其《阮大铖戏曲四种》中共有集唐诗一百七十三首,其中下场诗有一百三十首,这些集唐诗在衔接戏剧情节、表达作者创作倾向、展示人物心灵、引导观众想象等方面皆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然,阮大铖所用的集唐诗仍然有强烈的案头化倾向,但由于他的作品结构巧妙、情节曲折,兼之喜剧性浓厚,所以真正在场上演出的时候,下场集唐诗带来的典雅化情绪被大大消减。
而真正能将唐诗的富丽典雅与传奇戏剧的表演性融合起来的,当属清初洪昇的《长生殿》。《长生殿》除了第一出《传概》外,其余下场诗全部采用集唐句,无论是与剧情内容的贴合还是本身艺术形式的齐整,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清代戏曲理论家焦循在《剧说》中赞道:“荟萃唐人诸说部事及李、杜、元、白、温、李数家诗句,又刺取古今剧部中繁华色段以润色之。”[9]而其中最是难得的,就是其选取的唐诗相对汤显祖《牡丹亭》而言,文人气更淡,更方便普通观众理解。现试举几例加以分析。
如第二出《定情》写唐明皇初遇杨玉环,册封她为贵妃,华清赐浴,新承恩泽,二人以金钗、钿盒定情。末尾四句下场诗分别为“胧明春月照花枝”(元稹)、“始是新承恩泽时”(白居易)、“长倚玉人心自醉”(雍陶)和“年年岁岁乐于斯”(赵彦昭)[10],其中第一句“胧明春月照花枝”营造出一个温馨浪漫的气氛,杨玉环“新承恩泽”,唐明皇美人在侧,正是“长倚玉人心自醉”,末句“年年岁岁乐于斯”作结,点出爱情美满、地久天长之愿,四句诗紧扣整出戏的情节,读来朗朗上口,便于理解。
再如第七出《幸恩》写杨玉环不满唐明皇多情,忤旨犯上,被送归丞相府。末尾四句下场诗为“传闻阙下降丝纶”(刘长卿)、“出的朱门入戟门”(贾岛)、“何必君恩能独久”(乔知之)、“可怜荣落在朝昏”(李商隐)[10],洪昇用唐朝之诗写唐朝之事,四句诗相连,正是描写出杨玉环一朝被贬出宫的凄凉景象,君心难测,宠爱一时,自古宫中皆如此。四句诗仿佛为此情此景而作,贴合的天衣无缝,实见作者之功底。
第二十九出《闻铃》写杨玉环自尽于马嵬坡后,唐明皇独自一人前往蜀中的路上倍感孤寂,逢雨避亭,耳闻檐前雨铃,随风而响,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末尾四句下场诗分别为“剑阁连山千里色”(骆宾王)、“离人到此倍堪伤”(罗邺)、“空劳翠辇冲泥雨”(秦韬玉)、“一曲淋铃泪数行”(杜牧)[10],这四句诗理解起来毫无障碍,其通俗程度不亚于“举头三尺有神明”,但它同时又是集唐诗句,典致雅韵一分不少。痛离爱人,孤身上路,剧中人物的哀伤随着四句诗被无限放大,也同时感染了千万观众。
又如第三十九出《私祭》写清明时节,天宝旧宫人永新、念奴与李龟年在道院偶遇,私祭杨玉环,感时伤事,还念旧人,不免唏嘘一番。末尾四句下场诗分别为“南来今只一身存”(韩愈)、“新换霓裳月色裙”(王建)、“人世几回伤往事”(刘禹锡)、“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10],四句诗每一句都比较常见,合在一起却又不显平淡,前两句概括旧人他乡境地,后两句哀叹往事,抒发心迹,纵然是不看戏文,亦听得懂诗中悲,戏中怨。
综上可见,《长生殿》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集唐下场诗与剧情十分贴切,又非常适于当场演出,舞台效果很好,可谓是案头场上兼容并蓄。所以,虽然诗体固有的特性使得集唐诗与传奇戏剧表演有所矛盾,但这一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晚明清初的优秀剧作显示出,剧作家已逐步找到平衡案头与场上的办法。
王骥德曾说过:“本色之弊,易流俚腐;文词之病,每苦太文;雅俗浅深之辨,介在微茫,又在善用才者酌之而已。”[6]所以,能否将集唐下场诗运用的既体现文辞高雅,又不过于案头化而疏远观众,关键还是看剧作家的诗词功底以及能否在传奇戏剧中运用的恰当。当然,像孔尚任不取唐诗,自创下场诗亦能将剧情与诗歌和谐相融的,自然也成佳作。
参考文献:
[1]&&郭英德.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4.70.
[2]&&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孔尚任.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4]&&王育红,吕斌.《牡丹亭》“集唐诗”探析[J].中国韵文学刊,2005,(2).
[5]&&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6]&&王骥德.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册四)&[&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7]&&李渔.闲情偶记·词曲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8]&&臧懋循.玉茗堂传奇引[A].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一集)[C].黄山书社,.
[9]&&焦循.剧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10]&洪升.长生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明清传奇的明清传奇特点_百度知道
明清传奇的明清传奇特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较之杂剧,在上列三个方面有了很大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于音乐格律化,展示其委婉幽邃的内心世界,使传奇唱词成为可与诗词曲赋相抗衡的艺术品种。但与元代杂剧语言的本色当行比较,这不免要以削弱其可演出性为代价,于是许多优秀的剧本便成了一种“案头文学”,则有正生、贴生(或小生)、正旦、时事剧,可二人互唱,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社会剧、风情剧,也可多人合唱。如《牡丹亭·惊梦》杜丽娘(正旦)唱:“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而搬到舞台上演唱,不见得入耳就能消化,这实际上表现了明清文人剧作的共同特征,多用典实(引用谢灵运文?朝飞暮卷,云霞翠轩,或十一人,于古小异,当行不足,谨严有余。同时戏剧角色亦有很大发展。明王骥德《曲律·论部色》云:“今之南戏(即传奇).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ed1a614aa30f4bfb8cc8/b0ba61ec7cbc6fae5939.jpg" esrc="http://h.hiphotos?”至明中叶.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h.hiphotos,赏心乐事谁家院。戏剧评论家王思任认为:“《桃花扇》传奇在语言运用上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典雅有余、贴旦、老旦。(《窦娥冤·正宫·端正好》)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外,生动不足。剧中许多曲词、末,我们在书房里低徊吟咏,真觉情文并茂.baidu、体制规范化和剧情复杂化,大批文人染指传奇,令典雅的审美趣味和绮丽的语言风格渗入了传奇。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试以下面两首著名的曲子为例:没来由犯王法。明代传奇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与文人的浪漫情思和蕴藉意绪相关,它有利于文人学士抒发其细腻含蓄的艺术情感、丑(即中净)、小丑(即小净)。共十二人、王勃诗语典),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各种体裁的作品应运而生,明白如话,《牡丹亭》的唱词藻丽典雅。”婢女春香(贴旦)接唱。”<a href="http。 一是剧本容量加大,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良辰美景奈何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baidu://h!(《牡丹亭·游园·皂罗袍》)显然,《窦娥冤》的唱词质朴本色。”传奇的唱词已不限一人主唱,传奇语言“宁不通俗,角色体制有了较大发展。如《牡丹亭》五十五出.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b0ba61ec7cbc6fae5939,不肯伤雅”(《桃花扇·凡例》),《长生殿》五十出。明中叶以后,传奇作者演奇事,绘奇人,抒奇情,设奇构,写奇文,用奇语,形成一种文学浪潮、净。孔尚任提出。历史剧:“炷尽沉烟明清传奇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传奇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在古代,男人是可以有小三的,只是小三的地位和现在一样尴尬。虽然因为小三总是年轻一些,妩媚一些,容易受到男人眷顾一些,可毕竟还要接受正妻的管制甚至是欺凌。一些小三即便是被打,也无处述说,想要争取人们的同情,争取人权,那更是痴人说梦。可是在《妾击贼》这个故事中,有那么一位金牌小三,却凭借自己的两大妙招,成功搞定大老婆,让大老婆对自己服服帖帖,从凶狠的老鹰变成乖乖的布谷鸟。有点意思吧?呵呵。
据说在山东青州地区,有那么一位大款,家里很有钱,于是买了一个小妾,长得挺好的,主人家也很喜欢。可是大老婆不待见啊,这也可以理解,当初大老婆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和自己老公卿卿我我,花前月下,现在年纪大了,人老珠黄了,男人就另找新欢了,稍微有点血性的人都无法接受啊。于是大老婆整天使坏,经常找茬,什么请安不及时啊,端茶泼出来一点啊,看到自己没低下头来啊,一旦发现就让仆人拿起鞭子痛打。
每次小妾都默默承受,一点反抗的意思都没有。男主人就很怜惜她,经常背着老婆来安慰安慰小妾。一开始,家里的丫头老妈子都挺看不起小妾的,大家都追随大老婆多年,可后来,大家看到小妾饱受欺凌,待人却依然和善,都同情起她来。不过,大老婆虎威凛凛,谁也不敢公然背叛。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按照这个活法,或许在多年之后,小妾也可以在家里生存下去,可是要想挺直腰板做人,还是遥遥无期。
有一天忽然发生了一件怪事,改变了这一切。
那一天晚上,家里忽然闯进来几十个黑衣人,翻墙进入后撞门、砸东西,大搞破坏。男人不知道来的是哪路恶人,和大老婆都吓得半死,缩在屋里不敢出去。此时,小妾挺身而出,抄起屋角挑水的扁担,拔开门栓,一跃而出。男人吓坏啦,这下可要出人命啦!
小妾站在院中,月色如洗,明亮异常,屋里的许多眼睛都看得真真切切的。贼人把小妾包围了起来,小妾大喝一声,舞动跳水扁担,呼呼风响,扁担上的铁钩和贼人的刀剑碰撞冒出火星,大家混战在一起。眨眼功夫,小妾竟然连续击倒四五个大汉,其他一些人看情况不妙,纷纷逃命,一些人爬墙的时候还掉了下来。
小妾没有追击,她把扁担拄在地上,大笑着说:“你们这些没用的东西,完全不禁打嘛!这样的武艺,还学人家做贼!我不杀你们,杀你们太丢份!”于是把贼人都放走了。
等到贼人都走了,男人才战战兢兢走出来,问小妾:“你怎么有这么大本事啊?”
小妾一笑,说:“我父亲本来就是有名的武师,我从小得到真传,别说是他们,就算是一百人,我也可以轻松搞定!”说这话时,旁边经常毒打小妾的大老婆吓得半死,担心小妾那一天报复自己。于是,大老婆再也不敢刁难小妾,以后彼此客客气气,和睦相处。
柳泉先生对这位小妾很欣赏,他最欣赏的小妾守本分,能忍受。柳泉借一个邻居女人的嘴巴,询问小妾:“为什么你有这么大的本事,以前却低着头让大老婆欺负你呢?”小妾说:“这也是我的本份啊,谁让我是小妾呢?”
可是,我却不这么看。我觉得这个小妾心眼不少。
小妾武艺高超,让大老婆不敢欺负,这只是改变她地位的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很重要,但并非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她手段高明。
高明之一,是谦虚忍让。谦虚忍让和无能懦弱不同,小妾武艺高超本可以有所为而不为,博取了众人的同情。当小妾和邻居女人的话传到大老婆耳中后,当初对小妾武艺的恐惧,就会变成对小妾的真心喜爱,既然人家尊重我,我也应该尊重人家。
高明之二,我以为贼人入侵,根本就是小妾导演的一场戏。小妾自编自导美人救主,让男人对自己感恩戴德,让大老婆对自己不敢小视。
为什么说是小妾导演?这场戏有两个地方露出了重大破绽。一个是贼人闯入家中,“撞其屋扉几坏”,贼人入屋,多是求财,但是动静这么大,不是明显的告诉大家小偷进来了吗?这贼人也太笨了。第二个是当成功击败贼人之后,本应该抓贼报官,至少可以把打到的几个贼人扭送官府。可是小妾借口自己不屑于杀贼,把他们全部放走了。这些贼人从哪里来,为什么来,完全成了迷。那这些贼人是什么人呢?小妾不是说自己的父亲是有名的枪棒教师吗?那这些蒙面汉子很可能就是跟随他父亲学武的师兄弟们。他们看到师父的女儿生活如此辛苦,于是友情演出了一把。
于是,有头脑的小三,终于成功收服大老婆,可以抬头挺胸的生活了。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叶之秋其它文章
在《封神演义》中,阐教仙人但凡登场,都喜欢贬低截教仙人,说什么截教仙人是披毛戴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是旁门左道。西岐将领遇上商朝将领时,都喜欢大谈商纣王如何失德于天下,西岐武王如何是正义之师,仁德之军云云。封神大战中,截教灭亡、商朝覆灭,仿佛是他们本
土行孙看中了余元的五云驼,在夜间前来盗取。被余元轻松拿住。余元知道惧留孙擅长地行术,于是,抓住土行孙后只是提在手中,不让土行孙沾地。后来,他又拿出如意乾坤袋,将土行孙装入其中,然后用三昧真火煅烧。土行孙在口袋中无法逃脱,被烧得惨叫连连。可就在土行孙命
作为卷帘大将的沙僧,为何打碎一个玻璃盏就被贬下凡,还身受飞剑穿胸之苦。这个问题,在《勘破西游》系列里面有所提及。不过,在看过《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元杂剧《西游记》之后,多了解了一些背景,观点也有了一些改变。说沙僧是天庭卷帘大将,是源自元杂剧《西游记》
关于沙僧,有三个问题被广泛讨论:其一,作为卷帘大将的沙僧,为何打碎一个玻璃盏就被贬下凡,还身受飞剑穿胸之苦;其二,沙僧脖子上挂着的九个骷髅头,是不是唐僧的前世?其三,沙僧到底是什么修炼成精?有关这三个问题,在《勘破西游》系列里面有所提及。不过,在看过
青蛟道:“那静室中展现的真正神通,根本就不是我玄冰枪的冰爆之术,而是一种水系大神通。在场诸位城主,不知可否有水系仙根者?”所有城主你看我,我看你。水系仙根在东海乃是最常见的仙根,二十位城主之中倒有小半拥有水系仙根。只是,在场城主都看出禄星与孙悟空、青
导言:水浒传梁山之上有两大军师,一位是智多星吴用,一位是神机军师朱武。相对而言,吴用大家更熟悉一些。其实神机军师朱武的智谋绝不在吴用之下。在他登场时,就充分展现了这点。本来武艺超群与他少华山有仇的九纹龙史进,硬是被朱武一哄弄,由黑转粉,成了少华山的好
看着满殿慌乱,青蛟冷冷一笑道:“不瞒各位,本来,为洗刷这万年之耻,我黑龙岛已经定下大计,将在数日之后将倾全岛之力,攻打三岛十洲!我黑龙岛有百万仙众,天仙上百人,还有两位大罗金仙圆满强者,更有天尊老祖坐镇。兵锋所指,你区区东方仙城将如何抵挡?”此言一出
原题为:好青年史进为何会被拉黑?(上)
史进本来是一家大庄园的继承人,一直过着富裕而闲暇的生活。可就在王进辞行后不到一年功夫,史进就变成了被官府通缉的杀人犯,从此四海漂泊,最终落草为寇。这短短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表面看来,史进是犯小人——被一个叫做李
史进本来是一家大庄园的继承人,一直过着富裕而闲暇的生活。可就在王进辞行后不到一年功夫,史进就变成了被官府通缉的杀人犯,从此四海漂泊,最终落草为寇。这短短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表面看来,史进是犯小人——被一个叫做李吉的“标兔”人出卖,于是被官府“拉黑”。
阴长生道:“那黑龙本是火龙之体,殒落东海之后化为百万里火山,日夜喷吐不息。黑龙岛虽然环境极为恶劣,但因是龙尊之体所化,上面生长了无数奇花异草。黑龙岛群妖也正是仗着那些奇花异草,从各地换得许多修真所需的物质。不过,黑龙岛群妖虽然坐拥宝山,但是,修真的
虽然孙悟空的直接领导应该是唐僧,但唐僧基本是被架空了。所以,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直接上级领导是观音。并且,他们之间代表一种近乎理想的上下级关系。观音菩萨就是个铁腕女领导……首先,观音镇得住孙悟空。须知能镇得住孙悟空的人并不多。你会说,那只是因为观
曾经有一位商人,做海上运输的生意。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他不但置买了房产,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而且还建立了自己的船队。就在他踌躇满志、想要大展宏图的时候,不幸降临了。在一次远洋运输途中,他的船队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海上风暴,在经过了一次又
赵匡胤是公认的功夫最厉害的皇帝。他不但武艺超群,并且防御力惊人,许多朋友都说他有铁头功。年轻的赵匡胤修炼得还不够圆融,偶尔还会吹个牛发个彪,惹得其他大院的军官子弟不高兴了。有个人想整一整赵匡胤,特意找了一匹烈马,还告诉赵匡胤:此马性如烈火,从来没有人
《西游记》中,如来本来想派人去中国“传教”,观音却说要去找一个“取经人”过来,可见观音很有头脑:上门的生意好做,货卖识家才能得个好价钱。当时的大唐,虽然有几处庙宇,但信众不多,香火萧条,观音和木叉也只能入乡随俗,变成两个疥癞僧。市场如此不景气,观音更
《西游记》中有件法宝,名唤金箍儿,“一样三个”,持箍者只要将“咒语念一念”,箍儿“自然见肉生根”,戴箍者皆“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立马“跪下哀告”,“听伏使唤”。金箍儿本是如来下拨的取经专用法器,应专物专用,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只有一个金箍儿用于西天取
看《西游记》的时候,许多朋友都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盘古、伏羲、女娲等上古大神不见了。在唐僧师徒经过平顶山时,遭遇银角大王。银角大王在介绍手中红葫芦时,提到:“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
看《西游记》的时候,许多朋友都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盘古、伏羲、女娲等上古大神不见了。在唐僧师徒经过平顶山时,遭遇银角大王。银角大王在介绍手中红葫芦时,提到:“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
一气仙余元乃是截教嫡传弟子,他的师父乃是通天教主四大弟子中的金灵圣母。换言之,这余元乃是闻太师的大师兄。闻太师在封神中非常有名,其实,论起实力余元远在这个小师弟之上。在截教万仙之中,余元乃是响当当的大罗金仙,堪称三代弟子第一人。可是,当徒弟七首将军余
名著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禁得起多角度解读。换一种角度看西游,得到的观点就截然不同。在西游故事千万谜团中,最核心的谜团就是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是谁?理解了这个问题,那么,孙悟空的身世之谜,三清的争霸之迷,人间的佛道相争等等都会迎刃而解。只是,《西游记》中
名著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禁得起多角度解读。换一种角度看西游,得到的观点就截然不同。在西游故事千万谜团中,最核心的谜团就是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是谁?理解了这个问题,那么,孙悟空的身世之谜,三清的争霸之迷,人间的佛道相争等等都会迎刃而解。只是,《西游记》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奇世界2灵魂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