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金融考研国家线,327分,不知道今年国家线是多少,求降

考金融,327分,不知道今年国家线是多少,求降分【考研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74,877贴子:
考金融,327分,不知道今年国家线是多少,求降分收藏
考金融,327分,不知道今年国家线是多少,求降分,但是报考的学校好像去不了了,想调剂,因为是A区考生,报考也是A区,可以调剂到B区吗?怎么选调剂学校,到哪里找?求大神帮助解答,拜托,拜托
金砖吗 哎 我328
参考去年分数线335的A区
今年不知道咋整
只要各科过了b区国家线,都能调剂的
321。。不知道有希望没。。
我也是金融的,你是专硕还是学硕?
你这个走我们学习应该可以,我上一年考的
祈祷降分吧,和16年一样也好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我今年考研考了327分,英语是34分,考的是A类的武汉体育学院舞蹈学专业,问能不能过国家线。_百度知道
我今年考研考了327分,英语是34分,考的是A类的武汉体育学院舞蹈学专业,问能不能过国家线。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国家线没有出来 谁也说不准不过这个分数还是比较悬的能过最好不过的话可以关注调剂信息调剂到其他学校
采纳率:34%
34 去b区吧
a区去年都36啊
我的英语是38,报的是武汉体育学院的民族传统体育学,我也害怕了,真是悬。我的QQ;,希望可以交流
我们怎么这么相似阿
你英语比我高一分
总分也比我高一分
怎么这么巧呢
我也是报的武体 英语42 政治56 总分292 会不会总分过不去啊 有一届的同学加QQ
你这个英语悬了!去年是36 具体需国家线出来判定。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舞蹈学专业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央行决定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从2018年起实施。
分享专题至:
9月30日,央行发文宣布自2018年起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发布后,一些市场研究者和部分媒体断章取义,草率地得出了“接近全面降准”“相当于普降0.5个百分点”的结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定向降准只是政策微调,不是变相全面降准。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
凡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 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健恒和唐薇8日的报告称,预计定向降准正式实施时将释放亿元。人民币资金,对流动性有较强正面作用,尤其可缓解春节流动性压力。年内来看,在财政存款季节性投放的影响下,超储率有望回升,资金面也将逐步改善。
运用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支持结构调整就是其中的一种探索,2014年即开始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实施定向降准政策。
为何此时定向降准?降准能释放多少资金?接下来还会降准或出台类似货币政策不?降准对股市影响咋样?降准对债市有啥影响?降准之后股市上可以买点啥?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此次定向降准是对既有政策的升级而非“新政”,释放的增量流动性可能有限,且远水难解近渴。跨季后,10月初的流动性改善有一定确定性,但对月内缴税、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等可能造成的扰动仍应保持警惕。
此次定向降准与之前的量化宽松有着明显的不同,不仅不是放水的政策,更是一种明显的产业推动政策,对于推动实体经济的较好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9月30日发布了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
调整后的定向降准新增释放流动性约2200亿元,相当于全面降准0.17%。此次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
其实很难定量的去测算相应的情况,尽管工行、中行等披露的小微贷款情况已经足以满足条件,但前文我们已经说明,贷款范围的调整,导致这样的测算并不靠谱。
第一点特别之处:几乎所有机构均获“定向”雨露,力度超预期。第二点特别之处:落地时间藏机巧。
对于此次定向降准此前已经有明确信号。9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释放了这样的信息。
近期收益率曲线维持扁平化态势,源于短端利率难下,此次定向降准有利于缓解短端利率,修复曲线形态。
我们认为,央行定向降准旨在落实27日国务院支持结构性改革的部署,不宜过度解读为重回“放水”,否则将误解国务院政策。
从资本市场来看,虽然本次定向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但9月以来市场资金持续紧张,随着定向降准信号的释放,市场流动性预期将会有所改善,尤其对于已经盘整一个季度的债市而言,更是难得的情绪利好。
定向降准政策的宣布,传递出对流动性的偏友好信号,使得A股节后市场的支撑因素有所增加,下行调整空间将受到约束。
降准于2018年初实施,暗示在此之前很难再有全面降准或是定向降准的政策出台。对于债券市场,我们坚持之前的观点,既不乐观也不悲观,认为四季末之前仍然会区间震荡,很难有趋势性机会。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定向降准效果有限,收益率待看宏观数据。粗略估算本次定向降准效果低于1%的全面降准,释放流动性在亿左右。
他称,应该会有不少银行能满足降0.5%的条件,有所欠缺的银行年底前还可以努力达标。但达到1%的银行可能为数不多。
李大霄评道:这次定向降准并非货币政策的变向,仍然没有改变稳健的基调。这次定向降准利于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还惠及脱贫攻坚和“双创”等其他普惠金融领域,政策惠及面更加宽广。该政策对经济增长有正面作用,对股票市场属正面消息。
彭博经济学家陈世渊对新浪财经表示,本次定向降准时间点比较有意思,在19大之前出台,有稳定市场情绪的作用。
严跃进强调,从房地产领域来看,其对于房地产业务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因为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对房地产业务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实际上也需要研究一些潜在的影响。
赵伟点评称,该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
预计本次定向降准正式实施时,2018年年初,或释放亿的流动性;考虑到是对原有定向降准政策的替代而非新增降准,其流动性规模会低于一次全面降准50bp的亿。
他表示,对普惠金融贷款定向降准,引导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政策倾向鲜明。
他表示,在目前的背景下,全面降准是与去杠杆、防风险的目标有所冲突的。从某种意义来说,定向降准公布了,就意味着短期内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全面降准将不会出现。
首先,人民币贬值预期已根本扭转,今年以来进入升值趋势,央行降准的政策空间较大;其次,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是既定方针,之前已给市场关于定向降准的充分预期,不会对市场形成较大影响。
朱启兵还表示,定向降准政策从2018年起实施正好也鼓励剩余3个月的银行信贷向普惠金融倾斜。如此之后,普遍降准的可能性也降低了。
海通证券姜超解读此次央行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称,8月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产和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定向降准刺激小微企业,是另外一种稳增长的思路。
郭田勇指出,央行的定向降准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此外,按照居民存款一万多亿计算,降准0.5个百分点将释放约5000亿的流动性。
联讯证券认为,本次定向降准时间定在2018年,年内流动性间歇性紧张还会持续,杠杆策略还需慎重,但负债端风险不大,票息为王。
他称,央行创新调控方式,针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一方面可以引导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可以促进实体部门融资成本降低。
一旦导致市场利率下行,“解套”的需求必然驱使金融机构债券杠杆疯狂反扑,这和央行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思路显然是违背的,央行必然会重新回笼流动性以抑制金融杠杆反弹,市场又会重新回到去年年底的逻辑中去。
尹中立认为,此次定向降准的作用与意义不仅仅是增加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种鼓励发展普惠金融的机制。
他表示,通过定向精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为了去杠杆维持相对较紧的流动性状况带来的副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也不意味着资金面的转向。
德国商业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周浩表示,央行给予了市场一个“延迟降准”,某种程度上算是给大家一个明确的信号——找不到全面“降准”的理由。
采取定向降准,可着眼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从国际情况看,美国缩表、欧洲计划逐步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也制约了中国全面降准空间。此外,加强房地产调控,也不支持全面降准。
朱宁认为,适量的“放水”并不表示央行货币政策的转向,实际上还是继续在稳健的路上前行,但不排除未来有全面降准的可能,毕竟市场上对于全面降准的呼声比较高。
谭雅玲表示,央行宣布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在观念认知及对策上指导示范性很强,对未来调结构有效合理推进十分重要,可积极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邵宇表示,此次扩大了定向降准的口径,边际上有一定的缓解特定领域流动性压力的效果,而且对以后每次准备金调整的效果也有增强。
这次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既是对定向降准的拓展和优化,又是前瞻性引导的货币政策操作,及向公众发布未来货币政策信息,从而引导公众预期。
余丰慧表示,虽然本次降准在2018年才开始实施,但在降准预期下,主要目的在于支持普惠经济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同时对股市等带来多重利好。
洪灝表示,定向降准效果有限,收益率待看宏观数据。粗略估算本次定向降准效果低于1%的全面降准,释放流动性在亿左右。
尽管此次定向降准属增量而非存量货币政策措施,不会释放更多的市场流动性,但对当下小微企业来说,依然是一场“及时雨”:也有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小微企业又将获得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华泰宏观表示,央行在四季度没有降准,这是一次略低于市场预期的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结构性问题需要用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解决。此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的通知是对前期定向降准考核办法的优化调整,提高了定向降准的精确度和有效性。
流动性,远水解不了近渴,近期的结构性流动性紧张在年内依旧无法缓解。以OMO和MLF为代表的流动性管理方式或将逐步改变,准备金率重新进入货币政策工具箱
  定向降准后,资金面怎么还紧了?(联讯证券李奇霖、钟林楠)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执业编号:S2)
联讯证券研究院宏观组 钟林楠
今日,资金面虽较假日跨季前有所缓和,但仍然十分紧张。交易所质押式回购隔夜收盘收在了8.745%,是计息方式改变后,录得的次高值,不少机构到下午三点后还没有平掉头寸。
过去跨季结束后,资金面基本都出现了大幅的缓和,并逐渐松弛下来,比如今年6月。但为什么这次出现了例外呢?
看需求端,我们可以看到两大需求。一个是备付未来的资金需求,一个是确切存在的即时的融资需求。
前者和预期有很大关系。长假期间虽然出现了央行定向降准放长钱的消息,但那毕竟是2018年年初的远期承诺,解不了近渴。反而是不少机构提示10月流动性可能会比较紧张,存在较多不利资金面的因素。综合有以下三项:
根据财政部在9月底下发的规划,十月份国债净供给预计可能会有亿,是过往几年来的新高,机构手中的钱在未来会大量转移给国库,增加财政存款。
缴税。过往十月是缴税的大月,是季度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上缴月份,过去五年,平均缴税亿,今年企业盈利较好,缴税数额小不了。
缴准。每月的5、15、25是补缴退缴窗口,由于假期因素,10月可能只有15与25两次机会。
这些不利因素以及营造的“紧张预期”一方面会使不少机构增加备付性需求,囤积资金来应对未来的需求;另一方面手中即使有余钱的机构也会“趁火打劫”,出高价来谋利。
后者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借钱需求,除却一些传统固有的结算外,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因素是假期导致的集中到期。
3月与6月跨季,可以用隔夜、2天(少数)或7天,跨季后,到期不会过于集中。但国庆假期长达8-9天,机构投资者跨季所借的隔夜、7天、14天资金基本都会在这两天集中到期,不少机构手中没有余粮,可能要借新换旧,放大了机构的融资需求。
这些是需求端存在的问题。但国庆每年都有,集中到期的情况也一直存在,那些引致资金收紧预期的因素也一直都在,但是看2016年,跨季后资金面并没有出现继续紧张的情况。
所以需求端可能并不是主因,根本因素可能还是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太少了。
从我们的调研与实际观察来看,也是如此。今天银行融出较少,不少银行也在借钱,手中有余钱的机构倾向于融出长期限的资金,市场需求大的短端资金相对少。这种供需结构上的矛盾在今年流动性偏紧格局下一直存在。
资金供给为什么会偏少呢?可能与货基新规、央行操作以及财政支出不及预期等因素有关。
第一,货基新规。货基流动性新规从10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其中有一条要求:“货币基金开展逆回购交易,所能接受的质押品要求与基金合同一致”。而按照《货币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基金投资资产评级必须在AA+及以上。
这意味着成本高拿了低等级债券(比如AA)的券商资管及其他部分机构不能直接从货基手中获得资金,货基融出资金的水管变细了。
这些机构要么是再另寻它法,找其他机构,增加了市场上的额外融资需求;要么是引入第三方机构担当中间人,但相应融资利率会提高。这种局部的变化会对全局造成影响,提升整个交易所的资金利率。
第二,央行操作与财政。今天央行将到期的1800亿资金悉数收回,带走了大量的资金。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对冲定向降准带来的宽松预期,也可能是预期财政支出、节后现金回笼等因素下,银行流动性充足,要“削峰”。
但是,实际上财政支出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劲。我们看到在9月跨季时,资金面一直维持在十分紧张的状态,这个固然有考核的因素。
但正如我们此前说的,考核压力较前两次已经有所减弱,股权投资及其他、委托贷款等项目已经缩减,造成大幅收紧的原因可能是流动性自身的不足。而这与市场一直期望救命的财政支出不及预期,不到位有相当大的关系。
节后现金回笼集中在中上旬,但幅度也十分有限,过去五年的均值大约是1000亿。考虑到现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多样化的支付手段发展,这个值可能会比过去的均值来的更低。且这个回款需要时间,在后期对资金面的利好才会慢慢显现。
未来资金面走势如何?可能是先甜后苦。
今日尾盘陆陆续续有资金放出,资金面开始松弛。从历史走势看,未来几天可能会呈现一个逐渐松弛的局面(图表1),其中到期压力的缓释、部分累积到10月初的财政支出释放、现金回款以及潜在的央行指导等因素是主要的驱动力。
但考虑到10月中旬缴税等因素即将到来,市场可能还是会比较难过,最关键的还是看央行的态度,是否会在特殊时点有特殊举措。
如果仍是前两个月的操作策略,在税期做相应的投放补充但力度偏小,那么在银行体系水位仍然偏低的情况下,非银机构仍会很痛苦,结构性的问题仍旧会存在。
  央行于9月30日晚宣布,2018年起,对上一年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增量或余额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对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1]。有意思的是,此次“定向”降准与之前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之处——1)定向降准标准较宽,2)实施时滞明显拉长。
此次降准虽名为“定向”,但有“普惠”的性质,范围覆盖占银行总资产95%以上的存款性机构。此次第一级定向降准所要求的普惠金融占比仅为1.5%,而第二级优惠准备金率也仅有10%,相比之前定向降准所要求的普惠金融需达到30%-50%的比率都明显降低。根据央行的测算,此次0.5个百分点的“定向”降准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我们估计,大部分的县域城、农商行满足第二级、即普惠金融比率达10%,总共可享有1.5个百分点的定向降准——这部分银行占银行总资产的15%左右。另外,央行之前历次定向降准的领域主要包括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此次定向降准则进一步扩大到脱贫、“双创”等其它普惠金融领域,并确定了单户授信在500万元以下的定量标准。综合来看,我们估计此次两层定向降准标准实施后有望总共释放流动性8,000~10,000亿元。
虽然央行此次宣布3个月后“定向”降准有利于提振市场对流动性与银行盈利的预期,但政策意图似乎不在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2014年以来,外汇不再大量流入、基础货币增长受到制约的背景下,降准有利于抬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应。虽然M2的指标意义结构性下降,但8月M2同比增速降至历史最低的8.9%也凸显了较高的准备金率对货币发行的掣肘。另外,由于利率较低,存款准备金可以理解为银行的隐形税负——据中金银行组的估算,存款准备金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约相当于减少银行部门隐性税负1个百分点[2]。从这些方面看,降准有利于稳定市场对流动性及货币政策总体取向的预期,并提振银行利润。但如图表2所示,此次定向降准具体实施日期距离宣布的时间距离三个月,这一点与之前历次降准有很大不同。较长的实施时滞表明,虽然3季度末流动性偏紧,但本次降准并非意在短期内释放流动性。而且,我们也不能排除一种可能性,即央行基于对当时宏观环境的判断,在此次“定向”降准前通过其他方式回收一部分流动性,对冲降准的影响。
总体而言,长假前宣布“普惠式”定向降准可能有提振市场对流动性预期的成分,也有参与“结构调整”的政策意图。另一方面看,此次定向降准从宣布到实施有三个月的时间,也旨在为银行提供动力,促使其在此期间提高“普惠金融”贷款的比例。具体而言,此次对“普惠金融”新增贷款比率的考察时段为2017年全年、而对存量比率的考量结点为2017年底。
我们认为,短期内央行连续降准的可能性较低。但中期来看,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在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我们预计4季度经济增长将保持韧性,CPI通胀年底前或将回升。同时,近期外汇流出明显放缓,且不排除年底前再现外汇净流入[3]。所以,在此周期性背景下,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有限,央行短期内连续降准或有一定阻力。但中期来看,中国目前17%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世界范围内偏高,需进一步下调。一方面,17%的准备金率是银行将表内业务转向表外的重要动力之一、以降低其“有效”准备金率。某种程度上,这种“扭曲”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其次,中国的基础货币存量较大,占GDP的40%,远高于美国的20%——即央行有“缩表”的基础。再言之,在不调整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央行需要通过大规模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再贷款操作来直接影响市场流动性,容易加大市场波动。因此,中国最终需要一个合理而且相对稳定的存款准备金率,我们认为应在10%左右[4]。
  据彭博消息,中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目前主要受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定向操作工具、债券发行和到期,以及资本流动等因素影响,以下为彭博整理本周(10月9日-13日)对资金将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预览,并采访分析师作出利率市场展望:
央行公开市场及定向操作工具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健恒和唐薇8日的报告称,预计定向降准正式实施时将释放亿元。
人民币资金,对流动性有较强正面作用,尤其可缓解春节流动性压力。
年内来看,在财政存款季节性投放的影响下,超储率有望回升,资金面也将逐步改善。
明年一季度就开始释放资金,而一季度是债券供给真空期,预期上的利好会直接反应到四季度债市,有利于债券收益率逐步下行,也有助于目前较为平坦的收益率曲线的修复。
国泰君安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覃汉在电话采访中表示,顺利度过国庆长假和三季度的资金面预计将走向宽松,加上定向降准的兑现,市场无需担忧。公开市场可能一定程度的回笼资金,但这不会影响到整体偏松的流动性大局。
债券发行及到期
据彭博汇总的债券发行预览,已公布的人民币新债发行规模至少1986亿元&/li&&li&据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累计债券到期规模约841亿元。
例行存款准备金清算
10月5日(上周四)是例行存款准备金清算日,因国庆假期顺延至周一(9日)。
8月中国财政存款(含本外币)较上月减少约3900亿元人民币。财政存款的增减主要受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一般在年初及4-8月间,因缴税等因素,在央行的财政存款会呈增加趋势,意味着银行体系会有相同规模的流动性流出;临近年末,财政部门会将存放在央行的国库资金移到商业银行,转为存款进行消费或支出,这将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根据彭博编撰的中国资本流动估算指数,7月份资本流出规模约434.3亿美元。
中国外汇储备8月温和增长,2014年以来首次连续7个月上升,8月末的外汇储备余额报3.0915万亿美元,环比增加108亿美元。
  定向降准升级版 2018年起实施
本报记者 闫立良
“双节”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下午五点,央行发布了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特急通知。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和可得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支持,央行决定将当前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拓展和优化为统一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将从2018年起实施。这是一个经过全新升级后的定向降准政策。
央行于2014年引入定向降准考核机制。通过对满足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标准的商业银行实施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改善优化信贷结构。定向降准考核于每年2月份进行,根据商业银行上一年度“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情况,对其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动态调整。所有商业银行都属于定向降准考核范围,严格采用央行已有统计数据进行评估,无需另行上报数据或申请。定向政策一般会于当年的2月底完成调整并实施。
此次央行将定向降准政策考核范围由现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调整为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包括: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小型企业贷款、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创业担保(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消费贷款和助学贷款。上述贷款数据采用人民银行调查统计部门统一口径的统计数据。
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实施定向降准政策考核的金融机构范围包括: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保留了原有两档考核标准的政策框架。第一档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存款准备金率可在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这一标准基本适应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的实际投放情况,有助于鼓励其将信贷资源持续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第二档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优惠幅度更大。当然,这一档标准相对较高,只有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较为突出的商业银行才能达到,但这有利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也属定向降准政策题中应有之义。
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按现有数据测算,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由于2018年初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首次考核时将使用2017年年度数据,一些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在今年后3个月中更多地将新增或盘活的信贷资源配置到普惠金融领域从而满足考核标准,一些商业银行还可能从第一档进阶到第二档,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将得以体现。
“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建立了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优化信贷结构,这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政策。同时,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也是符合总量调控要求的,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基本稳定。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定向降准非货币政策转向
经济参考报
十一长假前夜,央行突发“大招”。9月30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将之前对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的定向降准考核范围扩大至普惠金融领域贷款,降准幅度为0.5个到1.5个百分点。同时,央行表示,定向降准并不改变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新政策自2018年起执行。
多家机构预测,此举将增加市场资金6000亿至8000亿元,一定程度上补充了银行体系流动性,但将此政策解读为货币宽松信号有违政策初衷,央行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
此前,9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国有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在基层落地,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等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央行相关负责人指出,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建立了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优化信贷结构,这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政策。
对于部分人士由“定向降准”联想到“降准”、并引发宽松预期的猜测,权威机构普遍认为,短期内看不到全面降准的可能性。申万宏源研报指出,三方面因素决定了全面降准还言之尚早。一是目前国内经济总体稳定;二是外汇占款趋于均衡;三是监管趋严和金融去杠杆要求当前货币环境不能过于宽松,也不能释放宽松信号。
央行相关负责人同样表示,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是符合总量调控要求的,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基本稳定。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在定向降准政策正式落地前后,央行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的稳定。
“此次定向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相反,这次定向降准之后,短期内全面降准是不会实施了。接下来,央行将会继续坚持稳定中性的货币政策,维持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而对于此次定向降准的意义,市场人士均持肯定态度,认为微调货币政策,有助于帮助经济平稳运行,使经济更加具有活力。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指出,其实定向降准并非新鲜事物,2014年便开始实施。但这次定向降准的领域不仅覆盖了小微和“三农”贷款,还延伸到脱贫攻坚和“双创”等其他普惠金融领域。他表示,这次对原有政策标准进行了优化,聚焦“真小微、真普惠”,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都有显著提高。
  央行于9月30日晚宣布,2018年起,对上一年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增量或余额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对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1]。有意思的是,此次“定向”降准与之前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之处——1)定向降准标准较宽,2)实施时滞明显拉长。
此次降准虽名为“定向”,但有“普惠”的性质,范围覆盖占银行总资产95%以上的存款性机构。此次第一级定向降准所要求的普惠金融占比仅为1.5%,而第二级优惠准备金率也仅有10%,相比之前定向降准所要求的普惠金融需达到30%-50%的比率都明显降低。根据央行的测算,此次0.5个百分点的“定向”降准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我们估计,大部分的县域城、农商行满足第二级、即普惠金融比率达10%,总共可享有1.5个百分点的定向降准——这部分银行占银行总资产的15%左右。另外,央行之前历次定向降准的领域主要包括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此次定向降准则进一步扩大到脱贫、“双创”等其它普惠金融领域,并确定了单户授信在500万元以下的定量标准。综合来看,我们估计此次两层定向降准标准实施后有望总共释放流动性8,000~10,000亿元。
虽然央行此次宣布3个月后“定向”降准有利于提振市场对流动性与银行盈利的预期,但政策意图似乎不在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2014年以来,外汇不再大量流入、基础货币增长受到制约的背景下,降准有利于抬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应。虽然M2的指标意义结构性下降,但8月M2同比增速降至历史最低的8.9%也凸显了较高的准备金率对货币发行的掣肘。另外,由于利率较低,存款准备金可以理解为银行的隐形税负——据中金银行组的估算,存款准备金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约相当于减少银行部门隐性税负1个百分点[2]。从这些方面看,降准有利于稳定市场对流动性及货币政策总体取向的预期,并提振银行利润。但如图表2所示,此次定向降准具体实施日期距离宣布的时间距离三个月,这一点与之前历次降准有很大不同。较长的实施时滞表明,虽然3季度末流动性偏紧,但本次降准并非意在短期内释放流动性。而且,我们也不能排除一种可能性,即央行基于对当时宏观环境的判断,在此次“定向”降准前通过其他方式回收一部分流动性,对冲降准的影响。
总体而言,长假前宣布“普惠式”定向降准可能有提振市场对流动性预期的成分,也有参与“结构调整”的政策意图。另一方面看,此次定向降准从宣布到实施有三个月的时间,也旨在为银行提供动力,促使其在此期间提高“普惠金融”贷款的比例。具体而言,此次对“普惠金融”新增贷款比率的考察时段为2017年全年、而对存量比率的考量结点为2017年底。
我们认为,短期内央行连续降准的可能性较低。但中期来看,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在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我们预计4季度经济增长将保持韧性,CPI通胀年底前或将回升。同时,近期外汇流出明显放缓,且不排除年底前再现外汇净流入[3]。所以,在此周期性背景下,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有限,央行短期内连续降准或有一定阻力。但中期来看,中国目前17%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世界范围内偏高,需进一步下调。一方面,17%的准备金率是银行将表内业务转向表外的重要动力之一、以降低其“有效”准备金率。某种程度上,这种“扭曲”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其次,中国的基础货币存量较大,占GDP的40%,远高于美国的20%——即央行有“缩表”的基础。再言之,在不调整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央行需要通过大规模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再贷款操作来直接影响市场流动性,容易加大市场波动。因此,中国最终需要一个合理而且相对稳定的存款准备金率,我们认为应在10%左右[4]。
  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明年起实施 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更趋精妙
来源:金融时报& 李国辉
9月30日,央行发文宣布自2018年起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发布后,一些市场研究者和部分媒体断章取义,草率地得出了“接近全面降准”“相当于普降0.5个百分点”的结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定向降准只是政策微调,不是变相全面降准。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
不少专家认为,“这是一次独特的定向降准。”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金融研究员鄂永健表示,此次定向降准主要是落实国务院部署,是对之前定向降准政策的拓展和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范围拓展到普惠金融领域,并对普惠金融的范围予以明确界定,较之前的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有所扩大;二是定向降准分为两档,对于不同比例的普惠金融贷款占比予以不同的降准幅度,从而有利于促进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该领域的信贷支持。因此,新的定向降准政策的结构性支持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未来,在保持总体稳健中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更加凸显差别化、定向、结构性等特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政策调整于9月份公布,明年起才开始实施,可以说是央行预期管理的一大进步,也显示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正变得越来越成熟与精妙。”国泰君安证券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说。
央行在2014年引入定向降准考核和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每年2月份进行定向降准考核。根据原标准,上年涉农贷款增量占比超过15%或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占比超过15%的金融机构可以降准0.5个百分点。
而根据此次定向降准新政,上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银行即可降准0.5个百分点。按现有数据测算,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这使得能够实施定向降准的金融机构数量大大增加。同时,部分已享受定向降准政策的金融机构有机会采用更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在新标准下,部分在原标准下仅符合第一档标准的金融机构可能满足第二档标准,即上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此类金融机构适用的准备金率将较此前进一步下降1个百分点。
至于这两档定向降准政策能够释放多少流动性,解运亮表示,第一档定向降准条件很难释放新的流动性,因为事实上,目前已享受定向降准政策机构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例超过98%。
“边际变化主要在于符合第二档政策的机构上。新政策规定,符合第二档条件的机构,额外定向降准1.5个百分点。这一项是与原政策变化最大的地方,也是释放新的流动性的源头。”解运亮说。
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也指出,第二档标准相对较高,只有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较为突出的商业银行才能达到。解运亮认为,从央行表态来看,涉及机构应不多,释放的流动性应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向降准政策并非即时生效。按照过去的经验来看,定向降准考核结果往往在每年2月份才能得出。鲁政委表示,这意味着准备金率的调整可能在2018年2月份真正落地。相对于过去任何一次降准,此次定向降准落地时间比较遥远。定向降准考核时将采用2017年度的数据,因此,商业银行仍然可以在今年第四季度调整信贷结构以满足考核要求。
鲁政委认为,央行此举意在缓解近年来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和负债结构的扭曲。2014年以来,随着外汇占款的下降,央行更多地通过逆回购、MLF和PSL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直接”投放对象主要是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以及其他一级交易商,其他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只能从上述金融机构间接获得流动性。这使得金融机构负债中批发资金的比例出现攀升。此次定向降准意在引导银行优化负债结构。
解运亮表示,央行精准调控向普惠金融倾斜,既避免了大水漫灌冲击结构性改革和金融去杠杆进程,又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支持,有利于实体经济内生动能不断改善。
  据彭博消息,中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目前主要受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定向操作工具、债券发行和到期,以及资本流动等因素影响,以下为彭博整理本周(10月9日-13日)对资金将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预览,并采访分析师作出利率市场展望:
央行公开市场及定向操作工具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健恒和唐薇8日的报告称,预计定向降准正式实施时将释放亿元。
人民币资金,对流动性有较强正面作用,尤其可缓解春节流动性压力。
年内来看,在财政存款季节性投放的影响下,超储率有望回升,资金面也将逐步改善。
明年一季度就开始释放资金,而一季度是债券供给真空期,预期上的利好会直接反应到四季度债市,有利于债券收益率逐步下行,也有助于目前较为平坦的收益率曲线的修复。
国泰君安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覃汉在电话采访中表示,顺利度过国庆长假和三季度的资金面预计将走向宽松,加上定向降准的兑现,市场无需担忧。公开市场可能一定程度的回笼资金,但这不会影响到整体偏松的流动性大局。
债券发行及到期
据彭博汇总的债券发行预览,已公布的人民币新债发行规模至少1986亿元&/li&&li&据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累计债券到期规模约841亿元。
例行存款准备金清算
10月5日(上周四)是例行存款准备金清算日,因国庆假期顺延至周一(9日)。
8月中国财政存款(含本外币)较上月减少约3900亿元人民币。财政存款的增减主要受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一般在年初及4-8月间,因缴税等因素,在央行的财政存款会呈增加趋势,意味着银行体系会有相同规模的流动性流出;临近年末,财政部门会将存放在央行的国库资金移到商业银行,转为存款进行消费或支出,这将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根据彭博编撰的中国资本流动估算指数,7月份资本流出规模约434.3亿美元。
中国外汇储备8月温和增长,2014年以来首次连续7个月上升,8月末的外汇储备余额报3.0915万亿美元,环比增加108亿美元。
  记者 金嘉捷 李丹丹 编辑 陈羽
就在国庆节前一天,央行宣布从2018年开始,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在市场人士看来,虽然这一举措对市场中长期流动性预期存在利好,但10月份的资金面仍然有不小的压力。
定向降准不“灌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并非央行首次实施定向降准,但此次在贷款定义和覆盖机构两方面都较之前有所扩充。
首先,定向降准政策考核范围由现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调整为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这不仅覆盖了原有定向降准领域的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还将政策延伸到脱贫攻坚和“双创”等其他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政策外延更加完整和丰富。
其次,此次定向降准考核的金融机构范围覆盖了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现有数据测算,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
在此基础上,央行对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设置了两档考核比例。达到第一档的金融机构,其存款准备金率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达到第二档的金融机构则可下调1.5个百分点。
有机构据此预计,降准将释放流动性近万亿元。不过,从实际测算来看,央行并未“大水漫灌”。据海通证券研究所统计的26家上市银行结果显示,其中15家享受了第一档降准,有6家享受第二档降准,此外还有3家县域农商行享受的是单独的降准优惠,这意味着大多数银行已经享受了第一档降准优惠。据其预计,第一档达标的上市商业银行将在明年初大约释放1700亿资金,第二档达标并不容易,额外降准或再多释放1400亿资金。
此外,这次定向降准与以往的另一大不同是政策生效时间。过去定向降准政策出台后,短时间内就正式实施。此次央行却预留了至少三个月的“缓冲期”。按以往惯例,考核结果在每年2月才出来,因此可能真正降准落地要等到2018年2月。
“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央行有关负责人强调,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建立了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优化信贷结构,这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政策。同时,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也是符合总量调控要求的,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基本稳定。
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交通银行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鄂永健指出,新的定向降准政策的结构性支持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预计未来在保持总体稳健中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更为注重差别化、定向、结构性。
节后资金面喜忧参半
在业内人士看来,节前定向降准的节后效应并不会立竿见影。中金固收研究团队认为,明年地方债置换减少,一季度债券供给压力下降,且贷款融资需求减弱的情况下,降准释放的资金将用于债券配置,改善债券供需关系。而这种预期上的利好会直接反映到四季度债市,有利于债券收益率逐步下行,也有助于目前较为平坦的收益率曲线的修复。
放眼10月份,缴税因素仍是扰动资金面的重要因素之一。近5年来,10月新增财政存款均值接近6000亿元,规模不小。兴业研究指出,参考今年7月份,财政存款大幅增加了10000亿元,超市场预期,资金利率居高难下。因此,10月份资金利率中枢难以见到快速下行的可能性。
从资金到期情况来看,10月将陆续有3笔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到期量高达4395亿元,为年内到期量次高的月份。且到期时间点集中在资金容易紧张的中旬时间段,届时资金面或将有所波动。
鉴于央行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10月份流动性不会宽松。据兴业研究统计,9月中旬央行连续进行逆回购净投放,在85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75%均为7天期的短期操作。这意味着9月中旬大量逆回购操作所投放的资金都无法实现“跨季”,央行无意放松10月份的资金面。
  定向降准未改货币政策取向 短期不会全面降准
记者 宋易康
[ 此次定向降准进一步增加了“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这一约束条件,更加强调对真正意义上的“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
9月30日,央行决定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该措施将从2018年初起执行。据央行测算,第一档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认为,本次定向降准将释放出5000亿~7000亿元的流动性。招商宏观则认为,届时满足两档定向降准条件一共释放4300亿~5550亿元,略低于一次全面降准约7000亿~7500亿元的规模。值得注意的是,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经济基本面也不支持货币政策“更松”。此外,2018年初才会实施的降准并不会对10月流动性有实质影响,不过超预期的降准还是会让市场预期改善。
短期不会全面降准
对于此次央行针对普惠金融实施的定向降准,央行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是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优化信贷结构。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符合总量调控要求,银行体系流动性会保持基本稳定。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申万宏源分析认为,短期内看不到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从基本面看,目前国内经济总体稳定,外汇占款趋于均衡。再则,市场对降准仍理解为货币宽松信号,而监管趋严和金融去杠杆要求当前货币环境不能过于宽松,央行在此时释放宽松信号的可能性很小。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定向降准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央行创新调控方式,针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一方面可以引导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可以促进实体部门融资成本降低。
考核分两档,覆盖面广
此次定向降准政策保留了原有的两档考核标准。第一档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存款准备金率可在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这一标准基本适应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的实际投放情况,有助于鼓励其将信贷资源持续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
第二档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优惠幅度更大。当然,这一档标准相对较高,只有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较为突出的商业银行才能达到。
据央行测算,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由于2018年初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首次考核时将使用2017年年度数据,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在今年四季度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普惠金融领域,从而满足考核标准。
“此次降准范围不小,此前宏观审慎评估结果用起来了。”一位央行内部人士对记者指出。
温彬指出,此次定向降准适用面比以往更广,也更有针对性,体现出普惠性。此前定向降准主要体现在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这次扩展到脱贫攻坚和“双创”等其他普惠金融领域,同时向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转向聚焦真小微、真普惠。
“此次进一步增加了‘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这一约束条件,更加强调对真正意义上的‘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华创证券固收分析师吉灵浩称。
连平认为,相对而言,大多数商业银行应该可以达到第一档,即普惠金融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但是第二档标准,即普惠金融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则较难实现。
带来多少流动性?
9月末长假前,资金面再度出现“银行松、非银紧”的冰火两重天的特点。上证所、深交所国债质押式回购利率双双大涨。对于此次定向降准将带来多少流动性,市场尤为关注。
海通证券姜超测算,按照最新定向降准标准,上市商业银行能释放3000亿左右资金,仅相当于一次MLF操作投放资金的数量。
招商宏观则认为,2018年初,满足两档条件加起来一共额外释放4300亿~5550亿元流动性,略低于一次全面降准约7000亿~7500亿元。
同时,2018年初才会实施的降准并不会对10月流动性有实质影响。对于其他影响10月资金面的因素,招商宏观预计,10月财政性存款季节性收缴将略高于去年同期值,约为8000亿元,将会冲击资金面。十一国庆节后现金回流,M0季节性下降补充流动性。外汇占款规模在0附近,预计对流动性影响不大。
  定向降准明年实施 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彭扬
中国人民银行9月30日发布了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人民银行决定统一对上述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
央行表示,凡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上述措施将从2018年起实施。
适当发挥结构引导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一直注重创新调控方式,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基础上,适当发挥结构引导作用。此次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是根据国务院部署对原有定向降准政策的拓展和优化,以更好地引导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广发证券非银研究团队认为,央行此举是对原有定向降准政策的优化,有助于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在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下,定向货币政策实施将释放一定市场流动性,有望触发短期券商板块弹性。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表示,此次定向降准并非是新政策。早在2014年和2015年,央行就曾对金融机构实施过多次定向降准政策,而且也是分成0.5%和1.5%两档实施,只不过此前主要标准是小微贷款和三农领域。从上市银行最新公告看,有大量银行已享受了第一档定向降准,也有不少银行享受了第二档定向降准。这意味着,这一次定向降准是对原有政策的替代,不是全新降准政策。
长江证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赵伟认为,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保守估计可能在2700亿元左右、乐观估计可能在6600亿元左右。由于原定向降准政策覆盖面已较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将对原定向降准政策的条件重新认定,估算释放流动性规模时需剔除原定向降准政策已释放的流动性规模。若考虑非上市银行定向降准优惠,以及部分银行在四季度可能通过调整信贷投放来提升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的优惠档次,那么释放的流动性可能还有一定空间。
优化信贷结构
“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建立了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优化信贷结构,这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政策。同时,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也是符合总量调控要求的,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基本稳定。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认为,新的定向降准政策的结构性支持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在保持总体稳健中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更为注重差别化、定向、结构性。
“相对于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宽松信号相对较弱,主要用于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对债市利好或有限。”赵伟称,从短期看,债券市场可能出现阶段性交易行情。从中期看,流动性环境可能难现明显改善、通胀中枢逐步抬升和经济韧性仍强,均不支持债市出现趋势机会。金融防风险仍在稳步推进,对债市继续形成压制。
  定向降准非“大水漫灌” 对资金面莫过于乐观
中国证券报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此次定向降准是对既有政策的升级而非“新政”,释放的增量流动性可能有限,且远水难解近渴。跨季后,10月初的流动性改善有一定确定性,但对月内缴税、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等可能造成的扰动仍应保持警惕。
长假前最后一日,央行宣布将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对于货币市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边际利好的政策,特别是在降准呼声此起彼伏的情况下,很容易 让人产生联想。不过,综合各方的分析来看,此次定向降准是对既有政策的升级而非“新政”,释放的增量流动性可能有限,且远水难解近渴,跨季后10月初流动 性改善具有一定确定性,但对月内缴税、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等可能造成的扰动仍应保持警惕,在货币政策取向未现调整的情况下,流动性改善空间有限。
“远水”可能也有限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后的第三天,“定向降准”便有了下文。
9月30日,央行宣布,决定统一对符合普惠金融条件的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 到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占比达到10%的,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 调1个百分点。上述措施将从2018年起实施。
然而,关于这项政策究竟可带来多大量的流动性释放,各方莫衷一是。
央行有 关负责人表示,按现有数据测算,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海通证券宏观研报提 到,截至2017年8月,金融机构存款总额为162万亿,其中约15万亿的非银同业存款暂时不用缴准,剩余147万亿存款基本都能享受0.5%的定向降 准,可释放7000亿左右资金,此外考虑到部分机构或可享受第二档降准,因此不少观点认为此项政策释放的资金量高达7000亿至10000亿元。
但需指出的是,这项政策是对既有定向降准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并非额外的“定向降准”。央行明确表示,此次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是对已有针对“三 农”、小微定向降准政策的拓展和优化。这意味着,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将对原定向降准条件重新认定,估算释放流动性规模时需剔除原定向降准已释放流动性规模。
海通证券宏观固收研究团队称,按最新定向降准标准,上市银行大约能释放3000亿元左右资金,仅相当于一次MLF操作的投放规模。兴业证券固收研报亦称, 目前尚未享受定向降准的部分大行及股份行有望满足第一档要求,释放出2000多亿资金,但要满足第二档要求的难度不小,预计此项政策释放的资金规模很难超 过5000亿元。
流动性难明显改善
毋庸置疑的是,此项定向降准政策是一个边际利好的政策。定向降准仍是降准,这至少意味 着货币政策暂时不会进一步收紧;与此同时,此项政策释放的资金量可能很难超过一次全面降准,但至少可释放千亿级别的低成本、长效流动性,有助于缓解金融机 构超储率偏低的状况,特别是有助于改善市场流动性预期。然而,此项政策要到2018年才开始实施,且投放的资金量预计有限,寄望流动性特别是短期流动性出 现显著改善也不太现实。
长江证券研报称,历史经验显示,若只进行定向降准,实施次月银行超储率未有显著提升,短端资金成本没有明显下降。今年以来,银行超额准备金率持续处于低位,即使考虑乐观估计下的流动性释放规模,流动性环境改善也可能有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申万宏源宏观团队表示,相比释放流动性,定向降准更大的意义在于建立了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是作为支持小微企业一揽子政策的一部分, 根本目的还是在严监管控非标背景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货币政策基调依然是控总量调结构,不能选择性无视上下文而把定向降准孤立来看,认为是经 济压力或货币增速、汇率等其他因素导致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观点均是断章取义。
如果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并未改变,基于保持流动性不松不紧的思路,有分析人士猜测,在2018年一季度实施定向降准的同时,央行可能开展一定的对冲安排,维持流动性总量不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对未来流动性的改善不能期望过高。
就短期来看,前述长江证券研报提示关注10月资金面压力。该研报称,今年二季度以来,资金价格在季末月份波动有所下降、非季末月份波动加大;与此同时,资 金价格中枢居高不下。这种变化意味着,季末MPA考核后,仍不可忽视资金面潜在影响因素。就10月份而言,资金面或将面临财政缴税、基金流动性管理新规等 冲击,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的影响也将逐渐显现。与此同时,超储率或继续处于相对低位,流动性环境或难现明显改善。
天风证券流动性专题 研报指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态度也会继续保持中性态度,央行很有可能继续让超储率保持在相对低位,并竭力用多种工具保持资金面的动态稳定。一方面,这意味 着市场对资金面的预期仍可保持相对平稳预期,资金面可能不会趋势性变紧;另一方面,这意味着类似税期冲击这样的“大额、短期、难预判”的因素仍可能对资金 面产生明显的扰动。
  定向降准升级版 2018年起实施
本报记者 闫立良
“双节”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下午五点,央行发布了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特急通知。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和可得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支持,央行决定将当前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拓展和优化为统一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将从2018年起实施。这是一个经过全新升级后的定向降准政策。
央行于2014年引入定向降准考核机制。通过对满足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标准的商业银行实施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改善优化信贷结构。定向降准考核于每年2月份进行,根据商业银行上一年度“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情况,对其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动态调整。所有商业银行都属于定向降准考核范围,严格采用央行已有统计数据进行评估,无需另行上报数据或申请。定向政策一般会于当年的2月底完成调整并实施。
此次央行将定向降准政策考核范围由现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调整为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包括: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小型企业贷款、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创业担保(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消费贷款和助学贷款。上述贷款数据采用人民银行调查统计部门统一口径的统计数据。
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实施定向降准政策考核的金融机构范围包括: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保留了原有两档考核标准的政策框架。第一档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存款准备金率可在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这一标准基本适应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的实际投放情况,有助于鼓励其将信贷资源持续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第二档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优惠幅度更大。当然,这一档标准相对较高,只有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较为突出的商业银行才能达到,但这有利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也属定向降准政策题中应有之义。
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按现有数据测算,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由于2018年初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首次考核时将使用2017年年度数据,一些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在今年后3个月中更多地将新增或盘活的信贷资源配置到普惠金融领域从而满足考核标准,一些商业银行还可能从第一档进阶到第二档,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将得以体现。
“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建立了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优化信贷结构,这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政策。同时,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也是符合总量调控要求的,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基本稳定。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定向降准非货币政策转向
经济参考报
十一长假前夜,央行突发“大招”。9月30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将之前对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的定向降准考核范围扩大至普惠金融领域贷款,降准幅度为0.5个到1.5个百分点。同时,央行表示,定向降准并不改变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新政策自2018年起执行。
多家机构预测,此举将增加市场资金6000亿至8000亿元,一定程度上补充了银行体系流动性,但将此政策解读为货币宽松信号有违政策初衷,央行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
此前,9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国有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在基层落地,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等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央行相关负责人指出,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建立了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优化信贷结构,这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政策。
对于部分人士由“定向降准”联想到“降准”、并引发宽松预期的猜测,权威机构普遍认为,短期内看不到全面降准的可能性。申万宏源研报指出,三方面因素决定了全面降准还言之尚早。一是目前国内经济总体稳定;二是外汇占款趋于均衡;三是监管趋严和金融去杠杆要求当前货币环境不能过于宽松,也不能释放宽松信号。
央行相关负责人同样表示,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是符合总量调控要求的,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基本稳定。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在定向降准政策正式落地前后,央行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的稳定。
“此次定向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相反,这次定向降准之后,短期内全面降准是不会实施了。接下来,央行将会继续坚持稳定中性的货币政策,维持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而对于此次定向降准的意义,市场人士均持肯定态度,认为微调货币政策,有助于帮助经济平稳运行,使经济更加具有活力。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指出,其实定向降准并非新鲜事物,2014年便开始实施。但这次定向降准的领域不仅覆盖了小微和“三农”贷款,还延伸到脱贫攻坚和“双创”等其他普惠金融领域。他表示,这次对原有政策标准进行了优化,聚焦“真小微、真普惠”,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都有显著提高。
  当前货币政策需要关注的问题
作者:王永利& &来源:王永利公号
一、如何看待货币总量增速放缓
今年以来,人民币货币总量(M2)增速持续放缓,8月同比增速降低到8.9%,不仅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低,更是与年初确定的增长13%左右的目标产生明显偏离。这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也有人呼吁尽快扩大货币投放,避免货币收缩过快给经济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冲击。
但从社会融资(社融)总量的变化看,2017年8月末同比增长13.1%,今年以来各月增长率基本上都是在13%上下小幅波动,应该与年初确定的货币总量增长13%的目标非常吻合,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合适的。因此,不要因为M2增速明显放缓就深感紧张,急于扩大货币投放。
实际上,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推进,我国传统上高度依赖银行贷款间接融资的模式势必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去杠杆,直接融资比例应该有很大提升,这种资金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必然会影响到货币总量的增长:直接融资同样能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但却不会像间接融资一样增加货币总量。因此,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不能保持均衡稳定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能简单聚焦到M2的变化,今后更需要关注社融总量的变化。
当然,这就需要社融统计必须更加准确。比如,尚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现在统计在社融总量之中,但银行开出承兑汇票,在未贴现之前,仅仅是对汇票申请人的增信,并没有实际性提供融资,是否纳入社融总量统计,值得斟酌。
二、如何看待“降准”
央行自2016年3月以来一直没有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存)率,但这一时期央行外汇占款(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收缩,为弥补市场流动性,央行随之加大了对外拆出资金的力度。近期,随着M2增速持续下滑,目前商业银行超额储备率比一般水平大幅降低,不少人因此提出应尽快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准)。但也有很多人认为,目前社融总量增长速度比较符合预定目标,而且金融领域强化监管、收缩杠杆、脱虚向实的工作刚刚起步,此刻不宜采取信号强烈、“大水漫灌”式的降准措施。
实际上,如果仅从社融总量变化情况看,当前确实不需要采取扩大货币投放的重大举措。但是,如果看到中央银行一方面通过收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冻结了存款性金融机构大约20万亿元资金,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拆借工具向存款性金融机构借出资金8.5万亿元以上(7月底为9.13万亿元),这不仅同时扩大了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而且使央行成为银行间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和做市商,这与中央银行应该成为“最后贷款人”的一般定位不符。同时,由于二者的利率水平存在很大差别(法存年利率1.62%,但央行拆借利率年化应该不会低于3.62%),势必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会拉高社会融资成本,特别是会加剧小微企业等领域融资贵的问题。
从这一角度看,当前确实有必要通过适当降准,相应压缩央行拆出资金,实现货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市场流动性和社会融资总量不受多大冲击的情况下,压缩央行资产负债规模,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现在确实不宜单方面较大幅度降准,但完全存在与压缩央行拆出资金同步进行的“结构性降准”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认为降准就是扩大货币投放,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存在很大调整空间,降准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禁区,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积极而稳妥的实施。其中,为保持公平、透明和便于管理,存款准备金率应该尽可能统一或分类统一,不易采取过多的定向降准,使得存款准备金率过于分化和复杂。
三、货币占有与社会负债
到2017年8月末,我国人民币货币总量达到164.5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63.22万亿元,非金融类企业存款51.83万亿元,政府存款(财政存款及机关团体存款)30.91万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14.84万亿元,几项合计160.80万亿元。
这其中有几个问题需要关注:
1、住户净存款的变化
从住户存款(本外币合计64.03万亿元)与GDP(约80万亿元)的比率看,我国居民储蓄率是非常高的。但必须看到,在保持庞大的住户存款的同时,我国住户的银行贷款近十年来也在以更高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8月末,住户贷款余额本外币合计38.38万亿元,住户存款减去贷款后的“净存款”余额为25.65万亿元,比2016年底的27.28万亿元、2015年末的28.16万亿元都缩小了,甚至比2014年末的27.54万亿都缩小了,这值得特别关注,特别是考虑到住户的存款和贷款的摆布实际上是不平均的,有的住户可能有很大的净存款,而很多住户可能在扣除房产等固定资产,已经是负债生活了,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恐怕会产生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一旦个人收入增长乏力,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下行,甚至将对银行贷款的偿还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不能只是看到我国住户存款总量大、储蓄率高,更应该关注住户部门的银行存款减去其银行贷款后的“净存款”的变化!
2、政府存款的变化
2017年8月末政府存款(包括财政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本外币合计30.96万亿元,而2007年末只有3.67万亿元,十年时间增长约10倍,增长速度远超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其背后的原因非常深刻,涉及到体制机制问题,但这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值得思考。
3、货币乘数与信用投放
在货币总量中,如果说央行购买货币储备物投放人民币属于基础货币投放,具有真实价值做支撑的话,其他部分则属于信用投放的派生货币(传统上人们把央行投放的资金,包括央行信用投放的资金,都叫作基础货币,这一定义值得反思,应该将央行投放的货币进一步区分为有储备物支持的基础货币投放和没有储备物支撑的信用派生投放)。货币总量除以基础货币即为货币乘数或杠杆倍数。
2017年8月末,央行购买外汇和黄金占有的资金余额为21.76万亿元,货币总量为164.51万亿元,货币乘数为7.56。比较而言,2014年8月末,央行购买外汇和黄金占有的资金余额为27.28万亿元,货币总量为119.75万亿元,货币乘数为4.39;2009年8月末央行购买外汇和黄金占有的资金余额为16.27万亿元,货币总量为57.67万亿元,货币乘数为3.54;2007年8月末央行购买外汇和黄金占有的资金余额为10.91万亿元,货币总量为38.72万亿元,货币乘数为3.55。由此可见,目前货币乘数已经是年间2倍以上了,货币的信用投放增长是非常快的。
货币信用投放的增长,对应的是社会负债的增长。与2007年相比,不仅住户部门银行贷款增速远远高于其存款增长,而且企业部门的负债率也世界罕见、居高不下;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更是急剧攀升,而且不够透明。这种状况不加以遏止和扭转,将对银行贷款质量和金融体系稳定产生重大风险隐患!
四、货币政策与汇率波动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增长速度转换非常关键的调整期、转型期,面临很多深刻的挑战,人民币汇率已经完全脱离单向升值的通道,进入双向波动阶段,市场预期非常脆弱,难免出现剧烈波动,此时货币政策的如何调整都可能对汇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政策层面要对汇率波动有一定的容忍度,预先设定可容忍的区间和预警指标,提前准备应对超限波动的举措,包括货币政策的调整,都要充分考虑可能对汇率的影响。总体上,仍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基本原则,加强经济金融和汇率走势的前瞻性,灵活把握政策取向和调整力度,避免出现大的波动和风险。
  作者:林凛& &来源:秦朔朋友圈公号
资金面时不时趋紧已经成了今年的显著特征。中小银行盼望央妈降准解渴,然而也深知全面降准的信号意义太过强烈,对于希望去杠杆、维持中性货币政策的央妈而言是很难实现的。然而,就在国庆前的一天,央妈悄悄地宣布“定向降准”。
那么,这一信号究竟有何深意?这又对节后的股、债、汇市影响几何?
特殊时点降准意欲何为
央行9月30日公告,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该政策并非全新政策,而是对现行定向降准制度的拓展和优化。
央行2014年即开始对小微和“三农”领域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天风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认为,此次修改的主要变化在于:
将考核范围由小微和“三农”领域拓展至普惠金融领域。普惠金融贷款不仅覆盖了此前的小微及“三农”贷款,还包含创业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等。
在保留现行两档考核的框架下,考核标准显著降低。尤其是1档要求的普惠金融贷款存量或增量占比达1.5%,可降准50BP,覆盖绝大多数商业银行;2档的存量或增量占比达10%的要求,可降准150BP,标准较当前50BP优惠的更低。总体来说,现行政策下享受50BP降准优惠的银行基本达到新政150BP优惠的标准;当前不享受准备金率优惠的银行基本满足新政50BP优惠的标准,甚至能达到150BP优惠之要求。
据测算,新政可降低银行业加权平均准备金缴纳比例约70BP,释放流动性1万亿左右,预计平均提升商业银行利润增速约1.0-1.5个百分点。
| 我国定向降准新旧政策对比——数据来源:天风证券
不过,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彻底转向?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这次降准和往年有很大不同。
虽说央行终于降准,但这一次要等到三个月以后。这似乎又是一次工具创新——以往的降准,多在一个星期内开始生效,而这一次央行不仅“定向”,而且有三个月的“时滞”。总的来说,央行没觉得货币政策需要做多大的调整,央行认为要调整思路的是机构以及市场。
央行既然已经“降准”,而且要到明年才能根据普惠金融执行情况才能正式实施,也就意味着短期之内如果不出现严重的金融风险事件,央行不会再调整准备金政策。市场的资金面紧张局面只能通过自身行为来调节,央行不会就此再度进行指导。
此外,德国商业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分析师周浩也认为,目前市场存在的真正问题是“价格双轨制”,即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真正需要资金的非银金融机构跟普惠金融似乎沾不上边。换句话说,降准释放的资金不是为了解决(也无法解决)市场的流动性结构矛盾。
简单而言,今年资金面时不时紧张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全国性商业银行融出资金减少。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基础货币和资金流动方向为“央行→大行→中小行”,大行是货币市场的主要资金融出方,同时大行直接受到央行的窗口指导,是中国银行体系的“中流砥柱”。
然而,鉴于过去两年来人民币贬值,导致资本流出、外汇占款下降,这直接冲击了资金面。中小银行过去用发行同业存单的模式调和流动性,而今年3月以来,银监会开始了打击同业套利,此后也明确对同业存单的发行进行了适度限制,因此尽管全局流动性不松不紧,但中小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情况在特殊时点就会显得愈发紧张。
等到明年降准正式落实的时候,机构也预计届时央行将对新政释放的流动性进行净回笼对冲,整体降准对市场利率的影响较小。
节后加仓股市?
节前各界关心的是“持股还是持币观望”,如今关心的可能是降准会对股市有何影响?节后是否应该适度增配特定板块?
就直接受降准影响的银行而言,由于当前多数大中型银行未享受定向降准优惠,而小行不少享受了150BP顶格优惠(新政下仍是150BP优惠),新政更利好大中型银行。
天风证券就提及,例如,建行当前缴准率为17%,新政下定向降准门槛大幅降低,至少享受50BP准备金率优惠,甚至可能享受150BP优惠,边际利好大。四季度机构仍然更加看好四大行,天风首推农行,定向降准新政明显利好大行及股份行。农行当前享受50BP准备金率优惠,预计新政下将享受150BP优惠,利好明显。
| 上市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数据来源:天风证券
就整体市场而言,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则表示,经济增速预计有所下滑,周期股压力大。一方面,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年中至今周期股不断上涨,积累了较大涨幅,估值优势没有之前那么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四季度经济基本面的弱化,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都有望出现明显的下滑,原材料需求可能会持续下滑。同时,环保核查愈加严格,煤炭和钢铁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压力加剧,上游周期股调整压力较大。
相对来看,四季度以消费和金融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白马股可能更值得关注。一方面,在周期走弱、市场缺乏明显利好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重新回归确定性较高的传统行业白马股。另一方面,创业板外延式扩展受限,业绩下滑、不达预期的比例较高,同时估值也不具备优势,市场走势较弱时,这些劣势将变得更为明显,从而制约市场表现。
今年以来,A股市场其实显现了一定的赚钱效应,上证综指整体涨幅超过7%。其间,大盘蓝筹的表现可圈可点,推动沪深300指数、上证50涨幅均超过15%。股市上涨过程中,周期股、锂电池、白马股等热点板块贡献颇多,一些龙头股票今年以来的涨幅更是高达数倍。
不过,节前一段时间,这些板块先后都走出了调整行情,这也给后市的走势增加了不确定性。尤其是进入9月,在8月数据公布后,整个大周期板块,无论是化工、煤炭、钢铁还是有色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 A股的短期弱势一方面是受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低于预期的拖累,这使得投资者担心经济前景,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对市场资金面承压的疑虑:临近季末银行面临宏观审慎管理(MPA)考核压力、央行公开市场6500亿元逆回购及价值2.3万亿元的同业存单到期。&
据招商证券统计,9月18日~9月22日,A股流动性指数为3.91,较前一周下降2.1,市场流动性下降,资金面预期指标由负转正。受此影响,衡量A股市场水温的融资融券余额出现了四连降,在9月21日站上9951.67亿元的阶段性高点后连续走低,截至9月26日两融余额降至9881.63亿元。9月27日,各种有关市场资金面的指标仍在走高。
不过,越到季末,这种忧虑越在“冲高回落”。有机构人士表示,鉴于财政支出等因素将投放流动性,逆回购、同业存单到期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外加央行“定向降准”稳定了市场预期,因此对流动性无需过度担忧。
眼下,证券市场平稳波动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整体趋势。在华鑫证券研究发展部证券分析师严凯文看来,指数维稳或已经成为节前市场所认为的共识。9月25日,证监会召开全系统视频会议,会议中也提到要全力确保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维护市场稳定的极端重要性,从讲政治、顾大局的角度来抓好维护市场稳定的各项措施。
债市迎转机、汇率区间波动
就债市而言,年初至今可谓迟迟没等来转机。到了四季度,在经济数据边际下滑、通胀预期下行、降准预期等致使资金面平稳等因素,众多机构对于四季度债市转持乐观态度。
中航信托预计,四季度债券市场将小幅慢牛,持续走强。鉴于企业盈利仍将继续改善,预计四季度债券信用风险仍将继续缓和。
一般而言,经济基本面转弱、市场利率下行将有利于债券市场。尤其是机构预计四季度GDP和CPI将双双下滑,这对债券市场十分有利。从历史上看,CPI和长期债券收益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四季度CPI的下滑有望拉动债券收益率下行。
就经济基本面来看,首先,随着冬季雾霾高发期的到来,机构预计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将因为环保因素而限产、停产,拖累工业生产;其次,去产能导致工业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制造业企业经营成本增加,无力加大投资,预计四季度投资增速将持续下滑;第三,四季度国际贸易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消弱了中国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国外需求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最后,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为6.8%,为全年最高值。
吴照银也预计,四季度物价将同步下行,CPI将跌破1.5%。首先,四季度美元有望反弹,大宗商品价格很难长期维持在高点,很可能出现调整。其次,去年四季度CPI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度,基数效应不可小觑。由此来看,四季度资产配置看好债券,看平货币,看空股票和商品。
就收益率走势而言,当前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高位。尤其是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债券实际收益率较高,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8%上下,3年期企业债实际利率在3.2%上下。较高的实际收益率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不利于企业去杠杆,也不利于经济的反弹。因此,从实际收益率的角度看,债券收益率存在一定幅度的下行空间。
| 债券实际收益率处于相对高位—数据来源:Wind,中航信托
再加之年初以来,随着美元走弱,外汇储备快速下滑的局面明显改善,中央银行外汇占款降幅显著收窄,随着人民币走稳和结售汇持续好转,预计四季度外汇占款有望出现正增长。外汇的趋势性逆转有助于缓解货币市场资金面,降低资金成本。
| 人民币趋稳,有助缓解资金面紧张———数据来源:Wind,中航信托
债券投资的另一个动力在于,境外机构的债券配置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债券通的实施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国内债券市场提供了便利途径,有利于境外资金进入国内债券市场。相对国外债券收益率而言,国内债券收益率高,非常具有吸引力。上半年,由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境外机构进入国内债券市场曾一度下滑,随着人民币汇率逐步稳定,预计四季度境外机构将进一步加大配置力度。
| 境外机构需求持续增长——数据来源:Wind,中航信托
更重要的是,中国债券的信用风险持续好转。年初至今,企业盈利的好转明显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债券信用评级上调数目远高于下调数目。债券的信用风险更多地表现为个体风险,而不是行业风险。尤其是近几个月,受益于“去产能”导致的产量下降、价格上涨,上下游行业盈利均持续改善,预计四季度企业盈利将维持稳定增长。
至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具体观点,可参考笔者上一篇的观点——《美联储“缩表”在即:如何影响你我生活?》中对于“强美元还未完结”、“人民币重回区间波动”等未来趋势作出了具体分析。
  【招商宏观】降准后的10月流动性怎么看?—10月流动性前瞻
来源:微信公众号“轩言全球宏观”
核心观点:
1)延续从2014年开始的定向降准政策,第一档受益的银行范围扩大。其次,央行政策精准度更高,从宽泛的小微企业,转向聚焦真小微、真普惠,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向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我们测算2018年初,满足两档条件加起来一共额外释放亿元,略低于一次全面降准约亿元的规模。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经济基本面仅是小幅走弱也不支持货币政策“更松”。2018年初才会实施的降准并不会对10月流动性有实质影响,不过超预期的降准还是会让市场预期改善。
2)回顾近期重要会议前后流动性状况:十八大以及2016年、2017年“两会”期间的流动性延续当时的趋势,但是波动总体趋稳。即便在2017年3月“两会”时期,货币政策稳健偏紧,与召开前、后相比,会议期间市场流动性偏宽松。
3)我们预计10月份资金面大概率维持平稳。当月中旬,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多、财政缴款压力较大,但是M0、外汇占款等因素对流动性影响较小,考虑到央行在重要会议期间维稳的主观意图,且监管难升级,有利于流动性相对平稳。
一、降准带来多少流动性?
日,央行发布公告,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央行决定统一对上述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凡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则在基准档基础上下调1.5个百分点。
延续从2014年开始的定向降准政策,不过受益的银行范围扩大。从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到普惠金融,后者除了小微和三农之外,还包含脱贫攻坚和“双创”等领域。从16家已公布的2016年的小微企业数据来看,四大行中有1家、股份制和城商行中有12家符合去年定向降准要求的“小微或三农”增量超过15%,规模占比约在55%左右,理论上小行占比会更高些,预计全部银行的样本在60%左右。对比本次,央行在答记者问中提到按现有数据测算,第一档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
而且该政策将于2018年初执行,第一档相对简单,四季度剩余的商业银行应该基本都可以达标,甚至部分商业银行为了多降准,也会尽力能满足第二档要求,促进信贷流向小微企业。
我们测算2018年初,满足两档条件加起来一共额外释放亿元,略低于一次全面降准约亿元。
满足第一档条件,从此前的60%到本次100%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都下调0.5个百分点的话,则额外释放流动性约3000亿元(=150万亿元*40%*0.5%)。
第二档条件相对较难达标。按照2016年的定向降准要求,三农或小微余额占比超过30%,且增量超过50%,从16家有相关数据的上市公司年报看仅有三家银行满足,规模占比仅约为7%左右,理论上小行占比会更高些,预计全部银行的样本在10%左右。不过本次的标准是这几类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那么16家有相关数据的上市公司年报看14家银行均满足,要求似乎有所降低,其实不然,央行在答记者问中谈到&“这一档标准相对较高,只有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较为突出的商业银行才能达到”。这里存在的问题是,小微企业的定义发生变化。上市银行财报中的“小微企业”的定义大部分是根据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银监会的银监发〔2011〕94号,主要是根据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而定;而本次央行“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这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我们假设当前按照这一定义,上市银行达标的情况仍为10%,理论上不会比去年更难。在政策激励下,假设所有银行在四季度都进行努力,则预计多增的达标银行占比不超过17%,则至多额外释放流动性2550亿元,中位数是1275亿元。
有关第二档的测算如下,由于前8个月已投放资金9.9万亿元,假设全年投放12-13万亿元,那么剩余的投放规模是2-3万亿元,当前很多银行的居民按揭贷款排队投放等待2个月以上,所以居民占比仍会较高,预计企业贷款占比不会超过50%,而且即便在政策激励下,剩余月份满足上述范围的贷款平均占比难以超过15%,这主要是银行风控管理机制还不能达到普惠金融的要求,那么大概是亿元(=%),再与一年增量的10%是1.2-1.3万亿元相比,预计多增的银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考研国家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