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为什么称为特别法门

诸佛菩萨非常慈悲要伸手把众苼拉到净土去,但是众生都赖在这里不去世间好话佛说尽啊,告诉他阿弥陀佛的本愿不虚念佛就可以到净土去,他听到相信就得了,又不损失什么接下来念佛就好了,可他就是不相信

有时候讲法,法师说了许多听的人闻如未闻,无动于衷说法也没有什么劲头。如果听的人闻而欢喜喜欢念佛,那讲的人就来劲了受到加持。讲了半天等于是把摩尼宝珠送给他,“我有摩尼宝珠送给你吧”。讲一遍他不理,又讲一遍“我送给你吧,白送”他还不相信。再说:“我送给你吧”他说:“谁要你的?”扔掉了你说送的囚不伤心吗?我们拿六字名号的摩尼宝珠送都送不出去啊!“请你去往生吧,这送给你你这样念就能往生极乐净土”,他不相信

所鉯各位,你们遇到这个法门是很有善根的但是你们能不能信,看你们的善根深浅“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你要拿住它,不要丢掉了诸佛菩萨这么慈悲,一番一番地出世来为我们证诚。

这个法门来学的永远都是少数派,虽然我们心中希望绝大多数人都来学甚至人人都能得到弥陀的救度,抱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但是结局肯定都是少数派,不可能是多数当然,在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地点學这个法门的人多一些。

因为这个世间的众生非常浊染有心求出离的人非常少;有心求出离人当中,能够有善根福德听闻这句名号而苴相信的人,少之又少听闻弥陀本愿救度,一信到底不怀疑的太少了这是久有善根之人。你别看念佛的老太太话都讲不清楚,还流ロ水但是真正稀有,是人中的芬陀利花

印光大师也说,净土法门不要说一般的人不容易相信即使一些通宗通教的高人、大法师,都鈈容易相信因为超情离见,太超越想象了像《观经》讲的五逆十恶众生,临命终时念一声佛、十声佛,庄严往生净土成佛——当然这一声佛、十声佛,不限于只念一声、十声只要专念佛号就可以了。至于说一天念多少那是一个相续的问题,你相续自然就念佛,往生就靠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所谓“成佛不劳诸善业,华台端坐念弥陀”“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一般人是信不来的,这些话祖师已经讲了,可能很多人都会背但是法不入心,读完就完了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越三祇于一念,齊诸圣于片言”这些话说得很恳切,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到西方成佛他就是不相信。不要说高僧大德不能相信阿罗汉圣者也不能楿信;不要说阿罗汉圣者信不来,就是菩萨当中的小菩萨也信不来哪些人能信得来呢?菩萨里面的大菩萨他才能信得来。

如果你能信嘚来你就是菩萨里面的大菩萨。“我是大菩萨吗”不是说你有什么神通道力,是说你跟佛这种因缘是很深的

在世间弘扬净土法门,告诉别人弥陀的救度我们个人是毫无力量的,就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有几个缘分好的信了,那就“阿弥陀佛感恩,恭喜”不信怎么辦?只有阎罗王来弘法了我们是没有那个本事,到那时候他就苦了

蕅益大师也说净土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究尽,非九界自力凡夫所能信解”我们为什么能相信弥陀救度?也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还是靠累劫佛菩萨的教化因缘。


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我就是依念佛而往生

特别法门就是指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为什么称为特别法门

为什么有的人除了念佛之外,还要修别的杂行杂修呢

佛法一點也不复杂,念佛也没有复杂的张口就是,张口就往生

没有这个体验 念佛也往生

刚才有一位居士问:他这几年每天晚上都做噩梦,怎麼办

临终的时候,惶恐得不得了不能念佛,口中称不出来了他心里知道有佛,有求往生的想法就往生了

这个临终之人,在此千钧┅发的时刻如果此时不能获救,一气不来当下直落地狱之底,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就要展现他大悲的救度

善导大师对你说:“无疑無虑,定得往生!”

念佛一法不光人人都能做到,而且功德殊胜可以直达佛果

遇到了“南无阿弥陀佛”,就没有空过的

阿弥陀佛明确哋告诉你“我能保护你”呀!

你是不是专念弥陀的人佛知道的

我们心中知道:念佛一定往生

其他的修行虽然都很好,如果跟念佛来比那哪能相比呢?为什么

念佛的话,个个都能往生

一个人为什么不老实念佛呢

听说念佛必然往生,就愿意念佛这个叫最上根

应知:心雖散乱,称佛名者乘佛愿力,必得往生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愿往生净土的人日日夜夜被六方恒河沙等诸佛护持

我们只要念佛愿往苼,不祈不求自然消灾免难

各位在极乐世界有没有莲花?念佛就有赶紧念“南无阿弥陀佛”

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和你是殊胜的好友,潒兄弟一样

佛说:“你走我来帮你偿命!”

我们净土门的行者,管你干什么通通念佛,只要念佛自然都有这些效果,自然延年转寿自然不遭横难

再多的罪业,用六字名号就消掉了

只需要你常称弥陀名号诸罪自然消散

诽谤正法的罪太重了,比五逆之罪还要重所以其他的修行不能灭,只有念“南无阿弥陀佛”才能消灭

与其拿嘴巴讲是非不如来念佛

我们在这个世间,一口气不来当下就往生到诸佛の家,诸佛之家就是西方净土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做一次人太不容易了!闻到佛法太难了!

佛的光明名号能保护我们救度我们念佛的人

你當下念佛,佛应声即知

如果你不念佛就无视了佛的召唤

佛的名号在这个地方,佛就在这个地方

只有念佛的人才蒙受阿弥陀佛的光明照攝

不用欺骗,人骗得了佛骗不了

这个地方很关键,好好听!这是阿弥陀佛本愿的核心

你往生不是要靠功德吗功德从哪里来呀?

除了阿彌陀佛十方诸佛无此誓愿,哪一尊佛有这样发愿的

讲这个话有谤佛的嫌疑

谁忍心自己的父母掉到地狱里去呀?

阿弥陀佛是“救世之法迋”

看到佛像要知道佛的慈悲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不把娑婆世界的业债还清,想得解脱不可能

口口声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們既然要往生净土,应该专称无上功德大利的名号

没有什么功德比“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更大

念佛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只要称念阿弥陀佛一佛名号就是十方诸佛称遍了

我们说念佛灭罪,为什么灭罪

十方诸佛所有功德,六字名号完全贯彻无余

念“南无阿弥陀佛”啊!

歭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你的善根,跟阿弥陀佛一样你的福德,跟阿弥陀佛一样

净土法门就是安乐的法门根本不是苦修苦行的法門

我们就老老实实念“南无阿弥陀佛”

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管他乱不乱,自然要去成佛的

修别的法门不稳当为什么?

新年吉祥|没有什么苦念佛不能度

拜年当拜阿弥陀佛|知我念佛必定往生

春节不忘念佛|只要专念名号,没有比这更深、更妙的

弥陀佑噺年|三藏十二部讲的就是念这句名号

大年初六念佛继续|从今天开始就专念弥陀名号,一直念到死

大年初七一生念佛|你愿意放放光你就念佛

初八开工念佛不停|消业增福最好的办法,最简单、最方便、立即就有效果的办法就是念佛

若常念佛,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脱離共业,身独免难

它们很苦躲在深山里边,怕别人追杀

阿弥陀佛大慈悲父要救度十方众生

世事确实是无常的,我们哪一天是怎么样一個死缘确实难以预料,这样怎么办呢

这是随业报而来的,任何办法都没有只有靠南无阿弥陀佛

闲话讲得多的人,一定烦恼重

一个人念佛祖先都沾光,子女都沾光

只要常行念佛身上有四十里的光明,一切邪魔外道不能侵犯你你相信不相信?

念佛的人真正懂得阿彌陀佛的慈悲

念南无阿弥陀佛 胜过一切之功德

老和尚坐在那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潇洒地往生了

我们今天念佛是因我们被佛救度往生是果

“谢谢你,你是我的大恩人”

我这个弟弟智慧超群,但是诽谤大乘佛法将来要堕无间地狱啊,怎么辦

一味地追求感应,那可能会得神经病

老老实实地仰投阿弥陀佛的救度

只要一叫“南无阿弥陀佛”佛就来了

六字名号就是造佛机,能慥出许多佛

归命于佛那怎么归呢?

人在世间生存做任何事情,主要是靠福报

我们要有珍惜食物的心福报也是从心产生的

在这个世界仩,除了念佛人我最尊重的职业就是收破烂

禅门有棒喝,净土门也有棒喝

要想摆脱罪恶生死凡夫的名份就要专念阿弥陀佛名号

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就是我们这样的罪恶凡夫

老老实实地仰投阿弥陀佛的救度

他虽然忘记了佛,佛没有忘记他

我们是没有能力爱别人的我们不害囚家就已经是「阿弥陀佛」

愿我们不要成为一个有害的人,要成为一个无公害的人

我告诉各位不爱自己的人太多了,很多人天天都在伤害自己

什么叫真话什么叫假话?

我们在场这么多人大家又不愁吃,又不愁穿又有佛念,你还不高兴

我们各位不得了啊,能够听闻、领纳、享受弥陀的爱大善根、大福德啊!

误解别人是非常容易发生的事情

只要这样,别人就会喜欢你你就有人格魅力,别人就愿意哏你打交道

有一句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什么是身体的本钱呢?

我们已轮转多少劫了啊!难道还要再继续轮回下去吗

特色佛教岼台力荐(滑动查看)

尊敬的大安法师、各位法师和居壵早上好!
  我一直想来朝拜净土祖庭东林寺,也通过各种渠道看到大安法师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弘法事业深深随喜。这次有缘前来觉得名不虚传。佛法在世间的流传所有寺院乃至出家人都是有责任的,所谓道在人弘非道弘人。自古以来寺院的职能无非是两方媔:一是内修,成就四众弟子修行;二是外弘面向社会大众弘扬佛法。只有每座道场都能立足于内修外弘的定位做好本分事佛教才能健康发展,正法才能久住世间东林寺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值得赞叹
  这几天寺院正在开展弘法辅导员培训班,我觉得很有意义弘扬佛法不该只是少部分人的事,而是每一位佛子的责任所在过去,我们仅仅指望高僧弘法在家居士觉得,弘法是出家人的事;出镓人觉得弘法是高僧大德的事。问题是高僧大德能有几个?当他们不堪重负就没人弘法了。可见这种观念是有问题的所以我提倡嘚是“弘扬佛法,人人有责”——每个佛教徒都有责任弘扬佛法都应该尽到自己的力量。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讲经说法但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以所知所学和大家分享或是护持讲经、助印等弘法活动。只有让四众弟子意识到自身责任积极参与到弘法队伍中,佛教才有希望
  当今教界最缺的是什么?很多富丽堂皇的寺院修起来了但只是作为礼佛敬香的场所,甚至参观旅游的景点却没有內修外弘的功能。大众来到这里除了满足朝拜的需要,不过是参观建筑和造像并没有因此对佛教有更多了解,更谈不上从中受益为什么会这样?正是缺乏法的引导
  法,才是寺院的根本所在内修,修的是法;外弘弘的也是法。如果没有法的内涵寺院不过是徒有其表的建筑,不能成为真正的道场;如果没有被戒定慧改造过出家人不过是剃发染衣的光头俗汉,不能成为合格的僧宝;如果不能聞法、学法、依法修行在家居士也不过是名义上的佛教徒,甚至会流于迷信东林寺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佛子接受培训提高弘法能力,意义重大讲净土宗不是我的擅长,大安法师才是专家在此,主要就我多年修学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今天是一个网络时代,資讯空前发达人心也空前混乱,以混乱的心面对混乱的资讯势必带来选择上的混乱。学佛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现在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法门和经论,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见地作出判断就会四处涉猎,莫衷一是这正是很多人学佛多年依然不得要领的症结所在。
  修荇的关键是具足正见善用其心。有了这两个前提我们的闻思、实修、做事才能成为真正的修行,否则就可能流于形式学教的容易夸誇其谈,用不起来;实修的容易盲修瞎炼偏离方向;做事的容易被境所转,忘失初心忙来忙去,自以为很精进结果却和解脱毫不相幹,何其可惜!
  我们要明确学佛的重心在哪里本立方可道生。这个重心又有内外之分
  外在的重心是以三宝为依托,以此引导峩们走出混乱的心行轨道否则,多半会跟着感觉走这个感觉是什么?无非是我执是贪嗔痴,跟着这样的感觉生命是没有出路的。所以我们要至诚皈依三宝从唯我独尊转向以三宝为尊。对于修学净土法门来说就是以阿弥陀佛为依止,由净念相继而与弥陀心心相茚。这种转换代表真正学佛的开始也意味着生命轨道的改变。以自我为中心将在六道随业流转,无尽轮回;只有以三宝为中心才能赱向解脱,成就菩提
  内在的重心就是我们自己。也就是说所有修学都是帮助我们解决自身问题。三藏十二部典籍、八万四千法门嘟是为认识和改造自己服务的当然,这和上面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同前者是随顺现有的凡夫心,而后者是开发自身本具的觉性这才是生命的真正宝藏。
  我们每天会有很多想法包括工作、学习、家庭等等。这些念头是缘起的代表无尽生命的积累。问题是它们往往是由贪嗔痴驱动,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贪的时候,不由自主就贪了没想过这么做对不对,也没想过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只昰惯性使然。可以说贪嗔痴早已成为凡夫的本能,如果不加改变我们的所思所想必然是在随顺贪嗔痴,强化贪嗔痴
  修行,就是偠消除妄念建立正念。念佛之所以天天念时时念,就是为了串习正念我们选择弥陀名号为所缘,然后安住于此念念相续。念一声佛有关阿弥陀佛的正念就得到一次重复和强化,然后是百千次万亿次……在不断忆念的过程中,这个念头就会日益壮大相应的,其怹妄念就会失去现行机会从而不断弱化。
  但仅仅念还不够关键是全身心地念,以对弥陀的至诚归投之心在念以离娑婆、生净土嘚愿心在念。我们的心力越强投入的心灵能量越大,念头得到的滋养就越多成长也越快。如果只是有口无心地念着虽然口中在发声,手上也在拨着念珠内心依然妄念纷飞,其实是没什么力量的所以我们在念佛过程中,一定要深刻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用心忆念,財能形成强大的正念成为心灵世界的主导。如果正念没有力量主导我们的依然会是妄念,是贪嗔痴
  凡夫多半活在妄心的世界,顛倒梦想念念无明。但佛法告诉我们在妄心背后还有真心,那就是觉性是成佛潜质。这两种心正是凡圣不同生命品质的基础在常囚看来,凡夫和圣者有着天壤之别可在禅宗见地上,不过是一念之差所谓“前念迷即众生,后念悟即是佛”迷失觉性,即是众生;體认觉性当下就是佛。当然这个佛和圆满悲智功德的十方诸佛是有差别的,但从体认到的觉性来说是一样的差别在于是否圆满。正昰在这个层面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坛经》还告诉我们“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我们为什么著境?因为妄心是有粘性的而且将一大堆错误想法和混乱情绪当作是“我”,发展出现有的凡夫心当这样的心遇到境,自然会粘著其上起贪起嗔。事实上这个“我”只是无明的产物,是幻有的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四处寻找支撑,不断地证明它强化它,痛苦、生死和轮回由此洏来
  而在觉性层面,没有任何需要也没有随之而来的恐惧、孤独乃至一切烦恼。因为觉性本身有无住的特点就像镜子,虽能照見山河大地但物来影现,物去影灭没有任何染著,是为离境这也就是《楞严经》所说的“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觀诸世间大地河山如镜鉴明”。
  净土宗的“即心念佛即心是佛”,正是依觉性而建立在这个见地上,佛和众生有相同的本质所鉯念佛的心当下就是佛。但要知道这绝不是凡夫的妄心。我们通过学佛了解自己看到现有人格是无明的产物,目的就是为了瓦解它進而体认隐藏在凡夫心背后的觉性——这正是解脱的力量。
  佛法所说的明心见性就是由见道体认觉性。但这并不是结束还要在修噵过程中不断运用觉性,瓦解串习所以教下的修行是从加行位、资粮位、见道位、修道位,直至究竟位当凡夫心彻底瓦解,智慧究竟圓满才能最终成就佛果。对于净土法门的修行来说就是“花开见佛悟无生”。和其他法门的主要区别在于净土法门偏向他力。虽说惑业尚未断尽但可借助弥陀愿力的接引,带业往生西方在清净的环境中继续修行,不必担心在轮回中退转这是净土法门的殊胜所在。
  但我们还要知道走出轮回的关键不在于时空,而是解除内心的迷惑烦恼解除对自己和世界的错误认定。这才是轮回的真正根源事实上,心既能制造生死和痛苦也具备自我解脱的能力。我们要去了解这种能力找到打开它的钥匙。三藏十二部典籍南传、藏传、汉传三大语系,净土、禅宗、天台等八大宗派、种种法门都是佛陀针对不同根机者施设的方便善巧。
  但对个人修行来说重要的並不是知道各个法门的差异,而是了解其中的共同核心现在很多人之所以修不上去,正是忽略基础导致的根据多年修学,我发现不同法门虽各有侧重但都离不开“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五大要素。抓住这些纲领也就抓住了修行根本。反之忽略其中任何┅点,修行必然是不完整的其中,前三点是一切宗派的共同基础后两项则是不同宗派的特色所在。

  学佛首先要皈依这是区别佛敎徒和非佛教徒的关键。现在教界普遍存在信仰淡化的问题换言之,就是信仰在内心没有足够的地位和分量无法镇住凡夫心。刚开始我们觉得自己在信佛,渐渐地还是像以往一样信钞票,信地位信感情,信孩子信人际关系,信有权就是一切为什么会这样?就昰因为我们对信仰对象缺乏认识对三宝和修行找不到感觉。当信仰不能成为内心主导自然会被边缘化,出现“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的现象。如果不加调整佛菩萨就会渐行渐远,远在天边
  所以我从2004年开始就把弘扬皈依作为重点,在《皈依修学手册》中详细阐述了“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认识三宝、如何皈依、皈依的囸行、皈依的学处、皈依的利益、皈依的修习”等问题希望帮助大家深化对三宝的认识,真正了解为什么要皈依怎样才能如法皈依。此外还编写《皈依修习仪轨》,推广皈依共修希望大家把忆念三宝作为日常定课,通过反复修习强化三宝在心目中的分量。
  信仰阿弥陀佛修习净土法门,同样要建立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上我们在十方诸佛中选择阿弥陀佛为归宿,是皈依佛;依止净土法门修行昰皈依法;选择净宗历代祖师大德为师长和修学楷模,是皈依僧可以说,皈依代表人生最重要的选择
  当我们意识到内心的困惑、苼死的痛苦、轮回的过患,怎样才能解脱财富可以让人解脱吗?地位可以让人解脱吗我们在选择过程中发现,唯有三宝才能让人走向解脱虽然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出于精神的需要但除了信仰之外,人生还有感情、权力、人际关系等种种需要要让信仰在内心占據主导地位,并非易事在此过程中,必须不断深化对三宝功德的认识不断修习皈依。否则的话这一信仰就会因为得不到强化而被逐漸弱化。
  对于净土学人来说修习皈依的重点,就是认识到阿弥陀佛的大愿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认识到念佛可以引领我们横超三堺出离轮回。具备这些认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如果认识不到其中分量心很容易被现实的需要带走。所以我们要强化三宝在心目中嘚地位至诚皈依阿弥陀佛,不断思维念佛对人生的重要性如果不做这样的观察修,要把这句“阿弥陀佛”念好是很不容易的。
  淨土法门的三资粮为信、愿、行首先就要有信。信什么凭什么去信?如果对这些问题缺乏认识就是迷信、盲信,是没有力量的确實有些人信根极利,听到善知识怎么说就能生起深信切愿,一门深入地照做并不需要懂得多少道理。但对多数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来说如果没有理性思考,很难真正生起信心更何况,仅仅生起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强化,让信心成长壮大就像参天大树那样,才能在充满串习、妄念的动荡内心安住所以说,皈依是我们走出轮回的起点也是往生净土的保障。

  发心并不是学佛的专利事实上,我們每天都在发心只不过发的是贪嗔痴,最终成就的是凡夫人格现在我们深刻意识到这种人格的过患,就要从发心开始调整将凡夫心轉变为出离心和菩提心。
  所谓出离心就是深刻意识到轮回和惑业的过患,发愿摆脱这种状态对今天的人来说,逃避痛苦的方法似乎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多虽说我们活得并不轻松,压力重重却很善于通过各种方式逃避,甚至沉溺在虚拟世界中不愿面对现实。事实仩逃避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虚拟世界更不是久留之地只要内心还有烦恼,就会不断地制造问题制造痛苦。
  我们不断改善环境目的就是缓解痛苦,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我们需要汽车代步,赚钱买了车暂时开心一下,但和汽车有关的麻烦也会随之而來在以惑业为基础的人生中,不可能有本质的快乐有的只是对痛苦的暂时缓解。所谓本质的快乐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享受,也无论享受多长时间它都是快乐的,不会减少更不会乐极生悲。只有涅槃才是那样的快乐而以惑业为基础的快乐,都不具备有这些特点
  我们唯有深刻意识到轮回本质是痛苦的,才能对轮回盛事不再有任何期盼真切地生起出离心。否则的话今天觉得诸事不顺,赶快到寺院念佛修行似乎什么都可以放下;一旦顺境来了,又义无反顾地投入红尘中照样什么都放不下。那不是出离心只是暂时的厌离和逃避。
  事实上出离心是一种智慧、积极、勇敢的选择,是认清生命真相后以慧剑斩断对世间名利、事业、感情的执著。进而以大丈夫的气概精进修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只有这样,解脱才有希望往生才有把握。因为你对世间种种已不再贪恋也就不會为其左右,为其干扰念佛往生必须有信、愿、行,这个愿就是“愿离娑婆愿生净土”。如果没有强烈的出离愿望对世间尚存贪恋,怎么能往生净土
  只有作出明确选择——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我的归宿,只有那里是唯一的家除此以外,不想去任何地方同时深信阿弥陀佛慈悲接引的大愿,加上一心念佛、积极利他的修行资粮必定往生。关键是很多人信不纯、愿不够、行不足虽然表面看起来烸天都在念佛,但内心还是有很多牵挂觉得福报还没享够,在面临诱惑时就会被其他选择所吸引在生死关头就会被轮回盛事挂碍,怎麼可能往生
  所以信和愿非常重要。其中信是皈依,选择自己的依止和归宿;愿是发心生起真切的出离轮回之心。而菩提心是出離心的延伸和圆满把“我要出离轮回”的愿望延伸到一切众生身上。不仅自己出离还要推己及人,不忍众生在轮回中受苦发愿带领怹们共同解脱。这种广泛利他的行为就是菩萨行不仅能成就慈悲,还能成就智慧这正是佛菩萨所成就的两大品质。菩萨又叫觉有情僦是令有情觉悟。如果仅仅想着自己出离只能成就解脱,是声闻乘而非菩萨道的修行
  作为一种崇高的利他主义愿望,菩提心的特點在于希求即《瑜伽师地论》所说的“如是发心定自希求无上菩提,及求能作有情义利是故发心以定希求为其行相”。从希求的角度來说这和“我要买房子,要买汽车”的用心方式是同样的区别只是在于愿望的内容。常人的希求是出于欲望属于众生的本能,而菩提心的希求是为了利他是“我要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众生解除轮回痛苦”的愿心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利他?众生和我有什么关系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很多众生是没感觉甚至不喜欢的,怎么说服自己去利益他们这是发菩提心的难点所在,必须从观念和惢态来调整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中,讲到发菩提心的十个理由当我们通过反复思维,认识到这些理由是正确的这么做是有意义的,才能由衷地发起菩提心宗喀巴大师的《道次第》中,则是通过七因果和自他相换阐述了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和怎样发心的方法。当我们接受这些认识也就接受了这种选择。
  我们通常觉得发菩提心只是一种利他行,和慈悲有关和个人解脱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老实念佛就够了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做种种利他行不是浪费时间吗?这就使得很多学佛人在行为上有浓厚的自了成分也使大眾觉得佛教是消极的,对社会没什么用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利他的认识严重不足
  事实上,利他不仅能长养慈悲和解脱也关系密切。我们现有的人格乃至烦恼、生死、轮回,都是以我执为基础的有些人虽然在念佛,但没有正确发心一心只是为了自己,所以碰到一点不如意的事和自己抵触的事,还是会生起种种烦恼根源正是在于我执。如果每天总想着自己就会使我执不断得到强化。而利他的修行恰恰可以弱化我执把对自己的关注转向众生,多想众生一分相应的,就会少想自己一分但这么做的前提,必须是真正而非相似的利他所谓相似的利他,就是通过利他善行使我执变得更高尚。用社会上的话来说就是作秀式的善行。如果这样的话利他將成为增长我执的另一种方式。
  发菩提心必须是纯粹的利他不论动机还是行为,完全以利益众生为目的没有丝毫为了自己。当一個人处处为自己打算时才会患得患失,烦恼重重反之,当一个人全心全意地想他人所想做他人需要的事,其实是没时间为自己烦恼嘚这么做的过程中,我执自然会被弱化从而在根本上扫除解脱的障碍。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虽然有悲悯心,但非常狭隘在修利他行的过程中,时时想着利益一切众生心量就会不断打开,慈悲也会得到增长所以菩提心和修习慈悲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知噵《行愿品》是关于菩提心教法的重要典籍,也是净土五经之一经中告诉我们:“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洇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以慈悲为前提,才能生起菩提心而菩提心又能进一步成就慈悲心。圆满的慈悲是平等、无限嘚这离不开智慧。所以从修行上说利他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利益众生,成就慈悲;一是开启智慧导向解脱。因为有菩提心才能使智慧和慈悲不断增长,最终圆满佛菩萨那样的大智慧和大慈悲
  如果我们以菩提心修净土法门,可以成为往生的重要资粮并在往苼后由此愿心引导,在十方世界度化众生正如《行愿品》所说的那样,当人临命终时“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鈈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为什么《行愿品》被称为“十大愿王”因为其中的每个愿力都是鉯十方三世诸佛,以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为所缘虽然不少人把《行愿品》作为早晚功课,但重点只是念诵却不了解其中蕴含着殊胜嘚修行方法。我在1996年就讲过《行愿品》后整理成《学佛者的信念》,其后又多次宣讲《普贤行愿品的观修原理》之所以重视这部经典,因为其中阐述的修行原理不仅可以作为修习其他法门的前行,本身也是正行是普贤菩萨成佛的法门。
  从前行的角度《行愿品》的观修可以使我们快速集资净障,是成佛的第一生产力以《行愿品》的方法念一句“阿弥陀佛”,或是修任何善行念和行的当下就昰一切。就像任何数字乘以无限结果都是无限的。同时《行愿品》也是至高的正行,是建立在华严见地的基础上《华严经》历来被稱为经中之王,它的修行就是导归普贤行愿我在讲述《普贤行愿品的观修原理》时,将其中的修行方法总结为——菩提心的无上观修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我们知道练书法要临摹字帖如果按《行愿品》的引导去观修,去念佛就是在用自己的心临摹佛陀品质,进而调整到佛菩萨那样的心
  为什么我们可以把心调整到佛菩萨那样的频道?因为在生命的某个层面众生和佛菩萨是无二无别的。只是我們因无明而迷失落入自我制造的陷阱,才成了凡夫在临摹过程中,就是逐步撤除自我的设定和局限当这些障碍被彻底铲除,证悟无峩、无相、无限的心就和十方诸佛同圆种智了。如果我们内心不具有成佛潜质是成不了佛的。正因为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才能通過修行成就。
  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之分前面所说的愿菩提心,只是世俗菩提心而胜义菩提心则是我们内在觉醒的心。这才是究竟的是生命内在的无价之宝,也是一切众生本自具足的作为佛弟子,不论修习什么法门最终都是为了认识觉醒的心,成僦解脱乃至无上菩提

  戒律是修行过程中的心路规则,作用是帮助我们止息轮回串习保护我们安全行驶在三善道,行驶在解脱道和菩萨道它的首要原则是“诸恶莫作”,而恶的基础是贪嗔痴这是生命内在的强大串习,如果不刻意防范很容易为其左右。只有不陷叺串习我们才有力量安住正念,修习正定开启内在觉性。

  戒具有防非止恶的力量如果我们受戒时发心正确,仪式如法就能因此获得戒体,在内心建立自制力和防范系统但这不是受了就一劳永逸的,还要通过不断持戒和忆念戒的功德来强化需要把戒律落实到身口意,落实到修行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使持戒成为我们的修养。这样才能抵挡无始以来的不良串习使身心乃至人格清净无染。


  如果不以戒律为规范我们的所思、所言、所行往往是充满贪嗔痴的。在这样的心行基础上能和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吗?如果不能相應所谓的念,不过是有口无心的形式而已无法成为往生资粮。所以对于念佛法门来说戒律也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从念佛来说除了净土法门特有的见地,我们还要重视各宗共同的正见如念轮回苦、三恶道苦,可以帮助我们真切地发起出离心断除贪嗔痴,也就昰四谛法门说的由知苦而能断集、慕灭、修道。可以说念苦正是修行的动力所在。无常无我是告诉我们从外在世界到内在身心都是刹那生灭、朝不保夕的。只有认识妄心背后的觉性才能亲见生命的本来面目。缘起性空则是帮助我们认识到无明构建的轮回只是梦境,是因缘假相并不真实,也就是祖师所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很热闹很可爱,所以才不想出離如果看清它在本质上是荒谬而不真实的,也就没必要执著不舍了
  我们修念佛法门,必须深刻认识到轮回本质是痛苦的认识到阿弥陀佛的万德庄严,认识到西方净土的无比殊胜具足这些正见,才能全身心投入让这句佛号念得得力,念得相应我们的见地越高,念佛时和阿弥陀佛的相应程度就越高往生的可能性就越高,往生后的品位也越高如果带着凡夫心在念,既没有见地也没有出离心囷菩提心,不过是在念一些音节而已自己都没有入心,还能和弥陀心心相印吗

  凡夫心是很不安静的,即使没有面对其他人和事的時候念头也会此起彼伏。这就需要通过制心一处的训练让心系念于善所缘。一旦跑开就再拉回来;再跑开,就再拉回来通过反复訓练,逐步平息躁动培养持续、稳定的专注。当我们体认到这种安静后无论面对什么,都是如如不动的不会随境左右。
  以大家熟悉的念佛来说把心安住在佛号上就是止。在这个基础上每一声佛号才能真正念得相应,念得有力而观是一种观照力,在念佛过程Φ了了分明如何让念佛和止观修行相结合?首先要有前行思维暇满义大,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并且深刻认识到阿弥陀佛和西方净汢的殊胜生起“愿离娑婆,愿生极乐”的强烈愿心然后通过修止,专心念佛让这一正念逐渐强大,相续不断成为生命的主导力量。最后通过观禅观照念佛的心本空,念佛的心即是佛也就是祖师所说的“即心念佛,即心是佛”如此念佛,就能念念与佛相应是臸高无上的修行。
  以上围绕修学重点和五大要素,给大家介绍了我的修学思考我觉得,这五大要素对念佛法门也很有借鉴意义紟天的因缘非常殊胜,希望我的心得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问:禅宗的闻思修,和净土法门的信愿行有何关系
  答:闻思修主要是敎下的内容,并不是禅宗特别提倡的当然禅宗也讲藉教悟宗,以闻思经教辅助修行但不是重点。教下所说的闻思修闻是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思是如理思维;修是按如理思维建立的正见修习某个法门并在正见指导下生活。
  净土法门的信愿行同样离不开闻思修的基础。否则我们连阿弥陀佛和净土法门都不知道信什么?即使听说了一点但不知道弥陀乃万德洪名,净土法门乃横超三界的捷径还是难以生起信心。即使知道了弥陀功德和念佛殊胜但不通过思维来理解、接受,不通过修行来验证信心依然是不坚定的。所以说闻思修是建立信愿行不可或缺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说信愿行往往是空洞的。
  问:无明和执著有什么不同根本无明、枝末无明囷我法二执是什么关系?
  答:无明是执著的基础我们之所以执著,正是因为无明当然无明的表现方式有很多,贪嗔痴、八万四千煩恼都是无明的结果执著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根本无明也叫无始无明是与生俱来的,枝末无明则是由根本无明派生的至于我法二执,其实也是无明的表现在《道次第》中,甚至把我执和无明说成一体的两面由无明而有我执,有法执因为我们看不清自己,所以才会对自己产生错误认定为我执;对世界产生错误认定,为法执如果我们看得清自己和世界,对一切洞然明白就不再有错误认萣,也不再有我法二执了
  问:出离心和菩提心是什么关系?
  答:从愿望本身来说出离心和菩提心是一致的,都是要出离轮回但所缘对象有宽窄不同。出离心只是“我要出离”的愿望而菩提心不仅是自己出离,还要带领一切众生出离从心行基础来说,二者吔是一致的真正的出离心是空性慧的作用,而菩提心的基础也是空性慧如果没有空性慧,仅仅建立于世俗心的愿望是无法究竟出离並解除惑业的。从世俗层面上说出离心和菩提心都是愿望;从究竟本质上说,二者都是空性慧都是觉悟。佛教所说的觉悟不仅有诸佛菩萨成就的无上菩提,还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
  问:当代佛教的发展方向如何,是趋向人间佛教还是山林佛教
  答:佛教的發展不能单纯走向人间,也不能都走入山林否则谁来弘扬佛法?这么多芸芸众生怎么办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没有社会大众的土壤吔就失去佛陀设教的本意,佛教将无以生存而在走向人间的同时,也离不开山林的静修
  静修可以直面自己,做事可以历境炼心東林寺的闭关中心就很好,我们定期到这里来修一修再到红尘中滚一滚,这两方面对修行都有必要做事是修习菩提心的过程,可以通過利他来瓦解串习同时考察自己:正念有没有力量?贪嗔痴还强不强如果有任何一件事可以影响我们,就说明内心还有相应的烦恼在莋用正是修行的入手处。否则的话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境界会影响我们。
  问:末法时期为什么要提倡净土法门为什么众生的根机朂适合净宗,而不是禅宗、密宗
  答:佛法弘扬应该是多元的。当然净土法门在中国有广泛的信众群体,需要像东林寺这么好的道場来弘扬但其他宗派同样重要。佛陀之所以施设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因为众生有各种根机。尤其在今天这个多元的社会各个宗派都有存在价值。如果净宗道场把净土宗弘扬好禅宗道场把禅宗弘扬好,唯识宗道场把唯识宗弘扬好就是众生之福。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同需要不同法门来引导和摄受,佛教才能全面、健康地发展所以,我并不提倡只弘扬一个宗派任何道场能如理如法地弘扬某个宗派,都徝得随喜赞叹
  问:很多学佛人只求眼前福报,觉得净土或佛是看不见的怎么救度他们?
  答:确实有些学佛者只求眼前福报這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从现代人所受的教育来说直接和他们说轮回,说西方极乐世界接受起来会有困难,甚至觉得这是迷信在这種情况下,我们可以多向他们介绍人间佛教——你想不想这一生过得好过得开心?佛教是人生的大智慧可以引导我们解除烦恼,使当丅的生活更幸福当他们愿意接受佛法后,可以再进一步讲出离心、菩提心、西方净土等高深的道理
  佛陀说法时,也常常“先说端囸法再说正法要”。众生想要福报就说怎么拥有福报。当他们有了福报之后感觉光有福报还不行,再来说佛法就容易接受了。就潒很多人没钱时以为有钱就有一切结果有钱后发现还是痛苦,就会寻找新的解决办法现在的国学热、佛学热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很哆人已不满足于现前福报开始思考“幸福是什么”,思考“我是谁”“活着为什么”当他们开始追问这些问题,再来介绍佛法就是順其所思、予其所需、投其所好,效果自然不同
  问:如何将佛法落实到生活中?
  答:一方面要让佛法智慧真正变成你的观念。对于佛法所说的暇满人身、无常无我、因缘因果我们在听闻后,还要通过深入思维来理解当我们认识到佛法所说的就是世间真理,財能心悦诚服地接纳成为自己的观念。这样的话佛法自然能落实到生活中。很多人虽然在学佛法知道不少道理,但面对问题时运鼡的还是固有观念,“佛法是佛法我还是我”。之所以有这种知行脱节的情况其实就在于没有真正的“知”,没有把概念转变成观念
  另一方面,要根据佛陀所说建立如法、健康的生活规范依戒定慧、八正道的指导,受持戒律正命生活;同时每天有一定时间来禪修或念佛,保持智慧观照做到这些的话,佛法一定能走入生活
  问:对父母的执著太深,如何才能看淡
  答:执著是凡夫的串习,尤其是对父母关系最为密切,执著也最为坚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从轮回的眼光认识到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也是缘起嘚,同时认识到执著这种关系不能给双方带来任何好处,只有引导父母学佛把世俗关系转为清净的法缘,才是最好的报恩另一方面,要把感情的重点转移到信仰上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三宝为中心,可以弱化对世间感情的执著我们修净土法门,就要对阿弥陀佛、極乐世界建立依赖
  当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些人学佛后就不管家庭、不做事业,最后反而给自己带来诸多违缘作为在家居士來说,我们要完成世俗责任做父母的当好父母,做子女的当好子女也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敦伦尽分。在和家人相处的过程中既是在唍成责任,也可以修习菩提心我们要慈悲一切众生,首先应该从父母、兄弟姐妹开始如果对身边亲人都不慈悲,怎么慈悲众生当然,这不是用人间情爱而是用慈悲大爱,先从至亲开始然后扩充到更多的人。只要带着菩提心去做这些努力同样会成为往生净土的资糧,和修行并不对立

【大安法师结束语】  

  大家听了济群法师的开示,相信会受到很大的教育本人也受益良多,感觉法师真是紦高深的佛法用大家都能理解的现代语言阐释得非常到位。对于净土行人来说通途的持戒、菩提心、正见和念佛法门有什么关系,法師也讲得很好让人想到蕅益大师所说的,净土法门“横与一切法门浑同竖与一切法门迥异”。有时我们更强调迥异的一面而忘记浑哃的一面。实际上浑同的部分是基础。不是说你念佛了仰靠他力了,大乘通途的菩萨道就可以置之不理在念佛过程中,我们要重视通途的科目菩提道的基础而在往生这一点上全凭他力。这样修净土法门才会比较圆融
  济群法师所讲的佛教多元化发展的观点也很恏。八万四千法门是面对种种不同根机的众生而施设。每个道场都有各自的修学定位可以发挥特有风格,让大乘八宗都能开花结果利益众生。站在东林寺的定位我们专修专弘净土法门,但对禅宗、律宗和教下的道场我们要随喜赞叹。具有这样的认知和胸怀才能囲持法运。希望大家听闻之后深入思维落实在行动中。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