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尼姑的境遇,在尼姑庵我大干了尼姑安全么?

中国古代尼姑与道姑的生活规则是怎样的?可以在尼姑庵里带发修行么?_百度知道
中国古代尼姑与道姑的生活规则是怎样的?可以在尼姑庵里带发修行么?
突然对这个问题好奇起来。中国古代的尼姑道姑每天都做什么呢?除了诵经修行还做什么,她们习武吗?初入道观或者庵里的修行较浅的小尼姑小道姑需要做什么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都可以的 吃斋饭 尼姑念佛经 拜释迦罗尼 道拜老子 念道德经
去试试不就知道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尼姑庵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6被浏览2,687分享邀请回答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99被浏览229,450分享邀请回答51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99被浏览229,450分享邀请回答1.2K1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zhihu.com/people/xiao-feng-zi-25-6尼姑与和尚要离婚。和尚不同意离,一直通知不来,我们亲自找到他的庙,结果发现他为了逃避离开了原来的庙,去了邻市一个乡村小庙当主持,辗转又找到庙里,和尚一直打坐不理我们,其实这个庙也就他一个人,很小很破,也没啥香火。等了足有半天,好在最后和尚感动于我们的诚意和耐心,就在庙里同意把婚离了,财产由尼姑与和尚对半分,当场我们就在破庙里开了个简易庭,手写调解书将案件办了。最后,其实离婚的真实原因是尼姑很可能又找了另一个和尚!作者:小枫子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奇文《我的第一个师父》,写到他小时候的“师父”,身为和尚却有妻有子,而在当地也习以为常,这篇文章诙谐有趣而温情脉脉,是鲁迅文章之中少有的极富有人情味的作品。现摘录几段:
因此我又有一位师母,就是他的老婆。论理,和尚是不应该有老婆的,然而他有。……不过我的师母在恋爱故事上,却有些不平常。“恋爱”,这是现在的术语,那时我们这偏僻之区只叫作“相好”。《诗经》云:“式相好矣,毋相尤矣”〔5〕,起源是算得很古,离文武周公的时候不怎么久就有了的,然而后来好像并不算十分冠冕堂皇的好话。这且不管它罢。总之,听说龙师父年青时,是一个很漂亮而能干的和尚,交际很广,认识各种人。有一天,乡下做社戏了,他和戏子相识,便上台替他们去敲锣,精光的头皮,簇新的海青〔6〕,真是风头十足。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于是战争开幕,甘蔗梢头雨点似的飞上来,有些勇士,还有进攻之势,“彼众我寡”,他只好退走,一面退,一面一定追,逼得他又只好慌张的躲进一家人家去。而这人家,又只有一位年青的寡妇。以后的故事,我也不甚了然了,总而言之,她后来就是我的师母。还记得有一回,他要受大戒了,他不大看经,想来未必深通什么大乘〔9〕教理,在剃得精光的囟门上,放上两排艾绒,同时烧起来,我看是总不免要叫痛的,这时善男信女,多数参加,实在不大雅观,也失了我做师弟的体面。这怎么好呢?每一想到,十分心焦,仿佛受戒的是我自己一样。然而我的师父究竟道力高深,他不说戒律,不谈教理,只在当天大清早,叫了我的三师兄去,厉声吩咐道:“拚命熬住,不许哭,不许叫,要不然,脑袋就炸开,死了!”这一种大喝,实在比什么《妙法莲花经》或《大乘起信论》〔10〕还有力,谁高兴死呢,于是仪式很庄严的进行,虽然两眼比平时水汪汪,但到两排艾绒在头顶上烧完,的确一声也不出。我嘘一口气,真所谓“如释重负”,善男信女们也个个“合十赞叹,欢喜布施,顶礼而散”全文在此:5836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99被浏览229,450分享邀请回答72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住尼姑庵的那些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