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 拒绝 无人货架无人货架为什么突然很火爆起来

办公室无人货架频频获融资,你是否看好它的未来?
最近,派代小蜜发现一门赚钱的好生意,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需要几个货架,少量零食,却成为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派代小蜜发现,最近办公室多了一个货架,上面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可乐、瓜子、薯片等零食,无人看管,拿完东西直接扫旁边的二维码支付就行,既方便又快捷。
站在触手可及的无人货架前,派代小蜜迅速挑选了几样扫码支付。抱着零食回工位,心里不禁感慨:果然比楼下的711方便,可以后这体重怎么办?
不过,连派代小蜜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样成本低廉、外表简陋的办公室无人货架,竟然成了资本追逐的下一个风口。
办公室无人货架频频获融资
近几个月来以来,办公室无人货架赛道正疯狂地传出融资消息:
15家无人值守便利架获得超10亿融资,20多家VC/PE入局。参与者和投资方还包括阿里、新美大等等。
据投资界报道,创业者也打了鸡血般,开始“圈地运动”:
成立仅2个月的果小美,在成都拓展了数百家网点,正在考虑进入北京、杭州、重庆等地区;
成立6个月的七只考拉,在北京运营着接近3000个点位,并以每月超过1000家的速度在增长;
成立10个月的哈米科技,计划未来3年内铺设100万个终端、覆盖1亿用户;
从4月正式运营的七只考拉,在北京点位接近3000个;
友盒已经完成3000+点位的铺设,覆盖10个城市,拥有数十万用户等等。
其疯狂程度,从无人值守货架部分融资表可以窥见:
办公室无人货架为啥这么火?
对于办公室无人货架的火爆,很多人表示看不懂。
这些设备看上去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一个简单的货架子,别说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连物联网、自动售卖机的技术也用不上,基本上就是在办公室外边摆个零食小摊,旁边放块二维码的牌子。
那么无人货架饱受资本追捧的价值在哪?
人力租金成本低
派代小蜜认为,人力与租金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无人值守货架在零售前端,不需要人员配备,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在租金方面,在发展初期,很多无人值守货架进入办公室的场租成本很低,甚至接近于无。
在当下零售市场,人力成本是一块不可忽视的支出,而且许多实体零售商的人力成本已占到门店成本的6成,年轻员工招募还非常困难。
比如一家日系连锁便利店根据业务量情况,通常会有6-8人的店员配备。一家夫妻杂货店,通常是2-3人店员配备。
充满想象力的新流量入口
对资本来说,最有想象空间的情景还是在于,办公室是个高频的线下流量入口,而且完全被动,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流量获取成本。
果小美创始人兼CEO,原阿里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花名慧空)表示:办公室是个获客的好地方,天然具备传播效应。白领在办公室工作超过8小时,如此高密度、高强度、长时间的范围里,对零食的需求没人满足。便利店不够近,电商不够快,这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无人值守便利架从欲望到满足白领的需求,把距离从30分钟缩短到1分钟,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便利的极致追求,更贴近消费者,从而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用较低成本获取高价值用户的流量入口。
这些流量汇聚起来,可以做很多更有价值更有想象力的事情。现在是微信页面,以后会沉淀到APP上。
也就是说,新零售的场所不只是可以获得自然直接的线下客流,同时还可以以此积累的客流为基础,在线上扩展办公室原本有限的SKU。
这也意味着,办公室的这个货架不仅限于这个小空间,而是代表了一个新的零售入口,其背后不仅可以触及到更大的零售市场,而且是一个离消费需求更近,更有黏性的流量入口,这是这个货架更大的想象力所在。
有投资人表示:以无人货架为代表新零售赛道无疑是鲜有的下一个千亿级别的平台性大机会。
办公室无人货架能走多远?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人值守货架可以满足用户“所见即所得”的需要,用户不用在走到楼下便利店或者附近超市,也不必等待配送,他们只需走到公司角落,手机扫码货品并付款,就能买到需要的零食和饮料。
但同时,作为新兴事物,无人货架能走多远,也面临着一些质疑:
企业办公场地的租金并不便宜。所以,无人值守货架不可能占用太多面积,也难以摆放过多的货品品类。
在办公商圈,无人值守货架的主要竞争对象是便利店,便利店通常会经营支左右SKU。因此,消费者如果在无人值守货架上,买不到想要的商品,就会多走几步去楼梯间的便利店,进而替代性难以产生。
无人值守货架与便利店,都是做即时性需求市场,主打休闲食品。休闲食品的毛利相对低,主要消费者是女性。
对于男性顾客来说,他们对价格没那么敏感。年轻男性更愿意因即时性需求,支付更多金钱。他们愿意花3.8元购买一瓶小瓶装可乐,但身边的女性伴侣则会表示厌恶,“超市里才卖2.6元一瓶,为什么不在超市买多一点存着,一定要到便利店买?”
它标准化程度高、难做出差异化。容易比价,消费主体又是女性,所以,如果主要经营休闲食品,那么要如何抬利?
无人货架,也是一门考验人性的生意。直接把货品放在架上,由消费者自动扫码支付,实际上真正付钱的人会有多少呢?
行业表示,无人货架的丢货率能控制在3%-4%之间,100块只有三四块钱收不回来。不过今天,一篇《我们已经吃垮两家无人货架了》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作者表示,不知是安装了个假摄像头,还是派了写字楼的保安兼职过来监督,又或是把货架放在了行政小妹妹旁边看守。以他多年在写字楼上班的丰富经验,做到这么低的丢货率,根本不可能。
他还告诉了一个悲伤的事实:他们公司已经吃走两家无人货架了。他也是最近才知道,它们离开的原因是,东西都被人免费拿光了。
需求是有的,能不能换钱,大可怀疑。
京东到家布局无人货架
不管怎样,在资本的大力推动下,无人货架行业的战火已经轰轰烈烈燃烧起来了,连电商巨头京东也忍不住布局。
有媒体曝出一组绿色的办公室无人货架,这个货架竟来自京东到家。
京东到家的对外负责人表示:“我们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也有一些尝试。”
的确,一个无人货架的铺设成本并不高。据了解,一个普通的陈列货架,成本在300块左右,货品总价约600元,BD成本在100元左右,也就是说铺设一个点位的初始成本仅在1000元左右。
但事实上,行业人表示,除了品类与利润,真正核心的竞争壁垒,可能存在于供应链、系统与数据能力。
无人货架的商业本质不只是开个店,铺几台柜子,放几个货架那么简单。当体量达到一定规模,就会发现壁垒很高。一旦,数量级达数十万甚至更大规模,涉及到如何管理运营、选品调整包括供应链效率等环节,这就是个门槛很高的生意了。
在面对越来越大规模的时候,选品、库存管理、物流、服务每个环节都要做精细化运营和阶段性优化,也越来越多地需要用数据和技术来驱动。
有投资者表示质疑:门槛不够高,市场上很快会进入很多个玩家,难防守。
在中国市场创业,任何一块区域都不会只有一个玩家,所以竞争是常态,关键看如何最快的方式跑出领先优势,跑赢其他竞争对手。从货架投放来看,现在各家的做法差别不大,商品差异也不大,大家都在齐头并进向前冲的阶段。
但不管怎么样,竞争已经开始了,创业者们已经跃跃欲试,有的巨头也已经开始布局。在这个群雄逐鹿的时候,在这个被誉为又一千亿级的大平台市场里,新一轮行业厮杀能跑出什么样新的“独角兽”,让我们拭目以待。
你呢,这门看似简单的无人货架生意,你是否看好它的未来?
来源: 派代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砍柴网正式启动「火焰奖」2017中国互联网年度创新榜单评选。
新智派(Knewsmart.com)全球智能科技圈的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引领智能科技生活未来
今日搜狐热点18家办公室无人货架疯狂融资,两年后是否一地鸡毛?|融资|京东|物流_新浪科技_新浪网
& 滚动新闻 &&正文
18家办公室无人货架疯狂融资,两年后是否一地鸡毛?
无人货架的出现,恰恰迎合了人类不劳而获的本性,正所谓“懒人经济”,外卖、网购、跑腿服务等等赚的都是这个钱,无人货架可以说是将这种经济模式极致化。两个月内30个项目入局,18个项目获得融资,C轮融资3亿美金的生鲜电商每日优鲜转型办公室无人货架/冰柜,阿里(旗下饿了么、盒马鲜生都有涉及)、京东、美团巨头纷纷入场分食,商务部发声支持相关业态发展,无人货架这场游戏,好像不再是创业者凭空捏造的新概念。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无人货架项目已有35家,被披露获得融资的近30家,累计投资金额近30亿人民币。DonG根据资料整理前一段时间一个融资数轮的无人货架领先创业者朋友和东哥分享了几个数据,一个无人货架月销售额左右,毛利润率25-30%,道德损耗率3-7%(看城市),物流成本10%左右,运营成本5%+,作为公司福利租金基本没有,货架几百块。不赚钱,但也基本不亏钱。单个无人货架销售增长还有很大空间,物流和损耗都有下降空间。两年前的时候O2O特别火,包括零售和生活服务的,融资的有几十家,现在活下来的除了京东到家,e家洁、阿姨帮等几乎就没有了,就算活着的,也没有那么热门了,比如河狸家、e袋洗等等。资本回归理性,商业回归常识,最后发现一地鸡毛。办公室无人货架,商业模式是否本身就成立?这个赛道能够做多大?到最后又能活几家?市场空间:有限的人有限的SKU,最后有限的空间东哥投后认为办公室无人货架肯定是具备商业价值的,更方便用户了,本质上开发的是办公室茶餐厅生意。只是我们认为办公室人群是有限的,中国是制造大国农业大国,办公室白领顶多过亿,而且不是所有城市,所有办公室都合适,另外无人货架一般SKU只有100个以内,以零食为主。考虑到各种因素,这是一个百亿级的市场,最多数百亿的市场机会。有需求才有一个商业项目的发展,对于无人货架的主要受众——都市白领们来说,需求肯定是存在的。一是8小时的工作时间创造了绝对的消费场景,相当一部分人在工作环境中的时间甚至比在家还要长。随处可见的便利店,几乎24小时在线的外卖只是分担了这8小时中消费行为的一部分。二是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收入水平较高情况下,对小宗购物便利的要求已经超过了对价格的敏感度,无人货架将零售从时间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压缩,充分满足便利的购物标准。三从商品种类看,近两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的零售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在10%以上,2016年休闲食品零售市场规模约为8224亿元,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规模将达到12984亿元。无人货架最吸引人的特点,也是避不开的痛点。无人货架,顾名思义,特点或者说优势在于无人值守的自由和货架占地小带来的便捷,但其实这也是无人货架无法避免的痛点。与人性的对抗,货损率难预料和不可控。无人货架可能会出现的高盗损率其实对销售场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目前无人货架出现的地点多为大型企业办公室、健身房等人群素质较高的场所,但已经出现一定的货损率。据媒体报道,无人货架项目“用点心吧”在铺设完成64个无人货架后,核对前端和后台数据时发现,货损率超过10%,货损最严重的甚至达到39%,基本状态就是后台显示货架上还有不少商品,补货人员一去却发现货架已经空空如也。而零售行业净利润很难突破10%,一旦货损率达到10%,公司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未来如果场景和规模继续扩大货损率肯定会更大。与共享单车一样,无人货架也是与人性的对抗和对消费者行为习惯的规范过程,共享单车的惨状已经有目共睹,无人货架想要突破这一点,任重而道远。SKU有限,用户难以形成消费习惯。无人货架的目的从消费者角度看来是实现最短距离消费,但前提在于想买的东西是否真的能买到,无人货架最短距离却有限的商品陈列能否战胜楼下便利店全生态的商品供给和传统商超多年来培养的消费习惯?大型商超SKU动则上万,便利店2000个以上,自动售卖机和无人货架都在100个以内。SKU的限制决定了无人货架要想做好就必须对用户画像和时时的用户需求把握准确,困难的地方也在此,便利店老大7-11通过对零售规律精准的把握可以将补货单位缩小为“个”,而对于无人货架来说,商品数量更有限,每一件商品的位置就变得非常珍贵,对货品的把握起码要比便利店做得更好才行。因为单位货架商品数量少,但是数量有无限多,这给补货会带来极大的挑战。简单的说,平均的物流成本更高了。销售店员是不需要了,但是物流搬货的需要更多,频次更高了。另外是无人货架,不像自动售货机,先付钱再出货,这里有个道德风险的成本。根据行业朋友的数据,大概在3-7%之间,上海杭州比较低,其它城市情况都不太一样。如果一年折算下来几千块,是不是铺一台自动售货机会更划算?无人货架为什么玩不过便利店?用户买方便,主要是买产品无人货架本质上就是去了壳的自动售卖机,自动售卖机在1.26亿人口的日本有500多万台,在3.22亿人口的美国有近500万台,在7.25亿人口的欧洲有300万台以上,但在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仅有不到30万台,要知道自动售卖机的出现甚至早于移动支付!在市场体量上,中国无疑是最大的,之所以造成自动售卖机出现多年却不成规模,是因为在中国,零食类小商品的运营人力成本还远不至于高于机器成本。在日本居酒屋服务员的时薪约为人民币57元,即使平衡掉物价的差异,也是远远高于中国的。换句话说,即使在一、二线城市,现阶段用科技代替人力做零售的成本优势也并不大,更别提三四线城市工资水平更低的环境下了。无人货架与自动售卖机相比优势在于,首先成本低,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曾透露,一个普通的陈列货架,落地一个点位的初始成本在1000元左右。不需要投入大量科技费用,如机器的购买安装和维修等。其次货品配置门槛低,与自动售卖机相比无人货架的换货操作要简便得多,毫无技术含量也没什么人工成本。但从一开始,二者使用场景的不同已经决定了成本上的差异,并不会因为各自的缺点得到硬件上的改进。无人货架,抢的其实是便利店的生意,离用户更近更方便,但真的能够抢得过便利店吗?便利店的本质只是便利吗?为什么只有日本的7-ELEVEN,罗森(LAWSON)及Family Mart(全家),德国的阿尔迪等少数几家做的最牛。与商品品类接近的便利店相比,无人货架显然缺乏商品生态性,便利店除了提供零食外大多数还销售生鲜加工品、热食、日用品甚至一些生活服务。很多便利店都是24小时营业,不仅提供商品,还有生活类如代收快递、代售票务等服务,许多便利店在国外还担负着信息共享职责。比如在日本,便利店能成为一个社区性质的共享空间,这也是新零售追求的目标之一——社交化。再加上对购买需求精准的把握,让便利店在价格普遍高于超市的情况下仍能占得一席之地,这是无人货架无法做到的。我们以7-Eleven为例,经过40年发展,截至2016年底,7-Eleven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1,554家门店,日本门店数接近2万,占全球7-Eleven的三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2016财年,实现销售额380亿美元,占日本便利店市场份额的40%以上。7-Eleven的综合商品毛利率达到32%左右,而国内便利店企业红旗连锁和中百便利店的毛利率水平约为25%-26%。从商品的角度,在于7-Eleven拥有强大的自有品牌和鲜食产品开发能力。便利店商品以快消食品和日用品为主,其中食品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具备良好品质且方便食用的便当、面包、三明治、关东煮等鲜食,是吸引消费者进入便利店消费的主要卖点。DonG根据资料数据整理7-Eleven总部提供的SKU约为5000种,单个门店售卖的SKU约为2900种,其中自有品牌占比在60%以上,而食品的销售额占比近70%。即使只是拼商品不谈服务,据统计,7-11中加工食品也就是一般无人货架所售商品在销售额中占比仅为25%左右,其余均为快餐、日配餐和非食品。而只占店内所有SKU一成到三成的鲜食品类,最高能带来50%的销售额。为了保证商品的新鲜度,711建立了完全不同物流配送体系。与传统的供应商配送到门店的物流模式不同,共同配送模式更加符合便利店高频次、小批量的物流需求,可以把各个门店供货需求集中起来统一配送,降低物流成本,缩短配送时间。此外,为了最大限度保证产品品质,尤其是食品的新鲜度,7-Eleven对物流配送进行“温度管理”。根据不同产品对温度的要求,把产品分为冷冻、冷藏、暖温和室温四个温度带,进行温度隔离储存和配送。7-Eleven便利店赢在哪里,并不是方便,而是赢在供应链,赢在物流配送体系。另外无人货架在成本节省方面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以7-Eleven便利店为例,其人工成本只占到营收的1.8%,即便是加上店铺的租金也不到营收的5%。7-Eleven的毛利润率有32%,因为成本低,运营效率极高,所以净利润率可以做到20%以上。不过无人货架在新零售业态下优于便利店的也同样是购物场景,空间偏封闭,虽然流量 有限但用户间存在一定联系,更容易口碑相传和信息共享,无形中给无人货架的商品推广和广告投放收入创造了良好条件。东哥行研认为无人货架在抢自动售卖机和便利店的生意,分摊一部分用户的消费行为,但绝不会替代自动售货机,替代便利店更是没有可能。最后谁能赢?目前各创业者和巨头们争相涌入,市场处于过饱和状态,很可能会出现像共享单车给用户发免费月卡一样不断投入补贴优惠消费者的情况,结果就是相当长时间内大家都在拼命出头,谁都没钱赚。无人货架有发展空间但不会是一个爆红的快盈利项目,需要背后团队很强的精细化运营能力和供应链实力,未来赛道能否有强者出现要看能否解决痛点且能否持续性发展。和无人货架本质类似的是无人店铺,阿里和京东最近都发布了自己的无人店铺,类似Amazon GO一样。无人店铺,和办公室货架一样限制了类似便利店销售的常规品类,比如肯定不能卖关东煮。优质成熟的供应链,高效的物流体系是连锁便利店核心经营能力,也是发挥连锁规模效应的关键。如果说无人店铺可以增加密度,肯定是比不上现在看到很多地方都在规模化铺设办公室无人货架。如果是比租金成本,办公室无人货架,那才叫一个成本低。200块货架就搞定,没有人力成本,不需要电费,不需要维修,租金忽略不计。唯一担心,就是道德风险,商品拿走了,钱没有付。更靠近用户,是无人货架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持续存在的价值基础。但当人力成本和租金,可忽略不计,最大的挑战是供应链和物流。如果说这里有市场机会的,谁有可能胜出呢?阿里和京东,还是独立的果小美、每日优鲜?投资人应该理性思考,谨慎投资。
在众多知名企业中,谁家的诉讼套路最深?现在看来,恐怕非苹果公司莫属了。
放眼整个市场,像《太平洋大逃杀》这般幸运的作品,凤毛麟角。
中国大陆市场对任天堂来说是一个完全的增量市场,即便销量再低,于任天堂本身并无多大的损失。【特写】抢占办公室:无人货架第一战|界面新闻 · 创业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七八月份的时候就已经疯掉了,每天都被追着跑。&赵婧伊说。&
&疯追着&她的正是无人货架的销售人员们。这位上海办伴科技的公关与社群管理部副总监,负责自己供职的联合办公服务商与无人货架的合作。
&疯&已经变成了常态。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截止今年9月,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最高的达到3.3亿元,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
其中,融资速度和规模排在前列的包括小e微店、每日优鲜便利购、猩便利、果小美、哈米科技、领蛙等多个玩家,而入局的资本也来头不小,包括IDG资本、经纬中国、元璟资本、真格基金等知名创投机构。
随着融资事件带来的曝光度增加,逐渐被人熟知的无人货架在众目睽睽下开始了规模化的上半场。摆在这个新兴行业面前的问题很多:供货体系、培养C端用户的购买习惯,还有,抢占尽可能多的渠道。
围绕着以办公室为单位的战场,无人货架第一战打响。
拥挤的渠道入口
联合办公空间是最热闹的一个渠道。
办伴科技虹桥携程店的茶水间里,并排放着CITYBOX的立柜和猩便利的货架,在一个拐角处,猩便利还另外放了一个立柜。下午5点左右,有两个女生结伴过来买了零食,也有独自过来的男士。到这会儿,CITYBOX放在最上层的水果和果汁已经有些空了,最下层的杯面之类的零食则还有不少。
办伴科技内的无人货架
在这里,无人货架之间刚刚结束一场至少&四进三&的比赛。CITYBOX来得最早,在年初竞争还不那么激烈的时候就免费拿到了入场券。疯掉的七八月里,猩便利和番茄便利的货架也先后出现在办伴的办公室,这时赵婧伊已经迫不得已设立了500-600元的场地维护费作为门槛。
&当初引入CITYBOX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品牌是天天果园和城市超市两家投资的,我们觉得他的品质是和我们的客群相匹配的。& 办伴科技的赵婧伊说,&当时我们也比较看好CITYBOX的品质,包括他的科技感、工业感的外观设计。&
被拒之门外的是从4月就开始联系赵婧伊的小e微店,即便这是第二家接触办伴科技的无人货架,周围的人也都在向她推荐这一家,但赵婧伊当时认为这种篮筐式的货架有些不太智能,可能会影响美观,也就回绝了。
一个小小的分战场就开始显现出无人货架争抢渠道的优势,以及难以琢磨的,可能被决策者不认可的劣势。
另一边,在上海中山公园一家商场4楼的分战场似乎更激烈。
同样作为联合办公的方糖小镇,其创始合伙人COO杨学涛也正在应付着超过10家无人货架。其中包括哈米、微猩、番茄便利,上周开始饿了么也来了,他估计下周京东会找上门。
&他们之间互相竞争特别强烈,对联合办公来讲,我们变成了甲方市场,这个周期这个时间窗口对我们非常好。&杨学涛对界面创业记者说。&
见到杨学涛的同时,CEO万里江也走了过来。万里江刚刚结束和优客工场战略合作的发布会,手里正拆开一包从零食货架上拿来的饼干。我很好奇,面对无人货架的群起而&抢&之,他的挑选标准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不知道哪个是你的亲戚,哪个是你的什么。&万里江一边咀嚼饼干一边说。
他口中的&你&指的是杨学涛。这当然是句玩笑话,杨学涛不仅不会给任何人走后门,而且已经把这笔生意盘算得很清楚,他知道无人货架对他们趋之若鹜的原因是什么。
联合办公是一个好渠道。10多家货架中,杨学涛会留下4到5家不同的品牌。&&我说多签几家,首先是因为确实他们都需要我们。&他表示,&因为我们联合办公有个好处呢,他跟一家公司谈好,就能一次覆盖所有的门店,比如方糖大概有20多家。平常那种办公室就只能是一家一家谈,他们如果跟优客工场谈,一谈就是100家。&
所以,对于无人货架来说,联合办公空间完全符合他们对于一个全新流量入口的想象。
另一方面,联合办公空间的年轻人们更符合无人货架的消费者特征。&那种特别传统的企业,他会怀疑,你们哪个部门是不是拿了钱之类的这种东西。我们不会这样思考问题。&杨学涛说。
对于联合办公来说,他们同样需要无人货架,因为零食和生鲜几乎是上班族的刚需。
目前,国内已经有优客工场、SOHO 3Q、方糖小镇、氪空间等多家联合办公空间品牌。据前瞻研究院2017联合办公行业报告粗略统计,截至2016年初,中国联合办公空间数量已经超过2300家。&&
联合办公已经算是共享族群里的老长辈,这个族系下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能够产生差异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增值服务,比如引入睡眠仓和按摩椅,而单纯依靠政策和创业者的联合办公是无法在未来残酷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所以,联合办公也在无人货架身上寻找着机会。&
也就是在这种彼此需要的关系下,联合办公和无人货架之间更像是一对多的合作,货架在这里总体来说不会是一个排他性的竞争。
而在单个企业的突破过程中,迟到的玩家就不会这么幸运了,因为先来的人会直接拿下&排他&的权利。
&学而贵&雅思培训学校内的小e微店货架
在办伴科技失利的小e微店,在其他单独的办公室中就拿到了先机。众引传播是一家位于上海西藏南路的公关公司,他们的三层办公楼都分别放置了小e微店的零食货架和饮料冷柜。但负责无人货架入驻的HR经理表示,在已经进驻了一家无人货架后,再来进行销售的品牌都拒绝了。
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位于北京建外SOHO的&学而贵&雅思培训学校,他们在17楼和30楼都有办公点。尽管这里三天之内就有两批每日优鲜便利购人员前来刷楼,在楼上办公室放进了小e微店的零食货架后,行政经理也再没有接受其他品牌。
越来越高的入驻成本
这次渠道争夺会持续多久,没人知道。而无人货架究竟是个多大的市场,对此也说法不一。领蛙COO桂强军认为光北上广深的企业数量就在200万左右,这个行业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果小美创始人兼CEO阎利珉则觉得,虽然上海有1200个写字楼,4000万白领,潜在终端容量10万个,但全中国能有几个上海呢?&
&这是一个搬箱子的活儿,又苦又累的小生意,一年只有几百亿,还很多人争。& 阎利珉说。&
但无论市场大小,想必都不会影响无人货架争先恐后的姿态,因为他们看中的是货架&新的零售入口&的身份,以及它背后可能诞生的全新的流量平台。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就这样认为,&猩便利所在的新零售赛道无疑是鲜有的下一个千亿级别的平台性大机会。&&
而要占据这个流量入口,就要在成本过高之前把握住足够的渠道资源,否则为了争抢渠道而付出高额的成本,化身为全新线下流量入口的想象也会跟着大打折扣。
就CITYBOX而言,入驻办公室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承担电费和租金,但售出货品的利润归自己。另一种是免去租金,让货架免费放在办公区,但和入驻公司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利润分成,并且按销售量每月结清。&
如果是让杨学涛来做决定,他很可能会拒绝第二种不稳定的模式。&每个网点都要付钱,一方面他们为我们提供服务,另外一方面,给钱才是真爱。&
前面提到的赵婧伊为了提高门槛,设立了500-600元的场地维护费。上海的另一家联合办公米域虽然没有透露具体数目,但入驻方式也以租金为主。在方糖小镇,现在对外谈判一个货架的位置是1200元的月租。&
尤其与优客工场合作后方糖小镇网点增多,它在杨学涛眼里只是一个越来越好的无人货架的渠道。他觉得道理很简单,江南春的渠道要收那么多钱、在外面开一个便利店也得给钱,为什么放在联合办公里不给钱呢?
除了联合办公,单个企业的入驻过程也存在诸多隐性成本。
就界面创业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物业管理一般无法阻碍无人货架在其办公室的入驻。优客工场在上海的金陵大厦一共租了四层办公楼,其中16楼的进门处靠墙边放了大航海的无人货架。对于这件事情,金陵大厦一楼物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这跟他们没关系。
另一边,878东区的物业管理也告诉记者,无人货架进驻并不用先跟他们商量。&这个东西,如果你有需要,我们也没有什么必须拦着你的理由。&她对记者说。
入驻878东区11层的无人货架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物业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上海长宁区某办公楼内,物业管理处的经理已经将无人货架安排进了两间办公室,她表示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收取租金。
而后来副经理将记者错当成无人货架的销售人员后,才暗示了当中的&玄机&。副经理不认可这门生意,表示公司已有的供货商关系很难被打破,而且销售人员找市场部、后勤部的小负责人也没用,得和物业公司以及&公司头头&多打交道。
当然,如果你知道些&江湖规矩&,就知道其中并非没有变通余地,&只要把事情做成了,好处该给的给,这还需要明讲么。她(经理)跟你讲了不需要租金,那为什么不要租金呢。这个不需要挑明讲的。你说别的牌子都要租金,那这个你联想联想就懂了。&
同理,联合办公也可能会更加看清自己的优质渠道身份。当他们都要来分一杯羹的时候,无人货架入场的难度和成本就更大了。
还未养成的消费习惯
在这样的渠道成本面前,无人货架的盈利情况是让人担忧的。
果小美之前在成都的试运营点,单个货架日流水在100元左右,月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以30%的毛利率来算的话,果小美的毛利润有600元,在北上广的写字楼这个数字必须翻倍才能刚好支付方糖小镇的月租,否则这已经是一门亏本的生意了。
不过就目前来看,北上广的行情确实会好一些。在北京布点的哈米科技创始人赵文强曾经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其单个货架平均日流水接近200元。如此一来,月营业额有望达到6000元,1800元的毛利润至少能够覆盖租金。但这也都是理想状况,还不算每个货架200到300元的成本,以及物流、售后维护等。
当然,按照无人货架的既有逻辑,阎利珉也会说,&上半场我看到的是流量入口,如果我冲着30%多的毛利的话,这件事情就会变得很小。&但这个流量也并没那么好拿,获取渠道之后,在个别企业,他们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
消费习惯是另一个问题。
赵文强在此前接受36氪采访时也提到过这一点,&最开始去跟企业谈的时候,整个一栋楼,能有一个说&我们考虑考虑&就不错了。&他接着说,&原本也没准备推广要多快,没想到一时之间,风口起来了。但是风口起来也有一个好处,企业开始对这个业态有认知,教育的难度相对也就降低了。
实际情况可能并不会这么理想。在记者走访的单个企业中,尤其是非互联网公司,销售人员会在许多问题上遇挫。微波炉和冰箱首先就会挡住一波无人货架的进攻,附近的7-11、全时等便利店更是劲敌,最后还有来自1号店、天猫超市等电商的&补刀&,再不提还有企业担心说不清的生鲜食品安全问题。
北京878东区9层的&乐扣乐扣&,每日优鲜和七只考拉的销售人员前段时间刚刚来过,里面却没有货架的影子,而办公楼的底层就是一个一般店面两倍大的全时便利店。前台对界面创业记者表示,大家要买什么下楼就能买到,大多数人一天也就靠着这项活动溜达。楼下买不到的,网购也能非常方便地买到。
更恼火的是当销售人员走进办公室,发现也不是另一家货架在跟自己抢,&老大哥&友宝无人售货机就伫立在墙角默默地注视着自己。
从货架容量上来说,无人货架当然是通过选品并且满足即时需求的方式让用户意识到他们的价值。领蛙创始人胡双勇曾经表示,这个模式&解决了最后10米的用户购物需求&,猩便利更是大胆定义自己是在新零售的背景下满足用户即时消费需求的科技公司。这跟共享单车解决的&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痛点,在原理上异曲同工。
道理也许都对,但对于用户固化的消费习惯而言,行动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在&新零售&之前 先活下来
短期之内,无人货架销售人员的身影还是会频繁出没于各大办公楼。疯狂的融资结束后,他们会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而退出视线之后呢?无人货架离自己想象的新零售还有多远?
第一个关卡是在竞争中活下来。
京东到家的MINI超市入局时,中国零售研究中心副主任云阳子表示,京东这种巨头在上游的采购环节具有很强的议价空间,同时也具有很强的配送补货能力,会给普通玩家带来较大挑战,接下来将会有一场价格恶战。
另一边,哈米科技的赵文强曾经强调过无人货架真正考验的是运营协同能力,&无人货架看似很轻,但实际业务链条非常长。& 这很可能也是为什么目前的几支团队都或多或少与阿里有关系,&淘系的团队最擅长的就是运营。&果小美的阎利珉这样说道。
而真格基金副总裁刘元在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访时表示,无人货架这个风口目前已经形成,小玩家现在入局已没有机会,除非像京东和美团这样的巨头。
所有的观点汇集在一起后不可避免地指向了一个现实:无人货架的疯狂融资结束之后,运营能力将是驱使行业洗牌的分水岭,而目前国内与运营相关的各种供货、物流、技术、人才等,都大比例被掌握在巨头或是有巨头基因的团队手中。
所以这将是一场出现在他们之间的对峙,其他小玩家有可能将会在处于资源劣势的价格战中出局,或是在运营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被客户淘汰。
第二个关卡才是实现&新的零售渠道&的梦想。
熊猫资本的李论指出,因为交易相关方太多,无人便利货架不太可能出现爆发式单量增长。&在互联网交易平台中,交易牵涉的方数越少,发展速度越快。&
在摩拜、滴滴、饿了么三个案例中,出现的牵涉关系分别是&人+标准化硬件(自行车)&、&司机+乘客&、&饭店+外卖员+用户&。再看办公室无人便利货架,涉及到的撮合方包含场地方、货架方、补货方、用户方。而且这一多角关系中,除了无人货架本身,其他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动力或者意愿去推动交易的达成。
简单而言,这对于无人货架来说是一个十分被动且进程缓慢的生意,而且大大影响着它化身为千亿级流量平台入口的成长周期。
即便占据这个入口也一并将流量获取了,它真的会成为下一个分众传媒吗?无人货架还要思考的是办公室消费人群价值转化率的问题。
阎利珉给了自己这样一个想象,&线上的流量汇聚到果小美的手上之后,一定会变成极致单品的果小美版的聚划算,办公室这个场景是非常好的熟人关系链,很容易相互影响,病毒式营销,拉人拼团,是基于办公室范围的拼多多。&不仅如此,他还希望渠道品牌之外果小美还能变成一个消费品牌,未来也会考虑采用严选的模式。
这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但也显现出了无人货架SKU有限的短板。就当前便利店和超市的购物需求来看,商品SKU丰富度确实是促成消费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无人货架能否华丽变身的背后,也有一场精准品类和丰富SKU之间在转化能力上的博弈。
现实总是千变万化,无人货架最后到底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还是一个完成流量平台转身的好项目,亦或是昙花一现后就枯萎在漫无边际的创业大地上,都可能,也都未必。
但眼下,它还是要首先将一部分希望,寄托在下一个走进办公大楼的销售人员身上。
&&&&&&&&&&
关注「界面创业」公众号
阅读有价值和有意思的创业报道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界面实习记者界面记者界面实习记者推荐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办公室 拒绝 无人货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