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的装甲天藏是不是大和最强的

日本最强战舰“大和”号其实并是不我们想的那样弱:只怪生不逢时日本最强战舰“大和”号其实并是不我们想的那样弱:只怪生不逢时冲锋路上百家号二战时期的日本最后的战舰“大和号”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舰(不包括航母),其高大的桅楼,阴森恐怖九门火炮让它成为最让人生畏的战列舰,但是由于它在二战时期的拙劣表现,即屡次出战尤其是在莱特湾海战中没有什么大的战果,最后一次自杀性出击让美军用几架飞机就轻松击沉了,所以后世对它没有一点肯定,认为正式这条超级战舰耗尽了日本国力,拖后了日本海战思想的进化步伐,最终招致二战彻底战败。其实真正了解这艘战舰的人都知道它并不是那么菜鸟,之前它的设计成就是史无前例的,仅仅是因为出生的不是时候罢了。大和级战列舰作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最后王牌,他装备了九门460毫米口径的巨炮,这几乎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第一,它在20000米的距离开外可以打穿560毫米厚的装甲钢,同时期美军衣阿华级战列舰在同样的距离上仅仅可以打穿460毫米厚的装甲,而一向以火炮制造闻名于世的德国莱茵金属的产品SKC34仅仅可以打穿364米厚的装甲(考虑的德国俾斯麦战列舰的火炮口径不是很大,德国的火炮性能还是当之无愧的最强,)除了威力大小之外,大和号的命中率无疑也是最高的,它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光学测距仪器,并依靠高耸的桅楼,可以准确的得到目标的坐标数据为火炮提供指引,此外由于它船体设计为宽大的外飘型,使他在射击时船体非常的平稳,这样打出去的炮弹散部范围非常小,距资料显示,在27000米的距离上,其火炮齐射后它的炮弹能准确的落到一个300米的平面中,相比之下,衣阿华级就很不像话了,由于它的船身是和长条流线体,在海上开火时舰体摇晃剧烈,炮弹散布范围远超大和级让美军头疼不已。还有装甲能力,日本的装甲质量确实和美国以及德国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这个差距远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大(对日本装甲钢的摸黑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网民对日本的痛恨,不能全信),根据美国项目测试缴获船数据显示,在380到400这个厚度的级别上大和号装备的VH硬化装甲的质量相当于美国ClassA渗碳装甲的百分之九十五,同时期德国的KC渗碳装甲相当于美国装甲的百分之一百一,这一比可以肯定德国作为世界最好装甲科技毫无争议,但是日本的工艺能力也不差不了多少!质量上不差大和的装甲带厚度也不简单,它拥有410毫米20度内倾的装甲。而衣阿华级战列舰的装甲厚度只有300毫米19度内倾,德国的俾斯麦仅有320毫米的垂直装甲,又是美军的计算结果拥有20毫米倾斜的装甲在两万米的距离上可以提高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防御性能,,这样看来在防御性能上大和级战列舰仍然拥有压倒性的优势,现在很多人评价大和的性能都是依着它的战绩来做出的,但是这对大和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它服役的时期是日本联合舰队全面衰落的时代,日本大批主力空中战机和飞行员殒命沙场,根本不足以为他提供空中掩护,大和号固然先进到面对新型武器“飞机”还是不在一个次元的。而同时期美军战列舰之所以大放异彩,都是因为美军航母舰载机编队为他提供足够空中掩护,衣阿华级战列舰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出没于太平洋前线的任何战区,它的火力优势也可以在空军掩护下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说大和级的失败并不是这款武器本身的失败,而且整个日本军队发展思路的失败,这并不能磨灭大和级最强战舰的名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冲锋路上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最全的专业军事新闻知识,掌握最新的军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原创]谈谈二战最强的战列舰(大和和衣阿华)的对决
导读:看到前期有一篇谈及二战最强的战列舰的文章,在这里就系统的表述下我眼中二战最强战列舰(大和和衣阿华)之间的对决谁能胜出(这两艏战列舰不管是火力还是防护在2战期间都无出其右,代表了人类2战造舰的最水准)。
先说说结论,大和衣阿华两舰各有所长,输赢仅仅就是看谁运气最好。下面就是具体的原因:
二战战列舰的性能主要看4个指标;3个传统指标 1:火力,2:防护,3:机动。在二战中后期由于雷达的出现,多了一个新的指标;就是火控系统。
这4个指标的综合表现才能反映出一艏战列舰真实的实力。下面就做一个平行比
看到前期有一篇谈及二战最强的战列舰的文章,在这里就系统的表述下我眼中二战最强战列舰(大和和衣阿华)之间的对决谁能胜出(这两艏战列舰不管是火力还是防护在2战期间都无出其右,代表了人类2战造舰的最水准)。先说说结论,大和衣阿华两舰各有所长,输赢仅仅就是看谁运气最好。下面就是具体的原因:二战战列舰的性能主要看4个指标;3个传统指标 1:火力,2:防护,3:机动。在二战中后期由于雷达的出现,多了一个新的指标;就是火控系统。这4个指标的综合表现才能反映出一艏战列舰真实的实力。下面就做一个平行比较;一:火力在纸面数据上看,大和的94式 45倍径的460mm主炮在整个2战中具有最远的射程和最强的威力。其主要穿甲弹91式穿甲弹重达1460公斤,射程42000米,在20000米距离上具有击穿566mm垂直装甲的能力。而美国的MK7型406mm发射的MK8型超重弹穿甲弹重1224.7kg,最大射程38700米,183000米可以击穿509mm的垂直装甲。单纯的纸面数据显示,大和的主炮对于衣阿华具有压倒性的威力优势,但仔细分析一些其他因素就会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水分。首先说说美国海军的MK8型超重弹,此炮弹具有远大于一般406mm口径穿甲弹的重量(0),因此导致其初速大副降低(降低15%),因此导致其弹道更为弯曲,拥有了远超正常406mm炮弹的水平穿甲能力,27000米的水平穿甲能力达到了200mm,而传统的MK7型406mm炮弹只有169mm穿深。当然他的代价是垂直穿甲能力的大幅跌落,在20000米的垂直穿甲能力只达到长门级410mm3年式舰炮的水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数据是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分别进行试射和弹道公式计算得出的结论。而事实上美国海军并不认可日本的计算公式,因为如果按照美国海军的数学模型的计算标准(工业标准,包含炮径比,推药量,以及弹头性能,飞行状态,以及美国日本装甲性能的不同),日本1式弹在20000米的垂直破甲率是仅仅略高于MK8型重型弹穿甲能力。关于这一点,美国内外很多人都有争议性,目前并没有一个绝对权威和说服力的说法。但是需要提出的是,在1946年美国用MK8型重型弹轰击缴获日本的大和级的垂直装甲(信浓号),发现美国穿甲弹的穿甲能力比预期的要高出15%,这从侧面证明了美国海军关于火炮威力争议性的一定的可能性!在考虑到美日在工艺上的差距来看,至少两门炮的穿甲威力差距不会有纸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多。而在历次战列舰轰击对决实例中,绝大多数的击沉,击伤的战例都来之水平破甲(65%的战果)!---特别是在中远距离轰击时效果更明显,垂直击穿不管是在实际战例上,还是在对舰体所能造成的潜在的重大的结构性破坏上来说都是逊色于水平击穿的,(这里要补充的是,在中远距离时,美国可能会取得更多高效的水平击穿战果,虽然在进入中近程后这种能力会削弱,但是在20000米的距离内,不管是大和还是衣阿华的穿甲能力,都足矣保证击穿对方的主装甲带。所以大和号的垂直击穿能力在这里是要打折扣的!)再加上日本一式弹自服务第一天起,就存在弹体强度不足的缺陷,当命中装甲厚度大于弹体直径的90%,而且落角大于25度的时候,就可能破碎,美国海军在战后做的模拟试射发现,其1式穿甲弹在25度以上的落角命中414mm垂直装甲时就可能无法击穿(大于55%)。这是日本工业基础的短肋表现之一。而美国的MK8型超重弹采用的弹体材料,由美国一流的金属加工工艺打造,性能优良,加上特别厚重的头壳,使得其穿甲性能出类拔萃,不易出现日本那样的意外。另外日本为了追求水下弹道性能,而采取了特殊的平头弹头的处理。且为了在入水后的运行时间流出空余量,其引信触发时间为0.4秒的延后,这就导致了可能出现的"无害击穿“。而这一点,同样是美国所不会出现的问题。但同样指出,如果一式弹在水下命中对方水线,其造成的破坏也是惊人的!最后还有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由于炮控以及装弹机和炮弹本身重量体积的限制,美国衣阿华级的射速比大和号要快20%.也就是单位时间内的投弹量要高出20%,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进了双方投弹量的差距。所以综合起来看,大和的460mm主炮仍然对于衣阿华具有优势(射程和总体威力),但是这个优势并不是压倒性的.二:机动性大和级的理论航速是27节,在海试时最高达到过28.3至28.5节的高速(短时,轻载),而衣阿华的理论航速是31节,海试时(轻载)达到过32.7节的高速。在这个层面上看,不管是抢占射击阵位,还是机动摆脱,追击,衣阿华对于大和级都是有极大优势的。但是由于大和舰体比起衣阿华更短宽,使得其26节的回旋直径达到了624米,90度转舵时达到589米,回旋系数(回旋直径与水线长度比)为2.44,衣阿华由于舰体细长,导致其虽然航速极速快,但是其回旋速度却比大和高不了多少。这使得在炮战中的战术机动性能,衣阿华和大和级相差无几。再考虑到由于大和级舰体的宽短,是个非常稳定的射击平台,其战术机动中的射击稳定性,是高于细长舰体的衣阿华的。因此和综合而论,大和级的机动和衣阿华级的机动打成平手,各有千秋,把握住自己的优势都能在海战中创造机会。三:装甲防护大和级的垂直装甲和水平装甲的防护能力均超过了衣阿华级,但是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垂直装甲,大和相对衣阿华多出5%的平均厚度,水平装甲则要高很多,差距达到了10%(但是考虑到美国优秀的水平穿甲能力,这点并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只要在可靠距离内,双方都能确保击穿),水下防护能力大和则要高的多,可以抵御400公斤TNT的打击,而美国的同比标准只有300公斤。但是如同在火力中所叙述的那样,美国海军对双方的装甲质量抱有争议,认为美国的A级渗炭纲的硬度要超过VH纲,(同样测试缴获的信浓)也就是说日本钢的硬度只有美国纲的83.9%.虽然后来又认为测试条件过为理想,但普遍认为美国钢在硬度上更大,拉伸能力上弱于日本,导致装甲厚度无法达到日本那样的厚度(在后期的蒙大拿号上也表现出来)。关于装甲厚度和硬度哪个具有优势的争论一直很多,但是可以认为,就算日本装甲板在质量上比美国海军有一定的工艺上的落后,但是大和号仍然在装甲上全面优于衣阿华级。这里仍然需要补充的是,虽然日本装甲的优势,使得美国要在更近的距离上击穿(日本是30000米,美国是27000米),但是考虑到超过2万米的射击在2战很大程度靠运气成分,整个2战最远的击中记录也才24000米左右,再考虑到大和的极速远低于衣阿华,所以大和想利用这个优势也没那么容易。四:雷达射控。这个也是最具争议性的地方。一方面,日本2战时号称拥有世界上最佳的火炮射术,且事实上保持着世界炮术训练的世界记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建立在理想环境的演习条件下所达到的。(海况良好,没有人对你进行还击,无需战术机动,目标近乎静止等等)。在1938年和1939年日本海军在30400米和30900米的距离上达到了17.2%和9%的让人震惊的记录,同期美国海军在20000米以内的命中率还不到15%.这得益于日本海军传统的优良严格的训练。但也同样得益于训练状态平稳。然而这种近乎神奇的打靶记录在复杂的战场条件下却从来没有实现过。例如在萨玛海战中,大和号再32000米的首轮齐射就形成了对美国护航航母的跨射,体现了极高的训练水平,但是在美舰释放烟幕和用火炮还击制造水花干挠,并用鱼雷迫使大和进行战术机动,以及天空下起小雨后,大和的火炮全部失准,104发406mm火炮的命中率是0.在林加锚地苦练的雷达辅助射击也毫无效果(这个后面深论)。在日夜间瓜岛以北的第二次夜战中,雾岛号在几乎未收到对方还击的威胁下,对南达科他打死靶,117发356mm炮弹,只命中2发,命中率不到1.7%。而美国躲在后方的华盛顿号再辨明敌我后,借助MK3型雷达,在短短5分钟内,对7500米外的雾岛倾泻了75发406mm火炮,命中率高达12%,(还有至少3发命中未判明)。---------------------------这里体现出美国战列舰一惯的2大优势:1个是射速,前文已诉,406mm的射速不亚于356mm的雾岛,2:就是雷达的高效性,这还不是后期更精良的MK8型雷达,在1942年美军的雷达效能就远高于3年后的日本电探。关于这个最直接的战例就是日的苏高里夜战,日本扶桑,山城,均装备了日本最先进的22电探,但面对海峡复杂地形,和美国骚佬的驱逐舰,鱼雷艇,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而相对应的是装备MK8型雷达的弗吉尼亚在35000米就从海峡背景中锁定山城,21000米开火就取得首发命中的惊人战绩!(有网友在我前面的跟帖中说,美国苏高里的命中率也不高,就10%不到,但是考虑到日本的表现,我们完全可以说是一次完美的舰炮射击范例)衣阿华装备的MK8型雷达在主扫描状态对战列舰等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50公里,测距能力高达40公里,采用精确扫描时,可以探测到18500米外406mm炮弹落水的水柱,而后期型MK8 MOD3(1945年初装备),甚至可以探测到32000米外356mm炮弹落水的水柱,MK8在20公里和30公里的测距精度是+-33.7米和+-43.7米,横向精度是+-37.5米和+-56.5米,不仅远优于当时的测距仪的精度,而且甚至还小于美国军舰本身在相同距离上的弹着点的分布。这意味着美国军舰甚至可以跳过炮战开始后传统的试射,直接进行效力射击,而事实上不少装备有MK8雷达的美国战例舰都确实取得了首发命中的战果。反之日本,22型电探,号称能探测到25公里外的战列舰,但是其输出功率小,精度低下,测距误差高达+-700米,方位误差更是美国同类产评的2.5倍,且性能不稳定(糟糕的电子管)。在苏高里海战中,日本尝试使用22电探进行火炮引导,但发现其在岛屿杂波中几乎无法工作,还不如使用传统的光学夜战。双方差距之大,可见一斑。美国雷达的另一个延伸优势就是普遍安装了当时最高水平的MK38型火控系统,主要由MK38射击指挥仪,射击绘图室,的计算机及信号传输、通讯设备构成。MK8 型弹道计算机接受火控雷达传送的目标距离和航行状态,综合本舰的航行状态,航速,风力风向,大气密度,气温,发射药温,炮管磨损,所得的射击信息传递给各炮的伺服系统,可以直接控制炮塔的仰俯,和旋转,枪炮官只要看到各主炮备便灯亮后,就可以击发,同时美国先进的MK41垂稳不断向计算机发出数据,补偿船体的摇摆,大大抵消了日本舰体稳定的优势,这就是经典的由中央控制室(射击绘图室)直接控制主炮的遥控动力操作模式,2战中最成功,技术最完善的就是美国。相反,日本大和的射击方式还是旧式的方式,由射击指挥所内的98式方位盘(射击指挥仪)测量目标。把射击资料传输到各主炮,再由炮手通过仪表读取后,人工控制火炮旋转和仰俯,炮术长则紧盯崔稳仪,在达到水平状态后击发,日本的火控相对于美国的半自动指挥系统,程序复杂繁琐,对人工素质要求非常高,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很容易出错,特别是在高强度海战时更是如此。可以设想,在双方交战时,都对对方形成跨射,同时采取战术机动,这个时候双方都要重新计算射击褚元,自身也要重新定位和瞄准,而美国凭借高效的雷达和先进的射击指挥议,有雷达所获得的数据精确的输入弹道计算机,然后由火控自动控制火炮,整个过程比日本,光学测距,人工观测,手工操作,过程更少,效率更高,容错率更高,人工失误要求越少,主以取得先敌开火命中的先机。所以在火控系统的较量上,美国全面胜出日本,特别是复杂气象海况和作战态势下更是如此(例如夜战)总论:日本大和作为传统的战列舰,在传统的战列线决战中相对衣阿华有其船坚,炮利的优势,但是这优势不是压倒性的和决定性的,美国同样可以凭借日本的失误和自身高超的指挥射击艺术,取得重大战果,就和啤斯曼击沉胡德一样,其实双方的性能差距并没有战果看起来差的那么大,运气成分和某些技术细节,恰恰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7被浏览2,073分享邀请回答5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476被浏览146,364分享邀请回答2669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和号装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