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6岁,刚结婚我原来在北京打工子弟小学,现在我想回老家找一份工作,我老家梁山的,有没有合适的介绍一下

到今天才发现我爸原来也是重男轻女,我要他在车子上贴上我公司的logo和电话打广告招生,我爸死活不同意
―― 晋江文学城网友交流区
主题:到今天才发现我爸原来也是重男轻女,我要他在车子上贴上我公司的logo和电话打广告招生,我爸死活不同意[372]
一直以为爸爸很爱我没想到他也是重男轻女的人
№1&☆☆☆= =于 14:11:55留言☆☆☆ 
你是上次要闺蜜给你介绍生源那个吗
№2&☆☆☆= =于 14:12:38留言☆☆☆ 
看不出来哪里轻你重你弟?
№3&☆☆☆= =于 14:12:57留言☆☆☆ 
你是上次要闺蜜给你介绍生源那个吗№2 ☆☆☆= =于 14:12:38留言☆☆☆
№4&☆☆☆= =于 14:13:16留言☆☆☆ 
你是上次要闺蜜给你介绍生源那个吗№2 ☆☆☆= =于 14:12:38留言☆☆☆№4 ☆☆☆= =于 14:13:16留言☆☆☆
№5&☆☆☆= =于 14:13:34留言☆☆☆ 
你是上次要闺蜜给你介绍生源那个吗№2 ☆☆☆= =于 14:12:38留言☆☆☆№4 ☆☆☆= =于 14:13:16留言☆☆☆
№6&☆☆☆= =于 14:13:42留言☆☆☆ 
又是你,不要老是这样麻烦亲近的人,你还不如主动帮亲戚朋友家孩子补课,这样比现在观感好一些
№7&☆☆☆= =于 14:13:59留言☆☆☆ 
主楼的第一句话好眼熟呀,话说,楼主,你的独门秘笈传授出去了吗、
№8&☆☆☆= =于 14:13:59留言☆☆☆ 
怎么说呢,歧视女□□,算是重男轻女吧
№9&☆☆☆=
=于 14:14:02留言☆☆☆ 
你是上次要闺蜜给你介绍生源那个吗№2 ☆☆☆= =于 14:12:38留言☆☆☆是的,就是我,闺蜜不肯帮忙,爸爸也不肯帮忙,我难受死了
№10&☆☆☆= =于 14:14:09留言☆☆☆ 
你是上次要闺蜜给你介绍生源那个吗№2 ☆☆☆= =于 14:12:38留言☆☆☆№4 ☆☆☆= =于 14:13:16留言☆☆☆№6 ☆☆☆= =于 14:13:42留言☆☆☆
№11&☆☆☆= =于 14:14:12留言☆☆☆ 
这是我看到楼主发的第三个贴了
№12&☆☆☆= =于 14:14:21留言☆☆☆ 
你是上次要闺蜜给你介绍生源那个吗№2 ☆☆☆= =于 14:12:38留言☆☆☆№4 ☆☆☆= =于 14:13:16留言☆☆☆№6 ☆☆☆= =于 14:13:42留言☆☆☆
№13&☆☆☆= =于 14:14:21留言☆☆☆ 
写手又来了
№14&☆☆☆= =于 14:14:35留言☆☆☆ 
你是上次要闺蜜给你介绍生源那个吗№2 ☆☆☆= =于 14:12:38留言☆☆☆№4 ☆☆☆= =于 14:13:16留言☆☆☆№5 ☆☆☆= =于 14:13:34留言☆☆☆既闺蜜对不起她,她爹她弟也对不起她了,她爹说的对,白痴不适合创业
№15&☆☆☆= =于 14:14:59留言☆☆☆ 
楼主你怎么又来了我不觉得你妈你闺蜜你爸爸有啥问题我现在倒是真的觉得你有焦虑症建议精神科随访
№16&☆☆☆= =于 14:15:05留言☆☆☆ 
主楼的第一句话好眼熟呀,话说,楼主,你的独门秘笈传授出去了吗、№8 ☆☆☆= =于 14:13:59留言☆☆☆没有,所以我要招生啊,没有学生我难受死了,每天失眠,睡不着
№17&☆☆☆= =于 14:15:08留言☆☆☆ 
怎么又是你
№18&☆☆☆= =于 14:15:13留言☆☆☆ 
你是上次要闺蜜给你介绍生源那个吗№2 ☆☆☆= =于 14:12:38留言☆☆☆是的,就是我,闺蜜不肯帮忙,爸爸也不肯帮忙,我难受死了№10 ☆☆☆= =于 14:14:09留言☆☆☆你不是说你创业租的房子都是爸妈出的钱,所以很怕创业不成对不起他们,怎么眨眼你爸就重男轻女了?
№19&☆☆☆= =于 14:15:18留言☆☆☆ 
贴logo电话和重男轻女分开讨吧,我觉得这事是我我也不干
№20&☆☆☆= =于 14:15:52留言☆☆☆ 
写手又来了№14 ☆☆☆= =于 14:14:35留言☆☆☆我真不是写手,公司开了几个月了,房租付出去几万块,在没有生意我不想活了
№21&☆☆☆= =于 14:15:53留言☆☆☆ 
这也算重男轻女?你爸单纯瞧不上你们搞这个吧
№22&☆☆☆= =于 14:16:25留言☆☆☆ 
你爸给你钱让你创业成重男轻女了?生你不如叉烧
№23&☆☆☆= =于 14:16:49留言☆☆☆ 
你是上次要闺蜜给你介绍生源那个吗№2 ☆☆☆= =于 14:12:38留言☆☆☆是的,就是我,闺蜜不肯帮忙,爸爸也不肯帮 ------------【此处省略18字】------------№10 ☆☆☆= =于 14:14:09留言☆☆☆你不是说你创业租的房子都是爸妈出的钱,所以很怕创业不成对不起他们,怎么眨眼你爸就重男轻女了?№19 ☆☆☆= =于 14:15:18留言☆☆☆是我爸妈出的钱,主要是我妈吧,我妈支持我,我妈还要帮我联系她的闺蜜的孩子但是我爸就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他说你开不下去早点关门
№24&☆☆☆= =于 14:16:57留言☆☆☆ 
小孩子补英语不可能是自愿学习的兴趣班,家长报名首选自己小孩的老师啊
№25&☆☆☆= =于 14:17:24留言☆☆☆ 
写手又来了№14 ☆☆☆= =于 14:14:35留言☆☆☆我真不是写手,公司开了几个月了,房租付出去几万块,在没有生意我不想活了№21 ☆☆☆= =于 14:15:53留言☆☆☆那你去死吧 你家人没对不起你
№26&☆☆☆= =于 14:17:27留言☆☆☆ 
贴logo电话和重男轻女分开讨吧,我觉得这事是我我也不干№20 ☆☆☆= =于 14:15:52留言☆☆☆帮女儿的公司打打广告,不应该吗,又不少块肉
№27&☆☆☆= =于 14:17:28留言☆☆☆ 
上次那个你阿姨还是你妈妈不给你介绍朋友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是你?
№28&☆☆☆= =于 14:17:41留言☆☆☆ 
放我身上我也拒绝你
№29&☆☆☆= =于 14:17:42留言☆☆☆ 
你直接让你爸你闺蜜每月给你发工资养着你得了,反正他们都对不起你小公举
№30&☆☆☆= =于 14:17:47留言☆☆☆ 
楼主,你个脑袋瓜是怎么把你爸不让你在他车上贴你公司logo和重男轻女这档子事联系起来的?
№31&☆☆☆= =于 14:18:11留言☆☆☆ 
小孩子补英语不可能是自愿学习的兴趣班,家长报名首选自己小孩的老师啊№25 ☆☆☆= =于 14:17:24留言☆☆☆我们这里在职教师不能补课,就算有也很少,都是在外面的机构补的坐标上海
№32&☆☆☆= =于 14:18:16留言☆☆☆ 
(收起)你是上次要闺蜜给你介绍生源那个吗№2 ☆☆☆= =于 14:12:38留言☆☆☆是的,就是我,闺蜜不肯帮忙,爸爸也不肯帮 ------------【此处省略18字】------------№10 ☆☆☆= =于 14:14:09留言☆☆☆你不是说你创业租的房子都是爸妈出的钱,(显示全部)所以很怕创业不成对不起他们,怎么眨眼你爸就重男轻女了?№19 ☆☆☆= =于 14:15:18留言☆☆☆是我爸妈出的钱,主要是我妈吧,我妈支持我,我妈还要帮我联系她的闺蜜的孩子但是我爸就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他说你开不下去早点关门№24 ☆☆☆= =于 14:16:57留言☆☆☆有空天天开贴不如出去发传单吧
№33&☆☆☆= =于 14:18:23留言☆☆☆ 
又是你,其实你是在精神病院里上网的对吧
№34&☆☆☆= =于 14:18:27留言☆☆☆ 
上次那个你阿姨还是你妈妈不给你介绍朋友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是你?№28 ☆☆☆= =于 14:17:41留言☆☆☆我闺蜜
№35&☆☆☆= =于 14:18:29留言☆☆☆ 
上次那个你阿姨还是你妈妈不给你介绍朋友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是你?№28 ☆☆☆= =于 14:17:41留言☆☆☆是她闺蜜吧
№36&☆☆☆= =于 14:18:44留言☆☆☆ 
你直接让你爸你闺蜜每月给你发工资养着你得了,反正他们都对不起你小公举№30 ☆☆☆= =于 14:17:47留言☆☆☆我爸有钱,但我不想做靠人养的金丝雀,我要创一番自己的事业
№37&☆☆☆= =于 14:19:12留言☆☆☆ 
你是上次要闺蜜给你介绍生源那个吗№2 ☆☆☆= =于 14:12:38留言☆☆☆是的,就是我,闺蜜不肯帮忙,爸爸也不肯帮忙,我难受死了№10?☆☆☆= =于 14:14:09留言☆☆☆你这么blx就别创业了 创业本来就是失败的多 成功的少 想继续你就好好调整心态 不要创个业 傍边人不帮你就是欠你的
№38&☆☆☆= =于 14:19:50留言☆☆☆ 
楼主,你个脑袋瓜是怎么把你爸不让你在他车上贴你公司logo和重男轻女这档子事联系起来的?№31 ☆☆☆= =于 14:18:11留言☆☆☆ 楼主还觉得闺蜜不帮她介绍自己表弟表妹对不起她呢,你对楼主的脑子有什么误解
№39&☆☆☆= =于 14:19:51留言☆☆☆ 
楼主,你个脑袋瓜是怎么把你爸不让你在他车上贴你公司logo和重男轻女这档子事联系起来的?№31 ☆☆☆= =于 14:18:11留言☆☆☆我想打广告,我爸不支持我的事业,不让我贴logo,他觉得我的事业不重要
№40&☆☆☆= =于 14:19:51留言☆☆☆ 
小孩子补英语不可能是自愿学习的兴趣班,家长报名首选自己小孩的老师啊№25 ☆☆☆= =于 14:17:24留言☆☆☆我们这里在职教师不能补课,就算有也很少,都是在外面的机构补的坐标上海№32 ☆☆☆= =于 14:18:16留言☆☆☆到老师家里补啊,我读书的时候就是,老师家里小课桌
№41&☆☆☆= =于 14:19:55留言☆☆☆ 
你直接让你爸你闺蜜每月给你发工资养着你得了,反正他们都对不起你小公举№30 ☆☆☆= =于 14:17:47留言☆☆☆我爸有钱,但我不想做靠人养的金丝雀,我要创一番自己的事业№37 ☆☆☆= =于 14:19:12留言☆☆☆你创个业天天在兔区挂家人闺蜜,你家人真惨
№42&☆☆☆= =于 14:19:56留言☆☆☆ 
你有问题吧,什么生源都没考虑好就创业,发广告怎么拉生源,直接找班主任送礼才有基础你有补习班的办理经验吗就创业连点门道都不懂就以为能挣钱啊
№43&☆☆☆= =于 14:20:00留言☆☆☆ 
昨天那个帮妈妈闺蜜的孩子免费补习的是你吗?我觉得你是不是有焦虑症啊?
№44&☆☆☆= =于 14:20:10留言☆☆☆ 
你直接让你爸你闺蜜每月给你发工资养着你得了,反正他们都对不起你小公举№30 ☆☆☆= =于 14:17:47留言☆☆☆我爸有钱,但我不想做靠人养的金丝雀,我要创一番自己的事业№37 ☆☆☆= =于 14:19:12留言☆☆☆你不缺钱怎么不肯送几节课给家长看看效果,打开知名度?
№45&☆☆☆= =于 14:20:13留言☆☆☆ 
lz痛快承认了,这样吧lz辛苦点发传单或者找你以前的客户宣传一下搞个优惠啥的,脸皮要厚知道吗别整天来兔区诉苦
№46&☆☆☆=
=于 14:20:16留言☆☆☆ 
你直接让你爸你闺蜜每月给你发工资养着你得了,反正他们都对不起你小公举№30 ☆☆☆= =于 14:17:47留言☆☆☆我爸有钱,但我不想做靠人养的金丝雀,我要创一番自己的事业№37 ☆☆☆= =于 14:19:12留言☆☆☆吐了
№47&☆☆☆= =于 14:20:22留言☆☆☆ 
楼主,你个脑袋瓜是怎么把你爸不让你在他车上贴你公司logo和重男轻女这档子事联系起来的?№31 ☆☆☆= =于 14:18:11留言☆☆☆ 楼主还觉得闺蜜不帮她介绍自己表弟表妹对不起她呢,你对楼主的脑子有什么误解№39 ☆☆☆= =于 14:19:51留言☆☆☆没有,上次开贴后我已经看开了,不强求了
№48&☆☆☆= =于 14:20:26留言☆☆☆ 
这是我看到楼主发的第三个贴了№12?☆☆☆= =于 14:14:21留言☆☆☆闺蜜、亲爹,还有一个是啥?
№49&☆☆☆= =于 14:20:32留言☆☆☆ 
不是,除了闺蜜还见过一贴让长辈介绍朋友家的小孩儿补课的,这个爸爸是我见过的系列第三贴了
№50&☆☆☆= =于 14:20:37留言☆☆☆ 
我爸有钱,但我不想做靠人养的金丝雀,我要创一番自己的事业№37 ☆☆☆= =于 14:19:12留言☆☆☆ 金丝雀不是这么用的,就你这水平,还是不要祸害人家小孩了
№51&☆☆☆= =于 14:20:40留言☆☆☆ 82被浏览50,958分享邀请回答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我26岁农村人,在外打工10年了,不想再打工了,想回老家做点事,我有一辆北京现代瑞纳,这车开回去村_百度知道
我26岁农村人,在外打工10年了,不想再打工了,想回老家做点事,我有一辆北京现代瑞纳,这车开回去村
我26岁农村人,在外打工10年了,不想再打工了,想回老家做点事,我有一辆北京现代瑞纳,这车开回去村里人会笑话我吗?要不要先把车卖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有必要的!
采纳率:60%
开玩笑,别太在意面子,创业首先就得学会放下面子,更何况你还是有一辆小车的,还怕开回村被笑话吗?比那些没有的好一千倍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在外发展有多光鲜不重要,车的好坏决定不了人的成功,很多亿万富翁都开着几十万的车车只是一代步工具,跟他们的收入也没成正比,重要的是通过摸爬滚打,学到了东西,掌握了取得财富的技能才是关键
有什么好在意的,农村家的人都是见不得别人好,气人有笑人无,我们这的人反正这样,根本不用搭理他们,你自己过你自己的!
没人笑话你,可能会有很多人羡慕你的!
不需要在意别人用什么眼光看待自己!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其次到家里人的意见!可以跟家人商量一下,开心见诚的把你的想法说出来给家人商讨下!
自己辛苦的买的,怕什么,
其他6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北京现代瑞纳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后使用百宝箱没有帐号?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回复:老北京的“烟民”(资料三)
杨子荣的真人真事
杨子荣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形象通过《林海雪原》的小说、电影、特别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为人们所熟悉。不过,大家认识的杨子荣是小说、电影和舞台上塑造的形象,对现实生活中的杨子荣——当年在东北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的特级侦察英雄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而最近上演的有关杨子荣的电视剧,对杨子荣的形象更作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虚构,不仅损害了英雄的形象,也为大多数观众所不能接受。杨子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是怎样的,他牺牲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很多人都想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一、杨子荣是山东牟平人,曾在东北闯荡生活了14年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现烟台市牟平区)城南一个叫?峡河的小山村。父亲杨世恩是个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个刚强的农村妇女。杨子荣4岁那年,父母曾带着一家老少去东北安东(今辽宁丹东)谋生。但父母一天到晚拼死拼活地干,也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没办法,除了父亲和姐姐外,母亲又领着其他孩子回了老家。在老家,母亲省吃俭用地供杨子荣上了几年私塾。
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2岁的杨子荣在母亲的安排下,去安东投靠父亲。开始父亲让他去上学。两年后,杨子荣到姐姐做工的缫丝厂干活,以挣钱补贴家用。但是好景不长。杨子荣三年学徒期刚满,厂子裁人,杨子荣被赶出工厂大门。无奈之下,杨子荣就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到鸭绿江江边放木排、当船工。1938年底,他在鞍山千山采矿区找了一份当采矿工的活儿。矿区的活儿也不是好干的,不仅有生命危险,还要常常忍受日本监工的打骂。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看到日本监工毒打自己的工友。一次,他实在是看不下去,夺过监工的皮鞭,为自己的工友出了气,但他自己也无法在矿山呆下去了,在工友的帮助下,杨子荣逃离了矿山,回到了老家牟平。这一年是1943年春,杨子荣26岁。
从12岁离家算起,杨子荣在东北整整闯荡了14年。这14年,对杨子荣来说,可谓是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体会了生活的艰难辛劳。但也使他熟悉了东北的风土人情、山情地貌,结交了一大帮穷苦朋友,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这段经历,在他后来参加的剿匪斗争中,可谓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在家乡报名参军,随后开赴东北剿匪
杨子荣回家后,正是家乡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他毅然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积极配合正规部队,打击日伪军。
母亲也为他张罗了一门亲事,媳妇是邵家沟一位叫许万亮的姑娘。婚后不久,女儿出世了。女儿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不少的欢乐,而半年后,女儿的夭折,又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忧伤和痛苦。
1945年9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为应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命令山东立即派主力部队开赴东北,解放被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了十几年的东三省。为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方针,杨子荣所在的胶东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参军活动,每个县、乡、村都有参军任务,杨子荣的村也不例外。
杨子荣小时候最爱看的书,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他对书里的英雄人物十分敬佩,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英雄。当他得知村里组织报名参军的消息后,没等跟家里人商量,就报上了名。不过报名时没用“杨宗贵”,而是用的“杨子荣”的名字。
参军后,杨子荣被编在胶东军区海军支队,因为岁数大,被安排到炊事班当了一名炊事员。杨子荣虽说不是太情愿,但既然当了兵,就得听从领导的安排。
根据上级指示,杨子荣所在部队经过短暂集训后,于11月下旬开赴龙口。接着从龙口港坐船,开赴东北。部队在辽宁庄河登陆,改番号为东北人民自卫军辽南三纵队二支队,随后,继续向北挺进。一路上,一边行军,一边打仗,先后解放了吉北哈南一带的乌拉街、朝阳、舒兰、榆树、五常等城镇,于1946年2月初到达黑龙江省东部的牡丹江地区,驻扎在牡丹江市西边的海林镇。
在进军途中,杨子荣还积极响应部队的号召,每到一个地方,就利用向老乡筹粮、借锅灶等机会,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宣传人民军队的性质,发动青年参军参战。一路上,杨子荣一人就动员了30多人参军,被部队评为“扩军模范”。
1946年1月,杨子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党旗下庄严地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三、在杏树底剿匪战斗中,一人劝降400土匪
根据上级指示,杨子荣所在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消灭牡丹江地区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土匪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实行土地改革,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解放战争。部队进驻海林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剿匪战斗。第一阶段,采取集中兵力、分路清剿的办法,先后歼灭了势力最强、威胁最大的郑云峰、马喜山、谢文东等部大股土匪。
看着战友们在前线与敌人拼杀,把杨子荣急坏了,只要有机会,他就趁着往阵地送饭的时候,也拿起枪与战友们一起参加战斗,有时还帮着出出主意、支支招儿。在一次战斗中,一班长负了重伤,不能继续参加战斗。一班是连里的尖刀班,没有个好班长可不行。正当连长为班长的人选犯愁时,指导员一句“你看杨子荣怎么样”,把连长给提醒了。就这样,杨子荣众望所归,当上了一班班长,也遂了自己的心愿。
担任一班班长的杨子荣,如鱼得水,在随后的剿匪战斗中,表现得异常机智勇敢,特别是在杏树底剿匪战斗中,孤身一人,闯入敌阵,硬是把400多土匪给劝降了,堪称剿匪战斗的一个奇迹。
杏树底村是位于牡丹江北部的一个山村,这里集结了从各处逃窜来的土匪400多人,他们凭借村子的有利地形和村周围高大的土墙、坚固的工事,与我剿匪部队对峙,企图负隅顽抗。3月22日,攻打杏树底残匪的战斗打响,杨子荣带领尖刀班冲在最前面。但由于敌人火力太猛,组织了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为了尽早结束战斗,减少部队伤亡,指挥部命令炮火支援。几炮打过去,敌方阵地和村子里立刻浓烟滚滚,也隐约听到村子里妇女小孩的哭喊。如果再打下去,虽然能把土匪消灭掉,但村里的老百姓也将遭受更大的损失。在炮击的间隙,杨子荣一个箭步从沟里钻出来,就挥舞着白毛巾,直奔村里,去劝降土匪。
在杨子荣的宣传鼓动下,许多土匪开始动摇,村里的群众也纷纷劝说土匪赶快投降,别让乡亲们也跟着遭殃。这时,几个土匪头目出来了。为首的分别是从青背村、北甸子逃来的残匪许大虎、王洪宾,和家住本村的郭春富、康祥斌。许、王二人色厉内荏,叫嚣着谁投降就枪毙谁;郭、康二人因家在本村,不能不顾村里乡亲们的死活,经杨子荣和乡亲们的一番劝说,有了投降的意思。双方为此发生争执,互不相让。最终,还是郭、康人多势众,占了上峰。杨子荣乘机做工作,土匪们纷纷把枪扔到杨子荣的身边。许、王看看大势已去,也垂头丧气地把枪扔到了地上。就这样,一场血战被杨子荣的勇敢举动化解了。
杨子荣一人劝降400土匪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部队,部队首长决定让杨子荣到团里做侦察工作,并担任团侦察班班长,杨子荣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此后,在每次的剿匪战斗中,都是先由杨子荣率领侦察员,乔装打扮,深入侦察,待摸清敌人的详细情况后,再由大部队进行围剿。
随着剿匪斗争的节节胜利,剿匪部队不断发展壮大,杨子荣也由侦察班长升任侦察排长,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四、智擒“座山雕”的经过
经过近一年的剿匪战斗,大股土匪已基本被消灭,但二三十人一伙的小股土匪仍有不少,而且更加隐蔽,更加狡猾,外号叫“座山雕”的土匪就是其中之一。
“座山雕”本名张乐山,原籍山东昌潍,两岁时随堂兄到牡丹江,15岁进山当土匪,18岁便当上了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历经清末、北洋军阀、伪满三个时期。此人老谋深算,诡计多端,在匪徒中颇有声望,内部人称“三爷”。当年,张作霖和日军都曾想消灭他,但都没成。日本投降后,他接受国民党的委任,当上了“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我剿匪部队进驻牡丹江地区后,曾对这股土匪进行多次围剿,消灭了他的大部分人马,只剩下身边二三十个亲信死党,隐蔽在深山老林里,一心等着国民党大军到来。并时常出没山林,抢掠百姓,杀我干部,继续作恶。
按照以往的经验,对这种小股土匪,用大部队围剿是行不通的。团里决定,由杨子荣带领5名侦察员,组成一支剿匪小分队,扮成土匪模样,进山搜寻“座山雕”的匪窝,并待机剿灭。同时,派出部队跟踪配合。
日,农历正月初五,杨子荣一行6人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发,向海林北部的密林深处开拔。
他们在深山老林里一连转了好几天,才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工棚里住着十几个人,样子像是伐木工人。杨子荣先是用土匪手势和黑话试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帮忙牵线,投奔个山头。开始没人搭理,后来,一个自称姓孟的工头搭了腔,答应领他们去一个地方。他先从屋里拿出一把锯、一把斧子、一把小铁锹和一个盛着半桶苞米面的小铁桶,交给杨子荣等人,然后,把他们带到了20里外的一个空木棚子,交待了几句后就走了。
杨子荣他们在工棚里一连等了两三天,也不见孟工头的影儿,仅有的一点儿苞米面也吃完了,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担心情况是不是有什么变化。正在着急的时候,孟工头回来了,这回他把杨子荣一个人领到了附近的一个屯子,并在屯长家里见了两个人。两人先是一番土匪黑话试探,见杨子荣对答如流,才亮出了真实身份。一位自称姓刘,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称为连长,两人表示同意引荐杨子荣等人上山,并说要下山办些酒肉,准备在山上过元宵节,等禀报“三爷”后,再来接他们上山入伙。
两天后,两人如约来到杨子荣他们住的工棚。杨子荣让战士把两个土匪给绑了,并假意解释说:现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说。两个土匪觉得到了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就领着杨子荣他们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确实真够狡猾的,一路上设了三道哨卡,当初要是派大部队清剿,不论惊动了哪一道哨卡,土匪都能逃得无影无踪。杨子荣他们每过一道哨卡,都由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把岗哨也一块绑了,一同押上山。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做“马架房子”的木棚。
杨子荣命令三个战士在外面看好土匪,他带领另外两个战士冲进棚子,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棚子里一共7个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臭名远扬的“座山雕”。杨子荣命令战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几个土匪一起绑了。
这次剿匪可谓大获全胜,没费一枪一弹,端了土匪的老窝,活捉了阴险狡猾的“座山雕”和土匪13人。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海林镇,当地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进行了报道,称这次剿匪战斗 “以少胜多创造范例”。团里也召开庆功大会,给杨子荣记功,给其他战士也分别记了功。
五、血洒海林,英雄罹难
消灭了“座山雕”,剿匪工作并没有结束。2月20日,也就是活捉“座山雕”的第13天,杨子荣又领了新的任务,踏上了新的剿匪征程,这次是负责清剿在海林北部梨树沟一带活动的漏网残匪。为保险起见,团里决定,由副政委曲波带领30人的小分队,随杨子荣一起进山。
经过几天的侦察,杨子荣和几个侦察员在一个叫闹枝沟的地方,发现了土匪窝藏的地点——一座冒着炊烟的“马架房子”。为了不惊动土匪,在离窝棚三四百米的地方,杨子荣命令侦察员们匍匐前进,慢慢向窝棚靠近。在确定土匪没有发现以后,杨子荣和几个侦察员一齐向房内猛扑过去,大喊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慌乱中有土匪开始操枪,杨子荣立即扣动匣枪扳机,可能是天气太冷,枪针受冻,枪没有打响,其他战士也立即向屋内射击,也没有打响。这时,从屋里射出一颗子弹,正好打中杨子荣的胸膛,杨子荣晃了几晃,便倒了下去。
听到枪声,随后赶到的小分队,在曲波的指挥下,立即向土匪的窝棚猛烈扫射。土匪在房内也拼命顽抗,向外射击。曲波命令战士爬上房顶,向屋内扔手榴弹,终于把这股顽匪全部消灭。
土匪消灭了,但英雄杨子荣却倒下了,小分队的同志为失去这位英雄的排长、昔日的战友而失声痛哭,纷纷脱帽向英雄致敬。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天是日。
杨子荣牺牲时年仅30岁,参军只有一年多时间。从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战斗模范。
为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位英雄,学习这位英雄,3月17日,杨子荣所在部队在海林镇朝鲜族小学操场上,为杨子荣和其他几位在剿匪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授予杨子荣“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将杨子荣生前所在排命名为“杨子荣侦察排”。
六、英雄的身后事
杨子荣参军后,就随部队去东北参加了紧张的剿匪战斗,一直没时间给家里写信。家里只知道杨子荣参加了八路军,也不知道到哪去打仗了,更不知道他在部队成了战斗英雄,并且光荣牺牲了,也不知道他用了杨子荣的名字。相反,杨子荣在东北经常化装侦察,扮成土匪的模样,倒给家里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原来,村里一个从东北回来的人,说在牡丹江看到过杨子荣,说他一身土匪打扮,八成是当了土匪了。村里为此取消了杨子荣家的军属待遇,也不再给他家代耕了。杨子荣的母亲宋学芝听说后,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就找村里干部评理。村干部说,人家都看见了还能有假?宋学芝不服,就背上干粮,到区上、到县上、到地区找,终于在1957年1月等来了一张“失踪军人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经审查确认杨宗贵同志为失踪军人,家属仍享受革命军人家属的优待”。1958年11月,政府又根据有关规定,给杨子荣家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看着证书,宋学芝失声痛哭,她哭自己失去的儿子,哭自己终于为儿子洗去了不白之冤。
1966年,宋学芝去世。老人到死也不知道,她天天看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的英雄杨子荣就是她的亲生儿子。而杨子荣在老家的媳妇许万亮,因为得不到丈夫的消息,又背上土匪家属的黑锅,再加上婚后孩子夭折的痛苦,忧思成疾,在1952年秋天,就带着说不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在海林,海林人民也在为寻找英雄的家乡而奔走。杨子荣是哪里人,烈士纪念碑上没有刻上,《林海雪原》的小说里也没有记载,只知道他是胶东人。《智取威虎山》的样板戏上演后,杨子荣成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英雄,海林人民觉得不把英雄的家乡找到,不仅愧对长眠于地下的英雄,也愧对全国人民。1966年,海林县委组织成立杨子荣情况专门调查小组,赴胶东调查寻找杨子荣的家乡。调查组经过三个多月的走访调查,翻阅了3000多份失踪军人档案,都没有发现与杨子荣相符的人员。第一次调查无功而返。1969年,海林县委与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了又一次更大规模的调查。在当时的烟台地委和文登、荣成、牟平、乳山、海阳县委的大力协助下,经过半年多艰苦细致的调查走访,终于有了结果。最后确认,牟平县?峡河村的失踪军人杨宗贵,就是杨子荣。1974年,当一张杨子荣在东北剿匪被评为战斗模范的照片,送到杨子荣的哥哥杨宗福手里时,老人不禁泪流满面,百感交集,失踪多年的弟弟总算有了着落。
杨子荣家乡的干部群众,也为出了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而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1991年,中共牟平县委、牟平县人民政府,为纪念这位智勇双全的战斗英雄,在县城中心位置建起了“杨子荣广场”,在城南原烈士参军集合的雷神庙西侧,建起了“杨子荣烈士纪念馆”,让烈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成为激励全县人民永远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摘自:《炎黄春秋》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回复:老北京的“烟民”(资料三)
安重根刺伊藤博文的历史镜头
&540)this.width=540" align=left vspace=5> 1909年深秋,在哈尔滨火车站,发生了反日义士安重根刺杀日本侵略者头目伊藤博文的历史事件。在现场执行报道迎宾任务的沙俄摄影组,歪打正着地将这次刺杀事件拍成了轰动一时的纪录片…… 仇恨铸就义士胆 1904年沙皇帝国与崛起的日本军国主义为争夺中国东北和远东地区的霸权,出动坚船利炮在渤海大动干戈,上演了一场日俄大海战。1905年,日俄战争以俄国失败而告终,双方在美国朴茨茅斯签订了宰割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朴茨茅斯和约》。据此,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步沙俄后尘,踏上了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土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日俄战争给中国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时,一位名叫安重根的朝鲜青年毅然投身到反日斗争中来。 日,安重根出生于朝鲜黄海道海州府的一个官宦人家。祖父曾任县监,父亲为进士。重根兄妹四人,重根为长。 1905年11月,日本迫使朝鲜与其签订了《乙巳保护条约》。据此条约,朝鲜的外交大权落入日本之手。条约签订后不久,日本便在朝鲜建立了统监府,首任统监即为伊藤博文。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轻的安重根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民族恨、血泪仇铸就了他的反抗性格。他从小喜欢随猎人骑马狩猎,长大后他更是经常携枪结伴登山猎兽。家人规劝他潜心攻读汉学中的五经四书,他说:“为驱逐倭寇,我愿成为中国楚霸王式的英雄!” 国难当头,安重根愤然出走。他来到中国,在上海和东北等地广交朝鲜志士,后去海参崴组织了一支800多人的义兵,于1908年春夏之交,由图门江回国开展反日斗争。但因寡不敌众,安重根的部队只剩下四个人,又退回到海参崴,决心再举义兵打回朝鲜。 义士复仇哈尔滨 1909年9月,一个浓云翻滚的下午,沙皇俄国的财政大臣科克淑夫到达哈尔滨。是什么事情,使得沙俄当局派出如此规格的高官到此公干?这要从日本强盗伊藤博文的一次“私人旅行”说起。 伊藤博文是日本政界枭雄。1907年7月,他迫使朝鲜皇帝高宗退位之后,又迫使新帝纯宗订立《丁未七款协定》,此后,又强行解散朝鲜军队,朝鲜的一切内政大权落入了伊藤博文手中。1909年8月,日本政府在伊藤博文卸任朝鲜统监之后,委以日本枢密院议长之职,召其回国履新。在伊藤博文离任归国的途中,日本政府刻意地为他安排了一次“私人旅行”。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俄两国都面临着美国觊觎远东的压力和东北人民的强烈反抗,出于共同利益的考虑,日俄政府认识到联手合作的必要,所以,私下密谋举行一次高峰会谈。主要议题是协商如何进一步瓜分中国东北的权益,并取得沙俄对日本进一步扩张的谅解和支持。但是由于两国刚刚打完仗,不便将政府高级别的会谈和内容公诸世人,日方决定由伊藤博文以私人身份取道哈尔滨做一次高官“度假旅行”。这一安排得到了沙俄政府的积极回应,不远万里把财政大臣科克淑夫派到哈尔滨来,代表沙俄政府与伊藤博文会谈。 安重根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到自己盼望已久的报仇雪恨机会到了,遂与一些战友密谋,制定了刺杀伊藤博文的行动计划。安重根迅速赶到哈尔滨,落脚哈尔滨车站附近的蔡家沟,进一步侦察伊藤博文的行踪。9月25日得知:伊将于26日上午9时许抵哈。当晚,安重根做好了行动准备。 历史镜头震五洲 当伊藤博文一行乘坐专车向哈尔滨进发的时候,沙俄驻哈尔滨领事馆忙得不亦乐乎。为了达成新的交易,必须做好圆满的准备工作。为了留下永久的记录,俄国当局决定拍摄一部热烈迎接伊藤博文的专题新闻纪录片,他们抽调了国内技能高超的摄影师,到哈尔滨组成专门的摄影班子,只等伊藤一到,立即开机拍摄。 日清晨,安重根携带擦拭一新的手枪,激愤满腔地向哈尔滨车站走去。上午7时左右,沙俄当局已经派出重兵把守,伊藤博文所乘的专车即将驶入戒备森严的哈尔滨车站。 安重根起初躲藏在车站附近的茶馆里饮茶,一边观察动静,一边寻找行刺的时机。不一会儿,他发现接近专车停靠的地方比较杂乱,有空可钻,便悄悄靠了上去,躲藏在离摄影组不远处的士兵队列后面。 9时许,伊藤博文的专车缓缓地驶入站台。一刹那间,鼓乐齐鸣,俄国财政大臣科克淑夫亲率文武百官上前欢迎,摄影机也及时地对准这一盛大场面进行摄录。突然间,安重根冲出人群,掏出手枪,瞄准与科克淑夫握手言欢的伊藤博文连连开枪射击。伊藤共中四枪,十分钟毙命。 俄国摄影师做梦也想不到能碰上超级暗杀的实况场面,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尽管现场一瞬间异常混乱,摄影师们还是镇定有序地摄录了整个事件的全过程。这部极具史实价值的新闻纪录片随后在哈尔滨公开上映,不仅震动了哈尔滨,而且轰动了全世界。 当年的《东方杂志》第10期对这一事件作了如下报道:“安重根枪杀伊藤的情况,已被俄人摄入电影片,缘俄国大臣科克淑夫约会伊藤公爵以前,就预备活动电影写真。不料凶状出现,遂将当时形态摄入。在哈埠各影园开演数日,观者异常拥挤,各国人为之轰动。咸欲觅得之原本,旋为东京印刷局某氏所得。计出价15000日元购去,自有影戏片以来,从未有得此高价者。闻此片共长五百尺,先为伊藤到哈之情状,次为与科克淑夫相见之状,各官相见之状。次被弹状,次将伊藤尸骸装入火车,及刺客被获之状,纤悉具备,毫无失漏,洵为难得也。”从这段报道中,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况和场面。 行刺之后,安重根当场被捕。沙俄政府驻哈尔滨领事馆当晚9时即将安引渡给日本驻哈领事馆,安旋即被囚于旅顺监狱。安重根经历十余次审讯之后,仍泰然自若,视死如归。日,年仅32岁的安重根被杀害。 摘自: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回复:老北京的“烟民”(资料三)
我收藏的《共产党宣言》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古今中外都有爱书如命的人,我愿意加入这一行列。”我藏书不多,读书更少,但我爱书,尚未进入“如命”之境。由于陈望道先生于1920年翻译、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发行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激发了我收藏《宣言》版本的热情。从首译本至1998年中央编译局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纪念版本,现共有12种不同的版本。
每一个版本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故事。首译本长18厘米,宽12厘米,封面灰蓝色印刷,正中印有马克思半身像,上边从右到左,印有“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共产党宣言,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像下边,还印有“马格斯”字样,共56页,内文用5号繁体铅字竖排印刷,版权页从右到左为“一千九百二十年九月再版,定价大洋一角,原著马格斯、安格尔斯,翻译者陈望道,印刷及发行者社会主义研究社”。经考证,初版是同年8月,封面将“产党”二字颠倒,错版封面赭石色,估计发行量有限。错版《共产党宣言》较完整的一本珍藏在山东省广饶县博物馆,现已列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并作专门技术保护处理。
翻译《共产党宣言》,“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文修养兼得之士才能承任”。在邵力子先生的举荐下,陈望道先生担当此重任。陈先生以“唯准确为本,唯流畅为要”,“费了平常译书的五倍功夫”,“终于在1920年4月下旬,将这部伟大的著作译成中文”。《宣言》译稿经过“通晓日、德、英、法四国语言的李汉俊校阅”,又送到“既懂英、日文,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研究的陈独秀手中,请陈独秀再行校看”,而后出版发行的。毛泽东曾说:“有三本书在我思想上影响特别大,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一本书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第一本用中文印行的马克思主义的书”。陈望道在回忆文章中写道:“1920年,我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就便寄给鲁迅先生。”鲁迅对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也倍加赞扬,读过之后说:“把这本书译出来,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时经八十春秋,社会动荡,战乱连绵,革命战争年代的“禁书”保存至今也非一件易事,我有幸收藏了它。
《共产党宣言》第二个中文全译本,据有关资料,便是1930年由上海华兴书局出版华岗先生的译本。我案头由华岗译、上海中外社会科学研究社印行的《宣言》是1932年第三版。这是山东大学青岛校友会赠我的重印本。我能读到这个版本,非常感谢史若平、周忠雅、曲凤官诸位老先生。华岗先生是我们敬重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一生为革命和学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不幸的是,“华岗一生两次入狱,第一次5年,第二次达17年,共22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华岗在由上海去东北赴任中共满洲特委书记途中,在青岛被国民党逮捕。在敌人狱中关押5年之久,1937年抗战爆发后,经党营救出狱。“1955年秋,华岗校长在反胡风集团和肃反运动中,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捕”,“1972年,华岗病死狱中,终年69岁,1980年得以平反昭雪”。我读史若平先生这段文章为之动容,每想起华岗先生一生22年的监狱生活,心情无法平静。华译本《宣言》尘封半个世纪,很少有人知晓,同样是悲哀。我怀着对华先生的崇敬,收集他的著作,已见成效。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收藏到他译《宣言》的原版本。华先生的译本比陈先生的译本多了三个序言,即1872年、1883年、1890年三个德文版序言,是首次同我国读者见面。译本的结尾句,华译“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陈译“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即有明显的区别。
我还藏有博古先生署名《共产党宣言》的三个不同版本,其中两个版本署“博古译”,一个版本署“博古校译”,都是建国前的版本。译文无差异,应视为一个版本,而在《宣言》出版史上则是第三个中文全译本。有文章介绍早于博古译本的是1938年成仿吾、徐冰二人合译的《宣言》,由延安解放社出版。成仿吾先生在1978年翻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译后记中写道:“1938年中央宣传部弄到了《宣言》的一个德文小册子,我与徐冰把它撕成两部分,我拿了前半部,徐拿了后半部……译出来后,我把全部译文通读了一遍就交了卷。约一年后,我在前方看到《宣言》的这个延安版,发现有人根据俄文作了大量的修改,我很不满意。”看来,成、徐二人的译稿是经人校改过了。成老说的这个版本是否就是署名“博古校译”的版本呢?有待于专家考证了。博古“或者把既有的译本重新加以校改”,确有其事。博古先生“精通俄文、英文。历年以来,于工余之暇,从事翻译”。博古夫人张越霞女士在回忆文章里写道,博古“不仅能够翻译马列主义一般著作,而且还能翻译列宁同志的古典作品《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博古先生的译本有四个序言,比华译本增加了“一八九○德文版序言摘要”。封面有的红色,有的草绿色,有套有马克思、恩格斯木刻侧面头像的,有镰刀、斧头镶嵌红五星图案的,在当时的艰苦环境下,设计印刷做到如此精美,让人赞叹!
《宣言》第四版本,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周年,设在莫斯科的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用中文出版了“百周年纪念版”。我收藏的这个版本,道林纸封面,四边粗细双线作框,上方是马克思、恩格斯铜版雕刻侧面头像,中部套红印红五星和“共产党宣言”字样,下边印“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印行,一九五○年莫斯科”。没有版权页,内页有一幅马克思半身像,一幅恩格斯半身像,还有一幅“共产党宣言一八四八年版本封面”影印,扉页有出版局声明,序言增至七篇。为什么要这么多序言呢?彭真委员长有段精辟的论述:“《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写了那么多序,里边有很多重要的思想,那是因为《宣言》是历史文件,不能改,只能通过写序补充”,“该译本是当时内容最全、译文质量最高的一个本子”。
以上四个版本都是解放前翻译的版本。
人民出版社1949年9月于北平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就是根据莫斯科版本,以后多次出版、重印,也是根据这个版本,直到1958年。这是第五版本。版本内页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两幅像,增加一幅“共产党宣言,草稿这一页”影印。这期间,我收藏了两个版本。
尔后,中共中央编译局分别于1958年8月和1964年9月两次对《宣言》重新校译、校订,即是第六、第七版本。1978年,成仿吾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数5万册,已是第八版本了。在此,值得称赞的是成老的锲而不舍的革命精神。据成老回忆:1929年,在柏林的翻译稿,因种种原因“石沉大海了”;1938年和徐冰二人的翻译稿有人修改了,“很不满意”;1945年对《宣言》作较大的修改,但完稿后交给了解放社,“译稿也没下落了”。近半个世纪,成老先后四次翻译《宣言》,直到满意为止。
《宣言》第九版本,也是我国迄今出版的最新译本,由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中央编译出版社于1998年为纪念《宣言》发表150周年出版的纪念版本。这个版本直到2003年春我托友人从北京购来,欣喜不已。这个版本装帧设计精美,枣红色封面,硬书套;封面书脊烫金,内容编排独特,如文本前选用国画艺术大师蒋兆和先生于1954年绘作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两幅肖像,使版本大为增辉。蒋先生是位善于把西画素描手法引入中国画的高手,并能汲取光影法刻画人物面部,但又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使得画像惟妙惟肖,生动感人。还有,让读者目睹《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德文第一版影印全貌和马克思手迹两幅,确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沉。书后部分影印了各国《共产党宣言》版本封面25幅,异彩纷呈。其中,中文首译本初版和再版两个封面,饱含着编者的匠心和情怀。纪念版,是难能可贵的版本。
《宣言》经历了150年的历史,共有多少版本,发行量有多少?我手头缺资料。仅见“从1848年2月《宣言》发表,到1918年十月革命胜利,《宣言》的译本共达30多种,再版达300多次。可以说是那时世界上译本最多、再版最多的一部著作。”这是对前70年的小结,后80年呢?我国的版本之多,发行量之大,也会让世人吃惊。足以证明,《宣言》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是无与伦比的。《宣言》的出版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大事,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成长以及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七篇序言最能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第八篇序言应由中国共产党人撰写,这是责无旁贷的光荣的历史使命。我国正处改革创新的盛世,最需要的就是这样伟大的精神。
摘自:《炎黄春秋》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回复:老北京的“烟民”(资料三)
“末代皇帝”参观井冈山趣闻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监狱服刑改造后于1959年得到特赦,被推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馆员。为了让赦免人员看看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周恩来总理批示:“邀请北京的文史馆员们去南方参观游览。”参观团的成员有溥仪和他的弟弟溥杰,还有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王耀武、廖耀湘、康泽、沈醉等人,由全国政协派人带队,新闻记者随团采访。
迫不及待上井冈
日,参观团从北京出发,南下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省和上海市,行程12000多里。溥仪是第一次下江南,更显得异常激动,像个年轻人似的在火车上来回穿梭。他从窗外看见江南各省的春色美景和建设成就,激动地即席写下一首颂诗:
一望无际的祖国大地,/锦绣如画的林野山河。/五星红旗处处飘展,/万户千家喜笑高歌。/我们热情歌唱,/歌唱共产党,/歌唱毛主席。/有了你们的正确领导,/才有幸福快乐的新中国。
4月8日,风和日丽,江西老区迎来了这批特殊客人。到达南昌后,他们被安顿在江西宾馆,次日参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和各革命遗址。4月10日,溥仪迫不及待地提议要上井冈山,到中国革命的发祥地和中国革命的摇篮参观瞻仰。参观团从南昌启程,坐了一天汽车,到达吉安市,第二天向井冈山进发。
溥仪望着远处绵亘不断的高峰,动情地对大家说:“这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我过去不理解毛主席为什么别的地方不去,偏偏选择这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现在我算明白了。”溥杰和范汉杰都好奇地问:“您给大家说说,到底是怎样明白的?”溥仪毫不迟疑地回答:“你们看,井冈山上有这么多房子可供红军使用,难怪毛主席要到这儿来。”话语方落,文史专员个个掩口而笑。江西省政协负责陪同参观的文史委员会主任向溥仪解释道:“这些高楼大厦,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修建的,专门给来参观的中外宾客居住的。过去这里尽是深山穷沟,只有十几户土屋!”溥仪尴尬地说:“如此说来,是我搞错了呵!”
参观团一行下榻宾馆二楼,晚上在中厅休息室,由井冈山党委宣传部长对井冈山斗争史作了概要介绍:“井冈山方圆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当年产谷不满万担,人口不满两千,朱毛红军在这里以门板当床,睡稻草地铺,官兵脚着草鞋,身穿单衣,缺油少盐,每天都是吃红米饭、南瓜汤哩。”溥仪听后当即发表感想:“今天我有幸来到井冈山,这里的一山一水都值得一看,毛主席、朱总司令以前的生活很艰苦,新中国的人民江山真是来之不易呵!”
博物馆内听故事
4月12日,溥仪一行首先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他认真看了版面照片和说明词,在听完讲解员的介绍后,对朱德扁担以及袁文才、王佐二人十分感兴趣,疑惑地问:“这真是朱总司令挑过粮的扁担吗?”讲解员回答:“没错。那时他40多岁,大家劝他不要挑粮爬山,可劝不住,只好把扁担‘偷’去藏起来。而他又找来一根,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这样大家就不好再藏起来了。”溥仪听毕连连说:“朱老总真伟大,不愧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接着溥仪对袁、王二位“山大王”竭力支持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大加赞赏,不由道出自己的心声:“如果说我是末代皇帝,袁文才、王佐便是末代绿林了。还是共产党伟大呀,把末代皇帝和末代绿林都改造过来了。”
溥仪对展厅每一张照片、每一幅图表、每件文物都看得很仔细。当他看到文物柜里有红军战士仿照京剧《空城计》编写的《空山计》后,特别惊奇,忙问这是怎么一回事。讲解小姐笑着把溥仪一行带到沙盘边,向他们讲解黄洋界保卫战的战斗故事:
“黄洋界是井冈山上红军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地势十分险恶。这里有红军营房、哨口工事。日,国民党纠集4个团兵力进犯黄洋界,可是哨口上红军只有两个连的兵力。敌人爬到半山腰,我军一面猛烈射击,一面就在洋铁皮桶内放鞭炮,用来代替‘机关枪’,吓得敌人滚下山去。这样,上午先后击退敌人三次冲锋。中午时分,附近群众给红军送来饭菜和茶水,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有的竟端着饭碗,用筷子敲打着碗儿,朝山下敌人喊话:‘白军弟兄们,我们吃午饭啦!红米饭真香,南瓜汤可甜!’红军宣传员也展开喊话:‘我们红军优待俘虏哩,欢迎白军士兵投诚!’这时敌团长惧怕红军瓦解他们军心,气急败坏地强迫士兵用机关枪疯狂扫射,但地形对他们不利,无法展开兵力,只好冒险排成一字长蛇阵,鱼贯而上。就在这时,红军一门迫击炮修好了,可是只有三发炮弹,而且有二发受潮未打响,最后一发炮弹‘轰隆’一声震天响,敌人以为红军增兵,吓得掉头向西逃窜,再不敢进攻了。后来红军士兵委员会聚集几个京剧爱好者,你一言,他一语,东拼西凑,模仿京剧《空城计》的调儿,编了这段《空山计》词,很快在这两个连的红军中唱起来了。”
溥仪听得入神,说:“我平生第一次听到这样真实感人的战斗故事,也为红军能创作这样好的京剧词儿所折服。我对京剧情有独钟,《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用‘空城计’疑兵阵,吓退了司马懿数十万精兵,这种以智取胜的战例,想不到红军在初创时期就应用成功了。毛主席真是个活孔明呵!”
于是溥仪、溥杰、杜聿明等人争相把《空山计》的新词全部抄录在笔记本里,带到宾馆。晚饭后,他们在宾馆休息室借来一把京胡,溥仪第一个按《空城计》“二六”板式唱了起来:
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
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
举目抬头来观看,
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
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验,
二来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
你既占宁冈、茅坪多侥幸,
为何又来进犯我们的五井?
你已来就把山来进,
却为何山下扎大营?
你莫左思右想心神不定,
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援兵,
你来!来!来!
我这里准备南瓜红米,红米南瓜,
犒赏你们投降兵!
你来!来!来!
请你们到井冈山上来谈革———命。
黄洋界上赋新诗
第三天,文史馆员们乘车登上海拔1343米高的黄洋界哨口。他们从茨坪出发,沿途绕过99道弯,上下数百个坡,回首远眺,艰险崎岖令人生畏。汽车绕过几道山弯,越过天然屏障,匍匐抵达黄洋界哨口。溥仪等人下车后,情不自禁地站在军事堡垒的峻险处,放眼望去,可以看见群峰巍列,接天连山,沟深谷幽,林海翻滚,风景极为壮观,溥仪简直被这里的一切陶醉了。
溥仪一行循着山道走上哨口顶端,这里耸立着一座丰碑,毛泽东苍劲有力的大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对面一座气势宏伟的花岗石碑横卧在哨口东侧,一面是朱德同志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一面是毛泽东同志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两座石碑遥遥相对,浑然一体。他们列队在纪念碑前深深地鞠了三躬,向战斗中牺牲的红军烈士默哀,然后反复诵读着镌刻在碑上的毛泽东诗词。
溥仪等人接着来到纪念碑下的迫击炮边,看到炮口对着山道口,仿佛听到了当年隆隆的炮声。溥仪问:“‘黄洋界上炮声隆’是怎么回事?”陪同参观的井冈山党委宣传部长说:“当时敌人冒着盛夏骄阳,向山上强攻,渐渐地接近红军工事,一百米,五十米,三十米……就在这紧急关头,茨坪红军军械处把刚修好的一架迫击炮抬来了,对准敌军阵地,连开三炮,有一炮很响,弹片在敌群中间飞舞,炸得敌人血肉横飞。红军战士奋勇跳出战壕,‘同志们!冲呀!’大家犹如猛虎下山,扑向敌人。这时赤卫队、暴动队、妇女队、少年先锋队跟着主力红军奋勇冲击。顿时,号角齐鸣,杀声震天,敌人以为红军大部队回来了,吓得魂不附体,自相践踏,溃不成军,连夜逃往湖南去了。”
溥仪聚精会神聆听介绍,感触良多,转过身踱了几步,稍作思索,对宣传部长和同行馆员说:“溥仪不才,愿献诗一首,请诸位雅正。”当即他在休息室里提笔作诗一首:
黄洋界旧战场
到处红旗噪妇孺,
粟浮沧海放心孤。
炮声怒吼黄洋界,
白匪平明一个无。
千点红旗四面山,
万夫颠顿妇孺关。
梭镖木石成天险,
骄敌宵遁指顾间。
人们看到末代皇帝在共产党点燃的革命战场旧址抒发豪情,作诗颂扬,一致交口称赞。
这时参观团的文史馆员们纷纷提议,要在黄洋界哨口集体清唱《空山计》京剧,有的还手舞足蹈地模仿诸葛亮的动作。顷刻间,人们的吟唱声和欢笑声在黄洋界上回荡。
也许是这种联欢气氛达到高潮,溥仪受到震撼,似乎诗兴未尽,他又略思片刻,循着思路,在休息室里当众再写诗一首,歌颂红军的伟大胜利:
黄洋界哨口
铜墙铁壁黄洋界,
岿然雄于百万兵。
尽有奇谋堪制敌,
更因众志已成城。
云霞巧扮旌旗影,
草木争为鼓角鸣。
夜半山风传捷报,
拆天初发巨霆声。
文史馆员们再次争相阅读,钦佩溥仪才思敏捷,出口成诗。有的提出要与溥仪和诗,共同表达对红军战士的崇敬之情。
参观团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黄洋界哨口,驱车返回茨坪。途中,盘山公路与崎岖小路的衔接处,路边临崖而立的一棵大槲树,就是当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战士挑粮上山休息过的地方。陪同人员告诉大家:“几十年了,这棵大树仍然保存良好,供人们参观。”听到这里,溥仪心驰神往,连忙下车,极目远望,眼前所见,真是一派不染人间烟火的奇山丽水,那群山奔涌,云海飘忽,简直是气象万千。溥仪为感谢大家的和诗,再次即兴赋短诗一首,并大声朗诵:
伫仰当年大树风,
甘裳遗爱古今同。
“五同”毕竟今逾古,
六亿人民仰慕中。
同行人员听后热烈鼓掌。
“读书石”边感悟深
下午,溥仪一行驱车来到小井红军墓地瞻仰。当听到那时有100多名红军伤病员就是在这里被国民党杀害时,溥仪不禁低下了头,心情沉重,眼眶湿润。他们排成一字形队伍,向烈士们深深鞠了三鞠躬,并沉默志哀。
溥仪一行接着来到大井参观毛主席旧居。这里白色房子颇有几分壮观,共有9排土木结构房子,外墙四周全部刷上石灰,站在山上望去十分显眼。大井讲解员介绍说:“这些房子原为广东一名木材老板建造,曾经成了王佐绿林队伍的营地。毛主席上山后,就把红四军军部、医务所、乡工农兵政府设在这里,毛主席也住在里面,常在外面散步,思考问题,并坐在那块石头上看书。”
溥仪看到这里一字形的长排白房子很新鲜,站在屋内四处察看,共穿过4个天井,9排厢房。然后出来细看毛主席的“读书石”,觉得这块石头来历不凡,顿时肃然起敬,接着弯下腰来用双手轻轻抚摸,仿佛是在摸一块“圣物”。杜聿明见他一副充满深情的虔诚神态,便说:“您不妨上去坐一下。”溥仪连忙说:“呃,我怎么敢像毛主席一样坐上去呢?”讲解员笑着解释道:“石头是坐不坏的,参观的人都喜欢坐一坐。”博物馆馆长开玩笑地插话:“坐了能沾上毛主席的‘仙气’呢!”溥仪有些犹豫,但还认真地说:“别人归别人,可我……我不能同毛主席平起平坐。”平时善于活跃气氛的沈醉,以诙谐语气说道:“您不是皇帝老子吗?……”溥仪赶忙打断他的话,摇头摆手,慌张地说:“可不能这么说,我算什么皇帝老子呀?只有毛主席才、才是英明领袖哩!”大家看见他这副发急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溥杰手指着兄长说:“人家是同你开玩笑呀!你还当真。”
之后,溥仪等人在老红军、原大井乡苏维埃主席余振坤的陪同下,来到井冈山敬老院看望了当年的赤卫队员们,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并合影留念,溥仪深情地对井冈老人们说:“这次来到革命摇篮井冈山参观瞻仰,我感到无上光荣,学到很多新的东西,心灵深处受到一种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启迪和教育,回北京后,我要很好地向周总理汇报,谈谈我思想上的收获和体会。谢谢井冈山人对我们参观团的热情接待,祝井冈老人健康长寿。”
4月15日,参观团返回南昌,然后经长沙、武汉回到北京。溥仪立即向周总理作了书面汇报,特别提到在井冈山的参观感受,他写道:“通过在井冈山参观访问,我进一步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伟大。毛主席当时对国内政治形势的深刻分析,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三者密切联系的思想,农村包括城市的思想,开展在部队中建党工作,以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建军思想,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军事思想,都是在井冈山这一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敌人力量强大,革命力量尚薄弱的时候,毛主席就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且有敢于革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正是沿着这些光辉思想而取得的。”
从溥仪四首诗句和上述汇报中可以看出,他在字里行间展现了对共产党、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无限崇敬,表达了对工农红军英勇斗争精神的由衷敬意。
摘自:《纵横》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回复:老北京的“烟民”(资料三)
毛泽东与秦腔艺术
1938年4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工人代表大会组织的戏曲晚会上,看了秦腔《升官图》、《二进宫》、《五典坡》等剧的演出,在场观众情绪很高,掌声不断。毛泽东向坐在身边的工会负责人毛其华说:“你看,群众非常欢迎这种形式,群众欢迎的形式我们应该搞,但是内容太旧了,应该有新的革命内容。”毛其华指着坐在毛泽东身后的柯仲平说:“这是文协的老柯,他是专门搞文化工作的……”毛泽东转身亲切地问柯仲平:“是不是应该搞啊?”柯仲平(时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副主席)肯定地回答说:“应该,应该。”并坚定地接受了毛泽东的指示。
从第二天起,柯仲平就四处奔走,招人筹资,决心创造一个以古老秦腔艺术形式,反映红军将士和劳苦大众生活的艺术团体。
20世纪3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处境十分艰难,要完成这么一个任务,困难是很大的。但是,在陕甘宁边区很有名的云南籍诗人柯仲平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并展开了细致而深入的工作。在寻觅人才的过程中,他获知延安师范学校有一位老师叫马健翎。此人能编会唱,酷爱秦腔和眉户艺术,同时还领导着一个以学生为主的“乡土剧团”,经常编写一些秧歌剧或秦腔折子戏,在不同场合下演出。柯仲平如获至宝,很快约见了马健翎。当柯仲平谈起想组建一个新型秦腔剧团时,马健翎十分激动,他说早有此愿,特别是当得知这是毛泽东指示时,更加坚定了实现此愿望的决心。
在组建剧团最困难的时候,毛泽东派人送来了300块银元,极大地解决了建团的燃眉之急。经柯仲平、马健翎和另外几位同志反复研究后决定,剧团的名字定为“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以显示永远为民众服务的决心。剧团建立了必要的机构和章程,柯仲平任团长,马健翎任副团长兼剧务主任。
1938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第二年,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决心把强盗赶出中国去。抗战!抗战!挽救濒临灭亡的中华民族!这是时代的呼声。民众剧团结合这一形势,在很短的时间里,赶排出了一批秦腔现代短戏《好男儿》、《一条路》、《回关东》等。这恐怕算最早用秦腔艺术,讴歌人民战斗、生活的剧目了,也是自毛泽东指示后第一批秦腔现代戏的处女作。
《好男儿》描写的是东北抗日联军战士郑二虎被日军俘虏后,遭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后来抗日联军打进县城救出了郑二虎,全歼了县城的日伪军。此剧主题鲜明,短小精悍,具有很大的鼓动性和唤起人们奋斗的感染力。《一条路》和《回关东》同样是号召人们团结起来,抗击日寇侵略的故事。日,在延安天主教堂公演时,极大地轰动了延安县城,秦腔艺术经更新内容后,得到了观众的真心喜爱!1938年秋,马健翎编了一个话剧叫《国魂》,此剧是反映党的统战政策的:共产党号召知识分子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1938年冬天,此剧首次在抗日军政大学演出,毛泽东也亲临现场观看。戏演完后观众普遍反映说,故事曲折,情节动人。毛泽东当晚就接见了马健翎,说:“这个戏写得很成功。很好,如果你能把它改为秦腔,作用就更大了。”马健翎很快把话剧《国魂》改成了秦腔。当此剧再次以秦腔形式演出时,毛泽东又一次观看了演出,非常高兴,并拍手叫好。过了几天,毛泽东写信给柯仲平,信里说:“请你转告马健翎同志,让他把秦腔《国魂》改名为《中国魂》。”从此,《中国魂》以秦腔形式在延安演出,很受人们欢迎。
1939年2月,民众剧团离开延安,深入陕北边远山镇作巡回演出,除了秦腔外,还有少量眉户和秧歌剧。陕北当时虽为老解放区,但人们能以秦腔艺术接受抗日救国理论,这还是首次。这次巡回演出,行程约1200公里,所到城乡三十余处,在军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毛泽东曾对朱德说:“民众剧团经常深入群众,宣传革命理论,这很好。”
1943年秋,张闻天通知民众剧团,毛泽东要接见柯仲平和马健翎,同时被接见的还有抗战剧团的负责人杨醉乡。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毛泽东会见三贤”。毛泽东说:“一个抗战剧团,一个民众剧团,好像两个很受群众欢迎的播种队,走到哪里,就将抗日的种子撒播到哪里。民众剧团是在物质和创作极困难的条件下诞生的。你们编演的秦腔《好男儿》、《一条路》等剧,既是大众性的,也是艺术性的,体现了中国的作风和气魄,体现了中国的新文化,我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对戏曲界柯仲平、马健翎、杨醉乡的接见,极大地鼓舞了从事文艺工作的同志,一批优秀的音乐、诗歌、戏曲及文学作品相继诞生。1943年及随后几年里,马健翎和他的战友们先后编导了大型秦腔现代戏《血泪仇》、《穷人恨》、《一家人》(又名《保卫和平》)和秦腔古装戏《鱼腹山》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1946年10月,中共中央为欢迎王震和三五九旅指战员从中原解放区回到延安,周恩来副主席特指定民众剧团在欢迎晚会上演出《一家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陪同王震一起观看了演出。第二天毛泽东写了一封表扬信,让宣传部转交柯仲平,向民众剧团全体人员宣读。
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彭德怀和王震曾多次观看秦腔现代戏《血泪仇》、《穷人恨》、《一家人》等,并亲笔写信给民众剧团全体人员,表示赞扬和提出希望。解放军不少指挥员在战前动员会上,经常组织官兵观看《血泪仇》、《穷人恨》等戏,为启发革命斗志,英勇杀敌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毛泽东说:“秦腔是对革命有功的。”
从1938年毛泽东提议改进秦腔艺术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深受西北人民热爱的秦腔艺术,经多年的不断改进完善,已经开辟出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已有了正规的学院和学校,还有不少学者从理论到未来的改进与发展作深层次的研究。毛泽东早期对秦腔艺术的关怀与支持,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摘自:《炎黄春秋》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回复:老北京的“烟民”(资料三)
周恩来给张学良的十六字密信
周恩来、张学良在短暂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尤为惹人注目的是,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曾托人给远在台湾幽禁的张学良捎去一封十六字密信,真切地反映了周恩来对张学良的关切情感。周恩来给张学良的这封亲笔信,既没有收信人的姓名,也没有写信人的署名,全文只有十六个字: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
有关周恩来给张学良的这封密信最早披露于1990年,10多年过去了,密信的知情人或年事已高,或已作古,或三缄其口,多年来,围绕这封密信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0世纪60年代海峡两岸正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这十六字密信究竟是通过什么人,以何种方式传递到张学良手中的呢?近日,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史料和走访知情人,对十六字密信的相关史实进行了深入考证,对以往种种说法中的舛误之处,进行了一一考订。
关于密信传递的时间
关于密信的传递时间,历来说法不一,计有1960年说、1961年说、1962年说等不同的说法,就是1961年说又有1961年春和年底两种说法。
最早向外界公开这封密信的是曾在周恩来身边长期工作的童小鹏,据他回忆:“日晚,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北京饭店举行宴会,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应邀出席宴会的有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铭、张学思以及与张学良有过交往的东北籍人士。席间,大家很自然地谈起了张学良在台湾的近况。张学思激动地向周恩来敬酒时,泣不成声。周恩来也留下了热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眼泪是代表党的不是我个人的。25年了,杨先生牺牲了一家四口,张先生还囚禁在台湾,没有自由,怎能不使人想起他们就落泪呢?’回到寓所,心情难以平静的周恩来写下了十六字短信……”
由于童小鹏曾长期担任周恩来的秘书,又是第一个披露这一内幕的人,应当说他的回忆还是有很高可信度的,以至很多学者在没有做进一步考证的情况下,将这一说法加以引用。一时间,周恩来在1961年年底或者1962年春通过特殊渠道给远在台湾的张学良捎去密信的说法似乎已成定论。
但是,罗青长在日《人民日报》撰写的《情深意重割舍不断———忆周恩来与张学良的情意》一文中,写道: “1960年,周恩来总理得知张学良将军的弟弟张学铭及夫人朱洛筠要到香港探亲,便在西花厅宴请张学铭夫妇。当时我在陪。席间,周总理谈到对张学良的牵挂,他手书了几句话托张学铭夫妇设法转达给张将军……”
罗青长长期从事对台工作,了解许多对台工作的内幕,他的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他在文中特别提到的“当时我在陪”,更是令人毋庸置疑。
那么,传递密信的时间到底是哪一年呢?我们在中共中央文献档案中找到了直接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可信的时间证明,这份档案全文如下:
张学铭、张学思给张学良的信,已托朱五送到台湾张学良手中,我写“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几句话已带到,张现住董显光家中,仅获有限度的自由。
这份档案的准确时间为日。从这份档案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它应该出自周恩来之口,而且是总理在得到密信已转交到张学良手中的信息反馈后,向中央做的汇报。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受总理委托完成这一使命的人,一定会第一时间将此事汇报给总理,同样,总理也会将事情的经过及时向中央汇报。由此来看,密信一定是在1961年5月通过安全渠道转到张学良手中的。
谁是密信真正的传递人?
谁是密信的传递人?此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密信是由郭增恺夫人传递的。此说大多依据童小鹏的回忆:“日晚,心情难以平静的周恩来写下了十六字短信,决定通过特殊渠道转交远在台湾的张学良,信写好后,周恩来几经思考,终于找到了理想的送信人选———郭增恺夫人。此后,郭增恺夫人不负众望将总理的密信安全送到张学良的手中。”
童小鹏此语一出,立即被史学家接纳。因为郭氏夫妇与周恩来及张学良夫妇皆有着很深的交情。郭增恺原为杨虎城17路军参议。西安事变爆发后,宋子文将当时关押在南京的郭增恺保了出来。宋子文与宋美龄前往西安救蒋时,郭作为宋子文的随员一同到达西安,协助宋子文做调解工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很多工作,郭增恺由此深得周恩来的赏识。当时其夫人在香港居住,不仅能自由出入台湾,而且与张学良夫妇也有交情。郭增恺夫人作为双方均信赖的朋友,完成这一使命自在情理之中。
但事实却与此说相去甚远,童小鹏的回忆至少有两点错误:时间和密信的传递人。关于时间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考证,而在前面我们提到的日的那份中央档案也明确提到“张学铭、张学思给张学良的信,已托朱五送到台湾张学良手中,我写‘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几句话已带到……”根本未见郭增恺夫人参与此事的任何依据,这是其一。
其二,据同样作为知情人的罗青长回忆,明确提到张学铭夫妇是密信传递人之一。(见前页右栏第三段引文)
这样说来,至少张学铭夫妇、朱五三人曾参与了密信的传递。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张学铭夫妇不具备到台湾送信的可能,是不是朱五将周恩来的密信亲手转交张学良?带着这一疑问,笔者走访了张学铭的儿媳吴量绩女士,却意外地获知,其实参与密信传递的人除了张学铭夫妇、朱五外,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参与了此事,而且就是这个人最终将总理的信交给了张学良。她就是现居台湾的朱浣筠。
张学铭是张学良同父同母的胞弟,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出任天津市市长。九一八事变后,张学铭携同妻儿到西欧、美国游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张学铭由香港被迫回国,出任国民党政府东北长官部参议室中将主任、行辕参议室副主任、总参议等职。全国解放前夕,张学铭毅然决定留在大陆,迎接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张学铭回到天津工作,曾任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民革天津市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等职,深得周恩来的器重和信赖。
张学铭的夫人朱洛筠是北洋政府代总理朱启钤的第六个女儿。朱启钤先生1964年病逝于北京,生前颇受周恩来的敬重和关照。朱洛筠不仅是张学良的弟媳,而且和赵一荻是中学时代的同学。
朱洛筠的五姐叫朱湄筠,人称“朱五小姐”。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马君武曾写过一首“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的打油诗,讽刺执行了“不抵抗命令”的张学良,诗中的朱五指的就是朱湄筠。朱湄筠后来嫁给了张学良的亲信朱光沐。张学良遭到幽禁后,朱光沐做了宋子文的秘书,当时住在美国,朱湄筠带着子女独自生活在香港。
朱浣筠是朱洛筠、朱湄筠的第十个妹妹,当时住在台湾,她的丈夫卢志德是蒋介石的私人医生。朱浣筠夫妇都信奉基督教,跟蒋介石、张学良同在台北的凯歌堂做礼拜,朱浣筠有和张学良接触最为便利的条件,是能够与张学良直接接触的最佳人选。
据吴量绩女士回忆,1960年的一天,周恩来在北京宴请张学铭夫妇。席间,周恩来谈到如何花了好多的钱,找了好多的渠道、好多的人,都不能跟张学良接触上的无奈。希望听听张学铭的意见。张学铭略加思索,向总理提议,此事找他的夫人办最合适,并向总理详细地介绍了在台湾、香港的朱家姐妹情况。当时,周恩来听了张学铭的介绍十分高兴,马上拿出纸笔写下“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四句话十六个字。考虑到张学良的安全,行事严谨的总理并没有在上面署名。总理把这封寄托着他对张学良无限思念与关切情感的短信郑重地交给了张学铭,希望张学铭设法尽快将信转到张学良的手中。
此后,张学铭夫妇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将周恩来写给张学良的密信连同张学良胞弟张学铭、张学思写的两封信交给了在香港的朱湄筠。1961年春,朱湄筠专程前往台湾将信交给妹妹朱浣筠,最后由朱浣筠将信安全送到了张学良的手上。
密信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的?
罗青长在他的回忆文章中提到:“周总理考虑得十分周到,他请张学铭夫妇到达香港后,再托台湾的友人将他的信装在口红盒里,到张学良夫妇经常做礼拜的教堂,趁人不备,交给赵四小姐,就说‘大陆方面的朋友有话捎给少帅’。”这一说法似乎跟以前大多数学者引用童小鹏的回忆如出一辙。此说认定郭增恺夫人带着总理的亲笔信到了台湾,由于未获准见张学良将军,一时难以完成总理交给她的这项特殊使命。不久她发现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常去教堂做礼拜。一天,她提前把周总理的信夹在一支口红中,赶到教堂,利用做礼拜的机会,把这支夹有周总理亲笔信的口红安全地交到了赵一荻的手中。
但是,这一说法却被吴量绩女士否定了。
据吴女士介绍,从总理写信,到信送往台湾,期间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精心策划和准备。张学铭夫妇接受周恩来的重托后,即以探亲为名前往香港和朱湄筠接洽、联络。由于此事关系重大,为谨慎起见,张学铭夫妇几次往返于大陆和香港之间,每次从香港回到北京,他们夫妇都要当面向总理详细汇报香港、台湾方面的情况,当时朱湄筠在香港因经营不善,生活十分拮据,张学铭夫妇每次到香港都带去很多钱,作为朱湄筠的活动经费。
经过充分的运作和筹备,1961年春,朱湄筠专程前往台湾,将周恩来写给张学良的密信连同张学良胞弟张学铭、张学思写的两封信交给了妹妹朱浣筠。5月的一天,朱浣筠将信夹在一本《圣经》里,带到了张学良、赵一荻经常去做礼拜的凯歌堂。在教堂做礼拜时,朱浣筠巧妙地靠近张学良,将事先准备好的《圣经》快速地递给张学良,在圣歌声中,张学良打开《圣经》,周恩来写的“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十六个字立刻映入他的眼帘。熟悉的字体,关切的话语,加上特有的灵犀相通,使张学良马上意识到这封未署名的短信,一定出自周恩来之笔。张学良与朱浣筠二人均心照不宣。
五、关于密信的背后
在周恩来给张学良写密信的前一年,即1959年,蒋介石一方面迫于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自认台湾政局稳定,已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并将看管张学良的任务交给儿子蒋经国,张学良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有限的自由。时刻关注张学良境况的周恩来早已从相关渠道获取了消息,总理认为这一松动是一个迹象和好的征兆,所以在信中有“前途有望,后会可期”之语。字里行间,充满对张学良获得自由的期望。
其实,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身陷囹圄后,曾力阻张学良送蒋回南京的周恩来,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张学良这位为抗日救国做出了重大牺牲的老朋友,从未停止过争取张学良恢复自由的种种努力。
早在日,周恩来就曾致信刚刚幽禁中的张学良,表达了对蒋介石扣押张学良的极大愤慨:“自兄伴随蒋先生入京后此间一切安然,静候蒋先生实践诺言,由兄归来主持大计。及撤兵令下,特赦成文发表,愈是使大家认识蒋先生信义和宽宏,乃事未周,蒋先生休假归里,中央军竟重复压境,特赦令转为扣留,致群情惶惑愤懑不可终日,”并嘱张学良“为国珍摄万岁!”
就在上面一封信发出的第二天,周恩来又致函蒋介石:“立释汉卿先生回西北主持,则内战可弭,和平可坚,……未承召谈,只因大兵未撤,汉卿先生未返,暂难抽身。以俟局定,当即入都应约。如先生认为事已速决,请先生以手书见示,保证撤兵释张,则来为促进和平,赞助统一,赴汤蹈火亦所不辞。”周恩来在做正面努力的同时,也不断通过东北抗日救亡总会等民间组织积极营救张学良,甚至每次与国民党谈判时,周恩来都提出释放张学良、杨虎城的要求,但始终未有结果。
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旧政协会议上,周恩来当面质问国民党当局:“现在强调国内团结,这使我想起一位对国内团结贡献最大的人,这个人是你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那就是张汉卿将军。他至今还没有获得自由。”同年,在延安召开的纪念西安事变10周年大会上,周恩来再次呼吁:“现在抗战胜利已经一年多了。然而张、杨两将军却被蒋介石囚了10年。这段公案人民会起来给予正当地裁决。在纪念‘双十二’的今天,我们要求立即释放张、杨两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更是牵挂远在台湾的张学良,总是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关系,暗中了解张学良的情况。周恩来常对身边的人说:“我们夺得了政权,但是不要忘了帮助过我们的朋友,有的现在还在台湾,等祖国统一了,一定要关照这些朋友。张学良就是其中的一位。”
1956年,正值西安事变20周年之际,周恩来在北京召开的座谈会上,再次提到张学良,他说:“由于西安事变,张、杨两将军是千古功臣,这点是肯定的。张汉卿亲自送蒋走是个遗憾。张汉卿在被扣后,还给我过两封信,多年来表现很好,始终如一,是值得使人怀念和尊敬的。张汉卿将来能援救出来最好,……”可见,周恩来无时无刻不把张学良的自由挂在心上。但遗憾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二十多年时间里,受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影响,周恩来为争取张学良自由所做的努力,始终未能如愿。
周恩来在他弥留之际,还不忘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周恩来躺在病床上批示的最后一份文件后面,接连写下“托!托!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萦绕在周恩来心头的仍然是对张学良无限的关切
我们知道,关于十六字密信,无论是周恩来还是张学良,他们在生前都未曾向外界透露过,我们当然无从了解张学良见信后的心情。但是近年来,随着张学良口述历史的不断披露,我们不难发现,他对周恩来的高度评价和思念,溢于言表。张学良在晚年从不讳言,周恩来是他一生最敬佩的人。周恩来与张学良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建立的这份特殊友情,虽历经岁月流逝、云天阻隔,始终难以割断,成为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
摘自:《炎黄春秋》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回复:老北京的“烟民”(资料三)
解析柳亚子的牢骚
日,柳亚子撰写了一首七律《感事呈毛主席》,毛主席于4月29日回复了《和柳亚子先生》一诗,其中有“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一联,此后,各家各派对柳亚子的“牢骚”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最近,又有好多文章谈及柳的牢骚诗,其中孙有光的文章,2004年在《炎黄春秋》第6期发表以后,很多报刊纷纷转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孙有光文章认为,由于中共方面让柳亚子从六国饭店移居颐和园,于是引起了他的牢骚,在颐和园益寿堂生活期间,柳亚子对那些“土八路”看不顺眼,于是就发牢骚、打门卫、骂哨兵、打管理员等等,发生了一系列的不愉快。
笔者认为,孙有光同志的文章,抓住的只是一些枝节,不是根本,罗列的只是皮毛,而非本质。
柳亚子一家移居颐和园是在4月25日,而孙有光同志提前到3月29日,因此接下来的孙文叙述的事件几乎都与事实有了误差。
日,那天是柳亚子逝世46周年的忌日,正好柳亚子的一位亲属与笔者等人在柳亚子故居缅怀柳亚子先生,座谈时说到最近好些文章对柳亚子先生作了颇不恰当的评价,尤其是孙有光的文章,他说:“柳亚子先生根本不会为了什么新鲜的扁豆和黄瓜大发脾气的,生活上的事都有夫人操办,他从来不管,对手下人,比如书僮、佣人都是很和善的,从来没有骂过他们,更不要说打了。”
最大的牢骚为和谈
要说柳亚子牢骚的原因,有必要再来阅读一下柳亚子的牢骚诗。1997年笔者发现了柳亚子先生《感事呈毛主席》的手稿,与发表稿较有出入,所以想把原稿和改定稿一起参互品读,以便更好地探讨柳亚子牢骚的原因。
开天辟地君大健,俯仰依违我大难。
醉尉夜行呵李广,无车弹铗怨冯?。
周旋早悔平生拙,生死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通过对柳亚子的立身行事的认识,对他全部著作反复阅读,特别是日记和牢骚诗的研读,笔者觉得,初到北平,引发柳亚子牢骚的事件决不是一桩一件,也决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现在就从引录的牢骚诗谈起吧。“俯仰依违我大难”(初稿)和“说项依刘我大难”(发表稿),二者指的同一回事,这是柳亚子最大的牢骚。
1949年2月,在香港的柳亚子接到毛主席的电召,邀请他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临起程的时候,柳亚子写下了格调欢快的《二月二十八日启程有作》:“六十三龄万里程,前途正喜向光明。乘风破浪平生意,席卷南溟下北溟。”
从2月28日到3月18日到达北平这20来天的时间里,柳亚子不止一次地赋诗表明自己的观点,打过长江去,彻底消灭偏安长江一隅的蒋家皇朝。在柳亚子看来,打过长江去是必然之举,蒋介石大势已去。想到解放军即将渡江南下解放东南父老,心中的欣喜常常溢于言表。尽管也听到有关国共再次和谈的传闻,但他深信毛主席不会中此缓兵之计。纵然有人要同国民党和谈,他柳亚子也会纵其张仪苏秦之舌,“一唱纵教万和来”,以回报共产党的礼遇。
3月25日,毛主席抵达北平,柳亚子与众人前往欢迎。欢迎晚宴后柳亚子写了四首七律,力主立即渡江作战:“华、拿陈迹休怀念,希、墨元凶要荡夷。”“长江自昔非天堑,逆豫何曾幸瓦全。”“百万大军渡江好,夫差授首甬东天。”再次观点鲜明地直陈己见,打过长江去。
然而,就在次日,意外的情况突然而来。3月26日早晨,电台中广播了一条重要新闻:中共代表团将于4月1日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举行和平谈判。这大大出乎柳亚子的意料,仅仅过了一天,即3月28日,柳亚子写了这首感事诗。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在初稿上,也即“俯仰依违我大难”句,柳亚子认为在对蒋介石和与战的大问题上,要自己俯仰其间随宜应付发表些模棱两可无关痛痒的言论那真是太难太难的了。但柳亚子正式定稿时作了改动,改成了“说项依刘我大难”,认为要说服项羽归附刘邦这是天大的难题,对蒋介石没有和谈的可能与必要,柳亚子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不满。初稿的“俯仰依违我大难”,偏重于个人角度来考虑国共和谈;发表稿的“说项依刘我大难”,则从大局上来看待国共和谈。弃个人角度而取大处着眼,这就是柳亚子修改的原因了。
柳亚子对蒋介石的认识是深刻的,而毛主席对蒋介石的认识同样是深刻的,且棋高一筹,毛主席要利用和谈争取更多的中间人士。4月20日,当蒋介石拒绝在和谈方案上签字之后,毛泽东与朱德发布渡江命令,不仅军事上势如破竹,在舆论上也广收仁德。
毛主席接到柳诗,没有立即作答,直到4月29日,人民解放军已经打过了长江,才回赠柳亚子,“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柳二十多年知交,有什么不可以说呢,然而出于对国家大局的考虑,这是国家机密,当时无法作答。毛主席是理解老朋友的,理解老朋友的“牢骚”,希望老朋友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共产党不会中蒋介石的缓兵之计,现在不是打过长江了吗!
现在,孙文虽然也提到“柳亚子先生对和南京国民党政府和谈本来就不同意”,但是把柳亚子牢骚的重点放得不当,说“此时为了给国民党代表团腾住地,又让他从生活条件优越的六国饭店移居到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颐和园居住”,引起了柳亚子不满,因此撰写了《感事呈毛主席》一诗。
第二大牢骚为被“夺席”
柳亚子第二大牢骚,初稿和发表稿提到的是不同的两件事,当以发表稿为是。“醉尉夜行呵李广”(初稿),“夺席谈经非五鹿”(发表稿)。
“夺席谈经”和“非五鹿”这两个典故,相当部分的注释说成柳亚子非常自负,把自己比喻作极有能力极有学问的人,也就是像朱云像戴凭。其实,正好相反,柳亚子引用“夺席谈经”之典,不是说自己是戴凭,相反自己是被戴凭夺了席的人;“非五鹿”,柳亚子说自己是被非难被驳斥的五鹿充宗。
早在日,柳亚子抵北平20天前,李济深主持了民革第一次中央联席会议,推选民革的新政协代表,柳亚子已经被排除在外了,更谈不上代表民革参加新政协筹备会了。后来,在政协筹备会期间,民革政协代表由6人增至16人,柳亚子才成为民革政协代表。
大家都还清楚记得,1948年上半年,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成定局。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议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2日,中共中央就邀请各党派代表赴解放区协商召开新政协问题电示中共上海局:新政协会议由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主同盟及中共联名发起。我党拟邀请民主人士前来解放区参加协商。所列32人名单中,柳亚子列名第五。
可是在到达北平之前,民革已经确定了参加新政协的代表,柳亚子先生竟然不在其内,原先列名第5的柳亚子连作民革代表参加新政协的资格都没有了。意外,大大的出乎意外,柳亚子岂能无动于衷?
更可气的是,当时文化界的主持者,也没有给这位名满天下的文化人,著名的诗人、学者安排位置。
新中国成立在即,柳亚子作为文学艺术颇有造诣的活动家,极望发挥特长,有所贡献。日晚,李维汉和周扬召集并主持了学术工作者会议,讨论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筹委会问题。柳亚子应邀出席,可是发言时意见不同。这在当天柳亚子的《日记》中有:“晚上开学术工作者会议,李维汉、周扬所主持也。李、周招宴,饮酒仅七杯,颇不痛快。”又,3月24日日记:“下午,赴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地址在中南海),被邀讲话,尚未垮台为幸!……又出席文协筹委会,未列名常委,从此可以卸肩了。”
柳亚子一生无意仕进未脱书生本色,不过他一生爱国爱民救国救民的思想信念不衰,始终想着为黎民百姓贡献才力。可是,至此柳亚子有一种被闲置起来的感觉。
“夺席”句和“醉尉”句都有被人冷落闲置甚或非难呵斥的意思。初稿“醉尉夜行呵李广”,着眼于妄评大作,尽管柳亚子很生气,但毕竟是小事一桩;发表稿“夺席谈经非五鹿”,着眼于被“夺席”,不让参加所擅长的工作,着实受不了,因此,柳亚子在定稿时将“醉尉夜行呵李广”改成了“夺席谈经非五鹿”。
无车也是牢骚
柳亚子第三点牢骚是“无车”,“无车弹铗怨冯?”。
关于“无车”,柳亚子在《恭谒孙先生灵堂有感》中写道:“余税驾北平之日,馆舍粗定,即思往香山碧云寺恭谒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总理孙先生之灵堂及衣冠冢。乃招待处诸同志恒以道?为言。嗣迁颐和园,相距益近,相思益切,因乘毛主席枉驾之便,面陈衷曲,一诺无辞。……”又日日记:“夜,餐时与任老夫妇及寰老之夫人同席,谈得很起劲,约明日同往北京饭店赴民盟例会,可不叹出无车矣。”柳亚子是高度近视,又加那时体弱多病,出门无车无陪同是方向莫辨寸步难行。一个行动不便但社会活动十分频繁的老人,感到无车的苦恼而提出要车的要求,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
对无车一事,柳亚子是有意见的,但是决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柳亚子私心发作的表现。记得在日迁居颐和园前夕, 柳亚子写了一诗赠给负责六国饭店接待工作的邓子平同志,题目就是《赠邓子平》:
嘘寒问暖费经营,豪气能消邓子平。
出入车鱼宁有憾?播迁吴粤岂无名!
狂奴肝胆吾轻剖,琐事眠餐汝总成。
自是人间美男子,翻疑母性太多情。
其中“出入车鱼宁有憾?播迁吴粤岂无名!”意思是说自己是在吴粤等地流亡出了名的人,实在不会为生活上的某些不足而闹意见的。写此诗时,柳亚子还没有接到毛主席的答诗,可见对“无车”一事,柳亚子在诗中仅是顺手一笔,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耿耿于怀。
希望进言而没有机会
在北平,柳亚子一直盼望毛主席的接见,他肚里有话,希望一吐为快。孙有光的文章谈到:“黄炎培3月25日到北平,3月26日毛主席就在香山双清别墅宴请黄炎培,畅叙别情、纵谈时局,而他(柳亚子)到北平一个多星期了,毛主席还没有接见他。”还有李济深和傅作义,他们都到毛主席的双清别墅,就国共和谈问题进行了交谈。可是,等啊等的,就是没有机会见到毛主席。
有许多话,柳亚子觉得只有向毛主席才能说,只有向毛主席说才有效。
比如与国民党和谈问题,在柳亚子看来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和谈只会给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队带来喘息的机会。
比如民革代表问题。1948年元旦民革组建时柳亚子是核心人物,被公推为秘书长,目前也是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如今怎么连个民革代表都当不上?李济深在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是跟着蒋介石屠杀共产党的,现在当上了民革主席,而1927年柳亚子因为反蒋而遭到蒋的通缉,现在竟把柳亚子排挤在外了。
比如北平的文代会筹委会没有柳亚子的位置,全国文联领导机构也没有柳亚子的位置。
比如“醉尉夜行”问题。在诗词创作方面,柳亚子自认与毛主席有着相当多的共同语言,毛主席一直非常赞赏柳亚子的诗词。早在日,毛主席就在信中高度评价了柳亚子的诗:“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