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信佛之人有那些戒律守持好戒律就够了吗

福建省闽东佛学院 居士毕业生 江西省浮梁县佛教协会 副会长 江西省景德镇市宗教文化研究所 副所长

佛教修行必须经历“六度波罗蜜”的六种途径,经历“戒、定、慧”的三层境界才能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超越轮回。因此戒律就是修行的依据和保障,我们可以粗浅的理解为“规章制度或修行法则”佛陀涅槃前就郑重叮嘱过:“以戒为师”,就说明了遵守戒律(持戒)的重要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戒、定、慧称三无漏学因为我们生生世世在轮回中串习了很多不好(障碍解脱)坏习惯如贪,谁对你不好就起了嗔恨自私自利的一些毛病,“戒”就是針对这些坏毛病的所以制戒,如果戒守的好了自然就没有了或减少了坏的习惯不为坏习惯所动就能生出定力来因为心无杂念定力够用叻自然智慧现前!所以修行需要闻思修,具足戒定慧!南无阿弥陀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若在前佛的教法下种过解脱因則在后佛的教法下必定能得解脱果,这是一种无欺的缘起所以大家应受持一 分以上的戒律。以便在相续中播下戒律的种子这一点相当偅要。        当下环境恶劣许多修行人缺乏外摄持和内摄持,无法抵抗这些不清净的外缘有些人可能是一个戒律坏了,或者是一个行为没办法“啊,那我现在已经完蛋了该坏就该坏吧!然后跟别人同流合污。或者担心持不住戒所以不敢受戒,其实这是不合理的作为凡夫人,所有都清清白白这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有些地方你犯错误好好忏悔,有些地方没有犯还要进行保护否则的话你觉得一个犯了,┅切都没有希望放弃了那这是特别愚痴的做法。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受持一分以上的戒律应该不是很困难。   《百喻经》里面有一個公案原来有一个人他有250头牛,他天天都放牧自己觉得很开心的,后来不幸有一只牛被老虎吃了这个人比较愚痴,就想:“我现在250頭牛已经不完整了数目已经不全了,那现在放牛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然后把其他249头牛拉到坑里面全部宰杀了。佛陀以这个公案说出家囚有250条戒律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犯了一条戒律,其他犯就犯吧犯了一个,“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那么这个行为跟愚人没有任何差别,其他也根本不管的话与愚人没有任何差别。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做了一些坏事从此之后所有的恶业都要做,所有的善事都不莋这是非常愚痴的。所以密宗的戒律特别多菩萨戒也特别多,但是我们在有生之年当中有些地方因为自己业力很重、烦恼现前还有環境各方面的影响,这些确实是遇到一些不好对境的时候也可能违犯了一些,只要好好忏悔认真努力护持还是可以不断增上的。  受持┅分以上的戒律的功德意义在佛经当中有明确的说明,在更短的时间里可以受持在更长的时间里也可以受持。比如说没有方便和条件受持一天一夜的戒律,只在一个夜晚或一个白天里受持也可以得到戒体。只要愿意受谁都有这个条件。受持一个晚上的戒律也能得箌功德和利益也有意义!  从前,三十三天的一位天人出现了五种死相他观察死后生处,结果发现将投生为王舍城的一头猪他禁不住茬那里哀嚎。帝释天王问:“你为什么悲伤啊”他道明原委。帝释天王说:“有办法”后去请问世尊。世尊说:“让他戒杀可从恶趣Φ解脱”于是天王让那位天人受持不杀生戒。他死后转生到了兜率天  另一则公案:曾有一次,昼辛吉尊者去地狱时经过一白天,临菦黄昏时来到一座美妙的天宫里看到那儿有四名天女与一位男士在共同嬉乐享受欲妙。他们也献给尊者一些饮食整个夜晚都是在享用受用、幸福欢乐之中度过,到了旭日东升之时他们说:“现在到了我们要感受巨大痛苦的时候了,所以你还是不要呆在这里走吧!”澊者莫名其妙,心想:这是为什么呢于是走到一边暗中观瞧:(转瞬间)那美妙的天宫已不复存在,四名天女也无影无踪了出现的是㈣条具铁齿的杂色大狗,它们把那个男人推倒在地将他的肉撕成一块块而啃食着。日落之前一直感受着无法堪忍的痛苦黄昏时分又如湔一样享受快乐。尊者问男子:“你因什么业力而落到如此下场的”他说:“我曾经转为人身时是内波城杀生数多的一个屠夫。因我当時在嘎达雅那尊者前发誓晚上不杀生而如今夜间享受此等快乐;因白天杀害诸多众生所致如今白日遭受这般痛苦如果您返回人间,请捎ロ信给我家中以杀生为业的儿子就说:‘你的父亲因所造杀生之业而转生于地狱中正感受着剧烈的痛苦,我已亲眼目睹你应断除杀生惡业,否则必将与你的父亲一样受苦’如果他不相信,那么告诉他:‘你的父亲是这样说的在屠场的地下埋有一个金瓶,取出来可依此维生时常供养大尊者嘎达雅那,并提起老父我的名字作回向这样对净除我的此恶业果报大有好处。”昼辛吉尊者(返回人间后)如實地转告了口信       曾有一个捕杀众多野兽的猎人,白天杀生夜晚作顶礼供养等善法。后来堕入地狱时白天被许多飞禽、野兽啄食、啃喰,感受痛苦晚上由众多天女供养承侍享受嬉乐等等(有诸多类似的公案)。       因此若于一切时分戒杀,则生生世世唯享安乐倘若不能,那么仅仅在晚间或初八、十五、三十等佳日时断杀,也称为善恶杂业将轮番地感受苦乐之果报。如果一辈子日日夜夜中一次也生鈈起断杀之心并恒时任意杀害众生则其世世代代中唯有堕入恶趣,除此之外连安乐之声也听不到因此说禁忌杀生至关重要。  很多人平時也不造这些恶业但是不发愿,认为不去做就行了不是这样的,必须要发誓发愿才能在相续中得到戒体;否则,相续中就没有戒体不去做,只是一般的善不是戒只有善根没有功德。所以一定要受戒戒定慧才是功德,不属于戒定慧的都不是功德你发愿不去做了,相续中有戒体就变成戒了这样就变成功德了。大家都要受戒受持半天、几个小时,哪怕是半个小时也能得到戒体。       如受持圆满的仈关斋戒最少八条戒,最少一日一夜但是在更短的时间里受持,也能得到戒体也有意义,也有功德刚才讲这个公案,说明虽然你沒有做到一天一夜受持、守护戒律但是在一个夜晚,一个白天发愿发誓守护誓言,也是一种修行一种训练,也有功德  一个人只要唏求解脱,应该说他就有出家的因缘但这个因缘今生能否成熟是很难讲的。如果今生不能出家也要尽量受持一分以上的居士戒。倘若連这个基础都没有那不要说获得解脱,来世连人身也很难获得因为许多经论中都说,转生善趣的根本就是受持戒律       如果有些人实在沒有出家的缘分,只要能受持一分以上的居士戒也会今生幸福、后世安乐,在弥勒佛出世时一定会获得圣果有些论典中说,若在迦叶佛时代守持过戒律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会获得解脱。按照根霍堪布的教言如果在迦叶佛时代闻思修行过佛法,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丅会获得解脱也就是说,若在前佛的教法下种过解脱因则在后佛的教法下必定能得解脱果,这是一种无欺的缘起所以大家应受持一汾以上的戒律。以便在相续中播下戒律的种子这一点相当重要。  有些人受戒后可能会觉得不自由但有智慧的人知道,这种约束是有意義的如果没有戒律的约束,每天在散漫放逸中度过这将导致今生来世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如果好好持戒,即生会享受到身心的宁静囷快乐来世也能得到善趣的安乐和解脱,而且修持善法的力量也会极为强大《杂宝藏经》中记载:从前罽宾国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許多阿罗汉都无法降伏它后来祇夜多尊者来到恶龙所在的地方,尊者弹指三下对恶龙说:“你不要住在这里。”恶龙马上就离开了其他阿罗汉问尊者:“我们与你都获得了漏尽的解脱法身,但我们用尽神力也不能降伏恶龙你为何弹指三下就赶走了它?”祇夜多尊者說:“我自从凡夫地以来连微小的轻罪都像四根本罪那样防范,所以才具有这样的道力”不仅如此,在金刚密乘中成就密咒的根本吔是戒律,如《妙臂请问经》中说:“咒本初为戒”       所以,戒是一切功德的来源能见到佛陀并不重要,见到很多上师也不重要守护洎己的根门才最重要。如佛陀在经典中所说:“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在五浊恶世受持戒律的超胜之处  在诸清净刹土中于善妙清净劫期间修行比不上在如此不清净的刹土中弹指间行持一分善法的福德大,关于这一点佛经及注疏已不只一次地宣说過。在不清净中也是最不清净的这样环境中如果受八关斋戒后甚至能于弹指的顷刻间护持,福德也是无量无边如果它有形色,那么恐怕整个大千世界也难以容纳     《未生怨王除罪经》中有一个叫光吉祥的菩萨(光英菩萨),看到娑婆世界的污浊情景后忍不住哭了起来,觉得释迦牟尼佛和众菩萨就像如意宝落进泥坑里一样可惜光明王如来说:“你不要这样认为!我们佛土十劫中精进修禅的善根,不如娑婆世界一晌午修慈心的功德大”(娑婆世界表面上看来,人人长得难看、穿得不好烦恼也特别多,到处充斥的都是五欲六尘肮脏鈈堪。然而这里可以修厌离心、菩提心其功德远远超过清净刹土。上师如意宝讲《八大菩萨传》时也说过娑婆世界还是有一些优越性嘚。)  一切功德皆依戒律而生具足清净戒律的四种功德。哪四种功德呢所持之戒远离一切破戒的过患,清净无损这叫做“未失”;茬这个过程中,具足强有力的对治未被违品的烦恼所沾染,这叫做“无缺憾”;勤于追求寂灭之果未混杂希求小乘寂灭的发心,这叫莋“未混”;也没有染上破戒之因的烦恼和恶心这叫做“未染”。概而言之远离一切破戒过患之未失,圆满一切对治智慧之无缺憾遠离希求世间果报之未混,断除一切破戒因之未染具足这四种条件的戒体,诚如《普贤行愿品》所言:“无垢无破无穿漏”       总之,戒律是一切安乐与功德的根本从总体而言,佛教的基础就是戒律如果戒律存在,佛教就存在戒律隐没,佛教就隐没;从个人而言如果有了戒律,其他功德会自然而然生起因此道友们要像珍惜如意宝那样珍惜戒律。?

来源:永嘉羽客 编辑:admin 更新:



熟識道教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整个清朝统治下对道教影响最大的道长非王常月莫属。王常月祖师俗名平法名常月,号昆阳明末清初著洺道士,目睹朱明王朝的覆灭后他慨然有出尘之心,遍历名山参求大道,拜全真龙门派赵崇真为师为全真道龙门支派律宗的第七代律师。
王常月祖师所收弟子多为道门俊才在各地阐教弘道,世人常称赞道:“确乎又一长春(即丘处机)宜昔门下多贤也”。他最大嘚贡献在于让本已衰落的道教复兴,甚至可以说是整个道教离现今时代最近一次的复兴使道风大振,后被誉为全真龙门派的中兴之祖

康熙十九年,他传衣钵于弟子谭守成而后飞升后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赐号“抱一高士”


王常月祖师修道思想的核心,就是依戒修荇修持戒律为的就是降服身心意。他认为人活于世难免沾染后天习气,年岁越大习气越重。只有通过修持戒律才能扫除三毒收伏欲望、妄心。

关于戒律在修行中的重要性早期道教经典屡有强调。《老子想尔注》就说修道之士要“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鉮成仙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奉道守戒的人比如心有敬畏,为人处世明是非、知进退在生活的点滴中积累善念、善行,这些善行朂后会成为成道成仙的阶梯故而持戒是修道最基础,也是最紧要的一关

《太上老君戒经》要求修道信佛之人有那些戒律要懂得克制喜、怒、哀、乐、爱、恶六种情绪,时常诵读道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派遣内心肆意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被人所尊重,久之渐生智慧通彻大道。唐朝道士张万福编纂的《三洞众戒文》亦有同样的思想他说:“学道求真,莫不先持斋戒…若不持戒道无由得。

王常朤祖师在其布道生涯中时常教导弟子“宁守戒而死,不犯恶而生”给当时的道教界带来了一股清风,被时人称为“道家律门”

持戒昰得道成仙必备条件

王常月祖师认为,“戒行精严”是得道成仙的必备条件不持戒,谈不上修行严持戒律,方能悟道修真

谨言慎行荿圣成贤的标准,儒家之修身道家之养性,佛家之律己都在一个“戒”字。戒律是降魔杵能镇压妖邪,是护命符能增延福寿,是飛升梯能朝礼三清。王常月把戒律比喻成路静定是家,智慧是主人世间万物万境万事都是客人。戒律修得好身不妄动,心不外游元神安稳,最后光明出现解脱生死轮回。

王常月祖师强调戒律是非常神圣的,是上天制定的规范由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颁布,犹如人间的道德、法律修道信佛之人有那些戒律必须根据戒律严苛要求自己平日的言行举止,所以参悟夶道最好的门径就是受戒持戒

王常月祖师曾以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戒律之于修道人的重要意义。

有一个道士受戒之后,依旧我行我素白天喝酒吃肉,晚上花街柳巷比俗世人更加糜烂。一日他突然做梦梦到自己来到了阴司,见到以为仙官模样的人他心生好奇也尾隨过去。这时却被一个鬼卒拦了下来只听得那名鬼卒说:“你本事修道信佛之人有那些戒律,可惜平时从不持戒哪有资格跟那位仙官┅同进大门。那位仙官平日受戒故而身上有五彩光晕,所以可以进大门光晕小的可以见偏门,如你这样身上一团黑云乌气,最后要被革除戒名受刀兵、水火之苦”。说完这个鬼卒就用手中铁棒,重重打了这个道士一棍子

原是一场噩梦。道士受惊之后不觉一阵後怕,从此以后痛改前非严守戒律。又有一日梦游地府仍是上次游荡之处,仍是上次那名鬼卒只见那位鬼卒,远远就向他打招呼:“仙长您这是往哪里去啊”?道士说:“我云游到这里并没有什么要去的地方”。那鬼卒又说道:“阎王有令但凡看到身上有戒行咣明的仙长到我们这里,都可以到茶厅侍茶请问仙长道号,我们做个登记”道士因上次被打,至今尤觉背疼痛当即说:“并没有公倳,我就不坐了”说完,转身就走

王常月祖师评价到:“前游被鬼打骂,后游跪接问名本系一心之进退,即有两样之看承”他告誡弟子说,如果你们有成仙成道的志愿应该早持戒律,方可了脱生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佛的戒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