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蒋介石正式对日宣战直到珍珠港事件后才对日宣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蒋介石第一反应为何是后悔?
[摘要]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月中,蒋介石其实已经逐渐理解到,美国法律和政治局势对罗斯福的外交政策限制重重,因此他并没有想说服罗斯福对日作战的念头。珍珠港事件爆发时,蒋介石必须马上面对一个重要问题:究竟应该只对日本单独宣战,还是对所有轴心国家同时宣战?对中国而言,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在国民政府中有人强烈主张立即向三国宣战,也有人主张中国应该小心观察西方国家的动向,再作决定。蒋介石本人也举棋不定。蒋介石甚至建议罗斯福尽量避免与日发生冲突一般认为,珍珠港事件之前,蒋介石对抗战已经有些力不从心,美日开战无疑是蒋介石梦寐以求的局面。其实,蒋介石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兴奋,倒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坦然承认,珍珠港事件让他舒了一口气,甚至感到欣慰。有趣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似乎并不在意斯大林或丘吉尔的反应,反而对中国的态度异常关注。早在日本发动攻击之前,他已经主动地向胡适大使提出警告,万一美日战争爆发时,他希望中国领袖及人民群众能够自我克制,避免公然庆祝。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月中,蒋介石其实已经逐渐理解到,美国法律和政治局势对罗斯福的外交政策限制重重,因此他并没有想说服罗斯福对日作战的念头。相反地,他甚至建议罗斯福应该尽量避免和日本发生武装冲突。即使在珍珠港事变前不久,当美日关系已经紧绷时,蒋介石在日依然告诉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将军说:“予之抗战政策,希望英美运用政治、经济压力以制裁日本,并无英美对日作战之愿望。”换言之,在蒋介石心目中,他此时之所谓“战胜”日本的定义,并不是妄想在军事上“击溃”日本,而是使日本在华侵略行动因无法进展而被迫终止。因此,中国当时最务实的愿望是:在中日战争结束后,能够获得美国对战后中国重建工作的支持。甚至到了日,蒋介石得知日本预备和美国重启谈判时,他的判断还是日本根本没有胆量向美国开启战端。事实上,蒋介石真正期盼的是苏联和日本之间能够发生大战。日本在日星期日凌晨6时偷袭珍珠港,重庆得到消息是第二天凌晨1时。当时,蒋介石正在郊外的黄山官邸过夜。等到凌晨4时,才接到电话,报告开战消息。根据蒋介石自己的记载,他起床后一如往常地进行晨祷,随即返回重庆市区。按照蒋介石日记的叙述,他对珍珠港事变的第一个反应是后悔,觉得自己早先不应该过度敦促美国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以致日本丧失谈判耐心而决心展开攻击。但是到了12月11日,他又从日本攻击西方国家的速度之快和执行之彻底等迹象得到一个新的体会。他推测日本必定是早有预谋,而且经过长期准备,绝不会因为美国在谈判桌上牺牲中国利益而改变其主意。中国人没押宝早在1940年底,蒋介石对国际局势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和中国的应对之策,就已经在心中推演了许多次。在他看来,中国最坏的出路是与日本媾和。除此之外,即使在西方与轴心国之间发生战事时,中国也无必要仓促作出选边决定。相反地,中国应该先观察局势的变化再作定夺。具体言之,假如西方国家很快就丧失了南亚及东南亚等地区的话,那么中国就应该置身战事之外。因为如果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通道被切断,中国就无法从西方阵营获得有意义的援助。更何况,中国如果加入西方阵营,可能还会开罪苏联。而当时苏联仍然是中国政府心目中最有价值的盟邦,蒋介石也最希望日苏之间能够开战。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中国贸然去参加西方阵营的话,只会增加苏联和日本联手欺压中国的风险。而这正是中国最应该避免的局面。反之,如果西方国家在开战之初能够在南亚和东南亚站稳脚步,那么中国与西方国家结盟就可以获得实质援助。因此蒋介石提醒自己,在苏联表态之前,中国务必置身西方与轴心国的战争之外。等到情况明朗之后,中国再决定是否加入西方同盟。由此可见,蒋介石对于国际局势曾经作过相当理性的思考。蒋介石这番思量,自然是基于中国抗战的需要,而这种考量也在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心中反复推演。虽然日本对美国开战之后,中美之间成了“事实上”的盟国,但英国人和苏联人并不认为蒋介石和自己是一家人,甚至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也不一定觉得蒋介石是敌人。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gregli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蒋介石高兴得睡不着,连夜对日宣战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蒋介石迫于国际局势,虽与日本开战四年,却并未对日宣战。这次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被拖下水之后,欣喜若狂,他苦撑待变的战略终得实现。
4.1万26.4万1.8万68335.3万1.4万557944701.3万4.0万7.5万38346.2万1.8万10731.4万3.4万72256.7万3.4万666被浏览168,707分享邀请回答
https://v.qq.com/x/cover/20vepnh2rizch2y/s0022upwfl1.html
什么是扯淡?就是把观点当事实什么是扯蛋?就是把事实整理成观点。珍珠港事件是一颗超级巨蛋。没有这个蛋,二战还不能叫“世界大战”。二战一般是以德国攻打波兰的日算起。严格说,那只是“欧战”的大战日。甚至,德国人进攻苏联的日,严格的说,也只是“欧战”。打成了“世界大战”,只能是日。珍珠港事变那一天。英国人高兴了。丘吉尔睡了一个有史以来最得意的觉,“当我去睡觉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感情与感想,所以睡了一个得到拯救而心怀感激的人所睡的觉。”德国人自动跟进,跳进了火坑。太平洋是一个超大的坑,火大了。这一切的关键点,就是“中国”。日本人知道一切的麻烦都来自“中国”。日本跟美国说,我们好好谈,但是,能不能不聊“中国”。美国人说,你丫演《哈姆雷特》,然后要删除哈姆雷特王子。这他妈能玩得下去吗?日本和美国在谈神马?日本:1.你别封我的账号;2.别断我的油。美国:1.如果我火拼德国,你丫别掺合。2.你丫从中国撤兵。3.从越南南部撤兵。日本回嘴:从越南南部撤兵,我OK。你打德国,我不一定掺合。从中国撤兵,也OK,但是25年之后。美国一度是预备答应了。就为了再拖个半年。蒋介石火大了。愤怒之情直逼当今的菲律宾总统。他急电宋子文胡适:美国有一点点认怂,中国立马崩盘,以后美国再伸手帮我,全他妈是扯淡,“美国对日经济封锁政策有任何一点之放松或改变,则中国抗战必立见崩溃,以后美国对华有任何之援助,皆属虚妄。”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痛惜之至。从此可知帝国资本主义者惟有损人利己毫无信义可言。”丘吉尔也不爽,但是老奸巨猾地说,“只有一点使我们感到不安。蒋介石怎么办?如果他们崩溃,将大大增加我们的危机。”罗斯福图书馆驻馆研究员大卫-伍尓纳说,“英国是支持中国的。最为重要的一次沟通的时间非常微妙。在最后几小时,是国民党导致美国与日本关于中国的谈判破裂。”美国人面子上确实有点挂不住:我们当然可以取消这一建议,但是,如果日本决定向南方进军,贵国就不能责怪我们不派出舰队。罗斯福首先安抚宋子文和胡适,“同时有俩强盗,一个从东边,一个从西边来,都要来抢你。我现在给其中的一个贼,我给他五块钱,让他多走几步,他说我们美国的目的就是这样。”美国人硬起来了。拿出10条意见和四项基本原则:日本,你丫从越南撤军、从中国撤军;不许支持非蒋介石政权。蒋介石爽了,“昨晚与家人和拉铁摩尔顾问都很激愤,我认为外交无常态,今日不好即可变成明日之好消息。今天果然应验了。”日本人傻了。憋了十来天。也不干了。“美国方案无视日本在过去四年中为中国问题付出的巨大牺牲,威胁到了日本帝国的生存,损害了帝国的荣誉。关于中国问题,美国迎合了重庆政府。”剩下的还有什么?就是什么时间开打。日本人傻啊?跟美国打。日本就是不肯认怂。东条英机说:决不能回到中国事变之前的小日本。他算了一笔账:我们派了百万大军,数十万伤亡,历时四年的苦难,花了几百亿日元。如果顺从美国的主张,“中国事变”的成果就将化为乌有,进而危及满洲国的存在。事变爆发以来,日本已经有了几十万伤亡和几倍于此的遗族,耗费了几百亿元的军事开支。决不允许再回到事变前的小日本!近卫文麿为什么辞职,卢沟桥事变是我惹的祸,这事儿至今还没了,咋能挑更大的火呢?近卫文麿一度约会罗斯福。约会地是哪儿?夏威夷。罗斯福不干。说你条件谈好了,咱见。谈不好,不见。珍珠港前夜,罗斯福还做了一个小动作:给天皇写了一封信。上一次美国总统给日本天皇写信,还是马修佩里带着黑船打开日本国门那一次。美国为啥要打开日本国门,就为了要日本成为美国去中国做中国贸易的煤炭补给站。就像美国当年兼并菲律宾,就指着菲律宾成为去中国的跳板。那一年是1898年,同一年,美国正式兼并了夏威夷。事情就是这么神奇。珍珠港事变当天,胡适被罗斯福约到白宫。罗斯福兴致勃勃给他念了致天皇的信。胡适离开白宫半小时之后,电话响了。“这不是演习。”51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珍珠港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