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投资的本质投资是认知的变现现

403 Forbidden
Request forbidden by administrative rules.投资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
我的图书馆
投资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
前些日子跟投了摩拜的VC大佬头脑风暴,聊到投资的本质的时候,最后不约而同地总结为认知变现。今晚跟在上市公司做并购的老友吃饭,又谈到这一话题,觉得还是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因此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简单总结,跟各位探讨。1、投资即决策,而决策差异背后的根本是认知水平(“认知是大脑的决策算法”):投资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下注,投资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胜率和赔率之间做平衡。一人一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同一投资机会的认知也分不同的维度,不同维度的认知意味着各自完全不同的胜率选择。没有高确定性为前提的高赔率,是赌博。但市场普遍认知到的高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可能给你高赔率。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是你是否有超越市场大多数人的认知,适时的判断出市场的错误定价,以高胜率去做高赔率的决策。马云所说的,任何一次机会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也是同样的逻辑。2、认知是多维度的:成功的投资需要完整的体系支撑,多维度的认知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优化你投资体系的胜率和赔率指标。比如对行业和企业经营的认知:行业空间、竞争格局、价值链分布、核心竞争力、增长驱动因素等;交易系统的认知:仓位管理、风险管理等;投资思维的认知:安全边际、复利等。当然,不同人在整个体系的不同环节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需要选择性的修炼边际收益最高的部分,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让自己的某一部分优质认知最大程度上发挥价值。3、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知道和相信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而真正的认知是相信,甚至信仰,我们先看几个数字:a、王者荣耀刷遍朋友圈,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截止到今天,腾讯股价今年的涨幅是72.3%,涨幅超越绝大多数资产的收益率,而绝大多数人也只是感慨下大腾讯好牛逼啊而已;b、相信大多数人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很多关于google、亚马逊、Facebook、苹果、腾讯、阿里巴巴等这些明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创始人风格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知道他们很牛,但如果把六支股票做一个组合去复盘,过去三年的年化的平均回报也高达百分之好几十;这些现象背后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商业模式的深刻改变,新生一代的消费习惯的升级等原因,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但能否真正的从知道到相信,进一步转化为可以投资的认知,则少之又少。4、如何提高从认知到投资的转化率:对于我们大多数非专业投资人来讲,对于自己所从事多年的行业认知水平肯定是超越市场上大多数的人,因此对多年在某种特定行业中的积累、独特认知和趋势判断放在投资的视角思考,完全可以把这种深度认知轻松变形。比如,“2010年google退出中国,很容易判断最大的收益方是百度,事实上百度那一年股价确实翻倍了。比如爱玩游戏的人可以关注暴雪,了解手机行业的人可以关注高通,从事k12的人可以关注学而思、新东方。”我一直说,在过去的6-7年时间里面,除了一线城市的房价(是否参与的背后也是认知的差异),我们还错过了两拨超过10倍的投资机会。一次是智能手机从10%不到的渗透率提高到65%的浪潮(年中),相关产业链的公司都是动辄几倍的涨幅,其中生产触摸屏的欧菲光短短一年上涨近10倍;另外一波是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过65%之后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在一二级市场都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大量高效率的投资机会,其中变现最快、同时也跟大多数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手游行业规模短短4年时间就增长了10倍(2012年-2016年从60亿左右增长到了600多亿),其中诞生的牛股就不言而喻, 一直到今天的王者荣耀。相信,这两拨大的浪潮和机会绝大多数的80后、90后都是亲身经历、感同身受,因此如果你把这种身边的熟知现象,工作中对行业的积累通过深度思考转为真正的认知,再通过投资工具实现变现,那就是属于你的投资机会。当然,创业也属于认知变现的范畴(李善友曾说,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企业真正的边界),只是其要求更高,除了需要具备超越市场的认知外,还需要战略、组织等一系列综合能力。而投资,特别是二级市场的投资,其交易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是大多数人认知变现最佳的路径。(一级市场投资门槛更高,交易成本也更为复杂)当然,真正的如何全方位的提高认知能力又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下次有机会再探讨。附其他几点认识:公司研究的核心是空间、结构、深度、角度;交易策略的核心是概率、赔率和预期差;投资体系的核心是对象,时机,力度;而投资最本质的核心是价值、安全边际和复利。这几个环节是同心圆,越后面的越靠内环。内环决定战略和原则,外环确定策略和技术;内环是道,外环是术;内环解决了What和Why,外环实现了落地的How;内环不牢靠是闷头乱撞,外环不扎实是夸夸其谈。市场的高波动不代表高风险,反之市场的平静也不等于均衡。公司的不确定性到底来自哪里?我想主要是:1,未来市场需求与当前预期之间的差异;2,公司战略制定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对经营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不可控因素(如原材料波动,汇率波动,政策重大变化,颠覆性技术革新等);4,竞争烈度的大幅提升;5,随着时间的拉长使一切事物不可控进而不可测。对于上述一到三的对策,其实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是提升这三项确定性的根本依靠;对于四,更重要的是生意属性上的根本特征,已非简单事在人为的范畴;对于五,唯一需要的就是对生命周期的敬畏和对安全边际的重视,其应对本质已在企业自身之外。投资人的主动性努力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寻找中长期经营提升确定性高的企业;第二,寻求中短期赔率好的价格;第三,构建能平衡黑天鹅风险和研究的有效回报的投资组合;第四,持续学习争取每年进步一点点;第五,保持身心健康,做好以上循环并耐心等待。其它的,基本就交给国运了。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有多大?我觉得第一它是重要的,但它一定是在一个长期的刻度上才显示出这种优势;第二,所谓的配置一定要有足够的力度才有效果,优质的配置机会但你只配了很轻的资产,也没什么意义;第三,资产配置本身并不必然导致升值,它是分担风险,这两者区别很大。最后,配置的重要性与单一资产的规模成正比,大部分的人问题不是配置而是规模。繁荣总是静悄悄的发生,而灾难总是在大吵大闹中降临。市场时刻都热点繁多,新闻每天都有惊悚头条,但咱做投资的真要有点儿满清太祖那“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劲头。与真实的价值为伍,站在概率和赔率的有利面,透彻理解并执行复利法则,其它的何必管它那么多?大多数的所谓对策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大部分刺激的新闻都与投资没关系。其实过度的关注反映的是内心的焦虑,这是种病,而且不好治。投资成长中有两个临界点,在第一个临界点之前是艰辛的学习,用勤奋都不足以描述,简直是废寝忘食的恶补。完成这个阶段的时间因人而异,但1万小时定律是最起码的。过了这个基础临界点后,反思和质疑开始产生价值(之前别瞎反思),实践和总结推动着越过第二个临界点,但悟性和天资可能让一些人永远翻不过去。两次质变之后,将开始享受学习积累和资产积累的双重复利。一部经典谍战剧里有个特工说过一句话:“在我们这个行当里,怀疑,是最好的品质”。那么,在投资这个行当里,最好的品质又是什么呢?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的话,我想是理性。理性让世界有序,感性让世界多彩。理性让我们区别于动物,感性让人区别于机器。理性催生了科学,感性孕育了艺术。理性可以培养和训练,感性多是自然的萌发。失去理性很难美好的生活,失去感性很难拥有真正的生命。投资的窍门就是巧方法+笨功夫。巧方法是指方法论体系,让你事半功倍,做到高效聪明的整合信息碎片形成完整认识;笨功夫,就是踏踏实实花时间花精力一点点去阅读、 搜集和积累。市场里80%的人被笨功夫这层就淘汰了,基本失去超额收益的入围资格。剩下的又有一半儿被巧方法挡住了,原地打转收益与付出无法匹配。所以相当赢家,既要甘于“笨”又要善于“巧”。总有朋友对我说:看你每天晃来晃去的,投资就那么轻松啥都不用干?我说当然不是,只不过我们工作的形态不同。一般工作的繁忙很容易识别,但投资工作其实就是三件事:学习、思考、做决定。除了学习研究是较容易看到的,更重要的“思考”和“做决定”完全可以一点儿外在表现都没有,但其实它们才是最重要的可积累无形资产。职业投资人的社交很单纯,不需要维系多余的社会关系。在主动筛选后能沉淀下来的是三种人:第一种是有料。某一方面的学识好,能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开拓思维,与之交流有益;第二种是有趣。或风趣豁达或古灵精怪,与之交往总能给生活带来一抹亮色;第三种是有品。就是能信任靠得住,价值观相近可坦率的说心里话。当然如果能多条兼顾,自然是交友的精品。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往小了说,对一个公司没有充分的信心,最多只能赚到财务数据直接相关的那点儿钱,再远点长点的钱是不可能赚到的。往大了说,对国家未来从心底悲观,那么最多赚到几个波段的小聪明的钱,要赚大钱也很难了。格局、历史感这些东西在99%的时候都很虚,但在1%的重要决策时刻往往就是强大信念的真正支撑点。分享到朋友圈,做一个有影响力的读者!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我所知道的黑暗创投圈:为什么我认识的人都成了投资人?    投资人/机构指挥媒体,媒体指挥创业者,创业者再用糟糕的产品反哺投资人和机构的影响力。如果最后盈利了就是用户买单,没盈利就靠着信息沟通障碍漂洋过海让希望国的股民买单。
  上次爆了我所知道的投资人之后,有人说我写的不是鸡汤,是鸡精汤。好吧,这次我试着直接搅鸡精不防水了。
  PS:和标题同名的那家创投服务的同学不用太紧张,不要以为你们取巧取了个这样的名字就能做三个代表了。我就不细说你们创始人在某个投资人的内部会上被台下群喷“你们的模式根本就没意义”这件事了。
  孵化器?中国的YC?别让我笑了
  这个其实是我动笔写这篇文章的真正原因,因为我至今无法忘怀中国孵化器给刚入行的我冲击性的印象。在大多数创业者和曾经没有入行的本人眼中,孵化器就是那些诞生下一个百亿科技公司的地方。
  但是在中国什么叫孵化器呢?大致上有两种,开一家房地产公司管自己叫孵化器。另一种是开一家培训公司管自己叫孵化器。
  那为什么不管自己叫房地产公司或者培训公司呢,对不起人家既干不过传统房地产,也干不过老字号培训。
  大多数国内的创业孵化器都是这样的:注册一个创新创业型企业,找当地政府的关系拿块地,万事大吉开始租办公室。
  比如说评论尸之前有过合作关系的某个上海的小微创新企业孵化器,他们的主要模式就是上面这一类型,不过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觉得:
  “嗯,我们最大的特色是创新。”
  “诶~你们这里还能远程孵化,就是不到你们的地点去办公。那也要交 59800 么?”
  “是的。”
  “但是,我不用你们的办公室啊。”
  “嗯……我们最大的特色是创新。”
  不过老实话我觉得这种模式还算好的,起码创业团队能捞到一个便宜的办公地点。另一类就比较奇葩了,以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天天有 PR 打电话过来要发稿的)某百倍加速器来说,他们主打的是培训和课程,宣传中一直说自己是中国版 YC,孵化器官网上一堆知名投资人背书,而其中最大的特色是:不提供创业场地。
  为什么国内根本不可能出的了 YC 呢?原因很简单,恰恰是因为国内就缺少这些导师。在 YC,每个你所能见到的老师都是只在 YC 工作的全职导师——他们都是 YC 的,他们都是因为曾经在产品或者技术上的成功而积累了巨大成功的人,而不像国内的许多投资人那样从一开始就是以投资经理起家走上神坛。
  最为可怕的是,即便是那些曾经的以产品以代码起家的创业者们,在经历了中国创业环境伟大而神奇的现实扭曲立场之后也开始变得神神叨叨了。
  比如某百倍加速器上提到的那个一步一步写代码做论坛起家最后被企鹅收购跃身中国草根站长偶像的传奇男子,现在也沦落到了靠生辰八字来筛创业者的地步。而另一位在、都干过技术岗位的知名投资人他的创业经历在百科中是这样描述的:“在工作了三年,从事的是技术工作,他用三年的积蓄在北京买了套房子……”
  忘了说了后面这位投资要看星座,而且不投处女座。
  好吧,你说你要真是一个学计算机的,学设计的,搞开发的,你需要一群要产品没搞过产品,谈 Coding 三年都没碰过 IDE,做访谈的时候还一脸自豪的说“我一般投项目要先看看创业者的星座和生辰”的人,来指导你怎么从一个灵感做成一个 Demo?
  嗯,那你还是别创业的比较好。
  为什么我认识的人都成了投资人?
  在中国,创业投资是一门新兴的语言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
  “100 天,100 倍”——这种 Slogen 打出来恐怕他们自己都不信吧?现在天使轮大多都融100估1000,十倍是 1 个亿,百倍是 10 个亿。中国真正值十亿的公司用 Excel 列一下都嫌牛刀杀鸡,一个 TXT 就能搞定的事,创业者凭什么有自信跟了这些投资人就能让自己的项目变成十亿公司了?
  然而事实也是如此,真正的明眼人都知道在中国把钱投在哪才能获得真正的百倍回报率。而那些看起来并不明智的人,似乎也并不在意自己的钱能够获得足够的回报——换句话说,你的项目究竟怎么样根本没关系。
  毕竟中国的许多投资人(尤其是明星投资人)重名大于重利,投资对于他们来说在于挑选合适的捧哏者让自己变得更红,以享受在各种无意义的创业大会上高声宣讲自己根本不可能复制的成功学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只要能在 Demoday 上振振有词,PPT 做的精美绝伦,甚至连产品都没有靠一个灵感就能滔滔不绝讲一个下午,那分分钟都能促成一桩厕所里 5 分钟敲定千万估值的美谈。
  但是如果创业者不是捧哏的料,那就对不起了:
  如果你的产品概念是全新的——“不好意思,我们不投看不懂的项目。”
  如果你的产品特别好——“不好意思,你的竞争对手有先发优势”
  如果你的产品占有率高——“不好意思,你有商业模式么?这么大流量不变现是负担啊呀~”
  如果你的产品营收不错——“不好意思,你已经过了成长期了,我看不到你们业务的发展。”
  如果你啥问题都没有——“如果山寨你怎么办?”——如果他们想投你这个问题会变成“你觉得什么时候收购你?”
  当然,在移动互联网的泡沫破碎之前,在真正的经济寒冬来临之前,投资人总是有理由说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前段时间我听说之前一个一直和我有联系的创业者身份变成投资人了,我感到挺新鲜的。因为他们的业务决定了他们挺难退出的。难道这么快就开始盈利分红了吗?他摇了摇头,告诉了我一点不合适在稿子里写的料:
  “哪儿啊,上一轮融了千万美金,一年才用了不到不到十分之一。所以,现在搞个基金自己投点东西,要是真赚了钱不是还能给股东多分点么?”
  咦,这个和 2008 年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思路真是一样一样的呢~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作者你不就是想火吗?作者,你不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吗?
  呵呵,实在是不好意思,要是按照国内判定投资人的方式的话。在帝都五环内房产三套,五环外房产两套,身价过千万本尸也必须算是投资人。
  哪天要是本尸把存款挪到了在中关村卖水果的男朋友的账号里,再用 5D Mark III 拍两张 PS 的香蕉树都不认识的香蕉,是不是也能在微博认证自己是互联网 果蔬电商 情趣用品三重跨界投资人了?
  别笑,我是认真的。
  国内的创业者是什么样的?
  在这样的创业环境下,真正在技术上、在产品上、在运营上有大牛的人是不敢出来创业了,蹲在 BAT 里过着 996 的生活好歹在工资上更接近中国(买房)梦。
  但是啊,君不见国内创业大会此家唱罢彼登场,又不见科技媒体的项目库一天能上线好几百个新项目。
  那这些创业者都是什么呢?我还是举两个例子吧:
  之前也说了,尸某因为工作关系也算是半个投资人,也是有些渠道能够拿到创业公司的BP的——不过主要原因是国内这些公司的BP大多数都是他们一下午做出来的,毫无,自己也不谨慎四处乱发。
  总之,有一天我从一个上过 CCTV 的股权众筹某某汇那收到了两个智能语义分析的项目,一眼看上去以为是一个 PPT 模板搞出来的,再仔细一看……尼玛从文案到产品到数据到分析,两份 BP 除了公司名和 Logo 不一样之外全都一模一样。当即我就把这事报了警告诉了平台,平台第二天就把这个项目下架了。
  据说后来,这个创业项目还和平台发生了点小矛盾,创业者说:“你说我们创业者容易么?国内不都是这样一个项目好几套皮吗?”
  后来,这个项目被某隔壁投资投了。啧啧,真是钱多到没盆友。
  不过,我想说的是这个创业者:“真不是所有创业者都像你们团队那么聪明。”
  我还亲眼见到了另一个项目,是一个同性社交类的 App,产品做的好不好先不说,在融资签 Sheet 之前团队就崩了。细八了一下之后,原来是其中的一个创始人私下里把项目上了融资平台,找到了投资,等另外一个创始人发现的时候整个公司都改名换姓了。
  唉,也不知道他们用自己家的产品还能不能成为好基友。
  当然,这两个还都只是说团队运作上的事情,产品就更惨不忍睹了、
  大多数都是都是什么火做什么,什么热做什么,比如最最近的一波风潮是匿名社交。
  你说匿名社交这么个产品还能怎么做产品细分,本来就已经是细到不能再细的了好么?但是偏偏就这群粗制滥造的产品就拿了一个又一个投资。
  据其中某一款的报道称,他们山寨 Secret 只用了两周的时间,而且已经拿到了投资意向,我下载下来体验了一下。
  怎么说呢,确实是两周的水平。
  不过现在还打算入匿名社交这个场的小伙伴们注意了,从上周开始投资人就不怎么爱投匿名社交了,因为那个成功地把轻博客和图片音频社交两个产品行业做没了的反向指标刚刚宣布他们也开始做匿名社交了。
  从风水玄学的角度,这个产品类目已经死了。
  秉持着自黑的精神,说说媒体吧
  什么叫科技媒体?
  我认为整个编辑部里连一个懂编程的,在翻译 Swift 的时候文章写的像 Chinese Swift 一般令人一头雾水的都不能叫科技媒体。
  因此,国内的科技媒体也都给自己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创业媒体。
  其实国内的科技媒体本质是搭台的,为的就是让捧哏和逗哏的上去演戏。这也意味着国内的科技媒体从本质上就离科技很远,而和娱乐媒体差不多。
  仔细看看文章列表,不就是那么回事嘛?
  每天的内容也就无外乎扒扒大牌明星的八卦(电商又打起来啦,企鹅又要山寨啦)——因为大明星根本不鸟这些三流小报;然后再加点自己的大腿塞过来的小明星——好像把那些不入流的创业者和大佬们放在同一个版面上,前者就熠熠生辉了。
  大多数情况下国内的科技媒体都乐于讲述投资人和创业者毫无意义的成功学,却从来不告诉你风风火火卖煎饼的那家之所以能踏进互联网圈是因为人家是投资人创始人夫妻店而且吃过的人都说差。
  哦,我就知道有人会说某化学元素媒体是科技媒体领域最后的良心。
  其实有的时候我奇怪,为什么一个报项目只捧不杀的媒体能这么受到创业者欢迎?现在创业者的演技就这么浮夸么?后来,有个创业者对我说了一段话:
  “其实吧,创业者找你们这些科技媒体报道,也不是为了给用户看的。说实话,你们这些科技媒体能带来几个量啊,塞牙缝都不够,市场要该推还是得走渠道(91、360、)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那你让我写这玩意儿干嘛?”
  “这不是那啥,当年承诺投资人的 X 倍回报率没达到,也总得让投资人听见点响吧?所以,你能帮我把这句不足删了么……”
  原来科技媒体就是帮创业者对得起当年和投资人吹下的牛逼的。
  投资人/机构指挥媒体,媒体指挥创业者,创业者再用糟糕的产品反哺投资人和机构的影响力。如果最后盈利了就是用户买单,没盈利就靠着信息沟通障碍漂洋过海让希望国的股民买单。也许你并不是一个创业者,但当你阅读完本文,也该知道你手机里面那些一个又一个体验像翔一样的产品是怎么样生产和流传开来的了吧?
  这是一个产业,神圣且光荣。
TOPS8918゜11806゜21285゜31214゜4992゜5773゜6706゜7696゜8650゜9595゜10106497゜151695゜251181゜325592゜424061゜523515゜623266゜722716゜88918゜97514゜10
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Pre-A 1000万人民币 融资战略投资 金额未透露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李小姐010 37.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2号投资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你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
前些日子跟投了摩拜的VC大佬头脑风暴,聊到投资的本质的时候,最后不约而同地总结为认知变现,觉得还是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因此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简单总结,跟各位探讨。
投资即决策,而决策差异背后的根本是认知水平(“认知是大脑的决策算法”):投资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下注,投资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胜率和赔率之间做平衡。
一人一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同一投资机会的认知也分不同的维度,不同维度的认知意味着各自完全不同的胜率选择。
没有高确定性为前提的高赔率,是赌博。但市场普遍认知到的高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可能给你高赔率。
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是你是否有超越市场大多数人的认知,适时的判断出市场的错误定价,以高胜率去做高赔率的决策。
马云所说的,任何一次机会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也是同样的逻辑。
认知是多维度的,成功的投资需要完整的体系支撑,多维度的认知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优化你投资体系的胜率和赔率指标。
比如对行业和企业经营的认知:行业空间、竞争格局、价值链分布、核心竞争力、增长驱动因素等;交易系统的认知:仓位管理、风险管理等;投资思维的认知:安全边际、复利等。
当然,不同人在整个体系的不同环节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需要选择性的修炼边际收益最高的部分,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让自己的某一部分优质认知最大程度上发挥价值。
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知道和相信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而真正的认知是相信,甚至信仰,我们先看几个数字:
a、王者荣耀刷遍朋友圈,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截止到今天,绝大多数人也只是感慨下大腾讯好牛逼啊而已;
b、相信大多数人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很多关于google、亚马逊、Facebook、苹果、腾讯、阿里巴巴等这些明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创始人风格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知道他们很牛,但如果把六支股票做一个组合去复盘,过去三年的年化的平均回报也高达百分之好几十。
这些现象背后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商业模式的深刻改变,新生一代的消费习惯的升级等原因,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但能否真正的从知道到相信,进一步转化为可以投资的认知,则少之又少。
如何提高从认知到投资的转化率?
对于我们大多数非专业投资人来讲,对于自己所从事多年的行业认知水平肯定是超越市场上大多数的人,因此对多年在某种特定行业中的积累、独特认知和趋势判断放在投资的视角思考,完全可以把这种深度认知轻松变形。
比如,“2010年google退出中国,很容易判断最大的收益方是百度,事实上百度那一年股价确实翻倍了。比如爱玩游戏的人可以关注暴雪,了解手机行业的人可以关注高通,从事k12的人可以关注学而思、新东方。”
当然,创业也属于认知变现的范畴(李善友曾说,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企业真正的边界),只是其要求更高,除了需要具备超越市场的认知外,还需要战略、组织等一系列综合能力。
而投资,特别是二级市场的投资,其交易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是大多数人认知变现最佳的路径。(一级市场投资门槛更高,交易成本也更为复杂)
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往小了说,对一个公司没有充分的信心,最多只能赚到财务数据直接相关的那点儿钱,再远点长点的钱是不可能赚到的。
往大了说,对国家未来从心底悲观,那么最多赚到几个波段的小聪明的钱,要赚大钱也很难了。
格局、历史感这些东西在99%的时候都很虚,但在1%的重要决策时刻往往就是强大信念的真正支撑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1、投资即决策,而决策差异背后的根本是认知水平(“认知是大脑的决策算法”):投资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下注,投资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胜率和赔率之间做平衡。一人一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同一投资机会的认知也分不同的维度,不同维度的认知意味着各自完全不同的胜率选择。没有高确定性为前提的高赔率,是赌博。但市场普遍认知到的高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可能给你高赔率。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是你是否有超越市场大多数人的认知,适时的判断出市场的错误定价,以高胜率去做高赔率的决策。马云所说的,任何一次机会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也是同样的逻辑。2、认知是多维度的:成功的投资需要完整的体系支撑,多维度的认知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优化你投资体系的胜率和赔率指标。比如对行业和企业经营的认知:行业空间、竞争格局、价值链分布、核心竞争力、增长驱动因素等;交易系统的认知:仓位管理、风险管理等;投资思维的认知:安全边际、复利等。当然,不同人在整个体系的不同环节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需要选择性的修炼边际收益最高的部分,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让自己的某一部分优质认知最大程度上发挥价值。3、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知道和相信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而真正的认知是相信,甚至信仰,我们先看几个数字:a、王者荣耀刷遍朋友圈,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截止到今天,腾讯股价今年的涨幅是72.3%,涨幅超越绝大多数资产的收益率,而绝大多数人也只是感慨下大腾讯好牛逼啊而已;b、相信大多数人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很多关于google、亚马逊、Facebook、苹果、腾讯、阿里巴巴等这些明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创始人风格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知道他们很牛,但如果把六支股票做一个组合去复盘,过去三年的年化的平均回报也高达百分之好几十;这些现象背后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商业模式的深刻改变,新生一代的消费习惯的升级等原因,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但能否真正的从知道到相信,进一步转化为可以投资的认知,则少之又少。4、如何提高从认知到投资的转化率:对于我们大多数非专业投资人来讲,对于自己所从事多年的行业认知水平肯定是超越市场上大多数的人,因此对多年在某种特定行业中的积累、独特认知和趋势判断放在投资的视角思考,完全可以把这种深度认知轻松变形。比如,“2010年google退出中国,很容易判断最大的收益方是百度,事实上百度那一年股价确实翻倍了。比如爱玩游戏的人可以关注暴雪,了解手机行业的人可以关注高通,从事k12的人可以关注学而思、新东方。”我一直说,在过去的6-7年时间里面,除了一线城市的房价(是否参与的背后也是认知的差异),我们还错过了两拨超过10倍的投资机会。一次是智能手机从10%不到的渗透率提高到65%的浪潮(年中),相关产业链的公司都是动辄几倍的涨幅,其中生产触摸屏的欧菲光短短一年上涨近10倍;另外一波是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过65%之后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在一二级市场都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大量高效率的投资机会,其中变现最快、同时也跟大多数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手游行业规模短短4年时间就增长了10倍(2012年-2016年从60亿左右增长到了600多亿),其中诞生的牛股就不言而喻, 一直到今天的王者荣耀。相信,这两拨大的浪潮和机会绝大多数的80后、90后都是亲身经历、感同身受,因此如果你把这种身边的熟知现象,工作中对行业的积累通过深度思考转为真正的认知,再通过投资工具实现变现,那就是属于你的投资机会。当然,创业也属于认知变现的范畴(李善友曾说,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企业真正的边界),只是其要求更高,除了需要具备超越市场的认知外,还需要战略、组织等一系列综合能力。而投资,特别是二级市场的投资,其交易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是大多数人认知变现最佳的路径。(一级市场投资门槛更高,交易成本也更为复杂)当然,真正的如何全方位的提高认知能力又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下次有机会再探讨。附其他几点认识:公司研究的核心是空间、结构、深度、角度;交易策略的核心是概率、赔率和预期差;投资体系的核心是对象,时机,力度;而投资最本质的核心是价值、安全边际和复利。这几个环节是同心圆,越后面的越靠内环。内环决定战略和原则,外环确定策略和技术;内环是道,外环是术;内环解决了What和Why,外环实现了落地的How;内环不牢靠是闷头乱撞,外环不扎实是夸夸其谈。市场的高波动不代表高风险,反之市场的平静也不等于均衡。公司的不确定性到底来自哪里?我想主要是:1,未来市场需求与当前预期之间的差异;2,公司战略制定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对经营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不可控因素(如原材料波动,汇率波动,政策重大变化,颠覆性技术革新等);4,竞争烈度的大幅提升;5,随着时间的拉长使一切事物不可控进而不可测。对于上述一到三的对策,其实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是提升这三项确定性的根本依靠;对于四,更重要的是生意属性上的根本特征,已非简单事在人为的范畴;对于五,唯一需要的就是对生命周期的敬畏和对安全边际的重视,其应对本质已在企业自身之外。投资人的主动性努力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寻找中长期经营提升确定性高的企业;第二,寻求中短期赔率好的价格;第三,构建能平衡黑天鹅风险和研究的有效回报的投资组合;第四,持续学习争取每年进步一点点;第五,保持身心健康,做好以上循环并耐心等待。其它的,基本就交给国运了。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有多大?我觉得第一它是重要的,但它一定是在一个长期的刻度上才显示出这种优势;第二,所谓的配置一定要有足够的力度才有效果,优质的配置机会但你只配了很轻的资产,也没什么意义;第三,资产配置本身并不必然导致升值,它是分担风险,这两者区别很大。最后,配置的重要性与单一资产的规模成正比,大部分的人问题不是配置而是规模。繁荣总是静悄悄的发生,而灾难总是在大吵大闹中降临。市场时刻都热点繁多,新闻每天都有惊悚头条,但咱做投资的真要有点儿满清太祖那“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劲头。与真实的价值为伍,站在概率和赔率的有利面,透彻理解并执行复利法则,其它的何必管它那么多?大多数的所谓对策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大部分刺激的新闻都与投资没关系。其实过度的关注反映的是内心的焦虑,这是种病,而且不好治。投资成长中有两个临界点,在第一个临界点之前是艰辛的学习,用勤奋都不足以描述,简直是废寝忘食的恶补。完成这个阶段的时间因人而异,但1万小时定律是最起码的。过了这个基础临界点后,反思和质疑开始产生价值(之前别瞎反思),实践和总结推动着越过第二个临界点,但悟性和天资可能让一些人永远翻不过去。两次质变之后,将开始享受学习积累和资产积累的双重复利。一部经典谍战剧里有个特工说过一句话:“在我们这个行当里,怀疑,是最好的品质”。那么,在投资这个行当里,最好的品质又是什么呢?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的话,我想是理性。理性让世界有序,感性让世界多彩。理性让我们区别于动物,感性让人区别于机器。理性催生了科学,感性孕育了艺术。理性可以培养和训练,感性多是自然的萌发。失去理性很难美好的生活,失去感性很难拥有真正的生命。投资的窍门就是巧方法+笨功夫。巧方法是指方法论体系,让你事半功倍,做到高效聪明的整合信息碎片形成完整认识;笨功夫,就是踏踏实实花时间花精力一点点去阅读、 搜集和积累。市场里80%的人被笨功夫这层就淘汰了,基本失去超额收益的入围资格。剩下的又有一半儿被巧方法挡住了,原地打转收益与付出无法匹配。所以相当赢家,既要甘于“笨”又要善于“巧”。总有朋友对我说:看你每天晃来晃去的,投资就那么轻松啥都不用干?我说当然不是,只不过我们工作的形态不同。一般工作的繁忙很容易识别,但投资工作其实就是三件事:学习、思考、做决定。除了学习研究是较容易看到的,更重要的“思考”和“做决定”完全可以一点儿外在表现都没有,但其实它们才是最重要的可积累无形资产。职业投资人的社交很单纯,不需要维系多余的社会关系。在主动筛选后能沉淀下来的是三种人:第一种是有料。某一方面的学识好,能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开拓思维,与之交流有益;第二种是有趣。或风趣豁达或古灵精怪,与之交往总能给生活带来一抹亮色;第三种是有品。就是能信任靠得住,价值观相近可坦率的说心里话。当然如果能多条兼顾,自然是交友的精品。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往小了说,对一个公司没有充分的信心,最多只能赚到财务数据直接相关的那点儿钱,再远点长点的钱是不可能赚到的。往大了说,对国家未来从心底悲观,那么最多赚到几个波段的小聪明的钱,要赚大钱也很难了。格局、历史感这些东西在99%的时候都很虚,但在1%的重要决策时刻往往就是强大信念的真正支撑点。
深圳市滨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寻找市场上股价的驱动力,并充分的利用这股力量而获得短线超额利润。
历史收益率走势(%)
观看人数:0
历史收益率走势(%)
总体策略2018年已经过去20个交易日,从这20多天市场运行情况来看,与2017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依然是沿着2017年的思路在演绎和发展。但2018年以来又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值得大家重视:第一,市场上有增量资金入市;第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明显提高。我(二鸟说)天天与投资者交流,从我这里就能管中窥豹。后台留言每天都有人问我如何配置资产,资金量的级别也都比较大。有的是从房产投资上撤下来的,有的原来是做P2P和理财的,还有的是因股票亏损改投基金的。近期公募基金的火爆募集,特别是兴全合宜一天吸金30
重新定位的万达商管集团将利用腾讯、苏宁、京东海量线上流量和本身巨大线下商业资源开展多方面合作,共同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中国“新消费”商业模式,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智慧、更便捷的消费体验,实现实体商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双赢。1月29日,腾讯控股(以下简称“腾讯”)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这将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和实体商业巨头之间最大的单笔战略投资之一。引入新战略投资者后万达商业将—
基金经理作为专业的投资人,时不时将“α”(阿尔法)挂在嘴边,表示要“赚阿尔法的钱”。
大家不要误会,这个阿尔法,与围棋高手阿尔法狗,毫无关系哈。
那么到底什么是阿尔法呢?所谓阿尔法,是指投资或基金的绝对回报和按照β系数计算的预期风险回报之间的差额。绝对回报或额外回报是基金/投资的实际回报减去无风险投资收益(在中国为 1 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回报)。
咱们再简单理解一下,最安全的投资是购买国债(或者存银行)。我们基本把它们视为无风险投资,它们的回报率也就是无风险收益率。投资就是为了获得比无
文章来源:华创策略在金融生态重塑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从增量资金、投资者结构等视角看待A股市场的演化。尤其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下,究竟哪些资金可以被视作“samrt money”。在展开分析各路资金与市场运行的关系后,我们对A股“聪明的钱”存在几点认知:(1)外资正获取边际定价权,可视作短期意义上的领先指标。其中北上资金的流入情况领先于大盘短期拐点两周左右,并且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判断市场风格与部分行业走势。(2)产业资本对于大级别的股市行情与结构变化存在指向性。(3)
各位股民朋友周末好!我是盘之感,月有阴晴圆缺,股市也有涨有跌,K线有阴有阳。无论涨跌震荡,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周日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谈股论金,也请大家多多转发和留言为盘之感增加人气!对于当前的行情有人说现在是慢牛,还有人说是结构牛,但盘之感要告诉大家,银行也好、酿酒也好、家电也好,都是业绩撑起来的,我认为业绩牛跟为恰当!那么如何抓业绩大牛?盘之感告诉大家方法。第一步:转换思维,抓大盘股;放中小创。2017年家电、酿酒等白马股均走出巨阳年线!而创业板则惨淡收阴;采取价值投资策略的人,收获颇丰。今年
周一,上涨行情中其实并不怕看空声音的出现,因为大盘年后这一波拉升就是在市场质疑声中持续走强的,同时也不惧利空消息传出,尽管监管层频频喊话指数还是不断创新高。唯一担心的是市场预期太过于一致,当投资者集体"拥挤"在某一板块时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就极易引发严重踩踏事故,并最终牵一发而动全身。A股大跌就很好诠释了这一点。大盘在煤炭等周期股带动下盘中一度再创新高,但同时以5G、白酒为首的科技、消费板块由于遭到机构大举出逃而最终拖累两市集体冲高回落,并最终酿成了开门黑惨案,个股杀跌盘亦同步大批涌现。其中作为基金
龙头公司的估值溢价率吸引机构资金大力布局,基金经理对龙头公司的热爱正从传统白马龙头扩散到新兴白马龙头。当机构投资者选股的标准只是龙头与非龙头,主板与创业板的风格转换也因此变成伪命题。 黑马股的便宜是一种陷阱 只有龙头才是最可靠和最有弹性的品种,正成为当前公私募基金的一种共识。 在前海开源基金公司的大会议室,该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见到记者后第一句话就是:“我的观点没有变,只有龙头才能赚钱,以大为美。” “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投资者的观念还是没有调整过来。”杨德龙坦言,很多投资者重仓买入市盈率50倍
年报预增有望超过20%且据此折算的市盈率只有不到30倍的次新股,目前只有13只;年报预增有望超过30%且市盈率不到40倍的次新,目前只有16只。近期IPO过会率大幅下降,作为可能受益于IPO数量下降的次新股板块却并没有表现出异动,深次新股指数近期走出了四连阴。不过,今天有一只次新股表现强势,去年11月上市的水星家纺,放量涨停。该股属于估值较低且年报高预增的次新股,这类股票是否会成为市场青睐的品种?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最新,已经有240多只次新股披露了去年年报预告,占整个次新股比例超过60%。从预
这几天,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召开,明确表示要在2018年加快推进我国可燃冰产业化进程。这一好消息在股市反应相当直接,来看一只可燃冰概念股——潜能恒信最近的走势:(潜能恒信 日之前,潜能恒信都处于下行阶段,会议召开当天就翻红,24日,经过一天发酵,潜能恒信高开高走,量价齐升。会议消息能够给股价带来这样直接、快速的刺激,得益于我们对环保问题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身在中国,我们能够亲身感觉到,环保越来越成为我们关心的话题,比如蓝天保卫战、柴静的《穹顶之下》、水十条、2+26城市限产限
本轮反弹中蓝筹股一直是主心骨,但随着股价的持续走高,部分资金已开始出现逢高派发的痕迹。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不能确定市场风格将出现转换,但市场对部分题材股的炒作热情已明显回暖。分析人士认为,综合考虑建议投资者关注2018年最有潜力的题材板块,如5G、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  1、5G:重要事件逐步落地  1月16日,IMT-2020(5G)推进组召开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规范发布会,发布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第一批规范。第三阶段规范基于3GPP标准,明确了第三阶段试验的目的及主要任务。中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热门基金点评写到现在已经一年了,淘尽无数英雄,带大家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一月份在排行榜上霸屏的是两类基金:重仓周期股的基金和重仓蓝筹白马股的基金。尽管上证指数一月份拉出了16连阳,但真正只有这两类基金的业绩拿得出手。已经点评过和推荐过的(如光大2025)就不再点评了。还是那句老话:只是点评性质,正式推荐以《每月策略》为准。1、华安沪港深通精选(001581)一只优秀的沪港深基金。成立于2017年2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了近40%的收益。根据已披露的两个季
前天复牌的乐视网今天毫无悬念地又跌停了,引起大家关注的不是跌停本身,毕竟这事都在预料当中。大家关心的是昨天花3351万买乐视的接盘侠,和今天买995万的投资者是不是傻?明知道要跌停,为什么还要买,是要当活雷锋吗?还是真如段子所说的那样真系一些人前女友报复所为?现在乐视网有800多万手卖单排在跌停板上排队等着卖出,按最新的收盘价12.42元/股来算的话,相当于105亿被关在里面的资金在排着队抢着出逃。但是偏偏就有资金往火坑里跳,我们看到昨天天开盘后乐视网还是不断有零星的成交,全天成交了995万。第
虽然最近这段时间上证指数涨得挺“欢”,但不少小伙伴的“养基”心情还是比较复杂滴,感觉自己手里基金的业(jing)绩(zhi)“忽上忽下”,分明就是震荡市的特征嘛~~比方说下图的这位小伙伴就来问司令:“市场在震荡和抗震两个阶段,选择什么行业的指数基金好些?”其实不管是震荡市还是单边(上涨或下跌)市场,选择单一主题行业基金“潜在风险”肯定是比较大,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某主题行业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会因某些黑天鹅事件会导致某主题行业大跌。所以,对于大多数小伙伴来说,比较能“抗震”的反倒是宽基
在2016年那时,还想过买乐视网。那时候看乐视网哪看哪都好,又觉得乐视网的老板讲信用,之前的承诺大都“兑现”(此时必须加双引号了)过了。他又说过的要把乐视影业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当时也在行动了。那时候乐视视频还是挺受欢迎的。我当时也信他了。没有买入,是因为它那天涨了很多,不敢追高了。我想以我当时的想法,如果运气“好”买入,估计一直会持有,但不知道会不会跌得受不了后割掉?还是没来得及割掉就被关在里面了,成为现在18万股东中的一份子?历史不容假设。说这句话,庆幸的成份这一些,只能说自己踩了狗屎运,没有
基金不能买完就不闻不问,除了关注业绩之外,基民还能做什么?基金每个季度的报告,可以透露许多。烧脑的是: 洋洋洒洒几万字的报告,即枯燥无趣、又艰涩难懂,到底应该怎么读?1月下旬,又到了基金发布季报的季节,今天的“知识”很应景:只要你学会“抓重点”,读懂基金季报其实很简单哦今天我们就以银华富裕主题混合(180012)的四季度季报为例,解读一下基金季报有那些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重点一:基金份额基金份额就是投资人购买时得到或持有的数量单位,如果该数据呈现上升,可侧面说明该基金在报告期内吸引了更多的资
总体策略2018年已经过去20个交易日,从这20多天市场运行情况来看,与2017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依然是沿着2017年的思路在演绎和发展。但2018年以来又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值得大家重视:第一,市场上有增量资金入市;第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明显提高。我(二鸟说)天天与投资者交流,从我这里就能管中窥豹。后台留言每天都有人问我如何配置资产,资金量的级别也都比较大。有的是从房产投资上撤下来的,有的原来是做P2P和理财的,还有的是因股票亏损改投基金的。近期公募基金的火爆募集,特别是兴全合宜一天吸金30
本文分析其他基金的四季度报。分别按价值类、量化及指数增强类、成长类、沪港深类四个大类,每类各取1-2个代表性的基金进行分析。价值类1、嘉实优化红利(070032)截止日,嘉实优化红利规模为27.73亿,比三季度增加了近17亿元。在四季度报中,季文华对宏观形势分析和具体操作策略写了近千字的分析。总体上对中长期行情持乐观态度,价值投资会迎来春天,而高估值的中小盘成长股会面临调整和分化的压力,不宜轻易言底。在投资策略上,嘉实优化红利开始积极关注成长股的机会。具体的思路,一是具有竞争
重新定位的万达商管集团将利用腾讯、苏宁、京东海量线上流量和本身巨大线下商业资源开展多方面合作,共同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中国“新消费”商业模式,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智慧、更便捷的消费体验,实现实体商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双赢。1月29日,腾讯控股(以下简称“腾讯”)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这将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和实体商业巨头之间最大的单笔战略投资之一。引入新战略投资者后万达商业将—
基金经理作为专业的投资人,时不时将“α”(阿尔法)挂在嘴边,表示要“赚阿尔法的钱”。
大家不要误会,这个阿尔法,与围棋高手阿尔法狗,毫无关系哈。
那么到底什么是阿尔法呢?所谓阿尔法,是指投资或基金的绝对回报和按照β系数计算的预期风险回报之间的差额。绝对回报或额外回报是基金/投资的实际回报减去无风险投资收益(在中国为 1 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回报)。
咱们再简单理解一下,最安全的投资是购买国债(或者存银行)。我们基本把它们视为无风险投资,它们的回报率也就是无风险收益率。投资就是为了获得比无
财报角度看,就是2017年遇到强监管不少同业资产没有赚到钱,我们会发现民生银行盈利能力ROE依然处于整个银行股的上游;如果多看过去几年我们会发现民生银行盈利能力和招商银行并肩属于第一梯队。从估值角度看,全国性银行股AH平均估值已经接近1.1倍市净率,部分银行已经接近2倍市净率,而民生银行AH股分别为0.70和0.90倍市净率,而在AB事件发酵之前也就是2017年之前,民生银行AH估值在上市的二十多年从未低于银行股平均估值,现在AH估值距离历史最低估值仅仅一步之遥。一年前招商银行H股股价不到民生银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会计本质的认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