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解放军十杀令我军为什么在完全占优的时候撤军

>> 中越战争:解放军阵亡将士骨灰盒为何分红白色
中越战争:解放军阵亡将士骨灰盒为何分红白色
来源: &&&&&&编辑:崔坚&&
内容提要:1979年初,广西和云南中越边境,越方对中国不断挑衅,打死打伤军民多人,中国政府多次与越南严正交涉,站在两国多年友好往来的份上,申明和平解决边境问题。
  看到我们这么多人的死伤,愤怒的战士几次提起自动步枪,想把她们“处理掉”,但都被受伤的副连长制止。
  直到这时候,我们才发现这几个越妇根本不是上了年纪的老妇人,而是身手敏捷,年龄不到三十五岁的年轻妇女;她们的化妆与伪装出来的老态模样,骗过去了我们所有人的眼睛。
  根据她们所拥有的武器与装备,以及行动手段,我们认为这几个女人就是那些阴险狡猾,凶狠的越南特工队员。这里是她们的一个隐蔽活动据点。
  我们扎了几副担架,抬着伤员与牺牲的战友,押着俘虏匆匆赶向目的地。但小村子那三间隐藏武器弹药和物品的茅屋,仍然被担任后卫的1班战士们放火烧毁了。为此一事,战后1班受到了批评,1班长被处分。
  后来经过有关部门审讯,被俘虏的两个越南女人终于供认,她们两个人与被打死的一个女人的确是越南高平地区特工团队员,双腿被打断的那个女人是组长,少尉军衔,头部受伤的是上士;另外一个女人以及从甘蔗田出来向我们开枪的两个女人则是当地的民兵,在村子茅屋里面的几个妇女,是战争打响之前刚下发给枪的村民。
  她们这个小组是两天前才转移到这里的小村子。出来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当前我军部队在这一带部署的动态情报,侦察我指挥部,补给地点,炮兵活动位置等等,伺机袭击我军要害单位,车队车辆与指挥员,捕捉我方零星人员。
  至于袭击我们的原因,原本没有计划采取行动的。当她们发现路过村子的我这一个排的军人非同一般,大部份装备自动步枪,又有数挺轻机枪,还有40火箭筒等武器。越南人都知道在我军的连队,一般只有正,副班长才配备使用自动步枪的,况且,我排的人员和武器装备超出了一般步兵连队班,排的标准配备,肯定是一支加强了的作战分队,便引起了她们的注意,同时,又发现有四个佩挂望远镜,手枪的干部(副指导员和连队司务长也各有一副缴获越军的望远镜),伴随人员又背负着报话机和步话机两种电台,加之我军部队目前正在这一带地区活动集结,因而判断认定这是我军营级以上的指挥人员所率领的指挥组和警卫分队。当她们发现我们与前面的队伍拉开了距离时,以为有机可乘,就决定动手。计划首先打掉指挥员,然后再打警卫人员,二分钟内解决战斗,得手之后立即撤离;她们认为利用我军对越南普通民众不警惕的心理与友善态度,完全有把握吃掉这个毫无防范的营,团级别指挥组。
  那两个女民兵一直隐藏在甘蔗田地里面,1、3班路过时,曾经看到了她们,但都以为是在里边干活的村民,所以也就没有过去看。
  事情过去之后,连队里的人都说,如果那一枚手榴弹没有失灵,我又是吓慌了而反应迟钝的话,我和班长以及整个2班恐怕都在阵亡的名单上面了。我们听了只有苦笑,只是说,如果当时我们手中还是使用半自动步枪的话,很有这个可能性。其实我知道,如果那几个越南女人不扔手榴弹,首先向我们开枪,第一个躺下去的可能是我,幸运的是手榴弹也没有爆炸。
  只不过,营长和连长表扬与肯定了我们当时的表现及快速反应,为此我们班集体立了三等功。
  撤军回国之后,有一次,排长和我去团部办事,遇到了当时参与审讯越南俘虏的越语翻译。他告诉我们,那两个被俘虏的越南女特工很不服气。曾经说过:在这一次采取的行动犯了战术错误,首先应当开枪,而不是扔手榴弹,以至于迟缓了一、二秒钟,不然这个指挥组及整个警卫班肯定没有活着的人,后悔低估了中国兵的应战能力。
相关新闻:
&&|&&&&|&&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中越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中越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09-05-03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海湾战争,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起因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 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 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中旬,由于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债务等问题,伊拉克与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间的争端突然公开化。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 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开始攻打市内目标。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 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并将科威特划归其第19个省。联合国制裁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该计划。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用3至4个月时 间(17周)部署24万人的部队及其建制装备,以使该地区美军和其他出兵国家部队兵力 达到同伊军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阶段将视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以使兵力达到足以将 伊军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又将根据伊军有可能在短期内向沙特发动进攻的形势,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兰一线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建立机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挡住伊军可能的进攻,保证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和部署。   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运输司令部所辖战略运输 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进行了后备役征召和编组。其他出兵国家也 展开了各自的部署行动。经过紧张行动,分别于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两个阶段的部署。是时,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1200辆,装甲车2000辆,作战飞机 1300架,直升机1500架,军舰100余艘。   连同其他国家出动的总兵力达50万人。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 医疗队。 随着各国部队的部署,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机构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 经协商在多国部队最高层成立了协调性作战指挥机构。原则是,战区内所有部队均接受 沙特阿拉伯武装部队司令哈立德中将和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的统一指挥, 但各国部队又分别接受本国最高当局的命令和指示。   因为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兵行动,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应对策。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拖延战争爆发,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阵营,打破对伊拉克的各项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时,做好军事上防御作战的准备。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圣战”的旗号,并将撤军问题同以色列从阿拉伯被占领土撤军联系在一起,以转移阿拉伯国家的矛头指向;在经济上采取了内部紧缩, 对外寻求突破口的政策;在军事上则加紧了扩军备战,恢复和新建24个师,使军队总兵 力达到77个师、120万人。同时加强了科战区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线共部署43个师, 约54万人,坦克4280辆、火炮2800门、装甲输送车2800辆。   美军在开始执行“沙漠盾牌”计划时,即已估计到伊拉克拒不撤军的情况,拟定了 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行动计划。12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批准了这一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是,实施进攻作战,以达到:1.瘫痪伊拉克国家指挥当局;2.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3.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4. 尽量摧毁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和核生化武器;5.帮助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据这一决心拟定了以下作战方案:实施协调一致的多国、多方向、空中、海上和地面攻击,首先以空中战局摧毁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尔后逐步转移空中作战的重点, 在科威特战区实施地面作战,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用阿拉伯部队解放科威特市。整 个作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战略空袭; 2.夺取制空权;3.空袭地面部队;4.地面进攻作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发生在1979年。世事如苍桑,恍眼间已近30年。但是这场 战争的后果至今仍在。由于原苏联一夜间分崩离析,而中国日益强大。本地区因二 战结束形成的安全板块力量冲抵失衡,越来越多的人惧怕堀起的中国。中越边境自 卫反击战成了一个经典的例子来说明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在今天的环境下,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是否有参考价值?当年是什么 原因使两个朋友加兄弟兵戎相见?还会发生类似的战争吗?为了回答这三个问题, 回顾一下战争和发生战争时的国际关系背景实在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从各大国的角度来 看,尤其是从中国的角度来 看,东南亚是一个不稳定的, 充满纷争的地区。挑战与机会共存。过去,这个地区就是连绵的战乱。未来也并非 就是太平盛世。从历史情况看,这个地区的战乱有这个地区的特征。一般来讲,过 去百年里,东南亚的战争分为两大类,一是地区外大国作怪,二是本地区各国战略 优势(领土大小、种族纷争和经济利益)的调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也不例外。 实际上,在研究中越关系的专家中就有两个派别,一是强调两国自已本身为关系的 主要动力,而第二个派别则认为中越关系主要是由第三种力量支配的。两者都有一 定的道理。本文的第一章即说明两派都有历史事实作为依据。二战后四十年至中越 边境自卫反击战,国际政治的特点是东西方对抗。这个特点不可能不影响中越关系 。本文的第二章,即对这场战争的描述强调了这个特点。但是,中越关系的历史源 远流长,相互之间的互动早于欧洲人对东方的扩张,而且两国都有很强的拒绝外来 干涉的传统,所以两国关系当中的一些磨擦不可能完全是外来影响的结果。没有外 来影响,双边关系的问题也足以颠覆稳定导致战争。两国关系出现问题之后,双方 不谋而合地寻求外界的同情和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前苏联和美国非常迅速地对 自己的盟友做出了两肋插刀的姿态,使这对冤家反倒下不了台,非得决一死战不可 。敌意升级,不战不足以平息相互的怨气,战争爆发了。因此,本文关于战争原因 的论述分为两在部份:第一部分写造成两国关系紧张的双边问题,这些问题的由来 ,发展,如何走进死胡同。第二部分写苏美两大国在该地区的争夺。这一部分非常 强调西方因素在中国调整国家利益时的重要作用。 本文在结尾试图将所列的所有因素,双边的或者外来的,一一对号入座,重新 拼贴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图景。作者始终认为本次战争的初作俑者为1970 年代中国国内的社会巨变。由于中国重新认定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逐渐采取了对 西方示好的政策,离前苏联渐行渐远,使本来就不好的关系雪上加霜。在这个前提 下,越南有理由怀疑中国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抗美斗争的忠诚度。前苏联不失时机地 在越南扩大了自己的影响,一方面为了对抗美国,另一方面就为了惩罚中国新的外 交政策。此时此刻,越南进行了一场赌博。在非常困难的形势下,越南看到了千年 难遇的机会,即在几个大国的争斗中打一个中越关系历史翻身仗,改被支配地位为 至少成为能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对手,实现越南所谓的梦想。在不为外界所知的中越 谈判桌上,越南人的要价越来越高,毫不让步,严重挫伤了中国领导层,特别是新 领导层的自尊。他们结束文革后正在反省所有的政策,其中包括对越南有求必应的 政策。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新领导重新评估了西方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经济体制,决 定把中国融入这一体制。这一重大政策调整直接导致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调整。越南 正在中越边境上滋事以期获前苏联联盟同情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与之一战,不仅 符合新的国家利益,而且简直就是一步不得不走的棋。从越南方面的观点来 看,以 邓小平上台为标志的中国国内局势变化说明中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一步背叛 ,更说明了越共的铮铮硬骨并激发了把中国人踩在脚下出一口千年恶气的愿望。中 国的领土要求也好,华侨的骚乱也好,柬埔寨波尔布特政权的固执也好,统统都是 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法帝国主义,中国反动派图谋对抗越南到处都在胜利前进 的社会主义事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一个恶性的循环。越南对中国越来越 强硬。越南对苏联越来越友好。这反证了中国领导层调整政策的决心,而新战略的 核心就是融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战争成为加速战略调整的工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发生在1979年。世事如苍桑,恍眼间已近30年。但是这场 战争的后果至今仍在。由于原苏联一夜间分崩离析,而中国日益强大。本地区因二 战结束形成的安全板块力量冲抵失衡,越来越多的人惧怕堀起的中国。中越边境自 卫反击战成了一个经典的例子来说明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在今天的环境下,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是否有参考价值?当年是什么 原因使两个朋友加兄弟兵戎相见?还会发生类似的战争吗?为了回答这三个问题, 回顾一下战争和发生战争时的国际关系背景实在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从各大国的角度来 看,尤其是从中国的角度来 看,东南亚是一个不稳定的, 充满纷争的地区。挑战与机会共存。过去,这个地区就是连绵的战乱。未来也并非 就是太平盛世。从历史情况看,这个地区的战乱有这个地区的特征。一般来讲,过 去百年里,东南亚的战争分为两大类,一是地区外大国作怪,二是本地区各国战略 优势(领土大小、种族纷争和经济利益)的调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也不例外。 实际上,在研究中越关系的专家中就有两个派别,一是强调两国自已本身为关系的 主要动力,而第二个派别则认为中越关系主要是由第三种力量支配的。两者都有一 定的道理。本文的第一章即说明两派都有历史事实作为依据。二战后四十年至中越 边境自卫反击战,国际政治的特点是东西方对抗。这个特点不可能不影响中越关系 。本文的第二章,即对这场战争的描述强调了这个特点。但是,中越关系的历史源 远流长,相互之间的互动早于欧洲人对东方的扩张,而且两国都有很强的拒绝外来 干涉的传统,所以两国关系当中的一些磨擦不可能完全是外来影响的结果。没有外 来影响,双边关系的问题也足以颠覆稳定导致战争。两国关系出现问题之后,双方 不谋而合地寻求外界的同情和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前苏联和美国非常迅速地对 自己的盟友做出了两肋插刀的姿态,使这对冤家反倒下不了台,非得决一死战不可 。敌意升级,不战不足以平息相互的怨气,战争爆发了。因此,本文关于战争原因 的论述分为两在部份:第一部分写造成两国关系紧张的双边问题,这些问题的由来 ,发展,如何走进死胡同。第二部分写苏美两大国在该地区的争夺。这一部分非常 强调西方因素在中国调整国家利益时的重要作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越南因素: 1、越战结束后,越共自认战胜美国,狭隘的民族野心暴长,妄想建立地区霸权。2、在中苏两国中选择了强大的苏联为依靠。 3、推测中国刚结束动乱,无力与它一战。 4、其北部地形,人员基础、军事装备、部队实战经验,越方占优5、配合苏联围堵中国发展空间。6、领土野心。 7、驱赶华侨,给中国带来压力。 8、边境跳起争端。 9、苏联的阴谋和越南的野心。 二、中国的考虑: (一)国内因素-重聚人气: 1、提高民族凝聚力:文革刚结束,政治斗争的影响还在,民族士气低落,各阶层矛盾重重。对越自卫反击战可以提高、恢复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核心地位,缓解、转移国内矛盾,凝聚人心、提高我国军队及民族士气。2、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及领导:邓公刚上台不久,需要在中国共产党中树立威信及核心位置,并强调“党指挥枪”,重新握稳枪杆子。 3、操练部队:文革期间,部队管理混乱,军心有待重整,同时通过此战摸一摸我国军队战斗力如何。 (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争取更大的国际战略空间: 1、削弱甚至打破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霸权地位:中苏交恶,而此时越南倚靠苏联甚至受苏联支使公然在我边境及周边国家滋事,因此打击 越南就是对苏联霸权的回应,树立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强势位置。而之前邓公访美也是借我国与美关系攀升之势,先向美国打招呼,以 取得美国认同,另一方面向苏联施压:中国打击越南苏联最好不要插手,在这一点上中美是取得一致的。 2、结合朝鲜战争(树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军事强国地位,确立了中国在东北亚的绝对强势地位,打出了到现在为止都能看得到的战略空间,威 震世界)、中苏珍宝岛之战(表明了中国宁愿冒受核打击之风险也不畏强权争取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威震苏联)、中印之战(树立了中国 在第三世界中的老大地位,并通过打压印度,威震南亚),再通过打击越南、帮助柬埔寨等国以威震东南亚,从而完善中国的周边环境并确 立中国在亚洲应有的作用(只可惜现在只差打击东倭,大家拭目以待)。   国内因素及地缘政治因素并不是直接因素或导火索,其对我国发动对越反击战只起推动作用。即:如果此时打一仗会对当时国家内部整体 形势及我国周边形势有利,但若没有下面的原因,我国也不可能冒然打击越南。(三)直接因素-打击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团结友邦:    越南倚仗苏联,全然不顾之前中国对越之友好,公然与我翻脸,侵略柬埔寨(我国友邦),犯我边境,侵害我国利益。打击越南以稳定 我国边防,并通过帮助柬埔寨以团结友邦、维护我国在其利益,也是给越南忘恩负义、无视越南战争时我国对其帮助的一个教训。    再者,越南战争时,中国帮助越南红色政权获得了生存,但并不想越南真正统一,越南南北分治最符合中国利益,使越南成为中国牵制 美国的另一据点(第一据点就是朝鲜半岛,现在仍然是中国牵制美国的一招棋,就看中国怎么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这有几部中越战争老电影(在战争电影中),还有几部当时拍的纪实片(在纪实里,真实的战场直播),要看战争纪录片我这还有百来部,还有中美,中苏,中印,还有从美国角度看中美战争,越战中越战争(纪录片)本站是QVOD播放器(P2P播放器)播放,速度快,片质清晰,播放完即下载到本地,如果不想保存你只要删除该电影文件就可,本站电影,电视剧(连载日韩剧,国产,欧美,港台基本上时时更新(当然没增加的除外),综艺节目也每期更新)每天更新.现有7610部影视剧等你来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起因是边界问题,谈不成就反脸,所以就干仗,结果没打赢中国,只有维持过去的状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中越战争我军为什么在完全占优的时候撤军?
中越战争我军为什么在完全占优的时候撤军?
网络转载来源:
1979年初,中越战争爆发。战争的开端是越南派军进入我国的云南和广西两省,我国政府与之交涉无果之后,我国宣布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表示将对越南入侵我国进行军事打击。中越战争爆发的时候是1979年二月,这个时候,我军只是对进入我国境内的越军进行作战,到了六月的时候,越南方面开始向后撤军,我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越南境内,与越军进行战斗。刚刚进入越南的时候,我军因为对地形不熟悉,所以在战事上有些失利。但是即便是如此,我军仍然凭借着超强的战斗力还是将胜利的天平拉向了我军一方,在加上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还是不断的取得胜利,一路高歌猛进进入越南的腹地。越军因为不是我军的对手,所以只能节节败退,一路向后退去。我军就不断追在越军的屁股后面打。眼看着很快就要打到越南的首都河内,这个时候,我国政府在考虑了一番之后,决定下令撤军。面对这个命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因为此时我军在战斗中明显处于优势,但是却要撤军,这个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其实我国领导人之所以会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场战争在这样打下去就彻底的变味了。我们都知道,最初的时候,我国说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因为越南先进入我国,是越南人理亏,但是此时战争打到现在,我军即将打到越南的首都,一旦我军攻击越南的首都,那么我国就不是自卫战争,而是变成了对越南的侵略战争,到这个时候,我国就理亏了,必然会受到来自世界各国的压力,所以我国只能撤军,而不是继续向前攻击。
转载网上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蛛丝马迹网立场,本站并未对此文入库,源站删除本站自动同步删除!
/*ksks336*280*/
本站非营利性质网站,内容来自网上收集转载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点此 5分钟后自动删稿或者发邮件#qq.com 48小时内删稿
Copyright (C) 2016 ksks0001, All Rights Reserved中越战争我军为什么在完全占优的时候撤军?
内容来源:文史馆
  1979年初,中越战争爆发。战争的开端是越南派军进入我国的云南和广西两省,我国政府与之交涉无果之后,我国宣布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表示将对越南入侵我国进行军事打击。  中越战争爆发的时候是1979年二月,这个时候,我军只是对进入我国境内的越军进行作战,到了六月的时候,越南方面开始向后撤军,我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越南境内,与越军进行战斗。  刚刚进入越南的时候,我军因为对地形不熟悉,所以在战事上有些失利。但是即便是如此,我军仍然凭借着超强的战斗力还是将胜利的天平拉向了我军一方,在加上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还是不断的取得胜利,一路高歌猛进进入越南的腹地。  越军因为不是我军的对手,所以只能节节败退,一路向后退去。我军就不断追在越军的屁股后面打。眼看着很快就要打到越南的首都河内,这个时候,我国政府在考虑了一番之后,决定下令撤军。  面对这个命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因为此时我军在战斗中明显处于优势,但是却要撤军,这个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其实我国领导人之所以会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场战争在这样打下去就彻底的变味了。  我们都知道,最初的时候,我国说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因为越南先进入我国,是越南人理亏,但是此时战争打到现在,我军即将打到越南的首都,一旦我军攻击越南的首都,那么我国就不是自卫战争,而是变成了对越南的侵略战争,到这个时候,我国就理亏了,必然会受到来自世界各国的压力,所以我国只能撤军,而不是继续向前攻击。  
[精彩推荐]中越战争解放军在取得优势后为什么又迅速撤军_百度知道
中越战争解放军在取得优势后为什么又迅速撤军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同时,和美国拉近距离。在对越反击战后,开始了中美十年蜜月期中国的目的,本来就是一场惩罚性质的战争。惩罚越南完全倒向苏联,则是在动乱之后,中美共同对抗苏联。对内,再次凝聚人心。这并不是一场灭国的战争,已经达到了内外的目的
说来话长,我尽量简短:美国撤出越南,越南掌握了庞大的战争机器,不弱于中国。中苏翻脸,越南倒向苏联,对付中国,在中越边境频频生事。越南入侵老挝和柬埔寨,妄图在中国南方建立一个苏联式的大国。北有大苏联,南有大越南,中国环境地位岌岌可危。邓公访美,说出白猫黑猫论。美国在东欧边缘大兵压境,拖住苏联。中国指责越南的侵略行径,要求越南撤兵,被越南拒绝。兵分两路杀入越南,半个月打入谅山。越南的精锐部队都在国外侵略,无法抵挡中国的进攻。苏联被美国牵制,只能口头威胁。越南走投无路,只好从老挝柬埔寨撤军。中国战略目的达到,撤出越南。这一仗,中国平复了南疆,镇住了苏联,粉碎了越南的大国梦,拉拢了美国。是历史上稍有的全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越战争解放军屠村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