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超高利贷利息一般是多少的暴利,疯长的现金贷藏着哪些风

  作为伴随消费金融大热崛起的业务分支,去年以来,现金贷领域已容纳了包括上市公司、互联网巨头、网贷平台、垂直创业公司等各路力量竞逐。受困于国内用户需求与金融服务供给的不平衡,大量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服务的群体为此项业务的兴盛提供了丰沛土壤。

  异军突起之下,由于风控薄弱引发的多头借贷和骗贷狂潮也让业内对其可能触及的系统性风险充满担忧。

  资本和平台青睐现金贷的原因是什么?高利率定价逻辑在哪里?面向次级人群的业务模式是否可持续?站在风口的现金贷机构,如何才能绕过高风险漩涡?

  在很多业者看来,现金贷是近些年为数不多拥有巨大人口红利的金融科技业态。

  互联网和消费金融系巨头、网贷平台以及垂直创业公司都在涌入现金贷领域。它们向市场提供利率、期限、目标人群各不相同的现金贷款服务,此项业务几乎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标配”。

  早在去年年末,曾经以“产业+金融”为卖点的某网贷平台高管就曾私下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该平台正在寻求小额现金贷合作方,因为此项业务“增量快、利润高”。

  利润到底有多高?记者采访的多家现金贷平台拒绝对此置评。根据上市公司()2016的业绩报告显示,2016 年度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二三四五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270.70万元(2015 年度亏损731.81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二三四五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重要业务之一即为现金贷产品“2345贷款王”,提供最长30天、额度在500~5000元之间、日费率为0.1%的线上借款业务。

  根据前述报告,2016年度“2345贷款王”发放贷款总笔数411.75万笔,总金额62.74亿元,贷款余额超过13.76亿元。

  而在2014年即投身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平台“现金巴士”创始人唐阳看来,微额现金贷的额度大多不超过2000元,期限通常在7~14天,最多不超过30天。将讨论范围精确后,才能解答其对应的利率等行业问题。目前该司的放贷余额也约有十几亿元。不过其没有透露公司盈利状况。

  在业内看来,现金贷业务的利润主要还是源于较高的利率与费率,一方面通过正常还贷人群的利息和费用来弥补欺诈人群以及未还钱用户带来的坏账,一方面通过风控降低坏账生成。

  盈灿咨询高级分析师张叶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二三四五此类公司的盈利状况无法代表现金贷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其资金使用成本在业内属于较低。此外现金贷公司较为艰难的是在起步前两年,需要经受来自欺诈的巨大挑战,数据样本充分、风险控制住后,成本才能下降。”

  唐阳在2014年进入现金贷行业时,市场几乎没有同行。甚至在2015年,记者接触的很多网贷业者都不了解微额借款是什么。去年以来,市场参与者的增多也让唐阳开始感受到行业的直接变化——这个领域的“坏声音”开始多了起来——多头借贷、风控薄弱、暴力催收、骗贷猖獗等问题浮出水面,而其中,对高利率的声讨首当其冲。

  高利率,“必然”还是“魔咒”

  记者查询包括现金巴士、2345贷款王、手机贷、闪电借款、飞贷、魔法现金等多款主流现金贷APP发现,其日利率在0.1%~3%不等。以利率中等水平的现金巴士为例,目前提供金额为500元/1000元、期限在7天/14天的借款服务,如果借款500元使用7天,那么还款金额为525元,需要缴纳的实际利息是25元。如果将这一金额换算成年化利率,那么将高达200%以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上到老牌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下至现金贷平台,通常采用服务费、账户管理费、快速信审费等方式将收费进行拆分,以规避“年利率”超过36%的红线。而一些元档位的现金贷分期产品由于借款期限较长,利息总额则会更高。

  但市场参与者则抱有不同逻辑。在唐阳看来,短期、微额类贷款的利息以年化利率去嵌套“并不精准”,因为在服务费固定的情况下,借贷期限越短、金额越少,相应的费率换算下来必然高。“微额借款公司需要采用相对高的定价来覆盖风险,否则根本无法支撑此类机构的运转。”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目前发放1000元的短期借款100笔,周期14天,假设坏账是10%,那么以目前1.1倍利率收回90笔1100元还款后,平台实际还亏损着1000元本金。”

  而由于微额借款周期就是1~2周,对期限有明确限制,唐阳认为,正规机构并不会恶意形成债务雪球。据他透露,目前现金巴士的“老赖”约有15万人,坏账率控制在5%。他认为,出于机构可持续发展和解决特定人群金融服务目标,目前其利率的设置存在合理性,但仍需不断降低坏账率才有可能盈利。

  一位网贷平台从业者指出,上述现金贷业务需要提供风控、征信、差异利率推荐、以及贷后管理等各类服务,加之面向的是信用风险较高的人群,这些均要计入利率成本中。

  但一些过高定价的确会导致借款人陷入债务漩涡。前述网贷平台从业者透露,一些新入场平台,在不具备“快速放款”所需风控数据的情况下急于冲量,加之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只能依靠高利率覆盖高风险。

  同盾科技CRO董骝焕告诉记者,相对几千到万元级贷款,小额现金贷对于风控模型的容忍度较大。不过借款数据样本积累到一定体量,模型才有价值。据唐阳透露,现金巴士此前的过审率很低,但现在可以做到50%,是三四年数据积累的结果。

  甚至有现金贷从业者直言:金额如此小的业务,成本极度敏感,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纠结到底是花钱买数据还是花钱“买”坏账。

  唐阳和董骝焕不同意有报道指出现金贷平台坏账做到50%,都能盈利的情况。在董骝焕看来,通过高利率去覆盖高坏账的恶性循环,最终结果是用户的“逆选择”——在其他平台借不到钱的劣级用户涌入你的平台,加速平台灭亡。

  业内自媒体指出现金贷业务中的几个关键变量——“新客损失率”和“续贷客户数”——续贷次数越多的客户,表现越好。续贷客户损失率越低、占比越高,新贷客户的损失率空间越大。若新贷客户的损失率很低、则利润空间就会变大。“这都需要精细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所以所谓的‘闭眼放贷’,前提也是要保证新客损失率的临界值,否则业务没法做。”

  如果恶性循环成为主流,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系统性风险则会衍生。一个重要特征是多头借贷(共债)情况加剧。

  前海征信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通过其旗下“常贷客”产品扫描发现,目前现金贷领域的共债比例在40%~60%左右,这些客户会同时在2~3家机构借款。“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借贷者每多申请一家机构,违约的概率就上升20%。”

  但前海征信认为,多头借贷也分不同情况。一些多头借贷存在信用风险,比如借新还旧,同期大笔多头借贷;另一些则存在欺诈风险,例如车辆多押、贷款欺诈(申请间隔多为同时)。“对于信用风险人群,比如预期贷款利率是20%,因为风险高又上升20%,平台给他的利率就需要提高。”

  不过由于目前行业信息孤岛情况严重,市场参与者的价值数据并未共享,行业的共债情况并不能得到相对精准的统计。盈灿咨询在进行相关统计时也遇到了挑战,高级分析师张叶霞告诉记者,平台几乎不可能将客户ID这种数据拿出来共享对接。

  而以同盾科技掌握的数据看,“目前多头借贷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董骝焕告诉记者,目前多头借贷情况集中群体大约占行业总量的10%。此外,每个月都有近1000万新增用户进入这个市场,可以稀释掉一部分风险。

  事实上,不管是一些超高利率引发的“高利贷”争议,还是由市场无序竞争导致的风控薄弱甚至共债、骗贷乱象,均在呼唤监管规则的尽快就位。

  2016年数据显示,美国有36个州允许发薪日贷款,为防止高利贷(不合理且超额的利率)出现,一些州限制包括发薪日贷款的年化利率(APR),大多数州的借款额度上限为500美元左右。而英国对于此类贷款的规则是日利率不得高于0.8%,全部利息总计不得超过本金的100%;澳大利亚月息4%封顶;加拿大的额度则小于1500加元,周期小于62天,利率不设限。

  据唐阳透露,通过对国外法规的研究以及业务实践,现金巴士曾向监管层提交过微额现金贷的三点建议:借款金额不超过2000元或借款人月薪的25%;每日最多收取1%的服务费;设置还款(包括逾期罚金)上限,总费用不得超过借款本金。

  而在一些业者看来,随着今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快速信审环节的深度嵌入,相关费率仍有进一步下降可能。不过这又关系到机构的资金获取成本。

靠现金贷半年赚了10个亿的趣店,前两天被喷成了筛子。一个放高利贷的,市值超越A股7家银行、15家券商;

一群平均年龄27岁的小毛孩,干掉了金融街的高富帅。从道德血液到行业规范,CEO罗敏想通过“回应一切”扳回一局,但最终发现,只要干上这行一切回应都是火上浇油。

群众对暴利的金融业务怀有天生的恨,何况现金贷这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东西。

把道德血液放一边,这事背后有一个冰冷的真相:人,已经成了当前经济里唯一有能力加杠杆的资产。

从房地产去库存,居民房贷飙升,到消费贷款飙升,到现在的现金贷大肆扩张,都在给这个真相做备注。

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加杠杆轮番爆炒之后,有能力加杠杆的资产——也就是有偿付能力的资产,越来越少。

政府有加杠杆空间,但是目前还有足够的税源,挤一挤总是有的。企业负债率全球最高,回报率每况愈下。正在面临去产能去杠杆。

唯有个人,存款60万亿,贷款34万亿。小川曾经曰过:居民杠杆率还不够高。

有文章说资本在“割人头”。答案基本正确。因为割其他的,要么脖子太硬(国企、地方政府),要么已经被吸干(民企、实体、制造业)。

还没被吸干的、脖子比较软的,就是现金贷针对的底层人群,中高阶层已经用房子收割了一轮。

这最后一轮,收割的是没有钱的老实人。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简介:“暴利”、“高利贷”、“暴力催收”、“陷阱贷”……已经是现金贷挥之不去的标签,不催收、暴力催收都不是真相。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句典故用以形容历史周期“来的越猛,去的越急”,眼下放在现金贷业务之上,似乎也很合适。

现金贷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火热,一年多时间裹挟着争议闷声发展。近期,趣店上市事件成为一道催化剂,让现金贷暴晒在大众的聚光灯下。

“暴利”、“高利贷”、“暴力催收”、“陷阱贷”……已经是现金贷挥之不去的标签。据媒体报道,政策的靴子也将落地,监管部门正考虑对存在违法行为的现金贷公司予以关闭和取缔,甚至有被“一刀切”的风险。

现金贷作为一项金融工具,面向没有征信记录、传统金融服务不到的大众,解决的是这类人群的借款需求。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亿具有潜在信贷需求、但无征信记录的人群的市场里,现金贷可能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式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具有金融创新、普惠金融性质的业务,为何一年多时间就成了这样?现金贷吃相难看,槽点不少,但真的就该禁吗?

高利率的另一个视角:出租车和头等舱,谁更贵

高利率是现金贷最受诟病的一点。当我们骂“嗜血现金贷”,利率动不动就超过100%的时候,也要知道这100%是怎么来的。

现金贷中借款人的成本包括利息和费用,收费逻辑和银行信用卡在ATM透支取现金类似。

一般银行信用卡的取现手续费是2%,且不低于10元,借款日利率在万分之五。比如,小王用信用卡在ATM上借500元现金出来,手续费10元, 2周以后还款,利息是1.75元。这个借款期限和金额,就和现金贷一致,含费用的年化利率是70.2%。如果借了1周就还,年化利率则是122%。但小王如果是借了一年才还,其含费用的年化利率就会降低至20.25%。

在今年4月份,笔者专访过信而富的创始人王征宇博士,他对此做了非常清晰的说明:长期大额贷款和短期小额贷款,不能用相同的利率计算方式。短期小额借款的成本主要来自手续费,长期的大额产品成本主要来自利息。

在上述小王的案例中,借款期限一个月以内,手续费都是超过利息的,在半年或一年的案例中,则利息明显是主要的借款成本。

王博士举了一个用交通成本的例子来说明现金贷和长期贷款利率的不同。比如在上海打车,3公里起步价14元,坐2公里,每公里是7元。上海到北京坐飞机,头等舱的价格3000元,里程1000公里,每公里是3元钱。但不能说出租车价格比飞机头等舱价格还贵,这和说现金贷高利率是一个道理。

看到这,其实一刀切以年化36%的利率来卡现金贷未必是合理的。更好的方式是参照银行信用卡取现一样监管,利率和手续费分别来做限定,比如利率不能超过年24%,手续费根据成本设定一个比例及额度。

不催收、暴力催收都不是真相

“凡是过期不还的,我们这里就是坏账,我们的坏账,一律不会催促他们来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过期不还的,就当作福利送你了”。趣店CEO罗敏关于现金贷催收的一番话,被当成了调侃。

之后,各种老赖也纷纷出来凑热闹,自己撸了多少钱云云。在知乎上一个“欠了网贷两三万还不起怎么办”的帖子里,有一个人炫耀自己的战绩,“在55家网贷共计(借出)187,000元,用这钱在本地首付买了房,此外还帮助村里人撸口子,村里一栋栋小洋楼也拔地而起。”

事实上,趣店的招股书中就明确说明了催收的原则,多家媒体都曾报道过趣店的催收事宜,除了通知学校、亲友等,趣店也通过催收公司讨债。趣店的催收和其他现金贷平台没什么区别,而上述老赖也并非无法应对。

据网贷之家的报道,体量较大的现金贷平台都会成立催收部门,同时催收工作还是会让外部的催收机构参与,而电话和短信催收是最主要的方式。现金贷平台的借款金额普遍较小,其借贷资金甚至是几百元,因为催收需要成本,所以这些机构并不会有很过激的催收行为。

当然,近两年现金贷行业也涌现出“裸条”、大学生欠下几十万之后,不堪重负而发生悲剧的事件。但这几例事件,无一例外都是借款额远远超过个人承受范围而导致的,并非正常的催收范畴。在监管方禁止网络借贷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之后,已经获得明显效果。

所以,尽管存在一些恶性案例,但这不是事情的全貌,现金贷也并非魔鬼。相信,把利率限制、额度限制、个人信息安全、多头借贷、信息披露、催收等问题规范住之后,现金贷就会逐渐展示其相对天使的一面。笔者认为,现金贷该骂该管却不该禁。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利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