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时间可以说话吗?

64被浏览17,526分享邀请回答1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如何长时间打坐?如何才可以夜不倒单?
在线时间14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人体本来是需要毛孔呼吸的,烧伤的面积大即使有肺也不行,因为人的呼吸需要毛孔,看来你的感觉很高于常人,经不是说比丘观察从一毛孔至一毛孔,。。你看到毛孔了吗
这些最好有师傅把关,普通人不知道啊,
在线时间7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原帖由 ccfq 于
16:27 发表
你成年人,不用父母申请吧,这个法律有规定吗?
为什么不同意呢,对症下药,念佛回向
父母指望我养老
多次提出,母亲更是以死相逼
现在都25岁了,再不出家,时间根本不够用了
末学也挺愁的
在线时间7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原帖由 ccfq 于
16:32 发表
人体本来是需要毛孔呼吸的,烧伤的面积大即使有肺也不行,因为人的呼吸需要毛孔,看来你的感觉很高于常人,经不是说比丘观察从一毛孔至一毛孔,。。你看到毛孔了吗
这些最好有师傅把关,普通人不知道啊,
末学也不知道是什么境界,只怕已经着魔了
一直想寻找善知识,只是太难找了
一次去寺庙末学准备请教关于打坐的事情,结果师傅说 不打坐。末学只好自己胡乱摸索
最近阅藏更是发现很多经文百思不得其解
论坛好多师兄认为末学已经着魔了
在线时间14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你戴上楞严咒,不大可能着魔吧。怕的话就多念啊。对比一下五十阴魔
修行不只是打坐,杀盗淫妄彻底断掉打坐才保险,明诲不说了吗。,你看你能否
胡乱摸索还是不要,可求佛菩萨加持,一步一步的,否则乱套,欲速则不达
25岁还可以,缘分不可强求,只能修福慧改变。
你父母的养老问题难道没有别人了?出家功德经理说阻人出家很可怕的,你看了没,为你母亲担心
在线时间7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原帖由 ccfq 于
16:45 发表
你戴上楞严咒,不大可能着魔吧。怕的话就多念啊。对比一下五十阴魔
修行不只是打坐,杀盗淫妄彻底断掉打坐才保险,明诲不说了吗。,你看你能否
胡乱摸索还是不要,可求佛菩萨加持,一步一步的,否则乱套,欲速则不 ...
没有胡乱摸索,也是按照佛教记载的修行&&
父母对出家误解很深,也不敢提了,关键是社会上对出家误解也比较深
正因为没有人养老,所以父母不同意
身在红尘,如坐针毡
在线时间39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不被境界所转,自心如如不动也是定。
不一定打坐才是定。
修行中许多“成果”的取得是顺其自然。
末学的体会是,
心中发愿,求佛菩萨加持,未来某时一个时刻自然就成了。
个人愚见,
师兄老实做好目前的修行 ,比如阅藏,
其他一切尽管交给佛菩萨安排。
其实在哪都是修行,
末学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前几个月切身体会到的,
而且体会到的东西要在生活中实践,
这也是从解悟到证悟的进步吧。
出家需要缘分,
末学不知您的缘分与境界如何,
但既然父母不同意,
还是暂时“放下”,
不然让2老难过,引得2老犯下阻碍别人出家的罪业,
恕末学直言,实在不算侍奉好了家中的2尊佛。
所谓一切众生是佛菩萨,
我们要把众生当作佛一样的恭敬,
这就是清净心平等心。
既然已经得到万佛城的邀请,
说明这方面的缘分还是具足的。
25岁还很年轻,不用急。
出家不在时间长短。
师兄在世间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便是最好的修行,
安知这不是万佛城的考验之一?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14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高旻寺位于邗江县运西乡的三汊河口,是驰名中外的扬州八大刹之一,高旻寺研究禅宗、佛学、中国佛学,坚持把禅宗、佛学、中国佛学传到世界,中国佛学的寺庙之一
在线时间39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而且什么是魔?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毕竟空而宛然有,看似有。
实际上就是我们的种种烦恼执着心。
其心无著魔自然不得其便。
另不知师兄如何阅藏?
佛经是从如来藏里自然流出,
非是凡情妄想能解,
师兄在读经之时,不要思惟经中义理,
只需每个字读的清楚明白,耳朵听的清楚明白,
则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
不解而解。
而且末学以为,
师兄不妨先以大乘了义经典为主,
有了定力以后再去阅藏。
或者师兄既然已经发愿阅藏,
就先坚持完成,
先不管什么违缘不违缘,
等到你完成的时候,
许多问题恐怕就迎刃而解了。
这时你再以一部或几部大乘经为主,
毕竟定力是很重要的。
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322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今天才知道的 ,与大家分享:
& & 不倒单&&不是不睡觉 是肋不着席&&坐着睡&&没有人可以不睡觉的&&基本睡眠时间是必须的
在线时间7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原帖由 qglll 于
17:26 发表
而且什么是魔?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毕竟空而宛然有,看似有。
实际上就是我们的种种烦恼执着心。
其心无著魔自然不得其便。
另不知师兄如何阅藏?
佛经是从如来藏里自然流出,
非是凡情妄想能解,
感恩师兄开示
了义非了义经非常难辨别,在浩于烟海的佛典中太难区分了
末学问过一些寺庙师傅,他们告诉末学就是慢慢看,不断的阅藏,经典的意思慢慢就明朗一些
末学愚痴故发愿阅藏至少三遍
重点是后面的论藏&&都是菩萨大德记录的,讲经部和律部相关的都整合在一起,非常好
此生一定要精进
末学有世俗的定力,曾经考研时从早上6点一直学到晚上11点,除了简单的吃饭外,一直坐着,脑子高速运转而不想其它事情
所以末学发愿阅藏
现在修行佛法了,有无常督促末学必须非常精进
在线时间2072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光明化作我的铠甲
原帖由 beebee2 于
16:21 发表 呵呵,末学懂了师兄很会用看似不相关的事物类比,但是每位师兄学佛的经历不同,末学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修行来不断印证真理曾经二次在梦中遇见宣公上人,第一次告诉末学必须要精进,不可以偷懒 ...
linux的胜利,这是一句玩笑话。
用来调侃微软和linux之间水深火热的斗争关系。
在线时间7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原帖由 无我自在 于
17:30 发表
今天才知道的 ,与大家分享:
& & 不倒单&&不是不睡觉 是肋不着席&&坐着睡&&没有人可以不睡觉的&&基本睡眠时间是必须的
不倒单可以睡的很浅,睡2-3小时就足以应付世俗生活了,这样就有了宽裕的时间修行
非常节省时间
在线时间14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看经还是要仔细思维的,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7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末学就是一边阅藏,一边思维
曾经问过师傅,阅藏可以默读,读经时脑子高速运转,努力理解经文的意思
末学以论藏为主
在线时间2072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光明化作我的铠甲
原帖由 beebee2 于
17:36 发表 不倒单可以睡的很浅,睡2-3小时就足以应付世俗生活了,这样就有了宽裕的时间修行非常节省时间
微软和linux的历史,是非常有意思的因果实例。
当然你不是微软,举报你的人也不是linux
我这里也是暗喻一些人总是认为自己是正义的
linux虽然更专业能力更大,但是linux因为太专业,所以反而很多人搞不懂。只能少数人搞懂。
微软的win虽然没linux那么专业,但是胜在简单容易操作。符合大部分人的使用习惯【简单方便】
在线时间14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要是我就先看经,你为何论藏,莫非经藏你都看完啦
在线时间2072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光明化作我的铠甲
原帖由 beebee2 于
16:21 发表 呵呵,末学懂了师兄很会用看似不相关的事物类比,但是每位师兄学佛的经历不同,末学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修行来不断印证真理曾经二次在梦中遇见宣公上人,第一次告诉末学必须要精进,不可以偷懒 ...
不出乎我的意料
你能看南传的东西而还能保持理性。这很难得,虽然说修行南传和汉传都是自由的,但是可以成圣人的。
但是让人奇怪的人很多人自认为修行南传结果总是爱跑到大乘的地方诽谤大乘。
但你抵抗住了,这很了不起。
第二点,你对佛法进步神速。一开始你搞不懂五时八教,但是在我说了以后,你并没有执着认为大乘是显教,喇嘛教是密宗。
智慧不够的人先入为主以后就很难改了,可以说他们是谁先对他们说话,他们就相信谁,不懂得判断对错真假。
第三点,我说话非常难听,但你没生气,没发火,受得了,这表示你过去世里应该修行过多次的忍辱行,而不是一次两次,所以你才受得了我,这很了不起,因为我知道我这个人多难让人接受。
当然不光这三点,但我这次就说这么多了。
在线时间2072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光明化作我的铠甲
原帖由 ccfq 于
17:55 发表 要是我就先看经,你为何论藏,莫非经藏你都看完啦
个人有个人的因缘。
在线时间7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原帖由 ccfq 于
17:55 发表
要是我就先看经,你为何论藏,莫非经藏你都看完啦
没有,那是因为经藏内容太多,论藏很好地总结,非常适合深入学习
在线时间862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Medal No.1
Powered by为什么说念佛打坐比其它打坐方法更安全-1
如何用打坐的方法进入清净心念佛的状态_专业资料。如何...简单又绝对安全,不需要老师指导的打坐方法,这个方法...打坐后你身体的能量提高了就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睡眠...
又绝对安全,不需要老师指导的打坐方法,这个方法 既...病气排得差不多了,余 下的时间可以专心打坐念佛了...之气,哪怕只做 10 分钟,一天都会有精神、有能量...
20 年,以一种方法为主,并试验过其它多种打坐方法...但是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个非常简单又绝对安全, 不需要...有助于让自己的心绪尽快进入到念佛打坐的状态中, 如果...
的打坐方法, 给你介绍一个非常简单又绝对安全,不...这种情况在打坐的同时,要通过大量的诵念佛经咒、...爽和愉悦。 念佛打坐就非常安全,原因如下: 念佛...
十、打坐时种种乱,种种翻动到来,或者中途有人事前来引逗,我只不管,除埋头念佛持咒 不放印之外,一概不理。如思潮忽起, 一觉就顾到佛号咒语,任他天翻地覆,...
24 念佛是一种方法 23:31:36 打坐中也可以啊 23...应用于平时生活中不打坐的时候呢 0:50:58 师父就...为什么说念佛打坐比其它... 6页 免费 ©...
总之,打坐的反 应非常之多,而且因人而异,在此不...才 能确保打坐念佛时不困不倦,打坐完成后神清气爽...之气,哪怕只做 10 分钟,一天都会有精神、有能量...
问:「打坐念佛时间稍长便落昏沉,起声念佛就不能收伏乱心,请问 应如何对治?」 答:这是自古以来一般人都有的现象,打坐的时候,坐久了会打 瞌睡,甚至於睡觉、...
为什么说念佛打坐比其它... 6页 免费 念佛方法之一...接着以打坐的姿势坐下,尽量使腿脚等任何部 位,不...(三)念佛三种人 念佛的人有三种: 第一种人,是...
问:打坐念佛能双盘是不是最好双盘? 答:打坐单盘最好,因为双盘容易痛。打坐的时 候,心中默念就可以了,顶多是金刚念,不用拿念珠, 身体放轻松,心就会静(“...打坐时要入定,那什么状态下才能叫入定?-文喜有话说的回答-悟空问答
悟空问答App全新上线 看热点讨论 问明星专家
参禅打坐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不知道何为入定。不知可有大师赐教
打坐时要入定,那什么状态下才能叫入定?
看到“入静”、“入定”等词汇,一般人直接的感觉是“玄”、“佛”、“道”、“禅”、“气功”、“瑜伽”、“迷信”、“修行”、“修炼”、“实修”、“修真”等等概念。虽然修真者萬中無一,实属小众,不被奉行科学求实普世价值的当今世界所认同,但因其有漫长的历史,众多的文献,是伏羲、文王、老子、佛陀、庄子等思想泰斗认知宇宙之奥和生命实相的路径,本文尝试用易于理性认知的科学生理数据和老子道本体、佛陀佛本体思想相结合的方式,来梳理一下入静入定的生理真相所在。正在尝试入静入定的修行者人类的精神世界有两个主宰者:一个是自我意识即可以感知的那个“我”,叫识神,掌控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意识等感官系统;一个是潜意识的主宰者,叫元神,掌控西医所说的自主神经,或自律神经,或植物神经等自然力系统。识神和元神可合称为心神。人在觉醒态,心神掌控身体;人在睡眠态,识神潜伏不见了,元神掌控身体。修真态是介于睡眠态和觉醒态之间的一种第三态,即识神若有若无态。睡眠时识神不见了,元神掌控身体《老子》第16章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老子在讲通过调息导引,“致虚极”是抑制识神,让识神弱化,进入自己几乎不存在的“虚极”;“守静笃”是抱守入静入定态。这种状态会带来什么结果呢?这种状态叫“入道”或“成佛”,可以观看到本体。世间的一切变化都是幻象、表象,人不能通过感官来直接认知本体,因本体“无常”即变动不居,“无我”即形而上的存在物。入定之后就可以开启慧眼,观看主宰宇宙万物发展变化、循环往复的本体,即元气!老子雕塑那么,从西医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入静入定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人类大脑近1000亿的神经元细胞不断释放出微电流。大脑总的电流活动情况西医临床可以用脑电图(EEG)测量记录下来。国际脑波学会针对不同震动的周波数,把人的脑电波分为α、β、δ、θ共4种类型。国际脑波学会脑电波分类表类型
入定、婴儿θ 波
入静、被催眠α 波
觉醒态β 波
应急态δ波为优势脑波时,为深度熟睡,无意识,元神掌控身体的状态。老子说:“能婴儿乎?”3岁以下的婴儿觉醒时,其识神自然处于弱、虚的状态,其优势脑波就是δ波。修真者通过调息导引、静心净心、抑识神、兴元神来达到这种状态,即入定态。人处在这种状态下就可以看到宇宙本体——真气。西医生理科学研究发现,δ波亦是开发人类直觉雷达系统,以及超能神密力量的关键,即人在δ波状态可以拥有超凡力量。调息导引、静心净心、入静入定释迦牟尼佛在成佛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成佛=看到本体;一切大地众生=宇宙万物;如来智慧德相=本体真气的运行图像,伏羲总结为太极八卦;妄想执着=识神的七情六欲。抑识神,让识神处于弱势、虚极,这叫明心;看到本体叫见性。释迦牟尼成佛修真者所谓的“入定”,就是人在觉醒态,通过调息导引、静心净心,抑识神、兴元神,尽量把身体交给元神来掌控。从西医生理数据的角度来看,入静入定态是优势脑波处在δ 波和θ 波频段——即&8Hz的频段。与睡眠态不同的是,识神处于若有若无态。从自己知觉的角度看,初学者可以从心念集中了、呼吸变微细了、身体非常舒服了,以这些现象来确定自己已经入定了。也可以从气感来判断,即是指意念集中在身体某部分时会产生的热、麻或痒等感觉。班门弄斧,一家之言,抛砖引玉,知者勿怪!文喜有话说 .
1、打坐时千万不要想着要入定,因为大多数人是没有入定的基础的。2、活到120岁的虚云老和尚一生中最有名的入定只有三次。从大量的文献经验资料来看,入定7天为生理极限,而虚云老和尚在泰国时的入定达到了9天,出定后身体极为虚弱,休养了二周左右身体才恢复正常状态。3、从大量高僧入定的经验来看,入定都在无心有心之间,也可以说,什么时候入定有时连入定本人也不能完全预知。可参考虚业老和尚关于入定的说法体会。4、从大量的观察来看,身不能定下来,心也必不能定,更谈不上入定。举个例:单盘坐十小时,随便你做什么,比例看书、看电视等等,允许你左右换腿,喝了茶、吃饭、上厕所,让你相对自由的盘坐十小时,姿势不必高标准,上身可自由活动,结束后身不累,腿不酸痛,还感觉人舒服,才可以考虑谈入静的问题,而不是入手定的问题。5、入定的行为是自然的行为,自然而然的产生,几秒,几分,几十分.....,一点一点的自然延伸,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但它的来必有身体达到的程度,安全的环境,无心事的状态,好多因素影响叠加,就开始了,虚云老和尚顶级的入定状态也只有三次,你能达到什么程度?6、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有时间定定心心地坐它半小时、一小时左右,同时听听94.7经典音乐,或看看书,或看看电视,不知道过了多少天,突然坐着像睡着了一样,注意:像睡着了一样,而不是睡觉,因为如果你这时马上去睡觉又觉得很清醒,根本睡不着,而坐着又舒服得睡着一样,这是静的开始了。反反复复,又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才有短时间定的可能。而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坐着静下来对我们的身心就好得很,又何必妄谈什么入定。7、在这个大城市里,有好多次坐出租车,就碰到过几个打坐并成功改善健康的人。记忆深刻有二次,一是上车后一看这个老师傅手部、脸部具有长年打坐的特征,一问,他告诉我二十年前得了肝癌,已经被医院判了刑,他放弃了西医的治疗,改从中医,并拜师学习导引及打坐,后来身体慢慢康复,为了生活,开出租车谋生,医院的医生都感觉不可思议。他现在的状态是每天双盘两小时,一小时换一下腿的上下位置。二是小年夜坐出租车去吃饭,一看这位出租车司机气宇不凡,开始聊了起来,原来他是国企的团委书记,企业倒闭后身体也得了病,正好碰到一个好老师,开始学习打坐,也有十多年了,他是每天起床后,睡觉前打坐一小时,晚上是坐着看书学习。因此可见,打坐可以极大改善身心健康,化凡为圣的。那我们又何必去想着入定呢?况且,大多数人还没这个能力,只不过是自我臆想罢了。唉,多说无益,多讲无用,有空的话,哪怕是盘坐着想想今天干了些什么?想完后睡觉,长年坚持,突然会发觉,日子过得还是蛮有味道地。
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
尔时, 观世音菩萨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尔时)表道交感应!
他对佛说呀,我回忆起过去经历了无数的恒河沙劫,遇到了一位观世音佛出世,观世音菩萨遇到了这位观世音如来,这时呢,观世音菩萨才能真正的成就了菩提心,也就是说在没有遇到观世音佛之前,他之前修的那些方便法门,也没有成就了真实的菩提心,那时,只能叫方便菩提心。彼佛叫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什么叫闻思修啊?说白了你要先见道,通过见道成就闻思修,让你成就见道位功夫,也就是从悟门入手啊,你要先明白法理,只有先闻了,你才能有慧,注意!这里的慧就已经不是小乘人那种有漏的慧了,大乘菩萨所修的闻思修,是在小乘人戒定慧已经成就的基础上,回小向大的功夫了,所以闻思修就是见一心三藏之性啊,你修闻思修的当下已经是在戒定慧的基础之上了,并不是要你先要去戒,然后定,然后慧,然后你再来修闻恩修,不是这个道理。“闻”对应为悟道,“思”对应为行道,“修”可以对应为修道,“入三摩地”可以对应为正道。闻思修第一个“闻”就是讲智慧,你先要弄清宇宙万法的来龙去脉,这样你才能有智慧呀,从耳根闻妙理,然后启动你的始觉智,心往内收不再去攀缘外面的声尘,而是去观照我们能闻之闻性。思和修是在闻的基础上的,你即闻即思即修,闻思修是没有次第的,圆融在一起的。思和修如果没有你前面的闻,那就失去任何意义,那就是盲修瞎练了。所以思的基础也是闻,修的基础也是闻,闻就是思,思就是修,修就是闻。在这句经文,观世音菩萨是按照闻思修来明白了一心三藏法理,然后修的禅宗,这与明心见性以后,再去念佛呀是一样的。因为明心见性以后啊,无量的法门这个时候法法平等,万法都可以成就。观世音菩萨就是通过闻思修入三摩地的!他不是因为修后面的过六关,入三摩地的,他以闻思修入三摩地的,也就是说以明理入三摩地的,并不是通过禅定功夫过六关入三摩地的,这一点一定要区分好。
注意这句经文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这里的“闻”字,是关键!不是说你向外攀缘以后,把一精之明的功能,分割局限在六根当中,去代妄显真,然后听到外面声响,你随着这个妄缘产生了耳识,以及意识心,不是这个意思!这是在攀缘出流。这里的“闻”是反问闻自性的意思。也就是说你要明白你能闻的那个东西,是让你关照能闻的那个东西,能闻是什么?这个能闻的“闻”,就变成了始觉智,始觉从哪里来的?是通过外面的声尘,把你能闻的闻性引出来,让你关照能闻的“闻”,也就是转耳识为始觉智,也就是说耳识变成了始觉智。这叫转识成智。注意!这句经文里所讲的“闻”是让你关照耳根能闻的能力,以耳根意根来代替其他六根,以能闻代替了能见、能尝、能嗅、能触等等等等,既然反闻闻自性了,来关照能闻的这个能力,你的心总保持这种心态总向内收,不再出流向外攀缘,以这种心态,这就叫自性大定。这个过程就是收识心神反关自性的过程。所以才说我们明理以后当下成佛。你不需要加什么手法,不需要再去什么禅定呀,不需要再去什么念佛呀,也同样成就。不修行也是一种法门啊,你的心能够反闻闻自性,心里这时怎么样啊?心神就往内观向回收,心力集中在“闻”上,这时就入流亡所了。什么是入流啊?入大光明藏之流啊,你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就已经在见道位了,就是入流圣人,不入六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平时还照常去吃饭、穿衣、走路、接人待物,但是你心里明白了,等你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你就不会再去投胎转世了,当下就回到佛土,除非你自愿的,愿意去投胎,那时又当别论!后面这个“亡所”,前面不是讲反闻闻自性吗?心向内观了,这个时候眼睛不看、耳朵也不听,慢慢地把外面六尘境界相就看破放下了,这叫亡所。大家要注意不看不听,不是把耳朵塞起来眼睛蒙起来,不是的!你的眼睛可以对外看,耳朵也可以对外听,但是,你不要攀缘在外面的六尘境界当中,因为我们的六根已经养成习气了,最爱攀缘外面的境界,眼睛爱攀缘外面的色尘,耳朵愿意攀缘外面的声尘,你现在听懂的法理,眼睛即使看到外面的景相,但是你的注意力,是放在反闻闻这个能见的能力上,而不是放在外面这个呈境是怎么样美呀?怎么样糟糕啊!这就自然的把六根与外面的六尘化为分散了。也就是说你的眼睛虽然向外看,这六根呀相当于摆设一样,你现在关心的是你能见的这个能力,能闻的能力,你的心不攀缘在外面的六尘当中,你的心一样独立存在!
“所入既寂”
什么是所呀? 六根不再攀缘外面的六尘境界了,这个所是代表外部境界,现在已经安静下来了,你不执着了,它就自然安静了。这时,也不会通过头脑里的法尘去打妄想,自然就静了下来。
所入既寂,既然你的心不再向外攀缘了,外面的境界安静下来了,自然就入。“入”就是指不再攀缘,心 定在本处,即为入。你能够停止妄想,就已经是入了。停止妄想就行就已经是入了,你不用另外加一个意念,啊呀?我要故意待去入一下,我要进入自性呀,不必,不必再多此一举这样去想!停止妄想不用加任何意念要入,停止的当下就已经是入了,就已经寂了,叫既寂。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动静二相涉及到动结和静结,这是观音法门里的六个结,其中的两个结,一个动结,一个静结。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里的动结以不止前面那个动了,因为前面那句经文已经讲了,你的六根已经不再对外攀缘了,它已经安静下来了。这里的动结是指另外出现的一种“所”,也就是说你不再对外境界攀缘了,这个时候六根六尘对你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你已经静下来了,这时就进入了其他法界,心念归静以后,你就容易与天道啊、鬼道啊、神道啊、仙道啊等等等等,与各个道的众生结法缘。就好比我们电视机的频道一样,你静下来以后,人道这个台已经关闭了,你不再受六根六尘的影响,人道的台已经关闭,自然而然就到了二台啊、三台啊,与这些天道、鬼道、神道这些众生打起交道,是指这个动相。在这里啊!一般的修行人啊99%都会走火入魔,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呢,他就自然的与其他法界啊,这些天道、鬼道的众生打交道呀,天眼也开了、天耳也来了,这时呢,就能看到吕洞宾也来了、七仙女也来了,就把他看得呀看化眼了,一会来一个、一会来一个,多来与这个修行人套近乎啊!应接不暇呀!有的人还来告诉修行人,三天以后呀会怎么样长怎么样短啊?你出定以后,过了三天,哎呀?这件事情果然发生了,竟然是真的呀!这时你整个人啊,就会欣喜若狂啊!就忘乎所以了!就把你定中遇到的与你套近乎的这个人,当成是活菩萨了!由此呢,你再入定的时候,渴望与他相见,这就是阴魔境界!结果呢?就误导了一大批的修行人啊,成了外道邪众!一起在那里胡作非为!如果他在这个动相当中,遇到的是恶人相,那就把他吓坏了!他出定以后呀,一天到晚胡说八道!这是动相。绝大部分的修行人在动相这一关,都会遇到其他法界的一些人来给他示现庄严相啊,以及神通感应啊!以及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啊?使他欣喜若狂。所以说这个动结啊,很容易就能使修行的人,变得疯疯癫癫,非常的欣喜若狂,这就中了欢喜魔!面对这种动相,我们应该不要理他,见到就等于没见到一样,知道眼前就是魔境就可以了,这种境界叫木人看花鸟,万境不动心,啊,熟视无睹!看是看见了,不去与他攀缘!那么,如果这个修行人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呢?他就可以与对方讲法呀,对方如果肯听你讲法,就会拜你为师,最终听懂了以后呀,成了你的护法!如果对方不想听你讲法,他不听,他就会走掉。他一看这个人挺有智慧,动不了啊,就会再去找张三李四,找那些容易走火入魔的人去了,就离开了你!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大家想一想啊?明心见性重要不重要啊?听经闻法重要不重要啊?太重要了!圆教菩萨他已经明白法理,面对这些魔境,魔来魔度,佛来佛度。谁也不怕,谁也糊弄不了他!那么,通教的菩萨呢,遇到这样的境界呢?是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所以,通教境界与圆教境界没有办法比!遇到了这种魔境就是魔来纠缠你,利用你脆弱的心态,如果你不理踩他,自然就没有办法了,你不理睬,你就不能与他感应,他自然就走掉了,这也就说为什么佛不度无缘人啊?因为这个人他不相信佛,他不搭理佛啊,所以,佛也没有办法度化他。你遇到了这种魔境,你不理睬他你就不能与魔感应,他觉得没有意思自然就走了。还有一点,因为你已经明心见性了,心量打开了,心里怀的是整个的尽虚空遍法界,这心量非常大,他的心量感应的场和你心量感应的场,根本就不在一起共震,他受不了你的磁场,自然就震掉了。如果你的心量再大一点,定力再深一点,心就更亮堂!他眼睛都睁不开,他睁开眼睛,就像睁开眼睛看太阳一样,他眼睛都不敢睁开,他也找不到你,自然就远你而去。这是动结。动结解除之后,后面紧接着是静结,进入了静结是什么也没有,胆子小的修行人,这个时候啊就吓死了!甚至吓的可能会自杀呀!就象我们半夜起来的时候,感觉非常害怕,人就可能哭哭啼啼的,所以,静结容易使修行人着悲魔。讲到这个走火入魔,一般的人多是有救的,关键是他本人愿不愿意受救,走火入魔的人,多数那些自以为是,求感应求神通的人,走火入魔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是已经被附体,如果是高层次的天魔来附体的话,你就很难控制自己了,如果是低等的鬼魔,这个时候不足以全部会控制你,你还有50%至70%的自控力!关键是看你自己想不想摆脱,有的人他沉浸在这境界当中,非常执着,就是他自己本身不想摆脱!所以,入魔是你自己决定,出魔也是你自己决定的。境相出现的时候你的心里要沉住气,要明白黑暗即将过去。续“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讲解
前面刚讲过的动相那就是乱,这里所讲的静结过于静了,这两种状况都是动静失恒的表现。你在定中的时候,能够观察到这房间里很亮啊!你第二天入定的时候,观察怎么不像昨天亮了,你这已经走火入魔,要明白!只有对任何的境界,不追求也不抗拒,知道这都是自己变现的就可以了,你不要心里想,太亮了赶快暗一点吧?不需要这样想!就当他不存在,亮是不是就是暗啊?你把亮当成暗来对待。
“如是渐增。”
“渐增”是戒修尊敬的意思,在这种心态上,继续用功提升自己的定力!定力一天比一天深,这种功夫来讲是急不得也缓不得的!你只需要控制自己的心态平衡动静,自然而然定力就会逐渐加深。
“闻所闻尽。”
闻所闻尽,就是讲动结和静结这两个结已经通过了,六关已经过了两关!“闻”可以观照为能闻的闻性。“所闻”呢?可以观照为所闻的声尘。
闻所闻尽,这时,已经脱离了六根六尘这种阴影,这时自己觉察到六根已经完全离了!这就是解脱之见。整个用心的过程就是有浅入深,由粗到细,由外到内,由大到小,把心收回来!对六根六尘不再攀缘不再执着,这是解六根之结。叫闻所闻尽。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前面那句经文,刚刚讲到已经不执着六根六尘,根结已经解除了。
那么这一句的尽闻不住呢?是指心也不住在“闻所闻尽”这个境界里,六根六尘在心里已经消失了,心已经达到了这个初步的空!
觉所觉空,第一个觉是指能觉,是指能觉察“尽闻不住”的能。后面“所觉”,所觉 就是指“尽闻不住”,这里是表所。觉所觉空,就是指能够已知道六根已解除的那个“知”,也已经把它空掉了。这是呢?觉结就已经解开了。此时的心要比“尽闻不住”的心还要细。“觉所觉空”说白了就是能觉的心也把它放下了。可以说为这时已经证到了小乘阿罗汉的境界。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
这两小句经文是在解空结。前面刚刚讲到,能觉到“尽闻不住”的这颗心,也开始空掉,这个过程是越来越空,越空越空,空的很圆满的时候,就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在调整心态的过程,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心态体悟的过程。就比方练气功的人吧,他刚刚开始练气功的时候,他让自己放松下来,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感觉,等他练着练着境界逐渐在加深了,越放越松越放越松,最后感到自己的肉身像气球一样,漂浮在大海上!这中间是有一个过程的,大家用心来体悟一下!
“空觉极圆”
就是来比作这个过程的,心逐渐变细的过程。
“空所空灭”
第一个“空”是指能空的这个念头,能空之念。也就是能空的能。后面这个“所空”呢?那种以空的感觉“空觉”。
空所空灭呢?是指达到了一定境界之后,把能空的这一念心,也把它灭掉了。能空的心是什么呢?就是你要去空的这颗心。空所空灭是表能空的心也已经灭掉了。这是呢,就解除了空结。达到了这种境界,一般说为明心见性的菩萨。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在两小句是讲解除“灭结”的。“灭结”是六结当中的最后一个结。这里的“寂灭”呀,有的人理解为二空既灭,有的人理解为三空既灭。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教的境界大家都知道吧?通教境界是最终要达到入空性。一般根基的人他入到空性里面就出不来了!他不知道要从空出有。如果说他懂得从空出有的话,这就叫二空既灭!是哪二空啊?首先要排除一切的有相,把有相灭掉,为一空。注意:我这里讲有相灭掉,不是说灭掉不要了!是指有相空掉了,有相空掉了为一空。然后呢,再把空相也空掉了,空相也灭掉了,这叫二空。那什么是三空既灭呢?三空既灭就是本来寂,也就是说不是像对待的那种寂,是绝待的寂。在前面二空既灭的基础上,把有相空掉,空相也空掉,然后,再把这个要空的这个念也空掉,这叫三空既灭!小乘人只证到了人我空,把人我空就叫成寂了。人我空是什么?人我空就是不执着有。那么,大乘人呢?他证到了人我空,还证到了法我空,他把证到人我空及法我空叫成寂。什么是法我空啊?法我空就是执着这个空相啊。如果破除了法我空,那就是不执着空相!是这个意思!大乘人证到了人我空同时证到了法我空,把这种境界也叫作寂。这种寂,比小乘人的那种寂,境界要高出许多。那么,圆教的寂是什么境界呢?圆教的寂就是三空既灭。也叫三空之寂。就是把有相空掉,空相也空掉,然后,再把要空的这个念也空掉。说句大白话,把空也空掉了!这时才达到三空之寂。因为他知道寂与不寂都是寂。在这里他把人我空、法我空既灭了,然后再把既灭也空掉,既灭空掉了,当下是不是就不寂灭了呀?就不寂灭了!不寂灭当下是不是就是妙有啊?就是妙有!这才是圆教境界的寂灭。这种境界叫作寂而不寂。寂和灭是一个意思,灭是对生而言的,所以,起初讲灭相归性,现在再把灭相归性的灭也灭掉,灭掉了这个“灭”是不是负负得正了呀?就负负得正!这就是三空之灭。三空之空。展现出真空妙有当下是一,这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这才是真正含义上的既灭,这种既灭,才是再也不寂灭的那种既灭。所以,大家回过头来一看,二空既灭是不是有为法呀?也是有为法呀!空的不彻底呀!仍然是生灭法。这里的生灭既灭是什么意思啊?你只有明白了涅槃也是生灭法,我们这个心不是涅槃也不是生灭,随时可以现涅槃现生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灭既灭。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这时的境界超出了世间,既然超出了世间就到了出世间,超出了出世间呢又到了世间,十方一切的国土,当下都是自己的一念心性,所以叫十方圆明。有相也是我,空相也是我!
“获二殊胜:”
这里特指是已证到妙觉位的菩萨,他两种功德。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这是指已经证入了大光明藏了,他明白了,原来我这个观世音菩萨,就是那个观世音如来啊!原来我就是释迦牟尼如来啊!原来我就是阿弥陀如来啊!原来所有的老古佛就是一个佛呀!已经回到了大光明藏中,这里的十方诸佛包括三世诸佛在内,一佛不漏,因为讲到十方,有十方必有三世呀!
“本妙觉心”妙在哪里啊?我还没有讲出来话的时候,这句话在我的心里,你还没有听到我讲法的时候,这个法也在你的心里,否则的话,我也讲不出来,你也听不到!我的心和你的心是一个心,与诸佛也是一个心,是合在一起的!
“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已经证得了众生同如来具有平等的德性。既然佛在我的心里,我的心是佛那我这个人就是佛呀,我跟佛就已经通了,这叫同一慈力。诸佛的功德就是我的功德,诸佛的利就是我的利。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里的上下是方便说,其实是没有上下之分的,这时已经明白一心三藏道理了,向外再看一下,向外一观啊,原来众生都是我自己啊,与一切六道众生具有同样的苦乐悲欢。
342个回答被折叠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坐2小时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