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加班就是勤奋共形容工作勤奋的诗句吗

那个经常加班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那个经常加班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在刷朋友圈,不经意刷到一篇某作家写的爆款文章,叫做《那个从来不加班的年轻人后来过得怎么样?》。大多数的职场人士都有过加班的经历,我也不例外,所以我比较好奇这写的什么内容,于是点开了这个文章。不看还好,看了就想吐槽。整篇文章就是围绕着“加班”这条主线来写的,主题就是“爱工作,就要爱加班。”这显然是在推崇“加班文化”,带偏了应有的职场文化。文章称当下年轻人追求“不仅得赚钱,还得舒服地赚。”批判当下的年轻人,不但追求薪资,还追求轻松的工作环境,就是钱多事少不加班。Excuse me?我们自当也有自己的理想,但同时,我们也每天面对房租水电,日用伙食,交通出行等等诸多支出,想挣多点前无可厚非吧?每天各种琐事要处理,各种方案要做,各种会议要汇报,想舒服一点也OK吧?被生活逼得喘不过气来,你却慢条斯理地跟我谈理想?“努力”=“加班”?作者在文章中说到“努力从来不丢人。”努力的确是不丢人,还是一个赶超他人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努力是没有错的,但是,把加班当做努力,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而作者在文中,一再提到,努力就是要经常加班,接受加班,爱上加班!把加班当做努力工作,这是一种病态的职场思维方式。我每天九点准时到达公司打开电脑,迅速规划好当天的工作然后火力全开,按时按质完成工作,而你九点回到公司才开始吃早餐、刷刷朋友圈、刷刷微博喝喝水,十点才开始工作,从而导致你要加班,这不叫做努力,叫做拖延症。我每天开始工作前都会做好规划,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规划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都按照计划完成,而你毫无章法,一下子做一下这个文件,一下子做一下那个方案,结果做了几天后的事情却把今天要完成的工作遗漏了,从而导致你要加班,这不叫做努力,叫做没计划。我用一个小时完成的工作,你要用三个小时才能完成,从而导致你要加班加点,这不叫努力,叫做低效。我经常很好奇那些在朋友圈晒加班的人是什么心态的,是在向你的朋友炫耀你的办事效率低下吗?还是在控诉你的老板安排工作不合理?如果效率低,为什么不提高办事效率呢?如果工作安排不合理,为何不提出来重新计划呢?所以说,努力≠加班,加班也≠努力。真正的努力,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效率,减少工作时间,从而做更多的事情,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作者以上那些观点,充其量也就是毒鸡汤,欺骗一下刚刚毕业的愣头青,让他们加一下班,耽误一下他们打王者荣耀的时间罢了。而接下来的观点,简直就是人身伤害了!作者还提到,“年轻时没吃过苦的人,年老了多半会受罪。”加班吃苦头,的确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力,但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伤害了你。众所周知,加班都是要废寝忘食的,从而造成饮食不定时,这对胃、肝等等的伤害就不言而喻了。你现在感觉不到什么,以后就难说了。年轻时吃过苦的人,很可能年老的时候也要吃苦。身边不乏很多老年人,都是年轻的时候太过于努力工作,落下了一身病痛。我就有个朋友,做金融行业的,公司比较特殊,需要经常加班,他也经常加班。他就是个拼命三郎的角色,加起班来拦都拦不住。后来由于胃痛,不得不请假住了几个月医院。回来后,就辞职了。用健康去换取金钱的行为,都是亏本的买卖,到最后都是得不偿失的收场。那个经常加班的人后来怎么样了呢?这个倒不必深究,也不必去怼那个宣扬加班文化的作者。当然,我也不是“不加班”主义者,不得已的时候,也的确需要加班的。毕竟,公司是需要共同进退的人的。只是,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加班≠努力,平时工作注重提升能力,提高效率,爱惜自己的健康的同事,业余时间也不断升值自我,这才叫做努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岁月如歌,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
作者最新文章加班最勤奋的往往是失败者,他们只是在拼命杀死自己|真实故事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不加班,不成活」的怪异时代。
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叫老单,已经在万达工作6年。几天前他发了一个朋友圈:清晨5点开车离开公司,这个点回家最好,不堵车。配了一张等红绿灯的照片,马路空空荡荡,一辆车都没有,两边的高楼大厦仍然灯火通明。
1分钟后,这条朋友圈下面连续出现了三条来自他老婆的留言:
「明天还用上班么」「吃饭了么」「到哪了」
老单趁着等红灯,给老婆回了句:快到了,又加了个「呲牙」的表情。
在老单发这条朋友圈3天前,他的老板王健林只用了不到10分钟,便给公司所有高管下达了新年命令:赶紧投入工作状态,今年万达旗下各个公司的预期目标,都要100%实现。当天,老单便在公司开会到凌晨2点。
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北上广深的年轻人身上不断上演。
这是杜少的第15篇真实故事,你会看到霓虹闪烁的大都市,和浮华下年轻人最惨烈的生存现状,其中所有人都无法逃避的关键词,就是「加班」。
前不久,听说某互联网大公司又有员工猝死。由于不可知的原因,这个消息并未向社会大众公布,也许是谣言,也许不是。
没有一家媒体深追此事,这是可以理解的。今天年轻人加班致死的事件已经不是新闻,而成了常态。
日,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下班途中,猝死在地铁。
日,前阿里dt总监欧吉良由于常年加班,在运动时猝死。
日,华为海思无线芯片开发部部长王劲突然昏迷,抢救无效。
可怕的是,我们会为他们的生命惋惜,却从来不相信猝死会真实的发生在自己身边。
事实上,中国每年有60万人过度工作导致猝死。也许你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这意味着时间每经过1分钟,就有至少1个人由于工作劳累而告别人世。
那么,你凭什么相信,下一分钟倒下的那个人不是你?
说到加班,必须提到一个朋友老金。他长我几岁,从一所211大学读完本科后,一直在北京望京附近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工程师。近3年我见他的次数不多,每次他都穿红灰配色的冲锋衣,每次他都是胡子拉碴,每次都会含混的解释说想再留长点,蓄起来。
他是我见过加班最卖命的人:晚上11点之前,老金从不下班。
11点之后的北京是没有地铁公交的,他总要在北京的寒风中一只手抱着电脑,一只手掏出手机叫快车。别人叫车都在办公室等司机接单、到达约定地点后才出门,但老金偏不。
他跟我说,如果做完工作,他其实一分钟都不想在办公室多呆。
望京打车高峰期永远在晚上11点之后。工作结束后回家的老金总需要抱着滴滴软件等待10分钟以上,忍痛承担1.5-5倍的打车费。他每个月最大支出,除了房租,就是打车费。如果滴滴有会员制,老金肯定是钻石会员。
北京无疑是个加班极为严重的城市,只有39%的上班族能在晚上19点前下班。
2016年底,滴滴发布了一组互联网公司员工打车数据:在加班最严重的京东,员工下班时间平均是23:16,每周末加班人数平均是1176人,每天0-5点下班的人数平均是660人,每月加班天数平均是20天。而这份数据中的其他互联网公司,下班时间也均在20点之后。
我给老金看过这组数据,他笑笑说:还好吧,都比我早。
晚上11点的北京望京,用打车软件叫车会有昂贵的溢价
老金说,他忙起来根本没时间洗澡,到家在床上呆坐一会儿,倒头就睡。这套30平米的一居室对他来说只是睡觉的地方,蟑螂反而更像房子的主人,他有时也盘算:「是不是该找蟑螂分摊一下房租。」
约他见一面比治理雾霾还难。不过我们还是在周日约了个短暂的晚饭。为了掩饰日渐后退的发际线他留了油油的刘海,见面后他不好意思的摸摸乱糟糟的胡须,跟我解释:周六正常上班,周日即使有休息时间,他依然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工作一出状况,就必须在20分钟内找到一台电脑投入工作。
「没办法啊,公司的任务摆在这里,不干不行。」点完餐后他把手机摆在右手边,说完这句话,又点开手机看看有没有新消息。面对面坐了15分钟,我隐约闻到一股汗臭。
30多岁了,老金还是单身。倒是通过相亲谈过一次恋爱,但因为加班太多,交往一个月中,与姑娘见面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0小时。后来就黄了,他也不遗憾,说是习惯了。
相比单身,真正能让老金沮丧的话题其实是事业。工作7、8年,仅仅升迁一次,在公司统一调薪时涨过两次工资,根本跑不过北京的物价,买房更是奢望。
在老金身上,仿佛能看到很多都市白领最担心的未来。
老金说他也有梦想,他想成为世界最顶级的黑客,然后被国家重点保护起来,吃喝玩随便挑选,还有漂亮的女特工专门伺候。可惜,在这家公司长时间的加班让他完全失去了学习新技术的力气,除了工作常用的几门语言,他大学自学过的其他技术早就忘光了。
我很好奇,既然每天加班仍然离梦想越来越远,为什么还肯继续加班?他反问我:「公司给的任务,不干怎么办?」
老金不明白,有些人无法摆脱加班,只是因为在梦想面前,他们宁愿向现状服软。
在交通无比发达的今天,来大城市工作已经是成本极低的一件事。
一个生活在中国西南角的云南年轻人,只需要3个半小时便能站在北京机场,再过一小时便会看到截然不同的新世界。一篇名为「北京零点后」的文章曾经这样描述这个新世界:
「北京每晚都有不同的盛大派对。在西北郊的一座高尔夫球场,150个高尔夫球被塞入了发光的材料,30多个穿着亮片材料的女高尔夫球手同时击球,夜空中就像有流星划过;在位于万寿寺路甲1号的一栋豪宅里,两位没仔细看邀请函上标注是white russian party(白色俄罗斯风)的女士,涂着黑指甲穿着黑丝来到现场。不过也不要紧,在不远处的另一个场地中,正在进行更适合她们打扮的哥特风格派对。」
老金就曾经被这样的画面吸引而来,他说他向往北京丰富的机会,也向往这些纸醉金迷的生活。但事实上他见的最多的,只有手头的工作。
很多人都跟老金一样,可能就包括你。
但你也许不知道,自己早已经处于接近猝死的「过度工作」状态。
科学来讲,一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便可以称为「过度工作」。50小时什么概念?相当于你每周工作5天,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7点。
在北上广深的高薪领域,比如投行、咨询、会计、律师、IT,绝大多数员工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而这个群体中,超过一半的人每周工作65小时以上。65小时的概念,就是说如果你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7点,每周需要工作6天半。
北京,夜晚的望京SOHO灯火通明,是无数上班族正在加班
当然,在加班党心目中,还有一个更深入人心的概念:「996」。意思是说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至少72小时。
日深夜,一位名叫张斌的IT工作者离开深圳闻泰公司。根据他当天打卡记录显示的工作时间,是凌晨1:36到晚上23:24分,一天的工作时间长达21小时48分钟。11天之后,他猝死在公司马桶上。死前一天,他跟妈妈说:我太累了。
正如你们所知道的,像张斌这样的极端事例并非个例。人们为猝死者难过感慨,然后唾骂他所在的公司剥削人力,是地主周扒皮。
猝死也许不可怕,可怕的是直到猝死前最后一刻,你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死。
在多数公司,加班是一场竞赛,第一个走出办公室的人就输了。
所有人都在加班,不加班的人就是坏分子。英国心理学家Cary Cooper把这种现象叫做「Presenteeism - 出勤主义」:很多员工习惯加班,即使没有工作要做也会拖到很晚才下班。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同事和老板展现「积极」的工作态度。有些人甚至生病也坚持上班,只为给老板留一个好印象。
北京科技寺,晚上正在加班的上班族
电影「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段很经典的论述,形容一个人被送进肖申克监狱后的状态,与许多人加班的状态完全契合:
「First you hate 'em, Then you get used to 'em, Enough time passes, gets so you depend on them. 」
意思是说,一开始你厌恶、抗拒这里,但渐渐的你不得不习惯这里,当度过足够的时间后,你反而会依赖这里。
这是一类人被加班所禁锢的原因:从抗拒加班,到不得不接受加班,最终却依赖、甚至迷恋加班。
换句话说,论及工作量,他们根本不需要加班,只是把加班当做一个规矩在遵守。
当这些人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加班,一定会发现:
自己在加班中受的苦,竟然从来与工作无关。
除了上面这类人,还有另一类真正惨烈的加班族,也是「过劳死」的主要人群。
这类人统一的特点,比如手头工作永远都堆积如山,比如工作时永远愁眉苦脸,比如下午4点之前的工作永远毫无进展,比如粗糙的皮肤、厚重的黑眼圈,比如一周都不换一次衣服,比如总是没时间吃饭。
摄影师张星海,图片源自网络
北京地铁上困顿的上班族
不是所有「过劳死」的人都值得同情,有些人从未让世界变得更好。
别人加班是工作,这些人加班是搬砖。搬砖者与优秀者的区别,在于永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加班,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不加班,更不知道自己其实能做到不加班。
说到底,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而工作。
一位互联网大佬曾经跟我说:「有一天我可能会加班猝死,但我愿意为理想而死。」
这让我想到日本销量第一的漫画「One Piece - 海贼王」中,主角路飞的一句话:「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很多人听过这句,但不知道还有后半句:
「如果在这条路上死掉,那我也认了。」
乔布斯曾带领自己的团队每周工作90小时,三年后做出了Macintosh,也就是第一款Mac。他有一个信条:「一周工作80个小时,而且喜欢这么做。」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永远在设法前进,始终如一。
一个人一辈子可能会做很多事,最难的不是把事情做好,而是真正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
一个真正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即使加班也会快乐。
北上广总能用气派的楼宇、辉煌的灯火吸引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根据2014年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400万年龄处在20 - 40岁间的年轻人涌入北上广,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地位和梦想。
紧接而来的数据,是北上广人口中77%的人出现呼吸系统异常,66.6%身体缺水,33%患上咖啡依赖症。这些,无疑都是高强度加班造成的痛疮。
大城市的年轻人可以分为三种:不努力但成功,努力然后成功,努力却不成功。
第一种人可能存在,但与我们无关。第二种人是我们都想成为的目标。第三种人,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比如永远11点后下班的老金。
我还记得那天吃完饭和老金告别,他习惯性的先出门再打车,我跟他一起站在外面,在寒风中拥有了一次全新的打车体验。那时大概是晚上10点,一位身穿黑灰冲锋衣制服的外卖小哥从我们面前呼啸而过。
我看着身穿同款黑灰冲锋衣,低头看手机的老金,竟然一时无法分辨他和外卖小哥的区别。
上帝保佑加班的人。
图片均转自网络
原创文字,欢迎转发朋友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杜绍斐」,ID:shaofeidu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加班的好处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加班的好处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很抱歉,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已被管理员删除加班≠努力,广告人请别假装自己很努力! : 经理人分享
加班≠努力,广告人请别假装自己很努力!
有一个坏消息:广告创意行业里勤奋的人很多,所以你必须加倍努力,才能有工作,不失业,做出一点成绩。又有一个好消息:这个行业里虽然勤奋的人很多,但真正勤奋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都是形式上的忙碌而已,或者叫误以为自己很努力。加班≠努力广告公司加班是家常便饭,因此很多人把加班等于努力。于是,疑惑自己为什么付出了这么多还是得不到回报?其实,加班的时间越多,越说明你平常努力的不够,学习的不够。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效率低下的人才经常加班,一个小时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要花费三个小时。加班是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只加班,不学习,会长期处于疲于完成任务的状态,根本没时间思考创意。透支知识与时间,是对职业生涯的巨大伤害。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有很多人误以为“实践就是最好的学习”。但实践只是技术操作上的娴熟而已,无法达到思维上的创新突破。我认识的很多设计师,操作设计软件十分熟练,完成任务的速度也比较快,但一般过了三十五岁后,水平就无法再提高了。做出的设计作品,中规中矩,不好不坏。我觉得设计作品的优劣,并非取决于软件操作,而是思想。八小时之内,是公司的时间,八小时之外,才是自己的时间。那么我们大多数人在八小时之外再做什么?玩牌、上网、K歌、泡吧等等。难道工作之外有娱乐错了吗?当然没错。如果你只利用工作时间,也就只能中规中矩,如果想让自己在工作中更上一层楼,那就要充分利用好八小时之外的时间。虽然广告行业是“勤行”,但懒人居多。加班不能算是勤快,只能说做到了最基础的要求。在公司,有多少时间再看无聊的新闻?有多少时间在逛淘宝?有多少时间在与同事聊八卦?还有一点让我感到费解,广告行业的阅读量很低。我去年读了40本书,在我认识的同行里,只有一个人读书,数量是4本。阅读是所有广告大师对我们的忠告。前奥美互动欧洲创意总监史蒂夫·哈里森说:就算你每年只读一本书,在广告行业里都算多的。广告行业的从业人员不算辛苦,只是加班多而已。我记得自己刚入行的时候,几乎每天加班,原因是效率太差。后来逐渐加班的次数减少,其原因并非工作量减小,而是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效率提高,在八小时内完成任务,下班后可以阅读、写作。三十岁后,我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应该尽量少加班,如果你经常加班,只能说明你工作中的两个原因:1、有严重的拖延症;2、工作效率差,学习能力差。广告公司的老板,当你看到自己的员工拼命加班时,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件好事。“阿甘式”的工作方法因为我相信“八小时之外”的付出,也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所以我自己也总结了“阿甘式”的工作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大多数普通的创意工作者。电影中的阿甘所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奔跑。其价值不在于奔跑本身,而是在于长时间的坚持。就拿阅读来说,以我的经验来说,读书没超过100本的时候,基本上看不到效果;超过300本,才略有感悟;读到600本时,身上才能显示出一些因为读书而与众不同的气质。“八小时之外”和“一万小时定律”本质上是积累数量的方法。贵在坚持是一句老生常谈,但真理往往都是老生常谈。甚至于有人听到后会嗤之以鼻,认为说这些话等于什么都没说。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去做了,无论对错,终有收获。以下几点工作方法,只是一些小事,但像阿甘一样持之以恒,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1、早10分钟到公司广告公司的考勤制度一般没有那么严格,这是为了给创作人员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但同时也让工作人员形成长期迟到的习惯。我现在养成了一种提前10分钟到公司,原因是不让自己一来公司就开始忙碌。10分钟时间,可以打扫办公区域,洗一洗水杯,整理一下档案。如果早上是轻松的话,那么一天的工作心情也是快乐的。相反,如果晚到公司十分钟,你会感到紧张。担心在电梯口遇到老板,虽然不会挨批,但会很不舒服。而且,还没有踏进办公室的门,手机就响个不停,同事与客户催方案。匆匆忙忙来到办公室,办公桌上一片狼藉,但你要马上投入工作,处理那些迫在眉睫的问题。这样的情绪会影响一天的工作质量。做为一个广告创意人,最怕赶时间。但时间不够的原因有时候是因为自己没有留下足够的空闲。早到公司10分钟,并不只意味着多工作10分钟,更多如何使如何让自己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尽量在宽松的环境下做创意工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2、每天收集10张有趣的图片有了互联网后,在4A级广告公司工作,与在一家微型的广告公司工作,差别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当我们打开电脑的时候,奥美的工作人员,和普通公司的工作人员看到的信息都是相同的。我每天在网上收集10张我觉得有趣的图片,一年有3000多张。为什么会收集图片?首先,现在是读图时代,图片传达的信息要比问题更为便捷;其次,我发现做文字工作的,应该多去从画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与设计师密切合作;最后,我把我收集的图片分享给周围的同事,特别是设计部门,他们不必在网上筛选,为他们节约大量的时间。我闲暇时会把图片文件夹反复浏览,有些图片会印在脑中,也参与到信息“发酵”中,成为创意元素。当公司在头脑风暴时,我除了会说:“我曾经读过一本书,书中……”,也会说:“我曾经看到过一张图片,就在我文件夹里,它的画面是……”3、每天写500字图片不可能完全代替文字。图片只能反映表象,内在的逻辑思维还得依靠文字。要不然一件给客户的设计稿,就不会一定要配一段说明文字了。写作除了可以淬炼语言外,还可以锻炼人的逻辑能力。文章中上一句与下一句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靠语言的意向来表述的。写作还可以探索思维上的盲区。一篇文章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即兴发挥。有时候会写下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句子;有时候会突然在思想上豁然开朗。读书是拓宽认知的边界,写作是突破思维的敏捷。能写一手漂亮的,有独到见解文章的人,他的思维一定比普通人活跃。为什么只写500字?写作只是创意的工具一种,最好不要痴迷于此(如果立志成为作家除外)。写作容易上瘾,但创意不只是写作。每天写500字,既能获得写作带来的好处,又不会让写作成为影响正常工作的嗜好。这500字的内容,最好不要写成流水账式的日记。要用文字的去论证、辨思,这样的文字才对我们的思维有意义。4、每天一个知识点还是那个观点:现在获得知识太容易了。每天一个知识点,一年就能积累300多个知识点。什么是宇宙黑洞?什么是荷塘效应?人工智能会让人长生不老吗?相对论真的能让人穿越时空吗?谷歌、百度百科里的这些答案不一定正确,但它提供的一种可能性。创意人的大脑应该不断的增加信息,不断“发酵”,你知道的越多,创意的质量越高,速度也越快。在广告创意中,我之所以不相信灵感,是因为灵感无法论证,虚无缥缈。而对知识点的学习,是是实实在在的方法。等待灵感,看上去是很“天才”的方法,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基本上无用;每天学习一个知识点,看上去很笨,但的确是很实用的方法。以上四种方法,是我个人经验的总结。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鱼有百种,网有万样,适合自己就好。关键在于是否能持久的做下去。广告人的本质是手艺人,与木匠、铁匠、瓦匠一样,需要苦心经营。文案上,每个字都字字推敲,策划上,每个论证逻辑都环环相扣,创意上,每个想法都与客户需求息息相关。若要实现这一切,我的建议是用“阿甘式”的方法。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勤奋工作的名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