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能不能超越自我的成语

查看: 3050|回复: 8
【原创】修行,一个人的战争
夏暮的夜里,独自诵经。
白天内心起伏的心念和情绪,此时亦随著经文的读诵渐渐的隐没了,
一如窗外下的骤雨,令闷热的天气凭添了几许清凉。。
诚如古人所说:‘一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啊!
若非日日不辍的坚持熏修,听经闻法,接受佛菩萨圣贤人的教诲,
凡夫的我该如何的有能力敌得过无始以来强大的烦恼习气呢?!
人之所以平凡,在于不能超越自我。
怕苦,怕累,喜欢享受,贪图安逸。。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气吧,
闻到了佛法,意识到自身的业障习气是如此之深,虽然开始发心要修行了,
却也不可能一下子把毛病习气连根拔除,芸芸众生,
仅此一念强烈的想要改变自己的心, 便犹如暗夜中闪烁的星辰,
使原本黯淡的人生,从此注入希望的光明。
不觉悟的人生,无任做什么,都是心外求法,很难真正地认识自己改变自我。
累世的习气,若无大智慧大毅力,岂是那么轻易的就能消除的了!
佛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沉迷六道中,想来自己定然也曾多次值遇佛法,
然而总是贪著五欲六尘的种种享受,没能真正体悟世间一切皆是苦空无常,
错把转瞬即逝的快乐误以为是恒常久驻的。愚痴无智,不知出离,
从不思考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徒然造作诸多恶业,一但无常来临,
又是随业流转,措手不及啊!
纵然修行了,若无持之以恒的坚固愿心,懈怠懒散,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如此散漫修行,又怎能抵挡的了累世烦恼习气的侵袭呢?生生世世的修行,
只是换取了一些人天福报,却始终无法超越长劫轮回,此生又若是空过,
那实在是太可惜太悲哀,太惭愧了!!
诸佛菩萨,历代祖师高僧大德们,在未成就以前,也和我们一样都是凡夫俗子,
但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不断战胜自我,安于苦行,
严以律己,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凡夫之所以为凡夫,圣人之所以为圣人 ,
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都已失去了信心,
他却能下定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世出世间一切成就者,概莫如是啊!
‘人能征服自己,就能征服整个世界’
我们的心就是自己最大的魔王。
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世间的英雄豪杰,他们能统帅千军万马,
但却无法驾驭自己的心 ,最终为贪嗔痴烦恼所俘虏,而沦为自我的奴隶。
诸佛菩萨圣贤之人,他们以顽强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毅力,在种种人事环境
中磨砺自己,历事练心,不论遭遇何种境界,矢志不渝,始终一如坚定信心愿心,
顺境不起贪爱,逆境不起嗔恚。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慈悲和觉悟,随缘消旧业,
更不造新殃。在一切善恶因缘中,皆能转为菩提道上的增上缘,
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和层次。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一书中,也把修行人比作战士,自己的贪嗔痴慢疑
就是最大的敌人,一切顺逆境界中,披甲精进,降服自我,勤修戒定慧,
熄灭贪嗔痴,每一次坚难的突破都会带来及大的提升,整个生命人格道德
修养也因此而日趋圆满。
修行,就在生活当下的每一刻,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里暗潮汹涌。
降服自己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一个能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寺院大雄宝殿供著本师释迦牟尼佛,之所以称为大雄宝殿,就是因为
佛陀是降服了自我的人,他是真正当之无愧的大英雄,大丈夫啊!!
修行,就是对的,坚持;错的,放弃。
[ 本帖最后由 息灭贪嗔痴 于
18:35 编辑 ]
随喜赞叹,与您共勉!
感恩随喜您的好文布施!
[em25] [em25] [em25] [em64] [em64] [em01] [em01] [em02] [em02] [em04] [em04] [em04] [em05] [em05]
[em25] [em25] [em25] [em25] [em25] [em05] [em05] [em05]
[em05] [em05] [em05]
[em64] [em64] [em64]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em04] [em05]
顶礼上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感恩分享!随喜功德!
Powered by《寂寞是一种修行》 周成功【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
iPhone/iPad/Mac
Android手机或平板电脑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获取Kindle阅读软件的下载链接。
您现在就可以在Kindle设备上阅读
没有Kindle设备?,或者下载免费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第1版 (日)
平装: 26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23.6 x 16.4 x 2 cm
品牌: 四川新华文轩
ASIN: B005EXS5OG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图书商品里排第757,170名 ()
第一篇 品味寂寞Chapter 1 起伏,坎坷,品味人生的颠簸人生在世的追求自我欣赏的价值一生只做一件事华丽的沉默在外漂泊的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寂寞是一种滋味做小人物的智慧光环的背后是寂寞有一种修行叫寂寞Chapter 2 放弃,新生,领略征途的美景有一种爱叫放弃错过了也不必遗憾保持内心的纯净给欲望上一把锁人生若只如初见比情可待成追忆放不下的当作美好回忆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下坡路上的风景认输也是一种美德欲速则不达第二篇 感恩寂寞Chapter 3 孤独,落寞,享受现在的生活当你想念一个人的时候提醒自己要幸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偶尔为自己活消除恐惧心理十年后的相遇利用零散的时间酒逢知己干杯少千年的守候一辈子的孤单爱情,在寂寞中升温孤独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Chapter 4 自信,自律,永葆青春的秘诀坚守你所在的岗位拥有自信和从容的心不要一心多用不要活在别人的阴影下不可一味地听信别人自省是一面镜子给心灵一片宁静的角落缺陷其实也是一种美只有坚持才会成功伟大是熬出来的人生贵在磨炼踏实勤奋,通往荣誉之路第三篇 超越寂寞Chapter 5 寻找,探索,超越目前的自我到合适的地方发展让理想转个弯不要心存侥幸比目鱼的传说就算失败了也不要灰心寻找内心的快乐每天激励自己一点点等待中的奇迹埋头才有出头日经验使你少走弯路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走不寻常之路减少目标与减少挫折选择适合自己的路Chapter 6 调节,改变,打开心灵的枷锁让自己享受孤单打发无聊的时光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心静自然凉思考问题的价值不要动不动就生气做对事与跟对人另辟蹊径找出路后悔是一剂良药把痛苦当良药吃掉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大不了从头再来先出头的椽子先烂Chapter 7 平淡,知足,走出命运的低谷顺其自然知足常乐珍惜目前的拥有做一个旁观者活下去的理由炒作的弊端剔除眼红的毛病贫贱不能移做真实的自己踩在别人头上的烦恼淡泊是一种境界主宰自己的命运Chapter 8 潇洒,从容,看淡人生的成败如果今天是最后一天再苦也要笑一笑劳累的时候静下来为谁辛苦为谁甜内心有阳光,世界就明朗希望是前行的指路明灯爱情与事业的天平水开了茶自香是非成败转头空潇洒走一回一辈子一个人也不为错人生最后悔的事
4 星4 星 (0%)0%3 星3 星 (0%)0%1 星1 星 (0%)0%与其他买家分享您的想法留言者版本: 平装|已确认购买很一般的书,看完内容觉得被骗了,。写作的内容和写法很像高三老师教的方法。只有很多空洞的讲道理
留言者版本: 平装|已确认购买书名很好,但内容看了几下就不想看了。内容的吸引力不是很大。
留言者版本: 平装|已确认购买书我很喜欢,没有损坏,下次还来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十天内免登录
修行即“超越自我,突破自我”
修行的全过程,就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超越自我,突破自我。
修行的全过程,就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超越自我,突破自我。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我执、我见。“我”是在生命主体上产生的一种虚妄分别。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消灭五蕴本身,而是要空掉我们在五蕴上所起的种种妄念。所谓“空”,不是要消灭它,砸碎它,而是要转变、超越、突破、净化它。这些就是“空”所包含的意义。“我”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我”呢?一般的人,以身为“我”,身就是这个身体,属于色法;或者以心为“我”,就是受、想、行、识,属于心法。一般人所执着的“我”,不是在物质上,就是在精神上。究竟物质的身体是“我”,还是精神的意识是“我”呢?这两方面都找不到“我”的存在。为什么呢?物质方面的色法,主要是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和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先说五根。我看见了,我听到了,这顿饭我吃得很有滋味,我接触的对象或者是坚硬的,或者是湿润的,或者是温暖的,或者是摇动的。地、水、火、风的四种属性,就是坚、湿、暖、动。地以坚为性,水以湿为性,火以暖为性,风以动为性。我们身体的温暖、湿润、运动、呼吸都是属于四大的属性,内四大和外在的四大紧密相连。在这两者之间,究竟是内四大是“我”,还是外四大是“我”呢?除了我们在观念上有这种虚妄分别之外,在内、外四大中,能主宰,能自在,能自为的“我”是不存在的。不仅外四大我们主宰不了,内四大也同样做不了主。为什么呢?内四大的活动受外四大的影响,外在的四大起了变化,我们身体的四大也同样会跟着起变化。我们想主宰,想让身体的内四大和外在的四大分离开来,那是办不到的。所说的“我”,在色法——物质上是抓不住,不存在的。但是,作为一个称谓的假名有没有呢?还是有的。超越自我就是让我们在假名上不要起执着,一旦在假名上起了执着,就会有痛苦。我们身体的、生命的物质部分没有“我”,精神部分是不是就有“我”呢?单就受、想、行、识而言,受是“我”,想是“我”,行是“我”,还是识是“我”呢?都是“我”,也都不是“我”。假名的“我”,称谓上的“我”在这四个方面都说得过去,唯独那个独一无二、自在自为的“我”是不存在的。因为“我”的定义就是独立、唯一、不可分割的。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要找到自在自为、唯一无二的我,都是没有的。“照见五蕴皆空”,空什么呢?空那个观念,空那个执着有“我”的观念。不是要把眼睛挖掉,耳朵割掉。眼睛挖了,我执还在;耳朵割了,我执同样还在。把色、心二法上妄自安立的种种观念改变了,破除了,生命的原态就显露出来了。生命的原态是什么呢?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本来面目。在心的原态上,一法不立。“照见五蕴皆空”,这是功夫的集中体现,见地的集中体现。修学佛法,参禅悟道,往生西方,即身成佛,都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都必须要照见五蕴皆空。五蕴不空,开不了悟,见不到本来面目。因为我们在五蕴假法上还有种种妄想,种种分别。或者说,在生命的原态上,还有种种的计执,这些计执不破除,生命的原态显露不出来,本来面目就见不到。参禅讲起疑情,念佛则要一句接着一句地念。禅宗的功夫,要求我们反问一句:“念佛的是谁?”这一问,许多初入门的人就被搞得晕头转向。明明是我在念,为什么又要问念佛的是谁呢?既然肯定我在念,按照禅宗的方法,就要进一步地追问:我是谁,我又在哪里?一路的疑情,一路的疑问,穷追不舍,一直把我们的这种妄想分别逼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地方。如果功夫到家了,不起分别了,心的原态当下就会显现出来,就是亲见本来面目。念佛的功夫虽然不要求去问念佛的是谁,但是,念佛也要念到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生命的原态上没有任何的分别执着。不是说没有动念头,念头不可能不动。本来说“动念即乖”,你在动念头的时候不要有分别,不要想这是我的,那不是我的;这是好的,那是坏的;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因为这些念头都不确定,所以是妄想。为什么不确定呢?不喜欢吃辣椒的人说辣椒不好,喜欢吃辣椒的人说辣椒好;不喜欢吃臭豆腐的人,闻了就恶心,喜欢的人,反而觉得香得不得了。所有的妄想都是不固定的,都是因人而异,没有实体,没有实在的,都与诸法实相不符。我们只是以此为例,妄想还有更深刻的意义。所有的妄想都是以“我”为本,从“我”出发,“我”慢慢变成一种执着,根深蒂固,坚不可摧,就形成了烦恼。所以,我执越重的人,烦恼就越重;烦恼越重的人,痛苦也就越多。我们仔细地回忆一下自己几十年的生活,几十年的经历,然后再来看我执,看它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我们有无量无边的痛苦,无量无边的烦恼,总的根源就在“我”这个地方。只有行深般若,照见五蕴皆空,这些痛苦才能解脱,才能度一切苦厄。修行用功一定要抓住根本,抓住要害。今天所讲的内容,只要抓住一个重点,就能够有所受用。就是“五蕴皆空”。“空”者突破、超越。“五蕴皆空”就是要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超越了自我,就能显现生命的原态,亲见本来面目。“照见五蕴皆空”,空的不是五蕴本身,而是空掉在五蕴法上所起的执着。用现代人的话讲,只要能转变观念,放下执着,当下就明心见性。我们就是在这个观念上转变不过来,老是在起执着,放不下。通过修行,慢慢地练习,练习如何转变观念,超越自我,亲见本来面目。
本文来源:网易佛学
作者:中国佛教网
关键词阅读: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楞严经》传入中国的因缘非常不易,此经未来,盛名先至。隋朝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经》而创立一心三观法门,后遇梵僧以止观示之。梵僧阅后告诉智者大师:“此与天竺楞严意旨相符。”此后智者大师便向西方虔心遥拜,希望能一观楞严的意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一位修行者面对生命的态度:超越自我重要感
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
对我们所有的人而言,了悟的潜能是普世而且现有的,我们的努力以及了悟将可以为自已带来真实的利益;为了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带来利益,我们必须将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后检验自心以及经验。
从这个观点来看,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慈悲;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能对我们有更大的作用,也没有人能替我们做更多事情。佛陀说:“我已经指出解脱的道路,现在就仰仗你自己了。”这是真的,如果我们不掌握自己的生命,甚至诸佛都无法为我们带来任何的改变。
——吉噶&康楚仁波切
作者:吉噶&康楚仁波切
摘自:《无我的智慧》
翻译:丁乃竺
超越自我重要感进而看到真正的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但这就是我们的道路。所有佛法的重点,都是要减低自我重要感,如此实相才有机会显现;而这个过程必须由自我省思开始。
当我们照镜子时,最不希望镜中出现的是一个平凡人,我们希望看到一个很特别的人;不论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是不想看到一个面临许多阻碍、问题,甚至有点神经质的凡夫俗子。我们希望镜子里的人是快乐的,然而看到的却是一个苦苦挣扎的人,我们想象自己是慈悲的,却看到一个自私的人;我们渴望自己是优雅的,但我们的傲慢却令自己粗俗不堪;我们看不到一个强壮不屈的人,却看到一个随着生老病死而日渐脆弱的人。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为我们的心灵带来许多的痛苦。
自我重要感带来的痛苦
我们受困于这一种由“自我重要感”(self—importance)&及“特殊感”(specialness)所带来的痛苦之中。我们每一天都是“我、我、我,我的、我的、我的”,这一个执著的背后就是自我重要感,而我们所有的经验也因此而受染。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所做、所说及所想的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自我重要感。“怎么样才能感觉更好?别人会怎么想?我的胜算有多少?我会失去什么?”这所有的问题都是根源于自我重要感,甚至如果我们觉得自己不够理想,也是自我重要感在作祟。
我们希望看到的自己是强大的,能掌控一切的;但我们更像易碎的蛋壳。我们不喜欢如此脆弱的自己,这个脆弱的自我需要保护、武装、凝聚力量以及建筑围墙;而这却使得我们痛苦地受困于心墙内。我们逐渐害怕在事情的本然中放松,也越来越不确定事情是否会照着自己的计划进行。
超越自我重要感进而看到真正的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但这就是我们的道路。所有佛法(正式或非正式的)的重点,都是要减低自我重要感,如此实相才有机会显现;而这个过程必须由自我省思开始。
我执心的吊诡
执著于自我的惯性,也就是“我执”(ego),这是所有痛苦及迷惑的根源。讽刺的是,当我们要寻找这个自己所珍惜及保护的‘‘自我”时,我们却找不到它;自我是易变且无法掌握的。当我们说“我老了”,我们是将身体当作自我;当我们说“我的身体”,自我又成为身体的拥有者;当我们说“我累了”,自我又相当于牛理或情绪的感觉;当我们说 我看见,自我又成为我们的觉受。而当我们说我想,它又变成了 我们的念头。 里里外外都找不到自我时,我们也许会下个结论:自我就是觉知这所有的事情,也就是一个觉知者(knower)或心(mind)。
但是当我们找寻心,却也看不到它。这个我们认为是自我的心,称为“我执心”(e90—mind),它控制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却找不到它,这有点诡异,就像一个鬼魂在经营我们的家。房子看起来是空的,但所有的家事都已完成,床铺好了,鞋被擦亮了,茶已倒好,早餐已煮好。有趣的是我们对此从不怀疑,我们假定有一个人或有一件东西,我们的生命一直是由一个鬼魂在经营着;现在是停止一切的时候了。从某个方面来说,我执心为我们服务,但它服务得不好,它引诱我们进入轮回的痛苦,然后奴役我们。当我执心说“生气”,我们就生气;当它说“执著”,我们就执著。当我们检视自己与我执心的某种“奴役”关系,就会看到它是如何对我们施压,如何玩弄我们,尽让我们做些会带来不良后果的事。
如果不想成为鬼魂的奴隶,就必须要求我执心显现其面目;但没有一个鬼魂会出现。你可以随时练习这个简单的禅定,特别是在我执心令你无法招架时,在你觉得被威胁、害怕或受制于它时。
当你不知道要如何处理时,挑战我执心显现它的面貌;当你在做晚饭或等公车时,挑战我执心现出它的面貌挑战我执心时要抬头挺胸,不要拐弯抹角没骨气;要坚定而温柔,具穿透力却无攻击性。只需要对我执心说:“露出你的面目!”当没有一颗心显现说“就是我”,我执心就会开始松动,不再紧紧攀附着你,而你的挣扎也渐渐停止。
当然如果你的心是有面目的话,那你会有很不同的经验。但是如果我们找不到一颗带有面目的心,就不会把自己的挣扎看得太严重,而所有的苦痛都将减轻。
当我们直接质疑“我执心”时,它就会显露出真实的状态,也就是什么都不是。我们可以实际看穿这个看似坚实的我执心,或自我,看穿之后所剩下的又是什么?遗留下来的是一种开放、聪慧的觉察性,它不会受到自我珍爱及自我保护的束缚,这是所有众生本有的智慧心。在这样的发现中放松就是真实的禅定,而真实的禅定可以带来究竟的证悟,让我们从痛苦中解脱。
一个修行者看待生命的方式
找寻我执心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唯一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我执心是无法被寻获的方法。寻获不到我执心,就找不到一个自我,那么我们又如何将所有的念头、情绪及经验都认为是针对自己而来的呢?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感觉无我的经验,当时我感到一种强烈烈的自由感,同时也感觉到如果我不令自我重要感挡住自己,让一切变得复杂的话,我就能深刻欣赏到事情在根本上是如何圆满的了。当时我发现所有维持自我的努力都是徒劳,我便感到放松了。
人们喜欢欣赏自然。我们认为自然界是美的,是纯净的。当我们看到有人在砍树或在野外挖洞时,会令我们不安。当我们不再为巩固自我感而操控所有的事,我们就可以领略自己内在本性之美。这就是一位修行者面对生命的态度。
认真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执著于自我时是不可能练习自我省思的,一切都会变得太个人——我的痛苦、我的愤怒、我的缺点。如果将念头和情绪都当成是针对自己的,它们就会折磨我们 。以这种方式来看待自己的念头和情绪,就像用一种不舒活的东西来擦鼻子,除了制造更多的痛苦外,还有什么呢?这种“肴”不是我们这儿所谈的省思。
有着无我的见地,我们就能欣然感激觉知中所生起的一切,我们就能接受任何的现起都是过去行为或业的结果,而并一非就是我们自己。
利用念头及情绪
念头和情绪总是会生起,修行的目的不是要去除它们。我们无法停止念头和情绪,就像我们无法终止世间看似顺势或逆势的情境,但我们可以选择迎向它们,并且处理它们。在某个层次来说,它们只是感官罢了,当我们不论断它们的好坏、对错、自己喜欢或不喜欢,我们就可以在修行道路上利用它们来进步。
我说的利用念头及情绪的意思是观察它们的生起及消融,一旦这样做,我们就会看到它们的无实质性;看穿它们之后,就能了解它们无法束缚我们,无法把我们带入歧途,或扭曲我们对实相的感觉,然后我们就不再期待念头及情绪能够停止,因为期待它们停止根本就是一种妄念。我们可以在禅定中让自己从妄念里解脱出来。
经典中说:“牛粪如果不能做甘蔗田里的肥料,它还有什么用处昵?”我们同样也可以说:“如果念头及情绪(事实上我们所有的经验)不能增加我们的领悟,它们还有什么益处?’’从自我重要感制造出来的恐惧及反应,让我们无法善用这些经验。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让事情如实自然,不要感觉受威胁或想控制全局,让一切自然地生起并且随它去。
当我执心经由禅定而透彻时,我们就没有理由害怕它,这大大地减低了我们的痛苦。事实上,我们会有一种观看生命所有面向的强烈欲望,这个态度就是自我省思练习的核心。
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
共享生命之美|滋养内心的力量
保持独立精神|对自由一探究竟
合作 | 投稿 | 交流
出品:绿光工作室
—&和光同尘 心享青春&—
在这里发现疗愈身心的自然良物
女性生理期必备佳品:露兜树花香油
扫码进店......
一键分享到:
没有人把他们当人看,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帮助他们,要告诉他们:NO,你们是人,我们是一样的人。\x0a——袁立
我觉得是这样的,最终你看见的才算,你没看见的就是不算,你没看见的,哪怕别人说的再漂亮还是不行。
一棵草,一滴露,不惜手脚。\x0a每天带着兴奋喜悦的热情去创造,没有好苦的事,只有好酷的事!
情绪只是一种感知,只是一种个人看法。
我们无法疗愈别人,我们只能疗愈自己。
1.减去10斤体重≠减去10斤脂肪减肥药广告最爱拿这个概念忽悠你,说包你7天减去10斤体重,却从不敢包你减去
海心之家出队啦~~~
《关于调整珠海市补充医疗保险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记者昨从市人社局获悉,新规
在《2016 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丹麦再次荣登榜首,获得“世界最幸福国家”称号,瑞士、冰岛、挪威和芬兰分
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
有温度的清醒; 不煽情的陪伴。一个暖心的内在成长公号。愿和你一起,聆听万物流转的声音...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越自我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