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三宝三宝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皈依三宝有什么好处?
编辑:性恩行者 日期: 22:21
微信二维码
网址:http://www.lingyinsi.org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灵隐路法云弄1号(邮编:310013)&&&&电话:5(灵隐寺客堂)&&&&传真:2
Copyright&
LingYin Temple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灵隐寺&&&&浙ICP备号三宝弟子(佛教三宝弟子)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佛教三宝弟子
(佛教三宝弟子)
指皈依佛教三宝的弟子。皈依后,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皈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当代高僧智敏法师说:“我们说是佛教、不是佛教,我们早就说了,法印来印,是不是符合佛的法印。法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去印,符合的,佛教;不符合的,非佛教。再一个,大乘的,实相印,一切法无自性,没有自性,无相,实相就是无相,这个印去印,是不是符合的?符合的,佛教;不符合的,不是佛教。不能从形式上看,从形式上看,会搞错误。”[1]
三宝弟子三宝弟子
当代大德智敏法师说:“某些从痕迹上看问题,往往会搞错。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看,是佛教,不是佛教,从真正的理性上看,是不是符合法印是最……。佛在世的时候,就是用这个办法的,那就是说,我们佛教徒跟非佛教徒的分水岭,也是说你所信的是符合三法印的就是佛教徒,这是高层次的,在佛世的时候,就这样的,佛教徒是信三法印的,非佛教徒等於违背三法印的。那么后来的,因为这个三法印很深了,一般人看了本书,这是三法印,我搞不清楚,那么给你简单的一个好。你是不是皈依三宝的?你把一切的信仰,一切的皈投的心,寄托在三宝上的,你就是佛教徒,经过仪式了。你假使三心二意的,这个拜拜,那个拜拜的,非佛教徒。你对佛教的崇高的那个威德还没有认识到,那你不是佛教徒,根本佛教还认不到。”[2]
三宝弟子佛教三宝
佛教三宝指 (Buddha)、 (Dhama)、僧宝 (Sangha)。是佛、法、僧的总称。皈依三宝
所谓‘进入佛门,应先皈依三宝。’如前所述,三宝既是佛法的总纲,所以凡是修学佛法,应先皈依三宝。这就好比学生要到某个学校读书之前,必须先办理入学手续一样。从佛教的立场,皈依三宝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自称,或已开始修学佛法,却不愿皈依三宝,就像是有了人身,却不承认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谓十足的大邪见,终将堕入三涂恶道中。因此进入佛门与皈依三宝,是密不可分的。而皈依三宝,则必须心诚意正,坚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后发大誓愿,精进修行,如此才能与三宝的精神相应。
三宝弟子男众出家众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皈依后,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皈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就好比一个学生,如果不曾办理注册手续,永远只是个旁听生。世间上的金银、真珠、玛瑙称为‘宝’,那是世间财宝:而佛、法、僧是法身慧命之宝,是出世的财宝。所以,我们学佛修行,首先应该皈依三宝,敬重三宝。
三宝弟子心态
三宝弟子女出家众
从三宝的内涵及其威德来看,可知皈依三宝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从彻底的仰信出发,并深切体会三宝确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故在心态上,必须做到心诚意正,相信自身具足佛性,亦可成佛。因此皈依时的至诚恳切,把自己的身心归向三宝、融入三宝,是十分重要的。
是故由信心生爱敬,由爱敬而皈依,“信解观察,供养皈依”,是上求无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无明痴暗的觉性作用。这个觉性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那么,由相信、认识自心佛性,到修行成佛的思惟,应当是如何呢?在《》上有提到: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是故,观十方诸佛成就的条件,必先由观自心佛性的成就开始,这才是皈依三宝的本意:皈依。六祖坛经所谓“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即说自性中蕴含三宝的理,如一念迷,自性三宝不能显发,就是凡夫。一念悟,自性三宝全体显发,就是佛。因此一切修行均应“销归自性”,见性,即成佛道。
三宝弟子仪式
在皈依的仪式上,首应发大誓愿,然后精进修行。大誓愿即四弘誓愿,是依观察的真实,怜愍一切,起大悲心:
1. 众生无边誓愿度:观察世间诸苦的逼迫,欲令一切众生出离苦海,即“未度苦谛,令度苦谛”。
2. 烦恼无尽誓愿断:观察诸苦都由烦恼所招感,欲令一切众生永断烦恼,同获解脱,即“未解集谛,令解集谛”。
3. 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了自行化他,应遍学一切法门,即“未安道谛,令安道谛”。
4. 佛道无上誓愿成:自行化他的究竟在于证得涅盘安乐的境界,即“未证灭谛,令证灭谛”。
此发四弘誓愿,又名发,若此愿心不发,则道业将不坚固,容易退失疑悔。依此大愿心的驱使,沉浸于“法”的喜悦中,精进修行五门:布施、、忍辱、精进、止观。
此五门足与三宝的精神内涵相应,成就了“修证三宝”—体证真如法性,得一切种智,为佛宝。具足万行法门,为法宝。清净自在,为僧宝。如此,才真正得到三宝的利益。
.学佛网[引用日期]
.学佛网[引用日期]查看: 947|回复: 0
什么是佛、法、僧三宝?
在线时间112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在巴利佛教体系里,著书弘法者及说法开示者,皆以赞颂佛、法、僧三宝,作为其著作或开示的起端已成为传统。因为佛教三宝是一切寻求圣法者的最终依归。对当礼敬之事生起敬意是一种善业,心生此念者,因此得以在其名流(精神现象)之中种下福业。当礼敬的对象是最当礼敬的佛法僧三宝时,所造下的善业也是最为强劲与广大的。这种累积在其心中的善业,有能力驱除有情众生修道的障碍,以及协助众生获得圆满的觉悟成就。
什么是佛、法、僧三宝?佛陀,被称为是圆满自觉者,因为他已亲自圆满地觉悟了一切法的本质,即它们的特相(自相)与共相。此名称表示无师自证的一切知智。巴利语buddha(佛陀)的古音译,意为觉者,觉悟者。“佛陀”有两种含义:1.以解脱究竟智觉悟了一切应了知之法,称为佛陀。2.自己无需老师的指导而觉悟了四圣谛,也能教导其他有情觉悟的人,称为佛陀。
佛陀,也被称为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的素质与功德,是没有任何有情众生能比得上的。虽然诸阿拉汉圣弟子,也都拥有超凡的戒、定、慧种种功德,足以令他们解脱于轮回,但没有一人拥有佛陀无数无量的功德,即:如来的十智力、四自信地、大悲定、一切知智。由此,佛陀在诸有情众生当中,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佛陀在《增支部.一集》中所说:“诸比库,有一个人是独特、无双、无比、无同等、无同级、无敌、独一无二、人中至上,他即是如来、阿拉汉、圆满自觉者。”彼世尊亦即是阿拉汉、等正觉者,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应该如是随念于佛世尊的功德。
佛法,法或佛陀的教法,分为三个层面,即:研究教理、修行(行道)、体证(通达)。研究教理,即是钻究记载佛陀所教示的圣典:律、经、论三藏。修行,是指勤修戒、定、慧三学。体证,则是指通达出世间道与证悟圣果。在它们当中,前者是后者的根基,因为研究教理提供修行的方针;修行则导向觉悟涅盘。
此佛法是世尊善说的,是自见的,是无时的,是来见的,是引导的,是智者各自证知的,这样的教法或九种出世间法的功德应当随念。佛陀的教法,是说法于初善、中善、后善,具足义理与辞句,它显示彻底圆满与清净的梵行。此教法是基于真实与良善,而被称为是‘胜妙’,因为依循佛陀的教法而修习,必定会趣向证悟至上殊胜的涅槃,令到诸有情众生彻底脱离生死轮回。
僧伽,这一词的意义是群体或出家声闻众。僧伽有两种:世俗僧伽,即已受具足戒的比库、比库尼僧团;以及圣者僧伽,即佛陀的圣弟子群体,他们是已证入圣位的四双圣者,又可依据他们已达到须陀洹(入流)、斯陀含(一还)、阿那含(不还)、阿拉汉的道或果,而分为八辈圣者。
世尊的声闻众是善行道的,世尊的声闻众是正直行道的,世尊的声闻众是真理行道的,世尊的声闻众是正当行道的,即四双八辈的世尊的声闻众,是可供养者,可供奉者,可施者,可合掌者,为世间无上的福田。
Powered by《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的三宝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