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农业发展的现实表现材料 农业挑战

您当前的位置 :
延续杭州共识 应对现实挑战(钟声)
扫码阅读手机版
  二十国集团怎样运用好杭州峰会蓄积的巨大能量,实现强劲有力的“再出发”?世界期待令人满意的答案
  2月16日至17日,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在德国波恩召开,与会代表以“塑造全球秩序——超越危机管理的外交政策”为主题,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维护和平、加强与非洲伙伴关系三个议题展开讨论。在当前一些国家外交政策尚不清晰,自由贸易、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遭遇阻力的背景下,本次外长会受到国际舆论广泛关注。
  “这次会议就像是为7月即将举行的二十国集团汉堡峰会做了一次带妆彩排。”美联社如此打比方。德国副总理兼外长加布里尔在会前发表声明,强调召开本次外长会的价值——外交政策应该而且必须超越危机管理,不是忙于四处救火。正因如此,二十国集团成员相聚一堂,共同研究危机根源,寻找以和平方式预防和解决冲突的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十国集团汉堡峰会是今年国际社会的一大关注点,其中的中国元素仍然是重要看点。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成功召开并取得丰硕成果,在国际上树立起新的“全球标杆”。如今,二十国集团怎样运用好杭州峰会蓄积的巨大能量,实现强劲有力的“再出发”?世界期待令人满意的答案。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使国际社会在一些问题上沟通协调、整合利益的难度有所增加,落实共识的障碍也在增加。但可喜的是,追踪二十国集团平台的整体动向,仍然能够看到二十国集团正在积极凝聚各方智慧与诉求,落实杭州峰会成果并拿出了建设性方案。
  去年12月1日起,德国接棒二十国集团主席国。人们注意到,德方宣布的二十国集团汉堡峰会的三个关键词同杭州峰会精神与成果一脉相承:“稳定”,强调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包容、可持续增长,体现了对杭州峰会上包容性发展和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议题的连续性;“未来”,强调通过结构改革和应对数字化挑战责任,是继中国在杭州峰会上提出“创新增长”目标、并且推动达成《二十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之后对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关注;“责任”,表现为促进非洲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对这些国家的投资,可看做是杭州峰会第一次采取集体行动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延续。今年6月,德国还将在柏林举办二十国集团非洲伙伴会议。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所说,杭州峰会的主题和成果契合德国主办汉堡峰会的设想,德国将致力于落实相关行动计划。
  “不安全、不确定性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许多我们长期以来认为是确定的事如今却遭遇强烈质疑,此时世界主要经济体领导人能够面对面交流信息非常必要。”德国媒体的这段表述,从一个方面指出了在二十国集团平台上打造共识的价值。从杭州到汉堡,二十国集团成员惟有进一步展现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合作,化共识为行动,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足以应对种种挑战,有效引领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增长。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适应新常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_网易新闻
适应新常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适应新常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答记者问
编者按: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主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形势?农业如何适应新常态?
韩长赋: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更为迫切。这是中央全面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深刻分析农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战略要求。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常态的影响全面而深刻、紧迫又长远,只有主动适应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新常态,首先必须更加重视农业、稳定农业。农业农村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是调节劳动力就业波动的“蓄水池”,是扩大消费新的增长点。只有持续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巩固发展稳粮增收好形势,稳定农产品供给和价格,才能为适应新常态稳定市场信心、扩大回旋空间、增强应对底气。适应新常态,必须着力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农业发展环境、条件和要求都将发生相应变化,面临的新老问题和矛盾将更加突出,只有内强素质、外迎挑战,加快转型、创新发展,才能突破制约,建立起更加稳固的农业基础。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已经到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历史阶段。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短腿,不能再“滞后”下去了。实现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巩固农业基础的根本途径,从现在起,必须把农业现代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完成好稳定产量、保障供给的首要任务,又要兼顾好提高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既要适应国内发展环境,又要放眼国际竞争态势;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又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目标,以改革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强化政策法治、设施装备、人才服务等支撑保障,建立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经营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保护体系。
记者: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如何应对农业发展的现实挑战?
韩长赋:是的。为了应对农业发展现实挑战,必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但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聚集。突出表现在: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日益突出,多年来资源条件已经绷得很紧,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温饱问题解决后,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更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挑战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已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农业生产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条件不尽匹配,北粮南运与南水北调并存;粮经饲结构不合理,一些农产品库存增加与部分农产品进口增加并存;种养业结合不紧、循环不畅,地力下降与养殖业粪污未能有效利用并存。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产品价格却弱势运行,导致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已不同程度低于我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导致进口持续增加,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给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带来双重挤压。上述这些问题都不是短暂现象,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都倒逼着农业必须“转方式、调结构”。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些年,农业虽然保持了增粮增收的好势头,但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当前与长期等方面矛盾上升。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然是传统与现代并存。虽然农业技术设施装备条件逐步改善,但“毛细血管”不发达、“最后一公里”不到位、农业投入品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虽然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但小规模经营仍占大多数,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然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很多地方农民依然是按习惯种养,凭感觉种养,跟风种养,走不出“多了多、少了少”的烦恼循环。虽然我国是种养业生产大国,但农业区域比较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不衔接仍然是我们的软肋,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脱节,农业内部潜力挖掘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只有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才能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才能使农业成为有前途、有吸引力的产业。
加快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面临着难得机遇。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保障。连年丰收后,主要农产品库存充裕,有的达到历史高点,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使农产品出口、消费和加工需求增长有所减弱,农业生产保数量的压力会有所缓解,这为推动农业发展由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生态、安全并重转变打开了时间窗口。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全面实施,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留出了余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底线。农业生产可以由过去的保全部、保所有向保重点、保口粮转变,这为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空间。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添了拉力。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7000美元,进入食品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阶段,人们不仅要求吃饱吃好,而且要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未来优质安全生态农产品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条件。当前,全球谷物总体产大于需,大宗农产品库存消费比均处于历史高点。这为我们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调剂国内余缺提供了现实可能和操作空间。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发展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閫夋嫨璇?█
涓?枃(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应对气候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