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中有怎样的道家思想主张的体现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浅谈围棋的思维与文化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谈围棋的思维与文化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围棋中有哪些道家思想? - 简书
围棋中有哪些道家思想?
围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因其中蕴涵着内涵丰富的棋理而广受古今智者的喜爱。
围棋的棋理中同样也包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甚至有人认为,道家思想中埋着围棋的根。首先,围棋中阴阳调和的大局观是道家思想的体现。道家历来主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认为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之下才产生了多变的世界,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围棋的美,也在于它的变幻无穷,简单的规则下孕育着无数的可能。
第二,道家思想对围棋的影响还体现在权衡取舍的攻防观上。道教主张“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围棋是两个人的不断磨合的运动,为了达到围地的目的,适当的取舍是必须的。老子也认为,人类最大的祸患就是不知足,这种思想体现在棋理上就是不学会弃子,就难以得到最后的胜利。
第三,道家思想为围棋带来了“超越自我的胜负观”。道家讲“上善若水”,因为水是最能适应一切环境的,它可以随容器的形状任意改变外形,同时它又能改变环境,水滴石穿,沧海桑田。这带给博弈者的启示就是勇于改变自我、战胜自我,才有可能战胜敌人。本文由学国学网(微信号:lexueguoxue)发布
【学国学网】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学国学网在集众家之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益社会大众、传承民族智慧的同时,也在全力打造更富活力和健康的传统文化产业链,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微信公众账号:学国学网。微信ID:lexueguoxue。
联故事(1) 本院昨晚听漏,三更五点五点三更,五五二十五点,点点不错,更更不差:红罗帐内兴,黑夜牢中悲,看张生乐极生悲,乐极生悲; 犯生今朝卜卦,八卦六爻六爻八卦,八八六十四爻,爻爻有准,卦卦有灵:白虎当头凶,青龙主事吉,望大人逢凶化吉,逢凶化吉。
过去,有一小官,叫张...
第三章讲述圣人如何治理天下,强调不尚贤,如果不尚贤,怎会有人才来为民服务?老子说不尚贤是为了民不争斗,如果民争相实践为民思想,争又有何不可呢?有竞争才有动力与活力,不争如何能更好地为民?说不贵难得之货,贵与不贵是市场价格的自身调节,强行改价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为,这与其遵循...
为了筹,妈妈
今天,帮我们看孩子的老妈因为弟弟即将结婚的缘故,做火车赶回老家。 在弟弟结婚之前,我将做一段全职奶爸的工作,这也是我12月份创业结束后的一段真空期。 2015年的创业故事,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写过很多,花市卖过山东特产煎饼、卖过独轮车、卖过空气能、搞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伙...
最朴实的味道最暖人心, 哪怕吃遍山珍海味, 在最饿的时候还是来碗面踏实, 不管三七二十一, 秃噜秃噜就是一碗, 面的劲道爽滑,汤的醇厚香浓, 甭提多过瘾了! 这一碗吃完再打个响亮的饱嗝, 这顿便圆满又舒服~ 来吧有面 店不大服务挺好的, 吃饭的时候看到很多都是回头客, 挺温...
1、HTML的&base&标签设置默认链接 2、列表设置不同颜色 和 3、&datalist&标签规定了&input&元素可能的选项列表。 4、&details&标签规定了用户可见的或者隐藏的 标签规定了用户可见的或者隐藏的需求的补充细节。 5、&fieldset&标签可以...浅谈道家文化与围棋
围棋诞生在中国,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相传尧舜以棋教子。中国古代的四大艺术“琴棋书画”,其中的“棋”就是围棋。围棋博大精深,融合了天、地、人、自然的奥妙和哲理,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走向了全世界。
围棋充分体现了中国道家文化的特色。棋盘中央是太极,周围分为八个区,代表八卦,黑白两色棋子则表示阴阳。围棋的圆形棋子和方形棋盘,象征着“天圆地方”。棋盘上的361个交叉点,象征华夏农历361天,棋盘分为4部分,代表四季,每一部分的90个交叉点,又代表每一个季度3个月的90天,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将传说中的神仙对弈之所烂柯山,列为道教“洞天福地”中的第三十福地。
围棋奥妙无穷,变化复杂,精彩纷呈,正所谓人生如棋。围棋充分体现了道家的老子宇宙观、河洛图、易学、八卦理论。
道教围棋文化在宋元时期达到了空前兴盛的状态。到明清时期,这一风气得以延续。北宋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在其所作《望江南》一词云:“楸枰静,黑白两奁均。山水最宜情共乐,琴书赢得道相亲。一局一番新。”写出了围棋变化的奥妙。
南宋金丹派南宗实际创始人白玉蟾诗云:“能落笔作泣鬼神之诗,能坐石下烂柯之棋。”写出了仙人仙诗仙棋融为一体气魄非凡的意境。他自称棋艺已经达烂柯仙弈境界,可见其围棋造诣之深。
金元时期,全真道多位宗师亦好围棋。全真道祖王重阳在《重阳全真集》里有多首论围棋的诗词,如:“悟来恰似观棋者,迷后浑觉败者棋。”
丘处机更是对围棋情有独钟:“寂寞无功天赐我,棋局开颜销日。”
宋元时期,仙弈故事层出不穷。如《三洞群仙录》记述了大量仙弈的故事。到明清时期,《蓬莱仙弈图》收录了大量道家仙弈的故事。清代高道张三丰就是一位围棋高手。围棋包涵了道家的深奥哲理。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围棋盘上有九个星,最中间的称“天元”点,“元”是第一的意思,“天元”意为天上最高点。以天元为中心,可以找到同心的八个正方形。这八个星代表八卦,相传四千多年前尧发明的围棋实际是《河图》的产物。围棋的棋盘是在《河图》宇宙观的基础上制成的,用来代表宇宙。围棋的黑白棋子是由《河图》中的阴阳点演化的,用来代表宇宙中相互消长的阴阳势力。
我国的《河图》是文字产生前记号文化的最高代表作,在伏羲氏时代就被看成神物;结合《河图》中蕴涵的多方面内容分析,其应有万年左右的历史。由于《河图》的影响,正四锥形的宇宙观在华夏早期文明中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事物的发明上。“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乾隆年间,范西屏和施襄夏把“八卦布局”推上了顶峰。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围棋追求“天人合一”境界。下棋只有遵循棋理法则,才能下出一盘有质量的棋。人生也是这样,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为自然界所接纳,立足于天地间。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往往从自然山水中悟道。
老子曰:执大象,天下往。围棋的大局观,是指棋手对全局形势进行全面分析、观察的能力。所谓大局观就是能够把目光放的长远,能够把握好整体的利益和局部的利益关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因小失大,对待问题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和正确的决策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布好局后,每一手棋,都要有大局观。每一步棋和每一次决策都要以大局为重,眼前或局部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往往为了整体或长远的利益必须要牺牲眼前的利益。大局观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最终的胜利,这是唯一追求的目标。
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人生社会,具有大局观的人,也是有远见的人,一般都是团队的核心人物。
道家的“万物一体”,具有整体性、平等性与和谐性的三大特点。围棋讲求万物一体,围棋的联络和切断,是攻防要点。己方的棋子,要尽量保持联络,成为整体力量,才不至于被对方各个击破。棋子由连接可以变得强大结实,反之被对方切断则会形成四分五裂的局面。“联”和“断”是反义词,要连的地方就是对方要断的地方,围棋有一句俗语“棋从断处生”,说的是只有切断对方的各处联络,才会产生手段。在社会生活中,就是要有团队精神,团结才是力量。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作风,共同承担集体责任,齐心协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
流水不争先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棋经十三篇》所说:“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体现的正是道家老子的“无为”之道;日本昭和时代围棋大师高川格的“流水不争先”,自然流转,所谓流水,便是无欲无刚,依势而行。可以削平山川却堵不住流水。
老子曰: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围棋中的深根固柢,就是打下基础,建立根据地,即活棋。只有建立了根据地,才解除了后顾之忧,积极发展和扩充势力。否则,势力再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很可能全军覆没。在人生社会,每个人都想成功,但是,当今有些人急功近利,太浮躁,缺乏基础,往往失败,这就是所谓的“空中楼阁”。一个人再怎么聪明,绝不可能没有扎实的基础而做出成就,扎实的基础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老子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老子在这里高度概括了“道”的平衡规律。围棋是一种平衡的艺术,追求的是自然平衡。弈者化身自然之力,阴阳主宰,双方道法平衡则阴阳调和,不然,则阴阳失调,万物终结。围棋泰斗吴清源认为围棋是古人观天的工具,棋盘代表星空,棋子代表星星。吴清源经过一生的围棋求索,垂暮之年时提出了21世纪的围棋下法——六合之棋。所谓“六合”,在古文里是宇宙的意思,表示东西南北的四方和上下的天地。也就是说,围棋应该很好地保持全体的平衡,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去看待。通过围棋,理解自然的平衡是多么重要。否则,天崩地裂,万劫不复。人生的布局,追求的就是平衡,往往决定人生的走向;工作和学习中的布局,往往决定成功和失败。
老子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围棋中的重为轻根,就是说,稳重可以主宰轻浮,因为它是根。宁静可以主宰急躁,因为它是君。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重点,才能走向成功。在围棋术语中,重点称为要点或急所。急所是双方的关键点。下图一右上角黑方应在A位大飞一手才完成定式的基本形。A位是黑方活棋根据的要点。但本图的黑方却舍此一手而脱先它投,作为白方当然应该把不安定的右上角黑棋作为攻击的目标。此处是比盘上其他大场更紧急的地方。
围棋思想集中折射道家哲学的辩证思想:虚实相生、动静相宜、奇正相合、强弱相形。先机和后手,充满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抢占先机,经常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在围棋术语里,叫做“先手”。围棋是次序的艺术,首先在下棋过程中要处处争先,走先手可以处处占尽先机,牵着对手的鼻子走。一步次序走错往往就导致全盘皆输,这在围棋中是常见的事情。在围棋里,先机意味着优势。因此,高手下棋非常重视先机,甚至在对手威胁到你的某一块棋时,在不至于一步致死的情况下,会首先抢占另一个先机,回头再来救援这块棋。社会也是如此,要不断掌握先机,先入为主,比别人快一步。抢占先机。争夺先手,在围棋博弈中具有战略意义,是把握战机最重要的内容。围棋是“占先为王”。
《棋经十三篇》上讲“宁输数子,不失一先”,就是指先手的重要性。争取先手,是为了先敌抢占战略、战役、战斗的要点,夺取全局和局部的主动地位;在作战中先敌动手,在竞争的起跑线上就取得领先优势;在各种利益的选择上抢先占有较大、较多的利益,而把较小、较少的利益留给对方。
老子曰: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围棋讲求保留变化,也就是要留有余地。否则,就是道家说的“物壮则老”。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事情,不必过早决定,否则就没有变化的余地了。围棋术语里有一条“两打同情不打”,是一条很经典的格言。强调了保留的重要性,如下图,白棋不打吃,直接从7位扳出,黑棋只能在8位粘。否则白棋过早打吃,就没有变化余地。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围棋术语中,负阴抱阳称之为“见合”,是围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A和B见合,指的是A和B总能走到一处。比如:一块孤子,你要围住,我就地做活,你要破眼,我就跳出联络。这就叫见合,也就是预留出路,才能不死。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要有应急方案,预留出路,才能预防可能出现的灾难和变故,立于不败之地。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奇用兵,奇,出奇不意,出奇制胜,兵贵神速,用兵之道在于“奇”,然最“奇”的是要有化矛为盾,化异为己,化危为机的意识和作为。围棋中的以奇用兵,就是“手筋”,也是“妙手”的意思。手筋往往表现在某一局部的最有效着手,常表现为能够取得局部最佳结果的行棋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也是如此,做一件事情,要尽量追求最佳效果,才能使这件事圆满完成,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曰: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又曰: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围棋中,讲求以静制动,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围棋十诀中有一条是“入界宜缓”,其意思是:不要轻易打入或者侵消对方阵势,要冷静观察,以静制动,选择恰当的时机和选点,盲目的打入,只顾一时之快,可能因此全局被动,甚至会被对方消灭。在现实生活中,“入界宜缓,切入要正”,很有启迪和教育意义。当你准备做一件事情时,不要随意性,要在事先充分论证和研究,选择恰当的时机和选点,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祸莫大于不知足
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棋经》有言,“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在围棋中,不能为贪图地域而留下后患,要做到“一手补净”。就是说,在一块棋被围住时,一定要一手补干净,不要贪目,否则,被对方一手点死,整块棋都丢了,也就输了。这条围棋哲理在现实生活中很有教育意义。下面是一手补净的例子。黑1一手补净,这块棋就活了。如果为了贪图实地在J位或O位立下或在N位挡住,这块棋就全死了。
善有果而已
老子曰: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应用到围棋里,就是说,善用兵的只要能到达基本就停止,并不要长久逞强。围棋有两句格言很经典,一句是“精华已竭多堪弃”,也就是说,对于失去作用的棋子,要敢于放弃,这样往后行棋就不用背上包袱。还有一句是“逢危须弃”,就是说,危险来临时,要果断弃去遭受攻击的棋子,以保全大局。在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有时放弃未必不是一件坏事,放弃有时很痛苦,但是放弃将给你一个美好的开始。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棋经》有言,“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围棋中,“彼强自保”的意思是,在对方强大厚实的阵势面前,应优先考虑自己一块棋是否净活,防止被对方出其不意给己方一块棋致命的一击,导致全军覆没。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要注意在强敌面前,避其锋芒,保存实力。
老子曰: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在围棋对弈中,有时不慎会处于困境,这时,靠的是坚持和毅力。不坐以待毙,在困境中寻找机会。“棋从断处生”,就是寻求机会。不轻言失败的人,往往会取得最后成功。这种坚持和毅力的心理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种心理能力是一种自控的能力。事实上所要控制的是一种心态,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判断形势和保持韧性的精神。
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曰:曲则全,枉则直。围棋有一句名言,“赢棋不闹事”。意思是,已经是优势的局面,不要主动生事,而是补强子力,把棋下厚。如果对方因处于不利地步,挑起战端,到处生事,以求混水摸鱼,乱中取胜,这时要冷静,把握局面,不要斗气,宁可忍一忍,也不给对方闹事的机会。
“赢棋不闹事”,这条棋理用到社会生活中,很有现实意义。当你处于优势的一方,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一定要冷静,在不动摇根本大局的前提下,学会忍耐,不要斗气,升高冲突。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嵌入式系统、智能传感器
围棋中的哲学思想
原文出处:
围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一项哲理深奥、能给人以聪明和智慧的竞技游戏。围棋虽然形式上是一种竞技活动,但从它的本质来讲,却不是单纯地论输赢、比胜负的竞技,人们自古以来就认为它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可以说,在围棋这个似小实大,可以小中见大的黑白世界中,既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丰富的哲学思想,也充分体现着传统哲学的现实化和大众化。
(一)围棋中的和谐思想
在中国古代,“天”在人们的心目中可是至高无上的。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清朝末期,大多数哲学家都在宣扬“天人合一”这样一个基本观点。《易经》的第一卦叫“乾卦”,“乾”就是天的意思。《易经》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思想,就间接地说出了天与人的关系。古人认为“天人合一”是最高的境界。无论道家还是儒家,历来都主张人在生产活动中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也要和睦相处,认为只有达到了天人同构、天人一体,才能够天下太平、万事如意。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人的一种宇宙观,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一个独特的观点,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大家知道,围棋的棋子只分为黑白两种颜色,远远不如赤、橙、黄、绿、青、蓝、紫那么绚丽多彩。然而,正是这朴素、普通,反差较大的黑白两色,象征着中国古老哲学中的“阴”和“阳”这一非常重要的概念。棋子之间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差异,没有丝毫的尊卑高下之分,这也正符合道家“众生平等”的哲学思想。这黑白两色超脱世俗观念的棋子,在棋盘上演绎的棋局就像是天地变化不止、万物生生不息的宇宙和阴阳形成万物的过程。在对局中,无论是哪一方的棋子,有气则生,无气则亡,这就是所谓的“天”道,而棋盘四四方方,棋子要落在它的上面,这就是所谓的“地”道,黑白双方面对棋盘的“手谈”,我们可以称之为“人”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具有万物本原的意义。古人把围棋分为棋艺、棋理、棋道三个层次,并且认为,不懂得棋理就不能谈棋艺,而不懂得棋道也就不能谈棋理。围棋之道,强调的就是“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的哲学思想。围棋内涵的核心可以用“和谐”二字来概括。如果我们仅从表象上来看,围棋似乎是一种“争斗”之道,但实际上它的本质却恰恰是追求一种平衡与和谐。为什么这样讲呢?大家知道,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任何一种事物,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这些矛盾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总是处在不平衡、不均等的状态。正因为事物矛盾发展的这种不平衡性,才造成了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才有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结果出现。事物的矛盾都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对立性和统一性。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阳就有阴,有上就有下,有白天就有黑夜,有男人就有女人……,这就是对立统一、和谐共存。同样,围棋中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也是始终相互依存,贯穿在对局的全部过程之中。这也就是说,围棋中的这些矛盾既有它对立的一面,又有它和谐共存的一面。人们把围棋称作黑白世界。围棋的一黑一白,正是代表了事物矛盾的正反两个方面。双方的对弈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平衡和不断打破平衡的过程。白方进攻,黑方就必然防守;黑方取得了实地,白方就会用外势来抗衡。宋代著名学者张拟在《棋经十三篇》中讲的“局势已赢,专精求生。局势已弱,锐意侵绰。”,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在围棋的布局阶段,双方都会抢先占据价值较大的角部。由于黑白双方的战略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这时就需要找到黑白相对平衡、双方都能接受的一种方案,从而也就产生了各种形式不同的、双方互不吃亏的所谓“定式”。围棋的定式是无数个对局者通过无数次实践的智慧结晶,它的本质就是为了棋局的平衡与和谐。围棋的中盘是体现战斗最多的阶段。形势不利的一方往往会主动地挑起争斗,其目的也是在力争取得双方形势上的平衡,只不过是表现形式看起来更加激烈而已。我们说,在围棋的对局中,棋局的平衡关系总是在不断地互相转化着,平衡始终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才是绝对的。双方的每一招棋都是在追求平衡和打破平衡中落子的。如果没有把握好棋局中的平衡关系,行棋过强,往往会功败垂成,行棋过缓,又很容易错失良机。对局者始终要在“得”与“失”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不能太激进,也不能太软弱,这也是棋诀“贪者多亡怯少功”所表达的意思。实践证明,双方的棋局最终是要达到一种和谐的共生共存状态。围棋大师吴清源先生曾经说过,“围棋的目标不是局限于边、角,而是应该很好地保持全体的平衡,要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去看待”,“每一手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这就是围棋中的“和谐”之道。两位高手的对局,双方一招一式,局势扣人心弦,胜负却往往只差半目。双方把握全局平衡的能力如此之强,你能说这不是一盘和谐之局吗?作为一个围棋爱好者,如果能很好地领悟围棋中的和谐思想,能够很好地把握棋局中的平衡,那就说明对围棋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二)围棋中的客观规律
凡是世间事物,都有它的内在规律。围棋的规律也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既不能人为地创造,也不能人为地消灭,它只是客观实际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围棋的对局能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来,这些变化绝不是数字上的简单增减,而是反映了围棋的内在规律。围棋广阔的棋盘可以容纳的棋子多达361颗,一局棋的进程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就为对局的双方通过各种招法来揭示围棋特有的规律,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对局中,双方的棋子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个体到整体,棋子之间既有矛盾,又有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影响。虽然棋局的形态是千变万化,但却是非常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就成为了围棋的理论和实战经验的总结。例如,围棋中的各种“定式”就是布局阶段的行棋规律。围棋中的各种着法虽然很多,但是每一种着法的具体运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围棋教科书中所讲的棋理就是对围棋规律的总结。由陈祖德九段题写书名,人民体育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棋诀十三篇》就是以简明的棋诀形式,浓缩了围棋棋理之精华,高度概括了围棋中的各种规律。诸如“二子头必扳”、“见方必先点”、“中腹开花三十目”、“遇扭十字长一边”、“敌之要点我要点”、“近厚势,忌行棋”、“形漏风,忌围空”等等,都是客观地反映了围棋中特有的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也是围棋规律的实质。对局者只有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在统一中把握好对立,在对立中又把握好统一,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棋局进行中所遇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使形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我们知道,对局之中棋局的形势总是随着双方每一招棋的落子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对局者要从全局出发,尽可能全面地审视和把握棋局进程中的变化规律。对于棋局形势的判断,不可主观、武断和想当然,任何盲目地乐观或悲观都是不可取的。对局者需要冷静、周密地调查研究,对全局的形势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不仅要看清眼前的形势,更要看到形势如何发展的趋势,要做到心中有数,善于把棋局中的未知数变成已知数。至于对形势的判断以及采取的措施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那就要用实战的结果来检验了。通俗地讲,如果实战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就说明你的判断正确,行棋符合规律,否则就是没有把握好规律。在实战中,“低手”之所以常常被“高手”牵着鼻子走,就是因为“高手”能够紧紧地抓住棋局中的主要矛盾的缘故。“高手”之所以棋下得好,就在于他通过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较好地掌握了围棋中的规律。由此可见,如何认识和把握围棋中的规律,对于提高棋艺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当你的应对招法符合棋局变化的规律时,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如果你行棋违背了棋理,就可能导致败局。唐代国手王积薪在其所著的《围棋十诀》中讲到了以下十条:
一、不得贪胜;
二、入界宜缓;
三、攻彼顾我;
四、弃子争先;
五、舍小就大;
六、逢危须弃;
七、慎勿轻速;
八、动须相应;
九、彼强自保;
十、势孤取和。
这十条棋诀,同样精辟地概括了围棋的基本理论,简单明了地揭示了围棋中的客观规律。
(三)围棋中的辩证法
辩证法被认为是东方哲学思想的代表。围棋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充满了辩证法。由于围棋的辩证色彩非常浓郁和强烈,以至于与其他艺术形式比较起来,人们就偏爱地把它称之为“辩证的艺术”。哲学的辩证法则,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中都可以找到例证。例如,绘画中的“计白当黑”;书法中的“笔断意连”;篆刻中的“疏可走马、密不通风”;雕塑中的“静中寓动”;音乐中的“华丽与朴素、主旋与配器、大调与小调”;文学中的“以乐境写哀,以哀境写乐”等等,都能充分证明这一点。然而,围棋并不仅仅满足于含有辩证法的某些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简直就是一本辩证法的“活词典”。一个会下围棋的人可以体会到,围棋从形式到内容、从战略到战术、从布局开始到收官结束,无不充满了辩证的理念。换句话说,那就是辩证法的每一条法则都能够在围棋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诠释。在围棋的对弈过程中,局部与全局、优势与劣势、进攻与防守、实地与虚势、厚形与薄形、死棋与活棋、先手与后手、轻灵与滞重、取得与舍弃等等,都体现着辩证法的艺术和魅力。它们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和谐共存的一面。虽然相互之间的性质各异,表现不同,但却又互相关联,对立统一,不可分割,其实质都包含着相对和绝对两个方面。至于围棋中的“弃子”、“打劫”和“就地做活”等,更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围棋中的辩证关系俯拾即是,而每一个辩证关系都能够作出一篇大文章来。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仁让为先”,还有另一句古语,叫做“当仁不让”。这两种看起来很矛盾的说法,正是体现了一种典型的辩证关系。对于围棋来说,其美妙之处也在于它的辩证性。我们不但要明确其中的辩证关系,还要善于辩证地分析棋局中出现的各种复杂局面。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棋局中各种矛盾的转化,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围棋中有各种各样的行棋着法,如:“飞”、“尖”、跳”、“扳”、“挖”等等。这些着法都有它的利弊之处。如果你应用得当,可能成为“妙手”,反之就有可能成为“败着”。围棋中有“宁输数子、勿失一先”的格言。对局时,“争先”肯定是比较主动,但有时也会给对方留下反击的空隙。围棋中还有一句“补棋当争一着净”的格言。“补棋”肯定是后手,看起来比较被动,但有时却是后中藏先,补强了自己就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棋形轻灵看起来比较生动,但有时却难免空虚;棋形滞重比较呆板,但有时反而显得十分坚实。棋形厚破绽较少,但有时可能造成子力的重复;棋形薄漏洞较多,但也有灵活、舒畅的好处。一块棋做活了,也就放心了,但有时却会因此造成全局形势的落后;不活的棋总会让人比较担心,但有时借先行之利以攻为守反而能得到更大的利益。棋局开始,黑方虽然占有了先行的有利条件,但是也有贴目的负担;白方后行不利,但如果创造条件,制约了黑方的先行效能,就会使自己变不利为有利。一块棋看起来是活棋,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变成死棋。而一块死到临头的棋,却往往会置之死地而后生。由于棋盘上的争斗是对局双方智慧的较量,计谋中的“阴谋”和“阳谋”始终是共同存在的。对弈时,双方你来我往,一招一式的应对,其各种战略意图和战术手段,既可以说成是明明白白、光明正大,又可以说成是偷偷摸摸、居心叵测,这也正是围棋中的辩证法。汉代黄宪在他的《机论》中说“弈之机,虚实是已,实而张之以虚,故能完其势;虚而击之以实,故能制其形。是机也,圆而神,诡而变,故善弈者能出其机而不散,能藏其机而不贪,先机而后战,是以势完而难制,虽然,此特弈之道耳。”这是作者通过围棋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围棋中的辩证思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的围棋理念已经脱离了简单的计算和胜负的范畴,开始接近围棋的本质,并从中挖掘出了围棋的哲学内涵。正如老子所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意思是说,要想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要想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要想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要想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如果换句话来讲,可以理解为扩张、强盛、兴旺、付出不可能是无限的,最终还是要收敛、衰弱、废弃、夺回的。这样的辩证思维是我们每一位喜欢围棋的人都应该具备的。如果我们站在辩证的角度来看围棋,还会得出“围棋既古老又年轻;围棋既简单又复杂;围棋既精确又模糊;围棋既文雅又激烈;围棋既争斗又和谐。”这样一个充满辩证法的结论来。
(四)围棋中的思维方式
我们知道,“思维”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的思维按其运行的方式来分,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而围棋对弈正是对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具体运用。棋手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去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局中的各种矛盾。特别是要有敏锐的大局观,无论棋局多么复杂,只要你全局在胸,牢牢地把握住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在每一个战役阶段,都能找出对全局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来,并看清矛盾的转化,时刻注意调整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就必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有时,你虽然赢得了一个战役,却输掉了整个战争;有时,你尽管局部损失惨重,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就是不同思维的结果。经常下棋,对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很有益处的。一个人棋艺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两种思维不断升华的过程。围棋中有这样一句格言,叫做“敌之要点我要点”,意思是说棋局中对方的要点,往往就是自己的要点。当你的棋不知道应该下在哪里时,用这样的思维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辩证法还告诉我们,在某种情况下,一种明智的选择往往可以用否定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逆向思维。有时与其说取得了什么有价值,还不如说放弃什么更有价值。在实践中,许多人都有过放弃什么往往比得到什么更困难的体会。下棋懂得如何吃子并不难,而难的是要懂得如何弃子。正有所谓“该扔的都扔了,包袱卸掉了,棋也就赢了”。
在围棋对弈的过程中,棋的死与活问题,是对局者必须时时关注、认真解决的大问题,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你该做活的地方却被对方给吃掉了,而你该吃掉对方的棋却又没有吃掉,那胜负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在对局中,首先要保证自己实际控制的地盘超过对方是第一位的。围棋的统一性在于共存,一方应当允许另一方的存在,如果总是一味追杀对方,而忽略自己的漏洞,就会走出过分的着法,往往会受到严厉惩罚,而得不偿失。无为而胜,是老子哲学的精髓。这在围棋里可以得到充分验证。如果我们把象棋看作是儒家用来追求治国平天下的具体谋略,或者是兵家的实战计谋的话,那么围棋就更像道家所推崇的无为了,无为的目的却是无不为,是为了最后的胜利。一个急于想要战胜对方的人,往往却会成为失败者,而一个看淡胜负、具有平常心的人,反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会自然地成为胜利者。有争斗就必然有胜负,取胜固然是好事,而失败却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失败带来的经验教训往往是最深刻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棋艺的提高不是来自于胜利,而是来自于失败。明代“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曾在《闲中歌》中说到,“眼前富贵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张纸”,就是把富贵当作一局棋,如果在棋局上把酸甜苦辣都遍尝了,也就会把荣辱得失看轻看淡了。这也恰好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和“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哲学理念。至于直观、感觉、判断、推理、观察、经验等一些重要的哲学概念,更是在对局中必须要用到的。
(五)围棋中的人生哲学
“黑白演绎如世事,纹枰对弈悟人生。”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开始,就有了“棋如世事”和“人生如棋”的说法。人们常把“学棋”与“做人”联系在一起,把围棋的棋理看作是做人的道理。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围棋中蕴含着人生的哲学。
下棋要懂棋理、走正着,才不容易失败;人要有道德、走正道,才不致于堕落。下棋要有大局观,思路要清晰,意图要明确;人生也一样,要有长远规划,要有自己的既定目标。下棋不能够贪心,做人也不能忘乎所以。我们说,围棋与人生都有三个阶段。围棋布局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形势的优劣乃至全局的胜负;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在青少年时期就要打好基础。围棋的中盘是双方激烈争斗,决定胜负的一个关键阶段;而人到中年,则是奋力拼搏、事业有成的黄金时期。人到晚年就相当于围棋的收官阶段了,虽然大局已定,但也要居安思危,不可等闲视之,要防止功亏一篑,晚节不保。下棋取得了优势时,既不能得意忘形,也不可缩手缩脚,要善于一步步地把优势转变为胜势;当棋局处于劣势时,既不能丧失信心,更不能意气用事,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对方的弱点和破绽,耐心地等待扭转局势的机会。人生也是如此,在一帆风顺时,要想到遭受挫折的可能性,时刻做好接受前进道路上各种严峻考验的准备,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当身处逆境、遇到坎坷时,不能灰心丧气,要依靠顽强的意志,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战胜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下棋要力争主动,不可让对手牵着鼻子走;人在社会中生存,也要争取主动,要努力学习、主动掌握各种技能,主动适应社会的竞争环境。无论是下棋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有一颗平常心。下棋要平心静气的对待输赢,生活中也要心平气和的看待名利和荣辱。无论是棋局还是人生,都不能把结果看得过重,重要的是要把过程做到极致。一个好的过程是值得认真回味的,只有好的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如果没有好的过程却有了好的结果,那只能说是偶然。人生和棋局都会有偶然,但我们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偶然上。这就像不能把赌注下在彩票中百万大奖上一样。棋局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选择,而人生中也是要经常面临各种选择的。对于棋局和人生,我们都要冷静和理智的面对,都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如果说“棋如人生”,其含义就在于:与其一心想赢棋,不如专心下好每一步棋。因为下棋要步步取“正道”,而人生也是如此。
我们说,下围棋是否讲究礼仪,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来。第一手棋应该下在棋盘的右上角,把方便对方下棋的左上角留给对方,以示尊重对手。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应该讲文明、有礼貌,尊重他人。做为晚辈或棋力低的一方,在对局的前后都应该主动地整理棋具。这不仅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是把自己摆到了谦虚好学的位置。围棋讲究落子无悔,无论走得好还是走得差, 你都要自己负责,因为棋是你自己走的,不能悔棋,这也正如人生不能再重新来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小的围棋盘,就是我们人生的大舞台。围棋吸引我们的并不是双方对决的胜负,而是蕴藏在其中的一条条做人的哲理。与其说你在和对手下棋,还不如说是在和自己对弈,因为最难战胜的对手就是你自己。在关键时刻你输给了自己的随手和昏招,总不能怪罪对手吧?我们说,下棋需要智慧的思考,人生更需要睿智的经营。谁能说人生不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呢?
由上可知,在这看似简单的黑白世界中,确实是蕴含着许许多多深奥的哲学道理,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围棋能够使我们在休闲娱乐之中得到人生的感悟,让我们能够正确地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正有所谓“大智若愚,返璞归真,无中生有,有中生无。” 你如果了解了一定的哲学知识,对于开发智力、启迪智慧,学好棋理、提高棋艺必定是大有益处的。实践证明,凡是围棋名人,都是能够对哲学学以致用,对辩证法有着深刻理解的人。著名棋手俞斌九段在谈自己的切身体会时就曾经说过:“学不好哲学的人,下不好棋。”这句话显然是十分有道理的。如果你是一名围棋爱好者,若懂得或是正在用哲学思想来指导下棋,那就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获,同时你也一定能够体会到,在棋局之外,还有许多许多更让人回味无穷的东西。
Cracking GO-许峰雄博士的围棋思路
没有更多推荐了,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65575",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家思想主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