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份的GDP相当于哪些国家省份城市2017 sql

查看: 8350|回复: 37
中国9大城市GDP破万亿元 总量相当于1个印度---无锡在这个排名里不会再出现了
在线时间 小时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在线时间 小时
呵呵,领导说不用争
在线时间 小时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在线时间 小时
无锡村不好么?易居城市。
在线时间 小时
2007年的兰澡事件对无锡伤害之大,难以形容。
事件一出,无锡处于风口浪尖。迫于巨大的行政压力和舆论压力,政府匆匆出台了搬迁工厂、关闭养殖场、湖边农田退耕……等政策。以后,为了无锡的经济转型升级,又理想化的出台了许多如530计划、物联网中心基地等“看起来很美好”的政策。可惜都没能如愿。
所以说,无锡的经济滑坡,现在看来有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天时不利。07年水危机导致逼迫无锡经济转型,但恰好遇上08年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其次地理位置欠佳。其实太湖兰澡的形成和泛滥不是无锡一家之过,但无锡地处太湖西北侧,夏天东南风使藻聚集于太湖无锡部分。第三就是人和逢煞,正好是杨卫泽主政,他本就是个喜欢别出心裁的铁腕人物,此时脑袋发热,正好借此机会,试试心中的“美好蓝图”。可惜无锡人当了实验失败的牺牲品和承受着。
在线时间 小时
过了万亿,天天雾霾就开心了?什么才是根本?扪心自问。
在线时间 小时
要统计人均GDP,这里面有个问题,计算总量GDP的时候,几百万外来务工的贡献算进总量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孤胆小疯子 于
10:22 编辑
感觉现在蠡湖边整治的很好,我觉得很赞,湖边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我和我的朋友们来锡城定居。不是每个城市都拥有美好的环境和这样的经济和位置,我们热爱这座城市,希望她越来越好!
在线时间 小时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在线时间 小时
人民币贬值预期是“新常态”首次大考
旁白:中国经济好不好,其实就是生产效率提升速度大不大,但如何量化?其实很简单,看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即可,现在看,市场下注中国经济前景不妙:
2014年4季度资本外流规模创1998年来之最外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季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达到912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收窄至611亿美元。2014年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751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逆差5595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减少1844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价,2014年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611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1693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733亿美元,收益逆差244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104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1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610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减少300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下同)减少293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7亿美元。中国去年四季度资本账户录得至少是1998年以来的最大规模赤字。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接受彭博采访时称,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转变,人民币贬值预期显现,这推动了资本的外流。旁白:其实资本外流不稀奇,这事,自2010年以来就持续出现,但注意了,去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直接投资国家。但金融投机客们压根不理会产业资金的看法,目前用钞票下注中国“新常态”算个球。别以为投机客们是没事找事,确实中国经济前景很黯淡:去年只有西藏经济增速达标 近日,全国31个省(区、市)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相继公布,全国仅西藏“达标”。根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2014年经济增速前三名的是西藏、重庆、贵州,经济增速分别为12%、10.9%、10.8%;山西、黑龙江、辽宁等地的经济增速全国名次垫底。其中山西、黑龙江2014年经济增速分别只有4.9%、5.6%。旁白:不是说要经济增速要“保7”么?这真的很够呛,都知道经济要转型,但那有那么容易。房地产行业貌似现在稳住脚跟了,但汽车行业现在也陷入衰退雾霾当中:1月汽车库存处于警戒线以上大智慧通讯社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月度发布会现场获悉,“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1月库存预警指数为56.3%,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处于警戒线水平以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2014年只有三成经销商盈利,经销商亟需破解生存困局,拓宽利润空间。旁白:房产汽车,是中国经济两大龙头,都说旧有经济增长方式要调整,但真要到调整的时候,大家都慌了,不知道后面怎么办。现在两大行业的天花板,大家都看见了,后面靠什么,心里都没谱。别以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是一家之事,这是全球性的:BDI指数跌幅创28年新低航运业正在经历历史性的时刻 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持续走熊、中国市场需求“不给力”,多重因素持续拖累航运业,导致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BDI)“雪崩式”暴跌,创下近28年新低。截至昨日,BDI跌至590点,史无前例的破600点整数关口。BDI指数主要用来衡量铁矿石、水泥、谷物、煤炭和化肥等资源的运输费用。截至上周末,今年以来BDI已累计下跌22.3%。旁白:中国经济一旦下行,搞“新常态”,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对于大宗商品的饕餮大胃,开始消失,澳大利亚这样靠发大宗商品浮财的国家,也服软了:澳大利亚降息澳洲联储(RBA)周二(2月3日)如市场预期般作出降息25个基点的决定,将维持基准利率下调至2.25%。此举旨在刺激低迷的经济,同时继续对澳元施加下行压力。澳洲联储此前连续第14次会议决定维持现金利率在纪录低点2.5%不变,该行自2011年底以来累计降息225个基点。旁白:不降息不行了,中国需求没了,商品国家几乎没得混。现在明白金融投机客们对人民币汇率虎视眈眈的缘由了吧?但这事,中国央行现在开始挖战壕啦:中国央行开始应对资本外流彭博社援引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中国央行已经做好政策储备,以应对上半年国内外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可能出现的影响,避免出现热钱大规模流入流出和短期套利行为。中国央行目前已经将一些外汇措施作为政策储备,以备不时之需。这些储备措施包括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间波动区间,还包括通过每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设定来引导人民币汇率适度贬值。央行上述政策储备是因应中国宏观经济、美联储政策、欧洲QE、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等因素而制定。旁白:事实上,中国决策层对于硬挺人民币这事,压根不起劲。人民币贬值是可以滴,但无论如何要在领导的统筹规划之下有序合理的贬值,不可以暴跌引发市场动荡。对此,周小川的“热钱池”理论早就严阵以待了。既然如此,货币政策肯定也跟着调整,现在机构们对于中国央行降准降息这回事,认为是板上钉钉:机构普遍预计中国央行降准降息花旗集团经济学家在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我们认为,采购经理人指数为在第一季度中广泛降准50个基点敞开了一扇窗。”报告还补充道,中国人民银行最新一轮的广泛降准就是在2011年底被低于50点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触发的。穗银行的分析师也对此表示同意,该行在周一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来自于欧洲需求和反通胀的逆风,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所面临的采取更多刺激性措施的压力正在加大,这些措施包括注入流动性、降息或降准等。澳新银行集团的分析师指出:“尽管我们长期以来所持观点都是中国人民银行将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该行仍在继续通过反向回购来操控市场流动性,这表明其不愿在近期内采取广泛的宽松措施。”报告中所指的“反向回购”,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四通过每周的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注入的人民币450亿元资金。旁白:真是这样的么?不好说。中国央行在市场上,一直以不按路数出牌狂打投机客和分析师们的脸而著称,看看下面:今日央行市场逆回购900亿今日央行将在公开市场开展900亿逆回购,较上周四增量1倍。其中350亿7天期,550亿28天期,中标利率较上期持平。而随着春节临近,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更加灵活,今日恢复了上周四一度暂停的7天逆回购。2月以来,人民币即期汇率仍波动较大。申万研究所债券团队指出,逆回购是正常现象。在正常情况下,央行在春节前2-3周时需要投放亿流动性,之前两周虽然已通过公开市场投1550亿,但目前资金面总体仍然维持紧平衡。旁白:央行一旦在市场公开操作频繁,那么大家最好对降准降息这回事要淡定,因为央行就是不让你们这帮市场玩家爽,所谓“逆周期调控”是也。等大家普遍预期央行不会降准降息的时候,央行猛放大招降准降息,然后向大领导得意洋洋的汇报工作:俺们出人意料的动作将投机客们脸给抽肿啦 浑然不知自己在市场心目中搅屎棍的形象 。当然,大家其实都明白货币财政刺激政策都是虎狼之药,经济效率提升,最后还得靠改革:推进改革是当今中国上下共识近期,各省份陆续召开两会。承接过去一年的锐气,改革成为地方两会中的热词。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除吉林、海南、广东三省外,迄今已公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8个省份均明确了今年的改革重点。国企改革、财税金融改革、农村改革、价格改革是四个被提及最多的领域。在28个省份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改革无一不提国企改革。其中,“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整体上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是各地推动国企改革的关键词。财税金融改革也是各省份都提及的领域,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发展民营银行、深化投融资体制等是其中亮点。而“三农”问题向来是各省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8个省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农村改革均未缺席。“农村集体产权”、“林权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土地流转”等是其中的关键词。此外,物价保持低位为价格改革创造了空间。因此,多数省份在今年改革重点中都提及推进价格改革。尤其是水、电、油、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也是今年改革重点。可以预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这些标志性的改革将扮演重要角色。旁白:改革,都知道要改,但知易行难。别的不说,单单土地改革,中央技术官僚们在众目睽睽之下,就将十八大三中全会公告里面农改内容给阉割了,你说这些还有什么指望。一些改革推进深层,几乎是推行不下去,譬如垄断国企:垄断国企已严重世袭化企业陈旧的人事管理制度也是国企机制活力差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大到中央企业,小到地方国企,“家族化”“世袭化”现象相当普遍。另一方面,国企招聘暗箱操作屡见不鲜,有些岗位甚至明码标价。江西省政协委员许秀柏介绍说,在江西省一些垄断型国有企业,“打江山,坐江山,传儿孙”的想法几乎根深蒂固,并潜移默化地印在了一些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职工头脑中。他们对企业有着强烈的依附要求。“正因为此,三代同堂、四代同堂在国企中是大有人在,再加上联亲联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属企业。”许秀柏还指出,由于国企招人公示不公开,招人程序不透明,导致暗箱操作现象屡有发生,有些手握人事大权的国企领导甚至对外明码标价。“据我们调查,国企进人的价格从2万元到10万元不等。由于暴利所在,在国企招聘中还出现了黄牛党,专门为应聘人员牵线搭桥,从中收取中介费。”更让人堪忧的是,有的国企一线员工拿着高薪,却不干活。许秀柏举例道:“现在很多电力部门的安装工、电信部门的接线工,都是请农民工代干,国企一线职工变成了 二老板 。长此以往,国企子弟就会变成八旗子弟。”旁白:你改革这些垄断国企,立即就一大波国企贵族老爷员工,上市政府面前游行要饭兼扔石头,领导还过不过日子了?只有将垄断寻租的政策壁垒给打破,后面这些改革才能推下去,其实只要垄断政策没有了,它们自己会改,不用你招呼:巨亏倒逼央企改革2014年预亏163亿元,“吃”掉2007年以来的所有盈利之和,中国铝业的一纸业绩预告令人大跌眼镜。据上证报资讯统计,在目前已披露2014年业绩预告的145家央企上市公司中,业绩预亏的超过30家,占比20%。其中,近半数集中在有色、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从2012年中国远洋亏损95亿,到2013年*ST二重亏损32亿,再到2014年中国铝业预亏163亿,每年都有央企巨亏,这既有行业因素所致,亦有国资监管痼疾在作祟。有国资研究专家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这些亏损的央企将成为下一步重组合并的首选单位,同时他们的困境也会促使国资委简政放权,让企业按市场规律经营。旁白:像中国铝业这类企业,前几年日子好过,其实和澳大利亚等商品国一样,赚的是大宗商品周期的牛市浮财,一旦周期下行,结果只能是上街要饭。而煤电油气乃至烟草盐业等行业企业,无不是靠垄断政策养得脑满肠肥,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又是财税台柱子。这些垄断行业背后其实就是政府隐形征税的影子。政府图的那一点蝇头小利,结果以损害整个国家效率为代价。如果不深入改革,俄罗斯现在惨状就是中国的未来:俄罗斯银行业今年预计亏损1万亿卢布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的研究显示,上月俄央行意外大幅上调利率650个基点至17%后,俄银行业在控制成本上举步维艰。尽管上周俄央行将利率降至15%以缓解银行业压力,但仍无法扭转这一趋势。穆迪写道:我们预计,2015年俄罗斯银行业将净亏损1万亿卢布,而年分别为净盈利6000亿和1万亿卢布。每日综述:投机客们集体放空人民币,中国央行是不以为意的,反正贬值就贬值呗,刺激出口也没什么不好,更何况还有天量外汇储备做后盾,中国央行要收拾这帮投机客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投机客们集体看衰人民币的理由,确实值得关注,一旦他们真的正确,那么等到中国经济衰相已成,资金疯狂外逃大潮兴起,中国政府只能出动资本管制下着,没准沦落到今日俄罗斯之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汇率市场预期,是“新常态”面临的第一次大考。
在线时间 小时
郎咸平:萧条的中国制造业还有多少希望?
郎咸平说,制造业则经济兴,制造业萧条最可怕,在《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这本书里,郎教授从多方面阐述了这一观点,我们来看看,中国制造业的希望到底在哪?我们又该如何走出萧条?这些问题都是每一个制造业同仁和政府决策者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区域性萧条明显
2013年一季度,温州申请破产的企业数量同比上升了12倍。2012年一年,温州法院受理的企业破产案件27起,平均一个季度大约7起,但是今年一季度法院已经受理了86起。温州某基层法院的陈副院长说,当地濒临倒闭企业至少100~200家,主动申请破产的企业只有5~6家,如果按照5%的申请破产比例计算,温州去年破产的企业约540家,今年一季度已经暴涨到1720家。这还没有计算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以鞋企为例,温州2700多家鞋企中还有800多家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约占30%。
珠三角地区也不容乐观,官方数据还能看得过去,但第三方做的统计就差距很大了。香港工业总会的数据显示,港资企业两年倒闭30%,2011年,珠三角地区约有7万家港资工厂,2012年底还剩5万家。港台集团是珠三角地区的制鞋巨头,原本有6家鞋厂,自2008年开始陆陆续续关闭了5家,2013年1月又关闭了最后一家。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预计,到2015年,珠三角地区港资工厂将萎缩到大约3.5万家,再次减少30%。这才是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真实状况。
实际上,温州、珠三角地区的区域性萧条只是整个经济萧条的缩影,放眼其他行业,情况也一样糟糕,造船、光伏先后进入危机,工程机械严重产能过剩,60%的纺织企业零利润。
二、造船业陷入困境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60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2013年跌势还在继续,一季度全国造船完工量94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6%;1—6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0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6.0%,80家重点监测企业经济指标全面下降,工业产值同比下降16.6%,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4.7%,利润同比下降53.6%,相反应收账款、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都在增长。重点监测的都是大企业,能很顺利获得贷款和各项优惠政策,中小船企就更惨了。
全球最大的中小船舶制造业基地在浙江台州,目前约有80%的船企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原总经理谭作钧预计,有50%的造船厂将在未来2~3年内破产。具体到造船第一大省江苏,今年1—3月份江苏13家重点船企中有4家企业亏损,小一些的造船厂日子更不好过,在列入统计的66家造船企业中有44家企业没有接单。面对困境,银行多次出手相救,以江苏为例,截至2013年2月底,江苏省主要金融机构对重点造船企业的综合授信余额为1070亿元。当时我曾在电视节目中警告大家,给造船业融资看上去确实是雪中送炭,实际上谁也不能保证这不是第二个光伏。果不其然,从今年7月开始,各大银行意识到风险纷纷开始收紧对造船业的贷款,以前只要客户向造船厂支付1%的预付款银行就敢贷款给造船厂,现在至少要支付15%的预付款银行才会考虑发放贷款,具体操作中则可能要达到30%的预付款。
三、钢铁行业问题重重
发改委说“钢铁行业2012年经历了10年来最困难的时刻”。2012年全国有将近三成的钢贸企业倒闭或者退出行业,10月15日至11月15日上海曾有第一波钢贸贷款逼债高潮,当时所有媒体都在报道,其实那段时间起诉一共才27起。大家知道最近的情况吗?“上海法院网”公布的开庭公告信息显示,日至4月17日,仅一个月上海就有209起银行起诉钢贸企业的案件开庭,媒体反而不吭声了。
四、光伏企业危机深重
光伏企业更是不用多说,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先后对我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重税,日全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宣布破产,光伏第一大省江苏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超过60%,第二大省浙江有96%的企业停产或倒闭。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主席朱共山说:“全国范围内多晶硅行业90%的企业已经停产,如果再持续下去,这个行业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五、工程机械严重产能过剩,库存高企
以挖掘机为例,全年总销量12万台,产能60多万台,前几年4万亿投资兴起之初还不明显,大家都有饭吃,现在日子却很难过。各大工程机械生产商库存积压严重,花钱租地用来停放没人买的新车,因为害怕停产引起恐慌。徐州市金山桥东、大黄山附近,可以看到徐工集团停放的许多工程机械。徐工集团作为国企还注意影响,不让工人失业回家,民营企业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三一重工、玉柴重工都相继传出了裁员的新闻。
查阅徐工集团的年报发现,今年一季度,徐工集团的库存新增5.96亿元,同比增长51%,销售收入同比下滑17%,但应收账款达到204亿元,同比增长54.5%。这说明徐工集团过去一直在大量赊销工程机械,我没有苛责它的意思,因为所有的工程机械企业都是这样。但是这次的行业危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过去的。
高端产业转移,中国还会有真正的制造业吗?
近代世界史上共有三次大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把钢铁、纺织这些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了德国和日本。第二次转移是六七十年代,日本、德国把纺织、玩具、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和地区,诞生了亚洲四小龙。第三次就是我们熟悉的,90年代亚洲四小龙把玩具、纺织、服装等产业转移到中国沿海。这三次转移都是从生产成本高的向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迁移,是正常的经济现象。
如果今天我们面临的这次产业转移也仅仅是阿迪达斯、耐克这类服装厂把生产线迁移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这也没什么好讨论的,这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寻找廉价劳动力和土地!阿迪达斯的数据显示,它们在苏州厂的工人一个月3000多元还留不住,但是柬埔寨的工人月薪828元就可以了。所以它们要离开中国,这很正常。但事实上并不仅仅是这样,因为这次转移走的主力不是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厂,而是高端制造业,比如通用、卡特彼勒、福特等,现在已经走的有100多家了。这次产业转移集中在以下四大行业,首先是高端消费品,其次是精密制造业,最后是汽车和工程机械。这些企业回到美国后效率均大幅提升。
在高端消费品领域,通用电气已经将洗衣机、电冰箱和加热器的业务从中国回迁到肯塔基州,而且回迁以后效率更高。搬回美国后,生产Geospring热水器的原料成本下降25%,组装时间提高了5倍。以前在中国生产这个热水器终端零售价是1599美元,现在在美国生产后只卖1299美元。2009年高端厨具商国王制品公司搬回美国,物流效率提高15倍,在中国生产时它们对大客户的交货时间一般在30~60天,搬回美国后2天就能交货。另一家高端炊具制造商All-Clad Metalcrafters也正把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美国。
在精密制造领域,NCR公司的自动取款机工厂也从中国搬回了美国。美国AmFor公司把在中国的生产线搬回俄勒冈州。亨特实业有限公司把灌溉控制系统生产线从中国大连迁回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谷歌新推出的谷歌眼镜以及2012年上市的无线家庭媒体播放器Nexus Q也都是在美国本土生产。
在汽车和工程机械领域,福特公司2012年把在中国和墨西哥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搬回美国。卡特彼勒宣布油压挖掘机项目在美国建厂,中国的卡特彼勒工厂只保留一个研发团队。由于汽车和工程机械这种行业原本也不是中国的强项,因此这类企业转移不多。
上面这些是已经走了的,计划走的还有更多。2012年,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对106家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企业进行调查发现,37%的企业考虑将制造业迁回美国本土,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67%准备回撤)、机械行业(42%准备回撤)、电子行业(41%准备回撤),以及计算机相关行业(40%准备回撤)。原因是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以及中国经济放缓,比如年,中国工厂的工人平均工资和福利上升了10%;年,中国工人平均工资和福利上涨19%,而同期美国工厂工人的成本仅上升4%。如果再把越来越贵的能源成本、运输和供应链风险以及关税成本等其他因素考虑在内,“中国制造”大概只能继续维持5年的相对优势。也就是说,最早到2015年左右,就大部分面向北美消费者的商品而言,在美国本土生产将会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划算。
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的类似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即33%的全球化美国企业考虑开展制造业务的本土布局。埃森哲调查的跨国公司高管中约65%表示,过去24个月进行了转移制造业的活动,2/5表示工厂已经迁回美国。
我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2012年全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925家,同比下降10.0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7.16亿美元,同比下降3.7%”。其中,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374家,同比下降8.22%,连续两年显著下跌;而相比于两年前,来自美国的资金投入减少了近1/4。
这样的趋势不仅在美资企业内蔓延,我们自己的企业有的也开始在美国设厂生产。日,联想集团宣布将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Whitsett市开设PC生产线,主要生产“Think”品牌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平板电脑、工程工作站和服务器,并计划在2013年投入运营。
过去的三次产业转移,本土留下的都是拥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美国把钢铁、纺织转移出去了,国内留下的是飞机制造、医疗器械、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至今仍然是全世界最领先的行业。德国、日本用20年把纺织、服装等行业转移出去,剩下的是汽车制造、精密仪器、电子行业。即使到今天,德国、日本制造的精密仪器、光学元件依然可以和美国匹敌,德国、日本的汽车也是行销全球,一个占据高端一个占据中低端。亚洲四小龙也用了20年把低端制造转移出去,它们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中国香港是金融和旅游;新加坡除了这两项还有造船和石油化工;中国台湾也是可圈可点,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基地,全世界每一台电脑里面都有台湾制造的产品,光学产品可以和日本同台竞争,联发科的IC设计也是全球一流,能和高通、三星竞争;韩国自然不用说,消费类电子产品已经超过日本,其他如造船、半导体、液晶面板也都是全球一流。但是这次产业转移后,中国会剩下什么呢?
在线时间 小时
要去争这个虚名干嘛?好好治理环境,好好让百姓感觉幸福才是为官一方该做的事情。GDP破万亿又当如何?
在线时间 小时
在中国卖20000的药在印度只要200GDP能不高吗来自: iPhone客户端
在线时间 小时
是啊,算人数的时候就只算常住户籍人口了。
常住和户籍是两个概念。常住应该包含了居住在无锡的外来人员(一般半年以上)和户籍人员,户籍则必须是户口在无锡的人员
在线时间 小时
当前投资领域的诡异之处
处处留心皆学问。
最近几天,在阅读财经新闻时,多位企业界、证券界大佬在不经意间表达的观点,深深触动了我。概括起来是这样的: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明显高估了,但这种高估或许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但从战略布局上看,大资金无疑需要配置美元、欧元等计价的资产了。
第一个引起我注意的是陈小鲁,他最近被一家媒体称为“安邦保险的实际控制人”。随后,他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的时候,对此进行了澄清。在这篇报道里,记述了他跟安邦保险董事长吴小晖说的一句话:“记得他大手笔收购招商银行时,我还告诉他,你现在有钱了,不能烂在一个锅里。现在中国经济下行,美国经济复苏,要购买美元资产。”
凑巧的是,今天(2月3日)各媒体都报道了一则消息:安邦保险集团对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收购已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正式批准。至此,安邦保险以19.5亿美元(约120亿元人民币)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已成定局。华尔道夫酒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美国的国宾馆”。
第二个引起我注意的是王石,他近日在接受财经网采访的时候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泡沫,现在二三线、三四线城市问题非常大。但是不是泡沫会破,就未必了。因为中国经济还在增长,现在刚刚放缓,现在还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为了分散风险,万科未来将分配15%到20%到国外投资。(详见今日二条稿件)
第三个引起我注意的是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他近日表示:中国未来 10 年仍将是个人投资者主导的市场,由于个人投资者的知识结构和投资理念普遍存在缺陷,加之资本市场的融资管制存在,这就导致估值偏高和估值扭曲的现象长期存在。
如果再联系到李嘉诚持续了将近两年的“脱亚入欧”,以及去年11月和12月因为股市火爆,带来的“境外对华直接投资”的大反弹,就可以发现在中国当前投资领域,存在的一个巨大悖论:人民币汇率被高估了,人民币计价资产也普遍出现泡沫,所以很多机构和个人开始大规模对境外投资,分散风险;但由于中国仍然倾向于维持资产泡沫,加上增长潜力大,所以仍然会涌现一些绝佳的投资(投机)机会,让很多钱舍不得离开,甚至离开之后,重新回来“火中取栗”。
其实我等小民,也能体会到这种悖论。比如现在人民币开始出现贬值倾向,如果你在海外没有投资能力,也没有孩子到国外留学,你兑换外币最大的用途只有一个:避险。但人民币很难在2015年贬值超过10%,换成美元利息极低,投资渠道也非常少。换句话说,只要你在股市上抓到一个涨停板,就可以不在乎人民币贬值因素。所以,很多人对换不换美元进退两难。
为什么存在这个悖论?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经说过,维持资产泡沫,是过去10多年中国经济超常规发展的最大动力。有了资产泡沫,大家通过银行贷款为杠杆,拼命买房子,城镇化迅猛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获得大量卖地收入,开发商赚得盘满钵满,官员GDP成绩单非常靓丽,买房者个人资产陡增。说实话,这种游戏让人非常上瘾。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必然是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其结果也让人目瞪口呆:中国的GDP从接近日本到变成日本的两倍,只用了四五年时间。
10多年资产泡沫玩下来,中国形成了两个阶层:从个人的角度看,是“买了房子的”和“没有买房子的”;从行业角度看,是“搞房地产和金融的”和“搞制造业的”。
多年积累的泡沫,当然不能一针挑破,若如此则基本上是“玉石俱焚”,就连“没有买房子的”和“搞制造业”的“过去10多年的利益受损者”,也无法接受这种结局。更何况政府还有能力维持一段时间的资产泡沫,毕竟中国政府是最强势的政府,拥有我们这个国家全部土地的产权,有强大的征税权和印钞权。当然了,我们还有一个庞大的市场,一个尚未完成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城镇化。再加上外汇管制存在,资产泡沫难以外溢,所以,你简单套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是无法看懂中国的。
从李迅雷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猜出,他对未来真正意义上的IPO注册制基本上不抱希望,也不认为10年内可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所以中国股市才能在未来10年里“自说自话”,维持畸形估值。
我的观点跟李迅雷略有不同,我认为没有真正经济增长为支撑的资产泡沫,不能维持太久,最多还能维持3到5年。如果中国不能启动民间创业、创新热情,让实业焕发活力,那么3到5年之后,资产泡沫必将破裂。上述奇怪的悖论,将通过一场危机自动终止。但如果改革获得成功,危机则有望顺利化解。
在线时间 小时
2007年的兰澡事件对无锡伤害之大,难以形容。
事件一出,无锡处于风口浪尖。迫于巨大的行政压力和舆论压力 ...
你分析的很对
在线时间 小时
你分析的很对
对个P,居然说转型是拿无锡人当实验失败的牺牲品和承受者,哪里失败了,只有那人自己觉得失败。我们从没觉得自己失败过,便捷的交通、宜居的环境不好吗?他觉得失败可能是因为杨这个人进去了,所以跟着夹带点私人感情说失败。要说失败的关我们P民啥事,GDP下降了,政府举债了,那失败的也只是政府,但就算政府我也没看到说失败,无锡也提出过不以GDP看政绩的,何况上到国家层面,不以GDP论政绩都是共识了。传统工业城市迟早要转型的,不能因噎废食,就此胡言乱语啊。
在线时间 小时
对个P,居然说转型是拿无锡人当实验失败的牺牲品和承受者,哪里失败了,只有那人自己觉得失败。我们从没 ...
淡定!宜居的前提是住得下来,住下来得赚钱,没好工作谁会住下来?北京上海不宜居,但是挤破头往里钻,所以现阶段温饱是第一,舒服是第二。转型的合理阶段是人口的减少,和对资源的需求减少,这样转型所带来的影响才会少。从那个时候转型到现在6年有了吧。现在环境好了吗?宜居了吗?就太湖不是那么臭而已吧,但是空气垃圾的不能再垃圾了吧。你看看窗外!!!
在线时间 小时
以后GDP就是按人口和面积排的
在线时间 小时
淡定!宜居的前提是住得下来,住下来得赚钱,没好工作谁会住下来?北京上海不宜居,但是挤破头往里钻,所 ...
北京上海不宜居,但你知道北京奥运前后把很多重工业外迁了吗,你知道首钢现在在哪了吗?难道北京政府就没在做这个工作?他们就为了GDP把重工业留下了?你居然还说环境好了没,你不愿意承认我也没办法,你不出去当然不会知道近些年无锡有多少市民公园和湿地公园建成,你当然也不会承认交通设施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就因为公交进展慢,地铁人流少,然后空气质量差这个全国很多城市都面临的问题,然后就说无锡的宜居条件没改善?你就这么客观吗? 有问题是显然的,但对人和事物的评价不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但事实是我们很多人就喜欢好的时候阿谀奉承,坏的时候落井下石,杨拆迁落马、元根进笼子媒体不都这个德性?
举报电话:&&论坛邮箱:|||||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省份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