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当五大野战军兵团司令的司令兼政委,需要什么特质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的司令员和政委各是哪几位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的司令员和政委各是哪几位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代司令员。四野,邓小平政委三野;粟裕,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林彪司令员,司令员兼政委二野:刘伯承司令员:彭德怀一野:陈毅,司令员兼政委
采纳率:48%
高在东北也没有过军事老大。所以,饶不仅是党政老大,也是军事老大。如果说邓是党政干部,罗,这是毫无疑问的有人拿饶漱石与邓二代比,说是党政干部,饶不仅是党政老大,也是军事老大、淮海战役等,因为邓始终与军事老大刘帅在一起。而饶不同,从43年-45年年,新四(华中)时期大反攻大胜利,弄了八个根据地(TG总共才19个),军事上基本不需要邓拍板。——不仅是邓在中原,就军功而言,三野的军功主要归饶漱石。从47年9月-49年2月,陈毅到中原任副司令期间,华东反重点进攻、济南战役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三野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湖南日报建军特刊|湘籍将帅 辉耀中华 - 要闻 - 湖南在线 -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建军特刊|湘籍将帅 辉耀中华
湘籍将帅 辉耀中华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历史上,历经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可以说是战将云集、将星闪耀,涌现了数以千计的著名将帅。
自古无湘不成军,中央军委正式确定的36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41%以上是湘籍军事家。毛泽东、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段德昌、曾中生、蔡申熙、左权、黄公略等彪炳史册享有殊荣的15位湘籍军事家,英名与功勋永载史册,辉耀建军史。
湘籍开国将帅,是一个雄奇壮观的中共军事人物群体。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军事史上,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在现代化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湘籍开国领袖的带领和影响下,在建党、建军、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湘籍开国将帅上马治军,下马治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形成了中国人民革命史和中共人物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构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风格。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我们特收集并展示湘籍开国将帅的相关事迹资料,以励后人。
戎马征战 功勋盖世
湘籍开国将帅群体,指1955年至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期间被授予将帅军衔的湘籍开国人物。全军共授1614位开国将帅,包括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其中湘籍开国将帅202位,占总数的12.5%。10大元帅有3位,10名大将有6位,57名上将有19位,177名中将有45位,居全国各省市之冠。
根据中央和军委有关档案资料,湘籍开国人物毛泽东曾列授大元帅军衔,刘少奇、任弼时有资格授予元帅军衔;谭震林、滕代远等有资格授予大将军衔。张际春、江华、耿飚等有资格授予上将军衔。
被授予元帅和大将军衔的军队领导人,许多人高风亮节,以身作则,提出降衔。主持评定军衔工作的罗荣桓给毛泽东写信,说自己参加革命较晚,不要提名自己为元帅。但是毛泽东坚持说:“罗荣桓同志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典范,他是秋收起义以后上了井冈山的老同志,几十年从不为个人名利争短长,他协助林彪同志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被誉为“共和国第一大将”的粟裕是湖南会同人。毛泽东曾提议:“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粟裕却道:“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向中央坚辞授予元帅衔。
最年轻的大将是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47岁。他曾向军委毛主席递交了“降衔申请”,请求“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毛泽东高度评价说:“这是一面镜子,共产党人自身革命的镜子!”
贺龙元帅、许光达大将都是湘鄂西红军的代表。许光达问贺龙:“如果柳直荀、周逸群还在,应该授什么军衔?”贺龙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不能忘却共患难的战友。”许光达又问:“贺锦斋、段德昌要是不死呢?”贺龙答:“可能是大将。”
11位独臂独脚将军中,有湘籍上将彭绍辉、中将晏福生、钟赤兵等4位。
全国10个著名的将军县,湖南省有平江、浏阳。
在开国将帅授衔仪式上,周恩来总理接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唯一的开国女少将李贞,百感交集地说,我军军史上,女同志拥有特别光辉的篇章。
上将甘泗淇、少将李贞是开国将帅中唯一的将军夫妻。
在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中,位于将帅桂冠之巅的元帅、大将、上将群体,湘籍开国将帅均出类拔萃、名列前茅。这既反映了湖南人民革命斗争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显示了湘籍开国人物心怀天下、敢为世先、牺牲奋斗、改造创新的精神特质。
群星璀璨 建功立业
除了上面列举的湘籍开国将帅群体之外,数以千百计,不胜枚举的湘籍开国军事人物群体更是不可忽略、不可遗忘的一个大阵营。他们虽然大多数没有正式授予军衔,但仍然无愧于无衔将帅的荣誉。他们中有许多战死沙场,但是在共和国的丰碑上永远镌刻着他们的英名和业绩。
1927年党中央八七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李维汉任八七会议执行主席,湘籍领导人李维汉、邓中夏、任弼时、罗亦农、蔡和森、毛泽东、彭公达参加。毛泽东在会上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并率先打起中国共产党的红旗,迅速领导了秋收起义,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担任军长、军政委的湘籍将领在百人以上,任军级以上职务者则以数百计,遍及红军各军、各方面军。如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副总司令彭德怀,副总政委滕代远,总政治部主任杨岳彬、周以栗、袁国平、刘晓,参谋长周昆、左权;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总政委任弼时、副总指挥萧克、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蔡申熙、参谋长曾中生、政治部主任刘士奇、李卓然。
中国工农红军编制上的35个军中,从红一军到红三十五军,湘籍红军军长约30余位,他们是:彭德怀、贺龙、左权、黄公略、萧劲光、周子昆、周昆、段德昌、龚楚、萧克、李灿、何长工、李天柱、邓毅刚、王如痴、刘畴西、伍中豪、邓益、游端轩、贺声洋、何昆、蔡申熙、胡一鸣、孔荷宠、张涛、胡少海、刘铁超、寻淮洲、谭希林、刘士奇、宋时轮、宋任穷、谢嵩……
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中央军委曾两次授发中国工农红军红星奖章,这是最高的荣誉,两次获得授勋的只有90余位红军指挥员。其中湘籍红军指挥员被授予一等红星奖章的彭德怀,授予二等红星奖章的萧克、何长工、袁国平、毛泽覃、李聚奎、滕代远、彭绍辉、曾希圣、朱良才、陈光、寻淮洲、刘畴西、王如痴、罗荣桓、张纯清、易荡平、何德全、李赐凡、张平凯、王耀南、周子昆、周昆、旷朱权,授予三等红星奖章的王震、杨得志、杨勇、苏振华、陈正湘、钟赤兵、姚础⒐簟⑾粜禄薄⒙拊啤⑿会浴⒚窕⑼跛汕唷⒅痈T⑶翊闯伞⒉袒嵛摹⒑5龋41位湘籍军事人物,占红星奖章获得者总数的44%以上。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22年革命战争中,无数湘籍开国军事人物冲锋陷阵、抛头洒血、建功立业。如为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而壮烈牺牲的寻淮洲、刘畴西、王如痴等烈士,就组成了异常悲壮的英烈群体。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鲜血凝成的。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湖南有40万人参加红军和工农地方武装,英名在册的烈士有15万人。“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芙蓉国里尽朝晖”,毛泽东的英雄诗词,书写和歌颂了湘籍开国将帅群体的胆略和精神。
湖南籍开国元帅
彭德怀()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者,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学堂,参加过北伐战争,后升为团长。1928年4月参加共产党,组织平江起义,率部上了井冈山。担任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副总指挥。解放战争中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贺龙()湖南桑植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16年起义参加护国战争。在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南昌起义总指挥。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湘鄂边区根据地的创始人。抗战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0师师长,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司令,西北军区司令等职。全国解放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解放昌都,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罗荣桓()湖南衡东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人民军队最早的连党代表。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15师政训处主任,115师代师长兼政委,第四野战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湖南籍开国大将
粟裕()湖南会同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
黄克诚()湖南永兴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和井冈山斗争。
陈赓()湖南湘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谭政()湖南湘乡人。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萧劲光()湖南长沙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国家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
许光达 (年)
湖南长沙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建国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
湖南籍开国上将
萧克()湖南嘉禾县人。
王震()湖南浏阳人。
邓华()湖南郴县人。
彭绍辉()湖南湘潭县人。
李涛()湖南汝城人。
傅秋涛()湖南平江县人。
甘泗淇()湖南宁乡人。
宋任穷()湖南浏阳人。
苏振华()湖南平江县人。
宋时轮()湖南醴陵人
朱良才()湖南汝城人。
杨得志()湖南醴陵人。
陈明仁()湖南醴陵人。
陶峙岳(1892年-1988年)湖南宁乡人。
李志民()湖南浏阳人。
杨勇()湖南浏阳人。
李聚奎()湖南安化人。
唐亮()湖南浏阳人。
钟期光()湖南平江人。
湖南籍开国中将
平江:方正平、甘渭汉、刘先胜
刘志坚、邱创成、张震
张令彬、赖毅、方强、吴信泉
钟赤兵、欧阳文
浏阳:孔石泉、汤平、张藩
饶子健、张翼翔
茶陵:刘转连、刘培善、刘道生、
周仁杰、谭家述
长沙:唐延杰、何德全
湘乡:丁秋生
耒阳:王紫峰、谭冠三
岳阳:文年生
溆浦:向仲华
祁阳:刘金轩、周玉成
湘潭:杨梅生
邵东:李寿轩
宜章:肖新槐、欧阳毅
炎陵:张经武
新化:陈正湘
安仁:唐天际
资兴:曹里怀
常宁:彭明治
桑植:廖汉生
望城:谭希林
醴陵:晏福生、郭鹏
湖南籍开国少将
平江:王赤军、方国安、方国南、叶楚屏、
李元、李桂林、李光辉、何辉、何能彬
何维忠、杨尚高、秦化龙、余光文
唐明、谢忠良、李基、李彬山、黄连秋
裴周玉、徐德操、吴自立、谢福林
罗湘涛、方正、黄胜明、张闯初
张平凯、张书祥、钟伟、郑贵卿
林胜国、吕展、张正光、余非、喻缦云
茶陵:邓东哲、李改、李俭珠、龙书金
刘月生、颜金生、谭文邦、陈浩
陈外欧、陈志彬、周则盛、谭天哲
谭善和、袁福生、颜吉连、李振声
陈志彬、段苏权、段焕竞、曾敬凡
浏阳:刘子奇、江文、汤池、李贞、李信
苏鳌 、苏鲁、黎东汉、何志远
黄曹龙、戴文彬、李辉高、杨世明
罗若遐、邱蔚、熊晃、张和、曾涤、黄霖
长沙:刘西尧、杜屏、吴彪
耒阳:郑效峰、资凤、熊梦飞
湘潭县:刘鹏、罗华生、熊飞
攸县:刘克、肖友明、贺东生
华容:朱绍清、张树芝
桃源:王其梅、方之中
衡阳:王云霖、王永浚
石门:郑国、李元明
湘阴:周九银、梁金华
岳阳:蔡爱卿
醴陵:刘文学
隆回:白天
湘乡:匡斌
桑植:朱绍田
耒阳:刘显宜
新晃:曹玉清
张家界:范子瑜
麻阳:黄忠诚
娄底:姜齐贤
炎陵县:廖海光
新邵:罗云
宁乡:潘世征
常德:潘振武
益阳县:唐铎
邵阳:唐健如
株洲县:唐子安
邵东:魏镇
祁阳:肖远久
攸县:颜德明
武冈:袁也烈
溆浦:曾育生
汨罗:吴咏湘
永顺:彭飞
澧县:夏伯勋
慈利:袁意奋
(史料提供: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整理:湖南日报记者 周小雷 苏莉 贺威 供图: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9月文/刘军
[导读]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那么,仅仅从民居文化的角度上看,东北野战军锦州指挥所旧址也具有很珍贵的文物价值。
辽沈战役纪念馆& 121000
  摘要: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是辽宁省红色旅游的主要景点,也是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也是不可多得的明末清初普通的东北乡村民居。它记录下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东北普通百姓的生活、反映了特定地域下的自然环境、也潜藏着社会文化和人文习俗,是充满着独特记忆符号的建筑。
  关键词: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民居、东北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是辽沈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的前线指挥机关。它位于辽宁省锦州市西北21公里处的凌海市翠岩镇M痛,是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锦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辽沈战役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9月28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从哈尔滨双城出发开赴锦州前线,在10月5日进驻M汀4哟耍币罢骄踔萸跋咧富踊厮诘&M途陀胫泄锩拿私裘芟喙亓恕6币罢骄踔萸跋咧富踊卮咏M偷搅缮蛘揭凼だ崾罄肟饫铮怖29天,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正确指导下,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员适时调整战役部署,正确组织战役协同,连续实施大规模作战,最终解放东北全境,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在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的29天中,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指挥了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攻坚战、塔山阻击战、长春围困战、黑山阻击战、辽西围歼战、解放沈阳、营口直至解放全东北。11月2日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离开M涂吧蜓簦币罢骄踔萸跋咧富铀菜嬷瓿闪怂睦肥姑5侵泄锩睦方倘丛谡飧鲂⌒〉拇遄锓⑸吮浠M驼飧雒痪男〈遄云涮厥獾睦返匚欢厝胧凡幔锩煜隆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因为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机关1948年进驻的29天而变得不平凡,它给世人留下了永载史册的&红色记忆&。但是,今天笔者不想讲述战争赋予它的政治意义,而是想走的距离今天更远一些,距离房屋本体更近一些,想看看在日之前,它仅仅作为一座普普通通的乡村民居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神秘记忆。
  衣食住行从来就是天下所有人的必需之事。那些普普通通的住房记录下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普通百姓的生活、反映了特定地域下的自然环境、也潜藏着社会文化和人文习俗。今天我们居住的房子就是明天历史中的&民居记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作为一座清末民初的建筑同样有着独特的记忆符号。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的整体布局、房屋建筑特质充分阐释了它的时代特征,用特有的建筑符号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清末民初的合院式建筑&东北四合院。
  合院式建筑是中国民居的典型代表,也是地域分布最广泛的建筑,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从北京红墙灰瓦的四合院到晋中砖雕精美的乔家大院都属于合院式建筑。只不过是大小、形状、布局和单体建筑样式发生了变化调整。不同地域的四合院特征是不同的,用&等级分明、庭院深深&来形容北京四合院是比较贴切的,而山西的乔家大院则体现为&精雕细琢、豪华精美&。那么,东北四合院有着哪些特征呢?我们看下&东北野战军锦州指挥所旧址&自己的陈述:
  一、布局松散、中轴对称。
  中国古代建筑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中轴对称,建筑在整体上沿着中轴线平面布局,左右对称,每个单体建筑都被安排得秩序井然、有条不紊。中轴对称的特征也体现出中国意识中强烈的政治理论色彩,浓郁的理性精神特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民族特色。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也体现了这一建筑特点。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占地面积2964平方米,旧址区域内原址院落的占地面积1670平方米。面积虽然不大,结构也没有其他地区四合院的紧凑,但是中轴线明显,房屋布局充分体现了中轴对称的特点。我们先看正房,它坐北朝南,间数为五。五件正房居中&明间&的入户门正位于中轴线中心点,并且与门房中间的院落大门遥遥正对。院落中间通道的中心线即是中轴线,整个院落开阔宽敞,东西厢房左右对称,并向两侧避让,整个院落体现出布局松散的特点。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的正房间数为五,房屋间数和房屋主人的身份就足以说明其建造年代是清末民初。在我国历史上房屋的间数不可以随便建造,从群体间数到单体造型、色彩,以至于内部的装饰陈列、摆设历朝历代有着明确的规定。不同的朝代等级规定不尽相同,但大体是这样的:九间殿堂为帝王所有,公侯一级的厅堂只能用到七间,一、二品官员只能用到五间、六品以下只能用三间。明朝在房屋的装饰上曾有这样规定:王侯府邸朱漆正门三间,可饰金漆兽面锡环;三品五品官员正门也是三间,只能用黑漆漆饰;六品至九品官员正门一间,黑漆漆饰;百姓则&蓬门荜户&。这些规定一直到清朝时才有所松动,到中华民国成立,封建帝制取消之后,这些房屋建筑上的规定就基本解除了。东北地区属于&人疆骇甄脱,山川疑开辟&的边疆塞外,到民国时期五间到七间正房的大院已成为正常现象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是正房五间,而房屋的主人金庆章非官非宦只是经商之人,这就确定了老屋建筑的时间是:清末民初。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院落的另一特点是:正房居中为主,厢房在布置上避让正房,使得整个院落看起来空旷宽敞。
  梁启超说过:&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治国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社会生活中的组织关系是以血缘为纵轴、家族为横轴。传统文化体现在建筑上则是以南北轴为重,东西轴为辅。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院落从大门到正房按中轴线展开,正房居中,左右对称严谨。正房、厢房之间不建连廊,而用甬路连接更强调了中轴意向。完全的中轴对称,是东北四合院的一个重要特征。北京、山西的四合院也是中轴对称但都不完全。辽西地区一直是中原文化和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地,当地的汉族居民都是从关内移民而来的,东北四合院也是移民的产物。&中轴对称&、&以中为贵&的空间布局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等级观念及中庸思想物化的集中体现,儒家的&礼仪规制&也表现在空间划分上。四合院中房屋等级划分为:中为上、侧为下、左为上、右为下、后为上、前为下。这些在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里都有明显印记。五间正房位于中轴线的北端是最重要的位置,是院落主人的居室,东西厢房位置显然是次要的,东厢房一般用途为客房或者子女居住,西厢房在东北也经常将其用做碾坊、草料间等。位于整个院落最前端的门房从地位上是最低的。
  东北四合院也受到了满族文化的影响。东北是满族的发源地,其祖先在史前就生活于此。最早称&肃慎&,西汉时称&挹娄&,唐代称&女真&,直到1635年皇太极继承皇位才正式定名为:满族。满人建立清朝后,东北是其&龙兴之地&,实行&柳条边&封疆政策不允许汉人进入。1861年清政府放肯呼兰的200多万垧荒地标志着清政府同意移民东北,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清政府取消了禁止汉人移居东北的所有法令。据民国5年(1916)《通北设治局采集通志资料》中记载:&自开荒后,始有满、汗人踪迹。汉人居十之七,满洲人十之三。历年经久,更姓氏,通婚姻,一切习尚早为汉人同化。&但满族的习俗也影响了汉人。体现在建筑上最为明显的就是&堂屋&的改变。在中原地区这是宗法、礼仪之地,是整个建筑中最重要的地方。但在东北却发生了改变,&屋里的热炕头&才是礼仪待客的尊贵之地。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五间正房一进门,居中的房间应该是中原四合院里最重要的地点---堂屋,但是在东北却从没有称之为&堂屋&,习惯上或者生活里称之为&外屋地&。在东北一般将这个房间用为厨房,也可放置杂物、柴火等。从&堂屋&到&外屋地&,改变的不仅仅是称谓,更有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乃至于地域文化的不同。
  二、炕头文化、风水淡化
  曾经的东北有着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姑娘叼着大眼袋。&养活孩子吊起来&是东北&炕头文化&的体现。东北人把孩子放在摇篮里,把摇篮吊在火炕上面的&子孙椽子&上,让孩子沐浴在南窗和煦的阳光里和火炕的温暖中。东北野战军锦州指挥所旧址正房西屋是林彪的卧室,放置在炕上的行军床和摇篮是同出一源的,正是&炕头文化&的缩影。
  风水意识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文化都有体现。无论是埃及法老王陵的选址,还是玛雅金字塔的方位,以及美洲印第安人蛰居洞穴的选择,人类都有类似的环境解释和操作模式。中国人历来重视风水,但是东北较中原、华北要淡化很多。东北野战军锦州指挥所旧址院子的大门和所有当地汉族传统民居一样位于正中。北京四合院的大门是位于院子的东南角,也就是风水家所说的&坎宅巽(训)门&。八卦中的&巽&位可&通天地之元气&,将大门设于此可助人家昌盛吉祥。但东北居民为了方便马匹车辆的出入,从方便日常生活和实际需求出发,放弃了一味地追求风水。
  三、朴素实用、线条粗犷
  东北野战军锦州指挥所旧址无论从院落的空间布局,还是房屋的建筑形态,以及门窗的装饰意匠,都较为简单、粗犷,传达着一种原始的、古朴的气息。从房屋构件--墙体--门窗所有做工都简单不冗杂,甚至看起来有些粗陋,但是却很好地适应了东北寒冷风大的气候。
  东北野战军锦州指挥所旧址的窗户样式为支摘窗,上部可以支起,下部可以摘下。窗棂的图案简单大方,其实再精美的雕花被油纸遮挡也失去了它的装饰效果。那么,为什么窗户纸一定要糊在外?因为东北风大雪多,窗户纸有窗格在里面做支撑不易被风吹坏,下雪时窗棂也不会积雪,更不用担心窗户上的冰花融化浸湿油纸。
  东北民居简单粗犷的特点也是它致命的弱点,因为单就建筑的美学价值而言,它是极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很轻易就被拆毁,像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这样的乡村民居很少被重视,百年以上的乡村普通民居现存太少了,而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因为其承载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红色使命而幸免,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那么,仅仅从民居文化的角度上看,东北野战军锦州指挥所旧址也具有很珍贵的文物价值。
  &日出江花、燕啄春泥&是一种风景,&层峦耸翠、飞阁流丹&还是一种风景,那么&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同样也是一种风景,只不过美的表现形式和意境不同罢了。 东北野战军锦州指挥所旧址虽然在建筑美学上缺少一些观赏性,但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最普普通通乡村民居的特点,为后人直观、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东北百姓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二十二讲》解小青、梁伟&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
  2、《浅谈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等级制度》孙丽娜、蒋晓春&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刘军:女(1965年5-),辽宁 锦州,本科,馆员,研究方向:纪念馆、博物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野战军司令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