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二战电影三级为什么被围攻的根本问题

求二战德国为什么会战败的论文!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求二战德国为什么会战败的论文!
二战德国最后战败的各种原因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德国三面交战,兵力分散,敌人方面,丘吉尔的顽强,还是要弱一些3,大战略方面,引起全世界的反对2,法西斯疯狂屠杀犹太人,迫害斯拉夫人1,政治方面,战略方面,德国的一些列军事失误(当然,这个不是决定因素)5,导致陷入泥潭4,整体实力方面,德国虽然占领大半个欧洲,但比起美国这个庞然大物和苏联这个战斗民族
采纳率:84%
来自团队:
希特勒疯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二战德国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为啥二战中德国伪军特别能打 比德军还顽强
导读:德军兵力最多时有1000万人,德国人顶多占60%,那另400万呢?不用说。都是伪军。一般伪军为他国卖命,按理说肯定是提不起劲,可偏偏德国的伪军却非常强悍,打起仗比德国自己的兵都顽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先举诺德兰师
  他们是北欧人组成的。
  1943年11月,诺德兰师通过铁路运输加入北方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属下SS第3军序列,主要配属在列宁格勒西部基洛瓦以巩固奥拉宁巴姆包围圈。日,苏军发起解放列宁格勒总攻势,诺德兰右翼的1个空军野战师遭到苏联
德军兵力最多时有1000万人,德国人顶多占60%,那另400万呢?不用说。都是伪军。一般伪军为他国卖命,按理说肯定是提不起劲,可偏偏德国的伪军却非常强悍,打起仗比德国自己的兵都顽强。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先举诺德兰师他们是北欧人组成的。1943年11月,"诺德兰"师通过铁路运输加入北方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属下SS第3军序列,主要配属在列宁格勒西部基洛瓦以巩固奥拉宁巴姆包围圈。日,苏军发起解放列宁格勒总攻势,"诺德兰"右翼的1个空军野战师遭到苏联8个狙击兵师和3个坦克旅的攻击,同时苏第42集团军在列宁格勒正面发起总攻。1月19日,德军3个师为避免陷入包围开始后撤,"诺德兰"向西南方向退却。苏军突击神速,1月26日清晨"诺德兰"属下SS第11装甲侦察营第5连在库帕尼茨被大批苏联坦克堵住。但出乎意料的是,第5连用仅有的3门75毫米反坦克炮和8辆"斯图墨尔"火力支援车(装备短炮身75毫米火炮)拼死反击,竟取得了击毁苏军车辆61辆(包括坦克48辆)的惊人战果。其中卡斯帕-休伯克SS小队长操纵一门75毫米炮包办了11辆,他于日获颁骑士勋章。纳尔维亚战线1944年2月"诺德兰"师退守战略要地纳尔维亚河,它被分散与其它部队混编。SS24PGR和一支很烂的荷兰志愿部队SS"尼德兰掷弹旅"(SS"NDL")守卫河东岸,SS23PGR、部分SS第4"警察掷弹师"、SS11HvS(由保罗-卡休SS一级大队长指挥)和国防军奥托-卡利欧斯少尉麾下502重坦克营第2连驻守河南侧。其中SS11HvS拥有的12辆黑豹(7辆修理中)和奥托的8辆虎I成为桥头堡守备部队的主力。至7月,该部击退所有苏军攻势,但随着苏军夏季大攻势造成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崩溃,战线南翼被撕开一个大口子。7月11日,20个苏军师开始围攻纳尔维亚桥头堡,"诺德兰"及其它部队见势不妙立即向西后退20公里,于丢纳贝格再度建立防御线。该防线由北至南分别是SS第20志愿兵师"爱沙尼亚1"、SS"尼德兰掷弹旅"、SS24PGR、SS23PGR,完全控制纳尔维亚大道,在SS24PGR背后还配置了SS第521多联装火箭炮连(装备最新型48联装自行火箭炮),7月22日奥托少尉在马里纳瓦强袭战中击溃苏军前锋部队。随后7月27日清晨6时,苏军主力部队到达并立即总攻,SS11HvS动用12辆突击炮击退苏军第一波攻击。但善战的苏军并不放弃,猛攻持续到28日,当天"诺德兰"师长弗利兹被苏军炮弹炸死(8月5日追授银双剑橡叶骑士勋章,成为全军第85名拥有者)。"诺德兰"亡命死守,至7月29日击毁苏军113辆坦克,终于获得惨胜。新师长约阿西姆-崔库拉SS旅队长(少将)于9月5日接受骑士勋章后上任。从库尔兰德会战到波美隆战线日德军开始从爱沙尼亚撤退的"翠菊作战","诺德兰"跟随SS第3军其它部队经过贝尔纳、多布林于10月13日到达普累克林西南部。在这里,"诺德兰"在10月16日、10月27日、12月21日的第1~3次库尔兰德会战中遭苏军毁灭性打击,举个例子:到1945年1月23日第4次会战时,SS24PGR第2营第6连只剩4人,第7连只剩10人。日,SS第2军残部集结在利瓦乘船来到休特迪恩进行再度整编。"诺德兰"师属下SS第11装甲营"HvS"升级为SS第11"诺德兰装甲团",但是换汤不换药-兵力还是只有一个营。当时的战况几近绝望,1月12日苏军前锋部队已进抵奥得河。因此德军调集正在改编的SS11HvS(突击炮10辆)、舒尔茨-休特莱克SS二级中队长(中尉)指挥的SS第11突击炮营、SS503重坦克营的12辆虎王坦克(10辆可动)和部分第25伞兵团于2月8日向雅克夫哈根地区北侧的苏军发起反击,苏军将计就计顺势开始反包围昂斯瓦尔德,为避免弄巧成拙德军不得不又紧急动员"诺德兰"师其余兵力并成功解围。在这次不成功的反击中,SS第11突击炮营于16日击毁22辆苏军坦克,2天后又击毁苏军17辆坦克和大量反坦克炮并俘获3辆T34坦克,营长休特莱克于5月2日获颁骑士勋章。其后进行的"冬至作战"惨遭失败,SS第11突击炮营在波美隆战线又击毁83辆苏军坦克并重创22辆。"诺德兰"经过阿尔戴姆于3月20日退至奥得河西岸。这时主力部队SS11HvS只有6辆突击炮和2辆4驱逐坦克可用。柏林防御战日,"诺德兰"师的装甲力量得到补充,其中有SS第11装甲团的26辆3号突击炮(24辆可用)、10辆4号L70驱逐坦克,还有临时编入的SS503重坦克营12辆虎王坦克(10辆可用)、8辆4号自行高射炮(7辆可用),属第3装甲集团军指挥。4月17日苏军发起柏林总攻击时,"诺德兰"师成为第9集团军的预备队,与严重受损的第56军一起死守柏林西部斯特拉斯堡阵地,,苏军装甲部队如决堤洪水般汹涌而来,"诺德兰"陷入重重包围,经过血战奇迹般地突破西南包围圈并于4月23日晚成功退却到柏林市区。4月26日,"诺德兰"残部在新师长古斯塔夫-库尔根贝尔格SS旅队长率领下,以最后的虎王坦克和突击炮在总理府东南的菩提树大街继续着毫无希望的防御战。4月29日希特勒自杀后,大部分德国守军开始投降,防御市中心的居然只剩SS法国志愿兵和"诺德兰"师。5月1日,该部命令士兵一步也不准后撤死守哈林泽车站,当时装甲兵力为5辆虎王坦克、4号坦克/突击炮6辆和少量"追猎者"驱逐坦克。5月2日半夜,最后的防线崩溃,"诺德兰"师的死硬分子终于不愿卖命而以最后2辆虎王坦克为先导试图突围逃出柏林,结果所有的坦克皆被击毁,少量士兵渡过易北河向盟军投降,大多数人在柏林市区被苏军击毙或俘虏。还有著名的维京师这个师团成立于1940年12月,起先被称为“日耳曼尼亚师”,但在1941年1月被改称“维京师”。2月时,一个芬兰志愿者单位加入了师的编制。在Truppen-UbungsplatzHeuberg进行的训练持续到4月,这个师完成了出击准备。“维京师”第一次作战是在日作为南方集团军群的一部分在加里西亚(Galacia)附近向特洛普(Tarnopol)进攻。1941年8月,“维京师”在第聂伯河DnieperRiver为夺取桥头堡而战。很快,他们穿过了第聂伯罗夫斯克(Dnepropetrovsk),奔向罗斯托夫(Rostov)。1941年冬天,这个师撤至米乌斯河MiusRiver一线并在那里渡过了冬天的几个月。当1942年春天和夏天德军发起攻势时,“维京师”推进至高加索地区,是到过德军推进极限的部队之一。他们在高加索一直战斗到1943年春天,由于斯大林格勒的惨败,不得不回撤。“维京师”和其他师一样,编成部队经常发生变动。“诺德兰”(Nordland)步兵团被撤编,以和其他一些包含有斯堪的那位亚(Scandinavian)人员的单位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武装党卫队师。同样,“纳瓦”(Narwa),一个爱沙尼亚(Estonian)单位,在1944年加入维京师,但又在同年撤编。1943年10月,“维京师”的名称变为第5武装党卫队“维京”装甲师,成为又一个武装党卫队的装甲师。在1943年夏秋期间,这个师在哈尔科夫(Kharkov)和第聂伯河地区进行防御作战,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当苏军在1944年6月发起他们旨在冲向德国边界、消灭中央集团军群的大攻势时,“维京师”是许多被包围师团中的一个。他们被包围在“切卡西口袋(CherkassyPockets)”,而且是包围圈中唯一的装甲部队,担当起了突围时的“装甲矛头”。那时,另一个外籍部队单位“沃伦涅”(Wallonien)(说法语的比利时人)也划归该师指挥。尽管整个部队最后还是设法冲出了包围圈,但损失了全部装甲部队和大量的人员和装备。残存的人员和装备被临时编成一个战斗群,很快被送到波兰以组建新的第5武装党卫队“维京”装甲师。在整编的同时,苏军已经推进到维斯瓦河畔(VistulaRiver)和波兰的华沙地区。“维京师”和第3武装党卫队“骷髅”装甲师以及陆军第19装甲师一起进行了阻止苏军前进的拼死努力,将苏军制止在华沙城下,使其回撤过维斯瓦河,并将战线的僵持一直维持到了1945年1月。“维京师”于1944年12月从华沙前线撤下,立刻被运去南方参加布达佩斯解围战。为了解救被围的45,000德军,“维京师”向前推进了两周,但由于苏军的强大兵力和资源优势,始终未能达到目的。随后该师在布达佩斯以西进行防御作战,逐步退到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直至1945年5月向苏军投降。其实德国到底有多少伪军真的很难确定,因为不少人被直接编进了德军,象在诺曼底战役中,美军和英军面对的就是一帮“掠来的德国人”(德军里有乌克兰人,南斯拉夫人,波兰人等等),在东线更搞笑,一些集团军一半的战斗人员是前苏联战俘!连在斯大林格勒被消灭的鲍留斯集团军中也有三分之一的人事前苏联战俘。可事实证明这帮人更猛,像是德军中的波兰人,他们宁可战死也坚决不投降。德国人是咋做的思想工作啊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德国在二战中迅速败亡的两点原因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德国在二战中迅速败亡的两点原因
&&德国法西斯在其发动的二战初期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横扫大半个欧洲,势力猖獗鼎盛一时,但却很快灭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德军战略部署和后勤补给能力两个方面作抛砖引玉之分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二战最关键战役:围攻德国柏林的全过程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希特勒在庆祝他56岁生日, 在铺满碎石的总理府花园里,他轻拍着第三帝国少年卫士的脸颊。
  围城作战似乎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的胜败似乎完全取决于装甲纵队的猛攻、两栖登陆部队的袭击和轰炸机集群的飞行能力。然而,城市与大河或山脉一样,是战争地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支军队&&无论机械化程度如何之高,实际上恰恰因为它的机械化&&必须像对待普里佩特沼泽和默兹河峡谷那样重视城市。在东线战场上,希特勒曾经选定三座&布尔什维克主义城市&&&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作为东线德军进攻的目标,每座城市都使他的决战陷入不幸。他还指定若干城市为要塞&&西面的加莱、敦刻尔克和鲁尔区,东面的柯尼斯堡、波森、默麦尔、布雷斯劳,严重阻碍了敌军向德意志帝国心脏地带的挺进。都市有着纵横交错的街道,坚固的公共建筑群,错综复杂的下水道、地道和地下交通运输网,燃料和食物仓库,这些都是军事阵地,与军队能为防御边境而修建的任何据点同样强大,也许确实比马其诺防线或者西墙更为稳固,马其诺防线和西墙只不过是设法以人造方式重塑城市固有的特征。日,希特勒返回柏林,他默默地决定此后不再离开柏林,这确保了最后的围城大战将是柏林之战,尽管持续时间比列宁格勒之战短,但甚至比斯大林格勒之战更为激烈。他闪烁其辞,他本应离开柏林的最后时刻正是他生日那天,即4月20日。&我必须在这里进行决策,&他在生日傍晚告诉剩下的两名秘书,&否则就去下面战斗。&
  对于最后的挣扎而言,柏林可谓固若金汤。它的城市规模大,比较现代,设计有度,在德国城市中独具特色。汉堡紧密聚集在易北河(Elbe)港口周围,在1943年7月仿佛自燃般焚毁;1945年2月,德累斯顿脆弱的历史街区像火绒一样腾腾燃烧。柏林尽管在战争期间一直遭受猛烈的轰炸,却是一个更加强韧的目标。19世纪和20世纪公寓楼群建于坚实而深厚的地基上,沿着宽阔的林荫大道和大街相距一定间隔,林荫大道和大街是有效的隔火道。在1943年8月至1944年2月的柏林战役期间,轰炸机司令部摧毁了该城约25%的建筑物聚集区。不过,柏林从未遭遇像汉堡和德累斯顿那样的火焰风暴,必要的公共服务系统也没遭到彻底破坏,后来还修建了新的道路。由于寓所被毁,许多柏林人前往临时居所或搬到城外,在留下的废墟上,建筑仍然屹立,仿佛强大的军事屏障。
  在市中心,纳粹反抗的脉搏依然在跳动。1944年底,希特勒在帝国总理府的地下修建了地堡。这个地堡在面积和深度方面拓展了1936年挖的防空洞。地堡有18个小房间,位于总理府花园地下55英尺处,有独立的供水、供电和空调系统,通过一部电话交换机及无线电通讯线路与外界联系。地堡也有自己的厨房、生活区和堆满物资的贮藏室。对喜欢地下生活的人而言,地堡完全自给自足。尽管希特勒在战争中长期生活在拉斯滕堡和文尼察简朴的半地下环境,他感到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晚餐后的漫步是他最喜欢的独白时刻。然而,1月16日,他从总理府下到地堡,除了2月25日和3月15日的两次远足,以及偶尔在楼上他往日的居所附近游荡之外,在此后的105天内,他没离开过这里。德意志帝国最后的战役在地堡会议室里指挥;柏林之战亦然。
  柏林没有自己的守备部队。贯穿战争始终,除了法国停战和&巴巴罗萨&行动之间难得的短暂和平,德国军队一直在前线;留在德意志帝国的本土军仍在征募或接受训练。在首都内,唯一有作战价值的部队是柏林近卫营(Berlin Guard Battalion),它逐渐发展为大德意志师。它主要扬名于镇压&七月密谋&,并将在围攻柏林的过程中战斗不息。然而,随着维斯图拉河集团军群从奥得河撤回首都,柏林守军得到加强。围城战开始时,守军兵力约为32万人,由第3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组成,对抗朱可夫、柯涅夫和罗科索夫斯基方面军的将近300万人。维斯图拉河集团军群中最重要的部队是第56装甲军,包括第18装甲掷弹兵师和党卫军&北欧&师(Nordland),以及第20装甲掷弹兵师、第9伞降师和新组建的慕赫堡师(Mncheberg)的残部;慕赫堡师是以军校和增援部队为基础、毫无作战经验的&空壳&军。此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国民突击队、希特勒青年团、警戒部队、防空部队和党卫军部队;党卫军部队包括法国党卫军&查里曼&突击营(Charlemagne Assault Battalion)和党卫军&瓦隆&师(Walloon)分遣队,&瓦隆&师由亲纳粹的说法语的比利时人组成,由狂热的纳粹分子莱昂&德格勒尔(Lon Degrelle)指挥,据说希特勒曾经说过他像喜欢儿子那样喜欢德格勒尔,德格勒尔将率领&瓦隆&师在帝国总理府的废墟上死战到底。
  3月的后几周和4月的前几周,朱可夫和柯涅夫的方面军集合了进攻柏林所需的兵力和物资。朱可夫为他的炮兵部队准备了700万枚炮弹,投放密度是每1000米前线聚集295门火炮;柯涅夫需要渡过奈塞河夺取进攻阵地,他将从奈塞河发起进攻,聚集了120个工兵和13个架桥营抢夺据点,此外还有2150架飞机掩护此次行动。
  当朱可夫和柯涅夫正为重要的进攻做准备时,托尔布欣和马利诺夫斯基开始离开匈牙利中部地区,向维也纳进军。4月1日,他们的坦克纵队开始北上,穿越辽阔的多瑙河平原,无视只有7到10辆作战坦克的德国装甲旅。到了4月6日,托尔布欣的先遣部队已经开进维也纳的西郊和南郊,4月8日,市中心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地的党卫军殊死抵抗,无暇顾及历史遗址的安危,将历史遗址作为战略要点。在环城大道的建筑物附近爆发了近距离的炮战,在老城中心区的葛拉本大道(Graben)和考特纳街(K?rtnerstrasse)发生激烈的战斗,1683年这里曾经抵御土耳其人的围攻。此外,城堡剧院(Burgtheater)和歌剧院(Opera House)也全部烧毁。不可思议的是,霍夫堡皇宫(Hofburg)、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和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museum)幸存下来;可是4月13日,当德国守军的幸存者最终北上,越过多瑙河上的帝国大桥(Reichsbrucke)时,重要的欧洲文明宝库之一在他们身后熊熊燃烧,付之一炬。
  强渡莱茵河
  此时,在西面,德意志帝国的重要城市也遭到盟军的进攻。3月初,八个集团军沿着莱茵河的西岸排成一线,自北向南有加拿大第1集团军,盟国第1空降集团军,英国第2集团军,美国第9集团军、第1集团军、第3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法国第1集团军,这最后一支集团军面对河彼岸的黑森林。艾弗尔高原的复杂地形仍将巴顿的第3集团军和帕奇的第7集团军与莱茵河隔断,不过到了3月10日,两军成功经由狭长的走廊地带抵达莱茵河沿岸。艾森豪威尔强渡莱茵河的计划是,在广阔的战线上发起精心谋划的进攻,最激烈的战斗交给北面的加拿大军、英军和美国第9集团军、第1集团军,旨在包围重要的鲁尔工业区。英国第2集团军和美国第9集团军的行动分别代号为&战利品&(Plunder)和&手榴弹&(Grenade),它们迅速发起惊人的攻势,在大规模的空袭和炮火掩护下,利用大量两栖舰艇,将盟国空降集团军的两个师空投在德国在河东岸的防御工事后方。3月23日,盟军开始进攻,遭到轻微的抵抗;此时,盟国解放军有85个师,共400万人,而西线德军的真正兵力只有26个师。
  然而,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艾森豪威尔计划的进程。3月7日,隶属于美国第1集团军的第9装甲师先遣部队发现科隆以南的雷马根有一座无人防守的铁路桥横跨在莱茵河上,于是猛冲过桥,在对岸建立起桥头堡。这起初并没发挥什么作用,可是3月22日,巴顿的第3集团军在奥本海姆(Oppenheim)附近发动奇袭,建立了另一个桥头堡。因此,盟军在远远分开的两个地方攻破了德国在莱茵河的防御,一处在鲁尔,另一处在莱茵河与美因河在美因兹(Mainz)的交汇处,进而以大规模的合围威胁德国国防军在西线的整个阵地。3月10日,希特勒解除了伦德施泰特的战场总指挥一职(这是这位老战士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免职),取代他的是从意大利调来的凯塞林,凯塞林在意大利成功遏制了英美盟军在半岛的挺进;可是,此时临阵易帅无法扭转七个盟国集团军必然突破德国西部省份的战事。当英军和加拿大军朝着汉堡奋力进入德国北部地区时,美国第9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继续包围鲁尔,并于4月1日攻克鲁尔,迫使32.5万名德国士兵投降,指挥官莫德尔被迫自杀。同时,巴顿的第3集团军开始急速插进德国南部地区,5月初距离布拉格和维也纳不到30英里。
  4月11日傍晚,美国第9集团军抵达易北河,此前一年易北河被指定为苏联和西方占领德国的分界线。在马格德堡(Magdeburg),第2装甲师渡过易北河夺取了一个桥头堡,转天第83师在巴尔比(Barby)建立了另一个桥头堡;士兵相信他们将要去柏林,因为4月14日第83师拓展了桥头堡后距离柏林只有50英里。然而,他们被误导了,传言很快不攻自破。艾森豪威尔受限于同盟国之间的协议,根据协议,中部战区的美国军队将留在原地,而英军和加拿大军继续横扫德国北部,最南部的美军和法军攻入巴伐利亚,占领盟国情报部门表明德军也许正在组织&全民堡垒&的地区。占领柏林则完全留给红军。
  无论如何,这并非简单的作战行动,而是军事竞争对手之间的竞赛。1944年11月,斯大林许诺朱可夫&&作为他个人的军事顾问、高级陆军参谋和作战指挥官,朱可夫是红军胜利的重要缔造者&&他有特权攻克柏林。此后,4月1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商讨确保苏联而非西方列强首先进入德意志帝国首都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总参谋部的安东诺夫(A. I. Antonov)将军提出如何划分朱可夫和柯涅夫方面军分界线的问题。如果不让柯涅夫向柏林挺进,那将使最后的决战更显艰难。斯大林听取了讨论,而后在形势图上用铅笔画了一条线,标明红军在距离该城40英里范围内的进军路线。此后,他说:&谁先攻进去,谁拿下柏林。&
编辑:周倩
责任编辑:王敬东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拍的经典二战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