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教禅坐《为什么要生气》

圣严法师: 不要生闷气
我的图书馆
圣严法师: 不要生闷气
不要生闷气(圣严法师)
很多人生气时是敢怒而不敢言,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痛苦?这一种闷气,如果不发泄出来,仅仅是在心里头闷烧,久而久之,不但人会闷闷不乐,可能还会闷出病来。&&&&想要改变生闷气的习惯,那就要相信因果。
&&&&发生这样的事,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如果是对方造的因,你不要再想还他一报,因为他痛苦,你也会连带痛苦。如果是你自己得的果,就应该要坦然接受,不需要再还报,如果一心想要报复,就会一直因果循环,痛苦不已。
&&&&如果能常常这样看待人事因缘变化,心里面就不会那么忿忿不平了。&&&&&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圣严法师对付生气有一套 - 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对付生气有一套圣严法师教人对付生气有一套:把意念放在丹田或脚底、数呼吸、念佛号都是,但要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这个世间,要不生气,很难!
太多的牵扯、相左、冲突、逆叛、离道&&都免不住要血脉贲张、怒气冲天、恶言相向&&,即使隐忍,都免不了有怒无气,是吧!
佛家说,人性三毒:贪、_、痴,就是蚀啃心灵的三害。唯有不贪着、不_怒、不痴迷,才能自在、轻安。为了对治三毒,佛家修行人也自有一套解除方法,而这些方法,还必须不断「练习」,才有良效。
「师父,您生气吗?」
师父说,他是人,免不了要生气,但气要生得「心平气和」。台北农禅寺的圣严法师善于教禅,也能为生气解套,师父给人的感觉就是平平和和,好像从不生气似的。
法师说,分析一下「生气」,就知道气一生,事关血脉与平衡,很不健康,气还是少生为妙。圣严法师说,不如意时生起气来,血液很快地往头部冲。这股气量与上冲的血量,往往是成正比的,因此,生气会气死人。生气既伤脑,也伤神,而且血液上涌,很容易使小脑失去平衡的控制,于是言语、手、脚、肢体的失控等非理性的动作就出现了。
但是,万一气非生不可,怎么办?
师父说,把注意点留在丹田,把气放在脚底。
圣严法师教禅修是非常注意气的流转的,但一般人却不容易觉察到气的动向。师父说:「没关系,把气、把意念放在丹田,或把念头放在脚下好了!」
「再不然,注意一下自己的呼吸,留意一下自己气息的出没。」
师父的这一招工夫,其实是让自己的反应「停格」,稍一注意自己的心念,置于丹田、脚底,反应自然不会直接上冲,有了「暂停」的空间,气已经消了一半。
万一,「暂时注意呼吸」有困难时,怎么办?
师父的看家法宝是:「念佛号,大声地唱几句阿弥陀佛!」
念佛号,是一种「心随境转」的移情作用,把一切的气交给阿弥陀佛来处理好了!当然,你也可以请耶稣基督、阿拉真主、上帝阿门帮你忙,能不生气、不动怒、不伤神,是最好的了!
圣严法师还说,不论是注意意念、留气丹田,或数呼吸出入、念佛号,都需要「练习」,练得越多,熟能生巧,自然有气就不生了。最重要的,还要学会「反观自照」,照一照自己的心念,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生气。常常镜子一照,就发现生气无理,于是就不生气了!
《中国时报》吴铃娇专访下篇: 上篇: 欢迎转载 QQ: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不生气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宣流】圣严法师:不再上当生气
如何可以不生气呢?可以试着从两方面来改善:一是观念的调整,另一是方法的辅助。  观念的调整,是以『因缘观』来观照自己。
  透过观照来觉知:生气的对象,不一定是应该生气的;生气的事,不一定是需要生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定是非生气不可。
当明白了让你生气的人与事,都不过是因缘假合,并不会永远存在,你也就气不起来了。
至于方法部分,当感觉到快要生气时,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鼻孔的呼吸,感觉自己的呼吸,体验自己的呼吸,享受自己的呼吸,渐渐地,心情就会平静下来了。
或是试着想说:对方可能是有意要惹我生气,希望我在这个时候发脾气让自己痛苦,所以千万不要上当。
不愿上当就要一笑置之,这样就不会气坏自己。
通常我们忙的时候都会很累,累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烦,忙人其实是一种幸福。
别怕身体累
世人能够成功,条件很多,其中必然有一项因素是精勤。许多人,过分地保护身体,舍不得用,养尊处优地结果,是体能衰退、心力不济,无病有病都是懒洋洋地,真是浪费了天生的本钱。身体的好坏,除了看医生外,也可以用心来调,心调好了,身体就不是问题。所以我主张『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我们不要故意糟蹋身体,也不用过分疼惜身体,只要精进,佛道都能够成就,更何况是一般的事业呢?
是不是很不舒服
平常生活中,当你发现心中有矛盾、痛苦、不平衡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是你的呼吸,然后注意你的心在想什么?
&&&然后把自己客观化,观察自己为什么会生气?生的是什么气?
看一看你生气时的呼吸如何?心脏跳动得如何?接下来注意你自己的感觉,是不是很不舒服?
也就是说,在内心不安定时,不妨马上把心念转移到自己身体上的种种反应,心情便会立刻平和下来。&&&这种平衡与稳定身心的方法,非常有用,但是要经常练习。
烦恼结不除,我们的心便经常处在不平和的状态而不自知。 &
是好心还是坏心&&&
有一位先生告诉我,他什么宗教都不信,他只知道宗教是教人做好事、存好心。
我便问他:『你真是一个好人吗?我才不相信像你这样的人会是个好心的人!』他马上火冒三丈:『你怎么能证明我不是好心的人?你说,我做了什么坏事?』我说:『你现在就不是个好心的人,因为你的心在生气,对不对?』结果他更生气:『我本来没有生气,是你让我生气的!』许多人认为生气不是坏事、不是坏心,是别人让他生气,而不是他自己要生气的。其实,人们经常都是在烦恼痛苦之中挣扎,却还不知道自己的心有问题。贪心求不得就变成瞋;与人相比,比不过人就会妒忌;自己得不到而他人得到时,就认为这个世界不公平,于是产生忿怒。
这究竟是好心呢?还是坏心?
&&&&&&&&&&&&&&&&&&&&&&&&&&&&&&&&&&&&&&&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严法师评价南怀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