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苏联影片列宁在1918的政治体制与列宁的最初设想有何不同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海南省琼海市2013年高三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海南省琼海市2013年高三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89次
资料类型:模拟/摸底/预测
文档大小:1.10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自耕而食。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材料主要反映了 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 C.传统的保守思想是先进技术传播的阻碍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C.政府财税政策的变化
D.社会结构的变化
3.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
4.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9条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该法令说明古罗马A.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纠纷 B.通过法律维护公民私有财产C.用法律的形式维护市容市貌D.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虽然庄子与普罗泰戈拉的思想都是以相对主义为基础的但在深度的解读中却发现庄子与普罗泰戈拉的相对论思想在内涵、根源以及理论意义上都存在着截然不同之处。6. 下图是甲骨文的“高””和“宫字。“高”字反映的是一种建造在土台上的房子,其下部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宫”字反映的是在一个大屋顶下罩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室内空间。从这两个文字的结构状况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
A.从商朝开始建筑房屋定居B.当时社会各阶层比较平等均衡C.当时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D.当时社会分化和特权观念明显.D.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
12.图反映的是美国1899年与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C.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D.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
143.43 257.98 1.21 789 0.58 38 51.51 0.62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15. 彼特拉克说:“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人的幸福。”又说“我的心灵的最深处是与基督在一起的",“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之父”名不副实
B.彼特拉克捍卫宗教自由
C.人文主义者主张顺从人性追求现实幸福
D.其人生哲学既有中世纪的特征又具有近代的气息
16. 18至19世纪,欧洲、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当时这些作品主要是基于人们 A. 对科学发展的期盼B. 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C. 对社会的理性认识D. 对工业文明的担忧18. 右图为上海滩最早刊登的抗日宣传广告:把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上部还印有“请国人注意东北 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叹号两侧是“外侮日亟”四个美术字。广告的中右部印有“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最下面才是“美丽牌”、 “有美皆备,无丽不埃”的广告语,并绘有三包“美丽牌”卷烟。通过该广告,可以判断
A.日本侵略日益加剧中日民族矛盾
B.抗战时期国人民族危亡意识的增强
C.国共已就合作抗日达成共识
D.中华民族已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19. 《中国大趋势》作者多丽丝·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表明丽丝·斯比特A.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优势
B.认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积极作用
C.称赞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阅读材料:年中国对外援助额统计(单位:亿元人民币)
时间 60 63
金额 276 3.50 3.63 5.19 8.54 9.61 12.16 18
中国在年间加大对外援助力度的历史背景是A.中国出现了边境安全危机
B.冷战背景下局部热战的加剧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低潮
D.两极格局动荡下世界政治力量出现重组
D.创造更民主的政治环境
24. 近代A.为推翻清王朝做舆论准备
B.建立近代教育制度
C.塑造民国民主精神
D.彻底废除科举制度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
——《大国崛起·美国》
列宁在规划未来的政治制度时,曾满怀信心地宣布:民主将属于全体人民群众……他宣布未来的国家政体形式将是议政合一的苏维埃。苏维埃是全体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政权”,即人民民主的直接政权;国体是多党联合执政制度,参加苏维埃的各政党和平竞争、相互监督,由人民自主从中选择执政党,并坚持由最近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多数党派掌握政权的原则。在这里列宁精心设计了一个多党联合参政、议政、执政,以苏维埃为最高权力机构的政治体制。
——摘自张建华等《红色风暴之谜:破解从俄国到苏联的神话》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新体制?(3分) 根据材料二,列宁精心设计的政治体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来苏联的政治体制与列宁的最初设想有何不同?(5分)
(2)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相比,中国的民主政治有何特色?(分)依据材料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思路方面,(2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电子计算机进一步部分代替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脑、神经系统的生长和补充……年间,美国雇佣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增加了20%。目前日本的工业企业中具有大学学历的职工占33.6%,高中学历的占57.3%,在一些大企业中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工人数的20%─30%。……目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产业一般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0%─70%。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进行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美梦。
——据新华社电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护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分)(分)()据材料,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全靠他在独立战争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才使各个殖民地保持了一致的目标。他在战后的贡献也是同样伟大的。他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他的为人和影响制止了美国人要对英宣战或对法宣战的危险倾向。他使自己的职责具有无上的尊严,并且用自己的才智鼓励他的政府。联邦政府顺利地组织起来,建立了国家信用机构,制定了外交政策,这些都是他担任总统的功劳。他拒绝第三次任职,为美国开创了只能连任两届总统的传统。
——温斯顿·丘吉尔 [英] 《英语国家史略》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盛顿对英国持怎样的态度?而他拿起武器的依据是什么?(分)(2)丘吉尔是怎样评价华盛顿的?(6分) 琼海市2013年高考模拟测试
历史科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ABAD
6——10 DCDDC
11——15 DADAD
16——20 DAAAD
21——25 CBACD
二.非选择题:
28.(12分)参考答案
(1)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脑力劳动日益重要,体力劳动逐渐下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第一、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阶级结构变化、重视教育、国家垄断组织发展、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等。()
(分)(分)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4分)
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4分)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4分)
30.(12分)参考答案
(1)从主张走中间道路,到承认中间道路失败;从主张和平改良,到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6分)
(2)民主党派没有实现其主张的条件;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内战,对民主党派实行政治迫害;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受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影响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6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高考学习网:
高考学习网:
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p&像这样的?&/p&&figure&&img src=&/v2-2efecab457_b.jpg& data-rawwidth=&916&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6& data-original=&/v2-2efecab457_r.jpg&&&/figure&
像这样的?
托洛茨基与托派应该分开讨论,这个是一个前提。&br&&br&托洛茨基本人毫无疑问是左派。上面有人说托洛茨基形左实右真是无稽之谈。托派的那些工人运动主张可能在统治阶级看来是小孩过家家一般的可笑行为,但出发点是好的。托洛茨基作为苏联红军的缔造者,新兴苏维埃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怎么可能是右?&br&&br&&br&&br&&br&托洛茨基以前在国内被禁是因为与作为共产主义“正统”的斯大林相敌对,中国与托洛茨基没有什么特殊关系,没必要顶着风头给托洛茨基翻案,影响闷声发大财。&br&&br&托洛茨基为什么现在很有影响,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现在还有一些人抱有幻想,认为他才是列宁的真正继承人,托洛茨基和布哈林比斯大林更有能力领导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b&幻想&/b&。没有一个斯大林的对手具有和当时的真实情况相一致的根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规划,实际上布哈林和托洛茨基也和马克思列宁在理论上有着巨大的差异。&br&托洛茨基与列宁的最大区别在于,托洛茨基思考问题总是从普遍革命思想出发,华而不实,甚至不客气的说缺乏他的思路缺乏实践。上面说过,怎样革命,托洛茨基一定是深入基层鼓动工人农民上街,然而他却没有想过警察枪一响,你背后的工人都跑光了怎么办了吗?工人不会听你随便忽悠的。这样太过于理想化了。&br&托洛茨基确实比斯大林更有天赋、也更睿智,但是并没有超过这群继承人们固有的局限。列宁死后,没有一个人能够坚持致力于列宁的强烈愿望,通过已有的基础的扩展和强化社会主义民主。在列宁那里,&b&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才是苏维埃的核心任务&/b&,但是在他的继承者里面核心任务被纯粹的经济问题取代了。只有布哈林,稍微有这方面的意识,不过也被斯大林绑在一起搞政治斗争去了。&br&列宁认为策略决策永远不是第一位,更重要的是对主流情况和即将发生的可能进行分析与洞察,这才是一个领导人应有的能力,托洛茨基与斯大林都没学到。&br&而且斯大林政治斗争的手段比托洛茨基、布哈林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托洛茨基无奈远走他乡,最后被暗杀。&br&&br&所以我认为即使是托洛茨基上台结果也不会比斯大林好到哪里去。&br&&br&&br&&b&说说托派&/b&&br&&br&&br&&br&其实托派在现在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托派存在的初衷是与斯大林相斗争、相区别,但是在苏联解体后完完全全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现在的托派就是深入工厂,培养工人力量,启发工人阶级,这已经超过托洛茨基当初的设想了。&br&&br&托派接触过不少,呵呵。个人认为唯一的贡献就是中马库的创制,据说还是老一代托派的主意?
喜欢斗争、善于斗争,讨论问题不是在于明真辨理,就是单纯的攻击。甚至还有几个神经病,完完全全的被迫害症幻想者【噤声】。搞的很多人提起托派就不愿意接触,攻击性太强。一言不合就是人肉、揭老底。&br&托派个个都认为我最正确。“齐泽克这种人不要瞎比比,完全一个政治废物,听他作甚?”不客气说,你托不是政治废物?&br&一个个没有深入过基层感受基层人民社会生活运行的生态环境,能高到哪里去?一个建议:多读书。只有如此才能在真正深入实践后从中得出逻辑性、思辨性的思索,才算真正的认识中国。是的,托派没有真正的认识中国。&br&&br&&br&PS:不辩论,不回复,我说错了,你拉黑我就是。歇歇。&br&圈子就这么大一点,都知道是谁.. 也不用私信我如何如何。QQ微博都拉黑了,还在乎一个知乎?&br&
么么哒。&br&相关回答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客观地评价列宁? - 勇敢的转身的回答&/a&
托洛茨基与托派应该分开讨论,这个是一个前提。 托洛茨基本人毫无疑问是左派。上面有人说托洛茨基形左实右真是无稽之谈。托派的那些工人运动主张可能在统治阶级看来是小孩过家家一般的可笑行为,但出发点是好的。托洛茨基作为苏联红军的缔造者,新兴苏维埃…
&p&作为补课论的支持者,我在之前写的好几个答案中都提到过关于补课的问题。&/p&&p&比如:&/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6747&/span&&span class=&invisible&&8612/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还有其他好几个,比较懒不去翻答案了,上面这个答案链接相关度不是太好,可以无视)&/p&&p&&br&&/p&&p&之所以需要补课,本质上是由于目标社会制度要求的生产力水平太高,近期内达不到,因此不得不采取比较适合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p&&p&如果把高级的社会制度软件放到低级的生产力硬件上强行执行,在技术层面会出现很多问题。就像试图把windows放在51单片机上执行一样,或许有牛人能够裁剪出一个袖珍的win4c51操作系统,但那还是windows吗?&/p&&p&比如,在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下,就是没办法解决取消市场之后的信息失灵问题,那怎么办呢?只是道德上谴责资本主义万恶没有意义。&/p&&p&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似乎很少看到反对补课论的人探讨:&/p&&p&如果在我们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就可以实行具有较多共产主义色彩的经济制度的话,那么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如果生产力水平再低一点,是否还能靠上层建筑层面的操作来维持一个较多“共产主义色彩”的经济制度?或者换句话说:共产主义经济制度,或者说“具有较多共产主义色彩”的经济制度,&b&它对生产力水平要求的下限到底在哪里?&/b&&/p&&p&如果没有这个生产力需求下限,是不是如果某个群体集体穿越到唐朝君臣身上,也能通过在上层建筑层面施加力量把封建社会直接改造成共产主义社会?&/p&&p&如果有这个生产力需求下限,那么这个下限到底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我们现在已经越过了这个下限,从而使得补课变得没有必要?&/p&&p&当然,我还真见过极少数的老左派认为可以完全抛开生产力限制。比如我在某红色网站的留言板上看到过,有人认为,连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也能支持共产主义,因为家庭内部就是按需分配、父慈子孝、没有压榨剥削的,所以只需要一个伟大领袖带领人民把家庭的友爱扩展到全社会,就可以实现共产主义了。不过这毕竟是很奇葩的另类观点,当不得真。&/p&&p&&br&&/p&&p&作为补课来讲,我的观点是,补课补到可控核聚变成熟,就距离补完不远了。因为可控核聚变成熟之后,人类将能够获得近乎无限的能源,并可以通过航天技术进入太阳系(不用出去),获得十万倍于地球的其他资源,从而构建起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p&&p&当然,可以不认同这个观点,但至少补课论可以给出生产力补课所需的边界。但如果不用补课,那么能够支撑共产主义经济关系的最小系统需求是什么呢?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但很少看到有人讨论。&/p&&p&另外,补课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有很多不同的搞法,比如国家资本主义也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也是资本主义、官僚垄断资本主义也是资本主义、私有寡头垄断也是资本主义、买办资本主义也是资本主义。并不是说搞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算是补课了,还要看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补课方法,是混吃等死、走马观花,还是认认真真学习提高生产力水平。&/p&&p&&br&&/p&&p&本题目下有个答案是这样说的 :&/p&&blockquote&我们总结一下人类交通工具的历史,大致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步行--骑驴--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飞机。&br&这个规律对吗?当然不错。&br&蛮荒之地有一个国家,几十年前很落后贫穷,没接触过文明,交通还处于步行阶段,骑驴的极少。十年后,受外界文明带动,快速发展多汽车阶段。一个领导人说,不行,按照规律,我们得回头补骑驴的课。于是就把所有汽车都砸了,换上了驴。&/blockquote&&p&这个其实就属于偷换概念了。如果现在有三体人教给我们怎么搞可控核聚变,怎么实现太阳系内部航行,利用小行星资源采矿……以至于相对于人类而言,极大丰富的物质基础实现了,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说:不行,我就要回到雇佣劳动的模式,而不是自由人联合体。这才能和这个答案对应上。&/p&&p&问题是,现在我们只有先知在画上描述的“汽车”,以及用驴车时代的技术,根据先知画上的汽车搭建过的几个长相貌似“汽车”的前技术时代产品而已。&/p&&p&如果说砸,那也只是把那几个长相貌似汽车的、用驴车时代技术打造的手工汽车模型给砸了。砸的对不对不说,但真正的汽车我们根本还没见过呢,拿什么砸?&/p&&figure&&img src=&/v2-6c6e0c9bcd046e5cbad6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6c6e0c9bcd046e5cbad69_r.jpg&&&/figure&
作为补课论的支持者,我在之前写的好几个答案中都提到过关于补课的问题。比如:(还有其他好几个,比较懒不去翻答案了,上面这个答案链接相关度不是太好,可以无视) 之所以需要补课,本质上是由于目标社会制度要求的生产力水平太高,…
因为列宁姓赵。。。他爸是五等文官,相当于省教育厅督导,副市级干部,世袭贵族。在列宁入狱后,他妈在多次出现在社交舞会上各种活动拉关系。&br&&br&如果是p民那就不好意思了,斯托雷平的领带在向你招手,你猜1905年沙皇卫队开枪时有没有瞄准?
因为列宁姓赵。。。他爸是五等文官,相当于省教育厅督导,副市级干部,世袭贵族。在列宁入狱后,他妈在多次出现在社交舞会上各种活动拉关系。 如果是p民那就不好意思了,斯托雷平的领带在向你招手,你猜1905年沙皇卫队开枪时有没有瞄准?
外国很少有这种标语,因为1除了共党没有哪个死心眼儿的政府会告诉你怎么早饭,2日本英国等国家已经阶级固化到你再怎么考也战胜不了官二代也拼不过富二代的地步了,3发达国家生活水准较高,相对比较能忍受阶级固化。&br&不过中国的阶级固化也快要完成了,大家赶到了尾声上,为了你的儿子女儿赶紧挣钱吧。
外国很少有这种标语,因为1除了共党没有哪个死心眼儿的政府会告诉你怎么早饭,2日本英国等国家已经阶级固化到你再怎么考也战胜不了官二代也拼不过富二代的地步了,3发达国家生活水准较高,相对比较能忍受阶级固化。 不过中国的阶级固化也快要完成了,大家赶…
&p&那天,国立大学法人世宗大王第一大学(副部级)空间防务研究院的洪讲师跟我说,他本科实习的时候是在中国青岛市城阳镇的一家化工厂, 老板是一个苦出身,但是老板的父母没有放弃生活,不像有的精英洋洋得意宣传的“人穷就不应该生育”,他家一口气生了五个儿子。山东是孔孟之乡,自古有好生之德。&/p&&p&贫穷人家养活五个儿子不容易,包括老板在内的五个儿子每人大概也就识200个汉字。因为生活条件太差,老板有两个兄弟因病因伤成了残疾人。但是,穷人实现阶层上升是一个概率事件,就像买彩票一样,买的越多越容易中奖。这个生养了五个儿子的家庭就中奖了,老板出息了,于是他可以带动整个家庭致富。老板把有残疾的兄弟安排在工厂的传达室和食堂,丝毫没有浪费劳动力,兄弟们还都娶了自己的媳妇生了自己的儿子。老板开起工厂以后,由近到远带动了周边一大片乡亲致富。&/p&&p&如果老板家没有生这么多儿子,就不会有一个出息的老板带动全村共同富裕。虽然儿子生的多也带来了一些暂时的生活困难,但是人手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最后因为他家儿子多,既创造了财富,又实现了均贫富的资源配置。在山东,生儿子是一个事关生存的重要问题。底层人民的生存斗争在一些人眼中不文明,但是不斗争就会死。你们能说哪个穷人应该死么?所以山东最大的道理就是谁家的儿子多,儿子多就是道理。不让多生儿子就是不给穷人活路,就是让穷人死。&/p&&p&洪讲师经常说,“你再素质高,到我们实验室也不能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人多手了总是好的。至于一些人杞人忧天的资源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总归能解决。技术提高了,现在没有开采价值的矿石就可以开发了。将来能源解放了,没有化石能源可以直接从空气里提取二氧化碳合成,起步研究已经开始了。&a href=&///?target=http%3A///local//c_.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二氧化碳催化之后能够变汽油-新华网&i class=&icon-external&&&/i&&/a&”确实,山东从明代起,就因为人口过载和环境退化,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别处还是太平盛世,山东则是农民起义和匪患时有记载。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山东总是能够承担更多的人口,还让汉人的足迹从这里走向新的边疆。&/p&&p&洪讲师的例子,指明了让穷人多生儿子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只要儿子生的多,就有机率实现穷人的阶层上升。只要儿子生的多,才有人手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只要儿子生的多,弱势群体才有亲兄弟帮助分配资源,得以生存和延续后代。穷人自发的提高创造财富的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效果往往是最好的。生儿子对于穷人来说,不仅仅是多子多福的心理满足,更是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的关键。&/p&&p&洪讲师离开中国青岛市城阳镇的这家工厂之后,辗转到了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先进省山东的高密县。他在高密县西南乡满仓控股集团满仓化工商贸有限公司满仓农药一厂第一车间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又考研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科技大学先端科技研究中心,最后去了国立大学法人世宗大王第一大学(副部级)空间防务研究院。洪讲师虽然经历丰富,但为人还是如此的单纯,我从来不好意思黑他。&/p&
那天,国立大学法人世宗大王第一大学(副部级)空间防务研究院的洪讲师跟我说,他本科实习的时候是在中国青岛市城阳镇的一家化工厂, 老板是一个苦出身,但是老板的父母没有放弃生活,不像有的精英洋洋得意宣传的“人穷就不应该生育”,他家一口气生了五个…
我想提一个不一样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并不由它在不断发展而证明,它的局限性应当在于,在共产主义社会建成后,它就不再有那样的作用。&br&&br&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恰恰说明它高瞻远瞩,能够适用于广泛的历史之中。毛主席就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我们讲马克思主义,主要指的就是它的基本原理。不管列宁主义也好,毛泽东思想也好,其内核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所以,与其说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说明了它的局限性,不如说是说明了它的普遍性。除非这里的马克思主义仅仅指马克思的各种观点,但显然这不是一个常用说法。&br&&br&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马克思自己早就指出,即他的理论必须和具体的历史相结合,否则就会失去作用。而马克思主义所依赖的具体历史环境,就是人还处于似自然状态下的历史,即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社会生活生产,人类社会像自然物质运动那样按照必然规律运行。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人类社会生产力低下,严重依赖自然,不得不服从自然的种种规律,比如遇到自然灾害,瘟疫之类。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生产力大幅提高,但在个体生产与社会生产的矛盾之下,却不得不服从自己生产出的经济规律,周期性地发生经济危机,堕入拜物教之中。在这两种社会形态下,人们首先进行物质生产,在不自觉的物质生产中形成社会关系,这也就是马克思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规律。&br&&br&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消灭这样的社会状态,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控制社会生产,让人类自觉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发展,当生产的异化形态消除时,自然就变成了“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样,人类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两对基本矛盾中的决定关系也不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也就基本结束了。共产主义社会终结了大写的历史,也就是终结了按照一定必然规律行进的人类历史,所以大家也就知道为什么共产主义之后不再提其他的社会形态了。&br&&br&因此我们还可以总结说,gcd的使命就是终结gcd,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就是终结马克思主义。&br&所以为什么我们不提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因为远远没到该提这事的时候。&br&&br&补充一点,有答案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是局限性的表现。其实相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帮助它突破局限性。
我想提一个不一样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并不由它在不断发展而证明,它的局限性应当在于,在共产主义社会建成后,它就不再有那样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恰恰说明它高瞻远瞩,能够适用于广泛的历史之中。毛主席就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
尝试答一下。&br&&br&托洛茨基主义是上世纪20、30年代布尔什维克内部斗争国际化的结果。&br&到底有哪些分歧呢?我们可以通过回顾历史来加以比较。&br&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分歧,在列宁逝世前酝酿,列宁逝世后爆发。&br&&br&&b&第一,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b&&br&托洛茨基及其支持者认为,由于苏联生产力太落后,苏联难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快速的工业化;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封锁,苏联不能从发达国家获得必要的先进科技和工业设备;还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世界趋势,苏联对世界具有依赖性,不能脱离国际分工自搞一套,因而得出结论,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国之内建成。于是,托洛茨基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停止新经济政策,通过“剪刀差”从农业取得工业积累的必要基础,集中发展大工业,强调高速度,著名的托洛茨基主义者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撰写的《新经济学》详细论述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理论,而这样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一方面是巩固苏联红色政权,以坚持到世界革命的来临,另一方面是为苏联推动世界革命创造物质条件。托洛茨基论证说,苏联的目的依然需要推动世界革命,尤其是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地区的革命,因为只有这样,苏联才能打破资本主义的封锁,获得工业国的帮助,从而快速地完成工业化,提高生产力。托洛茨基指责斯大林是右派(因为当时斯大林维护新经济政策),要通过“热月政变”复辟资本主义(这后来被证明不是事实),后来又指责斯大林搞孤立于世界之外的“民族共产主义”(这个指责是有一定道理的)。&br&&br&斯大林及其支持者则不这么认为。斯大林认为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但是他的这个社会主义标准就很低了,尤其是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标准上要求很低,而是强调生产关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但是对社会主义的其他标准,例如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的专政职能的逐步减弱并消亡等标准则避开了。斯大林认为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理由是,这个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在苏联这个特定国家内建成,而苏联具有很多条件:疆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人民群众的热情等。斯大林认为托洛茨基是消极等待世界革命,不相信苏联能够建成社会主义(并不符合事实,而后来托洛茨基的主张被曲解为反对在一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于托洛茨基攻击他要搞孤立封闭的经济,斯大林称苏联依然可以同国外做贸易,依然有商品交换,而不是孤立的。斯大林把建成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区别开,指出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指“免除外国对苏联的军事干涉”(这就是为何中共会在早期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br&&br&这场斗争的结果是斯大林胜,托洛茨基败。斯大林击败托洛茨基后,在经济上借托派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理论搞定了工业化的基金,通过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的方式,以农产品换工业设备的方式取得了工业化所需的外部支持,利用甚至牺牲国际共运的一部分利益,为苏联的建设创造了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又打击了托洛茨基左派和布哈林右派,建立起高效的国家机器,解决了托派提出的问题,这就使苏联模式成功竖立起来了。&br&&br&&b&第二,关于革命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的问题。&/b&&br&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早在俄国革命时期就形成了。不断革命论是托洛茨基主义的核心理论。从纵向上,不断革命论主张社会革命的不断性,比如俄国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中间实际上并无停顿,并没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阶段划分,而是体现为二月革命连贯地转变为十月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转换为无产阶级革命,中间没有停顿(从历史上看,这是符合事实的,甚至列宁本人当时也承认,对于革命性质转化的这个问题上,托洛茨基是正确的);从横向上,不断革命论主张一国革命到世界革命的不断性,托派认为,由于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全球性扩展,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是世界性的,资产阶级是一个国际的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必须是世界革命的胜利,而一旦革命停顿,就会出现修正主义,出现资本主义复辟或特权官僚阶层的蜕变。因此,托洛茨基得出结论:共产党人需要时刻做革命的推动者,革命要一冲到底,既在革命性质上彻底,又要在革命范围上彻底(所以,插一句嘴,托派的不断革命论和毛派的“不断革命”完全是两回事)。&br&&br&斯大林对于革命性质和阶段的看法,后来被称为革命阶段论。就是认为革命是按照性质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不同的,不能超越阶段,比如不能在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就去搞社会主义革命的东西。&br&&br&革命阶段论与不断革命论的斗争,体现在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上。托洛茨基依照不断革命论,认为中国共产党不该加入中国国民党,而应保持独立性,要发动工人农民,发起革命高潮,实现革命胜利;而斯大林则认为,中国是资产阶级革命阶段,资产阶级就应该领导革命;国民党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共要与之合作,承认资产阶级(国民党)的领导权,而不是保持独立性自搞一套。正因为执行了这一路线,中共在斯大林、布哈林控制下的共产国际的命令下,对国民党一味妥协让步,遭到大规模绞杀。斯大林的错误指示虽然造成中共的巨大失败,却并不能以此证明托洛茨基的主张就正确,证据就是中国托派始终没有成气候。&br&&br&&b&第三,关于苏联社会性质和无产阶级民主的认识&/b&&br&在这个问题上,斯大林的观点比较简单,认为苏联已经在一国建成了社会主义,证据就是&社会主义体系在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完全胜利&以及“人剥削人的现象已经被铲除和消灭”(参见斯大林《关于苏联宪法草案》,《斯大林选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斯大林认为这样就已经是社会主义了。对于民主,斯大林在工厂内实行一长制,即厂长的绝对权威;工会只是一个督促工人生产的机构;国家机器实行自上而下的任命制与命令制。可以说,斯大林对于无产阶级民主的认识,就是党领导一切,党的领袖领导党,而党的领袖就代表着人民的意志。在斯大林时期,苏维埃的选举基本是被操纵的等额选举,党的代表大会长期不能发挥作用,甚至中央委员会都不怎么开会。&br&&br&托洛茨基认为,苏联既不是资本主义——原因是苏联确实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但又不是社会主义——主要就体现在官僚阶层取代了无产阶级,取代了劳动人民,成为了社会真正的主宰者,而是处于某种&b&过渡阶段。&/b&托洛茨基指出,苏联面临着三大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通过城乡矛盾表现出来的旧社会残余同新社会的矛盾,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同进行社会化改造之间的矛盾,以及苏联自给自足的经济同世界经济体系的矛盾。这三大矛盾在过渡时期无法解决,只有社会革命与世界革命的最终胜利,才能彻底解决它们。对于社会主义的标准,托洛茨基提出“工人的生活水平及其在国家中的作用是衡量社会主义成就的最高标准”(参见托洛茨基《苏联的发展问题》,《托洛茨基文选》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具备生产力基础,还要使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工人群众所享受;另一方面扩大工人民主,例如加强工会的抗议作用,改进党内民主和苏维埃民主(托洛茨基具体主张公开辩论、组织派系等)。而实现道路,则是苏联人民进行一场政治革命,变官僚专政为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政治革命可以以改良的和平道路进行,也可能以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br&&br&暂时答这么多吧。&p&&a href=&///?target=http%3A///r/i0UsNDXEd2gIrXFX9xCZ&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i0UsNDX&/span&&span class=&invisible&&Ed2gIrXFX9xCZ&/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尝试答一下。 托洛茨基主义是上世纪20、30年代布尔什维克内部斗争国际化的结果。 到底有哪些分歧呢?我们可以通过回顾历史来加以比较。 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分歧,在列宁逝世前酝酿,列宁逝世后爆发。 第一,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 托洛茨基及其支持者…
&figure&&img src=&/87dd15f8a8e35b9c6ead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87dd15f8a8e35b9c6ead8_r.jpg&&&/figure&以下是方舟子推荐的文章:&br&《&b&初夜权血泪史:江苏山东新媳妇先给地主睡三天&/b&》&br&文:马俊亚&br&原文地址:&a href=&///?target=http%3A//m.dooo.cc/pcarticle/3726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初夜权血泪史:江苏山东新媳妇先给地主睡三天&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p&20世纪40年代中期,据苏北土地改革工作者调查,“地主对佃户的妻女,可以随意侮辱、霸占。……甚至有若干地区如宿迁北部,还保留‘初夜权’制度,佃户娶妻,首先要让地主睏过,然后可以同房”。&/p&&p&世界各地的初夜权叙述,绝大多数存在于文学作品或口头传说中①,缺乏过硬的史料证据②。苏鲁地区的初夜权资料则极为丰富可靠,充分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状况。苏北涟水籍的严中平先生生前多次指出,由于中国地区之间差别极大,苏北就存在着初夜权的现象③。应该说,这一现象源于苏北特殊的社会结构。&/p&&p&  一&/p&&p&华夏(汉)民族地区,初夜权多为民间传说,并且存在较大争议④。郭沫若认为,《诗经》时代,公子们对平民女子拥有初夜权⑤。有些学者则认为,周代、乃至中国传统社会不可能存在初夜权⑥。上述对中国初夜权的看法,均是臆测。近代苏鲁地区的初夜权有着充分的依据。&/p&&p&与欧洲相似,中国文学作品中不乏初夜权记述。一部晚明作品描写的主佃关系,包含明显的初夜权成分。&/p&&p&寿山寺,田良五百石,分为十二房,僧皆富足,都锦衣肉食,饮酒宿娼,更甚俗家。……或有畏受家累,不思归俗者,辄择村中愚善佃客,有无妻者,出银与代娶。僧先宿一个月,后付与佃客共,不时往宿。⑦&/p&&p&鲁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许多郭沫若所说的“公子”形象。如韦公子“放纵好淫,婢妇有色,无不私者”。怀庆潞王,“时行民间,窥有好女子,辄夺之”⑧。&/p&&p&一部清末作品中,鲁南侠盗雁高翔酬谢苏北世家子沈筠时,尽管沈非常中意一“尤妙丽”之姬,但雁认为:“此皆非贞躯,不足以辱长者。昨得一全璧,臂上守宫砂未退,谨当奉献。”⑨后使沈获得了青州贾太守之女的初夜权。这部作品的作者为泗州人宣鼎,同治()、光绪()年间在济宁、淮安等地游幕,熟悉苏鲁的风土人情与社会心理。从中可以看出苏鲁社会上层非常看重初夜权。&/p&&p&现实中更不乏这类人与事。晚清仪征学者程守谦记载,淮安府盐城县的富室商人,多利用财势奸淫未婚女子⑩。同治年间(),沭阳(现属宿迁市)一名施恩于贫者的寺僧,明确提出初夜权的要求,并得到了对方的认可。&/p&&p&甲者……栖身庙中,为香火道人。甲父在日,为甲聘同邑某氏女。甲财产既竭,贫不能娶。 僧故饶于资,性尤险僻,尝奢甲值而轻其事,甲颇惑之。一日置酒密室,召甲饮。半酣,谓甲曰:“闻子已论婚,胡久不娶?”甲以贫对。……僧曰:“今有一策,不知子能俯从否?若能与共之,当先为子谋百金,入门后衣食悉取给于我,并当增子值。”甲本非人类,欣然从之。合卺之夕,宾客既散,甲出,易僧入房,女不之知,听其所为。(11)&/p&&p&苏北的初夜权更多地发生在主佃之间。仪征学者刘师培指出:“禾麦初熟,则田主向农民索租,居佃民之舍,食佃民之粟。……或淫其妻女。”(12)据1928年的一份报告,徐海地区地主下乡,佃户们要献上妻女供其淫乐(13)。苏北地主看中佃户的妻女,常以服役为名,召至家中随意奸淫(14)。沭水、临沭一带地主对佃户“打、骂、奸淫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的”(15)。《申报》载,号称“沭阳程震泰之半”的顾七斤,“垦良田七万有余亩,姬妾百。……此人好淫,远近妇人受其污者,莫点其数”(16)。曹县朱庄大地主朱凯臣拥有土地数千亩,任五方局团总,他看中的佃户女性均为其所奸淫(17)。苏北宿迁极乐庵与寿山寺相似,和尚往往有妻妾多人(18)。宿迁邵店圣寿寺的和尚“几乎个个寻花问柳”。当地俚语:“庙前庙后十八家,都是和尚丈人家。”(19)&/p&&p&由于苏北鲁南是古代的鲁地,儒家传统影响较深,普通百姓往往羞于谈论涉性话题,加上初夜权本身存在着隐秘性,当事人多不愿对此加以张扬(20)。并且,“初夜权”一词20世纪以后才成为汉语词汇。因此,对初夜权的准确叙述,多为新式知识分子。&/p&&p&20世纪40年代中期,据苏北土地改革工作者调查,“地主对佃户的妻女,可以随意侮辱、霸占。……甚至有若干地区如宿迁北部,还保留‘初夜权’制度,佃户娶妻,首先要让地主睏过,然后可以同房”(21)。1942年4月,苏北新四军领导人邓子恢指出:贵族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包括“可以自由奸淫以至霸占人家的妻女,可以享受初晚的权利”(22)。香港报人潘朗写道:“农奴的新婚妻子,第一夜必须先陪地主睡,让地主老爷‘破瓜’。”“这风俗,在中国,在号称文风甚盛的苏北,也是存在。”反之,佃农“如果讨老婆而在新婚第一夜不把妻子送到地主老爷的床上,倒是‘大逆不道’,是‘不道德’了”(23)。&/p&&p&据20世纪40年代担任沭阳农会会长、钱集区委书记的徐士善叙述:“有次在沭阳张圩斗地主,晚上让他的佃户看管他。结果,夜里佃户用棍子把地主打死了。后来调查知道,原来佃户的媳妇,娶过来的头夜,被这位地主睡了。”(24)沭阳有的佃户向地主借贷娶亲,地主则以得到初夜权作为条件:&/p&&p&沭阳胡集北老单圩地主单旭东佃户某某,儿子大了要带媳妇,因没有钱,向地主商量。地主说:“不要愁,我替你想办法。但你要允许我一件事。”佃户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新儿媳带来,头一晚上我去,这你也赚便宜。你不允许,我只要想你儿媳,还能不给我吗?”佃户经过思考,没办法,答应了。地主借了三石小麦。(25)&/p&&p&值得注意的是地主所说的“我只要想你儿媳,还能不给我吗?”表明地主对佃户妻女拥有常规的性权力。对这种权力略有不满的佃户自然会受到地主的严惩。沭阳宋山区河东乡小宋庄地主徐香太奸淫佃户田二的儿媳,被田二发觉,田仅责骂儿媳几句。次日,徐执牛鞭将田痛打。田问:“你为什么要打我?”徐答:“你自己知道。”(26)1936年,沭阳汤沟乡乡长、大地主汤宜逊的佃户王某娶妻,汤闯进王宅,奸淫王妻。王母劝阻,被其枪杀(27)。&/p&&p&类似于郭沫若所说的“尝新”(28),在苏北广泛存在。沐阳程震泰家族的程廉泉,家中的女性雇工“差不多都受过他的蹂躏。老的也好,丑的也好,俊的也好,甚至于满脸是疤和麻的,他也要糟蹋他[她]。他说这是‘尝新’”(29)。淮阴孙圩孙大琨,家有田地26顷多,“听到沟南佃户陈兆臻有个美貌的姑娘,他就马上叫几个自卫团[丁],挑了被子,拿着毡毯,提着尿壶,他自己捧着水烟袋跟在后面,一步三幌(晃),三步九摇,到了陈兆臻的家里,是话未讲,只说:‘把你姑娘带来睡睡看,好才要,不好两便。’”(30)&/p&&p&更有许多地主获得了初夜权后,长期霸占佃户的妻女不予归还。泗沭县裴圩地主周继叔家的雇工朱尚队兄弟两人,积蓄多年替弟娶媳,入门头晚被周奸占,后被周长期霸作“小婆子”(31)。宿迁北部窑湾区王楼乡地主马知非(又名马如元),有地60余顷、佃户200余家。他46岁时看中佃户孙广礼17岁女儿,在孙氏嫁果场张姓的当晚,用花轿把孙氏抬到自己家中,后长期予以霸占。“因他有钱有势,张姓也只好哑吧吃黄莲,有苦无处说。”另被他长期霸占的还有佃户王怀仁的女儿与佃户张九清的妻子(32)。&/p&&p&地主厌腻了佃户的妻女后,可随时抛弃,无需负任何责任。沭阳曙红区崔沟村崔家庄丁杰三,父辈有80顷地,本人在上海读过大学。他曾将佃户王春保女儿霸占一年多,王女怀孕后,丁即予抛弃。佃户黄德安一个15岁的妹妹,亦被丁霸占年余后抛弃。后又将佃户崔振露之妻霸占(33)。&/p&&p&与欧洲中世纪不同的是,苏北从外地迁入的佃户妻女同样要被当地地主行使初夜权。沭阳县耀南区长安乡地主袁席山,有地9顷,有位佃户搬来的第一夜,他去佃户家奸淫其妻,“地主及门勇一夜去打几次门,小笆门都被打坏了”(34)。&/p&&p&在《费加罗的婚礼》中,法国伯爵为了取得女仆苏珊娜的初夜权,采取的是“温情”引诱的方式。相比而言,苏北初夜权的实施极为野蛮。有的新婚妇女因不顺从,竟被逼死。1945年春末(当地人称“麦头”),沭阳龙庙乡长兼大地主徐士流在一乡民娶亲时,欲奸淫新妇,新妇不从,被迫跳井自杀(35)。宿迁顺河区日伪区长张少桐与义子曹寿才强奸祁某之妇不遂,竟枪杀了祁氏夫妇(36)。宿迁姚湖北高圩地主高永年奸淫佃户陆某17岁孙女,陆女两次喝盐卤相拒,仍迭次被奸(37)。&/p&&p&与苏北类似,抗战和土改时期的调查均表明,山东不少地方,地主对其佃户享有初夜权,直到1945年山东省战时行动委员会制定了《婚姻法暂行条例》后才真正废除(38)。&/p&&p&抗战时任丰县、鱼台等地妇女部部长的张令仪写道:抗战初,在鲁南,“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事:佃贫家的人新婚之夜,新娘要被地主享有初夜权”(39)。据她叙述,1938年她在单县任县委委员时,中共县委书记张子敬(40)亲口对她说,因佃种了单县辛羊区张寨地主的田地,张新婚时,妻子被张寨的地主施行了初夜权。她认为:“鲁西南的初夜权不是潜规则,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不成文法规。农民根本无力抗拒。地主实施初夜权主要是为了满足其荒淫的肉欲。”(41)&/p&&p&抗战期间,山东救国团体为了发动民众,把取消鲁南地区的初夜权作为改善雇工待遇的一项内容。日,山东省各界救国联合总会会长霍士廉在山东职工联合大会上报告:“鲁南许多落后的地区,仍存在着超经济的剥削和残(惨)无人道的野蛮行为,如初夜权。”(42)由此可知,初夜权在鲁南是比较显著的社会问题。1943年12月,陈毅经过鲁西南,他的《曹南行》诗称:“毫邑汤都史所传,至今豪霸圈庄园。蜀客多情问遗事,居停首说初夜权。”(43)其时,地主尚是中共的统战对象,山东的中共高层反复强调“照顾地主利益”(44),陈毅等人不会刻意丑化地主。据一位“老战士亲身经历”所写的作品同样记述了鲁南的初夜权:临沂张庄有400多户人家,庄主族长张大富,拥有全庄土地,还享有初夜权,“谁家娶新娘子,先要被他睡三晚”(45)。&/p&&p&即使在普遍存在过初夜权的西方,“真正的性交权力是很难证实的,目前并无确凿的证据证明其真的发生过”(46)。但苏鲁地区的初夜权是确切无疑的。近代苏鲁地区的初夜权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初夜权有着较大的区别。&/p&&p&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也存在着形式不一的初夜权。据记述,在西藏,“这些地区的民众不愿与年青的处女结婚,而是要求她们必须与其他许多人发生过性关系。他们相信这样才能为神所悦,并认为一个没有男伴的女人是极为低贱的。因此,当商队到来,搭好帐篷过夜时,那些有女儿待嫁的母亲们会领着她们来到这里,请求这些陌生人接受自己的女儿”(47)。在新疆,“回俗女子至十岁左右,即送请阿浑诵经,为之破瓜,彼俗称为开窟窿,否则无人承配。幼女举行此典,恒数日不能起,甚有下部溃烂至成废疾者”(48)。为此,民国新疆省长杨增新专门下令,女子“非至十四岁,不得开窟窿”(49)。改土归流前,鄂西土家族女子婚期的前三天,土王享有初夜权,凡与土王异姓成亲,新娘在婚前必须和土王同住三宿后,方能与新郎结婚(50)。四川酉阳土司所属的大江里、小江里一带,不仅居于特权地位的土司享有初夜权,就是封建氏族长,也在本(氏)家族内享有初夜权(51)。湖南永顺、保靖、永绥的土司,除同宗外,对于任何人新婚都享有初夜权(52)。贵州毕节的土司享有初夜权(53)。该省安龙,农民妇女出嫁当晚,即迁往兵目附近,为兵目服役三年,才可落夫家,这种习俗“可能是‘初夜权’的残存形式”(54)。&/p&&p&这种权力是基于习俗或信仰的“神权”。某些汉人地区流传着类似的传说,不少与神权有关。郁达夫所述的浙江诸暨避水岭西山脚下的石和尚,“从前近村人家娶媳妇,这和尚总要先来享受初夜权”(55)。宋之的所说的山西冀城东山,“相传那山里有一个东山大王,是要享受初夜权的”(56)。在这些传说中,石和尚和东山大王都非现实中的人,而是具有神性,至少拥有某些神通。&/p&&p&苏鲁地区享受初夜权者均是活生生的人,一般是富者通过财产关系对贫者性权利的统治,多见于地主对佃农的妻子施行这一特权。由于地主身兼官僚、寨主等多种身份,处于极为强势的地位,作为弱势一方的佃农无力抗拒其要求。这一关系的本质是人身依附的表现。&/p&&p&二&/p&&p&性权力的不平等是由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决定的(57)。近代苏鲁乡村严重分化,大地主是极为强势的利益集团,他们几乎占据所有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社会资源,把乡村社会变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视普通平民为农奴。而平民群体不但在经济上被剥夺殆尽,而且连基本的公民权利也从未拥有过。这是初夜权这种恶俗得以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性土壤。&/p&&p&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各阶层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占地500亩以上的大地主约32万人,小地主200万人;自耕农1.2亿,其中有“余钱剩米”者达1200万人;半自耕农和贫农约1.5亿—1.7亿人(58)。与此估计不同,近来的研究表明:土改前,宿迁、沭阳、淮阴、邳县、新沂等县的富农数量不但远少于中农、贫农,而且远少于地主!富农数量仅相当于地主的66%,事实上,中产者的数量最少。近代苏北社会系由少数极富者和绝大多数极贫者构成的哑铃型结构(59)。&/p&&p&鲁南与苏北差堪相似。据1943年统计,莒南、赣榆(时属山东滨海专署)3个区13个典型村中,“地主”人数最少,户均占地仅50.50亩(60)。应该说,除去个别占地特别大的地主,鲁南一般地主户均占地面积显然不足50亩,而山东全省有3个县农民户均占地超过了50亩(61)。也就是说,鲁南的不少“地主”占地不到山东许多地区的一般农民占地的平均数。苏北土改时富农户均被没收的土地为56.3亩(62),实际占地数不会少于60亩。即使占地达60亩的农户,“生活仍很困难”(63)。因此,鲁南的“地主”充其量相当于苏北的富农,是各阶层中人数最少的。鲁南同样缺乏中产者。近年来,有学者强调:“99%的地主占地充其量也就在人均10亩上下。”(64)但不论近代鲁南还是苏北,乡村大地主占地数量均极为惊人。唐守中在铜山、沛县、滕县、峄县等处占地数百万亩(65)。鲁南窦家拥有土地8万亩(66)。峄县王海槎、鲍大安分别占地7万和10余万亩(67)。鲁南的社会实态是“地主统治占优势。富者田连阡陌,地以顷计,贫者纵有土地,亦渐荒芜,地主操有政治经济大权,以政府为支持……横占土地,鱼肉人民。非特中贫农不能上升,富农多数降为佃户”(68)。这说明社会一直处于两极分化之中。&/p&&p&嘉庆、道光年间(),沭阳程震泰家族占地16万余亩(69),被誉为“江苏第一家”(70)。苏北陈、杨两氏各占田40万与30万亩,而占田4万至7万亩的地主“为数不知凡几”(71)。民国年间,地主占地的势头不减反增。1929年,中共徐海特委报告:“东海、宿迁、邳县、泗州等处,则地主土地,有二十万亩以上、十万亩以上的,几千亩以上的非常之多。”(72)睢宁有地主占田10万多亩(73)。萧县“大官僚地主”段氏在徐州占地,方圆达几十里;仅在萧县即有18个庄园(74)。据民国学者调查,邳县、阜宁、灌云等县均有占田五六万亩的地主(75)。宿迁极乐庵及下院占地20万多亩(76)。大地主谢应恭有田数十万亩(77)。据国民政府地政学院抽查的苏、浙、皖、赣、湘、鄂、冀、晋、豫、陕、闽大地主情况比较,江苏省的地主占地数量最大(78)。&/p&&p&当然,大地产本身并非原罪。大地产形成过程中所表现的社会不公,才是值得谴责的。苏鲁地区的大地主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土地所有者,他们的主要成分是国家的军政人员(79),是国家各种恩宠的独占者,他们掌握国家赋予的各种权力。国民政府内政部地政司司长郑震宇认为:“官绅世家较多的地方,土地分配易于集中。”(80)陈翰笙指出,苏北“大部地主,都以官吏为职业”。苏北一带,身兼军政职位的地主占地主总数的57.28%(81)。像唐守中,乃沛县团练首领(82)。民国年间,海州镇守使白宝山,“占有海州多数盐田官田”(83)。其他大地主也多有军政方面的背景(84)。沭阳王洪章任官田游击队长,原有地百余亩,通过敲诈霸占,增加到560亩(85)。灌云县大地主徐继泰,原任国民党常备第二旅长,占地20余顷。团长蒲开喜,在短时间里占地300余顷,“这里包括了胁迫欺骗、利诱各种方式的”(86)。阜东圩寨寨主顾豹成,其弟乃阜宁县长兼保安团长,本人则是悍匪,占有土地四五千亩(87)。&/p&&p&山东莒南县大店、筵宾、沟头的地主,“大都做过官”。庄陔兰曾任清翰林院编修,民国山东省议会会长,庄德孚原系举人,庄明远曾任国民党军队的军长等职(88)。临沭甄家沟地主甄安乐担任乡长,占地7000余亩。“他们是这一带的土皇帝。”(89)1930年后,韩复榘实行军垦,没有所有权的土地全部没收,连排长每人分得1顷,士兵50亩,连长以上无限制(90)。造成有权者大肆霸占土地的局面。&/p&&p&近代苏鲁乡村普遍军事化,大地主全部拥有强大的武装,更强化了强势集团的权力,使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p&&p&从《水浒传》中的“祝家庄”,到《施公案》中的“殷家堡”等,苏鲁地区早就出现了圩寨。捻军战乱发生后,苏鲁乡村全面圩寨化。圩寨的寨主通常是当地最大的地主。如沭阳地区,有民国学者指出:“都像部落式的各个土圩子分成了村庄,等级森严[的]一个庄主,都是这庄的首富地主。一般农民都是仰仗着他们的。”(91)新四军领导人同样意识到长江南北地主之间的区别。管文蔚写道:“苏北的地主与江南的地主有很大的不同。苏北的地主主要靠土地剥削生活,终日闲在家里享清福,不事劳动,婢女成群。出门收租时,保镖人员,前护后拥,完全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景象。”(92)黄克诚回忆:苏北盐阜地区“地主本身有武装。大地主住地周围住着他的佃户,有点像封建时代的庄园一样”(93)。&/p&&p&苏北圩寨类似“小小部落”,经济是“自足”型的。大地主本质上是暴富的小农,这些利用权势致富的利益集团,是建立在对平民的超经济剥夺的基础之上的,他们没有任何公民意识,没有社会责任感。苏北圩寨中尽管没有法庭,但作为寨主的地主可以处理任何纠纷,可以随意杀死平民。是以卜凯(J. L. Buck)指出:“北江苏宿迁那些居留的地主,使我们想起欧洲诸国古代的封建主。”当然,这种情形并不限于宿迁,整个苏北地区差堪相似(94)。&/p&&p&郑震宇认为:官僚地主较多的地区“自然要使佃耕制度盛行”(95)。光绪前期,江苏北部除沿江30英里内,自耕农很少,农民自耕地仅占全部耕地的20%—30%(96)。据国民政府所作的调查,20世纪30年代,峄县的自耕农仅占2.6%,佃农占24.1%,半自耕农占51.9%,雇农为21.4%(97)。苏鲁社会截然分裂为极富与极贫两个阶层。郑震宇指出,上下阶层之间地位悬殊,使得上层“对于农民,可以颐指气使,奴隶待之”。江苏江北各县“大都是地主与农民身份悬殊的地方,也都是业佃关系最恶劣的地方”(98)。&/p&&p&处于社会下层的佃农,从未获得过近代意义上的公民权利。他们根本无力抵御作为强势集团的大地主的欺压。民国学者指出,苏北农民,“对于一般的地主、老爷们,总是顺从的。他们能忍受毫无理由的、强迫的、很明显的地主和劣绅的虐待,他们能甘心受地主和劣绅的敲诈”(99)。这与《费加罗的婚礼》中为了取消初夜权而与伯爵勇敢斗争的仆人费加罗的形象判若云泥。&/p&&p&国民党中央委员蓝渭滨主办的刊物称沭阳地区,“一般无智识的农民,差不多一无所知,只有惟命是从的特殊现象”(100)。据《中外经济周刊》1927年的调查,东海、沭阳、灌云地区佃户与田主所订的契约,“须声明永远服从田主指挥”(101)。1928年徐海蚌特委报告,海州等地的农民、盐民,看见地主均要叩头,“地主对于农民任意侮辱,有生杀之权”(102)。据山东省民政厅长对峄县的视察,“地主对于佃农极其苛刻,每届农忙,不出男差即出女差。佃农只得放下犁锄去为地主佣工,无论时日,多不给工资”(103)。&/p&&p&中世纪欧洲的初夜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孟德斯鸠写道:罗马窝尔西年人地区的法律,“使脱离奴籍的人取得对于同自由民结婚的少女的初夜权”(104)。恩格斯写道:在卡斯蒂利亚,直到1486年天主教徒斐迪南作出裁决,才废除了初夜权(105)。法国作品《夜深沉》中,巴朗森对弗朗西斯说:“您是不是要向我承认,您常常去对我们的佃妇施行初夜权?这可是已被1789年的革命连同其他特权废除了的。”(106)&/p&&p&苏鲁地区的初夜权不见于法律规定。事实上,在近代苏鲁乡村社会中,法律的影响力极小,社会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个人权势。&/p&&p&初夜权并非苏鲁乡村孤立的怪俗异习,而是社会经济结构畸变所造成的强势集团人格裂变的必然结果。权力巨大、缺乏程式化监督的田主,是不可能成为“仁义”地主的,他们利用国家的庇护纵容,肆意对平民进行惨无人道的欺压。因此,相对这一利益集团的其他暴行,初夜权竟成了相对“人道”的行为。&/p&&p&在苏北,地主的名字,是平民必须避讳的。沭阳十字耿卓如,其父拥有二三十顷地,佃户见了他要喊“我三太爷”,如不带“我”字,耿就会将人痛骂一顿(107)。灌云李集杜养禾,家有100多顷土地,1939年冬,鱼牢庄富农张鸿如无意说了“杜养禾”三个字,杜知道后派出一连兵丁到张家,将张逮捕,搜走全部衣物及枪5支,把张关入牢房,张多方行贿才予保释(108)。&/p&&p&在地主面前,佃户没有任何人格尊严。1940年,涟水县葛沟区佃户王四在地主郑介仁田里割草,郑诬王割苜蓿,将王捆起跪在门前,用“毛厕括屁棒”括嘴。佃户马如祥因缺差一次,地主赵某见他正做饭,“用屎粪勺放里去搅”(109)。涟水塘西区地主井瑞五,佃户替他家挑水,不能换肩,前一桶水他会留下,后一桶拒收,因他认为“佃户会放屁,有臭味”(110)。涟水西乡奋官庄地主朱子龙,有3个客庄、2000多亩地、50多家佃户、4个大炮楼,“他门前的马桩上,经常吊着佃户打得皮开肉绽”。佃户徐兆标因拿他家一个馒头给乞丐,一家13口被罚跪半天,并被罚洋200元。最后把徐逐出庄,没收所有财物。从此连乞丐都不许上他家门。马树本替他当差,解手时间稍长,他令人打得马树本大小便失禁。胡广才因探亲,误了一天庄差,回来后他拿枪就打。经多人求情,最终打了40皮鞭。“他打人时,要叫人向他笑,否则认为你被打不愿意,打得更厉害。”(111)&/p&&p&在地主的威权下,平民没有生命权。涟水塘西区乡长井泉五,有12顷地,庄丁孙培伦妻替他做饭时糊锅,井令孙将妻打死,孙因妻怀孕,不忍下手。井喝道:“三爹命令,非打不可。”孙被逼杀妻(112)。峄县王海槎之子王致平因一名16岁使女答话“犯上”,先用烙铁烙,后用皮鞭抽,再活活打死(113)。&/p&&p&潘正芳回忆:&/p&&p&得有一次,我从古邳上县城,途经魏集北门,曾目睹一桩惨事:夏××的狗腿子,向农民魏树德要租粮没有要到手,竟然把魏的年轻妻子带走抵租,魏妻有两岁多的小男孩跟着哭喊,凶残的狗腿子一刺刀戳死小孩,把孩子扔多远。还说:“去狗肚里喝汤吧!”(114)&/p&&p&连汪伪政府也认为,徐海地区,“七八年来除直接受到军队的灾害外,更有着地方上恶势力的压榨,他们唯一的借口是‘通八路’,如果敲诈不遂,便联络官方实行那最惨酷的‘活埋’,在七八年中也不知被活埋了多少人,有时更把被活埋人底家属叫他们在旁看着受刑”(115)。东海南岗区日伪区长(下同)刘海如等,杀死人命29条。沭阳韩山乡杨士同等杀死人命19条。宿迁北部沂河区土楼乡王洪波杀死8人,维持会长王守巡杀死9人,最奇的连律师王维英也杀死4人。沭阳章集区葛子玉仅日在仲湾就打死仲兆奎、仲兆彬、仲兆喜、仲兆佑、石广仁及仲跻昌之妻、葛明俊之母、赵廉(后被勒死)等(116)。沭阳小店区朱开富杀害人命28条,薛棣西杀害人命15条(117)。沭城某区长张晋民杀害的百姓超过10人(118)。宿迁北部蒋记临陵乡长陆永禹,仅于陆沟、西欧棋盘一带,即活埋33人,死者妻子,大都被出卖、奸淫(119)。张敬轩在博爱,先后杀死130多人,以致该村多年很少看到男人。刘村一妇女拒奸,被掷入水井,因井中尸骨太多,未被淹死,爬出来二三年不敢露面(120)。&/p&&p&在封闭的乡村社会中,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大地主,既然把自己土地上的佃户视为农奴,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对其土地上的妇女拥有性权力。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一项决议案指出:“地主又在批耕约中时常规定:如欠租的时候,地主得直接没收其家产。……甚者虽其妻儿,亦把来抵租。”(121)一位无政府主义者指出:豪绅“在和平的民众们间,他可以任所欲为。人民的财产就是他的财产,人民的妻子,就是他的妻子”(122)。狄超白写道:“地主恶霸强夺人妻,强奸农民闺女,也算不得希[稀]奇。”(123)苏北豪绅势力之大,甚至可以强占县长的女儿。盱眙县日伪县长郭济川只有一女,“非常疼爱”,“长大供其读书”(124)。1939年,郭女竟“被仇集豪绅宋振中仗势强娶为妾。该女备受宋妻虐待,过着佣人生活”(125)。郭济川终也无可奈何。一般平民妻女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p&&p&综上所述,近代苏鲁社会掌握政治、经济、行政等权力的大地主,构成了社会的上层,他们掌握的绝对权力导致了绝对腐败。经济与人格相对独立的中间阶层极为弱小,在苏鲁社会中基本上没有影响力。因而,这种哑铃型社会经济结构中,弱势群体无法抗拒强势集团的种种侵权行为,自然无法抗拒强势集团的初夜权要求。&/p&&p&地主本身并不意味着罪恶。但利用权势故意制造社会不公正,从而使自己成为利益集团的大地主,则是罪恶的象征。&/p&&p&三&/p&&p&大地主是乡村权力的集中占有者,事实上是国家的宠儿和依恃的精英。如中国传统法规就明确禁止“奴讦其主”(126)。由于国家政策的偏误,大地主势力膨胀,成为苏鲁社会甚少受到制衡的强势群体。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杨少中陈奏:“切见江南富户,止靠田土。因买田土,方有地客。所谓地客,即系良民。主家科派其害,甚于官司差发。若地客生男,便供奴役;若有子女,便为婢使,或为妻妾。”(127)应该说,苏北的地主早就对农民拥有领主式的奴役权,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与中世纪的欧洲相似,农民须向领主或保护者购赎初夜权(128),无力承购者,连婚姻权都被剥夺。杨少中奏:“又有佃客,男女婚姻,主户常行拦当,需求钞贯布帛礼数,方许成亲。其贫寒之人,力所不及,以致男女怨旷失时,淫奔伤俗。”(129)&/p&&p&随着近代中央政府威权的下降,既无法像传统“盛世”那样,利用国家权力抑制豪强,更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政府,使平民享有公民权,利用程序化的法律规范限制这一强势集团的违法越权行为。&/p&&p&近年来,学界对中国的大地主阶层有较多的质疑(130)。文学作品中“没有见利忘义、贪恋钱财;没有霸占民女、贪恋女色”的地主形象(131),备受某些学者的赞赏。事实上,由于没有法治环境,大地主腐败的程度实乃骇人听闻。一些地主豪绅的势力远在县政府之上。有些县长必须听命寨主才能履职(132),有的还被豪绅公然杀死(133)。&/p&&p&由于大地主本身多是军政官员,并由于教育背景、经济资源、人际关系等因素,大地主本人、亲属及子嗣显然比贫民更容易跻身官场。据国民党学者调查,“一般农民都是无智识的,子弟小的时候,都任他们去游荡,略大的就干着割算[草]等工作,都是不给子弟们去受教育,所以往往受一班劣根性的人欺弄的。沭阳的农村学校,还没有普及,学校里的学生,多数都是富农的子弟”(134)。此处的富农系指富裕家庭。滕县大地主申宪武的家训是:“能交游官场,花钱再多也得花。”(135)应该说,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国家,国家的公权力总是被逐渐私有化。各级政权总是逐渐被大地主所利用和把持。正如亚当·斯密所说:“有时候,所谓的国家的宪法代表政府的利益,有时是代表左右政府的某些特殊阶层的人们的利益。”(136)&/p&&p&在没有法律规范的环境里,满足了物质需要的大地主们,没有任何动力和动机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只能沉湎于低层次的肉欲享受。在治世时,他们充其量是西门庆、韦公子式的人物,虽然不断地腐化社会,但不会危及国家政权。因此,大地主通常利用国家赋予的各种权力,牢牢控制着在经济上依赖他们的下层民众,进一步破坏国家体制,破坏社会的各种规范,甚至直接起而推翻予他们以各种恩宠的国家政权,就如宿迁人项羽所言:“彼可取而代也”,由自己充当可以享受更大肉欲的封建君主,而不满足于当“土皇帝”。晚清名臣潘祖荫对苏北鲁南一带地主豪绅的军事化深感忧虑:“山东郯城至江南宿迁一带土匪蜂起,道路为梗。现闻红花埠一带,俱筑土城,挖濠沟,虽为防土匪起见,究莫知意之所在。团练乡勇愈聚愈多。原其初心,未必即怀叵测,而势由积渐,实恐浸成祸端。”(137)这种担忧是有相当的根据的。&/p&&p&在苏鲁地区,豪绅反叛不胜枚举。大地主平时拥有的君主般的权力,促使他们频繁地“叛君”。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巨野徐鸿儒,“以妖术煽众,为闻香教。设盆水照人头面,自见帝王将相衣冠”。从者达数万人,攻占了郓城县城(138)。清顺治年间(),成武人李化鲸,“纠党谋逆,奉伪主,僭忠义王,遂发兵反”(139)。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定陶县贾由彪等谋反,聚集两千余人攻打定陶县城(140)。年,涟水大地主朱温领导红会暴动,目标是打下南京称帝(141)。日,山东马士伟称帝,国号“黄天”(142)。同年4月11日晨,宿迁薛干臣称帝,建立“大同”国(143)。1938年以后,侵华日军攻占了苏鲁部分地区,以大地主为首的利益集团更纷纷叛国。“当初徐州沦陷时的地方情景,真是所谓:‘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敌骑纵横,匪伪遍地。”(144)宿迁某乡乡长王斗山投日后,摇身变成了伪军区团长(145)。灌云县大地主徐继泰,原任国民党常备第二旅长,1943年投日,历任71旅、11旅旅长(146)。峄县南古邵大荒村大地主孙茂墀,1940年投日,被任命为峄县警备第六大队队长(147)。前文所述的徐士流、张少桐、顾豹成、朱子龙、井泉五、郭济川无不投降了日军,担任各种官职或军职。苏鲁地区大地主阶层的频繁“叛君”与普遍叛国表明,在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中,这一利益集团不是正面的建设力量,更不可能成为积极的中坚因素。&/p&&p&因此,苏鲁地区的初夜权,是乡村法制毁坏、地主权力失控的结果,而不是源于法律规定或宗教习俗。豪绅大地主在社会生活中的优势地位以及掌握的较多资源,主要用于维护其私益和满足其私欲,而不是把这些资源用于追求更高成就的动机,实现人格的进一步升华。他们没有脱离本能需要的追求,使其在近代社会中始终沦为负面的因素。&/p&&p&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政人员,极易成为乡村大地主,进而成为一个强势的利益集团。因此,本文所说的大地主,如其说是土地占有者,更不如说是乡村权力的占有者,且这种权力基本不受程序化法规的制约。这个集团享受了国家政策的种种优渥,成为国家在乡村的化身,但他们却不是国家利益的维护者。也正因为这个集团集国家万千宠爱于一身,造成了对平民最大程度的剥夺,使苏鲁社会除了这个集团外,几乎所有的平民群体都成为依附于他们的贫困阶层,社会结构发展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显然,与金字塔型结构相比,哑铃型结构更加体现了社会不公,也更加脆弱,更容易崩溃。由于缺乏经济与人格相对独立的中间阶层,一方面,社会上层极易通过经济手段对下层进行控制。另一方面,社会上层可以轻易地控制社会的话语权,通过思想精神层面对社会进行操纵,成为具有巨大社会动员能量的集团。&/p&&p&表面上看,初夜权是强势集团剥夺贫民性权利,满足个人肉欲的陋俗。进言之,通过剥夺贫民的人格尊严,树立强者在社会中的独尊地位。从深层次看,由于其权力极少受到程式化法制的制约,强势集团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肆意制定乡村规范,任意创造低俗“文化”,恣意发展陋劣“传统”,对平民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进行统治。由于性权利被剥夺者的长子与剥夺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血缘关系,初夜权还有助于强化贫民对豪强的君父认同,更有利于对其加以控制。&/p&&p&在严重缺失法治的环境下,一方面,强势集团绝不会成为近代国家的建设力量和乡村社会的稳定因素,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地把自由民变为农奴、甚至奴隶,使依靠不合理、不公正原则建立的社会关系无以变革,固化为彻底的人身依附关系。另一方面,强势集团本身的人格升华受到了极大的束缚,使他们异变为仅能追求肉体享受的低层次人格,始终处于动物本能的状态。&/p&&p&在大地主阶层的操纵下,本应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近代国家,成了强势集团的代言人和最忠实的保护者。而强势集团却往往以叛“君”和叛国来作为回报。这一悖谬现象表明,要建设真正的近代民族国家,必须对强势集团进行程式化的监督和法制制约。&/p&&p&附记:本文初稿曾获曹树基、胡永恒、刘克祥、胡英泽、张佩国诸位教授的批评,深表感谢!&/p&&p&注释:&/p&&p&①Jrg Wettlaufer, “The jus primae noctis as a male power display: A review of historic sources with evolutionary interpretation,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000(21), pp. 111-123; S. MacPhillb, “Jus primae noctis and the sexual image of Irish landlords in folk tradition and in contemporary accounts. Bealoideas”, The Journal of the Folklore of Ireland Society, 1988(56), pp. 97-140; Voltalre, Le Droit du seigneur, ou l’écueil du sage, comédie, , Vijan: Lampsaque, 2002; 二阶堂招久:《初夜权》,汪馥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4—7页。&/p&&p&②学界目前对初夜权通常有三种解释:(一)原始习俗。恩格斯指出:“在另一些民族中,新郎的朋友和亲属或请来参加婚礼的客人,在举行婚礼时,都可以提出古代遗传下来的对新娘的权利,新郎按次序是最后的一个。……在另一些民族中,则由一个有公职的人,一部落或氏族的头目、酋长、萨满、祭司、诸侯或其他不管是什么头衔的人,代表公社行使对新娘的初夜权。”(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9页)拉法格认为:“在父权社会的初期,这种公公与儿媳通奸的事是一种很自然的实践。……丈夫的兄长也僭妄地对于新媳妇保留初夜权”([法]拉法格:《拉法格文学论文选》,罗大冈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45页)。持类似看法的还有周作人(少侯:《周作人文选》,上海:启智书局,1936年,第199页)、二阶堂招久(《初夜权》,第41—54页),等等。(二)宗教信仰。8世纪天竺、唐、吐蕃等王朝密教盛行的时候,阿利僧拥有信徒的初夜权(杜继文主编:《佛教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94页)。对西藏的类似看法还有Komroff(Manuel Komroff ed.,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 v. 2. NewYork: The Limited Editions Club. 1934, pp. 252—253),对新疆的类似记载有谢彬《新疆游记》(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第134页)。(三)封建领主特权说。倍倍尔指出:“地主对于他们的家臣和农奴差不多有无限的支配权。……臣下们的主人,自承有使用女农奴和家臣的性的权利——‘初夜权’就是这种权力的表现”([德]倍倍尔:《妇人与社会》,沈端先译,上海:开明书店,1927年,第89页)。持类似看法的还有蔡和森(蔡和森:《社会进化史》,《蔡和森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64页)及Pfannenschmid(H.Pfannenschmid, “jus primae noctis”, Das Ausland, 1883[56], pp. 141—150)、Hanauer(C. A. Hanauer, “Coutumes matrtmonlal du moyen-age”,mémoires de l’Aac-demie Stanislas, 1893[2], 253—312)。另有男性权力展示说(Jrg Wettlaufer, “The jus primae noctis as a male power display:A review of historic sources with evolutionary interpretation,”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2000[21],p.111)、强奸说(Vern L. Bullough, “Jus primae noctis or drolt du seigneur”,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 pp. 163—166),等。&/p&&p&③据刘克祥先生日在河南大学召开的“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研讨会”上对拙文评论时所谈。&/p&&p&④各地流传最广的是元代蒙古人对汉人施行的初夜权。参见张紫晨:《中国古代传说》,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317页;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等编:《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上册,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第174页;荀德麟等:《运河之都——淮安》,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第174页,等等。&/p&&p&⑤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编:《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14页。&/p&&p&⑥金性尧:《炉边诗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页;何满子:《何满子学术论文集》(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8页。&/p&&p&⑦林鲤主编:《中国历代珍稀小说》(1),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年,第103页。&/p&&p&⑧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春: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806、423页。&/p&&p&⑨宣鼎:《正续夜雨秋灯录》(下),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221页。&/p&&p&⑩程守谦:《退谷文存》卷一,光绪二年(1876)刻本,第31页下。&/p&&p&(11)《沭阳奇案》,《申报》第649号,同治甲戌四月二十七日(日),第3版。&/p&&p&(12)李妙根编:《国粹与西化——刘师培文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第288页。&/p&&p&(13)萧县党史办、萧县档案局(馆)编:《萧县党史资料》(1),萧县,1985年,第44页。&/p&&p&(14)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江苏省农村调查》(内部资料),1952年,第438页。&/p&&p&(15)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山东省农村调查/华东各大中城市郊区农村调查》(内部资料),1952年,第63页。&/p&&p&(16)虞山棣花庵主人稿:《黑虫伤人致命》,《申报》第428号,清同治癸酉七月二十七日(日),第3页。&/p&&p&(17)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2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125页。&/p&&p&(18)中岛权:《江北农村社会の构造に就て》,《满铁支那月志》1930年第9期。&/p&&p&(19)唐文明:《宿北大战》,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82页。&/p&&p&(20)如栖霞县,“事情[初夜权]确实有”,但“群众不肯谈自己事情”。见栖霞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合编:《牟墨林地主庄园》,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5页。&/p&&/blockquote&&p&————————我叫分割线————————&/p&&p&另:皮定均在回忆文章“铁流千里”里就揭露说解放前少林寺的有些和尚对周围的佃户进行要挟“有闺女的种水浇地,有好媳妇的种好地,有烂媳妇的种烂地,没有女人的开荒地!”,结果“少林寺佃户的闺女没人家愿娶,小伙子没有人家愿嫁,家家都有一篇惨痛的血泪史”。&/p&
以下是方舟子推荐的文章: 《初夜权血泪史:江苏山东新媳妇先给地主睡三天》 文:马俊亚 原文地址: 20世纪40年代中期,据苏北土地改革工作者调查,“地主对佃户的妻女,可以随意侮辱、霸占。……甚至有若干地区…
&p&假使列宁不早死,他会成为一个非常类似于后来“斯大林”的一个人——他的大部分政策都会和后来的斯大林类似。斯大林推行政策,并非是其个性使然,而是深深根植于列宁所遗留下的环境下,即使是列宁活下来也会根据这个环境推行政策。这种情况下列宁和斯大林对于苏联这个国家没有太大区别,是环境塑造了政策与连续性使然。&/p&&p&如果将苏联后来的政策主张分为经济、政治和外交三个方面。在政治和外交两个方面,列宁即使活下来与斯大林不会有太大区别,而在经济政策上会有巨大的区别。换言之,列宁如果活下来,在政治体制和外交策略上都会很“斯大林”,而经济上则非常不“斯大林”。&/p&&p&追溯列宁的政策,要回到十月革命的起点。在经济、外交、政治三个领域,列宁做了诸多尝试,这三个领域不断变化同时相互影响,塑造了苏联的主线。&/p&&p&1—— 马克思主义的原点和列宁三大领域的政策&/p&&p&19世纪以来,先进国家从农业为主的经济转变为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的力量如此的惊人,一代人的时间可以造成以往一百代人的变化。蒸汽的力量让人意识到了,技术的进步是如此的伟大,可以改变世界的运转轨迹。&/p&&p&于是,物质的力量超越了精神,也就是资本主义的伟大崛起。旧神的宗教走向衰退,经济性的宿命论被称颂为了新的宗教,所以世界的诸多矛盾不再归于上帝,而从后者中寻找答案。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阶级斗争理念因此而生。&/p&&p&马克思认为他抓住了不公正的关键,并且坚信他的理论一定是可以成功的,因为这是符合了自然运转的规律的。他进一步阐述道:对于这个世界不能够调整的,只能把他彻底的翻转,无产阶级的革命遍布整个世界,就会建成最高级的社会形态。他的理论认为这时的社会是最好的、是自由的世界,所有的人类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也就有了天堂的意味。&/p&&p&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并不能理解共产主义的含义,只知道共产主义是更好的,对于他们来说马克思主义无异于唯物主义的天堂之门,而这个天堂里,他们无产阶级是注定做世界主人。有了这种想法,&b&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b&,不过他的形式更加现代化更加文明。&b&然而这不是好的,因为文明使人思考&/b&,如果天堂之门不曾降落到了人世间,那么这种唯物主义宗教就一定会破产。&/p&&p&&b&于是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就不在于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了,而是在于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制度上的改造是否更加优秀&/b&。人类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究竟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自工业革命后一直困扰着人们,更好解答这个问题的理论必然将统治世界。&/p&&p&列宁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十月革命之前,他认为应该发动革命使得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在过渡的阶段中,应该打倒资产阶级,将所有的生产工具交到无产阶级手中,直到最后胜利为止。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是无产阶级,这个社会也是无阶级的社会了。这种情况下,列宁认为当时各国政府对经济、政治的管理手段都是低级幼稚的,他不认为只有那些专家官僚才能管理国家,无产阶级也可以管理国家和工厂,他声称“在社会主义下,所有人都可以轮流担任管理工作,每个人都是管理者”。他相信当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关键,认为电动化加上社会主义就可以达到共产主义社会。此外,当时的布尔什维克领袖一直有一种共通的想法,除非社会主义革命遍布世界,那么他们不能独立存在,在1917年列宁称“世界帝国主义与胜利的苏维埃革命不能和平共存”,所以就要有世界革命。&/p&&p&所以列宁当时的政策主张可以分解为三部分:&/p&&p&(1)政治部分:无产阶级有能力、也应该管理这个国家,不需要专业官僚。&/p&&p&(2)经济部分:共产主义的关键在于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生产形式。第一点,要求苏维埃国家成为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第二点,要求其工业交给工人阶级,工人应该成为统治阶级。&/p&&p&(3)外交部分:苏维埃革命为了生存,必须发动世界性的革命。这实际上隐含着一个意思,布尔什维克不应该成为俄罗斯政府的政党,还应该成为其他国家的政党。如果布尔什维克解放了波兰,那么波兰也应该成为一个苏维埃国家,那么也应该接受布尔什维克的指导,所以布尔什维克在所有苏维埃国家之上,领导着世界的革命。这超越了民族主义,而是一种国际主义的理想。&/p&&p&在十月革命后,列宁开始实践他的政治理念,之后他的三个领域的政治主张先后走向彻底破产,这一结果深深塑造了苏联的形态,也影响了斯大林后来能采取的政策。&/p&&p&&br&&/p&&p&2—— 列宁的经济政策推进及改变&/p&&p&日,十月革命爆发,之后的两个月里列宁推进了大量的改革。在11月9日,其命令地主把财产平分给贫民,由于当时80%以上的人居住在乡村,列宁一下子获得了这80%左右的俄国人中的大部分的拥护,于是加强了他的地位。&/p&&p&27日他要求所有的工业都交给工人,工人成了统治阶级,苏维埃则负责组织生产和指导共产主义事务。然而工人并不像列宁想的一样拥有管理的能力,既不能组织生产也不能指导任何事务,所以工业完全的停滞。这时候,工人没有东西拿去交换食物,农民除了维持自己的生产,也不再多耕种土地。&/p&&p&列宁意识到了事情并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他被迫放弃了马克思的最初设想,停止错误的管理,动手工作,这时候主要目标是将粮食供给于工人,也就是要从农民手上获取粮食,这迫使社会革命党的右翼决裂了。然而列宁同时已经着手组织了契卡,也就是Cheka,所谓的特殊警察和情报组织。他利用契卡对社会革命党的右翼发动打击,镇压了右翼的叛乱。之后列宁掌握了大权,成为了政治局的领袖,依靠着契卡和红军推行统治,俄罗斯内部的分裂也酝酿出了内战,外国势力也趁机干涉。&/p&&p&到了1920年内战基本上结束的时候,苏联已经陷入了经济上的困境。第二年,由于经济困难苏联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政治事件,彼得格勒的工人发动了罢工,喀琅施塔得的水手发动了起义,虽然苏联残忍的镇压了内部的反抗势力,但是列宁意识到了当前的经济体制已经不能继续下去。&/p&&p&于是3月8日的第十次全体代表大会中他做出了巨大的转变,允许农民回归私有领域。之后他又开放了私人的国内贸易。按照新经济政策,除了工人阶级外所有的人都获得了自由。&/p&&p&此时列宁依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念,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然失败,这被称作“退一步进两步”。这时候,虽然苏联的经济是相当自由的,但是金融业、重工业、大部分轻工业、国际贸易、运输都控制在政府手中,类似于现在的中国,不过列宁的苏联控制力要比我们强大的多。虽然如此,这依旧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市场交易重新回归,虽然经受了饥荒的打击,在1921年改革之后两年的工业生产量增长了46%和44%,几年内苏联的经济水平回到了战前水平。&/p&&p&&br&&/p&&figure&&img src=&/v2-8a0e6c1a2bb0e7c40c794b_b.png& data-rawwidth=&546& data-rawheight=&3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6& data-original=&/v2-8a0e6c1a2bb0e7c40c794b_r.png&&&/figure&&p&列宁的经济理念接近于20年代的布哈林的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理由认为列宁会转向重工业为主的高度指令经济理念,这在他之前的试验中证明是失败的。倘若列宁活下去,那么肯定不会在经济理念上和斯大林重合,所以是非“斯大林”的。&/p&&p&&br&&/p&&p&3—— 列宁的政治体制推进及改变&/p&&p&如果说斯大林的指令经济在相当长时间运行顺畅(虽然50-70年代其经济增长依旧不是出色,远没有发挥出落后国家的工业化快速增长的能力),那么70年代后指令经济的长期时效,一定和当时的官僚体制高度僵化相关。&/p&&p&&br&&/p&&figure&&img src=&/v2-7fceb61a11fba_b.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