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政策将会对中国长江经济带相关政策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国家地理「一带一路」十月特刊
发布时间: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网
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这一战略与地理学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它势必是国人谈论的热门话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策划了这本巨厚版杂志。『一带一路』|目录《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0月刊总开篇:中国的全球地缘政治大环境撰文/陆大道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在什么样的世界政治、国际经济大格局下产生的?中国在以全面开放的心态“走出去”时,与国际邻居们之间相处得怎么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陆大道院士为我们分析了当下时局。中亚篇与中国若即若离的神秘地区在很多中国人眼里,中亚始终是一个极具话题感的“矛盾综合体”,同时又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多文化、多民族的交融之地,既富饶又复杂,既灿烂且忧伤,仿佛是一支从伊塞克湖流淌出来的草原牧歌,又似一群从帕米尔高原上奔驰而来的商旅马队。中亚辉煌灿烂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它既是亚欧大陆地理上的中心区域,也是陆路交通的要冲和多种文化的交叉口。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引来了大国的竞相争夺。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曾预言,谁控制了包括中亚在内的亚欧大陆枢纽地区,谁就控制了世界。哈萨克斯坦:跟谁都好的中亚大国撰文/梁强
摄影/李翔 等专家讨论:“远、近、东、中、西”之辨专家/李琪
程龙乌兹别克斯坦:桑与棉编织的国度撰文/毛铭
摄影/王彤 等专家讨论:亚欧大陆中心到底是在新疆、中亚还是东欧?专家/毛汉英
孔田平吉尔吉斯斯坦:在中亚腹地的边缘性存在撰文/刘旻
摄影/陈杰专家讨论:中亚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专家/孙薇
强晓云塔吉克斯坦:群山与国界的夹缝之中撰文/Agustinus Wibowo[印尼]摄影/刘辉 等
翻译/王飞宇
专家讨论:费尔干纳盆地最富饶又最复杂,它为何会如此纠结?专家/苏畅
徐晓天古有汗血马,今有天然气:土库曼斯坦与中国的贸易筹码撰文/刘昂摄影/Agustinus Wibowo[印尼]通道篇沟通起亚欧大陆的经济廊道保障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所在。近些年,在各个方向上,我国与各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项目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比如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中俄和中缅石油管线的建成、昆曼公路和泛亚铁路国内段的通车,加上正在规划或建设中的中俄高铁、中俄天然气管道、中巴铁路、中缅印铁路、泛亚铁路东南亚段,还有暂时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但地理条件提供了诸多沟通可能性的瓦罕走廊、中印边界线的各个垭口。以四通八达的国际通道网络为依托,中国沟通亚欧大陆的经济廊道布局已经呼之欲出。中国向北向西:与俄罗斯能擦出啥火花?撰文/姚望 摄影/王牧 等瓦罕走廊:被遗忘的丝绸之路撰文/Agustinus Wibowo[印尼]
摄影/Agustinus Wibowo[印尼]等
翻译/王飞宇中巴经济走廊:一波三折又最见潜力的通道撰文/周戎
摄影/张超音
等中国向南向西:“龙象共舞”要有大动静撰文/宗峰
摄影/老鱼 等通向尼泊尔:在龙象之间找到平衡点撰文/李静玮缅甸的静与变:中缅通道的历史与现实撰文/王知为一条公路连接起3个国家,一条公路改变无数人生活:我们、你们和他们的昆曼公路撰文/缪芸
摄影/王艺忠 等中越通道:叩开东南亚市场的大门撰文/朱千华
摄影/何永安海上篇日益繁荣的世界经贸大舞台古老的中国以陆地文明著称于世,海洋文明一直被陆地文明的光辉所遮蔽。这组文章,就是要向世人昭显,古老中国的海洋经济也很发达,曾经为中国融入世界体系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串联起世界各地的港口、海峡,把中国谋求和平、发展、富强的信息传递到了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四个港口:管窥海上新丝路撰文/李明波
摄影/王彤 等他们的经历比你想象的更传奇,他们的力量比你猜测的更强大:中国古代海上丝路的民间英雄撰文/肖明
绘图/孟凡萌两千年的更迭与较量:海陆两条丝路,谁对中国的贡献更大?撰文/萧春雷想象篇新构想会重塑世界贸易格局吗?在海上贸易越来越繁荣的同时,传统航道变得日益拥挤,人类开始不断寻找更加便利和航行距离更短的航海线路。一系列新的构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其中北极航道、“红海—地中海”高铁项目和克拉运河最引人注目。如果这些新构想实现,必将给世界贸易的格局带来改变。北极新航道:能否成为未来中国全球航运大战略?撰文/李振福 李诗悦“红海—地中海”高铁:至今仍无任何进展,取代苏伊士运河?难!撰文/王永克拉地峡:海上通道新构想撰文/李果真正的丝路在“淘宝”? 跨境电商让中国人买卖全球撰文/马超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10-15 10:18
10-20 10:02
10-31 23:22
11-04 22:46
11-08 14:36
朵朵的爸爸
11-16 10:09
汉阴山水-sina
11-16 20:33
destinylife
11-20 13:01
Duke of Lancester-qzone
11-29 21:44
12-01 16:07
12-01 16:09
加载更多评论
读者服务站  摘要:“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中国将产生重要意义。首先,“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内地的开放度、增加我国的外贸伙伴,深化"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摘要:“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中国将产生重要意义。首先,“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内地的开放度、增加我国的外贸伙伴,深化对外开放;其次,“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利于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消化巨额金融资金;其次,“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利于抗衡美国的亚洲战略,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中国论文网 /3/view-7106509.htm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直接投资;周边环境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X(000-02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是实施的重点之一。“一带一路”战略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最重要的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深化对外开放   中国对外开放30多年来,逐步经历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江沿边开放阶段,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目前已经到了全面对外开放的阶段。“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一个互惠互利平台,其深化对外开放的作用,主要包括:   第一,国内开放区域均衡化。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度比较高的地区均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过去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中,东部地区优先承接了产业转移,并得到迅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只能承接东部地区淘汰的产业,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总是比东部地区要慢一拍,经济建设比较慢,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这就使得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岗位比较少,物质生活水平较低,社会环境不够稳定。我们看到,三股势力影响到了新疆等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如果新疆等地的经济发展起来,三股势力的发展空间就会缩小,其发展的势头也会衰败。“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实施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提高对外开放度、经济起飞的希望。   “一带一路”战略容纳了我国大部分的省,从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出发,贯穿于东、中、西部,分别经过中亚、东盟,到达欧洲。通过国内各省的相互合作,我国与区域内国家的分工合作,转移我国的优势剩余产能、促进我国资本到中西部地区、沿线国家的投资,协调区域经济,振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社会繁荣稳定。战略将新疆作为“一带”的核心区,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崛起。   第二,国际贸易伙伴多样化。一直以来,我国的贸易伙伴主要是美国、日本、欧洲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国家进入漫长的去杠杆化阶段,美国经济虽然已经开始复苏,但是进程比较缓慢,日本、欧洲国家刚刚踏上复苏的进程,但是遗留的问题很多,不确定性比较大。因此,西方国家的消费能力还处于低位,过去“西方消费、东方制造”模式已经行不通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西方国家的出口一直没有得到提振。   出口西方国家的路阻塞了,我国领导人将目光锁定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沿线国家需要大量的轻工品、家电、高速公路、高铁等,而中国恰好在这方面是有相对优势的。我国经济发展所缺少的矿产资源、沿线国家贮备丰富。过去1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2014年,货物贸易额达到1.12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26%。“一带一路”战略启动后,今年一月至五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各方面建设都取得积极进展。对外贸易方面,月,我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总额3983.8亿美元,同比下降9.5%,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25.8%。其中,我国对沿线国家出口2439.5亿美元,增长2%,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7.7%;我国自沿线国家进口1544.3亿美元,下降23.2%,占我国进口总额的23.3%。吸收外资方面,沿线国家在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67家,同比增长14.3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9%,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额的5.42%。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我国企业共对沿线的48个国家/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48.6亿美元,同比增长3.7%。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地区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105个,新签合同额251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8.6%,同比增长19.1%。对外劳务合作方面,我国企业向沿线的55个国家/地区派出各类劳务人员8万人,5月末在外人数31.2万人,占我国在外出各类劳务人员总数的31.2%。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开展,沿线国家将成为我国更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二、有利于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连年增长,现在已经达到4万亿美元,对外资产也达到了5万多亿美元。可以说,我国已经拥有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实力。但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比较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仅6000多亿美元,占对外资产的份额不到3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外投资存量仅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远低于美国的36%,也低于东亚国家21.4%的平均水平。近两年,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进展比较快,这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走上了以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逐渐步入国际投资大国的行列。将来,我国也面临着将巨额金融资产转变成对外直接投资的局面。   “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启,有利于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一方面,沿线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有较大的缺口,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根据亚行测算,未来8-10年,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每年将达到7300亿美元。另一方面,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设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了金融平台。   最近这几年中国的海外投资经历了快速的增长,然而就投资回报而言,大部分结果都不太理想。失败的原因,除了归结于不少企业处于对外投资的初期阶段、缺乏实地经验等主观因素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原因就是,接受投资国本身或者该国与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摩擦风险比较高。   中国海外投资的主体大部分都是国企,而这些海外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控股的银行或政策性银行。由于中国和西方在政治经济体系、意识形态和发展观念上存在诸多差异,因此长久以来,许多西方政客和主流媒体经常藉此做文章,认为中国的这些对外投资,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带有国家意识或政治目的,因此在合作乃至收购过程中不时受到质疑和批评。再加上其他一些国家贸易保护和投资保护等势力的抬头,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往往面临和西方企业对外投资不一样的地缘政治风险。如何破局避险?中国设立的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在分散项目融资风险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和控制地缘政治风险,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奥巴马任美国总统后,调整了美国的亚洲战略,先是“重返亚太”战略,后来更名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调整亚洲战略的目的,经济上,一方面是搭上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的列车,借助亚洲经济的高速增长,拯救陷入泥潭的美国经济。另一方面,是打压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总量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中国GDP突破10万亿美元,是日本的两倍还要多,占到了美国GDP的近三分之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拨动了美国的神经,遏制中国的崛起成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任务。其策略,经济上,在亚洲推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日本、韩国、大部分东盟国家都加入到了TPP的谈判当中,但中国却被排除在了TPP之外。美国、日本、欧盟正在进行TTIP的谈判,也排斥中国的加入;军事上,挑起南海争端,让越南和菲律宾冲在第一线,暗地里支持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加强美韩、美澳军事联盟,频频组织海上军事演习等等。这些策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一定程度上被孤立,周边安全受到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得到沿线大部分国家的欢迎。伊戈尔?卢克西奇,黑山共和国副总理认为,这是让西巴尔干地区国家重新觅得与其他遥远国度紧密联系的机会。印尼学者李卓辉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寄予了厚望,认为这与600年前郑和传递的和平信息一脉相承,等等。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受到众多国家的热捧。去年10月份,亚洲共21个国家在筹建备忘录上签字,申请加入亚投行,今年3月中旬,英国不顾美国的劝阻,正式申请亚投行后,众多的西方国家,瑞士、挪威、法国等国家纷纷申请加入,在3月底,澳大利亚、韩国也赶上了加入亚投行的末班车。我们可以看到,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既是美国的同盟国,又是TPP的成员国,均被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所吸引。   另一方面,从制定规则上看,TPP设置的规则非常的严格,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适应这些规则尚且不易,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对规则的适应度就更低了。现在TPP的谈判到了攻坚阶段,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不能碰触的底线。《经济学人》对TPP最终达成的效果不抱信心:“TPP设计时希望是一块金子模型,最后经历多方协调可能只能做成一块银,而最终的成品可能只是一块铜了。”相比之下,“一带一路”奉行包容性发展,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主张共享机遇,共享繁荣,实现合作共赢。互联互通的政策有助于防止某一个国家在发展中“掉队”。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对周边国家有更大的吸引力,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周边环境。   综上,“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最重要的国家战略,通过大规模投资、技术输出等方式,带动周边国家经济起飞的同时,也必将深化我国的对外开发格局,加快我国的剩余资本顺利走出去,而这一过程也将对美国的亚洲战略形成对冲作用,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周边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向阳.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J].国际关系评论,2015(01).   [2]储殷,高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5(02).   [3]薛力.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面对的外交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5(02).   作者简介:商 薇(1982-),女,汉族,山东淄博人,中共淄博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当前的位置 :
“一带一路”将为中国及周边国家带来切实利好
来源:天津北方网
 作者:柴莹 马k
 编辑:赵颖妍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卢树民作国际形势讲座报告
  天津北方网讯:3月27日下午2:00,“天津国际大讲堂”在天津博物馆准时开讲,应邀参加讲座的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卢树民就我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有关政策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等内容发表演讲。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新生代市场
卢树民作的国际形势讲座报告容纳近300人的天津国际大讲堂座无虚席
  “这些年,中国从一个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的中下等收入经济体,变成了一个人均收入8000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工厂、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又是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中国的变化带动了亚洲的变化,亚洲的变化带动了世界的变化。而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显露出潜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生代市场。”卢树民激动地说。
  2015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9%。这一增速在全球仍然名列前茅,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25%以上。
  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乏力,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贸易下降,金融风险增加,“这些都不可能不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卢树民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6.9%的增速“是一个不低的速度”,符合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外交新理念打造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周边地区是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经济利益最为密切地区,是中国崛起的地缘依托,对于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3年10月,习主席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把周边外交工作做得更好。为此,提出了“命运共同体”、“亚洲新安全观”、“亲、诚、惠、容”、“一路一带”等一系列周边外交新倡议、新理念和新举措,推动我国周边外交进入新阶段。
  卢树民说:“从中亚到东南亚、从东北亚到南亚,习近平主席的外访足迹遍布中国周边地区,以实际行动践行与周边国家的‘常见面、多走动’,体现出中国对‘周边’的高度关切,同时提高了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凝聚力。中国加强与周边各国‘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
市民聚精会神地倾听并记录着卢树民作的国际形势讲座报告
  深化与沿线国家合作实现共赢
  “一带一路”计划是我国以古代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基础,并结合沿线国家本身的发展计划设计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计划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为其他国家的参与提供了很多机会。”卢树民说。
  目前与“一带一路”计划密切相关的“亚投行”已经吸引了来自包括英国、法国等50多个国家的参与。
  卢树民感慨道:“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别国,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卢树民回答市民提问
  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必将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卢树民充满信心地说。
  “天津国际大讲堂”是市对外友协联合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博物馆、北方网、渤海早报主办,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工商业联合、天津长城宽带、天津电台滨海广播、中国经济广播新媒体基地共同协办,是天津首个面向社会公众的国际交流平台,也是天津对外友协创新国际交流方式倾力打造的全新品牌活动。讲堂的目的是提升天津市的国际城市形象,特别是让天津市民更广泛了解我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以及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经济社会,拓展公众国际视野。截至目前,“天津国际大讲堂”已成功举办三期,截至26日上午11点,第三期报名的人数就已经超过400人。(前沿新闻记者柴莹)
我来说两句
?&????????????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一带一路”大变局:重构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逻辑_凤凰财经
“一带一路”大变局:重构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逻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的&一号工程&,&一带一路&可能成为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国家战略,没有之一。如果仅仅把&一带一路&看成一个区域规划,那肯定低估了&一带一路&的影响。从历史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可能改变中国在宏观政策、经济增长、政府行为以及国际收支等方面的运行逻辑,也会对现有的国际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重构宏观政策的逻辑 &一带一路&标志着中央逐步从需求紧缩倒逼供给改革转向需求扩张配合供给改革的思路。2014年之前,中央的思路是通过相对中性的需求管理来倒逼供给改革,但由于内部反腐带来的地方政府消极怠工以及外部全球经济再平衡带来的压力,这种思路在实际执行中的紧缩效应超出了预期。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开始逐步摒弃需求紧缩的思路,先后采取了降准降息等需求扩张政策,但总体上看,对总需求的管理仍然偏紧。2015年可能成为真正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一年,而这次转折的核心抓手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新兴大国在经过起飞的初期都是依靠投资和出口,而经过高速的投资和出口增长之后,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经济增长点青黄不接的时候,都容易陷入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这个阶段往往需要政府政策思路的大胆突破和转型。美国在二战之后的马歇尔计划,日本70年代的列岛改造计划,都是如此。这两个计划对美国和日本经济带来了深远影响。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大战略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大转折点。 (二)重构国家资产负债表 从国际收支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新常态之下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改造计划,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重构亚洲乃至全球秩序的一次战略尝试。过去中国的开放是以贸易为中心的、被动的单向开放,未来中国的开放将是以投资为中心的、主动的双向开放,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中国在连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不仅积累了巨额的国内财富,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海外财富。截至2014年,中国已拥有6.3万亿海外资产,净资产达到1.8万亿美元,是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海外净资产国。但遗憾的是,中国如此庞大的海外净资产却一直伴随着&负收益&,这主要源自对外资产和负债结构的不匹配,即我们的对外资产60%以上是央行手中低收益的,对外负债则有接近60%是高成本的外商直接投资,两者的收益差导致我们在手握巨额净资产的同时却要向别人支付投资收益。从宏观上讲,这实际上是通过牺牲GNP来换取,并不符合国民福利最大化的原则。 扭转这种困境的关键在重构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即加快非央行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优化对外资产结构,提高对外资产的战略收益。过去央行集中管理外汇资产的结果是大量配置美债等资产,这种资产不仅经济收益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和美元做了嫁衣,妨碍了的国际化,不符合中国的政治利益。现在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的实施,推动国内企业赴海外投资,既能推动国家对外资产的多元化,又能拓展中国的海外存在,推动战略外交,一举两得。 (三)重构全球金融版图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重构还将深刻的改变国际金融版图,未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将大有作为,打破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IMF和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对国际金融版图的垄断。历史上,日本和美国在这个阶段同样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而当国家需要通过对外产能输出化解产能过剩时,外汇储备恰好可以用于为国内企业的海外拓展提供融资支持,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多边金融机构。美国主导建立了世界银行,日本主导建立了亚洲开发银行,这一方面可以支持本国的海外投资,另一方面也让两国在国际舞台上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这正是目前中国最为需要也最为欠缺的,而亚投行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这一窘境。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美国的西方盟友已经先后宣布加入亚投行,韩国、也基本确定加入,由美日垄断的国际金融版图开始悄然瓦解,这或许意味着一个金融多极化的新时代。 (四)重构经济运行的逻辑 &一带一路&可能点燃继1992年南巡、21世纪初入世和2009年四万亿之后的第四次投资热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投资热潮。第一次是1993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前,各地掀起市场经济的第一波投资热潮,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创纪录的62%。第二次是2003年,危机之后的产能收缩告一段落,在2001年入世的制度红利和人口红利叠加的影响之下,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迎来黄金增长期,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保持25%以上的高增长,直到金融危机爆发。第三次是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央果断推出4万亿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30%,拉动中国经济迅速触底回升。在那之后,投资便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之下持续回落。尤其是2013年八项规定以来,地方政府明显消极怠工,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以上大幅滑落至15%,创2001年以来的新低。 不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进入落实阶段,投资低迷的趋势可能出现逆转,中国经济的第四次投资热潮可能即将拉开序幕。从纯经济角度看,相关项目建设将直接或间接的拉动投资和经济增长。我们根据公开新闻收集的信息统计,各地方&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达到1.04万亿元,跨国投资规模约524亿美元,考虑到一般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一般为2~4年,2015年国内&一带一路&投资金额或在亿元左右;而海外项目(合计524亿,每年约170亿美元)基建投资中,假设1/3在国内,2015年由&一带一路&拉动的投资规模或在4000亿元左右。考虑到基建乘数和GDP平减指数的影响,我们预计将拉动GDP增速0.2-0.3个百分点。 (五)重构地方政府行为模式 从政治角度看,一带一路可能重新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由此产生的经济带动作用可能远超预期。就像一颗炸弹扔进炸药库,它不单是一颗炸弹,更是一个导火索,新一轮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可能随之引爆。各地方政府都已经认识到,&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的最重要的国家战略,没有之一。从2015年地方&两会&透露的信息来看,各地都在争先恐后的上项目,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这可能从根本上逆转近年来反腐导致的地方政府消极怠工现象,使地方政府被压抑的投资冲动重新爆发。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只把一带一路看成一个产能输出的中国式马歇尔计划,恐怕是严重低估了其影响。
[责任编辑:wangfei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15226
播放数:12919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带一路经济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