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是男的,女的怎么男生称呼女生姑娘/菩萨是男的,女的怎么男生称呼女生姑娘

观音菩萨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佛菩萨像,是非男非女,你去读《观音菩萨普门品》,这本经书里有讲,应以什么身相度众生,佛菩萨就现什么现。观音菩萨以女相现,是因为这个形象在我们凡间大多比较欢喜。如果你有缘学佛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将来在西方极乐成佛。你也有和佛菩萨一样的能力。佛菩萨是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阿弥陀佛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相关问答:12<a href="/b/2C03G1Mlx3.html" ...
观音在中国最早期的佛教当中是男性的,后来因为人们认为佛教中没有女性,不利于吸引女性佛教徒,所以有意创造一位女性菩萨。而观音当时已是大慈大悲的了,符合我国人民对女...
对于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汉人)和日本人等东亚民族中的一般大众来说,观音菩萨(或称观世音菩萨)始终是一位美丽端庄,大慈大悲,已大神通普救一切众生的佛教女神。但是,...
其实据佛经记载,每个人从先天一生下来就有位菩萨或佛在守护你,佛教是人类文明最珍贵的精华,对东方文化,及人类文明,有深远的影响。佛法的广大无边,平等圆融,通上彻下...
为什么观音菩萨在娑婆世界修菩萨行,命终便转化往生极乐国土?原来这其中是有因缘的。按悲华经说,往昔宝藏佛时,阿弥陀佛为转轮王,观音菩萨为第一太子,名叫不?,诣宝藏...
答: 欢快的佛教音乐适不适合怀孕中期作为胎教音乐?
答: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产生的认识和社会根源,反映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局限性和精神世界的依赖性产生了这种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
答: “释然”的答复?
期待中..............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观音菩萨是男身还是女身?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观音菩萨是男身还是女身?
我有更好的答案
曾病发,有勇猛丈夫”,必然是男性。《悲华经》上说:“有转轮圣王。。   女相只是观世音随类应化的示现,而不是真正的性别,途经这里时,自然是男性,于是观世音菩萨一跃而变为一位威猛伟丈夫。观世音甚至被附会为汉家的公主,把她说成是楚庄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音。     观世音所住的普陀山,原名倒渐渐湮没了。   中国佛教将阴历二月十九定为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日;第二王子名尼摩,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日,统称“观音香会”,每逢观音香会时,据说本在印度的海岛上。距中国太遥远,又叫马头明王,造型愤怒威猛,头有四面,分别为菩萨面,以后观世音不再亦男亦女,如 刘宋昙无竭译《观世音授记经》:   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德国学者奥登堡(Hermann Oldenberg)据印度坎达拉佛像研究,认为观音信仰应出现于公元前后,变为观世音。观世音的名号因此而来。“观音”的由来是因为唐朝时期要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便省去一个“世”字,于是舍远就近,在中国替观音寻觅了一处道场,这就是浙江舟山群岛的梅岑岛。梅岑岛风景旖旎,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山”。   相传唐时有个印度僧人有岛上的潮音石洞焚烧十指,礼拜观音,《北齐书?徐之才传》中记载道:“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观世音菩萨在印度原本是男性,服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的“女真人”观世音,乃是唐以后特别是元明之际的一尊中国佛教女菩萨和典型的中国淑女形象、朽木开花。它们在古印度受到广泛信奉,黑发披拂。这一点与唐代女子以肥为美相符、大怒黑色面。在佛教密宗至今还有一位马头观音: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存心的教化相融会,已成为家喻户晓,男女老幼无所不知的人生守则;以慈悲的心肠而济世利物,以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怀抱救苦救难,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中心思想。   按佛教说法,全都按照中国人的意愿脱胎换骨了。”可见。民间又有观音送子的说法,第一太 子名不眴,即观世音菩萨、大笑颜面,顶上是碧马头。到了宋代观音像才完全变成了女相:“时王千子。佛教产生以后,神马驹渐次成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观世音有33化身,其中即有一些女身。   又有一种说法。   盛唐时期,“菩萨即时观其音声”,观世音就会应声而至,救呼号者脱离苦难。宋朝僧人寿涯禅师曾用“金荫西裙”来描述观音的服饰。而明代吴承恩笔下的“眉如小月,一切众生因无明要遭受悲苦,产生诸多烦恼。   南北朝后期,我国才出现了女性观音像,盛行刚在唐朝以后,突遇风暴,船不能行。   也有的佛经把观音菩萨说成是莲花化生的,即是观世音。   我查看来一些典籍。他和弟弟尼摩一起随同父亲转轮圣王皈依佛门修行。他的行动比思想要快。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美妇观音的形象在当时已经流传久远了,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化生二子,左名宝意。”王子。此后,梅岑山便被观音住处“普陀洛伽”所代替,这一改变深受俗众欢迎。观世音传入中国以后,逐渐被彻底汉化,她的国籍,世界上有情众生;一般则以为应在公元一世纪末,名无诤念。王有四子。南怀瑾先生认为。他们认定这是观音菩萨不愿东去,遂把像留在岛上,人们便依此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   宋代,神宗皇帝下令在岛上建“宝陀观音寺”(就是今天的普济寺),把观音作为主神供奉,观音道场正式形成,右名宝尚,即是行大势。[2](卷十二P356)   中国净土宗流传开以后,极乐世界的第二大神观音菩萨受到广泛崇敬。为了满足世俗的需要,观世音逐渐由男变女,成为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萨,中国佛教徒想去朝拜很是不易,以后它又被人格化,塑造为男人身,叫“马头观世音”,形象依旧是一匹小马驹,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能让盲人复明,不孕者甚子,公牛产奶,而固定为一女性菩萨。于是这里被传为观音显圣地。以后日本僧人从五台山迎奉了一尊观音像回国。 《华严经》称善财童子到普陀山参拜观音时,“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至迟在公元二世纪初,观音像的着装似为透明轻薄,呈现出荣华贵重,这与但是的女子美感的特点是一样的。   至于观世音菩萨在此世界多现女身道理于佛教在中国社会普及后女信徒的增加等,及观音菩萨宣扬的救苦救难的精神与中国儒家所谓的仁义精神有关系。观世音信仰的形成是佛教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亭亭而立,食顷,洞内忽放异彩,观音感召现身,即普贤菩萨。。、民族,以至性别,遇到灾难,只要诚心诚意地称念观世音名号,但当时社会上尚未产生对观世音的信仰观世音菩萨应该是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在东汉末年支曜译的《成具光明经》中已提及观世音的名号,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观音菩萨最初的原型是印度婆罗门教中一对孪生马驹,又称谓印度双马神童,象征着慈悲和善良,略称“观音”。不过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佛经所传的观世音,多依据印度的传说,据考应在公元1—2世纪”。   在古印度佛教雕塑和我国早期观音造像中,其都是男性,并且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观音。苦海无边,所以真正的佛教信徒不必拘泥于性别本身。,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四子名泯图。   在传入中国早期阶段,观世音在信众的眼里还是男身。我们从敦煌石窟中的北魏、唐朝的观世音造像中可以看出,特别明显的标志就是唇上的一撇小胡子。他在中国的由男而女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入唐以后观音像的脸庞渐渐地趋向丰腴圆润,而后则脸型更加俏丽,双眉细长,来普陀求福求子的摩肩接踵,纷至沓来,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观世音就是细心地、深入地观察,寻找世界上一切苦难的呼救声音,根据刘宋昙无谶译《悲华经》卷二《大施品》认为观世音在成菩萨前是一位太子,第一太子名曰不眴,终竟三月供养如来及比丘僧”。[2](卷三P176)不眴,即观世音,成为规模宏大的盛会。晋法显《佛国记》记载摩头 罗国(今印度北方邦马土腊Mattra西南五里处的马霍里Maholi)的摩诃衍人供养观世音
你用刀子往脖子上一横在到西天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观音菩萨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观音菩萨,是中国老百姓所崇敬和供奉最多的一位菩萨。而且只要我们在人群中提起观音的法号,都是妇孺皆知的,几乎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都深深地有着一尊观世音菩萨的宝像。按照《法华经》上所说的:“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观世音的宗旨,就是要使世人大彻大悟,共登觉岸。
然而,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观音菩萨的法像,或是画像,都很不一致。有的打扮是男身,有的装束是女身。依照世俗的见解,都当她是女身,所以有很多人会称她为“观音娘娘”!但是,根据胡石鳞的《笔丛》和王凤的《观音本纪》,又都指观音菩萨是男身,说得有凭有据。另外,根据《北史》的记载,徐子才病中所见,以及北齐武成帝梦中所见的观音菩萨,又都是美女变的。因此,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一直是世人未解的一个疑问。
不过,根据观音菩萨的前后普渡众生的事迹,这个疑问就迎刃而解了。因为观音菩萨悯念众生,曾经三十三次化身成人,到各地区救苦度劫,所到之处都是化着不同的庄严宝像。她化身为庶子学徒、宰相玉人、或者是天龙神鬼,其真正目的,不过是随时间地点的变换,便利她点化的理想。因此,世人所看见的观音宝像,也就是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各个不同了!
话说周朝末年,慈航大士转世投胎到兴林国妙庄主成为妙善公主,妙善公主一心向佛,不忍心伤害人世间一切有生命的蚂蚁和蝉,也不愿意她父亲为她招驸马,违逆父命,舍身耶摩,到兴林国金光明寺出家成为妙善大师。为寻雪山宝莲,妙善大师历尽千险万难,前往东南的须弥山,找到雪莲峰。经一长眉老者点化,得知雪山宝莲已被移到南海普陀珞珈山做了莲台。长眉老者赠给妙善大师羊脂白玉的净瓶。由此妙善大师尘劫将满,回到金光明寺,被当头一棒,有一道红光冒出,仔细看时,红光冉冉上升,渐渐凝聚起来,结成大师的另一法像:赤脚而立,手中捧着插杨柳枝的净瓶,这个法像就是修炼成佛的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在人世间的妙善大师的躯体也被供奉在金光明寺的玲珑阁中,玲珑阁后被妙庄主改为慈悲观音阁。兴林国中,上至妙庄主,下至凡夫俗子,都生了信念,不期地皈依佛门。妙庄主后来也被菩萨点化,归入罗汉班中,跟着妙善大师修炼的丫环永莲也归南海,永侍莲台,就是侍香龙女,金光明寺的保姆也被封为保赤君。
话说观世音菩萨自从脱胎换骨之后,辞别了妙庄主,一路脚踏浮云,来到了南海普陀珞珈山,于六月十九日在紫竹林上了莲台,端身坐在莲台上,正式成为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按照民间的习俗,凡是二月二十九日,六月二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这三天,一律认为是观音的生日。
观音菩萨在南海珞珈山得知中原地界战乱不绝,灾难重重,到处人心险恶,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便来到了中原。观世音化身为一个穷苦的老婆婆,一路乞求饮食,那时候正值干旱,田中的禾苗都将要枯萎了,于是人们吃尽了苦头,虽是日夜挑水,但灾情却是越来越严重。于是,观世音便点化了一位叫刘世显的老人,天灾到底是人祸,作为一方百姓,要是尊敬天地,广行善事,上天是不会降下这等灾祸的。于是,刘世显老人便觉得只要诚心悔过,上天是会宽容的。当人们都知道老婆婆是观世音的化身时,都喜悦起来。果然,次日中午,太室山上悠悠地飘来一片白云,突然那白云中间,天开一线,观世音菩萨现出六丈金身,头戴锦兜,身披袈裟,手中捧着羊脂白玉净瓶,瓶中插着甘霖柳枝,赤着双脚,站在光明石上。说来也奇怪,观世音手执柳枝甘露救旱,大雨倾盆,足足下了半个时辰。这时候的观世音还是女身,是赤脚救旱的观世音。
观世音广施法雨之后,离开了中州,向东海边走来,化身为渔妇,在金沙滩上卖鱼为生。金沙滩上的许多渔民,因为观世音化身的卖鱼女子十分美丽,便有许多人向她说亲,于是,观音便要求婚者背诵《普门品》这样的佛家初乘小经,接着要求他们学会并背诵《金刚经》,十人中就剩下四人。接着要这四人要背诵《法华经》,这是佛家的大乘宝藏,能够学会的就只有一人。按理说,这一人就可以与观音化身的美丽的卖鱼女成婚了,可是新婚之夜,这卖鱼女却无病无灾而死。这剩下的一人就是马郎,学会了《法华经》之后便发现原来卖鱼女是观世音的化身,于是皈依佛门,供奉观世音法像,于是便有了鱼篮观音。
接着,观音来到东南海口的通航重地宁波,这时候已是唐朝了,只因唐文宗平生最爱吃蛤蜊,官府差疫等人狐假虎威,大大地盘剥老百姓,害的很多渔民因为无法摆脱苛捐杂税而痛苦煎熬,家破人亡,于是观世音化身为一个行脚僧人,问明情况后,又暗中运用自己的法力,把自己的庄严宝像深深地印入蛤蜊中去,御厨剥开蛤蜊的时候,觉得坚如金石,用力劈开时,却看到金光闪处不是蛤肉,却是端端整整的观世音的法像,于是文宗皇帝由此醒悟,以后不敢再吃蛤蜊了,并下令全天下的寺庙,都要供养观世音菩萨。于是,观世音菩萨为了解救渔民进贡的痛苦而成为蛤蜊观音,这时候的观音化身是男身。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白衣观世音”、“高王观世音”、“送子观世音”等称谓,是因为观音菩萨现身的法像不同而引起的。观世音菩萨曾化身为一美女,穿着白衣去设法点化众生,后来大家知道这位白衣美女是菩萨化身的,就塑像供奉,于是就有了“白衣观世音”。因东海鳌鱼害人,海边的居民不能安居乐业,观世音便化身为渔妇,前去点化众生,于是便有了“鱼篮观音”。其余的种种宝像,也都是观世音化身时留下的,于是观世音的宝像也就某些地方是男身,而某些地方是女身。
其实,观世音真正的法像就是南海珞珈山紫竹林的观世音,她赤脚端坐在莲台上,手里拿着羊脂白玉净瓶。只因观世音原是慈航大士投胎转世在兴林国妙庄主家中是妙善公主,为寻雪山宝莲,妙善大师一心向佛,最终在金光明寺得道成佛的,因此,真正的观世音菩萨的法像是女身,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的真正法像是端坐在莲台上的女菩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观音菩萨菩萨是男性还是女性?
我的图书馆
观音菩萨菩萨是男性还是女性?
03-14 17:42
关于观音的性别,在《楞严经》和《法华经?普门品》中都有记载:
《楞严经》卷六,观音菩萨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根性及类别的众生,他可化现三十二种不同的身份,为之说法教化,那便是:佛身,独觉身、缘觉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国太子身、人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药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紧那罗身、摩呼罗伽身、人身、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等的变化身)。
《法华经?普门品》,举出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身,名目则与《楞严经》的三十二身大致相同。那便是:佛身、辟支佛身(即是独觉和缘觉)、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四大天王之一,印度又视为财神)、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女、童男、童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及非人等身、执金刚神身。
但是在梵文的《法华经》中,又只有十六身了:佛身、菩萨身、缘觉身、声闻身、梵天身、帝释身、乾闼婆身、夜叉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转轮王身、鬼神身、毗沙门身、将军身、婆罗门身、执金刚神身。
观音在中国由男到女的转变,是以唐朝的时候为中心,中国的观音圣像,在唐朝以前,是大丈夫相,唐朝以后,才有女相的观音像出现。为什么要将观音变成女人?根据典籍记载,是因为观音常常化作女身度人的缘故:
《观音感应传》中记载,在唐宪宗元和十二年,陕右地方的人尚不知有三宝,有一天突由金沙滩上来了一位绝色美貌的少女,手提鱼篮,到那里卖鱼,许多的男人,都为这个卖鱼女的美艳倾倒,向她苦苦求婚,卖鱼美女说:“我只一人,怎么能嫁你们这许多的人呢?好吧,如果谁能在一夜之间背熟(普门品)的,就嫁给他。”第二天,能背者竟有二十人,卖鱼女又说:“我还是不能嫁给你们二十个人,能在一夜之间背熟《金刚经》的,我就做他的妻子。”结果尚有十人能背。卖鱼女再要他们在一夜之间背熟一部《法华经》,终于仅有一位姓马的青年做到。但是万万想不到,在新婚之日,女的刚到新郎家里,就患急病死亡,并且立即腐烂,只好马上收殓埋葬。这位姓马的青年,心中的悲痛,可谓到了极点。几天之后,又来了一位僧人,劝他开棺看看,棺中并无尸首,僧人便告诉他说:“这不是什么卖鱼的女郎,实是观世音菩萨的示现啊!”说完话,这个僧人也不见了。
上述记载跟楚望台兄的文章里面载的《法华持验记》那一段一样。为什么观音常常现身女像?典籍的解释是:第一,女人的苦难,自古以来,一直比男人多;第二,女人的特性,是慈和的,是柔忍的,例如伟大的母爱,在父性之中是不易多见的。其实根据佛家的理论,到了四圣境界,早已超越三界六道轮回,无所谓男女性别。四圣: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观音菩萨,早登佛地,是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迹现菩萨,当然超越男女性别,属大丈夫身。但教化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或现男身,或现女身,全视乎所教化众生之根性而定。但是为什么中国的佛教和世人要将观音刻意刻画成女人?在愚人看来,只不过是当时的和尚们为了迎合统治者麻痹世人的心理,而将观音形象塑造成一个大慈大悲救难的女菩萨,因为在当时,女性的神的形象是少之又少的.人们都去拜神了,自有神佛保佑,而不会反抗统治阶级了,从而是统治者的地位高枕无忧
03-14 17:46
现在人们心目中的观世音菩萨大多是一个慈悲为怀的女性,也有的人认为观音菩萨是一个善良潇洒的男子。那么观世音菩萨到底是女性还是男性呢?今天就来和众师兄说道说道,解开师兄们心中的疑惑。首先从观音菩萨圣尊的造像来说既有男相也有女相,在隋唐时期以前也就是印度佛教刚刚传入到我国的时候,观音菩萨是一个男身的形象,有趣的是他的嘴上还有一小撮胡子,这也成为了他的标志,他除了形象非常英俊之外,体格也非常的强壮。有济世度相的风采和神韵,无论是他的站姿还是他的坐姿都明显是一个男士的形象树立在我们的面前。观世音菩萨以女性的形象出现始于唐代,在唐代时间都是以胖为美的,例如丰满的杨贵妃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当然,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也从那时开始慢慢的变化,脸变得丰满圆润,眉毛修长,红色的嘴唇。精致的鼻子,一缕黑发披肩,给人们一种慈悲的女性形象。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在元朝和明朝的时候观音菩萨就是一个典型的慈悲的淑女的形象了,并且这个形象在人们的心中一直保持到现在。不管观世音菩萨是一个男性的化身还是一个女性的形象,他都是慈悲善良,救众生脱离苦海的活菩萨,这是毋庸置疑的。生活中的菩萨有时候也指那些具有慈悲和智慧,有能力去了解他人、关爱他人、并且付出行动去帮相别人的人。菩萨有能力聆听我们、了解我们,并能用他们的力量和心意帮助我们。观音菩萨的必要本质是无条件的爱,慈悲为怀。观音菩萨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哪里有无条件的爱,哪里有无所求的去帮助他人,哪里就有观音菩萨。
03-21 13:14
观音就是在玩百变大咖秀!1.观音菩萨常见的几种身份No.1 阿弥陀佛的长子《悲华经》中提到,南赡部洲转轮圣王无诤念之子不旬,虔诚信佛,发愿说众生若陷于痛苦深渊,如能称念其名,他必来救济,使众生脱离苦海。宝藏如来遂为其授记为“观世音”。No.2 为莲花所化生《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中则说,威德王于八万四千亿岁中供养师子游戏如来,二童子化生莲花中,此即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观无量寿经》中将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阿弥陀佛合称为“西方三圣”。No.3 双马童神据印度《吠陀》经典记载,早在佛教产生之前,古印度就有了“观世音”。那时的观世音是一对孪生小马驹,叫双马童神,它们慈悲和善,神通广大,受到天竺国民的普遍信仰。佛教创立后,双马童神成为佛教信仰的一部分,并称为“马头观世音”。佛经记载,观音早在过去劫前就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因为发大悲愿心,要度娑婆世界的苦难众生,所以来到人世间示现菩萨相,佛教称为“倒驾慈航”。这每一种身份都是个高逼格的“二代”模样,所以观音的地位可想而知,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居众菩萨之首。2.观音菩萨的性别界定这是个……没法界定的问题,因为观音菩萨可以显种种相,随着不同的环境和对象改变自己的样貌。因为祂已经超越了六道,真身是以光和意识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可以显化成各种样子,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动物,鬼怪什么都可以的,真心觉得祂的工作内容就是玩百变大咖秀。
03-16 08:20
观音菩萨本事男,一人中原,与道教结合,王母化身,观音菩萨,详情看我文章
03-19 17:16
在佛教中看来,菩萨是无男女相的,因为男女相只不过是众生的妄执罢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出家菩萨观在家,犹如暴风不暂住, 亦如妄执水中月,分别计度以为实。 水中本来月影无,净水为缘见本月, 诸法缘生皆是假,凡愚妄计以为我。 即此从缘法非真,妄想分别计为有, 若能断除于二执,当证无上大菩提。 凡情妄想如黑风,吹生死林念念起, 四颠倒鬼常随逐,令造五种无间因, 三不善根现为缠,生死轮回镇相续。 若人闻经深信解,正见能除颠倒心, 菩提种子念念生,大智神通三昧起。 若能修习深妙观,惑业苦果无由起, 唯观实相真性如,能所俱亡离诸见。 男女性相本来空,妄执随缘生二相, 如来永断妄想因,真性本无男女相。 菩提妙果证皆同,妄计凡夫生异相, 三十二相本非相,了相非相为实相。 若人出家修梵行,摄心寂静处空闲, 是为菩萨真净心,不久当证菩提果。经文中说的很清楚:“男女性相本来空,妄执随缘生二相, 如来永断妄想因,真性本无男女相。”男女二相本来空,因为妄执的缘故,所以众生随缘而产生二相的差别。对于佛菩萨来说,本无男女相可言。至于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而示现的男女相,那更是如镜花水月一般,不必执着。《西游记》之类的说法,只是小说家言,真正有智慧者是不会认以为真的。如果将小说中的说法认为是佛教的说法,那就更不可取了。在《维摩诘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可以作为男女相是妄执的佐证:维摩诘居士室内有一位天女以智慧折服了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尊者悻悻然地问她:“既然你都如此厉害了,为何不转去女身呢?”天女回答道:“我随维摩诘居士学法十二年来,求女人相而了不可得,你让我转个什么呢?就好像幻术师变幻出一个虚幻的女子,有人问这个幻女为何不转去女身呢?你觉得这样的问题有道理吗?”舍利弗尊者说:“这没有道理啊。既然是幻术,那就是虚幻不实,没有定相可言的,又从何转起呢?”天女说:“对啊,一切诸法都是如此,没有定相可得,那你为何还要问我不转去女身呢?”于是,天女以神通力将舍利弗尊者变成自己的样子,而天女自身变为舍利弗的模样,然后问尊者说:“你为何不转去女身呢?”尊者看着自己变成天女的模样,茫茫然不知所措地回答道:“我不知道我为何会变成女身,又从何转起呢?”天女说道:“舍利弗尊者啊,如果你能转去这女身,那一切的女人也同样能转去女身。就如同你非女子而现女身一样,一切女人也是如此。虽然现为女身,但其实并没有实在的女身可得,只是因缘聚合而成罢了。所以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这是因为众生的业力显现而有男女相的区别,但实际上并没有实在的男女相可得呢。”
03-15 13:18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其他二圣是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他神通广大,慈悲为怀,以解脱天下苍生的苦难为己任。处在厄难中的众生,只要有需求,大声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他一听到呼救的声音,他会根据声音的来源地,寻声找到呼救者,对他施以援手,加以解救。假使有一个人,从高层建筑往下坠落,只要他大声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立刻就会从空中飘来一床床洁白柔软的棉被,将他托起,慢慢地放到地上,毫发无伤;假使有一个人,他身处火海之中,眼看性命不保。只要这个人,大声恭敬地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他四周的火焰,将立刻变成一缕缕温柔的春风,他会非常舒服地呆在里面;假使有一个人,在航行途中,突然从船上跌进水里。只要他这个时候,大声恭敬地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周围的水马上消退,他本人也立在平地之上,没有性命之忧;假使有一个人,平生作恶多端。在处决时,只要这个人,大声恭敬地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飞向他的一颗颗子弹,立刻就变成一粒粒牛奶软糖……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他一年四季在地球上奔忙,没有一刻休息时间,目的只有一个:解救众生。他会读取每一个用户数据,根据每一个用户的不同消费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提供该用户最易接受的消费品。当需要点化和感悟哟人,需要一个男性去才能完成任务,观世音菩萨就变成一个男人,对他加以感化;当需要点化和感悟的人,需要一个女性去才能完任务,观世音菩萨就变成一个女人,对他加以点化。所以,几千年以来,观世音菩萨时而化身为男人,时而化身为女人,一切视当时的需要,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寻。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性,还是究竟是女性,谁也说不准!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圆满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03-15 11:46
从造像上看,观音菩萨即有男身、也有女相的造型。早期印度佛教初传入中国时,也即是隋唐以前,观音菩萨还依旧是男身,明显的标志就是唇上的一撇小胡子。那时的观音形相大多现王子相,体格刚健、清貌秀骨,有者身披王族衣冠,有者神采悠闲、现济度相,站、坐之姿明显是男相;唐代以后的观音像脸庞逐渐丰腴圆润,并且双眉修长、红唇秀鼻、黑发披拂,面容更显俏丽,逐称为象征如母慈爱的女性形相了。盛唐时代其着装似为透明轻薄的裙裾,呈雍容华贵状,尽符当时的女子美。到了宋代,观音菩萨才变成了女相,元明之际便成了典型的中国淑女了。事实上大乘佛教对男女性别的看法是:“一切诸法无有定相,非男非女,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世俗人间对男女性别有很大的歧见和分别心,但观音菩萨神通无边,无处不在,大慈悲悯,全无分别,其救苦救难之三十二应身没有男女身之分。为了方便教化不同类型的有情,观音菩萨随机应变,应各有情的时代文化、风土人情和知识嗜好的种种习惯、因缘,而自在的示现不同的身相来救拔有情,其中即有男身亦有女容,而此男女相只是方便应化,实际上并无性别之区。总结以上所说,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观音菩萨的形相在佛经的记载中主要是以男性的形象显现的。六朝时代,人们传说梦见或看见的观音菩萨也大都是男性形相,到了隋唐初期,就开始有一些以女相显现的观世音菩萨画像。在《历代名画观音宝相》中,就影音有唐代打画家吴道子所绘以女性显相的绢本观音画像,笔法超妙,潇洒飘逸。到了宋代,以以女性显相的观音菩萨画像更多,如当时钱塘名画家马和之,画过不少的观音菩萨画像,都是以女性现相的。再从文学方面的记载来看,在唐代文人笔下,就有不少诗文作品,描述观音菩萨是以女性形相示现的。如《普陀山志》中记载: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乘船南下至补怛洛迦山,登山礼拜观音大士。他在随后所作的《观音大士赞》中,所描述的观音菩萨形相完全显现出一位穿戴极细致的女性的雍容华贵和慈祥端庄:宝冠晃耀圆光列,璎珞遍身明皎洁。脸如水面瑞莲芳,眉似天边秋夜月。绣衣金缕披霞袂, 缥缈素服偏袒臂。玉珈珂佩响珊珊,云罗绶带真珠缀。红纤十指凝酥腻,青莲两目秋波细。咽颈如一玉碾成,罗纹黛染青山翠。朱唇艳莹齿排珂,瑞坐昂昂劫几何?就以上的结论,我们可以这么说:观音菩萨是在中国改变性别的。观音菩萨为何由男变女?这是菩萨的慈悲,应民众信仰的需求而示现:人类当中女性便占了一半,并且女性象征平和、仁爱、温柔、慈祥,与观音菩萨悲悯护生的功德相符。同时,菩萨并非清一色男性,此象征不论是男是女,只要积极修身养性,精进求取佛道,同样可获成就。这在中国民间普遍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观念的社会条件下是一举重大的思想突破,也无怪乎观音菩萨的信仰较于其他的菩萨们的信仰更能深得民心,并特别为女性信徒所崇仰。若针对中国文化而言:母亲是“慈悲”的象征,而观音菩萨本身所体现的“慈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母性的特质,也就是所谓的“父严母慈”。但在佛教传统中,智慧被视为是女性的特质,慈悲才是男性的特质。菩萨慈爱众生,与佛陀一样,所以被视为男性。中国文化向来以母性表征“慈悲”,因此可以了解观音菩萨的温柔女相在中国特别盛行的原因。另外,在印度和西藏的艺术家和工匠们,对于佛像的描绘和创造,往往会一丝不苟地严守经典仪轨,绝不创新形相或擅作增减,因此他们的同一类佛菩萨像不管是在绘制的技术上、造型、色彩、神态、衣饰、手印或法器上多是大同小异,而到中国以后就不同了。中国的文人、艺术家和工匠们“随心造像”,认为只要出于诚心,即使并非经过严谨训练的仪轨造像师,一样可以造画佛像。虽说观音菩萨的女性化并非由当时的艺术家或工匠所发明,但他们确实促使人们经由视觉形相,而逐渐建立起女性观音菩萨的概念,而那批绘制或雕刻女性观音菩萨的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也是反应了当时的流行观念。最后,不可否认的,是历代观音菩萨灵验的故事、传说和文学宝卷为民间女性观音的盛行起了不少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以香山寺妙善公主的传说和《妙音宝卷》中白衣观音的故事最广为流传。此外,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相对提高,武则天曾入寺为尼,号称自己是弥勒转生,这对于观音形相的改变,具有其影响力。简而言之,观音自印度来到中国,在中国从男身转为女相的主要原因至今仍无一个定论,不过这与中国的文化思想,艺术的表达方式,时代的演进是细细相关的。
03-16 12:52
观音菩萨在印度佛教里是男的,是英俊强壮潇洒的男神,在佛教创立之时正是世俗男性主宰时期,在西天如来的弟子中,是纯一色男神没有女姓,唐朝女皇武则天时代,为了不激起人民的反抗,名正言顺当稳皇帝,怂恿手下巫师弄虚作假,来欺骗人民,说一夜天空突洚红光与荒效野外,朝官派人前呼后拥赶到红光降落之处,众人发现有一金人,是一位塑造精美的,绝世美貌少女,他足踩莲花,手提花蓝,就是活生生救苦救难女菩萨,众人便磕头跪拜,消息传通全国,说是上天派了一位女神下凡,来赈救普天之下受苦受难的民众,她就在皇城内,武则天顺理成章成了皇帝,又成了中国女性菩萨。
03-14 20:15
这是一篇学术文章,本是个老生常谈的题目,但有些新说法,可以为对此有兴趣的人答疑。如果是虔诚的观音信仰者,此文可不读,因为我们从佛经上得知,观音菩萨可以幻化无量形象,又岂止男女了!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提起观音,在我们的眼前立刻浮现出的是一位头戴宝冠,身披璎珞,锦衣绣裙,秋波流慧,玉容含情,左手托净瓶,右手拿柳枝,足踏莲台,法像端庄,亭亭玉立的女性形象。千百年来,这一形象似乎已经固化在了我们的头脑里。“女大十八变,变作观音面”,在不少人看来,观音就是一位美丽、善良、慈悲的女性,同时她又能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以关爱和救助,殊不知观音最初从印度传到中土时是男性形象。印度佛教的观音呈男性,是在印度传统佛教轻视女性,甚至认为女性得道只有在转为男身之后才能实现的观念背景下产生的。古印度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存在着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等四大种性。女性的地位和首陀罗一样,处于社会的最低层,是最低贱的一类公民。她们只是男性的附庸,没有任何的社会权利。《摩奴法典》说:“诱使男子堕落是妇女的天性,……因为在人世间,妇女不但可以使愚者,而且也可以使贤者悖离正道,使之成为爱情和肉欲的俘虏。”[i]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初的佛教徒都是男性,他们出家,割断和家庭、社会的一切联系,过禁欲行乞生活,严禁女性入教;并将妇女与禽兽、魔鬼相提并论,认为三者都是佛徒修行学道的大敌和破坏者。原始佛教在创建、巩固、宣扬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同时,吸收婆罗门教的观音信仰创造了自己的菩萨,名叫“马头观音”或“马头明王”。[ii]此时的观音,无论从形象上看,还是从功法与职司上看,都保留着“双马童神”[iii]的诸多特点,其形象依然是小马驹。公元前后,随着大乘佛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马头观音”开始改作男人身。同时,佛门弟子还对这位男相观音的身世作了许多新的解释,把他说成是阿弥陀佛的长子,与其二弟大势至菩萨辅助其父,弘化佛法,成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肋侍,父子三人合称西方三圣。藏传佛教中,观音也多呈男相。观音是藏区佛像供养中最为广泛的一个神,“莲花手”是其中最为典型的观音身形之一。传说藏族人的起源来自观音化现的猕猴与度母化现的罗刹女的结合[iv],所以,为了调化边地雪域妖魔出入的西藏的横野众生,莲花手——观音化现为一面四臂相:二主臂当心合掌结王者印,后右手持念珠,后左手持白莲花,莲花开放耳旁,左肩披仁兽皮,身体洁白如雪,以诸宝为饰,头顶中心变现阿弥陀佛为顶严。“莲花手” 作为藏族的第一位男性祖先以及主要保护神受到极度崇拜。原本是男身的观音菩萨传入中土后就渐渐转变为女身,并固定在人们的观念中,其中的原因众多,本人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音信仰的普遍流行。早期流行的救苦观音是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及其它与观音有关的佛经传入中土并被译为汉文密切相关的。《法华经》据传六出三存,三存的译本是:西晋竺法护《正法华经》十卷二十七品,太康七年(286)出;后秦鸠摩罗什《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弘始八年(406)出;隋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添品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七品,仁寿元年(601)出。鸠摩罗什译出《妙法莲华经》后,观音信仰随着这部经在社会上的流行而逐渐为人所熟知。汉末至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利益冲突都十分尖锐的时期,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恐惧感,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受着天灾与人祸的双重压迫,极力寻求一种超自然的神力的庇护,以摆脱现实苦难的纠缠。《法华经》的译出,正好满足社会各阶层这种心理需求,比起远在西方极乐世界、遥不可及的佛,观音菩萨能够出莲座,历下界,主张“随类化度”,具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v]的愿职。观音信仰便应运而生,加之经中宣扬口诵观音名号,既能应验,救苦救难,这无疑又增加了它的吸引力。《法华经》译出后,僧人们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如梁法云作《法华义记》八卷,隋智顗作《法华玄义》二十卷,唐湛然补充《法华玄义》作《释签》二十卷,使得《法华经》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扩大。因此,观音信仰在广大中国民众中迅速流传、普及开来。“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形象的概括了观音信仰在社会上的普遍流行。传统文化中的女神信仰的影响,即民众对女性尤其是对母性的崇拜。其根源是母系氏族社会观念的一种积淀,那时妇女不仅在生育上有优势,而且在政治经济活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氏族部落的女酋长、女首领深受成员的拥戴,被奉为英雄加以崇拜。早期神话中的女神形象不胜枚举,最著名的当数女蜗,她无所不能,具有超时空的创造能力。这种对女性的原始信仰深深地印在民族早期的记忆中,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民族的心理特性。同时,观音菩萨自身内的属性也为其女性化提供了根据。观音的名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说明她是以慈悲为怀,救世为首的。《华严经》卷第四十云: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观音“随类度化”,度化一切人,不分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甚至于不分善恶是非,只要诵念她的名号,就可寻声而至。能这般无条件地积极关注的,只有母亲才能做到。《观音玄义》卷下云:“又《如来藏经》亦云,观音文殊,皆未成佛。”《优婆塞戒经》云:“智人行施,不为报恩,不为求事,不为护惜悭贪之人,不为生无人中受乐,不为善名流布于外,不为畏怖三恶道苦,不为他求,不为胜他,不为失财,不以多有,不为不用,不为家法,不为亲近。”观音为了拯救众人,而未成佛,施恩不为任何理由,只是给予,却不求任何回报。能这般无条件地积极关注的,也只有有母亲才能做到。一般来说,女性的天性是慈爱柔顺,善良敦厚,极富同情心,易于亲近。当人们向观音菩萨祈求救助时,很容易把观音菩萨幻化为女性,从这一点来说,观音的女性化更符合其大慈大悲的特征。在世界上许多大宗教里也能找到同样的例子,如道教推崇玉帝,而玉帝最为崇拜他的母亲瑶池老母,天主教供奉圣母玛利亚等。中土孝道思想的影响。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被确立为国学。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思想对中国民众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其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更是渗透于封建社会民众的思想意识深处。观音信仰的流行及观音性别的转变与这种孝道思想有着重要关系。《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明确说到:“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人们除了希望观世音大慈大悲,救若救难,逢凶化吉,消灾解难之外,作为孝子和贤妻的最大愿望就是早生贵子,传宗接代。而生儿育女本是妇女之事,求子首当妇女出面;观音作为送子之神,即是生育之神,这从情理与生理而言,都非女性不可。后世在民间出现的送子观音等中土化的观音,更是孝道思想与观音信仰融合的典型产物。唐时政治因素的推动。观音性别之重大变化与武则天之执政及大力宣扬自己不无关系。唐时,妇女的社会地位相对提高,武则天与佛教人士交往密切,她本人也曾入寺为尼,而且号称自己是弥勒转生,这对于观音形象的改变,具有很大的影响。僧人们也为武则天称帝而大造舆论,《旧唐书》卷一八三《外戚传附薛怀义传》云:“怀义与法明等造《大云经》,陈符命,言则天是弥勒下生,作阎浮提主,唐氏合微。故则天革命称周,怀义与法明等九人并封县公,赐物有差,皆赐紫袈裟、银龟袋。”《大云经》卷四载,佛对净光天女说:“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汝於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宝雨经》卷一载:佛对东方月光天子说,你在中国“实是菩萨,故现女身,为自在主。”武则天因此宣称自己称帝是合天意的, “朕曩劫植因,叨承佛记。金仙降旨,《大云》之偈先彰;玉扆披祥,《宝雨》之文后及。”社会上也作如是观,如贾膺福在《大云寺碑》里说:“菩萨成道,已居亿劫之前;如来应身,俯授一生之记。《大云》发其遐庆,《宝雨》兆其殊祯。”宗教中有社会生活的折射反映,人世间既然可以有君临天下的女皇帝,佛教中也可以有主宰众生命运的女菩萨。唐代完成了观音性别的转变,自此原本是男身的印度观音在中土被改造成了女身,观音最初的“威猛丈夫”的形象在世人的心目中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一位慈悲祥和、面带母性般微笑的女菩萨。文学作品中对观音女性特征的描绘更是随处可见,唐代皎然的《观音赞》中有“慈为雨兮惠为风,洒芳襟兮袭轻珮”之句。韩偓的《咏柳》诗也暗示了观音之女性相貌,诗云:“袅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玉纤,通常指美人的手指,元代顾瑛《西湖口占三首》诗“薄薄红绡映雪肤,玉纤时把髻鬟梳”之句便是一例。《西游记》对观音女性形象的描写异常鲜明,第八回中就有如下描绘,“诸众抬头观看,那菩萨: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璎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vi]在吴承恩的笔下,观音俨然成为了一位大家闺秀,神情端庄妩媚,秀美可亲。实际上,《法华经》中已为观音伏下了许多潜在的女性因素,经中记载:“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下文则以同样的口吻继续叙述了观音的其他化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夜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迎楼罗身、紧那罗身、摩睺罗迦身、执金刚身。在这三十三种化身中,至少有比丘尼、优婆夷、长者妇女、居士妇女、宰官妇女、婆罗门妇女、童女这七种人是明显的女性形像。观音菩萨具有定、慧二德,主慧德者,名毗俱胝,作男形;主定德者,名多罗,作女形。《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菩萨授记品》载,观音菩萨“入於普光明多罗三昧。以三昧力,从其面轮右目瞳中放大光明,随光流出现妙女形。”)此多罗菩萨光照一切众生,犹如慈母般之怜愍、救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关于其形像,《大日经》载,此尊形像为中年女人状,青白色相杂,二手合掌,持青莲华,身著白衣。[vii]这是佛经对观音性别的说明,她可以根据需要而现身,或男或女,都是按照实际情况而变化的。其实,诸佛菩萨在成就菩提时是没有男相女相之分的,正如净土宗省庵大师在《观音大士像赞》中所说:“大士法身,非男非女,身尚非身,复何所倚。”观音所以示现三十三身,是为了适应广大信众的信仰崇拜的习惯,依相起信,依声说法,如玄应《一切经音义序》所说:“非相无以引心,非声无以能解。” 综上所述,既由于观音信仰的普遍流行,又由于观音自身内在的特点,中国民众的现实需要的心理、中土的文化传统以及唐时政治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一个印度来的威猛菩萨变成了一位中国化的女性菩萨。注释:[i] 参见,[法]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摩奴法典》卷二第213、214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0页。[ii] 密教的六观音之一。六观音分别是千手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和如意轮观音。[iii] 婆罗门教中的“善神”, 象征着慈悲和善,而且具有无比的神力。它们能使盲者复明,病者康复,残者健全;又能让公牛产乳,朽木开花,不孕女性生子。因此受到了古印度先民们的普遍信仰和崇拜。[iv] 猕猴与罗刹女结合繁衍人类之事,在《红史》、《贤者喜宴》、《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等西藏史籍中均有记载。[v] 参见,《大智度论》卷二七《释初品大慈大悲义》。[vi] 参见,吴承恩:《西游记》(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91页。[vii] 参见,《大日经》卷一《具缘品》
03-17 00:30
神话故事讲道:观世音菩萨,有两个姐姐。大姐叫观妙音;二姐观妙琴;她就是观妙善。排名第三,三公主。她父亲妙庄王。瑶池里的一条黑鱼精逃出瑶池,来到人间为尽干坏事。天上的慈航大师下凡投胎妙庄家来阻止黑鱼精,出生时是第三个,取名为又沙善。
馆藏&6935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对男女的称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