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阿城区石化总厂是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工厂?

2001年—2005年哈尔滨市总工会大事记
作者:admin
阅读(829) 评论(0)
  2001年  2001元旦、春节期间年,市总工会组织各级工会采取分行业调查、分情况救助、分渠道筹集等办法,坚持实行地区、系统、单位责任制。区县(市)政府拨款281.7万元,区县工会筹集65.1万元,各委办局和基层工会筹集565.8万元,社会各界筹集66.3万元,扶贫基金会拨款15.5万元,共计1 144.4万元。市委、市政府组成44057人参加的慰问团(组)7411个,党政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慰问各类生活困难职工91839人,发放救济款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折合人民币1113.7万元,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做好事56912件。  同年3月,哈尔滨市召开区、县(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17个单位的典型经验。  同年3月,由市总工会、市经贸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共同举办、市总工会具体组织实施“发动全市职工开展科技创新攻关解难建功立业”活动。经过近9个月时间,全市共实施完成10万元以上较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96项,创造或节约价值8506万余元;攻克生产技术关键1800项,创造效益1.7亿元;与市经贸委联合组织的国家及省市立项的9个重大攻关项目有8个如期完成,创造经济效益3600万元。在2002年组织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中,市总工会选择能够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10个重大科技改造项目,组织重点攻关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哈飞集团开发研制的汽车覆盖模具集成,使汽车模具国产化水平从30%提高到70%,年节约资金800万元。  同年3月,市总工会、市经贸委、市劳动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外资管理局五单位联合出台《哈尔滨市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试行)》。就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的职权、职工代表的构成、职代会的组织制度、企业工会工作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下发《关于在全市非公有企业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的通知》。12月末,省总工会在哈尔滨召开全省非公有制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现场会,市总工会、飞云实业有限公司和安埠电气安装队等单位分别介绍经验。是年,全市423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职代会制度。  同年3月,针对一些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市总工会牵头联合劳动、信访、司法、新闻等七个部门开展以“帮您讨工资”为主题的“一号行动”。在不到一个半月时间里,查处121个拖欠职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这些单位整改后,召开全市性的现场兑现大会,当场兑现工资360余万元,其余480万元由用人单位制定还款计划限期给付。这项活动得到职工群众的热诚拥护,也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同年3—4月,市总工会以“新世纪、迎奥运、促群体”为主题,组织保龄球、职工健美操、环城赛跑、乒乓球等多项职工体育比赛;进一步推广普及第八套广播体操。全市85万职工参加上述比赛和活动,占职工总数的56%。同年,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文体部和全国体育科学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职工体育理论研讨会”上,市职工体协撰写的《应对入世挑战创新职工体协工作》等3篇论文分获二、三等奖。  同年3月,启动“四五”普法教育,市总工会制发《关于在全市工会干部和职工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成立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普法教育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各基层单位也制订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四五”普法规划。6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政研室主任李永海专程来哈,就新《工会法》及相关知识举办专题讲座。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各区、县(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市直机关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部分工会领导干部近千人出席。  同年4—11月,举办第七届职工“技运会”。全市14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近40万职工参加。产生“市最佳技术能手”18名、“市优秀技术能手”41名、“市先进技术能手”55名和基层推荐“市技术能手”25名。陈志明等15人获得晋升高级技师、孟令军等65人获得晋升一级职业资格的奖励。?  同年4月,由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文化局、哈报集团、市电视台联合举办“世纪之春”职工文化艺术节。历时一个月,组织专场文艺演出586场,近53万职工参与活动;收到职工摄影作品1.7万幅,书画作品9717幅,职工新创作歌曲168首。  同年5月,开展哈尔滨市第三届“安康杯”竞赛,竞赛的主题是:“我要安全、我懂安全、人人尽责、确保安全”。中直、省直、市属10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参赛。本届竞赛最大特点是上升到科学规范管理层次,融入更多的科技含量。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发挥本企业信息网络发达的优势,在MIS网上建立安全主页,开设安全违章曝光台、反违章论坛等栏目,把安全教育覆盖到车间、班组和职工家庭;燃气总公司通过电脑网页,下载国内外先进燃气安全管理信息,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4个单位被评为第三届“安康杯”竞赛全国优胜企业;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等11个单位被评为省级优胜企业;第一机器制造厂等11个单位获市级优胜企业称号。  同年6月,围绕纪念建党80周年,市总工会组织开展“党在我心中”职工演讲比赛。全市有12万余名职工参加126场演讲活动。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党在我心中”职工演讲比赛中,哈尔滨市荣获优秀组织奖  同年8月,市总工会在轴承集团公司文化宫举办新《婚姻法》知识讲座。有关专家就新《婚姻法》的修改背景、指导思想及增设的涉及婚姻家庭领域中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等具体问题进行专题讲解。各区、县(市)、局(总公司)、直属企业工会干部和轴承厂职工400多人出席。同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由市总工会牵头,市依法治市办、市劳动局、市妇联、市信访办、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哈报业集团等单位参加的劳动保障宣传咨询活动在中央商城门前举行。全市7区,30个委、办、局(总公司),28家直属大厂,16家省属在哈企业分别组织人员参加活动。共向市民散发宣传单4万余份,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案件200余件,解答相关问题2000余个。10月,市总工会印发《关于开展“一法一例”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其中“一法”即《工会法》,“一例”即《哈尔滨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11月,市总工会在索菲亚教堂广场举办“一法一例”宣传咨询日活动,向市民散发宣传品两万余份,现场解答问题2 800个。随后举办新《工会法》知识讲座,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关怀为全市工会干部作专题辅导。  同年10月,市总工会发出《关于开展向李庆长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李庆长是哈尔滨电业局道里供电局变电亭一班原班长、高级工人技师,现任哈尔滨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他将自己的传呼号码向社会公布,作出承诺“有事情请呼我”,以满腔热情竭诚为广大用户服务,先后被授予哈尔滨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决定》作出后,全市立即掀起向李庆长学习的热潮,以劳动模范或先进人物命名的共产党员服务小分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商业、房产物业、企业后勤等行业登门服务蔚然成风。  同年,全市实行厂务公开企业2994家,其中国有企业2 252家、集体企业590家、国家与集体控股的公司制企业152家。全市有2494家企业的厂务公开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同年,市总工会总结北斗星大酒店、三平木业公司等私营企业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作法。是年,全市推行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单位达3436家。其中,国有企业1 372家、事业单位898家、集体企业661家、外资企业178家、私营企业327家,合同兑现率91%。区、县(市)、局(总公司)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28个  同年,市总工会组织全市女职工开展“女职工素质自我达标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是围绕思想进步、爱心助人、岗位创新、自学成才、文明家庭五大方面。活动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定目标、自加压力、自学拼搏来实现自我达标。当年,全市有3万多名女工参加活动,占女职工总数的30%。?  同年,市总工会受理信访273件,先后为600余名职工协调解决上访问题;进行工会劳动法律援助案件380件,会同劳动监察部门查处320件,涉及职工4 000余人,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2002年  日,哈尔滨市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市总工会举行全市工会系统“扶贫济困送温暖”大型募捐活动。短短8天各级工会发动群众捐款人民币35万元;生活用品、衣物等25万件,原煤50吨、米面36吨、生产物资3 000余件,折合人民币325万元;款物总计360万元。4月29日,市总工会举行募捐运送活动仪式。市级有关领导和各捐助单位的党政领导、工会干部500余人参加。  同年4月28日,市总工会家政服务中心与市妇联家政共同举办了以“平凡岗位、和谐家政”为主题的全市家政员演讲会。  同年5月,召开第四届“安康杯”竞赛动员大会。100家中直、省属在哈企业和市直骨干企业参赛。竞赛的主题是加强宣传培训、促进安全生产。  同年6月26日,哈尔滨市第二十九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单位(集体)代表大会在市工人文化宫召开。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770名劳动模范,156个先进单位和202个先进集体代表出席大会。会上授予孙锡文等19名同志哈尔滨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同年6月,为推进厂务公开,把党的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根本指导方针落到实处,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市经贸委、市监察局联合开展评选“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好厂长(经理)&活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瑞松、黑龙江省通信公司哈尔滨分公司总经理孟庆龙等10人当选;哈尔滨热力公司经理于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哈尔滨轻型车厂厂长姜君等17人获提名奖。  同年年6月,哈尔滨市召开“一帮一”扶贫解困深化工作会议,作出加强资金管理,在提高脱贫率、吸引社会参与、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上实现新突破的工作部署。  同年6月,市总工会作出《关于开展向武永合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武永合是哈尔滨建成集团有限公司焊接工人、高级工人技师。凭着一手焊接技术绝活,在生产最关键时刻解决许多最关键问题,为企业赢得巨大经济效益,先后被授予哈尔滨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决定》作出后,市总工会组织以武永合为代表的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区、县(市)和企事业单位巡回演讲报告21场,听众达3万余人。同月,市总工会召开弘扬“哈尔滨精神”劳模代表座谈会。市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庆长、市朝鲜民族艺术馆馆长王春英等12位劳动模范代表发出带头弘扬“哈尔滨精神”的倡议书。  2002年6月,市总工会制发《哈尔滨市新建企业工会工作达标方案》。其中规定新建企业组建工会后要依法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会代表职工围绕企业劳动用工、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职工基本劳动权力问题同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会与企业每年就劳动报酬问题进行工资协商谈判;工会要帮助指导职工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同年,市总工会总结推广新建企业哈尔滨华雨制药厂、阿城华茂公司组建工会后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经验。  2002年7月,市总工会与市劳动局、哈报业集团等联合开展帮助职工追回养老保险金的“四号行动”。各级工会组织300余名劳动管理协察员和监察员,先后监督检查千余家用人单位,接待职工投诉3 000余人次,受理电话投诉4 400个;通过新闻媒介曝光并处罚违规单位410个,帮助万余职工追回养老保险金800余万元;依法责令316个用人单位为27万职工缴纳养老保险金。为此,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在哈尔滨市召开现场会暨经验交流会。  同年7月,哈尔滨市政府组织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由市总工会副主席带队,市安全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消防支队参加的安全检查团,采取“听、查、看、议”的方式,对尚志市等单位安全工作进行考核,现场抽查7个所属单位,分别提出加强安全生产的指导意见。  同年7月,哈尔滨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的意见》,提出8点要求,即:认真学习“两办通知”,营造大力推进厂务公开的良好氛围;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必须实行厂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职工民主权益,坚决防止和有效克服形式主义;推进厂务公开向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延伸,使厂务公开的要求融入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之中;加强厂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建设;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加强厂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开展厂务公开自检自查与互检互查工作。同月,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学习贯彻中央“两办通知”精神专题讲座。  同年8月,市总工会举办“三精杯”哈尔滨市职工横渡松花江游泳比赛,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40个代表队、500余名游泳好手参加角逐。东轻集团公司获得男子10人组冠军,阿继集团和东安发动机集团公司并列男子5人组冠军,省医院获得女子5人组冠军。。2002年,市总工会与市卫生局联合下发了45号、63号、120号文件,组织各区县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工作,布置对职业病危害情况的摸底调查,对辖区内所有生产、加工和经营含苯及其化合物的行业和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又与市卫生局、市经贸委、市劳动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有毒有害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生产、销售、使用专项整治工作。   同年9月,全国总工会在青岛召开全国工会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法律监督工作会议,哈尔滨市总工会《关于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中亟待解决问题的思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工会组织维护职能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两篇经验在会上交流,并被收录到《全国工会法律工作经验汇编集》中。12月,在全省工会法律工作考核评比中,哈尔滨市总工会被评为优胜单位,并已连续五年获此荣誉。  同年10月,市政府与市总工会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市长石忠信出席并作重要讲话,要求从促进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支持工会工作,以多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根本出发点,切实抓好会议确定事项的落实。会后形成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哈尔滨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试行)》。  同年12月,为整合资源,搭建帮扶平台,使扶贫解困送温暖工程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市总工会成立“哈尔滨市总工会困难职工救助中心”,并建立市总工会救助中心,区县(市)总工会救助工作站,基层工会救助组织为主体的三级帮扶网络。救助中心的宗旨: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良好的形象优势,通过“困难帮扶、法律援助、信访接待、职业介绍”,构筑履行工会维护职能的绿色通道,实行快捷的“一站式”服务,直接为困难职工群体办实事。救助中心的工作原则:一是坚持思想救助和资金救助相结合;二是坚持突发性问题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三是坚持昼夜服务、有难必帮;四是坚持资金、物资救助与政策、舆论救助相结合。救助中心成立当天,就为前来申请救助的董洪涛等8名困难职工发放救助款物合人民币6500元,为求职的65名下岗职工提供41个就业岗位。12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扶贫解困送温暖& 关怀赢得百姓心”为题播放有关哈尔滨市救助中心的专题新闻。  同年,市总工会女工部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开展“女职工双文明建功立业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同年,市总工会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与各区、县(市)总工会和部分企业工会成立的63家职业介绍服务站,共接待登记求职人员1.5万人次;提供用工信息1.1万余条;安置下岗人员9 800余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8000余人;常年为100家用工单位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同年,经劳动部门资质认定,把市职工大学作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设置家政、计算机理财、营销与储运、物业管理、花卉、面食、厨师、中医按摩、编织九个专业。形成以职工大学、帮扶中心、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为链条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安置工作格局。  同年,市总工会为加大扶困助学力度,开展救助弱势群体及下岗特困女职工活动。全市11.3万名女职工参加扶困助学捐助活动,捐款达30.5万元,帮扶特困女职工子女2 600余人。市总工会划拨扶困助学专项经费20万元,救助特困职工子女170余人。?  同年,市总工会开展“女职工素质自我达标”活动与“四自”教育相结合,与建功立业竞赛相结合,与维权工作相结合,与评先工作相结合。到年底,全市有29万女职工参加素质自我达标活动并实现自我达标。?  同年,市总工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就职工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成因、特点及对策开展调研。调查表明,截止上年底,全市停产半停产及亏损国有企业2900多户,涉及职工61.3万人;拖欠职工工资的企业1396户,涉及职工14.4万人;欠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1亿多元,拖欠离退休职工养老金5.2亿元;拖欠教师工资3.4亿元。另外,一些国有企业负责人、承包人的冷漠不负责任,个别政府部门处理问题的方式及有关调整劳动关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法规政策的不配套等,都成为职工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潜在因素。为此,调研组提出进一步推进社保制度、加快再就业工程的实施等六个方面的对策,受到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当年,职工因拖欠工资问题上访案件占职工上访总量的56%,市总工会按属地和归口处理上访案件的原则,对处理结果进行跟踪问效。最后,上访的8 600余名职工中,有96%领回了被拖欠的工资,上访职工普遍表示满意。  2003年  2003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市共组成慰问团组9566个,参加走访慰问活动的党政干部及工会积极分子12073人,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含离退休)49770户,市级以上劳模616人,生活困难的工会干部83人,成立义务服务小组1814个,解决实际问题4520件次,做好事8329件次,发救济款1722万元,发放救济物资折合人民币234万元。市总救助中心 “两节”期间接待3000余名申请救助人员,发放救助款14万元,为80家用工单位免费推荐400人。  同年1月14日,针对“1·11”方正县宝兴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市总工会紧急下发《关于开展安全大检查的紧急通知》。并会同相关部门,检查巴彦、木兰等县市。  同年1月18—19日,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到哈尔滨市,对困难企业建成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二工具厂、哈尔滨纺纱厂及六户困难职工、一户劳模家庭走访慰问,并亲自到困难职工救助中心视察指导工作,给救助中心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为救助中心拨款50万元。  同年1月,市总工会表彰奖励2002年度职工读书自学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同年2月,市工人疗养院在太阳岛整体改造中迁至道里区地节街175号,在职职工全部退职、退休。  同年3月,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02年度开展“女职工双文明建功立业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同年4月,市总工会、市安全办、市建设局联合召开2002年“安康杯”总结表彰大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等13个企业被评为优胜单位。受全国性“非典”影响,第五届“安康杯”竞赛活动的重点放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建筑安装企业。竞赛的主要内容,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农民工安全和身体健康。市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连发四期简报,总结推广市第一建筑公司等单位预防“非典”经验,《中国安全生产报》以“防非典促进‘安康杯’竞赛——哈尔滨编制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网”为题,专题报道哈市建筑企业预防“非典”的经验做法。  同年4月21日,市卫生局、市总工会联合转发省卫生局、省总工会《关于转发卫生部、全国总工会卫法监发[2003]62号文件的通知》,落实卫生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2003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于4月25日-5月1日,在全市组织开展2003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确定主题为“职业病防治是企业的责任”。各区、县(市)结合当前职业卫生工作的实际,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开展活动。各级工会组织、医疗单位、企业医院在市中心设立十几处宣传、咨询点,向广大市民宣传职业病防治知识,还深入到职业病高发企业开展登门服务,进行职业病普查和防治咨询活动。  同年4月至11月,举办哈尔滨市第八届职工“技运会”。全市116家企事业单位、近40万职工参加,进行20个市级工种(项目)的决赛。本届“技运会”产生“市最佳技术能手”20名,“市优秀技术能手”41名、“市先进技术能手”42名、“市技术能手”100名;李艳君等12人获得破格晋升两个技术等级、王金忠等60人获得晋升一个技术等级的奖励。?  同年5月,市总工会、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市经贸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监察局联合下发《关于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通知》。积极引导,逐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从2003年开始,市总把非公企业职代会建制工作纳入区县工作重要日程。 同年6月,哈尔滨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推进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建设工作会议。动力、平房、太平、南岗四区和阿城市交流了相关的作法。  同年6月,城市“一帮一工程”第一轮帮扶结束。哈尔滨市共筹措帮扶资金1643万元,启动项目3912项,投入帮扶资金726万元,为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贷款662万元,医疗、生活救助274万元。经过三年帮扶,使第一轮城市“一帮一”扶贫对象全部脱贫。期间,全市各级“一帮一”领导小组共组织自检自查216次,抽检联检12次。市“一帮一”办公室编发简报84期,新闻稿件108篇,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81次播报哈尔滨市“一帮一”工作。  同年上半年,有54万名职工参加“钻研一门新知识、掌握一种新技能、提一项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改革一项新工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8100余项。被采纳12300项,获经济效益17732万元;完成经济技术创新成果4300项,其中,实现5万元以上的创新成果1023项,创造经济效益28681万元。  同年7月,市人大内司委首次对《哈尔滨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进行执法检查。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召开市人大代表、职工代表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走访查看政府劳动监察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协作情况,深入哈尔滨酿酒总厂、利民开发区等企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对哈尔滨市执行《哈尔滨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10月,市总工会举办贯彻《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条例》知识竞赛,有14支代表队参赛。哈飞工业集团公司代表队夺冠并代表哈尔滨市参加全省比赛。?  同年7月,针对一些企业用工不签合同、职工投诉增多的状况,市总工会与市劳动局、市依法治市办、《新晚报》联合开展以“帮您签合同”为主题的“六号保障行动”,组织劳动保障监督员对3700个用人单位进行执法大检查。受理职工投诉1675件,处罚违法用人单位71个,下达整改通知书1405份,整改到位731户;新签、补签劳动合同5.7万份、集体合同785份;重签工资协议117份;清退非法用工3443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888人。全国总工会派员来哈尔滨市调研,肯定保障行动“可作为一种模式向全国推广”;《中国劳动保障报》头版头条以“劳动关系不能弄成糊涂帐”为题,报导哈尔滨市工会组织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做法;全国有11省7市的工会组织来电、来函、来人索要文件和学习取经。  同年7月,经市领导同意,由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依法治市办和新晚报联合开展以签订劳动合同、工资协议为内容的保障行动。行动开展期间,全市检查用人单位3700余户,涉及职工12.8万人,受理来访举报投诉1675件,下达整改指令书1405份,整改到位731户;纠正不公平劳动合同2510份,签订劳动合同17000份,补签劳动合同4万余份,签订集体合同785份。此外还为职工补缴社会保险金692.7万元,清退风险抵押金36.3万元,为职工办理职业培训2015人,清退非法用工3443人,安置下岗人员4888人,对71个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罚款金额24.4万元。由于中央和省、市媒介的及时报道,此项活动在全国引起轰动效应。  同年7、8两月,市总工会组织 “东轻杯”职工十华里长游比赛、庆祝市冬泳协会成立20周年畅游松花江表演赛等多项竞赛活动。  同年8月,市总工会召开“全市创建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化职工,提升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经验交流会”,哈飞工业集团等单位介绍了经验。12月,市总工会下发《关于表彰2003年度全市职工读书自学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同年9月,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市经贸委、市监察局联合下发《关于推行大宗物资采购公开的意见》,就坚持大宗物资采购公开的原则 、建立大宗物资采购公开制度、大宗物资采购公开的主要内容、载体及程序、采购方法和建立大宗物资跟踪反馈责任追究制度等八个方面作出明确具体规定。10月,市总工会对哈尔滨市10家国有、3家集体、5家国有控股企业和两家事业单位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公开情况开展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家企事业单位中,有18家建立《防止和纠正采购不正之风的规定》、《物资采购责任制》、《物资采购比价管理条例》、《工程招投标公示制度》等专项制度。其余两家由于实行物资采购代理商和抹欠款方式,虽未建立专项制度,但也在公开采购的前提下进行。  同年9月,结合国企改制的全面展开,市总工会、市经贸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关于哈尔滨市加强企业改革中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和完善国有、集体、股份合作制企业职代会制度;强化国企改制程序中职代会程序。是年,建立并坚持职代会制度的企事业单位3 385家。其中国有企业1018家、集体企业600家、国有与集体控股企业69家、事业单位1357家、非公有制企业341家。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企业2734家,经职代会民主评议和上级考核,提职684人,调离149人,免职183人。  同年9月,市总工会组织召开“哈尔滨市科学指导职工健身活动研讨会”,来自30个单位、50多名代表参加研讨活动。  同年11月,与市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哈尔滨市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一次区县(市)乡镇企业、农村个体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11月26-28日,市总工会副主席万朝顺代表市政府,带领市总工会、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环境保护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有关人员组成的第六检查组,深入到阿城市、双城市、呼兰县,听取了政府关于职业病专项治理整顿工作的专项汇报,检查了12个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同年12月12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哈尔滨市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实施方案》。在第一轮“一帮一”工程的基础上,全市参加帮扶人数、帮扶项目、被帮扶特困职工人数均提高50%, 12月16日,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领导小组召开全市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动员大会。  同年,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再就业之星评选方案》。市总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市开展评选活动,评出再就业之星标兵10名,再就业之星100名。市总工会在全市组织开展“再就业之星”演讲活动,共演讲108场。在社会中营造关注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年底,市总工会获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省文联组织的“大庆石化杯”全省企业之歌演唱大赛优秀组织奖。  同年,市总工会出台《哈尔滨市新建企业工会工作达标方案》,到年末,全市有100个基层工会被评为市级新建企业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同年,市总工会下发《哈尔滨市新建企业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方案》。明确新建企业建设职工之家标准是:工会组织健全,能依法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实施送温暖工程和扶贫解困工作;开展劳动竞赛和科技创新工程等。当年,市总工会召开“新建企业工会建家活动经验交流会暨表彰大会”。全市工会组织共为职工办实事6330件,解决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1850个。?&&   同年 哈尔滨市荣获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4年  2004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徐德明走访慰问哈尔滨市的困难企业轴承集团公司、轻型车厂、哈机集团公司及六户困难职工。同时,视察“困难职工救助中心”,对救助中心给予高度评价。“两节”期间,市总工会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含退休职工)41863户,慰问市级以上劳模716人,生活困难的老知识分子、老书记、老厂长(经理)、企业中的军转干部和企办校教师1000余人,成立义务服务小组1716个,解决实际问题4250件次,做好事7823件次,发放救济款1943万元,发放救济物资折合人民币261万元。工会救助中心的职介网络还为困难职工提供就业机会,使150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同年2月,伴随国企改制的全面推进,市总工会会同市国资委制发《关于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加强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由市政府办公厅转发。《意见》要求,在改制过程中,企业要将改革政策、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公开,保证职工群众行使知情权;要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座谈会和邀请工会、职工代表列席有关会议等多种形式,保证职工群众行使参与权;要将企业改制 、职工安置方案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途径交由职工代表讨论,保证职工行使审议权;企业职工对国有资产是否流失,产权交易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改制能否保证企业发展,出资人和经营者是否维护国家、企业、职工、债权人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享有监督权;企业改制后,新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要保留职工代表董事和监事,职工代表董事和监事的产生,要依法民主选举,保证职工行使选举权。?  同年3月—2005年3月,市总工会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全市“名师带高徒”活动。全市25家国有大中型企业、50个高技能工种(岗位)结成市级师徒对子217对,建立企业、分厂、车间三级师徒关系的技术工人近3000名。有201对师徒对子被授予“模范师徒”荣誉称号,同时对师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徒弟给予晋升一级职业资格的奖励。本届活动全市共有191人晋升一级职业资格,其中:高级技师1人,工人技师57人,高级工93人,中级工22人,初级工18人。  同年3月24日,哈发[2004]5号《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道外区、松北区、呼兰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设立松北区,撤销太平区并入道外区,撤呼兰县设呼兰区。8区11县(市):道里区总工会、道外区总工会、南岗区总工会、香坊区总工会、动力区总工会、平房区总工会、呼兰区总工会、松北区总工会。五常市总工会、双城市总工会、阿城市总工会、尚志市总工会、巴彦县总工会、宾县总工会、依兰县总工会、延寿县总工会、木兰县总工会、通河县总工会、方正县总工会。  同年3月和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调研组和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先后对哈尔滨市实施“一法一例”情况进行检查。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工代表、工会干部座谈,并深入哈市南岗区、双城市、东轻公司等单位实地调研和深入检查。两个检查组对哈尔滨市贯彻落实“一法一例”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给予较高的评价。6月,为宣传落实新《工会法》,市总工会印发7000余册《工会法》,与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在索菲亚教堂广场开展相关法规条例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普法工作。  同年5月,市总工会召开哈尔滨市工会第十一次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对市模范职工之家、市模范职工小家、市工会基层工作先进单位、市优秀工会工作者、市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市荣誉工会积极分子进行表彰。年初,市总工会以“职工之家”为载体,在新建企业工会中开展以职工爱企业、企业干部爱职工和评选热爱企业的优秀员工、热爱员工的优秀经营者为内容的“双爱双评”活动,力求树立一种“企业有困难职工做奉献,职工有困难干部送温暖”的和谐氛围。  同年5月26—29日,哈尔滨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友谊宫召开。会议正式代表427人,特邀代表47人。市总工会主席王铁强代表第十四届委员会作题为《团结动员全市职工在“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的宏伟事业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工作报告。市总工会副主席孙青林作《财务工作报告》,经审会主任费德军作《经费审查工作报告》。大会通过《关于市总工会十四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市总工会十四届委员会财务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市总工会十四届经费审查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民主选举85名委员组成第十五届执行委员会。十五届一次委员会民主选举产常务委员会和主席、副主席。其中常务委员会委员19人:万朝顺、王勇、王连增、王英波、王铁强、方春梅、孙青林、李红卫、李克真、李桂梅、何群、杨宝成、张玉霞、郑兴裕、孟宪昌、费德军、徐乃滨、韩萍、薛东源。兼职副主席(基层工会主席兼任)杨宝成、何群、王英波。本届经审会由17名委员组成,主任费德军。  同年 7月,国家“安全生产万里行”在“龙塔”举行活动,哈尔滨市制作的30块“安康杯”竞赛成果展板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领导的称赞。为了扩大“安康杯”活动覆盖面,市总工会还把可口可乐哈尔滨有限公司、斯林百兰哈尔滨有限公司、上好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7家外资企业吸引和组织到竞赛活动中来,在全国首开先河。当年,全市参赛的565家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占107家。9月,在全省 “安康杯”竞赛经验交流会上,哈尔滨市的经验介绍得到较高评价。  同年8月,市总工会和市国资委联合制发《关于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坚持和规范职工代表大会程序的若干意见》。提出切实加强对改制企业履行职代会程序等四条要求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对国有资产负责和对职工负责的一致性、坚持“以人为本”依靠职工群众、坚持有利于推进改革,促进稳定等四条原则。  同年9月,组建职工劳动福利事业管理中心,地址在道外区公浴街8号。主要职责是按照“管理、指导、协调、服务”八字方针,对全市职工劳动福利事业工作实行宏观指导和管理。  同年10月,市总工会同劳动和建设部门联合开展以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为主题的“帮助农民兄弟要工钱专项执法检查百日攻坚战”活动,为1.8万名农民工解决被建筑企业拖欠的4000余万元工资问题。  同年11月30日,哈尔滨市第三十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单位(集体)代表大会在市工人文化宫召开。来自全市432名劳动模范,95个先进单位和109个先进集体出席大会。会上授予裴永斌等22名同志哈尔滨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本届劳模大会有外商和两名农民工被授予哈尔滨市劳动模范称号。  同年12月21日,市总工会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举办全市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和劳动仲裁、劳动监督监察员培训班,全市百余名工会干部,通过考核全部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仲裁员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仲裁员执行公务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仲裁员证》,具有监督和监察资格。  同年,市总工会组织开展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献良策、攻难关、创伟业”主力军风采活动。据统计,到2004年底,全市有50多万产业工人参加主力军风采活动,参与面达80%。提出合理化建议29000余条,被采纳13 200余条,创经济效益18700余万元;创新技术成果4500余项,实现5万元以上创新成果1 205项,创经济效益29578万元。  同年,建立并坚持职代会制度的企事业单位4684个,其中国有企业1451个、集体企业410个、国有与集体控股企业241个、事业单位1508个、非公有制企业1074个。实行民主选举厂长(经理)企业306个,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企业3610个,经过民主评议和上级考核,提职364人,调离102人,免职74人。全市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和事业单位实行厂务公开的比例提高到98.7%,生产正常运营的国有及其控股企业厂务公开的比例达到100%,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扩大到1074家。?  同年,市总工会采取日常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和系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全市厂矿企业查找事故隐患9650处,整改9489处,整改率达98%。当年,全市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同期下降40个百分点。  同年,市总工会启动“真情助学行动”,做出了“不让一个考上大学本科的特困职工子女因交不起学费而上不了大学”的郑重承诺。活动得到全市基层工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涌现出一大批真情助学、奉献爱心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当年,全市131个单位筹集资金87.5万余元,为全市当年考上大学本科1、2表的511名特困职工子女全部受到资助,助学标准为每人不低于1000元,最多得到6000元。  同年,市总工会信访部门为12.8万职工解决不签劳动合同或签不平等劳动合同及不兑现劳动合同等问题。市总工会设立“12351”信访热线电话,接待和处理职工投诉,并通过信访热线上下畅通,对职工上访和集体访,及时发出预警报告。全市7区12县(市)、28个委、办、局,31个直属企业和29个重点联系企业还建立职工信访工作小组,设立工会专职预警员。做到对职工上访的要求、人数、上访的地点时间早知道。全市工会组织建立职工信访处理机构,2100余名工会信访干部实行信访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全市工会组织全年接待14210名职工上访。至年底,职工上访案件较上年下降33.6%,群体访案件较上年下降41.6%。?  同年,市总工会印发《关于加强职工技协工作的通知》,当年,全市技协组织恢复到126家、会员6.5万人。  同年,哈尔滨市总工会困难职工救助中心获胜“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哈尔滨市总工会荣获全国工会职介示范点荣誉称号、全国女职工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同年,“女劳模合唱团”成立十年,队员增加到130多人,正式更名为“龙哈老劳模艺术团”。十年间,该团慰问有病在身的市级以上老模范,到苏宁生前所在部队、女子监狱、少管所、戒毒中心等地演出70多场,成为弘扬社会正气、播洒精神文明的使者。  2005年  2005年,市总工会采取“四结合”、“四侧重”、“四同时”的工作方法和原则,提升送温暖活动的整体水平。即把送温暖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与平时救助结合起来,与开发式扶贫解决就业岗位结合起来,与实施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做到送温暖资金向困难劳模、困难离退休职工、困难企业、困难县(市)倾斜。坚持在走访慰问送资金、物资的同时,送帮扶政策、就业岗位、培训机会等方面的服务。活动中,市总工会印制了5000份特困、低保、再就业优惠政策汇编送到困难职工手中,把3000个就业岗位信息提供给下岗职工。  同年3—11月,市总工会举办市第九届职工“技运会”。全市共有259个企事业单位、50余万人参加。本届运动会设立市级决赛工种(项目)34个。王英武等334名参赛选手分别摘取这些工种(项目)的最佳、优秀和先进技术能手桂冠;王嵩等20人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李家龙等173人获得晋升一级职业资格的奖励。在首次设立的市级通用工种团体奖项目中,哈航集团等3家企业获得团体优胜奖;哈尔滨电机厂工会等21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同年4月,市总工会组织“劳动颂歌”专场文艺演出。“六一”儿童节前夕,市工人文化宫为1300余名农民工子女安排专场电影招待会。  同年4月,召开2004年度“安康杯”竞赛总结表彰暨2005年竞赛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以“全面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为主题的2005年“安康杯”竞赛活动。全市143家重点参赛企业按系统分成10个赛区,定期组织交流、借鉴,推动竞赛深入开展。据年终统计,与上年同期相比,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9和4.3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同年5月,哈尔滨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支队成立,并联合市劳动监察支队监督检查3100多户企业,对未签劳动合同、非法用工、拖欠工资、未征缴社会保险金的310户违规企业进行处罚,联合为农民工征缴工资保证金1.19亿元,讨回工资4100万元。这是在全国工会维权工作中组建的首支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支队。9月,在浙江省义乌市召开的全国工会维权工作会议上,哈尔滨市总工会撰写的《“两权结合两方联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论文在会上进行重点交流并得到较高评价。同年,市总工会在调查摸底中发现,由于近年来的维权行动,广大职工群众称赞市总工会及其基层组织敢为职工说话,尽力为职工办实事,对市总工会的满意率由过去的52%上升到86%。&& 同年6月,市“一帮一”办公室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帮扶项目月”活动。参加活动的各级党员干部16025人,走访困难企业720个,走访被帮扶对象12600户,送慰问金937.701元,送衣物、被褥17676件,其它物品折合人民币641.965元。上帮扶项目8922项。其中,种植417项、养殖586项、商服1328项、加工377项、运输1028项。送再就业信息2409条,帮助就业602人;助学591人,助学金额278.090元;送技术信息6606项,提建议4656条,“帮扶项目月”活动结束时,脱贫职工已累计达到5876人。  同年6月,市总工会组织端午节龙舟赛、  同年6月,市“一帮一”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真情助学活动的通知,确保不让一个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的子女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活动中,全市各级“一帮一”工程领导小组和党员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共筹集助学金232 300元。  同年7月,市总工会与哈尔滨日报联合开展了助学活动,在哈报头版开辟了“真情助学专栏”,连续报道助学动态。资助了当年考入大学本科的712名特困职工子女,助学范围由大学本科1、2表扩大到3表,助学标准由1000元提高到本市大学2000元,外地市大学为2600元  同年7月,在市职工体协的基础上组建市职工文体协会。106家基层工会成为首批会员单位。全市各级工会还组织329项(次)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健身活动,职工参加人数达104.3万人。到年底,全市有专兼职工会体育干部67人,其中有体育高级职称的38人;基层单位工会兼职体育委员3727人;职工体育积极分子53 000人;体育项目裁判员520人,社会体育辅导员3900人。其中,国家级体育辅导员6人,一、二级辅导员380人。基层工会有体育场(田径场)45处,室内体育馆3座,室内游泳馆7座,篮球场223处,排球场163处,足球场36处,羽毛球场22处,乒乓球室97处,台球室22处,门球场39处,各种棋牌活动室89处,职工活动室(含小型图书阅览室)730处。在职工住宅区修建健身活动广场203处。  同年7月,市总工会困难职工救助中心迁移至道里区兆麟街15号新址办公,更名为哈尔滨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同年8月,市总工会组织开展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献良策、攻难关、创伟业”主力军风采活动。据统计, 2005年,全市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两万余条,创经济效益1.5亿元;经济技术创新成果4000余项,实现5万元以上创新成果1200余项,创经济效益2亿元。  同年8月,市总工会发出《向战胜军同志学习的倡议书》。战胜军是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红十字医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从医28年来,他牢记党的宗旨,凭着忠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扎根农村,在异常艰苦的工作条件下,特别是在个人患有心肌梗塞,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室壁瘤手术、肺癌手术,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情况下,累计主刀手术11000余例,抡救危重患者6000多人。他带领全院职工艰苦奋斗,把一个过去不能做任何手术、医疗条件极为简陋、财政状况拮据的乡镇卫生院,建成拥有9个科室,可做妇科、普外和骨科等30多种手术的一级甲等医院,为哈尔滨市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倡议书》发出后,各级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学习战胜军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动员职工从自身做起,积极投身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的伟大实践中去。  同年8月,市总工会在全市召开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推动全市建家活动的深入开展。当年,市总工会制发《关于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通知》,要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要不断推进和深化建家活动。重视工会小组建设,把建“小家”与班组建设紧密结合,以职工群众是否认可和满意作为考核建家成效的标准。非公有制企业以开展“双爱双评”活动作为建家活动的主要内容。并把区县(市)、乡(街道)、基层工会“三级联创”作为建家活动的主要形式,促进建家活动的开展。  同年9月,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联合作出《关于表彰2004年度全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及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决定》,市委领导登门为“十佳单位”、“十佳标兵”授牌颁奖。  同年10月,市总工会开办“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师资培训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和“女职工素质达标”等活动,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11月,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职工素质工程五年规划&和&哈尔滨市职工素质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同时,将原市职工自学成才评审委员会更名为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评审委员会,负责全市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和知识型职工标兵的评审认定工作。同年,市总工会组织基层单位参加全国、全省首届“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知识型职工标兵”评选推荐工作,哈尔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吴铁岩被评为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  同年12月,市总工会下发《关于开展群众性安全大检查的紧急通知》,组织全市大中型厂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自检自查和互查活动,共查出隐患7965处,整改7623处,整改率达到96%,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同年,市总工会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15号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建立劳动力大市场,形成集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务代理、岗位开发、创业指导、创业帮扶、信息咨询、跟踪服务为一体的“一条龙”就业服务体系。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1万人,技能培训7500人,帮扶困难职工9300余人。  同年,市总工会对2459个单位建立职代会情况摸底调查。450个正常运营的国有及其控股企业和159个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全部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在1195个事业单位中,有1152个实行职代会制度,占96.4%;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建设全面推行;哈尔滨市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设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同年,市总工会技协办在坚持“数量、质量、结构并重”的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吸收技协会员,不断壮大技协队伍。当年,全市技协组织发展到135家,会员6.8万余人。  同年,全市开展以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内容为重点,以完善厂务公开工作机制、制约机制、质量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为内容的厂务公开阳光工程。市总工会对百余家改制企业的工会干部进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专题培训。是年,市总工会在全面落实厂务公开的基础上,突出抓了水、电、气、供热、房产、物业、交通、电信、教育、卫生等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督促这些单位普遍建立办事公开栏、信息查询点、电子触摸屏等设施,方便职工群众,促进社会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建立 。  同年,全市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两万余条,创经济效益1.5亿元;经济技术创新成果4000余项,实现5万元以上创新成果1200余项,创经济效益2亿元。  同年,市总工会以“新世纪、新女性、新思维、新作为”为主题,广泛开展“四新”系列活动。通过各类技能培训,女工素质达标成果展、经验交流等活动,全市女职工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提出合理化建议13 771条,被采纳4 218条,创效益5 950万元。开展“科学母爱”教育,激励女职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市总工会围绕全总确定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大力开展女职工维权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开展女职工“五一”维权咨询日活动,开通“女职工维权热线”,组织开展女职工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全市228个单位、35000名女职工参加《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计划生育条例》、《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法律知识竞赛,普及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当年,全市在庆“六一”扶困助学活动中,共募集资金69万元,捐书19721册,捐学习用具4689件,资助8 570名特困职工子女就学。同年,市总工会在各基层单位女工委员会组织开展“爱心家庭”活动,各级工会建立“爱心家庭”625个,通过扶困助学献爱心,帮助单亲特困女职工解决子女就学和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  同年,市总工会通过在新闻媒体设立“职工上访热点问题大家谈”、“依法治访专栏”,构建信访宣传机制;通过信访热线电话,与全市工会信访组织、信访干部签订责任状,构建信访预警、信访调处、信访跟踪问效机制;通过为上访者提供“五助”,构建信访援助机制。同年,为3277名上访职工解决生活困难;为603名上访职工解决医疗困难;为755名上访职工解决子女上学困难。共解决救助金和物资214万元,安置就业5221人,技能培训343人。市总工会连续八年被省总工会评为“全省工会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单位“和“标兵单位”。  同年,由原市总第三产业管理办公室组建市工人疗养院在道里区安顺街160号开办门诊,继续开展医疗、理疗等服务项目。  同年,根据全总《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的决定》,市总工会制定《基层工会创先争优考评意见》和《新建企业组建工会工作检查管理和奖罚实施办法》。在全市开展“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年”活动。到年底,全市新建企业建会达到1500家,发展会员13万余人;全市外资企业已有177家组建工会,发展会员1.1万人,进城务工人员有5.18万人入会。2005年有会员260363人。同年, 哈尔滨市总工会荣获全国工会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荣获纪念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八十周年“帝豪杯”全国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全省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荣获全省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荣获全国科教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
区县市总工会子网站
道里区 | 道外区 | 南岗区 | 香坊区 | 平房区 | 松北区 | 呼兰区 | 阿城区 | 双城区 | 五常市 | 尚志市 | 巴彦县 | 宾县 | 依兰县 | 延寿县 | 木兰县 | 通河县 | 方正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毒有害物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