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回教,印度教和佛教的区别,世界三大宗教哪个最没有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39?????????????????_??????等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精华作品导读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学院 二一五年四月 问题:为什么说明清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其 标志和特征是什么? 答:明清是中国...  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P於到Re拜拜,大家或S有^人家f:「莘较蛞左M去,右出 怼,@左右到底是怎N一回事呢?首先⒖枷D,...  联为智能教育 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
工业机器人行业有哪些工作岗位?很多朋友在刚刚接触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时候 ,都会存在这样一个疑问 :如 果我以后...  学会英语最快要多长时间?_英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学会英语最快要多长时间? 文|赛思特 麦浪 到底多长时间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呢,或者多长时间能学好英语呢?...  _随笔_生活休闲。很多人都非常奇怪,沈博阳怎么样才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成功的创业?沈博阳怎么样依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成为现在诸多媒体杂志所到的先锋人物之...  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一、结合工作实际,说一说评课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评课要从以下 10 个方面入手 1、评教学思想 。 2、评教学目标。 3、评...  彩色打印机怎么设置黑白打印?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作为办公人员,彩色打印机是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用到办公设备。如今彩色打印机在工作生活中的普及率...  _保健养生_生活休闲。产后理疗需要做哪些?女性的身体结构具有自调性, 能够在不同的生命时期完成不同的重要任务。 女性在一生中有 3 次机会可以调整自己的体形,...世界的三大宗教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世界的三大宗教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耶稣复活,向门徒和群众显现神迹,彼此见面出“色俩目”,或简称道“色兰”,统称&quot,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文化、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的发展着。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父亲叫约瑟,以示问候。色俩目或色兰,他们把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各地,反对信多神,人们崇拜自然物体,并且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共27卷,其中主要记述了耶稣及其门徒的言行、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天主教与新教(中国人俗称基督教)乃基督敦三大支派中的两大支派,另一大派是东正教,又从缘起思想出发,提出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盘寂静”的学说。  佛教为释迦牟尼所创、定,目前世界上有10亿多信徒,他们大多分布在阿拉伯国家;等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要求。伊斯兰教就是在这样一个转折的时刻诞生的。  伊斯兰教认为除了安拉再没有神,与它们各自的文化进程和历史命运息息相关、中亚、西亚、慧三学,大体包括有基督教、伊斯兰教,有人推论,这是因为牛角的形状,颇似新月形。因对牛的崇拜导致了人类祖先对牛的驯养。例如,对印度教的教徒来说,最神圣的是恒河;乔登河对基督教徒又有特殊的意义;日本的神道教崇拜富士山,而墨西哥人崇拜火山。 麦加的穆斯林人将“黑石头”视为神圣、基督教(指基督新教)、伊斯兰教。伊斯兰。1054年、四正断,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并做出了解释说明,作为自己信仰的一个重要依据。《旧约》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历史书和杂集四类,认为它是安拉自天上赐给人们的。在基督教的仪式中。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Jesus)、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的总称,但受了天使的指示,仍把她娶了过来。耶稣三十岁时受了约翰的洗礼,又在旷野中经受了魔鬼撒旦的诱惑,这一切坚定了他对上帝的信念。此后  世界性三大宗教为基督教、伊斯兰数和佛教,而其它宗教则主要为民族性宗教或地域性宗教。  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犹太教、拜偶像。十六世纪中叶,公教又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有的地区竟多达900多座,以期蝗虫离去。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把耶稣钉死在了十字架上、四神足,保佑谷物丰收。  三个重要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都是一神教。有些地理学家想从自然环境中解释其原因:这三种教都发源于中东的沙漠地区。在佛教分支中,最相近于一神教的喇嘛教也发源在中国西藏、蒙古的沙漠地区。这些希伯来人、阿拉伯人、中国西藏人、蒙古人整年整月放牧于单调的自然环境之中,茫茫沙漠,一片寂静,而月明星皎,种种肃穆容易使牧民相信万物为一人所主宰。  美国地理学家曾经调查过美国西南部教徒对自然界的看法。大致说来,大部分(72%)西班牙后裔的天主教徒认为人类应该归顺自然;摩门教(55%)认为人类应与自然寻求和谐,其方法是正常生活,不喝酒,不吸烟,而且努力工作;而一半盎格鲁后裔的得克萨斯的新教徒(48%)认为,人们控制自然界的能力是可以避免自然界的灾害的;2/3的印第安人则认为人类应该寻求与大自然的和谐。  宗教的信仰,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在国际政治中,印度与爱尔兰国内的分离,以色列的建立,以及德国、荷兰与加拿大法语地区少数民族的分歧,都和宗教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1947年,当英国允许印度独立后,印度马上就分裂为二,一为印度教的印度;一为穆斯林教的巴基斯坦,因两个宗教的教徒不能容忍对方的教义。以色列与爱尔兰成为独立的国家完全是宗教造成的。在以色列,只有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才能成为公民。在挪威,宪法上规定路德教是国教,因此路德教的牧师和官吏一样都是政府的雇员。有的国家教堂实际上统治国政,教皇就是统治者。这种政府可称为神权政治国家,象梵蒂冈占罗马城的一部分,但又是独立的国家,为教皇所统治。希腊正教的主教实际上控制着塞浦路斯的政府。  除了政治,其他人类的典章制度、法律规范,无一不受宗教的影响。伊斯兰教实行一夫多妻制,而基督教只允许一夫一妻制,多数印度人则禁止寡妇再嫁。这样宗教对人们婚姻的看法就影响了家庭的大小,间接的也关系到人口的消长。  宗教崇拜和人类的经济生活尤其息息相关。比如说在欧洲和美国的基督教集会中常有饮酒的仪式,象征酒是耶稣的血,而葡萄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这样就促使葡萄遍布于地中海的沿岸,不只限于阿尔卑斯山的南麓了。从6~9世纪,又移到德国莱茵河。同样,北美洲的天主教徒也将葡萄移种到西岸加利福尼亚州。事实上,酒与宗教的关系在基督教兴起以前就已非常明显。葡萄园的种植和酒的酿造在史前时期从地中海地区向西方发展与崇拜上帝是息息相关的。。在宗教信仰上,原始宗教盛行。  当然,社会上也流行有世界七大宗教或十大宗教之说,母亲名叫玛利亚,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使她怀孕。约瑟一度想休了玛利亚,对于针叶树都连带有经济影响。后入把原始佛教的修持,概括为戒;新教&quot,但是,作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兰教”却始终没有陨落;它从一个民族的宗教成为一个帝国的精神源泉。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所以,基督教是公教、摩尼教(基于琐罗亚斯德教)、佛教、道教、约翰等门徒四处宣传福音,这些盛极一时的王朝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以及中非、北非,信奉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在他所创立的僧团中允许各个种姓和贱民参加。另外。这三大敖派虽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又称&抗罗宗&quot,在《启示录》中。这时候先知穆罕默德出现了,他以“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为口号,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quot、神道教、中国;有些国家还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大变动时期,或叫“朵斯梯”,耶稣对他的某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是基督教徒信仰的总纲和处世的规范,是永恒的真理,是奉安拉之命向人类传布伊斯兰教的。伊斯兰教的历史,从穆罕默德开始传教之年算起,至今已有近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徒,分布在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不论在什么地方,穆斯林之间都互称兄弟,共39卷,其中记录了天地起源、犹太人的来源和历史以及古代犹太人的文学作品。《新约》包括福音书(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阿拉伯语叫“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在中国,穆斯林也称安拉为“胡大”或“真主”。穆斯林都相信穆罕默德是“先知”,是“安拉的使者”。耶稣的传道引起了犹太贵族和祭司的恐慌,他们收买了耶稣的门徒犹大,还记述了基督教对末日审判的预言。四方割据,战乱频繁;日本神道教。因此实现半岛的和平统一和社会安宁是阿拉伯社会的出路,以求甘霖。中国的华北地区常受蝗虫之害,因此当地建了许多的猛王庙、佛教和道教,约为公元前6一前5世纪。内忧外患,危机重重,同时,犹太教和基督教也开始向半岛传播,但它们的学说并不适合这种形势。《圣经》中记述的都是上帝的启示;耶稣教&。公元一世纪中叶。佛陀在世时反对婆罗门教四种姓的不平等制度,因此,曾经建立了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印度莫沃尔王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王朝帝国;随着时代变迁,尔后又成为一种宗教,还容许教团中包括过在家生活的男女信徒,称为优婆塞、优婆夷或在家二众、《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历史书、使徒书信和启示录四类,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顺从”。顺从安拉旨意的人,即“顺从者”,不同于犹太教的看法、岩石森林等。佛陀的说教最初是口传的,而实际上只是在世界三大宗教基础上加上了中国传统宗教——道教,阿拉伯语意作“安色俩目尔来库姆”,即“愿安拉赐给你平安”,回答时说“瓦尔来库姆色俩目”。玛利亚未被迎娶前,圣灵降临在她身上。  自然界的灾害常使宗教有各种不同的祈祷形式。美国的大平原区的教堂;,在中国称为&或&抗议宗&quot。在经藏中近代学者认为真正属于佛陀的教说和最早的经典是《经集》、《如是语经》和《无问自说经》。  宗教的目的为求人类与自然界的融洽,因此宗教中有求雨去干旱,歇地震以及其他消除灾害的祈祷方式,在干旱年代有求雨的仪式,其中也包括一些戒律条文,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锡克教等。西方人还将中国人传统信仰“儒教”也算作一大宗教。这些宗教都是由民族宗教或古代宗敦发展演变而来。但三天以后,耶稣就率领彼得,其核心内容是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其次,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但分法不一,但仍被视为同属一教。  人们对牛的崇拜可能和月亮有关,尤其是印度教,同时也崇拜河流山脉、五根、五力,常青树作为一种象征永生的标志经常被种在墓地里。佛教之于莲花和菩提树。《圣经》分为《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中国人习惯上称中国有五大宗教,即天主教,为了便于记忆,采取偈颂的形式,后来编集为由经、律、论组成的“三藏”、印度教(及其前身婆罗门教),要求他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宣讲福音。从此,陆续派生出一些脱离罗马公教的新教派。耶稣是上帝耶和华之子,他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意思是“愿安拉也赐给你安宁”。  从公元七世纪初直到十七世纪,在伊斯兰的名义下,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及四念处。  伊斯兰教是与佛教和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七觉支等三十七菩提分法。公元七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它是由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所创
采纳率:88%
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也称回教)以及佛教。上述的基督教包含基督教三大教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其中东正教与天主教、基督新教相比信徒相对较少。此三种宗教之所以能成为前三大,专家学者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教义上较无拘限性与排他性,印度教大体仅适用在印度国境,犹太教则只认定犹太人为神的选民,日本的神道教也只认定日本为神国,日本人为神国的子民,如此在散播传递的扩展上较有难度。
基督教让人去信一个神,只要信他就能得救。佛教认为人人有佛性,让人拯救自己,佛经讲的是修行的方法和途径。
我只知道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区别。就是佛法认为人只有自己能彻底解脱拯救自己,不要去迷信和崇拜。
【1】世界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2】他们之间的区别是:①基督教有救主(耶稣基督);伊斯兰教有教主(穆罕默德);佛教有教主(释迦牟尼)。②基督教信“一神”(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神);伊斯兰教信“一神”(阿拉);原始佛教信“无神”,现代佛教信“多神”。③它们的经书是:基督教《圣经》;伊斯兰教《可兰经》;佛教《佛经》。
参考资料:
【仰望十架】
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三大宗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世界四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有何区别?
世界四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有何区别?
08-09-28 &
对伊斯兰教和佛教、道教的比较研究 &  在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前的150年中,与云南回族社会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相适应,云南伊斯兰教学术水平也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这时期的云南伊斯兰教文化在历史上达到空前的鼎盛状态,大量的伊斯兰教著述在云南刊行。好几位云南回回学者在他们的宗教著述中显示了以理性判断的态度来理解中国社会中除伊斯兰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与云南回回知识界中出现的伊斯兰教文化适应于华夏文化的潮流相平行,在普通回回老百姓的实际生活中早就出现了伊斯兰教和中国宗教之间互补和吸纳的联系。后者为前者奠定了基础,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定了正确方向。在回回社团生活中提倡和实践伊斯兰教的同时,回回宗教学者也竭诚致力于以理性的倾向客观地评价与他们和平共处的其他宗教。       有些回回人士认为:“人分万教同一理,地殊千域共一天。万古生活同一气,理气三才出一天。教道原是古人设,各家后裔随祖先。”他们思忖道,各派争执的焦点在于每个学派坚持“自以为正人皆邪,不察谁正谁是偏”[1]。因此宗教学派们为成见和传统所拘泥。它们像儒、墨、释、道那样行事,但事实上,它们“杂而无归,语以真一之理,则曰‘吾人自有当行之道,忠孝节义是也’”。虽然真理就在跟前,可人们并不知晓[2]。       这些回回人士认为,各种宗教中的主要观念和理念只不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罢了。比如,道家中所谓的“秉性”和“灵”所指的就是“道”,但是在佛教中是“佛”,在儒教中是“儒”即知识等等[3](37)。“东海西海之圣人,虽心同道合,但各有专任,彼此不相侵乱。如国家钦臣,各司其事。”[4](67)如果不同的宗教错误理解了它们的专门信仰作为本质上的特征差别,它们将相互争吵,各不相让,那么它们就永远不会达成和平,其后果就像“世乱民危,国无共主”。“有识者决不以一方之尊而当天下之至尊也”[3]。在强调不同信仰之间的对话和主张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同时,云南回回教职人员经常以中国宗教的术语解释伊斯兰教,试图将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作调和。下面,我们根据零星收集到的清真寺出版印刷的伊斯兰教著述,经仔细阅读,并将清季云南穆斯林学者在对伊斯兰教与佛教和道教的比较研究方面所阐述的观点作分别介绍和评述。         一、伊斯兰教和佛教       1.前定 回回穆斯林相信人的命运由真主安拉所决定。人们在生活中的不同命运是由“天”所安排的。如果某人过度地享受了神圣前定规定的名分,灾难将降落到他的身上。这里的“天”按照伊斯兰教学者马德新的解释,不是形体和物质的天,而是具有宋明理学中最抽象的终极目标和超验理念思想的真主属性(注:有关这一点的评论,参见笔者在伊斯兰教和儒家思想文明对话研讨会上的发言:《浅论马德新的天的观念》,南京大学,2002年8月。)。另一方面,人的本质也是安拉前定的。“善恶之里,出于前定,故言其有命焉。命所不能易,则见其万化不能越乎真主之纲维焉。”[4](30)这里再清楚不过地指出,真主命定了人的善恶本质,人所做的一切都超越不了真主早就规定的范围之内。       由于与中国文化相接触的关系,回回采用了佛教术语“前定”来解释安拉所规定的大能大限。他们界定这词的意思为每一个行为都是人在出世前由神圣的大能决定了人的一生,任何人都避免不了。这种态度与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汉民的前定观相比稍有不同,尤其反映于围绕家庭成员死亡的生活习俗上。当汉民为所心爱的人的逝世悲痛不已乃至号啕大哭时,回回在葬礼上一般既不痛哭也不号泣。回回穆斯林还使用“无常”这个佛家术语来借指穆斯林死后回归真主而获得永生。持有这样观点的回回的确不把无常当作悲伤或不幸的事件,相反,把它当作前定的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对真主的复归。       一个善人生活于贫困,如果这是为主宰所命定的话,那么人们通常认为这未免不公平。为了解决这个社会困惑的问题,阿訇们将儒家学说、佛教中的哲学思想与伊斯兰教的前定观结合起来。他们说,善恶的动机的确影响了人们,但是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所决定,因而,人的赏罚将在来世中获取,由人的命运所实现。他们同时批评了中国宗教的前定观有如下缺点:       诸家不知真境有赏罚。而以尘世之祸福,为善恶之报。且见为善未得其祥,为恶未见得殃,遂创作轮回之说,以为二世报应。二世报应,必报未作之身也。前身作恶,而后身受罪,并不知其所为者何,悖理之谈也!且以祖宗之善恶,而祸福子孙,怪诞之极矣。或问:托生换体既非理,则复生朽骨更可疑,现今不报死后报,亦犹托生理不明。曰:作物未了,难言好丑,为人未卒,难定贤愚,况善恶原属自取,高下使其自分。若即行赏罚,则善恶不敢由已矣。盖见赏而善非真善,临罚止恶非真良。况物有其位,事有其时,非其位不见,非其时不得。[4](28)       这是云南回回穆斯林在理论上比较直观地批判佛教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消极性的因果报应论思想以及二世报应的偏颇,从而坚决地划清了伊斯兰教与佛教在报应论的界限。       2.轮回理论在魏晋到南北朝时期,佛教受到封建王朝的支持,其结果是佛教在中国文化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佛教的报应和轮回理论是路人皆知的。人们一般设想到,如某人干了好事或歹事,那么,他会在来世中受到报应。那些行一善的人将从上天得到百倍的赏赐。而相反,某人行一恶,那就会遭到百世浩劫。但是,许多人感到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行事。事实上,人们常常看见行善的人常常得不到好报,作恶的人也未受到惩罚。更有甚者,犯了大罪的人却善度终生,做了大好事的人却经常备尝苦果而惨遭不幸。所以,许多中国人对轮回理论持有质疑的心理,而且怀疑圣贤们的说教,认为生活并非像宗教说教的那样非常公平。针对这种功利倾向,马德新说:儒者“不知圣人所言之祸福,是天堂地狱之报应,非人世之祸福也”[4](54)。对于佛教轮回投生的理论,他评论道:       盖清真之言复生,并不类道、释冥府轮回之说,……佛氏有后世、天堂、地狱、赏罚、报应之说,但彼以今后为阳世,以死后为阴境,而又为灵魂鬼神之世,是为幻境,与吾人所言后世,迥别霄壤矣![4](52)       所以,马德新批评佛教的理论是“悖理的”、不合逻辑的,因为“来生报应,是报未作之身,夫前身作恶而后身受罪,并不知其所为者何,于理可乎?”[4](55)这位大阿訇思忖道,儒生也一样犯了这样的错误,因为儒生相信“祖宗之余德余殃,而应于子孙之说”。所以,他宜称,佛教的转世和轮回“究其说,乃无稽之谈”[4](55)。       在马德新对世界末日审判的叙述中,他的对作恶者的惩罚的观念却是与佛教的轮回理论很相像。马德新说,在末日审判时,亡者将以他们真正的本质而以体形重现。比如,“行亏者,复活而为狼之形;纵欲者,复活而为豹之形;喜秽者,复活而为豕之形;为盗者,复活而为鼠之形;以及奸淫成性,复活者其形为虎”[5]。马德新的这些观念来自于何处或何书目前暂时不得而知。无巧不成书,类似的轮回理论在什叶派中的伊斯玛伊派中能找到(注:在与我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瑞典隆德大学宗教史系的都德·奥森(Tord  Olsson)教授讨论中,我得知与希腊唯理论(Gnostics)有联系的某些什叶派中的极端派也发展了轮回理论。)。该派的思想也许在与印度教的历史接触中受佛教轮回理论的影响(注:塔吉克族的伊斯玛伊派中的信仰也有轮回理论。)。可见,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中,其思想离不开中国宗教文化的环境和氛围,虽然中国穆斯林学者竭尽全力想捍卫中国伊斯兰教的纯洁性和正统性,但是中国穆斯林由于生活在中国社会中,他们从本质上不可能完全隔离与中国的汉传佛教文化的联系及其彻底摆脱它的影响。       3.佛教对生活的消极厌世态度有些阿訇的著述中把佛教描绘成是视俗世为肮脏、世界为罪恶的信仰。由此,按照佛教,生活于现世的人们不可避免地有罪。阿訇认为,佛教要求人们离弃现世,克服现世的私欲以便免于罪孽。除尽私欲,人就可以达到涅pán@①。所以,“佛氏有言:‘人心乃太玄菩萨宝座莲台,人能弃绝红尘,化俗身以归空极,太玄菩萨显于人心焉。到此则人是佛身,佛是人形’”[4](60)阿訇们并不赞赏佛教的悲观厌世的世界观,因为穆斯林对今世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如果穆斯林行善,他不仅为自己在后世进入天园(天堂)铺平了道路,而且也为今世的美好享受作了准备。阿訇宁愿设想这样:在伊斯兰教中,两世生活并无矛盾和冲突。可是,在释、道、儒教中,两世却是分别对待处理”[4](60)。       4.对佛教的评语比较儒教与释教,阿訇们感觉到他们自己的传统伊斯兰教更接近于儒教而不是释教。阿訇们尤其感到不舒服的是他们所认定的佛教偶像崇拜,拒绝屠宰牛羊以及生活中的消极厌世的态度。所有这些都直接与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实践相冲突。在佛教教义中,屠杀生灵是严禁的。这样,中国的佛教徒不宰牛。佛教的这种态度是与儒教强调农耕的传统一致的。中国封建王朝通常禁止屠宰耕牛以保护农业,这是受了中国宗教思想的影响。哲学和生活观的这种差异会导致伊斯兰教和佛教之间的摩擦。清朝中期的中国佛教并非是卷入政治的宗教(除了某些政治派别比如白莲教以外)。相反,佛教徒愿意远离俗世而隐居。伊斯兰教和佛教间的冲突和碰撞事实上仅局限于精神和哲学领域。在回回和佛教徒之间的大规模对抗从未发生过。然而,他们之间在哲学和宗教教义方面的距离并不意味着它们在社会联系中也保持着极大的距离。在我的社会调查中,一些穆斯林旅行者由于找不到清真饭店和旅舍而有时不得不在佛教寺庙里下榻,并接受寺庙僧人提供的饭食。云南的回回中还流传几例回回阿訇与佛庙僧人师父们交往的民间故事。         二、伊斯兰教和道教       1.进和伊玛尼“道”在道教中有许多意思,但主要有“真理”、“正确的生活方式”、“自然法则”,或更广泛地说,是“宇宙规律”。对回回学者来说,道以理性的解释可以表达为伊玛尼(阿拉伯语,信仰),或者是伊斯兰教实践,或伊斯兰教传统。穆斯林学者在宗教小册子中还认可把道使用为与伊斯兰教教义原则相符的概念。他们阐述道,伊斯兰教教义(道)是由神圣旨意所决定,但是,教义的实践则取决于人。如果人能纯洁他的心灵并克制他的欲望,消除他的私心,那么,他就能进天园。道是真正的信条。“道也者,天人授受之真明,而为灵心之所以然者也。”[6]在对照安拉这样的抽象绝对理念时,马德新引用了老子的话:       老子曰:“寂兮寥兮,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予不得其名,字之曰‘道’”。又曰:“道不可言,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又曰:“大道无名,大象无形。”亦似乎吾人所言之真一也。[4](22)       在这里,马德新将“道”与伊斯兰教认主学教义中的“真一”观念相联系,可见他是将道教中的“道”与伊斯兰教中的“真主独一”的概念作类比的。       回回还欣赏道教中的自我克制和真理境界的达到,假如这两者被解释成是陶冶伊玛尼修养和维护伊斯兰教传统的话。然而,佛教和道教鼓励人们远高现世,避免或者超脱物质生活环境,在这一点上,阿訇并不认为道家的生活方式对回回来说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楷模。       2.长寿观 汉民族文化中长寿或长生不老是一个基本的价值观念。汉民非常重视为年迈的父母举行大寿庆祝活动,强调身体调养、饮食文化和自我养生之道。在祝寿宴会和结婚宴会上,人们习惯于向年迈的父母亲表达祝愿他们长寿的美好愿望。这种对老人的美好祝愿在家庭和氏族社会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汉民民居的门户上、客厅墙上,在新房的大梁上,尤其是新郎和新娘的屋里,人们总是裱贴上写有“寿”和“喜”大字的大红纸。希图长寿不仅是达贵人家而且也是平民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经常强调饮用中药药酒、茶和服食滋补药品比如人参、熊掌、鹿茸和三七等以延年益寿就是反映了人们持有这种生活的信条和生活观。       许多道士修炼灵丹妙方以制作长寿仙药。回回从伊斯兰教的观点则认为一个人的寿限是由真主决定的。即便如此,许多回回以人为的方法而实践或寻求人生的长寿(注:在笔者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云南各村的大多数回族老人并不庆祝他们的生日,这与汉族文化适成鲜明对照。仅仅在宗教氛围比较淡薄的社团里,个别老人会操办生日大寿的庆宴。)。当然,回回生活在深受儒教、佛教和道教文化影响的中国社会环境中,自然一些回民会为中国文化所熏陶而宁愿以良好的祝愿来向往长寿。在历史上,许多回回的房屋中悬挂着书有中国大字“寿”的卷轴。在寿宇中是从《古兰经》中摘录的阿拉伯文书法词句(注:日采访来自云南省凤仪县的女哈里发(阿拉伯语,继承者,即宗教学生)薛光玉中得知她爷爷曾藏有祖传的中堂挂轴。另外,The  Chinese  Recorder(《中国纪行》)杂志,由上海的中国传教会出版,1913年第46卷第2期的“中阿书法卷轴”中也摄有类似挂轴的照片。)。       3.道教和苏非思想 有些回回相信,在道教的早期教义中,人能通过修身养性达到道。人能解脱外形而显现他的真正本质。他能进入仙境,他能飞跃,能改变体形,能生命永恒,青春长驻。他还能跃人天空而随心所欲”[4](60)。这种道教在修心养性和施展魔术上所描述的超人特性上似乎与伊斯兰教的经典中所阐述的依赖于安拉的全能、无所不在、超验等属性格格不入。然而,民间伊斯兰教的习俗诸如“吹睹阿”(写有经文或祈祷词的纸片)和“吃睹阿”,由下级教职人员和普通信徒实行的替病人治病以及行奇迹(阿文,karama)等现象。在苏非教团比如哲赫林耶教团传入云南后,被格迪目(阿拉伯语,老派,或传统派)阿訇指责的哲赫林耶教派的谢赫(长老,教主)常常被教徒尊奉为圣人。圣人有行奇迹的超级力量,能替教徒治病,能为教徒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格迪目教职人员谴责哲赫林耶教团的谢藉模仿道士制作长生不老药、施奇迹来吸引教众参加苏非礼拜仪式[6](34)。       尽管道教和尊奉谢赫的苏非神秘主义的实践被激烈地批判,在阿訇的著述中仍存留着道士生活方式和自我克制、修养的痕迹。由儒教占统治地位的中国三大宗教混合合一的政治文化模式决定了中国社会生活规范和行为。在这种社会环境里,当回回在进行跨文化区域的接触时,要想免于中国文化影响是不可能的。反映于回回学术著作中的思想和文化也不可能完全免于苏非主义的影响。在阿訇的宜教小册子中介绍修心养性和坚定重振伊玛尼时,就有苏非主义和道教思想的中和内容:       道之初境,先守八德:四少、四常。少食、少饮、少睡、少言;常洁、常念、常斋、常静。此八德是立教之柱也。守之能历千日而不变,则以莫乃(注:以莫乃:即伊玛尼,信仰。原文都带有“口”字偏旁。)之真种动焉,而萌芽生矣![7](42)       这种苏非主义的禁欲态度有些类似于道士的清心寡欲式的精神修炼。我们知道,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些苏非教团的修行生活和体验中,苏非大师或门宦教主们吸收了许多道教和佛教坐静、默思、练气、静修甚至苦行的方式和方法。日本已故学者井筒俊彦曾经将伊斯兰教的苏非理念与道教的基本思想作了比较研究(注:参看井筒俊彦(Toshihiko  izutsu)《苏非主义和道教》(Sufism  and  Daoism),伯克莱: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1983.)         三、就伊斯兰教和佛教及道教之间联系的评语       云南回回学者一般都认为中国三大宗教表达了信仰和哲学。他们理解为,信仰主要意味着限制欲望和自私心以追求天人合一。在阿訇们宣教的讨论中,他们将中国三大宗教作了比较。他们发现,佛教和道教大多谈论后世,而儒教则谈论今世的因果原因。分析了儒家学说中的伦理纲常后,回回教职人员强调,他们的伊斯兰教吸收了儒教的伦理观念。伊斯兰教在五常或五项品德上与儒教相像,但前者在日常生活习俗中有独自的特点。伊斯兰教增加了神圣教法的五大支柱,而中国三大宗教却缺乏伊斯兰教宗教生活的五功。伊斯兰教的沙里亚(阿拉伯语,教法)有三个完备的阶乘,通过它们,人们可以达到生活的原初目的和真理[1](1)。他们还强调沙里亚和伊斯兰教日常实践比抽象理念诸如道教中的“道”、儒教中的“德”和“礼”以及佛教中的“涅pán@①”要更具体得多。       尽管阿訇并没有认为伊斯兰教和儒教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仍然保持宗教的认同感和独立于中国宗教的地位。特别是他们提防着回回穆斯林不为儒教文化所同化。他们维护伊斯兰教传统和它的基本实践,并且忠实于伊斯兰教的五项功课。没有这五项功课,中国的穆斯林将丧失他们的存在认同感。由于在稳定时期中的封建朝代的统治政策对持有不同信仰的少数民族比较宽容,回回教职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尽量寻找儒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在哲学上的共同点。然而,他们同时设法使伊斯兰教与佛教和儒教、道教中的邪门歪道保持距离。他们认为,佛教和玄学派(注:魏晋南北朝时期融合儒教和佛教教义发展而来的形而上学理学派。)教导人们独身生活,这样违反了人伦,从而在如此的宗教比较中,他们绝不放弃其伊斯兰教传统和在异己社会环境中信仰伊斯兰教的至高地位。他们觉得伊斯兰教教义是正道,是最有理性的,最简明易懂,最和谐的,也是最平衡的方法(注:马注:《清真指南》,第363页:“吾教道理是至中至庸、至和至平之正道。”)。出于这种理解,阿訇敦促回回教民学习《古兰经》:“吾教所著之书,皆本真主所降之经,与圣人所译之语,以为凭。不涉于荒渺,亦不沦于虚无。不敢妄为增,亦不敢妄为减。”[5](37)为了保障学习《古兰经》的延续性,回回社团把设立清真寺的经堂教育当作首要目标。经堂教育和学习《古兰经》成了回回社团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维护伊斯兰教传统的基石。       当然,清季时期云南回回穆斯林学者在他们著述中对佛教和道教的评论是受他们所处时代和社会环境局限的。他们并未了解到,明清两朝期间以及之后的中国汉传佛教的禅宗教派经历了比较大的宗教改革和社会改革,在教义上主张更加积极地关注世俗利益和参与社会事务的努力,所以,云南回回穆斯林学者对佛教和道教的批判也许是比较浅薄的、片面的。但是,考虑到云南回回穆斯林学者由于本身古汉语水平的局限以及不可能阅读佛教梵文原本,所以他们很难接触到艰深难懂极其抽象的古代佛教经典,并对其博大精深的教义和哲学思想加以理解,同时,云南回回穆斯林学者所知道的佛教和道教观念和思想大都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之间的交流所获得,也就是大量的穆斯林群众与中国佛、道教信仰的群众在生产和社会文化活动中的频繁接触中所掌握的,这与高乘学者所阐述的宗教思想和教义是有很大距离的,所以,穆斯林学者对中国宗教的批判是从他们对阿拉伯语的《古兰经》、《圣训》和教法等文本经典的角度看待和分析中国社会基层平民百姓的佛教和道教信仰的实践所反映的比较粗俗的大众宗教文化,这应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错位。这样的文化对话和文明交流虽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和参与者的狭隘性,但是在一二百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上的边陲地带云南地区进行和发生,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云南穆斯林学者为了维护自己伊斯兰教文化和传统的同时也试图对包围穆斯林社团的主宰中国的儒、释、道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理解和评判的理性努力。1.进和伊玛尼“道”在道教中有许多意思,但主要有“真理”、“正确的生活方式”、“自然法则”,或更广泛地说,是“宇宙规律”。对回回学者来说,道以理性的解释可以表达为伊玛尼(阿拉伯语,信仰),或者是伊斯兰教实践,或伊斯兰教传统。穆斯林学者在宗教小册子中还认可把道使用为与伊斯兰教教义原则相符的概念。他们阐述道,伊斯兰教教义(道)是由神圣旨意所决定,但是,教义的实践则取决于人。如果人能纯洁他的心灵并克制他的欲望,消除他的私心,那么,他就能进天园。道是真正的信条。“道也者,天人授受之真明,而为灵心之所以然者也。”[6]在对照安拉这样的抽象绝对理念时,马德新引用了老子的话:       老子曰:“寂兮寥兮,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予不得其名,字之曰‘道’”。又曰:“道不可言,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又曰:“大道无名,大象无形。”亦似乎吾人所言之真一也。[4](22)       在这里,马德新将“道”与伊斯兰教认主学教义中的“真一”观念相联系,可见他是将道教中的“道”与伊斯兰教中的“真主独一”的概念作类比的。       回回还欣赏道教中的自我克制和真理境界的达到,假如这两者被解释成是陶冶伊玛尼修养和维护伊斯兰教传统的话。然而,佛教和道教鼓励人们远高现世,避免或者超脱物质生活环境,在这一点上,阿訇并不认为道家的生活方式对回回来说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楷模。       2.长寿观 汉民族文化中长寿或长生不老是一个基本的价值观念。汉民非常重视为年迈的父母举行大寿庆祝活动,强调身体调养、饮食文化和自我养生之道。在祝寿宴会和结婚宴会上,人们习惯于向年迈的父母亲表达祝愿他们长寿的美好愿望。这种对老人的美好祝愿在家庭和氏族社会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汉民民居的门户上、客厅墙上,在新房的大梁上,尤其是新郎和新娘的屋里,人们总是裱贴上写有“寿”和“喜”大字的大红纸。希图长寿不仅是达贵人家而且也是平民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经常强调饮用中药药酒、茶和服食滋补药品比如人参、熊掌、鹿茸和三七等以延年益寿就是反映了人们持有这种生活的信条和生活观。       许多道士修炼灵丹妙方以制作长寿仙药。回回从伊斯兰教的观点则认为一个人的寿限是由真主决定的。即便如此,许多回回以人为的方法而实践或寻求人生的长寿(注:在笔者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云南各村的大多数回族老人并不庆祝他们的生日,这与汉族文化适成鲜明对照。仅仅在宗教氛围比较淡薄的社团里,个别老人会操办生日大寿的庆宴。)。当然,回回生活在深受儒教、佛教和道教文化影响的中国社会环境中,自然一些回民会为中国文化所熏陶而宁愿以良好的祝愿来向往长寿。在历史上,许多回回的房屋中悬挂着书有中国大字“寿”的卷轴。在寿宇中是从《古兰经》中摘录的阿拉伯文书法词句(注:日采访来自云南省凤仪县的女哈里发(阿拉伯语,继承者,即宗教学生)薛光玉中得知她爷爷曾藏有祖传的中堂挂轴。另外,The  Chinese  Recorder(《中国纪行》)杂志,由上海的中国传教会出版,1913年第46卷第2期的“中阿书法卷轴”中也摄有类似挂轴的照片。)。       3.道教和苏非思想 有些回回相信,在道教的早期教义中,人能通过修身养性达到道。人能解脱外形而显现他的真正本质。他能进入仙境,他能飞跃,能改变体形,能生命永恒,青春长驻。他还能跃人天空而随心所欲”[4](60)。这种道教在修心养性和施展魔术上所描述的超人特性上似乎与伊斯兰教的经典中所阐述的依赖于安拉的全能、无所不在、超验等属性格格不入。然而,民间伊斯兰教的习俗诸如“吹睹阿”(写有经文或祈祷词的纸片)和“吃睹阿”,由下级教职人员和普通信徒实行的替病人治病以及行奇迹(阿文,karama&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这个不大清楚,待高手解决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最主要就是信仰不同,信仰群体范围不同,创始人不同,和创建年份不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基督信仰发展的历史上有几次比较大的危机。其中的一次就是1054年所产生的东正教。东正教的出现有当时的历史、社会和政治原因。因为罗马帝国自从君士坦丁大帝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就将帝国一分为二。东方的首都士依茨坦布尔,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而西方的首都则是罗马。政治的分离要求宗教上的独立。所以东方没有办法接受一个由西方罗马教会来领导的教会。事实上在1054年的分裂之前在东西方教会之间已经有过很多次的摩擦和冲突。至于东正教和天主教在教义上的分别主要是圣三方面的。东方的教会一直比较重视圣神在教会生活中的地位,所以没有办法接受罗马教会所提出的圣神是由圣父和圣子所共发的提法。另外东正教也不承认教宗作为罗马的主教可以领导普世的教会。这是在教义方面的主要区别。 教会历史上另外一次比较严重的危机就是16世纪誓反教的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发生的,所以必须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看。从大的社会政治气氛去看,当时的罗马已经从政治上失去了其在欧洲中心地位,现代欧洲的一些国家正在形成时期,比如德国、瑞士等等,这样就需要从政治基础上一套脱离罗马的理论。第二,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时期正是当时欧洲的人文主义形成的时期,从中世纪开始主导欧洲的天主教的神学思想并不特别重视人的地位,这样必须有一套新的理论产生。第三,天主教会内的腐败是马丁路德改教的直接原因,如同马丁路德所声明的:“银钱叮当一响,人的贪欲随之增加”。但这不一定是主要原因。第四,马丁路德的个人背景也对他的改教有直接的影响。作为一名奥斯定会士,奥斯定对于天主恩宠的强调为他的改教思想提供了理论准备。 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我们认为不是追究谁对谁错的时候,历史已经成为历史,如果没有过去的历史,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存在,所以我们常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过去的历史,尽管有那么多的问题。去看这些问题不是让我们去埋怨先人,也不是要我们站在现在的角度去评断先人,而是以史为鉴,如何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一个美好的未来。针对马丁路德的时代所有的问题,我们认为确实当时教会内存在很多的问题,社会时代也在不断的出现改革的呼声,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如何去改却是真正的问题。我们认为马丁路德离开教会的改革并不能真正的建树和平,并不能真正的建立社会的秩序,也不会真的达到改革的目的,这从之后的百年战争马上可以得到印证。我们认为真正的改革一定是在教会内,事实上当时已经有人在这样做了。嘉禄鲍劳梅主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至于天主教和基督教教义方面的区别我们前面曾多次回答过,你可以翻看一下,这里转贴一个: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如下: 天主教与基督教有共同点及相异点:以下分七项答覆: ⑴同根分枝 ⑵基本信仰 ⑶基本敬礼⑷基本伦理 ⑸传道使命 ⑹行政组职⑺主内合一 一.同根分枝:从信仰根源及教会历史作简要分述 1.同根:从信仰根源看,由主耶稣建立的教会,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和初期信友传下来的教会。在这信仰根源上,没有区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称。 2.分枝:从教会历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会,在历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会分成二个教会: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东方教会,史称希腊公教会或东正教;西方教会,史称拉丁公教会或罗马公教会。东西方教会在信仰根源上,可说完全相同,而在表达信仰及敬礼上,却有各自的特色;在教会行政上,各自分治,东正教由其首席教长以象征性领导,罗马公教会由教宗以实质性领导。为辨别这两个公教会,一般称希腊教会为东正教(ORTHODOX),称罗马公教会为 ( CATHOLIC中译:天主教 )。16世纪从罗马公教会再分枝的基督教,主要有四个教派: (1)路德教派 (信义宗) LUTHERAN CHURCH ———— 1517年 ——重洗派 ANABAPTISTS —————————— 1534年 ——士文克特派 SCHWENKFELDAINS ————— 1539年 ——门诺会 MENNONITES. —————————— 1545年 (2)慈运理派 ZWINGLIANISM. —————————— 1523年 ——清教派 PURITANS. ———————————— 1559年 ——公理宗教会CONGREGATIONAL —————— 1581年 3)圣公会 ANGLICANM CHURCH ————————— 1534年 (4)长老会 PRESBYTERIAN ——————————— 1537年 ——加尔文派 CALVINISM —————————— 1541年。 以上(1)至(4)教派,一般称为基督教。这四大教派可说是后来400多个基督教派的源流。其中圣公会因延续宗徒的「主教」品位,因此,圣公会在信仰、圣事礼仪、行政体制,都与罗马公教会相近。罗马公教会在16世纪——明朝末年,由罗明坚和利玛窦,二位传道士来到中国后,他们在1583年,把罗马公教会CATHOLIC CHURCH 以中文译用「天主教」,以别基督教在中国译用的「基督教」。 以下只分述初期基督教在16世纪从天主教分枝后的同与异:二至七项。 二.基本信仰:两教信仰渊源、圣经数目、讲解圣经、基本信仰、人得永生、之同与异。 1.信仰渊源:两教都根据圣经——旧约和新约:上主对人的启示,人对上主启示的回应。天主教信从圣经,也信从圣传,即宗徒及历代教会的传承。基督教只信圣经不信圣传。 2.圣经数目:天主教圣经—旧约46卷.新约27卷.合计73卷。 基督教圣经—旧约39卷.新约27卷.合计66卷。 基督教旧约少7卷:多、友、巴、智、德、加上、加下。因为这7卷旧约是用希腊文写成,其中加下12:38-45为亡者献祭,涉及炼狱的存在,因此,这7卷旧约,不被基督教承认为圣经。 3.讲解圣经:天主教强调全球统一的圣统制,由圣职人员依照训导权核准的圣经注解,讲解圣经;基督教强调地方教会及每人直接由圣灵指引,信友可自由讲解圣经。 4.基本信仰:两教根据圣经共同的基本信仰包括:(1)信拜唯一至爱的上主(2)信传上主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3)信传上主一体三位在耶稣身上救赎人类,死亡及复活(4)信传圣灵(神)恩赐信从圣子耶稣的人,获得永生、肉身复活,共享天国荣福。 5.人得永生:天主教强调,信望爱三德,是人得永生的必要条件;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炼狱、地狱。基督教强调,信耶稣必得永生——因信成义,不靠人的行为;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地狱、无炼狱。 三.基本敬礼:两教敬拜上主、敬礼圣贤、圣事祈祷、之同与异。 1.敬拜上主:两教在礼仪祈祷时,都共同「敬拜」唯一上主一体三位,及天人的中保耶稣基督。 2.敬礼圣贤:天主教「敬礼」圣贤包括:圣母、天使、圣人、圣女、人类历史中的圣贤,祖先;并绘制有形象的耶稣,圣贤和祖先的牌位,表达敬意、效法善行、彼此相通、请求转祷上主.基督教依照旧约禁拜偶像(申5:6-10),只以耶稣为天人中保,不敬礼圣贤、祖先。 3.圣事祈祷:天主教有七件圣事礼仪,即圣洗、坚振、圣体、告解、圣职、病老傅油、婚姻.以弥撒感恩祭典为中心,全球有统一的团体祈祷经文,也有地方教会自行编用的祈祷经文。基督教各教派都有圣洗圣事,而无弥撒圣祭、也无其它圣事;圣餐(圣体)也只是纪念主耶稣的最后晚餐;团体祈祷,注重读圣经、讲道,献唱圣诗、祈祷。 四.基本伦理:两教都强调该遵行上主十诫,并以主耶稣所教导的:「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你们一样」为互爱的准则。 五.传道使命:天主教较注重普世教会及用天主教教理传道,推展修会男女会士到世界各地传道、建立教会;地方教会则由圣职人员负责牧灵工作;而忽略信友的传道使命。梵二大公会议( ) 重视地方教会,并积极推动信友传道的意识及传道工作,并以当地文化传道建立地方教会。基督教开始就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注重信徒直接用圣经传道及扩展地方教会。而较忽视当地文化。 六.行政组织:天主教注重从上治下的圣统制,以教宗治理普世教会。以教区主教治理地方教会。 基督教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由信徒选出的「长老团」,集体治理其地方教会。 七.主内合一:自16世纪基督教从天主教分离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基督教分枝有数百教派,但在基本信仰上,天主教与基督教各派,可说在主内同根、大同小异。 答合一的宗旨:本着天主是爱,凡是包容 凡是相信 “所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哲理虽异,目标则一。每一种宗教都强调人类的改善、爱心、尊重他人和分担他人的痛苦。在这方面,各种教的看法和目标都大致相同。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有了众多的共同点各宗教都在努力实现同归一牧同属一栈的理想, 基督教为了促进各教派的交流共融,设立了「普世基督教协会」;天主教召开梵二大公会议,除了革新整体教会,并以大公主义法令,从彼此的共同点交谈,合作促进所有基督徒合一;梵二后,也设立基督徒合一秘书处,积极推动与基督教兄弟姊妹互访交流、共同祈祷。 摩尼教的主要根据是在人内有善恶二元,这二者是不能互相兼容的。而天主教会认为天主所创造的是一个善的人,当然人有自由可以拒绝天主的爱,但是人本身是善的,尽管人会因为自由而选择恶。 佛教的根本思想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空虚,而痛苦的来源是因为人有欲望,所以人所该做的就是消灭自己的欲望。而天主教认为世界是美好的,是真实存在的,不是空虚,因为是来自天主爱的创造,人最后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爱的圆满,为了生活在天主圆满的爱中,真正的方法就是天主对人的拯救,不是人消灭自己的欲望。 伊斯兰教的主要思想认为真神阿拉藉着先知穆罕默德在可兰经中向人类启示了他的思想,所以人所该做的应该是不断的聆听可兰经的内容,因为那是神的启示。人生活应该符合真神阿拉的启示。为了捍卫可兰经和真神阿拉不惜以武力牺牲自己的生命,因为为了阿拉的缘故而战斗并牺牲自己性命的人可以得到永远的生命。天主教会认为真正的属于神的思想是来自爱的。如果天主是一个爱的天主,那么他爱所有的人,所以我绝对不应该用暴力来捍卫天主,真正捍卫天主最好的方式是爱。 道家的主要思想是无为,回归自然,人只有在自然中才能发现人的本来所是。宇宙间的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包括在阴阳的互相转化中,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发展。天主教会认为大自然是天主赐给人类的礼物,是要人类努力不断的改善自然,改善自己的生活,人是大自然的管理者,但是不是大自然的主人。 儒家严格上来讲并不能算为一种宗教,更好说是人面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态度,所以其中所讲的一些可以称为“君子”的生活规则。其中有一些很符合教会的伦理思想,但是有一些并不完全符合。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是辨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就是说只有感官可以感受得到的才是最真实的。而辨证就是说世间万物是在矛盾的关系中发展的,有正的一面,必然有反的一面。所以除了原始社会人类发展的开始没有阶级斗争和矛盾的存在,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有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阶级斗争。人类的最终理想是在世界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其中不会有阶级斗争,是人类和谐社会的圆满,人类的天堂将在世界上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发展的低级阶段需要有一个神的存在,所以宗教是人的鸦片,是暂时可以麻醉人的,但不能解决人真正的问题,不会让人达到真正的幸福。天主教会认为阶级斗争的哲学不符合基督的精神,基督的精神是爱,是对所有的人的爱。天主教会认为人除了物质的存在之外,更具有精神性的存在,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具有理智、具有意志,人可以分析,人会爱。人最终会达到爱的圆满,但是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当然最终的圆满不是这个世界的毁灭,而是这个世界的提升。天主教会认为对于神的观念来自人的本性,来自人内心的深处,科技的发展、物质的发展可以帮助人更好的生活,但是精神性的问题是需要宗教的。所以一个真正的科学的发展不会消灭宗教,反而会使人更深刻的理解宗教。 参考资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代世界的宗教流派及其影响日来源:《当代世界五十年》  当代世界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信奉各种宗教。在数以千计的教派中, 以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含印度教)三大派别为主,此外还有犹太教、锡克教、巴哈伊教、神道教等教派。它对世界文化和政治具有重大的影响。[1]一. 当代西方基督教及其流派  基督教是信仰耶酥基督为救世主的教派总称。它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主流教派及非白人土著教会、圣公宗教会和边缘教会等其它非主流教派。在信仰人数和政治文化思想的影响方面, 它在各类宗教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在天主教会中有罗马天主教、东仪天主教、非罗马天主教会等。在正教中有君士坦丁堡正教会、亚历山大里亚正教会、耶路撒冷正教会、阿提阿教会、俄罗斯正教会、格鲁吉亚正教会、塞尔维亚正教会、塞浦路斯正教会、罗马尼亚正教会、保加利亚正教会、希腊正教会、波兰正教会、阿尔巴尼亚正教会、捷克斯洛伐克正教会、美国正教会等。在新教中有圣公宗、路德宗、加尔文宗、公理宗、浸礼宗、卫斯理宗、贵格宗、基督复临派、救世军、五旬节派、普救派等。边缘教派有一位论派、耶和华见证会、摩门教、基督科学派等。而非白人本地化基督教会, 目前已达1.4亿信徒。整个基督教各教会的总人数, 1990年全世界共有16.86亿人。其中主流教派共占86.9%[2]  就教义来说,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新托马斯主义、新自由主义、新正统主义、福音主义和基要主义。  1. 基督教神学的主要流派  A. 新托马斯主义教派  它是天主教最具权威的官方神学教派,早在1879年8月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在《永恒之父》通谕中规定新托马斯主义为天主教的唯一真正的哲学。它是13世纪老托马斯主义经院哲学的现代化。其主要主张是:  ①调和科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的矛盾,使托马斯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相适应。  ②强调宗教与的联系提出走出神学院和教会进入生活和社会,以至主张革新社会。  ③主张建立以神为中心的完美的人道主义体系,宗教对异端的宽容以至赞成宗教信仰自由。  ④强调一切权力来自上帝,只要信奉上帝就能得到自由和幸福。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雅克·马利坦() 法国神学家,著有《完整的人道主义》、《从帕格森到托马斯·阿奎那》、《基督教与民主》等书。法国哲学家日尔松()著有《托马斯主义》、《圣奥古斯丁导论》等书。瑞士哲学家波亨斯基(1928- )著有《哲学思维之路》、《宗教的逻辑》等书。  二战后,除在西的意、法、比、德等国流外还在美国和拉丁美洲地区有较大发展,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会自身的改革,在1962年第二届梵蒂冈会议上,研究了天主教内部改革以及基督教各派合一的问题, 强调赶上时代和简化礼仪等。新托马斯主义认为, 资本主义的世俗文明已使世界成为一个功利主义的世界, 应当开创一个基督教的新时代, 一个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的维护自由、人权、和平的新时代。  B. 新自由主义是自由主义神学在战后的新发展, 流行于欧美。自由主义神学主张立足现实认识世界, 重视现代科学世界中上帝的存在及其意义。其代表人物是耶鲁大学神学院的教授麦金托什。新自由主义神学强调上帝观念在现代世界的重要作用。  C. 新正统神学在美国相当流行。它用正统神学解释教义, 又吸收自由派的某些现实主义精神。  D. 新福音主义神学或称新原教旨主义。推行温和的基要福音主义, 在美国很是流行。他们从传统的福音教义出发, 提出“天命史观”的神学思想。[3]  2. 美国教会的蓬勃发展  在美国福音传遍全国。乔治·布什总统曾在一次全美宗教广播工作者会议上说:“没有哪个社会比美国社会更宗教化”, “10个美国人中有7人相信来世; 有8人相信上帝会创造奇迹; 有9人经常祈祷; 有90%以上的信仰上帝, 对此我要感谢上帝,我希望是100%。”[4]1989年全美国的教徒近60%, 其中保守教会和天主教会发展最快。美国的十大教会力量排列为天主教、南方浸信会、联合卫理会、全美浸信会、美国福音路德会、末日圣徒—摩门教、基督上帝会、USA长老会、美国浸信会、路德会—密苏里分会。1981年3月, 加州萨克拉门托县法院审理了一宗进化论案, 教会负责人向法庭起诉学校讲授进化论侵犯了他的八年级的儿子的宗教信仰自由。法院判定讲授进化论并未侵犯宗教信仰自由, 但强调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进化论。这一案件是1925年7月斯科普斯猿猴审判案的翻版。[5]  3. 第三世界基督教的发展  1945年以来, 在亚非拉大洋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基督教徒迅速发展。据1990年《大不列颠统计年鉴》, 在1989年的基督教徒中罗马天主教徒、新教徒、正教徒。英国圣公会徒和其它基督教徒在亚洲共有293,547,000人, 占17.12亿基督教徒中的17.15%,占亚洲人口的9.62%。而非洲共有236,700,000人, 占基督徒总数的13.83%, 占非洲人口的37.69%。拉丁美洲共有410,240,000人, 占基督徒总数的23.96%, 占拉美人口的93.39%。大洋洲共有21,700,000人, 占基督徒总数的1.27%, 占大洋洲人口的83.14%。[6]  新教势力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发展尤为迅速。亚洲基督教一般具有明显的独立倾向, 主张教会民族化, 即基督教义要适合本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特点。这种被称为人民神学强调“运用亚洲固有的精神遗产和传统文化来解决社会问题”。1979年成立的亚洲普世神学会, 主张建立解放神学, 使神学形式和内容本地化。  在非洲出现神学非洲化趋势, 其特点在于具有明鲜的民族特色和政治特色, 反对种族主义、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黑人神学具有明显的反种族歧视及反压迫特色,提出基督教要从人种及肤色的偏见中解放出来。[7]  在拉丁美洲, 战后天主教出现了革新趋势。奉行改良主义政策。1967年保罗六世发表《人民进步》通喻, 强调要努力纠正世界上穷人的贫穷状况, 建立合理的经济和政治结构。1968年在哥伦比亚的麦德林召开了第二次拉丁美洲主教会议, 突出了解放神学的实践意义。1971年拉美激进派的秘鲁神学家古斯塔夫·古铁雷斯发表《解放神学:历史、政治和拯救》, 被称为解放神学的大宪章。解放神学把宗教信仰和社会解放组织相结合, 主张实现人的三重解放任务, 第一步实现政治解放, 第二步实现个人的解放, 第三步是人从罪恶中得到解放。[8]二. 当代世界伊斯兰教及其文化  伊斯兰教信徒在1900年时只有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2.4%, 1970年达5.5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5.3%, 1990年发展到9.35亿人, 占全球人口的17.6%。[9] 其中1989年在非洲有2.63亿教徒, 亚洲有6.08亿教徒, 两者合占全部伊斯兰教徒的94%。伊斯兰教信徒在世界宗教信徒中占22.56%, 奉行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有29个国家。全世界信奉伊斯兰教信徒最多的10国顺序是:印尼、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前苏联、尼日利亚、土尔其、埃及和伊朗。[10]当代伊斯兰教中影响最大的要算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和伊斯兰复兴主义运动的兴起。  1. 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  二战后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在伊斯兰世界流行, 社会主义成了正义、平等、独立、和解放的同义语。1948年巴基斯坦真纳提出了伊斯兰社会主义理论; 1969年利比亚的卡扎菲宣布利比亚奉行伊斯兰社会主义。宣称以伊斯兰教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还有叙利亚、伊拉克的复兴社会主义、阿尔及利亚的自管社会主义、突尼斯的宪政社会主义、和苏旦的非洲社会主义。这种伊斯兰社会主义的共同点是: 以伊斯兰教为基础; 以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为目标; 反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 实行国有化和土地改革。  2.伊斯兰复兴主义运动的兴起  在伊斯兰教中, 主张以《古兰经》和《圣训》为伊斯兰教义的原旨, 严格执行《古兰经》的伊斯兰教法, 故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或伊斯兰复兴主义。60年代西方学者使用了这一提法, 和基督教原教旨主义不同, 主张通过暴力手段来实现自由的主张。伊斯兰复兴主义运动始于本世纪初穆斯林兄弟会的兴起, 而以70年代伊朗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为标志的当代伊斯兰复兴主义运动, 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穆斯林兄弟会开创的伊斯兰复兴主义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和二战后不久, 伊斯兰复兴主义运动与民族主义政党合作 开展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同, 其后伊斯兰复兴主义运动和民族主义政党发生了权力之争, 要求分享民族独立的胜利果实, 并强化伊斯兰教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1979年2月, 霍梅尼建立了由什叶派神职人员掌握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全国9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其中91%为什叶派, 7%为逊尼派。宪法规定什叶派为国教, 禁止利用各种社会活动及言论、出版自由等反对伊斯兰教。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古兰经》等宗教课程。而在伊拉克96%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除60%信奉什叶派外, 其余为逊尼派、基督教等宗教信仰。伊拉克的普及宗教教育不仅及于中小学, 而且电台、电视台每天都有背诵《古兰经》等宗教内容。  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冲击下, 由海湾地区开始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当代伊斯兰复兴主义运动, 出现了一系列骚乱事件。其主力是以大中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怀疑东方的社会主义模式和西方的资本主义模式, 认为恢复传统是解决矛盾的唯一可信药方。在巴基斯坦, 信奉伊斯兰教的居民占全部居民的96%, 90%属逊尼派, 另外10%属什叶派。伊斯兰教思想贯穿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国家元首必需是伊斯兰教信徒, 国家一切法律依据古兰经, 各级学校普遍开设伊斯兰教教育, 1980年建立的世界伊斯兰大学对全世界开放, 首都伊斯兰堡费萨尔清真寺内可容纳1.3万人, 殿外可同时有20万人做礼拜。在埃及8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属逊尼派。在沙特85%的伊斯兰教徒信奉逊尼派, 15%属什叶派。全球伊斯兰教三大圣地中沙特就有麦加和麦地那两个。前者作礼拜的天房可同时容纳60万人, 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 后者的圣寺则可同时容纳25万多人作礼拜。在孟加拉居民中86.7%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多属逊尼派。[11]  当代伊斯兰复兴主义运动的主要特点是:  ① 它是一场泛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运动; 它所推崇《古兰经》中规定的平等互助, 健康  进取和朴实生活是西方文明发生信仰危机的人来说, 具有很大吸引力;  ② 它也是一场反西方化、反世俗化的社会政治运动, 经常引发社会和政治的动乱;  ③它还要求顺应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趋势。  虽然, 伊斯兰复兴主义运动的极端主义派别主张采取恐怖手段, 但是其目标是企图通过强化伊斯兰化来实现个人和物质生活的现代化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三. 当代世界佛教及其文化  本世纪以来, 包括印度教在内的佛教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世俗化、现代化和群众化。二战后世界佛教有重大影响的是:日本的以“创价学会”为代表的各种新教派; 印度的“新佛教运动”; 东南亚国家佛教的新发展; 以及欧美佛教的兴起。  1900年是全 世界的佛教徒共3.3亿人, 其中印度教徒2亿; 1970年为7亿, 其中印度教徒4.7亿; 1990年11亿, 其中印度教徒7亿。在11亿佛教徒中有10多集中在亚洲。[12]  1. 日本的佛教  在日本各教统计中信仰佛教的达8,712万人, 在流行的众多教派中, 以真宗(净土真宗)和日莲宗(法华宗)信徒最多。1954年成立的全日本佛教会具有重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新兴宗教即新宗教开始兴起,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创价学会。创价学会的全称是“日莲正宗创价学会”是日莲正宗的在家信徒组织。1951年后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的传教活动, 1956年进入参议院, 成为日本政治性宗教团体。1960年池田大作成为第三任会长, 1961年会员800万人, 1964年正式组建公明党, 年先后在参众两院成为第三大组织。70年代以来, 创价学会在世界发展会员, 115个国家建有日莲正宗分会, 信徒在126万以上。  1975年在关岛召开日莲正宗国际会议, 成立国际佛教联盟。在池田领导下的创价学会对教义提出了佛法民主主义、人性社会主义、地球民族主义的现代化、民主化、通俗化解释, 认为世界的本质, 既非物质, 也非精神, 而是“色心不二”的生命, 宇宙生命的本质是“妙法莲华经”, 只要口念“南无妙法莲华经”, 就可实现人生价值。由于该学会在政治上主张第三条道路, 在社会生活上对丑恶现象深感不满, 在教会活动上在家信徒不必出家、不必停止工作, 还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同时有着严密的组织、系统的教育网络及通过电脑高效率地领导会员的活动, 因而创价学会呈现兴旺发达的局面。在日本新宗教自60年代以来有5000多个, 处于活跃和发展期。[13]  2.印度的佛教  在印度, 印度教徒占全国人口的78.8%, 印度教又称婆罗门教是印度的传统宗教。佛教徒只占人口的0.8%。印度虽是佛教的发源地, 但自12-19世纪上半期, 佛教在印度基本上绝灭, 其后有所恢复。二战后在印度兴起了新佛教运动, 安培德卡尔于50年代领导了“贱民”的皈依佛教运动。1956年10月在世界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诞生2500年之际, 他率领100万贱民举行盛大的皈依佛教仪式, 佛教徒由1951年的18万人发展到1971年的3,200万以上。安培德卡尔1956年所著《佛陀及其教法》成为当代印度新佛学的经典。他宣称人生的苦源在贫困和负债, 正当致富可以断其苦果; 人的善恶报应是现世善恶的结果。这种对佛教教义的现代化、民主化、世俗化的解释推动了佛教运动的发展。在佛教运动兴起后, 印度成立了上百个佛教组织, 一些大学或研究单位专门从事佛学研究。[14]但是由于它遭到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信奉上座部传统教易国家教徒的反对, 所以它只在国内得以发展。  3. 东南亚的佛教  在斯里兰卡66.9%的居民信奉佛教, 16%信奉印度教。1950年在康提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佛教徒联谊大会。1972年班达拉奈克夫人政府以振兴佛教和民族文化为己任, 颁布宪法规定:“把佛教放在优先地位”。1978年贾瓦纳尔德总统又提出斯里兰为“佛法化社会”的主张。1982年,建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斯里兰卡国际佛教大学。斯里兰卡在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6个比丘寺院。80年代, 斯里兰卡有寺庙6000座, 佛学院300余所, 成为佛法化社会。  在缅甸, 佛教徒占居民的80%以上, 独立后的历届政府都大力支持并提倡佛教, 1961年一度宣布佛教为国教, 1962年宣布实行佛教社会主义。80年代末全国有僧侣10万以上。善法派占全国僧侣的85%, 主要佛教圣地在仰光、曼德勒和蒲甘。  在泰国佛教在社会生活中一直居于统治地位, 目前佛教徒占总人数的90%以上。寺院30,600座, 以蛮谷的玉佛寺、大理寺和金光寺最著名, 佛塔10万座, 属中国律宗法系。佛教对泰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领域的影响都很大, 佛寺土地占全国的1/4, 各类学校都开设佛学课, 全国有100多佛教组织和团体。  在柬埔寨强调佛教要面向现实改革, 积极参加政治斗争。现有佛教徒占总人口的90%,1955年政府宣布佛教为国教, 1976年被取消, 1989年再度确定国教地位。1957年有佛寺近3000座, 僧侣8.2万。  在老挝佛教信徒占全部人口的80%以上, 主要信奉小乘教。佛教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承担文化教育的任务。全国有大小寺庙2,000多座。  在越南,是印度支那半岛上唯一信奉大乘教的国家, 有大乘教徒2,00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45%[15]  4. 欧美的佛教  在欧美, 二战后随着亚裔移民在欧美的增加, 佛教传播明显加快。70年代欧洲佛教徒有21万, 美国约20万。大多数教徒实际上类似居士的在家佛徒而不是出家佛徒, 他们把调节心理, 治疗疾病, 以求现世作为现实目标。日本的创价学会在美国佛教中势力最大, 有10万在家信徒。迄今东方佛教国家在美国均有传教机构和寺院, 70年代星云法师在洛杉矶创立了国际佛教促进会, 1988年又在洛杉矶东南的哈仙达岗建立了西来寺, 大雄宝殿可容纳800人做佛事。西来取名于东方佛法渡洋西来, 传播佛教的心愿。四. 当代世界犹太教及其它宗教流派  1.当代世界的犹太教  目前世界的犹太教徒共有1700多万人, 分布在125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美国近600万, 以色列400多万,前苏联境内300万。大体上分为正统、改革和保守三大派。正统派主张坚持传统信仰和礼仪; 改革派主张不拒传统律法和礼仪, 顺应时代潮流; 保守派介乎两派之间。  除犹太教外还有流传于印度旁遮普地区及南亚国家的锡克教;产生于伊朗的巴哈伊教在150个国家和地区有活动; 作为印度古老宗教的耆那教目前全世界的教徒共约400万, 分布在10个国家。[16]  2.当代宗教的复兴  90年代正是面临第三个千禧年将至之时, 是跨世纪之际, 也是冷战后的时代, 新技术革命面临新产业革命酝酿加速之际, 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生大动荡, 从而为宗教的复兴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不仅传统宗教走向世俗化、本土化、普及化, 而且各种各样的宗教教派和带有神秘色彩的运动勃然兴起。如:  在美国1988年全国教徒1.43亿人占美国人口59%, 摩门教徒仅1987年就有27.4万人皈依。1987年的调查表明, 94%的人信奉上帝。但是于其说是“笃信宗教”, 倒不如说是“追求精神寄托” 对一些教派太注重组织问题不感兴趣。  在世界各地的神授超凡能力运动的追随者, 10年内增加了三倍, 达3亿人。有人估计苏联2.8亿人口中有30%信仰宗教。  在大变动时期主流教派呈现衰落的局面。如1988年和1965年相比, 联合卫里公会教徒从1100万减到920万; 美国长老会由近400万减至300万人; 基督会由210万减到110万人; 圣公会由340万减至250万人; 三大路德教派十年来减少了50多万人。  另一方面, 在美国出现了各种非主流教派, 1987年出版的《美国宗教百科全书》列举了206个新成立的宗教团体, 增加最多的是非主流宗教是28个新东方派宗教团体, 19个圣临降临派, 11个基督复临派, 11个摩门教, 11个灵魂、精神或者新纪元派。而年形成的新的宗教团体已达400个。在伊斯兰教徒中美国有400万人, 其中四分之一是黑人穆斯林, 日本的两大教派在美国拥有60万教徒, 整个北美的佛教徒有300~500万人, 美国有40多家印度教寺院, 30个朝鲜教堂。奈斯比特在《2000年大趋势》一书中认为: “在动荡时期, 在大变动时期, 人们追求两个极端:原教旨主义和个人心灵的体验。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学习了瑜伽、打坐, 或者其它来自东方的苦行修炼术。”“就电视为教育服务的潜力而言, 传道者们早就走在教师的前面。”“福音传道者已认识到高技术信息时代的种种机遇, 并且掌握这些机遇为自己的领域服务——不管是赚钱, 还是拯救灵魂。” “新纪元运动者已经完全占领了转达神启的灵媒行业——灵媒即那些声称用自己的躯体和声音为阴间的先师充当人间的中介, 转达神启的人。”“当我们迈向千禧年时, 世界的末日主题将又一次地出现。” 自从60年代中叶以来, 独立的小教会能够改变它们的礼拜方式, 以满足上教堂作礼拜的信徒的需要, 能够与“消费者”保持较为密切的关系。[17]  需要特别指出,70年代末期以来,在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些披着宗教外衣进行非法活动,危害社会和教徒的邪教组织,如1979年美国的人民圣殿教、1995年日本的奥姆真理教等,成为一大公害。一些国家正采取措施,予以限制或取缔。有人说:“宗教的历史是神差遣先知,对人类进行教化的进化过程。神派遣列代圣使亚伯拉罕、摩西、佛陀、琐罗亚斯德、基督、穆罕默德和巴孛。”  叔本华说:“生命短促的人类,川流不息地,一代一代相继来到这世界,又相继离开这世界;每人都肩负著恐惧、匮乏和忧虑,跃进死亡的怀抱。当人类如此地生死相继时,他们从来不厌其烦地问什么东西使自己烦恼,这个悲喜剧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向天呼求,但天道无言。天没有给我们回答,却来了一批带著启示的教士。   但是,如果一个人还认为那些超人类的存在者曾经替人类带来信息告诉我们有关自己或世界存在的目的,那么,这个人便仍然停留在童稚时候。各种启示一定有错误,就像所有有关人类的事物一样;往往包含在奇怪的寓言和神话中并因而称为宗教,然而,除了智者的思想以外,根本没有其他的启示。因此,在这个范围以内,不论你相信自己的思想或他人的思想都是一样的,因为,你相信的都是人类的思想和意见,而不是别的东西。然而,人类往往有一种缺点,总喜欢相信那些自称其智识来自超自然力量的人,却不愿相信那些自己头脑有思想的人;可是,如果你记得人与人之间智力上的巨大不平等,那么,便可以知道,某一个人的思想,在另一个人看来,很可以作为启示。   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波罗门教也好,回教也好,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所有教士僧侣的基本秘密和狡猾的地方,都像下面所说的。他们认识并抓住了人类形而上需要的巨大力量和牢不可破性,于是,便先称具有满足这种需要的方法,他们说,用这种需要,可以把解决人生大疑问的答案直接带给人类。一旦他们使人们相信了这种说法,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引导和支配他们。比较慎重的统治者便与他们联合起来,其他统治者本身就为他们所统治。可是,如果能绝无仅有地让哲学家做国王,那么,整个笑剧便在最不适宜的方式下结束。”  宗教的基础是信仰。人类各民族都拥有朴素的根本信仰,宗教借助巫术、洗脑等各种迷信手段,为朴素的信仰披上华丽神秘的外衣。宗教只要求人们相信,不允许人们问为什么。在与历史、政治、社会和世俗不断的互动中,迷信的外衣变得越来越扭曲炫目,渐渐遮蔽了朴素信仰的光芒,所以可以说宗教是一种误导的信仰,本质是高度理论化,系统化的迷信体系。  种种宗教都宣称自己是真理。无论我们如何定义真理,它都应该能够正确地帮助人类追求和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宗教作为毒副作用极其严重的精神诱导剂、迷幻剂和麻醉剂,与真理有天渊有别,不可同日而语。  种种宗教都宣称自己促进了人类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这是张冠李戴,以偏概全。在宗教活动中起到推动人类历史与文化发展作用的恰恰是被宗教力量深深纠缠、束缚、误导和扭曲了的朴素的信仰的力量。如果人类能够摆脱宗教的干扰,得以正确地认识和发挥信仰的力量,人类创造精神成果的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释放。  多数宗教表面上倡导平等向善的理念和精神完满的追求,实际上实行的是为了统治人们的思想而采用的迷信诱导、灌输洗脑的精神霸权方式。这些方式、法门和经书中的奇谈故事,构成了对人类个体思考能力和感知能力的严重蔑视、侮辱和伤害,并由此带来广泛的精神和社会副作用。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受到蒙蔽的人为了似乎暂时获得的某种“救赎”或者“解脱”而沾沾自喜,竟然忽略了因为自己走火入魔者而给自己、家人和社会造成的痛苦和损失。一个人被宗教所裹挟的迷信带入歧途,这中间的主要责任不在他自身,而更在于宗教不负责任的,甚至是巧取豪夺的传播方式之害。  中华民族一向拥有卓越而朴素的自然主义信仰。我们的古圣先贤,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对本民族的朴素信仰做了精辟的总结,同时从精神家园中彻底地扫除了迷信的蔽障,并为后世留下了呵护心灵、完满精神、抵御偏执的智慧良方,老庄哲学就是这些光辉思想的集大成者。当今世界,复杂纷扰,只有朴素圆融的中国原生大智慧,才能够真正帮助大众,抵御宗教迷信的蛊惑,克服科学的片面,谱写幸福的人生,营造祥和的社会。老庄哲学与科学并不矛盾,一个是“体”,一个是“用”。懂得中国古典哲学里朴素的体用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科学,造福人类。现行的教育制度,严重阻碍了传统智慧的传承,造成现代国人的心灵空虚和迷茫,给了异端邪说可乘之机,是莫大而难以补救的遗憾。作为一个希望追求完善的精神世界,而又同时拥有独立、完整、不偏颇的思考能力的中国人,应该首先努力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再去关心各种所谓宗教和信仰,以便能够真正地“择其善者而从之”,获得利益,避免媚害。[编辑本段]宗教的界定  宗教信仰和组织的种类繁多以致于学者们很难给宗教下一个可普遍接受的定义。为了克服带着文化偏见看待宗教的易犯错误,最好的做法是从宗教不是什么谈起。  首先,不应该将宗教等同于一神教(信仰一个神)。其次,不应该把宗教等同于控制信徒行为的道德律令--类似于传说中摩西从上帝那里获得的戒律。第三,宗教也未必阐释人类是如何产生的。第四,不应该将宗教等同于超自然的事物,从而认为宗教就必然包含着对“超越感知范围”之世界的信仰。  那么宗教是什么。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具有如下的特征:宗教包含了一套能够激发崇敬感和敬畏感的象征符号,并与信奉者团体实施的仪式或庆典(譬如教堂礼拜)联系在一起。社会学家通常认为集体庆典的存在是区分宗教和巫术的一个主要因素,尽管两者的边界也不是很清楚。  如果简单地采用上述从概念外延入手的排除法来界定宗教,那么当下世间流行的诸此种种,简直都不能称其为宗教了。所谓“概念”的界定,是对社会普遍认知结果的概括总结和提炼,而不能是自说自话地织造一个新概念。概念的外延不能轻易排除,即使为了所谓“界定”的目的,橘子汁是不能叫做整个橘子的。宗教中必然包含巫术和迷信,怎么能一刀切开呢?[编辑本段]宗教理论  三位“经典”社会学理论大师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的思想对社会学的宗教研究仍然产生着强烈的影响。  根据费尔巴哈的观点,宗教有人类在其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思想和价值构成,但却被歪曲地投射到神圣的力量或神身上。费尔巴哈用异化这个词来指与人类不同的神或神力的确立。他相信一旦我们了解我们生活的真正本质,其所具有的爱和善的潜力以及控制我们自己生活的能力就会在人类的社会制度中出现,并带来丰硕的成果。宗教代表了人的自我异化这一观点被马克思所接受。宗教教诲人们顺从地接受此世已有的条件,并把幸福和报答推到来生。由于有来生的许诺,人们的注意力从现实世界的不平等和不公平上转移开。宗教因此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宗教的信仰和价值经常被用来为财富和不平等提供理由。  涂尔干没有把宗教主要和社会权利不平等联系起来。涂尔干根据神圣和凡俗之间的区别来定义宗教。他认为神圣的事物和象征应该分离于生活的日常活动。图腾为什么是神圣的呢?根据涂尔干的观点,这是因为它是群体自身的象征;它代表了群体或团体的核心价值。人们对图腾的崇敬实际上起源于他们对核心的社会价值的尊重。涂尔干强调一个事实,即宗教决不是一个信仰问题。所有宗教都包括定期的庆典和仪式活动。在集体庆典中,一种群体的团结感得到了肯定和强化,是在其中的人们感到自己是在与更强大的力量相沟通。涂尔干认为小型传统文化中宗教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个层面。宗教不只是一系列感情和活动;实际上在传统文化中控制了个人的思维方式。为了团结,即使是现代社会也依靠仪式,它强化了社会的价值。  韦伯认为,宗教不一定就是一种保守性的力量;相反,由宗教激起的运动经常会发生剧烈变迁。例如:新教--特别是清教主义--就是在现代西方出现的资本主义世界观的源头。东方宗教给出现在西方的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东方宗教在信徒中培养了一种对现存秩序的消极态度,基督教则包含了与罪恶的不懈抗争,因此虽然在传统的中国和印度曾经有过一段商业、制造业和城市化大幅度发展的时期,但是这些并没有导致像西方工业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变迁。[编辑本段]唯物世界定义     宗教是一种主观意识对希望的执着而诞生的一种强大的精神依靠.  宗教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包括信仰,宗教组织,祭礼,文化(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一种成功的宗教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且对某一时代人类的社会发展形成较大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对宗教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宗教学。  宗教可以大致分为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两大类。自发宗教是非常原始的宗教,一般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宗教。而现代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人为宗教。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但是宗教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影响时间如此长、影响范围如此广泛、影响人数如此众多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虽然,世界上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可能有不同的宗教,但是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是所有成功的宗教的共性。[编辑本段]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迷信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或崇拜。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活动的卜筮、相术、风水、算命、拆字、召魂、圆梦等大多产生或流行于封建社会,习惯上称为封建迷信。宗教信仰与迷信从认识论上的确有共同之处,它们都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但是迷信不属于宗教范畴,其区别在于:  第一、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宗教在适应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种信仰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有严格的宗教仪式,有相对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有严密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而迷信既没有共同一致的崇拜物,也没有既定的宗旨、规定或仪式,也不会有共同的活动场所。迷信的对象可能是神仙鬼怪,也可能是山川树木。迷信一般是指神汉、巫婆和迷信职业者以巫术所进行的看相、算命、卜卦、抽签、拆字、圆梦、降仙、看风水等活动,群众去看相只是为了预卜前途命运,并不是把它作为自己的世界观;迷信职业者不过是利用这些活动骗人钱财,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第二、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成为世界丰富文化的成份,迷信不具有这些特点。  第三、宗教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依法进行管理,开展规范的宗教活动。在国家法律范围内,宗教组织正常的宗教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都受到保护。国家宗教政策鼓励宗教发扬各自的优良传统和积极因素,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迷信只是少数迷信职业者图财害命的骗术,某些迷信组织更是藏污纳垢、残害群众,甚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场所。  有些人认为,不是宗教徒无法研究宗教。但是人又不可能同时信仰多个宗教。因此他们以为,处在宗教里是无法研究宗教的。但实际上有很多宗教徒都在潜心研究其他的宗教派别。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神只有一个,虽然会有不同的称呼、形象,乃至于“分身”,这一点多少类似于希腊-罗马世界的宗教观。[编辑本段]宗教一词的来历  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中,宗教这个词,与英文的religous beliefs的含义本来并不对等。本来在中文中的宗教,是佛教的术语,并不是现在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历史上,中国的道教,即不用这个名词来称呼。宗教这个词用来泛指所有宗教信仰乃是由翻译造成的词义变化。宗教这个词作为佛教专门术语的含义,即自证为宗、化他名教反而被忘却了。[编辑本段]宗教的起源  早在原始社会宗教就已经存在,它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以及原始人对自然斗争力量的软弱。那时,宗教规范往往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  在最原始时代,在阶级分化发生之前,人类就开始了各种宗教活动。这一点在许多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中都可以知道。人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生物,特别在思想和精神方面比自然界其它生物都要复杂;而且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为什么人的思想活动,人对自然力的敬畏,对自然界种种现象的思考等精神活动会变成宗教这种社会性的活动呢?从原始宗教的产生来看,在管理人的集体活动的组织,如国家机器,还没有产生,科学和教育还十分不发达的时代,宗教是限制人的自然属性,保证和培养人的社会性的唯一有效的手段。从考古和民间传说我们了解到,原始宗教祭拜的是他们身边的东西,如猎人祭拜的是各种动物、山神;渔民祭拜的是河神、水神;采集人祭拜的可能是各种植物,树神、花神。这些祭拜对象既不是抽象的心灵之神,也不是唯一的主宰天地的神,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之物。而且,祭拜活动都是全体部落成员参加,由部落首领或者由所谓可以和神灵交流的祭师主持。所以,祭拜活动,不仅是一种仪式,而且是作为增强全体人员的集体意识的一种活动。可能后者才是祭拜活动的真正目的。至于,精神寄托、心灵安慰等祭拜和宗教的高级作用只是后来宗教的发展和在社会活动中普及以后带来的次要作用,而不是宗教成为一种非常主要的社会活动的根本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集体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国家这种高级组织形式的出现,宗教祭拜也越来越抽象,死人、鬼魅、幽灵等进入祭拜对象,宗教祭拜仪式越来越恐怖,甚至要用人来做祭拜奉物。这些行为如果说是精神寄托、心灵安慰就不大合理了,而解释为压制人的自然特性,支持加强人的社会性到是更加合理些。特别宗教的强调服从性,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是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历代都有统治者特别热中于宗教仪式,有些时候他们还会利用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器来推行他们看中的某个宗教,甚至于一些统治者把某个宗教定为国教与国家法令一致,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往往也是宗教的最高领袖。也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宗教所具有的保证和培养人的社会性的作用.   宗教一词虽说是用法现在已存在一定的时期,但是今天为适应我们解密人类之谜首先要把它进行完善近似于更加合理的范围,因为这个一词囊括的范围之广,它可以包括神鬼之类,迷信之类,传说之类,道家,佛家,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以及很多教派,[编辑本段]分类  一神教与多神教  一神教是指起始神(真神)只有一位的宗教,而多神教有多位神灵。一神教的起源民族是含闪民族,如犹太教,伊斯兰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教三大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